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

2024-10-18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共12篇)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 篇1

0 前言

医疗设备是现代化医院固定资产投资最主要的方面之一,医疗设备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医院医疗业务的开展,医疗设备运行是医院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医疗设备的配备水平,成为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医院整体实力的反映。加强医院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是医院成本核算更科学的细化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做好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工作,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医院当前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为指导科学投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设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重要保证。

1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的特点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和原因有三:

⑴设备服务因所诊疗患者的数量、病情严重程度、使用时间等不同原因,使所提供服务的成本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产生差异。

⑵新技术、新方法、医师及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否熟练正确使用设备也会对医疗成本产生影响。

⑶设备使用耗材的价值高低及使用数量多少,直接使医疗成本发生变化。

2 经济效益分析的常用方法

2.1 投资收益率法

该法是指某一医疗设备年产生的净收入与设备投资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投资收益率=[(医疗设备收入-设备支出)/该医疗设备投资总额]×100%。设备支出主要包含:设备消耗耗费、维修保养费、管理和操作人员工资、水电费和成本折旧费等。投资收益率越高,表明设备经济效益越好。

2.2 投资回收期法

根据医疗设备投资成本收回所需时间而进行的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公式为:该医疗设备投资额/该设备年净收入。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该设备经济效益越好,否则,效益越差。当投资收益率为负值时,我们将不再计算投资回收期,直接按照评估标准的差级评判。

3 经济效益分析的数据来源

客观和丰富的数据来源是做好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和关键。信息化的发展为医院经济管理的全面提高和进步提供了保障平台。医院实行HIS管理,使我们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有了真实可靠且详细的来源。

⑴设备年收入

利用医院的HIS系统,根据设备收费编码、设备收费所属科室,框定查询年度的时间范围进行查对。该数据项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被分析设备仅一台时,依采集的收入数据直接进入计算。(2)当某科室有多个收费相同设备,收入进行平摊。(3)若设备属同类,而收入、功能差别较大时,按照收入比例分配。以监护系统为例,4床监护系统可同时监测4位患者,普通床头监护仪仅可对一名患者实施监护,当科室同时拥有这样两类设备时,我们将分别按照4:1的权重进行计算。(4)某些设备收费相互交错、纷繁复杂,难以分配,我们在计算时不再进行收入分配,而是对设备进行整合为一台,收入合并来计算。

⑵设备耗材费用

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科室单台设备领用耗材费用总额统计,或科室提供年度实际耗材费用。其中,可收费耗材不包含在成本统计范围之内。

⑶设备维修费用

当以实际发生的费用据实统计。

⑷设备水电费

水费=设备用水量×价格/立升

电费=设备功率×设备工作时间×价格/每千瓦小时

水、电费用是根据设备维修工程师根据设备运转能源消耗率和设备实际日/月运转时间、实际日/周耗水量分别与其单价计算所得的结果。

⑸设备人员工资

设备专职管理和操作人员工资来源是根据医院财务经营部门提供数据计算。计算方法:

人员工资=该设备全面运行所需人员数×(科室人员工资总额/科室人数)

⑹设备折旧费

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年限进行计提。年折旧费=设备购置价/折旧年限,超过折旧年限将不再计提。

4 经济效益分析的评价标准及对象

医疗服务不同于生产企业,对设备效益的要求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更不能忽视。医疗辅助设备(如消毒设备等)不产生任何直接经济效益,仅仅是为了医疗安全和以社会效益为主所购置,评价标准我们以其实际使用率作为评判。对产生经济效益的设备,如何客观评价设备的效益,必须设立一个评价标准。

我们认为:以投资回收期作为评判标准直观、明了。为了客观公正评价设备效益状况,立足于促进发展提高效益的宗旨,经几年来的工作总结,我们制定出如下设备效益的评价标准:(1)很好:回收期≤2年;(2)较好:2年<回收期≤4年;(3)一般:4年<回收期≤6年;(4)差:回收期在6年以上。

经济效益分析的对象:(1)个体大型医疗设备。(2)科室范围大型医疗设备。(3)全院综合大型医疗设备。

5 分析举例

如何对单台大型医疗设备做成本效益分析,国内同行已经做了很充分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已经相当成熟。对全院医疗设备投资做综合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相对也比较简单。本文就相对比较难操作和掌握的科室内特殊和复杂情况的医疗设备成本效益的分析办法举例说明。以重症医学科监护系统(仪)2009年效益分析为例,详见表1。

5.1 收入

⑴收入分配方案

重症监护室现有监护设备7套(台)。

注:7套(台)设备均可进行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共可同时监护26人,个体设备收入依照其功能贡献比例来加权分配。

⑵收入数据来源

在HIS收费系统框定收费科室为重症监护室、框定收费时间2009-01-01 00:00:00~2009-12-3124:00:00,按照《陕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编码查询,心电监测编码310701022收入为514016元;血氧饱和度监测编码310701028收入为256748元;遥测心电监护编码310701008收入为0元。

⑷收入计算

收入=(514012+256746)×0.3077+0×0.6667=237162.24元。

5.2 支出

⑴年折旧额

设备购入总价1859394.07元,折旧年限5年,年折旧金额371878.80元。

⑵年维修费用

27890.91元。

⑶水电费用

本设备不消耗水,费用为0元,总体功率600W,按每天24h、每月30d、12个月、每度电0.51元计算。水电费=0.6×24×30×12×0.51+0=2643.84元。

⑷人员工资

以该科室工资表人员工资和/人员数量得平均工资2260.75元,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科室调研确定该设备实际管理和操作需人员0.86人,故本年度该设备人员工资为2260.75×0.86×12=23330.94元。

⑸设备耗材

按照该科室本设备耗材使用量在本类设备耗材用量中所占比计算为7089.20元。

总支出=年折旧额+维修费+水电费+人员工资+耗材费用=371878.80+27890.91+2643.84+23330.94+7089.20=432833.69元

5.3 设备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237162.24-432833.69)/1859394.07×100%=-10.52%

经济效益评价结果:差。

6 经济效益分析的意义

进行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求成本最小化,通过成本效益实时分析,获得成本与效益的数量关系,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但是具体如何运用计算出来的设备-成本效益信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6.1 向政府和社会提供医疗政策依据

经济效益分析的结果对政府管理部门科学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和完善医院补偿机制提供考核依据。使人民群众享受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又能使医院的投资和发展处于良性循环。

6.2 向医院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效益分析促进了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明显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是对设备引进论证结果的实践检验,能够促进引进设备论证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投资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6.3 向使用科室反馈

为了促使发挥所购设备的最大效用,可以多种形式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反馈于科室,使科室对设备使用状况有清楚认识。通过召开使用科室听证会,多部门讨论分析,研究改进意见,解决实际问题,达成共识,寻求提高效益的新办法和新途径。

7 总结和讨论

效益分析从本质上仍不能完全反映设备的效益状况,设备的管理成本、房屋建筑成本,在结果中还不能够准确体现,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建立成本效益分析制度的目的是如何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益。我们认为,积极开拓、开源节流、增加收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⑴医疗管理部门站在社会的层面,对大型设备尤其是特大型设备的配置建立规划机制,防止盲目和无序引进。

⑵开展医疗单位同业之间、医疗单位内科室与科室之间广泛交流与协作,使医疗硬件资源得到充分使用。

⑶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扩大设备诊疗用途。

⑷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对医疗设备的正确与合理使用,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损坏和闲置。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⑸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减少设备应用技术人才的流失。提高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陈荣,陈旭坤,钟小华.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实践与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2008(6):68-69.

[2]何贞.谈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右江医学,2009(1):112-114.

[3]王忠明,张兵,马忠,等.百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1):62-64.

[4]王恒地,等.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益的跟踪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09(10):69-70.

[5]秦长庆,郭海娟.浅谈大型医疗设备投资的效益评估[J].河南机电高等科技学校学报,2007(6):67-68.

[6]吴平凤,蔡东江.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分析系统浅析[J].医疗装备,2007(3):24-25.

[7]戴钢.医药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系统的开发及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8]王菲.浅谈大型医疗设备的财务经济评价与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2):81-82.

