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超声

2024-10-13

经颅超声(共8篇)

经颅超声 篇1

脑血管疾病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现阶段, 此类疾病由于高病死、高致残等特点已经严重威胁到国人的身体健康。脑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根据病变原因此类疾病可分为两种类型, 其中缺血性疾病所占比重最多, 病患总数能达到脑血管疾病患者总数的80%。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包括椎动脉狭窄, 经DSA证实, 脑梗死患者中第一次患病的人存在血管狭窄现象的占总患者的75%以上, 因此, 积极采取措施发现患者动脉狭窄现象并认真进行治疗对于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病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对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评估对于用药或手术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作为无创诊断的超声技术, 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彩色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一直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它们共同具有安全, 经济, 方便, 快速等诸多优点。该研究对该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 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结合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彩色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椎动脉狭窄,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 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就有344例患者属于ICA单侧或双侧的狭窄 (狭窄率>50%) 或闭塞的情况。而男性患者占了265例, 女性患者79例, 年龄在45~77岁之间, 平均年龄66.0岁。其中, 脑梗死182例 (52.9%) :男146例, 女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39例 (40.4%) :男108例, 女31例;头晕23例 (6.7%) :男11例, 女12例。经临床检验查看, 排除病例患有颈椎病或其它心脑疾病, 排除禁忌症。

1.2 治疗方法

1.2.1 标准DSA检测

标准的DSA检测使用了国际多项高端技术, 其中融合了LCE十型C型臂、欧乃源克对比剂, 前者生产于美国的GE公司。采用sedingep’S技术, 4-SF导鞘, 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在导丝的辅助下, 把猪尾造影导管的顶端植人主动脉弓行主动脉弓的造影, 接着选择性的进行颈动脉和椎动脉造影, 后期的动作用普通造影管就可以完成。

1.2.2 CDFI、TCD检查

CDFI使用西门子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对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进行常规性的检查, 同时, 外双侧颈总、颈外、锁骨下及椎动脉的病变进行切除。检测时患者颈下垫枕, 暴露颈部, 检测呈现颈总动脉图像, 外移探头和上移探头时, 则分别显示椎动脉段及颈椎椎骨截断。通过横图扫描, 掌握患者的VFO、Vm相关情况。

经颅多普勒超声使用L1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这个诊断仪是由德国DWL公司生产的。接受检查的患者只需要保持坐姿便可, 颈部前屈, 探头发射脉冲 (功率>80%) , 分别对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等进行探测, 观察不同时期的血液流速, 同时, 还要对多个部位进行检查, 其中包括双侧ICA颅外段、ICA终末段, 还有大脑中的各个动脉, 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及椎一基底动脉。

1.2.3 联合检查

针对不同的患者差异性的复查, 例如TCD结果中有流速增快且颈动脉存在狭窄的患者, 要对颅内血管进行复查而对TCD结果中CDFI正常但流速减慢的患者要对颈动脉进行复查。以弥补使用一种检测方法可能存在的不足。对于代偿性流速增快的血管及高流速的侧支循环血流要求最终得出阳性的结果, 在处理方式上要看做阴性处理[1]。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χ2值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DSA检测结果:对258位患者的检查结果为双侧共计狭窄301支, 其中闭塞有86支, 检测正常的为301支。这258为患者中, 单侧椎动脉闭塞的有65例, 双侧椎动脉狭窄的有22例, 两侧椎动脉一侧狭窄一侧闭塞的患者有21例。

(2) CDFI检测结果:在所有检测的双侧锥动脉中, 正常226支, 假阳性65支, 假阴性54支、闭塞43支、狭窄301支。根据实际对比分析得出, 检查结果与DSA的符合率为82%。

(3) TCD检测结果:双侧锥动脉共计狭窄280支, 闭塞32支, 假阳性86支, 假阴性32支。根据实际对比分析得出, 检查结果与DSA的符合率为77%。

(4) 联合诊断结果:狭窄258支, 闭塞65支, 正常280支, 根据实际对比分析得出, 检查及国与DSA符合率为93%。

通过上述诊断结果并结合诊断较单纯CDFI、TC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高等方面, 从整体来看, 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等参照值均比单独使用CDFI或TCD要高, P<0.05, 这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表示与CDFI比较P<0.05;#表示与TCD比较P<0.05。

3 讨论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 椎动脉可分成4个部分, 分别为: (1) 起始处———C横突孔; (2) C6横突孔———C1横突孔; (3) 出C1———颅前; (4) 颅内段———基底动脉。使用彩色多普勒彩超检测椎动脉时, 高频探头可以很好的作用于 (1) 和 (2) 椎动脉部分, 特别使其内径和附壁斑块情况, 从而掌握患者的椎动脉狭窄比率。在这一点上多普勒频谱也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它主要是通过检测血流情况来评价动脉狭窄问题。经研究指出, (1) 、 (2) 量部分椎动脉PSV在80 cm/s以内时视为正常, 如高于100 cm/s, 则判定椎动脉狭窄。在这一基础上PSV<180 cm/s, 即狭窄比<75%时, 视为中轻度狭窄;PSV>180 cm/s时则为重度狭窄。当检测不到血流数据或PSV低于10 cm/s时, 则为血管闭塞。但是, 尽管CDFI具有临床疗效, 但是它在椎动脉第一部分检测中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这一方面是由于高频远场衰减缘故, 另一方面是由于椎动脉起始位置的特殊性, 因此即便其能直观显示管腔结构并检测血流动力, 但是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 使得CDFI无法全程检测椎动脉。特别是椎骨遮挡处, 检测结果会呈现出节段性。加之受仪器、检测条件、技术手法的影响和制约, 使得该项仪器对椎动脉内斑块的检测不足。这也是该文结合CDFI与TCD联合治疗并证明其应用可行性的原因之一。

该研究以DSA为标准, CDFI病变符合率为82%, 敏感性为83.9%, 特异性为80.9%, 阳性预测值为85.6%, 隐性预测值为77.7%, 准确率为82.4%;TCD病变符合率为77%, 敏感性为77.9%, 另外, 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75.1%、80.1%、71.9%、76.4%。在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 在ICA分叉位置高或走行弯曲, 的情况下, 会致使血流速度异常升高并误认为狭窄, 以及没有完全显示ICA颅外段全程并认为闭塞, 这两种情况都会得出假阳性的结论。在ICA闭塞的情况下, 侧支循环开放会使颈外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增粗, 这样很容易被认定为颈动脉分叉, 并且分别把代偿血流升高和相对血管阻力减低的颈外动脉血流当成ICA, 从而会没有对ICA诊断, 得出假阴性的结论。[2]而采用联合治疗则实现了检查方式间的优势互补, 结果也表明联合诊断病变符合率为93%, 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3.9%、100%、100%、93%、95.2%。与其它同类研究报道[3,5,6,7]结果相比, 具有相似性。所以综合来看, 该研究证明了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彩色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光瑜, 管敏, 赵亚男,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谱勒超声联合应用对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31) :171-172.

