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中学语文教学(共12篇)
寄宿制中学语文教学 篇1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加上应试教育的现状, 学生的体能和身体素质已出现了整体下降的趋势, 己经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学校尤其是全寄宿制中学高中的体育教育教学在低水平徘徊。因此,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前提下, 必须对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进行改革。
1 全寄宿制高中的现状
全寄宿制高中是高中学校教育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采用封闭管理的方式, 全体学生统一管理、统一在学校寄宿的形式。其特点是学习任务繁重, 一切为高考指挥棒转, 以升入名牌大学或重点大学为荣, 自主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较少。
2 学生、家长非常不重视体育教学
全寄宿制中学, 尤其是县城全寄宿制高中, 其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 这些来自农村寄宿学校的学生, 受农村传统文化的影响, 开放程度不够, 思想较保守。家长也是“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 其教育孩子的理念就是:“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不读书就长大没有出息, 就面朝黄土背朝天。所以, 体育课对全寄宿制中学高中的广大学生及家长来说, 是被边缘化的, 是可上可不上的。学生爱好体育运动, 通常被认为是不爱学习, 不学无术或贪玩的表现。
3 学校不重视体育教育教学
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前提下, 中学教育 (尤其是高中阶段) 长期以来, 一直将语文、数学、英语教育教学视为重点, 其考试成绩是学校管理者、教师最为关心的。尽管中学的体育在中考也要考试, 在中考总分数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从学校管理者、学校的体育老师来看, 体育教育教学仅仅起到了缓解学生紧张学习压力、身心放松等作用。
4 体育教育教学硬件设施落后
全寄宿制中学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等设施相对陈旧落后, 学校管理者对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微乎其微, 不能够对体育硬件设施进行维护管理。不少的全寄宿制中学体育场馆的设备已经较陈旧落后, 甚至到了要淘汰掉的地步, 如果继续用于教学, 甚至会出现运动安全的问题。学校应该投入资金更换, 购置一批全新的体育教育教学器械。
5 体育教育教学专职教师缺乏
在全寄宿制中学体育教育教学软件设施上, 师资力量较薄弱, 非常缺乏体育教育教学专职教师, 有的是其他老师兼职体育教育教学, 由于这些兼职体育老师所上的体育课没有实质性体育技能训练, 体育教育教学很有可能成为一种形式。
6 体育教育教学力度不够
在全寄宿制中学高中的专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直接和重要的职责, 体育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体育课程的体育教师内容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充分的准备, 科学、系统制订出一套适合全寄宿制中学高中体育课程的训练目标、计划、时间和强度, 有效达到提高高中生的体能和身体素质的目的, 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7 建议
新课程改革下全寄宿制中学高中体育教育教学必须提高认识, 更新思想观念, 有关的研究表明, 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还能够充分开发高中生的智力, 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全寄宿制中学体育教师要转变体育教育教学观念, 即体育教育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体能、身体得到锻炼, 还可以通过新型教学方法提高高中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度。
建立健全全寄宿制中学高中体育教师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 要进一步提高高中体育专职教师自身的体育专业水平, 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要求其不断地学习和创新, 要求教师开展体育教育教学前必须充分备课, 对体育教育教学进行详细、具体的规划, 明确课堂上具体的训练项目、时间、强度、方式方法。
学校管理者高度重视开展体育常规赛事, 充分认识到体育常规赛事对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高中生心理、身体素质, 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均有非常重要作用。创造条件开展各类运动会。
新课标下的全寄宿制中学高中体育教育教学必须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体育教育教学场馆、体育器材必须充分满足新课标下的中学的体育教育教学。投入资金对体育教育教学场馆、体育器材进行更新维护。
综上所述, 新课标的实施, 充分改善了全寄宿制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 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能和身体素质能力, 使其体育教学逐步迈上新的台阶。新课标下的全寄宿制中学高中体育教学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还需要得到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及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从事体育教育教学的教师必须加强新课标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全寄宿制中学高中体育教育教学必须提高认识, 更新思想观念。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 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全寄宿制高中体育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唐宜峰.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2:159-160.
[2]刘守江.浅谈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01:157.
[3]刘志红.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才智, 2014, 34:79.
[4]邹东敏.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教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4 (4) :181-183.
寄宿制中学语文教学 篇2
一、指导思想:
结合“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举办的此项活动,旨在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和展示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体现中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朝气蓬勃的真我风采。
二、活动主题:承五四精神扬青春风采
三、活动内容、时间安排及具体要求:
1、作文竞赛
①以“今天我们怎样成长” 为话题的青春主题征文活动。要求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悟出发写一篇记叙文,内容健康,思想积极,有真情实感,每篇不少于800字。②4月7日晚上6点,在学部会议上学习活动方案,宣传动员,各班积极准备。③4月8日至25日,由语文老师在各班组织,初选出5篇作品上交语文教研组。④4月26日至30日,各班上交的作品由语文老师集体打分,评选出6篇作品作为本次活动的一(1名)、二(2名)、三(3名)等奖。
2、朗诵比赛
①以“国学经典诵读”本的内容为范文,语文老师酌情安排合适而恰当的内容。
②4月8日至30日,由语文老师选定好内容,并配合班主任在各班做好充分的组织准备工作。并适时组织统一排濱。
③5月4日当天举行全校朗诵比赛,由评委组公开打分评出各类奖项。
④评分标准: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精心着装。(2分)
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把握朗诵节奏。(2分)
感情饱满真挚, 富于激情,表达流畅(3分)
能正确把握朗诵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3分)
⑤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优秀奖1名,优秀组织奖1名。
办好牧区寄宿制中学之我见 篇3
一、加强学校正规建设,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学校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团结一致、事业心强、管理水平较高的领导班子,才能在工作中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使学校工作有计划性和规范性,不满足于已有经验和成绩,积极进取,在新的目标上把握时机,开创未来。要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每年对教师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总结、评比,做到机构完善,制度健全,职责全明,工作规范,使良好的校风得到培育和发扬。
同时,还应看到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体,教职工队伍的素质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因此,建立一支热爱民族教育、有事业心的教职工队伍,是办好学校的必要条件。学校应通过不断努力,培养合格教师,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得到不断提高;要以老带新,对年轻教师给任务、压担子,大胆使用,促其成长,使之尽快适应民族寄宿制中学的特点;对教师还要认真考核,奖罚分明,以其工作实际作为评选先进、评定职称的依据。逐步达到教师结构的合理与优化,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
二、加强生活管理,提高学生巩固。
寄宿制学校的主要特点,就是自新生入校之日起,学校就要从衣、食、住、行、学几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主要靠学校教育。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和责任人,在学校领导与学生之间起着纽带作用。因此,学校应选择品行端正、责任心强、有管理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按学校的目标和计划要求,耐心教育,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班风,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要抓好学生的生活,以食堂来保障课堂。为了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优先照顾,发放并增加助学金。但由于近几年物价不断上涨,我省农村牧区大多数群众生活贫穷,造成了学生生活水平的下降,影响了学生在校学习。作为寄宿制的民族中学,必须面对现实,认真研究,由专人负责,努力办好食堂,不使学生由此而流失,不断提高学生的巩固率。
