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和整合性论文(通用10篇)
综合性和整合性论文 篇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普遍应用于整个社会, 为了更好地使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进一步改善, 把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 是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提。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意识, 是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的关键之一。目前, 我国处于进一步发展当中, 随着社会高科技的发展, 以及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的整合, 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严峻。文章主要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1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特征和优势
1.1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特征
近年来,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可以掌握重要的内容, 使企业更有效地进行管理。不管在任何行业中, 都会涉及到计算机应用及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同时, 计算机具有方便、快捷的特征, 如果把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进行整合, 不但可以使企业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进一步提升原有的管理工作, 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失误[1]。
1.2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优势
目前, 在我国科技技术的支持下, 信息管理的种类、内容、数量都在逐渐增加, 因此信息管理技术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整体来看, 工作人员在信息管理中要掌握时代变化的特点, 以时代的发展为基础, 不断地改革创新, 有效地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如何才能在数据库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材料, 这就需要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因此, 为了使企业有效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迫在眉睫。
2 整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作用
2.1 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计算机技术还处于发展时期, 所以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意识, 有利于促进计算机技术的繁荣发展, 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想要在众多企业中独占鳌头, 就要快速收集各种一手资料, 同时提高信息管理的水平和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2]。现在各行各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以及各行业的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了解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反应, 加大企业的投资管理, 为企业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2 有效地改善信息管理系统
要想把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进行有效的整合, 就需要高新的科技技术。只有具备良好的系统, 才能使计算机应用技术得到平稳的发展, 以至于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 有关的管理人员就必须学会如何操作管理, 在专业的基础上学会掌握信息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信息管理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3]。其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多媒体等。在现实工作中, 信息管理系统应及时更新数据库, 对一些重要的信息进行储备。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的各方各面都对企业信息管理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多种网络应用中, 对于技术工作人员来说必须熟练每一步操作, 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保证该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
2.3 有效地提升信息质量及效率
近年来, 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职能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后, 有时候会出现各种相同的信息, 重复率极高, 已经影响了正常的管理工作, 为企业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 在信息管理方面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关注, 并且做出适当的改进与提升。在现实生活中, 要如何才能收集到有重要意义价值的信息来提升质量, 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在工作中, 开始收集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料, 如工作之内与工作之外的信息。通过对各种信息的整理, 然后分类输入到信息数据库中进行存储,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系统, 为后期工作的检索、查阅奠定基础。其中, 特别是对高职院校来讲, 一个全面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对高校起着重大的作用[4]。通过对不同的数据使用相对应的管理, 并提出新要求和新概念, 督促信息管理者详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操作, 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深入研究, 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5]。
2.4 丰富优化信息管理
在信息管理中, 想要更好发挥信息资料的作用, 就需要一定的信息存储。同时, 存储的信息要通过不断的更新与积累, 来满足社会各界管理人员的需求, 根据时代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库存。各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可以通过订购、购买、交换、归档等获取相应的报酬。通过收集各方面的信息, 如纸质、电子等材料。在不断的收集和优化信息收集手段中, 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 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 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避免数据虚假、错误等问题的出现, 一定要保证信息资料的质量, 删除那些毫无用处的信息, 把信息库中的信息使用到最大化的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科技的发展带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 各行各业都有涉及到计算机与信息管理。方便、快捷是计算机的主要特点之一, 如果把两者相结合, 可以有效地提高各行业之间的工作效率及质量。根据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工作的整合, 从整体进度来说通过层层深入, 加强信息管理人员的意识、信息资料的质量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 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为相关部门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 顺利完成有关管理工作, 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万晓燕, 陈姗, 刘汝元.试论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7) :345-346.
[2]杨海珊.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2 (16) :145-146.
[3]柴文慧.对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分析及信息化建设的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9) :245-246.
[4]陈金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思路刍议[J].赤子 (上中旬) , 2014 (12) :145-146.
[5]万晓燕, 陈姗, 刘汝元.试论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4) :245-246.
