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激(精选12篇)
教师应激 篇1
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无处不在的紧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职业卫生问题之一[1]。职业紧张又称为工作紧张,是指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是个体对内外因素( 或需求) 刺激的一种反应,当需求和反应失衡时,就会产生重要的( 能感觉到的) 后果( 如功能变化)[2]。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的研究均发现,在被调查的教师中,近1 /3认为教师是一种高度或极高度紧张的职业[3]。目前,对大、中、小学教师同时纳入研究对象的研究较少[4]。本研究分析了影响大、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主要因素,为制定教师职业健康保护措施,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于2013年3月至8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新疆区域及经济水平的特点,在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哈密地区选取大、中、小学不同层次教师6 600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每所大学抽取130人,中小学校按重点与普通学校1∶1的比例构成。调查回收符合要求问卷5 807份,有效率为87.98%。调查对象来自65所中小学和10所大学,其中小学1 510名,初中1 815名,高中1 308名,大学1 174名。男性1 458名,女性4 349名; 汉族4 410名,维吾尔族676名,哈萨克族320名,其他民族400名,缺失1名。年龄在19~60岁之间,平均( 37.23±7.87) 岁; 教龄在1 ~38 a之间,平均教龄( 14.62±4.65) 岁。
1.2方法采用应激相关工作分析工具( Instrumentzur streβbezogenen Ttigkeitsanalyse,ISTA 6. 0) 。该问卷是由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建立的一套从工作任务的角度分析出发应用于评价职业应激因素的分析方法,该量表6.0版在国外已经被较多地运用于评价脑力劳动人群的应激因素[5]。在国内,连玉龙等[6]经作者同意首次引进开发,利用Cronbachα系数对ISTA 6.0进行信度检验,利用Lisrel 8.70对ISTA 6.0进行结构效度分析,结果发现ISTA 6.0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的标准( Cronbachα>0.7) ,适用于进行相关紧张因素的测量[7]。该问卷共反映3个方面的问 题: 调节需求 ( regulation requirements,RR) 、调节可能性( regulation possibilities,RP ) 、调节问题( regulation problems,RPS) ,共有17个子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又由相应的条目组成,共95个条目。各条目采取5等级评定,1~5等级分别表示“没有”“较少有”“有时有”“较常有”“经常有”。部分条目因内容不同描述词略有不同,但意义相似,并均采用反向计分。各条目得分相加取其平均数为项目均分。所有项目总均分经过加权计算得出,得分越高,提示该因素对教师产生职业紧张的影响越大[7]。
1.3统计分析资料用Epi Data 3.0数据录入软件进行双录入,并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检验水准α = 0.05。
2 结果
2.1不同层次教师工作紧张应激因素比较由表1可见,除变化性和不合理体位要求维度外,不同层次教师在工作紧张( ISTA6.0) 其余15个子项目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环境紧张和任务危险性维度小学教师得分最高( P值均<0.01) ; 交流的可能性维度初中教师得分最高( P<0.01) ; 合作的需求程度、任务不确定性、工作组织问题、注意力需求、时间压力等维度高中教师得分最高( P值均<0.01) ; 复杂性、任务控制、参与、时间控制、合作的可能性、工作干扰以及合作的紧密性维度,大学教师得分最高( P值均<0.01) 。
注: 小学与初中比较,AP<0.01; 小学与高中比较,BP<0.01; 小学与大学比较,CP<0.01; 初中与高中比较,DP<0.01; 初中与大学比较,EP<0.01; 高中与大学比较,FP<0.01。
2.2教师工作紧张因素多元回归分析以性别( 1 =男性,2 =女性) 、民族( 1 =汉族,2 = 少数民族) 、婚姻( 1= 未婚,2 = 已婚) 、学历( 1 = 本科及以下,2 = 研究生) 、教龄( 1 = <10 a,2 = 10~20 a,3 = >20 a) 、月收入( 1 = <3 000元,2 = 3 000 ~ 5 000元,3 = >5 000元) 、职称( 1 =初级,2 =中级,3 =高级) 为自变量,以紧张相关工作分析ISTA 6.0量表各项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龄、学历是影响教师工作紧张应激因素结果最多的变量,其次为性别、民族,再次为婚姻、月收入。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不同层次教师职业紧张因素各不相同,可能因为小学教师面对的都是12岁以下的儿童,学习、生活习惯以及行为养成等亟待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导致小学教师承受较重的任务、体验着更高的环境紧张因素。初中生处于迅速发育的高峰期,也正值逆反的青春期。这个时间段的孩子面临成熟与幼稚、要求独立与心理依赖、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等各方面的矛盾以及身心发展不平衡的冲突[8],使得初中教师承受较高的交流方面的职业紧张因素。高中教师承担着改变千万家庭和莘莘学子命运的高考重任,主要紧张因素是合作的需求程度、任务不确定性、工作组织问题、注意力需求、时间压力等。由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大学,科研目标越来越高,教学任务越来越重,评价的标准越来越细,人力资源流动及内部机构的革新等因素,使得大学教师体验到的工作压力,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大大超过了以往[9],由此较多承载着复杂性、任务控制、参与、时间控制、合作的可能性、工作干扰、合作的紧密性等紧张因素。各层次教师在不合理体位要求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合,因为各层次教师授课大多以站姿的方式为主,所以体位要求不存在太大差别。
注: * P<0.05,**P<0.01。
综上所述,教师属于工作紧张程度比较高的职业,不同层次教师的职业紧张因素各不相同。要结合教师职业特征和工作性质,按照不同层次教师职业紧张的分布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积极有效的教师职业紧张预防、干预策略和措施。
教师应激 篇2
应激释义
应激是心理科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广泛影响现代人身心健康的一种心理现象.应激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英文中和我国不同学科对它有不同理解.全面阐释应激概念,对于理解应激及其对人的`影响作用,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 者:张公社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系,陕西,宝鸡,721007 刊 名:哈尔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年,卷(期): 24(10) 分类号:B84 关键词:应激 应激源 应激后果
教师应激 篇3
关键词:临场应激;应激评价方式;应激应付方式
中图分类号:G80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0907-0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thletes' Appraisal Methods and Disposal Methods of Acute Stress
GUO Yu-an, XING Jian-hui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ijiazhuang 050041, Hebei, China)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ppraisal methods and disposal methods of acute stress is tested by The Scale of Chinese Athletes' Appraisal Methods of Acute Stress and The Scale of Chinese Athletes' Disposal Methods of Acute Stress. It shows that Chinese Athletes' disposal methods and appraisal methods are influenced by sports environment, sports levels and genders in some degree.