三、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一切工作中,教学始终是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直接决定学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我省各民族中学生源条件差别极大,同一年级、同一班级,悬殊也很大,这为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学校依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拿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用于指导本校工作。教导处每学期对教学要有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层层分解,予以落实,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总结。各教研组要按计划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认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等情况,使教学工作按学校目标正常进行。任课教师要面对现实,有的放矢,兼顾优良、中等、差下三部分学生的实际,把提高及格率和差下生的转化率放在突出位置。
在教学管理中应努力克服教职工工作中的劳逸不均和待遇上的平均主义。学校要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教职工工作责任制,定出教师工作量和岗位职责,定出任务和指标及奖罚办法。每学期学年结束,要对每个教职工的工作进行考核打分、评定等级,作为评选先进、评职称的基本依据,以此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纵横联系,争取上级关心。
寄宿制中学的办学由于其发展历史较短和各地办学条件的不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鑒。因此,每个学校只能立足本校特点,研究党和国家关于民族教育的方针政策,同时学习其它学校的好方法和经验,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不断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
大力学习和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教育法》,使教育的重要意义真正被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所重视。作为学校,应争取各级领导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学校工作的了解、指导,使之在各方面给予帮助,不断纠正当前牧区民族教育中存在的脱节现象,形成全省、州、县、乡四级教育一盘棋的格局,从而不断提高牧区寄宿制中学的办学效益。
寄宿制中学管理实践探索 篇4
一、打造一支高效的管理队伍, 向管理要质量
学校在校长负责制下, 实施“分层、分级”管理模式, 将管理重心下移, 提高管理效能。对于校务会成员和中层管理团队签订年度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 制定《校务会成员日常行为规范》。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上, 用严格、规范、精细的制度, 去规范管理行为, 强化管理职能。既有针对寄宿制学校特点的教育管理制度, 更有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养成良好习惯的管理制度, 如《中层以上领导值日督察制度》等。
二、落实好三项活动, 提升办学品位
(1) 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活动。学校重视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整合教育人力资源, 优化教师任课结构。把学历高、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选拔到主要教育教学岗位上;一些年龄大、学历低的教师则被安排到生活指导教师岗位上。二是每学期开展一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 对各年级、各班的文化课成绩进行全方位透视, 取长补短, 有的放矢。三是设立了教育教学质量单项奖, 制定了评优树模、职称评定向教学一线且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的激励措施, 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 学生特长培养及健康娱乐活动。一是充分发挥艺术课教师的特长, 重视对学生的艺术特长培养, 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二是坚持每天下午4:00至5:00的一小时室外锻炼活动,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三是开展了“和谐团队”建设和“和谐班集体”建设。
(3) 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 我们提出:“习惯靠养成, 养成靠教育, 教育靠强制, 强制靠经常”。主要做法是:一是坚持每学期一次全校性的养成教育主题讲座, 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指导。二是广泛开展了“文明行动在校园”系列教育活动,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优势, 成立了学生自律委员会, 设立了文明监督岗。四是坚持每学期一次的大型“感恩教育”主题演讲活动, 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同时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落实好四项管理措施, 确保学校教学有效开展
(1) 教学管理科学化。一是抓课堂规范。除了要求老师开设公开课、研究课之外, 人人上常态课、达标课, 这是学校课堂规范的底线原则。二是抓作业规范, 提高练习效率。评选、展览优秀作业, 促进学生书写的工整、规范。三是抓考试规范, 提高考试信度。每学期的考试, 实行单人单桌交叉座位, 注重考试过程, 淡化考试结果。四是抓检查督导, 促教学规范。由学习委员填报教学日志,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月检查制度。
(2) 校园管理安全化。安全问题是寄宿制学校最核心的问题。一是学校成立校园安全保卫组。重点加强防止意外伤害。二是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 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三是开展“安全在我心中”的教育活动。
(3) 宿舍管理精细化。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三中学在宿舍管理上的主要做法:一是每学期开展一次宿舍文化长廊和靓丽宿舍评比活动。二是让学生充分展示个人才艺, 如书画、手工制作等, 把宿舍变成一个雅致小屋。三是遵守住宿生出入登记制度。学校规定学生晚上下自习进入寝室后, 要出入住宿楼必须登记。四是管理人员按职行责, 要求规范操作程序、严格履行职责。五是成立住宿学生管理机构, 每天检查指导内务整理和卫生打扫, 定期评选“文明寝室”。
牟坪中学寄宿制学校自查报告 篇5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翠屏区的一所寄宿制中学,学校有200米环形跑道一条,篮球场3个,排球场1个。学校拥有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图书室一个,音乐舞蹈室一个,书画室一个,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我校共有学生535人,其中寄宿生345人,开设了12个教学班,共有教师42人。
二、学生宿舍建设情况
我校有学生宿舍2栋,共能容纳420名寄宿生,现有床位400个,能做到按需就住,一人一床。
三、学校工勤人员配备及经费开支情况
我校聘请了2名宿管人员,其中男女宿管员各1名,月薪1380元。
四、学校安全管理方面
学校按上级有关要求配齐消防设施,安全法规室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开学初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签定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利用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防溺水安全教育、野外用火安全教育,防震安全教育等。学校定期对校园及周边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做好记录,及时整改。保障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学校减负提质及信息化建设情况
学校严禁向学生乱收费,严禁征订教辅资料,严禁有偿补课。教科室对布置学生的作业量 有严格要求,各教师布置的作业量不得超过教科室的规定。严格要求教师向课堂要质量,严格要求教师运用新课改的理念培养学生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整合远程教育网、多媒体、图书室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好人好事案例,利用校讯通联系家长与学校共同管理学生,利用学生食堂一卡通方便学生就餐和学校管理。
六、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及使用情况
我校学生的生活补助费学校没有发现金给学生,而是采取充入银行卡的形式,将学生的生活补助费充在学生的卡里
七、学生食堂管理情况
我校学生食堂实行自办自管,学校聘请了1名主管,多名普通工人,食堂主管负责管理整个食堂的运行,包括卫生,原材料的加工及出售,人员分工及调配,按学校及上级的要求规范食堂操作。学校配备了1名食堂负责人,对食堂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营养餐资料、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的资料,原材料的采购,食堂各种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进行处理。配备1名教师作为食堂工作员,负责食品的留样及库房管理、充卡、刷卡、台帐的管理。
八、学校卫生情况
学校校团委负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拟定了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通过黑板报等对传染病的防控进行了宣传。学校没有设立卫生室,原因是没有专职医务人员,师生饮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我校使用的纯净水有质检报告,有生产许可证,有营业执照。
九、学生宿舍管理情况
我校聘请了2名宿管员来管理学生宿舍,建立了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建立了寝室值班表,建立了住宿生登记表,制定了宿舍管理员工作职责,在学生宿舍重点部位安装了监控设备,制定了寝室卫生评比方案,文明寝室评比方案。
十、存在问题
1、聘请工勤人员的经费开支,大部分由义务教育经费中支出,燃料及食堂餐具采购的开支也由义务教育经费中支出,使得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经费紧张,难以运转。
2、食堂大厅面积太小,只能容纳150人就餐。食堂布局达不到国家标准。