[2]陈盈, 冯加纯, 刘影, 等.颈动脉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并随访双侧椎动脉夹层1例[J].中国卒中杂志, 2014 (3) :215-219.

[3]郝豪皓.双频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 2013:1.

[4]韩秋, 刘彦丽, 陈晓旭.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1) :101-102.

[5]王洪科.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 2014.

[6]王洪科, 张小宁, 刘培琴, 等.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4 (1) :31-34.

[7]罗燕娜, 陈文志, 黄宏.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对鼻咽癌放射性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17) :86-87.

[8]傅光平.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12) :97-98.

[9]郭佳, 汪军, 赵蕾, 等.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时眼动脉血流改变[J].眼科新进展, 2015 (2) :171-173.

[10]曾祥富, 尹向娟, 林武壮, 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评价颈动脉狭窄和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 (1) :97-98.

经颅超声 篇2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经颅多普勒超声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74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又名臂-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是一侧锁骨下动脉靠近椎动脉起源处由于动脉硬化、先天变异、外伤或感染等原因发生狭窄或闭塞,当患侧上肢用力或活动,健侧椎动脉的血流流入患侧的椎动脉,再流入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端,以供应患侧上肢的需要。此时可产生两大类症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和患侧上肢缺血的症状,这两类症状总称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6~71岁,平均48.5岁。主要症状为一过性或反复发作性头晕,头痛,一侧上肢麻木,无力,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双上肢血压相差≥20mmHg,12例锁骨上窝可闻及血管杂音,所有患者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临床检查确诊。

仪器:使用德国DWL-型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MHz和4MHz。

方法:检查前嘱患者休息5~10分钟稳定心率,注意环境的相对稳定,向患者交代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保持心情稳定,避免紧张。用2MHz探头常规检查两侧颞窗和枕窗,分别检查MCA、ACA、PCA及颈内动脉终末端。用4MHz探头检测锁骨上窝的起始处,然后角度稍向外下检测锁骨下动脉远端。

诊断标准:锁骨下动脉狭窄诊断标准:收缩峰血流速度≥120cm/秒声频增强,层流紊乱呈湍流或涡流伴异常血流声频形成的血流频谱。PI指数正常。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闭塞的诊断标准:近端末测到血流信号远端血流速度降低,频谱形态呈园钝型,根据狭窄同侧椎动脉的血流频谱和方向的改变,将椎动脉盗血程度可分为:盗血Ⅰ期为收缩期有切迹;盗血Ⅱ期为收缩期血流反向而舒张期正向;盗血Ⅲ期为完全盗血,血流完全反向。

结 果

20例经TCD检查,Ⅰ期盗血10例,患侧椎动脉全部出现收缩期血流呈山峰切迹样改变。血流受肢体活动影响,伴有对侧椎动脉血流速度不同程度增快6例。Ⅱ期盗血6例,患侧椎动脉为双向血流,即收缩期反向,舒张期正向,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血流方向正常,PI指数增高。Ⅲ期盗血4例,患侧椎动脉的血流峰值呈典型的全心动周期反向血流频谱,收缩期呈单峰脉冲型改变,舒张末期流速接近为零,而健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呈代偿性血流速度增快,血流方向正常,PI指数增高,波峰圆钝,同时伴有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伴有右大脑中动脉的远端低流速,低搏动频谱1例,考虑近心端闭塞或重度狭窄。20例均做彩色多普勒颈部血管超声,与TCD结果完全相符。

讨 论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锁骨外伤、炎症等因素导致锁骨下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或闭塞,使其远端压力降低,血流由健侧椎动脉经基底动脉起始段或由大脑后动脉经基底动脉反向流入患侧椎动脉,向锁骨下动脉远端供血。病变好发部位60%~70%位于左侧锁骨下动脉,其次为右侧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这与血流应切力有关,因左侧锁骨自爱动脉直接从主动脉弓发出,并呈接近90°角向大向外下方行走,血管壁受血流冲击的冲击,起始端内膜容易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其次是多发性大动脉炎。本组12例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是造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有4例患者还伴有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TCD对血流方向非常敏感,根据TCD在椎动脉检测到的血流频谱和方向,可判断是否存在盗血现象以及盗血的程度。锁骨下动脉狭窄发展到一定程度,收缩期椎动脉两端正常平衡被打破,当椎动脉起始段收缩期压力明显降低时,TCD可以记录到收缩期切迹;当血流通过锁骨下动脉狭窄段后收缩期压力进一步降低,若此时患侧椎动脉收缩期压力低于健侧,血流将由健侧椎动脉流入患侧椎动脉,TCD可以记录到患侧椎动脉出现收缩期反向血流;当患侧椎动脉舒张期压力低于健侧舒张期压力时,TCD可记录到患侧椎动脉舒张期血流完全反向。本组6例显示Ⅱ期盗血的双向反流,再追查椎动脉起始段,显示血流速度增快,远端血流速度减低;本组4例Ⅲ期盗血患者血流完全反向,当椎动脉闭塞后,椎动脉血流完全逆转,由此可见狭窄同侧的椎动脉盗血程度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呈正比。

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最终须行有创血管检查,目前DSA仍是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金指标,但TCD作为一种无创伤检查手段,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有些学者认为,TCD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方面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对右侧锁骨下动脉的检查有时较DSA更敏感准确。TCD检查具有无创、价廉、准确性高和可重复性好等特点,已成为临床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首选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观察颅内其他动脉受盗血影响的程度,所以是观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敏感指标,可以评价治疗效果和随诊。

参考文献

1 杨波,宋来君,吴保平,张金尧.简明经颅多普勒超声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

2 高山,黄一宁,刘俊艳,等.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盗血程度及类型的关系.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139):443.

3 于德林,李伟,王星,等.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8,8:581.

