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设计与战略实施

2024-07-15

战略设计与战略实施(共12篇)

战略设计与战略实施 篇1

0引言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教育信息化,教育部制订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其目的是改革中国传统的传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教育模式的改革,必然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系统,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云计算服务硬件平台和以仿真实训软件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配合前端多媒体教室中教师授课空间设备和学生互动设备,形成实施信息化教学整体方案,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1 教室建设方案

以前的多媒体教室就是计算机 + 投影,因有线话筒、键盘和鼠标的限制,教师离不开讲台,成了课件的放映员和讲解员,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气氛呆板、生硬。

为解决目前教学手段中存在的问题,用多点触控电子白板替代投影幕布,同时,它必须具备键盘和鼠标的功能,无线话筒取代有线话筒,让老师远离讲台,超短焦投影仪方便老师回归“黑板 + 粉笔”的原生讲课姿态而又使用现代“电教平台”。多点触控电子白板既可以像传统的黑板一样,用手指书写、批注,又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配备一块同等大小和材质、无互动功能的笔写白板,兼顾传统书写习惯。

触控技术的选择是涉及整个系统应用成败的关键,只有对投影对象的放大、缩小、旋转等手势的判断精准无误,才能替代键盘和鼠标,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目前的触控技术主要有电阻、电容、压感、声波、光学、红外、表面光波、纳米电路等多种技术,表面光波基本原理是在白板表面形成纵横交错、不可见的光网,当手指触碰时,阻断了光线,从而判断出触点的位置,它能够真正实现4点、10点、16点、32点、48点触控,触控点越多,对手势判断越精准,使用操作更轻松。

2 教学资源库提供教与学的互动平台

教学资源库是发展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教师是教学和教育改革的主体,要使网上教学资源真正建好、用好,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学资源的建设应以教师自己收集、整理和制作的课件及其相关资源为主,制作难度较大的仿真软件、成套的视频教程主要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立足于课堂教学,构建一个开放的、共享的、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要建成这样一个师生广泛使用的优秀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的开发是必须的,功能不一定要多么强大,主要要求是操作、使用简单,能实现各类文档的在线播放,要方便教师上传资源和学生上传作业,方便教师和学生查找和播放,要集成仿真实训平台和远程辅导功能。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云综合平台”,教师采用工号、学生用学号登录,系统采用“学院——专业——课程——教师”的基本架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空间,教师本人对自己的空间拥有完全控制权,其他人只有下载、播放权,教师在自己的空间中建立什么样的文件夹?如何存储自己上课要用到的资源等,完全由自己做主,对某些文件夹也可以屏蔽他人的下载和播放,对如“作业”之类的文件夹可以对自己任课班级的学生开放上传权、屏蔽下载权。

教师自己上传的资源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更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使用习惯,必然会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应用。

对于制作难度大、成本较高的成套视频教程,可以购买专业公司制作的产品,分学院存放,共同使用,不放在教师个人空间中。

虚拟仿真技术是当今非常流行的新型教学媒体,它解决了实操实训进不去、看不见、难再现、多污染、高消耗、不安全、设施设备不足、实训指导教师不足等众多难题,而且将趣味性、现场氛围、个性化导训、智能化考核、分层次实训等先进的教育思想融人其中,创造出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实训环境。各类专业仿真实训软件的开发难度是很大的,可以购买专业开发公司的成熟产品,集成到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中。

远程辅导是除作业提交、作业批改以外,师生课后互动交流的主要场所,远方的老师通过笔记本电脑或带摄像头和话筒的台式计算机,在规定的辅导日期和时间内,进入教师姓名对应的辅导室,学生可以在教室参与辅导,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笔记本或手机在其它地方参与辅导,“白板共享”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在同一块白板上书写,配合语音进行远程辅导,同时书写的人太多、太乱的话,老师可以取消任意学生的书写权。同时说话的人太多,也可以取消任意学生的话语权。“文档共享”或“网页共享”,老师可以在远方打开一个任意类型的文档或网页让学生观看,同时配合语音讲解,可以更加清楚地解答学生的问题。“程序共享”,可以在远方打开任意的应用软件,如 :auto cad、excel等,并可以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这对软件类课程的远程辅导非常有效。

3 云计算保障教学资源库的高密度访问

供全校师生大规模使用的教学资源库和仿真实训软件的应用,用过去的方式,把应用系统安装在某台物理服务器上,访问规模必然受限,数千人同时使用某一应用系统要么服务器崩溃,要么根本就登录不了。同一应用系统装在多台物理服务器上,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存在很大问题,管理也复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用服务器虚拟化集群技术是必然的选择,所有应用系统部署在若干虚拟机上,一个虚拟机总是依赖于某台物理服务器,当某台服务器超负荷时,云计算平台会复制一台虚拟机从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启动,供更多人使用,而对用户来讲好象没有区别,用户提交的数据必须使用统一的云存储,而不放在服务器的本地,这就解决了数据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4 应用虚拟化构建虚拟实训平台

云计算中的应用虚拟化,可以将应用软件变为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器使用的服务,因此应用软件不再需要安装在本地,而是安装在虚拟服务器上,虚拟服务器可以建立很多,有冲突的应用软件可以分开安装,永远不会冲突。特别是对于单机版的仿真实训软件,不需要一台计算机购买一套,只要一套安装在虚拟服务器上,通过应用虚拟化发布后就自然成为了“网络版”,可供多人同时使用。当某一应用软件访问人数过多时,云计算平台会自动实现虚拟机的跳转,但许多仿真实训软件都有加密狗,加密狗是物理设备无法跳转,可以用一台物理服务器和若干USBHUB作为USB服务器,所有加密狗都插在它上面,虚拟机的应用程序都访问该服务器的加密狗,保证了虚拟机在动态迁移过程中的正常运行,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5 结论

云计算可以解决过去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是互联网产业中最具生命力的一项技术,在发展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为教学手段的更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水平才能走向世界的前列。

摘要:本文从实例出发,对如何实施信息化教学,从前端多媒体教室建设到教学资源库平台开发、资源建设思路以及后台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搭建,提出了具体的整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化,教育信息化

战略设计与战略实施 篇2

实施这种提高型CRM模型的主要益处在于:可以人性化公司的网站、拓展公司的业务范围,超越基于客户个人购买偏好和模式上的传统产品和服务的通常业务边界,并且产品和服务更加个性化。因此,企业现在能够基于客户特定需求向客户交付目标服务。这种能力对于在线建立客户忠诚度很关键;并且这是客户体验管理法则的基础。

当一个聚焦业务和“以客户为中心”的CRM战略获得正式实施时,它将对定位组织很有意义,可以来预测、管理和成功满足未来的客户和供应商的需求。

定义战略

企业必须意识到作为一个企业战略,CRM将要“管理变革”而不是“变革管理”。这是一个业务所需的、受到管理并得到技术支持的模型,需要所有层面高层管理者的参与和支持,各个部门领导的参与对于整体实施成功非常关键。这是实施CRM的一个基本原则。

要想成为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需求运作管理和流程变革,让公司快速实施于客户行为的变化。这可能需要更多的员工授权;灵活的产品/服务价格模型;以及扩充的产品特征/利益。然而真正的面向客户是一个不容易实现的目标。组织为了识别CRM实施的目标区,必须要重新定义他们的业务方法。这将有助于识别和定义创新的可以测量的和可以实现的目标。

一个成功的CRM创新开始于:

真正理解谁是你公司真正的客户

公司已有的客户体验是什么

客户未来希望接受什么样的服务

需要执行什么样的运作变革

在如今的环境下谈论一个结构化的思路是来确定CRM战略满足需求的最好方法。这包括:

确认将被支持的产品和服务

画出现今的业务工作流、接触点和内部关联图

评估现有技术、特性和能力

讨论运作和业务远景

定义业务需求

开发先进的业务工作流和流程

确定技术功能缺口

画出业务流程功能图

开发新的技术和功能结构

开发一个概念设计和原型规划

在这个战略的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是确认 CRM创新将要实现的关键成功要素:

组织远景

战略规则

客户服务战略

财务目标

CRM创新目标

许多CRM实施的失败起源于:在实施前没有能够充分考虑他们操作的方方面面。这些项目通常是技术驱动的,并没有可以衡量的企业目标。为了开发一个成功的 CRM战略,组织需要利用企业的各个独立面和潜在作用。

图3、客户关系管理I/O图

对 CRM将触及到组织的文化、业务、技术和人际关系的问题理解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这种模型用来提供期望的企业收益目标,公司远景和战略的每一个方面:实施的技术和工具,以及职员的培训级别、经验和报酬都需要得到分析和理解。

影响战略的关键因素

企业战略直接影响CRM的实施,在产品选型和实施步骤上,企业必须注意如下几点关键因素:

企业选型CRM必须考虑企业未来中长期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坚决杜绝“贪大求全”的思想以及“一口吃个大胖子”的想法,要根据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时间表来决定企业实施CRM相一致的推进时间表;企业实施CRM,也必须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分步受益”的原则;企业要真正遵循“局部扩大化,由点及面效益波及性”的原则,做到平稳过渡,戒备信息技术的“跑冒滴漏”,力求芝麻开花节节高;CRM系统各个部分的集成作为分步实施的一个重点,对CRM的成功也很重要,所谓的成功也就是CRM的效率和有效性的获得有一个过程,它们依次是:终端用户效率的提高、终端用户有效性的提高、团队有效性的提高、企业有效性的提高、企业间有效性的提高l企业选型CRM以及有效实施上,一般需要深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战略影响:市场定位、渠道选择、价格制定、市场推广、品牌和广告。市场定位将最终决定客户的来源及市场部门的组织机构;价格是在消费市场中最敏感的因素,它将影响和反映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渠道的选择直接影响公司如何有效将他们的服务和产品传递到达客户手里。