综合性和整合性论文 篇2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儿童内心的需要,教师牵着学生问,牵着学生学,学生被动地完成老师的一个个指令。探究性学习努力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自悟、自求、自得的过程。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在开放的课堂中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从而品尝到了成功的乐趣。
小学生小组合作互助性、探究性学习,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验,已经初见成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的需要,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首先,加强教师集体备课,研究怎样帮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的问题之中,并且教会学生怎样会提出问题。
其次,我们注重了要选择让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提的问题,而不是盲目地提,也不在于多,而是在于少而精。往往一节研讨课我们首先在组里先进行研究,特别注重问题的选择,一般每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都只提一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讨论的方向很明确,焦点很集中,所以能够比较快速而准确地讨论出结果;另一方面,我们也注重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思维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几次在讨论的过程中均出现了我们意料之外的方法,这也使每个小组之间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我们老师也受益非浅、教学相长。
再次,小组长的作用明显体现出来了。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他们负责收本小组每天的家庭作业,组织本小组的每个组员在讨论时都要发言,课堂练习也由小组长组织批改、订正。在前一阶段实验过程中,使我认识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创设让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不合作就解决不了问题,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需要通过长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合作学习。现在已告一段落,有95%的学生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因此,我们觉得我们的实验是成功的。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分小组讨论时,虽然交头接耳说闲话的现象少了,但是有少数学困生不愿发言,也不知如何发言,他们过分依赖组里学习较好的其他组员。我们还应针对这种现象单独把每组中不太愿发言的同学找来,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多表扬他们,如果这种现象能得到好转,那我们学校的小组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新民学校小学部
2009年9月1日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总 结(2009-2010学)
综合性和整合性论文 篇3
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不断创造性开发和整合。要精心制作、整合一个好课件,从构思到收集素材、制作、修改、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时间有限;同一课题多人赶制、质量不高,没有统一部署,教师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为了合理使用宝贵的人力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物理教研组应该把教师组织起来,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把这些小规模、零散的宝贵教学资源保留、优化并加以利用,共同享用这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怎样进行校园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呢?
一、学校要创设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综合资源整合的导向制度
1.建立促进这项教研活动开展的激励措施,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
2.教师要注意各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积极地进行教科书内课程资源的整合。教材中有“探究实验”“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等内容,穿插相关的图片、表格、资料来呈现教学内容。
3.课组老师要实现教科书外的课程资源的课内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适当介绍一些家用电器等的结构、实施原理及其发展史,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生活,讲一些有趣神奇的物理现象,以充实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前沿科学的物理渗透其中,实现外课程资源的课内整合。还要加强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交叉和渗透,加强学科内外老师之间的联系,实现校内课程资源的整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是每个教师、学生的责任,也应该纳入学校的课程改革计划,应该得到学校的政策鼓励和经济支持。综合资源整合得越好,未来的教学工作越省力,教学质量提高更快。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中学物理是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物理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
例如: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受现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如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与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与常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获得新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
三、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养。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为提高课堂教学正效果服务。
例如:在进行《浮力》的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可通过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物理课件库下载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是传统教学难以做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了解学科发展形势,及时把握教学动态。理科学科发展较快,通过Internet网络的权威网站查看有关学科发展动态,可以做到紧跟形势,在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的调整。对于理科学科,必要的习题也是不可缺少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这一信息资源,从权威网站或重点中学网站上的试题库中下载最新试卷,用来给学生作测试题和平时练习。这些题目往往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2.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网络的交互性给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E-mail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一系列教育网站的教育论坛。如在中国名师教育网上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学科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在中国园丁网的教育论坛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学科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目的。