经颅超声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病例组:入选本研究共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0~82岁;均为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符合英国PD协会脑库临床诊断标准、年龄在50岁以上、且同意行TCS检查者。40例PD患者均需排除:①精神疾病、痴呆或其他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史;②颅脑手术史;③颅脑CT或MRI有能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颅内病灶。同期纳入43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50~76岁。对照组均无PD家族史,且排除帕金森综合征及其他锥体外系疾病,并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汉米尔顿抑郁焦虑量表排除痴呆及抑郁焦虑。

1.2 方法

1.2.1 PD患者临床评定(实验组)

对纳入的40名PD患者由同一名神经科医生采集病史、查体,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第3部分(UPDRS-Ⅲ)评分、改良Hoehn–Yahr临床分级评定及UPDRS-V分级评定;对40例患者按照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标准评分后将结果分为轻(10分以下)、中(11~20分)、重(21~30分)3级[6]。

1.2.2 TCS检查

采用Philips-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S5-1探头(美国Philips公司)。设置穿透深度14~16 cm,动态范围45~55 d B,图像亮度及时间增益补偿根据需要调整。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偏向1侧,检查者将探头紧贴于其1侧颞窗,沿眶听线轴向扫描中脑水平脑干横断面,在中脑平面脑干呈蝴蝶状,除中线部位的脑干中缝核和导水管呈强回声外,一般表现为相对均质的低回声,周围的脚间池为强回声。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扫描另1侧。

由同1名超声检查者对病例组及对照组行TCS检查(检查者完全不了解受检者临床情况)。如双侧颞窗均可探查扫描中脑结构,由双侧分别扫描获取同侧图像,利用机器自带软件包进行分析,手工标记3次SN强回声区域,测量面积,取平均值;对1侧颞窗条件好而另1侧探查不到的,从条件好的1侧探查扫描中脑双侧SN区,测量两侧SN强回声区面积;两侧探头均不能穿透颞窗,无法获得SN区面积的记为失败,不纳入后期统计分析。对双侧SN强回声区面积取平均值,作为被检查者检查结果。检查结果参照BERG等人[7]的评定依据进行分析,回声面积≤0.19 cm2为回声正常(SN-),回声面积≥0.20cm2为强回声(SN+)。

1.2.3 统计学分析

临床一般数据及量表评定结果和TCS结果分别由神经内科医师和超声科医师进行双盲分析。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数据的比较依据资料的性质,分别采用以下方法处理: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PD患者临床评定

40例PD患者年龄(65.13±10.46)岁,男21例,年龄(64.71±10.38)岁,女19例,年龄(65.58±10.80)岁,病程(0.5-14)年,平均(4.71±2.90)年。UPDRS-Ⅲ评分为(20.20±10.46)分、改良Hoehn-Yahr(H&Y)临床分级为(2.66±1.51)级、UPDRS-V分级为(0.68±0.22),见表1。

2.2 TCS检查

病例组40例患者,6名老年女性(年龄53~82岁)超声探头由两侧均不能透过骨窗。对照组中4名女性(年龄52~67岁)超声探头不能透过骨窗,1例51岁男性超声探头不能透过骨窗。

2.3 排除TCS失败后数据

2.3.1 一般资料

病例组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64.11±10.25)岁;对照组38例,年龄(62.63±8.48)岁。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匹配。2.3.2临床评定34例PD患者UPDRS-Ⅲ评分为(19.97±11.19)分、改良Hoehn&Yahr(H&Y)临床分级为(2.63±1.90)级、UPDRS-V分级为(0.68±0.23),见表1。

2.4 两组间SN强回声面积积统计学分析

病例组34例,左侧SN区强回声面积为(0.26±0.03)cm2,右侧为(0.25±0.03)cm2,病例组面积平均值为(0.26±0.03)cm2;对照组38例,左侧SN区强回声面积为(0.17±0.04)cm2,右侧为(0.16±0.03)cm2,平均值为(0.17±0.03)cm2。两组间面积进行t检验,P<0.001,说明病例组与对照组黑质强回声区面积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5 TCS在PD诊断中灵敏度及特异度

本研究发现TCS在病例组PD患者诊断中灵敏度91.2%、特异度89.5%、阳性预测值88.6%、准确度90.3%。

2.6 其他因素与SN强回声面积相关性

2.6.1 年龄、病程

对PD患者的年龄、病程与SN强回声区面积,按照Spearman相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值分别为0.32和0.15,不能认为患者SN强回声面积大小与患者年龄、病程之间存在相关关系。2.6.2 UPDRS评分、Hoehn-Yahr分级对SN强回声面积与UPDRS-III评分、Hoehn-Yahr分级及UPDRS-V评分进行多元相关分析,P值分别为0.661、0.626和0.601,提示SN强回声面积与上述变量无相关性。

2.6.3 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

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分级为轻、中、重症的PD患者SN强回声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均P>0.05,不能认为Webster症状评分轻重对PD患者SN强回声面积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PD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在PD发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显著,常难以作出诊断,有时需要间隔数月随访检查以明确诊断。颅脑影像学技术在PD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常规颅脑CT、MRI对PD诊断没有帮助,但可用于检查帕金森综合征相关的脑内异常结构,有助于与PD的鉴别诊断。功能性影像学方法,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利用不同配体可以显示纹状体DAT和D2受体,可发现PD患者壳核多巴胺转运载体(DAT)放射性摄取减少及D2受体活性增强,在PD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作用[8]。但功能性神经影像技术不能确诊所有的病例,且因其耗时长,费用昂贵,技术要求高,患者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尚未能广泛使用。

TCS是一种操作简便、费用相对低廉的超声影像技术,如果行TCS检查条件适宜(如:颞骨声窗条件好,靶结构回声改变,靶结构位于颅内中线周围),可穿透完整的颅骨显示脑组织的二维B超图像[9]。本研究发现病例组与对照组SN强回声面积有显著差异,说明在我国PD患者中经颞窗行TCS也有中脑SN回声增强这一特征性表现。GAENSLEN等[5]的一项主要针对TCS在临床诊断不明确的早期震颤麻痹患者诊断中作用的前瞻性双盲研究发现,TCS在PD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82.4%,阳性预测值92.9%、准确性88.3%。WAL-TER等[10,11]关于PD鉴别诊断的研究也证实TCS在PD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发现TCS在我国PD患者诊断中灵敏度91.2%、特异度89.5%、阳性预测值88.6%、准确度90.3%。

同时,本研究发现,约有13.3%的受检者因颞窗条件不足不能通过TCS检测黑质回声。这与文献中报导11.0%[12]相接近。国内北京地区陈静、孙相如等[13]相关研究发现,85例受检者中25例(29.4%)因颞窗条件不足失败。上述差异主要考虑与样本量有限及患者年龄差异有关,可扩大样本量行进一步研究;同时不排除受检测设备及检查操作者经验、手法影响。

