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肿瘤术

2024-10-14

头颈肿瘤术(精选7篇)

头颈肿瘤术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头颈肿瘤以双侧颈部淋巴清扫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头颈肿瘤患者35例,分为两组,Ⅰ组18例以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Ⅱ组17例以分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35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未有死亡者。术后,Ⅰ组与Ⅱ组中皆有1例出现呼吸困难症状,1例出现乳糜漏症状,此外,II组中还有1例有创口出血问题,发生率分别为11.11%、1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Ⅰ组中复发者3例,复发率16.67%,Ⅱ组中复发者6例,复发率35.29%,Ⅱ组比Ⅰ组高,P<0.05。结论 医师采用同期双侧颈部淋巴清扫术为头颈肿瘤患者施治,安全高效,可降低复发率,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头颈肿瘤,双侧颈部淋巴清扫术,效果

头颈肿瘤属于常见肿瘤,在全身恶性肿瘤中约占据5%~8%的比例,在全身肿瘤中则占到30%[1]。淋巴结清扫术作为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在目前头颈肿瘤、颌面肿瘤、口腔肿瘤中的治疗价值得到认同。江西省肿瘤医院分别采用同期清扫及分期清扫手术为患者施治,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入研究的35例头颈肿瘤患者,男19例,女16例,于2006年1月~2008年6月在本院救治,年龄在24~76岁之间。经病理检查,甲状腺癌22例、黑色素瘤1例,口腔鳞及喉鳞状细胞癌各3例、9例,术前淋巴结肿大为单侧者25例,为双侧者10例。其中,22例甲状腺癌患者包括未分化癌以及滤泡状癌各1例、髓样癌2例、乳头状腺癌31例。随机分组,I组18例,II组17例,比较组间年龄、性别、肿瘤病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Ⅰ组患者行同期清扫治疗,Ⅱ组患者行分期清扫治疗。气管切开之后插管或者经气管内插管,实施静脉复合麻醉;以双乳凸尖为起点,沿着斜方肌前缘曲线下行,于锁骨上部2 cm位置,制作U字形横向切口;以淋巴结直径、累及区域个数作为依据,选择手术方式,若直径>2.5 cm、累及个数>2个或淋巴结固定,则在保留迷走神经以及颈总动脉的前提下,开展根治性清扫术治疗;若直径<2.5 cm、累及个数≤2个,则在保留迷走神经、颈总动脉、颈内外静脉、副神经、胸锁乳突肌的基础上,开展功能性清扫术治疗;若患者累及仅为1个区域,同时直径不足2.5 cm,则行区域性清扫术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采用软件SPSS 13.0,χ2法检验数据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完成后,I组中有1例呼吸困难、1例乳糜漏症,发生率11.11%;II组中有1例呼吸困难、1例乳糜漏症、1例创口出血,发生率17.65%。I组发生率稍低于I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内随访,I组3例复发率16.67%,II组复发6例,复发率35.29%。I组复发率明显低于I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就头颈肿瘤而言,它以淋巴结转移为主要转移方式,在出现淋巴结转移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会出现50%降低的现象,严重破坏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2]。因此,行淋巴结清扫治疗,是此疾病治疗切入点。以往时期,临床研究者普遍为减少手术创伤,而开展分期手术,但面临二期手术痛苦,之后,同期手术逐步发展起来,但由于可能造成颅内高压及脑水肿现象,使患者死亡,应用不够广泛[3]。目前,同期手术技术不断进步,受到人们推崇。

本院采用同期清扫术为18例患者施治,同时以分期清扫术为17例患者施治,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显示,二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术后5年两组的复发率方面,同期手术者明显低于分期手术者,可知,行同期手术,更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所以,临床医师严格把握患者手术适应证,做好术前准备,优化手术方式,可保证同期手术患者生存率,此方法为当前临床研究者所认同是必然现象。此外,在本次治疗中,两组均有呼吸困难及乳糜漏症出现,需要临床医师给予妥善治疗,才能够切实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采用双侧颈部淋巴清扫手术为患者实施治疗时,行同期手术,可使患者实现及时治疗,减轻患者分期手术痛苦,且安全可靠,远期生存率较高,具有显著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尹京淑.头颈部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270-271.

[2]宿伟鹏,赵化荣.头颈部肿瘤治疗进展.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1(2):259-265.

[3]邹杰,王凯,张波.同期双侧颈淋巴清扫术38例分析.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4):366-367.

