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设计性(通用12篇)
综合性设计性 篇1
一、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概念和作用
为提高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促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提升, 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践技能, 科学合理设计实验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1.1概念。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课程综合知识的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指独立于课本内容的探究性实验, 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 认真探究相关内容,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得出结论, 深化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1.2作用。教学中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设计和应用, 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推动课程教学顺利进行, 加深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和深入体会, 深化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增强知识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 促进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提升。
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对策
2.1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实验设计时, 根据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流程, 规划不同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为后续实验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设计性实验包括:根据输入日期求是该年度的第多少天?编写判断素数的函数, 编写带参数的宏定义等。综合性实验包括:应用流程控制语句、模块化设计方法、丰富的数据类型设计与实现“学生管理系统”。对这些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安排,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
2.2有效实施实验过程。设计性实验实施过程中,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题目设计算法, 并实现算法功能。课前针对实验内容提出问题, 让学生通过思考之后再回答, 例如, 如何实现闰年和素数的判断等。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将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疑惑, 任课老师进行适当引导, 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究, 得出正确答案。综合性实验实施过程中, 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任务, 从输入/输出语句开始, 再过渡到编写函数, 学习结构选择、循环控制和数组, 再学习存储和处理个人数据, 在“文件”这一章中完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编制。再进行调试, 提升系统功能, 保证系统能够得到更为合理有效的利用。
2.3科学进行实验考核。设计性实验考核时, 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和源程序代码, 同时详细记录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修改方法和运行结果, 让任课老师对这些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掌握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基本情况。综合性实验考核中, 学生要提交实验报告和全部源程序代码, 并要求学生进行答辩, 任课老师可针对实验内容提问, 由学生回答。
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效果
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 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学生对实验中遇到的疑惑能及时提出, 任课老师可以及时为学生回答问题, 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为学生更好探究知识创造条件。但任课老师采用的是引导式方式指导学生, 学生是在任课老师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达到提高实践操作技能的目的。实验完成后进行的回访和调查显示, 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和编程技能巧妙结合起来, 有效掌握所学内容, 深化对实验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85%的学生反映, 采用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方式, 不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和探究能力, 还能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掌握很多的重要技能。此外,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拓展学生视野, 对C语言程序设计有更为全面和详细的认识。为以后在工作中独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具有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实验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作为任课老师, 应该认识其重要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 有效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遵循实验操作步骤, 做好评价考核工作。从而推动课程教学顺利进行,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技能, 也为学生以后更好从事自己的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钱言玉.《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 , 86-87, 100
[2]刘丹, 刘德山.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2 (9) , 75-77, 80
综合性设计性 篇2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
指导教师:常相娜
2011年3月
化学制药综合实验实施方案
化学制药综合实验是依据药物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定,本实验内容涉及药物制剂专业多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分析、药剂学、化学制药工艺学等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针对指导教师所下任务书,查找相关文献,对药物的合成路线、工艺条件、制剂形式及制备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自行设计,可行性论证通过后,独立实施由原料到原料药,最后得到相应制剂的全过程。通过本次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综合文献的初步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合成路线,拟定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从而加深对制药工程专业系统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的就业及学业深造奠定实践基础。
一、目的
化学制药综合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合成路线的设计、合成实验的操作、实验结果纯度和产率的分析鉴定、工艺条件考察及制剂的制备,学到一套系统、完整的对化学药物的合成路线、合成过程合理性、合成产物的分析鉴定的方法、工艺可行性及制剂的制备。并通过此项训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方案
1.设定目标:依据所给出的药物的初步合成方案结合查阅的资料及常用临床化学药物的合成方法来设计具体药物合成步骤、工艺考察方案及制剂制备方法,使学生掌握:
(1).化学药物合成中的常用反应如酯化反应、格氏反应、乙酰化反应;(2).熟悉药物合成中对药物的结构修饰基本过程,了解有机合成的水解、蒸馏、重结晶、搅拌、回流、萃取、过滤等基本操作;
(3).掌握工艺考察中因素、水平确定方法及实验因素水平表的建立的方法;(4).熟悉常见药物制剂的类型及一般的制备方法。
2.目标实施: 按照两人一小组实验,每九个小组为一大组共同完成一个药物的工艺条件考察实验。程序为:
(1).每个学生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独立设计方案题目;
(2).个组讨论,确定可实施的合成路线、工艺考察因素表及制剂处方设计;(3).教师审核并提出或设计问题,题目组针对问题修正设计路线、工艺考察表及制剂处方设计;
(4).题目组自行完成实验结果;
(5).分析讨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更完善的和合成路线、工艺考察表及制剂处方设计。
制药工程综合设计性实验任务书
(一)一、题目:贝诺酯的制备及工艺条件考察
二、实验任务
1.查阅与贝诺酯合成工艺及制剂相关的图书资料及文献资料。2.依据任务书各组提出相应的方案,应包括:
a.目的意义;
b.合成部分:合成步骤、工艺流程、需要仪器与试剂、实验设备装置图、定性分析方法;
c.工艺考察部分:因素水平的确定、正交实验表; d.制剂部分:配方、操作流程。3.论证方案可行性,确定合理方案。4.完成设计实验论文并提交产品。
5.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完成设计实验论文。
三、实验要求
1.实验中要求学生不完全依赖现成条件,能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创造一些条件完成实验。
2.实验的方案应合理、简单,并具有一定创新性。3.实验数据准确,须注明实验条件。
4.要求提供的样品袋上注明样品名称、熔点、纯度、制备者、日期。
四、设计实验论文内容 1.题目; 2.药物概述;
3.所完成合成与制剂过程的实验操作、工艺要点、注意事项; 4.实验所用试剂规格及用量、仪器的型号及生产厂家; 5.自制或创造了哪些实验条件; 6.结果与分析; 7.讨论;
8.合理化建议(自选);
9.在所完成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自选)。
附:贝诺酯初步合成方案
(一)乙酰水杨酰氯的制备
在干燥的100 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吡啶2滴,阿司匹林10 g,氯化亚砜5.5 mL,迅速按上球形冷凝器(顶端附有氯化钙干燥管,干燥管连有导气管,导气
冷至室温即可得到白色的乙酰苯胺固体。
2.抽滤收集:将上步所得固体与母液混合物抽滤分离,固体用少量冷水洗涤2次,抽干,于表面皿上用红外灯干燥,以便进行下步反应。
(二)乙酰苯胺氯磺化
按图4-5装好反应装置,称取5.0g干燥的乙酰苯胺置于干燥的250mL三颈瓶中,再在分液漏斗中加入20mL氯磺酸。
氯磺化反应装置图
开启水泵,减压抽气,在冷水浴下慢慢将20mL氯磺酸滴入三颈瓶中(约1滴/秒),立即可以看到有大量HCl气体产生,待滴加完毕,乙酰苯胺溶解消失,水浴加热(80℃左右)15~20min。打开安全阀,连通大气,然后依次用冷水、冰水冷却三颈瓶。
将冷却的反应液转移到原滴液漏斗中,然后在三颈瓶中加入约100g碎冰块,再按装置图安装好,三颈瓶外部用冰冷却,开启水泵,将反应液滴入三颈瓶中(约需15min),滴毕生成大量的沉淀。
抽滤,压干即得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固体,立即进行下一步反应。
(三)对-乙酰氨基磺酰氯的氨解
将上述抽干的固体转移至100mL小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15mL浓氨水(若固体量较少,可适当减少氨水用量),反应时大量放热,当固体溶解又重新生成后,继续搅拌10 min。
(四)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的水解
1.将上步所得反应物加入15mL水,冷却,加浓盐酸至pH=1~2,转移至烧瓶中。