本研究发现10.5%的正常人见SN强回声面积大于≥0.20 cm2,与文献报导的正常人群中有9.0%的人SN区出现回声增强[5]相接近。为什么PD患者SN回声增强的原因仍不清楚。国外尸检及动物实验表明,黑质回声增强与铁及铁蛋白浓度增加、神经黑素浓度减低有关[14]。但苍白球区铁浓度增加却无回声增强现象;在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中,黑质铁浓度增加而无强回声表现。

一项为期5年的随访研究表明,对PD患者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Hoehn-Yahr分级法或突触前功能性纹状体显像[2,15,16]评估发现,SN回声信号与回声增强区面积不随病情加重而改变,推测这种异常的SN强回声为原发性的可能性大,且可能是个体内部的稳定标记[17]。

有研究表明,当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帕金森病时,已有60.0%~70.0%的黑质神经元变性。至今,神经保护治疗仍不能被证明可延缓PD的临床进展,主要原因可能是未能尽早治疗。因此,对PD的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部分研究者认为,TCS是PD常规诊断及黑质纹状体系易损性筛查的一种理想工具,有助于检出高危人群,尽早予以神经保护性治疗。本研究发现PD患者SN强回声区面积与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与上述结果相一致。表明TCS可作为一种常规诊断及筛查方法,用于PD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推进PD早期治疗。

PD患者症状不受主观控制,甚至在紧张时症状可加重。国外有研究为了控制可能存在的偏倚,在行TCS检查前,先将受检者置于黑暗的检查室内,检查者再进入检查室检诊[18]。本研究在设计及完成中虽检查者对患者临床诊断不详,但未考虑患者临床表现对检查者影响产生的偏倚,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进一步完善。

经颅超声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分析选择该院神经内一科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 入选标准如下: (1) 所有患者的病情都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2) 头颅CT没有显示出责任病灶; (3) 病程界定在6 h内; (4) 瘫痪肢体肌力三级以下; (5) 没有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 (6) 没有出现溶栓治疗的禁忌症; (7) 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 (8) 没有房颤征兆; (9) 患者或家属在溶栓治疗知情书上已经签字。排除标准: (1) 脑缺血 (TIA) 单次发作, 或者迅速好转的卒中以及症状较为轻微者; (2) 病史和体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符合; (3) 经过两次降压治疗后, 血压仍然超过180/110 mm Hg; (4) 经过CT检查, 发现有出血、脑水肿、肿瘤、动静脉畸形以及占位效应等现象; (5) 患者在14 d内有做过大手术, 或者出现创伤的患者, 7 d内有接受过动脉穿刺, 出现过有活动性内出血病症等; (6) 正在应用抗凝剂, 或者卒中前48 h曾经使用过肝素治疗; (7) 病史有出血素质、血液疾病、凝血障碍, 或者使用抗凝药物史, 其中血浆凝血酶时间 (PT) 超过15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的时间 (APTT) 超过40 s、血液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超过1.4, 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 .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尿激酶对照组及TCD辅助溶栓组.TCD辅助溶栓组与对照组年龄分别为 (60.2±8.3) 岁和 (59.8±9.2) 岁, 男性分别为20例 (66.7%) 和21例 (70.0%) , 发病开始至溶栓时间分别为 (3.5±1.2) 和 (3.6±1.4) h, 余患者基线资料见表1, 两两配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TCD辅助溶栓组和对照组, 所有入院患者急查头CT/MRI、血常规、凝血常规、肝功、肾功、血糖、离子, 按上述标准除外脑出血、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出血倾向等溶栓禁忌.具体治疗方法: (1) 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100万u溶入到100 m 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 30 min内滴完; (2) TCD辅助溶栓组:除上述方法静点尿激酶外, 同时予超声辅助溶栓, 超声型号所选择的是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具体监测方法和部位:检测所采用的是经颅多普勒超声头架固定2 MHz超声监护探头, 将超声发射功率预定在0.25 W/cm2, 取样容积界定在不10~15 mm, 检测持续2 h。接受监测的部位通常是设在发现有残余血流信号的位置, 这里已经接近无信号区域;如果没有信号, 就意味着监测已经接近正常的动脉区;如果颈内动脉 (ICA) 呈现出闭塞状态, 而MCA近端没有闭塞, 监测部位则处于MCA主干的远端;如果TIBI正常血流信号, 而临床考虑大脑中动脉 (MCA) 供血区腔隙性梗死, 要对MCA主干的中段进行检测;如果临床疑为小的皮质卒中, 要对MCA主干的远端进行监测。溶栓后两组患者常规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及脑保护治疗相同。TCD参照Demchuk等提出了脑血流评分 (TIBI) 血流分级[1], 对于所探测到的血流信号分为6个等级, 如下:0级:没有血流信号;1级:有微小的血流信号出现;2级:有圆钝的血流信号出现;3级:有衰减血流的信号出现;4级:有狭窄的血流信号出现;5级:有正常的血流信号出现.TIBI 0级和1级是完全闭塞的;TIBI 2级和3级是部分闭塞, 或者经过溶栓时候, 部分再通;TIBI 4级和5级是没有闭塞, 或者完全再通。TCD辅助溶栓组与对照组在溶栓前和溶栓后的24 h要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两次血流检测.对照组患者仅仅佩带超声头架即可, 但要求每次检查时间限制在3min以内。此外, 溶栓前以及溶栓后的2 h、24 h、90 d进行NIHSS评分评定。溶栓后的30 d以及90 d时, 进行随访, 并行Barthel指数评分。溶栓前和溶栓后的24 h, 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管TIBI分级比较。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中, 各有1例患者溶栓后发生脑出血, 但无因超声治疗而发生皮肤灼伤等严重的并发症。

2.1 溶栓前、后24 h TIBI分级变化

TCD辅助溶栓组完全再通15例 (50%) , 部分再通12例 (40%) , 对照组完全再通9例 (30%) , 部分再通9例 (30%) , 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

2.2 溶栓前及溶栓后的2 h、24 h、90 d

NIHSS评分比较见表3。溶栓后2 h、24 h、90 d TCD辅助溶栓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溶栓后30、90 d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溶栓后30 d、90 d TCD辅助溶栓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3 讨论

