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2024-07-24

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精选12篇)

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开放型经济逐步形成, 我国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 涌现了红塔山、五粮液、联想、海尔、东风、长虹、万科、格兰仕等一大批知名本国品牌。但我们也应看到, 有的企业依然流于形式不重内涵, 只重引资不重品牌, 有的产品还难以与国外品牌抗衡。当我国市场经济与国际化接轨的时候, 认识实施品牌发展过程中的误区和问题, 提高品牌意识已成当务之急。

一、品牌战略对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品牌是一个营销学上的概念, 它是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以至公司的总体概念, 这种概念是消费者长期使用该产品和服务而获得的, 是一种心理感受。品牌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它的附加价值, 消费者使用某种品牌的产品, 除可获得功能享受外, 还可获得精神享受, 这种精神享受通常称为附加价值, 它是通过消费者使用品牌的感受, 以及广告包装而建立起来的。

一个享有盛誉的品牌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源泉。在2007年《财富》杂志为全球企业评出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 大部分企业年销售额达千亿美元。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 全球企业500强的真正魅力在于它们的品牌, 正是这些全球性品牌使我们对这些大公司有了更感性的认识。也许我们不知道可口可乐公司有多大, 但我们却可以从它那红白颜色的弧线形商标标志中了解到它的强大和无所不在。正如可口可乐第二代创始人阿瑟·坎德勒所说:“即使我的企业一夜被烧光, 只要Coca-Cola这个牌子还在, 我可以在任何一家银行贷款, 第二天就可以恢复生产。”由此可见它的无形价值有多大。

品牌战略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进行的, 围绕着企业及产品的品牌而展开的形象塑造活动。一个成功品牌形象的塑造绝不是品牌自身的事情, 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重大战略决策, 这些重大战略决策都要自觉地围绕品牌来进行、来展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 我国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产品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竞争。

二、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前, 国外产品和品牌很难进入我国市场, 国内市场是国产产品和品牌一统天下。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境外著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在国内合资、合作或独资生产产品。此时, 中国整体市场已开始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化, 不少行业供过于求, 而境外企业已经习惯国际市场供过于求情况下的品牌竞争, 因此, 他们在我国国内市场能充分发挥品牌优势, 争夺市场。而国内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对此显得苍白无力, 甚至不知所措, 在不少行业的市场争夺中处于劣势。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国内企业开始逐步适应买方市场, 加大品牌经营力度, 在市场争夺中, 境内外品牌竞争日趋激烈。

到目前为止, 我国市场中境内外品牌竞争态势大致分为三种:在轿车、电子、化妆品和洗涤用品等行业, 境外及合资品牌具有明显优势, 市场份额较大;在啤酒、饮料、卷烟行业, 我国一些国产品牌通过加大品牌经营力度, 市场份额逐渐增加;在家电行业, 由于该行业开放较早, 在与境外品牌竞争中已脱颖而出, 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主要地位, 其触角已伸到国际市场。

虽然如此, 我国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 世界知名品牌少。目前, 我国很多产品的数量已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但能称得上在世界上知名的、有分量的品牌却寥若晨星, 例如, 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占全球纺织品贸易总量的七分之一, 2007年的出口额达到1451.71亿美元, 是实实在在的纺织品出口大国, 但称得上世界名牌的纺织品却几乎没有。

(2) 在品牌创建期关注品牌质量的企业少, 在媒体上大肆炒作的企业多。现在有不少企业所谓的做品牌, 或者停留在简单地做产品形象标识上, 或者通过媒体炒作以求得“一夜成名”, 或者是追求短期销售业绩。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做品牌的行为与我们不同, 他们在品牌经营上有着执著的追求和深刻的内涵, 广告和形象识别系统等只是其外表形式, 创造价值才是其追求的核心。

(3) 在品牌成长期, 考虑让顾客满意的企业少, 急功近利的企业多。我国不少企业, 当品牌知名度低时, 企业尚重视质量管理, 当品牌有了知名度后, 急于扩大产量、扩大规模, 将品牌看成是赚取高额利润的桥梁, 而忽视一个品牌真实的和消费者可以感知的价值。市场、消费者的忠诚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品牌战略的目标指向是企业与消费者的亲密沟通, 是顾客对品牌的忠诚。企业营销的结果不在于销量的提高, 而在于争取稳定的顾客。顾客转移价值应该是引起每个企业注意的问题。

(4) 在品牌延展期, 认真做市场细分的少, 盲目求大、无相关多元化扩张的企业多。我国有部分企业, 当品牌有了知名度后, 求大心理膨胀, 品牌的延伸理念多侧重于选择获利能力强的产业即利润驱动型扩张, 这就决定了这些企业在品牌扩张时, 较少关注新进入领域的相关性, 而着重选择获利高的产业进入, 这就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实达集团、巨人集团因盲目扩张而衰败就是例证。

(5) 品牌成长环境差。国内假冒伪劣横行, 据国家工商局估计, 我国每年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流通额达数千亿元, 其中以假烟、假酒、假食品、假药最为严重。

(6) 商标海外注册不及时。我国一些企业只重视商标的国内注册, 而不及时在海外注册, 由于没有在海外注册, 我国一些知名商标遭抢注事件屡屡发生, 例如韩国企业抢注了“全聚德”、“健力宝”, 俄罗斯抢注了“康佳”、“新科”, 日本企业抢注了“同仁堂”、“狗不理”等。

三、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分析

(1) 树立起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创品牌关键是要树立起强烈的品牌意识。每一个企业家, 不仅要自身认识到, 而且要教育全体职工认识到在现代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品牌是企业开辟、占领和不断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竞争取胜、获得巨大效益、迅速成长的重要保证。要具有创建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壮大品牌的强烈愿望和毅力, 才有可能更好地实施品牌战略。

(2) 克服投机心理, 将品牌战略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工作来做。当品牌知名度不高时, 要抓质量、抓特色, 当品牌有了知名度后, 不能急躁盲目地利用品牌赚取高额利润。要将品牌看成是企业永远的形象, 将品牌战略的目标永远定位于与消费者的良好沟通, 维护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并扩大之。这样, 品牌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也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3) 以市场为导向, 狠抓产品质量和服务, 创品牌价值。品牌价值创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而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和智慧的过程, 如果我们不能创造价值, 品牌就是一具空壳, 广告推广造就的也就只能是“营销泡沫”。在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进行的一项“中国百姓品牌意识”的调查中, 当问到“你认为什么是品牌”时, 被调查的人中有96%的人认为“产品质量好”。由此可见, 质量是品牌竞争的核心。

(4) 确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化的表现, 必须将企业的文化、个性和价值都融入品牌的塑造中, 赋予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将企业的核心能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营销优势转化为品牌竞争力的优势, 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化为品牌形象, 实现有效的品牌管理。

(5) 品牌扩张的关键要考察新产品与原产品之间的关联程度。品牌扩张是品牌实力的体现, 而产品间的关联程度, 决定品牌是否扩张及扩张程度, 如果关联程度大, 品牌扩张就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如果跨行业经营或是关联程度小, 就不适宜采取扩张策略, 因为不仅形成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且还会分解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

(6) 积极创造条件, 为中国品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品牌战略, 应把品牌战略和当地的整个经济工作结合起来, 考虑利用品牌发挥当地优势、利用品牌调整产业结构。在打击假冒伪劣, 破除地方保护, 维护企业知识产权, 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以及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的力度应进一步加强, 形成一个有利于中国品牌成长的良好环境。

(7) 掌握国际、国内通行的法律规范, 对品牌和驰名商标进行注册和申请认定以获得法律保护。

(8) 与国际化接轨, 创世界知名品牌。企业集团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全球化, 没有品牌, 在全球市场上就不可能拥有一席之地。中国企业要创世界知名品牌, 利用品牌优势整合企业内部资源, 以品牌为先导扩大出口, 拓宽国际市场, 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总之, 品牌不仅仅只是一个名称和标志, 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一个企业的经营思想、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都凝聚在品牌中。著名品牌是先进技术、科学管理、高质量、成功营销、丰富文化内涵的结合体, 拥有一个强势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因此, 不论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都应该重视品牌建设, 实施品牌战略, 发展品牌经济,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摘要: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实施品牌战略, 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都应该重视品牌建设, 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企业,品牌,品牌战略

参考文献

[1]刘传江.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63-65.

[2]容和平.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管理[[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7:142.

[3]余来文.战略决定成败[M].北京:蓝天出版社, 2005:36.

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篇2

商标称号。在实施品牌战略中,企业的综合实力也显著提高,已发展成为拥有10家全资企业和6家合资企业,在省外设立4家分公司的大型企集团,企业总资产达3.66亿元。2002年,企业销售收入达14.20亿元,上缴税收5105多万元。从1996年起连续6年被评为“广州市私营企业纳税先进单位”。企业乐善好施,造福社会,从1994年至今累计为社会福利体育事业捐款近1000万元。主要做法是:

一、抓质量管理,依靠质量创品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是打响品牌、赢得市场的关键。企业成立之初,我们就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建立了严格、规范的质量管理网络。一是坚持高标准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立白集团是国内第一家采用OEM贴牌生产模式的洗涤用品企业,有各类产品贴牌生产企业29家。针对贴牌生产容易出现管理失控、标准不一等问题的特点,我们根据产品特性,分别采用国家标准CB系列、行业标准QB系列、公司标准Q/(CZ)IB系列,共建立了153个产品标准,形成了从原材料、包装物、半成品到成品的一整套严格、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我们还坚持不断更新、完善,修订、提升各类产品标准,使产品质量始终紧贴消费者的需要,始终领先于其他同类产品。二是坚持严要求实行严格的检验检测手段。在立白集团生产基地——广州立白(番禺)有限公司,建立了50多人的质量检验检测队伍,并从国外购置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提高了产品质量检测的可靠性。配合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了相应的检验检测项目,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从常规理化分析测试到产品应用洗涤测试,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经过产品检测,每一次检测都必须经过生产过程检验、中心化验室检验、集团公司检验室检验“三关”,从而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对贴牌生产企业,采取点样分析、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了生产过程中质量检测代表性问题。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我们一抓到底,决不手软。企业刚开发生产牙膏的时候,前几批产品部分指标不合格,我们果断决定将这几批产品作报废处理。为此,企业损失了几十万元。但我们认为,为了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的信誉,付出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三是坚持高水平提高工程控制能力。产品制造控制水平往往决定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我们加强了对生产自动控制操作员工的培训,配备工程技术人员作现场技术管理,使生产与质量始终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同时,引进全自动控制生产线,从原材料投产、生产过程控制到工艺参数检测,实现高度自动化,把一切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过程控制的准确性。

严格的质量管理,使企业上下形成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市场、质量就是饭碗的观念,人人重质量,人人管质量,使质量管理落到实处。产品质量有了保证,在消费者中、在市场上也就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多年来,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客户满意率在98%以上。2002年3月,“立白”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国家质量免检产品证书”,目前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

二、抓科研开发,依靠科技立品牌

我们坚持把科研开发作为树品牌、兴企业的根本途径,大力加强产品研究开发。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构建起多层次、多学科的科研队伍。由一批博士、硕士、工程师担纲成立了多个专业课题组,开展从原材料到产品配方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工作。同时,加强与国内名牌大学精细化工专业的专家、学者的联系,与国内外从事原材料及应用研究开发的多个部门也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近年来,我们先后与清华大学化工学院、清华大学诚志股份公司共同研究洗涤剂中聚合物应用研究课题,解决了长期使用洗衣粉后衣物纤维变硬的技术难题;与丹麦诺维信公司开展无磷洗衣粉及洗涤剂用酶配方研究,提升了无磷粉的洗涤效果;与无锡轻工大学化工学院共同进行二合一香波配方研究。坚持不懈地开展科研开发,使企业从单一产品发展到拥有洗衣粉、牙膏、液脱类、皂类、个人护理、纸、化妆品等七大类共50多种系列产品。同时企业还完成了数十种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开发储备工作,为产品的升级换代作了充分的准备。

三、抓以诚取信,依靠服务保品牌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把服务作为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的重要手段,更新服务理念,规范服务程序,坚持以诚取信,力求以信取胜。我们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企业服务质量保证体系,不断规范整体的服务标准及规章。