综合性和整合性论文 篇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在下三个方面:其一,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其二,产品寿命周期的短缩化;其三,竞争的国际化。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毫无疑问,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必须随之变化。但是,作为生产决策信息主要来源的管理会计,在近几十年来虽说也有一些新的主张,但其中心内容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这就导致了20世纪中期所形成的会计理论正在指导着21世纪的企业管理;其直接后果是造成企业管理的落后和竞争的乏力。
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的逻辑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制造业管理模式转变的一个分水岭。上世纪80年代以前,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表现为顾客需求的单一化,产品寿命周期长,由于市场主要表现为卖方市场,企业的竞争主要是围绕以产品为中心的竞争。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主要根据预测,按计划大量生产的模式进行运营;产品单一、生产量大、大量库存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企业把生产效率,成本,利润作为其管理的中心。但是,这种状态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很大的转变。
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出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国际化竞争加剧的同时,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的短缩,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价值链的分析、适时生产、过程管理、顾客价值管理等被认为是企业管理和研究应有的主流思想。然而,为什么这些主流思想在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呢。其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会计的理论没有跟上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仍然将原有的管理会计理论作为其核心内容在指导管理者,从而导致管理模式跳不出原来的框框。如果将上世纪80年代前的生产管理模式和其后应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其主要的区别表现如下(见下表)。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为基础,运用福特和通用汽车的预测方法,安排大批量生产为主流的管理模式,在当时的时代看来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完全成本计算等管理会计思想也有其存在的理论价值。
但是其后由于企业外部的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随着对企业决策信息来源的管理会计进行深入地研究,一致认为完全成本计算等管理会计的思想,局限于成本和利润,只注重结果的理论已丧失了其适应性。其后出现的重视过程管理和企业价值的产出会计观、目标成本计算、平衡记分卡等新的管理会计思想,似乎对原有的管理模式有所突破;然而,一方面由于上世纪来原有的管理会计思想的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由于这种理论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完善,而导致了80年代后期很多研究者所主张的如表1的应有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占据上风,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方式等还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并没有什么突破。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今天的管理会计的诸多内容还停留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水平,比方说还局限在变动成本计算,库存管理,短期经营决策等,这些西方国家已很少提及的理论仍在指导着我们的管理。这样导致的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停滞不前。
那么,上世纪80年代后,应有的生产模式,也就是说其应有生产的逻辑理应是什么样的呢?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构筑出我们应用的生产模式,如下图。
以图1这种生产模式进行生产经营的代表就是丰田汽车集团。这种生产模式的优点就是:它以顾客多样化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达到最大的产出;同时,从降低企业风险的角度出发,企业时刻坚持现金流的经营理念,企业所追求的是最小库存,小批量·一个流的生产模式。但是,即算是对图1的生产模式理解非常深刻的丰田汽车集团,由于会计的逻辑与它的生产逻辑无法整合,也只能是在其系统内部将二者进行分开,形成会计是会计,生产是生产的局面,管理会计的理论在其系统内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二、现有的管理会计逻辑
完全成本计算其适合性的丧失,几乎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但作为我们现有教科书的变动成本计算、库存管理、短期经营决策等这些理论,在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在从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原点出发,已起不到任何有价值的参考。
我们用这些理论来灌输管理者和我们的学生———企业未来的管理者,他们最后的感受也只能是“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从长远的角度看现有的管理会计的逻辑与生产的逻辑已完全丧失了其应有的整合性。现有的生产逻辑对管理会计理论的要求是:其理论的基础应完全建立在企业价值增长的基础上,要突破利润·成本的模式,把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进行有机的统合。那么,如何才能让企业的管理者有效地理解企业的价值以及竞争力与利润和成本的联系与区别呢?为了能更好地说明问题,现举例说明。
案例一:现企业有一订单,对方每月需要甲零件1100件,按月实际生产时间22天计,每天需企业交货50件。企业在采购材料时如果按月生产量的1100件一次性采购,价格为每件10元;但如果按每天生产量50件分22次采购(但它采用实时生产方式),价格为每件12元。那么,按照现有的生产理念和管理会计理论,大批量采购比较合理;但从构筑企业价值的角度出发,我们应采用什么手段?
案例二:假设甲,乙两企业同时接到客户相同的订单,在一个月内生产某机器66台,月生产时间按22天计。甲乙两企业采用不同的生产方式。现在,甲企业采用大批量采购大批量生产方式,月初采购66台机器的材料和零部件,进行生产,在月底将66台机器交到客户手中;乙企业每天采购3台机器的材料和零部件,每天完成3台在当天交到客户手中。按我们现有的管理理念来理解,其成本是相等的,或者说甲企业成本更低,因为一次性采购原材料的价格更低,那我们实际应采用什么手段进行生产?
以上这两个案例,如果按照变动成本计算,库存管理,短期经营决策等的理论,都只能是采用大批量一次性采购的办法,这就是现有的管理会计的逻辑。但如果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从企业竞争能力的角度出发,我们的思维就必须来一个180度的转变。
也就是说,如果从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出发,我们就必须采用小批量采购,小批量生产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这种模式以追求以最小的资金,最小的场地以及最少的人力)来实现最大的产出,从而实现企业风险的最小化。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现有的管理会计逻辑与生产逻辑理论的偏离。
三、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管理的重心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管理的核心,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在企业系统的内部,不仅仅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企业生产一线的管理者都必须具有从高处对系统进行俯瞰,对企业的流程进行全盘的了解的能力,从价值考量的角度把生产观和会计观进行整合。
(一)以价值链的管理会计观指导生产
在上世纪,首先提出价值链管理这个概念曼克尔·波特,他在《竞争的优势》中把这个概念进行了具现化,但在上世纪80年代,最先,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实际应用的是丰田,其后,格雷高德的“制约理论”事实上也就是价值链管理,遗憾的是他没有把这个概念进行明确。