企业实施CRM应该遵循“技术服务于经营管理”的宗旨,CRM系统的实施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在产品选型过程中必须考虑未来业务发展的战略部署,做到管理软件能够与企业发展趋势相适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应该认识到,技术只是促进因素,它本身不是解决方案。CRM实施小组开展的第一个工作应该是花费时间去研究现有的营销、销售和服务策略,并找出改进方法。

企业选型CRM,必须全面考虑现有业务流程并且进行优化。Gartner公司认为:“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计划。”在实施CRM项目时,不应该考虑太多的技术因素,而应该把大量的精力分配到考虑基本的公司业务流程。他们对公司的需求非常明确,但是在写下这些需求前并未考虑对公司现存问题如何调整。CRM项目的失败与人、流程、公司政策有关,Gartner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70%的失败项目都是因为其中一个或者全部因素造成的选型前期的业务流程调查分析可以尽量减少选型的盲目;选型后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改进可以查并改进公司的业务流程,否则生搬硬套的使用CRM只会火上浇油,原有存在的业务流程问题变得会更加严重,问题的产品也越频繁。如果流程是错误的,那么使用一套CRM软件不仅会浪费公司的大笔金钱,更将使这种浪费的速度大大加快。

企业文化与CRM的融合:企业文化虽然不同于企业制度那样对员工有强制约束力,但作为企业全体成员共同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对企业的影响力是无需置疑的。成功的实施及应用CRM系统,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做支撑,

实施CRM的核心是怎样让决策层、管理层以及实施层都能从思维和行为习惯上真正的聚焦到客户身上。现在,已经有93%的CEO认为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成功和更富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在加强企业文化和CRM的融合上,部分CEO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也是CRM高失败率的一个原因。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能否有效地建立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关键,是CRM能否发挥效能的前提条件;同时,CRM作为支持新型企业文化的有力工具,又对企业文化带来了新的变革。通过实施CRM,企业由重视企业内部价值和能力,变革为重视企业外部资源的利用能力,这是 CRM给企业文化带来的最大变革,企业文化的其他许多变革都是由这一变革所衍生。CRM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企业需要转变文化、操作和产品支持模型,在相容的基础上来预测和响应个人的需求和期望。成功实施CRM需要能够将这种CRM方法融入到公司运作的方方面面:从产品战略和开发到营销和销售流程,再到对每一个客户个体期望的过程支持和“细心呵护”。

实施战略CRM困难在于:如何开发正确的业务和技术实施流程,来满足组织的整体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机会,组织应当定义一个规划图或生命周期,来支持他们的创新。当组织的每一个部分都得到分析和理解时,项目团队将很容易确定实施的每一个阶段的特定交付目标,以及完成每一个任务所需的资源和技能。一个建议的CRM实施生命周期如图4:

图4、CRM实施生命周期

为了解决 CRM实施中存在的复杂性,组织应当画出确保企业在实施交互式服务的不同技术领域的战略结构图。这将有助于确认和文件化所需提高的正确领域、变革引起的潜在客户、经济和流程问题,以及用来最大化企业收益的变革实施的优先权。下面列出了解释目标的方法:

图5、访问渠道范围关联图使用的问题包括:

客户所使用的设备类型是什么?

主要的通讯工具是什么?

客户和公司使用的典型传统软件包是什么?

公司的数据、电话和声讯自动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图6、业务渠道范围关联图使用的问题包括:

公司的主机系统是什么?

被使用的公司拥有的应用程序是什么?

每一个细分业务的传统任务、流程和规则是什么?

公司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图7、服务代理人渠道范围关联图使用的问题包括:

计算机服务中心使用的设备类型是什么?

使用的主要的和次要的应用程序是什么?

基于声音的通讯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基于Web系统的性能是什么?

业务和技术构成

既然实施CRM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技术结构,那么寻求实施这种模型的公司需要理解有助于交付这种企业战略的不同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可以被分为:

现在公司为了最大化利润、减少支持成本、提高销售量和客户忠诚度,需要访问“即刻状态”处理数据,而不是历史数据。如上所述,CRM需要依靠捕获、存储和分析客户处理,因此必须仔细考虑开发一个综合的数据管理/数据仓库战略。

存在一些用于交互式服务的工具。如今的产品,从集成分析和竞争管理应用程序,到满足单个需要的传统的销售自动化/CRM和点解决方案,例如数据挖掘、先进报表和接触管理。

这些产品尽管很容易实施,但是往往它们的集成很复杂,由于它们是本质不同的平台。要根据公司现有技术基础设施和可以利用的IT资源来确定何种解决方案。下面列出了所选择的解决方案应该含有的许多功能元素:

表2、解决方案功能元素分解

交互式CRM服务机会

有许多潜在区域组织可以用来部署新的CRM战略。每一个提供了定制组织在线支持它们的产品和服务的灵活性:

1.Web信息更新

o访问产品 FAQs和个人信息

2.Web帐户更新

o访问能够改变个人信息和产品/服务定制选择的表单

3.产品交叉销售

o自动提供基于个人和历史信息的客户化解决方案

4.交互式沟通

o通过Web适时访问知识渊博的代理人

o代理人能够控制CRM应用程序

o 根据会议人数确定队列优先级

o会议获得CRM应用程序的记录和跟踪

o代理人能够“推”含有所需表单或信息的单个页面

5.IP电话

o 通过一个声音会议适时接入代理人的服务

o优先级再次得到CRM应用程序的控制

o客户使用一个麦克风来与他们的PC声卡相连,在线与代理人交流

o代理人再次把正确的页面推给客户终端

o如果电话不能提供质量好的声音,或者如果它是不能够使用,网页应当含有一个“呼我”功能,让客户填上回呼信息

oCRM应用程序然后能够将客户所填写的表格传给处理中心,进行工作流安排

6.交互式E-mail

o通过一个 E-mail网关与服务代理人适时交流

o类似于网络会议,CRM应用程序控制信息传递

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篇3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知识产权战略;模块化;知识经济

一、创新驱动发展对知识产权战略的推动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党的“十八大”上正式提出的,这一战略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因素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知识经济体系逐渐形成,尤其是在互联网经济逐渐成熟的过程中,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产业革命态势愈演愈烈,为我国下一轮经济发展中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战略的提出,也是对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知识创新的充分肯定,预示着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形态得到了认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事实上,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经济力量的主动权。而从十九世纪开始,科技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无论是知识产权的创造还是知识产权的管理,最终都依赖技术的现实化创新。

就目前来说,知识经济时代中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已经来开了序幕,以互联网为典型代表的科技领域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型领域,不断探寻基本科学更深层次的问题,能源、环境、生命科学、材料、网络……呈现出较差融合、多为复杂的态势。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还有一层深意:截至目前,中国错过了21世纪前所有的技术革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导致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落后,尤其是中国近代,由于缺乏对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路下滑;而当前被誉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黎明”,中国也具备了充分的变革发展条件,采取技术创新战略,实现中国梦的飞跃,是不容错过的时机。

创新驱动和知识产权如同一辆马车的两个轮子,创新驱动是知识产权完整构成的前提条件,而知识产权是对创新驱动的成果总结,两者的共同努力是促使科技革命发生的关键要素,缺一不可;从发达国家来看,知识产权保护是国家提升科技水平的出发点,并把知识产权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这是由于,科技与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实现转化后会到来巨大的利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布局,也就意味着掌握未来经济的主动权。

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科技创新的进步行为极大地促进了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截止目前,我国各类商标注册、版权注册、专利发明注册等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随着创新驱动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影响,中央政府也高度重视,在08年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文件,文件中强调,要将知识产权战略发展成为创新驱动战略的组成部分,全面引导知识产权保护的开展。

二、创新驱动发展下知识产权战略的实行基础

1.创新经济理论

十九世纪出,“创新”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经济学领域被提出,重点强调科技发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冷战结束之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战争”——经济竞争。随着新技术革命和新经济体系的崛起,“创新”的理念及其应用开始被广泛关注,并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可以说,二十世纪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第一的经济强国,与重视创新科技发展有直接且密切的联系。

进入21世纪以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下,世界各国开始了新一轮的竞赛——科技经济竞赛。将科技创新能力与市场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占领一席之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创新带动改了新一轮的大国崛起,中国、美国、俄罗斯等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此外,一些跨国性的科技研发企业纷纷成立,呈现出一种“分布式”的经济活动形态。

分布式的经济形态强调不同领域的分工与合作,弱化国家与政府的概念,企业是绝对的主导地位,并由此形成了经济、文化、知识传播的新形势。国际著名的创新性公司如苹果、三星、施乐等,一方面推动创新科技经济模式的融合与竞争,另一方面,也推动着知识产权的迅速集中化,重新界定了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

2.模块化运行机制

模块化运行机制是创新经济理论在现实中的形式,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集群促进分工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逐渐“以点带面”,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实现各自分工,如品牌创建、区域技术穿心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最典型的模式,研发、品牌、生产等各部分功能的分离,形成以企业为龙头的“地理分散模块”。

长期以来,中国在模块运行机制中处于最低端,即生产模块。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了“世界工厂”的格局,核心竞争力的缺乏是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科技力量的发展进步,这种格局也在悄然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中国人力资源成本逐渐上升,国内模块化经济体制逐渐形成,并进一步向国外发展。

总地来说,实行知识产权战略就必须完善创新驱动机制,同时要从国家层面上关注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尤其在提升创新性为重点的创新主体模块中,如孵化器、创客空间等,国家体制的充分介入,必须从产业转化层面做起,避免知识产权外流的事件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动力,而知识产权则体现出对科技财富的尊重与保护。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与科技一辆马车上的两只轮子,决定了我国综合经济实力能走多快、走多远。根据“十一五”期间提出的“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文件内容,截止到2020年,要将我国打造成为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的高附加值、科技的高效率转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满足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条件,以实际行动支持创新与产业的结合,保护社会创新的积极性,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充分挖掘国内外市场需求,最终落实到创新性经济增长模式中来。

参考文献:

[1]马一德.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变革[J].现代法学,2014,03:48-61.

