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四要素

2024-10-13

管理四要素(精选12篇)

管理四要素 篇1

“老工伤”通常是指2004年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前, 发生伤残且被相关部门认定为工伤的人员。

由于历史原因, “老工伤”人员工伤待遇一直得不到良好的保障, 这长期困扰着工伤人员本人、所在单位以及政府部门, 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道难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将全国130万‘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解决“老工伤”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向全国人民承诺办好的一件大事, 对相关部门来说既是业务工作更是政治任务。

山西省是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这几年全省各地在“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笔者在学习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认为把“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应解决好“四个要素”问题, 即一个基础、一个机制、一个条件、一个保障。

一、彻底摸清“老工伤”人员的底数, 筑牢工作基础

“老工伤”是历史遗留问题。数量大, 增量小, 基本是个定量。因此, 摸清“老工伤”人员的底数是整个工作的前提。

一是要给“老工伤”一个准确的定义。由于历史条件等原因, 发生工伤的情况千差万别, 人员构成纷繁复杂, 各地对“老工伤”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 必须对“老工伤”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对“老工伤”的种类有详细的界定, 否则就会出现不同统筹地区间政策千差万别, 同一伤残等级待遇高低悬殊的问题, 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政策依据不足的问题, 容易引起新的社会矛盾。

二是要按照“全面彻底、不漏一人”的原则摸清底数。要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 专人专职深入企业了解“老工伤”人员情况。要最大限度地将各种“老工伤”登记进来,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登记制度。同时要明确区分企业、个人与政府之间的责任关系, 防止出现职责不清、责任倒推等问题的出现。

三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弱者优先的原则。由于“老工伤”人员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时间跨度大, 受管理条件限制等原因, 很多人员的原始材料丢失毁损, “工伤”的性质很难确定。因此, 要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弱者优先的原则分类登记到人。

四是要认真测算各种费用, 人数是基础, 费用是关键。要结合“老工伤”摸底情况, 在初步筛选的基础上, 对“老工伤”人员所需基金、经办费用、经办力量等进行认真细致的测算, 为各项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二、多方建立“老工伤”基金筹资渠道, 形成机制

“老工伤”人数多, 所需基金庞大, 已成为各地“老工伤”纳入社会保险难的关键所在。山西省省直2006年将所有省属国有重点煤矿“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了统筹管理, 从当年基金支付的情况看, “老工伤”待遇支出占到了省属国有重点煤矿工伤总支出的58%, 2009年为37%。虽然“老工伤”待遇支出所占比例逐年减少, 但基金总支出却在逐年增大, 2009年省属国有重点煤矿的工伤基金结余支付能力不足2个月, 基金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如果再将“老工伤”人员旧伤复发治疗费用和职工退休后被诊断出尘肺职业病人员治疗及康复费用纳入统筹管理, 所需费用将更大。从这些情况看, “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的主要问题是专项基金没有保障, 单靠现有职工工伤基金的支付将很难维继。鉴于此,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 要改变现有工伤保险基金完全可以支付“老工伤”待遇水平的错误观点, 要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 针对不同情况通盘考虑。要充分考虑到“老工伤”纳入后所面临的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况, 要留有足够的基金空间来保障这部分人群的待遇。

其次, 要真正建立起长效的筹资机制。由于“老工伤”是定量人群, 构成因素复杂, 在责任问题上政府有不可推脱的历史责任, 工伤保险基金可承担义务责任, 当然用工单位要承担起主要责任, 形成“两家抬”或“三家抬”的筹资格局。

第三, 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对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或因解散、撤销已无单位负担的“老工伤”人员等, 要制定不同的筹资标准, 既要保证“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统筹管理, 又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及统筹地区的实际。比如, 有些统筹地区采取了按社会平均工资一定比例进行征缴, 有些地区采取了与现有工伤筹资机制综合征缴的办法。对无单位的“老工伤”人员, 有些地区采取了由财政或经办机构统一负担的办法。

三、科学制定“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准入办法, 完善条件要求

“老工伤”认定要把握三点。第一是“老”, 就是要有明确的时间界限, 也就是以2004年1月1日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前作为明确的时间界线。第二是“工”, 就是伤残事实结果是因工 (公) 造成。第三是“伤”, 就是要有确切的伤残鉴定、伤残记录或伤残事实。这三个要素紧密相联, 环环相扣, 互为依托, 相互补充, 缺一不可。所有认定工作都要围绕这三个要素展开, 只要符合这三个要素要求的都可认定为“老工伤”。

准入办法的制定要在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以人为本、尊重伤者的前提下, 坚持“粗细结合, 区别对待, 先易后难, 分类分期, 有理有据”的原则全部纳入。通常情况下, 各地均把历史上有工伤认定材料或劳动能力鉴定材料的首先认定为“老工伤”, 只要符合当时的工伤认定条件, 有原始凭据可查, 就应首先纳入, 不等不拖。

对于因破产转制下岗失业的人员, 以及已经退休的人员, 以前曾经从事有毒有害等可能患职业病的, 在规定的期限内诊断出患有职业病的, 应当由相关部门予以工伤性质认定。当然, 有工伤认定、鉴定材料是“老工伤”认定最直接的依据, 但不能成为唯一依据。对那些没有认定工伤而事实上已享受工伤待遇, 或被相关部门、医疗部门认定为因工作原因造成伤病的, 均可称为“老工伤”。要本着谁受益谁举证的原则, 只要原单位和个人能够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那怕只有一项材料可以证明均应认定为“老工伤”, 但所提供的材料必须有合法性和说服力。同时, 在“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的具体办法中还应规定争议处理办法, 避免出现新的社会矛盾。

四、全面落实“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各项政策, 做好待遇保障

国家将“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的初衷就是让这部分人群有更好的保障。只有将“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 “老工伤”人员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一是要进行工伤保险待遇社会化发放。在待遇支付方式上, 许多地方采取的是直接拨付企业代办, 造成“老工伤”待遇资金被挪用、恶意拖欠、申报不及时等问题, 影响了工伤待遇及时、足额申领。开展社会化发放可以有效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二是要不断提高伤病康复、就医便捷服务水平。“老工伤”人员遗留各种伤病, 需要经常服药、就诊和康复锻炼。服务便捷也是“老工伤”待遇方面呼吁多年的主要内容。对有药物依赖、旧伤复发住院治疗、更换辅助器具等的“老工伤”人员的待遇, 要加大直接结算和“一站式”服务的力度, 最大限度地方便“老工伤”人员享受待遇。

三是强化经办力量。“老工伤”认定、管理、待遇发放等内容程序复杂, 加上“老工伤”人员居住分散, 还有些是长期居外人员, 提高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 加大经办机构的服务力量, 也是提高“老工伤”人员待遇的必备条件。同时, 在待遇保障方面还要处理好“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前、后待遇项目和标准的衔接问题, 处理好工伤保险待遇和养老保险待遇的衔接问题。

“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远远不止以上所提内容。由于各统筹地区的实际情况差异性大, 各统筹地区间对“老工伤”纳入的做法不尽相同, 看法也不同。笔者仅从基础、机制、条件、保障等四个方面加以总结, 以期有助于推进“老工伤”问题的圆满解决。

管理四要素 篇2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既能做业务,又会带团队,还会培养人。业务是基础,团队是中坚力量,培养人则是领导魅力的体现。在带领下属方面,管理者可从下述几个方面做好:

一、以身作则

当你站在一个部门管理者的位置时,就不仅要考虑个人的行为,还要考虑个人行为对下属的影响,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下属看在眼里。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管理者,如果自身的行为不能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那么下属也必定不会对自己的行为严加要求。管理者的做事方法、人格人品都直接影响着下属的思维和行为,所以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有责任感、正直、有担当的管理者,给下属树立良好的形象。

作为管理者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责任心,该承担的责任要勇敢承担,对于失败和成功,管理者要认真对待。管理者不应与下属抢业绩,下属的业绩要给予肯定和表扬,给下属以鼓励。遇到问题时,作为管理者一定要给下属以信心,相信下属能解决好问题,也让下属相信领导会承担责任,这点对于管理者来说尤其重要。

二、充分发挥下属的潜力

作为管理者并不是所有的事自己都亲力亲为,而是妥善安排下属的工作,让下属高效地完成。管理者作为指导者和监督者,必须对自己的下属进行充分地了解,各个下属的优缺点、喜好、工作能力、工作潜力等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了解下属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工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个下属的优势,使下属的工作能够做到高效、有序,推动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发挥下属潜力的问题上,不但要利用下属自身的优势,还要为下属创造条件更好地成长、进步。只有下属工作能力提升了,管理者的工作才更有效率,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离不开高效率的下属,下属能力的大小,潜力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业绩。

三、打造优秀的团队

完成一项工作往往不是单独一人,它离不开整个团队。多数员工都是团队的一员,部门的业绩依靠团队。所以管理者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优秀团队,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部门的整体作用。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一定是有团队建设能力的人,他能为团队设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团队成员均能明确了解团队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优秀的团队并不强调每个人都是全才,但是当这个团队的成员集中在一起时,团队是全才。团队的作用在于将成员微小的力量聚集,凝聚成一股强大的集体力量,完成靠单个人所不能达成的目标。

四、赏罚分明、纪律严明 作为管理者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赏罚均需如此,不公平不公正就不能服众,不公开容易造成小团体思想和腐败问题,影响团队的发展。因而管理者要做到赏罚分明,在日常工作中,对事不对人,力求公正。

纪律是团队效率的有力保障。纪律不严,团队散漫不堪,效率必然低下,大事讲原则,凡是涉及纪律的问题,务必要从严处理。严明的纪律不但有利于约束团队成员的行为习惯,而且有助于建立高效的命令体系和提高团队的执行力,有利于团队的长期发展。

顶端管理要素 篇3

确定阶段性战略目标与分享方式。事有常规,但须对不同时期的重点有所突出,并且形成特色鲜明的表达语言与团队和合作伙伴分享。很多时候,我们作为高层,心中也许有自己的分寸与把握,但是团队需要有更明晰的行动方向。

形成清晰的关键任务指标分解,并且形成季度或者双月度的跟进管理,有核心的督促点与管理时间表。当然,行动路线图可以与关键执行者不断讨论,但是只有指标、行动路线图与时间表都清晰的情况下,才能适当地对总体进行把握。

关注形势与方向。顶端管理者不能只沉湎于日常业务,而需要保持适度的高端社交、跨界参与以及宏观视野,这样才能在业务方向把握、模式革新与竞争态势方面,保持前沿的思考与格局观。

规模组织的前进,员工容易在常规中失去热情,而市场则在常规中失去对于本公司品牌特色的关注。因此,顶端管理者需要始终关注对于顾客的调动,确定特定周期的动员特色,并且作为热情的、开放的、分享型的领导与大家互动。

关注新方法与新工具。顶端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保持对于组织管理层的支持,能够适时赋予特定工作的意义、赋予团队能力。其中,细致的沟通与方法论的传授是核心内容。

创新预算管理。不只是简单地编制与执行预算,而是将预算制定过程管理、预算要素管理与预算分析、预算决算对比分析作为改进管理的重要工具,真正让全员预算与收支比成为一项常规有效的管理工具。

动态关注员工的情感。在内部,让员工活动项目化、员工项目品牌化、员工品牌创意化,精心组织、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创造企业文化的积极性。在保障基本员工福利的同时,需要经常性地创造出让员工群体有感触而非常规化的创新福利项目,关心员工的父辈、孩子、配偶等群体。

顶端管理者在内部管理中最应关注的4个部分:产品创新、营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和财务预算管理创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整体的营销创新。

浅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四要素” 篇4

关键词:学校,管理,要素

新时期教育方针再一次确立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宗旨, 作为教育事业基础的义务教育, 便首先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也就成为每一个学校管理者谋篇布局的一篇大文章。笔者仅以学校管理者的视角, 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牢固树立新型育人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任何事物的变革都是思想的变革, 教育改革尤其如此。因此, 要从根本上改革和发展基础教育, 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 转变教育观念, 这就要求在学校管理中要积极引导教师牢固树立科学的育人观, 切实转变陈旧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教育观念, 用全面育人、特长发展的教育理念代替片面、狭窄的知识灌输, 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育人氛围。同时, 要努力拓展家校沟通、联系的渠道, 教育引导家庭、社会逐渐转变传统的读书就是为了“远离农村”“升官发财”等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 真正确立教育改革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正确思想。只有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的“育人”价值, 对基础教育的“育人”价值达成观念上的共识, 才能有利于进一步解决行动上的问题, 才能切身感受到基础教育的魅力, 最终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学校教育特色

全面推进符合时代特征的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永恒主题。学校管理要在精心设计特色学校建设上做文章, 积极借鉴全国基础教育高效课堂课改经验, 进一步研究课程改革的推进策略和机制, 继续开展教学反思、案例培训等活动, 加强对课改的指导、调研和评估, 发挥教学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 促进课改向纵深发展。要进一步推进评价制度改革, 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要求, 体现教育公平的考试评价体系, 积极推行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招生制度。积极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 以创建“快乐校园”“特色学校”为突破口, 深化素质教育, 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兴趣、才艺、健身、阅读活动等方面的培养, 提炼办学理念, 张扬学校个性, 铸就学校文化, 彰显学校精神, 使学校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让更多的学生实现人生的理想, 拥有美好的未来。

三、加强教师专业化建没,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国以才立, 业以才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 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学校要积极探索改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 建构优质、高效、开放的教师培训新体系, 深化校本培训主渠道作用, 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 推进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 建立教师读书研修制度, 实施教师特色基本功达标, 全面提高教师适应新课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努力营造互相理解、彼此信任、真诚合作、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和百花齐放、发扬民主、敢为人先、生动活泼的学术环境。继续深入实施校园名师工程, 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各级骨干教师团队建设, 认真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选拔工作, 积极探索骨干教师培养的渠道和方法, 不断优化骨干教师队伍, 进一步明确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建好一支学者型的领导干部队伍和专家型的学科教师队伍, 逐步培育教师具有“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教育引导教师具有现代人的视野和情怀、思想和方法, 使每一个教师真正成为读书人、文化人、现代人。

