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护理路径

2024-09-24

实用护理路径(共4篇)

实用护理路径 篇1

现对实用护理路径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成功率的相关性及纤支镜检查中护理路径的实用方法与建议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10例经CT检查证实需做纤支镜明确诊断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55例。观察组男34例, 女21例, 年龄23~71岁, 平均 (53.31±10.79) 岁;初中以上学历29例, 初中以下学历26例。对照组男32例, 女23例, 年龄24~71岁, 平均 (54.03±10.28) 岁;初中以上学历27例, 初中以下学历28例。所有患者均为第1次接受纤支镜检查。2组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纤支镜检查知识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组

由纤支镜检查室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具体方法见后文) 。所有患者均采用5mL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

1.2.2 对照组

由纤支镜检查室护士按照传统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同样对所有患者采用5mL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

1.3 统计方法

采用χ2进行检验, 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耐受程度比较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观察组麻醉效果评价为优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 , 耐受程度评价为优的患者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相关知识掌握比较 (表2)

2.3 患者满意度比较 (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

3 纤支镜检查中护理路径的实用方法及建议

医护人员根据纤支镜检查程序以及患者应掌握的检查知识结合以往护理经验, 制定纤支镜检查健康教育护理路径 (表4) 。

4 小结

将护理路径引入纤支镜检查, 使得纤支镜相关的健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何时该做何事一目了然。提高了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避免了由于教育经验不足等原因漏掉教育内容或教育过程中缺乏条理性, 降低了医疗风险, 增加了患者的信任, 有效改善了医患关系。另外, 护士按照纤支镜检查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表中的效果评价进行评估, 了解患者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 以便重复教育, 最终使得患者在检查中更好的配合,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何红.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研究, 2009, 23 (2) :404~405.

[2]李桂欣, 邸庆国, 康筱玲, 等.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 (4) :563~564.

[3]赵希平, 佘丽君.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 2010, 30 (2) :31.

浅谈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 篇2

1 课前统一操作动作

由于我校学生层次较多,选用的教材也不统一,有些操作细节存在差异,所以我们课前统一操作动作,每次课前全体教师在主讲教师的组织下进行集体备课,按操作标准和临床护理要求反复推敲演练每一项操作,统一操作要领和细节要求。

2 应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对枯燥、抽象的理论赋予生动、直观的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觉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对护理技术的兴趣,如铺床、无菌技术、各种注射…这些基本技术都配有悦耳的音乐和动听的解说,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和黑板的教学模式,学生充满好奇,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操作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3 理论讲解与操作相结合

在课堂上,教师先讲解理论重点,然后进行模拟操作演示,演示时先采用分解动作的示范和讲解,再将分解动作连贯在一起,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其初步掌握操作过程。

4 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师讲解示范时,要求学生记录操作要点与难点;学生动手练习时,教师对学生不规范的操作进行悉心辅导。并将每两个学生分成一组,进行模拟练习,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这样不但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水平,还提高她们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5 教师的表率作用

护理专业课教师是学生认识护士,了解护理专业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的行为容易被学生模仿,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该首先做到,教师上实验课除了身着护士服进入实验室,做到仪表端庄、行为规范、举止得当、教态自然外,还应规范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严格要求自己,帮助学生指出不足,加强技能操作,护理专业教师应以一个良好的职业护士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6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责主要是鼓励、鞭策、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学生熟悉的护理技术入手,激发她们学习操作的兴趣,同时渗透理论知识,克服学生动手能力强而理论知识差的弊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7 开放实验宣

主要针对学生技能操作中的薄弱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护理实验室练习操作,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护理教师轮流值班,负责技能操作的指导和实验室的管理。

8 竞技考核

操作熟练后,按学号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教师严格考核,记录到实验成绩并排名。引入竞争机制,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操作积极性,并于每学期期末考试前组织技能操作考试,凡技能操作考试不及格者不允许参加理论考试,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技能操作的重视程度。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以零适应期进入临床护理工作,笔者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护理教师自身良好的素质激发学生学习护理专业技能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使之成为新时期实用型护理人才,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

实用护理路径 篇3

1 特点

1.1 内容编排更合理, 突出实用性

以前各旧版教材用过的名称有《药理学基础》《药物学基础》《护理药理》等, 而新版教材名为《药物应用护理》, 变化较大。这一信息告诉我们, 本课程更接近临床实践, 更具有实用性。笔者翻阅各章节后发现, 内容编排确实与用药实际联系紧密, 由注重理论学习过渡到突出专业技能训练。教材分13章, 第1章讲述药物应用的基本理论, 其他各章介绍各类常用药物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护理。以抗生素为例, 从常用药物、用药护理两大方面讲解具体药物。对药物的作用原理只是用一句话简单提及, 未深入展开;而对药物的作用、应用则用精炼的语言进行叙述, 便于学生准确掌握;最具特色的是较详尽地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用药护理, 使教材使用者能够全面把握药物的正确使用, 以保证今后用药安全、有效, 为学生毕业后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 对于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内科疾病, 教材作通俗易懂的介绍。如讲到毛果芸香碱时连接疾病青光眼, 讲到新斯的明时连接重症肌无力,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 并与后续临床课街接紧密。此外, 教材还列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讨论。通过师生互动, 共同讨论分析,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此外, 如果学生能顺利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必将增强信心, 提高学习积极性。

