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整(精选11篇)
自我调整 篇1
在我国, 每年6月6、7、8日这三天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从此后到6月20日的十多天里, 好多家长和学生夜不能寐, 焦虑地等待着成绩, 但是无论怎样, 每年的高考之后, 考试失利的学生大有人在。现代教育体制下, 高考对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论平时成绩如何, 大家都希望在高考的时候超水平发挥, 考出最好的成绩, 家长也都翘首以待。人说考试无常, 往往有些学生由于压力大、身体突发状况等原因, 考试结果和理想目标, 或者和平时的成绩相比都有落差, 往往这个时候家长和学生心里要承受着非常大的打击。高考的时候录取的人数是有限的, 必然会有些学生落榜。每当高考成绩出来之后, 势必预示有一些学生落榜。而对于这一部分学生, 家长、老师、同学甚至社会一定要给予高度的关心和理解, 以此减轻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一些心理素质差一点的人就有可能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针对这种情况, 我对落榜的同学做了调查分析, 总结出落榜后常见的心理问题, 以及落榜后考生如何自我调整:
一是失落感, 高考定终身论已经在有些学生和家长的意识里面根深蒂固, 所以当落榜之后他们就妄自菲薄, 往往把自己过往的一切付出和成绩都因一次高考的成绩落榜而视而不见了。由于落榜突然降临, 好似自己的前途一下子就黯淡无光了, 也看不到前方的路在哪里了, 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沉重的思想负担和心理阴影使得他们压力山大, 不能自拔, 成绩出来后, 自个躲在家里, 不想见其他同学, 唯恐别人问到成绩, 不好意思开口回答, 于是成天躲在家里, 不与外界交流。
二是悔恨感, 高考落榜后有悔恨的情绪的学生最多, 悔恨学习上的好多事情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没有处理好, 特别看到平时和自己差不多的都考上了, 更是无尽的悔恨, 然后就感到自己感到无能、挫败, 后悔当初不听父母老师的话, 没有踏踏实实的学习。
三是内疚感, 觉得对不起节衣缩食供自己读书的父母, 辜负了亲朋好友的期望。父母为了孩子能够上大学不惜一切, 但是当高考落榜的那一刻, 他们觉得对不起家长, 辜负了家长的心血, 感到十分内疚, 因此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 陷于深深的自责之中而不能自拔。
四是自卑感, 把考场失利看得很重, 严重地损害了自尊心。从而产生妄自菲薄的心理, 对前途不抱什么希望, 心情抑郁。
针对以上状况, 在这里建议落榜后的考生, 学会冷静思考, 及早做好心理调适, 这对家长和考生都同样重要。对于家长来说考生考砸了, 是面子上抹不开, 往往把一些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或表现在脸上、行动上, 甚至和别人作比较, 一直地认为自己的面子比考生的心态更重要, 这样给考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不分场合, 不顾孩子的感受, 稍有气儿不顺, 就拿考生说事……建议各位父母请放下你们的面子吧!消除这些不良情绪。要关心、体贴和安慰考生, 告诉他们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多种途径, 同样可以实现成才的理想。要鼓励考生走自学成才、创业成才的道路。特别要体谅考生的心情, 安定他们的情绪, 生活上要更加关怀他们。千万不可讥讽责骂、埋怨批评, 或者另眼相看, 损伤子女的自尊心。
除此之外, 更重要的是考生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掌握科学有效地调适方法, 是自己尽快走出落榜的阴霾。
一要学会自我安慰。
当落榜已成为现实时, 要勇于正视现实, 进行自我安慰:"我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 没有考上, 问心无愧。"、"考场上的一次失误是暂时的, 人生的考场还大着呢!"吃一堑长一智, 我要把这次失利当做下一次冲刺的开始, 阳光总在风雨后……
二要学会情绪宣泄。
考生如果感到心情压抑, 可以找家里人或亲朋友好把伤脑筋的事, 向他们发泄一通, 也可以去爬山、健身、跑步, 打球等, 把心里的压抑和不满释放出来。以减轻思想负担, 达到心理平衡。
三要学会应对挫败。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 挫败是正常的人生经历, 若对挫折耿耿于怀, 会强化不愉快的感觉。走出心理阴霾的方法很多, 比如和要好的同学相约喝喝茶、吃吃饭, 或者到外地旅旅游, 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散散心, 和长辈交流沟通, 和同学聊天都可以改善心情, 整理心情再出发。考生和家长都要不断调整心态, 要积极面对挫折, 要有积极的心里暗示, 要从阴霾当中走出来, 落榜并不是人生的毁灭, 高考只是人生的开始, 大不了从头再来。
四要学会评估自己。学会全面地看待事物。
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 除了文化课学习以外, 自己还有许多兴趣爱好, 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潜力, 将来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也是不错的。多数孩子由于人生观还不太成熟, 过高的认为一次高考失败意味着整个人生的失败。从此后自己人生失去目标, 在这里要使孩子们明白自己一次落榜, 并不能就说明什么, 人生的机遇很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 调整心情再出发的时候还会有好多机遇等着他们。
五要有坚强的意志提高自信心。
考生落榜后, 自卑感很强, 意志力缺乏, 这个时候, 要有坚强的意志, 勇敢地重塑自信。不少考生受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影响, 把考场上的竞争看做人生竞争的全部, 认为落榜就是自己不争气、没本事, 就意味着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不会有什么起色, 从而产生自卑。实际上, 高考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全部, 更不能以此推论自己将一事无成。要把落榜看做对自己的一次考验, 要努力使自己振作起来, 以必胜的信心和勇气迎接新的挑战的压力。
高考过后, 尽管怎么调适, 大多数落榜生思想负担重, 心理压力大, 情绪萎靡不振等等,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正确对待, 要正确看待孩子的付出, 帮孩子查找原因, 要耐心, 要体贴, 一定要帮助他们走出阴霾, 千万不要火上浇油, 心理对孩子的不满肆意发泄, 以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在这个时候尤其不能用别人的孩子作比较, 谁谁谁真争气, 考得真好等, 在某些事情上极度难为苛求孩子。
总之, 落榜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定位, 寻找新的学习和奋斗目标。相信自己会重新站起来的……
自我调整 篇2