四、创新教育形式和载体,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拓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渠道。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以《守则》和《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不断提高学生道德素养。要不断拓展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形式, 采取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主题班团队会、集中宣传等多种形式, 组织学生参加法制报告会、辩论会、演讲会、讨论会、法制教育影片展、“重点生”转化教育、校园暴力隐患排查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增强广大青少年的法制意识, 提高学生知法、守法的自觉性。要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积极培育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热爱学校、热心公益的优良校风, 形成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 使学校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蔡元培先生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 须看今日之校园。”学校要通过校园系列活动的创建, 逐步摸索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路子, 开创出一个具有学校特色的办学模式, 努力创建办学有特色、管理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现代化新型学校。

笔者认为, 一所好学校, 特色是名片, 名师是品牌, 管理就是形象。学校管理重在观念转变、特色提升、队伍建设、品德教育“四要素”。在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入的重要关口, 每一个学校管理者都没有理由裹足不前, 只有乘风破浪, 才能在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的热潮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管理五要素 篇5

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已成为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总们最为关注的课题。随手看了一些有关文章,有一段很值得一看,这里送给大家共同学习。文章说:

一、在优秀的企业里,往往是全企业范围内关注业绩,关注自己对兄弟部门的配合,而不仅仅是关注本部门或者本人利益。

二、在优秀的企业里,人们将管理和工作全面定位服务,只不过是分工不同,企业所有干部员工的唯一目标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何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三、在优秀的企业里,每个部门或者个人都会关注自己能够为企业提供什么?能够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创造的价值是否有质量有效益的价值?非常关注现有企业有业务流程的重组,对流程中不合理的部分会不断地向上级送建议案,而上级部门则会积极响应,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讨论解决方案,一旦形成方案便会规定在具体时间内完成流程的改善。有人全面跟踪并对成效显著的建议案会给予奖励,他们最恐惧的是如果不进步,没有办法再改善的话,而对手一直在进步,那么企业失败的风险将会越来越高。

四、在优秀的企业里,人人都有一张资产负债表,企业对自己的各种投入和自己的付出成什么样的比例,一旦自己所得超过自己所创造的价值,便会有巨大的危机感,因为企业需要的是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这样才会有企业与员工的共同进步。

五、在优秀的企业里,由于已经形成了全公司范围内的科学经营管理观,每一个部门和个人都得学会经营,管理好自己的那张资产负债表。因此,管理层与执行层紧密结合,根本就不会推脱责任,企业战略战术与执行观无缝链接。

科学经营观的树立和落实到日常运营中,是企业组织赢得未来的根本保证,企业管理的革新,离不开我们每一天的进步,每天,每周,每月都必须进行反思和总结。只要我们认真的学习,不断改善,就一定会有新的变化。

管理五要素

法国古典管理理论学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对管理角色及相关行动的定义包含了五个要素。

管理的五个要素

法约尔指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1.计划 ༈Prevoyance༉

法约尔强调“管理应当预见未来”。他认为༌如果说预见性不是管理的全部的话༌至少也是其中一个基本的部分。

计划工作表现的场合有许多༌并且有不同的方法。它的主要表现、明显标志和最有效的工具就是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既反映出了所要达到的结果༌又指出了所遵循的行动路线、通过的阶段和所使用的手段。拟订行动计划的依据是༚

(1)企业的资源༌如厂房、工具、原料、资本、人员、生产能力、销售渠道、公众关系等。

(2)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性。

(3)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它部分地取决于技术的、商业的、财政的及其

他的条件。

这些条件都在变化༌所以计划是每个企业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它涉及所有的部门和所有的活动——特别是管理活动。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到下级管理人员以至一般工人的意见༌这样才能使所有的资源不致被遗漏༌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法约尔的这种想法事实上是以后盛行的“参与管理”思想的萌芽。

法约尔还认为一个好计划应具有以下特点:

 统一性༌每项计划不仅有总体计划还有具体的计划。

 连续性༌不仅有长期的计划还有短期的计划。

 灵活性༌能应付意外事件的发生。

 精确性༌应尽量使计划具有客观性༌不带主观的臆测。

制定长期计划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法约尔对当时管理思想的一个比较大的贡献。

2.组织༈To organize༉

法约尔指出好的计划需要有好的组织。组织是对企业计划执行的分工。组织一个企业就是为企业的经营提供所有必要的原料、设备、资本、人员。

组织大体可以分为物质组织和社会组织两大部分。在配备了必要的物质资源以后༌人员或社会组织就应该能够完成它的6项基本职能༌即进行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

法约尔认为༌社会组织应完成以下管理任务༚

(1)注意行动计划是否深思熟虑地准备并坚决地执行了。(2)注意社会组织和物质组织是否与企业的目标、资源和需要相适合。(3)建立一元化的、有能力的坚强领导。(4)协调力量༌配合行动。(5)做出清楚、明确、准确的决策。

(6)有效地配备和安排人员༛每一个部门都应该由一个有能力的、积极的人来领导༌每一个人都应该在他能够最好地发挥作用的职位上。(7)明确地规定职责。(8)鼓励首创精神与责任感。(9)对员工所做的工作给以公平而合适的报酬。(10)对过失与错误施加惩罚。(11)使大家遵守纪律。(12)注意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13)特别注意指挥的统一。(14)注意物品秩序与社会秩序。(15)进行全面控制。(16)与规章过多、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等弊端做斗争。

3.指挥 ༈To command༉

指挥是一种以某些工人品质和对管理一般原则的了解为基础的艺术。法约尔要求指挥人员要做到༚

(1)透彻了解自己的手下人员。领导者至少要做到了解他的直接部下༌明白对每个人可寄予什么期望༌给予多大信任。(2)淘汰没有工作能力的人。领导是整体利益的裁决者与负责者༌只有整体利益迫使他及时地执行这项措施。

(3)十分通晓约束企业和雇员的协议。在各项工作中༌领导者起双重作用

༚在职工面前༌他起到维持企业利益的作用༛在厂主面前༌他起到维护职工利益的作用。

(4)做好榜样。领导做出榜样༌是使职工对领导者的管理心悦诚服的最有

效的方法之一。

(5)对组织的账目定期进行检查༌并使用概括的图表来促进这项工作。(6)召开会议。把主要的助手召集起来༌参加酝酿统一领导和集中力量搞

好工作的会议。

(7)不要在工作的细节上花费精力༌在工作细节上耗费大量时间是一个大

企业领导的严重缺点༌领导者不应因关心小事情而忽视了重大的事情༌

工作组织得好༌就能使领导者做到这一点。

4.协调 ༈To coordinate༉

协调就是使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要和谐地配合༌以便于企业经营的顺利进行༌并且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法约尔说༚“协调就是指企业的一切都要和谐地配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企业的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并有利于企业获取成功。协调的另一种功能就是使职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物质设备机构之间保存一定的比例。这个比例是每

3个机构高效、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保证„„总之༌协调的目的是为了事情和行为都有一个合适的比例。”

法约尔还提出了关于判断企业需要进行协调工作的依据༚

(1)各部门不了解而且也不想了解其他部门༌各部门在进行工作时好像它本身就是工作的目的和理由༌不革新整个企业༌也不关心毗邻的部门。(2)在一个部门内部༌各部门、各科室之间༌与各不同部门之间一样存在着一堵墙༌互不通气༌各自最关心的就是使自己的职责置于公文、命令和通告的保护之下。

