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自我心态

2024-09-04

调整自我心态(共12篇)

调整自我心态 篇1

当今, 社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较为重视, 而很少有人来关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状况。班主任所承担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 他们在学校是科任教师, 在班级是主任;在家里是丈夫, 是儿子, 是媳妇;在社会是公民。家庭的责任、社会的关系、人际的交往。有太多的任务要去完成, 太多的问题要去解决。他们需要理解, 支持和宽慰, 但这样的理解有多少呢?前一段时间很关注中央电视台的法制节目《今日说法》。本来是以家庭问题为主要原因导致的犯罪,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总是能把矛头指向学校教育、班主任的工作, 对于一个肇事杀人逃匿的药家鑫, 记者采访完高中采访小学, 恨不得挖地三尺从他的教育问题上找出肇事杀人的原因, 可见一个教育工作者, 尤其是班主任要承受多大的压力。所以班主任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心态, 要学会自我调整, 必须学会从繁杂的事务中, 从名利洪流中, 从种种不快中解脱出来, 否则机会影响工作, 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首先班主任心态不好主要来自于一种无谓的比较。在学生这一个集体当中, 会有一些程度比较好的, 一些程度比较差的, 好的无论从行为习惯, 学习的态度来说都很不错, 可那些程度一般的学生, 各方面都比较薄弱, 一两个不要紧, 而这种程度的学生一旦大面积的存在的话, 班主任就会因班级基础差, 偶发事件多, 班级形象差, 工作无起色, 无成就感, 产生焦虑心态, 以致心烦意乱, 丧失工作的热情, 甚至迁怒于学生, 进而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之下我觉得班主任就得积极自我调整, 首先不能盲目比较, 不要把两个学生随便拿来比较, 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 不同的喜好, 不同的个性, 怎么比?其次应该承认差距, 当你伸开你的双手的时候, 自然发现你的手指有长有短, 那为什么不能承认有的学生程度好有的程度差一点呢?最后, 允许学生犯错误, 愉快地接受学生的错误不仅是对学生的宽容, 也是对自己的悦纳, 我经常给学生的家长说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平视孩子, 不要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孩子, 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我上学时一些幼稚的举动气得老师暴跳如雷, 现如今, 我怎么好意思让我的学生一点点错误都不犯呢?

其次, 班主任一定要坚信自己工作的荣誉感, 以及对于社会的贡献。学校没有班主任是万万不行的, 教育缺少班主任也是万万不行的, 如果不是会这样, 那怎么会在某某人犯罪的时候于教育找根源呢, 但我这里说的是我们班主任不能在这种巨大的光辉之下过大的夸大自己的作用, 在教育一个孩子的问题上, 单凭班主任一己之力是不够的。一个孩子的良好教育应该是由家庭, 社会, 学校三方面共同合力作用下的结果, 作为班主任有时候我很迷茫, 我管不了人家家庭是否完整, 因为说离就离, 我管不了那些小商小贩给学生贩售烟酒, 因为只要有钱这些不是问题, 甚至有时会产生怀疑, 认为这一职业并非如想象中那么美好。无力改变每一个学生的命运, 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怀疑职业本身的意义, 逐渐感到厌倦……当然我不是说我们的班主任就应该灰心丧气, 而应该有那种用我之星星之火, 点燃希望之原野的工作积极性, 希望是在于明天的, 我们因为今天的无而抹杀明天的有。学生在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可塑性和模仿性很强, 为人师表那是必须的, 如果能找见切入点, 改变一个问题学生, 哪怕是一点点也是功德无量的。所以班主任应该积极调整心态, 应对工作中各种各样, 形形色色的问题, 万不能理想化, 更不能书呆子气, 要与时俱进, 做一个能治病救人罪的起良心的教育工作者。

最后, 班主任工作确实很累很繁琐, 甚至有人调侃道“有一驴拉货, 嫌重, 卧于道不起, 主人对其耳私语, 不拉去当班主任, 驴起, 奋蹄狂奔。”相比这么大的工作量报酬可就是少之又少, 这样就容易形成一些心理的矛盾, 如何调整?暂且不说应该淡泊名利什么的, 我觉得我们班主任应该想的长远一点, 一个学生对谁的印象最深, 那当然就是班主任了, 就拿我现在来说, 记忆最深的还是那些上学时代的班主任。更有人说, 谁带的学生就像谁, 看看咱的影响力多大。说不定以后的市长就在你的班上呢, 想想这些, 你得有多满足啊, 到那时你的教育可能会造福一方呢, 虽然有点类似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 但我想借用小沈阳的一句话“人这一辈子其实很短暂的眼睛一睁一闭一天过去了, 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那为什么不在这有限的一身中做一个精神胜利的人呢?”

班主任心理健康在教育中尤为重要, 只有你乐观了, 学生们才能灿烂, 只有你豁达了, 学生们才会开朗, 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在于大家的努力和维系, 作为航标的班主任更是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当然班主任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社会对班主任的期望甚高, 有点压力是应该的, 期望高只能说作用大, 但我还是希望社会能给我们班主任更大的理解和支持, 而不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 多给一些体谅和宽容, 少给一些指责和批评;多给一些理解和尊重, 少给一些不公和误解, 我们班主任就不会有那种“采得百花酿成蜜, 为谁辛苦为谁忙”的迷茫了。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第六中学)

调整自我心态 篇2

带着对大学生择业求职问题的解答,5月16日下午,国内领先的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ChinaHR.com)总裁张建国做客清华大学,就大学师生普遍关心的就业话题进行指导演讲。

张建国在清华的演讲中,首先提醒同学调整求职心态。他谈到,在过去的招聘服务中,中华英才网发现大学毕业生通常怀有强烈的自信心和期望值,重点高校的同学尤为明显。但优秀大学生与成功职业人之间,还有着非常大的距离。这往往是造成优秀大学生毕业后变得平庸的心理症结。张建国认为,当大学生迈出校门的时候,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对个人的考核标准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所面临的最主要的课题就是将自己在学校的自信心转化成社会的自信心。

张建国指出,在这种调整中,大学生自我修正价值观尤为重要。他强调,成功的职业人尤其要具备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和不断学习的进取心,即步入社会后不断向实践学习的能力。这一点与在学校学习有着明显的不同。针对清华大学同学逻辑思维强的特点,张建国建议他们更要重视培养一种开放的知识体系,能够容纳不同观点,以便使自己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取得快速的成长。

面对国内提供企业校园招聘服务最多的招聘网站总裁,清华同学无疑希望得到更多直接的求职规划建议。对此,张建国告诉同学,在面临择业时,有一些主次规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选择。首先要选择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其次是选择一个自己有强烈兴趣的职业;再次应当选择一个有良好企业文化和发展潜力的企业;最后是选择一个有志向、有品德、有能力的老板。张建国幽默但是非常严肃地做了一个类比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比找到一个女朋友更为复杂也更需要理性,毕业求职决定着职业生涯的开端,他希望同学们都能郑重对待。有关择业规划的建议,得到了清华同学的极大兴趣和认同。

调整心态 从容应考 篇3

看着教室黑板上方的倒计时牌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小丽明显感到高考的气浪越来越逼人。此时的她,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恨不得把平时未学好的知识一下子都掌握牢固。然而,心里越急成绩就越不尽如人意,如此循环往复,导致成绩日渐下滑。

现在,小丽在课堂上总是精神恍惚,常常莫名其妙地心慌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心思分散。从表面上看,她上课时从不做小动作,始终安静地坐着,眼睛似乎是在看书,然而视线却是游离的,心不知飞到哪儿去了——想的事情太多。她想到父母为了自己的升学,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如果这次高考没考好,父母和亲朋会很失望;想着自己平时成绩属于中等偏上,盼高考这一役能改变自己的人生,然而又担心这一切不能如愿……

晚自修的时候,小丽总是无意识地在桌椅上乱刻乱画,如此这般过了好久,才醒悟过来要赶快看书学习。她的心情会随着月考的成绩或喜或悲,考得好就一脸灿烂,没考好则颓废沮丧。

在生理方面,小丽总是食欲不振、失眠。她常常觉得饿,可吃什么都没有胃口;她晚上总是睡不好,中午想补睡个午觉又怕睡过了头,结果一整天都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同桌说她可能有些神经衰弱,要她去医院看看。小丽无法想象这样的状态如果一直维持下去,后面的高考结果会怎样?

