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计训练

2024-05-16

专业设计训练(精选12篇)

专业设计训练 篇1

摘要:项目课程训练是当下高职院校新的教学模式。项目课程练习是企业实际的工作项目的类型。文章论述了版式设计训练的课程设计与企业项目结合的应用。

关键词:版式设计训练,项目课程训练,应用

对于项目课程训练是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要求在课堂内的训练的模式,是模仿现场的接手的实际项目运行模式。如某个企业的产品项目说明书的版式制作,已有版式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对其项目书的版式进行再创作,需要对其进行排版,要求新颖大方,有时尚感。

不同时期版式要求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极富有个性的要求,是现代客户的必须的要求,版式也要求量身定位。

以广告设计专业中各个实训项目案例进分解讲述,掌握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VI是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进行展开的完整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标志中的文字组合及文字排版决定了视觉风格取向;报纸版式以刊载新闻的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时向公众发行印刷刊物,采用新闻纸印刷,具有轻便、便宜的特点,版面通过矩形网格分栏处理,以左向右的对角线为流程安排文章。审美水平提高可趋于杂志化,标题醒目,视觉冲击力强,彩色印刷黑白,吸引现代时尚的版式特点,更加自由、时尚、新颖、生动;杂志版式多以网为主,穿插自由版式,版面设计,在统一中寻找变化,又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内容;平面广告版式,以创意和编排组成,图形占视觉的大部分,文字由两方面组成,图形和文字要密切配合;书籍版式特别是其中的封面设计俗话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因此封面的版式是承载信息的主体视觉冲击尤为重要。

与版式类型相似是我们在设计中任何视觉形式,关于任何视觉主题其中的图形、文字、色彩以及它们在人们视觉中形式出现给人们的感受,我们常常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只能说这是一种深度,富于动感的视觉形象,我们视觉语言告诉我们,所有视觉元素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同一个表面上,不同视点稍有微妙的差别,视觉冲击也有不同的体现。

人们很重视每个项目版式给人们呈现的效果,因此版式设计训练课程的设计应用有一定的深度空间。设计信息最佳承载时代出现了,版式不再死板,不同类型广告公司项目的版式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自由,时尚,最快传达信息已成为现代版式的火箭式的追求,因此版式项目课程训练是高职院校的必须品,针对性项目版式训练大大拓展了信息快迅承载视觉元素的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可能。

项目版式设计课程特点:

有位著名的设计家说过:等待设计师进行创作的一个平面—一张招贴广告,一个包装的立面或样本广告的封面。都是有生命的,会呼吸的。项目型的版式课程设计更是根据具体项目的类型进行要求,训练,这个被设计的项目的平面会呐喊,会喧嚣,会抓住人的视线,会打动人的情感,会将特定的信息。“清晰、快速、有力”地传递给每一个用眼睛接触过它的人。项目版式训练完美体现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使设计在效果与功能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项目版式中要遵循版式的形式美的法则,项目版式训练通过形式传递客户的信息美感。其一:平衡特点,元素的安排有一定的趋势,可以通过形式的设计构成膨胀和缩减的概念,使客户和读者感受到下一时刻的平衡。视觉元素如:文字的大小,文字的多少,色彩,肌理,动势等。同时平衡点两边分量与人的心理联想有关。平衡的功能才能发挥出来,平衡中有对称,对称有点对称、线对称;有力场的平衡,在项目中不同的元素以不同的位置放置所产生的力的感受,在形式表现中,需要在项目训练中对抽象的字图,空间有符合逻辑的心理判断。有均衡的平衡指在中心线或支点的两侧,形象各异而量感等同。其二:秩序特点,古人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项目训练中把设计元素进行整体化一,秩序排列后,能够给人一种畅通愉悦的心理感受。在不同实训项目中要表达的信息内容多少不一,这就需要视觉化的处理,进行有目的传递。如:重复,渐变,方向,对齐,间隔,分割(其中有审美,功能性)。统一等表现形式整齐又有秩序感。

根据版式项目的类型多样性,版式的变化越来越丰富了。不同主题的内容版式的风格是不同的,给人的形式美感也是不同的。

项目型版式设计训练的设计应用

与以前版式教学相比,现代设计显然有了更充足的施展创造力的空间,但对于一种新的高职教学模式在改变,由理论到实践,由传统教学到企业广告公司的项目类型的教学是很大的提升,如何应用和发挥其项目类型的最大潜力是非常重要的。图与文的版式设计在以前的教学设计只是照形式按部就班的模仿性的临摹版式,但是现在教学改革了以项目类型完成教学任务大大的超出以前的教学效果,在国外早已有了项目类型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项目的角色提高了自身的积极性,从下面学习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已把企业的具体项目拿到了教学中来,学生一目了然,学生也知道如何掌握与控制有的放矢,环环相扣十分扎实无一疏漏。

学习情境名称:

学习情境1:报刊广告版式训练

学时:

理论4学时、实训6学时

学习目标:

1. 熟悉报刊广告版式的各种尺寸、位置;

2.掌握报刊广告版式的设计、选择与布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能够根据项目要求完成项目的版式设计、表达与选位;

4.能够按照要求设计版式方案,并制作完成方案最终效果。

学习内容:

项目单元名称:

报刊中缝广告版式训练;报刊通栏广告版式训练;报刊半版广告版式训练;报刊正版广告版式训练

主要学习内容:

中缝、通栏、半版、正版广告的页面尺寸、基本要素、内容;根据广告主的要求完成中缝广告的版式编排设计与电脑稿制作,完成样稿打印。

教学方法设计:

1. 在数字媒体实训室或图文工作室收集资料、进行报刊广告功能分析、分组讨论、教师启发,采取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学习;

2. 在数字媒体实训室或图文工作室进行临摹、查阅资料、方案分析、教师启发,采取项目教学;

3.在数字媒体实训室或图文工作室进行设计、查阅资料、方案分析、教师启发,采取项目教学,完成方案的电脑制作稿,教师辅导、监督;

4.成果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析。

教学条件:

1.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项目案例、报纸、杂志、图书资料、实例、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资源、工作任务单等;

2. 教学场景:

数字媒体实训室、图文工作室;

3. 工具设备:

多媒体设备、设计绘图设备、打印输出设备;

4.教师配备:

专业教师1人。

成果考核与评价:

1.成果形式:

项目设计方案草图、实施方案、项目完成成品。

2.评价方式:

按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的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

3.考核标准:

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和风格、尺度的把握,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执行的准确性,传播信息的准确性。

并对每个学习情境进行项目式的教学设计,课程思路设计如下:

1.培养学生以版式设计的不同应用媒体为该课程内容设计依据,确定工作任务;

2.将课程的内容具化为学习情境,以版式设计的组织工作流程编排课程内容;

3. 以实际版式设计制作的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

4. 具有综合性、可扩展性,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教学项目教学设计深度的提高加强了学生在学习版式设计中的认知度。更好与市场专业需求挂钩。应用型项目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得到原有版式训练的深度学习,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减少很多的实习适用的时间,提高了高职培养应用的人才的特色。大大提高了图文编排的创新和提高的力度,版式项目得到加深,空间得到了延伸,项目教学是高职专业实践课程的必要环节,是市场的需求和专业的发展,由项目型的表格设计我们看到企业针对专业的不同,项目分工细密,这样的项目实训也满足了市场的技术和设计要求。

现代的设计与编排设计的联系紧密,尽可能充分的了解版式的类型和要求。才能完美的有效的表现版式项目实践设计理念。版式设计训练项目型的改革和深度空间更好地淋漓尽致发挥版式设计训练在专业的重大的作用,美在这里启航,又在这里满载而归。

参考文献

[1].《包装与设计》广州包装与设计杂志社出版社2000

[2].《版式设计原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3].《版式设计》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专业设计训练 篇2

单选题

1.符合“可以随时取放资料,但不能放太多”特点的档案管理方式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开放式横行档案柜 档案盒 金属文件夹 透明资料袋

2.以下关于早礼服说法错误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早礼服盛行于18~19世纪的上流社会 目前只有在非常正式的场合,才会看到早礼服 早礼服适用于在早晨至下午6点前的典礼 早礼服一般是单排扣或者只有两粒钮扣,礼服的下摆顺着腰际斜削下来

3.以下不属于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观因素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沟通协调 利益冲突 生活压力 态度习惯

4.秘书在接受指令时,不妥当的做法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听完指令后,重复一遍以确认要求和期限 如有困难,要使上司了解,并获得上司的支持 如上司征询自己的意见,要详细的回答自己的想法而不能过于简要 意见和上司的不同,也不要与上司发生正面冲突

5.经过冷冻的葡萄酒、香槟等,要用()盛装。回答:正确

1.A

2.B高脚杯 香槟酒杯

3.C

4.D鸡尾酒杯 小酒杯

6.以下行为不属于会场失礼行为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与旁人窃窃私语,不专心开会 与会者使用纸条来交换意见 在整个会议中保持沉默,没有发言 在回答提问时详细地说明缘由