定位,就是为自己设定一个行动目标,并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他拥有多少有利条件,而在于他如何认识和把握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有利于激励自己的进取心,是鼓励自己一开始就做对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定位能促使你成就不同的人生。比如有人渴望成为一名外交家,他就会着重挖掘自己这方面的潜能,补充与之相关的知识;有人想当一名数学家,他就会刻意地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相关能力;有人想当一名教师,他就会在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耐心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只有合适的定位,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发掘他的潜能。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没有树立明确的工作和生活目标,而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这其实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一个人要想干好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就要充分地认识自己,尤其是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天赋。而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天赋,并在它们的引导下挖掘别的长处,明确自己的劣势和缺点,虚心改正,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扬长避短。相反,一个没有生活目标的人,最终会一事无成。
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就可以持久地发展自己。
如果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人事业失败并不是因为能力欠缺,而是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即使在短时间内他们的事业会发展,但在这个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中,竞争的加剧会让他们一直疲于奔命,永远无法体会如愿以偿的感觉,永远不会真正地满足和快乐。这个错误的选择,将对这些“入错行”的人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资源。
有些人看见别人都在考“MBA”,他也盲目地去考;有些人看见别人出国,他也奋不顾身地出国。现实证明,专科生未必不如本科生,本科生未必不如硕士生,硕士生未必不如博士生,只要掌握一门学问并学通学透,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盲目跟风反而会因为精力过于分散而丧失原有的优势,最终难成大事。俗话所说“艺多不养家”就是这个道理。半瓶子醋没有多大出息。
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就可以增强自己的抗干扰能力,更坚定自己的信心。
有的人完全被金钱所奴役,选工作时只以报酬和时尚为标准,甘愿放弃自己原本不错的职业,以至于前途尽毁。还有的人幸运地获得了一份好工作,得到了一个好职位,却因为钱轻易就放弃了。这些人都是因为没有给自己准确定位,自视过高之过。有的人视工作为儿戏,三天两头换工作,使自己的信任指数不断降低。这一切都是定位不准、目标不明之过。
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就能使正在求职的人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得到合适的用人单位青睐,或使已经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人得到上司的培养和重用,促进自身的发展。
考前自我心理调整 篇3
凡有过考试经历的人都有这种心理体验,考前有一种不由自主的紧张情绪。从心理学角度看,考试前的适度紧张是完全正常的,考生朋友们不必担心,只要应对得当,掌握一些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完全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是如果过分紧张,将这种心理紧张视为“麻烦”或“大难临头”,就会令自己烦躁不安,紧张焦虑,影响竞技状态。笔者在这里谈点看法,让你轻松应对考试。
1明确考试任务。确定适宜的目标。即确定自己努力的目标,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当是既能发挥本人最大潜力,又不会形成包袱,一般来说,所定目标应留有余地。
2制订倒计时表。在临近考试的20多天里,制订合理分配时间的复习作息表,把剩余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分配到各门功课上,做到彼此都能兼顾;又能提醒自己考试在临近,在心理上有个适应过程。
3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可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心理训练,培养考生对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另外,也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情绪转移训练,分散注意力,消除过于紧张的情绪,以保持适度的兴奋状态。
4睡眠充足。连续几天的睡眠不足会影响记忆、钝化思维。临近考试前要坚持体育锻炼,中午休息,晚上确保至少6个小时的睡眠,这是保证考试时精力充沛的正确做法。临考试前的晚上不要服用安定之类的安眠药,这些药物往往有抑制大脑皮层的作用,使人第二天昏昏沉沉,影响临场发挥。
5饮食有节。不少家长在高考前既给考生大补“保健品”,还变换花样地调剂饭菜。但是,不少“补品”只是高能合剂,有的还含激素,不但有兴奋作用,也有抑制作用,因此还是不吃为好。在考前的一段时间饮食应坚持均衡的原则,以清淡的蔬菜、水果为主,适当补充蛋白质就足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考前感冒、腹泻。
6调侃放松。考试前以及各科考试的之间,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调侃、开玩笑,淡化“高考定终身”的心理压力;同时要学会放松心态,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状态,双臂自然放下或搁置在沙发、椅子上,放松身体各个部位(依次是前臂、头及面部、肩、背、胸、腹及下肢,重点是面部肌肉放松)。自己想象进入轻松的情境中,每天一次,每次10-20分钟。为自己营造一个宽松、平静的气氛,对缓解考前紧张情绪有积极作用。
7临考前对考试环境的熟悉与分析。有可能的话,临考前几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考试现场,熟悉考场的环境、设施。从而提高考生对考试环境的认识和评价,提高其在新场地的迎考信心。
