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战略

2024-07-13

维修战略(通用4篇)

维修战略 篇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深刻的社会、经济、技术、政治背景下产生于发展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客观的、必然的趋势。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必将有一个逐步国际化的过程。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维修专业瞄准了教育国际化目标, 经过十年不断的努力,已在实施国际化办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走出了一条从国际教育资源引入到国际优质教学资源引入与自身优质教学资源输出并存的道路。

1我院飞机维修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

民用飞机维修是一个国际性的行业, 所以必须使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接轨, 才会使培养出的人才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正是基于此认识,我院飞机维修专业大胆突破,先行先试,主动出击,2002 年与加拿大CANADORE学院成功开办飞机维修专业,十多年来,我院已经先后选送近500 名学生到加拿大CANADORE学院学习,顺利地完成学业并顺利地走上相应工作岗位,颇受社会广泛好评。2009 年又开始与新加坡科技宇航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试点, 每年有近100 名飞机维修专业学生到新加破科宇航参加顶岗实习, 毕业后直接进入该公司工作。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我院一方面要为学生创造海外学习和实践的各种机会,使之有切身的国际学习与工作经验。 另一方面,学院在通过国际合作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同时, 本身也不断加强自己的内涵建设,使我院的专业教学达到国际上先进水平。 近年来通过开拓海外市场,吸纳和接收来近500 名境外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在我院顺利地完成飞机维修专业相关理论学习及实践技能培训, 获取相应岗位资格证书,分别在香港国泰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就业。 2011 年我院飞机维修专业正式开始成批次接收斯里兰卡留学生, 标志着我院飞机维修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民用飞机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是专业发展的必然

目前, 世界各国民用飞机主要是美国的波音系列飞机和欧洲的空客系列飞机。 民用飞机市场几乎被美国的波音公司和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所垄断。 因此,美国FAA(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维修标准和欧洲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维修标准成为世界范围内民用飞机维修的行业标准, 也是世界各国高职类民用飞机维修专业办学所遵循的技术准则。 基于行业国际标准开展高职教育已经得到世界各国高职教育界的认可。 开放的国际标准化的飞机维修人才培养是民用飞机维修专业发展必然的要求和趋势。

3飞机维修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几个核心问题

国际化行业标准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模式上必须国际化,通过国际合作引入先进教学资源,通过消化吸收,逐步形成在国际上通行的且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1 把握国际化行业标准,制定国际化的培养方案

美国FAA维修标准和欧洲EASA维修标准是世界范围内飞机维修的行业标准。 依据国际飞机维修标准,参考美国、加拿大和欧洲、香港飞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方案,在对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广州飞机维修公司、新加坡科技宇航公司等国际大型的飞机维修公司调研基础上, 确定飞机维修专业人员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由资深教授、国内飞机维修企业专家、 国外用人单位代表和国外合作院校共同编写飞机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3.2 课程体系及质量评价体系的国际化

依据民用飞机维修国际化标准建立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取教学内容。 通过与加拿大CANADORE学院合作引入该院飞机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形成了既满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求, 又具有鲜明国际化特征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我院国际化的教学内容和相对低廉的学习成本,已经使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目光投向了我院,2011 年斯里兰卡等国已经开始正式派遣留学生到我院飞机维修专业学习, 目前仍有几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接洽中。

3.3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国际化

为使课程质量达到国际水准, 我院飞机维修专业对课程实施严格的质量监控,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质量认证制度。 采用第三方评价方式,坚持实施课程的校外评审制度,由业内资深专家和麦可思研究院担任评审, 香港工程师协会、 新加坡教育部、 加拿大CANADORE学院教授也定期来我院进行检查与监控,确保我院的教育教学达到国际水平。

3.4 师资队伍国际化

国际化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培养国际化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是形成学校特色和优势的根本, 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院站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高度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教师队伍国际化的步伐。