1.2 形式新颖, 更符合中职生年龄特征

与第一版教材相比, 新版教材的编排形式更加新颖,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看出, 教材编写者充分考虑了中职生的年龄特征, 力求让学生比较轻松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适当加入一些小图片, 使学习过程显得较有趣味。对年龄比较小、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的中职生来说, 医学课程比较枯燥, 很多知识对他们来说难以接受, 而相对活泼、有趣的版面对其具有明显的吸引力。第二, 第一章以导学开头, 明确该章的学习重点, 便于学生预习、复习。第三, 教材最后附有教学大纲, 方便师生随时查阅, 使学习紧扣课程任务。

1.3 实践课体现了护理专业特点

实践教学共18学时, 占总学时 (72学时) 的25%, 除个别章节外, 各大类药物均有涉及。由于教材配有光盘, 实践课的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 强化了护理专业学生的能力训练。总的来看, 实践分为动物实验、处方分析和用药护理。动物实验与旧版教材一样, 要求学生做一些较为经典的验证性实验, 以加强其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对后一种形式, 在以前教学和学生练习中, 虽然也屡有应用, 但毕竟重视程度不高。新版教材将其作为一种正式实践形式予以编入, 意味着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利用临床病例、处方、示教片, 通过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参与, 使学生得以提高在药物应用过程中的护理技能, 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2 建议

2.1 个别内容未更新

如“实践—药物的一般知识”提到“胃病气滞冲剂”, 而“冲剂”已称为“颗粒剂”。另外, 我国现行药典为2005年版, 分为3部, 而教材仍表述“分为一、二两部”, 应予改正。教师在备课时应关注近年来药物发展和应用的新动向, 以便向学生介绍正确的新信息, 并适当介绍一些临床常用而教材由于篇幅所限尚未收录的药物, 以免造成教学与实际脱节。

2.2 未提及常用药物的别名

虽然本教材前言已明确指出药物名称一律用通用名, 不再介绍商品名, 但考虑到临床上实际使用情况, 笔者认为, 对一些医患双方都熟知的药物别名, 还是应作适当介绍, 如“地西泮”就是常说的“安定”, “氯丙嗪”又称“冬眠灵”, “哌替啶”即“杜冷丁”, “氯苯那敏”就是“扑尔敏”等。当然, 教材中采用通用名显得更加严谨, 同时也避免学生记忆混乱, 还有助于专业术语规范化。但是, 让学生了解一些老百姓常说的药物名称, 对其今后与患者顺利沟通大有帮助。需要提出的是, 笔者认为, 药物别名不必作为考试内容, 商品名也不宜介绍太多, 否则会给学生造成额外学习负担。

2.3 可适当增加课后习题

适当做些习题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 加深记忆, 也便于复习。本教材中的思考题形式过于单一, 学生往往是“看一看”了事, 并不深入思考。如果再版时可以考虑给出一些接近试题题型的习题, 作为随堂练习题或课后作业, 相信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4 在内容完整性上略有欠缺

有些章节过于简略, 如对抗寄生虫病药、抗帕金森病药、钙剂、助消化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维生素药和营养支持药只字未提, 这对一门重要的临床基础课而言, 是种缺憾。在授课中, 教师应适当补充、介绍。蒉

实用护理路径 篇4

1 我校护理实训基地现状

近几年, 我校十分重视对护理实训基地的管理, 实行校长领导、实训科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 不断健全基地管理制度, 现护理实训基地建筑面积6 000平方米, 各类实训设备投入600多万元, 满足了学校护理实训教学的需要。

1.1 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学校十分重视制度建设, 护理实训基地建立健全《护理实训基地管理规定》、《护理实训基地监督管理制度》、《护理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制度》、《护理实训教师轮流值班制度》、《开放护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及工作规范, 并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 在实训管理过程中职责明确、操作规范, 确保了实训基地的有序运行, 保证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

1.2 布局合理、设备先进

实训基地内设有重症监护室、模拟手术室、专科病房、婴儿淋浴及抚触室、健康评估室、急救与分娩演练室、护理示教与训练室等专业实验室共15个, 还有形体训练房和心理咨询室、多媒体示教、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 配备多功能抢救床、手术床、牵引康复床、护理床及新生儿抢救台等60多张;设有护士站、输液天轨、中心供氧设施、呼叫警报系统, 全套ICU抢救设备、自动心脏急救监护装置、除颤仪、多功能呼吸机、简易呼吸器、麻醉机、人工流产吸引机、电动洗胃机、电动吸引器、多参数监护仪、心电图机、母婴/胎儿监护仪、多普勒胎心仪、血糖仪、眼压与血压监测仪、输液泵、心肺复苏安妮、KERI标准护理模型人、全功能急救人、创伤模拟人、全功能护理人、心肺听 (触) 诊、孕妇触诊、气管插管与切开、气胸处理、腹腔穿刺与缝合、带警示臀部肌内注射训练对比、动静脉穿刺、肌肉注射、导尿、灌肠等设备。