8腹式呼吸。在考试中,有可能因遇到难题而大脑一片“空白”,须知,越紧张越不知从何人手。这时,不妨闭上眼睛,意守丹田(肚脐下1~2寸处),进行深呼吸18—28次,紧张的心绪会立刻平静下来。
9揉耳按穴。如果在考试过程中,因用脑过分紧张而头痛、心悸,不妨放下笔,双手捂耳,顺时针揉30次,再反时针揉30次,再用两手拇指揉压双侧太阳穴,会有一种清新感,可以快速缓解上述症状。
新考核倒逼运营商自我调整 篇4
调整直击运营商“软肋”
这些要求步步紧逼, 迫使通信运营商转变经营理念、市场措施和竞争手段。在成本压降的压力下, 三大通信运营商的市场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和影响, 肆无忌惮、大手大脚“烧”营销成本、终端补贴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
此外, 2015年国资委还将进一步转变对通信运营商的指标要求, 除了继续强化对收入和利润两项关键指标的关注之外, 进一步增加了EVA回报率的考核, 也即是要求通信运营商的“税后净营业利润与资本成本之差 (即为EVA) ”与“资本成本”之比 (即为EVA回报率) 不能低于一定水平。
目前已经有部分通信运营商开始主动以2014年的各项指标来预测2015年的业务表现和经营要求, 从目前初步的测算结果来看, 未来的指标压力令人堪忧。国资委的这种指导方针, 就是要求通信运营商在使用各项资本成本时, 必须满足一定的回报率要求。这一点, 恰恰是三大通信运营商当前的“软肋”, 即便是在过去十年中EBITDA率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 和净利润率表现良好的中国移动, 近年来在激烈的无序竞争之中也出现了持续下滑。
有效避免同质竞争
保障EVA率, 实际上就是要求通信运营商必须学会“精打细算过日子”, 以往在竞争中的许多手段将不再好使。
以中国联通的i Phone战略为例, 当时中国联通引入i Phone之后, 为了迅速打开市场、抢夺竞争对手高端用户而采用了高额补贴的做法, 这种策略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竞争对手高端用户的挖转确实也立竿见影, 但随之而来的是中国联通在3G时代初期辛辛苦苦累积起来的EBITDA率和净利润率双增长的良好势头顿时荡然无存。尽管这并非完全由i Phone高额补贴所致, 但i Phone补贴的居高不下确实是拖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后的种种问题更是暴露了中国联通在成本使用方面粗放和缺少对市场变化预判的经营缺憾。
一方面, 由于缺少对营销成本投入绑定的设置, 使得“机卡分离”存在较大空间, 不少人借此从中渔利, 造成了中国联通i Phone流入竞争对手用户群体手上的现象, 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另一方面, 由于中国联通是用静态的眼光看待市场发展, 简单的认为只要能够挖转到竞争对手的高端客户, 就能够长久实现客户保有, 且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难以反击, 但实际上在竞争对手采用了明星终端策略和提高相应补贴力度后, 就让中国联通本以为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局面, 迅速陷入了争相让利优惠、不合理提高补贴力度的“囚徒困境”之中。
当然, 这种现象并非中国联通一家独有, 在其余两家竞争对手身上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究其根本, 依然是通信运营商的各级管理者在GSM时代遗留下来的封闭经营观念在作怪, 如果听之任之继续粗放经营下去, 通信运营商未来的日子将更加难过。
除了严重的内部同质竞争, 通信运营商面临的外部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方面, 以往通信运营商代表的CT市场和互联网厂商、系统集成商代表的IT市场, 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 但近年来, 这两者的区隔已经被打破。另一方面, OTT应用与服务提供商的步步紧逼使得通信运营商不仅新兴产品数据流量收入始终不甚理想, 传统语音类业务也大受打击, 而通信运营商对此进击招架乏力、反击不足。新的领域被新型竞争对手不断占据、自身固守基础通道业务又增长乏力, 通信运营商前景堪忧。
因此, 国资委在此时出手干预, 通过调整考核指标倒逼通信运营商调整运营思路、优化运营行为、优化运营能效, 看似给通信运营商增加压力, 实际上是恰当其时、势在必行之举。
●税后净营业利润:含义和通常意义上的税后利润不同, 指的是财务报表中的税后净利润加上债务利息支出, 也就是公司的销售收入减去除利息支出以外的全部经营成本和费用后 (包含所的税) 的净值。
●资本占用 (资本总额) :是指所有投资者 (包含债权人) 投入公司经营的全部资金的账面价值, 包括债务和股本资本。其中债务是包含所有应付利息的长短期贷款, 不包含应付账款等无利息的流动负债 (通称为无息流动负债) 。
●加权资本成本率:是指公司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的加权资本成本率。我们在这里把债务和股本都看成是资本。
自我调整 篇5
带着对大学生择业求职问题的解答,5月16日下午,国内领先的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ChinaHR.com)总裁张建国做客清华大学,就大学师生普遍关心的就业话题进行指导演讲。
张建国在清华的演讲中,首先提醒同学调整求职心态。他谈到,在过去的招聘服务中,中华英才网发现大学毕业生通常怀有强烈的自信心和期望值,重点高校的同学尤为明显。但优秀大学生与成功职业人之间,还有着非常大的距离。这往往是造成优秀大学生毕业后变得平庸的心理症结。张建国认为,当大学生迈出校门的时候,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对个人的考核标准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所面临的最主要的课题就是将自己在学校的自信心转化成社会的自信心。
张建国指出,在这种调整中,大学生自我修正价值观尤为重要。他强调,成功的职业人尤其要具备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和不断学习的进取心,即步入社会后不断向实践学习的能力。这一点与在学校学习有着明显的不同。针对清华大学同学逻辑思维强的特点,张建国建议他们更要重视培养一种开放的知识体系,能够容纳不同观点,以便使自己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取得快速的成长。
面对国内提供企业校园招聘服务最多的招聘网站总裁,清华同学无疑希望得到更多直接的求职规划建议。对此,张建国告诉同学,在面临择业时,有一些主次规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选择。首先要选择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其次是选择一个自己有强烈兴趣的职业;再次应当选择一个有良好企业文化和发展潜力的企业;最后是选择一个有志向、有品德、有能力的老板。张建国幽默但是非常严肃地做了一个类比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比找到一个女朋友更为复杂也更需要理性,毕业求职决定着职业生涯的开端,他希望同学们都能郑重对待。有关择业规划的建议,得到了清华同学的极大兴趣和认同。
调整心态迎高考,超越自我铸辉煌 篇6
一、 临近高考,心情烦躁,焦虑不安,不知道如何安排复习,怎么办?