建立了严格的顾客投诉服务工作程序,设立消费者投诉专线,对于距离公司100公里以内的,安排专人上门;超过100公里的,由市场业务经理或省区经理负责解决或提供服务。仅去年一年,就处理了各类投诉20O宗,投诉办结率达100%。同时,注意规范客户管理,不论是直接服务于生产、销售的供应商、加工厂、经销商等直接客户还是广告公司、顾问公司、银行、物流公司等间接客户,均签订详尽的客户合同,严格执行合同条款,一切按合同办事。我们还专门成立了法务部门,对企业合同文本进行法律审查,规范客户服务和管理工作,使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此外,公司还严把经销客户管理关,对客户的经营能力和信用等进行严格考察,确保了经销客户的素质和稳定。

四、抓品牌效应,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为了积极应对入世的挑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断丰富产品生产线,实行多品牌齐头并进。目前,公司已先后培育出“立白”、“彩奇”、“碧影”等八大品牌。为了适应企业集团化、专业化生产的需要,我们还不断扩大销售网络,在努力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争取自营进出口权,努力参与国际竞争。同时,投资2亿元在番禹永兴工业区兴建了占地200亩的大型生产基地,在芳村购买了8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我们坚信,只要深入持久地实施品牌战略,企业一定能不断发展壮大。到2005年,我们完全可以实现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目标。打造广州日化行业的“航空母舰”。

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篇3

近年来,我国家具进出口贸易位居世界前列,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家具贸易规模高达190.27亿美元,其中出口183.31亿美元,进口5.96亿美元,贸易顺差177.35亿美元,比2011年扩大了7.01%。但是,中国家具出口贸易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粗放式的贸易增长方式,对环境和资源等社会成本的消耗度较高,拥有自主设计、自主品牌和自主销售渠道的产品不多。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家具贸易大国,但却不是一个贸易强国。因此,我国家具企业必须强化出口贸易中的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才能提高出口贸易质量,改变以往出口产品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状况,以逐步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一、我国家具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与效应

(一)现状

家具行业是一个企业众多、产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目前,我国家具企业已达到6万多家,但在规模、管理、质量等方面却差别很大,而且普遍规模小,缺乏品牌意识。在出口贸易中,目前我国家具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形:

一是具有较强的品牌意识,并努力扩大品牌的国际影响。这类企业如宜华木业、标致家具、顾家家具等,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品牌建设,通过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等活动开拓海外市场,力争实现品牌的国际化。例如,标致家具2006年初作为北京首家参加德国科隆家具展的家具企业,用中国人设计、中国人打造的欧式家具,让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的同行们刮目相看。展会后标致家具在德国埃森注册了公司,开始进行标致家具打开欧洲市场的战略部署。再如,顾家家具意识到一味从事来料加工的代工生产业务收益微薄,自2008年就开始进行原始设计制造,并成为他们的主要业务,收益大涨,平均每件产品的利润比以前增加三成以上。目前,顾家家具拥有700多项产品和技术专利,并在海外开出了28家专卖店,销售自己品牌的产品。

二是具有一定的品牌意识,但还力不能及。这类企业已经注册了相应的产品商标,希望树立起品牌, 但因财力、人力及管理水平等原因,不能做充分的宣传,其产品品牌特点尚不突出。一些中小家具企业的老总已经认识到家具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才能打造强势自主家具品牌。品牌塑造是一个系统工作和一种耐心工作,涉及大量的工序和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易使这些中小家具企业的老总在品牌建设问题上彷徨徘徊。

三是缺乏品牌意识,只顾眼前利益。这类企业普遍认为品牌是务虚而销售是实,因此它们更多地从事各种形式的加工贸易,在设计、市场等方面依附外方。2005年8月,中国特产报记者者曾数次预约北京某著名家具企业总裁进行采访,却一直未果,理由是他们的企业根本不必宣传。据记者调查了解,全国范围内像这样的家具企业还有很多,这些企业的老板大都认为,目前家具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创不创品牌、出不出口都无所谓,只要有钱赚就行了。还有的企业认为,即使出口也会凭着物美价廉而畅销,至于宣传自然可以不那么重要了。

(二)效应

品牌战略是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决定和影响着其产品市场结构与服务定位。总的来看,在出口贸易中,我国家具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有利于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保持我国家具出口贸易增长的持续。我国出口的家具产品主要依靠劳动力加工优势,大多数属于中低档次,技术含量低,因此企业长期以来总的都是靠较低的成本和价格来保持出口增长。加之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等原因,企业出口永续经营的空间逐渐变小。为此,企业要减少对价格的依赖,而应依靠品牌来扩大国际市场和发展我国家具的出口贸易。

其二,有利于企业提高出口效益,促进我国家具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家具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是以数量扩张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经济效益不高。要扭转这种局面,我国家具企业就要通过塑造品牌,进而提高出口价格的方法加以实现。品牌战略的实施,才能逐步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扩大出口市场,从而为企业带来附加值和利润,进而转变企业出口贸易的增长方式。

其三,有利于企业增加无形资产,便于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从品牌的基本特征来看, 只要某种品牌的产品有上乘的质量,并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了信誉,那么这个品牌本身就具有价值,是企业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企业可以以名牌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并购、信贷等方式,进行规模化和集团化经营,从而对增强出口贸易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我国的海尔集团自1984年确立了“名牌战略”思想后,利用自主品牌获得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二、我国家具出口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品牌的数量影响有限

目前我国家具行业90% 以上是中小型企业,他们缺乏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设计技术无法与国际水平媲美,设计人才缺乏,导致企业品牌的定位混乱、模糊,没有新意,品牌优势几乎无从谈起,进而出现虽然我国目前大大小小的家具品牌已有几万个,但至今仍未形成一个可以统领整个行业的大品牌的态势,所以严重制约了我国家具品牌在国外市场上的影响力。目前,在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理人集团共同编制和发布的2012年《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入选的家具企业仅有塘厦美时家具有限公司和香港兴利家具集团公司两家。可见中国家具行业的品牌无论是数量还是国际影响都太有限。

(二)品牌的保护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家具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以及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忽视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以东莞为例。目前东莞约有2300家家具制造商,但拥有自有品牌的大概只占20%,这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都普遍存在着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或不申请专利,不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或漠视他人的专利权,习惯于‘克隆他人的作品等现象。近年来企业商标和外观设计被侵权现象不断增加。未经过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类或者相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商标的侵权行为,在家具产品行业中是非常多的。endprint

(三)品牌的附加价值不高

据悉,中国家具业每年积压的产品价值在300亿元至400亿元,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绝大多数产品档次低,式样雷同,无法形成细分市场。原因之一在于品牌的附加价值不高,企业产品的商标更多时候只是一个用来区别其他企业同类产品的一个特定标识罢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家具出口贸易势必缺乏竞争力。

(四)品牌的营销意识不够

近年来,许多外国品牌,如“意大利Natuzzi”、“德国RUF-Bett”、“瑞典宜家”、“美国健威”等,往往比较注重在前期的宣传和推广活动,由于它们在中国成功地开展了专业品牌营销活动,因此赢得了中国市场的认可。例如,美国健威赞助“2010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暨侨乡旅游节”,并以富有激情、活力的企业精神面貌参与此次盛会,对健威人性化家具品牌的推广起到了有效的提升作用。而我国家具企业进行品牌全球营销的意识还不够强,手段也不够丰富,还未能真正走出国门大刀阔斧地进行品牌营销,因为我国企业每年只有有限的费用投在品牌全球营销上。许多企业仅仅通过国际博览会这一单一途径推销自己的品牌,因而我们中国家具的品牌能被外国人知道的却很少。

(五)出口的品牌化程度低

基于家具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不难看出我国家具出口中的品牌化程度不高。美国华商贸易促进会主席巴特尔曾指出,中国家具绝对有竞争力,但是因为没有品牌,价格低廉,不但卖不起价格,还难以洗脱倾销的嫌疑。仅以广东为例。专业设计师的稀缺及其设计水平的局限性,决定了广东家具行业企业出口家具缺少自主品牌,相当多的家具企业产品出口过分依赖于OEM,较少实行ODM(自主设计制造)和OBM(自创品牌),因而品牌优势不强。

三、促进我国家具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

第一,加强品牌的注册意识。长期以来,在商标申请注册问题上,中国企业不够积极主动,自我品牌保护意识不强,致使商标被抢注而遭受损失。比如北京晓月家具曾以“卢沟晓月”为品牌,但因没有及时进行商标注册而被抢注,他们便改用了“晓月”的名称。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占中国家具市场半壁江山的广东,在接受调查的2000家家具企业中,已向工商部门提交商标注册申请的不足三成,“已获得注册商标”的仅有221家。由此可见,中国企业的品牌注册意识亟待强化。因此,企业应重视品牌在境内外的注册工作,使名牌产品获得法律保护;企业还应重视申请认定驰名商标,驰名商标具有排除他人注册和跨类别保护的功效。

第二,重视品牌在海关的备案工作。为制止进出境环节的侵权行为,我国海关实施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禁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进出口。因此,企业应充分重视和利用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保护好自己的商标和品牌。在此方面,我国相关的家具企业做得就比较好。比如东莞美时家具就及时进行了品牌和专利的在黄埔海关保护备案,从而有利于企业的权利不被侵犯和降低企业的维权成本。

第三,增加品牌中的科技含量。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是品牌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科技的投入是提高品牌竞争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长期战略。为此,企业应增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提高核心国际竞争力。在发展自主核心技术时,必须采取从以往跟踪和模仿转化为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完善研发体制。同时,也应注重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例如深圳德兴发曾斥巨资从意大利和德国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 如电脑自动开料机、电脑锣边机、电脑自动雕花机等木工机械以及电脑程控油漆自动生产流水线, 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可以生产世界最先进的家具产品,进而成就其产品大量出口。

第四,提高品牌产品的质量。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首先是对产品质量的认可,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品牌,其影响力和竞争力难以持久。因此,企业应按照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和出口国家(地区)的技术标准及环保要求,从设计、制造、检测、销售到售后服务,全方位严把产品质量关,提供切合顾客潜在心理期望的服务和推出有特色的服务,以保证出口商品的高质量、高信誉。目前我国有些家具企业也正在努力这么做。例如,深圳德兴发公司为使产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公司仅专业管理人员就多达200多人, 派驻专业的技术标准咨询师为产品把关,为应对国外的绿色壁垒,该公司“金富丽”家具使用的中纤板的游离甲醛释放量全部达到欧洲E-1级标准,不危害身体健康;其生产的白银系列家具全部采用进口木材和中密度纤维板饰以沙比利人造纸,表面涂饰为国际名牌亮光漆,产品长久保持亮丽,且对人体无害。

第五,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强化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功能,加大对假冒伪劣和走私活动的打击力度,使企业的品牌受到保护。到目前为止,我国不断采取措施逐步完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从比较早期的降低备案费到近期采取的企业办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将实现无纸化,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降低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成本,进而调动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的积极性。当然,在企业目前进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意识不够强的情况下,我国相应海关还应该加强直接下到企业去进行宣传、鼓励和引导他们进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让企业了解到只有主动向海关总署办理知识产权备案,才能及时得到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

参考文献:

[1] 贾青芳.家具企业:如何走出发展的迷宫.中国特产报,2005-08-08.

[2] 家具行业期待世界的中国驰名商标.http://live.china.com.cn/ 2011- 06/23/content_4288656.htm,2011- 06-23.

[3] 沈志勇.“乔丹”之争:商标抢注热背后的品牌冷思考.中国企业家网,2012-03-06.