2.回流:烧瓶中加2块沸石,装上冷凝管,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回流25min。此时固体应溶解,冷却后得一几乎澄清的溶液,如有固体析出,应继续加热回流使反应完全。
3.脱色:于稍冷后的回流液中加约一药勺(约0.5g)活性炭,继续回流5min。4.过滤:回流液趁热用玻璃漏斗过滤,用一干净的100mL的烧杯收集滤液。5.中和、沉淀:滤液在搅拌下慢慢加入固体Na2CO3至弱碱性(pH≈8)。此时
至70℃,缓缓滴加浓硝酸12ml,保持反应温度在70—80℃[1],滴毕,继续保温反应1h。倒入150m1冰水中,放置1h。抽滤,用水洗涤,得粗品,将粗品加入150ml水加热至沸待全部溶解,热过滤,滤液充分冷却,抽滤,得淡黄结晶。11.2g(60%),mp227—230℃
(二)美沙拉嗪的合成(还原)
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冷凝管及温度计的250三口瓶中,加入水60ml,升温至60℃以上,加入浓盐酸4.2ml,活化铁粉[2]4g(0.07mo1),加热回流后,交替加入活化铁粉6g(0.11mo1)和5-硝基-2-羟基苯甲酸10g(0.56mo1),加毕,继续保温搅拌1h。反应毕,冷却至80℃后,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碱性,过滤,水洗,合并滤液和洗液,向其中加入保险粉1.3g,搅拌,过滤,滤液用40%硫酸调至PH 2—3,析出固体,过滤,干燥,得固体粗品6.02g(73.3%)。向粗品中,加水lOOml,浓硫酸4.5ml和活性炭少许,加热回流数分钟,趁热过滤,冷却,滤液用15%氨水调至pH2~3,析出固体,过滤,水洗,于燥,得精品5.32g(64.8%),mp274℃(dec)。注释
综合性设计性 篇3
关键词: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一、引言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中,《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都是按照已经设计好的实验要求和步骤进行着验证性的实验,学生一般是被动地接受或机械式地编程,以完成实验讲义中的验证或孤立的单元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使学生真正能把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我们开设了《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并立项进行实践研究,通过两三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
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践环节
1.实验项目的选择。
通过《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学习和前期验证性实践环节,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编程能力,我们设计了4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
①校园导游系统的设计(设计性);
②书管理系统的设计(综合性);
③哈夫曼编码/译码器(综合性);
④散列表的设计与实现(设计性)。
2.实验项目的内容。
校园导游系统的设计
问题描述:
设计一个校园导游程序,为来访的客人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基本要求:
①设计你所在的学校的校园平面图,所含景点不少于15个,以图中顶点表示校内各景点,存放景点名称、代号、简介等信息,以边表示路径,存放路径长度等相关信息;
②为来访客人提供图中任意景点相关信息查询;
③为来访客人提供图中任意景点的问路查询,即查询任意两个景点之间的一条最短路径(静态或动态表示出来)。
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
问题描述:
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完成图书管理基本业务。
基本要求:
①每种书的登记内容包括书号、书名、著作者和库存量;
②对书号建立索引表(线性表或树表)以提高查找效率;
③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采编入库:新购一种书,确定书号后,登记到图书账目表中,如果表中已有,则只将库存量增加;
借阅:如果一种书的现存量大于0,则借出一本,登记借阅者的书证号和归还期限,改变现存量;
归还:注销对借阅者的登记,改变该书的现存量。
用户管理。
数据存储(要求用文件实现数据存储)。
哈夫曼编码/译码器
问题描述:
设计一个哈夫曼编码/译码系统,对一个文本文件中的字符进行哈夫曼编码,生成编码文件(压缩文件,后缀名.cod);反过来,可将一个压缩文件译码还原为一个文本文件(.txt)。
基本要求:
①随机抽取20个文本文件作为统计样本,统计这些文本文件中各字符的平均出现次数,作为权值,建立哈夫曼树及各个字符的哈夫曼编码;
②将用户输入或选择的待压缩文本文件利用①建立的编码表进行编码,生成压缩文件(后缀名.cod);
③输入一个待解压的压缩文件名称,并利用相应的编码表进行译码;
④显示指定的压缩文件和文本文件;
⑤(选作) 把哈夫曼编码用二进制位紧缩到一个变量中,利用位运算实现真正的数据压缩,并求压缩比。
散列表的设计与实现
问题描述:
设计散列表实现电话号码查找系统。
基本要求:
①随机生成1万个记录,每个记录有下列数据项:电话号码、用户名、地址,每个数据项的内容都是随机生成的;
②分别以电话号码和用户名为关键字建立散列表(自行选择或构造合适的散列函数);
③采用双散列法解决冲突;
④查找并显示给定电话号码的记录;
⑤查找并显示给定用户名的记录。
3.预期目标。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中基本知识的理解,熟悉各种逻辑结构及存储结构;
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从事软件开发的编程及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进行软件开发,培养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4.实验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安排学生自选项目并进行项目设计和开发,每个项目20学时,按照下面的项目开发设计步骤,最后完成课题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项目分析
根据实验项目内容的要求,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明确问题要求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功能。
概要设计
对项目内容描述中涉及的操作对象,设计相应的数据结构,并按照以数据结构为中心的原则对模块进行划分,定义主程序模块和逻辑结构。逻辑设计的结果是每种数据结构的定义(包括数据结构的描述和每个基本操作的功能说明)。
详细设计
为各个数据结构设计相应的存储结构并写出各模块的算法。设计是编程中重要的一环,在“详细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总体设计制订合理的程序结构和算法,理顺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详细设计的结果用结构图及流程图清晰地描述出来,在本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编程
将详细设计的结果进一步求精为程序设计语言程序。在该环节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规范的程序编写方法去编程,并指导学生按照大型软件中常用的调试方法对程序进行跟踪及改进。
结果分析
在编程过程中及结束后,形成学生、课题小组组长、指导教师三位一体的项目质量监控体系,做到对各个阶段的结果都能进行实时的检测,如有不足之处,小组内成员和学生自行研讨出合理的整改方案并对课题实施进行改进,直至达到功能要求。
5.项目总结。
主要包括学生实验项目总结心得、实验报告撰写,学生成绩的评定。
实验项目总结心得
在实验临将近结束时让学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讨论实验设计步骤的合理性,总结经验,进一步改善项目实施的方案及步骤。笔者认为,实验后的总结非常重要,是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认识的进一步升华,也是使学生提高实验兴趣、锻炼并增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实验报告撰写
学生实验报告一般应包含的内容是:实验题目、实验环境、实验目的、实验任务、数据结构描述、算法流程图表示、实验总结。
学生成绩的评定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报告、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程序检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综合评定,给出综合成绩。
三、实践的成果
1.对学生的影响。
经过近两年的实验教学实践,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此次实验收获很大,大约80%的学生对这类实验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从总体效果来看,学生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了设计及编程能力。大部分学生认为《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内容新颖,提高了他们的编程兴趣和热情,对他们帮助很大。
2.对教师的促进。
《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指导教师由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主讲教师和专业实验室的教师共同承担,我们认为,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整合了多个知识环节,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衔接性,理清程序设计的思路,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也给主讲教师带来新的挑战,能使教师总结在理论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唐册善.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综合性设计性 篇4
1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基本要求
1.1 综合性实验的基本要求
1.1.1 综合性实验必须是由多项任务组成。
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和综合动手能力。多项任务组成,各项任务缺一不可,若缺少任何一项任务都会使综合性实验存在缺陷或难以完成。没有任何附加的任务,而完成各项任务的方法也是相对唯一的,较为成熟的。
1.1.2 综合性实验必须遵循一定的实施程序。
综合性实验的多项任务不能是平行完成的,要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一些任务是另一些任务的奠基石。各项任务的先后顺序具有逻辑性。
1.1.3 综合性实验最终能对实施对象产生某种结论、方案或理化结果。
完成具有先后逻辑顺序的多项任务后,最终达到预定的实验结果,这是综合性实验的核心要求。
1.1.4 综合性实验与科研生产实际相结合。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和综合动手能力,同样也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思想转化为成果的训练。结合学科工作岗位上的各环节工作,按照正常生产的规范来实施,让学生也当一回“技术工”,使学生有更多的组织、判断与选择的机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综合性实验给出一个基本的界定:综合性实验是指由多项任务共同组成,并经过一定逻辑程序实施,最终对实施对象产生某种结论、方案或理化结果的工作。
1.2 设计性实验的基本要求
1.2.1 设计性实验是为学生的某项具体工作任务服务的。
给定的实验目的要求与实验条件,就是为了去完成某项具体的工作任务,所有行为都要围绕此任务而开展。
1.2.2 设计性实验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性意见进行,也可以自主进行;
它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它既可以利用现有的实验方案,也可以自行设计方案。
1.2.3 设计性实验重点不在实验本身,
而在实验对象,注重的是实验结果对工作任务的影响,实验只是工作任务进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
1.2.4 设计性实验是学生接触学科前沿知识,进行科技创新的活动。
综上所述,我们把设计性实验界定为:设计性实验是指学生对某项具体设计工作任务或理论假设,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自主进行的技术性、可行性、经济性等的制作、测试、优化或验证的活动。
2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依据
2.1 科学性与可行性原则