3.4.1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力度

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视野下, 学院不断完善人才引进的机制。 结合飞机维修专业发展需要, 引进优秀国际化专业人才方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引进国内航空公司具有多年海外工作经历或国际工作经验的飞机维修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技术管理干部及专(兼)职教师。 近年我院飞机维修专业先后引进10 名具有国外飞机维修企业和中外合资飞机维修企业人员来我院任教,其中部分人员已经成长为中国民航局的特聘专家。第二,通过国际交流,从国际合作院校和国外企业引进教师来我院进行授课。 CANADORE学院每年派专业教师为我院飞机维修专业学生任教 “飞机发动机系统” 等专业课程。 近年来加拿大CANADORE学院、台湾中华科技大学、 美国波音公司和普惠公司先后有20 余名专家学者来我院开设专业课程或专题讲座。 目前我院常年保持最少4 名外籍教师在我院飞机维修专业从事专业教学工作。

3.4.2 注重培养,提高学校教师国际化素质

学院在政策导向上, 大力提倡教师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采取多种培训形式,积极为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质创造条件。 目前,超过3 年教龄的我院飞机维修专业的专职教师100%具有参加国际培训或国际交流的经历。 参加国际交流和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参加国际专业培训机构开设培训,考取飞机维修基础执照或机型执照:②参加技能培训。2008 年以来我院有40 余名教师到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参加了飞机维修基本技能训练或维修专项技能训练; ③参与国际交流我院与加拿大卡纳多学院教师交流已经常态化, 近年飞机维修专业先后有近50 名教师到卡纳多学院进行学习与教学工作。 还有不定期的选派教师到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的飞机维修企业或大学进行工作和学习;目前我院已有近40 名教师被国外院校聘请为飞机维修专业教师。

国际化是双向的,既要借鉴、吸收来自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文化精粹,又要继承、发扬自身长期积淀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才能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2]吴万敏.大力发展职后教育:民航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民航强国”的功能拓展[J].民航管理,2008(3).

[3]吴万敏,姚琳莉.论行业高职院校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之必要性[J].高教探索,2010(6).

从预测到预防的七种智能维修战略 篇2

客户们应该在实践中使用智能预测性维修, 因为他们从中可以取得竞争优势, 特别是当市场在2010年可能出现反弹的时候。

在考虑未来一年的维修规划时, 可以问自己三个关键性的问题, 来看看这些公司的经营状态是否良好: (1) 我们公司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 这么做公司会花费、或者说会节约多少钱? (3)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在可预见的未来, 许多公司应该把寻找到正确答案的艰巨任务承担起来。

一、聚焦2010年

通过与许多客户的密切合作, 以及与很多新的或潜在的客户进行交谈之后, ITR公司确定了七个改进预测性维修的关键步骤, 而且整个行业的维修管理人员在2010年里都可以采用这些步骤:

1. 要注重量化的结果

使用关键绩效指标对维修和可靠性流程的目标进行度量, 确保各项KPIs (关键绩效指标) 均处于底线之上, 这样, 在与管理高层对话时维修管理人员就能够理直气壮。最重要的 (也是许多公司功亏一篑的地方) 就是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要使用这些信息, 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近几年来, 许多公司都按照这一趋向, 实施了许多预测性维修活动, 不过, 他们没有完全理解和接受这些活动的价值。然而对任何工具来说, 使用得是否成功取决于如何使用以及如何实施。

只对整体设备效能以及可靠性流程的效能进行监测是远远不够的。这些虽然重要, 不过这些度量只是第一步。公司还必须对成本节约以及收益水平的提高进行量化。这样做了以后, 可靠性管理人员就可以对自己的努力进行量化, 而高层领导也就可以了解: (1) 这些硬件、软件和培训到底能为公司节约多少钱? (2) 外包还是采用一个内部维修方案, 哪一个解决方案比较好? (3) 改进的余地还有多少?