汽车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探析 篇4

品牌是个经济学名词,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曾为其做出如下定义: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 或是它们的组合, 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 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它具体包括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用户六个方面。品牌的内涵分为两个层次, 一个层次是“产品品牌”。在这个层次上的品牌主要是产品包括服务的形象, 人们信任这种品牌主要是对它的产品的信任。另一个层次是“公司品牌”。在这个层次上, 品牌已经成为整个企业的形象代表, 它虽然是建立在产品品牌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它已经有了质的升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开放型经济逐步形成, 我国汽车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 涌现了红旗、解放、跃进、奇瑞、吉利等一大批知名本国品牌。

1. 我国汽车企业创建汽车品牌现状分析

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通过消化吸收国外的知名汽车企业技术, 承接这些汽车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在2008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 2009年前一季度, 冠上了汽车销售世界第一的“美誉”。但尴尬的是, 目前, 我国汽车生产数量已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但能称得上在世界上知名的、有份量的品牌却寥若晨星。

2) 在品牌创建期, 关注品牌质量的企业少。目前世界汽车企业品牌排行前十位为:1.通用, 2.福特, 3.戴姆勒-克莱斯勒, 4.丰田, 5.大众, 6.本田, 7.日产, 8.标致--雪铁龙, 9.菲亚特, 10.宝马。我国虽然在21世纪有了自己的汽车品牌, 像奇瑞、吉利、华晨等。但必竞是民营企业, 而且规模较小, 品牌意识欠缺, 不能进入国际市场。目前, 在全国近200个驰名商标中, 汽车品牌的驰名商标仅占2%。现在有不少汽车企业所谓的做品牌, 或者停留在简单地做产品形象标识上, 或者通过媒体炒作以求得“一夜成名”, 或者是追求短期销售业绩。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做品牌的行为与我们不同, 他们在品牌经营上有着执着的追求和深刻的内涵, 广告和形象识别系统等只是其外表形式, 创造价值才是其追求的核心。

3) 在汽车品牌发展期, 考虑让汽车用户满意的企业少。日前, 我国几乎每一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等) 都想方设法来分汽车这块蛋糕, 急功近利的企业多。不少企业, 原来不是做汽车行业的, 现在也来凑这个热闹, 根本没有长久发展的战略, 品牌战略无从谈起, 当品牌知名度低时, 企业尚重视质量管理, 当品牌有了知名度后, 急于扩大产量、扩大规模, 将品牌看成是赚取高额利润的桥梁, 而忽视一个品牌真实的和汽车用户可以感知的价值。市场、消费者的忠诚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品牌战略的目标指向是企业与汽车用户的亲密沟通, 是汽车用户对品牌的忠诚。企业营销的结果不在于销量的提高, 而在于争取稳定的汽车用户。汽车用户转移价值观念, 应该是引起每个汽车企业和汽车销售部门注意的问题。

4) 在汽车品牌成熟期, 汽车企业认真做市场细分的少, 盲目求大、无相关多元化扩张的企业多。如江南奥托汽车制造厂, 几年红火后, 不重视企业品牌在社会中影响, 当品牌有了知名度后, 求大心理膨胀, 较少关注相关性的新进入领域, 而着重选择获利高的产业进入, 这就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

2. 发展我国汽车民族品牌的必要性

目前, 我国部分汽车企业仅关注形式而不重视内涵, 只重引资不重品牌, 产品还难以与国外品牌抗衡。加入WTO后市场开放, 打破市场壁垒, 品牌问题日益显得重要。一个品牌是产品性能、质量和服务的承诺, 它建立在市场基础上。我们不去对自己品牌认真培育, 只能用中国消费者的钱和中国广阔的汽车市场去培育人家的品牌, 只能为别人做嫁衣, 做出的汽车产品充其量只是山寨版的象征。培育一个好的自己民族的汽车品牌要有技术、人才、资金、政策、消费导向等各方面的支持。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国际化大潮的冲击, 我国汽车工业除了要在产品的技术含量、品质性能等方面提高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要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 获取汽车品牌规模经济效益, 稳固已有的市场资源, 增强品牌服务意识, 实现快速的市场扩张, 巩固国内汽车销售服务市场。应将中国汽车品牌发展战略与加入WTO、品牌的打造与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我国汽车品牌现状与发展方向、培育中国汽车品牌的设想与策略、加强汽车品牌市场科学管理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相结合。应把汽车工业建设成为一个自主发展并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应积极鼓励支持其发展, 制定合理政策适度地加以保护, 在保护中要鼓励竞争, 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为主, 同时开拓国际市场。要正确处理利用外资与自我发展的关系, 我国汽车工业要建设成制造业不是组装业。我国汽车工业不要放弃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条件, 利用加入WTO有限的保护期实现有效的突破。中国汽车品牌是我国几代汽车人为之半个世纪努力奋斗的结晶, 也是我国汽车工业的象征和财富, 因此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 使之在世界经济大循环中保持中国汽车工业自己的特色显得至关重要。

3. 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

3.1 树立起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

汽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似乎已经不只在价格上较劲了, 2008年, 长沙国际汽车展销售汽车10380辆, 2009年4月22日—28日的上海国际汽车展上, 资料上反馈的信息, 非常火爆。在价格、品质甚至是口碑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 汽车厂家还能比什么, 那就是品牌特质, 创品牌关键是要树立起强烈的名牌意识。每一个汽车企业, 要深深地认识到, 现代汽车销售不但是国内竞争, 而且是进入到国际竞争, 汽车品牌是国际竞争的基础。品牌是汽车企业开辟、占领和不断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竞争取胜、获得巨大效益、迅速成长的重要保证。要具有创建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壮大品牌的强烈愿望和毅力, 才有可能更好地实施品牌战略。

3.2 克服投机心理, 将汽车品牌战略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工作来做

当品牌知名度不高时, 要抓质量、抓特色, 当品牌有了知名度后, 不能急躁盲目地利用品牌赚取高额利润。要将品牌看成是企业永远的形象, 将品牌战略的目标永远定位于与消费者的良好沟通, 维护汽车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并扩大之。这样, 品牌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也才能真正成为汽车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3.3 以汽车销售市场为导向, 狠抓产品质量和服务, 创品牌价值

今年来, 我国为拉动内需, 在汽车产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排量在1.6升以下的小排量汽车购置附加费减半及汽车产品下农村优惠的战略, 刺激了我国汽车经济的发展, 也激发了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建设, 品牌价值创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而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和智慧的过程, 如果我们不能创造价值, 品牌就是一具空壳, 我们只能通过我国自己的营销方式, 创建和树立自己的汽车民族品牌, 提高汽车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汽车核心竞争力。

3.4 确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汽车品牌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化的表现, 必须将企业的文化、个性和价值都融入品牌的塑造中, 赋予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将企业的核心能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营销优势转化为品牌竞争力的优势, 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化为品牌形象, 实现有效的品牌管理。同时, 国家要统筹兼顾, 不管是国营汽车企业, 还是民营汽车企业, 树立汽车企业品牌形象是全国一盘棋, 不能顾此失彼。

3.5 积极创造条件, 为中国品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品牌战略时, 应把品牌战略和当地的整个经济工作结合起来, 考虑利用品牌发挥当地优势、利用品牌调整产业结构。在打击假冒伪劣, 破除地方保护, 维护企业知识产权, 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以及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 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 形成一个有利于中国品牌成长的良好环境。

3.6 与国际化接轨, 创世界知名品牌

汽车企业集团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选择, 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全球化, 没有品牌, 在全球市场上就不可能拥有一席之地。中国企业要创世界知名品牌, 利用品牌优势整合企业内部资源, 以品牌为先导扩大出口, 拓宽国际市场, 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如中国的一汽、二汽、上汽等可利用现在有利时机, 并购或收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把中国的汽车企业品牌打入到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同时掌握国际、国内通行的法律规范, 按照WTO的游戏规则, 对品牌和驰名商标进行注册和申请认定以获得法律保护, 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总之, 品牌不仅仅只是一个名称和标识, 它是一个企业的象征, 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它对于汽车企业来说, 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 对于个人来讲, 是在社会公众中的认可度。一个企业的经营思想、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都凝聚在品牌中。著名品牌是先进技术、科学管理、高质量、成功营销、丰富文化内涵的结合体, 拥有一个强势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因此, 我国必须集中全国的汽车企业的智力资源、财富资源和社会资源, 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提高我国汽车品牌地位。使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地区都重视品牌建设, 实施品牌战略, 发展品牌经济, 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于坤章.新市场营销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223-240.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篇5

摘要:针对全球价值链发展的现状,以及我国地方产业集群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基于技术和文化两个维度,从中小企业集群和大企业集团互动的视角,将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分为市场式、模块式、关系式和集群创新式四种类型;进一步的。对于集群式创新的实现过程进行了深入阐述,指出企业集团通过集群式创新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企业集团;企业集群;集群式创新

一、问题提出和文献综述

尽管多数理论集中于产业集群对竞争力产生的正效应,然而,集群也可能变成孤立内向的系统,正如西欧的很多老工业区那样。集聚导致的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和锁定(Lock-in)正是造成国家或区域竞争力降低的原因,德国学者格拉伯赫(Grabher,1993)提出了功能性锁定(Funcfional LOck-ins)、认知锁定(Cognitive Lock-ins)和政治锁定(Political Lock-ins)等三种锁定,因此这也就从理论上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升级这个命题。

当今地方产业集群正快速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价值链分析从对单个企业研究扩充到对整个集群的研究。沃勒斯坦提出全球商品链(Globalcommodify chains,GCC)的概念,Gereffi(1994)进一步提出全球价值链(GVC,Global Value chain)的概念,即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直至回收处理等全过程的跨企业网络组织,包括所有参与者及其价值、利润的分配;迪肯(Dieken)等人也提出了全球生产网络理论,认为全球价值链是全球生产网络的简化形式;Gereffi(1999)进一步将产业升级概念引入全球商品链、全球价值链分析模式。

Humphrey和Schmitz(2000,2003)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将产业的升级分为四种类型:流程升级(Process Upgrading),即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升级(ProductUpgrading),产品复杂化、单位价值提高;功能升级(Functional Upgrading),占据更多附加值的环节,如从OEM向ODM、0BM的跨越;跨行业升级(IntersectoralUpgrading),利用在原行业某种优势进入新行业。利用交易成本理论研究全球价值链,识别了四种治理模式:市场式(Arm’s-length Market Relations)、网络式(Network)、准等级制(Quasi-hierarchv)、等级制(Hierarchy)。Gereffi、Humphrey和Sturgeon(2003)等根据市场交易的复杂程度又提出市场式(Market)、模块式(Modular)、关系式(Relational)、俘获式(Captive)和等级制五种治理模式的分类方法,认为网络式具体包括模块式、关系式;俘获式则与准等级制类似。

全球价值链各种治理模式与四层次产业升级关系这种分析框架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如Bazan和Navas-Aleman(2003)用系统和比较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巴西Sinos Valley鞋产业集群,认为集群升级前景依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不同而有所区别;Pietrobelli C.和Rabellotti R.(2004)通过对拉丁美洲40个中小企业集群的实证调研,把中小企业集群分为四类,分别论述了四类集群升级的问题。国内的研究主要有,张辉(2005)认为占据不同价值环节的地方产

业集群在全球形成了严格的空间等级体系;梅述恩等(2007)基于技术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分析了企业集群的升级;张杰等(2006)实证剖析了主企业领导型网络对产业集群升级的有效推动作用N23;盛世豪(2004)提出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思路;文娉等(2005)探讨了全球IDM公司的治理行为对浦东IC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影响。

总之,众多文献表明,嵌入全球价值链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方便进入全球市场,较快实现工艺流程和产品升级;另一方面又使得中小企业依赖于主导企业,阻碍了功能升级和跨行业升级。所以研究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产业集群如何实现更强的创新能力尤其必要。

二、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集群获取经济性的不同及其互动发展过程

(一)研究对象界定:企业集团和中小企业集群的对立统一性Hayter(1997)曾提出以大企业为核心的集聚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集聚这两种集聚方式,本文假定产业集聚主要有企业集团和企业集群(以SMEs为主)两种对立统一的表现形式,二者互动推动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创新。企业集团以母子公司制为基本特征(成员可分布于不同的集聚区),其子公司可能会被剔除而融入企业集群,也会吸收集群中的优良分子进入集团;而企业集群中的优秀企业也会因为率先创新而成长为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对于当地产业集聚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某一知名企业集团的入驻往往可以促成企业集群的形成;企业集群对于企业集团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率先内生的企业集群往往会演化出企业集团(如温州的正泰集团),其走向全球的过程同时也是嵌入全球价值链和发展自身价值链的过程。企业集团若不能善于利用全球不同地域企业集群的优势,必将因缺乏活力而萎缩;企业集群若不主动嵌入企业集团的全球价值链,或自身不能培育出具有一定管理、技术优势的企业集团,其发展必将陷于低层次重复的怪圈,最后也必然要“锁定效应”而走向衰落。