7.以下关于秘书的专业形象说法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走路采用一字步 站立采用立正姿式 在与客户交谈时,双眼不要注视客户 坐的时候,应坐椅子的三分之二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宴会上有夫妻同坐,先生应坐在太太的左手边 餐桌上男士应该为左边的女士服务 房间中只有一桌时,主人应坐在面向门口的位置 一字形的四桌,以中间靠右的一桌为主桌

9.以下关于无尾夜礼服说法不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绢领

4.D无尾夜礼服的裤脚不反折,不系腰带,用腰围或吊带,搭配小领结 它的英文名称是Tuxedo 无尾夜礼服属于夜间的正式礼服 无尾夜礼服样式与普通西装相似,差别在于这种礼服一般采用西装剑领或丝瓜领上缝上

10.请选择正确的做法()回答:正确

1.A如果有司机开车,主管应坐在驾驶座的左后方,其次是右后方,年龄辈分最低的应该坐在驾驶座的旁边

2.B

3.C

4.D如果老板亲自开车,那么秘书必须坐在后面 吉普车的驾驶座的旁边是主位,应该由主管乘坐 小巴的前面一排适合让主管、年龄大的、行动不便的人来坐

11.符合“易于保密,不易损坏”特点的档案管理方式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透明资料带 抽屉式直立档案柜 档案盒 金属文件夹

12.保存重要的参考目录一般采用的是哪知档案管理方式()回答:正确

1.A

2.B

3.C

4.D抽屉式直立档案 穿孔式活页夹 金属文件夹 开放式横向档案管理

13.以下关于公文说法错误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公文有固定的格式 如果公文是平行发送或者发到下级单位,那么提称语用“函” 公文要格式简短,注意用词得当,使用成语可以使公文简短有力 公文一次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

1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两圆桌并排,以右为尊 一字形的三桌,以中为尊 品字形的三桌,突出上面的尊桌 鼎足形的三桌,上面右边是主桌

15.符合“”检索方便,容易拿取”特点的档案管理方式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专业设计训练 篇3

根据新《大纲》要求编写的中职《语文》教材,创造性地设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板块,却遗憾地未能体现专业间的区别,不利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本研究将“项目教学”理念和做法引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首先,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其次,基于会计岗位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再次,基于项目发展顺序,设计课程结构;最后,基于能力训练,安排课程活动方式。本研究打破当前僵化封闭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职业通用能力的发展,为中职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

近年来,根据新《大纲》要求编写的中职《语文》教材已得到广泛应用。该教材是在职业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制度的时代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其中创造性地设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板块,增加和强化了具有职教特色和体现职教改革要求的教学内容,如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能力训练点大为增加,为教学中创设职业情境提供了一定条件。

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笔者感觉到该板块设计未能按照专业分类是最大缺憾,不利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因此,如能依托项目教学法,以《创业设计》为项目进行语文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的整体建构,不仅能弥补新教材中综合活动职业针对性不强的缺憾,而且教学实施增加了弹性。

一、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预期的课程结果,即期望学生学习某门课程后,在知识、技能、态度方面能达到什么状态,是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的依据。新《大纲》强调加强语文实践和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明确了中职语文课程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使语文课程更摆脱长期以来“学科中心”的传统体系,调整到以应用为主要特征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将“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并提出“(使学生)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这其实是中职语文与高职语文的区别。虽然新教材中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但由于缺乏专业定位,针对性与适应性不强,无法满足职业性需要。在日常课程容量允许的条件下,不妨将语文综合能力训练作为一门课程来做整体建构,从专业培养目标入手,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并依据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来设定课程目标。

以会计专业为例,其专业培养目标为:具有必备的会计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具备电算化会计实务操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在各企事业、会计软件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单位记账、出纳、档案管理、统计等岗位从事会计核算、生产统计及各项管理工作,具备良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相关金融、税务、贸易、法律等方面的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会计信息化领域高技能人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方向,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会计专业语文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的目标为:能够撰写与会计岗位相关的所有应用文体;能利用专业知识进行财务基本测算;能运用PPT将项目设计内容当众演示;能通过PPT演讲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能通过成果展示实践商务礼仪知识。创业项目设计过程包括:市场调查、项目确定、市场分析、成本核算、可行性分析、策划书撰写、项目设计演示、PPT演讲等,符合课程各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基于会计岗位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

要实现基于职业能力之上的课程培养目标,就必须将与岗位任务紧密联系的语文知识作为重点课程内容。要确定知识与任务之间的联系,就必须先对岗位各工作任务的能力需要进行细致分析,有针对性地归纳出各类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并整合归纳出各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语文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就“创业设计项目”为例,具体情况可见表1。

三、基于项目发展顺序,设计课程结构

长期以来,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与学生自身知识体系建构的藩篱,致使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无疑,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就提供给我们一个很好地思考方向——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这样做意味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而是这类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

项目教学法在语文综合能力训练课程中的应用就很好地运用了姜教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中职阶段学生所需要培养的语言感悟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现代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等,通过“创业设计”一个项目得到了整体地提升,这种提升不仅是语文能力的提升,更是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这些课程内容的设计和编排,完全是按照项目的进行循序展开,真正地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所谓,“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

四、基于能力训练,安排课程活动方式

要使学生在项目策划的过程中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不能仅凭一个个抽象的工作任务,而要从能力训练出发,选择合理有效的课程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有意的引导下,通过参与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模拟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的积累。以“市场调查”为例,具体内容见表2。

以上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培养目标,完全符合在“做中学”的课程改革方向,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刻体验知识,从而达到有效学习、发展综合能力的目的。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项目教学法比较适宜实践性较强的、理论知识点相对集中的课程,像语文这类的文化课比较适合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如果生硬地套用项目课程教学法,反而不利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但从“创业设计项目”实践来看,借鉴项目教学理念来开发语文综合训练课程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虽然还尚待完善,但至少摆脱了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体现了职业教育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的教育功能,为职业教育文化课程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鲁道夫·普法伊费尔,傅小芳.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9)

【2】杨文明.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专业设计训练 篇4

发展伴随着问题:新生专业基础呈现下降趋势,比如普通话发音方面,呈现出大面积的舌面音问题:北方生源体现出尖音缺陷、南方生源体现出舌叶音式发音,以及较多的边鼻音混淆、阴平偏低、上声去转折化等问题。

北方生源的尖音缺陷来源于语言学家黎锦熙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的“女国音”。这是一种社会方言现象,原只存在于受过一定教育、操普通话或北京话的青年女性中[1],但目前其年龄级差(一代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语言变式的使用产生变化,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每一代人都重复同样的变化过程[2])特征已经消失,扩大到儿童至中老年范围,且向男性扩散;南方生源舌面音的舌叶化缺陷主要是由于闽粤方言的影响,尤其是流行歌手发音方式的影响。

很多教师以前只训练音色美化、语音技巧和表达技巧,语音矫正几乎是一个新课题。

可感知但难捕捉的、隐蔽性高、正音难度大的语音问题,其关键不在于发音训练,而在于听辨能力的训练。进行了有效的听辨练习后,很多语音发音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一、新方法与常见方法的差异

辨音练习是相对发音练习而言,体现为在聆听中辨别差别的能力训练。

解决语音面貌问题的完整程序应该是:听辨、发音、记字、说话。首先,应该知道所学的两种音是有差别的。其次,要学习两种不同音的发音,做到尽量准确。第三,要知道哪些字是哪类发音。第四,这些字的准确发音必须在口头表述中准确自然地应用。

教师一般会直接解决发音问题。虽然有些问题不需要四个步骤全部完成,如极少有人听不出平翘舌差别,翘舌音只要从发音练习入手即可,但有些音直接进行发音练习毫无效果:以鼻边音为例,南方人根本不理解n、l是两个音这回事———在他们听来,n和l完全是一样的。在这样的心理认知基础上进行发音练习,学生只是在进行不同部位的肌肉控制,并不知道发出来的音听上去有什么区别,所以对这个练习的功用不以为然,在自主发音时也不会有有错即改的自我监控行为,更不可能达到正确语音在表达中的自动化程度。

二、新方法的原理追索

低龄儿童在语音辨别方面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儿童早期的语音知觉能力发展是从语言普遍性向语言具体性过渡的,一岁以前能很好地区分母语音位和非母语音位,一岁以后普遍语音知觉能力逐渐减弱[3],形成了语音听辨的母语优势,然而听辨的母语优势反而成为学习另一种语言的障碍———失去了对非母语语音的听辨敏感性。

三、新方法的具体实现

要解决听辨原因造成的语音问题,首先要做听辨练习。但这个听辨必须是可以感知的。对分不清鼻边音的南方学生说:n、l的发音不一样,不是我lɑilɑi而是我nɑinɑi(奶奶),学生通常仍然是茫然的。达成可感知需要对训练进行细化。

(一)进行对比练习

不具备听辨敏感意味着音色差别不足以引起注意,因此对比性的听辨练习极其重要,这是听觉感知的基础。

需要辨别的两个音必须同时出现,而且环境单纯。难度越大,其他干扰项必须越少:

比如教师对学生说,“不是我lɑilɑi而是我nɑinɑi”,练习音节过多,干扰大,教师口头表达时,必须简化为“lɑilɑi—nɑinɑi”,如果学生还是没有明显反应,教师就应该强调:仔细听,我的两种发音是不一样的。

只有在简短强烈的对比,而且是反复的对比中,学生才有可能听出差别,建立基本认知。

(二)建立难度递进

听辨难度极大,或某些学生听辨感知不能建立时,教师必须降低练习难度,并由简及难。方法如下:

1.寻找最简对比组

如n、l对比练习中,加注意义的“了———呢”对比对学生来说非常容易分辨:

A.“好不好了?”B.“好不好呢?”