3、食堂报账程序冗繁,营养餐支出和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的支出学校难以分开,给学校造成了不必要的工作麻烦。
牟坪中学
寄宿制中学语文教学 篇6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中学;班主任工作;“六字诀”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浓厚的学习风气,严密的组织纪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的班级舆论,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班主任的得力指导和任课教师的密切配合。要把班集体建设成一个具有以上特点的班集体,班主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多年的农村班主任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当好一个班主任,尤其是当好一个农村寄宿制中学的班主任,就应该在“爱”“严”“细”“活”“实”“恒”方面下功夫。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渗透一个“爱”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做好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倾注无限的爱,在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在校时间比在家呆的时间还要长,还有很多留守儿童,学生缺少与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呵护。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给他们师爱、父爱、母爱,用爱心唤起学生的爱心,用爱心温暖学生,用爱心沟通学生。
二、健全班级制度——遵循一个“严”字
搞好班级管理,就要建立健全班级制度,如制订“班级公约”“宿舍公约”等,根据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适当的目标,各项制度起点适宜,要求具体,早起床、晚休息、大课间、大扫除,学校各项活动都认真组织参加,严格要求,决不马虎,并且做到检查要“勤”、教育要“细”、评估要“实”,严慈相济,让学生懂得做人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而又有耐心,严密组织而又有中心,严格奖惩而又有关心,严肃而又充满爱心,班级建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关心学生生活——坚持一个“细”字
细节决定成败,管理学生无小事,事事要关心,“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班级管理才能见成效,才能让寄宿在学校的农村学生满意,让学生家长放心。具体地说,在工作中应做到三多,即谈话多、检查多、访问多,事事周到考虑,细心安排并耐心指导。班主任只有把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身体状况、学习情况、纪律情况、心理动态等了解得一清二楚,才能有针对性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生活困难的学生在班主任的关心鼓励下有刻苦学习的意志,生活富裕的学生在班主任的提醒下努力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道德意志、思想修养才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班主任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细处。
四、丰富班团活动——体现一个“活”字
班团活动是班主任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最佳形式,通过主体突出、力量集中、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及至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作用。如开展“我为班级增光添彩”“我与我目标的距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主题活动,对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促进班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沟通起着重要作用。班团活动既要遵循学校的活动安排,又要灵活抓住契机,使主体活动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秩序,充分体现一个“活”字。
五、培养良好的习惯——突出一个“实”字
班主任应特别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科学用脑的习惯,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三实”,即联系实际、了解实情、追求实效。只有扎扎实实地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不懈地要求、培养,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六、做好差生转化——贯彻一个“恒”字
“差生”之所以为差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也非一朝一夕改变得了的。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必须反复教育,必须有“马拉松式”的耐心,耐心地与差生交谈,耐心地帮助他们,并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同时,要溯本求源,找到“差”的原因,从而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差生,眼里无差生”,要密切家校联系,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使他们树立信心,自觉进步。
寄宿制中学语文教学 篇7
1 农村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的现状
时下,农村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令人担忧。随着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的思想观念,谋生手段发生了深刻变化,外出务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他们的孩子留在家中,有的托付祖辈照看,有的托付亲戚朋友代管,让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学生”。有的家庭,虽然父母有一方在家,但因为忙于生计,往往顾及不了孩子。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独立初中,共有学生276人,在校住宿生有239人,占总人数的86.59%。自1983年建校至今,各项工作均无现存的经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是陌生。在我们学校,超过一半的学生存在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对所提问题不会回答,这些学生站起来后,既不说知道,也不说不知道,为了上课进度,只好让他们坐下。课后,与这些学生交流原因时,也只有简单的几句交流。有的学生学习不求上进,有的学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我校部分学生均存在种种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具体问题表现在:(1)不诚实,不守纪律,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自卑不接受批评等。因而行为上不守纪律,不诚实,处事不负责任,这类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他们生活上贪图享受,对低级庸俗的事极感兴趣,他们不接受老师、父母和同学的批评帮助。(2)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不专心,在家里,因父母不在,爷爷奶奶娇生惯养,没有权威,双休日作业不写,回校抄袭他人作业,学习没有主动性,老师促着学,不催不学等。这类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时兴趣极不稳定,因而在学习行为上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动脑筋,由此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基础差,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其智力发展受阻,学习成绩长期偏差。(3)自制能力差,依赖性强,不善应变,不善独立分析。(4)早恋的萌动。这类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些问题的出现,将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一方面,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走的是应试教育的路子,围绕分数干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我校办学条件差,教育资源不足,虽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有上课人员,但没有专业人员,缺乏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作指导,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无所适从,名存实亡。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农村寄宿制中学心理素质普遍较差的令人忧虑的局面。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解决这些问题。
2 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实
2.1 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氛围
一方面,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门全新的工作,对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陌生的,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严重不足,所以要在广大教师中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他们一致的认可。另一方面,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健康成长也很重要,因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校也就自然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干净,舒适,文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室内外的名人名言,校训,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这些,都能使学生有一种道德感,美感,理性感,会产生积极健康的心态。
2.2 建立了正规的心理咨询室