Gereffi(1994)曾经将全球商品链(价值链)分为生产者驱动(Producer-driven)和购买者驱动(Buyer-driven)两种,在前者中生产者在协调生产网络运作中起主要作用;与前者相比,后者以大型零售商、品牌营销商、品牌制造商为战略经纪人(Strategic Brokers),综合运用研究、设计、营销和财务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将主要市场与生产厂家联系起来。此外,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还有许多处于两者之间、兼具两种驱动特征的全球价值链。将全球价值链与地方产业集群联系起来看,与全球化相联的却是片段化。片段化与集群密不可分,“片段”往往分 布在地方产业集群发达的地域。片段化是跨国公司在全球主动配置资源的结果;与之相反,为了升级集群也迅速以各种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片段化”与“主动嵌入”方向相反,“片段化”反应的是企业集团正向配置、利用全球资源的状态,而“嵌入”表现的却是集群反向地快速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过程。所以,就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关系来看:企业集团要善于利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优势,利用各地集群来发展自身;企业集群的企业要通过充分竞争和主动嵌入企业集团的全球价值链,积极培养出企业集团,以保持自身旺盛的生命力。

(二)基于技术和文化两个维度——对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集群的互动分析研究产业集群的文献主要有:“新产业空间”学派(scott,1980;Stoper,1986)以交易费用和投入一产出系统为分析工具;新产业区论(Bagaasco,1977;Piore&Sabel,1984)强调本地化、嵌入性;创新环境学派(Grannovettor,1985)以“根植性”、“弱联带”为分析工具;Nelson(1993)的创新系统理论也从制度创新的角度人手;Porter(1990)则以钻石理论为分析工具。综合来看主要有两个维度,即技术、生产维度和社会、文化维度。新产业空间学派侧重生产联系的角度,其它理论则强调社会、历史及制度方面的因素。

类似的,McCarm、Arita和Gordon(2002)把产业集群分为纯粹聚合式(Pure Aggloneration)、产业综合式(Industrial Complex)和社会网络式(social Network)三类,认为分析产业集群时必须分析其不同的性质㈣。在这里,产业综合式就是侧重生产和技术的维度,社会网络式就是以社会和文化的维度为主,纯粹聚合式则仅仅是纯粹市场原子式的,联系薄弱。联系前边Humphrey等人或Gereffi等人的治理模式的分类法,网络式中全球价值链内的联系更为平等,包括了模块式、关系式两种,模块式显然侧重技术联系,关系式则侧重社会文化联系。进一步可以从生产技术和社会文化两个维度,对Gereffi、Humphrey和Sturgeon(2003)提出的的五种治理模式加以分析,模块式、关系式即前边网络式的细分,模块式显然侧重技术联系,关系式则侧重社会文化联系;俘获式和等级制的内部生产联系多些,而模块式集群在技术上可发挥更大作用,市场式内部两种联系都弱。

综合以上文献,可以基于生产技术和社会文化关系两个维度,对于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集群的互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如果将企业集团与其密切相连的中小企业集群看作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则可以从生产技术、社会关系两个维度,对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进行分类,即市场式、模块式、关系式和集群创新式四种类型(如图1),二者的互动推动了全球价值链下的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集群创新式即综合了模块式和关系式的优点,是发展的高级阶段。集群式创新包括以下内涵:(1)个性化需求是主导,信息化发展到了一定水平;(2)以精益生产方式为主要思维模式;(3)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是基础,强调集群中企业间的互动行为;(4)创新主体通过地理位置的相对集中,互利合作,功能目标是为了获得创新优势。

三、企业集群式创新的实现过程

(一)集群式创新的实现途径——模块集中化企业集团集群式创新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模块集中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网络组织形成的过程。网络组织的形成与模块化是分不开的,能够构成网络组织的基础就是若干模块的分工协作。立足于产业集聚发展的大背景,是产业集聚促成了分工细化和模块化,企业集团整合产业集聚区内部和外部的优势功能模块,模块集中化以提高创新能力;众多模块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规则联系,协同创新,就促成了集群式创新。

系统的结构越复杂,事先设计的规则越容易有缺陷,局部调整就要付出牺牲整体最优的代价,所以模块分解并非越细越好。当模块之间的互补性很强时,就需要中间阶段的信息交换以便于联系规则的微调。在模块化当中,有提出联系规则的领导者(或叫做舵手),也有模块的制造者。二者之间关系的不同反映了日美的差异。青木昌彦(1990)以日美企业为对比,模块集中化主要有两种模式:事先确定了模块之间金字塔型的联系规则的“A模式”(IBM/360型)和日本汽车工业里联系规则在模块之间随信息交流不断修改的“J模式”(丰田型)。A模式中,信息是单向的,由领导厂商(青木称为舵手)指向各个模块供应商;即使环境发生了变化,只有领导厂商有权改变联系规则。J模式中,信息是双向的,领导厂商与供应商不断交换信息,联系规则会随环境发生变化。此外,青木昌彦(1999)又在J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硅谷模式”,看作是多个J模式的叠加,J模式只有一个领导厂商,硅谷模式则是多个舵手,因为在IT行业,可能是较多的领导厂商在争夺主导的联系规则,所以会有多个舵手。

20世纪大汽车公司非常依赖于中央集权的设计体系,现在也因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的压力而逐步实现模块分解化。第一步是重新定义生产过程的单位,例如奔驰公司在阿拉巴马州建设新型跑车的组装工厂时,把汽车结构重新分解为由大的生产模块组成的几个零部件集团。例如把包括汽囊、空调、仪表盘、安全带的驾驶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交给通用旗下的“德尔菲汽车生产系统”的郊外工厂生产,德尔菲为该模块又组建了几十个供应商网络。生产系统方面的模块化重要,设计的模块化更为重要。而在设计的模块化方面,却是日本企业开了先河。浅沼万里(1997)指出日本汽车业的重要竞争源泉就来自于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设计上的模块化,不同于美国汽车企业提供图纸给供应商加工的做法,日本汽车企业尤其是丰田集团,在确定了一般的共识界面之后,就放手让供应商去做,在“认可图纸方式”的框架下,设计过程被供应商“浓缩化”了。结果使得各模块的设计可以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了改换车型的时间周期。

企业的集群式创新应该善于“模块集中化”,可以在不同产业集聚区通过收购、兼并、合资、许可证协议及供应商合约,推动技术联合,专业化经营的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形成一个自主创新的网络。这样既可发挥市场调节、产品协作的有利因素,全面强化企业的技术实施机制,又能避免母子公司制带来的较高代理成本,所以企业集团应该围绕模块集中化,实施集群式创新。企业以集群式创新为目的的模块集中化的过程,是以企业集团为行为主体,控制产业集聚区的各种模块资源,不同模块之间分工协作,分别从事设计、生产、交易等活动;通过这种种活动,模块之间实现联结互动,促成集群式创新。这种集群式创新又分作两个部分,即横向联结不同产业集聚区的优势资源模块,和纵向的客户——供应商的互动,来促成集群式创新的实现。(二)集群式创新实现的案例分析与美欧的纵向一体化的强制性和机械式的组织结构不同,日本的企业组织为授权性和有机式的官僚制度。日本的国内直供商一般属于第一层面的供应商,或称作紧密层供应商,其它的次紧密层供应商或间接供应商则由其协调和控制,因而分布更有层次性。紧密层是系统整合的直接供应商或是技术上对总装厂有重大影响的间接供应商,其责任包括研发(特别是首次应用于汽车业的技术的研发)、管理分包商、准时供应、产品工程师积极配合总装厂工程部门的工作,以及所提供的总成模块质量保证方面的责任等;次紧密层是向前者提供用于系统整合的零部件或提供支持性服务的供应商。不同层面的供应商通力合作,通过这种波浪式的创新传播机理,可有效利用集群范围内不同供应商的优势,实现集群式创新。

供应网络中各个层面上的参与者均使用相同的语言,遵循相同的规则,成为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传播知识促使各个层面的供应商共享默认理解,这又反过来有助于进一步的传播和吸收知识。在丰田公司巨大的供应商网络金字塔中,每一子集群或系统中的小金字塔与网络中的其他子集或金字塔相似,成为相互之间的自我相似;这种自相似的集群的最大益处是

内在简单性和对于“处方”的可复制性。以集群式创新在丰田城的传播为例研究其传播机制。如图2A,“组织层面I”是丰田企业集团,第二层面是其直接供应商集群,第三层面是次级供应商集群(为直接供应商供货),直接供应商一般离丰田城不远,次级供应商离直接供应商也较近,相邻次级供应商就是“顾客与供应商的关系”(如图2B)。供应商丰田Kyohokai(供应商联盟)的问题解决小组和Jshuken(自主研)是贯彻丰田主义的有效工具,特别适合丰田生产系统(TPS)在供应商之间的传播。第一或第二层面供应商也会仿效丰田公司,组织Kyohokai(供应商联盟)或Jishuken(自愿学习)委员会。通过多重增值者的努力,丰田公司的知识传播和供应商的发展在较低的成本基础上得以实现,“丰田主义”得以贯彻。

四、结语

实施人才战略促进企业发展 篇6

关键词:实施 战略 促进 发展

宣钢由于企业老、包袱重、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经不起市场的冲击,面对严峻的经济势式,宣钢领导以改革的精神和思路,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牢固树立人才意识和科学的用人观念,不惜投资引进和培养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从而使企业走出了低谷,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1.人才战略的意义

1.1人才现状

近年来,宣钢在面对金融危机严峻形势和节能减排的双重考验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立了“适度规模、工艺配套、环境友好、管理科学、打造精品、综合创效”的发展方针,不靠规模增效靠提质增效,始终立足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精品长材基地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精品战略。目前,公司已形成600万吨生产规模,产品为“棒、线、型、带”。随着宣钢的跨越性的发展,设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这就要求职工队伍具备驾驭、掌控现代化、大型化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1.2 人才培养目标

文化素质是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和能力提升的基本条件。从宣钢的人才现状来看,较低的职工文化素质已经严重制约着宣钢的跨越发展,同时与设备工艺大型化、现代化步伐不相适应,必须加大力度、着力提升。宣钢有必要利用充分利用自身教学资源,通过自主办学、与大学院校联合办学、参加社会机构办学等多种渠道,为不同层次职工搭建起文化素质的提升平台。

2.人才培养的措施

2.1 加强教育,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风尚

人才是世界上所有宝贵资本中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一支过硬的科技骨干人才队伍。在识才和用才这个问题上,宣钢人经历了一个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最初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初期,不少职工对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总认为专业技术人员是二线人员,可有可无,工资待遇不能高于工人,个别基层领导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也不够重视,认为冶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只要流汗、苦干就能出效益。针对这一问题,宣钢领导首先统一思想,运用对比事例对职工进行教育,开展人才对企业作用的讨论,灌输“无才不兴”的思想。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宣钢下属二级单位,谁大胆使用了人才,谁的经济效益就有了大幅的提高,谁就在市场经济中有了立足之本。否则就无法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2 下大气力,花大本钱,引进和培养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确定了以人才求发展,以科技推动企业进步的方针之后,积极开展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扩大。近几年来,宣钢每年引进近百名大中专毕业生,学历结构形成了一定层次,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高、中、初多层次相互配套,具有较深业务造诣和独立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引进和培养人才中,采取了以下三种措施:

2.2.1求才若渴,广泛招贤纳士

为了招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宣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广泛和各大院校建立联系,引进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应届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类院校和各地组织的人才招聘会,广泛张榜招贤,引进人才。对公司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几年来,宣钢先后通过招聘引进了采矿、矿山机械、钢铁冶金、计算机、硅酸盐等各类急需专业技术人才。

2.2.2立足企业内部,加强智力开发

为了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挖掘各类人才的潜能,宣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注意加强企业内部的智力投资,搞好人才的培养和职工培训工作。一方面,送出去代培,根据工作需要,利用大专院校的知识优势,推荐选拔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到有关院校深造,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公司采取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举办硕士研究生培训班,培养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后劲,同时鼓励、支持职工进行自我学习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并在时间上和工作上为其提供方便。

2.2.3 实行政策倾斜,稳定和吸引人才

在引进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宣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特别优惠政策。在工资上,取消了大中专毕业生的临时工资,直接享受定级工资、岗效工资和各种形式的奖金。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向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实行工资待遇和专业技术职务挂钩,大大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从而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方面起到了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促成了一种争学知识,争当人才的新风尚。

2.3努力创造条件,为技术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几年来的实践,使宣钢人深刻认识到,没有专业技术人才就没有宣钢的生存和发展。为充分调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近几年来,宣钢做了很大努力。