Key words: acute stress; stress appraisal methods; stress disposal methods
应激,尤其是临场应激,是制约运动员在体育比赛过程中竞技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生理唤醒水平、动机状态、情绪状态和应激应付的具体方式,并最终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结果。明确中国运动员的临场应激评价方式和临场应激应付方式的相互关系,将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运动员的临场应激应付过程,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应激应付策略训练,提高心理训练的针对性,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合格被试是参加过县级以上水平比赛的中国运动员。共采用合格被试391人(X=20.39, S=2.75),其中男性253名,女性138名,参加比赛的级别包括:本地(县、市)/俱乐部(11人)、地区级(13人)、省(市)级(86人)、国家级(204人)和国际级(77人)。运动项目包括篮球、田径、游泳、击剑、帆船帆板、武术、乒乓球、自行车、举重等35个项目,他们分别来自湖北、陕西、浙江、四川、上海、云南、江西七省的体育学院或省体工队的运动员和国家帆船帆板队、击剑队的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以中国运动员临场应激评价方式量表和中国运动员临场应激应付方式量表为研究工具。这两个量表都是5分制记分量表,包括相同的8种临场应激源(或应激情境),要求运动员回忆他们在比赛时遇到表中所列的临场应激情境时的评价方式和应付方式。8种应激源分别是:1)一个身体或心理失误;2)被教练员批评;3)发现对手的欺骗行为;4)经受剧烈的疼痛或紧张;5)被裁判(对你或你队)训斥或处罚;6)对手得分或表现的非常出色;7)因为天气恶劣或场地糟糕而出现一个身体或心理失误;8)人群嘈杂。[7]
12种评价方式分别是:1)我开始怀疑我的能力;2)我感觉有更大的热情并努力尽我的全力;3)我对将要发生的感到不安;4)我开始失去自信;5)我的心理更加激活;6)我觉得情况已经无望;7)我对成功的信心实际上增加了;8)我觉得我可能会输掉这场比赛;9)对于未能表现最佳水平我感到很糟糕;10)我想我可从此情况中吸取经验教训;11)我觉得没希望了;12)我感觉非常紧张。
16种应付方式分别是:1)我想我只是今天运气不好,所以我并不烦恼;2)我集中注意力于下一步我必须做的事上;3)我立即把注意力转移到即将做的下一个身体任务上;4)经历不快之后我会变得很挑剔;5)我并不把这种不快经历看得很重;6)为克服这种应激我很快变得更有攻击性或更积极投入;7)为改善我的运动表现我很快变得更有攻击性或更积极投入;8)我试图忘记不快的经历;9)我会立即生气,但随即又很快继续比赛而不去想它10)我会花不少时间去想这不愉快经历;11)我会尝试分析这种不快经历的原因;12)我觉得想要与别人谈论这不快经历;13)我觉得想要放弃;14)不快经历之后我变得更加激活和兴奋;15)我不让这不快经历打扰我,我知道那只是比赛的一部分;16)我尝试从不快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
调查问卷函寄各体工队和体院,在教练员或心理学工作者的帮助下进行施测。所测结果用SPSS6.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运动员的临场应激评价方式
通过对中国运动员临场应激评价方式量表所测结果进行因素分析,中国运动员在将临场应激源进行评价时,主要表现为挑战和威胁两种形式,另一种理论上的伤害方式被掩盖在威胁之中。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中国运动员长期受到的直面困难的日常教育方式有关。
从中国运动员对不同临场应激源的评价来看,他们更多的将伤痛、教练批评评价为威胁,将人群嘈杂、对手的欺骗评价为挑战。
从运动员的内部比较看,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对教练的斥责更敏感,认为失误对自己的威胁更大(T=-2.69, P=0.007);除国际级运动员更倾向于将对手成功评价为挑战外,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将这一应激源评价为挑战的程度越来越低;个人项目的运动员比集体项目的运动员在伤痛时更多的将它评价为挑战(T=-2.49, P=0.014);非直接对抗项目的运动员比直接对抗项目的运动员更多地将对手成功评价为挑战(T=2.29, P=0.023)。
2.2 中国运动员的临场应激应付方式
通过对运动员临场应激应付方式量表所测结果进行因素分析,发现中国运动员在不同情境中分别存在进攻-任务、回避-任务、进攻-情感、回避-情感四种应付倾向(或应付方式),即中国运动员在临场应激应付时,既存在进攻和回避两应激应付策略,也存在定向于任务和定向于情感两种应付指向。不过从总体结果看,中国运动员在应付临场应激时,更多的指向于任务。
从运动员的内部比较看,在一个身体或心理失误时,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更倾向于采用进攻-任务的方式来应付(T=-2.51,P=0.012);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在以进攻-情感的方式来应付伤痛(F=3.633,P=0.006)和教练批评(F=2.469,P=0.044)存在差异,在以回避―任务方式来应付失误(F=3.329,P=0.012)、教练批评(F=2.943,P=0.024)和裁判处罚(F=2.702,P=0.030)时存在差异;个人项目的运动员比集体项目的运动员在应付人群嘈杂这一临场应激时,更倾向于用进攻―情感的方式(T=-2.56,P=0.011),在应付天气这一临场应激源时,集体项目的运动员比个人项目的运动员更倾向于采用回避-任务的方式(T=-2.51,P=0.033),直接对抗项目的运动员比非直接对抗项目的运动员在失误时更倾向于采用进攻-任务的应付方式(T=-2.51,P=0.012)。
2.3 中国运动员临场应激评价方式与临场应激应付方式的关系
中国运动员临场应激评价方式和临场应激应付方式的关系见表1: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威胁与进攻-任务,回避-任务的相关系数比较高,但它们都呈负相关;挑战与进攻-任务、回避任务的相关系数高于挑战与进攻-情感、回避-情感的相关系数(除教练批评),且相关显著。这说明中国运动员在临场应激中,他们对应激源的评价结果与应付方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在将应激源评价为挑战时,他们的应付方式指向于任务(除教练批评);在评价为威胁时,他们的应付方式也与任务指向有较高相关。二者的差异在于运动员越将应激源评价为挑战,他们越倾向于他们所注意的任务;越将应激源评价为威胁,他们倾向于任务的程度越小。
评价方式和应付方式相关系数较高的应激(r≥0.30),主要发生在运动员将应激源评价为挑战时,具体情境有失误、人群嘈杂、对手成功和伤痛。在这四种情境中,中国运动员倾向于采用进攻-任务的方式进行应付。在对手成功时,挑战和回避-任务的相关系数也超过了0.30,这说明在此应激情境下,中国运动员的应付方式主要倾向于完成任务。其它情境虽然反应出一定的趋势,但相关系数并不高。
相关系数较高的情境(相关系数超过0.30)包括失误、人群嘈杂、对手成功和伤痛。从其共同趋势看,都有是评价为挑战与进攻-任务的应付方式的相关。这说明,在这些情境中,中国运动员越将应激源评价为挑战,越倾向于采用进攻-任务的应付方式。
在对手成功时,评价为挑战与回避-任务的相关也高于0.30说明中国运动员在这一应激情境下,更主要的应付方式是指向于任务。
在裁判处罚中,无论评价为威胁还是挑战,它都与任务的相关系数较高,且都呈负相关。说明中国运动员对教练批评这一临场应激源的反应不明显,或这种应激在中国运动员看来应激程度不高。
3 结论与建议
1) 中国运动员临场应激评价方式和中国运动员临场应激应付方式的相关关系反映出中国中国运动员的已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 中国运动员对不同的临场应激源有不同的评价和应付倾向,在考虑对中国运动员进行临场应激能力训练时,应充分考虑到中国运动员的具体现状,即考虑到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中国运动员的思维方式等,只有这样有针对性的临场应激能力训练才更具实效。3) 临场应激应付策略训练只是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一部分,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分强调这种训练方式。
参考文献:
[1] Mark. H. Anshel, Australia, Toward validation of a model for coping with acutestress in sport,International Journal Sport Psychology,1990,21:58-83.