首先是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其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具有协调性和探研性;其次是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渗透到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再次是将多学科的知识、原理进行融会贯通,通过该类的实验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和创造性思维去思考现实中的复杂问题;最后,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所运用的手段、方法及使用的材料在实施时要切实可行,选用的实验耗材、仪器、设备和方法在现有的条件下或通过其他手段能及时得到满足。
2.2 适宜性与新颖性原则
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要适合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整体的培养定位;要紧密联系学科前沿,具有时代要求的新颖性。
2.3 规范性与灵活性的考核方式原则
规范性是指对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严格按照有关实验考核的管理文件要求,对学生的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逻辑性和科学性思维;灵活性是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操作方案、操作过程、实验结果等都不是唯一的,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所以,灵活地考核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认定的要求及程序
3.1 认定要求
3.1.1 认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至少要提供以下材料:
(1)反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或任务书;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论证分析报告。
3.1.2 开设的所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都必须经过认定。
为保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质量,原则上每个实验项目不少于4学时。
3.2 认定程序
3.2.1 由实验专兼职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实验教学大纲,根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总体要求,经过对实验项目总体情况介绍、实验目的、要求、涉及知识面、实验手段与方法、研究领域等方面的论证分析后,确定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填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申报表》,经各教研室审核,由各系(部)上报学院职能部门(教务处实验教学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实验办”)。
3.2.2 学院职能部门(“实验办”)组织校内外5-9名专家对所申报实验项目进行专业论证,并将评审意见填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认定表》。
3.2.3 学院职能部门(“实验办”)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认定表》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统计表》下发各系(部),并做好备案,由各系(部)组织实施。
3.2.4 在实施之后,由各系(部)组织学生填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反馈意见表》,结合学生的合理建议等因素,对实验项目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Z].2004
综合性设计性 篇5
关于有机实验教学中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研究
本文探讨了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法,这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作 者:王红霞 赵鑫 李理 刘晟波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实验中心,江苏苏州,215009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 “”(12) 分类号:G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 设计性实验 创新能力综合性设计性 篇6
关键词:TBL教学模式;综合性;设计性;生物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173-02
生命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实验性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对课本知识加深理解和培养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逻辑思维能力构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為实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理论基础。生物专业一般要求有创造力及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的人才,因此,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不仅需要对生物学教学整体进行改革,减少验证性实验教学内容,多增加综合性、分析和设计性的实验内容,更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
1 TBL教学法的概念
TBL(Team Based Learning)即以团队为基础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注重人的创造性、灵活性与实践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1]。TBL教学法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前预习,团队讨论,促进学生利用团队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TBL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团队中学习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促进主动学习[2]。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明显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来掌握概念和运用所学知识。在TBL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先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中通过一系列团队应用练习,学生们针对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上诉,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解或总结。T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和准备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和团队合作的技巧[3]。
2 TBL在综合性设计性生物实验中的应用与构建
结合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实际情况,我们选择在2个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120人)的专业基础实验课教学中进行TBL教学实践。其中,1个班采用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1个班采用TBL教学模式。
2.1 TBL教学班分组 将采用TBL教学法的班的学生分组,突出以团队为单位,强调团队精神,注重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将全班学生的成绩按高低排名,然后分为10个等级,随机从每1个等级中选1人,将全班分为6组,每组10人左右。设组长1名,这样组内就均衡了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
2.2 课前准备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预习习惯很差,特别是实验较少预习。在TBL教学班中,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几天对所做的实验材料进行预习,并在实验开始前30min对每个小组进行提问,在提问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参与,得到的答案由组长汇报,通过问问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3 课堂实验 每次实验我们都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评分部分包括:(1)对实验理论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2)学生动手能力;(3)团队协作能力。每次课前发放试卷,15min对每个人进行基础知识的测试,主要测试该实验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及重点问题。由小组长发放统一的试卷并收集答卷,组与组之间交换评分。这部分测试占成绩的40%,主要检查学生预习效果,促进学生课前对本章内容进行预习。每次TBL教学结束,动手能力是考察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掌握程度和实验的把控程度,这也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占成绩的30%。最后是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即整个团队的组织和整个完成实验的质量,这部分占40%。
3 TBL教学模式效果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觉得T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预习效果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期末考试发现TBL班的成绩要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班,对期末成绩的平均分和期末理论考试总分统计,大部分学生TBL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呈正相关,TBL成绩好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也较高,说明TBL教学评分能科学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学习调查,以了解学生对TBL的意见及学习效果。结果表明:参与TBL教学模式学习的学生均认为TBL有利于其提高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提高文献检索及管理能力,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TBL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经验和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得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4 TBL教学的体会
与传统教学不同,TBL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以主动学习代替被动接受知识,以小组学习代替大班教学,增加学生参与度,提高其综合分析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实验理论知识阶段即开始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光是听课和做笔记,还需要根据教师指出的教学内容和要点进行独立的课外学习。教师则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引导者,TBL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丰富知识以应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准备团队任务,制定教学目标和评价指标,向学生提出某些拓展开的或错误的假设,以供学生进行讨论。同时,教师将讨论过程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或总结,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TBL教学法提高了教学效果,能促进其从此门课程中学习到的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提高其整体学习效率[4]。