2.3.1提供良好的人才成长的外部条件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外部环境。为使人才有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宣钢下属厂矿单位的主要中层岗位实行“助理”制,让年轻技术人才提前进入角色,同时,有意识,有计划的安排部分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到不同的岗位锻炼,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在实践中提高业务素质。近几年来,宣钢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调整了产品结构,在确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采取内部招标制,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用武之地,为技术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3.2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随着企业的发展,宣钢重视从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并把这一工作提到黨委组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每年发展的新党员中,知识分子都占有一定的比例,经常组织各种形势的政治思想教育,倡导先进的思想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宣钢还注意把一批业务素质好,事业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管理才能的技术人才,特别是中青年技术人才,推向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工作的领导岗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宣钢下属的二级厂矿单位领导班子几乎都调整为年富力强,有朝气,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才。

2.3.3 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激励,企业就没有活力。为适应宣钢发展形势,宣钢建立起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对专业技术职务采取评聘分开,择优聘用,实行选拔优秀科技拔尖人才制度,并跟踪考核进行动态管理,使科技人才队伍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给真才实学的科技人才以用武之地。对科技人员试行科技成果奖励和新技术开发新增利润提成等分配办法,逐步使科技人员与自己的水平和贡献挂钩,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

3.结语

宣钢近几年的发展,充分证明,现代企业的生存,离不开人才,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现代企业发展中,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有了立足之本,企业只有充分利用好人才,经济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策略研究 篇7

一、企业品牌战略的内涵

(一)品牌战略的含义

品牌战略,是企业以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为核心,在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企业总体行动计划。品牌战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目的是将企业建成具有强势品牌的企业。

当代经济已实现了从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企业要想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高的价值,就需要实施品牌战略、对企业品牌进行管理,提升企业品牌的市场竞争能力。而怎样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并恰到好处地塑造品牌就成了企业思考的重点。

(二)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

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可以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赢得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能力和强劲的动力,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1. 实施品牌战略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显现,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已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而且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品牌竞争是国际竞争的重要形式,一个企业有无知名品牌是企业是否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品牌”的说法就反映了企业品牌的重要性。因此,品牌战略在企业市场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为了要谋求生存与发展,必然要建立自己的品牌。

2. 品牌战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

品牌战略通常是根据企业自身要求和战略设计目标量身打造的,品牌战略方针是品牌制度的导向和根据。曾经有著名经济学家提出这样的观点: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境况下,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经营战略方针以及经营方式最根本的服务目是什么。可以这么说,品牌战略就是企业经营目标和手段的统一。因此,在不同时期,品牌战略都是实现企业服务目标的核心,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3. 品牌战略是推动社会经济的动力

经济的国际化和一体化让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面对着强有力的国际品牌对手,我国的企业在进行品牌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层次的提高,也可以占有更大的市场,更可以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通过这些方面,品牌战略无疑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很大动力。

二、企业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从总体上看,我国品牌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区域品牌、行业品牌蓬勃发展,企业品牌也不断壮大,涌现了一批名牌企业和产品,如:海尔、茅台等。但由于体制与机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企业还未形成完整的品牌战略意识和体系。

(一)品牌的认识程度不够

大多数企业把品牌简单的理解为知名度。认为只要花大价钱,大作宣传广告,引起轰动效应就能够创造品牌。这样做,不但消耗了企业的大量经济资源,对品牌的打造也无用甚至有害。许多企业认为只要给产品设计个好名字,使用有表现力的包装和商标,找个知名的形象代言人等等就可以创造出好品牌。但是,这实际上把品牌认同为一种符号和标志,集中注意力于表面文章。企业形象可以靠设计而形成,使自己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色。但品牌不可以,它必须是打造和锤炼出来的。通过广告宣传、利用新闻事件制造轰动效应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而对于知名品牌的形成没有任何意义。

(二)实施品牌战略的方向性不明确

目前,我国仍有企业试图将经营业务划分为产品或服务,并且仍然在实施过程、实施方法、实施目的性上有分歧。这种做法早已过时了,企业现在已不再存在单纯的产品业务或服务业务了,每件业务都必须看成是产品和服务的结合体。产品的本质就是服务消费者,以消费者为核心,展开其他相关的战略制定。如果企业在争取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产品上,将会大大限制他们获得“领先地位”和树立品牌特色的能力。企业经常会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产品创新上,因而忽视了发展能同时提高产品和服务优势的富有竞争力的品牌方面的因素,这种狭隘的大局观造成了品牌战略实施的盲目性。

(三)品牌缺乏核心价值

对品牌而言,品牌核心价值就如同灵魂一般。如果一个品牌没有了自己清晰的核心价值,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势品牌。而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终极追求,是一个品牌营销传播活动的原点。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而展开,都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和演绎,并丰满和强化品牌核心价值。海尔的核心价值是“真诚”,品牌品号是“真诚到永远”,其星级服务、产品研发都是对这一理念的诠释和延展;诺基亚的核心价值是“科技以人为本”,同样,诺基亚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及以人为本的设计来打造其高科技形象。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核心价值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是创造百年金字招牌的秘诀。反观我们国内的很多品牌,几乎不存在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尽管大量的广告投入能促进产品销售,但几年下来却发现品牌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积累。

(四)品牌战略缺乏技术支持

目前,我国多数行业不具有核心技术开发能力,核心产品主要靠引进获得,这是造成我国品牌在国内、国际上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原因。更值得重视的是,在技术水平严重落后的情况下,我国的一些企业不是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来一步一步培育名牌,而是为了造名牌,不惜投入巨资大打广告战,这样的名牌生命力极差。相反,真正的名牌向来是以质取胜的。如金利来领带取胜的关键是源于它的质量高。如果金利来没有优质的产品质量,是不可能获得持久发展的。

三、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

(一)树立现代品牌战略意识

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掌握市场主动权,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品牌战略是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企业首先必须提高对品牌及品牌战略的认识,充分了解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树立现代品牌战略意识。企业应结合根据自身的具体实际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战略,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品牌战略实施方式。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并非单一战略模式的实施,而应构建全面完备的品牌战略体系,以充分发挥战略体系的整体效用。总之,品牌战略的实施必须与企业整体战略相融合,与企业长期战略的实施相适应,要正确处理企业品牌战略与企业其他具体战略的关系。

(二)实施品牌创新

IBF国际品牌联盟副主席麦奎尔说过:企业要持续不断地对品牌予以关注,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观要不断创新,不断巩固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现代经济中的品牌创新,其本质是一种“全面品牌创新”,包括了产品、组织、技术、价值、传播、营销、管理、市场等方面内容的创新,是以品牌创造和品牌培育为核心的综合性一体化创新。因此,品牌创新是提升品牌竞争力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三)企业技术的革新

当今的经济发展是综合生产力的发展,在现代的企业竞争中,生产力技术的竞争是企业产品竞争的核心。对于企业品牌的建立而言,生产技术能够保证企业生产力,也保证了企业产品的品质,在现代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想建立良好的品牌,就必须保证企业的生产技术。如果产品的生产过程达到了先进水平,那么品牌的树立就会相对容易,而且也相对更容易将品牌打入市场。

(四)品牌市场多元化

品牌市场多元化主要是指企业通过自身品牌战略的制定与完善,在现代商品市场中逐步树立牢固的地位和强有力的竞争水平,进而全面实现企业品牌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目前,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中,由于国内企业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管理方式陈旧等原因,所面临的品牌目标市场往往局限于某一地区或行业。在世界金融格局发生巨大转变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赖以生存的品牌战略必将受到严重的受阻,应变能力也相对较差,就必然濒临破产或解体的现实。我国企业在确定品牌市场目标时,一定要坚持多元化的品牌经营原则,将有限的资金有效应用于多个行业的品牌建设中,当某一行业发展受挫时,其他行业的品牌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足够的资金,不至于企业的经营风险全系于某一品牌市场目标上,进而实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目标。

(五)创建品牌发展环境

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与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品牌所有者权益,为品牌的建立、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应积极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加强对品牌战略的研究,为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为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再者,相关职能部门应做好协调工作,建立并完善品牌战略实施的协调机制,促进品牌战略的顺利实施。另外,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品牌评价体系,对品牌的评价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促进品牌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品牌竞争、品牌经营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已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品牌战略在现代企业战略组合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已逐步成为企业战略组合的核心战略。因此,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实施有效的品牌战略,进行品牌的维护与管理,实现品牌战略的与时俱进,很好地应对国际竞争环境,真正做到将企业的品牌打造成企业的灵魂。

摘要:实施品牌战略是提升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是企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企业品牌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牌的认识程度不够,实施品牌战略的方向性不明确,品牌缺乏核心价值,品牌战略缺乏技术支持。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实施有效的品牌战略,树立现代品牌战略意识,实施品牌创新,企业技术的革新,坚持多元化的品牌经营原则,创建品牌发展环境。

关键词:企业,品牌战略,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蒋丽春.论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0(12)

[2]张莉.现代企业品牌战略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0(17)

[3]王军华.略论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J].商业时代,2010(16)

[4]王珩,侯锦昌.企业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实施建议[J].财会研究,2006(10)

现代物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探析 篇8

1 物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1.1 品牌价值是物流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品牌是企业实力的综合反映,是企业区别与其他企业的重要标志,它既能为企业持续地带来效益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从内容上看,品牌代表着物流企业所提供服务的个性特征,是物流企业的形象和服务形象的特征。这种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增值的经济资源。一般说来,品牌资产越高,则企业的道德力量和市场公信力等关联资产越好。卓越的品牌资产可以为公司带来有力的竞争优势,如吸引大量的人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构筑更高层次的发展空间等。

1.2 品牌是物流企业有力的竞争武器

国内物流企业要想在与国际知名物流品牌企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物流服务可以很快被竞争对手模仿、超越,而品牌却难以逾越。品牌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具有独特的特性。品牌不是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它受法律保护,能与企业其他的能力互补,使企业产生持续的竞争力。

1.3 品牌形象直接影响着客户对物流企业的忠诚度

国内物流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国际物流品牌的加入,给物流服务的需求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此时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品牌是企业的标志和根基,物流服务需求者在选择服务供应商时,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优先考虑知名品牌物流企业,因为对物流服务需求者来说,品牌能反映他们的生活理念,能节省他们的购买成本,还能降低购买风险。

2 现代物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虽然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已有实施品牌战略的强烈欲望和需求,也逐渐认识到了品牌战略的作用和重要性,但由于在认识上的诸多误区,使之在制定与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导致无法获得应有的市场效果。

2.1 缺乏正确的品牌理念

2.1.1 做业务等同于做品牌

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目标都是要追求最大利润和持续经营的,而与这两个目标联系最直接的因素是业务量和品牌。只有两者同步,协调发展,企业才能长盛不衰。但是目前有不少物流企业,却一味地强调业务量的提升,把它作为企业追求的最大目标,忽视对品牌其它要素如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建设。

2.1.2 只造名不造实

许多企业认为“品牌是靠广告打出来的”,所以加大广告的投入,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以为这样就可以打响品牌,并未注重品牌内涵。还有很多物流企业依然停留在低价服务观念上,以低价作为竞争手段,忽视品牌创立及品牌系统建设,使得企业缺乏统一的品牌理念,企业形象模糊且不稳定。

2.2 品牌定位不正确

2.2.1 忽视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

品牌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核心价值特指可以兼并多个产品的观念,是品牌的精髓,它代表一个品牌中最中心且最不具时间性的因素。每个物流企业的服务都有其独特的品牌,但相当多物流企业的服务品牌没有深层、明确、具体的内涵,品牌形象苍白、无个性,无法使消费者在接触品牌时产生应有的联想。这些物流企业仅仅把品牌理解为一种名称或牌号,用于同类物流企业间表面化的区分,而无法使这一区分建立在自身品牌差异化、个性化、合理化的基础上。

2.2.2 品牌运作没有上升到战略层面

品牌运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它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系统性、全局性、统一性等战略特征,违背这一原则来推广品牌不符合市场营销基本原理,在市场上必将无功而返。许多物流企业过于急功近利,将品牌战略理解为一种短期行为和见效快的灵丹妙药,需要时或有钱时则想起使用,否则置之不理,甚至由于自己的误用还会将品牌战略误解为一种虚无缥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而放弃。在发展品牌的过程中,并没有系统地去建立、规划品牌,甚至有的企业认为只要注册了商标,就己经是在进行品牌战略了,就具有竞争了。

3 物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策略

总的来说,品牌的建立必须首先与客户培养和塑造一个感性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品牌关系,表现在产品或企业要有一定知名度,让客户获得足够的信息能够充分地了解品牌;其次,要获得客户对品牌的尊重,和客户建立起友谊关系,进而赢得客户的信任;最后,由信任而生成对品牌的忠诚,客户和品牌之间转变为水乳交融的合作伙伴关系。