[2]李顺德.知识产权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05:537-547.

[3]吕亮.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J].法制与社会,2015,25:250-251.

战略设计与战略实施 篇4

根据观察, 目前,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可能是:如何在办出特色的基础之上, 实现高水平的目标。因此, 在当下认真思考并回顾大学建设的发展历程,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研究大学发展就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本文仅从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的视角, 以一个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战略规划和实施为案例进行剖析, 以期对我国高等学校的建设有所启示。

一、C大学的战略规划管理的背景

(一) 高等学校的发展更加趋于理性化

20世纪末21世纪初, 我国高等教育建设经历了一个突变的时期。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发展也经历了从非理性, 甚至盲从到逐渐理性的发展历程。1998年高等教育的扩招成为高等教育快速前行的重要航标。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张, 为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奠定了基础。从2003年开始, 我国高等教育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众化阶段。对于大众化阶段的高等学校如何建设, 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 还是高等学校自身都经历了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

首先, 政府对于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认识逐渐趋于理性。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建设“211工程”的目标, 时隔5年, 1998年, 恰逢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 科教兴国战略得以实施, 国家开始建设“985工程”, 计划连续3年拿出中央财政收入的1%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 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这反映了国家对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目的和决心。2000年前后,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 众多高等学校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 合并了一些学校, 学科更加齐全, 综合实力更加雄厚。但是, 带来的问题是:引起了一些误导, 似乎大而全, 才是好学校。因此,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 “综合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成为国内很多高校追求的目标。但是, 我们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济基础还不雄厚, 资源极其有限, 还不足以全面支撑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因而, 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适合以“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 各大学也不应都追求同样的目标。况且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创建背景, 有自己的历史传统, 有自己的发展基础, 因此, 各高校的发展需要根据自己的条件, 发展成为“有特色”的大学。2009年召开的第19次直属高等学校咨询会议正式把“有特色、高水平”作为大会的主题口号, 向社会发出了一个信息:高等教育强国需要高水平的大学, 而高水平的大学是有特色的大学。这里, 其实就是告诉社会, 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需要漫长实践的过程,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 也必须适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一流体现在高水平上, 任何大学都可以在自己的层次上创造自己的一流业绩。

其次, 高等学校对于大学如何建设的认识也趋向理性和清晰。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 不想当一名一流大学校长的管理者也不是优秀的管理者。但是, 现实是:高等教育是一项昂贵的事业, 没有充足的资源, 要办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学都希望自己的学校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做大做强, 成为综合性的一流大学, 愿望是良好的。但资源是有限的, 大学的战略发展需要突出战略重点, 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学校发展的关键领域, “有选择地追求卓越”才是大学发展的有效策略。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 国际交流和合作使更多的大学管理者, 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的领导者逐步认识到:高等学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管理成为关键环节。正如有的学者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大众化的快速发展, 正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 大学的战略管理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1]在国际上, 已有一些大学成功地实施了这个策略。

例如, 耶鲁大学在1998年制订了耶鲁大学的十年发展规划, 通过深入分析学校的使命与价值, 并系统评价学校的优势与不足, 确立了战略选择的两个基本原则, 即有选择地追求卓越和依托强势学科带动交叉学科发展的规划原则。尽管耶鲁大学是美国最富有的大学之一, 但仍缺乏足够的资源来支撑所有学科的发展, 必须有选择地追求卓越。通过强势学科的带动发展交叉学科, 不仅可以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而且能够快速提升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水平。

同样, 密西根大学在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中, 亦追求“有选择性的卓越”。据柯尔曼校长介绍, 即使是像密西根大学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 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保持领先, 唯一可行的就是大多数学科保持在世界先进水平, 而在一些关键领域, 努力争取世界领先。根据这一原则, 几年前, 密西根大学根据自身的情况, 在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确定了生命科学和能源领域为未来学校发展的重点。

(二) C大学的基本现状

C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C大学在2004年之前归属国家广电总局管理, 以培养广播电视人才为主要任务, 建校50多年来, 学校培养了大批广播电视领域高层次人才, 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府”。由于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这也自然形成了学校在传媒发展领域的优势和特色。

在学科建设方面, C大学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广播影视艺术、信息科学与技术为龙头, 文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目前, 学校设有14个学院, 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 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4个博士点, 48个硕士点, 3个专业硕士类别, 78个本科专业。

二、C大学战略规划的制定

战略管理是指组织为了长期的生存和发展, 在充分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 确定和选择组织战略目标, 并针对目标的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 进而依靠组织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 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估与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它包含三个环节: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价[2]。战略管理以科学理性的战略规划为基础, 同时有一套确保战略规划贯彻实施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还有一套自我监测和评价的体系, 以对规划的实施进行监控包括必要的调整。

(一) 通过SWOT分析, 确定C大学为传播领域培养骨干人才的特色

制定战略规划的第一步是进行S W OT分析, 即调查学校的内外部环境, 分析学校所处的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机遇 (opportunity) 、风险 (threat) 。[3]

第一, 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为C大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现代传媒在技术上和内容上都快速发展, 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同时大众传媒将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 传媒业竞争日趋激烈, 为准确的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媒介内容, 将是未来传媒业的竞争重点。依托大众传媒发展文化产业, 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之一, 国家要扶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整合相关学科资源, 集中开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 为先进文化建设服务。到“十一五”末, 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二, 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面临着工作重心的转移, 即由外延扩展为主转向以内涵发展为主。围绕内涵发展, 高等学校要明确自身定位, 办出特色;要在教学质量、科研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上苦练内功;要改革与现代大学不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建立符合现代大学组织特点和功能的先进制度。

传媒类高等教育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当前众多国内外知名院校涉足传媒高等教育领域, 竞争版图悄然变化, 目前C大学“一枝独秀”的领先地位已经受到动摇。以新闻学为例, 1994年以前, 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个;到2005年专业点已达661个, 硕士点约80个、博士点11个。

C大学必须适应高等教育由外延扩展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型, 紧紧抓住“211工程”二期建设和“质量工程”的契机, 围绕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内容, 提升办学质量、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因此, C大学在国家传媒事业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必须站在国内外高等教育变革和传媒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 未雨绸缪, 潜心规划学校的发展。

第三, C大学的优势。

我国传播业高速发展的外部环境, 对人才、科研、智力服务产生了巨大需求空间, 为C大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传播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至今天的必然结果, 并成为渗透在社会各个行业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C大学一直坚持为传播领域培养骨干人才, 这已凝练成为学校最主要的办学特色。

C大学多年来面向传媒业开放办学, 与传媒业界特别是广播电视业界保持鱼水相依的紧密联系。C大学划归教育部直属以后, 仍由教育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实施两期共建, 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作为学校董事会的领导为C大学工作提供了多方面支持。C大学的各个部门、师资与管理队伍都与传媒业界保持密切往来, 保持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业界运行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优良传统。

C大学基本建立了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组织和学科架构。C大学多年来在没有国内外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 根据传媒业发展需要, 首创了一批专业, 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学科, 形成了以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为骨干, 围绕传媒领域, 文、理、工、法、管理、经济多学科发展的格局。

C大学五十余年的发展, 形成了社会公认的品牌效应, 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五十年校庆, 学校更名为C大学, 标志着从“广播影视教育”扩展到“传媒教育”, 实现了从行业性专业学院向传媒领域多学科大学的重大转变, 更是国家对该校五十年励精图治、贡献社会的高度认可。新的品牌将会吸纳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 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第四, 学校的劣势。

C大学历史基础薄弱与现实快速发展形成办学上的局促和紧张。历史上, C大学是单科行业性院校, 在特定历史时期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但是却不足以支撑现代传媒业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求。C大学已初步建立起适应未来传媒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但是内涵的充实提高任重道远。

C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力度不够;国内外知名学者、高水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较少,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较少, 学术力量较为分散, 存在部门本位主义现象, 学科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理顺;科研整体实力有待加强, 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不多;学风、教风和校风方面的某些问题比较突出。

C大学校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等方面的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财务、资产、后勤、产业等方面的管理需要加强, 资源紧张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存;社会服务能力较弱, 经费来源渠道较窄, 办学条件不足与规模扩大的矛盾还较突出。

(二) 调研分析, 确定了“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发展定位

随后, C大学进行了调研分析, 调研主要针对分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

首先是分析了C大学在国内外的多个大型排行榜中的排名, 分别从国内排名、国际排名、学科排名对C大学的发展水平和地位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正确认识学校的现实位置和未来发展定位。通过大学排名榜, 明确C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与国内综合性大学的差距, 同时也发现了C大学在学科发展方面的优势。

同时在校内对多个部门进行了走访:文科科研处、科技处、学科办、财务处、教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研究生院、人事处, 就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和规划草案基础数据, 广泛征集了各单位的建议。

通过综合分析, 确定了学校“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发展定位。这一定位既反映了学校的“传媒”特色, 也确定了学校发展目标是“世界知名高水平”。定位突出了学校的特色, 体现了学校“有选择地追求卓越”的指导思想, 在传媒领域做到“世界知名高水平”。

同时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 又确立了C大学“十一五”期间的基本定位是:办学类型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传媒领域精英人才;学科结构定位: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重点, 文、工、管、经、法、理、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人才培养层次定位:突出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 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广播影视行业, 为传媒、文化及相关事业和产业服务, 为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 制定规划, 确定发展重点和具体措施

根据确定的学校发展目标和基础定位, 制定了学校的“十一五”规划, 将学校的发展重点确定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学科布局结构、提升整体教师水平、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同时确定C大学的具体发展目标以及具体措施。