[9]严君.某院大型医用设备使用效益分析[J].现代医院,2007(7):129-130.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 篇2

摘要: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从这个角度出发,在一般原则对企业会计核算起规范作用的同时,企业会计信息的采集也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具体应用于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会计部门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所产生的效益应当超过提供这些信息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总和。

关键词:成本会计信息;成本效益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成本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生产的“产品”,是会计人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进行分析归集,得出成本会计信息,传递给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税务等信息使用者使用的智力成果。成本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也要发生成本。其成本具体包括:

(1)处理、提供和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企业从经济业务的发生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汇总、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要花费人力物力。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会计人员的工资、必要的办公用品、计算机硬件及财务软件、账簿费用等。当企业生产工艺复杂、产品种类多样时,成本费用在不同产品中的分配计算相应也会复杂,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提供准确的成本核算资料,其人工成本会更高。

成本会计信息最终要传递给信息使用者。财务报告编制人员依照公认会计原则编制成本信息,会产生人工费用。

(2)诉讼成本。企业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若误导了使用者,就会受到投资人、债权人或政府税务部门的起诉,因而会产生诉讼费、立案费、律师费等。

(3)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为内部管理服务的成本数据可以不同于对外报送的数据,对外报送的数据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归集信息,而为内部管理服务的成本数据,管理人员可以按管理目标来归集。管理人员选择归集方式带有一定主观性,当确定按一种成本归集方式而放弃其他方式时,就产生了管理的机会成本。

用于业绩评价的会计成本,是会计人员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相比较,分析各项会计指标产生差异的原因,为经理人员采取措施,调整工作计划提供依据。对差异的原因分析不清,会影响经理人员对生产成本的正确评价,从而造成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4)其他成本。在信息时代,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除了以上几种外,还包括成本信息系统开发所花费的代价及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费用、系统维护费用、对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会计人员的培训费用等。

二、成本会计信息产生效益

借助高质量的成本会计信息,决策人员能更好地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效益,成本会计信息产生的收益主要有:

(1)降低成本。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以两种方式实现:

第一,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通常,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日常成本管理的内容。

第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源包括符合质量标准的劳动资料、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产品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企业规模、组织结构、职能分工、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外部协作关系等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影响成本的深层次因素。在特定的条件下,当成本降低到这些条件许可的极限时,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努力收效甚微。只有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改善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提供新的前提,原来难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进一步降低。

(2)增加企业的利润。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战略意义的议题是如何通过增加成本以获取其他的竞争利益。当成本变动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动相互关联时,如何在成本降低与生产经营需要之间做出权衡取舍,是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困难选择。单纯以成本的高低为标准容易形成误区。成本的变动往往与诸方面的因素相关联,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只着眼于成本本身,而要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支持企业为维系质量、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的需要,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要采取诸多的战略措施,这些战略措施通常需要成本信息予以配合。采用成本战略的企业要通过强化管理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成本管理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要配合企业在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此外,在资源限制条件下,通过使用成本信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经济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达到节约增产的目的,也是成本会计信息的重要应用。这一点对存在瓶颈环节的企业具有参考价值。当企业的瓶颈资源成为制约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瓶颈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成本管理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企业可以利用成本的代偿性特征,通过增加其他方面的成本以节约受限制资源或瓶颈资源,使受限制资源的边际收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出水平。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金融工具的频繁使用,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需要更充分的成本信息来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评估公司的价值或对企业进行决策。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就必须遵守成本效益原则。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如前面所列示的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和效益,很难用具体的数据来表示。在选择成本会计信息提供内容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对成本会计信息可能产生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职业判断,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权衡,以得出“适量”的成本会计信息。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就成本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提供来讲,随着信息技术的采用,会计信息的处理大大便捷,成本大大降低了。参考文献:

公允价值应用的成本效益分析 篇3

【关键词】 公允价值;应用;成本效益

会计计量属性历来是财务会计关注的重点之一,也是会计理论和实务创新的热点问题。公允价值作为会计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之一,已经被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广泛采用。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正式确立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以及现值等计量属性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的基本计量属性并纳入准则规范中,是我国会计制度变迁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目前,对于公允价值在我国是否已经具备应用的条件以及公允价值在具体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探讨不乏真知灼见。本文拟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出发,对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成本效益进行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节约公允价值在应用中的成本提出建议。

一、分析原理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由于制度本身的设计、制定、实施与改革是有成本的,所以对不同的制度、一种制度的不同设计、是否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是否需要变革以及如何变革制度等都存在选择的必要,而选择的标准就是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从制度变革或创新的动力源泉来看,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是经济主体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并且只有当制度变迁的潜在制度收益大于新制度的组织实施成本时,制度变迁才能产生。如果制度选择的成本大于收益,那么制度创新就没有必要。会计制度的存在与创新,同样体现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现实社会中的交易费用总是为正数,会计制度的每一次变迁既是对相关制度环境的分析、判断,同时也是一个成本效益的选择过程。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的创新成果,在发挥其约束企业会计信息生成的制度规范作用时,必然需要付出成本或代价。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选择和应用以及如何应用,同样必须符合制度变迁所获收益大于该项制度变迁成本的约束条件。

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的分析主要是对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成本效益进行评价。对于任何一个会计主体而言,应用公允价值所付出的代价越低,同时从公允价值应用中所获得的收益越多,效率就越高。宏观层面的分析是对社会为公允价值应用所支付的总成本和所获得的总收益进行总体评价。总成本既包括每一个会计主体所承担的成本,还包括各个会计主体在获取收益的过程中,由社会所承担的成本,即外在成本或社会成本。同样,宏观层面的总收益也包括每一个会计主体所获得收益以及社会所获得的收益,即外部收益。

二、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微观层面的成本效益分析

从公允价值应用的微观层面来考察,主要是对企业在应用公允价值中所产生的成本和获得的相关收益进行分析。企业作为公允价值实施的主体,在应用公允价值中所产生的成本既包括为组织会计人员更新知识(包括组织会计人员参加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和企业内训)产生的直接成本,也包括支付的会计人员在参加培训期间的工资这一间接成本;既包括企业为建立与公允价值相关的决策体系所付出的成本,也包括原计量属性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发生的转换成本。

会计制度变迁的实施主体之所以能够愿意支付采用新制度的成本,其动因在于能够获取高于所付出成本的收益。企业应用公允价值所产生的效益主要有:1.因采用公允价值提高了企业向资本市场传递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有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业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2.对于外向型企业而言,有利于提高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的抗辩能力,降低国际贸易纠纷的风险。3.对于有实力的企业而言,由于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和境外资本市场所认同的公允价值披露财务信息,从而为企业以更优厚的条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措资本创造了条件。

在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各项成本中,培训成本和支付的会计人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将不同程度的变成沉没成本;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其他计量属性转换而产生的成本,同样会发生在其他任何计量属性之间的转换,而绝非应用公允价值所特有的。企业在应用公允价值付出成本的同时,却能够获得持续而长远的效益。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中,同时到境外融资的企业也会越来越多,应用公允价值正是为我国更多的企业能够顺利走向国际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扫清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无疑,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效益要大于所付出的成本。

(二)宏观层面的成本效益分析

从宏观层面看,应用公允价值的成本即为整个社会的成本。具体包括:各个微观主体应用公允价值所发生的成本;财政部门在组织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实施成本和管理成本;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中介等机构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监督的成本;社会各行各业的学习成本。此外,公允价值应用所产生的社会过渡成本,一般要大于各个微观主体的成本。那么,能否据此推断宏观层面公允价值的应用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呢?

1.在我国会计制度变迁中,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制度创新的一项内容,经政府以法规的形式颁布后,对所有会计主体而言形成了一种强制力,由此确保不同会计主体在相关业务处理上的规范性和可比性,宏观会计的运行秩序得以保障。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也迫切需要企业以公允价值披露、提供具有决策相关性的财务信息。3.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出口产品中经常遭遇反倾销诉讼,其原因之一就是我国企业出口的产品销售价格被认为低于公平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确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地位,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4.公允价值的采用为我国更多的企业以“国际商业语言”进入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认可,降低了我国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成本。5.我国加入WTO时承诺的开放会计服务贸易已到兑现期,采用公允价值推进了我国会计与国际趋同的步伐,同时为我国企业降低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交易成本和会计遵循成本奠定了制度基础。上述分析表明,宏观层面应用公允价值所产生的效益不仅大于社会所付出的相应代价,而且大于微观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成本之和。

三、结论及建议

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并确立其在会计准则中的地位,是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一项重要创新,不论从微观层面还是从宏观层面来看,公允价值的应用是符合制度变迁约束条件的。但是,确保公允价值应用的效益必须以成本的节约为前提。从我国目前而言,节约公允价值的应用成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披露财务信息的监管

为避免企业不切实际地运用公允价值或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条件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相关具体准则也分别界定了适宜公允价值应用的情况。但是随着2008年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及2009年新准则在所有大中型企业全面推开,公允价值在应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加强对财务信息的监管力度和惩处力度,能够为包括公允价值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有效实施、为节约公允价值实施的社会成本提供制度保障。

(二)企业应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健全与公允价值相关的决策体系,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谨慎适度地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能否持续可靠地获取公允价值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以避免公允价值应用不当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发挥内部控制在防范风险、控制舞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等方面的作用,以节约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成本。