[2] 王桂平,陈会昌.中学生面临学习应激的应对方式及其与控制点、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3.
[3] 邢建辉,等.中国运动员的临场应激应付方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
[4] Roth. S. & Cohen. I. J(1986), Approach, avoidance, and coping style with stress. American Psychology,1986,41:813-819.
热应激蛋白抗应激机理的研究进展 篇4
1 HSP70家族
HSP70家族共有20多种蛋白质, 在大多数生物中含量最多, 热应激中表达量的升高最显著。
1.1 HSP70的基因结构
各种生物的HSP70基因具有进化上的高度保守性, 人类HSP70氨基酸序列与果蝇HSP70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约为70%, 大鼠与人类的HSP70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约为95%。迄今为止, 在所有生物中均未发现HSP70基因中有内含子, 这一特征保证了在转录启动时不需要剪接就可以产生成熟的m RNA, 以适应其快速大量表达的需要。
1.2 HSP70的生物学功能
1.2.1 分子伴侣
HSP70作为分子伴侣, 其作用是介导新合成、未折叠、错折叠或解折叠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和组装, 减少不正确的折叠途径, 并维持某些肽链的伸展状态, 以维护细胞的正常功能。当细胞受到激源刺激时, 某些蛋白质肽链伸展, 失去原有的折叠状态, 空间构型改变, 丧失原有功能, HSP70通过促进变性蛋白的修复和水解来维持蛋白质构型, 促进新的蛋白质取代老化变性蛋白质。HSP70可识别未折叠的前体蛋白, 防止其形成不同构象, 也可防止解聚的前体蛋白聚集, 以利于进一步折叠形成最终的装配产物。热应激时诱导产生的HSP70不仅能使细胞的耐热性增强, 而且能使细胞对其它激源的耐受性也增加, 同时能加快恢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 从而补充热应激造成的蛋白质量的减少。
1.2.2 抗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一种主动性细胞自杀过程, 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需要应激激酶的激活。研究发现, 细胞内HSP70水平的增高可以阻断信号通路, 抑制应激激酶激活, 从而减少细胞凋亡。HSP70能减轻应激损伤, 保护细胞蛋白质、DNA及RNA的合成途径免受损害, 还具有保护细胞内m RNA加工通路不受损害, 促进己糖转运, 增加细胞内糖原储备等作用。
1.2.3 抗氧化功能
HSP70在细胞内具有抗氧化的生物学活性, 可以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同时抑制NADPH氧化酶的产生, 从而保护细胞抵抗过氧化物的损害。还可使机体内源性抗氧化剂的合成和释放增加, 产生对热应激较强的抵抗力。
1.2.4 应激保护
有资料显示, HSP70的诱导与对其他应激耐受性的诱导有关。HSP70可结合被损伤的蛋白质, 从而预防它们发生聚集。耐热诱导与HSP70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比与其他热应激蛋白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1.3 热应激条件下HSP70的表达
应激是机体受到激源刺激后所作出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 机体动员内部力量克服或消除各种激源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Wang等 (2008) 在体外培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以研究热应激后HSP70的动力学, 结果显示, 热应激后3 h和12 h出现HSP70的表达高峰, 6~16 h观测到HSP70从细胞质渐进移位到细胞核。杨圣等 (2007) 选择HSP70作为评价猪成肌细胞热应激效应的主要指标, 结果显示, 热应激状态能诱导猪成肌细胞内HSP70的高表达。孙培明等 (2006) 的研究结果表明, 热应激状态下肉鸡肝脏和心脏中HSP70 m RNA的表达水平与热应激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2 HSP90家族
HSP90家族常见有HSP90、gp96等, 该家族基因序列高度保守, 其中一些基因是细胞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因子。
2.1 HSP90的基因结构
HSP90家族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 真菌、植物以及脊椎动物等不同种属HSP90的同源性在61%~79%, 可见HSP90基因的高度保守性。不同种属HSP90 C端最后4个氨基酸均为glu-gluval-asp, 且HSP70也具有此结构, 这是HSP70与HSP90在结构上的唯一相似之处, 揭示此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待进一步研究。
2.2 HSP90的生物学功能
2.2.1 参与蛋白质转运
Rous肉瘤病毒的酪氨酸激酶在合成后与一种磷蛋白及HSP90结合成可溶、无蛋白激酶活性的复合物, 此复合物转运到酪氨酸激酶行使功能的位点时便与HSP90解离, 并在酪氨酸位点上磷酸化后移动到质膜内作为蛋白激酶被激活。HSP90可与肌动蛋白结合且依赖于钙离子的浓度, 推测与HSP90的转运功能有关。
2.2.2 维持激素受体的稳定
HSP90能够维持游离类固醇激素受体的稳定和无活性状态, 直到类固醇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才解离并恢复受体与DNA结合的活性, 使激素正常行使功能。类固醇 (雌激素、糖皮质激素等) 的受体在游离状态下必须与HSP90结合, 否则就与DNA相结合。HSP90调节受体的活性可能与其C端的高负极性区域有关, 该区域可形成α-螺旋, 且其极性分布与DNA中的磷酸基团相似, 因此HSP90代替DNA结合游离的激素受体直到有激素结合。
2.2.3 参与细胞周期调控
在一些恶性肿瘤细胞中, HSP90的表达显著升高, 表明HSP90可能参与了癌细胞的增殖。利用HSP90 c DNA转染U937细胞, 改变其表达水平, 发现HSP90的低表达可以降低细胞的分裂速度, 该实验揭示HSP90参与了细胞周期的调控。HSP90家族作为细胞周期调控因子, 参与并维持细胞的分裂速度。
2.2.4 参与免疫调节
免疫应答过程中, 抗原受体 (免疫球蛋白、MHC、TCR/CD3复合受体) 是免疫应答的基础, HSP90参与其肽链的折叠过程, 促进其正确装配以确保合成能行使正常功能的抗原受体。HSP90氨基酸序列的高度保守性使其能模拟宿主自身抗原, 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从而避免免疫监视, 同时其特异性抗原决定簇能引起抗感染免疫和宿主自身免疫性疾病。