农村寄宿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失眠、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学生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咨询,释放心理压力。倾吐和宣泄心理不快感,解决心理困惑和青春期心理矛盾。当然,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严格保护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此外,学校应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测量,测试等。
2.3 宿舍管理者和后勤大灶人员发挥保育员功能
教师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平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给予各种帮助。举一案例,我校校长发现一名学生不爱学习,整天闷闷不乐,成绩由原来的名列前茅,滑到班里后进生的位置。校长洞察此问题后,和该生谈心,学生说出了实情,吐出了真话,原来青春期的他,看上了一位本班女同学,时时暗恋,影响了他的学习,经校长给予心理帮助后,很快学习赶上去了,现在一切良好。
学生除了学习外还要吃饭睡觉,作为宿管人员和后勤大灶人员,在学生们进入自己所管理的领域时,也要给他们细节性的关照,饭菜质量,水温的冷热。学生饮食习惯的好坏,起卧习贯的养成,都处于心理作健康教育的范围内,所以宿舍管理者和后勤大灶人员起着保育员的功能,让学生在这里得到犹如家庭父母般的关爱。
2.4 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开展全面心理健康教育。除专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外,非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也要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自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
2.5 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训练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2)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学会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消极情感。体察别人的情绪情感。(3)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进行人际关系的指导。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合作和竞争。(4)人格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抗挫能力等。(5)自我心理修养指导,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信。(6)性心理教育,强化性道德和性法治的教育,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调适等。
2.6 心理辅导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心理辅导教师应始终抓好学习心理的教育;情感兴趣的培养;意志品质的训练;性心理的关注;个性心理的正确引导。(2)教育对象———面向全班学生;教育目标———培养发展健康心理;教育过程———灵活、生动、活泼;教育方法———启发、内化与感悟。(3)善于调查了解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新情况,把问题消灭在发生之前;善于进行过程性分析,深入学生之中,善于建立情感生活。
寄宿制中学语文教学 篇8
关键词:家长委员会,寄宿制高级中学,运行机制
曾几何时, 教育——一件本来应该安安静静做的事情, 来到了聚光灯下, 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 而家校关系又是教育中的敏感话题之一。随着社会发展, 家长对教育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 美好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之间的差距总是让家长充满失望。家长们在一起谈到孩子, 谈到教育, 除了抱怨就是无奈, 他们抱怨学校, 抱怨老师, 也抱怨社会。而学校和老师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和满肚委屈, 甚至是不满, 他们认为现在很多家长太娇惯孩子, 缺少与孩子的沟通, 在教育投入上金钱多而精力少, 在教育评价上挑刺多而宽容少。可以说, 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一直存在着这样一条鸿沟。
建立家长委员会, 并发挥其沟通学校与家庭的作用, 化解家校双方的潜在矛盾, 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途径。首先, 家长委员会作为一个组织, 它具有群众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这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家校双方的平等, 最大程度地减少沟通过程中家长一方的种种顾虑和对学校、教师的偏见。其次, 家长委员会作为一个组织, 它的正常有序运行, 可以使很多问题得到及时而客观的关注和反映, 尽可能地避免问题的堆积与恶化。最后, 家长委员会作为一个组织, 它可以在和学校民主沟通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其作为家长阵线的优势, 有针对性地做好部分家长的思想工作, 促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一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在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中明确提出把“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作为“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2012年2月, 国家教育部又通过颁布《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来进一步深入推进这项工作。这充分表明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已经迫在眉睫,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全面深入地开展相关工作。
杭州第四中学下沙校区 (以下简称“四中”) 作为一所寄宿制高级中学, 在家校沟通方面面临的问题比普通走读学校更为严峻, 为了使学校工作有突破性发展, 学校将家长委员会作为新的工作增长点, 高度重视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近年来, 学校在家长委员会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家长委员会的建立机制
1. 校长主导。
家长委员会并不是新鲜事物, 早在1988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第四章“德育大纲的实施途径”就提到“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 密切与家长的联系, 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因此, 很多学校都有家长委员会这一组织, 只是彼此运行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现行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 即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等观念也已经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无论是制度层面还是实践层面, 都说明校长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意见》强调成立家长委员会是教育制度创新和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强化民主管理、拓展发展空间的大事。但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家长委员会的存在不仅没有强化校长的权力, 反而对校长的工作有了更多的制约。另外, 家长委员会的顺利运行有赖于家校双方的良性互动, 各种意见建议或者行动方案要得到校长的支持才能落地, 否则还是空中楼阁, 如果处理不当, 有时甚至会使家校双方矛盾加深。因此, 无论是家长委员会的建立还是其后续运行, 校长的认识和态度具有决定意义。
四中自从实施寄宿制管理以来, 历任校长均十分重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积极作用。为统一认识, 校长多次在行政会、教师会和家长会上强调建立家长委员会的意义, 明确家长委员会的功能与作用。与此同时, 学校将家长委员会相关工作纳入学年工作计划, 校长牵头落实起草《杭州第四中学家长委员会章程》 (以下简称《章程》) 。《章程》不只对家校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有了明晰的界定, 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工作中的越界行为;更重要的是为日后家长委员会制定具体工作制度奠定基础。校长的大力推动使得家长委员会的建立能够得以快速推进, 并且为日后顺利运行铺平道路。
2. 宣传跟上。
目前, 很多学校的家长委员会不是有名无实的“空壳”, 就是依附于学校并成为学校说服其他家长和全体学生的工具, 这使得家长委员会处在更加尴尬的境地, 严重影响其自身形象。之所以造成这样恶性循环的后果, 和很多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为我所用”的初衷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 家长委员会“用”在学校工作的哪些方面, 怎么“用”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为彻底改变家长委员会在很多家长心中的负面印象, 学校变以往家长委员会“为我所用”为“为学生所用”, 把家长委员会工作定位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最和谐的家校空间”。这样, 学生在和谐的家校环境中获得最好的发展, 家长自然满意了;而学校也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获得办学水平的提升和教育价值的彰显。学校在对家长委员会有了科学定位以后, 就动员一切力量, 利用各种形式, 在校内外营造氛围, 让家长、老师, 甚至学生都能充分了解, 为家长委员会的建立造势、铺路。
议题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及其制定的要求, 往往决定着公民参与的易进入程度, 而工作涉及的利益关系人数量越大、参与范围越广, 参与的积极性也就相应越高。基于这样的认识, 学校着重向全体家长介绍家长委员会的具体工作职能, 即可参与的活动议题。首先, 学校在制定《章程》的过程中就多次召开教师和家长座谈会, 一方面是听取意见建议, 完善《章程》内容;另一方面座谈会本身就是很好的宣传途径, 在讨论中加深认同感。其次, 通过各个班主任利用暑假家访的机会, 更广范围听取家长意见, 在开学前以德育研讨会的形式集中反馈。当《章程》定稿以后, 新学期开学不久, 学校马上召开有关家长委员会工作的专题家长会, 由校长亲自向全体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动员。
3. 选举民主。