(三)改革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模式,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自我国会计继续教育制度建立以来,会计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职业素质,适应新形势和新会计环境要求的能力不断提高。但由于缺乏对培训的考核与验收制度,导致一些地方培训效果不理想,甚至有的会计人员认为参加培训就是为了能通过财政部门对从业资格证的年检。改革继续教育模式,将继续教育的组织、实施、考核与验收相互分离,同时建立继续教育的警示或淘汰制度,是尽快提高会计从业队伍的职业素质、节约公允价值应用成本的现实而又迫切要求、应对日益复杂的会计环境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推开的必然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1] 黄少安. 产权经济学导论.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栾甫贵.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 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 篇4

近年来,各类医疗设备对临床工作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据统计医疗设备资产占一般医院固定资产的2/3以上[1]。伴随三医联动改革以及医保人群覆盖面的扩大,费用的总控及实施按病种定额付费方式,医院的医疗设备投入也由蓬勃发展期的粗犷型管理,逐步转向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济型管理。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主要关注设备的经济效益,而往往忽略其投入使用后对病人、医院以及社会带来的隐形效益。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加之缺乏合理监管,医院往往容易产生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各个科室出现跨专业学科引进设备、超适应症使用设备、延长设备使用时间、增加设备使用频次等,从而产生不合理收费现象,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中明确指出,三级医院必须有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临床应用效果、质量分析等[2,3,4]。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效益-效果综合评估的分析方法,以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该方法将大型医疗设备分为直接盈利和非直接盈利2种类型,利用净现值法和回收期法分阶段进行侧重点不同的评价,并分析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果,以期为充分发挥大型设备的作用提供决策参考。

1 大型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概况

医疗设备具有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加强购置前的论证特别是进行大型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效益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已有设备的运营情况与效益产出,同时也可为后续设备购置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大型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常见方法有:①投资回收期法(Payback Period Method,PPM);②资产收益法(Return On Assets,ROA);③量本利分析法(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CVPA);④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NPV)等[5]。

(1)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法是计算项目投入使用后在正常运营条件下的收益额全部用来收回项目总投资所需的时间,是用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对比来分析项目投资财务效益的一种静态分析法。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T为投资回收年数,I0为初期投资额,N为项目的平均年度净收益。该方法优点在于概念明确,计算简便[6]。而缺点则在于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同时忽视了大型设备的应用效果和质量分析

(2)资产收益法。资产收益法又称为投资收益率法[7],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OA为资产收益率,I0为初期投资额,N为项目的平均年度净收益。该方法优点在于概念明确,计算出了投资额的产出效率。缺点与投资回收期法相同

(3)量本利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是研究服务量、成本、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关系,达到盈亏平衡时的服务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Q*为保本服务量,P为每例服务的收益,V为每例服务的变动成本,F为固定成本。该方法优点在于可结合科室的业务情况与设备运营成本进行效益分析,准确度与参考价值更大。缺点在于变动成本具有浮动性,不是固定值,统计比较复杂。

(4)净现值法。上述3种方法都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而实际上若干年后的收益与现在同样币值的收益是不等同的。因此,在效益分析中,往往需要把未来的现金流转换成现值来统一比较,第N年的收益CFn转换成现值为:

其中,PVkn为现值,CFn为第N年的收益,K为资金的利息率,根据以上公式,可以得到一个投资项目的净现值:

该方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而且将整个设备寿命周期的全部现金流(DCF)都考虑在内

2 基于效益-效果综合评价的成本效益分析

2.1 评价原则

基于效益-效果的成本效益分析的侧重点不仅仅在于经济效益,而要兼顾设备投入使用后为医院、科室、病人以及社会带来的隐形效益。该方法的评价内容主要分为经济效益和应用效果两部分。经济效益分析主要沿用现有方法得出定量的结果,而效果分析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反馈来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原则主要包括:①评价过程科学;②调查问卷面向使用科室和使用对象两级;③数据采集客观严谨,不使用不全数据或错误数据。

2.2 评价方法和手段

基于效益-效果的成本效益分析分别是经济效益分析和应用效果分析。经济效益分析主要采用净现值法,应用效果分析方法(Application Effect Analysis,AEA)主要建立在使用科室和对象的主观感受,数据反馈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8]。问卷内容以受试对象就设备各项情况的满意度进行评分。

2.2.1 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科室以及病人对设备的运行和使用情况的满意程度,从而对设备的效果进行分析。下面以某型号PET-CT为例设计针对科室和病人的问卷各一份。科室的调查问卷可包含对科室的实力提升情况、设备的运行情况、科室对病人使用后的效果满意度,见表1。针对病人的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对病人病情的诊出情况、单次检查价格满意度、病人对医院整体实力的印象等方面,见表2。

2.2.2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在完成调查问卷后,利用信息系统对结果进行逐项统计分析[9],最终可得到科室问卷各项的平均分M1…M10,病人问卷各项的平均分N1…N10以及2项问卷的最终得分的平均分Ma和Na。权重系数k1和k2由问卷调查表的数量Q1和Q2决定,其中Q1为科室人员调查表数,Q2为患者调查表数,计算方式如下:

根据上述结果,可按照需求逐项进行权重分析或者利用总分平均分对设备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文提出公式如下:

其中,S是(0,1)之间的1个小数,可以作为综合分析的参数之一,定义为效果因子。

2.3 效益-效果综合分析

在多因子分析时,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建立2个或2个以上的参量之间的代数关系从而将2个参量联系起来。本文通过乘积的方式将效果因子作为增益参量进行双因子的综合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通过净现值法计算得到的净现值为:

在附加上效果因子后,效益-效果综合分析下的净现值为:

其中,VCF0为每一年净现值,从上述公式可以更直观、更全面地对设备的投资效益进行评价。

2.4 方法评价

该方法优点在于:①整个评价模型建立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概念明确,执行简单;②对设备的评价不再仅仅停留在经济效益层面,从医院全面、综合的发展角度出发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和评价;③作为一种全局考虑的评价思想,可以较灵活的适应于各类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也可配合其他传统分析方法进行,具有可拓展性;④可依托于信息化系统平台展开,数据源大的情况下结论也更准确可信。该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效果评价依赖于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其中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①问卷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带有主观因素;②参与调查问卷人员所提供的信息可能存在主观的因素,个体差异也可能比较大。因此,可通过添加专家系统等方式,使得较为主观的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更符合实际。

3 应用实例分析

以我院某型多功能数字平板胃肠机为例,设备购置成本52.2万元,按直线法计算折旧,使用寿命6年,期满按1 0%提取残值,预计投资后每年创利3万元,则固定资产年折旧额为:

原始投资额(-NCF0)为52.2万元,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为:

第6年回收残值净现金流量NCF6=3+7.78+5.52=16.05(万元)。查年金现值系数[10]表得,5年8%的年现金值系数(P/A,8%,5)为3.9927,6年8%的复利现值系数(P/F.8%,6)为0.6302

则该多功能数字平板胃肠机的净现值为:

NPV=-52.2+10.83×3.9927 (P/A,8%,5)+16.05×0.6302 (P/F,8%,6)=1.1557 (万元)

按照传统效益分析方法结合我院使用现状,其净现值虽然大于零,但资金流入量仅占投资额的2.21%,仅从经济效益方面对该设备综合评价为“良”。但消化科在引入该设备后科室收治率得到明显提高,故仅以经济效益对设备进行评价缺乏一定合理性。

现以效益-效果评价方法对该设备进行评价。评价效果按照上文提供的问卷针对科室以及患者进行调查,共取得有效科室问卷11份,有效患者问卷27份。经计算,得Ma=7.7、Na=8.1、k1=0.289、k2=0.711,计算得到效果因子S=0.505。近6年该数字平板胃肠机NPV为1.1557万元,经修正后的NPV=6.625万元,经效益-效果评价方法得出该设备综合评价为“优”。

从上述案例可发现,对于此类经济效益不显著,但是投入使用后获得较好使用效果的医疗设备,在评价其综合效益时,宜将使用效果进行量化并将其考虑在内,才能正确客观评价该设备价值。

4 总结与展望

在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体系下,只以经济效益对设备进行效益分析显然是片面和不客观的。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效益-效果的综合成本效益分析法,为医院大型设备的效益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这种综合性效益分析也将为设备购置提供更加客观、详细的决策依据。该方法的应用和推广,可以让医院管理人员更全面地对设备进行评价,真正做到成本的合理支配,提高医院运营效率[11,12]。除了大型医疗设备,也可将此方法应用于其他常规设备和高值耗材等方面,并更进一步对方法进行研究和扩展,提高其适用范围和客观性。

摘要:本文介绍了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常用方法和优缺点,提出了基于效益-效果评价的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评价原则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指出了该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效益-效果评价,成本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史庆辉,涂玲,李伟.大中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研究[J].医疗装备,1999,(11):11-12.

[2]牛巧灵,王凤,张恩科.从应对医院等级评审谈如何加强设备管理部门建设[J].中国医学装备,2010,7(9):39-41.