价值链管理一反传统的管理会计观,把原有成本会计观不注重的过程管理提到了生产管理的桌面。比方说:价值链管理把生产计划,质量管理,搬运,不良返工,过多制造,库存等这些原有管理会计认为必须的过程,都定义为在企业系统内部不能创造价值的过程。企业应对这些过程进行管理,来降低成本,以提高企业应对顾客多样化需求的能力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以价值链管理来提升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是今天企业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从所举案例中,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本质。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大批量采购当然成本更低,更划算,但是,从企业竞争的角度出发,大批量采购所带来的结果是:不必要的场地—仓库,不必要的管理人员—仓库管理员,不必要的资金耗费———维持仓库运转资金。从表面上看大量采购的成本要低,但大量采购所隐藏的成本远远不止这些。另外,由于小批量采购、小批量生产所需流动资金少,资金周转快,故其所承担的风险也要比大批量采购、大批量生产的风险要小得多,更主要的是小批量生产的体制更能对应顾客需求的多样化,这与当今企业外部竞争的环境是相符的。
(二)顾客价值最大化的管理会计观
把顾客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的倡导者是D.诺顿和R.S.卡普兰。
2005年《哈佛商业评论》80华诞之际,把D.诺顿和R.S.卡普兰的研究成果《平衡记分卡———驱动企业绩效的指标体系》(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评选为“过去80年来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理念”的第二位。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的80%都在应用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的最大特点是从企业的战略和愿景出发,将企业的战略和愿景以四个维度———财物、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进行分解,使企业的战略和愿景得以可视化
D.诺顿和R.S.卡普兰认为: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他们认为如果企业要实现和保持财务竞争优势这一目标,其关键性的驱动因素在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通过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提高现有顾客的销售额,同时吸引新顾客来不断扩大销售额。另一方面,顾客忠诚度的高低由顾客自身价值的大小来决定。他们认为顾客价值的公式为:顾客价值=产品质量/(产品或服务价格+速度),依据此公式,提高顾客价值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如何为顾客提供高质量,低价格,高速度的服务或产品。那么,企业如果要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就必须不断地改进自身的业务流程,亦即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流程速度和流程质量。企业能否不断的改进流程速度和质量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那么,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来自于企业是否建立了学习和成长的企业文化。
《平衡记分卡》和价值链管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它们所表现的同样是以企业的过程管理作为其核心。它和当今的生产管理逻辑也具有非常大整合性。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我们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与现在竞争环境所决定的应有生产管理模式是相背离的。上世纪中期把管理和会计进行整合所形成的管理会计思想,已不能有效地指导今天企业生产运营体系,反而,有阻碍和影响企业价值和竞争能力构筑的可能。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一矛盾:
(1)构建与实践相符的管理会计逻辑。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已不能适应现有的竞争环境,不能有效的指导企业生产决策和企业的经营;目前理论界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当前竞争环境相适应的管理会计理论,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2)注重生产的管理。在当前管理会计的逻辑与生产的逻辑无法有效整合的情况下,企业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管理会计中的会计功能,而注重生产管理。管理者要一切从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出发点,来整合企业的流程,亦即从过程管理着手来实现降低成本,对应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3)洋为中用。价值链管理、平衡记分卡、产出会计观等现在欧美国家所提倡的管理会计观,事实证明对企业的生产运营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由于其无法从会计的角度对其效果进行量化,也就是说其作为管理会计的理论,还存在其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把这些洋理论与管理会计进行整合,实现其可“量化”的理论体系,形成一套与目前应有的生产逻辑相整合的管理会计理论,不失为今后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方向。
要解决当今管理会计逻辑与生产逻辑不相整合的矛盾,可以说方法多种多样,如前面所说的丰田汽车集团把生产和会计进行分置,事实上也就是主动放弃了管理会计中会计的职能。但这样的做法笔者认为也有其不妥之处。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构筑出与生产逻辑相整合的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才是研究者的首要任务。
摘要:企业的生产决策信息主要依赖于管理会计提供,但作为现今的管理会计与生产实践的脱节是难以向决策者提供正确信息的。这主要是过去的管理会计的逻辑与生产的逻辑不整合性造成的,或者说是管理会计的目标与生产的目标不一致造成的。为此我们一定要把如何构筑企业价值和竞争能力作为核心去建立新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要依据生产的逻辑来构建管理会计的逻辑。
关键词:管理会计的逻辑,生产的逻辑,不整合性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的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3
[2]河田信.丰田管理方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3]中国におけるトヨタ生産方式導入の可能性について[D].日本名古屋:名城大学,2009
[4]毛付根.管理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版),2009
[5]刘凯旋.对管理会计的质疑[J].经济问题,2008(1)
[6]宋丽.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
[7]刘发明.价值链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分析[J].企业论坛,2010
[8]冯曰欣.论企业价值的本质[J].理论探讨,2004(3)
综合性和整合性论文 篇5
关键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1-0175-01
从21世纪科技发展和对人才科学素质要求的角度考虑,电子类实验教学的改革必须建立一种适合当代科技发展、有利于培养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的创造性人才的教学新体系。教学内容应反映当代教育思想和高科技成果,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改变过去的单一模式,创建一些具有设计性、创新性意义的实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独立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需求,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条件,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
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整体建设的思想和内容