TBL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是要注重将分组的合理性,在课前做好预习准备及协调发言和讨论的时间等。依据生物实验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现代学生的培养目标,在生物科学实验现有教学模式下,运用TBL进行教学会有一定的吸引力,并能取得教好的教学效果,为生物科学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Michaelsen L K,Baumann Knight A,Fink L D.Team-based learning: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M].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2002,32-35.
[2]姜冠潮,周庆环,陈红.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TBL)在医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医学高等教育,2011,2:8-9.
[3]Kelly PA,Haidet P,Schneider V,et al.A comparison of in-class learner engagement across lecture,problem-based learning,and team learning using the strobe classroom observation tool[J].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Medicine.2004,17(2):112-118.
[4]Michaelsen LK,Watson WE,Cragin JP,Fink LD.Team learning: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of large group classes[J]. Exchange:Organ Behave Teach J,1982,7(1):13-22.
综合性设计性 篇7
综合性实验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课程的综合知识或运用综合的实验方法、手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实验。这类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内容、方法、手段的综合,引导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具有综合性、多元化、全面性、创新性等特点,区别于传统实验教学的特点与优势。设计性实验指在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知识及相关实验原理,在教师给定实验目的和题目的条件下,由学生独立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实验。学生在查阅文献和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通过认真思考,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相关老师指导下独立地去解决问题,最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从而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实验过程的基本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专业课程知识点多、知识面广,目前的实验教学较为单一,因此,只有改变传统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模式,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善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验过程中的质疑、分析问题,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本文以当地的特色资源为实践题材设计实验,并通过在教学中实践,为我院学科专业建设增添特色,开辟出新的人才培养途径; 拓展学科专业内涵和覆盖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1. 1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
我校一直重视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在设计性实验教学中, 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验中辅助老师的讲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对学生实验设计起导向作用; 凸显出化学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这种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已在师资、设备的优化配置、 学生素质培养和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方面显示出突出的效果。 学生经过大二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化学专业实验的训练,在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演练机会,同时也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理解及运用。
1. 2促进关联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涵盖了化学各二级学科的实验方法、技能及相关的理论知识,涉及到学科交叉的内容,例如: 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化学专业与生物专业相关交叉性学科知识的引入,克服了长期以来由于专业划分过细、知识分割过窄导致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过窄的情况,避免了学生对非专业知识一无所知的弊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到学科前沿领域的新知识和先进的现代实验技术,促进关联学科知识有机结合。由此可见,此类实验的开设大大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1. 3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完善自我人格
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我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起到了科研训练的作用。我院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方面做了诸多尝试,近二年来,先后有16位教师和106名学生参与其中; 不少老师愿意担任实验中心兼职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极大的提高了师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我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一般2 ~ 3人分为一组; 学生在自行查阅文献、设计与实施方案及撰写实验报告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实践的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培养学生科学求索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养, 培养了适应地方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更有助于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
2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铜仁市地处贵州省东部,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目前已发现矿种59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30余种,包括汞、锰、铅、 钾等22种金属矿物。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矿藏资源为新型材料的合成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钾是植物营养的品质元素,在自然界没有单质形态存在,主要以盐的形式广泛的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可溶性钾矿在我国较为匮乏,我国农业生产所需的钾肥三分之二需要通过进口供应,在我国具有储量丰富的不溶性钾岩矿石的条件下,如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必将使缺钾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铜仁市万山地区富含大量的不溶性含钾页岩,矿石中K2O的含量在8. 4% ~ 11. 1% 之间, 初步估计的储量在10亿吨以上,远景储量在50亿吨以上,有比较好的开发前景。基于此,多数化学工作者对含钾页岩提钾技术进行了研究,力图将不溶性钾转变为可利用的钾肥,由此而衍生出多种测钾含量的方法,其中仪器分析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取得了部分成效。我们以万山含钾页岩提钾后浸出液中钾的分析方法为实验题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综合或设计性实验, 以期找出适于万山含钾页岩的简便低廉的化学分析方法,为深入研究含钾页岩的溶出技术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我市固然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就其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对周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中固体废弃物所导致的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尤为严重。由于重金属污染具有滞后性、隐蔽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废渣在堆积过程中发生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土壤微生物不能够将其分解,矿渣废弃物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迁移对附近土壤等地表生态环境自然就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通过接触、食物链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学生在对铜仁市松桃县锰矿矿渣废弃的土壤调查后,对土壤进行重金属离子的测试,从设计到实验自己完成,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物理化学实验中有 “燃烧热的测定”这一实验项目,过去按书本上的内容测出萘的燃烧热,我们将其改进为对沿河、秀山、六盘水出产的煤进行燃烧热的比较实验。通过练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燃烧热的测试技术,而且对如何设计和思考有较好的认识,也为将来从事煤质分析奠定基础。
茶叶作为一种保健饮品; 其中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及其衍生物( 为黄烷醇类、羟基- 4 - 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醇类和黄酮类等) 的总称,占茶叶重量的15% ~ 30% ,是茶叶中最重要的保健成分之一。已有文献表明茶多酚具有高效的抗衰老,抗辐射,消除人体过剩的自由基等多种保健和药理功能, 在食品工业、医药行业和日用化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梵净山翠峰茶,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所产茶叶品种之一,因主产于该县境内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而得名。 产品具有 “色泽嫩绿鲜润、清香持久、鲜醇爽口”等特点,赢得了业内专家、消费者一致好评。梵净山绿茶已从一种饮料的植物升华为一种地理的象征,是贵州多彩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以我地区的特色资源梵净山绿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为实验题材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开发梵净山绿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的同时也推动了梵净山绿茶品质的宣传。铜仁市石阡县被誉为 “中国的苔茶之乡”,石阡苔茶是名优绿茶,以其优异的品质获得贵州十大名茶的称号, 2010年荣获 “贵州三大名茶” 称号。由于现今对石阡苔茶茶叶的品质、化学成分咖啡碱进行研究报道甚少,我们以石阡苔茶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为实验题材设计综合性、 设计性实验研究,从而筛选出提取石阡苔茶咖啡碱的最优方法。对石阡苔茶功效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宣传石阡苔茶品质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3取得的实践效果