头颈肿瘤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6月~2011年6月期间6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37例、女30例, 年龄25~75岁。患病情况为:甲状腺癌42例 (乳头状腺癌37例、髓样癌3例、滤泡状腺癌1例、未分化癌1例) , 喉鳞状细胞癌18例, 口腔鳞状细胞癌6例, 黑色素瘤1例。术前单侧淋巴结肿大49例, 双侧淋巴结肿大18例。本组67例患者中, 传统方法分期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33例, 设为对照组;同期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34例, 设为观察组。两组的性别比例、发病年龄、患病情况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插管, 行静脉复合麻醉。自双乳突尖开始, 曲线顺斜方肌前缘下行, 锁骨上2cm横行切开呈“U”字形切口。根据淋巴结累及个数和直径选择手术方式, 累及多个或直径大于2.5cm或淋巴结固定者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保留颈总动脉、迷走神经) ;累及不超过2个区或直径小于2.5cm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保留颈总动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胸锁乳突肌、副神经、迷走神经) ;对淋巴结只累及一个区且直径小于2.5cm者行相应的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1.3 评价标准

(1) 根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手术的差异; (2) 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以上的术后随访, 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发生乳糜漏2例, 呼吸困难2例;对照组发生创口出血1例、呼吸困难1例, 乳糜漏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8%和9.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所有患者并发症经治疗后全部痊愈, 未发生脑水肿、颅内高压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患者复发情况

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5年的随访, 观察组有7例复发, 复发率为20.6%;对照组11例复发, 复发率为33.3%,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后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7~9], 其中淋巴结转移复发占21%~37.5%。1909年Duval首先提出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同时或先后出现双侧颈淋巴转移的头颈部中线区恶性肿瘤为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首选对象[10]。既往的手术方法为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分期进行, 60~70年代同期行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14%, 死亡率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双侧颈内静脉结扎后造成颅内压显著升高, 导致脑水肿[11]。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飞速进展, 同期行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比观察了传统分期颈淋巴结清扫术与同期双侧淋巴结清扫术之间的并发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显示: (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8%和9.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呼吸困难患者经急诊止血并气管切开治愈, 对肥胖和有头颈部放射治疗后的患者, 以预防性气管切开为妥;乳糜漏患者经负压吸引保守治疗痊愈。为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主张先行清扫有颈淋巴转移或转移较重的一侧, 尽量保留有一侧颈内静脉, 如术前估计颈内静脉不能保留, 可预先保留颈外静脉。 (2) 1年的术后随访, 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0.6%和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完善手术方式、术前充分准备、术后正确处理, 同期双侧淋巴结清扫术不仅是安全的, 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 同期双侧淋巴结清扫术可以免除患者二期手术的痛苦、减轻经济负担、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不仅是安全可靠的, 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同期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6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传统方法分期颈淋巴结清扫手术;观察组34例采用同期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然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乳糜漏2例, 呼吸困难2例;对照组发生创口出血1例、呼吸困难1例, 乳糜漏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8%和9.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0.6%和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患者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同期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的而有效的方法, 值得推广。

关键词:双侧,同期,淋巴结清扫,头颈部肿瘤

参考文献

[1]于海容, 朱强, 乔华.超声对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 2009;49 (48) :77~79

[2]孙树军, 赵立民, 周建明.淋巴管生成因子在头颈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J].国际肿瘤学杂志, 2011;38 (7) :391~394

[3]区晓敏.MRI弥散加权成像在头颈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癌症杂志, 2011;21 (10) :812~815

[4]志远.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化疗之后还需接受颈淋巴结清扫术吗?[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8;23 (22) :12

[5]陶冶, 刘业海, 余崇仙, 等.择区性颈清扫术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患者中应用的初步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43 (9) :681~685

[6]甄泽年, 赵敏, 陈辉, 等.同期双侧颈淋巴廓清术37例分析[J].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4;11 (4) :243~244

[7]姜玉良, 马月, 王俊杰, 等.125I粒子治疗头颈部肿瘤颈淋巴结放疗后复发的结果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1;20 (2) :91~94

[8]梁文钊, 姚吕祥.多排螺旋a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20 (11) :1175~1178

[9]余晓旭, 何刚, 冯勇.颈淋巴结清扫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0;8 (13) :26~28

[10]程若川, 张建明, 苏艳军, 等.同期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治疗高分化及髓样甲状腺癌[J].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7;34 (3) :153~156

头颈部肿瘤门诊放疗患者的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105例头颈部放疗患者为例, 鼻咽癌85例, 舌癌4例, 口咽癌3例, 喉癌术后6例, 其他癌7例。均行放疗, 所有患者KPS>90分, 生活能自理, 无沟通及学习障碍。