经过一轮、二轮的系统复习,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巩固和提高,但同时数学知识水平也达到瓶颈状态,在短期内很难再有大的突破和提高。一般同学会认为已成定局,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从而产生焦虑情绪;有的同学感到疲惫、甚至厌学;还有即将面临同学离别的伤感,对未来的茫然和迷惑等等,都可能使我们背上心理包袱,影响高考。
应该说,临考之前出现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本不足为怪,但是,若一直焦虑不安,定不下心来进行考前复习,会错过提升成绩的大好机会,导致终身遗憾,因此,尽快地调整好情绪,让心平静下来显得十分重要。在高考前一两周内,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缓解压力,以轻松平和的心态面对高考。
考试前的复习应做到轻松而不放松,重视但不“废寝忘食”,训练自己在考试中做到适度紧张而不慌张,既要学会坚持也要学会放弃。努力做到摒弃各种不良因素,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一个较有效的办法,就是统筹安排,落实好考前每一天的复习内容,定好计划,排除干扰,把精力集中在考前的冲刺复习上,充实自己,压力就会减轻,信心就能倍增。
二、 在临考前,对于数学学科知识层面的复习,怎样进行最为有效?
新课程高考的数学命题,呈现出三大鲜明特点:第一注重基础,考查全面,高中数学中的主干知识绝大多数都会在试题中得到体现;第二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许多试题都是由课本题改编而成,能够在课本的例题和习题中找出其原型;第三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强调通性通法,以此命制的试题,往往可以撑起整个考试的半壁江山。
所以,如果你的数学基础比较差,就请多注重课本,把那些不熟悉的概念、公式、定理以及它们的推导过程弄懂弄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尝试做一做和书本后面的习题难度相当的题目,以巩固基础知识,熟练基本技能,明晰解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相信只要这样,坚持到考试之前,你的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如果你的数学基础比较好,就要注意在突破难点、冲刺高分上多下些功夫。由于高考数学不回避重点,所以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在保证求解基础题和中档题不出问题的情况下,应重点了解压轴题的命题线索,把一些知识串起来,构成网络,在知识的交汇处下功夫,以提升求解综合题和创新题的能力。
三、 在考前的两周内,还要不要做数学题?如果要做,做怎样的题目比较好?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复习,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数学题,除了每天的作业,还有周考、模考,课堂做,课后做,天天做,天天考,所以考试前两周内,可以不做题目了,看看以前做过的试卷就行了。这种想法错了,其实由于考前几天没做题或题目做少了,进入考场答起卷子就感觉手生,进入不了考试的最佳状态,影响水平的发挥。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三天不练手生”。为了能以最好的状态参加高考,在考前的几周内,每天保持一定的练习量是十分必要的。题量要视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左右,做中等程度的题,目的是使自己热热身,熟悉熟悉高考的题型,巩固并扩大复习成果,不至于在考试时产生“生疏感”。
在最后两周的复习中,最好再做一些高考真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挑选一些导向性好、难度适中的综合卷按高考的要求进行考前的适应性训练。做完后,要进行认真分析,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从变换视角、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创适性。对试卷中做错的地方进行纠正、反思,对解题规范进行解查,以减少失误、杜绝低级错误。
四、 考场上心烦躁,遇难题就紧张,觉得时间不够,考试时老走神,应如何解决?
进入考场后,有的同学会产生怯场反应,出现心里紧张,心跳加快,头发蒙,手发抖,冒虚汗等现象。此时,千万不可慌乱,而应暂停答卷,闭目端坐,使自己心静神宁,做深呼吸十余次,再用双手拇指分别按压太阳穴,反复数次,待心境慢慢放松,情绪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答题。即使耽误了一点时间也不要着急,告诉自己一定能按时完成答卷。
有些同学在考试时,一旦遇到容易的题目,便会放松警惕,得意忘形,急于求成,马虎从事;而遇到难题,偏题时便会产生恐慌心理。这是因为受到不良刺激又无力去应付的心理反应,这时往往会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考不考得上,考不上丢人”等问题上,进而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会严重影响考试答卷。怎样才能平息这种不良心态呢?