[3]岑跃进,董贵安,王继伟,等.军队医院等级评审需重视的几个问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4):319-320.

[4]何琼,余昌胤,王飞,等.医院等级评审资料体系分层构建模式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9-320.

[5]王群英.医院大型仪器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0,(1 3):177-180.

[6]郑蕴欣,陈颖,李斌.医院维修人员配置与设备维修费用关系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0,8(5):13-14.

[7]李斌,张红雁.医院医疗设备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4,28(6):452-457.

[8]张恩科,李帅帅,施安,等.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方法设计思路探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1):67-68.

[9]张恩科,高敬龙,李帅帅,等.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在大型设备资源配置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2,1(9):51-55.

[10]年金现值系数(P/A,i,n)表[DB/OL].http://media.openedu.com.cn/media_file/netcourse/jingpin/gscw/mainstudy/public/gsyy/htm/njxz.htm

[11]宋天一,张永寿,宗景军,等.加强管理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2):73-74.

论企业环境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篇5

论企业环境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本文认为,由于企业环境管理与一般经营管理不同,它的成本效益分析并不仅仅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为唯一标志,而是环保效果与经济效益并重.据此,文中提出环境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式,并对采用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环保资本预算等环境管理手段的成本效益分析进行了一一探讨.

作 者:林万祥 肖序  作者单位:林万祥(西南财经大学)

肖序(中南大学)

刊 名:会计之友  PKU英文刊名:FRIENDS OF ACCOUNTING 年,卷(期):2003 “”(1) 分类号:F27 关键词: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 篇6

关键词 成本—效益分析 医院继续教育 医疗工作

中图分类号:R012 文献标识码:A

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实行全行业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打破医疗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卫生和医学教育资源,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总体要求,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规划、组织和领导。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是指导、协调和质量监控的组织。

1 医院继续教育的成本与效益

1.1 医院继续教育的成本

医院中继续教育投资的成本因继续教育的性质、内容、种类等不同而不同,主要包括:(1)受继续教育者所需的直接货币成本以及继续教育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的成本。(2)实施继续教育的机会成本。(3)利用现代化医学仪器或有经验的员工从事继续教育活动的机会成本。

1.2 医院继续教育的效益

医院继续教育的直接结果是促使医院中受继续教育者医疗熟练程度、医疗技能,医疗所需知识等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最终效益表现在:(1)对医院而言,医院内员工医疗绩效和医疗生产率得到提高,进而使医院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2)对受继续教育者而言,最明显的收益就是可以增加其医疗收入和有关的福利待遇,提高医疗水平。

1.3 医院继续教育其他项目投资成本—效益分析

医院继续教育除临床医疗服务外,其他服务如饮食、后勤等项目的投资成本—效益分析可以规避一定的风险。

成本—效益分析在医院经济管理及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追求单位成本的效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医疗卫生的结果往往难以完全以数量和货币来表达,进行经济分析时还应从医学、伦理学、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出的方案才能更实用。医院管理者需要综合考虑和评价医院各种投资项目和诊疗方案,从患者角度出发,采用最适宜的诊疗措施,达到最佳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或费用开支,减轻患者负担;同时从医院角度出发,兼顾医院一定程度的赢利,为医院的发展积累资金。

2 我国卫生部建立的医院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基于对医院继续教育成本的效益分析,为了保障医院和医疗工作者双方的利益,我国卫生部建立了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1)继续医学教育所需的经费,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渠道筹集的办法解决。

(2)根据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关于颁发义务教育等四个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财[1996]101号)的有关规定,举办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可收取合理的学习费用,但不以盈利为目的。

(3)各单位要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4)继续医学教育实行登记制度。

(5)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应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注意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卫生技术人员创造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6)在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加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学等有关内容的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

(7)继续医学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学习对象、学习条件、学习内容等具体情况的不同,采用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业务考察和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

(8)各地区、各单位应根据不同内容和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办法,开展以短期和业余学习为主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9)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将认可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按学科专业分类提前公布,供各地卫生技术人员选择参加。

(10)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卫生技术人员应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选择参加与本人专业和岗位工作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3 特殊继续教育的成本—效益分析

所谓特殊继续教育,是指员工通过继续教育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只对继续教育的医院具有适用性,或者能使提供继续教育的医院的生产率比其他医院提高得更多。这类继续教育只对提供继续教育的医院有益。

医院特殊继续教育的这种成本—收益结构,在能够保证受继续教育的员工继续教育结束后仍然在医院服务较长时间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因为受训员工较长时间在医院服务,将能保证继续教育投资预期收益的回报时间。但是,如果员工在继续教育结束后,或是在一个比较短的服务期内,到其他医院以水平的工资率就业,显然不会对员工带来损失,但对医院来说,特殊继续教育的成本将得不到补偿。因此,这种成本—收益结构对医院是不利的。

目前医院在处理特殊继续教育的成本收益关系时,通常采用两种途径:(1)医疗关系双方达成默契,或订立长期医疗合同;(2)调整特殊继续教育的成本—收益结构。

显然,采用第一条途径存在着一些困难,它限制了依据医院经营情况对医疗雇佣量调整的灵活性,而且还要受到种种制度性因素的干扰。第二条途径是可行的,即在继续教育期间,医院和员工双方承担继续教育成本,在雇佣期间医疗关系双方获得预期继续教育收益。

医院和员工将分别对各自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如果净收益为正,那么在经济上就是合理可行的,通常医院可以用诸如离职率、医院解雇率等因素加以验证。至于双方各自应该承担多少成本和享受多少收益,可通过双方协商的方式来加以确定。

参考文献

[1] 程晓明.医疗卫生领域中的成本—效益分析[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

[2] 孙洪烨.浅谈医院继续教育的成本效益分析[J].心理医生,2010(8).

开展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实践 篇7

(威海

某医院是本世纪初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市场经济要求组建成立的三级医院。建院初期医院基础差, 底子薄, 医疗设备短缺, 为了生存和发展, 医院购置了大量的医疗设备, 2年后即2005年年终该医院对全院医疗设备收益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 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医疗设备利用率并不高, 有的甚至基本未使用。如购买的超声乳化仪, 只使用30次;2003年9月购买的胃动力仪, 上半年一次也没有用;2005年购置的小儿呼吸机, 上半年一次也没有使用等。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发现, 医院在改善医疗环境, 提高诊断水平的同时, 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即有的科室在申请购买设备时贪大求洋, 大马拉小车;有的科室不重视培训, 设备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有的科室引进设备成了私有财产, 不推荐, 不介绍, 不共享;有的在人员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先行购买。同时也存在购置缺乏科学论证、使用管理执行力不够、财务职能未得到很好发挥、信息反馈和跟踪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面对如此现状该医院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开展了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和医疗设备采购、使用、报废中的风险防范, 收到了显著效果。

1 主要做法

1.1 盘活存量

医疗设备价值昂贵, 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走集约型发展的道路。一是全面清产核资, 摸清家底;二是将现有的医疗设备落实到科室, 名下有主;三是对功能不匹配的设备重新调配, 并落实到责任人。

1.2 合理增量

对增量投资, 必须在现有的资源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的基础上进行。今后购置医疗设备必须考虑投资项目寿命内的投资回收期、资金成本、未来前景及可增加的业务量。除必备的医疗设备外, 医院与申请科室签订投资回收期责任书, 按成本计算折旧费, 并将折旧费和维修费计入科室成本支出, 与绩效工资挂钩, 对不科学配置形成反制约。

1.3 风险防范

1.3.1 计划的可行性论证

主要内容包括: (1) 设备情况。包括设备名称、生产厂家、国别、单价、型号规格、主要技术性能和指标、主要附件; (2) 购置理由及必要性。选型论证、前期选型

登录中华医学在线网www.fihoo.net调研, 包括国内、国外、设备情况及选型理由、目前本市同类设备配置情况; (3) 安装及使用条件。包括室内结构、面积、承重、水电、空调、环境处理以及安全设施等情况。使用人员, 包括姓名、年龄、职务、职称等; (4) 5年内该设备维护与维修资金保障; (5) 效益预测。包括能带来的经济、社会等效益预测; (6) 效率预测。包括所承担科研、教学、对外服务等的使用量; (7) 总投资; (8) 资金来源。其中贷款额、自有资金; (9) 科室意见, 负责人签名; (10) 专家委员会论证意见。包括购置理由、效益预测、选型论证、安装使用条件等, 专家委员会负责人签名。

1.3.2 科学竞价

价格是医疗设备购置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也是采购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为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价格虚高和采购过程中的不正之风, 应尽量参加政府招标采购或集中招标采购。医院自行组织招标采购要有使用人员、有关专家、设备部门、财务部门、纪检部门、职工代表等集体参与竞价, 避免一言堂和长官意志。