A.“怎么办了?”B.“怎么办呢?”

他们一般能准确地指出A组发音奇怪,B组发音准确,从而接受“le”和“ne”发音有差别,而且是声母音色差别造成差别的事实,建立起n、l音色有差别的基本认知。

基本认知建立后,比组的难度就必须递进到正常程度。

2.推进对比组的难度

难度递进有不同方式:(1)音色难度递进:如“了———呢”对比后进行“留恋———留念”。(2)速度难度递进:教师可根据学生状况调整听辨时的发音速度,以调整难度,并不断加快速度,直到学生能在正常语速中稳定听辨。

3.自身语音他者化

学生听他人问题时分辨能力高,听自己问题辨别力弱。因为他们不具备在发音同时进行自身发音的监控的能力。

只能将其自身语音他者化,才能提高听辨正确率。尤其是比较细微的问题,如舌面音缺陷(尖音或舌叶音)、声调缺陷(如东北、华南学生阴平偏低、华中学生阳平、去声偏平)。

他者化的方式非常简单:录音———回放。

只要一个学生能在听辨练习中识别他人的问题,在听自己的录音时就能够正确识别自己的问题。一手放在耳旁,一手放在嘴边收音的方式,其实就是他者化,能更明确地听到自己的声音,但这个是实时监听,难度更大,可以作为后期的递进练习。

(三)听辨结果外显化

听辨练习是内心活动,必须将结果外显化。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往往无效:不对的学生可能不回答,还有学生可能对结果有误判。

有效外显化的方式是给学生两个极简选择项,比如问学生:第一个音节还是第二个音节是鼻音?

A音节的J声母有问题还是B音节的J声母有问题?

回答以后,教师即可判断学生对错、正确和错误答案的大致数量、比例,并依据结果决定需要继续训练还是本次训练达到了效果,可以进入到下一个教学阶段。简化选择项是为了缩短回答时间,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练习数量,保证当堂效果可控。

小结: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要提高专业技能,对自己语音方式的错误或缺陷有明确认知是必须的基础。就语音方面而言,发现错误、纠正发音,此后需要跟进的是记字。比如,n、l有问题的学生在听辨和发音练习完成之后,更需要背记n、l声母的各个汉字,并最终落实在自由表达中。此外,在表达各方面错误和缺陷的认知训练很重要,比如气息、眼神、肢体、表达逻辑性等等,利用视频音频手段进行难度递增、他者化的练习,既可行,又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胡明扬.北京话“女国音”调查(1987)[J].语文建设,1988(1):1-5.

[2]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48.

跑步训练教案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跑步由预跑.起跑.中途跑.冲刺组成的比赛项目。

跑步也是人的本能,只是有的人体质好,有的人体质弱而已。通过跑步锻炼人的下肢暴发力,关节,韧带,以及心肺能力。提高同学们注意力,爆发力,心肺能力,以及灵活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朝气蓬勃、敢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新鲜有趣的体育活动。但是他们现在还处于成长阶段,所以每个同学的体能素质都不一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灵活运用,特殊学生特殊对待,已求达到每个学生身体最高限制的开发。使他们真正爱上体育,爱上运动。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速跑能力,提高身体爆发力、协调性、灵敏性。

2、树立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永不放弃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起跑时注意力的集中,呼吸的`调整.冲刺时候的体能爆发.

教学难点:助跑与冲刺协调配合。

教学过程

(一)在游戏中认识跑步的重要

学生们喜爱游戏,三年级的学生也一样,游戏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运动的喜爱。

(二)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跑步能力

高三作文训练设计探微 篇6

【关键词】高三作文 训练设计 教学资源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的分值占的比重非常之大,提高作文能力是教师和考生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作文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意味着考生在考场上能否拿到一个漂亮的分数,更重要的是作文的能力与水平的高低。实质上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它关系到学生的今天与未来。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除了平时的渗透之外,笔者认为高三语文教师更应该在作文教学与训练方面智足谋多,用最科学、最有效、最快捷、最易于学生接受的训练方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作文综合素养。

一、巧妙合理利用已有资源,加工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1.抓住教材中每一个可生成资源,以读带写,一举多得

在教学韩愈的《师说》时,笔者写下了“韩潮”这个在当时很时尚流行的词,它形象地概括了当时在韩愈的文风影响和带动下,所形成的一股“文道统一”、“文以载道”的写文章的风尚与潮流。根据这种现象,笔者就设计了一个作文训练题目《“寒流”与“韩潮”》,当堂专门训练学生的立意与构思,启发学生在主题立意上要学会这类题目的审题技巧,引导学生要特别注意:当今流行文化我们要关注,而经典的传统文化我们更要重视,这是高三学生在读写方面要切实关注的一个话题。这样的资源利用与生成既巩固了学习的新课文,又在写作素材及其立意方面有了新的拓展,一举两得。

教学《陈情表》时,在同学们都惊叹李密感人的真情和严密的说理的同时,针对高三学生考场作文存在的一些情况,以及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一直强调要注重的真情实感等问题,笔者在给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技巧的同时,根据本文作者的“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特点,给同学们归纳出考场议论文的“九字方针”,即“摆事实、讲道理、诉真情”,在初中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强调真情的重要,也针对现在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缺乏真情实感的现状,详细分类介绍并强调“情”对议论文来说与“事”、“理”同样重要的道理,并且逐条讲析这九个字在作文中具体落实的情况,以学生的作文实例为例分析,收到很好的效果。然后乘势而上,再设计相关的作文训练,进行这方面的单项强化训练,目的性明确,可操作性强。

2.利用学生已有资源生成新的可以为我所用的教学资源

在训练“海门元素”这个话题作文时,笔者着重强调拟题的训练技巧,并且让学生注意文与题的关系,自拟的题目除了具备明确、简練、新颖的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文与题的有机统一。并且要注意避免平时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面面俱到、蜻蜒点水的毛病。笔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训练,班级中一名学生的题目自拟为“吾哩”,笔者认为有创意,题目本身就包含了海门元素,可仔细阅读全文,发现他介绍的是海门的“一人、一山、一港、一品”(一人:清末状元张謇;一山:南黄海中的蛎岈山;一港:东灶港;一品:“叠石桥绣品)四个部分,就有了文章题目与内容不太吻合的感觉。于是笔者与他商讨如何改变一下题目,才能使得文与题统一,经过提示,这位学生思考片刻便在“吾哩”的后面加了两个字“海门”,题目因此变成了“吾哩海门”,改过之后感觉比以前的题目好多了。作者在写作中充满自豪地从海门的“一人、一山、一港、一品”四个部分介绍海门,文章主题突出,基本达到了训练要求。笔者忽然又想到了海门电台一档知名节目“吾哩海门人”,就建议他把作文题目改成《吾哩海门人》。如此一改,文章中的四个部分,就只保留一个部分,就是从介绍清末状元张謇再到介绍现代海门人这一部分,这又可以避免出现修改之前作文中存在的面面俱到、蜻蜒点水的问题,可以分几个层次专门集中介绍海门人的方方面面。经过这样的修改,这篇作文的内容就显得明确集中,而且题目与内容紧紧相扣。文章最大的亮点,最有新意、最夺人眼球的是题目《吾哩海门人》,题目本身就充分凸显了海门元素这个话题,既巧妙新颖,简洁精炼,又鲜明地彰显了主题,拟题的的几个要素全部具备。

在这次拟题的训练中,这个题目的修改过程(吾哩——吾哩海门——吾哩海门人)让笔者非常清楚地给学生讲明白作文拟题的重要性,以及在修改过程中碰到的许多作文中常见的问题,这种灵活生成的教学资源,源于学生,经过教师的加工,又用于学生,易于被学生接受,笔者就把它作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案例,不断研究推敲,反复修改、补充、完善,科学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效果颇佳。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笔者经常设计拟题训练,明确拟题的几个具体要求,请每位学生完成一个作业:在我们平时在学校阅览室阅读的杂志中,精心筛选出十个好题目,并且分析这些题目好在哪里、怎样才能为我所用。之后是同学交流,教师点评,有很多题目得到大家认可和好评。例如《最终,在泪水中明白》、《流泪》、《奉献并非三两天》、《有朋自远方来》、《我心目中幸福》、《爱心需要复制粘贴》等等。笔者还以近三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材料为例,要求学生练习拟题,同学们在前面讲解训练、积累材料的基础上,拟出了一些好的题目,例如《尊严》、《远望》、《感受都市》、《感受田野》、《一步与未来一生》、《守望心中的那盏灯》、《广告让生活绚丽多姿》、《一次的感悟》、《回首》等等。同学们经过这样的训练,拟题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类似这样训练的方式很多,这种资源的形成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需要教师用心捕捉、精心修改提炼,这样才能形成非常好的即时课堂教学资源。因为是自然生成,又源于课堂、源于学生,因此针对性、适用性强,学生也喜欢和乐于接受。