心灵导航:

态度决定一切!心理的高度就是生活的高度,生活的高度就是人生的高度。面对高考,我们既不要惧怕它、也不要轻视它。我们要在心理上藐视它、在行为上重视它,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挑战、一种机遇,信心百倍地去面对它。

眼下距高考还有不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不少同学因为压力大导致过度焦虑。无数的考试表明,考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并不完全取决于学习水平的高低,其表现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考生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的影响。考生们只有健康状况佳、心理状态好才能在考试中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心理保持适度紧张是最佳

心理动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野龟、老虎自幼关进动物园,改善它们的生活条件。结果发现,它们的寿命大大缩短。野龟的寿命为l50岁至200岁,而在动物园里,只能活到80岁。野生的老虎寿命为100岁,但圈养的老虎只有20岁至30岁的寿命。由此可见,面对生存的挑战,适度的紧张、恐惧不仅不会缩短动物的寿命,反而会延长它们的寿命。

确实,适度紧张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它能增强人们的自信心,促使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医学研究也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人们健康激素的分泌,继而把神经系统和器官功能调节到最佳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在心理上激发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使自己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考场犹如战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考生在考场上的情绪有三种:一种是过分紧张,一种是满不在乎,还有一种是保持适当的紧张度。前两种情绪都容易导致考生连原来的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皆不可取。只有第三种考场情绪才是正常的,有这种情绪的考生往往信心十足、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的准确率自然不低。

要达到这种最佳情绪状态,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目前,不少考生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考试焦虑症”,症结就在于“一心只读圣贤书”,生活安排得太单调。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8-1>8”,意思是从8个小时中拿出1个小时运动、娱乐或休息,尽管只学了7个小时,效率却胜过学满8个小时。

在紧张的备考阶段,考生需要克服心理压力,适当的体育锻炼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适当”指的是那些对抗性不强的运动,例如在复习期间抽空跳绳10分钟等等。此外,散散步、听听音乐、晚上看看新闻,都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2.不开夜车,调整“生物钟”。

许多考生在考前都有开夜车的习惯,晚上比白天更兴奋,学习效率更高。然而,考试都是在白天进行。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让自己能在白天进入最佳状态,这一点对这类考生来说非常重要。可以采用每天晚上有意识地比前晚早睡几分钟的办法,逐步调整过来。

3.每天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

每天复习之后,考生通过回想自己这一天的收获,比如“我今天又做对了哪道题”“我今天又发现了哪个漏洞”,对自己一点一滴的收获都加以肯定,以此来调节情绪,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

培养迎考的豪气和勇气很重要

高考前夕,一个最重要的心态是:要有面对高考的豪气与勇气。所谓“两军对阵勇者胜”,这时勇者的高姿态要显出来,要有“坦然面对、舍我其谁”的豪气、“打必胜”的勇气。

“每临大事,必有静气;静则神明,疑难冰释;积极准备,坦然面对;最佳发挥,舍我其谁!”某省的一位高考文科状元说,“老师在放假备考前讲的这段话,充满了哲理与启示、爱与期望,我能从中感受到力量,得到定力与沉静的心态,获取信念、勇气、豪气、霸气。”

确实,大多数考得成功的高三学子,都有类似的心态:高考很紧张,但我很自信。同学们能做到这样就可以了。面临高考,考生比较容易紧张害怕,这是十分正常的。那我们如何培养出豪气和勇气呢?考生们要对自己说“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我们来说,高考其实很简单,把知道的填写在试卷上就可以了。”只有在心理上将高考简单化,才能有必胜的信心,如果想得太复杂,反而会产生恐惧感。

掌握清理负面情绪的方法很必要

应考前,考生容易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不合理的想法,这些因素对考生的心态影响比较大。因此考生在考前学会心理上的“自我支持法”是非常必要的。

“马上就要考试了,可我还在担心自己没有复习完”这一想法就是非常不好的暗示,这时的你就要及时挑战这些负面情绪。可以自问自答以下几个问题:

“是不是有人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学会了?”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是不是就我自己有这样的担心?”

——“不是,其实大家都一样,所有的人都处于这种状态,因此现在自己有这种恐慌是很正常的。”

要消除负面情绪,考生还可做一些看似与学习无关,却能使自己心情愉悦的事情。比如每天做点家务事,跟父母谈谈心,这些举动看似简单,却能有意想不到的放松效果。

学习一些放松训练方法不可少

为了能有效应对考场上出现的意外情况,考生在高考前最好有意识地学习一些放松训练。

比如考试时看到不会的题目很紧张,大脑一片空白,怎么办?不妨当场拿出几十秒、或者一两分钟的时间做一个放松动作。至于如何放松,就需要在考试前进行训练了。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一种是把身体调整到一个放松的位置,深呼吸,内心跟自己说“我越来越平静”,或者深呼吸的同时做一些冥想训练,想象自己在海边、森林中漫步,或在蓝天下放风筝,这些想象都有助于放松。

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做法:每天早上起来后,面对镜子中的自己微笑。这个方法虽然简单,却是增强自信、获得放松的最好办法。

责任编辑 赵玉渊

调整自我心态 篇4

一、认清就业形势, 积极应对挑战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当前就业形势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毕业生应认清就业形势, 切不可过度焦虑或盲目乐观或等闲视之, 既要看到我国就业形势不利的一面、又要看到有利的一面, 积极行动起来,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且这种情况是一时无法改变的, 与其怨天尤人, 虚度光阴, 不如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 及时纠正自己不合理的认知, 变压力为动力, 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毕业生还应该主动了解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 特别是师范类专业、中小学教育等相关的政策;广泛收集招聘信息;提前准备好就业材料;积极主动参加招聘会;敢于向招聘单位自我推荐, 而不是坐等机会自己主动找上门来, 或依赖他人, 把就业希望寄托在学校或亲人朋友身上。

二、正确认识自我, 合理设定就业期望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只有客观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 才能在求职中抓住机遇, 避免盲目和减少失败。因此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 根据自身实际, 合理设定就业期望, 找准求职定位。毕业生应该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不足, 学会悦纳自己;对自己的成就、成绩感到自豪;承认个人的局限并能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能自觉确定恰当的职业目标, 独立自主, 持之以恒;对自己有正确的期望, 相信自己能够发挥自身价值。毕业生应避免自我认识上的两个极端, 即“过”和“不及”, 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只挑工作轻松、工资待遇好的工作;也不要妄自菲薄, 不敢参与竞争。毕业生可以通过比较评价、他人评价、心理测量等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自身———包括自己的智力、能力、气质、性格、兴趣以及在社会、他人心目中的地位等, 进而明确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在客观正确了解自己的基础上, 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 搞清楚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从而确定大致的选择方向和范围。如:选择教学岗位还是教育管理岗位?选择小学还是中学?结合自身能力和条件, 调整就业期望值, 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单位、地区工作。