3.1 强化积极的品牌意识,树立正确的品牌理念

我国物流企业要培育自己的品牌,首先要树立起强势品牌的竞争意识,这是开展品牌战略工作的前提。企业只有树立起创建强势品牌的竞争意识,才会去开展市场调研、提高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技术、合理确定价格等工作,在品牌竞争中占得先机。国外的物流企业、我国物流业的少数大企业就具有相当强的品牌竞争意识,对我国的物流市场进行积极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未来占领国内物流市场做充分的准备。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培育自己的强势品牌,必须具备积极主动的品牌竞争意识。

正确的品牌理念是创建品牌、占领市场的向导,不致使企业盲目地前进,同时注入理念的企业形象是清晰稳定的。UPS的“最好的服务,最低的价格”、中铁物流的“向社会提供高效率的专业物流服务”、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的理念给其品牌注入了强有力的前进动力。

3.2 确定清晰且个性化的品牌定位

正确的品牌定位是设计、塑造与发展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关键。市场的服务需求千差万别,物流企业的经营条件也各不相同。培育强势品牌必须给其合理的定位,明确自己所代表的内涵和将要服务的市场,使本品牌的物流服务符合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在现实和潜在的消费者中占有良好的位置。

3.2.1 要遵循消费者导向原则、差异化原则、个性化原则和动态调整原则

最重要的是企业要对目前和未来市场有个准确的定位,即明确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和应该提供什么类型的物流服务这两个问题。这是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核心是定位策略STP,即细分市场(Segmenting)、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具体定位(Positioning)。定位策略的运用,即在于创造和渲染企业和产品的个性化特色,为自己的产品创造和培养一定的特色,富有鲜明的个性,树立独特的市场形象,以区别于竞争对手,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和偏爱。比方说有专家建议,江苏物流企业树立“专业、专注、专心”的品牌认知。

3.2.2 物流企业的品牌定位要突出品牌的核心价值

物流企业的品牌定位就是锁定目标消费者,并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一个与众不同的差异竞争优势和位置的过程。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精神内涵,代表着品牌对消费者的意义和价值,牵引着消费者选择某一品牌的原动力和驱动力。品牌的定位不是宣传服务,而是要挖掘具体服务的理念,突出其核心价值,使消费者明白接受此服务的利益点如准确、快速、可靠、安全等。例如在物流快递行业中,联邦快递是第一家能够提供保证服务的快递公司,如果因为联邦快递的缘故使快递的物品迟于规定时间送到客户手中,公司会将投递费用原数奉还。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个性和价值,才能使服务和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无法替代的特定位置,从而扩大品牌知名度。

3.3 确立品牌的名称和符号

这是品牌形象建立和推广的最初阶段。物流企业在把握了市场发展的脉搏,通过细分市场、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具体定位,在对品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颖生动的新品牌名称,方便识别和记忆的商标符号,渲染企业和服务的个性化特色。一个能赢得消费者好感的商标,其本身就是个永久性的广告。2003年,全球第一包裹快递商UPS沿用了40多年的“盾牌”标志正式变脸。新标志取消了盾牌上方带蝴蝶结的包裹图案,增加了标志的空间感以表示UPS当今诸多的业务项目,并且新标志的颜色分布也更为醒目,使“UPS”字样更加突出。UPS形象的改变不仅仅体现在标志的视觉感受上,在其货运飞机及递送车的设计图案中还增添了“实现全球商业同步化”的词句,新的广告词中也增加了“实现同步化商业”的主题,以提醒客户UPS是一个提供广泛经营项目的公司。

3.4 落实品牌内容

3.4.1 业务

在提供物流服务方面,首先要有精品意识,要树立优质的产品形象,强调服务运作的高效率、人性化、及时性、便捷性、增值性、定制性、安全性等特质。其次要有创新意识,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赋予产品和业务以新的特质。要在综合物流服务、方案设计和信息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和积累。

同时,物流行业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其品牌形象的确立很大程度上与物流服务人员在服务现场提供服务的质量好坏等状况密切相关。物流服务人员的形象向客户传达企业的品牌形象。因此在员工着装、仪容仪表、精神风貌等方面树立统一的规范,以展示企业整体的稳重、踏实、专注、专心的风貌。UPS创始人吉姆在公司树立了客户至上的理念和准则至今仍对UPS具有极深的影响。例如吉姆要求公司的每位员工在派送货件时,必须穿着整洁的制服、皮鞋一定要擦亮、头发要梳理整齐、指甲要保持清洁……。今天,依然可以在UPS全球任何一间办公室里看到一个细则多达十几项的着装要求范例。诸如此类的提高用户信任度的服务准则,UPS公司一直沿用至今并成为UPS决胜于快递之林的不败法宝。再有,就是树立规范的服务流程,对于客户的各种要求要做到及时处理、及时反馈。

3.4.2 价格

要从低附加值、低报价的传统单一的干线运输等服务的恶性竞争中抽身而出,摆脱低价低附加值物流服务的企业形象。要走差异化的路线,采取优质优价、高附加值高价、综合型物流服务综合报价等方式,以客户定制为基础、提供差异化和低替代性服务为依托,通过达到降低客户的物流成本和为其创造价值的目标而获得较高的服务价格。

3.4.3 培育政府公关部门与媒体的公共关系,做好宣传工作

对于企业商标或标识,我们可以将其附着在物流企业的运输车辆、仓储设施设备、员工的服装等各种可能的载体上,通过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建立来展示企业整体的品牌形象。其次,物流企业通过广告、建立网站、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来推介自己。例如江苏有些物流企业已经通过建立企业网站、利用公司运输车辆、定期向客户发送相关传单等开始了相关的工作,这些做法有利于物流企业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增强品牌的附加价值。马士基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将公司的总部选择在首都北京,足见其与中国政府搞好关系、帮助公司顺利打入中国市场的决心。公司还专门成立了GCACORP部门,负责与政府、媒体联系以及在中国的慈善事业。通过公司不断努力,马士基做为一家老式欧洲企业所可能带给客户的“守旧、傲慢”等负面形象正越来越得到改善。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不断提升,对公司打开中国的航运、物流市场起到了极大作用。

3.5 重视品牌形象的维护

物流企业要建立一支规范和诚信的营销队伍,就要深入市场第一线,坚持“诚信第一”的原则,加强与客户的真诚交流,收集对品牌建设的建议,以便企业改进。企业还需要有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保证消费者的利益,提升企业品牌的美誉度。当今世界著名的跨国物流企业,它们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信誉。对顾客而言,物流企业的强有力服务承诺,是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最基本的条件。

品牌维护的另一方面就是在法律上对品牌的保护。在建立和推广企业品牌的过程中,要对品牌依据法律有关程序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免被其他物流企业盗用品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4 结论

随着我国物流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网络化,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出现物流服务同质化,缺乏竞争力的状况;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各国物流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广泛和快捷,越来越多国际大型物流企业进入我国,他们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物流技术都极大地刺激着国内的物流企业,物流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物流企业要掌握和控制国内物流市场制高点,就必须大力加强品牌建设,努力实施品牌战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建设物流企业品牌和实施品牌战略才是维持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师俊强,王付来.物流企业品牌管理[J].物流科技,2006(11):100-102.

[2]闫琼洁,王运雷.物流企业品牌战略研究[J].物流科技,2006(7):97-99.

[3]陈雅萍.我国物流企业品牌战略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15):88-89.

[4]卢燕明.UPS的品牌之路[J].世界机电经贸信息,2004(3):66.

[5]左莉.马士基在华的品牌战略及其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启示[J].物流技术,2006(11):92-93,95.

[6]章志.品牌建设中国物流企业的重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3):44-45.

[7]李巍.浅析物流企业品牌问题[J].决策探索,2006(8):69.

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 篇9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主导性。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 即企业精神。首先它是一种意识, 一种对企业起推动作用的主导意识, 它是企业优良的价值观念经升华、浓缩而形成的, 它不仅可以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 而且可以直接延伸到社会上去, 这种意识可以影响职工个人的信念, 影响职工在生产、经营, 甚至社会交往中的思维方式、心理定式等, 也可以成为企业家进行决策、组织、经营活动的主导意识, 促使每个职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进而成为企业的行为准则, 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社会声誉。 (2) 共识性。是企业文化的又一特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 它有一定的规律性, 具体到某个企业, 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它们都是特定的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共同创造的为广大职工所认可的能反映企业精神实质的集体智慧。个人因素只有通过企业成员整体的认同和接受, 经过集体实践融合成集体的东西, 才有可能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的共识性是其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前期。 (3) 卓越性。企业文化从宏观上讲, 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 即商业文化的一个部分, 从微观上讲, 是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阶段, 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灵魂, 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管理思想、管理模式, 是一个过程, 是以积极的方式不断走向完美的过程, 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以求取得各方面最佳效果的过程。

企业文化战略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1) 企业文化战略, 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基础。企业的发展战略, 是包括许多方面的整体战略, 但归根结底是以某一阶段的效益为衡量标准的, 企业的发展目标一旦确定, 就需要去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 如技术问题、管理问题、广大员工的人生问题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一种动力、一种精神, 仅靠物质刺激和惩罚手段是不够的, 因此, 需要营造一种文化, 这就是企业文化战略要解决的问题, 一种优良的问题一旦确立, 它就会逐渐成为企业的优良传统, 成为企业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保证。因此, 企业文化战略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基础。 (2) 企业文化战略。是建立良好企业文化的前提。企业文化是随企业的产生而产生的, 但这种企业文化不是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企业文化。自发产生的企业文化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它也可能是一种良好的风气, 但也不能排除它是一种阻碍企业发展的阻力。现代管理学有意义上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 是在原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一个企业想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首先要有一个目标, 这就是企业文化战略, 是以我们说:企业文化战略, 是企业建立良好企业文化的前提。建立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 完成了战略的制定之后, 就是实施的问题。实施的过程, 就是把战略分解为战术的过程, 包括: (1) 造势。 (2) 发动改变。 (3) 完成战略目标并使之进入稳定状态。

一、造势:营造和培养有利于价值观念形成的气氛

造势, 是一个军事用语。本意是讲创造了一种有利于事态向某方面发展的形势、气势。我们这里是指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精神培养的气氛。那么, 如何营造有利于企业精神培养的气氛呢?毫无疑问, 这个一个大题目, 涉及许多知识领域 (包括:心理学、美学、谋略学、经济学等) , 亟待认真研究。这里只谈造势所应达到的目的和应采取的手段。

1. 造势所应达到的目标。第一节我们已经谈到, 企业文化

有三个主要特点:主导性、共识性和卓越性。那么, 我们造势的目的就是让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对已制定的企业文化战略形成共识, 并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已制定的企业文化模式是卓越的文化模式, 应该成为我们企业的主导意识, 并有一种紧迫感, 即非此企业将走向灭亡的感觉。

2. 造势所应采取的手段。

其实, 造势本身就是战略的战术部分, 不过造势仍需许多谋略来完成。这些谋路的设计, 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有戏剧性, 绝对不能使用强制性的手段, 应该采取一种轻松愉快方式。这一点, 决不可忽视。领导要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 成为戏剧性事件的导演者。日常的一个普通事件, 通过谋划, 可以成为一个重大事件, 目的在于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动。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深深的痕迹, 能够长期地影响大家的情绪及行为。

二、发动改变

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60年代评价非洲革命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事实上, 时机对任何事情的成功与否都至关重要。“造势”的完成, 预示着时机的成熟。应该说, 这时候才真正进入了改变文化的阶段。“发动改变”作为一个战术, 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示范作用;骨干的培训;重要原则的调整;企业职工、班组、车间、科室对共同信念由完成灌输向自觉性的转变。