1.2 实施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至放疗定位前对放疗知识的了解程度,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工作。 (1) 集中讲解:每周一利用2个小时将门诊放疗患者及家属集中起来, 以讲座的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同时让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家属之间进行沟通交流, 获取经验。 (2) 个别讲解:由门诊放疗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 对其进行健康指导, 介绍放疗的目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3) 书面教育:放疗中心设立健康宣教栏, 将列有头颈部患者放疗期间的饮食、自我护理、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以小册子的方式存放, 供患者取阅。 (4) 电话随访:由专门的护士定期对放疗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了解其生活状态、放疗的副反应及时提供帮助。

2 结果

通过全程参与放疗过程, 给予宣教, 患者及家属对放疗知识的掌握有了明显的提高。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减轻其经济负担, 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 护理内容

3.1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由于对放疗知识的缺乏, 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尤其是随着放疗副反应的出现, 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悲观甚至丧失治疗的信心。因此, 放疗前护士应做好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放疗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相关知识, 缓解其紧张情绪增加安全感, 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同时护士应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取得家属的配合, 动员家属多关心陪伴患者, 给予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 满足患者情感需求,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其次护士应帮助患者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使之相互交流, 充分发挥病友间的心里支持作用。

3.2 饮食营养:

放疗过程中由于唾液腺及口轻黏膜的损伤, 患者会出现味觉减退, 食欲下降, 因此放疗期间患者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 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忌油腻辛辣油腻、过硬过甜的食物, 戒烟戒酒。尤其是戒烟最为重要, 它与治疗效果的好坏及复发率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1]。其次, 患者应多饮水 (浓茶、咖啡除外, 可饮用绿茶) , 每日饮水量≥3000 m L, 以促使因放疗所致肿瘤细胞大量破裂、死亡而释放出的毒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减轻全身的放疗不良反应。

3.3 局部护理

3.3.1 皮肤护理:

放疗期间应保持放疗标记清晰, 宜穿柔软、宽敞的衣服, 尤其是颈部、肩部和腋下不能过紧, 头颈部可用柔软光滑的丝绸巾保护;保持放射野皮肤的清洁干燥, 可用温水、软毛巾轻轻擦拭, 禁用肥皂、酒精、碘酒等刺激性皮肤清洁液, 禁止粘贴胶布和涂刺激性药物, 禁用冷、热敷;避免在阳光下暴晒, 切记手指抓挠皮肤, 避免过度梳头、洗头。放疗期间可出现皮肤发红、色素沉着甚至皮肤破损、脱皮, 严重的可出现溃疡、感染等皮肤反应, 一般在放疗第3、4周开始出现。轻度可不用治疗, 如出现破溃时则需停止放疗,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同时给予抗感染药物或用康复新液外敷。轻者7~10 d, 重者2~3周可完全治愈[2]。

3.3.2 口腔黏膜的护理:

放疗前检查口腔牙齿, 龋齿应在放疗前修补, 放疗期间避免使用假牙。患者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应使用软毛牙刷及含氟牙膏, 饭前饭后用漱口水 (口洁素) 漱口。一般在放疗10~20 Gy时口腔黏膜会出现炎性反应, 轻者伴有轻度味觉改变、口干和唾液变得黏稠, 可用麦冬、菊花、金银花泡茶喝或者可用1%甘草水含漱, 避免过冷过热食物。随着放射剂量累计增加, 可出现口腔溃疡、咽喉疼痛, 可使用康复新口腔喷雾, 溃疡局部可紫外线照射, 6分钟/ (次·天) , 可消炎、止痛, 促进血液和组织再生;影响进食者可在餐前使用口咽合剂 (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维生素B12、磷酸铝凝胶+生理盐水) 含漱3~5 min再进食。

3.3.3 功能锻炼:

为了防止照射野内软组织纤维化, 引起的张口困难和颈部活动障碍[3], 应指导患者每日进行张口锻炼和颈部运动, 直至放疗后的1~2年。张口锻炼主要包括张口运动 (口唇张至最大时停留5 s再闭合, 重复10~20次) 、鼓腮运动 (口唇闭合, 鼓气, 每天2~3次, 每次不少于20次) 、颈部运动 (头前屈、后仰及头部旋转运动, 高血压、颈椎病患者不宜) 、叩齿运动 (嘴唇微开, 上下齿轻轻叩击, 叩击臼齿及击门齿) 、耳部运动、眼部运动、吞咽运动。

3.4 其他:

患者应每周复查血常规, 注意血象的变化。鼻咽癌的患者应坚持鼻腔冲洗, 每日1~2次, 以清除鼻咽分泌物, 保持局部清洁, 减少鼻咽部感染机会, 如有出血, 则禁止冲洗;食管癌患者应注意饮食宜细软, 忌粗糙、硬食和油炸食物, 一面引起食管梗阻和穿孔, 进食前后饮少量温开水湿润, 冲洗食管, 可减轻吞咽困难及炎症;眼部照射时, 注意眼部卫生, 可用0.25%氯霉素滴眼液和醋酸可的松滴眼液交替使用, 4次/天, 并嘱患者少看书、电视, 睡觉时平卧或头偏向健侧, 可减轻不适;喉癌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应保持气道通畅, 观察有无喉水肿。

3.5 放疗后护理:

放疗结束后, 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做出疗效评估, 并指导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告知患者和家属养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 禁烟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保持口腔卫生, 保持乐观情绪并坚持功能锻炼, 照射野皮肤应避免一切理化刺激。口腔照射患者至少3年后才能拔牙。气管切开带管患者, 应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气管套管处理的正确方法。护士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 了解患者放疗后的继发性反应及恢复情况, 并及时反馈给医师。

4 小结

放射治疗是头部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放射治疗在杀灭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 也会对照射野区的正常细胞造成损伤, 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不仅对患者身体造成痛苦, 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及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降低生活质量。而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放疗宣教, 使其充分认识放疗反应的危害性, 有助于及时发现及处理问题。因此,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放疗宣教对于门诊放疗患者尤为重要。

摘要: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门诊放疗前后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 以减少患者放疗的不良反应。105例头颈部门诊放疗患者放疗期间实施的心理护理及放疗后不良反应的护理。通过全程参与放疗过程, 给与宣教, 患者及家属对放疗知识的掌握有了提高, 所有患者均在计划期内顺利完成放疗。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门诊放疗,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局部护理

参考文献

[1]黄玲, 曾波航, 陈婉玲.12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窒息预防和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1993, 15 (11) ;34-35.

[2]陈正堂, 李德志.临床肿瘤学基础[M].重庆:重庆市医学会编印, 2001:96.

头颈肿瘤术 篇4

1 Survivin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1997年,耶鲁大学的Altieri等应用效应细胞蛋白酶受体l(Effc Cell Protease Receptor-1,EPR-1)cDNA在人类基因组库中杂交筛选出一种新的蛋白,由于这种蛋白具有强大的抗细胞凋亡功能,因此将其命名为存活素(Survivin)[1]。人类的Survivin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q25,由约15×103个碱基对组成,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Survivin基因编码翻译的蛋白产物由142个氨基酸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6.2KDa[2,3]。Survivin是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家族中一个结构独特的成员,结构上存在IAP家族蛋白共有的杆状病毒凋亡抑制蛋白重复系列(baculovirus lAP repeat,BIR)分子,这个结构使其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与其他IAP家族蛋白结构不同的是Survivin羧基末端含有一个展开的螺旋结构,这使得其具有与微管的交互作用,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扮演重要角色[1]。

Survivin基因不同的选择性剪切片段能够转录出大量不同的剪接变体mRNA,进一步编码出不同的蛋白[4]。目前发现的人类生存素剪接变体有五种:Survivin野生型,Survivin-2α,Survivin-2β,Survivin-3β,Survivin-ΔEx3。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亚细胞分级的方法发现Survivin在细胞中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近期在线粒体也发现了Survivin的存在。

2 Survivin的生物学功能

Survivin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有丝分裂期,Survivin能够调节细胞的分裂,而在有丝分裂间期,生存素能够抑制细胞的凋亡。有研究发现,生存素在细胞内G2/M期的含量是G1和S期的40倍[5]。近期有研究发现p53能够调节不同肿瘤中Survivin的表达,推测Survivin是p53基因的下游调节靶点,p53能够通过抑制Survivin的抗凋亡活性来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6]。

2.1 Survivin与细胞凋亡

大量研究认为Survivin能够抑制细胞凋亡,但是其机制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发现生存素能够结合并且抑制caspase 3和caspase 7,从而阻断凋亡过程。也有研究发现Survivin能够表现出对于凋亡前期分子SMAC/DIABLO的亲和性,进而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7]。

2.2 Survivin与细胞分裂

Survivin是一个对细胞增殖和生存双重调控的因子。在许多人类恶性肿瘤中Survivin都存在过表达[5]。Survivin样的IAP分子是细胞质分裂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8],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细胞中Survivin缺失与细胞分裂缺陷有关,如纺锤体聚集异常、多核细胞中的胞质分裂异常等[5]。

