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方案

2024-06-16

评估方案(精选12篇)

评估方案 篇1

摘要:辽宁的普通本科院校于2006—2008年期间, 已全面接受了以政府 (教育部) 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评估。从整体来看, 各高校整改方案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点, 那就是非常务实, 具体到每项整改内容都能够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目标。但是, 仍有部分高校为整改而整改, 缺少学生和基层教师的参与, 评估整改方案流于形式, 整改工作不甚理想。

关键词: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整改方案,科学性,可行性

辽宁普通本科院校于2006—2008年期间, 已全面接受了以政府 (教育部) 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评估。在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后的规定时间里, 已评高校都按时向评估中心报送了评估整改工作报告, 并启动了评估整改工作。2006年, 辽宁省参评的7所学校, 全部获得优秀, 是当年全国唯一评估全是优秀的省份, 同时辽宁省也是被教育部指定唯一在2007年评估专家组组长工作会上做经验介绍的省份。从整体上看, 各高校整改方案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点, 就是非常务实, 具体到每项整改内容都能够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期限、有目标, 并且责任到人, 这为扎实有序地搞好评估整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各高校教育行政部门也都比较重视评估整改工作, 不断加强对整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但是, 仍有部分高校评估后很快就恢复到启动评估前的状态, 评估后的“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或缺乏长远规划落实, 校内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也缺乏系统的理论完善与实践践行。为了能客观呈现辽宁省已评估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的实然状态, 本文选取了20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为研究样本。从层次上看, 部委院校 (这里指985、211工程院校) 3所, 行业转制院校9所, 一般省属院校5所, 市属院校3所;从类型来看, 综合类院校14所, 医药类院校3所, 艺术、体育类院校2所, 民族类院校1所。

一、整改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一) 整改方案适应社会的需要, 内容全面、深入

所谓整改的全面性是指整改方案不仅包括对专家意见和建议的梳理和剖析, 而且包括宏观层面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 包括高水平学科平台和人才队伍、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投入等方面等。列宁说:“要真正的认识事物, 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 但是, 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辽宁省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整改方案是全面的、多维度的。横向上说, 从各高校校内、省内高校、省外高校、国内外四个层面全方位地展开, 深入了解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充分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 真正做到了深入实际、广泛调研。纵向上说, 各高校在评估结束后及时开展了校内教学基础调研, 组织不同层次和范围的人员召开整改调研座谈会, 就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等积极听取各层面的意见和建议, 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作准备;深入了解培养方案中的重点问题, 学校整顿选课和课程开放、分类特色培养以及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创新实践等问题。

(二) 整改方案循序渐进, 分阶段展开

阶段性是指整改院校在评审专家实地考察和提出建议后, 为保证整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保证整改工作如期完成, 大多数高校都成立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 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 在原评建办的基础上, 设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负责整改方案的具体落实。多数学校都把整改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为期一年。第一阶段:学校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校各单位认真学习和研究教育部评估专家的考察意见, 各单位根据考察意见制定本单位的整改方案, 评建办公室根据各单位的整改方案, 撰写学校整改方案, 经学校评建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后上报教育部评估中心。第二阶段:全面落实整改工作, 学校各单位根据整改方案进行实施, 学校组织检查组对各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检查, 督导各单位按时完成整改工作。第三阶段:学校组织整改工作验收, 各单位提交整改工作总结报告, 评建办公室负责撰写整改工作总结报告, 经学校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上报教育部教学评估中心。

(三) 整改方案在思想和内容上有机统一

统一性表现在各高校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 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 坚持阶段性整改和长期建设相结合、重点整改与巩固评建结果相结合的原则, 以教育部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 认真贯彻全面总结过去办学中取得的经验, 认真查找和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 切实把整改作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和办学水平、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又一新的起点, 进一步巩固学校教学中心地位, 牢固确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 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 强化教学管理, 突出办学特色, 推进素质教育。在整改中努力做到整改工作与坚持学校的办学定位相结合、与完成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阶段性任务相结合, 巩固评建成果, 建立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四) 遵照高校自身发展逻辑, 整改方案多样