1. 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示范作用。

企业文化战略能否在一个企业顺利实施, 领导者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企业精神是由企业领导精心树立和培养起来的。日本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有意在集团中培养一种观念, 每天写一段信条式“语录”, 让职工们反复背诵, 成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 他认为, 这并不是为了谋求永久的“个人崇拜”。而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风格”, 同样, 中国一家名声很大、效益颇佳的以生产电冰箱为主的电气公司, 总经理一有机会就大谈国内电冰箱市场的饱和状态, 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了一种以“危机意识”为主的企业精神, 由此可见, 企业精神并非生来就有, 而是企业家经过长期努力精心确立和培养起来的。 (2) 企业领导的经营管理哲学本身就是企业精神的躯干。日本三洋株式会社社长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企业家, 他在管理中常将谚语以自己的意念方式进行修改, 使之成为自己能够认同的标准, 如他将“好运要睡着等待”改为“好运要下工夫去创”, 将“尽人事而听天命”改为“尽人事已征天命”等。很显然, 创新是他将经验哲学的基础, 在他的影响下, 三洋电机在电冰箱开发中首创箱门背面有效利用的门架、磁铁门以及二极压缩机扩大存放容积等, 后来居上, 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3) 领导者的精神状态是企业精神的缩影。领导者的精神状态从一个角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 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会深深地烙印在每个职工的心中, 而职工的精神面貌也会给领导者以深刻的影响。因此领导者的精神状态, 举止言行是对企业的最好教育, 是一部活教材, 是企业精神的缩影, 例如:一个公司的总经理, 想在他的公司中提倡一种亲密和睦、宽松、民主的经营环境, 为了使这种信念深入人心, 他必须率先做出样子, 这要求他平易近人, 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实行对合理建议的奖励制度, 注意发展同职员的友谊等。

2. 骨干的培训———建立一种能够使企业精神得以实现的网络。

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有人研究认为, 一个人能够直接地、有效地指挥下级的数目一般在六个左右, 这种理论被管理学者称为管理跨度原则, 也叫管理幅度原则。建立一种有效的企业精神, 决非领导者所能完成的, 需要借助大家的力量。因此我们应建立一个由上而下, 由各部门骨干组成的金字塔型的网络。所谓骨干, 应该是各层次中的优秀分子, 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 目的在于能使他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自己和他人, 认识自己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和自己所负担的职责, 同时能够根据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其行为, 发挥积极作用。

3. 重要原则的调整。

我们这里所说的重要原则, 并非是指企业管理的重要原则———用人标准和激励手段。 (1) 人是具有个性的, 企业文化也具有个性。因此这里就有一个企业文化对人的选择和人对企业文化的选择和适应问题。作为企业文化理论诞生的标志的威廉·大内的《企业文化》一书, 曾以企业的管理方式将企业分为四种类型, 它们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 也有各自不同的用人标准, 这四种类型是:第一, 硬汉文化, 这种文化的特征是敢于冒大风险, 拥有这种文化的企业可以在一夜之间大红大紫, 也可以在一夜之间倒闭关门, 其用人标准当然是具有开拓精神, 冒险精神, 极端的敏锐和坚强。第二, 努力工作及尽情享受的文化, 前几年很多企业提倡的“拼命的玩、拼命的干”就属于这种类型, 其基本价值观是鼓励人们努力工作及尽情享乐, 这种文化的用人标准是勤奋、踏实、务实, 而不提倡创新, 自然设计等。第三, 长期赌注文化。这种企业往往花费很大的投资, 但能否收回投资并获得利润则在投资时很难确定。这种文化在对人的态度上便是注重知识, 注重权威, 因为可以增加其成功的可能性。第四, 过往文化, 这种文化注重过程程序, 一切按规则办, 没有通融, 没有权变, 因而用人标准注重诚实、老实、按部就班、谨小慎微。总而言之, 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密切相关, 要建立一种新的企业文化, 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用人标准。 (2) 激励手段。职工劳动积极性的动因, 不仅有物质的、经济的, 而且有社会的、精神的、政治的。不同的文化环境, 不同的物质生活水平, 物质和精神所占的比重也不同。所以要塑造一种新的企业文化, 应该注意激励手段的利用。

三、完成战略目标并使之进入稳定状态

新的文化进入自然性之后, 再进一步强化, 才会形成习惯。强化是对成熟的行为予以加强或维持, 老的文化是因为以往的强化而维持, 新的文化, 则需要靠新的强化形态而建立。强化的方式应该是全方位的, 关键是建立一套支持性的组织与制度。如章程, 部门的工作职责, 工作程序等。特别要提的是, 管理信息系统是其中一大考虑因素。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资料, 使管理人员知道是成功或失败, 是进步或退步, 以便及时校对完善。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它有主导性、共识性、卓越性的特征。企业文化战略, 一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基础, 也是建立良好企业而文化的前提。建立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 完成了战略的制定之后, 就是实施的问题。实施的过程, 就是把战略分解为战术的过程, 包括造势、发动改变、完成战略目标并使之进入稳定状态。

关键词:企业,文化战略,实施

参考文献

[1]姜葆亮.现代企业发展战略[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6.

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篇10

抓好市场营销网络建设、科技创新、产品质量和企业文化, 是中州分公司进行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

1 完善市场营销网络, 提供品牌支撑

市场是品牌的载体, 是检验企业及其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标准。中州分公司本着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全方位的服务为营销宗旨, 大力完善营销网络, 为产品的输出提供畅通的渠道, 为品牌的树立提供可靠的保障。中州分公司有一支集产品销售、技术服务、信息传递功能于一体、反应灵敏的营销队伍, 重点是搞好用户调查, 指导用户正确使用企业产品, 为客户及时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服务。通过不断的改进完善, 服务效率及现场服务能力极大提高, 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和亲和力不断提升。中州分公司根据产品市场分布的特点同时充分利用中铝国贸在各个地区销售公司的销售平台, 设立了上海、佛山、重庆、天津四个地区销售公司和7个省级经销商, 形成了点面结合、多层次的立体营销网络。中州分公司产品覆盖了全国各省市和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2 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力度, 保持企业可持续 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企业的生命, 更是一个品牌强有力的支持。只有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品牌才能魅力永存。实施品牌战略, 创建并发展名牌, 技术创新必须贯穿始终。中州分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品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州分公司不断完善科研、开发机构, 拥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实行三个层次的技术开发, 分别从事短期、中期和长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 与开发。同时 通过“产、学、研”合 作、实施技术改造、引进消化吸收、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活动, 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开发出了一大批市场急需、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 突破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 除自主研究开发外, 还积极开展了国际间的技术合作和研究, 成功开发了多种化学品系列产品, 技术储备丰富。在自主开发方面, 中州分公司成功开发并掌握的化学品氧化铝生产技术主要有:低铁氢氧化铝和氧化铝、陶瓷氢氧化铝和氧化铝、拟薄水铝石、4A沸石、高纯氧化铝、铝酸钠 (包括多种生产工艺) 、冰晶石 (多种合成工艺) 、氯化铝、聚合氯化铝、活性氧化铝、填料用氧化铝系列产品、超细氧化铝、单晶片状氧化铝等;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与自主研发相结合掌握的化学品氧化铝生产技术主要有:高白氢氧化铝、超细氢氧化铝、易溶氢氧化铝等。

通过多年的研究, 中州分公司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化学品氧化铝实验室, 拥有多种先进的实验、检测装备。实验室的试验、检测项目的齐全程度和装备水平得到了美国人造石协会 (ISSFA) 秘书长Lenny EIbon先生的大力称赞。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装备齐全的研究室也为中州分公司今后化学品研发及产品质量的保证奠定了物质基础。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和技术储备, 我们已经掌握了多种化学品氧化铝生产工艺技术, 研制开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学品氢氧化铝。通过技术鉴定或申报专利的主要技术成果有: “连续碳分生产SHM75 (H- WF-100) 氢氧化铝 新产品”获得 了国家专 利, 并于2001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并被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超细氢氧化铝生产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 实施了产业化, 并于2003年9月通过了行业协会组织的成果鉴定: “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及产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白氢氧化铝生产技术于2003年9月通过了行业协会组织的成果鉴定: “生产工艺、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州分公司氢氧化铝及氧化铝产品白度一般均在94%以上, 享有“中国白”的盛誉, 进一步提高中州分公司的竞争能力。企业拥有以强化烧结法和选矿拜耳法两项新工艺为核心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氧化铝生产高新技术。强化烧结法被评为第八届中国专利奖金奖, 选矿拜耳法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成果。形成了一整套原始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核心技术, 并通过申请专利加以保护。几年来, 中州分公司共投入科技经费近2亿元, 取得科技成果200余项, 其中20多项属国内外首创, 有32项科技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 13项获省部级二等奖;申报专利50余项, 其中40项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10项授权。先进技术的获得不仅要靠拥有高素质的技术人员, 更在于领导层对技术开发研究的重视。中州分公司十分重视对技术创新的领导, 强化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建立了以人为本的技术人员考核激励机制, 努力追求科技与生产的完美结合, 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技术人才。目前, 中州分公司从事化学品氧化铝研究和生产的人员达250余名, 其中, 直接参与研究开发的技术人员近40名。这批科技队伍富有朝气, 勇于探索, 不仅有较深的理论功底, 还有丰富的研发和生产实践经验。建成并投入运行的ERP项目, 将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建立起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企业集团不断迈进。

3健全和完善质量体系, 保证品牌创建

质量是打造品牌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 而实施品牌战略, 又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 中州分公司建立起了能及时满足市场需求的质量保证体系,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对品牌的创建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首先是抓好职工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的树立。公司上下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 把“国内居领先, 国际争一流”作为企业追求的质量目标, 在员工中牢固树立“质量法”意识和“质量责任”的观念。让 广大职工明白, 生产产品必须对用户和社会负责。其次是抓好质量体系建设。2004年, 公司通过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和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使中州分公司成为中铝公司中较早获得质量体系、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三证”的企业。目前公司已将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延伸到 用户, 将用户满 意度运用 到质量体 系的评价 工作中。

4建立企业文化体系增添品牌动力

要想品牌建设有原动力, 就要有企业文化作为支撑。在多年的发展中, 中州分公司逐渐完善了以企业精神、发展理念、管理理念、价值理念和品牌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州企业文化, 从而形成了“励精图治, 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在改造中求发展, 在改革中求振兴, 在不断完善自我中做优做强”的发展理念和“严、细、实、新、恒、齐”的管理理念, 构筑起以管理规章为主体的制度文化、以“发展为主题”的 创新文化、以 “全员营销、市 场创新”为目标的经营文化、“以人为本、海纳百川”的用人 文化、以“科技、现代”为主要内容的品牌文化。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 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也为中州分公司建设品牌之路增添了不竭的动力。通过品牌的打造, 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州分公司正逐步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为创建世界一流品牌、打造“百年老店”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孙跃辉.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和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25) .

[2]温广和.企业营销管理的创新发展[J].经营与管理, 2013 (7) .

[3]皮加红.创新北京下企业营销管理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2 (12) .

[4]李春飚, 赵强, 薛晓萌.浅谈市场细分及多品牌战略的应用[J].中国市场, 2013 (45) .

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篇11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品牌战略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08-02

随着一大批 重点工程相继建成,中国建筑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提高,超高层、大跨 度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大跨度预应力、悬索桥梁施工技术,地下工程盾构施工极度盾构机制 造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大型复杂成套设备安装技术等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峡大坝、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东海大桥 等工程举世瞩目,显示了中国建筑业的技术水平,展现了建筑业的崭新风貌。虽然我国的建 筑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在品牌建设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伴随着建筑 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每个身处其中的建筑企业必须明确树立正确的品牌经营观念,并通 过有效的策略来打造品牌。

一、树立正确的品牌观

1.“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 企业就不停的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 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而且,即便针对目标消费群体,通过广告轰炸提高 了品牌知名度,也并不能证明是品牌塑造的成功。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 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 。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和忠诚度。

2.“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系 统的理论可供参考,所以许多企业不仅塑造品牌的方式盲目跟风,连做广告的具体方式和 方法都大致雷同,不仅使大量的宣传费用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企业的品牌 塑造进程。应该是结合自身企业特征先有个广告预算,然后依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制定合理 的广告投放方案,按照轻重缓急来分布广告费,充分考虑可以借助的媒体(不只是户外广告 ),以达到品牌形象的整体提升。

3.品牌塑造不只是营销管理的组成部分,而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企业战略的 高度进行品牌塑造和管理。品牌塑造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营销、广告、传播,而是由内往外的 企业综合力量的持续传递,它应包含建筑企业的一切内外行动因素;而且品牌塑造是协调与 平衡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看法、具体做法和客户看法的管理工具和商业系统,能帮助 建筑企业定位的落实、控制、持续、平衡与发展,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建 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找准品牌的定位