3 Survivin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3.1 Survivin与口腔癌

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口腔癌前病变部位和口腔SCC中均存在Survivin的高表达。De Maria等通过对22例口腔SCC组织的研究发现生存素转录物变体与正常组织相比明显升高[9]。Lo Muzio等(2003)通过对110例口腔SCC病例的研究发现,82.7%的原发癌组织存在Survivin。Lo Muzio等(2001]通过对46例口腔SCC标本的研究却发现存在淋巴结转移的SCC病例中,Survivin升高更为明显。Marioni[3]等也发现Survivin在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口腔和口咽SCC的病例中升高更为显著。

3.2 Survivin与口咽癌

We i n m a n等[10]通过对102例扁桃体SCC的组织标本研究发现Survivin的表达模式与临床参数(总存活数,疾病特殊存活率,远端转移)无明显关系。近期,Preuss等[11]对106例口咽SCC患者做了一个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对HPV水平的替代标志物Survivin和p16的表达进行分析。在Survivin表达阳性的SCC病例标本中,58%的Survivin存在于细胞质中,19%的Survivin表达于细胞核。这一数据表明细胞核中Survivin的聚集与HPV非依赖的致癌作用有关,并且Survivin是一个预测口咽SCC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2008年,Preuss等[12]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对73例口咽SCC患者肿瘤组织中Survivin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进行了研究,发现细胞质中的Survivin含量与EGFR高表达存在明显相关性。

3.3 Survivin喉癌

2004年,Sharma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比较了50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 carcinomas,HNSCC)临床患者(38例喉癌,12例口咽癌)肿瘤组织切片中Survivin和其他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Pizem等[13]等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68例人喉癌活检组织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发现Survivin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和/或细胞质。Dong等(2002)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120例喉癌组织切片中Survivin的表达,发现66%的肿瘤细胞中生存素在细胞质的表达呈阳性。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的生长部位、大小、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均有明显关系。

4 结语

HNS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因此HNSCC患病过程中生物性标志物的识别对治疗模式以及治疗后的随访有重要意义。由于到Survivin与基本的细胞信号通路存在网络式的交互作用,因此Survivin有希望成为现代肿瘤治疗的靶点。

头颈肿瘤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患者, 男24例, 女16例, 年龄19~69岁。本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病理特征

本组患者, 12例为下颌骨恶性肿瘤, 10例为腮腺区肿瘤, 8例为舌癌, 5例为口底腺样囊性癌, 2例为口内黏膜鳞状细胞, 1例为颜面右侧瘢痕畸形, 1例为颞部皮肤癌, 1例为下唇癌。

1.3 研究方法

以我院的2010年~2012年期间收治的40例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患者手术的密切观察与护理, 了解患者的病理以及治疗机制, 并且对共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1.4 治疗与护理

(1) 术前护理:由于疾病的影响、病灶以及缺损部位, 对患者面部外观造成一定的影响, 患者极易手术后对外貌、饮食方式、语言交流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和改变而使得自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加上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的偏低, 极易对肿瘤产生恐惧心理, 并且伴随着焦虑、烦躁、消极等负面情绪, 同时, 对于家庭困难患者, 还要担心医疗费用的负担, 因此, 这些负面情绪和负面因素在影响患者的同时, 还使得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大大降低, 最终影响到患者的治疗[1]。因此, 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 认真向患者讲解有关于病理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并向患者简单讲解治疗计划以及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确保治疗计划和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 同时, 与患者的家属做好全面的沟通, 确保家属、患者、护理人员之间良好稳定的关系, 为患者做好术前心理辅导, 帮助患者树立起治愈的自信心, 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2]。 (2) 供区皮肤准备:做好样前供区皮肤准备工作也是一个关键性环节。对于准备行前臂游离皮瓣或者是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的患者, 需要采用红色丝带作好标记, 系于脚踝或者是前臂部位, 以提醒临床医师、护理人员、患者以及家属要做好肢体皮肤的保护, 确保其完整性, 不可以做任何的治疗以及穿刺行为, 避免血管破损, 而影响到皮瓣的成活性, 与此同时, 还要向患者说明其重要性, 叮嘱患者绝对不可以将其随意取下。另外, 术前3 d, 需要将供区剃毛, 并且每天都要用肥皂水进行清洗, 并用灭菌水冲洗后再拭干, 接着用75%的乙醇进行消毒处理, 最后采用无菌敷料包扎, 一定要确保供区皮肤无皮炎、无感染、无湿疹, 术前最后1 d修剪指甲[3]。 (3) 口腔准备:术前的3 d嘱咐患者用餐后及要用漱口液含漱, 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口腔内所积存的细菌, 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 术中处理:术中要严格规范操作过程, 护理人员要配合医师完成各项操作, 并且为患者进行术中护理, 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5) 术后准备:术后要做好术后沟通交流的准备工作, 因此, 部分患者经过移植后会出现语言沟通障碍, 为此, 需要护理人员积极帮助和引导患者采用非语言形式来表达, 并且教会患者, 比如皱眉表示不同意, 眨两下眼表示同意, 竖起大拇指表示要解大便, 竖起小拇指表示要解小便, 同时, 还可以准备好纸笔以及写字板等, 以方便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既能够保证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 又可以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4]。 (6) 术后护理:手术后, 护理人员要持续监测患者48~72 h, 仔细观察患者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以及体温变化, 同时做好相应记录, 一旦发现血容量不足等现象, 要及时上报医师给予处理, 确保移植体的血供。 (7) 室内环境:要保持室内环境舒适、温度适宜, 因为组织瓣血液循环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 尤其是在寒冷刺激下, 移植体内血管极易发生痉挛, 从而导致移植体坏死或者是栓塞现象, 因此, 术后室内温度要维持在25~28℃, 局部采用棉垫覆盖, 或者是采用理疗灯照射, 照射距离一般以30~40 cm为宜, 并且, 要进一步加强病房管理, 定时进行病房内消毒。 (8) 体位安置:取平卧, 头部制动, 避免血管不受压力和张力, 预防扭曲、牵拉等症状, 患者清醒后第2天, 根据患者的情况改为半卧位, 促进患者伤口引流, 改善移植皮瓣的静脉回流。患者供皮肢体抬高30°, 缓解肿胀, 严密患者局部包扎情况, 术后腿部抬高15°, 5~7 d后在床上进行肢体运动, 并且逐渐练习[5]。 (9) 移植皮瓣观察:术后应严密观察皮瓣血运情况, 以便于及早发现血管危象。如游离组织瓣出现供血不足, 并且超过3 h, 即皮瓣的成活率就会大大降低, 若是发现静脉回流受阻, 并且长达6 h以上, 皮瓣组织75%以上可能坏死。