三、坦然面对挫折, 提高心理耐挫力

就业是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 就业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 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获得成功, 是正常的情况。因此毕业生应正确看待就业中的挫折, 坦然面对挫折, 提高自身的心理耐挫力。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认识挫折,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获得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毕业生要意识到在就业市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出现求职失败在所难免, 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同时, 应把就业看做是一个很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生涯、适应社会的机会, 并通过求职活动来发展自己, 促进自我成熟, 做到“不以成败论英雄”, 学会从求职失败中积累经验, 获得成长, 努力寻求成功就业。当求职遭受挫折时, 应以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 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 进行正确的归因, 及时调整自己。同时, 虽然心理学是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但毕业生自身还应主动学习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 掌握多种心理调适方法, 例如, 认知改变法、理性情绪法、合理宣泄法、注意转移法、情绪升华法、自我暗示法等, 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求职过程中, 在遇到挫折时能有效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从而提高耐挫折的能力, 保持内心的平静, 而不至于焦虑彷徨、手足无措, 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 对前途感到渺茫, 消极被动地面对就业。对于无法有效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出现心理问题的毕业生, 不能讳疾忌医, 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重新建立起良好的就业心态, 正确面对就业。

四、全面提升自身实力, 夯实就业基础

毕业生自身实力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就业心态, 因此毕业生要全面提高自身实力, 夯实就业基础, 增强就业竞争力。第一, 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文化素质, 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广博的文化知识。当代中小学生呈现出知识面广、视野宽阔、思维敏捷、自主性强、勇于质疑的特点,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毕业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博览群书, 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 拓宽知识面, 开阔视野, 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 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 注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三字一话”技能训练, 掌握教育教学方法, 学习教师礼仪, 养成良好的教态, 获得教师资格证;在参加志愿者服务、见习或实习等不断实践中夯实教学基本功, 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提高说课的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专业技能和素养;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保持身体健康。此外还要提高求职的能力, 掌握求职的技巧以及面试的技巧。毕业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在就业过程中才会更自信、更从容地面对就业。

总之, 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必须充分认识到就业心态对于顺利就业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就业心态的自我调整, 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 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就业。

摘要:当前, 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毕业生出现诸多不良就业心态, 直接影响其顺利就业。因此, 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范类毕业生应从认清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耐挫力、全面提升自身实力等方面来加强就业心态的自我调整, 保持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 从容面对就业、顺利实现就业。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心态,自我调整

参考文献

[1] .吴婉如, 戴艳.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现状及调适[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调整心态学习心得 篇5

第一:不想学习,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第二:学习了,不会,就比较烦躁,影响心态;

第三:过大的外在压力,比如父母的期望;

第四:没有找到学习的乐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做下职业规划,找到努力的方向,变被动为主动;

第五:用奖励机制来鼓励自己,达到什么标准给自己点成就感;

调整心态,高效备考 篇6

关键字:心态 高效

中图分类号:G442

一、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满怀信心迎接挑战

一家银行每天早上都在你的账户里存入10000元钱,可是每天的账户余额都不能结转到明天,一到结算时间,银行就会把你当日未用尽的款项全数删除。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

当然是每天不留分文地全数提取出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银行,他的名字是时间(time),时间就是我们银行里的存款,我们不用,他就溜走了。而且時间比金钱更珍贵,因为钱没了可以再挣,时间没了,带给我们的是一天天变老。

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m=x+y+z。其中m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成功=勤奋+正确的方法+珍惜时间。

小故事:游泳教练与“聪明的学员”

一次一个游泳教练在教导一群初学游泳的学员,为了克服学员不敢下水的心理,他拿了一个洋娃娃丢进游泳池,然后大声喊:“有小孩落水了,大家赶快跳下去救!”同学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学员,你会怎样做呢?A:立刻跳进游泳池中。B:继续站在游泳池的边上无动于衷。

现场是学员们听到了都争先恐后地跳到水里。只有一位学员站在游泳池边不动,冷笑道:“想用这一招骗我!”他是全队学员中最聪明的一位,可是很不幸也是全队学员中唯一没有学会游泳的一位。

所以请同学们把所有的苦闷、彷徨、犹豫、纠结,都把它关起来,现在是行动的时刻了,只有去做了,哪怕经受挫折,你仍然收获辉煌。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一个人的潜力在一般状态下只能发挥出20%—30%。在激励的激发状态下能够发挥出80%—90%。自信是激发潜力的重要因素。

一个故事:精神病人与第一百道墙。

有一家精神病院为了防止病人逃跑,在病房外围修建了一百道围墙。一次两个善于翻墙的病人趁医生和护士不注意跑了出来,决定要翻墙到外面的世界。他们翻呀翻,一直翻过九十九道墙,觉得很累,便休息片刻。病人甲突然对病人乙说,我觉得好累,我们肯定翻不出去了,还是回去休息吧。病人乙也已经气喘吁吁,所以深表赞同。于是两人就又翻了九十九道墙回到了医院休息。

故事的真实性可以忽略不计,至于他们又哪来的力气返回医院我们也不探究,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问题是:在唾手可得的成功面前,因为没有那么一点坚持的精神而功亏一匮。

因此没到最后关头就放弃了,即使离成功还差一步的距离,仍然是没成功。还没拿到考卷你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好?分数还没出来,你怎么就知道自己考不好?你都没真正努力过,怎么知道自己真的不行?目前你看到的是结果还是过程?我们比故事中两个神经病人幸运的是,我们知道最后一道墙是什么地方。

如果将初三复习的心理阶段分为三段,那就是:“你不知道你不行”、“你知道你不行”和“你不知道你行”。其实,复习越到后头,准备已经越来越充分了,而自己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要学会鼓励自己,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排除外界的一些干扰只要你不放弃,成功就不远了。

既然复习冲刺的战鼓已经擂起,号角已经吹响,信心、勇气、斗志,拼搏,会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曾说过:今天是残酷的,明天会更残酷,但后天是美好的。可绝大多数人倒在了明天晚上,等不到后天的太阳。

二、考试焦虑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压力表现为紧张、焦虑等心态,压力是把双刃剑。考试焦虑与压力的性质相同,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考试成绩的发挥。

有心理学家调查发现,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

给出这个数据就是要纠正一个观点,就是考试就我紧张,别人都那么轻松应对。其实只要是正常的人正常的心态,那么面对大型的对其有着相当影响的考试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时都必然会紧张的。为什么呢?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会说话吗?所有人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另外一个问题:你可以在1000人面前挥洒自如地演讲吗?应者寥寥,肯定者不超过20%。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是很多人的一大恐惧,尽管平时滔滔不绝,但是一旦众目睽睽,立即面红耳赤而不知所云。细细想来,其中并无本质差异。对着一个人是讲话,对着1000人同样是讲话,为什么原本口才极佳的人换一个场景就成了结巴?就是因为在演讲的时候不是在演讲,而是在考虑演讲以外的事情。非不能讲话,而是不敢讲话,技术性上具备条件,只是调适性上出现了短路。

那么,现在,对于大家来说,如果在考试期间晚上失眠怎么办呢?在考场上过度紧张怎么办呢?