我校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改革开放以来,铜仁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国家、地方财政对我院投入资金力度的加大,用作实验设施的建设资金的比重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使我院实验设备、仪器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通过结合我区特色资源为实际的实验题材,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知识的能力,而且通过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自2006年升本以来,我院一直坚持以教学和科研为主, 立志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以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更好的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现如今我院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化学学科的人才,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具备了一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基础,学生在学习 《无机化学及实验》 《分析化学及实验》 《有机化学及实验》《生物化学及实验》 《物理化学及实验》等课程的基础上,对有关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进行贯通。验证性的实验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多; 化学实验的仪器设备相对齐全,新技术方法的训练较多。通过两年的化学专业实验的探究与实践,学生熟练掌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方法、操作、步骤、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并且在学校开放实验室,积极指导学生等全力支持下学生有更多空间、 时间去探索,去收获更多知识。我校在不断的完善化学实验教学,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已经过度到以探究性与实践性为主的实验教学。教师和学生在不断的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总结,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近年来,学校启动了国家、省、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扩大化,有针对性的引入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方面具有独特创新能力,为我院培养出化学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很强的优秀毕业生打下基础。通过对2008级和2009级两届化学本科班进行综合性设计实验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主动找到指导老师共同分析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 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他们毕业论文写作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通过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了学生实验能力、科研素养、激发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教学模式。同时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将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项目结合,也较好的解决实验经费欠缺等问题。 这种教学、科研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已在师资、设备的优化配置、学生素质培养和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方面显示出突出的效果。
4结语
依据我院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坚实、 实践能力较强、人格品质健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紧紧围绕当地区域发展的需求,着力建设地方特色重点实验室,为更好地促进 “地方产业( 产) 、地方高校( 学) 、工程技术中心的科研机构( 研) ”等的平台搭建及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注入强劲的动力; 有利于与地方优势产业和特有资源结合、培育铜仁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学科团队和学科方向,也利于凝聚科技人才和科研优势,进而在科技服务地方中培育出优势学科和办学特色。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实验教学改革注入了充满活力的因素,不但巩固了理论课知识,锻炼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设计创新能力,也为学生创造了和谐的、充满兴趣的创新空间,必将为改变实验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竞争力做出重要贡献。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研发和开设已成为我院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两年来通过具体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相信在学院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各种困难和问题都能顺利得以解决,使我院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一改革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
摘要:在掌握基础实验的前提下通过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铜仁学院生物科学与化学工程系两届学生教学实践,效果比较好;充分利用当地特色矿产资源锰、钒、钾、汞及梵净山特色动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构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推进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综合性设计性 篇8
一、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
多年来, 我院的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实验大体上是“课前预习、课堂实验、课后学生完成报告、教师评阅”这样一个过程。这种类型的实验有利于强化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但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对学习的帮助不大, 有少部分学生抱着应付态度进行实验。我们在2012年3月到7月的医学检验本科《有机化学》实验中开展了部分综合性实验, 发现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提高, 获得的实验现象为开始有目的的交流, 发现问题也乐于与老师讨论, 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针对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综合性实验中学生出现的积极信号, 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 结合现代实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锻炼, 提高自主学习和科学实验能力,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
1. 实验内容的层次性和全面性改革。
根据医学不同的专业设置和学生已储备化学知识的情况, 结合多年来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的经验以及化学实验教学的客观规律, 对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式、实验考核办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合和设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开展“一体化, 多层次”构建, 加强基础练习, 减少重复性实验, 按比例设置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总化学实验学时中的比重。由于实验教学学时较少, 针对部分优秀学生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学生的实验内容由浅到深, 由基础到综合, 由设计到科研, 具体内容为:第一层次, 基础验证性实验, 占总实验学时的三分之一。训练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强化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可在原来的验证性实验中选择和保留一部分, 计划开设的验证性实验如: (1) 醇、酚、醛、酮、羧酸、胺类、糖类的性质实验; (2) 有机物的熔点、沸点测定等。第二层次:综合性实验, 占总实验学时的三分之一。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 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并了解相关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 教师讲解示教并介绍各种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最后学生分组操作, 通过合作交流分析, 完成多步骤的实验过程, 旨在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相关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计划开设的综合性实验如: (1)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和重结晶; (2)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等。第三层次:设计创新性实验, 占总实验学时的三分之一。实验的选题来源于与医学或生活相关的问题, 由老师给出实验选题, 或限定一定的知识范围由学生自拟题目。学生以2~4人为一个小组, 确定选题和指导教师。旨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医学上的应用有更广泛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学习化学知识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如: (1) 阿斯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测定; (2) 番茄中番茄红素的提取和分离等。
2. 改进实验教学方式:
(1) 强调课前预习。制定严格的预习制度, 在实验前预先通知实验项目, 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实验教材, 书写实验预习报告, 教师实验前检查并记录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 (2) 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在实验开始前除了内容讲解, 并对仪器设备进行示范性操作外, 还结合学生已掌握的化学知识提出思考问题, 让他们在实验中去找到答案, 使学生除了规范操作, 还要仔细观察、及时记录, 进行分析;设计性实验中指导教师需要对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事先设想, 对学生发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及时交流解答, 从中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参与科研教改课题。 (3) 重视实验总结。在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后需及时完成实验报告。设计性实验则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教师指导以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 并把实验的整个过程制作成PPT汇报。
3.