随后, 围绕发展规划初稿召开了6个不同范围的座谈会, 包括职能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学院院长座谈会、教代会代表座谈会、离任老领导和博士生导师座谈会、中青年骨干教师座谈会、硕士生和博士生座谈会、本科生座谈会。在汇总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经过修改与完善, 完成《C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三、C大学战略规划的实施与监控

高校发展战略规划为学校未来发展绘制了蓝图, 而“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主体”。[4]在实施过程中, 战略规划的监控是极其重要的一步。C大学的战略规划的监控主要有三种形式:任务分解、年度发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一) 任务分解, 将规划任务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领导

C大学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指明了全校努力的方向。为了落实各项发展任务, 确保各项目标的按时完成, C大学将规划中具体的目标和措施进行了分解。每一项任务都有明确的负责人, 具体的组织实施的单位和协助完成的部门。

通过任务分解, 使得发展规划的目标和措施都有人负责、有单位实施;也使各单位和部门明确了自己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承担的任务, 将本单位的日常工作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相关联, 为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 年度发展报告

在C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通过的第二年, 学校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就以年度发展报告的形式, 对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编写和发布年度发展报告, 是学校进行战略管理, 对战略规划实施过程进行检查总结、监控评价的手段之一。本着“记载大事、反映变化、分析问题、展望未来”的宗旨, 学校年度发展报告力图使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和广大师生对学校的发展规划进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 从而找准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 推进学校战略规划的进一步落实。

《年度发展报告 (2007) 》立足于我国宏观高等教育背景和学校发展大局, 从背景、现状、问题等多个角度, 以概况评述、政策解读、横向比较、数据点评等方式, 客观描述和评价该校在2007年的整体发展状况, 并对学校未来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年度发展报告 (2007) 》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和C大学的大事和政策文本概要分析。第二部分则从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个方面对学校在2007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适当的、定量的系统描述, 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 为了更好地审视学校的发展水平, 选择了部分兄弟院校进行了横向比较, 在比较中找出学校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第三部分立足于对高等教育宏观发展背景和学校发展环境的分析, 展望未来趋势。

《年度发展报告 (2007) 》涵盖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对“十一五”规划第二年的工作做了为全方位、立体式的检查和回顾, 及时反映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为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权威、全面的咨讯、评述, 反映学校发展动态及潜在问题, 分析未来方向。该报告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亦对成果和不足及未来改革趋势做了总结和分析, 并结合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措施建议。

(三) 中期检查

在战略管理过程中, 规划执行情况需要进行检查, 及时掌握发展规划的实施和执行情况, 确保发展规划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十一五”规划执行的第四年, C大学对发展规划进行了中期检查。

在中期检查过程中, 首先要求学校各单位和部门根据《C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任务分解, 自查本单位的执行情况, 对照规划的重要指标、重要任务, 分析完成情况, 并就规划任务实施中的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原因作出分析, 提出下面两年落实规划的对策与建议。

依据各单位的自查报告, 学校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 听取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最终形成《C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检查报告》。

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后, C大学在事业规模、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和国际交流等方面, 围绕着既定目标, 重点抓住落实, 各项指标的完成进度良好, 有些指标提前甚至超额完成。但还有一些层次较高的发展目标还需加大力度, 力争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如教学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学科建设。

中期检查分析了各部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结了规划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 提出了下一步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中期检查, C大学切实地掌握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完成情况, 并总结了规划前半期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 促进规划后半期的顺利实施, 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四、C大学战略规划与实施对中国大学建设的启示

(一) 大学有选择追求卓越和重视品牌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大学管理者成熟的表现

在C大学战略规划的制订过程中, 学校领导者的自觉意识非常突出和重要。因为资源是有限的, 大学自身的优势, 尤其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型大学, 与其它综合性大学相比显得比较单薄, 一是历史积淀没有综合性大学深厚, 一般来说, 综合性大学有很多具有百年的历史, 而C大学建校仅50多年。二是学科的优势相对比较单一, 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 学科发育比较成熟, 而C大学的学科主要集中在1~2个学科领域。因此, 朝综合方向发展, 不是没有可能, 而是经济条件和人力储备不足, 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其发展目标。所以, 在发展过程中, 如何保持传统优势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就是说, 我们不可能得到全能冠军, 但是在单项方面拿到冠军, 保持领先地位, 仍然需要做出抉择和判断, 特别是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这里, 一方面需要领导者平和的心态、清醒的认识, 另一方面需要打破社会盲目的从众心理和急功近利的功绩观念。

(二) 大学建设趋于理性和科学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发挥“智库”的作用

C大学在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 C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前期的调研、论证、分析, 还是后期的规划的检查都体现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专业化作用, 如:大量的基层访谈、中外大学排名的数据分析、年度报告的质量控制和反馈, 这些事情, 从表面上是一个研究性工作, 但实际上是一个科学谋划的过程, 与我们过去习惯性的决策程序相比, 多了科学的理性成分, 少了拍脑袋的随意成分。

(三) 大学发展涉及的因素繁多, 但是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和忠实的执行是大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环节

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由于其承载使命的崇高, 任务完成的艰巨, 她所涉及到的因素可谓方方面面, 但是, 要实现大学的发展, 没有一个具有超越现实而又符合实际的战略设计, 大学的发展就没有方向感和风向标;同时, 只有美丽而诱人的蓝图, 而没有切实、不折不扣的执行, 一切理想和蓝图, 也只能是梦幻中的奇影罢了。有一些战略学者认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 存在着非常不好的现象, 那就是:唱功比做功好。因此,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尤其是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社会各方面, 特别是高等学校自身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婕, 王保华.高校战略管理研究述评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10) :26.

[2]刘向兵, 李立国.对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的思考[A].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分会秘书处.2005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科学发展观专辑[C].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200.

[3]许涛.问题解决型战略与世界一流大学创建[A].刘献君.中国院校研究案例[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206.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设计

重庆市江津几江中学校 许 敏

一、教材分析

初中三年的思想品德教学都是围绕“责任”展开的。初三的整个教材都是对学生的国情教育,视角从初一的对自我的责任,初二对朋友、家人的责任,初三进一步延伸到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承担公民的社会职责。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题。本框题,前面承接“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后面是第四框题“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这些内容都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来制定的国策和战略。实施这些国策和战略的主体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只有他们深刻领会,运用于实践,我们教材的内容才不会是空话,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才会有实际的意义。

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理论是知识,在地理、生物、化学等很多学科都曾提到过,到了高中,也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这个知识点。也是中考和高考的必考内容。人口、环境与资源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三者无法完全的割裂开来,因此在教学中对前面两框题讲的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在学生学习了我国人口问题后,将环境与资源存在的问题整合到一起,让学生明确我国人口、环境与资源问题及其带来的影响,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样会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更清楚全面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虽然我们在地理、化学、英语、等科目都学过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也有相应的标语提醒我们,学校和老师也常常都提到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但是,同学们对这些问题认识仍然严重不足,对国家实施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理解也不深刻,在生活中同学们不自觉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事情时有发生,最让人担心的是同学们根本就没有意识要节约。更严重的是,同学们在浪费资源的时候,提醒同学们,很多同学都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是我们学习这一框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一句空话,怎样要落实到实际行动,这就是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形势;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掌握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人口、环境与资源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步树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念,从自身做起,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敢于批评不符合可持续的言论和行为。

二、教学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和黑板。

五、教学过程: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我国人口、生态环境的国情,因为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我国实行了(生答: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因为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我国实行了(生答: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今天,在我们学习新课之前,先来看一段视频:(ppt播放)《学校食堂》视频

师:这段视频发生在我们熟悉的校园———“食堂”。看完这段简短的视频,你的感触是什么? 生:略。师:如果那位洗碗的同学现在就在你面前,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劝阻该同学关掉水龙头呢?

(出示ppt)

探究活动一:劝阻同学关掉水龙头 活动要求:

1、分组讨论。地球组和人类组各一组。地球组扮演劝阻的同学,人类组扮演浪费水资源的同学。

2、各组分别推荐代表发言。

人类组:洗碗。地球组:劝阻。

学生上台表演:对话(略)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表演得非常不错,人类组的同学意识到浪费是很严重的问题,从而关掉了水龙头。

另外地球组的同学提到了,如果我们都浪费的话,我们将来会没有水用的。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人类将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探究(ppt显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师:早在1987年,联合国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我国也积极响应,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政府追求的一个目标。2003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出示ppt)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下面来谈谈你们理解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观呢?

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都非常好,综合同学们的意见,不难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ppt显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师:(过渡)可持续发展既考虑到了当代人的利益,又考虑到了后代人的利益。但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人类却过度地开发自然资源,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我们以水资源为例,来看一段视频材料。认真看视频材料,找到视频中让你感触比较深刻的内容是什么?

(ppt显示)探究活动二:视频中让你感触比较深刻的内容是什么?