实验项目的建设是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现代化建设在不断地高度发展,对高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整体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我们将实验独立设课、独立考核,把基础实验教学纳入全校教学计划,指定新的教学大纲,设定实验课程学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减小陈旧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等具有创新性、研究性意义的实验项目,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实验的时间和创新的机会。新的实验课程将以基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一系列具有研究性意义的实验,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为准则,根据年级级别的高低逐级提高电工电子基础实验课程新体系。进一步创造、开发新的科学实验,为培养学生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和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思想将成为我们为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类专业的学生,实践技能和个性发挥的培养,单元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系统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单片机编程,EDA技术,电子线路软件的应用等等,都需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将针对电类与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所开课程的需求,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这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现实要求。
传统的实验教学偏重于基础验证性实验,学生过分依赖实验讲义,不愿动脑、动手。验证性实验虽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验证性实验已远远跟不上科技形势的发展,这样不仅荒芜了学生潜在的创意思维,而且使得学生失去了锻炼实践操作能力的机会。因此,我们对以往的教学体系逐渐地进行改革和探索,这是我们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2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在开展教学改革的工作中,开创新的实验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创,不仅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开设基础验证性实验的同时,大力开发许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实验资源的效益,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条件。我们还将逐步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及难度,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为学生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使学生能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来验证和熟悉基础知识,拓展和提高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的时间到实验室参加实验、制作、发明、创造等一些社会性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以前教师排好实验、准备好仪器、学生来做实验、测数据的状态,过渡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设计方案、制作电路来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思想,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从成功与失败中受到训练,得到经验,提高全方位的文化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动手操作技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剖析整个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对电子电路设计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意识和综合创造能力,为我国现代化发展建设培养综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之能够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部提出要开设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内容,而且该类实验项目所占的比例要大幅度提高,我们积极筹建这类实验项目。在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认定方面,各个院校还没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认识,因而要界定一个实验内容是否属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也有一定的难度,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倡导的思想是明确的,就是要增加技能訓练的内容和难度,使实验原理所涉及的知识面尽可能拓宽,或者在同一实验中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多种基本实验思想方法的应用,本着这一指导思想,首先,我们新建了一批实验项目,如:万用电表的设计与装调,移相器的设计与测试,波形变换器的设计与测试,稳压电源的设计与测试,电压比较器的设计等等。其次,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基地。为了更好地开设更新的创新实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更新换代,根据各门实验课程的要求,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实验设施,大幅度地改善了实验条件,确保学生一人一套实验设备,单独上机操作,独立完成整个实验的全过程。我们的实验课安排是:先做部分基础验证性实验,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延伸和渗透,紧扣知识点,形成问题链,减少灌输式指导,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我们将基础验证性实验作为训练学生学习指导书和认识实验环节中基本的配件、器件、熟悉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等等,为下一步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新建项目原理所涉及的理论应兼顾到非电专业学生的特点,因为他们在电子理论方面毕竟不如电子专业学生学得深,所以,对他们所开的创新性实验原理应以学生能读懂为原则,从而不致于让学生对实验原理望而生畏。近年来,许多院校通过改造传统实验项目也发展了一批具有综合、设计型性质的实验项目,这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借鉴,我们也正在这一方面积极努力。
4结束语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为主线,继续开发综合性、设计性等多种具有创新意义的实验,通过此类实验的开出,学生受益很广,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参加到实验教学改革中来,努力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综合性和整合性论文 篇6
为提高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促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提升, 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践技能, 科学合理设计实验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1.1概念。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课程综合知识的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指独立于课本内容的探究性实验, 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 认真探究相关内容,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得出结论, 深化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1.2作用。教学中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设计和应用, 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推动课程教学顺利进行, 加深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和深入体会, 深化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增强知识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 促进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提升。
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对策
2.1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实验设计时, 根据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流程, 规划不同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为后续实验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设计性实验包括:根据输入日期求是该年度的第多少天?编写判断素数的函数, 编写带参数的宏定义等。综合性实验包括:应用流程控制语句、模块化设计方法、丰富的数据类型设计与实现“学生管理系统”。对这些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安排,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