根据不同化学实验类型, 设计不同的综合考核办法, 科学测评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
我们的本次实验教学改革分别在2012级生物技术专业、2012级预防医学、2013级临床医学卓越医师教学改革班共三个班中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探索。针对本次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项目组设计了调查问卷, 对收回的189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四、制约有机化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因素
1. 实验课学时较少。
我校大多数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学时均较少。以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为例, 有机化学实验为18学时, 但设计性实验在开展的过程中, 学生选题、资料查询、实验设计、确定方案到实施实验, 所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6学时 (总实验学时的1/3) , 不仅老师用了许多的课外时间来指导, 实验也不能得到充分开展。
2. 实验室设备老化陈旧。
多年来, 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一直没有更新, 并且缺乏一些重要的仪器, 造成了学生中一些好的设计方案无法进行。
3. 实验经费不足。
若要开设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实验成本和经费开支必然加大。实验经费短缺,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需要昂贵试剂实验的开展。针对上述的制约因素, 我们采取以下对策来缓解经费不足的问题:申请学校实验教学的投入;争取更多教改基金的支持, 同时把设计性实验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合起来;以科研项目为载体, 鼓励学生加入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学生可自愿组成课题小组, 由指定的指导教师在科研方面进行培训, 并在正常教学时数以外 (暑假或周末) 参与指导教师的科学研究或教学研究。
实践证明,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是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
摘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探索了有机化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改革内容, 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 对制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参考文献
[1]李巨秀, 白雪莲, 刘邻渭, 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 2011, (6) :79-82.
[2]林光彬.推进实践教学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7) :70-72.
综合性设计性 篇9
传统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模式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项目比较单一,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药物分析技术人才的要求,而综合性、设计性药物分析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学科知识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它不仅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2]。
为了更好地评价综合性、设计性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效果,项目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个学期参与药物分析综合性、设计性试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实验课程改革的总体评价情况。在此基础上,以调查数据及反馈意见为依据,探索改进策略以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1 调查问卷方法
1. 1 调查目的及对象
了解综合性、设计性药物分析实验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现问题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调查对象为参加药物分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药学本科2010-2011 级全日制本科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04 份,收回有效问卷100 份,占被调查人数的96. 2% 。
1. 2 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问题围绕综合性、设计性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2 调查问卷内容
2. 1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效果的总体评价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效果的总体满意度直接反映教学效果的好坏,同时也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因此对学生总体满意度的调查对高校教学评估及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0% 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满意的学生占78% ,一般的占12% ,不满意的占2% 。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较好,认同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2. 2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效果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知识和技能后,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要求学生能够合理运用学科知识及查阅文献资料综合运用实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本次调查研究中,12% 的学生认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提高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中的作用非常大,85% 的学生认为有比较大的作用,只有3% 的学生认为作用不大。这表明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反映出本次实验教学改革完成了我们的初始目标。
2. 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效果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的良方,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经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后,25% 的学生认为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70% 的学生认为该类实验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有作用,只有5% 的学生认为不能提高。这说明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提高。
2. 4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与常规实验教学效果的比较
为了检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与传统的实验方法进行了比较。调查结果显示88% 的同学认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更好地巩固和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实验操作过程中,84% 的学生认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实验操作的主动性,更好的从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有助于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调查结果显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相对于传统实验方法,学生在掌握实验技能,调动学习主动性方面有所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不足之处
在本次实验调查中,针对本次本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意见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20% 的学生表示希望将实验的选题进一步扩大甚至由学生自由拟定题目,30% 的学生希望能够采用多种先进的试验方法( 包括液相色谱、液质联用等) 进一步学习仪器操作,20% 的学生希望能与其它的专业课实验( 如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等) 联合开展。
4 后续计划及措施
基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特点,结合调查报告中的反馈意见,为了进一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后续计划中将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4. 1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选题多样化
综合性、设计性试验的开设选题很重要,选题内容既要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实验室条件,既要体现实验的前沿性和创造性,又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加大实验项目选题数量,适当选择部分由学生自拟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4. 2 先进实验仪器的开放
实验室先进实验仪器( 液相色谱、液质联用等) 需要在专业实验教师的指导下使用,防止因为学生的不合理操作导致仪器的损坏,但现代的药物分析越来越依靠仪器分析,因此在后续计划中,将通过在课余时间开放精密仪器实验室,实验教师专业培训以及现场指导等方式实现精密试验仪器的共享,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精密仪器操作能力。
4. 3 与其他专业学科实验交叉、联合开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后续计划中,将采取与其他专业课实验交叉、联合开展。例如在选题中加入某种中药的提取分离或化学药物的合成( 天然药物化学或药物化学实验) ,并对所获提取物或合成产物进行制剂加工得到片剂或颗粒剂等( 药剂学实验) ,最后对获得的制剂进行制剂分析包括重量差异、脆碎度、溶出度、含量测定等进行分析( 药物分析实验) ,形成一个多学科的交叉联合综合实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各专业课知识的融合贯通[5]。
5 结语
药物分析的目的是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因此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中要让学生担负起检验药品质量的神圣职责。传统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按教科书中规定的内容、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只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实际工作中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我们对药物分析进行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改革,调查结果显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总体令人满意,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方面有一定的的提高,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完善。但实验改革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将进一步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杭太俊.药物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10.
[2]石玉荣,杨清玲,周继红,等.综合性、设计性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效果的调查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5(3):100-101.
[3]张杰,谭剑丹.大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J].高等教育研究,2013(1):9-17.
[4]王海燕.药学实验教学中合理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3(3):158-161.