活动要求:

1、由地球组和人类组抢答。

2、边看视频,即时抢答。(ppt显示)

(水资源)视频,探究活动二:视频中让你感触比较深刻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板书同学们回答的内容 副板书:

污染;干旱;缺水;

绝对量丰富,人口多,资源紧缺; 分布不均;

过度捕捞、物种入侵、缺乏计划和合理保护。

(过渡)从视频里我们看到了我国的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其实,我国现在不仅仅是水资源面临威胁,其他自然资源现状也大体差不多,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我国的资源形势。(ppt显示)我国的资源形势

师点评:我国的水资源绝对量丰富,居世界前列,属于资源大国,但人口基数大,分布不均,我国又是资源小国。

(ppt显示)

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资源少,资源相对紧缺。

师点评:同学们又说到,过度污染、过度捕捞、物种入侵,缺乏计划和合理保护措施,体现了

(ppt显示)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过渡)我们了解了我国的资源形势,下面我们结合上节课的内容来总结一下我国的国情。

(ppt显示)融会贯通: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

师:(总结,老师边总结,边出ppt)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类在加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人口剧增、生态环境恶化,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资源现状,这些问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进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因此,人口、生态环境、资源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这就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师:虽然我们认识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性,然而,自然灾害还是接二连三的发生。

(ppt显示):探究活动三:人类与地球的对话

情景:最近几年,禽流感、地震、泥石流、干旱等灾难频频来袭,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减少灾难发生,人类决定找地球好好谈谈。怎样谈呢,我们来看一下要求:

活动要求:

1、由地球组和人类组分别讨论。

2、设想对方从哪些角度来说,如何回应。

师:下面开始讨论,(师到学生中间提示)地球组和人类组,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讨论,和对方进行对话。可以设想对方说些什么?准备怎么应答。地球组和人类组对话略。师:听了地球和人类的对话,我们知道了,人类现在面临的众多灾难都是因为人类随心所欲的向大自然发号施令造成的,正如恩格斯提醒人类所说的,(ppt显示):

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恩格斯 师:所以,人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做到

(ppt显示)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第三个问题。

师:(过渡)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甘肃省工农业生产》的具体做法,也许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ppt显示)

四、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ppt显示)视频短片。

生:认真观看视频短片《甘肃省工农业生产》 师:看完了这个短片,你们都得到哪些启示呢? 生:略。

师:发展循环经济,把废物变资源,一方面节约了资源,另一方面又保护了环境。(ppt显示)

1、发展循环经济,废物变资源; 生:略

(ppt显示)

2、开发新能源,如沼气、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等; 师:除了我们从视频里得到的这两点启示,同学们想一下还有哪些方法呢? 生:略。

(ppt显示)

3、节能减排,提倡低碳经济;(ppt显示)

4、植树造林;

师:总而言之,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坚持可续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那么离我们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生态文明的目标就不远了。师:今天我们的新课就学习到这里,下面一起来分享一下你们所学到的内容。

(ppt显示)经验共享: 请同学们三言两语话收获 如,通过学习,我学到了……

我知道了……

我懂得了…… 生:略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看来同学们收获很多。经过我们一起探讨和学习,我们主要围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习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什么?以及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虽然我们了解了那么多,但是在我们生活中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依然存在,所以给同学布置一个课后作业:

(ppt显示)走进生活:

1、用心观察我们身边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用你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劝阻。

2、为家人和朋友设计一份“低碳生活” 计划。板书设计:

战略设计与战略实施 篇6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在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提出的重大举措。

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已取得初步效果。截至2004年底,中央境外企业和中央企业所属二级以上境外子企业达693户,中央企业境外单位资产总额6299亿元,净资产2870亿元,所有者权益2264亿元,职工人数21万人。商务部国际合作司对“走出去”的定义是,“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进行生产合作的过程。”对合作方式定义为:境外投资设厂进行加工装配;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对外承包工程;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对外劳务合作;农业合作;咨询服务;对外股权转换等九种类型。总结中央企业“走出去”的基本途径如下:

一是对外承包工程。中央企业在对外工程承包业务中,获得工程合同的主要方式是国际公开竞标,同时在探索以BOT(建设—运行—移交)为主的新项目融资中也取得进展。

二是合资成立资源开发企业。从战略高度谋划中央企业的投资行为,在境外建立一批战略性资源开发生产供应基地,是我国应对全球范围内自然资源争夺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中央企业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积极到境外投资开发资源,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基地。

三是合资成立生产企业。即中央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与海外企业合资成立生产企业,分享海外市场资源。

四是海外收购企业。跨国并购国外的中小企业,对中央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十分有益。通过并购,能够拓展经营领域,以较小的代价获得对方的市场份额,了解目标企业国家的情况。

五是举办展会。在海外举办产品展销会,向海外消费者展示中国产品,有助于扩大中国产品的国际影响,促使企业从事海外经营。

二、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面临的挑战

(一)缺乏核心技术

尽管我国在钢材、水泥、玻璃、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等基础原材料及各类消费品中,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产量虽然都处在世界前列,但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特别是缺乏对拥有世界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按照国际规范划分的39个工业行业中,普遍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就中央企业而言,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目前从事的海外业务中,仍以工程承包和资源开发为主,真正利用核心技术在海外投资设厂的情况极其少见。这严重影响了海外业务的盈利能力。

(二)抵御海外投资风险的能力不强

走出国门后,中央企业由过去仅承担生产经营风险转变为承担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具体包括所在国的政策法规改变的风险、与企业母国的外交关系变化的风险、国际市场行情变动的风险以及汇率和融资的风险。

(三)在跨国收购中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东道国发生的政治事件或东道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关系发生的变化对跨国公司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政治风险之所以发生是由于东道国政府和跨国公司的目标之间有冲突。东道国政府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可能担心跨国公司在本国的投资经营活动会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会侵犯国家主权,会控制国民经济的关键产业等等。而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看,东道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都可成为影响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因素,冲突的结果会导致东道国政府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以限制跨国公司在本国的投资活动。由于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分歧,在中央企业收购海外企业时,还会遭遇种种歧视性障碍。

三、促进中央企业“走出去”应采取的对策

一是创新“走出去”模式。对外承揽工程、输出劳务的阶段应该是中央企业走出国门的初级阶段。中央企业要想在世界上真正占有一席之地,还应该积极开展到海外的投资,占领海外的市场,创建中国的全球化公司。此外,在现阶段,还应该把“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作为走出去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原材料的供应、零部件的采购、产品的研发、营销等都要服从于国际竞争的要求。

二是建立起“走出去”产业扶持与发展基金。在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时,建议建立“走出去”产业扶持发展基金,提供中央企业“走出去”的经济、技术担保,帮助企业规避投资风险,以支持海外业务的持续有效快速发展;对高投入、高风险的海外战略投资项目,实行投资保护措施。

三是加大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成为中央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中央企业应善于运用跨国经营来实现技术创新,不是只靠国内公司自己加强研究开发,还应开展国际性的研究开发活动,或与国外一流的高技术企业建立竞争与合作关系,创办海外科技创新机构等。

四是注重品牌战略。品牌是产品的灵魂。中央企业要进行海外并购,参与国际品牌竞争,必须要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注重世界驰名品牌的塑造。品牌的塑造可以是创立,也可以是并购借“牌”。总之都要求企业创造出巨大的品牌价值来。通过品牌战略,建立健全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是提高中央企业海外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品牌树立起来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对品牌加强保护,更加扩大品牌的价值,走正反馈的发展之路。

五是加强对境外投资的监督管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监管机制。国资监管机构应针对海外投资企业的特点,设计不同于国内企业的监管手段和方式,特别要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海外投资的监管,增强海外投资的安全性。

战略设计与战略实施 篇7

一、企业战略规划及其主体内容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 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 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投资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等。企业战略虽然有多种, 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 都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 需要对各业务单元进行全面的C3E分析, 明确战略目标, 界定业务范围, 并运用波特五力模型、钻石模型等战略分析工具, 对企业的现状和内外部环境分析到位, 既要有公司层面的战略思路, 又要有业务层面的规划方案, 还需要有分阶段实施的年度计划, 并制定相关措施确保战略实施的实际效果和财务回报。

一般地, 一个好的企业战略应包括三个部分的主体内容:第一部分为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分析, 概述企业的业务范围、发展状况和资产现状, 分析影响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 指出企业拥有的优势和劣势, 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第二部分为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设想, 并提出未来三至五年的总体发展思路、主要经济目标、各业务单元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任务。第三部分是根据战略目标分解形成的分年度具体经营计划, 包括主营业务升级计划、核心能力建设计划和重点项目投融资计划等, 并针对战略规划实施的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 包括体制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财务保障和企业文化保障等。在企业战略的三个主体部分中, 财务指标分析、财务控制目标和财务保障措施等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体现出企业财务和企业战略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二者既相互依存, 又相互制约, 相辅相成。

二、企业财务与企业战略的相互依存关系

首先, 企业财务活动与企业战略规划紧密相连, 财务活动是企业战略的基础和前提。

在企业战略的制定及未来实施过程中, 财务活动始终贯穿于企业战略规划的基础分析、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全过程, 是企业战略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 它使企业的整体战略更加理性化, 更具操作性。一是为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提供背景资料和企业发展的现状信息;二是协助企业评估各种战略备选方案和行动方案的财务可行性;三是提供与战略实施和计划执行有关的收入、成本、利润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 作为年度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的制定基础;四是根据战略规划和投资计划制定企业重大投融资预算, 为企业战略实施提供必需而充足的资金, 确保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五是通过定期会计报告反映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的执行结果, 对战略执行情况进行预测和结果分析, 帮助企业检查、评估和修正战略计划, 确保企业战略实施和控制过程中的可靠性和方向性;六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结果还是检验企业战略的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次, 企业的财务目标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 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企业战略规划主体内容来看, 企业的战略目标通常是由若干个目标组合起来的, 但其终极目标必然是追求企业的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 企业战略的目标不仅是要企业持续生存, 而且还要健康成长。企业财务活动也必须服从于这个目标, 否则, 财务活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企业应该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 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进行长期的、整体性的谋划与设计, 制定企业财务活动的战略规划, 作为企业战略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并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服务。因此, 企业战略是企业的总体战略, 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标必须与企业战略的目标协调一致, 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必须服从并贯彻企业战略的总体要求, 这是企业战略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第三, 财务资源是企业战略可以调配的必需资源, 并对企业战略及其子战略起支持作用。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的经营目标, 在与外部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 所形成的规划企业经营活动的总谋略。企业可调配的资源归根结底都反映为企业的财务资源, 既包括有形的资源和无形的资源, 也包括财务账内的资源和账外的资源, 其中资金是企业最核心的财务资源。无论是企业的总体战略, 还是营销、投资、研发等职能子战略, 他们的实施都离不开资金的筹集与投放, 企业财务活动需要根据企业战略中的竞争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的要求, 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运用、分配, 在企业每一个业务板块的发展规划之中, 都应有专项的财务投资和资金融通计划, 以确保各业务单元发展战略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确保企业战略及其子战略按照既定步骤顺利实施, 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三、企业财务与企业战略的相互制约关系