第一,临考前就对自己的数学能力作出正确的估计,再算难题的分数,就知道高考成绩受了多大的影响;第二,高考是几门学科综合实力的较量,这科没考好,还可从其他科补回来;第三,要想到此题对我易,别人也易,对我难,对别人也难。意识到这些,就能使恐慌心理尽快平息,先把自己会答的题答好,并在良好心态下,使难题也迎刃而解。
考试时,有的同学因紧张而出现思维障碍,一时记忆受阻,大脑形成空白。如遇这种情况,首先要努力恢复镇静,须知一旦冲开阻塞,就会思如泉涌。因此,不要害怕,要高兴地暗示自己:灵感和顿悟就要来了。其次要能及时转移兴奋点,另做它题。最后,设法激活思路,展开联想,对试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分析,使思维恢复正常。
在考场上,最容易引起考生慌乱的情况就是所剩时间不多,却仍有很多题没做完,此时会觉得心急如焚,常常是做着这道题,脑子里却想着下一道题,结果哪道题也没做好。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冷静。遇到不会的题不要死缠烂打,思考2到3分钟后,实在不会就要马上放弃,不要再去想它。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能做多少算多少。
有些同学在答题过程中会出现“魂不守舍”的情况,与试题无关的念头频繁地出现在脑海里,让人无法控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故意忽略,一味地埋头答题,而是应该停下笔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可以对自己强调一下“我正在考试”,给自己1到2分钟时间适当地放松一下神经,然后再集中注意力继续答题。
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这是考试说明对考生个性品质方面的基本要求。平时考试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这方面的训练,将平时的考试当做高考,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掌握等方面不断调试,逐步适应,这样高考的时候,就能把高考当做平时的考试,不会再显得那么紧张了。
五、 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考试中因马虎、失误而丢分的情况,发挥出最佳水平呢?
一切准备就绪,临场发挥就成为关键。要想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在考试中我们就得讲求策略和技巧,有选择性答题。很多同学都担心考试时间不够答题,一旦得到试卷就盲目答题,结果这样反而容易被中间的难题卡住而导致时间不够,使得会做的题也没时间做,或者因为勿忙答题,而使审题不清、运算错误、表述不规范等等而导致丢分。
首先,考试不是盲目答题,答题前应该先认真仔细地涂填好答题卡以及卷二应该涂填的内容,然后通览全卷,做到心中有数,并借此以稳定情绪。通览全卷应先了解题型、题量,粗略安排答题时间,避免由于紧张漏答题。再重点阅大题,了解大题的熟悉度和难易程度,初步确定答题顺序和重点答题对象,以平和的心态准备答题。
其次,答题应遵循先客观后主观,先简单后复杂,先易后难的原则,将试题从头到尾将会做的题一遍做结束之后,再回过头来仔细分析那些没有做出来的题目的题意,构思解题轮廓,准备充分后再开始解答,切忌先做大题、难题。跳过难题从简单题入手,更容易使我们在考试中答题得心应手,保持平和的心态,从而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试题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会做的,能做的,不会做的。考试主要是完成会做和能做的题。对会做的题,要仔细做,认真做,防止过失性丢分;对能做的题,一般能找到思路,但不容易完整答题,可能发生障碍浪费时间,因此要抓有效分,答题注意过程完整详细,确实不能完成时要能果断放弃;不会做的题要放在最后,能得分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浪费时间。
最后要注意复查,考试临近结束,仍有个别难题没有攻下,这时我们应果断放弃,挤出时间用于复查。一查填空题答案表述填写有无失误,有无漏填漏做;二查会做的题是否完整准确,规范到位;三查压轴题中容易的部分是否都做出来了,能不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思路。要争取把有效分都拿到手,甚至不会的也要写几步,争取拿几分。
总之,只要我们有扎实的基础,在考试前充分做好应试的训练,掌握必要的答题的方法技巧和规范要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好考前复习和考场应试的各个细节,就能使我们的水平在高考中得到很好的发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如果我们每天:再精细一点,再到位一点,再实效一点,那么成功就会离我们再近一点。
谈多媒体时代下记者自我的调整 篇7
一、在整个新闻采访中记者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们所观看的每一条新闻都是出自于新闻媒体记者的采访, 收集, 整理以及编辑。然而无论是哪个环节的工作者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我国有这样的一句话, 半夜不回家的除了媒体人就是发生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心灵上的压力同样来自于生活方面。一个新闻发生时为了抢到第一手资料新闻记者们往往都是无论多晚都会到场或者无论多晚都等待着信息。这就是新闻记者的最主要的工作, 他们往往工作到深夜或者工作到第二天, 这样的工作强度并不是每个人都承受的, 尤其是越大的电视台的记者的压力就越大, 他们有时需要对新闻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心的整理, 然而有些出境记者则更要对如果将新闻报道讲出来又要做一系列的准备。面对没有任何规律的生活, 记者们都是在内心默默承受的, 有时候为了等待一些消息他们就站在大雨或者大雪中, 这样的等待对于记者来说是常有的事, 但是又有谁想过新闻记者内心的压力呢?当他们呼吁关注留守儿童时, 当他们呼吁关注灾后重建时, 当他们呼吁关注黑心食品安全时, 又有谁来呼吁关注新闻工作者的内心压力的排解呢?