1.3.3 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的跟踪

建立信息调查档案制度, 每台设备建立一套完整档案, 包括计划、论证、决策、采购、维护、质量、使用、维修、效益等内容, 确保各环节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1.3.4 定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对全院医疗设备的效益进行监控, 对价值在10万元以上, 又能单独收费的设备如B超、CT、检验等大型设备进行单项成本效益分析;对临床、手术科室独立使用的设备, 特别是利用率低的设备做好重点监控, 定期通报。主要分析内容和方法包括:收入情况、支出情况、收支结余率、设备利用率、设备周转率、百元医疗设备业务收入、投资回收期等。所有的经济信息都在经营活动发生的同时传递到财务部门, 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收集、处理、分析经济数据, 及时报告经营活动情况, 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数据。

2 效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收到了显著效果, 医疗设备周转率2007年为1.60%, 2008年为1.67%, 2009年为1.74%, 分别提高了2%, 7%, 7%.也就是说医疗设备收益率逐年提高, 并且国有资产得到了有效的保值增值。同时, 全员成本意识、节约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经营管理已步入良性轨道。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 篇8

医疗设备的效益管理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精密医疗设备进入医院,给医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型医疗设备是指由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价值在500万元/套以上的医疗设备(总部将彩超和X线机等也归入大型医疗设备统一招标、采购和管理中)。先进诊疗设备的引进使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得到不断提高,在使广大患者从中受益的同时也为医院的后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在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医院全成本核算的重要参考,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医疗设备,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每个医院关心和重视的课题[1]。

1 成本核算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2种:(1)成本回收期法。它是根据收回医疗设备投资成本所需要的时间来判断经济效益的方法。计算公式为:成本回收期=医疗设备投资总额÷该医疗设备年纯收入。医疗设备年纯收入是指该医疗设备全年医疗总收入扣除一切相关运行成本(主要包括设备折旧费、维修费、房屋水电费、人员成本、资金占用机会成本等)后的净值。投资回收期越短的医疗设备,其经济效益越好。(2)投资收益率法。它是指医疗设备每年获得的纯收入与投资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年投资收益率=(医疗设备年纯收入/该医疗设备投资总额)×100%。投资收益率越高,其经济效益越好。实际运算中,成本回收期越短的医疗设备,其年投资收益率越高。2种算法计算角度不同,实际效果一致[2,3]。

2 效益分析

结合国家和军队等级医院评审工作,针对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有选择地对我院的部分大型设备进行分析,如: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直线加速器、螺旋CT、PET-CT、γ刀、核磁共振、数字X线机DR、乳腺X线机等进行2011年度效益分析。分析情况见表1和表2。表中数据:设备总值包括图文工作站等所有保障正常诊疗开展的附属设备;设备收入数据来自医院HIS总收费明细;根据总部要求,设备均按6 a折旧,折旧和维修成本来自医学工程科医院的固定资产数据库;用电成本来自经管科数据(全院每月电费金额根据科室房屋面积和人员数进行估算);房屋成本根据营房部门每月30元/m2;人员成本来自财务科工资报表;资金占用机会成本按照当前银行存款年利率3.5%计算;设备维修成本包括设备买保修成本[4]。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效益好的大型医疗设备,如直线加速器、PET-CT、体γ刀、头γ刀、DR所在科室,重视设备维护保养,有的科室为保障设备正常开机率和使用率,购买保修合同,节假日设备正常运转;同时科室可独立值班、接诊人员多,在设备引导下开展的诊疗项目多,设备效益好。而效益较差的,如DSA,由于做介入手术时间较长,受编制影响,科室能独立开展手术的人员较少,而根据介入手术的实际情况,术后患者要复苏和观察需要术后观察室,同时为适应防感染要求,设备开展诊疗所占房屋面积较大等,诸多因素是该设备效益差的原因。乳腺X线机是我院新开展的诊查项目,科室重视不够,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患者不了解该项检查的重要性,甚至有的门诊医生都不知道我院有该项检查。但是应该看到,医院心血管造影检查及在造影下介入手术的开展提高了诸如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肾内科和血管外科等一系列相关科室的收容和治疗,不能单纯从一台设备、一个科室片面地看待设备效益。从全院来看,介入治疗中心的DSA设备效益和利用率是非常可观的。同时从该设备的社会效益来看,其在医院科研及新业务的开展方面作用重大[5]。

3 对医院投放大型设备的建议

影响医疗设备效益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医疗设备购置的论证、大型医疗设备在本地区的分布情况、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和使用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经济效益的考核等管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医护人员诊疗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患者的数量和经济承受力,医疗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等。同时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和使用需要消耗大量的社会卫生资源,目前我国对包括大型设备在内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实行高标准收费,有些医疗机构为了收回投资成本和追求大型设备检查带来的高收益,放宽检查的临床使用指征,乱检查、重复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加重了患者和医疗保险基金的负担。因此,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中设备论证十分关键,对于设备引进需要论证的内容应该详细,尤其是涉及到设备性能、技术指标以及辅助设施的内容,在论证选型时,既要严防购进国外已经或将要淘汰的设备,又要避免购置未定型的产品。对于一些大型医疗设备还应考虑在某一地区的分布情况。同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考虑医疗设备采购资金的投资方向:对于一些经济效益好、成本回收快的设备应该优先考虑;而一些对学科建设有重大意义的医疗设备,如介入治疗设备、准分子治疗系统等,虽然这些设备占用资金大、成本回收期长,但仍需要根据医院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做出购买计划,将投资医疗设备的资金合理分配,统筹兼顾,求得设备的整体最佳经济效益。

4 结论

医疗设备的运行成本与设备的使用时间(使用越久,维修、维护成本越高)、设备的使用率(每天开机时间和节假日是否运行)、人员效率等诸多因素有关,而设备总收入与患者数量、医院周围的医疗环境和是否市场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使用效益通常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医院得以正常运转的支柱,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效益对医院来讲,在教学方面能够为医院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科学技术人才;科研方面则是通过先进设备的运用,总结病例,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使医院的整体诊查和治疗水平得以提高,同时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创造出更多科研成果。有文章报道,医院医疗设备投资回收期小于4 a,年投资收益率大于25%,其经济效益较好。大型医疗设备效益的好坏是医院能否发展的关键。针对医院普遍实行全成本核算,效益好的科室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高,人员技术提高快,设备利用率高,维护保养好,设备更新快,新技术、新业务开展多;反之,科室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技术不能提高,设备无法更新维护,制约其发展。医院通过科学管理可用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6]。

摘要:目的:应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分析大型医疗设备的成本效益。方法:运用成本回收期法和投资收益率法,计算大型医疗设备的成本效益。结果:经过实际计算,成本回收期越短的医疗设备,其年投资收益率越高。结论:医疗设备的成本和收入与诸多因素有关,医院通过科学的管理可用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运行成本,效益

参考文献

[1]袁继红,李柏林,李雷.浅谈医疗设备的效益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1):72-73.

[2]郭振生.论医疗设备效益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1):1 057-1 058.

[3]林东晓.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分析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2):1966-1967.

[4]乔嵩.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电脑化初探[J].医疗装备,2009,22(11):56-57.

[5]刘小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12):322-323.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 篇9

成本效益分析在医疗设备资源配置和使用中所发挥的管理效益,越来越得到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视[1]。医疗设备管理行业亟待建立分析手段先进、标准统一和方法科学的成本效益分析技术规范[2]。

建立和健全成本效益考核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对客观考察投资成本、准确考核设备实际运行,既是成功开展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也是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3]。

1 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建立的原则

目前,有关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主要借鉴会计学上常用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无论静态法还是动态法,均是以经济收益为指标,分析投资回收期和经济收益率[4]。

医疗设备资源投入和运行目标,是以社会效益的创造为根本出发点的[5]。我们针对医疗设备这一特殊社会资源,探索出在医疗卫生的社会性和公益性原则基础上,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和行业管理需要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应该是:结合医疗卫生特点及设备实际情况,制定出以设备使用率为收益指标,以设备投入、运行消耗为成本,借助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设计相应的统计方法,建立计算模型,能够实现医疗设备实时运行效益分析[6],经信息系统处理形成多种报告和指导数据,最终达到指导合理配置和临床更好使用的目的。系统结构框图,见图1。

2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实时监测模型的建立

实时监测模型建立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全面、科学、快速、有效的方法将设备的使用效率实时直观地反映出来。我们首先定义一个设备使用效率为:

据此需要获取的数据包括:每次使用用时、实际使用次数和设备完好时间。由于不同类别的设备,表征其使用效率的参数会存在很大差别,因此,针对不同类别的设备将采取不同的监测模型。