(3)谁也不考虑企业整体利益༌企业里没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忘我的工作

精神。

法约尔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部门领导每周的例会。召开例会的目的是根据企业工作进展情况讲明企业发展方向༌明确各部门之间应有的协作༌利用领导们出席会议的机会来解决共同关心的各种问题。通常༌例会不涉及制定企业的行动计划༌会议要有利于领导们根据事态发展情况来完成这个计划༌每次会议只涉及一个短期内的活动༌一般是一段时间༌在这一周内༌要保证各部门之间行动协调一致。

部门领导会议是协调工作不可或缺的方法。如果没有它༌那么任务完成得不好的可能性就大༌有了它并不是正常工作的绝对保证༌还需要领导懂得很好使用这一方法༌能够使用各种工作方法是一种艺术༌是管理人员应该具有的才能之一。

5.控制 ༈To control༉

控制就是要证实一下是否各项工作都与已定计划相符合༌是否与下达的指标及已定规则相符合。法约尔认为༌控制的目的在于指出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以便纠正并避免重犯。

对物、对人、对计划都可以进行控制。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应确保企业有计划并且确实执行༌而且更要及时地加以修正。

当某些控制工作显得太多、太复杂、涉及面太大༌不易由部门的一般人员来承担时༌就应该让一些专业人员来做༌即设专门的检查员、监督员或专门的监督机构。

最好做到不管对什么工作都能够回答以下问题༚“怎样进行控制呢?”由于控制作用于各种性质的工作和各级工作人员༌所以控制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试析建筑管理问题若干要素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

1施工现场管理的地位

建筑施工企业系列标准的贯彻控制,要求施工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是事故隐患多发地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加强工程操作的系统性推行。另外,在施工现场的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工期的拖延或赶工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成本因素。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合同履行率,能确立企业信誉,保证企业效益。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

2现场安全管理研究

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着促进与保证作用,因此,安全与生产虽有时会出现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和安全的统一。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生主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在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目标。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力的角度和高度,表明在生产范围内,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肯定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位置和重要性。预防为主,首先是端正对生产中不安全检查因素的认识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态度,选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时机。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共同的事,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气、不会出现好的管理效果。坚持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是在变化着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其管理就意味着是不断改进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以适应变化的生产活动,消除新的危险因素。需要不间断地摸索新的规律,总结控制的办法与经验,指导新的变化后的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施工区及环境区的环境卫生管理,从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要有完善的文明施工方案,包括有健全的施工指挥系统和岗位责任制度,工序衔接交叉合理,交接责任明确;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是该工地乃至所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的综合体现,通过以上措施,能将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安全管理主要是关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使用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日日抓,天天讲,多培训学习,防患于未然。总而言之,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现场管理的难度较大。

3现场材料管理分析

建筑安装工程所用的材料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60%~70%,因此在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作为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不仅要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供货信息,尽量寻找货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而且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需求计划。在施工中做好旬、月计划,要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和现场场地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所需机械的进退场,特别要注意材料的保管,以免出现如水泥在保管中因违规堆放出现受潮及底层结块、钢筋未垫好而出现锈蚀导致不能使用等现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保管制度,建立材料价格信息中心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货比三家,质优价廉的购买材料,减少工程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因此,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材料供应

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3.2材料采购

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3.3材料分类堆放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驗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3.4材料发放

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4现场质量管理对策

4.1指令文件控制

即监理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其所需完成的建筑任务,指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

4.2测量控制

施工前监理人员对施工放线及高程控制进行检查,对质量建筑实体所能出现的容许误差作出严格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工程体的几何尺寸、高程校核等随时进行检查,对不合乎工程实体基本测量要求者,应及时指令施工单位处理。

4.3驻地监督控制

在施工现场中观察工程的变更过程,及时处理有质量隐患的事故,对有危险苗头的项目予以重视并上报建立人员。

4.4实验控制

监理工程师判定材料和各工程项目在品质是以现场实验数据作为评判标准的,分部工程中的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构的抗拉、压、弯各项强度及拌料的配合比,通常需利用现场实验所得数据来评判质量、情况。

5小结

建筑工程管理是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是搞好工程质量、强化建筑结构、美化装饰工程的依据方法,及其优化控制的科学,它融合了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不但可以为施工单位节省资金,而且也为提高施工效益,强化工程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冯波.土建施工现场理性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

[2]黄国雄.浅谈土建工程材料的细节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9.3.

[3]魏永刚.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田[J].科技资讯,2009.2.

行业期刊管理四要 篇7

管理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达成目标, 这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 以下仅对行业期刊管理实践中最为重要的四方面做出简要论述:

一、制定严谨合理的管理制度。

每个行业期刊或多或少地都有自己一系列管理制度。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制度是否适用杂志的现在状况, 是否有针对性、可行性, 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对于行业杂志来说,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是首要工作。最关键的比如《内部管理条例》《采编考核管理办法》《发行考核管理办法》《广告考核管理办法》《活动考核管理办法》这五方面的制度必不可少。第一个制度主要是对上班规范、内部管理、企业文化等做出要求;后四个主要针对于采编、发行、广告、活动这四个重要经营环节, 建立相对应的管理以及考核制度。这些制度要制定得合理严谨, 不能流于形式。比如发行、广告和活动, 应该对相关经营人员建立一个以业绩完成额度为核心的考核管理制度。像发行一般以全年完成多少销量、达到什么样的实销率、回款额度多少作为最核心的考核指标,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任务指标要精心核算后设定。一方面指标要合理, 是一个全力往上跳能够得着的指标;另一方面奖罚要适当。完成了有奖励, 所获回报有吸引力;没完成有处罚, 所获薪酬对个人生活有压力。如果不痛不痒, 就失去了激励意义。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有了制度后, 执行和监督就是关键所在。如果执行和监督不力, 再好的制度也是流于形式。对于行业期刊来说, 规模一般都不算太大, 所以对于运营者来说, 要尽量进行扁平化管理, 管理者要亲自参与其中, 长抓不懈, 加强沟通, 了解各环节执行效果, 以便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每月要开选题会和评刊会, 每周要开经营工作会, 每天要勤于沟通, 建立一个内部QQ群或微信群以有利于日常的内部沟通。在制度确定以后, 良好的沟通将会是很好的润滑剂, 让团队变得更和谐, 执行变得更顺畅。另外, 管理者要监管整个过程并适度参与全过程, 站在全局的角度, 对每个岗位上的人员起到一个协助完成任务的作用。这方面也要把握一个尺度, 张弛有度, 松紧得法, 既不影响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能使整个团队努力的方向不偏离目标。

三、重视对执行力的培养和提升。

执行是目标和结果之间的桥梁。没有执行, 任何完美的制度和计划都是空中楼阁。行业期刊中有不少原来都属于事业单位, 或多或少存在着做事拖拉、不讲效率、得过且过的工作风气, 这在转企改制以后也并没有完全消除, 市场意识在行业期刊里也没有完全建立, 相关的制度看上去很完善, 执行却乏力, 呈低效率运行状态。因此, 在传媒业转企改制深化变革的现阶段, 重视对执行力的培养和强化变得至关重要。在行业期刊里, 运营管理者要把“执行”作为主要工作, 渗透到工作的每个环节, 逐步以加强执行为核心树立共同的团队价值观。比如, 作为管理者, 要养成良好的做工作笔记或备忘的习惯, 每天都要认真梳理一遍, 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切实落实到自身执行和督促协助他人执行的环节上。细节决定成败, 播种才决定收获。每天有计划地尽力推进, 一周一月下来就会看到明显成绩。同时, 也要注意执行的过程不能过于繁琐, 不能囿于制度条款, 有效率地执行才是真正的执行。