从家长委员会能否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责任感, 能否得到其他家长的支持, 委员会主要成员能否尽心尽责等角度来看, 家长委员会由家长选举的效果最佳, 学校指定的效果一般, 而定选结合效果最差。同时, 作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立家长委员会本身就有推动学校民主建设之功能。因此,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 家长委员会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是必须的, 是最理想的选择。
不过,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 家长委员会成员的工作纯属义务奉献, 而工作没做好却需要承担责任, 甚至受到其他家长的批评指责, 心理压力会比较大。因此, 家长委员会主要成员必须符合“有精神, 有能力, 有时间, 有担当”四个基本条件, 即第一要有奉献精神, 愿意为大家服务;第二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 能够做事, 做成一些事, 如果有某些专长、知名度当然更好, 这样也会方便做事;第三, 有一定的空余时间, 这是非常必要的, 家长委员会的成员需要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来处理相关的事情;第四, 要有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学校要求班主任根据“四有”基本条件, 利用家访掌握情况、了解想法, 并通过适当的方式与部分非常适合做家长委员会工作的家长沟通, 鼓励其参加竞选。这样事先适当干预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尽可能保证家长委员会成员日后正常开展工作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不会妨碍家长民主选举的需要。另外, 学校考虑到家长人数多以及高中阶段的学生每个年级的特点差别大的特点, 在《章程》中设置了年级家长委员会和学校家长委员会两个相对独立又有紧密联系的组织, 并规定采用不同的选举办法。年级家长委员会由年级家长直接选举产生, 而学校家长委员会则由三个年级家长委员会全体成员选举产生。
二、家长委员会的运行机制
家长委员会建立以后, 严格按照《章程》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其正常运行实际上就是履行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1. 拨云见日———知情权。
从目前家校沟通情况来看, 家长在知情权方面的保障还是很不错的, 学校总会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校讯通、校园网等形式向家长通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 我们充分注意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 推出“月信制” (一个月左右给家长写一封信) , 及时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后阶段的工作安排。尤其是在碰到节假日时间调整以及运动会、春秋游、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的时候, 学校一般都会提早半个月左右给家长写信, 通知相关事宜。
但是, 上述家校沟通方式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家长获取信息相对滞后而且被动, 许多家长会有“雾里看花”的感受, 而家长委员会建立以后, 这一情况得到很大改观, 原来的“雾里看花”转变为“拨云见日”。首先, 从时间维度上看, 家长委员会通过听取学校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工作计划的方式, 提前知晓学校的发展方向、重点工作以及主要教育教学活动安排等情况, 充分实现知情权的优先, 而且为参与权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其次, 在空间维度上看, 家长委员会根据《章程》规定, 使家长从校外走到校内, 甚至可以走进教室, 深入课堂。这样, 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从形式上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 在内容上也较以往更为具体深入。
学校家长委员会在每年暑假期间, 会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学校学年工作计划的讨论;而各个年级组会就年级主要活动向年级家长委员会征求意见。家长的知情权得到更大的保障后, 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力度也变得更大, 尤其是在运动会、春秋游、文艺汇演等重大德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效果最明显。另外, 学校家长委员会还根据《章程》规定, 专门制定了《杭州第四中学家长进课堂若干规定》, 让“神秘”的课堂通过制度的方式有序有限地向学生家长开放, “孩子在学校到底学些什么?”“孩子在学校到底是怎么学的?”等疑问的答案, 家长都能了然于胸。而事实上, 这样的知情权的有效保障, 其实也完善了家长的参与权和监督权。这种开门办学的方式不仅对家长有利, 其实对学校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会促使学校的工作更全面、仔细, 会促使教师的教学更严谨、科学, 可谓一举两得。在实践的过程中, 家校双方都必须认识到知情权是履行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前提, 双方都要拿出更多的诚意, 尤其是校方要有更多的包容和谅解, 把这锦上添花之事做好。
2. 有的放矢———参与权。
全面而深入的知情权为家长的参与权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充分的信息了解、切实的利益相关, 让家长的参与更理性而有效。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 家长委员会在学校德育管理、高效课堂建设以及推进新课程改革等方面大有作为, 每个学期学校会选择一两件事情作为重点工作, 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日常管理, 并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目前学校家长委员会较为成功的运作案例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参与学生奖惩制度的修订。
家长委员会参与学生奖惩制度的修订, 既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权, 又可以使学校对学生的奖惩措施得到广大家长的最大理解和支持。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 没有家长参与的制度一定会为日后的落实埋下隐患, 毕竟高级中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未成年人, 有很多工作都需要作为监护人的家长的配合。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 学生周一至周五都住在学生公寓, 可以避免每天的“舟车劳顿”, 学校、家长、学生都深知这一点。过去, 碰到有学生违反相关纪律要求, 学校就会根据管理制度对相关学生采取暂时取消其住宿资格的措施。学生不能在学校住宿, 就需要家长每天接送, 自然给家长的生活带来干扰, 因此在具体落实这项制度的过程中, 来自家长的压力很大。班主任、年级组长等相关德育工作人员往往需要花很多精力事先与违纪学生家长沟通, 然后再作出决定, 而这很多时候又会影响制度的严肃性。自从有了家长委员会参与以后, 学校对相关制度进行细化, 更多地考虑家长对问题的看法态度, 对很多问题作了更详细、更人性化的补充, 这也保证了制度能得到家长更大的支持, 落实起来自然更加容易。家校对问题的看法保持一致, 教育的效果也就更理想了。
(2) 参与学校重大德育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实施。
自从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以后, 学校每年的重点德育活动如运动会、春秋游、文艺汇演、毕业典礼、成人仪式、周会等等, 都有了家长委员会的参与。这不仅大大减轻了学校组织这些活动的工作压力, 更重要的是活动本身有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和亮点, 同时也为更融洽的亲子关系创造了好机会。很多有专业背景和特长的家长参与学校周会, 通过主题讲座、报告的形式给学生和老师带来别样的教育机会, 深受师生的欢迎。
(3) 参与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随着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最大亮点的选修课在很多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同时也让学校深感压力重重——师资的安排和特色课程的开设。学校经过商量, 决定借鉴家长委员会参与周会等重大活动的经验, 同样希望通过家长委员会, 利用广大家长的强大力量, 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选修课建设, 不仅走上报告台, 更能走进课堂, 走上讲台, 亲自为孩子授课。这既是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参与, 也是家长换个场合履行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权。我们对此满怀期待, 我们也有足够的信心把这件好事做好。
(4) 参与学生的周末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外地市学生在杭州主城区就读的比例越来越高, 随之也就给学校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周末留校学生如何管理。作为杭州全寄宿制规划设计的重点中学, 我校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解决方案。目前, 基本上每届学生中都有30~50不等的外地市学生周末无法回家, 需要生活在学校。而高中学生又还都属于未成年人, 需要成人的监护, 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学校的身上。现在很多家长, 尤其是这些外地市的家长不是“没时间”就是“没能力”管孩子, “全权托管”, 殊不知这样不完整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尤其是孩子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如何依法且合情合理地解决这些学生家庭的实际需求, 学校认为家长委员会可以有所作为, 甚至可以“主动”担当相关工作。家长委员会集体商议, 互相协调, 和学校一起为学生服务, 就很好地解决周末管理的困难, 这不仅有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 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这样的担当其实是家长对自己作为孩子监护人责任和义务的切实履行, 是家长教育权的具体实践。
3. 循序渐进———监督权。
根据《意见》的精神, 家长委员会是由学校主导建立的组织, 是学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 家长委员会作为家长民主选举产生的群众组织, 其工作上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正是家长委员会的依附性和独立性并存的特点, 决定了其运行过程中行使监督权的复杂性。另外, 家长委员会关注学校教育, 无法排除一些功利动机、众多家长的非专业背景以及家长委员会组织本身的短期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监督权必须稳妥处理, 将其与学校的校务公开工作相结合, 逐步有序推进。