二、紧密结合学生作文实际,创新作文积累训练讲评

要促使学生写出好的作文,高一高二的基础积累和有序训练非常重要,到高三作文材料的积累这一项更是必不可少。笔者每周都布置积累的作业,可以是配合教材内容专题积累的拓展补充,可以是最新的热点话题的搜集整理,可以是学生自己最喜欢的材料,可以是自己最需要、最欠缺的资料补充,可以是同龄人的高考范文,还可以是名家美文、专家点评等等。到高三,教师就必须用最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进入高三,笔者就把江苏高考作文的最新评分标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作文的要求;然后每间隔一周让学生积累一篇自己喜欢的近几年江苏高考高分作文,找出一到两个优点并加以点评;每次作文训练后,笔者的批改都给每个学生提出一个比较明显的不足,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每次训练都有一个集中训练的目标,并且对照评分标准找出自己作文欠缺的部分,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更有效的办法是每次考试作文,笔者都细心挑选出所教两个班级不同层次的作文,并且把南通市统一批改的样卷一起打印好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分两次把自己的作文和南通市的作文对照评分标准排序,并说明排序的理由,并且在不同的对照中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如此几次的训练,学生就非常清晰地明白自己作文努力的方向。这样的一系列积累练习评价之后,学生就可以掌握写好考场作文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且很有针对性,时效性也很强。

高三作文训练的方法很多,要凸显高效,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和学生的有效资源,不断吸收、整合,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有物有序,坚持长久,学生的作文水平必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专业设计训练 篇7

关键词:身体功能训练,伤病,篮球专修学生

篮球运动训练在我国内比较流行, 也是校园体育活动中开展非常普及的一项运动项目。但是, 篮球运动对个人的身体素质有其专门要求, 即强调力量和速度。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 在快速攻防中的身体对抗不断升级, 从而增加了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而篮球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包括擦伤、撞伤、扭伤、拉伤、骨折等。具体到伤病则多以踝关节扭伤、膝关节半月板磨损、腰肌劳损等。[1]因此, 针对篮球运动常见伤病, 必须在训练过程中进行预防, 而功能性训练则是一种较好的预防伤病和恢复的训练方法。功能训练起源于康复医学, 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则是伴随着职业体育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训练模式, 目前已在职业体育运动员中得到广泛应用。[2]而功能性动作筛查, 简称FMS, 则是Gray Cook于1997年提出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概念的基础上, 将人体看成一个运动链上的动力传输体系, 避免了单一的训练其中某个运动环节的力量, 并且需要多关节参与。[3]这种动力传输需要通过身体各个关节的参与、。而功能性动作筛查的内容包括深蹲、跨栏、单跪、肩部柔韧、下肢柔韧、俯卧撑和身体旋转共计七项测试, 这些测试均需要全身主要关节的参与。因此, 功能性动作筛查方法虽然简单, 却能够对身体损伤的可能性进行提前预测和预防, 并能够检验身体各个关节、肌肉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因此, 通过FMS筛查, 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运动损伤隐患, 并且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以达到预防损伤, 调整训练计划的目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30名大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 根据筛查结果进行功能性动作设计。

1.2 研究方法

功能性动作筛查共由深蹲、上踏步、直线弓箭步、肩部灵活性、仰卧直腿上抬、俯卧撑、旋转稳定性七个动作构成。计分标准是每个动作从0分到3分计分, 能够准确完成动作得3分, 以代偿性动作完成得2分, 不能完成动作得1分, 在做动作过程中出现关节疼痛则得0分。通过功能性动作筛查, 预测运动中损伤的高风险动作和较为薄弱的环节, 预防损伤并且提高篮球专修技能, 从而提高动作质量和提高专项能力。采用spss17.0对所获得的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功能性训练前后学生的发生伤病的变化是否具有差异。

1.2.1 测试法

通过16的身体功能训练, 对30名具有一定专项技能水平的专修班学生, 分别进行前后测功能动作筛查, 在测试之前, 先进行一定时间、完整的热身运动, 在开始进行动作筛查, 每个动作分别做3次, 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1.2.2 实验法

根据实验前的FMS动作筛查的结果, 针对篮球专修学生存在的运动弱项设计一套具体的功能训练计划, 并将这些计划贯彻到学生的日常训练当中。进行一个学期的功能训练。训练内容共分为动作的准备、功能性训练、恢复与再生共三个方面的内容。每部分动作分别包括若干组训练内容, 每组之间间隔时间为1到2分钟。每周进行5次功能训练, 每次时间90分钟;篮球专修训练时间和内容不变。

功能性训练的主要内容:

(1) 动作准备:包括臀部肌群的激活;动态牵拉;动作技术的融合;神经系统的激活练习。

(2) 快速伸缩复合力量训练:悬悬垂倒立撑、持杠铃片两头起、跪姿胸前传实心球等。

(3) 专项速度训练:多方向跑、弹力绳抗阻跑、俯卧连续上推腾空等。

(4) 躯干支柱力量训练:侧肘撑、球上背桥、球上肩平移、腰腹肌两头负重练习等。[4]

(5) 恢复与再生训练:训练中的营养补充、静力性不同姿态拉伸、筋膜组织的放松、心理暗示放松。

1.2.3 问卷调查法

实验前后, 由校医对30名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诊断, 由体育教师发放并运动员伤病调查问卷, 对学生进行统一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 (1) 基本情况:身高、体重、年龄、从事篮球运动年限; (2) 伤病情况:既往病史、习惯性损伤部位、运动伤病原因、运动伤病次数、伤病恢复过程中的训练、伤病时间; (3) 其他因素:个人对训练伤病的认识、保护意识、医疗诊断等。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软件, 对所获得的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分析比较实验前后FMS测试结果。采用列联表分析法分析功能性训练前后学生的发生伤病的变化是否具有差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功能训练对篮球专修学生动作筛查结果的影响

经过一个学期的功能训练, 30名篮球专修学生均按照要求完成了全部训练计划。根据表1所示, 对功能性训练前后的学生进行动作筛查得分对比。

备注:*表示P<0.05;**表示P<0.01。

根据表1可以看出, 通过实验前后身体功能训练后的FMS测试对比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 在深蹲、直线弓箭步和肩部灵活性上没有显著差异, 但在上踏步、和俯卧撑的测试中, P<0.05, 说明具有显著性差异, 在直腿上抬和旋转稳定性上, P<0.01, 具有非常显著差异, 在FMS测试的总得分中, P<0.01,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 功能性训练对篮球专修学生的潜在的运动损伤风险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2.2 身体功能训练对篮球专修学生伤病发生率的影响

通过实验前后对30名学生发放伤病调查问卷, 采用列联表分析法对结果。根据表2所示, 通过一个学期的身体功能训练, 篮球专修学生篮球常见伤病的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备注:*表示P<0.05;**表示P<0.01。

3 讨论

FMS测试满分为21分, 及格分为14分。低于14分则存在潜在的运动损伤风险。[5]此外, 在上踏步、直线弓箭步、仰卧直腿上抬测试中, 测试表现出现发力不对称现象的学生, 无论其得分高低, 均存在较高的运动损伤风险。[6]FMS测试, 能够对人体运动环节进行评估, 能够快速找出人体运动环节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而为制定身体功能训练提供参考。

篮球运动的是以强烈的身体对抗和高难度专项动作作为基础, 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为复杂。单纯的身体素质训练, 并不能锻炼运动员在快速攻防和强烈对抗中的技术动作的运用。而身体功能性训练涵盖了身体训练的方方面面, 其中, 最基础的训练四躯干支柱力量训练。躯干支柱力量训练的核心内容是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其原理是将近端肌肉固定住, 以保证远端肌肉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收缩效果, 表现在运动中就是身体动作更加灵敏与协调。[7]反之, 由于躯干稳定性不高, 在运动中的动作势必出现不平衡。由于受力的分散, 从而导致在应力过多地集中在其他部位, 相应的造成运动损伤的潜在风险。因此, 躯干稳定性在动力的传递中起桥梁作用。躯干稳定性的提高, 意味着动作技术趋于精细化, 减少了自身能量储备的损耗, 在身体运动过程中使力的得到均匀的分散, 踝关节、膝关节、腰腹肌、肩颈关节等各个受力点受力均匀, 动作技术得到完整衔接, 不仅提高了动作效能, 并且有效预防和减少了下肢关节、躯干、肩颈关节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急性和慢性损伤。通过完整的身体功能性动作训练, 来加强神经和肌肉的协调能力, 锻炼深层次肌肉群和不易锻炼到的肌肉群, 分散运动过程中的应力集中现象, 提高动作的质量, 延长运动寿命。

通过为期16周的身体功能性训练, 体育专业篮球专修学生的运动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损伤均不同程度的下降。排除了6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和髌软骨损伤较为明显的学生外, 其余学生的总伤病率由57%降低到28%, 具有显著差异。

4 结语

功能性训练着重于人体的非对称训练, 强调人体的在不稳定状态下的运动训练。[8]但是, 功能性训练并不是完整的体能训练手段, 不能代替篮球运动中基本素质的训练。因此, 身体功能性训练适合在穿插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进行。FMS测试作为一种功能性检测手段, 由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较高, 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黎伟军.核心训练在篮球运动伤病防治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 2011 (2) :189-190, 183.