目前, 静脉溶栓被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 已经成为了常用手段。但由于再通率低, 且出血并发症的因素影响, 仍然使一半以上的患者恢复效果不够理想。2001年, Alexandrov[2]发现, 早期溶栓治疗结合超声监护治疗, 血管再通率会有所提高, 超声能够使rt-PA的治疗作用有所加强, 同时, 还具有促进卒中后功能恢复的趋势。研究[3]表明, 用rt-PA溶栓的时候, 在体外经皮可以同时给予超声照射, 频率界定在20-120 k Hz, 疗效效果明显增强, 这就说明体外低频超声具有加速纤溶酶纤溶凝血块的作用。有关超声波直接溶栓作用原理为:声空化效应、微蒸汽效应、微粒子流效应和热效应等等。因rt-PA价格昂贵, 我国较为常用的溶栓药物是尿激酶, TCD是否对于尿激酶溶栓具有辅助作用, 有关研究尚少见报告.该研究显示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完全再通率 (90%) 较对照组血管完全再通率 (60%) 提高, 血管未再通比例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超声辅助溶栓可以提高溶栓成功率, 与以往关于超声辅助溶栓可提高rt-PA溶栓成功率结果一致[2]。

脑梗死后, 动脉再通的速度与早期症状的改善以及长期预后存在着密切的关系[4,5]。脑梗死的急性期促使闭塞的动脉再通后, 促进了缺血半暗带恢复, 使得神经功能得以改善。TCD对血管再通过程可以进行监测, 将血管再通的时间确定下来.静脉注射rt-PA后, 大血管近端闭塞的平均再通率介于25%~30%之间[6], 该研究显示, 尿激酶溶栓血管可以实现30%的完全再通率, 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与尿激酶对照组相比, 明显增高。TCD辅助溶栓组患者溶栓后的2 h、24 h、90 d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溶栓后, Barthel指数要比对照组高一些, 这就说明, 采用TCD辅助溶栓组患者治疗, 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要高于对照组, 其临床预后的良好效果与超声促进血管早期再通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安全性是临床使用超声溶栓治疗的时候所需要关注的问题.经过动物实验显示, 其可以达到1.6 W/cm2的轻度, 1 MHz连续波超声可以增加白细胞与内皮黏附, 对炎症反应具有暂时增强的作用。但是, 但不会因此而造成内皮细胞不可逆性损伤。治疗性连续波超声的非热能作用会通过膜破坏而引起细胞内钙升高, 细胞内毒性因此而激活。绝对温度上升会导致超声热量的毒性提升, 那么, 就不能将治疗性超声波直接作用于外露的脑组织, 而使用移动法较为安全.该研究亦显示两组患者出血比例无差异, 且无因超声治疗而发生皮肤灼伤等严重的并发症, 进一步验证了超声溶栓的安全性。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超声波剂量是0.75~1.25 W/cm2, 频率是是800 k Hz。目前, 有研究采用TCD+rt PA+微泡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治疗后的血管完全再通率有所增加[7,8,9]。

该研究可以初步证明, TCD对增强尿激酶溶栓具有促进作用。TCD辅助溶栓药物溶栓治疗脑梗死作为神经科的研究热点, 评价尚待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

参考文献

[1]Demchuk AM, Burgin WS, Christou I, et al.Thrombolysis in brain ischemia (TIBI) transcranial Doppler flow grades predict clinical severity, early recover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J].Stroke, 2001, 32 (1) :89-93.

[2]Alexandrov AV, Demchuk AM, Felberg RA, et al.High rate of complete recanalization and dramatic clinical recovery during t PA infusion when continuously monitored with 2-MHz transcranial Doppler monitoring[J].Stroke, 2000, 31 (3) :610-614.

[3]Holland CK, Vaidya SS, Datta S, et al.Ultrasound-enhanced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hrombolysis in an in vitro porcine clot model[J].Thromb Res, 2007, 121 (5) :663-673.

[4]郑宇, 赵新春, 崔建忠.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的评估[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8, 5 (5) :193-195.

[5]Thomassen L, Andreassen UW, Naess H, et al.Doppler ultrasound and clinical find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J].Eur J Neurol, 2005, 12 (6) :462-465.

[6]Lee KY, Han SW, Kim SH, et al.Early recanalization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s assessed by pro-and post-thrombolytic angiograph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Stroke, 2007, 38 (1) :192-193

[7]Molina CA, Barreto AD, Tsivgoulis G, et al.Transcranial ultrasoundin clinical sonothrombolysis (TUCSON) trial[J].Ann Neurol2009, 66 (1) :28-38.

[8]Ribo M, Molina CA, Alvarez B, etal.Intra-arterialadministration of microbubbles and continuous 2-MHz ultrasound insonation to enhance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J].J Neuroimaging, 2010, 20 (3) :224-227.

经颅超声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3月至2007年4月来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狭窄147例, 年龄52~88岁, (平均68±22) , 男92例, 女55例, 其中缺血性中风42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5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HDI-3000型及GE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使用宽频变频探头, 频率范围为2~3MHz。选用经颅多普勒 (TCD) 诊断软件, 被检者取左右侧卧位及俯卧位先后在颞窗、枕窗探查大脑前动脉 (ACA) 、中动脉 (MCA) 、后动脉 (PCA) 和椎-基底动脉 (VA-BA) 等[1]。主要检查颅内前后循环各段血管走行、血流方向、有无局部血流变细, 充盈缺损和色彩混叠, 并检测其血管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 然后启用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 (PDI) , 重点观测血管形态, 狭窄部位、范围和内径。如发现异常高速血流时进行前后逐段取样观察血流频谱形态、速度和有无音频信号的改变。

1.3 TC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标准[2] ①血流显像狭窄段局部变细, 和色彩混叠。狭窄处血流速度增快, PSV MCA≥140 cm/s;ACA≥120 cm/s;PCA≥100 cm/s;BA≥100 cm/s;VA≥90 cm/s, 多普勒频谱显示涡流信号;②判断内径狭窄程度公式 (D1-DS) /D1*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数据的均值采用x¯±s记录, 以DSA结果为金指标计算TCCD诊断MCA、ACA-PCA、VA-BA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配对四格表计算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47例患者中68例临床怀疑大脑中动脉 (MCA) 狭窄, DSA检出狭窄49支, TCCD检出狭窄45支。47例怀疑大脑前动脉 (ACA) 、后动脉 (PCA) 狭窄, DSA检出狭窄40支, TCCD检出39支。32例怀疑椎-基底动脉狭窄, DSA检出狭窄32支, TCCD检出狭窄28支。检查方法与DSA检查结果对照, 根据四格表计算TCCD检测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后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98.5%、96.5%、92.8%。