2.2有效实施实验过程。设计性实验实施过程中,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题目设计算法, 并实现算法功能。课前针对实验内容提出问题, 让学生通过思考之后再回答, 例如, 如何实现闰年和素数的判断等。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将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疑惑, 任课老师进行适当引导, 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究, 得出正确答案。综合性实验实施过程中, 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任务, 从输入/输出语句开始, 再过渡到编写函数, 学习结构选择、循环控制和数组, 再学习存储和处理个人数据, 在“文件”这一章中完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编制。再进行调试, 提升系统功能, 保证系统能够得到更为合理有效的利用。
2.3科学进行实验考核。设计性实验考核时, 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和源程序代码, 同时详细记录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修改方法和运行结果, 让任课老师对这些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掌握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基本情况。综合性实验考核中, 学生要提交实验报告和全部源程序代码, 并要求学生进行答辩, 任课老师可针对实验内容提问, 由学生回答。
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效果
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 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学生对实验中遇到的疑惑能及时提出, 任课老师可以及时为学生回答问题, 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为学生更好探究知识创造条件。但任课老师采用的是引导式方式指导学生, 学生是在任课老师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达到提高实践操作技能的目的。实验完成后进行的回访和调查显示, 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和编程技能巧妙结合起来, 有效掌握所学内容, 深化对实验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85%的学生反映, 采用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方式, 不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和探究能力, 还能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掌握很多的重要技能。此外,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拓展学生视野, 对C语言程序设计有更为全面和详细的认识。为以后在工作中独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具有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实验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作为任课老师, 应该认识其重要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 有效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遵循实验操作步骤, 做好评价考核工作。从而推动课程教学顺利进行,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技能, 也为学生以后更好从事自己的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钱言玉.《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 , 86-87, 100
综合性和整合性论文 篇7
由于语言活动不可能发生在真空环境中, 语境在语用学对意义的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广义语境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整个自然、社会、文化环境, 也叫“大语境”。“语境” (context) 就是语言活动的环境 (侯国金2008:197) 。对语境最狭义的理解是把它看作是语言的上下文, 即一个句子在更大的语言段落中所处的位置。
语境因素可以归纳为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 语言知识包括对所使用的语言的掌握和对语言交际上下文的了解, 语言外知识则是背景知识, 情景知识, 相互知识。由此看来, 语言知识可指非语用语境, 语言外知识可指语用语境。语境主要指“上下文” (context) 和“情景语境” (situational context) , 在某种程度上, “上下文”可被视为非语用语境, 而“情景语境”则可视为语用语境。
二、整合性构式
1988年, Fillmore提出了“构式语法” (Construction Grammar) , Goldberg于1995年出版的专著Constructions, 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构式语法理论, 任何一个构式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 Goldberg认为, 假如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 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 而且其形式和意义的任何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其他的构式中预测, 就称之为构式。我们所说的整合性构式可以理解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连续体, 它具有信息和语义的综合性, 因此其意义必须从整体综合的角度看, 不能孤立静止地看。
三、语境的非语用价值
假定把一个人关在黑暗的房间里, 没有任何其他因素干扰, 只有他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这时他听到一个声音说: “晚上去看电影吗?”另一个声音马上回答:“明天我要考试”, 他便可以判断这是一则对话, 这种判断的依据就是他的认知语境。语言不能单独完成交际任务, 只是辅助语言交际的东西不一定总是具体场合的具体因素, 而多半是一些认知因素。这样的对话看似答非所问, 但根据我们的常识可以判断出由于明天有考试所以晚上要复习, 间接委婉地做出了不去看电影的回答, 基于这样的认知语境, 我们可以把这类话语的理解归结为语境的非语用价值。
若脱离了上下文, 即非语用语境, 则某些整合性构式便会产生歧义, 如[1]blue sea and sky, “蓝色的”什么?蓝色的海洋是肯定的, 那么天空呢, 可蓝可不蓝, 只有语境才能排除这样的歧义, 若这个构式出现在一篇关于空气污染的报道中, 那么天空便是灰色的了。又如《简爱》第一章中的一段对白, 同一个you, 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具有不同的引申含义:
“What do you want?”I asked, with awkward diffidence (“你要干什么?”我用略显不安的冷淡问道) .
“Say, 'what do you want, Master Reed?”was the answer (我得到的回答是:“你得说‘您有何吩咐, 里德少爷?’”)
现代英语里没有“您”“你”之间的形式区别, 但是通过语言自偿手段形成相应的语义区别。
四、语境的语用价值
语境不是孤立静止的, 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Thomas (1995:22) 认为意义不是词语本身固有的东西, 也不是说话者单方面生成的, 而是处于动态, 决定于交际者之间的洽商, 语境的因素都在变化着, 变化着的因素都可能成为语境的成分。语用语境的价值似乎更加明显。语言中有很多自相矛盾的整合性构式, 例如:
Your dead uncle is still alive.
这句话用组合原则是无法解释的, 因为一个人不能既生又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语用语境为切入点推测整句话的内涵, “你死去的叔叔依然活着”, 死去的叔叔可能是一位伟大的英雄人物, 他的英勇形象依然活着并且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这种自相矛盾的构式生动简洁地表达了对uncle的爱戴之情。又例:他既当爹来又当娘。
一个人不可能既是男的又是女的, 在语用语境中我们可以推知他既承担着做父亲的责任又扮演着母亲的角色, 内外兼顾, 由此可预见他对孩子的照顾细致入微。
对于我们所熟知的“图形-背景”模型 (FG) , 有时也需要借助语用语境来加以理解。在场景或意识中, 最近的、眼前的事件常被概念化为图形, 而远的、历史性事体就常被概念化为背景。例如:Susan resembles Mona Lisa.Mona Lisa resembles Susan.