(1)收费类设备的监测模型。医疗收费项目的收费单位一般为按时间收费或按次计费。按次计费的实际使用时间可通过医院HIS的收费信息确定的使用次数与设备设计和核定完成该项目所需要的理论时间相乘得出其实际使用时间[7];按时间计费的可根据医院HIS的收费信息计算出其实际使用时间[8,9]。同种设备的不同检查可通过增加附加码的方式进行区分,不需明确区分的设备可采取同科室平均分配的原则进行使用时间分配。设备完好时间指的是去除检修时间外的设备使用时间和设备待机时间。

(2)辅助类设备的监测模型。辅助设备为完成不同医疗目的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但又不能通过收费项目直接反应其实际使用情况,而且不同的辅助设备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属性,因此,对于辅助设备的监测应该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待,建立适合的监测模型。如激光相机的使用效率评测可引入实际出片量与工作时间内理论满负荷出片量的比值,实际出片量的获取可以通过设备信息交换接口,实时读出激光相机记录的打印次数的方法完成。其他可参考的方法有读取设备记录的使用信息,或开发相应的监测模块通过试剂的消耗情况或工程技术参数指标的变化情况等间接获取得到设备的实际使用时间。

3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动态分析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实时监测模型得出的使用效率、设备完好时间、实际使用时间、经济效益情况等可在医疗设备决策和使用管理的多个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设备的完好时间可以反映医院医疗设备维护保养质量和工作效率,以及设备的可靠性指标与是否需要更新。

设备的使用效率结合收益情况可以反映物价部门的收费定价,以及设备的技术档次。使用效率高,收益情况差,说明设备的档次偏低需引进高档次设备,或者是物价部门的收费定价偏低;使用效率低,收益情况好,说明设备的档次较高(病源量无法达到设备的饱和状态,需加大业务推广,争取为更多患者服务),或者物价部门的收费定价偏高;使用效率高,收费情况好,说明该设备的引进使用在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使用效率低,收益情况差,说明设备的使用方面需要加强。

使用效率的高低标准的评价,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统计分析,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分析范围的选择决定了最终数据所反映出的问题。

4 小结

我院为陕西省首家开展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医院,在2005年即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的程序办法和科学的操作方式,并逐步完成了HIS、PACS的建设,初具数字医院规模。近两年借助医院综合信息平台逐步开展实时成本效益分析办法,在实践中成功应运于调控设备总规模,指导投资方向、计划立项确定等设备管理环节,对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全院设备综合经济成本回收率连续3年保持在5%以上的增长,设备平均运行使用率增加连续3年保持在6%以上。

总之,我们建立的以使用效率为桥梁,结合收益情况、设备完好率、收费定价标准、业务开展情况等多方面的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实时监测模型,以及设计的动态分析方法能够实时的获取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效益分析结果可掌握设备配置的合理性,预防设备购进的盲目,亦可使科室将已有设备用好用足。

参考文献

[1]周硕艳.提高医疗设备投资效益的几点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4):92-93.

[2]姚燕娟,傅海蓉,吴奕.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8):24-25.

[3]牛晓洋.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6):86-87.

[4]李帅帅,王凤,施安,等.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方法和作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5):115-116.

[5]陈啸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好卫生系统基本建设和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工作[R].2008年全国卫生系统基本建设和装备管理工作会议,2008.

[6]金绍杰,李学芳.开展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实践[J].基层医学论坛,2011,(4):97.

[7]种银保,罗鑫.医疗器械成本效益分析在HIS上的研发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9,(1):59-61.

[8]肖开敏,郭鹏,于维海.医院在用仪器设备的效益管理和资源共享[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8):65-67,86.

浅谈医院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 篇10

通过对医疗设备使用寿命以及经济效益的合理分析来最终实现以下目的, 其一是在医疗设备采购前对其进行有效的经济效益评估, 避免引入的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但是并没有较好的市场需求, 造成设备浪费现象。其二是对医疗设备的采购进行统一的经济效益预测分析, 结合医疗项目进行有效的结构优化, 以提高医院资金的利用率, 促进经济效益的实现。

二、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经济分析的必要性

结合我国医院开始大量引进大型医用设备的实际情况, 深入研究引进大型医用设备后, 如何考虑客观因素和实际情况, 准确掌握现有大型医用设备状况、使用率、投入、产出、效益与成本效益率, 找出解决盘活闲置、使用率及效益差的设备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开发、挖掘现有大型设备的使用潜力, 总结现有大型医用设备引进购置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如何树立成本核算、经济效益观念, 克服只讲创收、不计成本的错误认识, 实现经济、量化、数字化、科学深层的医疗设备管理, 克服以往凭印象、经验、定性的表层管理;如何使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引进、购置与使用走上良性循环, 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这些由于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所引发的实际情况都是我们研究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时所应认真考虑的问题, 也是医院领导应该重视的问题。然而很多医院在引入大型医用设备时, 大多只作简单的可行性分析, 便决策引进购买大型医用设备, 对于日后的经营管理则缺少认真系统研究。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特别是医疗体制改革中, 也缺少这方面系统化的研究, 没有一套既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 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系统分析方法。

经济分析已有许多成熟的理论和方法, 如确定性分析法中的变动成本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差额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现值法等, 不确定性分析法中的决策树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等等, 可用于设备引进可行性论证或分布布局的研究。这些理论和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况, 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把这些成熟的理论和方法适当地纳入到大型医用设备的经济分析中, 可以很好的增加经济分析的科学性和完备性。

三、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

(一) 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1.净现值法

净现值法将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设备使用寿命周期内的现金流都考虑在内, 适合同互斥方案的比较, 采用PVkn=CFn/ (1+K) n计算公式, (其中, PVkn为现值, CFn为第N年的收益, K为资金利息率) , 计算结果中净现值为正数, 且数值最大时的方案即为最佳方案。净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进行差额比较, 如果为正数则对于该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大于预定的贴现率, 如为零, 则二者相等, 如为负数, 则投资报酬率小于贴现率, 不能选择该方案进行投资。

2.内部收益率法

内部收益率法即指在项目投资时能够保证未来新近流入量等于未来相近流出值的贴现率, 又或者等于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 内部收益率通常要采用“逐步测试法”进行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CF1/ (1+IRR) +CF2/ (1+IRR) 2+……+CFn/ (1+IRR) n-I0=0 (其中CF1、CF2……CFn为各年度收益, IRR为内部收益率, I0为原始资金投入) 。内部收益率法较为适合独立投资方案的比较, 可以根据内部收益率的计算结果, 排定独立投资的先后顺序, 同时需要制定一个较为科学实际的投资成本或者低报酬率来进行是否能执行方案的选择标准。在投资前先明确一个贴现率的数值, 然后运用净现值的计算方法, 经过多次的计算测试, 选择净现值最接近于零的贴现率, 这个结果就是此次投资方案的内部收益率, 如果想要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准性, 就需要采用内插法对测试过程进行控制。

3.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法操作相对简单, 是计算项目从开始投入以后各年现金流入量累计数为零的年限, 但是由于投资资金会随着使用年限变化, 同时投资初期同后期会有些微出入, 从资金回收期来看资金投入的预期是否相符, 在财务上具有一定的可实现性。投资回收期法的计算公式如下:T=I0/N其中T为投资回收年数, I0是初期投资, 包括初期设备、辅助设施投入等, N是项目的平均年度净收益。

(二) 有选择性的对医院部分大型设备进行分析, 如, 核磁共振、螺旋CT、全自动生化仪、腹腔镜、碎石机等大型设备每月进行效益分析。

每月初各科室上报大型设备的使用情况, 包括:设备总收入、治疗人数、设备的折旧及维修费等。通过对设备的效益分析说明, 可以看出收入和支出的范围达到多少时利润最高。

四、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的经济性贬值

(一) 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有形损耗, 又称物质损耗或物质磨损, 是可见或可测量出来的物理性损失、消耗, 指设备由于使用发生的物质磨损或自然力的影响, 受到物理、化学或自然力等因素的作用而逐渐发生的一定程度的损耗或磨损。这种损耗, 一方面是由于设备的使用引起的, 如设备在运转中由于摩擦和物理化学反应等会使其精度效率逐步降低;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不使用而受自然力的作用造成的, 如锈蚀、自然老化等。前一种情况或多或少地与设备的使用程度成正比;后一种情况则在一定程度上与设备的使用成反比。有形损耗包括使用损耗和自然损耗两个方面, 是计提折旧最为主要的依据。

无形损耗是有形损耗的对称, 亦称精神损耗或精神磨损。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指设备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科学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贬值。

(二) 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的经济性贬值

经济性贬值也称为外部损失, 是指设备本身的外部影响造成的价值损失。主要表现为运营中的设备利用率下降, 甚至闲置, 并由此引起设备的运营收益减少。外部条件造成的经济性贬值可以源自国际, 国内行业基础或地方。各种各样的外部因素影响潜在经济回报, 因而, 直接影响资产或物业的市场价值。