第一个问题,人有两种睡眠状态:一种是浅睡眠,一种是深睡眠,交替运行。大脑细胞在交替休息。同学们马上要中考了,你们越来越兴奋,睡不着没关系,只要记住两个字:躺着,躺着就可以了。很多同学很有意思:我一定要睡着,否则明天就没有精神了。于是采用最老土的方法催眠:数小绵羊,一只,两只,三只,数到五千只还没睡着啊。为什么?因为他在努力地数小绵羊。解决的办法其实也简单,那就是明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要把存在的事实当做问题”,你应该接受事实,并与之和谐相处,真的,一旦你接受他,就会发现它立刻消失了。就像你很烦学校“穿校服”“头发烫不得也染不得,男生还要起发角”等,只要你接受这个事实,你就发觉这项纪律也没妨碍你什么。而且,没有睡着并不等于是没有休息,躺在床上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所以当睡不着的时候不必要焦虑,想着睡不着我就不睡,反而容易睡着。而且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对感觉整夜失眠的人,通过观测其脑电波,发现她在一段时间内是处于睡眠状态的,只不过由于焦虑、恐惧让他们觉得整夜失眠,所以,我们要放下恐惧这个包袱,轻装上阵。

第二个问题,考场过度紧张怎么办?那就可以从现在做起,从今天晚上做起。我们只要把暗示的力量发挥出来,就肯定能取得成功。

暗示可极大地诱发人的潜能。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经典的条件反射。”

同学们要建立正确的信念——我自信、我冷静、我细心、我成功。只要你经常这样对自己说,特别是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或者早上醒来起来前,都这样默默地跟自己说几次,我相信你肯定没机会紧张了。因为人的大脑是接受心理暗示的,人的自我暗示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现在对大家来说也可能是最痛苦的一段煎熬,但风雨过后就是彩虹,谁坚持到最后,谁就笑到最后,考试胜利属于最后还一直坚持学习的同学。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迎接后天的太阳,考试成功。

调整心态,轻松应考 篇7

纵观学生在考试中的发挥,无外乎是三种状态:发挥失常——考砸了!发挥正常——考好了!发挥超常——考绝了!

作为学生来讲最希望的当然是发挥超常,再怎么也应该是发挥正常,让自己的付出与结果成正比才是,最最倒霉的无疑是发挥失常!那么,在同样是充分复习准备的前提下,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影响我们在考试中的临场发挥呢?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关键在于应考的心态。发挥正常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一般是比较镇定和自信的,所以注意力集中、记忆有效、思路清晰,其成果是与努力相匹配的。发挥超常的学生,因为心无旁骛,全心在当下,所以注意力高度集中、聚精会神、神清气爽、记忆流畅、才思敏捷,最后会取得骄傲的成绩。而经常发挥失常的学生,在考试中往往是患得患失、紧张慌乱,导致注意涣散、思维混乱、记忆丧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考试焦虑,其结果是考试成绩与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严重失衡。

考试焦虑是指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情境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焦虑状态,且其焦虑已显著地影响了应考的准备和在考场上的发挥。考试焦虑有多方面的表现形式,在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失眠、食欲不振、身体不适、腰酸背痛、头痛肚疼,甚至写字手发抖、浑身冒冷汗等等;在情绪方面主要表现为忧心忡忡、烦躁不安、心神不定、易激怒;在认知方面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显著下降、思维混乱不通畅等。考试焦虑最直接的危害是会诱发大脑的超限抑制,降低大脑的活动效率,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调查发现:由于考试焦虑造成的丢分平均为60分,多的可达到120分。此外,考试焦虑会造成许多生理反应,降低身体的机能,还会影响到对自己的自我评价,显著降低自信心。

焦虑其实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人生课题之一,它就像感冒一样常见,我们参加比赛、进行演讲乃至于与陌生人交往时都会产生焦虑。作为学生来讲,学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主要的人生功课,而且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苦求知探索的过程,难免经常有错误和失败的威胁相伴随,不论你是高智商还是笨小孩,都不可避免地体验到学习尤其是考试所带来的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紧张和焦虑。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在2000年对当年考入北大的全国51个状元进行了追踪调查,分析出有二十多种因素影响高考结果,而排在第一到第五位的因素分别是:考场心态、考前心态、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学习态度。

由此可见,考试最重要的是打心理战!有实力是前提,但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让实力结出胜利的果实。

为此,在考试前和考试过程中调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时非常重要的。

如何调试自己的心态呢?同学们不妨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心

在充分复习的前提下,树立自己一定能行的信心。注意把握四个要诀:

少东张西望,多默诵“我可以,我能行”。

少想自己没有作出的题有多少,多想自己已作出的题有多少。

少想自己比別人作题慢,多想自己比別人作题更仔细。

少想自己考不好该怎么办,多想自己尽最大努力就好。

其次,保持一颗平常心

保持一颗平常心并不意味着“不求上进”,而是在积极进取的基础上以正常的心态来应对考试,拋开一切杂念与烦恼,以考试为中心,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就行。说到底,考场上真正较量的对手是自己!

第三,面对挫折,越挫越勇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别因偶尔的考试失利绊住了奔向胜利的脚步,分析失利原因、改进的学习计划、化暂时的挫折为奋进的动力都是必修的功课。2000年全国高考四川省文科第一名的刘洋洋(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录取)回忆自己高考的经历时说:平时我的数学特好,但我考数学时却有两道大题没做完整,我有点沮丧,回家跟爸爸说了后,爸爸说没事,高考不是一科就能決定的。当时我就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下午考历史的时候轻装上阵,效果不错,结果第二天的英语还考上了一个全省单科第一。相信刘洋洋的高考经历会给同学们一些启迪。

第四,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考试时学生比较容易出现的是消极暗示,“第一科就考砸了,这次考试肯定完蛋了!”又或者拿到卷子后一看有自己平时很怵的题型或没有复习到的部分,“完蛋了”几个字就浮上心头,从而严重影响临场的发挥。而积极的心理暗示可极大地诱发人的潜能。比如可以在心理反复默念,“这是我准备很久的考试,我今天感觉特别好!我精力充沛,记忆清晰,思维敏捷,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我一定能好好的发挥,我一定能考好……”真正进入这种境界以后,你的心理就会呈现流畅状态,你就能从容不迫,自如发挥,甚至能冲破极限,创造奇迹!

调整心态, 共同成长 篇8

这是一个特殊的学生。怎样帮助他?这是我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首先, 我向家长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知道他的理想是考美术专业, 所以我理解了他性格中率性的成分。了解了他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 爱好打篮球, 在集体面前爱表现自我, 脾气好, 面对老师批评从不发火, 等等。

第二, 在课堂上给他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在众多学生发言后, 让他做总结, 肯定他发言的精彩和正确部分, 让他有成就感。课后悄悄提醒他:你的课堂发言很精彩, 把课上的发言写在作业本上, 作业的正确率就提高了。

第三, 我经常发短信给家长, 你家孩子课堂发言很精彩, 很有见地。家长心情很愉悦, 反馈信息说:孩子越来越喜欢历史课了。

第四, 根据他的学习基础, 我对他的作业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他的基础很薄, 但反应很快, 属于浅尝辄止的类型。

第五, 在家长开放日, 我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最后大家取得共识, 觉得对H学生的教育, 适宜采用正面塑造法, 家长和老师都要努力挖掘他的闪光点, 赏识他的进步。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单元测验时H同学考及格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我趁机在同学和家长面前表扬了他, 同时也担心H同学会飘飘然, 成绩不稳定。