从高级中学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育的监督权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纯粹监督, 二是通过参与实现监督。第一类譬如家长委员会监督学校的收费情况、依法治校情况, 对学生的评优评先是否符合相关制度等等。第二类参与性监督就显得更深入, 目前从学校的实践情况来看, 有两项工作的开展还是很有效果的。
(1) 参与学校各类自主招生推荐的监督工作。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高考改革的稳妥推进, 自主招生 (包括浙江省的三位一体招生) 已经成为很多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学校充分认识到公开是公平的基本前提, 也是“民心所向”, 因此, 每年都会针对此项工作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并让家长委员会全程参与其中, 有了家长的参与和监督, 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争议, 有效促进学校作出科学、民主的决策, 让关系学生升学的重大事情在社会的阳光下运行, 避免对学生利益的无谓侵害。
(2) 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现对教师工作的监督。
这项工作的推进一定要慎之又慎, 因为它会涉及教师的权益, 如何实现有序有度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学校将其与原有的家长开放日结合, 家长委员会根据工作安排事先与学校教务部门联系, 由学校协调家长委员会相关成员进入课堂听课的时间和范围。家长进课堂听课对老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一方面课堂更加透明, 需要接受来自除了同行以外的评价, 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了解更真实的课堂, 更全面的自我。而对学校来说也成了促进教师发展和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手段, 成了家校合作的新途径。
三、家长委员会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义务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工作的随意性, 更不能抹杀它对工作不断完善的一种追求, 而科学合理的评价与反馈是促使工作不断完善的一种有效途径。
1. 评价主体。
目前, 很多地方把家长委员会的相关工作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内容之一, 因此, 工作的评价实际上更多的是教育相关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的检查、评价。而根据家长委员会依附性和独立性并存的特点, 家长委员的评价不应该局限于此。第一, 家长委员会的第一评价主体应该是全体家长, 这个可以在换届的时候进行, 当然也可以在学期中间进行, 但是一年一次比较合适, 不宜太频繁。第二, 学校也要做好对家长委员会工作的评价, 毕竟它是在学校的主导下开展工作, 是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就可以通过座谈的形式来进行, 在沟通中评价, 在评价中沟通, 效果会更好。第三,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 对由家长委员会具体牵头实施的具体工作进行评价, 来自学生的评价会成为家长委员会做好学生服务工作的最大动力。第四, 上级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也需要参与评价考核, 并向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及时反馈。第五, 家长委员会成员还需要做好自我评价工作。
2. 评价内容。
工作评价内容确定的主要依据应该是《章程》以及每学年的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 当然不同的评价主体, 具体条目可以在评价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适当选择。
3. 评价频次。
一般来自全体家长、学校、学生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不宜过多, 一学年一次为好;而家长委员会的自我评价则可与工作例会等相结合, 一个月或两个月一次。
4. 评价方式。
评价是对家长委员会成员工作的一种认可和促进, 因此, 学校高度重视家长委员会工作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建设, 充分利用评价所伴随的强大的洞察力和信息提供能力, 发挥其对家长委员会工作指导的作用。
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调查问卷的方式, 二是座谈会的形式, 三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根据学校的实践来看, 一般全体家长、学生的评价均采用调查问卷, 而且问卷可以做成机读卡形式, 更有利于最后的数据处理;学校评价和家长委员会的自我评价则更适合座谈会的形式来进行, 即在沟通中完成评价和反馈;而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则以检查、书面和口头汇报等形式来实现, 最终教育行政部门予以评定。当然无论采取哪种评价方式, 一定要保证评价内容能及时准确反馈 (书面或口头) 给家长委员会成员。
总之, 家长委员会的建立与有效运行不仅能够保证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实现家长与学校的良性互动, 有利于解决当下学校教育教学的诸多困难, 而且也是进一步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 每一所学校都应该结合自身实际, 创新机制, 凸显实效, 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应有功能,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学德育大纲[J].人民教育.1995 (4) .12
[2]孙柏瑛.公民参与形式的类型及其适用性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J].2005 (5) .126
寄宿制中学语文教学 篇9
一、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一)人际关系成萎缩型
思维过敏,疑心重重。一 方面,因父母常 年在外打工,其监护只能由爷爷奶奶代为之,隔代抚养的弊端凸现出来。另一方面,留守学生有很强的自卑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经常感到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留守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劣势,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常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感和怀有敌意,时间久了免不了人际关系会出现障碍。
(二)异常的行为
通常情况下,农村留守学生父母长 时间不在 身边,缺乏应有的监管和引导,他们会产生比其他学生更强的不安全感。这极易引发人格、道德品质与常人的具大差异,经常出现违纪违规行为。这些叛逆行为得到的是极大排斥和制裁,这更加深了他们的焦虑和不 满。再者,留守学生因平时缺少父母的约束而性格有失常态,表现为情绪失控,易冲动发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顶撞教师和长辈。
(三)监护人教育的缺失
笔者从家访和大量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农村留守学生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在校作业不交,不求上进,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疏导。教师应当及时解决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心理健康上的困惑,承担起全面的教育和管理责任,帮助农村留守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念。有的监护人思想认识陈旧,教育方法 不当,对农村留守学生过分宽容,听之任之,偏袒短处,忽视在团结互助、和谐相处、尊重他人方面的教育与引导。
(四)乡级政府和村级组织对留守学生不够关注
笔者走访乡村有关干部时,大多数认 为:留守学生是农户自家的事,与乡村有何相干,对这些留守孩子的教育就是监护人及其父母的家庭琐事,管也管不了。这种思想认识和不良意识的存在,无助于留守学生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政府为了增加地方农民的收入,鼓励、支持农民外出打工创收,以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 面,伴随着农民工外出,产生的问题又得不到解决,更谈不上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措施
(一)建立心理发展档案,设置心理疏导课
心理健康教育是农村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面临 的一个重大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解决农村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心理发展问题的关键。为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农村寄宿制中学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对农村留守学生开展定期及特殊的心理辅导、咨询、教育。在建立心理发展档案时,重点收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由专业人员分析、研究、总结这些档案,找出这些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二)设立心理咨询室,组织各种校内外活动
学校可以开通亲情热线,组建心理咨询室。教师可以经常家访,及时了解农村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和沟通。此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微机室、活动室等教育资源,为农村留守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校园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乐园。
(三)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做好留守学生的德育工作
中华民族素有“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社稷为本、民众为本的传统。从《书经》提出“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到贾谊的《治安策》主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到顾 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共同倡导的是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这是一种整体本位、民众本位的价值观,它是我们今天提倡的基本价值导向的渊源。
总之,抓好农村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解决农民外出务工时的后顾之忧。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理应由全社会共同努力,给这些孩子以美好的明天。