五、正确运用成本核算

财政部于2009年8月公布了新《医院会计制度》 (征求意见稿) (以下简称新制度) , 对现行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 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疗体制改革。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引用了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方法, 对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 从根本上解决了现行会计核算的缺陷, 对原有的规则进行了大幅改革和完善, 有利于医院对成本的控制。包括:医院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是以单个项目或单个设备为核算单位, 以满足医院相应管理的要求, 对单台设备进行成本核算, 考核设备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有利于加强医院设备管理, 合理调剂余缺, 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的效益。

六、成本效益分析的案例分析

某医院为了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规模, 决定增设脑外科诊室, 因此需要引进一台CT机, 经过筛选, 拟定了某型号CT机, 在引进过程中存在两种方案, 一种是由医院自行筹集资金购买此台机器, 另一种则是同某租赁公司签订合同采取租赁方式引进该机器。该机器目前的市场价格为500万元, 预计的使用寿命为9年, 引进该机器后预计年净收入为110万左右,

引进该CT后, 经预测可实现年净收益110万元左右。因此如果医院采取自购的方式引进该机器时, 除了需要一次性支付购买设备的500万元外, 还需要承担今后使用设备所需要的大量的维修以及保养等费用, 其中预计第一年保修费用为8万元, 以后每年会逐年递增4万元, 若采用租赁方式引进该机器, 则每年的租赁费用为70万元左右, 设备的维修费用由租赁公司全权承担。

通过医疗设备效益分析, 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使利用率低的医疗设备及时调整, 得到了充分利用。通过效益分析, 使大家对大型设备的爱护程度大大提高, 从而增加了医院的整体经济收入。

医疗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在医院进行医疗设备的资源配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如何建立一个具有先进分析手段、统一规范的标准以及科学的计算方法的成本效益分析系统成为各级医院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 接着介绍了目前各大医院所采用的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 最后通过案例对医院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的效果进行了具体阐述。

参考文献

[1]陈荣, 陈旭坤, 钟小华.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实践与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 2008 (06) .

[2]姚燕娟, 傅海蓉, 吴奕.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 2011 (08) .

[3]黄良谋, 唐通军.医疗设备管理与评价[J].医疗设备信息, 2005.20 (02) .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 篇11

关键词:苹果;成本;效益;分析

临汾市属于农业部规划的苹果优势产区,全市17个县(市、区)均有苹果栽培,主要栽培区域为吉县、隰县、乡宁县、翼城县、曲沃县、尧都区、襄汾县。据统计,到2011年底全市苹果总面积8.07万hm2,占全省苹果面积26.2%;全市苹果总产量76.3万t,占全省苹果总产量的17.8%。其中富士面积6.13万hm2,总产量62.5万t,在苹果产业中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分别占苹果总量的75%、82%。为此,我们对临汾市100户富士果园投入与产出情况进行了调查评估分析,并提出降低果园生产成本的技术措施。

1 苹果园投入情况分析

苹果园投入主要包括肥料、果袋、农药、浇水、用工五方面。其中用工包括套袋、修剪、疏花疏果、打药、中耕施肥、采收等果园农事活动。根据临汾苹果产业分布,我们将果园分为山区与平川两种类型,共对100户10~25年盛果期苹果园的投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

1.1 两类果园总投入相差不大

调查结果表明,除2007年两类果园投资相差203元外,其余年份平川和山区苹果园667 m2投入相差不大。平川果园种植密度大,667 m2留株在55~89株,肥料投入较多;山区果园种植密度较小,667 m2留果树33~55株,肥料投入相对较少。山区农户人口少,经营果园面积大,劳动力紧缺,用工紧张,价格高;平川农户经营果园面积偏小,一般不雇工或少雇工,仅在疏花或采收时雇工。因此,山区果园与平川果园相比用工费用高。山区果园多年来苹果套袋用的是双层纸袋,每只纸袋市场售价0.04~0.05元;平川果园多用膜袋,每只0.006~0.007元,近两年推广膜+纸袋,每只果袋0.03~0.04元。因此,山区果园套袋投入大于平川果园。平川区大部分果园都有灌溉条件,有的每年浇3次水,山区大多数果园没有灌溉条件,只有个别果园采用节水灌溉。果园灌水投入相比较而言平川果园大于山区果园。综合分析,山区果园投入与平川果园投入各有侧重,总投入相差不大。

1.2 两类果园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1年与2007年相比平川果园增加了1665元、山区果园增加了1 468元,分别增长了1.83倍和1.32倍,5年平均增长速度平川为37%、山区为26%。果园投入增加主要在三方面:用工方面,平川果园由237.7元增长到586.4元,增长了1.47倍,山区果园由400元增长到809.4元,增长了1.02倍;肥料投入方面,平川果园由230.9元增长到965.9元,增长了3.18倍,山区果园由244.3元增长到830.1元,增长了2.4倍;果袋投入方面,平川果园由165.4元增长到521.3,增长了2.15倍,山区果园由352.5元增长到710.8元,增长了1.02倍。造成果园总投入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资涨价。据调查2011年果园常用化肥(以山东鲁西牌为例)尿素2 500元/t,53%的硫酸钾3 400元/t,12%的过磷酸钙1 000元/t,45%的复合肥3 500元/t,同2007年相比分别增加38.9%、33%、50%、36%。常用农药杀虫剂25%吡虫啉5年增长25%,杀菌剂大生M-45、多菌灵增长15%,熬制石硫合剂所用的硫磺2007年500元/t,2011年增长到2 000元/t,增长了4倍。

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季节性用工紧张。据调查2007年果园用工一般为30元,用工紧张时为35元;到2011年一般为60元,高的80元,用工紧张的吉县高达100元。以果实套袋为例,2007年套袋用工为1.2分/只,一个妇女一天套2 500只袋,工资为30元;2008年套袋用工1.5分/只,工资为37.5元,2010年上升到40元,2011年吉县上升到60元。用工高峰如套袋期常常需要到外地雇工,一般一个女工60元,一个男工80元;一个技术女工80元,一个技术男工100元。劳动力紧张,工资上涨使果园投入显著增加。除此,果园机械化水平较低,大批量农活靠人工作业完成也增加了果园用工投入。

三是果品市场行情提高,果园经济效益增高,农民投入意识增强,加大了果园投入力度。主要体现在果园投入量增多,如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目标产量施肥由原来的“斤果斤肥”增加到“斤果2斤肥”;套袋山区和丘陵区以双层纸袋为主,平川区近两年膜+纸袋数量逐年增多;果园推广反光膜、节水灌溉等技术,都使果园投入逐年增加。

2 苹果园效益分析

通过对100户苹果园5年产量情况调查分析(见表1),我们发现:

一是2007年、2008年平川果园667 m2效益稍高,2009年平川、山区果园667 m2效益基本持平, 2010年、2011年山区果园667 m2效益升高。这主要是因为:①平川果园比山区果园产量优势明显。据调查,2007年、2008年、2009年平川果园667 m2产量分别为1 982 kg、2 442 kg、2 544 kg,山区果园产量分别为1 336 kg、1 674 kg、1 964 kg,产量差距为646 kg、768 kg、580 kg。2010年、2011年产量差距缩减为463 kg、329 kg。②山区果园较平川果园价格优势明显,2010年、2011年优势更明显。2007、2008、2009年平川红富士价格为2.5、 2.3、2.6元/kg,山区红富士价格为3.5、3.2、3.4元/kg。2010年、2011年果品价格总体上升,平川红富士价格4.2元/kg,山区红富士价格急剧攀升至6.0、6.2元/kg。综合分析认为,山区果园与平川果园在产量上差距逐年减少,价格上逐年拉大。这主要得益于山区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红富士苹果生长,良好的品质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nlc202309031928

二是2007-2011年平川、山区果园667 m2效益逐年均呈增长趋势。2011年与2007年相比平川果园每667 m2效益增加4 237元,山区果园增加6 854元,分别增长了0.85和1.46倍,5年来平均增长速度为17%和29%。主要原因在于果园产量增加和果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3 产投分析

分析平川、山区果园5年来投入产出的变化,投入上,平川、山区果园分别增长了1.83倍和1.32倍,5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7%和26%。产出上,平川、山区果园分别增长了0.85和1.46倍,5年来平均增长速度为17%和29%。可见,平川果园投入增长快,山区果园效益增长幅度大、速度快。

分析果园产投比(见表1),5年内最高值为6.5,最低值为2.7,平均值在3.4~5.5。果园个体差异如树龄、树势、施肥、灌溉、结果情况、果园管理精细程度等诸多因素与果园投入产出比的高低关系密切。另外,果园投入的生产资料价格变化、果品销售市场行情等果农不可控因素也会影响到产投比的高低。因此,产投比是一个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产投比过低,是因为果园管理水平太差,不能合理应用各项技术措施,存在严重制约果园生产发展的因素。产投比过高,是从果园树体获取掠夺性收益的结果。所以,稳定果园产投比,是实现果园树体供需平衡,保持树势的必要措施。果园的产投比控制在当年的平均值左右比较合理。