1.5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是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来表示, 方法为t检验, 差异有统计意义, 即P<0.05。

2 结果

40例口腔颌面患者, 经过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 其组织缺损恢复, 经术后密切观察, 皮瓣均已愈合, 并且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原发于颞下窝、上颌窦后部、口咽部及颞下颌关节、腮腺深叶的肿瘤及有些肿瘤常因位置深, 并且涉及颅内及重要血管、神经, 传统治疗通常采用紧贴颅底切除肿瘤的保守方法, 手术困难, 肿瘤难以完整切除, 治疗不彻底, 且预后较差。而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却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由于其操作过程相对较为复杂, 必须要做好严密的观察护理, 注意局部保温, 室内环境管理, 温度控制, 做好术前、术中、术后观察, 避免患者发生血管危象, 并且要通过严密的皮瓣观察, 结合精心护理, 从而提高皮瓣移植成活率, 最大限度保证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美观性[6]。

摘要:目的 观察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收治的40例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通过对患者手术的密切观察与护理, 了解患者的病理以及治疗机制, 并且对共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40例口腔颌面患者, 经过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皮瓣修复, 其组织缺损恢复, 经术后密切观察, 皮瓣均已愈合, 并且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采用多种游离皮瓣、肌皮瓣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 患者皮瓣均愈合良好, 且无并发症, 疗效确切,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缺损,游离皮瓣修复

参考文献

[1]蒋青玉, 张金桃, 黄晓燕, 等.胸大肌皮瓣修复术18例术后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 :5-6.

[2]LI Chen, LIU Xi-guang, CAO Xiao-hui, et al.Angiosarcoma on the face and scalp:a case report[C].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Eastern Asia Dermatology Congress (EADC2012) , 2011:247-249.

[3]Shin N, Kiyoshi O, Yasunori S, et al.Whole-body imaging using FDG-PET/CT for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malignancy[C].Abstracts and Program of the 9th Asian Congres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adiology, 2012:124-128.

[4]孙长伏, 徐中飞.下肢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C].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 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11.

[5]何三虎, 李刚, 白岫峰.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体会[J].现代肿瘤医学, 2013, 21 (3) :12-14.