2.3 热应激条件下HSP90的表达
热应激条件下HSP90在各组织中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脑、肝脏、肺脏、脾脏、肾脏、心脏。HSP90 m RNA在热应激时的转录依赖于热应激的时间和温度, 而HSP90的表达与其m RNA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HSP90合成速度的快慢与应激的强度有关, 随着应激的增强, HSP90的合成速度也加快, 到达机体所能耐受的极限温度后则转向于降低。在热应激的初始阶段, HSP90表达量的增加可以增强细胞在不利环境中的生存力, HSP90基因缺失的细胞对热应激的耐受力明显低于正常细胞的耐受力。然而热应激的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 导致细胞及机体严重损伤后, HSP90在热应激中的表达量反而会有所降低。
3 小分子质量HSPs家族 (s HSP)
3.1 s HSP的基因结构
s HSP的主要结构由N端域和C端域两个部分组成。s HSP N端域在同一物种之间具有相对保守性, 而在不同物种间却无保守性。多变的N端域能够调节低聚反应。C端域含有一个相当保守的α晶体蛋白结构域, 是所有小分子热应激蛋白家族成员所共有的结构域, 在同物种s HSP之间高度保守, 甚至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具有很高的保守性。
3.2 s HSP的生物学功能
3.2.1 维持细胞稳定
s HSP的功能主要是与其它蛋白进行相互作用, 从而使信号传导、新陈代谢、转录、翻译等生命过程中的各种细胞蛋白保持稳定。当细胞收到激源刺激时, 会导致细胞蛋白变性, 部分变性的蛋白以一种不稳定的状态结合到s HSP上, 形成s HSP底物复合物, 以免聚集, 当恢复正常状态后, 部分变性蛋白从s HSP上解离下来, 重新折叠成正确构象。s HSP的底物多是多肽或低聚体蛋白。因此, s HSP能够非常有效地阻止蛋白变性, 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激源伤害。
3.2.2 稳定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的完整性和细胞功能的正常行使密切相关。研究表明, s HSP能够与细胞骨架原件联合, 在稳定和保护细胞骨架方面起关键作用。当细胞骨架不稳定时, 会激活p38/MAPKAP2激酶途径, 引起s HSP磷酸化, 磷酸化的s HSP就会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比如:通过微管相关蛋白与微管相结合以增加微管的稳定性;阻止微丝分裂, 促进微丝多聚化以保持微丝的稳定;维持中间丝的完整性, 避免中间丝异常聚合。
3.2.3 保护细胞膜
膜的流动性是重要的生理特征, 并与膜功能及细胞功能的调节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 s HSP与膜脂的流动性有关。研究发现, 乳酸菌s HSP在热应激条件下能和细胞膜相互作用, 从而调节膜脂的流动性。
3.3 s HSP的磷酸化
s HSP的磷酸化是该家族成员的共同特点。钙离子载体、螯合物等通过调节蛋白激酶或磷酸酶活性, 能诱导s HSP的磷酸化;在生长因子、免疫血清、肿瘤等激源的刺激下, s HSP的磷酸化作用会增强。磷酸化作用也会导致s HSP低聚体状态发生改变, 从而使s HSP的生物学功能得以发挥。α晶体蛋白有3个磷酸化位点能被促有丝分裂原的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特定氨基酸残基的磷酸化使得s HSP低聚体复合物发生部分或完全解聚, 伴侣活性下降, 此时s HSP便行使另外的生物学功能了。
4 前景展望
热应激蛋白 (HSPs) 广泛存在于生物界, 在机体多种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 对机体抗应激损伤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热应激蛋白的表达水平对于评价动物应激状况、抗应激能力及健康状况指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热应激蛋白 (HSPs) 是机体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分子家族, 对畜禽抗应激机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热应激蛋白的分类, 以及HSP70、HSP90和小分子质量HSPs家族的基因结构、功能及在热应激条件下的表达, 为畜禽生产中的抗应激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症状 篇5
1.创伤性再体验症状
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思维、记忆或梦中反复、不自主地涌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也可出现严重的触景生情反应,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
2.回避和麻木类症状
主要表现为患者长期或持续性地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拒绝参加有关的活动,回避创伤的地点或与创伤有关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现选择性遗忘,不能回忆起与创伤有关的事件细节。
3.警觉性增高症状
主要表现为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可伴有注意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虑情绪。
4.其他症状
有些患者还可表现出滥用成瘾物质、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杀行为等,这些行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为应对方式的表现。同时抑郁症状也是很多PTSD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
5.儿童PTSD的症状特征
儿童的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可表现为梦魇,反复再扮演创伤性事件,玩与创伤有关的主题游戏,面临相关的提示时情绪激动或悲伤等;回避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分离性焦虑、黏人、不愿意离开父母;高度警觉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过度的惊跳反应、高度的警惕、注意障碍、易激惹或暴怒、难以入睡等。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PTSD的表现也可能不同。
意外不幸与应激障碍 篇6