四、逐步确立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表述。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看起来有点虚, 可有可无, 实则不然。经过认真思索、精心提炼出来的、能反映一个企业真正内在精神和期许精神的价值观表述是实实在在、有力量、有指引作用的。比如, 在业内做得颇有特色的南方报业集团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表述为“担当”“创新”“包容”“卓越”。担当, 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勇于担当, 不畏压力;创新, 重点体现的是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直到对媒体群运筹帷幄的产业创新;包容, 体现的是兼容并蓄, 对不同观念和人才的包容、理解和扶持发展;卓越, 体现的是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不懈追求。这四个词很好地体现了南方报业集团的企业精神和文化价值观。而行业期刊《网球天地》杂志确立的核心价值观则是:永不懈怠、创新发展。既表明了杂志内部认同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工作状态, 又表明杂志在新形势下采取的是积极应对、不断寻求创新变革的信心姿态。确立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在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就可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团队和客户, 品牌的影响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加强。■

摘要:在传媒业竞争激烈的今天, 行业期刊除了要积极投身融入到新媒体的发展潮流中, 更要加强自身的运营管理。在管理制度健全、激励机制确立、执行力增强、部门文化形成、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多管齐下, 形成合力, 才能不断做强自身, 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HSE管理体系及管理要素 篇8

H SE是H ealth、Safety和Envir onment的简写, 意指健康、安全、环境, HSE管理体系就是基于这三种意义之上, 逐渐发展起来的管理方法。它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适用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学校等各类组织。从其发展过程来看, HSE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总是伴随着重大事故的发生, 其发展过程经历了技术因素—人为失误—管理和文化—组织因素。一些专家和学者把H SE管理体系分为三个年龄, 即危害控制技术体系、人为失误、组织因素。从其发展趋势来看, 从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高成本和高能耗无法律管理开始, 70年代国家开始制定相关法律, 企业开始自主守法;80年代开始建立HSE管理, 对相关领域实施风险管理;90年代, 分别形成了与产品设计相集成和与业务部门合作的管理体系, 直到21世纪形成了“一体化”管理模式和HSE文化体系。其形成过程经历了无意识、有意识、主流和发展成熟阶段, 逐步由内部视野到外部视野, 再由外部视野拓展到全球视野的过程。

二、建立HSE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1. HSE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人类的参与社会改造活动过程来看, 环境、安全、健康始终贯穿于人类活动的全过程。为了确保人的健康安全, 减少职业危害, 降低环境事故, 形成和发展了HSE管理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能够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HSE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

对企业实施必要的HSE管理, 可以保证保证企业和员工对安全、健康和环境的合理化需求。减少事故、赔偿、财产和医疗成本, 降低费用;提高生产资源的利用率, 保护自然生态资源;体现企业主体的集体期待, 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管理水平。

3. HSE是科学规避风险的最终选择

在HSE管理体系之下, 企业的各个管理机构和人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 对自己负责的业务范围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组织观念、责任意识和管理机制的完善。基于安全角度考虑, HSE管理体系实施“一票否决”制度, 可以提高各级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执行意识。

三、HSE管理要素分析

1. 风险控制要素分析

“危险来源的辨识、风险程度评估和风险控制”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他包括形成体系之前, 组织对危险的辨识和具体评估;当组织内部发生重大的改革或者变故时, 要及时、全面地进行安全形势分析;对于日常的大项业务和临时补充业务进行风险评价, 以便于找出风险要素加以控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结合、普查和抽查结合、重点和一般结合的方式,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管控。风险控制要素包括发现、辨识、控制等几个步聚, 具有极强的政策性要求。

2. 目标指标管理要素分析

目前, 很多企业对“目标、指标和管理”要素不是很清楚, 不知道如何应用于具体实践当中。事实上, 目标和指标应当是组织和个人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 应当可以分解、量化和定性, 如果不能够实现上述三种要求, 即不具备操作性, 也就不可能实现。所以, 可以使用美国的OSHA指标体系或者KPI指标体系, 也可以使用“事故率”做为指标。当目标指标建立之后, 可以自觉纠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和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杜绝工作中的不作为现象, 最大限度的降低和减少事故发生率。

3. 法律法规要求要素分析

企业必须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执行做为实施HSE管理的必要手段, 这种手段的应用既是基于安全健康的考虑, 也是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之举。只有把法律法规的辨识工作做到细致、深入和融合的程度, 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指导工作的作用。另外, 根据工作要求, 企业必须要按照HSE管理体系要求, 及时对员工做好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的培训工作, 使他们做到遵规守纪与自管互控相结合, 形成良好的闭合回路。

四、HSE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1. HSE管理体系相关规定不可量化问题

部分企业在建立HSE管理体系时, 往往会引入大量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要求条款, 这些条款在原文中往往是以范围化或者方向化形式规定出来, 有其具体的释义, 但企业直接引用, 造成相关人员无法理解或者执行。所以, 企业在制定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时, 必须要高度重视文件的可执行性, 必须是可以量化和分解的, 这样才能够用于指导实践。否则, 再华丽的词藻、再完善的规定都是空中楼阁。

2. HSe管理体系安全辨识过程形式化问题

部分企业在Hs E管理体系运转的过程中, 往往不能够很好的对安全、健康和环保问题进行有效的辨识。存在组织领导在墙上、安全分析在本上、具体执行在纸上、安全成绩在数上的错误现象。HSE管理体系当中的相关领导, 必须要将具体责任突出出来, 便于明确责任和事后追责;安全分析必须要涵盖全部人员和工作的全过程, 实施过程管理和跟踪管理;落实“打勾销帐”机制, 将分析出来的问题逐条列出, 指定责任人, 盯着问题抓好整改。

3. HSE管理体系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全员纳入

H SE管理体系建立的初衷, 就是要对整个工作过程实施“全员额、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的管理, 但从实际执行过程来看, 难以实现“纵横无界”管理。企业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能够清楚知道自己的责任目标和责任范围, 但下属和一线工作人员往往存在“与已无关”、“我只是被管理者”等错误思想。所以, 必须要建立H SE管理网络, 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管理网络上的结点, 动一点而动全身。领导负责抓好落实和指导, 群众负责抓好监督和反馈, 真正让管理体系活起来。

结语

综上所述, HSE管理体系的形成与运行, 都必须将安全健康环保做根本目标、将人做为执行基础、将制度法规做为运行保障, 最大限度的配置资源, 提高管理绩效, 才是企业实现HSE管理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曹银鸽.企业HSE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模式研究[E].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05) .

[2]祁钰.浅析HSe管理中的主要要素及对策[J].科技传播, 2010 (21) .