多样性是指虽然各层各类的本科院校在制定整改方案过程中都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同样表现出多样性特征。首先不同类型的学校整改方案不同, 在选取的20所样本学校中, 医科类院校在整改方案的制定中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 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加强附属医院建设, 加大临床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实践基地检查和评估制度, 从组织和制度上完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行业转制院校则根据原行业性质, 结合所在地域经济和人口需求, 通过实践大力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如沈阳工业大学以地方区域经济建设为主, 积极辐射全国装备制造业和其他行业领域, 以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为主, 同时培养研究型人才、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面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以装备制造业和材料加工业相关专业学科为主, 形成了机械、材料、电气、信息相互融合的突出应用性技术的、以工为主的专业学科特色。

二、整改方案存在的不足

(一) 对评建工作方针的理解有待提高

我国普通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初衷是通过评估、整改进而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是以评估为契机, 着力改革, 重在建设。一些学校整改方案简单、划一, 脱离学校实际, 在撰写整改方案时, 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 实际效用大打折扣, 或者仅仅重视专家进校考察评估而忽视整改, 相当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整改工作任务的艰巨性。众所周知, 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 专家组进校评估采集的主要是当时的信息, 是对高校当时各方面情况进行价值判断。高校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就必须不断对现有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改进。各高校在迎评时期, 对高校进行宣传、动员和教育, 甚至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高校评估工作。但在整改方案中部分高校没有提及学校要继续利用好这些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二) 整改工作力度不够大, 重视不够

很多高校把是否通过评估或评估结论的高低作为一种荣耀或“标签”, 通过专家组的评估后, 并没有真正将整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 松一口气的想法和做法在许多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或没有明确整改的指导思想及基本思路;或根本没有切实可行的详细的整改方案;或有整改方案, 但没有具体安排和实施等。由于评估专家的评估意见要报送到教育部, 所以专家对被评估学校存在的问题多为中性词语的“意见”, 对于被评估的本科院校的实际指导意义值得商榷。这些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对整改工作任务的不明确, 势必影响本科教学评估的效益, 最终影响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 缺乏学生和基层教师的参与

多数学校在制定整改方案时, 多以学校教务处或评建办撰写整改方案, 缺少与学校的教学对象———学生和教学参与主体———教师的有效沟通, 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 也没有进行有效调查和反馈。广大教师身处教学第一线, 对教学情况最有感受和发言权;他们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 教学的“改”与“建”, 必须通过他们来实施、来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他们的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整改方案的效果。只有让广大师生全员参与, 积极投身到整改方案的制定过程中, 结合他们的意见, 才能更好地保证整改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际性。

(四) 为整改而整改, 缺乏针对性

由于大部分高校自评材料上“报喜不报忧”, 关于学校的社会声誉、毕业生就业情况、教师待遇等信息提及较少, 加上部分高校在材料方面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使专家组进校后花费大量精力用在辨别材料的真假上, 不利于评估工作的开展和巩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成果。一些整改方案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 增加了教师负担, 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等。一些学校只是立足学校自身分析问题, 不是抓住问题存在的关键环节, 而是面面俱到, 没有针对性, 甚至有的学校的整改方案中尽是重大任务、特色鲜明、一流水平等空洞概念, 具体起来很难操作, 很难落实。

评估方案 篇2

评选方案

一、评选要求

1、案头分析评选要求

将CTAIS中的涉税信息与纳税人生产经营有关的数据信息,按照纳税人经营业务的流程和增值税计算因素,对纳税评估数据采集、指标计算、疑点分析进行表格或文书式归集。

一是各项分析指标计算清晰。将从CTAIS查询调取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形成《纳税评估分析工作底稿》,对企业的税负率、毛利率、存货变化、税款形成等指标进行计算。

二是分析思路清晰。利用案头分析指标,评估人员结合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针对指标体系,逐个分析、排查异常点,准确锁定被评估对象的异常点和疑问,确定进一步约谈和核查的重点。

三是分析文书规范。利用案头分析形成的《纳税评估分析工作底稿》实现数据调取、分析比对和对被评估对象的信息采集、指标计算、疑点分析、处理建议等,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规范化、效率化。