果然, H同学的浮躁心态又抬头了, 第二次考试不及格。我没有给家长报忧, 在他的试卷上写了几句话:

首先, 我相信你在学习上有很大的潜力。

第二, 我相信你会认真听课, 认真做作业。

第三, 我相信你会越来越重视基础知识。

第二天, H同学的试卷错题订正特别认真:蓝笔抄题, 红笔订正。

我在他的作业本上欣喜地写道:看到你的作业, 我十分高兴。并发短信给家长, 要他们一定抽空看看孩子工整准确的作业。

我决定乘胜追击, 在课堂上继续找机会正面塑造H同学的形象。课堂纪律有进步, 及时向班主任反映;上课发言精彩, 让他上台做小老师;作业质量有提高, 给他的学分认定上实行加分。我充分肯定他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让他的学习心态逐渐趋向踏实。

期中考试前, H同学心态比较平稳, 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考完当天, 他就急忙来问有没有考到八十分, 我大吃一惊, 说如果考到八十分, 我马上打电话通知你。出乎我的意料, H同学确实考了八十分, 这是他高中以来, 文化课的第一个八十分。我马上打电话告诉家长, 家长非常高兴。我也很高兴, 不仅因为他考了八十分, 更可喜的是正面塑造法确实帮助他调整了浮躁心态, 帮助他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从帮助H同学学习心态调整的过程中, 我深刻体会到,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全人”和“全纳”的, 而不是“淘汰”式的。人的发展是有差异的, 我们不要努力创造条件, 促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W同学也是个特殊的学生, 成绩中上, 喜欢理科, 不喜欢历史学科。由于功利心太重, 每次考试都非常紧张, 结果导致成绩不理想, 他对历史学科充满恐惧和抱怨。

从家长那儿获知W同学的学习困境, 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W同学有较强的学习进取心, 只是由于在历史学习上, 付出与期望存在一定的距离, 有些急躁和沮丧, 进而怀疑起历史学科学习的价值。同时, 他还忽略了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针对这些, 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道:

首先, 感谢你对历史学科的重视, 我知道你已经付出了很大努力, 我很愿意与你讨论一些问题。

其次, 让我们一起享受学习历史的乐趣。

后来W同学来找我讨论学习上的一些问题, 我总是肯定他的耐心和努力。在课上我专为他设计一些适合他的问题, 慢慢地, 他有了一些成功的体验。

我与家长约定, 不过问他的历史学科成绩, 而由我发短信通知家长。由于家长的配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W同学的考试焦虑情况缓解了, 考试成绩也接近他的实际水平了。然而, W同学自我的期望值太高, 成绩稍有波动, 便唉声叹气, 抱怨焦虑的情绪又出来了。

我觉得是W同学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出现了。造成高原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W同学而言, 主要是他只是死记硬背, 囫囵吞枣, 而不求理解, 这自然增加了他学习的困难。所以我要求他改进学习策略。

我在他的试卷上写道: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以平常心对待考试。要找出自己的弱点, 研究对策。“

同时, 帮助他学会梳理历史线索, 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的进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 W同学的学习能力在逐渐提高, 对考试的适应性也慢慢地增强了。

到了第二学期, W同学学习上的抱怨情绪越来越少, 越来越重视平时知识的积累, 对考试成绩看得淡了, 他的成绩很稳定, 对学习充满信心, 我真的为他高兴。

调整学生座位应从调和心态入手 篇9

根据经验,我觉得打消学生和家长关于座位会影响学习的顾虑,调整好各方心态是关键。

首先,班主任要摆正给学生调座的心态。其实学生调座之所以会成为班主任的烦心事,主要是因为很多时候教师不能摆正心态,有的单纯按照身高排座;有的只按成绩排座;有的则只按自己的喜好排座;还有的根据与家长达成的利益交换结果排座。根据实践经验,笔者发现有不少班主任给学生排座位都是综合了以上各种因素。即使完全按照学生身高排座位也不公平,仍然是有的学生位置好,有的位置差。因此,聪明的班主任会以学生身高和视力情况为排座的主要依据,同时参考学习和纪律情况,这样排出来的座位是相对合理的。

其次,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调整座位的问题。在给学生排座位时,班主任要善于向学生做好解释工作,和学生讲明白排座的根据,特别要向坐在后排的学生讲清原因,并用实际行动向他们证明自己会更加关注后排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调座问题。学生排座重在营造出学生在哪里老师都一样关注的氛围,这样学生就不会误会老师排座位的公平性了,同时,还要形成间周轮座机制,使边缘学生也有机会坐到中间位置。

最后,班主任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学生调座问题。其实,对学生座位最敏感的是学生家长,他们往往用很多成年人交往中的狭隘观念看待教师给学生排座位的问题。很多家长认为坐到好位置的学生一定是其家长给老师送了好处,坐在后排的学生则是没有给老师好处所致,显然这种心态是错误的。其实,老师收取好处费才给学生调换好座位一直只是一个传说,并未见到真凭实据。虽然事实上可能确实存在,但笔者认为这一定只是极少数,因为如果教师大面积收取家长的利益输送,并据此排座,那教师肯定很辛苦,最后不但摆不平所有的送礼家长,就连班级正常学习秩序都可能被打乱,得不偿失。

如何调整心态达到最佳歌唱状态 篇10

关键词:声乐,艺术,歌唱状态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在声乐学习中, 演唱者往往特别注重歌唱技能的训练, 而忽视对歌唱心理的作用。实际上, 良好的歌唱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歌唱者是否能够以一种最佳的精神状态来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在声乐教学中培育良好的歌唱心理, 要从教学环境、认识能力、调控制能力、培育途径、坚定意志等多方面入手。

(二) 研究意义

对于《如何调整心态达到最佳歌唱状态》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 能够为声乐学习者的实际演唱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 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 也有利于让的声乐学习者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并引起其对于声乐心理学的重视。本研究对于一线的音乐教师开展声乐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状态, 是我们进行演唱的基础。我们的心理素质是在自身素质的基础之上, 通过我们后天的学习与所处的环境潜移默化而形成的, 主要是我们认知能力, 情感, 性格, 内在的品格, 等多个方面。

我们的生活与心理素质息息相关, 在声乐学习与演唱中, 心态是我们演唱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会感到喉, 嘴部干涩, 嘴里的唾液变少, 想喝水, 有时候还会出现冷汗, 尿频等等现象。这是每一个从事声乐工作都要面对的心理挑战。

综上所述, 出现上面这样的现象的原因在于我们学生不能平静的面对各种各样的来自心理方面的压力。我们要高度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这对我们的声乐路途的发展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声乐演唱中不良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

(一) 害怕高音的心理

高音, 是我们声乐学习者必定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很多的学生或者声乐爱好者, 无论是在平时琴房练声还是在演唱中, 一碰到高音就不由的紧张, 发慌, 上半身就变得僵硬拼命蛮干, 要么就是勉强唱上去。作为男中声部, 我们学生最怕的就是把中音唱成高音, 特别是在正规的比赛之中。

(二) 演唱环境的影响

“意大利贝里尼国际声乐比赛”是世界高级的歌唱比赛之一, 要想在这个赛事上脱颖而出难度非常大, 对于每一个参赛选手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意大利贝里尼国际声乐比赛”评委都是音乐界杰出代表, 本身都是实力雄厚的。面对这样的评委, 参赛者要想赢得他们的青睐, 就必须将自己与作品中的人物, 情节, 一草一木, 都联系起来, 合二为一完美的结合起来, 要流畅变现歌曲中的内容, 这个就给演唱者很大的心理压力。