酒店人本管理的要素浅析 篇9

酒店人本管理的要素主要应该围绕文化背景、价值观、员工、管理环境等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文化背景要素

酒店的良好文化是酒店得以生存、发展的源动力, 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根本标志。酒店员工来自五湖四海, 他们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岗位性质、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 这就决定了员工的价值取向具有差异性, 酒店的良好文化可以把不同价值取向的员工同质化。这种文化首先需要具备兼容性:能吸收和接纳不同酒店管理模式的精髓, 容忍员工个性上的缺陷和不足。其次需要具备学习性:因为酒店产品的可复制速度极快, 所以要求能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进行学习, 并创造新的经营管理与服务理念。再次需要具备战略性:重视并坚持酒店服务的长期效应, 增强员工危机感;把管理者为员工服务的原则落到实处, 主动关心、帮助员工, 营建“员工之家”;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员工能力评估系统。

酒店的良好文化, 可恰当张扬, 充分地体现酒店的个性和特色, 为酒店赢得成功。如假日酒店向每一位员工明示的商业战略是“提高营业额, 使运营成功, 重新构建和统一机能, 壮大酒店基础, 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 进一步发掘战略优势”。

二、价值观要素

酒店的员工都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每一位员工都有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员工在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在感受酒店需要自己的时候, 尊重需求得到满足;在取得突出业绩得到领导和同志赞扬的时候, 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所以, 酒店在确信已把最合适的人选安排在最适合的岗位之后, 应当授予其一定权力, 作为员工创造和提供参与酒店管理的条件和机会, 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通过授权为员工营造自由的发挥的空间, 激励并释放他们的潜能, 使他们在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过程中迅速成长, 从而提高酒店的整体服务水平。

三、员工要素

从员工性格的角度来看, 员工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根据酒店内部不同岗位的需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员工安排到适当的岗位来增强酒店员工的岗位适应性。

员工性格的适应性, 是酒店在选择员工时一项十分重要的条件因素。在酒店业中, 根据员工的性格来安排岗位, 就能够减少因“性格缺陷”所致岗位适应性差而造成的员工频繁流。从而降低酒店人工成本, 减少员工频繁流动对酒店员工队伍的影响和酒店工作的稳定。因此, 酒店在聘用员工, 选拔员工时, 应在对空缺职位性格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按岗位特点选拔符合其性格要求的人员, 提高员工的岗位适应性。

酒店应该选择那些充满激情、快乐、友善的求职者作为员工。力求员工的性格与岗位相匹配, 使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都能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 积极参与自己工作区域内的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充分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

四、管理环境要素

酒店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激励人才, 留住人才, 才能使酒店的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对具有潜质并热爱酒店工作的高素质员工, 酒店应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方案, 使他们能够看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希望。同时, 酒店根据工作需要, 结合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技能特长合理分配岗位, 及时为他们晋级或进行升职评估。此外,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可以组织员工进行现场观摩、参加技能比赛、举办管理和服务知识测试、进行工作讲评、开展经验交流、岗位交叉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还可以为优秀员工提供带薪脱产培训、学习以及境外培训的机会。如美国假日集团在孟菲斯市设假日酒店大学, 该集团的经理们都必须在此学习2-5周;又如喜来登集团在国外设有5个培训中心, 培训本集团高级管理人员。

酒店要主动为一线服务岗位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酒店管理人员的职位是有限的, 绝大多数员工都在服务一线。因此, 酒店要主动为一线服务岗位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 使他们在平凡、辛苦、默默无闻的一线服务岗位上也能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酒店可以改革薪酬制度增加服务人员的工资递升等级, 定期考核晋升;还可以将薪酬与岗位工作年限、称号、技术职称、岗位业绩等挂钩, 授予工龄长、技能强、工作好的服务岗位人员相应的称号等措施来激励人才, 留住人才。

一个成功的酒店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实力, 还必须坚持和强化人本管理, 努力打造出一支优秀的管理和服务团队, 唯有如此, 才能使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它提供的是以服务为核心的服务组合产品, 而员工是服务的提供者。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不仅会对客人感知中的服务质量产生影响, 而且直接影响到酒店的效益, 所以“以人为本”做好酒店的人本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文化背景、价值观、员工、管理环境等四个方面对酒店人本管理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酒店,员工,人本管理

参考文献

[1].邓雪.论企业员工满意度的提升[J].商业研究, 2003 (3) .

[2].田喜洲.论酒店管理中的人性化趋势[J].商业研究, 2005 (1) .

课堂管理:值得研究的教学要素 篇10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要素。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以生为本的主体型教学模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必然要求对课堂管理进行深入的反思和革新,必然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管理来支持。

关于课堂管理,长期以来人们缺乏深入的、细致的研究,因而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大辞典》《教育管理辞典》等重要辞书中,也没有“课堂管理”这一术语,在现有的文献中也少有关于课堂管理的权威性理论阐述和典型性经验介绍。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是缺乏课堂管理的意识,更缺乏对课堂管理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课堂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甚至没有课堂管理的概念,只有严肃课堂纪律、维持课堂秩序的一般行为。从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来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普通存在着许多影响教学效益、影响学生发展的课堂管理问题。

有活动就必然有管理。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在教室进行,但教室不等于课堂。课堂管理,不是简单地以课堂纪律规范学生的行为,而应该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对教与学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控制。通过科学的、机智的课堂管理,通过对课堂上各种行为和关系的合理调控,才能营造平等、和谐、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潜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才能引领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着眼学生主体发展、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管理必须坚持如下一些基本原则,或者说必须确立如下一些基本的价值取向。

1. 重视课堂管理的教育功能。

长期以来,课堂管理往往只是教师控制学生行为、维持教学秩序的手段,只是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忽视管理过程本身的多方面的教育功能。管理,不只是控制行为、协调关系,而且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被管理者的情感和人格。我们要建构的课堂管理,应该是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创新精神等。

2. 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

课堂教学的管理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学活动中的纪律约束、行为规范,都必须尊重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凌驾于教育对象之上,直接组织、指挥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严密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说看书才看书,说讨论才讨论,说发言才发言,说坐下才坐下,学生完全处于被管理、被控制的地位,缺乏自主选择、自我反思、自觉调适的空间和氛围。在这种单向的、线性的、静态的管理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的学习缺乏灵性和动力。

3.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管理必须是指向全体学生的管理,必须关注全体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学习行为。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以统一的目标要求学生,以统一的纪律约束学生,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只是浮光掠影地注意面上一般的学生活动情况,而对具体学生个体出现不良心理情绪、不当学习行为却视而不见。如,当学生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时,往往只是盯着发言的学生,留心倾听其答问,不注意其他学生在不在听、在不在思考等情况。

4. 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关注自己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不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不注意学生学习情绪和学习行为的调控。只重视学生懂了吗,会了吗等学习结果,不注意学生以怎样的方式方法获取知识,不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人格的培养、能力的发展。课堂管理,不只是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思维方式。

着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必须增强课堂管理的意识,更新课堂管理的理念,但更重要的是必须研究和落实优化课堂管理的具体策略。这里结合自己教研工作中的所见所思,提出一些具体的管理策略。

1.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行为规范。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张扬个性,并不是不要纪律和规范。目前,课堂上只有基于维持教学秩序的纪律,缺乏引领学生优化学习方式的行为规范,往往是不该管的管得太死,该管的却没有引起重视。

制定的学习行为规范,不是“要遵守课堂纪律”“要积极参与”等一般的、抽象的情感要求,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要求,如:

(1) 课前必须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收集资料等课前学习任务。

(2) 上课前必须整理好课本、笔记本及相关材料,一上课就打开课本。

(3) 上课时必须精神饱满,思想集中。

(4) 回答提问、发表意见、提出疑问等,必须主动举手。在发言结束后自己坐下。

(5) 发言、提问等,必须高声讲,用普通话讲。

(6) 其他同学交流发言时,必须静心倾听,认真思考。

(7) 老师提出问题后,必须自觉看书、思考,或参与同伴讨论。

(8) 课堂上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对不明确、不理解的必须及时提出。

(9) 老师讲解时,必须认真听,同时注意看书、记笔记。

(10) 下课前或下课后,必须抽时间及时对一堂课的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提出,或做好记录。