3 讨论

近年来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TCCD) 诊断脑血管疾病愈来受到重视, TCCD能较清晰的显示颅内结构, 观察血管部位、形态、走向和血流方向。同时彩色血流做为引导可调节取样容积位置进行角度矫正。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摸似, 相对不受血流速度、方向和声速的影响, 定向分辨力高, 显示血管内径边界准确性高, 尤其在3 mm以上的血管内径测量准确性接近二维超声, 从而使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有了质的提高[3]。本组资料显示TCCD诊断MCA、ACA-PCA、VA-BA狭窄的准确性高, 与DSA脑血管造影对照有相近的的影像学特征和意义。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P>0.10) 。

根据以上研究判断, 笔者认为TCCD诊断颅内动脉以中度以上狭窄准确性较高, 轻度狭窄 (血管内径<50%) 血流速度不快, 多普勒能量显像 (PDI) 显示狭窄处血流边缘缺损局部变窄效果优于CDFI, 消除了CDFI血流外溢的干扰, 提高了轻度狭窄的检出率。由于大脑前动脉、后动脉细而相对远场, 且前动脉变异较多, 其血流显像效果远不如大脑中动脉和椎-基底动脉, 所以本组ACA、PCA狭窄多以血流速度增快为诊断标准。检查当发现颅内动脉局部血流束细窄、色彩混叠并且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所制定的诊断标准应考虑中度以上狭窄, 或血流信号明显低于同侧PCA、ACA和对侧MCA (PSV低于对侧的30%以上) , 以及血流不连续甚至中断应考虑严重狭窄或闭塞。本组有5例MCA-M1段严重狭窄TCCD有上述表现和侧枝循环增快。

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在亚洲人群中,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动脉狭窄或闭塞好发于颅内动脉。王桂红等[4]报道, 在196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中, 17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 其中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 (80.7%) 显著高于颅外动脉 (56.1%) 。因此, 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对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TCCD) 在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7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TCCD检查, 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 对照分析。结果TC-CD对颅内动脉狭窄 (MCA、ACA-PCA、VA-BA、) 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1.8%、98.5%、96.5%、92.8%。并有良好的相关性 (P>0.10) 。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TCCD) 对颅内动狭窄的诊断准确性高, 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可作为早期筛选性诊断方法。

关键词:超声检查,经颅彩色多普勒,颅内动脉狭窄

参考文献

[1]宋树良, 王亚非.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方法学的再探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3, 19 (8) :568-572.

[2]华扬, 郑宇.脑血管超声与卒中防治.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7-101.

[3]王建宏, 钱蕴秋, 宋霆.能量多普勒显像与彩色多普勒显像显示血管内径准确性的实验比较.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9, 15:561-563.

经颅超声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07年4月~2009年12月间我院住院患者中CT检查无异常发现而临床症状明显的2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7例,女性患者113例;年龄7~80岁,平均年龄为(60.8±7.35)岁。所有患者均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病史,通过系统的神经科查体、眼底检查、MRI检查等确诊为脑血管疾病。

1.2 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Envisor HD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电子扇扫探头的频率为1.7~2.2mHz。检测的颅内各主要动脉包括有颈内动脉颅内段(ICA)、双侧眼动脉(O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基底动脉(BA)、小脑后下动脉(PICA)及椎动脉(VA)等。常用的血流动态参数包括:血管的形态、走行及内径、血流流向、采样深度、平均流速(Vm)、收缩期最大流速(Vp)、舒张末期最大流速(Vd)、阻力指数(RJ)、搏动指数(PI)及血流量等。经颅两颞窗定位于颧弓之上、耳屏和眶外缘之间,取样深度为45~70mm,可探查两侧大脑前、中及后动脉(ACA、MCA、PCA)以及前、后交通动脉(ACOA、PCOA)。眼窗置于闭合的眼睑上,声束对准眶上裂,取样深度45~65mm,可探查双侧眼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内段(OA、ICA)。枕窗探头置于颈项中线,声束对准枕大孔区,取样深度45~65mm,可探查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及椎动脉(BA、PICA、VA)。检测过程中根据所需探测的血管,选择有利于超声穿透的部位作为超声窗,适当调节声束角度与取样探度,以获得最佳的多普勒信号。

2 结果

240例患者中,219例患者检出脑血管及血流异常,诊断阳性率为91.25%。141例脑供血不足及动脉硬化患者中,共检测出133例,检测阳性率为94.33%。45例偏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中,共检测出39例,检测阳性率为86.67%。4例脑动脉内膜炎性改变患者中,共检测出3例,检测阳性率为75.00%。50例眩晕患者中,共检测出46例,检测阳性率为92.00%。

3 讨论

挪威物理学家鲁恩·艾斯里德于1982年成功创立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与德国EME公司联合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并应用于临床诊断,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创性检测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新方法[1]。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具有无创伤、操作简便、快速、实用性强、重复性好以及无射线辐射等多种优点。TCD诊断仪于1987年开始在我国大型医院应用,近年来技术迅速发展、更新,在临床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研究及实践表明,TCD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组成部分以及研究脑血流生理学和病理生理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

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的适应证包括颅内脑动脉狭窄和闭塞、颅内动静脉畸形、脑血管痉挛、血管性头痛、颅内动脉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压增高、脑血管栓子监测、危重病人术中和术后脑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脑死亡等多种疾病。脑部血液主要由双侧颈动脉与椎动脉入颅供应,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分为大脑前、中动脉及眼动脉等;椎动脉进入颅内分为分为大脑后动脉及后下小脑动脉等。大脑中动脉的正常声像表现为双峰、正向层流,平均流速大于60cm/s;大脑前动脉的正常声像表现为双峰、负向流,平均流速大于45cm/s;大脑后动脉的正常声像表现为正向或负向层流,平均流速大于40cm/s;基底动脉的正常声像表现为负向层流,平均流速大于30cm/s;椎动脉的正常声像表现为负向层流,平均流速大于25cm/s。

低流速型脑供血不足及动脉硬化超声声像表现为:血流流速减慢、峰值延长时间增长,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增高,频谱形态失常、呈三角形,血管内未见明显狭窄或分流,血流量一般小于100/min为阳性表现。高流速型脑供血不足及动脉硬化超声声像表现为:血流流速在正常范围内,谱形态失常、呈三角形,搏动指数明显增高,椎基底动脉搏动指数大于0.7者提示供血不足[2]。偏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见于年轻患者,其超声声像表现为:血流流速正常或增高,频谱形态呈尖锐型,搏动指数增高明显,搏动指数大于1.0多有头痛等症状。脑动脉内膜炎性改变患者多为儿童,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其超声声像表现为:脑动脉流速明显增高,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增高,大脑中动脉流速多大于120cm/s,血流量明显增多。眩晕症是人体的平衡系统(如视觉、本体感觉、前庭系统等)发生功能障碍时,所出现的一类以空间、体位定位障碍的运动错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3];其超声声像表现为:血管血流流速改变、脑血管供血功能异常,与VBI系统血供异常关系密切。