摘要:根据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需要实施相应的措施,要建立心理发展档案,设置心理疏导课;设立心理咨询室,组织各种校内外活动;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做好留守学生的德育工作。
寄宿制中学语文教学 篇10
关键词:武术锻炼,现状,对策研究
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具有良好的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功效,而且还具有修身养性、竞技观赏的功能,同时它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特点鲜明、别具一格的技击理论。因此,很多学校把武术作为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之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广泛开展并得以普及。但是作为武术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的课余武术锻炼现状不尽如人意,本文针对这种现状对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措施,希望能提高中学生课余进行武术锻炼的兴趣,积极投入武术课余锻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运城市农村寄宿制初中正在上武术课程的初一学生1678人,已修完武术课程的初二学生1368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询和搜集与武术相关的文献资料百余篇,并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了解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初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造成的各种影响因素,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2.2 访谈法
随机对教授武术课程的教师及初一、初二的男女学生进行访谈,了解相关信息,同从事武术教学研究的专家进行访谈,获取指导意见。
1.2.3 问卷调查法
在对相关文献分析和访谈基础上,设计学生调查问卷,并对问卷作效度和信度检验,对初一学生发放问卷1800份,有效问卷1678份,有效率93.2%;对初二学生发放问卷1500份,有效问卷1368份,有效率91.2%。
1.2.4 数理统计分析法
根据本研究目的和任务,运用Excel数理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2 中学武术面临的窘境
2.1 学生课余参与武术锻炼现状
学生在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时,锻炼的内容应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问卷中,对“您课余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是什么?”共设计了13个项目供选择。具体是:武术、散步、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棋类、跑步、操类(体操、啦啦操、健美操)、大球(篮球、排球、足球)、跳绳踢毽子、体育舞蹈、健身器械、台球保龄球、游泳及其它项目。
结果显示:正在学习武术的初一男女生,课余进行武术练习的选择人次分别占总选择人次的2.2%和4.1%。已修完武术的初二男生无人在课余进行武术练习,女生选择率仅有0.2%。课余体育锻炼和体育课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体育课为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技术基础,而课余体育锻炼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体育课学习效果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课余体育锻炼,巩固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从表1调查结果来看,武术的学习并没有提高课余进行武术锻炼的人数。
2.2 学生对武术锻炼不感兴趣的原因
初中学生对武术锻炼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武术教学内容单一;武术教学方法单调;教师素质差;课外组织形式不完善。调查结果显示:初中学生对武术教学方法单调反应强烈,其中初一男生选择人次占总选择人次39.0%,初二男生占到29.9%,初一女生占到50.5%,初二女生占到42.2%;其次对课外组织形式不完善反应较强烈,其中初一男生选择人次占总选择人次的32.7%,初二男生占到44.5%,初一女生占到24.6%,初二女生占到47.9%。
3 针对问题对武术教学进行改革
3.1 从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出发,丰富教学内容
从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出发,打破传统武术课程的界限,在立足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将武术教学内容的范围有针对性地加以扩大。武术的形式内容多种多样,有器械、有拳术;有套路、有搏击;有外家拳、有内家拳,林林总总,多种多样,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丰富武术教学内容。
3.2 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武术教学多采用传统的教师口头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较为单一的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3.2.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建立对武术动作的表象认识
在现代社会中,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学生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手段所营造的“信息环境”不断改变着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意向,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形象直观和深入的认识。多媒体教学以其图像、文字、音乐、动画等信息生动形象地把武术动作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观察和了解武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运动路线和方向、动作要领及动作名称,加深对武术动作的表象认识,降低学习动作技术的难度。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享受武术名家的动作演示,在充分享受武术美的过程中建立对武术动作的整体概念,提高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可以建立学生个体对个别动作或者个别动作某些环节的强烈识记,有效提高武术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
3.2.2 缄默知识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波兰尼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可以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表达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缄默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知识类型,它们事实上支配着人的整个认识活动,是人们获得所有显性知识的“向导”和“主人”。甚至可以说,“人们最杰出的思想行为在于产生这种知识”,换言之,心灵的缄默能力在人类认识的各个层次上都起着主导性的决定作用。任何通过语言和其他符号程序的明确知识都依赖于缄默知识的存在和支撑。
武术教学是一种以身体运动的方式来实现的教育活动,其技术动作并非总能由文字、图画或数学公式完备地表述出来,来自直觉的属于缄默性的知识在武术技术传播过程中起着基本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武术过程中,缄默知识的获得不是单靠灌输和推理,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以及潜移默化的实践,能不知不觉地掌握连教师也不是非常清楚的技巧。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设宽松的交流和沟通环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其缄默知识显性化,加深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武术教学效果。
3.3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进行武术教学的基本保证
随着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广泛开展和普及,为了满足教学需要,许多其他专业的体育教师经过短暂的培训后就去教授自身并不擅长的武术项目,这就容易产生由于教师本人的技能结构导致教的环节缺乏吸引力,从而影响武术教学质量。所以要求教师的兼项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专项和兼项教师要加强沟通和交流,专项教师以“帮带形式”尽快提高兼项教师教学、技术和技能水平。还可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通过继续教育或武术师资培训提高武术业务能力,以及引进紧缺项目的年轻高学历的武术教师来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3.4 从动作练习的时空维度出发,丰富武术课内外组织形式
在普及武术的学校,发现学生缺乏练习,大部分学生只进行课堂练习,课外不练,致使教学效果较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3.4.1 建立武术兴趣俱乐部或者武术单项协会
对正在上武术课的学生实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俱乐部辅导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课程和兴趣爱好选择一项武术项目,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俱乐部的辅导锻炼活动,使武术在校园中得到传承与发展。对修完武术课的学生实行俱乐部会员制,每位学生每学期可以选择一至两个武术项目进行锻炼。在管理方面,针对正在上武术课的学生实行每学期将武术锻炼信息统计上报的方法,纳入体育课成绩考核体系。
3.4.2 武术项目练习组织形式课间操化
课间操练习武术,可以缓解学生全身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是有益而无害的全身性运动。例如在练习太极拳时,动势时眼随手转,停势时眼向前平视,延展及远,随着练拳时日积久,使视神经和动眼神经获得有规律的锻炼,对保护和恢复视力有良好的作用;在练习太极拳时采用腹式呼吸,要求气向下沉,与动作自然配合,使呼吸逐渐做到深、长、细、缓、匀、柔,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促进内脏作自我按摩运动;腰是上下体转动的关键,太极拳对腰部的要求是松、沉、直,要松而沉;练太极拳时如果没有了含胸拔背的配合,上身的胸部就会僵直而得不到运动。因此,建议普及武术教学的学校使武术练习组织形式课间操化,常年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累积效应必将显现。
参考文献
[1]徐琳.“缄默知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1).