首先, 企业战略居于主导地位, 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具有指导和制约作用。

根据财务管理的理论,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从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但是, 企业的各项理财活动和资金筹集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战略发展的需要, 取决于企业各业务板块经营规模和发展规划的需要, 应该筹集多少资金、资金如何配置等财务决策并不完全取决于财务活动本身。因此, 企业各项财务活动除了要贯彻企业战略的总体要求外, 还必须要考虑其他职能子战略对资金方面的具体要求, 也就是说, 企业在安排财务计划、制定财务战略时还必须确保财务战略与各职能部门之间战略的一致性。好的企业战略可能因无效的财务管理活动而失败;同样地, 没有企业战略的指引, 财务管理活动也只能发挥资产保管员的作用。

其次, 企业战略的制定也要充分考虑企业现有财务资源的有限性, 制约于财务活动的有效性。

财务资源的有限性, 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金的有限性。特别是在当今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货币政策严重紧缩的大形势下, 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更是难以取得, 这种资金的有限性, 要求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及其职能子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对资金取得的可得性进行研究, 否则, 制定的战略就不具有财务可行性。二是筹资渠道的有限性。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企业筹资渠道也日益丰富, 从以往较为单一的银行借贷形式发展到现在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资产证券化、金融资产保理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 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具备这些筹资资格和能力, 企业的筹资能力往往不能满足企业日益膨胀的扩张欲望。三是财务资源产出能力的有限性。在经营绩效、高额薪酬和个人成就的期望下, 经营管理者提出的企业战略目标往往超出企业现有财务资源的生产能力, 使企业战略成为一纸不切实际的空文。

第三, 由于财务活动和企业战略的侧重点不同, 两者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方向性的分歧。

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 企业战略和财务活动的关注焦点是不同的。在制定企业战略时, 经营管理者首先考虑是如何将企业和业务迅速做大, 在企业成功扩张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个人事业的成功和个人收入的增长;而企业财务活动则更侧重关注的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状况, 如何为企业发展筹措足够的财务资源, 并通过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 使其产生预期的现金流入, 实现资金运营的良性循环, 保障企业战略有效实施。从长远来看, 扩大规模、获取利润对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是必要和重要的, 但是,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 企业经营者可能会片面地追求规模的扩大和利润的增长。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不仅要满足经营者关注的重点——规模, 更要重视财务活动关注的重点——质量, 避免二者背道而驰。

四、关于做好企业战略财务保障的几点建议

战略设计与战略实施 篇8

由于现今的地下资源储备、海外资源供应基地建设和锁定期货价格等方式均不具有成功代替实物储备的功能和作用。同时, 应对突发事件、防止石油供应链中断, 防范国际石油市场供应中断危机, 必须建立一定规模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运输体系, 加快制订和实施利用国际石油资源的实施方案, 落实保障中国中长期石油供应安全的战略措施。

1 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实施

中国的石油储备资源并不富裕, 必须以国家储备和企业储备并举的方式, 充分做好石油资源战略储备工作。国家石油储备是由政府出资并直接控制的石油资源, 不以盈利为侧重点, 是以防止因突发事件引起石油供应中断、油价剧烈波动及所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作为主要功能和作用的, 旨在确保稳定供应国内石油, 维护经济安全。遵照有关规定, 石油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必须保有最低库存量, 即企业储备。在石油市场剧烈波动等紧急情况下, 企业储备的作用是动用储备资源, 维护企业的安全生产及利益, 进而保障国家利益。

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 合理确定储备规模和目标。石油储备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以确保石油储备目标的实现。鉴于当前紧急情况, 必须抓紧建设政府原油储备基地, 提高石油企业库存水平, 争取利用最短的时间初步构建中国石油储备的基本框架。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储备规模, 增加储备品种, 完善储备体系, 求得合理的储备规模, 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1]。

国家必须制定有关石油生产、加工、储备、运销等的政策法规, 利用法律手段规范企业行为, 进一步加强中国石油战略储备计划实施和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 更好地保障国家石油经济安全, 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具体的战略目标需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对获得探明储量的油气田, 认真做好监管, 确保国家战略储备及勘探开发, 建立适当的资源补偿机制, 制订相应政策。另外, 对已探明储量且需要封存的国家地下战备储量, 应制订对石油公司勘探补偿的规则;二是对储备油库的建设和管理, 包括储备石油保管、动用和轮换, 储备资金的来源和运用, 都应实行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 保证石油战略储备建设的全过程有法可循, 严格实施, 以确保实现石油储备战略目标的实现。

2 采用石油钻井技术储备石油

中国能源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战略, 即开拓国际石油市场, 分享全球石油资源。特别是必须高度重视石油企业的国际石油钻井市场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已占据的战略地位所引起现今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作用。

长期以来, 石油钻井系统只在油田内部的狭小范围、环境相对简单的市场内从事工作。若要真正实现国内石油战略储备工作, 石油钻井系统必须抓住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针对性地, 有重点地选择工作目标, 划定战略区域, 集中优势力量, 强化运做, 做到市场选得准、进得去、站得稳。唯有如此, 才能制订出统一的战略和经营规划, 真正融入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 取得规模经营, 保证持续、稳定地发展, 做好海洋环保工作[2]。

由于现今中国的钻井系统, 对国际钻井市场的随机性, 境外施工的复杂性以及单队、单井出击的风险性, 还没有透彻了解, 常常在尚未看清项目所在国家的基本情况就进行项目运作,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加大了项目的风险。因此, 除了一定要做好国际市场的战略研究, 石油钻井系统开拓国际市场, 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具体项目的基础研究, 包括项目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海关手续、税收、财务运作方法等。唐山, 还必须进一步做好海洋安全环保方面的工作, 实现石油钻井与环保双向目标。

3 石油储备与海洋环保双向工作并举

中国沿海经济和海洋开发的迅猛发展, 使得海洋环保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基于港口、船舶、海洋工程、海洋石油开发、石油钻井、滨海旅游等的污染防治及沿岸陆地污染源的治理, 对各种海洋环境监测议器、环保设备、环保产品及技术的需求大大增加[3]。

虽然中国的海洋环境监测机构的体系逐步完善, 技术支撑系统已有成效, 监测装备和手段日渐增强, 已形成全自动、全天候、立体化的监测能力。实力发展壮大的监测技术队伍, 乃至监测技术、技能和水平都有了更好地提高[4], 但是, 总体上看, 由于技术基础薄弱, 资金投入较少, 现在的开发重点仍局限于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致使清洁生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及现场快速污染监测技术方面的成果还比较少。在产业化方面, 缺乏海洋环保技术产业化的有效机制, 造成先进的海洋环保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缓慢, 成果转化率低。此外, 整个社会的海洋环境意识还比较淡薄, 对海洋环保的监督管理和污染治理力度不够, 阻碍着海洋环保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的发展[5]。

对此, 钻井系统开拓国际市场需要内外兼顾, 统一管理。石油专业工程服务作为最主要的钻井工程服务, 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体系, 大体上形成以提供钻机服务为龙头, 以固井、测井、中途测试、地质录井、泥浆、定向服务、取心、下套管和油管服务等为配套的综合工程服务, 甚至还延伸到设计、咨询和相关的采购服务。在做好海洋安全环保工作的前提下, 真正实现石油储备的最终目的。与此同时, 建立相应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和各种污染物处置技术及生态恢复技术, 以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为核心, 形成海洋环保高技术产业, 增强中国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高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针对中国石油储备过程中, 海洋环保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并不高的问题, 需要大胆创新, 利用国内外的科技力量、以现有的工业技术基础和应用单位的已具有条件, 加强科技界、应用单位和产业部门的互助合作, 加速成果转化。着重点放在成果的中试、产业化上下工夫。还可利用重点污染行业中选择一些先进的环保生产工艺技术, 建立示范工程, 并逐步加以推广。转变现有观念, 建立健全环保科技市场体系, 真正发挥科研与企业之间的纽带桥梁作用, 取得石油储备成功运输与海洋环保工作双管齐下, 更好地协作发展。

4 结语

利用石油钻井技术在中国建立安全的石油战略储备运输工作体系, 并做好海洋环保工作, 是现今国家必须要加强完善的重要工作。同时, 建立一定规模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运输体系, 也保障了对突发事件、防止石油供应中断, 防范国际石油市场供应中断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石油钻井技术在做好海洋环保工作的前提下, 保证了国内石油储备运输, 加快了综合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中国对外石油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刘涛.郭义昌.曲波.石油钻井现场作业安全管理与监护[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3]廖谟圣.海洋石油钻采工程技术与装备[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

[4]姜伟.海洋石油钻井工程力学研究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篇9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战略,选择,实施

相比于过去, 我国现如今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 这也为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就要求企业能够针对其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选择并实施适合自己的财务战略, 这对于提升企业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提高其产品的实际市场份额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针对如何选择并实施财务战略这一问题进行如下的论述。

一、对于企业集团来说财务战略的必要性

1. 提高了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这就为企业的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 集团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时一定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 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进行有效地结合, 从自身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多项环节都要实现全面而系统的财务管理。只有这样, 才能够保证企业集团朝着既定的方向进行持续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促使企业形成更好的综合竞争力。