[2]李丹阳, 胡法信, 胡鑫.功能性训练:释义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 (10) :71-76.

[3]Gray C.Functional training for the torso[J].NSCA Journal, 1997 (4) :14-19.

[4]洪丽娜.沙滩排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 2012 (3) :304-305.

[5]Gray Cook, Burton Lee, Hoogenboom Barb.Pre-Participation Screening:The Use of Fundamentsas An Assessment of Function-part 2[J].National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2006, 1 (3) :132-139.

[6]封旭华, 杨涛, 孙莉莉, 马铁铮, 华英汇.功能性动态拉伸训练对男子足球运动员功能动作测试 (FMS) 和运动损伤患病率的影响[J].体育科研, 2011 (5) :33-36.

[7]尹军.躯干支柱力量与动力链的能量传递[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2:40-43.

专业设计训练 篇8

目前, 高职院校中的许多必备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在进行实际训练时, 一方面会因部分训练项目耗材有限 (成本太高) 而不得不采用演示加减少训练次数的方法, 学生只能重点了解其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 如高压电力电缆端头的制作等, 而不能通过反复地训练达到真正掌握的目标;另一方面会因训练项目本身的安全风险就较大, 再加上高职学生好奇心强, 又多是不爱思考、不爱动手者, 所以容易出现无知者无畏的状况, 使训练的安全风险再次增大, 使老师不得不放弃这类训练项目, 如电杆的组立等。然而, 当今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备足够的职业能力。同时, 能力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必需。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又只能通过反复训练来达到。所以, 这一矛盾已成为所有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难题。

二、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功能

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主要用来对学生的专业技能, 尤其是那些危险系数高、操作难度大或耗材消耗量大, 不能反复操练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点击“帮助”按钮来获得相关的提示性信息, 也可以通过点击“学习”按钮来观看操作演示的视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反复地进行模拟训练。同时系统兼顾学生操作情况记录功能和奖励功能。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达标标准。主要用来协助老师督促学生加强训练, 确保现场实际训练前每一位学生都已掌握相关的关键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 实现现场实际训练的安全无事故和高效率。

三、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设计思路

参照游戏的设计模式, 按照项目的工作环境设计虚拟的工作环境, 将项目的具体工作过程虚拟化。系统内每一个模拟训练项目所涉列的内容是足够且必需的。虽然训练所处的环境、所用的设备及所进行的操作都是虚拟的, 但是训练所用的作业方法、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与实际操作训练是完全一致的, 是能为后续的实际操作做好安全保障的, 是能为提高后续实际操作的效率打好基本的。

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突出每一个操作过程中的每一步的操作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用引导、提示的方式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 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本项目的操作, 其终极目标是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此项目的基础上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 界面设计

人机对话, 交互式界面主要设置三大场景。第一大场景是工班场景, 有场地、库房、值班室、会议室等。在此场景中进行工作任务的下达、分工和工作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在该场景中还应包含有按三维建模的标示有不同职称和职务的人员, 可通过选择、拖动来为其分配不同的任务, 且可为其添配不同的安全用品, 让其携带指定的工具等;第二大场景是库房场景, 库房内有按三维建模的工器具、材料、安全用品等, 可通过点击任一物品来360度旋转细观其结构 (若经济实力还不能达到为每一物品进行三维建模的话, 也可用清晰的实物照片代替, 因为后期的实物训练也需要这些物品, 所以学校一般都建有实物库房, 学生可先在实物库房中认知这些物品的结构) 。在此场景中可进行工器具、材料、安全用品的认知训练, 同时也是每一个任务实施前必到的一个场景, 因为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是以足够的工器具、材料和安全用品为前提的。第三大场景是实训场地, 该场景实际上应是由一系列场地、库房、值班室、会议室等组成。在此场景中进行工作任务的下达、分工和工作前的所有准备以及完成一系列相应任务的场景组成, 因为一般情况下每一个任务实施的前提条件是不一样的, 特别是像设备的安装、维护或检修这样的工作任务。所以, 该场景需要在一大背景下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特写场景。学生要在这里完成每一项任务实施过程的训练。所有的场景都像一些大的游戏场景一样形象、逼真。

(二) 内容设计

根据专业的现场需求选项模拟训练项目, 选测训练项目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一是选择本专业员工必备的技能项目 (如初级工必会项目) ;二是选择经常需要用到的项目 (如中级工必备项目) ;三是选择虽不常用, 但现场又确实有需要的项目 (如高级工必会项目) 。

根据现场实际作业流程设计模拟训练流程, 根据现场作业操作要点设计模拟操作过程, 根据行业安全作业规程和专业技术规程设计安全注意事项和技术参数。

每完成一项任务都应有相应的徽章奖励和完成下一任务的关键点提示。

(三) 模拟训练方案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 像游戏一样吸引学生, 在设计模拟训练方案时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按行业需求设计的模拟训练任务, 其默认训练顺序也是按学习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来编排。其中的基本任务既是专业必备, 也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在提示下顺利完成的, 个别学生也能通过观看演示视频后顺利完成的, 这可以给学生以自信。同时也为后续的模拟训练任务打下基础并提供动力。经过几次训练后, 学生当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任意一个任务来进行模拟训练。

2.在线帮助。在学生进行模拟训练的过程中, 模拟训练系统对于学生的操作过程能给出正确的判断, 并能根据判断给予适当的提示及操作演示,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对每一个任务的实施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事故再现。当学生操作错误, 系统给出提示而学生因不能领悟, 还按错误的操作执行时, 此时系统应能以模拟动画的形式给出错误操作所导致的后果, 让学生对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对于高空作业的模拟训练, 如果学生指挥模拟人上至高空作业点后, 不能按要求指挥其系牢安全带就下指令进行作业的情况下, 则模拟人实际坠地, 出现真人高空坠落事故现场的声音和血腥。血的教训会让学生牢记不规范操作后果的严重性, 极有利于养成学生规范化作业的习惯。

4.过关斩将。将模拟训练任务按实际工作过程分段, 如将任务分为前期的预想、人员的分工、工器具材料的准备、任务的实施、验收总结等, 这样可以将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每一段设计为一个关卡, 将一个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任务分成一个个只需较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小任务, 每一个小任务中的关键点较少, 学生记忆无压力, 完成轻松。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进行模拟训练时既会有喘息的机会, 又会有如同玩游戏般的过关斩将的成就感, 更可以牢记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每一步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5.记录时间。为了引导学生将其聪明才智都用在训练上, 系统应能自动记录每一个学生训练的相关信息。如:学生的个人信息、完成训练任务所用的时间等。学生如果不熟练, 需要看演示视频才能完成, 那么所需的时间必定较长, 只有经过反复训练, 熟练以后才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整个任务的模拟操作训练。

6.奖励策略。每完成上一步, 才可进入下一步;在规定的时间内, 每完成一个任务的训练都会获得相应的奖励, 这可以给学生以鼓励和动力, 同时也给老师提供考核的依据。

四、实践效果

我院学生在使用电力线路工关键技能模拟训练系统软件模拟训练过关之后, 在参加实际技能训练时, 由于学生既清楚要干什么, 也知道该怎么干, 更清楚不按要求做的后果, 所以, 老师指导学生训练时要比以前轻松很多, 学生训练时也会特别顺利, 一般都能按标准完成任务, 且在同样的训练时间内, 可完成更多的训练项目。特别是以前认为危险系数大的项目也能顺利完成;耗材比先前反而相对减少, 主要是因为没有了盲目操作所造成的次品。

解决高职院校专业技能训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高成本问题的根本在于让学生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并掌握具体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措施。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训练条件, 即设计出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 让学生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学习、思考, 掌握应掌握的一切。通过三届学生对电力线路工关键技能模拟训练系统的应用实践, 证明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能有效地解决职业需要与实际训练中的安全、效率及节能的矛盾。专业教师在设计模拟训练方案时, 模拟训练的内容和过程最好是专业的必需;训练项目最好是按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来编排;模拟训练最好有在线帮助;操作错误时最好可呈现出错误操作所能导致的后果;任务完成过程最好如过关斩将般累积奖励;系统最好可以记录训练时间。这样设计出的模拟训练系统特别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更容易出效果。虽然这样教师需花费更多的精力, 对计算机专家的要求也会更高, 经费也需增加, 但从学生的角度、专业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的角度,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 做这一切探索绝对是值得的。

摘要:面对高职院校专业技能训练项目的高危险、长时间和高成本, 甚至还需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现状, 在经过实践取得满意效果的基础上, 提出高职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最好用三维虚拟技实现术来实现;模拟训练的内容和过程最好是专业的必需;模拟训练方案最好具有内容循序渐进, 训练时有在线帮助, 操作错误时可事故再现, 任务完成过程如过关斩将, 同时系统可以记录训练时间和具有奖励策略等设计要点。在理论和实践间架起一座安全的桥梁, 使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变得安全、高效、节能。

关键词:专业技能,模拟训练,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曾勇.基于Unity3d的挖掘机模拟训练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1-7.