在过去的一年里, 水泥行业遭受到的打击与其他任何行业差不多。某个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只有在要对整个主动维修预算进行调整时, 才会问问维修管理人员。而对设备的可用性、设备的效能以及可靠性流程的效能一般是如何进行度量的, 高层管理人员却很少关心。他们感兴趣的就是与此不相关联而又是很实际的投资回报率。因此, 维修管理人员开发出来的新的度量方法, 与传统的可靠性关键绩效指标相比, 更像是一张显示利润和亏损的资产负债表。

2. 要关注资产而不是PDM技术

使用基于风险的方法, 要从资产失效模式而不是从PDM技术开始。要执行一个健全的可靠性策略, 而这个策略考虑到了技术、频度、资质以及与固定成本相对的可变成本。而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同一个系统内一起考虑。

很多公司目前仍然在谈论如何实施某种技术, 比如油分析技术, 而不是在考虑如何改进可靠性。要从研究资产开始, 搞清楚资产是为何失效的, 以及失效所造成的后果。尽管要做很多前期铺垫工作, 但实施PDM后在效率上的提高, 可以很快地把这些额外花费的时间补偿回来。不过, 很多可靠性公司只需受很少的费用甚至免费就能提供这类服务。在尽力应用这些最新潮理念的过程中, 很多公司有时会把当初自己为什么要实施PDM抛在脑后了。

2009年, 一个大型的钢铁生产厂商为其下属若干工厂引进了互不相干的振动分析和超声波测试程序。这些程序由不同的人员进行管理。在对设备状况进行观察之后, 他们认识到, 振动分析程序对很多电气、机械类设备极为有效, 而其他的一些程序则没什么用。这样就重新为超声测试程序找到了可用之处。

3. 重新定义客户与供应商关系

客户买的是一个结果而不是承诺。供应商应该是一个能根据您业务的具体情况, 提供完整的、本地化解决方案的真诚的合作伙伴。不要与那些只销售硬件和软件, 然后让你自己“去适应它”的供应商合作。

那些只对销售量感兴趣的公司设计的现成软件, 市面上有很多。不过, 对很多公司来说, 几乎找不到一个所谓的最佳软件能同时包容所有的解决方案。在购买软件或硬件, 或是购买服务之前, 要问问所花费的钱与获得的成果是否相称。如果这个公司说做不到, 那么就应该再找一个能使投资与所获得的成果相一致的供应商。

在过去的10年当中, 某个大型的地区性电力公司在人员、硬件和软件上, 特别在支持振动、红外热成像技术程序方面已经投资了几百万美元。尽管在服务协议以及承诺上价格不菲, 但是所提供的内部程序运行效果低于预期。由于掌握了最新的知识, 该公司已经认识到, 由运用工具直接取得的成果, 与进行这些工作的流程和系统所采取的措施相比, 一点意义都没有。因此, 该公司在2010年开始寻找能够提供以取得成果为基础的解决方案, 而不只是一个能提供现成硬件和软件包的供应商。

4. 更好地理解监测与分析的关系

监测只是流程的一部分。可靠性团队应该在每个流程的差别和重要性上与高层管理人员通气交流。应该把远程监测与人工分析工作整合在一起。尽管在可靠性工程与预测性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是在行业内部对这一简单的概念仍然理解不深。在监测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但是对通过流程监测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 却几乎没有人关注。

要有能胜任的人对数据进行分析, 把其转换成信息。通常, 这类工作是用手工完成的, 不过, 经过专家们制定出规则集, 再把这些数据与规则集进行比较, 就有可能使这类分析工作自动完成。对流程的监测只有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之后才有效。公司要确保进行分析工作的人员是称职的, 并且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 同时也要在他们所进行的流程中进行控制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在若干行业, 包括钢铁、工业用气体、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电力工业里, 已经在蕴酿一个新的重点, 那就是连续在线振动监测技术。不幸的是, 20多年来某些错误仍在不断的重复, 市场上出售的系统仍然重监测轻分析。他们兜售的是“小工具”, 附带上若干几乎做不到的承诺。对那些具有复杂系统, 且在负载和速度上经历了大起大落行业来说, 要不再犯过去的错误, 就必须把关注点同时放在监测和分析上。