1.急性应激反应:典型的表现是最初出现“茫然”状态,不能领会外在刺激,有时表现为情感迟钝,或表现为强烈恐惧、逃跑、神游、行为盲目。
2.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一类精神障碍在遭受创伤后几日至数月才出现,持续一个月以上,有时可长达多年。主要表现为“一重复两持续”:
(1)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如控制不住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创伤性内容的噩梦,反复出现错觉或幻觉或幻想形式的创伤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反复涌现“触景生情”式的悲伤,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临近逝世周年日等,会引起强烈精神痛苦。
(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如难入睡或易惊醒,易烦躁,集中注意力困难,容易大惊小怪,遇到与创伤事件近似的场合或事件时(如电影电视中的某些镜头、上医院看病、炉火熊熊等)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出汗、面色苍白等。
(3)持续地回避,如极力回避触及有关创伤性体验的事,避免参加可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不到可能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去,与别人疏远、与亲人情感变淡,兴趣爱好范围变窄,对未来失去憧憬,不愿考虑未来的学习、工作或婚姻等。
除应激障碍以外,许多其他种类的精神疾患也容易因为天灾人祸而引发,如癔症、恐怖症、焦虑症等神经症。应引起注意的是,部分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也会由于灾难而被诱发,有些人会误认为这是“受了刺激,过几天就好了”。其实,“刺激”只是这些疾病发作的导火索,这类疾病还有其复杂的内因,需要请医生治疗,不可能自然好转痊愈,不可掉以轻心。
国外已有许多专家提出了处理应激的技术,归纳为以下几点:1.基本观点,主要是认识应激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激励自己积极适应,并在危机中寻找机遇;2.了解自己的躯体状况。如注意饮食,早期发现病症,及时诊治,注意休息,锻炼身体等;3.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情绪。学会理智、现实地选择,争取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小。4.学会松弛。对可预见性的应激设置些缓冲区,凡事要有准备,多与周围人交流,保持幽默感和灵活性。以上几点都可结合各人的情况,逐渐掌握应付应激的技巧。
对应激障碍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医生给病人分析发病经过,进行解释,指导病人正确处理有关刺激。讲明心理社会应激是经常出现的,关键是如何应付这些刺激,同时给予有力的社会支持,以缓冲和减轻病人创伤性反应。鼓励出现应激障碍者尽可能离开或调整应激环境,重新安排生活,建立起对工作的乐趣,改善人际关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康复治疗。
仔猪运输应激防控 篇7
仔猪到场后, 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到场第2d少数仔猪出现腹泻, 以后腹泻的逐步增多, 5~10d后达到高峰, 持续10~30d。体重越小的猪发病越快、越严重, 腹泻时间稍长的脱水、消瘦, 皮毛粗乱, 耳尖、四肢末端发绀, 有的仔猪体温升高, 达40℃~40.5℃。病猪往往并发感染, 常见的并发感染有猪瘟、温和猪瘟、链球菌病、伪狂犬病和圆环病毒感染。
2 应激原因
仔猪过小, 仔猪体重越轻, 抗病力越差, 发病越严重, 死亡率越高, 特别是8~10 kg以下的仔猪, 其往往刚断奶, 断奶应激会造成仔猪抵抗力明显下降而发病;贩运过程中的各种刺激, 如捕捉、装车、运输、卸车、分群等操作使猪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也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原因;饲喂方法不当, 仔猪到场后, 消化力下降, 如果饲喂过早或饲喂高豆粕日粮会引起腹泻;保健措施不到位, 选购的仔猪没有进行过免疫, 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 到场后若不及时提高其抵抗力便易发生各种疾病。
3 运输应激防控
3.1 猪舍提前清洗消毒
购猪前一周猪舍清扫干净, 用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全面消毒, 24 h后, 用清水冲洗氢氧化钠残液, 待地面干燥后进猪。
3.2 了解当地疫情
购进仔猪前应了解产地疫情。此外, 还要了解猪的品种、免疫情况, 并注意观察猪的精神状态及大小便情况。应选购那些无泪斑、皮肤红润、毛色光亮、尾巴灵活上翘、大小均匀的仔猪。
3.3 装车前注射抗生素
若进行长途运输, 装车前每头仔猪肌注“得米先”3~5 mL。
3.4 卸车前的消毒
购回的仔猪下车之前应用百毒杀 (1∶1000) 或农福 (1∶200) 带猪消毒, 以杀灭仔猪携带的病原微生物。
3.5 合理分群
按体重大小分群, 最佳饲养密度为10~20头/栏, 0.8~1.0 m2/头。仔猪入栏后要有专人看守, 防止其咬架, 可用少量带气味的消毒药喷洒栏舍和猪体以防咬架。调教仔猪吃料、排便、睡觉三定位。
3.6 饮水与饲喂
仔猪卸下后休息30~60 min再饮水, 饮水中加入5%的多维葡萄糖和0.9%的食盐, 也可加电解多维, 以补充能量、电解质, 提高机体抵抗力。购回的猪当天不喂料, 只喂营养液, 第2 d少量饲喂, 每次只喂5~6成饱, 让猪有饥饿感, 然后慢慢增加饲喂量, 以免饲料骤变引起发病。
3.7 定期消毒
猪舍定期用百毒杀 (1∶1 000) 、农福 (1∶200) 或消毒威 (1∶2 000) 带猪消毒, 消毒药应轮流使用。
3.8 抓好防疫
贩运应激可抑制免疫应答, 影响免疫效果。进猪第2 d, 饮水中添加多维素、黄芪多糖、淫羊藿提取物等免疫调节剂, 连用5~7 d, 提高免疫效果。3 d后每头猪注射猪瘟脾淋苗1头份, 一周后再注射链球菌苗1头份, 用链球菌苗后5~7 d不得使用抗生素, 以防免疫失败。
3.9 及时驱虫
仔猪购回10 d后应及时驱虫, 可用肠虫清, 每头猪2片, 0.2%伊维菌素, 每1 t饲料添加1 500 g或虫力黑, 每1 t饲料添加500 g。驱虫后喂健胃散或大黄苏打片健胃、促食欲。
3.1 0 策略性用药
预防家禽热应激 篇8
1.发病原因
家禽没有汗腺, 深部体温比较高, 全身被覆羽毛, 能产生非常好的隔热效果, 主要靠呼吸系统散发热量和调节体温。如果外界环境的温、湿度过高, 饮水不足, 特别是当通风不良时, 动物机体散热困难, 就很容易发生热应激, 导致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发生紊乱。
2.热应激的危害