综合性设计性 篇10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
0 引言
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教育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使其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培养引领中医药学发展和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贡献的具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根据中药学课程设置的特点,依据“突出应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强化能力训练”的理念,通过中药学实践教学形式有机整合专业实验课程,开设了中药学专业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课程,构建了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新体系。
1 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随着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结合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的具体实际,并参考兄弟院校教改经验,中药学专业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课程自2013年为本校中药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本科生综合应用实验技能的能力,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本专业各学科知识的独立性和内在联系,经历查阅资料、设计研究方案、分组协作、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总结汇报,使学生不仅“会做”,而且“会想”“会讲”,全面提高毕业班学生对社会需求或继续深造的适应能力。
2 课程设计内容与实施
本课程以四逆汤口服液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与中药学专业知识的关联,分为6 大块内容:
主要药材的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主要药材的薄层鉴别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饮片炮制工艺研究、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及分离、口服液制剂工艺研究和质量评价、药效学的相关实验研究。分别在中药鉴定实验室、中药分析实验室、中药炮制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和中药药理实验室进行。
鉴于该实验课程涉及中药学专业的大部分专业知识种类,相关实验场所、实验设备、实验药品种类繁多,因此,有效的协调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本学院通过每学期实验开展前的碰头会向各实验室负责人和相关任课教师确认时间、场地、仪器设备的有效衔接,确保整个实验的可执行性和连贯有序进行。实验中,学生3 人一组,形成研究小组,团结协作,实验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结果。汇报过程中,重点讲述遇到的难点和解决办法,全班同学以头脑风暴的自由开放模式,对实验项目的展开、延伸进行探讨。
由于综合性实验涉及知识点较多,所以学时较长,本院本课程的学时为90 学时,其中实验操作前的关键知识点回顾与实验辅导9 学时,文献检索与方案设计评价9 学时,实验过程63 学时,开放式分组PPT汇报总结9 学时。考核办法也有别于一般的验证性实验,不仅是上交简单的实验报告,而是要求同学采用论文的形式,论文应包括立题依据、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难点与思考、参考文献等内容。考核评分则依据以下4 项:文献综述占20%,实验态度与技能占40%,研究报告占30%,协作能力与贡献度占10%。这4 项考核指标对学生是一个全面的评价,也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3 课程设计评价
针对该实验课程的开设效果,本院连续2 年在实验结束后对参与实验的毕业班同学进行了座谈。同学们普遍认为,该课程归纳提炼了他们整个大学时期的大部分专业知识,激发了他们对本专业的热爱,强化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增强了承受挫折、主动思考、反复实验、决策取舍的能力,提高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沟通与协调技巧,锻炼了对信息加工、统筹安排时间、分工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他们走上社会或是继续深造都是极其宝贵的。
自从开设综合实验课程后,学生的科研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实验操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例如在拿到毕业设计课题后,很快可以进入角色,从查文献资料,确定完成思路,筛选最佳方案,直到最后撰写毕业论文,都减少了对毕业导师的依赖。特别是本院特色的综合实验开放讨论式3 人小组PPT成果汇报,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毕业答辩、工作面试和研究生复试中也获益匪浅。
座谈中,老师和同学们也提出很多新的思路,完善综合实验的实训模式,增强综合实验的实训效果。如可以面向企业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人才,积极鼓励现有教师进入企业挂职,双管齐下,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建立一支优秀、务实的指导教师团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观药厂,观摩生产药品的全过程,同时考虑中药学专业以及不同层次授课对象的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辐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4 经验与体会
综合性设计性 篇11
【关键词】痤疮;综合性护理;激光;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39-01
临床研究分析,发生痤疮的原因主要跟皮脂分泌过度、细菌感染、毛囊皮脂腺导管出现堵塞以及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发病年龄常见于青少年,由于迈入青春期后,机体内的雄激素,尤其是睾酮水平快速升高,加快皮脂腺发育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皮脂。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光技术的进步,在痤疮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也存在着易出现红斑或者色素沉着的情况[1]。有文献表明,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对改善临床疗效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部分综合性护理在激光治疗皮肤性痤疮的临床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现综述如下。
1皮肤性痤疮发生因素
痤疮的发病因素与内分泌、细菌感染、免疫学、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等有关。内分泌因素:由于皮脂腺发育与分泌均受雄激素支配,因此雄激素作用极大。细菌感染:皮脂因痤疮丙酸杆菌脂酶作用,从而产生出游离的脂肪酸,使毛囊发生刺激,导致炎症发生。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因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过度使得导管的口径发生变化,狭窄阻塞,对皮脂腺与毛囊脱落上皮正常的排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粉刺。免疫学因素:部分患者因机体IgG水平升高,导致痤疮形成。此外痤疮的发病因素还与个人饮食、遗传、精神状态等有关。
2综合性护理方法
综合护理:①术前,护理人员进行常规准备,对患者面部进行彻底清洁,尤其是对治疗区域的褶皱处。清理皮屑、皮脂等,将患者头发盘起,避免在术中造成干扰,擦去皮肤上的水分,为患者佩戴护眼的眼罩,临床体位取仰卧位。护理人员在术前需要对室内环境进行清洁,保持工作台、仪器的整洁,并且控制室内空气的流动、维持室温在适宜温度;由于治疗的激光人眼不可见,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反射光,因此治疗室内反射物体必须清除,环境必须封闭,防止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的反射光,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由于痤疮会对面部的美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人皆有爱美之心,大部分患者均担心有瘢痕遗留,且对痤疮等相关知识不是很了解,很容易出现焦虑、不安、悲观等多种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需热情接待患者,多进行沟通交流,同时运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对痤疮的发病机制、危害以及治疗方式等进行介绍,对术前各项检查的内容、目的与相关注意事项进行简单的讲解,满足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知情权;耐心解答患者各种疑问,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讲解治疗原理,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消除负面情绪。②术后,在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患者外敷无菌的胶原面膜,半小时后除去,同时应用0.1%的新洁尔灭棉签对其眼、口、鼻实施清洗。在治疗结束后,治疗区域不可清洗,不可沾水,24h后才可对面部进行清洗;结束治疗后,治疗区域形成的结痂,一般在一周后自然脱落,未脱落期间不可用手触摸、或者撕裂,必须等待其自然脱落,避免遗留瘢痕或者出现色素的沉着,在创面愈合之后,注意新生皮肤的保湿与护理。一周之内,患者不可进行剧烈运动,在结痂自然脱落之后,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由于治疗后皮肤处于恢复期,因此被紫外线照射很可能会导致色素沉着,影响治疗效果,破坏面部美观;因此患者需要尽量的减少外出情况,食物中避免食用光敏性食物,如油菜、芹菜、螺肉等,禁食辛辣;尽量多食用高维生素与高蛋白类食物,保证睡眠的充足。同时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自身的耐受情况指导其防晒的正确方式。患者出院前嘱咐其遵医嘱进行换药,而术后1个月属于恢复期,虽然患者尽量注意防晒与饮食上的禁忌,但部分患者还是可能因为体质原因会有色素沉着现象,但会随时间自行消退,使患者不用太多紧张,若色素沉着时间过长,还可用浓度为3%的氢醌霜外抹[2]。
3综合性护理的效果
临床中对皮肤性痤疮患者应用激光治疗实施综合性护理均取得较好疗效;石燕,程云芳[3]等学者在《综合性护理对激光治疗皮肤性痤疮的疗效影响》的研究中,对100例皮肤性痤疮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综合性护理,结果发现,使用综合性护理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抑郁与焦虑的评分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且护理后皮肤损伤评分低于常规护理患者,临床疗效与常规护理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也更为显著。提示,说明了综合性护理可改善患者抑郁与焦虑的程度,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从而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4总结
在临床中,痤疮与皮脂增多、感染、炎症以及激素分泌过多等原因有关,其特点具有反复性与易感性。激光治疗,主要是把高效能量传递于皮肤的特定部位,从而对皮肤组织进行加热,帮助胶原纤维的生成,以此获得治疗效果;对实施激光治疗的痤疮患者而言,术前术后的有效护理不仅能够降低其心理应激反应,还能对治疗效果起着一定的保证作用,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有效的护理措施作为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必须给予重视。综合性护理主要是预先制定研究方法与对象,提出预见性问题,规范护理行为,使护理质量提高,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降低护理失误与风险性。
将综合性护理措施应用于激光治疗皮肤性痤疮患者中,术前护理人员对治疗方法具体的进行介绍,干预患者负面情绪,增加治疗信心与依从性,且术后指导患者自我护理,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护患关系也有改善作用;综合性护理与常规的护理比较,更全面与周到;改善痤疮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皮损的作用,且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吴学清.长脉冲激光治疗重度痤疮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34-535.