建筑企业要塑造品牌就必须给品牌一个合理、明确、独具个性的品牌定位。据国家统计局数 字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三级以上资质施工企业已达48600多家,如果建筑企业没有自己 明确的、独具个性的品牌定位,便很难在这个行业内发出自己的“声音”来。建筑企业在发 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自己的“声音”,就会一步步被其它建筑品牌的“声音”淹没,淹没的结 果只能是企业市场份额逐年降低,并渐渐退出建筑市场。品牌定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不 是企业领导者主观上的某个想法,它需要结合企业现状和企业战略远景、行业现状以及社会 发展的总体趋势来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辅以SWOT分析、人性品牌分析(又称 “四境界”分析,即:产品境界分析,人性境界分析,需求境界分析,品牌境界分析)等分 析工具,系统地加以分析,确定自己的合理定位。

三、精细地进行品牌传播

1.调动全员积极性。品牌的根本要素是人,一个成功品牌的塑造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或一 个咨询公司能够独立完成的,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要求全体员工都必须有品牌管理 意识,有意识地维护品牌形象,即要进行“全员品牌管理”。一个企业才能最终塑造出良 好的品牌。品牌塑造必须以优异的工程(产品)质量和真诚的客户服务为基础,所以说品牌 塑造需要全体员工的全程参与。

2.明确宣传时机。笔者认为,对建筑企业品牌有帮助同时又对社会有益的新闻才 能称作合适的新闻。第一,识社会发展之“势”。创造新闻必须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注意 结合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焦点。第二,识行业发展之“势”。相对于社会发展之“势”来说 ,这一点对 于企业的作用更加直接,因为一个企业的新闻如果挖掘或顺应其所处行业发展之“势”,那 么其不仅容易在相关媒体上发表,而且很容易得到广泛传播。第三,识企业发展之“势”。 识企业发展之“势”的作用同样十分重要,一个企业的新闻主要还是为企业的品牌服务,只 有认清企业发展之“势”,即企业发展远景和战略战术,企业创造的新闻才能推动品牌发展 ,促进企业品牌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识大众兴趣之“势”。识大众兴趣之“势”是指新闻 内容必须符合大众或广大消费者的兴趣发展态势以及某个阶段的兴趣重点,并且新闻内容能 够 给大众暗示:××品牌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利益。这样就能切实提高品牌 在 社会大众或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美誉度,甚至可以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只有准确地认清四 “势”,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人员才能创造出合适的新闻,以推动建筑企业品牌的健康持续 发展。

3.重视传播细节。建筑行业是一个必须重视细节的行业。要做到建筑品牌的精细化传播,就 必须在制定完善的中长期战略和行之有效的短期策略基础上,注意品牌传播过程中的细节, 尊重历史文化,实事求是,尽量避免品牌传播中出现常识性错误,以减少对品牌受到的伤害 ,在客户心中留下良好的品牌形象。

4.确定媒体组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正确有效的媒体选择和组合。这是一个至关重要 的问题,媒体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广告效果的优劣。建筑企业广告的受众应该是具有 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企业中高层领导,因为他们的意见直接影响结果。因此投放广告时 ,要重点考虑目标受众经常与哪些媒体接触,主要受哪些媒体影响,然后从中选择主要的几 种载具进行投放。

四、强化管理的着力点

1.员工培训。实践证明,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开拓员工视野,宣传贯 彻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应把员工的培训作为提高业务素质、 强化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创建品牌工程的最基础工作来抓。抓好了培训,员工的素质提高 了,管理的理念就会加强,品牌意识就会强化,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就会有效果。

2.安全质量。施工质量是企业的立业之本,是创品牌工程的核心,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 严格执行施工 规范、正确运用施工技术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工序安排、检查过程的监控是确保施工质 量的关键环节。抓质量,一是要培养员工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习惯;二是要严格工艺纪律 ,严格施工规范,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三是要认真进行施工组织和安排,强化施工过 程的检查,加强质检员的配置;四是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训,提高施 工人员的业务和技术素质。

3.系统管理。这既是企业基础管理的专业分工,又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障。要实施品牌工程 , 系统管理必须强化。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优化员工结构,提高员工素质;通过分 配体系的完善,实现人员待遇高低与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相匹配;通过人员的能进能出,能 上能下,优化管理人员的配备,保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保障现场管理水平的稳步提 高;通过工程管理系统的强化,确保项目队伍的配备,满足项目劳动力的需要;通过质量、 安全的监管检查,促进项目存在问题的整改;通过不断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高 项目施工效率,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通过对项目设备、材料采购和使用的监控,降低施工成本。

4.全程服务。服务不仅是竣工后的质量保修,而是必须贯穿于前期设计、招投标、施工建设 、投产交付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要扩大服务的内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简单 服务为全功能服务。

总之,发展是企业永恒的追求。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中,继续 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必须珍惜和切实利用好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通过创建品牌工程, 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以品牌的巨大推动力,带动传统的施工企业适应现代化要求,实现上档 升级。

参考文献:

1.谢付亮,朱亮.品牌天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

2.韩婧.质量施工企业的铺路石.机电之家,2006(3)

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篇12

关键词:我国企业,品牌战略,问题,对策

1 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基本管理任务

近年来, 我国企业在国家良好经济发展形势的推动与促进下, 都在积极地研究和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与路线, 其中品牌战略是国内各类型企业在发展中都高度重视的长期发展策略之一, 并且决定了我国企业的发展趋势与进步空间。我国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牢牢抓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要点, 以实现品牌战略的全面实现。

1.1 企业的日常管理

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中, 企业的日常管理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通常是指企业对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资源的组合、运用所实施的管理活动, 一般包括:制定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企业组织形式。这些制度的建立, 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 也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考核的客观依据;生产经营管理。这是指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所确定的目标, 所进行的产品开发、设计、制造、销售等全过程的管理。这是企业的中心任务;调整与协调企业内外各类关系。这是指为开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实现企业的中心任务而开展的协调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的公共关系活动。

1.2 企业的战略管理

品牌战略是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 它属于决策与计划的范畴, 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实际效果, 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业绩。因此, 要求管理者应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 把握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把企业活动的各个部分综合为一个可行的均衡计划;在充分调查研究及对市场发展态势的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 制定一个符合企业实际的长远品牌发展规划。

2 世界金融危机对于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影响

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与发展空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破坏。目前, 我国企业基本都在未来发展规划中制定了长期的品牌战略, 并且逐步将其付诸实际。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 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必须克服重重阻碍,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定我国企业在世界金融体系的立足点。世界金融危机对于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品牌效益遭受严重影响

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引发了较为深入的影响, 甚至一度冲击了我国企业的发展与前进趋势。由于在世界金融危机期间,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忙于解决本国濒于崩溃的经济问题, 而导致我国企业出口总量迅速下滑。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很大程度要依赖于出口贸易, 如果出现出口贸易严重受阻的问题和现象, 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的制定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更难以谈到实施中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在世界金融危机蔓延的时期, 我国企业品牌效益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受到严重的影响, 甚至在某一段时期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因此, 和平、稳定、持久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于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 以及企业品牌效益的实现都具有深远的时代和历史意义。

2.2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条件, 如果不能全面改善这个问题, 必然制约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的发展前景与步伐。我国企业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特殊历史时期中, 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并且逐渐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的关键阻碍与“绊脚石”。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数据指标, 其中包括许多具体的环节与内容, 其中企业自主品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都是不容忽视的。我国企业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始终处于“守势”, 缺少必要的“主动出击”能力与意识, 这与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及核心竞争力不强都有较大的关系。

2.3 出口贸易严重受阻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多数企业以生产电子、化工、玩具等产品为主, 主要销售方式为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区。这些企业品牌战略的基本立足之本就是依靠产品的价格优势, 迅速占领海外市场, 以销量带动整体经济效益。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散, 世界各国无一幸免, 各国出口贸易都或多或少的遭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 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 而其他国家货币大部分都略有贬值, 这就造成客观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中将面临更多的难题, 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和阻力。

3 如何实现我国企业品牌战略与现代化管理战略的结合

我国企业在未来发展历程中, 不但要逐步制定科学、合理的品牌战略目标, 更要适时强化有效、持久的现代化管理战略。在我国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中, 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 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的创新发展, 并实现企业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3.1 企业品牌战略

企业品牌战略主要是指:企业对未来较长时期发展的品牌目标的定位与界定, 以及具体实施方略的谋划。企业品牌战略主要表现在:企业品牌经营宗旨, 即企业的品牌经营理念和使命。企业宗旨要明确组织的价值观、组织存在的原因等问题;企业品牌战略发展方向, 即企业的品牌经营活动要有明确发展方向, 以及组织结构与生产工艺、新技术、财务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部署与安排;企业品牌战略的组织目标, 即实现企业品牌经营组织使命的具体目标。其关键问题为:销售额、利润和资本收益指标、员工发展目标等方面。

3.2 现代化管理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在许多方面与现代化管理战略是相关联的, 两者之间的相关联有双重的含义:二者是“相克”的, 企业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它可能采用降低劳动成本的办法, 从而导致企业大量裁员, 这就与现代化管理中强调对员工负责的观点是相对立的;企业强调现代化管理, 特别是其中组织主动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列入长期发展计划, 表面上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悖, 却又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3 企业品牌战略与现代化管理战略的结合

通过国内经济学者、专家的综合分析与研究, 他们一致认为:我国企业品牌战略与现代化管理战略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企业品牌战略与现代化管理战略的结合, 关键要把握好企业高层从单纯的品牌决策, 要逐步向决策的实施方向转变, 即改革与完善企业品牌的经营与宣传方针、方法及体系方面。同时, 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在品牌战略实施中, 要实现直接与产品生产, 或提供具体服务的基层人员接触。现代化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将在此层次得到具体落实。虽然两者在理论上有相对立的一面, 但是在具体结合、实施工程中, 只要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手段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观点。

4 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我国企业品牌战略体系也基本完成了构建与初级发展的关键阶段, 并且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进步空间。目前, 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 在组织机构、应变能力及市场格局等方面普遍存在较大的问题, 这是必须及时得到妥善处理与解决的, 进而实现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的全面胜利。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对策,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强化企业应变能力, 抓住品牌发展的良好机遇

由于受到全球经济整体环境的影响与阻碍, 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中普遍面临着重重险阻, 但是国内企业在面对困难的同时, 也要清楚认识到发展机遇的客观存在。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 国内企业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 并且要突出抓好企业自主品牌的创新与研发工作, 以品牌效益带动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实现。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中, 还要认识到国内外经济环境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使国内企业经营者清醒认识到品牌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 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出现不同程度滞后的情况下, 我国经济若想始终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必须加强企业的品牌战略制定与实施, 并逐步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 最终实现我国企业发展方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根本性转变。

4.2 实现品牌市场多元化,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 品牌市场多元化主要是指:企业通过自身品牌战略的制定与完善, 在现代商品市场中逐步树立牢固的地位和强有力的竞争水平, 进而全面实现企业品牌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目前, 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中, 由于国内企业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管理方式陈旧等原因, 所面临的品牌目标市场往往局限于某一地区或行业。在世界金融格局发生巨大转变的背景下, 我国企业赖以生存的品牌战略必将受到严重的受阻, 应变能力也相对较差, 就必然濒临破产或解体的现实。我国企业在确定品牌市场目标时, 一定要坚持多元化的品牌经营原则, 将有限的资金有效应用于多个行业的品牌建设中, 当某一行业发展受挫时, 其他行业的品牌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足够的资金, 不至于企业的经营风险全系于某一品牌市场目标上, 进而实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目标。

4.3 在组织上创新, 在企业间推行策略联盟

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等新型世界经济体系格局的出现, 我国企业品牌效益将在企业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实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意义。但是在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中, 部分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等严峻问题, 这对于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是极其不利的。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 我国企业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改变品牌形象与社会影响力, 积极推行联盟策略, 即在与其他企业品牌利益共享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企业品牌联盟的新型强强联合经营策略。

5 结语

进入21世纪以后, 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工作处于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 现代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其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都具有极为深远的时代与历史意义。在我国企业的未来发展中, 品牌战略的实施必须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内容常抓不懈, 并且认真实现品牌战略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永成, 黎民, 赵平.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M].辽宁社会经济出版社, 2005.

[2]王吉斌, 向志强.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问题及对策[M].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7.

[3]刘强.浅谈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北京经济论坛, 2006 (4) .

[4]李长明, 赵元军.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与管理措施探析[J].山西经济, 2007, (11) .

[5]李旭红, 马思强.世界金融危机对于我国企业的影响[J].黑龙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 .

[6]李向阳, 潘成.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的重点及难点问题[J].中国经济导报, 2009, (11) .

[7]孙强家.现代企业创新型品牌战略管理问题研究[J].石家庄经济导读, 2008, (6) .

上一篇:释放生命之光下一篇:台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