家禽热应激的危害较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呼吸性碱中毒。当环境温度升高, 家禽体温也随之升高, 表现为张口呼吸。家禽通过喘息散热, 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血液中的p H值升高, 便容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家禽表现出精神萎靡, 食欲减退、甚至废绝, 更严重的是碱性物质麻痹了输卵管, 出现蛋滞留的现象, 进而压迫坐骨神经, 可造成瘫痪。 (2) 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求量增加。机体由于受到热应激影响, 使得代谢旺盛, 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明显增加, 而营养素不能得到及时的保证, 就会出现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 进而造成生长缓慢, 生产性能下降, 严重的也会导致瘫痪。 (3) 严重影响免疫功能。由于采食量下降, 而营养要求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 从而机体本身的免疫抗病能力也不能正常发挥, 免疫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有研究显示, 热应激能够破坏机体自身的免疫平衡, 并且慢性热应激还能够增加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实验小鼠体内的病毒性, 这一研究表明, 热应激可能加重禽流感疫情对家禽的危害。 (4) 产蛋性能下降。以蛋鸡为例, 由于受热应激影响, 下丘脑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血中孕酮分泌量及雌激素的分泌均受到影响, 排卵数减少, 排卵率降低, 卵子在输卵管的转运间隔延长, 产蛋性能下降。受热应激影响, 甲状腺素的分泌也会减少, 进而减少了对蛋鸡卵泡生长及蛋形成的刺激作用, 也对产蛋性能造成影响。 (5) 死淘率提高。由于受到热应激, 机体内新陈代谢系统、血液的酸碱平衡、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都被破坏, 机体的各项机能无法正常运转, 极易发生各种功能障碍, 甚至休克、死亡, 增加死亡淘汰率。
3.预防措施
热应激危害之大, 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降低因热应激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使家禽能够发挥其稳定的生产性能, 减少给养禽业带来的损失。
首先, 在饲养管理方面, 改善禽舍的饲养条件, 加强禽舍的空气流通, 可以在舍内安装换气扇, 增加机械通风。水对调节家禽体温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在高温季节还要增加降温措施, 如使用遮阴板, 湿帘等降低舍内温度, 防止高温造成热应激。
鸡应激的防控措施 篇9
1 应激对鸡的危害
正常鸡有一定对付应激免遭损害的能力, 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应激因子或应激的累加作用超越保护阈限时, 就会由生理过程转变为病理过程。主要危害是:
1.1 生产性能降低
应激时, 产生更多的能量以应付立即的需要, 如热散发、加速呼吸、加快心跳、奔逃等, 而这些营养物质原本用于生长、增重、免疫等功能的, 所以间接影响了鸡群的生产性能。表现为幼禽发育不良, 成活率降低;蛋禽产蛋率下降, 蛋品质低下;肉禽生长受阻。
1.2 产生应激综合症
表现为肾皮质肥大;精神不振, 心跳加速, 血压升高, 食欲减退, 性机能降低, 生长速度缓慢, 严重时可因惊恐死亡。
1.3 免疫抵抗力降低
鸡在应激时, 用于产生免疫球蛋白的原料相对减少, 此时进行疫苗免疫时, 抗体形成减少, 体内抗体水平低下。
1.4 诱发各种疾病
应激不仅使鸡只特异性免疫力降低, 而且鸡只非特异性抗病能力也普遍降低, 易诱发各种疾病, 如蓝冠病、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曲霉菌病、滑囊炎、禽霍乱等。
2 引起鸡应激的因素
2.1 饲养管理因素
监禁、密饲、捕捉、运输、移舍、群体间的争斗、强制换羽、限水、限料、营养不良切喙、接种疫苗、抢水、抢食、陌生人来往等。
2.2 环境因素
酷热、严寒、气候突变、换气不良 (有害气体、尘埃、温度过高) 、气压过低、过度照明、强风、贼风、雷鸣、噪音等。
2.3 内在因素
微生物潜在感染 (包括病原体和非病原体) 、外伤、中毒、驱虫治疗及其他病因等。
3 应激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环境控制
创建适宜的鸡舍温度及良好的环境, 做好夏季防暑和冬季保暖工作, 舍内尽量保持23~25℃的温度。鸡舍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舍内空气流通;经常清除粪便, 防止NH3超标。保持舍内安静, 防止出现突发性的噪声和恐吓。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 笼养每鸡占笼底面积不少于500cm2, 地面散养或网上平养密度以6~8只/m2为宜。
3.2 科学饲养, 加强管理
根据鸡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 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 满足鸡只营养需要, 杜绝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养人员应固定, 定时定量饲喂, 饮水供应充足。实施正确的光照制度, 育成鸡实行8h光照, 产蛋鸡实行16h光照, 光照强度以3~5W/m2为宜。抓鸡、断喙、防疫、转群等工作尽量在晚上进行, 轻抓轻放。饲喂抗应激添加剂各组分如下。
(1) 维生素:鸡应激时要加倍饲喂, 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有助于热应激条件下的鸡维持正常体温;给热应激的鸡投喂维生素C, 可使血浆中的钠、蛋白质和皮质醇的浓度恢复正常。维生素E有保护细胞膜和防止氧化的作用, 可缓解由于高温时肾上腺素释放而引起的免疫抑制。
(2) 微量元素:应激能造成鸡对某些微量元素相对缺乏或需要量增加, 适当补充可减轻应激反应, 也可补充饲喂锌、碘、铬等元素。
(3) 电解质:鸡热应激时呼吸加快, 呼出大量的CO2, 血液中碳酸氢根离子含量降低, 容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碳酸氢钾、氯化钾、氯化钠等电解质, 可维持酸碱平衡, 缓解热应激。
(4) 药物:安定有较强的镇定作用, 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的紧张度, 能使动物镇定和安定, 有抗应激效果。在鸡转群、断喙、接种疫苗前1.0~1.5h在饲料中加入氯丙嗪30mg/kg, 可降低鸡群对应激的反应。