1.3 项目完善、功能齐全

实训基地开展的实训项目有职业素质实训、基础护理实训、健康评估实训、专项任务实训等, 集示教、训练、临床护理于一体。功能急救人、心肺复苏安妮、全功能护理示教人、从专科急救模型到护理模型、从抢救仪器到监护仪、从穿刺模型到注射模块、从心肺听 (触) 诊模型到眼底及耳检查模型等, 一应俱全。

2 护理实训主要做法

近年来, 我校从不断优化教师队伍、职教理念、运行模式、人文环境等方面入手, 改革并创新实训教学方法, 实现实训基地在整个护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1 加强“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是有计划地组织护理专业教师分批轮流到医院临床实践, 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二是选聘临床岗位上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三是鼓励护理专业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考核, 取得有关等级证书。目前, 我校护理专业教师100%都是“双师型”, 且已形成一支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组成的高素质的护理实训基地师资队伍。

2.2 践行“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职教理念

一是整个模拟病区真实地展现了医院的工作场景:模拟手术室、护理操作室、专科护理演练室等, 较好地实现了护理教学与护理岗位的零距离接轨;二是模拟护理实训项目真实地反映了医院各岗位的能力要求。如:现场心肺复苏和院内心肺复苏, 除颤机使用、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使用, 创伤大出血、颅脑损伤、多发性骨折、肠外溢的急救, 正常分娩处理等外, 其他的学生都能够娴熟地在全功能模拟人身上直接进行操作。专科演练室模拟的真实场景和操作训练, 强化了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和专科化的专业技能。在学生进岗实习前, 在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考核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常规岗前强化训练, 向临床输送合格的“准护士”。

2.3 实行“融教学、培训、竞赛、服务于一体”的运行模式

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利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训场地, 充分发挥基地的系统功能和作用, 开拓实训、培训、比赛等全方位的服务功能, 融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与社会服务为一体, 实现了教学、培训、竞赛、服务一体化。一是课时安排实训与业余开放实训有机结合。除正常安排的课时教学外, 实训基地对学生全天候开放, 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中午、晚间、节假日时间进行护理实训, 满足学生强化训练的要求。二是积极拓展社会功能。实训基地定期向医疗卫生机构、社区等开放, 开展职业教育实训、职业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等;为机关干部、在职职工、下岗职工、学校和考证驾驶员等举办卫生保健、急救技术、疫病防治、心理卫生讲座及技能考核;为乡村医生注册培训、社区护理、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培训等服务, 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4 创造“安全、人文、规范”的实训环境

一是完善的设备为安全实训创造了条件。实训基地的示教模型数量足, 功能全, 如心肺听 (触) 诊、全功能护理人、静脉和肌肉注射模型、胸腹腔及脊柱穿刺模型等, 能实现护理实训项目的有序开展, 避免以往学生之间进行一些有创的训练, 强化了护理操作均应采用模型训练的理念, 消除了安全隐患, 真正体现了安全实训。二是营造基地的人文环境。实训基地的环境中渗透着护理文化理念, 大厅内设有南丁格尔像。每年国际护士节时, 二年级学生都在南丁格尔像前举行护士授帽仪式, 弘扬南丁格尔“人道、博爱、献身”的精神, 培养了学生“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三是实训教学实行规范的操作流程。进入实训基地前, 教师和学生都必须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在实训过程中贯彻“7S”管理理念, 态度严谨, 操作认真, 并保持实训环境一尘不染。通过严格的工作制度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流程的演练, 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受到职业精神和人文礼仪的熏陶, 有效提升其职业素质。

2.5 开展“7S”标准化管理, 创建优质高效的实训基地

为积极响应学校全面推行“7S”标准化管理的举措, 根据《海宁卫生学校实行“7S”管理实施方案》的任务和要求, 实训基地的领导制订了《护理实训基地“7S”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实训场所的管理制度, 强化了护理实训基地“7S”管理的办法、标准和职责, 明确实训基地责任人, 创造整洁的实训环境, 提升教师与学生的素养, 进一步提高实训效率, 保障安全实训, 促进节约,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3 护理实训取得的成效

3.1 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训基地的系统训练, 学生的整体专业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近2年来我校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本省同类学校, 得到了各家实习单位的好评, 如有2名学生在湖州人民医院青年护理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近3年来, 我校毕业生专业就业率达到99%以上、满意率为98.7%。2009年5月, 我校三年级学生参加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取得了通过率为95.27%的优异成绩;2009年8月, 4名一年级学生在首届全国护理操作技能大赛中获得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及1项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

3.2 教学科研课题研究不断深入

依托实训基地, 开展课题研究, 我校已获得浙江省职教科研成果三等奖和嘉兴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各一项;《护理专业“3+2”五年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中等卫生学校实训基地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等2项课题立项, 护理专业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如:内科护理学教师的“角色扮演”, 护理学基础教师的“项目教学”, 护理实训的评价体系, 护理实训基地拓展社会功能等,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促进了基地的科学健康发展。2008年, 我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课题“区域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再研究”实验学校。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下一篇:写作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