[2]魏丽虹.皮肤护理在蓝红光照射治疗痤疮中的临床效果评估[J].医学综述,2015,(3):558-559,560.
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创新性教育 篇12
1 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手段, 以教师为中心和主体, 学生被动地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 最后上交一份实验报告进行考核, 教学模式单一。实验内容是理论知识的验证,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步骤完成实验,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完全是消极被动的。此外, 按各门课程分别开设实验教学课程的最大弊端是以本门课程为中心、授课分散, 不仅导致专业理论教学内容的过多重复, 而且开设的实验课内容比较分散、零乱, 系统性较差, 造成学时和经费投入的浪费, 而学生想学的内容有时很难学到。由于一般实验不独立设课, 不计学分, 所以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较准确的量化考核, 目前很多高校都选择实验报告作为主要的成绩评定依据, 由于试验方法、步骤和现象分析差异不大, 给了一部分学生抄袭的机会, 增加了成绩评定的难度, 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准确, 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实验组织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不足, 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欠缺, 实际动手能力不强, 综合素质不高, 与当前市场的人才需求有很大差距。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必须进行传统实验教学改革, 增加综合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2 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创新与特色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教师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充分查阅相关文献、技术、方法等, 根据实验室已有的仪器设备, 写出详细的实验实施方案, 包括题目、理论依据、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等, 由指导教师进行审阅修改, 然后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 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整个实验以学生为主体, 彻底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被动做实验的局面,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驾驭知识的能力, 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高效的实验组织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往往综合几门课程的内容, 有效整合课程资源, 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课程内容分散、各实验方法和技能脱节和系统性差的问题, 使学生能系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 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具体实践, 为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以及将来的工作奠定夯实的基本。例如, 西南科技大学食品专业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植物蛋白质的制备及应用”, 要求学生选择某种植物资源提取分离蛋白质, 进行新型功能性蛋白质饮料开发, 并进行质量控制分析, 实验内容综合了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食品分离、软饮料工艺学、果蔬工艺学等课程的内容。通过自主完成实验, 学生获得了真实的体验, 活跃了思维, 逐步形成了创新意识、研究意识、动手能力和收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综合实验技能显著提高,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施难度及质量保证
3.1 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施难度
传统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具有定时、定点、定方法、定结果等特点, 操作性简单, 容易管理, 而综合设计性实验强调学生自主创新, 使实验操作技能得到锻炼,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综合设计性实验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如开设时间如何选择, 由于综合设计性实验需要多学科知识, 大三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专业课程, 大四还有一部分专业课, 所以综合设计性实验需要在大三期末和大四前半学期进行, 而此时正值学生考研、开始找工作的阶段, 很多学生不愿意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课程学习上, 造成综合设计性实验效果不理想。此外, 实验每组人数太多, 少数学生的积极性不足, 有依赖思想;实验课时不足, 在教学中, 有不少同学的实验设计颇有创意, 但因为课程的限制而未能实施;还有实验仪器设备的限制、实验经费的投入不足等问题存在, 因此, 需要在实验方案、方法、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
3.2 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改革及质量保证措施
3.2.1 研究方案设计的拟定与审核。
研究方案与路线是整个实验成功与否的前提和关键, 体现了综合设计实验区别于传统实验教学的创新性特点。通过拟定实验方案, 可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是否具备查阅文献、综合归纳等能力, 还可以为学生以后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及工作奠定基础。应特别注重研究方案的拟定与审核, 实验课程开始前先将学生分组, 布置实验题目, 要求学生独立查阅题目相关的最新文献, 以了解课题的研究和进展动态, 然后根据资料提出方案, 在小组内讨论, 确定实验方案, 并递交给指导教师审阅, 得到审批后即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2.2实验操作过程完成情况。
严格的实验操作过程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搞好科学研究的关键, 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方案, 自主完成实验过程, 包括实验装置的组装、试剂的选择、溶液的配制及标定、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的保持等。这一环节不仅要求学生自觉动手, 还必须积极动脑思考, 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与指导教师和实验岗教师及时讨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 解决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提升教学效果。
3.2.3 学生成绩的综合测评。
考试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能力的有效手段, 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有效制定综合测评的内容和方法, 不仅可以公平、准确、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习、论文撰写、自主创新等的综合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并督促学生自觉完成实验。测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试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能力和主动性、提出问题与问题分析讨论情况、实验安全和卫生工作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 使成绩评定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调动同学们做试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有效监督学生试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加强其自觉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仪器使用与维护以及实验室安全卫生等章程的责任感, 显著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3.2.4 实验室开放。
传统实验教学定人、定时、定点、定内容, 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资源浪费严重, 完全不能达到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要求。应实施实验室的开放性教学, 积极创造实验室开放教学的良好环境, 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和路线, 主动进行实验室预约, 经实验中心批准后进入实验室,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 自觉完成实验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的实验室开放教学及动态管理是保障综合设计性实验有效实施,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3.2.5 综合设计性实验平台。
综合实验平台建设能综合学科群、加强跨学科教学, 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实实验教学资源, 有利于实验室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资源的共享, 提高了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率, 降低了实验室平时低值易耗的费用, 也有利于实验室技术人员之间的业务协作与水平的提高。
4 结语
综合设计性实验在教学中呈现的创新性、主体能动性和探索性特色, 突出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适应了学生需求的多样性, 有利于促进现代大学体系的创新性教育。为保证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质量, 并提高教学效果, 必须进行实验方案拟定与审核、成绩的综合评定, 以及实验室开放等项目的实施与改革, 同时需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实验室动态管理能力。
摘要:评述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开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实施难度、方法以及质量保证的措施等, 以期推进高校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教育, 从而有利于21世纪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综合设计性实验,实践教学,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晓晖, 杜学东.综合设计性实验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08 (29) :520.
[2]黄晓亮, 李洪波.浅谈高校实验室的开放[J].实验室科学, 2008 (4) :381-382.
[3]王甫想.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 2008 (9) :350-351.
【综合性设计性】推荐阅读:
综合设计性实验06-12
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05-16
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10-20
综合性和整合性论文08-19
综合实践过程性材料07-03
儿童紫癜性肾病综合征06-17
综合性室内设计05-10
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症09-29
综合性医院的电力设计07-23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说课设计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