2. 提升了企业集团的抗风险能力

经营风险是每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到的主要问题, 如果一家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的话, 就会因为一个突然面对的风险而遭受重大的影响, 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破产。例如著名的普尔斯马特以及三九集团这两大集团公司就是因为没能有效抵抗风险而最终面对倒闭破产的结局。由此看来, 企业集团要想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势必需要有效地选择适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财务战略, 结合时代背景和市场经济条件有针对性地落实并实施, 同时对于企业可能面临的财政风险要做好全面的评估和合理的预测,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地提升[1]。

3. 提升了企业集团获取最大化利益的能力

对于每一个企业集团来讲, 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都是利润, 这也是维持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果一个企业长时间地处于亏损的状况势必会造成经济实力的下降和竞争能力的萎缩, 因此, 维持企业长期稳定的获利能力十分重要, 这就需要企业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财务情况, 做好财务的全面分析工作, 通过科学的战略部署以及实施来实现具体产品成本的有效降低, 提升运转资金的利用效率, 最终实现获取收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集团对于财务战略的选择

1. 初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企业在刚刚成立的时期面临的风险要比其他时期大得多, 同时产品的规模也相对更小, 这就使得企业本身不能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规模效益, 相应地就会导致企业自身财务实力下降。针对企业这一特点, 在进行财务战略方案的选择时可以选择一体化的投资战略和权益资本性的筹资战略等。对于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集团来讲, 它们面临着负债筹资风险。这种风险在一定层面上造成了企业筹资成本的提升, 因此, 最适合企业初期选择的筹资形式应该是权益资本的筹资, 并非是负债的筹资, 通过这种战略的选择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负债率的有效控制。与此同时, 在对旗下子公司进行投资决策的选择时, 要结合母公司的实际预算审批, 这样能够很好地保证战略选择的科学性。

2. 发展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在度过了初期起步阶段之后, 企业就进入了发展期, 在这一期间, 企业本身的产品定位和对市场的渗透程度也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 但与此同时, 企业面临的压力和财务风险也会随之提升, 因此, 企业在这一时期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时应该将选择的重点放在稳定性上。通过稳定性较好的财务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在面临资金不足的情况时借助于投资者的追加投资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3. 成熟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当企业发展到成熟的时期, 企业在对应行业领域内的市场份额比重会稳定提升, 同时, 企业在该领域内的市场地位也会变的更加稳固, 从这两方面可以推断出这一时期的经营风险相比于之前两个阶段要小的多。这时, 企业在选择财务战略时应该将重点集中在对资金的扩张上, 具体的战略可以包括一些风险较高的融资战略或其他灵活性较强的投资战略。

4. 衰退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成熟期之后就是衰退期, 当一家企业集团处于这一阶段时, 其对于财务战略的选择需要再次进行转变和调整。对于处于这一时期的企业来讲, 他们所面临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一些新产品的开发和经营商, 对于经营已久的老产品则不会引起多大经营风险[2]。这种新产品带来的风险和企业初期面临的风险情况非常类似, 因此, 企业在这一时期应该主要采取防御的态势, 在选择财务战略时应该选择一些防御性的战略, 同时还要对财务资源的配置情况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企业集团对于财务战略的实施

1. 初期的财务战略实施

对于处于初期的企业来讲, 由于之前并没有具体实施什么具体的财务战略, 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战略意图主要是全方位范围的战略落实。这就要求作为企业的投资者和股东, 能够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就财务战略具体的发展内容和方向达成一个公式, 同时, 在对财务战略具体的实施上要有一个详细、科学的规划, 这既包括未来几年内的具体发展计划, 又包括企业金额和具体筹资方式的确定。在对股利的问题上, 企业在这一时期要本着谨慎的态度来认真对待。

2. 发展期的财务战略实施

发展期对于一个企业集团来讲是其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 但与此同时, 企业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因此, 在这一时期实施有效地财务战略就变得非常关键。一方面, 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市场的竞争, 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占有率, 在充分结合各类金融工具的基础上, 增加企业资金的流动效率, 有效改善企业某一阶段内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另一方面, 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融资实力和营销能力来确定未来的发展速度。

3. 成熟期的财务战略实施

在这一阶段, 企业实施的战略重点并不是要求管理层如何去实施和操作, 而是让他们对现阶段集团采用的具体财务战略从管理意识的层面上保持极高的认同度。针对于这种情况, 企业在实施战略的具体过程中,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消除管理层人员对于战略的忧患意识[3]。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一方面, 要从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相对等出发, 对公司进行完善的治理, 整理好管理着的激励管理。另一方面, 还要对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化处理, 这样就可以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相比于其他时期, 成熟期所制定的财务战略从总体上来看偏向于激进型, 此时财务的杠杆利用率偏高, 同时财务的风险也更大。

4. 衰退期的财务战略实施

从类型的角度上来看, 上文中已经提到这一时期的战略类型以防御性为主。此时, 企业既要考虑到公司财务的发展和扩张, 同时还要适当地进行规模的缩减与调整。具体的形式就是对现金流量的具体费用进行适当的缩减, 同时将固有的资本投资到一些新型的领域中。另一方面, 公司还需要对股权的结构进行调整, 必要时需要出售一部分的资产和股权, 对于那些不能够出售但是仍会对下属子公司经营状况造成不良影响的现金流要进行主动地清算, 必要时终止相关的业务, 这样可以减少未来更大的损失。

四、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市场对于企业竞争实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实施有效地财务战略就是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实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此, 企业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 从实际出发, 全面考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面临到的各种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选择的财务战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促使企业朝着持续、稳定的方向进行着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群英.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内容分析[J].河北企业, 2012, (5) :19-20.

[2]栗兴仁.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11, (24) :4-6.

战略设计与战略实施 篇10

1“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柬埔寨海陆空基础互联互通

1.1拓展陆地发展空间

2015年4月1日9号公路及上丁湄公河中柬友谊大桥正式通车。迄今为止,中国企业为柬埔寨新建、改造公路20条,总长2669公里,占该国国道总里程的35%以上。此外,还帮助新建特大型桥梁7座。这些路桥帮助柬埔寨实现互联互通,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海螺集团与柬埔寨马德望项目合作协议已初步达成。

1.2打造空中枢纽

中国首家在海外投资设立的航空公司-巴戎航空公司2014年在柬埔寨成立,巴戎航空已开通连接柬境内三座主要城市—金边、暹粒和西哈努克港的定期航班,在“一带一路”框架内,该公司还将以柬埔寨为始发点,逐步开通飞往东盟其他国家及柬周边国家的航线,并将使用中国研制的客机,帮助实现区域内空中交通快速无缝连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用“中国制造”和“中国元素”为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便利和福祉。

“中国在柬埔寨的对外援助做得很好。柬埔寨有句话,中企在这里修了最长的路、建了最多的桥。可以说,这些促进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柬政府和老百姓看到了中国企业的高效率和高能力,为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做了充分铺垫。”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宋晓国指出。

2“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柬埔寨产业投资2.1最大外来投资国

中国以9.61亿美元对柬投资额,高居柬外资来源国第一位,占柬吸引外资总额的24.44%。其次为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和越南,对柬投资额分别为8558.9万、6762.2万、6510.7万和4961.2万美元,分别占柬吸引外资总额的2.18%、1.72%、1.66%和1.26%。

2.2积极融入经济特区建设

“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运营好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这是习近平主席2015年4月在亚非会议期间会见柬埔寨首相洪森时对西港特区提出的希望。

3“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柬埔寨水电资源开发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柬埔寨水电资源开发合作发展迅速。2014年柬埔寨全国电力供应增至48.73亿度,同比增长13.4%,其中从泰国进口5.8亿度、越南13.59亿度、老挝1363万度,其中水电18.41亿度(全为中资企业BOT投资水电站项目所发),同比增长70.3%。

4“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柬埔寨旅游资源开发

中国游客来柬人数呈大幅增长趋势,中国已成为柬重点开拓的游客市场,未来将成为第一大游客来源国。旅游业是柬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被柬政府誉为“绿金”,连续多年保持了较好的增长。2014年,全柬共接待外国游客450.28万人次,同比增长7%,旅游收入超过25亿美元,占GDP的15.4%,创造50万个就业岗位。由表2014柬埔寨旅游业情况可以看出中国是第二大赴柬埔寨旅游游客的来源国,更为关键的是这一增长率非常高,达到21%,据柬政府旅游部门制定的旅游战略目标,计划2015年吸引中国游客65万人次、2018年达130万人次,成为第一个游客来源国。

“一带一路”以来,柬政府加大吸引中国游客来柬力度,通过赴华举办推介会、播放电影等措施加大在中国的柬埔寨旅游宣传,鼓励酒店、餐厅及相关旅游设施在手册和告示牌上加上中文译文,加大中文导游的培训力度,提高中文导游的素质等措施吸引中国游客。此外,推动增开两国直飞航线,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广州、上海、南宁、昆明、南昌、济南和重庆等地至柬埔寨金边或暹粒的定期直航班机,中国春节期间,还开通多个城市至暹粒的不定期直航包机达数十个班次。

5“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柬埔寨经贸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作为柬重要的贸易伙伴,对推动柬对外贸易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全年中柬双边贸易额为37.57亿美元,同比增长-0.39%,占柬对外贸易总额的20.72%,其中向中国出口4.83亿美元,同比增长33.54%;自中国进口32.74亿美元,同比增长-3.99%。

2015东博会期间,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与中国太阳能、钢铁等领域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共同谋划新科技产能合作;由中国政府援助实施的“中柬农业促进中心”项目即将启动,推广中国先进技术入柬,此为目前中国援柬最大农业项目。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日亦率领中国农业科技代表团赴柬埔寨交流,为杂交水稻技术在柬埔寨落地,提供技术援助。

6“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柬埔寨人文交流

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2009年开始运营,为促进两国民间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孔子课堂、大学中文系及汉语中心等项目之余,孔子学院还开设西哈努克思想研究中心及柬埔寨历史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致力于两国友好关系溯源研究。应中资企业请求,孔子学院还开设柬埔寨员工汉语教学班,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汉语教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帅式毅表示,今后孔子学院将陆续为在柬中资企业提供服务与支持,不仅对当地员工进行语言培训,还将对中资企业中方员工进行柬埔寨文化、礼仪培训,增进民众间的友好情谊。每周五下午,孔子学院都会组织中国文化展示活动,让当地汉语和中国文化爱好者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为使本土人才的培训更为系统化和专业化,西港特区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了西港特区培训中心,对区内柬籍员工及周边村庄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和语言培训,为入区企业搭建职工培训平台,使柬埔寨农民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

中国驻柬大使布建国表示,“一带一路”将促进双方在多领域的合作,全方位打造两国的连接通途,让两国民众共享丰硕成果。

摘要:一直以来,中国积极发展与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的友好国际关系,加强与周边国家在各领域的合作。2013年10月,习近平提出“亲、诚、惠、荣”的周边外交理念,更加凸显对周边国家的重视程度。“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区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静.关于新时期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与发展[J].历史教学,2001(10).