(三) 对歌曲的熟练程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们要对演唱的歌曲非常熟练。这也是影响我们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 我们刚刚学习音乐的时候就要学习歌曲然后演唱, 在演唱中不断积累经验, 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四) 演唱中的怯场心理

怯场的问题在声乐演唱中是十分普遍的, 人在面对很大的场面时候, 都会或多或少有点畏手畏脚, 舒展不开手脚, 左思右想不想演唱, 尤其是在一些很重要的比赛中, 这种问题就更为突出。

四、声乐演唱中心理状态的调控

(一) 唱歌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歌唱之前如果还对自己的曲目不熟悉, 歌词节奏等记得不熟, 在上台时肯定会出现紧张的心情, 所以我们在演唱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首先, 我们要对演唱的歌曲花很多的时间熟悉歌词和乐谱, 要把握音准和节奏, 要考虑好歌曲情感的表达。再一个就是要多合伴奏, 可准备一些肢体方面的语言。

(二) 纸上得来终觉浅, 觉知此事要躬行

声乐演唱是表演和演唱结合的, 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声乐基础和技巧, 而且我们还要有极强的表现力, 不仅要有声, 还要有形, 这样才是美的艺术, 对于观众有很强的感染力, 让观众深深的被音乐中刻画的剧情所感染。

(三) 在平时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

我们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 这是很重要的。我们首先要对事物有极强的感知能力, 声乐演唱是需要经过我们演唱者二次的加工, 融入了我们个人对歌曲的理解。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艺术修养, 学习文化知识, 在生活中体味人生百态, 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 才能更好的演唱歌曲。

(四) 常锻炼,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心理状态在声乐演唱过程中特别重要, 影响着我们声乐演唱的发挥。一个良好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也是保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歌唱时需要我们本身的生理器官发声和肢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 同时也要多多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五) 要有理想, 要有斗志

作为一个学生, 我们学习声乐, 学习唱歌到底是为了什么?当今社会追逐名利金钱的思想是大部分的学生心中所想, 学习声乐, 演唱事业当成是一个途径。这里我要说, 这是不对的, 我们既然选择了声乐, 就要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把声乐当成是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的目标, 这样我们才会有不断前行的动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这能激发我们学习的激情, 我们要努力奋斗。

五、培养最佳心理状态的方法

(一) 培养极强的思维逻辑能力

声乐的发声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思维过程, 追根到底其实也是一种自然地规律。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说我们要用脑子去唱歌, 其实就是所谓的思维去唱, 所以心理思维对我们歌唱有很大的帮助。一个好听的音色, 宽广, 洪亮, 饱满, 圆润的声音, 而且还有感染力都是我们具有正确条理的思维去指导身体各个器官彼此配合, 恰当用力的结果。

(二) 养成良好的心理调控力

我们在学习中要经常参加各种演出, 比赛, 这样我们可以体会到台上演唱的感觉和台上的心理状态, 任何事情都是在生活中养成的只有多多参加, 多多锻炼才能让我们在任何地方演唱都不怯场, 都可以发挥很好, 这有赖于我们心里的调控力。我们平时在上声乐课的时候, 是一对一的模式, 我们不容易紧张, 身体也比较放松, 老师还经常提醒我们, 这时候我们很容易进入歌唱的状态。

(三) 独特个性的培养

每个学生对声乐的接受能力, 学习态度, 意志力, 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 这样其学习的收获也会有明显的差异。

有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信心, 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善于制定详细的计划, 并热爱声乐, 有悟性, 接受能力强, 这样的学生在声乐上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六、结语

歌唱是歌者脑中客观的反映, 但是又反作用于演唱的行为中。在声乐演唱中调整心态对达到最佳歌唱的状态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 作为一名学习声乐的学生需要认识到心理活动的重要, 调整情绪激发热情。我们要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 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并且来指导我们声乐的学习。同时, 声乐技巧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两者都一样重要。两者是互补互助, 彼此联系的, 声乐技巧的提高可以使我们充满自信的去歌唱。同样, 自信和愉悦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歌唱技巧的发挥, 使我们的演唱达到很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黄天俐.浅议舞台实践里钢琴演奏的心理状态[J].戏剧之家, 2016, 14.

[2]宋晓茹.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状态简析[J].黄河之声, 2011, 22.

[3]杨曼珊.浅析如何增强对音乐的记忆及调整演奏的心理状态[J].时代文学, 2008, 09.

[4]李畅.浅析歌唱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J].黄河之声, 2015, 09.

[5]薛城.论舞台演唱中的心理状态调整[J].音乐大观, 2014, 11.

调整心态,从容走向高考 篇11

看着教室黑板上方的倒计时牌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小丽明显感到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大。此时,她的心随着时钟的指针紧张地跳动着,心忧成绩怨时光,她恨不得把平时未掌握的东西一下子都掌握好。然而心里越急,成绩就越不尽如人意,如此循环往复,导致成绩日渐下滑。

现在,小丽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常常莫名其妙地心慌意乱。她上课时容易分心,表面上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眼睛似乎是在看着书,然而视线却是游离的,心里想着很多事情。如父母为了自己的升学,已经付出了挺多,如果高考考不好会让父母和亲朋失望;自己平时成绩属中等偏上,盼望高考能改变自己的人生,然而又担心这一切不能如愿,等等。

在生理方面,小丽总是感觉食欲不振,郁郁寡欢,晚上很难入睡,甚至失眠,白天又昏昏欲睡。同桌说她可能有些神经衰弱,要她去医院看看。小丽真的不知道这样的状态下,高考会有怎样的结果。她该怎么办呢?

心灵导航:

态度决定一切!面对高考,既不要惧怕它,也不要轻视它。在心理上藐视它,在行动上重视它,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挑战,看成是一种机遇,信心百倍地去面对它。

眼下距高考还有不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不少同学紧张、压力大,过度焦虑。研究表明,考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学习水平的高低,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考生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的影响。健康状况佳、心理状态好的同学才能在考试中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心理保持适度紧张是最佳

研究者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野生乌龟、野生老虎自幼关进动物园,改善它们的生活条件。结果发现,它们的寿命大大缩短。野生乌龟的寿命为150岁至200岁,而在动物园里,它只能活到80岁。野生的老虎寿命为100岁,但圈养的老虎只有20岁至30岁的寿命。紧张、适度恐惧、生存的挑战不仅不会缩短动物的寿命,反而会延长它们的寿命。

确实,适度紧张是人们身体健康、工作效率更高的一种促进力量,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增强人的自信心。医学研究也表明,人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把神经系统和器官功能调节到最佳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在心理上会激发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使自己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高考是莘莘学子面临的大考。考场犹如战场,是竞争的赛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考试成绩。考生在考场上的情绪有三种:一种是过分紧张,一种是满不在乎。还有一种是保持着适当的紧张度。前两者不足取,不但不能考出好成绩,相反会由于情绪问题,连原来的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只有第三种考场情绪才是正确的,这样的考生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