在不规律的工作环境中往往会造成身体上的巨大伤害, 有许多新闻工作者都因为这份职业太苦太累而放弃了这份工作, 但是却也有许多新闻媒体工作者一辈子都在为我国的新闻事业付出着青春。当此刻我们正在温床上刷新着微博并在微博上骂哪个记者怎么样怎么样的时候是否想过他们现在正在哪里采访新闻呢?也许那时候他们正在战争的第一线对战争近况进行采访。他们也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随时会被不长眼睛的子弹带走, 但是他们却别无选择了, 因为如果没有他们, 我国将会成为一个不会说话不能听见声音的聋子。这不过不会说话是我国党、政府的政策无法下达到百姓生活, 国内乃至国际事件无法从外传到我们生活中了。记者在生活中的地位也许并不明显的显现出来, 而对于新闻媒体工作来说他们就像在外辛勤采蜜的“小蜜蜂”。
二、当代新闻记者普遍出现的问题
我国记者行业的待遇还不够平均, 阶级分化明显。有些名记者工资高到离谱而有些不知名的小记者却每个月都拿着微薄的薪水。然而这些拿着微薄薪水的记者往往都是那些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人, 他们为了在这个行业混出一些名堂, 他们往往都奔赴在采访的第一线, 有时候是打入一些传销组织的内部, 有时候甚至是身赴战争的第一线, 这样的工作不是谁都有勇气去做的, 但是不去冒险就无法得到经常的报道。听一个记者朋友讲, 在这个圈子里, 如果你不有一些名气那么你将会永远是为别人端茶倒水的小人物, 永远也不能获得一些板块的专访权。这就是在我国新闻媒体行业严重的阶级分化现象, 不仅仅是在我国, 哪怕是在国际上都有类似的事情。
另一个方面就是记者的压力过大。当人的一根神经永远处于紧绷的状态的时候那么这个人早晚都会出问题的, 这个问题往往都不会是小问题。我们都知道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就患有抑郁症, 在我们看来他们的工作光鲜亮丽, 不用出苦出力, 但是这样的在公众面前出现的人物他们往往都相当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他们是大众的典范, 他们的每个举动都会影响着人们的视听, 因此压力随之而来, 即使是内心再强大的人也会遇到无法排解的问题。这就像一堆垃圾, 每天倒一点不觉得怎么样, 但是当心灵垃圾堆积如山的时候就会无法治愈。然而这样的压力不像是平时我们所见的有形的病例, 对症下药就可以减轻痛苦, 这样的痛楚通常是不被人所见的。因此对于记者乃至公众人物我们普通的观众应该尽量的宽容对待, 人人平等不仅仅体现利益方面, 对于他人的要求要有一个平衡的标准。
三、新闻记者如何进行自我调整
自我调整 篇8
关键词:就业,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0 引言
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把目光和精力放在考研上时,我们仍有大部分同学在各个人才交流市场穿梭,回顾医疗专业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我们感受到了明显的就业压力,也看到了很多人盲目追求名利,或其它的一些原因而选择了错误的方向。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下面,就如何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我归纳了以下几点:
1 要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主动捕捉机遇
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里困扰都与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自我有关,因此在就业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职业心理特点,进行自我接受,对帮助自己找到合适的工作有重要作用。要成功就业,就必须认真剖析自己的就业意向和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很多学生在人才市场通过一番工作寻索后发现,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和水平与自己想象中的自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使得很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难以接受,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不满情绪。这就需要学生在对自我进行认识以后接受自我,正视自身当前存在的问题,消除自卑心理,接受客观现实,承认自己,学会扬长避短,要知道短期内使自己有较大的改变是不可能的除此之外,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相信缺点是可以克服的,可以在工作实践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我们有些同学,对于工作单位现招聘的职位不屑一顾,都有很大抱负,坚抱着“不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态度,可是同学们要知道,没有几个单位出来招聘新人就直接委以重任,大多数的人都是从零做起的,也没有哪个新兵一下就可以当将军,都是从排长、团长、连长一点点干起来的,我们同学要充分认识自己,目标不要设计的脱离实际。
对于我们学生就业,有一个合适的机遇也是很重要的,在了解自己的同时还要懂得如何抓住机遇,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因此要抓住机遇,必须做充足的准备,多参加一些招聘会,尽量多收集招聘信息,从中选出适合自己择业标准的。
2 要准确定位,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在传统的观点里,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生存。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人的眼里,职业的意义早已不再如此简单,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都可以从职业中寻得满足。不久前,针对职业价值,有人做了一项研究,在研究职业价值的结构时,发现了交往、义利、挑战、环境、权力、成就、创造、求新、归属、责任、自认等11个类别的因子。由此可见,职业价值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宽泛的,职业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认识。合理调整自身位置,有助于我们同学就业与发展。
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用人单位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
3 要接受客观现实,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实惠,但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经过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我们必须明白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是抱怨还是气愤都没有用,这种就业情况不可能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改变的。与其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由于大学生在就业前普遍抱有较高的就业期望值,使得单位无处招人和大量毕业生无处可去的怪异显现充斥我国劳动力市场。因此在就业前,必须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己本身的条件,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进行调整。但这不等于毫无选择。毫无目的的被就业,而是在就业过程中适当降低标准,然后根据自己的择业标准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工作,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就是要用发展的眼观来看待当前的工作,而不是按照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方式进行职业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现在的就业单位很好,工作很稳定,将来也是有下岗的可能的。市场是优胜劣汰的,因此择业时制定自己的整个人生的职业规划,把眼光放远一点。如果真的没有理想的工作,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去经济落后,医疗设备落后,科技落后的地区工作,但是整是这样的地区,才有发展弹性,更有可能是我们同学,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上有所发展的地方。所以,对于我们同学在面对就业市场的各种偏激现象时,要合理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注重有意义的方面进行择业。
4 我们同学要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面对市场竞争、就业压力,大学生的求职总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甚至是委屈,如一些医疗专业“热门”发展快,有些则“冷门”发展慢,面对这些问题仅抱怨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调整自我心态,提高自己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就业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如果能通过求职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