[2]孟宪龄.渤海湾的改革大潮——天津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J].党史纵横,2001(02).

战略设计与战略实施 篇11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出去”和“引进来”是对外开放的两个侧面,二者不能截然分开,但在不同阶段也有所侧重。中国改革开放的前20年(1978年~1998年)主要侧重于“引进来”,从1998年开始,我们提出“走出去战略”,因为不“走出去”,就不能实现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

实施“走出去战略”瞄准了三大目标:第一,获得市场。我们的市场不仅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也有,甚至可以说,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对于我们更重要;第二,获得资源。为了获得资源,我们应当更多地走向发展中国家;第三,获取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等等。在这个方面,我们主要瞄准的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市场是比较开放的,所以我们更多考虑的是与其发展贸易。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到国外去发展的,是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包括扩大当地就业、繁荣当地经济、增加产值和税收,同时还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后大多遵守国际惯例和东道国的法律和法规,所以受到当地人民的普遍欢迎。

当前,能称得上“主流”的经济体应当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比较发达的经济体,二是对世界贸易、金融、经济影响比较大的经济体,所以也可称之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有欧洲、美国、日本,被称为“经济三角”,都集中在北半球。我们实行“走出去战略”,面向发达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发达国家的经济管理经验、社会管理经验,技术创新经验。

浅谈企业物流战略定位与实施策略 篇12

在一个企业的供应链网络设计过程中,必须经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使企业较为全面清楚地了解自身在市场中的状态。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根据经营战略进一步确定物资战略。首先,应做出战略定位,然后提出实现目标的措施。而战略定位是一个企业对于供应链网络影响的内部因素。

企业物资战略定位的要点是明确发展计划期物资管理所应达到的水准,而这个水准是否切实可行,应该有充分的依据。一种较为普遍的方法称为“标杆基准法”。

1.1 选择基准

选择基准是一个由一系列步骤组成的工作程序,关于此项工作有两条基本信念。

①企业需要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寻求改进,不能认为已经使用惯的管理方式,甚至被证明是有效的,就是最好的。实际上环境不断在变化,管理方法也要随之而变。企业不能在原来的管理方式崩溃以后,才改进工作方式。

②由于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一般很难跳出自我认识的局限性,去寻求新的方式,所以要求到企业外部去识别和研究最好的榜样。这一项活动不一定受到行业的限制,只要是最好的,而不管它属于哪个行业的,都可以拿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基准。

选择的方法是确定了一批有关的研究对象后,按物流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门别类地列出,根据研究对象的数据资料,列表分析。下表为物流质量指标比较表,它列出了某供应链上不同类型企业的物流质量指标。

1.2 物流成本定位

供应链成本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制定物流战略计划当然要对成本设定目标。依据选定的基准确定成本目标是必要的,但基准反映的来自会计部门的平均数值,它淹没了大量真实数据,使许多有用的信息丢失了,所以提出了以单项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概念。如果能够核算出每项作业成本,对确定物流成本水准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物流成本也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直接成本是完全因物流活动的需要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可以从成本会计中获得,比较容易确定。而分摊到单项作业的间接成本却十分复杂,分摊的规则和方法对物流系统的设计和运作都会产生大的影响。

2企业物流实施策略

企业物流战略的定位只是确定了发展的目标,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与选定符合实际的实施策略有关。一般可以从物流业务的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物流过程结构、基于时间的竞争策略等方面进行考虑。

2.1 分工与专业化协作

分工可以提高作业效率,但分工也会造成工作流程的分割,降低整项工作的效率,克服这个缺点的方法是专业化协作,这已经为大量事实所证明。在物流管理中也完全可以对物流过程的全部作业作适当的分解,从而实现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提高物流系统效率。

在美国,企业物流最早是与营销结合在一起的。为了满足市场需要,随时保证供应,企业产成品的储运由营销部门管理。但实践证明,在物流渠道的安排上不能使营销与物流绩效同时都取得好的效果。相反,如果将两者分离,实现专业化管理后,从中获得的机会反而增加了。

营销与物流的分离是从为客户更好地创造价值的角度提出的,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独立存在。分离可以增加专业化的机会,专业化虽然可以把各自的工作做得更有效率,但协作的难度增大。协作的基本准则是,物流必须服从商流,在时间、地点及送货条款方面遵守商务上的规定。

2.2 物流过程结构

物流系统的绩效集中表现在成本与服务质量上,根据客户的需求特点设计高效灵活的物流过程结构,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尽管具体的物资形式是千差万别的,但在物流的结构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归纳为3类,即多阶段结构、直送结构及灵活运送结构。

多阶段结构物资的显著特点是利用“产业配送中心”和“批发商或配送中心”两个专业化的配送中心把物流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其中配送中心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配送中心主要起到把散件货物集中后成批运送的作用,能够获得许多好处。以制造厂商与零售商之间的本着中心为例:

①由于零售商的需求非常分散,批量又很小,如果专门为一家零售商采购发货是很不经济的,现在由配送中心将各家零售商分散的采购集中起来,统一向制造商采购,可以获得批量采购的价格折扣;

②由于采购量大可以增大运货批量,降低运输成本;

③本着配送中心既可以向零售商采取集中配送,又可以优化配送线路,有利于降低配送成本。

这种结构特别适用于散件货物多的物流系统。

直送结构的优势在于快速地把货物从仓库直接送达客户需求的目的地,没有任何的中间环节。一般而言,只要在经济上合理,就可以采用直接送货的过程结构。大制造商的基本原材料、燃料因其需求量大,比较适合采用直送方式。

灵活运送结构的出现是因为现实中物流的形式太多,单一的结构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所以要设想采用更灵活的系统结构。最简单的形式是把直送结构嵌入多阶段结构中,即形成一种混合结构。在这种系统中,对那些比较稳定而分散的需求,将库存补充尽量推迟,并存放在离需求点较近的仓库,以便快速送货;而对不确定需求,且价格很高的商品,将其库存集中在中央仓库,以便直接向客户送货。

作为一个有效率的物流渠道,还应该有能力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这种能力在结构设计时就应该考虑进去。在物流系统中突发事件经常发生,此时的现实问题是有没有多余的运输能力。因此,在规划时要考虑是采取保留一定富裕能力的策略,还是采用租用外部资源的策略。

2.3 基于时间的竞争策略

几乎物流系统的成本与服务质量都与时间要素直接相关。如果货物在仓库中的存储周期很短,成本就能够减小:如果用同样的运输工具使运输时间大大缩短,则成本也能降低。同样,如果客户的订货提前期能够缩短,客户的满意程度会提高。所以,做物资战略规划,基于时间的竞争策略是必须采纳的。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费已经十分低廉,企业不论大小都能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实现紧密的联系。一般从“延迟”和“集中运输策略”两个概念上实现物流时间的缩短。

2.3.1 延迟

延迟:延迟是一种能减小预测风险的策略,可分为生产延迟和物流延迟两种。

①生产延迟:

它的基本原理是准时化,即在客户确切的需求和购买意向之前,不过早地做准备工作或采购零部件,不提前,不过量,严格按订单生产合格的产品。一般的生产延迟手段是,尽量使产品保持在半成品状态,当得到订单后立即完成最后的装配工序。这样的好处是以较大的批量生产标准化的零部件,获取生产规模的经济性:最后工序按订单需求装配,可以满足需求的多样性和缩短交货期。

②物流延迟:

它是指在物流网络中的几个主要的中央仓库,根据预测结果存储必要的物品,不考虑过早地在消费地点存放物品,尤其是价格高的物品。一但接到客户的订单,从中央仓库处启动物流程序,把物品运送到客户所在地的仓库或直接快运给客户。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每个消费地点不需要冒预测的风险。

2.3.2 集中运输策略

集中运输策略在物流中存在着一对矛盾,即规模经济性与客户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延迟策略比较好地处理了这对矛盾,但在许多地方还是不得不采用小量,甚至是运输的方式。从操作形式看有以下三种:

①区域化集中运输。这种方式主要是把运往某个区域的不同客户的货物集中起来运输,能否实现的前提条件是是否有足够的客户运量。

②预定送货。即与客户商定一个运送计划,保证按时送到,在预定期内有可能集中到较大的运输量。采用这一方式需要与客户沟通,强调集运的互利性。

③联营送货。这是一种更加灵活的方法,即由第三方运输服务。专业的运输公司的服务对象比较广泛,具备把多个货主分散的货物集中起来的条件,比较容易实现集中运送。

2.4 信息技术的支持

上一篇:成就完美下一篇:环模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