[2]金英珠.基于虚拟现实的地铁列车模拟驾驶培训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2-98.

高考美术专业训练之感悟 篇9

一、强化管理, 注重实效

在管理上, 依据艺术考生的特点, 主张在人性化原则下进行强化管理, 在鼓励和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此来保证和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否则便是盲目的。在不少学生的思想里, 学美术的就是行为很懒散或随意的, 所以首先要纠正学生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 给他们一个准确的定位。美术考生不是艺术家, 只是一些将要走美术这条路的人, 是一些对美术还是很未知的学生, 而真正的艺术家是“要具备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 广博的知识, 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以及敏锐的感知能力, 更要有精湛的艺术专业技能”, 而不是流于形式与外表。其次, 课堂上要有好的纪律;没有好的课堂纪律, 是不会有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

二、认真备课, 提高业务水平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准备, 就不要开始”。做什么事都要有备而来, 而教师必须在自身的业务上多研究多下工夫,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自身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能够示范, 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绘画的过程和画面效果。示范是首要的也是必需的, 是我们最重要的教学手段。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我们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 往往忽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 常常是师傅徒弟式的传授美术技能的方式。具体表现在美术课上, 总是先把步骤和方法一一教给学生, 学生认真地听, 然后再认真地操作。遇到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还要手把手地教。这样的方法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 也提不出问题, 更不会民主地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美术专业训练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三、制订计划

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的教学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本学期要进行哪些教学内容。然后再制定本学期阶段计划, 确定每一个阶段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以及为这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法 (示范、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

四、定期模考, 及时总结

美术有其特殊性, 也有与其他学科共同的东西, 那就是教学一段时期要对学生进行一次考试。根据阶段测试了解阶段教学效果, 检查阶段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 给学生分出几个等级:完全实现教学目标的, 基本实现的, 稍差的或相差较远的。有了这些依据, 在后面的教学中才有针对性, 才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同时, 这样的测试也有助于发现老师教学中的不足与失误, 以便及时修正。

五、阶段教学法与分层教学法

阶段教学法。如暑假这一阶段, 通过之前高二这一年的训练, 大部分学生已基本了解素描头像及半身人像的结构与明暗规律, 但仍比较弱, 所以通过前期头像大量的临摹之后进行写生, 并请来形体轮廓分明的老人做模特写生, 以便学生加强对头部五官结构与整体的关系理解。而半身人像则进行中、长、短期作业训练。短期作业重在抓形体、比例、结构训练, 而中、长期则体现让学生深入理解, 挖掘半身像的深刻的素描调子的内涵。这样中、长、短期相结合,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而到了暑假中后期又针对学生训练情况进行了一次大的阶段调整。首先是素描方面从最基础的问题入手, 即从一个苹果的素描关系为例, 重新解释素描五调子的内涵, 并与头像、半身人像相联系对照, 找出共同的关系, 即虚实关系、体积关系、对形体边缘轮廓的理解、整体关系、取舍问题。在水粉方面, 针对前期以塑造形体、空间为主而转入丰富的画面颜色的练习, 重点突出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冷暖色调, 以及笔触的重要性, 从而使画面有形有色。

分层教学法。所谓分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分批地分开教学。对专业突出的学生可先放一放, 让其独立思考完成作业, 分配较少的老师指导即可, 而把大部分师资集中在差或较差的学生这一组, 重点突破, 攻克难点, 多给这些学生讲解、示范与指导, 即所谓的提优补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吧。这样使差生能较快地赶上来, 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水平。

美术训练进入最后阶段的学习, 将按原有计划稳步地进行, 并对随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 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教学模式上, 更注重基础与应试相结合, 以提升学生基础能力为主, 结合每年美术高考趋势进行实战演练, 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从而在专业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防暴队形课程设计与训练 篇10

1.1 课程的性质

防暴队形是一门以身体素质为基础, 以队形为为依托, 以防暴技能为主要攻击手段的一门综合训练课程, 是防暴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暴队形既有防护又有进攻, 是攻防兼备的“铁壁铜墙”, 须平时加强训练, 熟练掌握防暴器械使用技能, 才能达到攻防兼备实战需要。

1.2 课程的价值

1.2.1 防暴队形是防暴课程训练的基础

通过训练提高学员对防暴队形的再认识, 掌握防暴队形和防暴器械科学的训练方法,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现场控制能力。面对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时, 从心理、体能和防暴技能等都达到较好的水平。

1.2.2 系统掌握过硬的防暴队形设计理论

通过训练学员能够掌握防暴课程训练的基本知识, 学会根据现场情况选择不同的队形, 学会用计算机绘制防暴队形图形;学会每种防暴队形的作用和训练方法。通过训练, 养成严格组织, 服从指挥的良好习惯。培养学员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提高学员攻防能力和自我安全防范能力。

1.2.3 提高临场心理应激能力

防暴对抗演练是训练的重点训练内容之一。心理应激能力的提高, 除了进行心理行为训练外, 接近实战的模拟对抗训练也是提高心理应激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提高在双方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的现场控制能力与方法, 在对抗训练过程中检验防暴队形结构合理性,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不断地改进充实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法, 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佳化, 从而提高抗暴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

1.3 课程的学习目标

(1) 提高学员的身体素质, 学习和掌握基本防暴知识和防暴技能。

(2) 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培养良好的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3)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质, 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提高沟通能力与相互配合的意识, 增强责任感。

(4) 培养学员积极进取, 敢打敢拼的精神, 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 课程内容设计

防暴队形是警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是人民警察在处理群体事件时, 有效的控制聚集人群的一种基本战术措施。其内容包括大、中、小规模聚集人群的阻拦、包围、分割、驱散、缉捕等, 主要目的是达到驱散、控制、制止、缉捕闹事头目和保护重要人物或国家重要设施的安全的目的。

2.1防暴队队形课程学习内容

见表1。

2.2 选择或创建有效的教学策略

防暴课程的总体设计策略就是“学员如何练”与“教官如何教”。只有创建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近几年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探索, 在防暴队形教学与训练中不断尝试新方法和新手段。注重学员学习的主体参与性, 以学员为主体, 真正让学员在队形和技能学习活动中进行自我防暴队形的设计与实际体验, 使每个学员在防暴队形训练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软件FLISH进行防暴队形的动画设计与推演。学会主动提出问题, 自主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教学与训练效果。

2.3 防暴队形课程教学的策略与课程安排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如何有效的安排教学活动是防暴队形教学成功的关键。防暴队形教学策略的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主要任务是了解防暴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概念, 着重防暴队形设计基础理论学习;正确认识防暴课程在实战中的作用, 观摩防暴队形演练影像以及群体性现场影像, 获得感性认识;认识每种队形的实战作用。阶段二的主要任务是队形演练与防暴技能的综合演练。演练每种队形的进攻和防守方法。明确每一个队形进攻和防守方法。在对抗训练中找出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训练水平。阶段三主要任务是熟练掌握防暴技能与具体运用。继续强化队形之间的步伐和动作协调统一。

教学活动的总体安排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系统合理安排, 实战训练课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开始部分, 主要是训练前的热身运动, 为下一个内容学习做好身体机能能力的准备。二是基本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或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还有一些是先复习以前的内容再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在这一部分学员的运动量会达到自己身体的最大值, 是掌握防暴技能能力最主要的阶段。三是结束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员从大运动量的身体活动中慢慢的平静下来, 做一些肌体有效的放松活动, 结束训练活动。

3 防暴队形教学训练课的安排

任何教学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教学方法的运用,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使用范围和局限性。不同的教学阶段, 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防暴队形教学训练的安排, 阶段一防暴课程理论, 通常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解。以中队为单元, 集中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阶段二防暴队形演练, 以中队为基本教学单位, 有两位教官担任教学;教学方法:语言讲解、多媒体技术、图解展示等。阶段三防暴队形综合演练, 以两个中队教学为单位, 进行攻防教学练习, 两个中队互换角色, 设置不同的场景进行模拟对抗演练, 检验实际应用效果。阶段四防暴技能考评, 对学员的协同能力、抗冲击能力、防暴技能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技能评定。

4 课程的学习评价

4.1 建立学习评价体系

学习评价是指学员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所进行的判断和评价。它包括对学员学习进程的诊断, 还包括对学习效果的评定。通过学习评价可以全面掌握学员学习的状况。了解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为教官的教学和学员的学习提供反馈意见和改进建议。

4.2 撰写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 对防暴队形课程提出原则性要求的指导性文件。制定教学大纲要依据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结合课程体系中前后课程的联系和课程教学特点, 对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知识的结构和顺序, 内容的范围和深度以及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学时分配、教材及参考文献等提出明确的要求。