要达到这种最佳情绪状态。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目前,不少考生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考试焦虑症”,症结就在于“一心只读圣贤书”,生活太单调。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8-1>8”,意思是从8小时中拿出1小时运动、娱乐或休息,尽管只学了7小时,效率却胜过学满8小时。在紧张的备考阶段,考生要克服心理压力,合适的体育锻炼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合适”,指的是那些对抗性不强的运动,例如在复习间歇跳跳绳,转转呼拉圈,等等。此外,散散步,听听音乐,晚上看看新闻,都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2、不开夜车,调整“生物钟”。许多考生在考前都有“开夜车”的习惯,他们认为晚上比白天更兴奋,学习效率更高。然而,考试都是在白天进行,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让自己能在白天进入最佳状态,这一点对考生来说非常重要。同学们可以采用每天晚上有意识地比前晚早睡几分钟的办法,逐步调整过来。

3、每天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每天复习之后,考生通过回想自己这一天的收获,比如“我今天又做对了哪道题”“我今天又发现了哪个漏洞”,对自己一点一滴的收获都加以肯定,以此来调节情绪,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

培养迎考的勇气很重要

高考前夕,一个最重要的心态是:要有面对高考的勇气。即将高考,考生比较容易紧张,这十分正常,如何培养出勇气?考生们要懂得: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我们来说,高考其实很简单。把知道的填写在试卷上就可以了。只有这样将高考简单化,才能有必胜的勇气,如果想得太复杂,反而就害怕了。

另外,注意清理负面情绪。

应考前,考生容易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和不合理的想法,这是对考生心态影响比较大的因素。这时,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支持。

比如马上就要考试了,可是总担心自己没有复习完,这其实是不好的暗示。这时就要挑战这些负面情绪,问自己几个问题:是不是每个人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是不是就我自己有这样的担心?不是,其实大家都一样,所有人都处于这种状态,因此现在自己有这种恐慌是很正常的。

要消除负面情绪,考生还可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对自己心情有愉悦的事情。比如每天做点家务,跟父母谈谈心,这些举动看似简单,却能有意想不到的放松效果。

学习一些放松方法不可少

为应对一些意外的情况出现,考生最好能学习一些放松的方法。

比如考试时看到不会的题目很紧张,大脑一片空白,怎么办?这时不妨拿出考试中的几十秒或者一两分钟时间做一个放松。如何放松,就需要在考试前训练一下。比如,心怦怦跳、脑袋发蒙,就要通过放松训练进行自我暗示。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一种是:把身体调整到一个放松的位置,深呼吸,内心跟自己说“我越来越平静”,或者深呼吸的同时做一些“冥想训练”,想象自己在海边、森林漫步,或者在蓝天下、绿地上放风筝,都有助于放松。

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做法:每天早晨起来后,面对镜子中的自己微笑。这虽然简单,却是增强自信、获得放松的很好的办法。

此外,每天坚持锻炼20分钟或者半个小时。因为体育运动能让人感到快乐、自信。

调整自我心态 篇12

在《心态的结构以及心态调整的途径研究》[1]一文中, 作者已经对心态的概念及其结构和维度进行探讨。本文旨在基于前文提出的有关心态的理论基础, 从认知意动的视角探讨一个新的心态调整模型, 为组织管理者调整个体心态、提高组织绩效提供理论的依据, 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心态调整提供新的思路和可参考的路径。

1 “心态”概念的发展

心态这一概念在学术上最早是由历史学的年鉴学派提出的, 认为心态是区别于意识形态的心理集体特征, 代表了某个民族、某个人类群体等特有的思想和感觉方式。[2]一直以来, 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 都有心态的相关研究, 但是大多数文献都没有对其概念进行明确界定, 缺乏一个普遍认可的概念和公认的理论模型。勒高夫 (1988) 曾指出“心态”是“人们、一个特定的人们集团等所特有的思想和感知方式”。[3]《社会科学新辞典》将心态定义为:“影响着个人、人类群体和各民族思想的全部舆论、习俗、传统、信仰和价值体系”。[4]可见, 心态可理解为个人、集体、社会层面上的态度、价值取向, 仍是一个非常模糊而宽泛的定义。

近年来, 有社会学研究学者呼吁重视对社会心态的构念进行深入的分析。马广海 (2008) 指出, 大多数研究人员跳过概念的讨论而径直描述各种心态现象或探讨其调控措施, 缺少对社会心态这一概念进行学理上的缜密分析。[5]社会学研究者杨宜音 (2006) 对社会心态的定义是“一段时间内弥漫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6]而对于心境状态, 德国的学者Abele和Brehm (1986) 构建了评价性和激活性两个维度, 二者共同构成直角坐标系, 将心境状态划分为四个象限, 各种不同的心境可以在象限的坐标系中定位。[7]张燕 (2005) 在对大学生的精神状态的研究中, 为了深入分析精神状态的提升过程, 也引用了Watson和Tellgene研究情绪的方法, 把精神状态分为两个基本维度, 又按照生理活性被唤醒的程度将两个维度分成两个极端。[8]

在《心态的结构以及心态调整的途径研究》[1]一文中, 作者对心态的定义进行了归纳, 探讨了心态的结构和维度, 认为心态含有精神状态和态度两个方面。本文延续前文的观点, 并综合以往学者的研究, 将心态定义为两个方面:1) 心态是指一种集体性的心境状态;2) 心态指态度, 或者说包含态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三个主要成分。

2 “认知—情感—意动—行为”过程理论视角的心态调整模型

心理学界一直认为心理过程或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三个领域:认知 (cognition) 、情感 (affection) 和意动 (conation) 。心理学者称这种分类方式为“心灵三部曲”。[9]Clegg (1994) 提出了现代认知观, 他认为研究个体或群体在客观世界中的行动及结果不仅要研究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 而且研究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人造物理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 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完全地理解心智活动的本质。动机研究心理学家维纳提出的动机理论必须遵循的原则当中, “包括全面的认知过程”和“包括全面的情感”两项原则说明了“认知—情感—意动”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交互作用。20世纪60年代, 阿诺德提出认知评价理论, 构建了一个行动序列。她认为人类是行动者, 行为表现的过程应该分为“认知—评价—情感—需要—思考—行动”。[10]因此, 本文从认知意动的视角把影响心态的前因变量到心态调整之后员工的积极组织行为的过程理解成一个四阶段模型。这四个阶段分别是认知、情感、意动和行为 (见图1) 。

2.1 阶段Ⅰ:对指向事件的认知

认知是获取知识, 理解事件或经验的过程。[11]这个过程包括了编码、存储、处理和提取信息等一系列过程, 它通常与“是什么”这样的问题相当。要掌握组织中影响员工认知的事件, 我们有必要引入意义构建的概念, 即个体所处环境信息的缺乏、可参照经验的缺乏、信息的不连续性而构建新的概念的过程。[12]在本文的模型中, 我们将重点关注如下具体意义构建事件:缺失公平感、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冲突、角色定位模糊、工作压力、不确定性、情感承诺和流行性价值观。[1]

面对这些特定的情境, 员工需要寻求信息、构建信息意义、判断信息价值并使用信息, 构建新的概念来解释这些情境并用以形成行为的意向。这种概念和意向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指向构成该情境的事件。它们的过程的每一阶段都会受到认知的影响。个体需要认知提供影响这些事件的关系和规律来解释事件。当多个个体的解释和意向趋于一致和稳定时, 就形成一种持续的态度和心境状态。

2.2 阶段Ⅱ:情感发展

情感是个体认知后的情绪反映。[11]它通常与附属到人、物或想法的附属物相一致。多个个体对一个知识或信息的普遍情感就是集体心态。[13]文章的第一部分已经阐述了本研究描述的心态包括集体心境状态和态度两个方面。在心境状态史中, 集体心境状态是由法国著名的史学家勃洛赫和费弗尔创立并发展。在当时, 历史学家主要关注的是劳动者集体心境状态, 用以判断他们的行为。态度包括三个组成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是信念的一种价值陈述;情感是态度中的情绪和感受部分;行为指个体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行动的意向。