这些课堂学习行为要求,不只是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严谨踏实、善思好问的学风,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同时也包含着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因此,督促学生坚持去做,必然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2. 切实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指导。

上述学习行为要求看起来很简单,但要全体学生坚持去做却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督促和指导。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认真不认真,回答问题对不对,而必须全程关注全体学生的情绪、神态,看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参与、积极思考,必须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行为,看学生能否以恰当的方法自主学习、探究问题、交流合作。

对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要敢管、善管。强调宽松、和谐,不是没有规范。强调尊重、平等,不是没有管理。要通过强有力的管理,恰当的指导,严格的训练,帮助学生矫正不良的学习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如,现在不少高中学生课堂上交流发言时低声细气,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就必须要求学生高声讲,一遍不行讲两遍,两遍不行讲三遍。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细节,严格要求,必然能够引领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 着力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只考虑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必须始终着眼于学生主体发展,着眼于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适时的调控。

基于上述理念,与建立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规范一样,教师也必须制定一些具体的、可观察的课堂教学行为要求,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带动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如:

(1) 上课时必须提前进入教室,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2) 教学过程中必须精神焕发、富有激情。做到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

(3) 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神态及时发现问题、揭示问题。

(4) 呈现问题情境后,给学生静心看书、思考的时间,给学生相互交流、议论的自由。

(5) 学生发言时认真倾听,不随便插嘴。学生发言后及时予以评价和指点。

(6) 必须激励学生敢想敢说,积极质疑提问,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及时答复,或组织学生讨论。

(7)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必要时与其减少教学内容,决不为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而草草了事。

(8) 下课前必须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总结反思本课的学习活动。

(9) 必须准时下课,不得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

(10) 下课后必须在教室稍作停留,可能有学生提出问题或需要商量的事情。

这些行为要求突出了学生主体发展这一基本理念,是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措施,必须作为教学常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很好落实。

这些行为要求大多是细节问题,是可操作的行为,但往往又是许多教师所忽视或轻视的问题。如果真正在思想上认可,在行动上落实,就必然能够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4. 重视对课堂管理的反思和课堂学习行为的评价。

现在许多教师能够在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但更多的是总结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新授知识学生有没有理解,哪些题目学生还不大会做等教学结果,而缺乏对课堂管理和学生学习情感、学习行为的深刻反思,由此对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细节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纠。

每堂课结束后,要认真反思: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行为规范落实了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吗?学生思维积极吗?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吗?教学结构合理吗?教学过程活泼吗?自己关注全体学生了吗?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处理恰当吗?要深入分析,还有哪些细节必须进一步改进。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要素 篇11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要素

1、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特点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的特点主要是取决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项目。工程项目具有单项的性质,和在工厂中流水线的生产不一样,建筑工程項目可以按照业主的相关想法对建筑工程进行有关的设计。建筑工程施工内外部的管理条件以及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差别。建筑工程项目是一种一次性施工且比较长的寿命等的特点,除此之外,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还要确保一次性的成功,必须一次性的确保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对于不合格的建筑工程长期使用的话,会带给人们很大的人身财产安全方面的威胁。此外,建筑工程项目还需要很高的资金投入,十分特殊的管理方式,工程项目具有特定的施工地点,项目的位置是预先固定的,而且操作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很多的影响因素、质量具有很大的波动性、部分质量隐患处于隐蔽的状态以及对于建成的工程进行检验的时候有很大的局限性。

2、“人、机、料、法、环”五项因素的分析

2.1影响因素—人

众所周知,一个项目得以顺利的施工离不开人的操作,那么,由此可见,人也是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最大的因素。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开放,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对先进技术学习的机会,但是,与此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将流失人才的速度不断的加快。对我们来讲,除了改革聘用人才的机制以外,对于已有人才的教育培训问题是我们目前需要抓紧解决的问题之一,要在员工之中建立健全终生培训的制度,以此为基础,还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来支撑整个企业不断的前进,通过建立企业文化,将团队建立成一个理智团队,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人才长期留住在企业,也就可以让我们的企业从粗放型的生产模式逐渐的朝向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型来转变,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找到自己发展的目标,才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2.2影响因素—机

所谓“机”,就字面意思一看,就是“机器、设备”的意思,主要是指在施工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大家都知道,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需要用到很多的、大型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的好坏,也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控制,而对于设备的控制主要可以分为:对生产机械设备的控制以及对施工过程中的设备进行控制两种类型,主要是为了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机械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现代化的不可或缺的设施。施工设备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施工的过程中,选择设备的时候,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于施工现场的条件以及建筑结构型式的选择、对于机械设备的检验以及施工的工艺、方法等等都要进行综合的考虑,要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经济等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的评定及选择。

2.3影响因素—料

料,即施工材料,也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或者是相关的构配件等等,这些是支撑工程施工的物质方面的条件。依据相关标准的要求,对于材料的采购主要是由企业来掌握采购的权利。由物资管理部门在市场当中,对主要的施工材料以及大批量的施工材料以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采购,依照物料的需求计划将其提供给项目的管理部门。此外,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还要制定施工材料采购的计划,对于供应人进行审核,最终确定最优的供应商和其签订供销合同,确保材料能够保质保量的供应。对于拉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要求供应商提供关于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明以及材质的相关证明,需要对其进行复测的材料还要有相关的取样证明的报告。通过对材料的使用的监督制度,由相关的管理人员对材料的使用进行监督及管理,尽量做到对于完工的施工材料清理出施工现场,并做好相关的监督记录,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去分析、总结,并及时的采取处理的措施,及时的将问题解决。

2.4影响因素—法

所谓法,也就是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法,这里所说的对于法的控制主要是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部施工周期当中涉及到的技术方案以及施工的工艺流程、组织措施等等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在这些方法里,是否正确的采用施工方案,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的控制以及质量水平的高低、投入资金的多少都有很大的影响,是这三个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在控制施工方案的时候,要全面的对施工方案进行分析,对整体进行综合的考虑,尽量选择那些有可行性技术、科学合理、具有较高经济性、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及恰当的措施、方便的操作方法等等,对于施工质量的提升、施工进度的加快以及成本的降低都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说: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方案制定的时候,要确保混凝土上面的浇筑可以持续的进行;在对上层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时候,要确保下面一层的混凝土没有初凝的现象出现,不然的话,就不能够实施“全面分层”浇筑的方案,而与此同时,在对技术措施实施的时候,要采用哪些全面分层“掺缓凝剂”或者是“进行全面的二次振捣”的措施。此时,要精确的计算缓凝剂需要的时间以及掺量、二次振捣需要的间隔时间以及需要的振动设备的数量,对这些数据还要开展试验将其验证和调整。如果对掺入缓凝剂或者是进行全面分层的二次振捣浇筑的方案进行考虑,虽然技术方面具有可行性,但是,要很大程度上增加经济方面的成本,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其他的浇筑混凝土的方案,比如说:分段分层以及斜面分层浇筑方案。把这几种方案开展比较之后,依据工程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有很大的经济效益的浇筑的方案。

2.5影响因素—环

所谓环,也就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所处的施工环境,由于建筑工程属于大型的工程,处在露天的施工环境,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产生影响的因素就有很多种,比如说工程管理环境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水文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气象等等;对于工程环境的管理比如说: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等等;劳动环境主要有:劳动的组合以及劳动工具和工作面等等。由于环境复杂且多变,因此带给施工也是很大的影响。

结束语

从本文所讲可以看出,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要对“人、机、料、法、环”这几项因素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的时候,要以预防为主,采取动态的管理方式,对于多种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综合的利用,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金长昌.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人、机、料、法、环”的管理[J].四川建筑,2014(01)14-15.