5. 以持续性发展的观点来设计PDM流程

为什么设计生产流程时考虑了可靠性, 但却不设计可靠性流程?例如像营业额、预算的限制以及技术的进步等等问题, 应该在它们出现之前就尽量解决掉。要建立起一个与关键人物无关的稳健的系统。营业额和技术是建立起这种系统的最大障碍, 而且组建一支称职的团队也需要时间。对人员在获取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进展速率预先要有所了解并作出规划。不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 那些最有才华的人员可能因为提升, 或者为更大的挑战所吸引而离去, 所以管理人员随时要寻找顶替他们的人员。对可靠性和PDM来说, 技术是核心, 但今天是最好的技术, 明日可能就是过时的了。

鉴于许多硬件和软件供应商的定价结构, 公司被迫付出了高昂的费用, 不过付的这些钱并不包括新模块和新软件包的成本在内。

可靠性和维修管理人员面对的艰巨任务, 就是要设计出一个经得住时间考验而又成本低廉的可靠性流程来。不过, 如果程序是根据几个关键人物, 或者某个不开放的技术而建立起来的话, 那么这个程序最终会失败。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能提供灵活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他们能使得公司开发出适用于自己内部业务与外包相结合的程序来。管理人员通过适用于公司内部业务的组合程序, 建立起一个与某些个人、公司或技术无关的稳健流程。一个开放的系统会使得数据交换变得容易, 而且不会对某个特定的技术产生依赖性。

6. 要使用关注可靠性和PDM的流程和系统

要确保PDM流程与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框架相一致。硬件和软件的合作伙伴, 以及服务的提供商都要把他们的解决方案集成在这一现存系统里。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 很多可靠性和维修管理部门却迟迟没有介入流程管理工作, 也没有认可他们的管理系统。绝大多数从事可靠性的专业人士都知道, 采用一个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RCM) 框架来进行预测、预防和主动性维修业务, 需要使用基于风险的方法, 不过, 他们经常忽略的就是对流程本身的关注。

把数据转换成信息, 再把信息付诸以行动, 也需要有一个设计、监测和改进的流程。

在传统的PDM实际运用中常常认为有许多流程是理所当然的。几乎没有人认为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信息报道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使用的方法会存在有改进的余地。然而, 新的经济环境迫使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重新认识这些传统的智慧, 必须接受这些现实。

7. 可靠性是一个绿色的倡议

随着法律和法规的不断变化, 可靠的运营将是至关重要的, 生产中没有计划到的变化所引起的成本将会越来越高。荣誉应当属于有功之人:可靠性是事半功倍的事业, 也被人们誉为绿领职业。

事半功倍是个好做法。2009年的经济衰退使得这种模式变成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因为资源是越来越有限了。未来总是具有不确定性, 不过在某些时候公司还是能够对排放法规的变化做出预测。

不管最终的法规和系统会怎样落实, 运营的可靠性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为没有哪家公司在生产停顿后, 能付得起排放的费用。人们将要求可靠性专业人士倾其可能把流程的变化控制住。

除此之外, 可靠性和维修专业人士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信任只是个时间问题。

预测性维修使得我们可以按照状态进行维修, 而不再按照时间进行维修了。进行基于状态的维修 (CBM) 可以减少能源损耗、改进零备件的使用状况、减少库存、增长资产的寿命周期, 以及降低可能会引起不良环境影响或安全影响的灾难性故障出现的几率。

简而言之, 可靠性和维修专业人士是绿领劳动大军中的一员, 应当得到应有的信任。

毫无疑问, 那些例行的以及已为人们接受了的做法应该受到质疑。有限的人力以及不多的预算有时会促成创造力的产生。采用我们先前没有考虑到的手段, 将会实现PDM的突破, 而我们将会把它做得更好。W11.10-46

维修战略 篇3

笔者认为:自己的孩子自己爱。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并将培训常态化,不断从中甄选人才;对能人、全才进行才能切割和人才储备;建立激励制度;用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这才是企业摆脱人才困境的有效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可以建立自己的培训中心,或与高校合作建立培训基地。对自己的员工不断进行理论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专业的实用型人才。在解决维修企业中专业人才缺乏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员工的忠诚度。