4 苹果园节本增效的技术措施

4.1 科学间伐,树形改造

间伐和树形改造技术是改善果园树体结构的有效措施,通过提干、压冠、疏枝等措施降低了树高,提高了干高,减少了枝量,从而大大减少果园的无效消耗,从根本上减少了土地供养量,省肥、省水、省工、省药,同时方便了田间作业,还使果园的光照条件得以改善,对提高果实品质和果园产量效果显著,是果园节本增效的有效措施。

4.2 疏花疏果

科学合理分步进行疏花疏果,既能节约树体营养,又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增大果个。首先确定适宜的留果量,然后按照严格的程序操作,通过冬剪调整花芽量、花序分离期疏花序、花期疏花朵,最后是花后定果。一般果农都是在盛花期采用距离法疏花,一步到位,势必造成树体营养的极大浪费。

化学疏花疏果,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省工(16~20倍)、省时,成本低。

4.3 科学施肥

4.3.1 注重施肥时间 果树施肥应该参照一年中不同营养的需求特点,分阶段重点施入不同成分的肥料。前期以氮肥为主,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应重视花期喷硼酸、尿素及幼果期补钙。若出现缺素症,可随时喷相应的微量元素。秋施基肥应在秋梢停长后及早进行,便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中熟品种应在采后立即施,晚熟品种则要带果施。

4.3.2 合理的肥料种类安排 在一些果区,农户往往以高肥换取高产,成本相应增高。应推行配方施肥,依据土壤营养状况结合树势和肥料利用率确定施肥种类、施肥量,做到按需给肥,这样才能达到用量少、效果好的目的。

4.3.3 增施有机肥 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果园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对恢复树势和果园持续发展作用显著。

4.4 旱地果园采用集水保墒技术

4.4.1 果园覆盖黑地膜 在树下起垄挖沟覆膜,做到树下高、行间低,斜面坡度15°~20°,覆膜宽度以树冠投影为宜。覆膜集雨可以使秋雨春用,能缓解春季干旱。该技术简单,投资低,费用仅为滴灌、喷灌的1/10。

4.4.2 穴贮肥水 旱地果园,初冬或早春结合果园深刨、施肥、整修树盘等,在树冠投影边缘向内挖穴4~6个,用玉米秆、麦秸、杂草等扎粗度20 cm左右、长比穴稍短些的草把,捆绑结实,在水中浸泡,使其充分吸水,然后放入穴中。在草把周围填土,同时与土混合施入过磷酸钙100 g及尿素50~100 g,随即每穴浇水4~5 kg。穴上覆膜,并在穴洼处的膜上扎一小孔,孔上压石块,以利保墒和压住薄膜。以后视干旱情况,可由膜孔向穴内灌水。

4.5 果园生物覆盖

推广果园自然生草、人工种草、覆草和猪沼果三位一体模式,发展生态果园,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降低肥料成本。

4.6 病虫害综合防治

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有针对地适时用药。一般情况下,病虫的前期预报和防治是做好病虫害防治最有效、最省钱的措施,抓住最关键的防治时期(萌芽前、花序分离期、花后至套袋前、果实膨大期、采收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调查,2007年平川区果园全年打药次数在7~8次,有的果园10次以上。大部分果园不仅打药次数多,药量也大,果园存在严重的药害问题。

4.7 改进果园栽培模式,推行省力化栽培

提高苹果园机械化作业水平。在生产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示范推广无袋栽培技术,取消果园套袋,节省果袋开支,同时节省了套袋、解袋用工。据调查可降低果园近1/4生产成本。通过综合运用以上技术可创造一个良好的果园生态环境,减少用工,提高肥料效应,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节约水资源,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据调查,每667 m2地用工量由原来的35~40个减少到25~30个,农药投资成本减少约1/2,果园单位面积总投资节省1/3,经济收入增加20%~30%。

(收稿日期:2012-06-30)

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 篇12

“十五”以来,以数字医疗设备和以介入耗材为代表的现代医疗器械发展迅猛,是历史上医疗器械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例如,医疗设备年增长近15%;医用耗材,在三级甲等医院占医疗毛收入的10%~30%[1]。与此同时,国家和军队相继出台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医疗器械管理法规,从宏观层面上规范了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购(配)置与使用等管理。但是,医院、疗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管理仍然普遍缺乏规范标准、管理细则、考核评价体系,基础医疗设备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等。其具体表现是:医疗设备闲置,重复购置,使用率低,耗材使用监管水平低,存在流失浪费现象。

目前,医院运行的HIS中的医疗器械管理子系统没有同库房、价表、收费诊断报告等其他子系统的相关数据库发生关联,仅能完成医疗器械自身宏观统计和年度数据填报,未对录入的基础医疗器械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类、分析、查询与统计,功能模块少,无法实现医疗器械的全程信息管理[2]。

2 研究方法

2.1 设计思路

所研发的医疗器械成本效益分析软件,依托“军卫一号”工程的医疗器械档案、库房、诊断报告、价表、收费等子系统的相关数据库的基本信息,并在其中嵌入相应关联,调用采集所需信息、进行计算分析。本项目研究关键是从“军卫一号”HIS网上实时在线采集医疗设备和一次性医用耗材的实际收入(发生的收费)。

2.2 计算公式

成本效益率=(收入-支出)/成本

收入:是指从患者收费项目采集设备的诊断治疗项目和医用耗材的收费。

支出:设备支出主要包括折旧和运行成本,人工和辅助设施成本未计入,由手工录入;耗材支出即科室出库,从出库子系统采集。

3 设备收入/支出数据采集与成本效益分析

3.1 设备收入数据采集(见图1)

3.1.1 对检验联机设备

医疗器械成本效益分析软件从LIS调用检验项目对应的检验设备,从“军卫一号”HIS调用检验项目收费价表,并建立LIS与“军卫一号”HIS设备的关联(见图2),实现检验联机设备检验项目收费的数据采集。

3.1.2 对诊断设备

将“军卫一号”的“检查报告”子系统中“仪器”项的属性改为必填,医生在完成诊断报告提交存盘前,选择所做检查的医疗设备(见图3),并建立“检查报告”子系统与医疗器械管理系统“仪器”的关联(见图4)。这样,医疗器械成本效益分析软件就能从“军卫一号”HIS“诊断报告”与“设备诊疗收费”子系统调用相关诊断设备信息,实现诊断设备收费的数据采集。

3.2 设备支出数据采集

设备折旧调用原“军卫一号”设定的折旧方式自动生成的数据;设备的运行成本包括材料费、试剂和维修费等,由人工录入(见图5)。

3.3 设备成本效益率分析与评价

见图6。

3.4 设备成本效益率评价标准[3]

成本回收期:平均以5 a为基准,年成本效益率评价标准(见表1)。

4 耗材收入/支出数据采集与成本效益分析

4.1 耗材收入数据采集

见图7。一次性医用耗材收入数据从“收费子系统”采集。由于耗材出库和收费分属设备科和经管科,以及耗材物价品名与注册品名存在差异等原因,导致出库和收费耗材品名不一致,因此必须首先建立对照表,将耗材出库名称和耗材收费名称对应起来(见图8)。

4.2 耗材支出数据采集(见图9)

耗材支出是对耗材出库的数量、金额进行统计,它的数据采集是关联“库房管理子系统”:利用“出库流水账表(EXP_OUT_BOOK)”和消耗品出库(EXP_OUTPUT_ACCOUN)来统计耗材支出情况。

4.3 耗材成本效益率分析

见图10。

4.4 耗材成本效益率评价标准

考虑到合理损耗、免费等原因,耗材成本效益率(按数量)评价标准见表2。

5 医疗器械效益管理考核评价办法探讨

目标:建立医疗器械效益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管理出效益目标,通过效益信息化管理,促进医疗器械的全程规范管理。

方法:(1)设立科室设备质量管理分,并与奖金挂钩;(2)定期公布并红绿灯警示;(3)作为科室设备引进论证考评重要指标之一;(4)责任追究。

6 结论

利用医疗器械成本效益分析软件,通过挂接医院HIS系统,能够实时动态地准确掌握全院医疗器械的使用效益数据据此建立医疗器械效益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医疗器械的引进走上良性循环;通过效益信息化管理,促进医疗器械全程规范管理,提高了对现代医疗器械管理技术水平,拓展了学科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汤黎明,吴敏,陈锐华.医院医疗设备企业化管理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9):46-50.

[2]张宗然.医疗设备管理网络化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2):58-59.

上一篇:国际传输系统下一篇:水污染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