头颈肿瘤术 篇6

1 突发性呼吸衰竭窒息

颌面部肿瘤患者手术后, 常出现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包括窒息、心率失常、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烦躁、血压下降, 心电图可有非特异性ST~T段改变, 故检查时应对比术前心电图做出早期诊断, 结合其它检查, 立即给予氧气, 用抗心率失常的药物, 及时抢救患者。窒息如因术后伤口快速形成血肿阻塞呼吸道所致, 处理方法是:如出血不多, 只是血肿阻塞呼吸道, 应立即清除血凝块;如发现血肿, 应选择较粗的大号注射器将血肿内的血液吸出, 以便解除呼吸道梗阻。分泌物及痰过多不能及时咳出亦可造成窒息, 应立即用吸引器将分泌物及痰液吸出, 也可将患者舌牵出, 让患者侧卧式坐起, 拍打患者背部, 使痰及分泌物即刻咳出, 窒息可马上缓解。血凝块吸附于气管造成的窒息应立即进行器官切开术, 将血凝块吸出呼吸道待梗阻解除后, 检查若见有出血的血管, 应再次结扎血管。口腔咽腭部的术后水肿若较严重, 也可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 可在术后静脉输液中加入20mg地塞米松, 能缓解局部水肿, 减少炎症反应。颌面部恶性肿瘤常见于淋巴转移, 为了手术效果, 在切除肿瘤时应做颈淋巴结清扫术及该侧颈内静脉结扎术, 此时因静脉回流障碍而出现咽后壁及喉部水肿, 可突发呼吸困难及窒息, 此时应立即进行环甲膜切开术, 吸出痰液及分泌物, 吸氧, 给予地塞米松20mg以减轻局部水肿 (必要时做气管切开术) 。

2 术后休克

主要可分为失血性休克和失液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多因术中患者失血过多, 术前对失血量估计不足, 术前准备不足, 因血源不足, 补血量远低于失血量。此外由于补液不均衡, 术中大量的液体输入体内, 术后很快被排除体外, 血容量急剧下降, 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均可造成患者休克。处理方法:即时补充血容量, 最好为新鲜血液, 如血源不足可用冻干人血浆、白蛋白、706代血浆, 或者用中分子右旋糖酐, 用药后可马上缓解症状。失液性休克主要是因为患者术后脱水造成血容量不足、循环血量不足或液体量不足, 对术中失血、失液的补充不足, 使患者出现脱水而导致休克。处理方法:要及时准确观察和记录患者脱水情况, 根据血钠值或血浆渗透压值、尿量结合尿比重表, 决定补充液体已及电解质的量, 迅速补充液体予以保持电解质平衡。

3 术后尿崩

颌面部肿瘤的发生常与颅底有密切联系, 尤其是发生在上颌窦的恶性肿瘤。故术后常出现尿崩症, 患者每日排出的尿量达7000~8000m L以上, 血钠升高。我院曾出现过2例, 经及时用药、补充水分, 均于10h后恢复正常。据有关文献报道, 手术创伤加上精神刺激可发生尿崩症, 称为渴感减退伴抗利尿激素“阈值”升高综合症。而这2例患者均无渴感症状, 可能是因手术而发生此类的尿崩症。

4 神经系统并发症

颌面部发生的肿瘤, 常会导致面神经、舌神经、副神经甚至中枢神经损伤, 多不会马上危及患者生命, 但会出现面瘫、失语、偏瘫等严重并发症。如做颈动脉瘤切除术, 因阻断颈总动脉血流, 可能会出现偏瘫、失语等并发症。如在手术前做压迫颈动脉训练, 患者能耐受5min以上的血流中断。手术时动作要敏捷, 阻断颈总动脉血流时不要超过5min, 这样就可避免偏瘫的发生。另外当切除颌面部及舌部肿瘤时, 常会破坏和损坏面神经和舌神经, 造成面瘫和失语。手术时应认真仔细, 尽可能谨慎解剖, 剥离神经时轻巧操作, 以免造成神经损伤, 而产生并发症。

5 低蛋白血症及恶变

此类患者多发生于颈淋巴结清除术, 手术损伤了胸导管主要分支, 经负压引流而使大量淋巴液丢失, 由于患者热量不足引起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恶病质, 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时应注意到负压引流液上层有无乳糜样物质, 及引流液做染色以鉴定是否为乳糜性物质。治疗原则:应及时加压包扎或采取手术治疗。

总之上述颌面部肿瘤手术后引起的危重并发症, 如不及时发现并得到正确及时的处理, 就会危及生命。但其中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 故临床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在术前对患者做详细的检查, 全面了解掌握患者的全身情况, 消除存在的诱因, 如轻度脱水、低钾、贫血、凝血障碍等。术后对患者的监护极为重要, 密切注意患者的一般情况, 详细观察记录尿量、颜色, 并保留观察引流的量、性质、颜色。必要时要配合实验室检查, 做到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现的迟与早是抢救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诊断、正确处理、消除和避免隐患、合理用药、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的变化, 争取宝贵时机, 以免贻误病情, 这样才能得到有效治疗。