(5) 中草药添加剂:有些天然中草药有抗应激效果。投喂抗镇静药如钩藤、菖蒲、延胡索酸、枣仁等, 能使鸡群避免骚动, 保持安静;投喂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的中草药, 如石膏、黄芪、柴胡等, 可维持鸡群正常食欲, 提高鸡体抵抗力。
(6) 其他添加剂:有些添加剂能促进鸡群营养的消化吸收能力。抗病毒能力, 也有抗应激作用, 如杆菌肽锌、阿散酸、酶制剂等。
3.3 做好疫病防治
放养土鸡应激防制 篇10
应激反应不仅会引起鸡只食欲减退、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下降、产蛋量降低, 而且会削弱鸡的抵抗力, 诱发其他疾病。导致鸡发生应激的不良刺激有气候骤变、免疫接种、分群、捕捉、断喙、缺水、高温等。夏季是土鸡养殖的关键季节, 夏季养土鸡应注意防止高温导致应激综合征。
1 应激产生原因
放养土鸡的养殖环境复杂, 不利于人工控制饲养条件, 有些放养场因树木稀疏, 强烈阳光直射鸡体而导致鸡发生热应激。
复杂环境导致应激的形式多样, 有的应激发生很快, 有的应激是在长期反复的刺激下发生。在应激源不断的刺激下, 鸡只机体不断作出适应性调整, 这种调整可影响鸡的食欲, 使其生长发育迟缓、消瘦、免疫力下降, 且容易继发或并发其他疫病。
2 应激症状
2.1 热应激
引起热应激的原因是炎热天气进行长途运输, 鸡舍温度过高等。在这些不良因素的作用下鸡体产热过多, 鸡表现为呼吸困难, 张口喘气, 体温升高, 心跳加快, 肌肉震颤, 可视黏膜潮红或发绀, 口流白沫, 有的还可能发生肺炎, 甚至死亡。
2.2 啄食癖
引起啄食癖的原因是饲养密度过大, 光照过强, 鸡皮肤有创伤和出血, 感染疥螨或其他寄生虫等。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及蛋白质也可致使土鸡发生营养缺乏性啄癖。有啄癖的鸡主要表现为啄肛、啄羽、啄趾等。
2.3 受惊
造成鸡受惊的原因有争斗、噪音、捕捉、运输、混群及受野生动物惊扰等。
受惊时鸡表现为头部羽毛竖立, 惊恐不安, 到处乱跑, 食欲减退甚至废绝, 其生长发育受阻, 产蛋量下降。
2.4 猝死
又称猝死综合征, 鸡可在受惊、捕抓、注射疫苗或互相挤压的刺激下, 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鸡猝死的本质是强烈刺激导致鸡休克或虚脱而亡。
3 预防
3.1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土鸡要保持饲料营养平衡, 在某些情况下还应注意及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阴雨季节严防饲料发霉, 喂鸡的饲料要质量可靠, 饲喂要相对稳定;保持鸡群稳定, 避免随意混群;运输过程中减少应激源对土鸡的影响。
3.2 改善环境
改善环境可避免和减少对鸡群的不良刺激。应注意改善环境卫生, 及时清除各种污物。鸡舍要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适中的光照、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度, 避免或减少噪音干扰, 给土鸡创建一个良好、安全的生产环境。
3.3 做好抗应激工作
根据重大疫病动态制订符合实际、科学的免疫程序, 选择高质量疫苗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保证接种质量, 把防应激与预防接种结合起来, 以保证土鸡健康生长。
及时用药物预防应激, 在捕捉、运输鸡时或鸡免疫接种前1h, 用安乃近10 g兑水50 kg饮用, 或每千克饲料中添加VC 100~200mg, 料中添加VE和B族维生素有更佳的抗应激作用。延胡索酸按0.2%比例拌料饲喂可起抗应激作用, 它能提高土鸡的存活率和生产性能。琥珀酸盐按0.1%的浓度拌料饲喂能使处于应激状态的土鸡较快地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和正常的产蛋水平。
抗应激药物众多, 它们大多由电解质、镇静剂、抗生素、维生素、中草药等组成, 其作用机理为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改善代谢障碍, 降低机体的敏感性。抗应激可选用维补, 该产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体液平衡调节剂, 可有效纠正机体酸碱平衡紊乱, 快速补充营养物质, 增强机体免疫力, 促进受损组织修复, 同时其可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增强土鸡对热刺激的耐受性, 进而改善其生产性能。
土鸡出现发病症状之后, 如确诊为应激综合征, 应及时针对不同的应激源采取相应的措施。
夏季要预防奶牛热应激 篇11
1. 通风降温 ①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修建开放式牛舍,利于通风降温。暖温带地区,修建半开放式牛舍,采用散放式饲养。②奶牛在夏季受辐射和炎热共同的影响,远比单纯的炎热严重,越靠近舍顶温度越高。通过增加牛舍高度,在屋顶上堆放干草或选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做牛舍顶棚,可降低夏季牛舍内温度。用石灰浆喷涂牛舍顶及外壁,也可以减少阳光辐射对牛舍的增温效应。③在牛舍内安装风扇和吊扇,促进空气流通。采用旋转式喷雾装置,对奶牛间歇性喷雾和送风。④正午用冷水冲洗或刷拭牛体,可以通过水分蒸发降温。淋水与送风结合,降温效果更好。⑤在气候干热地区,应用蒸发降温技术,使舍外高温空气先通过淋湿的垫料蒸发降温后进入牛舍,以降低舍内温度。⑥搭建凉棚是减轻热应激简便而经济有效的措施,在运动场给奶牛搭建凉棚,能显著降低太阳辐射热。⑦随着温度升高,奶牛饮水也相应增加,因此牛舍和运动场应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让牛随时饮用。⑧在不影响通风的情况下,在牛舍及运动场周围种植树木遮阴,在空闲土地上种植花草,可以减轻太阳辐射对牛舍的侵袭。
2. 调整日粮组分 合理调整日粮组分,维持营养全面均衡,可以补偿高温应激引起的养分摄入量的减少,缓解热应激反应。①适当减少在消化代谢过程中产热较多的糖类和蛋白质饲料比例,添加一定比例的植物或动物脂肪,既能增加能量摄入量,使奶牛保持合适的体况,又可以把热应激反应降到最低。②夏季在奶牛日粮中添加200克脂肪酸钙,具有一定的抗热应激作用,可使奶牛脉搏和呼吸频率下降,产奶量提高。③夏季给奶牛饲喂钾、钠、镁含量高的日粮,不仅能提高干物质采食量,增加产奶量1千克左右,而且奶牛也感到更加舒适。④为了防止奶牛厌食,可加入糖蜜饲料,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添加剂,对缓解热应激和提高乳脂率也有利。⑤每天每头奶牛饲料中添加烟酸6克,可提高夏季热应激状态下奶牛的产奶量,且牛奶成分不受影响。⑥应供给奶牛充足的青绿多汁饲料,干草要精心加工调制。