[2]赵丽萍.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06(1):100-103.
[3]史金平.对大学太极拳教学改革的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81-82.
[4]张胜利,刘树军.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探索[J].体育学刊,2005(1):68-70.
寄宿制中学语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寄宿制中学;偏远山区;班级管理;班主任
笔者所处地区为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偏远山区,为了有效对教育资源整合,全县按照地域将初中整合为大片区中学,近几年,由于农村进行撤点并校,相续建立起了寄宿制學校,寄宿生由于亲情缺失造成的学习问题、道德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生活困难问题、心理压力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影响到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这就要求寄宿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从原来的学习教导者、管理者、督导者转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引领者、生活的导向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亲情教育的代替者,既成为学生的教育者,又成为学生的父母、朋友和玩伴,努力为寄宿制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消除其成长隐痛。
1偏远山区寄宿制中学班级管理中的现状及问题
在通常的教学实践中,班主任所教科目大多数是主课,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对所带的班级负责,处理班级中发生的各种常规问题,协调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关系,应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而这种情况在偏远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中越发明显,班主任扮演的是一个全面管理者的角色,事事管,样样管,处处管,工作时间的无边界,承担责任的重大,是的班主任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
与之相反,学校里的任课教师只负责日常的教学工作,对于班级工作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可以不问不闻,久而久之,教师的教育功能被逐渐退化,日益演化成一个教书匠的角色。
2如何更好的进行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
2.1培养寄宿制班主任的各种素质
当前,寄宿制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加之学校对班级管理的科学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承担的责任越多,这就使得班主任从早到晚陷入繁琐的学生事务中不能脱身。寄宿制不仅给学校管理带来许多问题,也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为班主任提出了更高要求。寄宿制班主任不仅要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素质,而且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素质。
2.1.1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
偏避山区农村学生分布在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因此都是寄宿在学校中,衣、食、住、行、学等都在学校,24小时的全天候管理,使班主任没有空闲时间,工作内容复杂、工作量巨大;此外,农村寄宿制学校工作环境艰苦、师生生活条件差。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寄宿制班主任必须具有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2.1.2努力打造全方位多面手能力
寄宿制学校须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住宿等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班主任不仅要认真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还要义不容辞当好保育员、安管员、卫生员、服务员、监督员、守门员,在生活上关心每个学生,在困难上帮助每个学生,在疾病中关爱每个学生,在心灵上喜欢每个学生,做一个“多面手”、“万能人”。
2.1.3随机应变能力
班主任需要敏感、迅速,准确判断和灵活、机智、巧妙处理学生管理问题的能力。时时刻刻深入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心理脉搏,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难以预料的临时处置问题。
3关于寄宿制中学未来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思考
3.1推进班级管理体制的改革
推进班级管理体制的改革,变班主任一人负责制为班级教育小组集体负责制,班级教育小组成员实行“1+N”模式,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寄宿制学校中的生活教师、学生班长、家长代表组成,并且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所有任课教师和生活教师全部进入班级教育小组,班级不再是班主任的“私人空间”。改变了原来班主任“一人说了算”的局面,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也从管理的客体成了管理的主体,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班主任转变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任课教师转变为班级管理的责任人。使得任课教师不仅懂得如何教学,也要知道如何育人。班级教育小组制作为一项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的新生事物,从转变教师角色的意义上来讲,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2拓宽寄宿制班主任的角色
寄宿制中学语文教学 篇12
关键词:寄宿学生,身心健康,问题,解决策略
一、农村初中寄宿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寄宿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1)性格缺陷,情感缺失,心理发展不健全。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使有些学生产生孤独、寂寞、胆怯的心理,形成孤僻性格。(2)内心发展失衡。寄宿制学生从小学四年级就离开家庭和父母,在学校寄宿时基本与外界失去接触的机会,他们缺乏足够的亲情,不能像其他的同龄儿童那样,享受到应有的家庭温暖,在心理上有失衡的倾向。有的自闭,不愿与人交往;有的逆反或者仇视。寄宿生的自卑和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他们把得不到亲情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和金钱,对社会充满敌意,以致于出现一些逆反的行为。(3)交际出现障碍。
2.寄宿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寄宿制学生一周有五天半在学校食堂吃饭,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寄宿制学生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据调查,我县寄宿制学校的食堂菜谱大同小异。学生长期吃这些食物厌食现象比较严重;再者各个寄宿制学校学生多、时间紧,有些饭菜可能有煮不熟的现象。久而久之,导致部分寄宿生营养严重不足,个头矮、多病等。
3.寄宿学生的教育问题。外出务工潮致使农村许多寄宿学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位。学生一般由祖父母或亲戚监护,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但因受各种因素的局限,这些老一辈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所以,“隔代教育”的弊端显露无疑:第一,老人只负责孩子的饱暖,而对于如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不重视;第二,很多老人过分溺爱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怕苦怕累,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第三,老人中文盲或文化程度低者所占的比重大,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帮助孩子的学习,无从过问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
4.寄宿学生的道德行为问题。青少年正值人生的第二断乳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握斯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一年龄阶段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中学生的行动能力逐渐增强,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再加之文化传播媒体的影响,如网络虚拟的世界,校园暴力小说,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都严重地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心灵。
二、解决策略
1.家庭方面。作为寄宿学生的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要认识到家长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也应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听听孩子的心事,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和疏导。同时要加强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与教师商讨怎样有效地教育孩子,使寄宿学生的心理上得到更多的关爱和照顾。
2.学校方面。学校肩负着教育寄宿学生的重要任务,为了加强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就要不断制订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政策,实现良好的教育。首先,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寄宿学生的资料档案,明确寄宿学生家庭的地址、父母打工的地址、电话、家庭成员以及监护人的信息,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家里的实际情况,多关心和爱护这些学生,使他们能健康发展。其次,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节技术。最后,学校应加强学生食堂的管理,在饭菜的品质上狠下功夫,确保学生能定期、定时吃上饭,杜绝吃垃圾食品,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寄宿制中学语文教学】推荐阅读:
城区寄宿制中学06-20
拉加寄宿制藏文中学学校简介05-12
雄武中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自查报告06-20
紫阳中学初中部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汇报材料07-09
七斗中学寄宿管理制度06-18
南桥中学寄宿生管理制度09-13
中学寄宿生管理工作汇报10-11
吉阳中学寄宿生管理工作汇报10-18
子洲中学学生公寓寄宿生管理制度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