人们都很熟悉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 她是历史人物, 离我们较远, 人们就可以蒙娜丽莎为参照点来描述今人的特征, 令人难以忘怀的甜美的微笑。因此语言外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即语用语境可以达到某种特定的交际效果。语境知识的覆盖面必须广泛才能更好地理解某些幽默性话语。
语境的本质在于决定语言的意义和功能, 文章对语境的两类划分有差异但并不是严格孤立的, 而是有一种共存的关系, 两者相互影响, 互为补充。本文从分析整合性构式义的角度入手, 句子意义的推导绝大多数是在语境的观照下进行的, 各种语用意义构成了一个构式的意义主体。
摘要:语境作为语用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意义和价值不容忽视。在前人对语境做出的各种分类基础上, 本文侧重将语境分为语用语境和非语用语境, 二者兼收并蓄, 融会贯通, 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针对认知语言学中的典型整合性构式, 我们无法单单从字面意思理解构式意, 这就需要借助语境进行深入分析, 了解其潜在的引申义。
综合性和整合性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该院治疗的104例老年2型DM患者资料,根据护理方式设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57例),前者男女比例24:23,年龄64~87岁,平均(69.63±9.80)岁,病程2~15年,平均(6.27±1.35)年;后者男女比例29:28,年龄65~89岁,平均(69.78±9.94)岁,病程1~14年,平均(6.19±1.40)年;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一般护理、健康教育及针对性护理等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性护理干预:(1)认知行为干预,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差、认知功能弱、文化水平低,护士需耐心、反复讲解相关知识,根据患者兴趣爱好进行健康教育;播放健康教育视频,由护士陪同观看,耐心解答患者疑虑。(2)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交流,注意观察其心理变化,采取疏导、支持安慰等心理疏导,引导树立战胜疾病信心。(3)运动指导,建议患者以打太极拳、慢跑、散步等运动量小的运动为主,运动时注意低血糖情况,可携带糖、饼干等。(4)用药指导,向患者讲解各类降糖药物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物,讲解坚持服药必要性。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
研究组Hb A1c、2h PG及FBG水平分别为:(6.87±1.88)%、(7.63±3.21)mmol/L、(6.09±2.22)mmol/L;对照组分别为:(10.51±4.26)%、(10.05±3.72)mmol/L、(8.64±2.79)mmol/L;研究组血糖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
研究组药物、运动及饮食方面治疗依从性分别为:96.49%(55/57)、98.25%(56/57)、94.74%(54/57);对照组分别为:76.60%(36/47)、72.34%(34/37)、74.47%(35/47);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0.05)。
3 讨论
DM属于终生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高血糖,近年来,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剧,DM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老年2型DM患者免疫力差,合并并发症较多,致使治疗依从性差[2,3]。为此,临床除给予积极治疗外,还需给予有效护理干预,该研究对选定的104例老年2型DM患者资料,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疗效及依从性影响,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该次研究显示,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Hb A1c、2h PG及FBG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药物、运动及饮食方面治疗依从性96.49%、98.25%、94.74%高于对照组,表明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该研究结果与范伟华等人文献报道一致[4],认为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重要意义。分析原因如下:通过将饮食治疗贯穿治疗过程中,可降低高血糖状态、减少胰岛负担,经合理计划控制饮食,控制与缓解DM引发的不良症状;运动指导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摄取充足葡萄糖以降低血糖;用药指导通过向患者讲解各类药物的用法用量及作用,嘱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换药、停药[5]。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经调整患者饮食习惯、结构,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并且为患者制定合理运动计划,同时疏导患者心理,积极主动沟通,反复、耐心向患者介绍DM相关知识,讲解正确用药方法及健康教育等;治疗过程中按照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其血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促进治疗依从性提高,具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梁月新.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20-221.
[2]戴晓岚,温文华.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2):309-312.
[3]李樱.护理路径表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0):1870-1872.
[4]范伟华,张剑萍,潘荣梅,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32):2998-3000.