3. 添加抗应激药物 在日粮中添加某些化学药物或饲料添加剂,可以减少高温对奶牛的不利影响,缓解热应激反应。①每天每头奶牛日粮中添加300克乙酸钠,可以补充能量,提供牛奶合成前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界高温对产奶性能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加产奶量及乳脂分泌量。②每天每头奶牛饲料中添加50~70克碳酸氢钠,可维持瘤胃酸碱平衡和正常发酵,缓解热应激反应,提高牛奶乳脂率。③每天每头奶牛日粮中添加180克氯化钾,分3次拌料饲喂,可提高奶牛日粮中钾水平,维持电解质平衡,显著降低直肠温度,增加产奶量。④每天每头奶牛饲料中添加50克复合酶拌料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明显提高奶牛产奶量,降低热应激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⑤每天每头奶牛日粮中添加60克“益康XP”饲料添加剂,能提高饲料干物质采食量,缓解热应激的影响。⑥每千克日粮中添加300微克酵母鉻或吡啶羧酸铬,可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奶料比和乳蛋白含量,使奶牛肛温和呼吸率下降,而对饲料采食量、乳脂、乳糖和固形物含量没有显著影响。⑦将清热解暑、凉血解毒的中草药石膏、板蓝根、黄芩、苍术、白芍、党参、淡竹叶和甘草等中草药按一定比例配制,粉碎后添加于日粮中饲喂奶牛,能帮助散热,增强食欲,提高产乳量,预防疾病。
4. 搞好疾病防治 ①及时清除牛舍粪尿,经常用水刷拭牛体,坚持消灭蚊蝇,保持牛体和环境卫生。②调整配种和产犊季节,尽量避开夏季配种或产犊。③坚持进行早期繁殖检查,及时发现、诊治病牛。④挤奶前用热毛巾搽洗乳房,挤奶后及时药浴,减少细菌侵袭乳房机会。⑤分娩母牛及时灌服红糖麦麸汤,促进胎衣及时排出。对胎衣不下的奶牛及时灌服清宫液,多次冲洗子宫,避免发生子宫炎症。⑥定期给奶牛削蹄,减少腐蹄病的发生。⑦坚持注射牛流行热疫苗,投服驱焦虫药物,确保奶牛健康。
猪的应激与防控 篇12
1 猪的应激与危害
应激是生命活动过程必然存在的现象。应激的目的是克服应激因子的危害, 是机体的非特异性适应性保护机制, 有助于机体抵抗各种突发的有害事件。应激本身是一种正常的适应性反应, 不是一种病, 大多数的应激反应在应激原作用消除后可很快平静和恢复自稳, 但当刺激过度或过长它却是一种或多种病的发生诱因, 有的应激反应可以引起疾病发生, 甚至死亡。
对于猪来说, 不良的应激反应可以引发很多疾病:如桑葚心、应激性肌病、心性急衰、恶性高温综合症、胃溃疡、大肠杆菌病、咬尾、咬耳症、母猪无乳症、皮炎、肾病、断奶后系统衰竭等等。应激已成为现代猪场节约化、规模化、效应化饲养无法避免的现象, 已经影响到整个养猪业的生产和销售, 是发挥养猪潜能和产能的最大障碍。
2 应激作用机制
应激原作用于感受器后, 通过信号神经传递到低级中枢。低级中枢一方面对感受器的适应具有反馈调节作用, 另一方面又将信号向上传送到以下丘脑为中心的信号处理系统, 下丘脑分泌皮质素释放激素经垂体门脉到达前叶, 刺激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入血液循环, 促肾上腺分泌糖皮素。糖皮素分泌所产生的效果为, 如果激素强度小, 则分泌增加, 以提高适应性, 使猪产生适应力;如果激素强度大, 则可促进分解代谢, 抑制炎性和免疫反应, 使防御机能降低, 甚至引起疾病和死亡, 或降低其产生性能, 同时, 肾上腺髓质兴奋释放肾上腺素, 引起全身各器官、组织发生变化。如果刺激强度大而短促, 肾上腺素可能迅速分布到全身, 引起剧烈反应, 甚至急性衰竭而死亡。
3 应激引起的临床疾病
3.1 猝死性应激综合征
是应激表现最为严重的形式, 个别应激敏感猪在受到抓捕惊吓或注射时突然死亡, 有的公猪在配种时, 由于过度兴奋而死亡, 有些猪在车船运输途中突然死亡[1]。
3.2 急性心衰竭死亡症
常见于产肉性能高的8周龄至7月龄猪, 以3~5月龄猪最常发, 往往是在无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亡。剖检心肌具有苍白、灰白或黄白条纹或斑点, 心肌变性。桑葚心病, 主要发生于3~4 月龄的仔猪, 常突然暴发死亡, 病因不明。最典型的病变是心肌广泛性出血而使心脏外观状如桑葚[1]。
3.3 应激性肌病
发生于肥猪, 主要特征是屠宰后可见肌肉水肿、变性、坏死及炎症, 观色淡, 渗出液, 松软。有三种:一种是PSE猪肉, 又称水猪肉;另一种是以背肌坏死为主的肌肉坏死, 又称背肌坏死 (BMN) ;第三种是以腿部肌肉炎症坏死为主的疾病, 又称腿肌坏死[3]。
3.4 猪恶性高热综合症
多见于待宰的肥猪。前期表现肌肉颤抖和尾发抖, 继之表现呼吸困难, 体表有充血性紫斑, 体温迅速上升到42~44℃, 心跳亢进, 后肢痉挛收缩。重者全身无力, 肌肉僵硬, 体温过高, 最后死亡[4]。
3.5 慢性应激综合症
由于猪只在屠宰前所受的应激原强度较小而时间较长, 肌糖原的消耗增加, 肌肉产生的乳酸减少, 其肉的切面干燥, 质地粗硬, 色泽深暗, 称之为干燥坚硬色暗猪肉 (DFD) [1]。
死亡的猪表现为心脏肥大, 以右心及中隔最为明显, 肾上腺肥大, 胃溃疡等。慢性应激原不容易被发现和注意, 但可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抵抗力降低。
4 防控措施
4.1 紧急应激处理
应激症一旦发生, 应立即把动物从应激原中撤走, 可给予镇静剂, 用4%的萄葡糖饮水, 给予凉爽、通风的环境, 必要时给予输氧, 根据机体情况给予碳酸氢钠和生理盐水以纠正酸中毒。
在预期应激发生前, 可选用一些抗应激剂, 如:维生素C、维生素E、铬、钾、阿斯匹林、延胡索酸、维生素B2、维生素A, 以及具开胃健脾、清热解毒、去热消暑功能的中草药等也具有缓解应激反应的功能。
4.2 通过营养与管理途径
猪舍避免高温、潮湿, 注意通风, 防止拥挤, 防止破坏原有群体关系, 防止噪音和骚扰, 防止忽冷忽热、忽饱忽饥等刺激。
饲料中营养要全价, 饮水要供应充足。适当提高日粮中的能量水平, 以保证猪每日所需能量的绝对摄入量, 可减缓应激, 一般认为, 在高温条件下, 日粮添加2%~3%混合脂肪是提高日粮能量水平、稳定猪增长速度的有效措施, 特别是在粮赖氨酸不足时, 该效果明显;日粮中添加乳糖、蔗糖;饲喂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补充适当的维生素C、维生素E及矿物质。
4.3 选育抗应激品种
优良的品种选育[1]是预防猪应激发生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临床观察, 血型鉴定, 氟烷检测和CPK (磷酸肌酸激酶) 值测定检出应激敏感猪种并淘汰, 使应激基因频率下降, 从而选育出抗应激的品种。具有应激表现的:肌颤抖, 尾颤抖, 皮肤易起红斑, 体温易升高, 3~5周龄的应激敏感仔猪采食量少, 生长慢, 兴奋好斗, 母猪发生无乳症, 繁殖障碍, 公猪性欲差等, 在种猪选育时应将这样的猪逐步淘汰。
摘要:研究猪不良的应激作用机制以及所引发的各种疾病, 通过临床疾病综合症的分析, 总结出紧急应激处理、加强营养与管理和培育抗应激品种等一套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指导生产。
关键词:猪,应激,防控
参考文献
[1]王治仓.猪应激综合征的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 2007 (10) :49.
[2]梁春彩.猪应激综合征的诊治体会[J].畜禽业, 2005 (10) :29.
[3]朱连英.猪应激综合征的防治[J].畜禽业, 2003 (5)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