为提高TCD检测的准确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4]:探头位置的选择应使注意使探头声束中心穿过血管管径的最大方位;探头角度的选择同样重要,探头的声束方向应尽量与血流方向平行;耦合剂应选择声阻抗适宜、衰减较小的产品,耦合剂涂抹需足够多,操作时保持适当的压力;探测深度需依据头围和颅腔的大小认真确定,探测深度与血管走行需相吻合。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脑内血管病变的检查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也是一种可无创伤性显示脑血管形态的影像学方法,与TCD联合使用可提高检测的准确率[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对脑血管及血流病变做出明确的定性诊断,尤其对脑供血不足、动脉硬化可做出更好的诊断,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弥补临床症状推测性诊断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是脑血管病变临床诊断必要的辅助检查项目。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

参考文献

[1] 赵树元.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要点[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4;11(4) :231~238

[2] 吴永梅,姜丽娟.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6;15(1) :14

[3] 李倩.200例眩晕患者的经颅多普勒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5;12(2) :77~78

[4] 陈卫国,闫广晖.提高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查准确性的几点体会[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11) :42~43

经颅超声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排除标准

(1) 在近3个月出现心肌梗死或缺血性卒中的患者 (不包含陈旧性腔隙性梗死患者) 。 (2) 此前有脑出血病史、近1周出现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近2周进行过大外科手术、近3周有消化系统出血史、近3个月脑颅受到过创伤。 (3) 在进行体格检查时, 发现有创伤或活动性出血证据的患者。 (4) 有严重的肝、肾、心功能障碍及糖尿病患者。 (5) 血小板计数小于100×109/L的患者, 血糖水平低于2.7 mmol/L的患者。 (6) 难以完成TCD检查或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7) 在溶栓治疗后, 经过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 检查发现不是大脑中动脉闭塞或狭窄的患者。 (8) 国际标准化比值和口服抗凝药物大于48 h或1.5 h内, 进行过肝素治疗,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大于正常水平的患者。 (9) 舒张压大于105 mm Hg或者收缩压大于180 mm Hg的患者。

1.1.2 纳入标准

(1) 对患者的诊断要符合标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 患者年龄要在50岁~75岁之间, 起病时间<4.5 h。 (3) 患者行颅脑CT检查后排除颅内出血, 并且在早期其影像学没有表现出大面积梗死的现象。 (4) 患者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 (NIHSS) 评分为4~25分, 神经功能的缺损时间>1 h。 (5) 通过MRA检查确诊为大脑中动脉闭塞或狭窄。 (6) 患者很好地配合做TCD检查, 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 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月收治并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56例, 其中男35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为 (67.9±6.47) 岁;入院时进行NIHSS评分, 得分为4~16分, 平均分数为 (9.11±3.12) 分;从发病到开始进行溶栓的时间是95 min~272min, 平均 (180±26) min;发病距入院首次TCD检查的时间为76 min~262 min, 平均 (167±18) min;进行溶栓治疗24 h后再次进行TCD检查。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注射用阿替普酶的用量为0.90 mg/kg (最大剂量为90 mg) , 总剂量的10%先从静脉推入, 剩余的药物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混匀, 进行静脉滴注1 h。在治疗24 h后对头部进行CT检查, 给予无出血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 剂量为300 mg (1次/d) , 在此剂量下连续服用10 d, 然后剂量变为100 mg (1次/d) 进行长期服用。

1.3 疗效评价

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入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TCD检查前和进行溶栓治疗24 h后, 都要进行NIHSS评分, 治疗后评分降低量少于3分的患者表示治疗效果不明显, 评分降低大于3分的患者表示治疗效果良好。在治疗后的第90天, 利用生活质量评价表 (MRS) 对患者的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进行评价, MRS大于或等于2分时表示效果不佳, MRS小于2分时表示治疗效果良好。

1.4 TCD检查

使用德国生产的DB-1049型TCD扫描仪, 配备手持探头 (型号11-6082) , 经颞窗对缺血一侧的大脑中动脉全长进行检测, 参考Demchuk等提到的TIBI标准进行分级:5级表示信号正常, 相比较对侧, 平均血液流速之差小于30%, 而两侧的频谱相近;4级表示信号较狭窄, 平均血液流速大于80 cm/s, 并且和对侧速度相差30%;3级表示信号速度较低血流上升, 平均血流的下降速度和对侧相比大于30%;2级表示信号低钝, 血流的上升速度降低, 搏动指数小于1.20;1级表示信号微弱, 收缩期为小波, 舒张期时没有血流;零级表示没有血流信号, 发现噪声但是没有出现搏动波。

2 结果

2.1 评价治疗前后TIBI分级和NIHSS评分之间的关联

治疗后24 h和治疗前相比, 56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 (48.21%) TIBI的分级达到4级;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有17例 (30.36%) , 恢复良好的有39例 (69.64%) 。

2.2 治疗24 h后TIBI分级和随访MR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在治疗后第90天进行随访后发现, MRS评分表明治疗效果明显的有38例 (67.86%) 、治疗效果较差的有18例 (32.14%) ;在治疗24 h后, 重新根据TIBl对患者进行分级, 详情如表1所示。TIBI分级越高, MRS分数则越低;TIBI分级越低, MRS分数则越高。

例 (%)

3 讨论

根据缺血半暗带的理论, 我们可以得知脑组织的局部缺血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心坏死区域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 虽然患者的神经功能处于缺损状态或者基本丧失, 但是由于缺血半暗带存在的脑血流量在离子泵功能丧失的阈值之上, 若此时能及时得到供血, 大多数神经元则可以避免坏死, 若缺血时间不断延长且程度加重[3], 则其中区域的坏死范围将会不断扩大, 使得缺血半暗带渐渐变小。进行溶栓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时间窗内再次疏通阻塞的血管, 使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得到充足的供血供氧。NINDS通过临床试验证明, 在缺血性卒中发生的3 h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在第3个月时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良好的改善, 基本恢复, 且疗效优于安慰剂组, 并且2组出现死亡的概率相近。欧洲的ECASS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3 h~4.5 h内进行静脉阿替普酶治疗, 仍然能取得良好的疗效[4]。所以, 目前医学界治疗缺血性卒中 (超急性) 的第一选择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并且该药物是治疗超早期缺血性卒中的惟一正式溶栓药物,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0》,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为4.5 h内, 推荐药物的使用剂量是0.90 mg/kg, 最大剂量为90 mg。