物理课堂学生练习管理三要素 篇12

一、练习题的设计

精选练习题是对学生最大的关爱。如果只是把一堆练习题一股脑儿推给学生练习, 这是相当粗暴的做法, 其实是不尊重学生的时间和劳动, 当然只会害了学生。因为有些题有些学生根本不会做, 而有些题又太容易, 对学生时间是一种浪费。精选练习要把握两点, 一是有适当的数量, 二是有适当的梯度。

1. 有数量的练, 达到熟能生巧。

例如24点游戏。随便找4个数, 如车牌号码、电话号码等, 进行随时随地的重复训练, 会收到神奇的效果。苏州大学对24点游戏做了对比实验研究, 发现24点游戏能缩短思考时间, 提升排列组合能力, 提升心算能力, 提升记忆能力和执行功能, 其实就是练习的数量在起作用。卖油翁的手法和百步穿杨的箭法都是同样的道理。如我在《欧姆定律》这节课的练习设计就注意到量的控制。练习数量太多学生吃不消、数量太少达不到练习的效果, 因此练习数量的科学设定很关键。

2. 有梯度的练, 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要紧紧扣准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 其实也就是不断思考的过程, 思维不断碰撞的过程;而梯度练习则是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 前一个练习是为学生完成下个练习打下了基础, 减轻了学生的思维负担。一般练习分为三大类, 即基础知识识记、简单应用、知识迁移综合应用, 每一类习题的难度都要有一定的梯度。

要为不同层次学生分别设计不同的练习题。现在的班级大多都有45人左右, 45人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 为便于教学, 一般只能分为上中下 (或称为ABC) 三个层次, 力求接近因材施教。教学中要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每个层次的练习题都要有自己的梯度, 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提升其能力, 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来说, 成功的体验是多么愉快的体验呀, 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练习只有一道很难的题, 谁都很难做, 或者一大堆很容易的题, 谁都难做完。我们可以想象, 这样的课堂将会是什么样子?结果只能是这样:学生情绪跌到谷底, 唉声叹气。我在《欧姆定律》这节课的练习时, 就设计了基本适应三种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题, 并且每一层次的学生练习都有适当的梯度。

二、学生练习的科学方法

什么事情都讲究科学的方法, 学生做练习也是这样。好的练习题是基础, 如果再加上科学的方法才会收到高效的结果, 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我把学生做练习的科学方法归结为如下四点:

1.“热”。

“热”就是适度的兴奋, 有兴奋才有高效。每次练习之前我都会想办法让学生“热”起来——要有执著的信念:一定要完成当天的所有作业;要有坚定的信心:一定能完成当天的所有作业。这种“热”主要靠自我激励来完成。教师或学校也会不定期地在全班或全校进行相关的激励活动, 但每一次作业的高效激励都需要学生自己从内心里来完成。如回忆上一次高效完成作业而带来的愉悦, 重温近期学习中的决心, 甚至自己早已定下的考试目标和人生目标等。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能让学生兴奋起来, 从而愉快地踏上高效完成本次作业的征途。

2.“限”。

计划每一类题的完成时间和每一道题的完成时间。时间一到, 立即停止, 养成完成计划的习惯。人生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做计划的能力, 也就是统筹兼顾的能力。如果计划不好或没有计划, 可能就会被某几道题纠缠而消耗时间, 导致其他的题无时间做, 有时连看一眼的时间也没有。中考和高考的考场上这一点尤为重要。

3.“跳”。

对某一题思考一段时间, 仍没有头绪, 该题的计划时间又快要到了, 就要果断跳出, 做下一题, 决不纠缠。这是对计划的执行能力的考验。不单是要做计划, 更重要的是坚决执行计划。这样就保证了先做的都是会做的即比较容易的, 而比较“麻烦”的题则放在后面进行攻坚。

4.“踢”。

踢掉障碍点, 进入攻坚阶段, 是最关键的工作。有了“限”和“跳”作基础, 就有部分时间用来解决“难题”。所谓的难题, 一般不是全面不会, 只是有一个或两个障碍点。我常常告诉学生, 障碍点其实就是思维转多了几个弯而已, 所以千万不要被它吓破了胆。这个障碍点一经点拨就会豁然开朗。同一道题不同的人障碍点可能不同, 但大多数人的障碍点是相同的。题里的障碍点恰恰就是自己的薄弱点所在, 所以一定要“踢”掉。每踢掉一个障碍点, 就有一个质的飞跃, 或者是知识上的, 或者是能力上的, 或者是心理上的。找到自己的障碍点并解决掉, 就是一个质的飞跃, 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做练习的目的。

踢掉障碍点有三种方法, 第一是独立思考, 翻查教材和资料, 最终找到问题所在。这是首选方法, 因为这种方法踢掉的障碍点是记忆中最深的, 也是对自我学习能力的再一次验证, 进一步强化了解题的信心。第二是看参考答案。根据答案里的提示找到问题所在, 进而解决问题。如果看了参考答案仍有问题无法解决就要使用第三种方法:找他人请教。请同学或老师进行讲解, 往往会产生“一语道破天机”的效果, 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热—限—跳—踢”四字诀是相辅相承的, 综合应用效果很明显。其中“热”是保障, 对学生考试目标的激励、对兴趣的培养、对信心的树立、对取得成绩的及时肯定与鼓励等, 都是决定学生状态的重要因素。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就是教会学生获得高效的学习方法。而此四字诀, 是物理作业高效策略的核心所在。做题的核心意义在于把错题做会, 把错题做会的核心意义在于找到障碍点, 找到障碍点的核心意义在于踢掉它, 踢掉障碍点的核心意义在于产生质的飞跃。如果这样做了, 正式考试中就会一马当先, 取得优秀成绩。

三、教师的跟踪指导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跟踪指导相当重要, 但往往只回答提问学生的问题或一排排依次看过去的指导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有些有困难的学生并不一定就会提问, 依次看下去也不一定会遇到有困难的学生。因此课堂上要注意有重点地关注和科学的点拨方法。

1. 有重点地关注。

教师心里要装着全体学生, 知道他们的层次都到了哪里, 包括知识水平、思维速度和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 进而观察他们做题时不同的现象, 哪些题做对了, 哪些题做错了, 做题进度如何, 有无全盘计划, 计划执行如何等。一般来说优秀学生不需要太多的关注。因为他们成绩之所有优秀, 就是因为他们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 遇到难点都会主动想办法解决。教师重点要关注的是后进生。一般情况下, 他们的基础较差, 遇到困难就会把困难放在一边, 自我管理能力也差。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跟进, 既是监督又是指引。

2. 科学点拨:

上一篇:语用失误分析下一篇:经颅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