编写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如下。

(1) 编写说明具体包括:介绍本课程名称、教学训练的主要内容、训练课程要达到的目的、需要提高学员那些方面的技能能力等。

(2) 教学实训的学时分配。

(3) 课程考核内容的制定、标准、分值比例等。

(4) 课程教学环境和要求。

(1) 说明防暴队形课程培训的具体内容;

(2) 防暴课程队形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3) 防暴课程队形的环境要求;

(4) 防暴队形课程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5) 制订防暴队形课程以及教学评估计划。

详细的课程大纲略。

5 防暴技能评定

技能评定主要指课程对于学员的进步所具有的价值判断。防暴队形评定采取的方法主要有:技术测验、观察、记录等方法。为了使评定更加客观合理, 除了统一评定标准外, 还要采用3人以上考官打分取中间值或平均值的方法进行评定。

考核内容分为:小组队形演练考核 (10~15人1组) ;小组持盾牌队形推进考核;防暴队形综合演练考核 (模拟实战演练考核) 。单警技能考核包括:盾牌操, 防暴队形等。综合考核包括:小组防守队形演练, 小组进攻队形演练, 小组防守队形演练等。

常用的评定方法:观察法;记录法;技术测验法等。成绩评定 (100分制) :分6个等级进行评定, 优秀 (90~100) , 良好 (80~89) , 中等 (70~79) , 及格 (60~69) , 不及格 (59以下) 。

6 防暴队形教学训练组织方法

防暴队形教学训练一般以1个中队为单位进行教学, 由2名教官指导教学训练。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将中队人员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训练, 组要是训练基本队形。每个队员确立自己的位置后, 依据标记好的标点, 预先设计好的队形逐步向前推进。达到不发统一, 协调一致。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推进变换队形训练。第三阶段是在熟练队形推进变化的基础上, 加上盾牌“、丁”字棍击打动作等技能强化训练。第四阶段就是训练效果的实际检验, 模拟对抗演练。

防暴警力部署要依据聚集人群规模的多少而定。一般小规模或中等规模的人群聚集, 可调集大约对等或一半的警力控制控制现场。对于大规模群体性事件警力部署, 需要对事件性质, 可能发展的趋势进行预判, 有针对性的调集各警种到达现场控制局面。一般情况下, 现场警力部署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一线防暴警力, 警力可分为四个分队, 包括阻截分队、警戒分队、机动分队、宣传分队。第二梯队为预备警力。通常位于前线指挥的后侧, 或配置于阻截分队侧翼靠近主要冲突可能发生方向, 随时准备支援第一梯队的防控行动。在防暴课程模拟训练过程中, 预设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提出多种处突方案, 进行模拟检验, 提高防暴应激能力。

总之, 防暴队形本身就是警察战斗有形的特殊战斗“武器”, 是一种威慑能力的集体力量的展现, 通过盾牌格挡和警棍的击打, 使闹事或聚集人群望而生畏, 在强大的队形攻势面前不敢轻举妄动, 甚至主动散退。防暴队形课程的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几种队形的变化演练, 也不是几个击打动作的组合, 队形必须衔接紧密, 动作连贯一致,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变, 做到攻中有防, 防中寓功, 前卫有序, 后卫保障。才能建构攻不可破的“长城”。

参考文献

[1]李兴振, 訾凤琴.军警防暴控制技术[J].拳击与格斗, 2005 (5) :36-37.

[2]王忠海.短兵相接—近身缠斗技[J].拳击与格斗, 2007 (3) :58-59.

[3]苏龙.公安特警防暴技能[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9.

[4]唐瑞民.警察体能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

专业设计训练 篇11

我的学生们,大多来自美丽的乡村,淳朴,简单,但同时也贫乏,落后,闭塞。谈起对于美术的基础教育和色彩美学培养,当然更是匮乏。所以针对这种状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和训练。

一 增加和色彩的交流

在了解了色彩的基本知识后,我开始在课堂上放映大量的《国家地理杂志的图片》,这些图片记录了我们地球上很多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并且充满了各种风格的浓厚色彩,把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财富描述得非常生动,那些让人惊讶的绚丽色彩给人心灵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带给我们愉悦的感受,让我们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感觉自己很幸运,很幸福,我们生活的这颗蓝色的星球赋予了我们如此让人惊叹的美景。我还要求学生自己带来图片和全班同学分享,并能讲述这个图片中记录的美好的色彩故事。在课外,经常带领学生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让他们感受风的色彩,水的色彩,阳光的色彩,雨露的色彩,固定的色彩,流动的色彩。让学生从简单的对色彩的固有感受增加到更加多维的立体的感受。并且开始能具体的描述这些美好的色彩。通过这些活动和交流,同学们对色彩不再陌生,懂得了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色彩。这些美变化多样的色彩丰富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也让我们的心灵澄净得到了愉悦的享受。

二 学会用色彩表达情感

歌德曾语:”颜色对于人的心灵有一种作用。它能够刺激感觉,唤起那些使人激动 ,使人痛苦或使人快乐的情绪。”色彩能给人迅速,深刻,持久的心里感受。多数的人都能感受到色彩这种强大并且不可思议的魔力,但是我们感受到了这些淋漓的色彩,却无法表述出来。如何才能让我的学生能够正确的用色彩来表达自我的情感呢?我决定利用音乐和舞蹈来引导他们对于色彩的情感表达训练。我给同学们放轻缓的音乐,激烈的音乐;放小提琴的梁祝,也放钢琴的贝多芬交响曲;让同学们给复杂的音乐帖上不同的色彩标签,并利用不同的色彩来标注音乐的小结,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讨论自己的标注的理由和感受。我让同学们观看舞蹈,看激烈的现代舞,仿佛是处飞扬的红色,让人激动和兴奋;也看高雅的芭蕾舞,仿佛流动和跳跃的白色,舒缓而优美。通过类似这样的活动,不仅仅让这些基础薄弱的孩子增加了知识面,拓展了自己的眼界和领域,更是找到了艺术的共性,并能够以此为介质,在无形中学会了色彩的交流方式。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了解了色彩的基本属性并对色彩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了色彩对心理的影响,并能够准确的用色彩来表达自我的需求和情感。

三 增加自我的修养,学会让色彩提升魅力

师范技能自助训练模式设计 篇12

当前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主要依托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这是师范生培养的一门重要课程,国内师范院校均将其列为师范生培养的主干课程。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掌握一个单项技能通常需要三至五次的训练和个别化指导,一个班级理论上需要500多个学时数才能完成课程计划。各高校通常在一个学期内安排大概30至60个学时,且一般只有几位教师参与进行指导,这与理论上需要的学时数产生了高达十倍的差距。如此巨大的差距导致的教学问题很难通过细节上的调整得以解决,无论是将学生划分在不同时段进行分别指导还是教师加班加点进行指导都是权宜之计,目前教学技能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国内教学技能实训历经5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种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周红和祝智庭等人提出了现代教学技能的三种模式:观摩—分析—试讲—实习模式、微格教学模式和多媒体交互式培训模式[1]。汪家宝在多年探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整个训练过程的模式分三个模块。第一模块是教学技能理论的学习与观摩;第二模块是“说课”;第三模块是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与评价[2]。从乔晖的《近十年教学技能研究综述》也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师范院校教学技能课程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是以微格教学为基本范式的[3],这些教学模式都由教师主导教学过程,按照预定步骤进行观摩学习、设计和训练,最后进行评价反馈。这些模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没有层次感,学生难以获得来自教师个别化的有针对性指导意见。

跳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视野审视微格教学或许会有新的发现。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主张探讨完整的人,注重研究个体的感情、知觉、信念和意图等内在行为,关注个体的潜能在“自我实现”中的意义。其中罗杰斯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意义,他提出意义学习是一种与每个人的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强调学习者在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要投入学习活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四项要素。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信任学生,努力构建学生自由学习的环境和支持性服务[4]。人本主义学习论者倾向于废除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角色,以促进者取而代之,教师需要做的是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营造学习的气氛以及提供咨询[5],这对于教学技能训练的指导教师而言也是一种可行的尝试。

社会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于国际教育界的。相关研究者认为学习不是封闭于个人头脑之中的认知过程,而是同环境中的工具、符号、语言乃至人际关系等媒体和资源的交互作用中生成的认知过程,是一种情境化的认知[6];社会建构论者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主张[7],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互动、协商过程中进行建构的意义,也预示了教师从传统角色中的解放,这对于当前的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创新需要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指导和支持下,按照个人需求和兴趣开展自主化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形成小组,按照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技能训练,在互动过程中以社会建构的形式进行学习。课程的考核以学习者的自我考查为主,小组互评作为参考,而指导教师为学生个人提供咨询和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如此,即可在人本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统一个别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教师指导三种形式,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教学技能自助训练的模式与实施