目前, 评价溶栓效果的金标准是脑血管造影术, 但是该方法对技术和成本的要求都比较高, 同时其耗时也较长, 导致应用受阻。而TCD检查应用广泛, 具有快速客观、安全无创、可重复性高、经济方便、能长时程检测等优点, 得到广大神经内外科医生的认可。Welschehold等比较了脑血管造影术和TCD检查, 发现后者在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或狭窄进行诊断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特异性。Demchuk等研究表明把心肌梗死溶栓分级 (TIMI) 应用到大脑中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中, 根据血流速度特点建立TIBI分级的系统, 根据频谱特征和血流速度来判断血流量, 从而评价血管闭塞或狭窄的恢复情况, 有利于患者预后和评价缺血程度。该研究显示, 在对患者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前, 其TIBI分级和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负相关性, 治疗后TIBI的分级升高而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笔者猜测, 其与阿替普酶恢复了缺血半暗带的血流功能, 使得缺血半暗带免于坏死有关。通过静脉溶栓治疗, 在第90天时TIBI分级高的患者比分级低的神经功能恢复得更好, 说明在溶栓治疗过程中使脑组织及时得到供血, 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摘要: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阿替普酶溶栓在治疗前后的血流分级变化, 及该治疗方法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进行阿替普酶治疗前后24 h, 进行闭塞或狭窄的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 (TIBI) , 根据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表 (NIHSS) 对比溶栓治疗后24 h TIBI与前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治疗后24 h和治疗前相比, 有27例 (48.21%) 患者TIBI的分级达到4级;其中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有17例 (30.36%) , 恢复良好的有39例 (69.64%) 。结论 经过阿替普酶治疗后, TIBI的分级和由大脑中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及恢复相关, 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阿替普酶溶栓疗效明显。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阿替普酶,经颅多普勒超声

参考文献

[1]周陈, 张佩兰.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造影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 (12) :1027-1032.

[2]周陈, 张佩兰.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血流分级的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 (9) :792-796.

[3]杨玉峰, 张殿印, 侯玉芹.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尿激酶溶栓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1) :39-41.

经颅超声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4年10月—2007年3月因“发作性眩晕”入院, 经TCD检测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发现椎动脉起始段 (Vapro) 狭窄并接受药物涂层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的患者6例, 男3例, 女3例, 平均年龄65岁, 均明确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椎-基底动脉系统) , 均伴有高血压病病史, 其中合并有糖尿病3例, 高脂血症4例, 腔隙性脑梗死4例。全部患者术前行全脑血管造影 (DSA) ,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60%~70% 3例, 狭窄70%~80% 2例, 狭窄85% 1例。

1.2 TCD检查 TCD

为德国EME公司生产, 应用标准的4Hz探头在锁骨上窝检测双侧椎动脉起始段, 乳突尖端下或后方检测双侧椎动脉寰枢段, 应用2Hz探头检测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峰值流速及流速变化百分比。椎动脉颅内段的探测深度为50 mm~80 mm, 基底动脉探测深度在85 mm~120 mm范围内, 椎动脉狭窄的诊断参照华扬提出的TCD 诊断标准[2], 记录狭窄段和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 和搏动指数 (PI)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进行TCD检查, 并接受术后1个月~12个月不等的随访。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0.0软件, 使用配对 t 检验、q检验、方差分析, 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术前TCD 显示所有患者的椎动脉起始段流速均显著高于正常 PSV, 伴有频谱紊乱和涡流。4例双侧椎动脉寰枢段及颅内段不对称, 狭窄侧血流速度减慢, 伴或不伴PI减低, 呈低流速低搏动频谱改变 (PSV为30 cm/s±10.2 cm/s, PI为0.63±0.15) 。其中2例狭窄侧椎动脉寰枢段血流速度减慢, 而椎动脉颅内段流速正常, 经DSA证实为甲状颈干代偿供应椎动脉颅内段。4例患者术前对侧椎动脉流速高于正常PSV, 为105 cm/s±6.8 cm/s, 经DSA证实为2例为对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20%~30%, 2例代偿性增快, BA血流由对侧椎动脉代偿供血。2例基底动脉血流高于正常, PSV为110 cm/s±10.2 cm/s。

比较术前、术后患侧椎动脉起始段、枕段及颅内段, 发现患侧椎动脉起始段术后血流速明显下降。术前存在的健侧椎动脉流速代偿性增快的4例患者, 在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速下降, 对于基底动脉流速增快病例, 术后BA流速亦出现下降。

6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椎动脉狭窄远端的血流速度, 发现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流速增高, 术前PSV为30 cm/s±10.2 cm/s, 术后PSV为55 cm/s±10.2 cm/s (P<0.05) ;狭窄远端的PI明显改善, 术前、术后PI值分别为0.43±0.11与0.82±0.20 (P<0.05) 。所有患者术后眩晕症状均明显改善。

6例患者进行了1个月~12个月的随访, TCD显示, 与术前相比, 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狭窄段PSV均有明显下降 (P<0.01) , 术后一周与术前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变化率为 (51.1±6.8) % (平均50.0%) 。而术后各时间点复查TCD示VA流速无统计学意义 (P>0.05) 。6例患者均规律服药, 无一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在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发病率与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VA起始段狭窄的发生频率很高,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血管狭窄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关键。临床证实在严谨的术前评估和严密的围术期监护下, 经皮SAA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3]。TCD在术前评估、术后随诊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TCD可以准确地检出颅内、外动脉的狭窄性病变, 利用TCD所测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在进行DSA之前对整个颅内循环建立初步的印象, 了解椎动脉狭窄程度、 病变部位、侧支代偿情况等, 并为术后随访、对疗效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血管成形术后由于血管内膜的增生、 支架的弹性回缩、外力作用导致支架弯曲变形或塌陷, 均有可能造成血管再狭窄或闭塞。本组病例应用药物涂层支架, 术后随访12个月, TCD基本正常, 未再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超声检测的无创性和简便性, 为颅内动脉支架疗效的追踪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TCD 是观察椎动脉起始段狭窄及介入治疗随访的敏感方法, 能准确评价治疗效果并可用于长期随访。

参考文献

[1]Gao S, Lam WW, Chan YL, et al.Opti mal values of flow velocity on transcranial Doppler in grading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in comparison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J].J Neuro-i maging, 2002, 12:213-218.

[2]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58-61.

上一篇:管理四要素下一篇:指标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