第二,对能人、全才进行才能切割。比如,维修主要是电气、液压、发动机和结构件维修,维修厂可建立6个班组:电气组、液压组、内燃机组、钣金组、底盘组和电焊组。这样的组合即使没有高手、大师,很多大修任务也能完成。据统计,在工程机械维修领域,多数创业老板一般都是企业的技术骨干,是企业高端的复合型人才。而通过对人才技能的切割,会逐渐形成人才的专精强项。

第三,全方位招聘。这主要可以借鉴介绍和推荐制度。维修人员的周边朋友一般也是维修人才,通过相互推荐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企业的急缺人才,企业可以给予员工一定的奖励以资鼓励。

第四,加强人才储备,建立人才阶梯。给企业内部的能人配备徒弟或水平相差不大的人,建立师徒或上下级关系,让能人感觉离开企业也有人顶替,有危机感。

第五,建立长期激励计划,对技术高管实行股份制。给不同的人分配以不同的股份,以短期、中期、长期的分红模式来共同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种种好处。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迅速,工程机械保有量已经突破400万台,“有机必然修”,以每年每台平均1万元的维修费来计算,每年即有400亿元的维修业务量,这就为维修行业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基础。谁能在其中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关键是要看谁能更快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而这一切的基础都需要靠企业的人才来实现。

维修战略 篇4

一、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管理战略产生的影响

采用信息管理系统使汽车维修企业之间的竞争有了新的涵义, 企业和其配件供应商、客户和行业协会等的关系, 从简单的业务关系转为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 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企业的供应链, 成为“汽修一体化生产”的核心思想。当汽车维修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关系满足不了汽车维修企业发展的要求时, 企业就会“同步”组织一个短期供应链, 进行敏捷的改变。因此, 当前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且是企业的供应链与竞争对手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管理使得汽车维修企业应对市场变动的能力增强, 使企业绕过交付渠道上增加成本的中间商, 直接把供应商和顾客连接起来。例如, 汽车维修企业能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直接联系配件供应商和客户, 从而使得公司与其合作伙伴形成生产流水线, 在时间上使价值链上的各项活动同步, 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目前, 丰田4S店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了这种功能, 丰田汽车总部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直接联系4S店, 客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对维修店提出服务预约。

信息管理系统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最准确、最及时的信息, 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信息的及时处理, 实现从供应商到消费者各个组织的过程协调与控制。另外, 供应链上各个单独的企业将变得更加专业化, 它们成为完成一个过程中几个关键步骤的专家。

例如, 有些企业规模比较小, 对某些零部件的维修水平不够, 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联网, 与其它专修企业组成更大、更强的维修企业。如目前出现的专修自动变速器、发动机、散热器的企业, 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组合成水平极高的维修企业联盟, 实现共赢。

这样, 每个企业都能专注于自己在供应链中的优势环节, 从而集中精力, 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 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则由供应链的其它组成部分完成。有了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 每个企业都可以做大、做强。

二、信息管理时代下竞争战略的构建

首先, 汽车维修企业能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理解每一个目标客户群的客户需求, 它能帮助公司确定产品成本和服务要求。通常, 不同客户群的客户需求在多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如每个客户群中所需维修的数量、客户愿意忍受的反馈时间、要求的服务水平、产品的价格等等。在汽车维修业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 只有紧紧抓住客户的需求, 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

其次, 在理解公司的客户需求特点之后, 创建供应链战略, 使之能最好地满足公司目标客户群特定类型的需求。在供应链反应能力与赢利水平之间进行权衡, 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供应链反应能力包括很多方面, 如对大幅度变动的需求量的反应、提供多品种的服务、满足特别高的服务水平的要求、提供对汽车新技术的维修服务等等。

最后, 应确保供应链的运营目标与客户的需求协调一致, 并且供应链反应能力的高低应与潜在需求的不确定性吻合。潜在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 则要求相应的反应能力增加, 反之亦然。

例如, 配件库存量一直是困扰汽车维修企业的问题, 库存量大了, 一方面积压资金, 另一方面还存在配件升级换代的风险;库存量少了, 则可能影响维修作业的进度。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分析配件的供应信息, 自动对配件库存量进行优化, 同时还可以协调企业之间配件的互通, 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上一篇:水稻高产高效施肥技术下一篇:财务动态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