自我调整 篇9
概括说, 毕业生中不良的求职心理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盲目乐观, 过于自信
有这样一些学生, 自身条件较好, 如所学专业市场需求较大, 属热门专业, 作为个体成绩优异, 技能突出, 交往能力较强等。因而自认为有某方面的长处, 求职时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表现的过于自信, 盲目乐观, 而对求职就业的复杂性准备不足。结果很可能是机会擦肩而过, 不能实现求职目标。
二、好高骛远, 不切实际
对求职者而言, 向往著名的公司企业, 希望得到优厚的薪资待遇, 优越的工作环境, 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不切实际一味的攀高, 求职时好高骛远, 不愿从平凡的工作岗位干起, 则极有可能因为所要求岗位和自身差距, 而使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
三、固守目标, 偏执不变
有的同学在规划好自己的求职目标和就业条件后, 固守不放。一定要等目标岗位和单位出现, 非此目标不就。从而限制了自己求职的范围, 人为地减少了自己求职成功的机会。
四、盲目从众, 缺乏主见
在就业推荐的实践中, 我们常常会看到有这样的毕业生, 平时对求职就业关注不够, 更不用说准备充分了。以至于临近毕业实习或就业时, 对自己、对未来的就业目标和岗位缺乏主见, 盲目从众。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 左右观望, 看着别人的行为行事。
五、自卑畏缩, 过于恐惧
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同学, 平时自我感觉良好, 但面对用人单位打出的招聘条件和要求, 则来个180°的大转弯, 感觉自己学历低, 文凭不高, 又缺少实践经验。特别是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人, 由于平时很少表现自己, 对自己缺乏自信, 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和表现。特别是一次二次求职失败, 更加剧了这种自卑心理, 以至怯场, 不敢再次求职应聘。即使壮胆应聘, 也是畏首畏尾, 缺少上好表现。
六、依赖性强, 主动性差
有的同学或由于父母、亲属承诺, 或因自身性格使然, 在求职问题上, 主动性不强, 把找工作的包袱甩给父母, 由他人代劳, 自己则一身轻松。
1. 主动适应, 敢于竞争
现代社会, 竞争是其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它不但促进和引导着社会的进程, 也影响着每个人的职业人生。面对社会, 我们要做的首先只有主动适应, 适应由于自己社会角色的变化和社会本身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责任、要求和压力, 并积极、主动地融入其中参与竞争。要抛弃一次择业定终身的观念, 更不要怕择业和应聘的抢购。
2. 脚踏实地, 降低过高的期望值
求职过程中, 求职者往往要面对“鱼”与“熊掌”的选择, 比如是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是追求优厚待遇还是注重能力发挥。毕业生有自信有勇气固然可嘉, 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 一厢情愿的高标准, 不仅盲目性强, 而且局限了自己的求职范围, 很容易高不成低不就, 也会屡屡碰壁。对此, 我们不妨站高一点, 看远一点, 个人的职业发展应是关注的重点, 待遇应放在次要位置, 不要急功近利。如果能够置身于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单位, 哪怕是一个极小的公司, 我们的视野、机遇及前景都会有更大的空间, 我们就会随其成长而成长, 随其发展而发展, 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了解自己, 确立未来规划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前, 根据就业形势和实际需要, 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使自己的选择更加符合实际。要认真盘点自己, 对自己作一个全面的评价, 看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擅长是什么?从而找出自己的长项, 针对其长项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如对学机械的人来说, 如果自己空间概念和动手能力较强, 而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较弱, 则可以选择生产型企业中的加工和维修岗位。反之, 组织和沟通能力较强, 愿意承担责任, 喜欢与人打交道, 则可以选择营销策划等岗位。如果自己有创业的打算, 则最好选择生产型企业中赢得一段经历, 再转岗到营销策划岗位, 经过这样的磨练, 积累一定的经验和阅历, 为日后创业打下基础。
4. 摈弃焦虑, 学会从容应对
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 在当代社会实在是平常不过的事情。一方面, 市场经济社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 一次挫折就是一次挑战, 也蕴含着下一次的机会;另一方面, 挫折也提示我们, 对于种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事先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策略, 要打有准备之战。
自我调整 篇10
一、认清就业形势, 积极应对挑战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当前就业形势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毕业生应认清就业形势, 切不可过度焦虑或盲目乐观或等闲视之, 既要看到我国就业形势不利的一面、又要看到有利的一面, 积极行动起来,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且这种情况是一时无法改变的, 与其怨天尤人, 虚度光阴, 不如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 及时纠正自己不合理的认知, 变压力为动力, 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毕业生还应该主动了解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 特别是师范类专业、中小学教育等相关的政策;广泛收集招聘信息;提前准备好就业材料;积极主动参加招聘会;敢于向招聘单位自我推荐, 而不是坐等机会自己主动找上门来, 或依赖他人, 把就业希望寄托在学校或亲人朋友身上。
二、正确认识自我, 合理设定就业期望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只有客观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 才能在求职中抓住机遇, 避免盲目和减少失败。因此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 根据自身实际, 合理设定就业期望, 找准求职定位。毕业生应该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不足, 学会悦纳自己;对自己的成就、成绩感到自豪;承认个人的局限并能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能自觉确定恰当的职业目标, 独立自主, 持之以恒;对自己有正确的期望, 相信自己能够发挥自身价值。毕业生应避免自我认识上的两个极端, 即“过”和“不及”, 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只挑工作轻松、工资待遇好的工作;也不要妄自菲薄, 不敢参与竞争。毕业生可以通过比较评价、他人评价、心理测量等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自身———包括自己的智力、能力、气质、性格、兴趣以及在社会、他人心目中的地位等, 进而明确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在客观正确了解自己的基础上, 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 搞清楚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从而确定大致的选择方向和范围。如:选择教学岗位还是教育管理岗位?选择小学还是中学?结合自身能力和条件, 调整就业期望值, 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单位、地区工作。
三、坦然面对挫折, 提高心理耐挫力