摘要:头颈部肿瘤的手术一般会直接引起急性危重并发症, 本文对其并发症如突发性呼吸衰竭窒息、术后休克、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 进行探讨, 以期为临床医师做出正确诊断提供参考。

头颈肿瘤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CT模拟定位共10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 其中男73例, 女35例, 年龄14~77岁, 平均年龄46.4岁。其中鼻咽癌52例, 脑膜癌8例, 垂体瘤2例, 上颌窦癌13例, 喉癌28例, 口腔癌5例。全部病例为首程接受放射治疗。

1.2 设备

头颈肩固定架;EFFCAST型热塑面罩;GE lightspeed RT型医用CT模拟定位机定机;治疗加速器采用Elakta-Precise 5746型医用直线加速器, 并配备40对多叶准直器 (MLC) ;Advantage-Sim软件和三维可移动激光定位系统;Elakta View-GT射野影像验证系统 (EPID) , H型塑料面网和有机玻璃底板及A、B、C、D、E五种型号的固定枕;胶片;数字化仪;VIDAR胶片扫描仪及储存资料的计算机;瑞迪AUTO-CUTTER系统;MasterplanTPS;网络系统。形成集图像诊断、图像传送、肿瘤定位和治疗计划为一体的高精度肿瘤定位计划系统。

1.3 治疗方法

1.3.1 体位固定

头颈部肿瘤患者常规放疗采用塑料面网固定等中心模拟定位[2]。定位时, 患者仰卧于定位床上, 根据患者头型、颈部长短等情况从ABCDE五种型号的塑料头枕中选用合适的头枕, 达到固定患者和限制患者器官移动的目的。

1.3.2 CT扫描

利用三维激光定位系统和定位刻度板确定摆位点, CT扫描前在离肿瘤部位就近地方布设体外参考标记, 进行增强扫描。

1.3.3 获取参考图像和照射野图像

通过网络系统将CT扫描图像传输给治疗计划系统, 进行三维重建, 靶区勾画, 确定重要器官。在射束方向观 (BEV) 窗口下布野、选择剂量权重并进行剂量计算和优化, 利用等计量曲线和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 对计划评估、确认。

1.3.4 虚拟模拟

再将确认的计划通过网络系统传输到三维激光定位系统进行校对, 并CT扫描验证, 确定误差在正常范围后, 再将射野形状输入三维切割机, 制作铅挡块并验证, 确认无误后方可对位治疗。

2 结果

CT模拟过程在CT重建图像上进行, CT扫描能精确确定肿瘤靶区。但要注意CT扫描参数的掌握, 数据的精确采集以及CT值的测定能满足放疗的需要。通过对10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CT模拟过程, 定位成功率达100%。在治疗过程中头颈部肿瘤误差为 (1.0±0.3) mm, 在误差允许范围 (<8.0 mm) 内[3]。

3 讨论

3.1 CT模拟定位中头颈部的摆位

在CT模拟定位中, 头颈部肿瘤的摆位, 较胸、腹部一般肿瘤摆位要求精度高, 因为头部的形状似圆球形, 患者在仰卧位时固定点易向左右转动, 而连接头部的颈项又是一个多变易动的部位, 可伸、可缩易造成头过仰或仰头不足, 这就给摆位带来许多不利。针对这些弊端, 我们根据患者头型、颈部长短等情况通过采用A、B、C、D、E五种型号的塑料头枕, 达到固定患者和限制患者器官移动的目的。在整个定位过程中, 患者处于舒适自然的体位。

3.2 CT模拟定位技术的优势

在临床应用中, 除了CT模拟定位机外, 通常也采用X射线模拟定位机进行肿瘤靶区的定位。两种常用的模拟定位技术相比较, X线模拟技术有显著的缺陷, 见表1。

目前, CT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到小肝癌、鼻咽癌、结肠腺癌、脑脓肿及脑转移瘤等各种病理检查的诊断中, 有70%左右的患者[4]适用CT模拟定位。CT模拟定位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多年临床应用, 现已成熟, 并已成为高精度放射治疗不可缺少的设备, 而以CT模拟定位为基础的精确放疗已成为现代放疗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崔智.用于放射治疗的CT模拟技术[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1, 9 (20) :3-4.

[2]Cho KH, Khan FM, Levitt SH.Cose benefit analysis of 3D conformalradiation therapy treatment of prostate cancer as a model[J].ActaOncol, 1999, 38 (5) :606-611.

[3]欧陕兴.三维适型流程治疗保证与治疗控制对三维适型放疗价值与评估[J].广东医学, 2004, 24 (2) :149-150.

上一篇:演化机制下一篇:电脑数据安全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