综合性和整合性论文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7月来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8例, 所有患者均参照2007年版美国心脏病学会指南[1], 排除有严重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有精神病史及近期使用抗抑郁、焦虑药物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观察组中男28例, 女21例;年龄42~78 (56.4±2.3) 岁;病程3个月~5年, 平均3.2±1.2年。对照组中男26例, 女23例;年龄43~78 (57.6±2.5) 岁;病程5个月~6年, 平均3.7±1.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扩张血管及控制心理衰竭等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干预,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治疗, 首先护理人员需采用亲切、温柔的语言向患者详细讲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让患者对该疾病有一定认识和了解;其次, 为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可向患者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加强心理训练, 由专人负责心理训练活动的开展, 选择的心理护士需具有心理咨询资格证, 开展为期1个月的心理训练, 2次/w, 每次持续0.5~1h。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2]、抑郁自评量表 (SDS) [3]对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干预1个月后的情绪进行评分,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自评量表 (SAQ) [4]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本组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采用t检验, 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 采取χ2表示, 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SAS、SDS较护理前有所改善, 两组护理前SAS、SDS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有所改善, 观察组干预后的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广泛开展, 传统的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人们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引起广泛关注与重视。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冠心病的常见急危重症, 其发病机制是由心理应激反应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造成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阻塞, 最终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5]。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个性化及支持性心理治疗, 加强心理干预, 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6]。经本组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SAS、SDS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 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友权, 陈次滨, 陈晞明, 等.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发焦虑和抑郁症患者的综合干预研究[J].医药前沿, 2011, 1 (11) :21-23.
[2]张登科, 方德刚.综合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0 (3) :193-196.
[3]王珠秀, 侯瑞田, 赵红莲, 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心理干预研究[J].河北医药, 2009, 31 (13) :1582-1583.
[4]杨玲云, 刘跃晖.综合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抑郁症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9, 18 (3) :229-231.
[5]黄国明, 黄绍烈, 钞雪林, 等.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伴抑郁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 2011, 32 (18) :68-69.
综合性和整合性论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从2001年5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创伤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42例, 女性37例, 年龄34~76岁, 平均年龄 (51.6±7.3岁) , 其中51例股骨经骨折, 28例胫腓骨骨折;重物砸伤36例, 车祸伤4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髓内针内固定术。
1.2 诊断标准
(1) 脉搏和心率超过120次/min, 呼吸频率>35次/min。 (2) 皮肤和黏膜出现出血点 (3) 血红蛋白含量下降 (<100g/l) , 血中的脂肪酶含量增加, 血小板计数下降, 脂肪滴出现在血液和尿液中, 动脉氧分压下降, 血沉加快。 (4) 患者的体温上升。 (5) 肺部X线出现改变, 出现阴影和增粗的肺纹理。
1.3 治疗方法
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 使呼吸道保持通畅, 让患者持续吸氧, 增加血循环中的氧浓度, 使低氧血症得到恢复;维持血循环, 适时使用抗生素, 预防及控制感染[4];在早期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给予40~80mg/L的地塞米松, 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早期使用石膏将患肢固定, 减少因移动而造成的损伤;对脑细胞采取保护治疗, 可适当给予脱水剂和利尿剂;让患者在早期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 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1.3 观察指标
以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aO2、SpO2、Hb浓度和心率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aO2、SpO2、Hb浓度和心率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得知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PaO2、SpO2和Hb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 心率则明显下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3 讨论
当机体出现严重创伤时, 脂肪组织广泛受到挤压, 导致脂肪组织中的脂滴进入到血循环中, 使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改变, 患者很容易在此基础上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 而病变主要累及的部位是肺部, 使患者的肺部功能明显下降,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体内血气分析的改变, 同时也可引起中枢神经发生异常而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创伤性骨折患者血循环中出现的脂肪栓子主要来源于损伤处的脂肪滴, 其中脂肪滴是栓子中含量最多的成分, 容易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和肺实质, 使脑血管发生强烈收缩, 血循环中的氧含量严重下降, 因此加重了对脑部的损伤作用。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 应时刻注意患者是否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 对其进行早期诊断,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脂肪栓塞综合征往往发病比较急, 低氧血症、呼吸困难和意识障碍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 在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时, 除了对患者所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之外, 还需要对患者的血象进行监测, 其中血循环中的氧分压和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是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病的先兆, 所以血氧分压的监测对于早期诊断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出现的脂肪栓子在一般的药物作用下很难发生溶解, 目前还没有出现一种特效的溶栓药物, 因此, 临床要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就必须对其进行早期治疗, 及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中, 患者在接受早期综合性治疗后, 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aO2、SpO2和Hb浓度明显增加, 心率明显下降, 说明对患者在发病早期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可以使患者的血象情况和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促进患者的恢复, 因此创伤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接受早期的诊断和治疗科有效减轻其病情可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向其, 胡联英.创伤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学, 2009, 4 (2) :16-17.
[2]陈辉.创伤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 8 (1) :99-100.
[3]凌磊, 谭雯, 贾长青.创伤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18例诊治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 (3) :284-285.
【综合性和整合性论文】推荐阅读:
综合性设计性11-06
综合设计性实验06-12
执业医师《内科学》辅导: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和反应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08-25
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05-16
综合实践过程性材料07-03
网络视频监控综合管理系统整合09-26
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10-20
儿童紫癜性肾病综合征06-17
系统性和综合性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