就业是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 就业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 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获得成功, 是正常的情况。因此毕业生应正确看待就业中的挫折, 坦然面对挫折, 提高自身的心理耐挫力。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认识挫折,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获得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毕业生要意识到在就业市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出现求职失败在所难免, 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同时, 应把就业看做是一个很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生涯、适应社会的机会, 并通过求职活动来发展自己, 促进自我成熟, 做到“不以成败论英雄”, 学会从求职失败中积累经验, 获得成长, 努力寻求成功就业。当求职遭受挫折时, 应以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 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 进行正确的归因, 及时调整自己。同时, 虽然心理学是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但毕业生自身还应主动学习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 掌握多种心理调适方法, 例如, 认知改变法、理性情绪法、合理宣泄法、注意转移法、情绪升华法、自我暗示法等, 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求职过程中, 在遇到挫折时能有效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从而提高耐挫折的能力, 保持内心的平静, 而不至于焦虑彷徨、手足无措, 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 对前途感到渺茫, 消极被动地面对就业。对于无法有效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出现心理问题的毕业生, 不能讳疾忌医, 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重新建立起良好的就业心态, 正确面对就业。
四、全面提升自身实力, 夯实就业基础
毕业生自身实力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就业心态, 因此毕业生要全面提高自身实力, 夯实就业基础, 增强就业竞争力。第一, 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文化素质, 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广博的文化知识。当代中小学生呈现出知识面广、视野宽阔、思维敏捷、自主性强、勇于质疑的特点,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毕业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博览群书, 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 拓宽知识面, 开阔视野, 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 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 注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三字一话”技能训练, 掌握教育教学方法, 学习教师礼仪, 养成良好的教态, 获得教师资格证;在参加志愿者服务、见习或实习等不断实践中夯实教学基本功, 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提高说课的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专业技能和素养;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保持身体健康。此外还要提高求职的能力, 掌握求职的技巧以及面试的技巧。毕业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在就业过程中才会更自信、更从容地面对就业。
总之, 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必须充分认识到就业心态对于顺利就业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就业心态的自我调整, 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 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就业。
摘要:当前, 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毕业生出现诸多不良就业心态, 直接影响其顺利就业。因此, 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范类毕业生应从认清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耐挫力、全面提升自身实力等方面来加强就业心态的自我调整, 保持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 从容面对就业、顺利实现就业。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心态,自我调整
参考文献
[1] .吴婉如, 戴艳.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现状及调适[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自我调整 篇11
厌烦心理指人们在长期从事一种工作时产生满足乃厌烦的心理。它的产生使人在精神上缺乏振奋;心理上应急能力下降;工作上缺乏主动、细心。由于护理工作相对单一,缺乏挑战性而条条性、机械性、重复性工作相对多一些,极易产生厌烦心理。如果不注意及时挑战自我心态,工作中往往会使患者不满意,会出现粗疏等漏洞,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因此,对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人来说,学会自我调整,克服厌烦心理则显得非常重要。
1 在工作中培养兴趣
护理学是一门科学。护理工作需要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准。作为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需要对自己身边的每一个现象做到多观察、多思考,勤于动脑动手,逐步丰富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就会发现科学就在你身边,简单的操作中也有许多科学道理。比如,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治疗操作,更换液体瓶则更平常不过了,但是,在更换液体瓶常出现输液管道回血或少量液体自排气针管外溢的现象,操作中我们都遇见过此类问题,却没考虑这是负压或压力改变现象。又如输液完毕拔针,有的人拔针后疼痛轻,出血少,又的人拔针后患者感到痛甚至出血多形成皮下血肿,原因是拔针过程中过度压迫穿刺部位,穿刺针马蹄面对血管内膜造成新的损伤,所以引起疼痛和出血。要注意并研究自己身边出现的每一个现象,就是培养善于思索研究问题的习惯,从而增加工作的兴趣,克服厌烦心理。
2 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工作兴趣
产生厌烦心理原因是对周而复始的护理工作缺乏兴趣,但对谋事物的兴趣并非天生就有,而是随着人的经历,知识的积累及主观积极实践培养而成的,许多护理操作原理也伴随在家庭生活中。比如,在烹调时常在食物外面裹一层淀粉,目的是保护食物中的营养和水分,其原理与消毒时药液浓度适当才可渗透到细菌体内,防止细菌外形成保护膜是一样的。又如,常利用盐去掉蔬菜中的水分和用高渗盐水为产生水肿的肉芽组织消毒,使过多的水分从组织间隙中排出的原理是相同的。同理,也可利用护理知识来指导生活,借以不但提高工作的兴趣,克服厌烦心理。以上兴趣培养满足了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中的认识的需要。
3 适当应用“甜柠檬机制”
在心理学中,“甜柠檬机制”是“把自己拥有的一切看成好的”。由于社会上存在着重生輕护的世俗偏见,以及护理人员长期缺编带来的较大的劳动强度和自我提高时间有限,使护士极易产生不平衡甚至厌烦心理,导致工作懈怠直到希望改行。如能恰当应用“甜柠檬机制”即可摆脱外界造成的不良心理。护理人员自己应看到所从事工作有利的一面,;比如,工作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并逐渐被社会重视和总重,工作具有相对稳定性,可满足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的需要”。同时也可满足“总重和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4 开展竞争
在需求的高层次上你会有受人尊敬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参与,竞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些需要。竞争会使人精力集中潜心工作以达到获胜的目标,如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某个学业,读一本书,研究一个课题等。二是事业上的竞争,如与同事比技术比进步。这种方法也能有效地克制一部分人的厌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