(一)教学模式说明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了“个别化自主学习—小组研讨与设计—小组训练—评价与咨询”的模式。第一阶段,教师创设一个自主化的学习环境,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制定适当的规范和要求,引导学生在一种个别化的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自主化的学习和训练。在第二阶段,指导学生组成团队,结合教师提供的测试项目,针对个人学习中的困惑和感悟进行研讨,必要时可以寻求教师的指导和评价,然后进行教学设计。第三阶段,学生团队借助微格教学课室的环境条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第四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教学技能训练,提高教学实施能力并进行评价和咨询。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角色和地位实现了翻转,切实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训练过程中隐身了,但仍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表1为该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展示。

(二)教学秩序册的编制

为了实现自助式的学习和训练,该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支架的设计,将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任务、资源、规范以及评价方法和标准等内容具体化为教学秩序册,学生在教学秩序册的指引下开展自行学习和训练。接下来即通过教学秩序册对该教学模式进行阐述,需要指出的是,教学秩序册包含了教学实施的一些说明和指引,并非对应教学模式的四个阶段。

1. 总体指引

总体指引对整个学习和训练过程进行总体说明和规范,介绍训练所需的硬件条件并提供使用说明,明确教学训练的组织形式、训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学习动员以及说明信息反馈机制。教学技能训练的主要硬件设备是实现训练过程录制和回放的视频录播系统,该系统的操作一般较为简单,但是不经说明学生也难以有效操作,为学生提供可视化的操作说明完全可以消除使用过程中的疑惑。训练的主要内容在秩序册的其他部分有详细的要求,但是需要在总体指引中说明一般的训练时间和人次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总体指引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动员,说明该秩序册的可行性,还可以通过训练案例帮学生建立信心。最后需要给学生介绍反馈机制,使学生可以及时消除学习和训练过程中的组织、实施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困惑和障碍。

2. 单项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在学习和训练的内容方面,各单项技能形成独立的小节,其中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设计以及技能训练,分别对应该教学模式三个阶段的学习组织形式。

(1)理论知识

教学技能的理论知识是形成教学技能的基础,它深刻地影响着教学实践中技能的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对教学技能的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是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先决条件。针对这一部分学习内容的特点,主要安排学生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并辅以小组互动,要求学生自由安排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结合测验项目和小组互动进行自我考查。

教学技能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其概念、类型和特点、构成、应用的要求和原则等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文本、图片以及视频等形式的教学资源。教师经过深入的研究,为学生提供规范的理论阐述和经典的教学案例,让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能够辨析该单项技能和其他概念的区别、理解其基本过程及其作用和特点、掌握了解其应用原则。教师还需要提供相应的考察项目和评价标准,学生可以据此进行自我评估。组织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自我评估的结果特别是没有达标的部分内容以及学生的感悟和收获进行交流讨论,以此促进学生对该技能的深入理解。

(2)单项技能

学生选择一个主题,针对该单项技能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然后即可进行小组研讨。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解并展示其教学设计,随后小组成员针对该教学设计进行研讨,主要讨论内容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该教学主题是否适合该项教学技能的训练?技能类型的选用是否恰当?教学过程设计是否规范?教学技能的结构性要素是否完整?体现了什么样的技能应用原则?教学效果如何,是否有更优秀的设计思路?

此后学生个人根据小组的研讨意见对其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和优化,如有必要,展示与研讨可以多轮次进行,以帮助学生完成一个较为得当的教学过程设计。此时,教师将首次正面介入学生的学习,通过教学设计稿的基本情况及其反应出来的问题,了解学生教学技能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指导学生对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学生中具有共性的问题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补救性教学。

(3)实践训练和小组教学

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首先由一位学生扮演教师角色,以教学设计稿为蓝本开展教学,其他学生以学生的角色进行配合,力求满足所设计的角色要求,以营造“真实”的教学环境。一位学生完成教学之后,小组就此开展研讨,可以结合教学录像分析其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指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优良表现,也要对其不足之处提出调整建议,此后,该生可以结合小组研讨意见继续完善其教学设计稿。小组各成员轮流开展教学并进行小组研讨,也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多轮次的教学实践和调整优化,直到基本满足学习秩序册给定的评价标准为止。

(4)综合教学实践

在学生完成所有单项教学技能的训练并基本掌握这些技能之后,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的教学训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商讨选定一个教学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内容。小组成员分工完成教学设计稿,并对教学技能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设计,随后大家进行汇总,通过研讨进行修订和完善。团队教学设计定稿之后,通过说课的形式向教师进行汇报,说明教学的设计思想和基本程序,教师进行评定,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教学技能掌握水平,给出调整意见。此后,学生即可开展该主题的教学训练,训练实施中既可以由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各自完成一部分教学,时间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每人分别进行教学训练,而教师和其他学生通过听课参与其中,训练之后由教师主导进行考核和评定,不达标的学生可以通过观摩学习其他同学的教学行为并结合师生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整优化,进行多轮次的教学训练和调整,直到满足考核要求为止。

3. 后续指导

学生通过自助式的学习和训练,已经基本掌握了教学技能的理论知识,形成了教学技能实施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教学实践。俗言“学无止境”,对于教师来说,学与教都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能力与素养并非一蹴而就的,师范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之后,还需要在参与工作之后结合教学实践和行业发展继续学习。教师通过学生的训练、作业作品以及综合性训练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个人进行评定,给出继续学习的建议并通过个别化的咨询进行建设性指导。另外,还可以通过学习秩序册阐述当今学习型社会的特点和要求,介绍学习科学的发展情况,帮助学生建立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观念,介绍继续学习的相关资源和技术性工具和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小组自助式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主要特征

首先,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论的色彩,并通过借鉴社会建构论者主张的支架式教学设计了该模式的主体部分。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更贴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或“咨询者”这个所谓的概念。教师的任务主要有三个: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包括基本学习材料、典范技能案例以及训练组织和实施的示例视频等材料;做好一系列的计划和安排,制定有效的标准和规则,以营造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监控引导学生训练,保障训练有条不紊地开展。学生是训练的主体,他们以教师分发的学习材料为主要学习和训练内容,按照教学秩序册的指引自主安排训练和研讨,参照训练录像、小组研讨意见以及技能评价标准进行自主评价和反馈。

其次,多样化立体式的过程性评价为学习和训练提供反馈,并推动教学的进展。学生在其潜能和动机的牵引下,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各个环节以个人目标或评价标准为参照进行及时的评估,为学习过程的调控提供反馈信息。同时评价的主体也实现了多元化的设计,既可以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即时调控教学和训练;也可以通过小组研讨对学生作业实现反馈,通过小组评价进行考核,调整训练计划;教师主导的评价为学生的技能训练进行指导与考核,为学生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咨询意见。

第三,以小组自助训练为主的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该教学模式统一了个别化自主学习、小组自助式训练以及教师指导和咨询三种形式,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分组、自行设计,自主实施,多样化立体式评价为引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实施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自助是关键,互动是主要行为,掌握技能是目的。

四、教学技能自助训练模式应用效果

本研究选取某高校师范类必修课“教师技能训练”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自助训练模式的应用效果。

(一)研究目的,检验教学技能自助训练模式的效果。

(二)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某高校各年级各专业的150名采用自助训练模式学习“教师口语技能”课的本科生。

(三)应用效果的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

1. 调查问卷设计。

为检测教学效果,设计了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教学效果的调查包含“态度情感”“过程方法”“应用能力”三个维度。其中应用能力又分为“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2. 调查问卷收集到143份有效问卷,对“应用能力模块”采用F检验检验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如表2所示):

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进行了自主模式教学以后,学生在表达、学习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主动性都有了提高,其检验的二级指标F1均大于0.5,可见在本科师范教学技能中开展自助模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学习和创新能力。

五、小结

通过上文的论述以及教学实践的考查,可以确定该模式可以很好地满足教学技能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初始能力较高的学生进步较快;自学能力较差或初始能力较差的学生得以开展有效学习;班级氛围或其他偶然因素对自主学习带来影响较小。该教学模式还可以继续提升,例如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调整,优化组织策略,对于初始能力较高的学生设置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分派更富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对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较多的指导,采取一定的措施或技术手段排除自主学习的干扰因素等诸如此类的调整举措或许是该教学模式发展方向。

从理论上来看,师范生培养的最理想方式是基于经验传授的导师制,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这一部分往往在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开始这部分的训练。教学技能自助式训练模式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设计,该模式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构建,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它也较好地利用了目前微格教学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特点,并借助学习秩序册使得教学技能学习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自主的组织模式。

摘要:教学技能训练是当前高校师范生的重要实训内容,在师范生培养中具有独特和重要的作用。本文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技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基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点对其进行了改进,设计了自助式的教学训练模式,并阐述了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微格教学,师范技能,自助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周红,董志澄,祝智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1999,(5):68~73.

[2]汪家宝,刘丽.构建教学技能训练的新模式[J].广西高教研究,2002,(4)16~18.22.

[3]乔晖.近十年教学技能研究综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24(1):112~117.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83~401.

[5]籍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的教师角色转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23(12):1~2,25.

[6]钟启泉.知识建构与教学创新-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论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6,(8):15-17.

上一篇:TSP203系统下一篇:写作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