2.3 阶段Ⅲ:意动的积极心态调适

意动是动机的努力要素, 并把认知、情感和行为联系起来。[11]这是个人的、故意的、计划的、深思熟虑的、目标导向或动机的激励成分和行为的前摄方面。它与意愿的概念很接近, 定义为意图的使用, 或可以选择做什么的自由。它有绝对的决定性, 如果个体成功进行自我指导或自我调节。意动可以作为一个研究动机的方法, 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区分开, 然后成为一个促进发展的导向, 使认知必然地转向成功地运用意动。意动也可说是意图, 是指主体有意地注意, 使运动连续发生变化, 英国心理学家斯托特认为“意动就是意识性动机, 即自觉内在失衡而有意努力恢复平衡的内在动力”。[14]因此, 有意图地恢复内在平衡, 就要进行心态调整。

意动的心态调整分为主动调整和被动调整两个方面。从主动的方法上来看, 主要关注的是员工的个人参与 (Engagement) 。从被动的方法上来看, 主要关注的是认知角色和个人情感的调整, 培训则作为一种干预手段。认知角色包括组织对其员工帮助、创新、顺服和成就四个成分;个人情感主要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组织对其员工的情感激发, 使员工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

2.4 阶段Ⅳ:积极的组织行为

认知、情感和意动最后导致行为结果, 是个体对某事做出的行为意向。[11]Huitt认为意动影响着行为, 而这种行为又对绩效产生影响。通过心态调整, 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 促进目标的达成, 提高组织绩效。这种积极的影响在行为上有两种表现:一是基于角色的, 二是基于关系的。基于角色的表现指的是在各个不同职位的个人, 直接通过个体的努力实现工作目标;基于关系的表现指的是个体要通过团队的协作, 进而共同达到组织绩效。

个体在阶段Ⅰ中获取知识, 形成对指向事件的认知, 即意义构建;个体受不同的意义构建事件 (包括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 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形成当时的一种心态, 进入阶段Ⅱ, 此时的心态可能是积极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阶段Ⅲ就是对个体进行积极心态的调试, 在这个阶段, 可以是个体主动调适, 也可以通过组织的被动调适;通过一系列的心态调整, 个体在阶段Ⅳ做出行为意向。该模型探究个体心态形成并影响其行为的系统过程, 使心态的转变具体化, 易于心态调整的实际操作。

3 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启示与意义

基于上述心态调整模型的构建, 进一步讨论认知、情感、意动和行为四个阶段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心态调整机理, 使组织的管理者可以从不同层面更好地把握员工的心态调整, 以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企业绩效。例如, 认知层面的心态调整中岗位角色认同很关键, 除了让员工认识到自己所处的角色及所承担的责任外, 企业还需要从环境不确定性方面入手, 改善信息缺乏和信息的不连续性, 使员工热情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又如, 情感层面的心态调整中企业价值观很关键, 企业需要通过培训向员工传递企业的目标和价值观, 引导员工将自身的目标和价值观与企业联系起来, 达到员工和组织匹配, 使员工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

认知意动的心态调整模型为组织中员工的心态调整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组织管理者可以根据该模型的调整机理, 帮助员工达到应有的工作状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与心态调整相关的方式有心态培训、员工心理援助计划、企业文化建设以及政治思想工作。

心态培训是典型的心态调整的方式, 其目的是使员工树立积极的心态。目前, 心态培训作为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的培训方式,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和接受。西方企业在心态培训方面提出一种“综合集成训练法”来帮助员工保持积极心态, 这个方法的主要内容是:心态替换训练、誓言激励训练、成就感训练、角色假设训练、愿景训练。[15]在使用的方法上有讲演法、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

心态培训作为一种干预手段, 针对工作角色模糊、不确定性、及新入职者好高骛远等事件, 对员工进行工作角色的心态调整, 使员工得到充分的认知。例如, 员工面对企业的制度改革,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会产生恐慌心理, 不确定性甚至会使员工抵制企业进行改革。此时组织的管理者就需要通过培训调整员工的心态, 帮助员工正确认知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使员工能够积极地配合企业改革,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员工心理援助计划 (EAP, 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 也已经成为一项很详尽的综合性服务被组织较多使用。“据统计, 美国有四分之一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常年的EAP服务;在英国全部员工中有近10%能够受到EAP服务;在日本一些企业中出现的爱抚管理模式就是EAP部分内容的翻版之一, 一些企业设立了放松室、发泄室、茶室, 来缓解员工的紧张情绪, 或制定员工健康研修计划和增进健康的方案, 帮助员工克服身心方面的疾病”。

员工心理援助计划不完全是针对心态调整, 但是其具有减轻员工心理压力、维护员工心理健康的作用。例如, 员工因工作压力产生焦虑情绪和消极态度等一系列心理症状, 组织管理者可以采用员工心理援助计划, 为员工制定心态调整的培训课程, 设立发泄室类的场所, 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 帮助员工的心态向积极转变。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 形成组织与员工之间相互支持的力量。企业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 表层是企业的形象, 即CIS系统, 深层是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哈佛大学教授安东尼·阿索斯 (A.G.Athos) 总结了美国和日本的管理经验, 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7s模型”, 包括战略 (strategy) 、结构 (structure) 、制度 (system) 、作风 (Style) 、技能 (Skills) 、人员 (Staff) 和共同价值观 (Shared Value) 。阿索斯认为, 必须把七个要素 (S) 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网络, 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取得成功。这是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心态调整过程, 对员工而言不仅有认同, 而且还要内化到行为中。

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的情感承诺和流行性价值观有指向性。例如, 员工若受与企业价值观相悖的流行性价值观影响, 工作会产生从众心理, 行动比较消极被动, 不能发挥出个人的创造性, 并且会降低工作效率。这种情况下, 组织管理者就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的培训, 对员工进行情感激励, 使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高度一致, 从而产生积极的组织行为, 实现个人与组织高度匹配。

政治思想工作除了具有政治目的性以外, 在员工的心态调整方面也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如树立共同理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在中国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中提倡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组织通过正确地解决思想问题, 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政治思想工作也可对员工的缺失公平感和利益冲突进行有效调整。例如, 组织变革时员工的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发生冲突, 员工心态就会发生变化, 甚至因为组织不能满足员工的个人利益而产生缺失公平感的心理。此时, 组织管理者可以对员工进行政治思想工作, 弘扬企业文化, 调整员工失衡的心态, 使员工树立个人与组织的共同目标, 最终实现改革目标。

4 结束语

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导致人们出现一些心理不协调的状况。客观存在影响人们的心态, 而心态又直接影响其行为。在实践中, 组织个体的心态与绩效密切相关, 个体的绩效影响整个组织的绩效。因此, 本文致力于探究心态影响绩效的一系列过程, 提出认知意动的心态调整模型, 组织的管理者可以从不同层面更好地把握员工的心态并对其进行心态调整, 使心态调整更容易应用到工作中, 以利于组织效益。在理论上, 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认知—情感—意动—行为”过程理论, 并且建立了心态调整模型。以心态调整模型为核心解释了消极心态的形成及其对绩效产生影响的过程。

上一篇:化学脱氯下一篇:普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