案头分析的内容:税负比对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比、单位产品定耗)、能耗测算分析、工时(工资)耗用分析、主耗材料分析、存货变动分析、资金流量变动分析、进项税金分析、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费用)和利润的配比分析等。

2、评估案例评选要求

根据纳税评估过程中的实际评估情况,对案头分析准确、评估实施规范、完整、评估税款入库及时、帐务调整到位的评估案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一是要格式规范、语句流畅、层次分明。主标题是对整个案例特点的概括,要在案例概括、案例介绍(评估背景、数据采集、案头分析等)、约谈举证、实地调查、评估结论、评估处理和评估建议等方面详细阐述。

二要数据真实、分析准确、疑点详细。根据案头分析列举的数据,既要有横向比对,又要有纵向比对,要有较全面的数据分析,分析结果与列举的疑点相匹配。

三是评估实施规范。对约谈举证要有具体的疑点分析和解释,对不能消除的疑点在实地调查中要有针对性的查验数据。

四是评估后续事项要完整。评估结论要客观、公正,处理结果中要包括帐务调整,评估建议要有对评估对象的特性及其行业共性在加强税源管理方面的合理化建议,达到以评促管的目的。

3、评估模型评选要求

纳税评估模型,是在行业纳税评估的基础上,对行业共性所涉及的税负、投入产出、能耗、工时(工资)、主耗材料、市场价格、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费用)及利润的配比等方面测算出的峰值,应遵循下述原则。

一是外部性原则。纳税评估,是企业申报导入征管信息系统内部的税务报表、财务报表、发票等数据,通过企业报送的财税数据进行同行业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发现一些疑点和问题。外部数据指企业报送的财税以外的数据,也即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的数据,比如生产工艺流程、机器设备、工资能耗、原材料、产成品、技术指标、生产标准、质量体系、价格信息等。这些外部数据的采集来源可以是直接到企业实际采集,也可以由企业定期报送,也可以通过第三方渠道获得,比如对水、电以及原材料、产成品的价格信息等可通过供水、供电部门和行业行情权威发布部门获得。

二是可比性原则。在数量上,同行业纳税人应达到一定数量;在时间上,同行业纳税人开工投产时间应该基本接近;在空间上,受地域因素的影响,相同地理位置的同行业可能差别很小,因此同行业对比也建立在适当空间地域的基础上;在规模上,同行业纳税人大小规模相近,其生产经营模式可能接近。因此,在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时,应充分考虑可比性。可比性越大,数据越有行业代表性。

三是动态性原则。行业纳税评估遵循固定的模型,评估模型建立后,指标和数据应该是动态的,应经常进行维护。建立纳税评估模型指标,对数据要定期采集,要不断从企业的生产经营变化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更新公式、指标和各项数据。

二、参评条件

1、根据《纳税评估考核办法》,税源管理单位和专业化评估每季应分别报送一篇评估案例,在此基础上评选优秀评估案例。

2、税源管理单位和专业化评估于应将不少于二个案头分析和评估模型报送专业化评估办公室。

3、其他单位在参与纳税评估过程中制作的评估案例、案头分析和评估模型,也可报送专业化评估办公室,一并参与评选。

三、奖励办法

被害人心理损害评估及救助方案 篇3

关键词:被害人;心理损害;心理评估;救助方案分类号D9172随着我国法治的日益健全和对人权的日益重视,被害人的权益和救助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实务界人士的关注。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也将“研究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徐凝,2007)。根据来源的不同,被害人因犯罪侵害所感受到的痛苦可分为三类:机体损伤、财产损失和心理损害(精神损害)。郭建安(1997)认为机体损伤是指致伤物或致伤因素作用于人的机体而引起的组织结构的破坏或功能障碍,可以分为皮肉痛苦和轻微伤、轻伤、重伤和死亡。对机体损伤的鉴定一般是由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完成,财产损失一般由评估机构进行鉴定。而目前,对心理损害的评估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对被害人的心理损害进行科学的评估,不仅有益于建立更加公平、科学的补偿制度,也是帮助被害人早日回归正常社会生活的关键。

1被害人心理损害的界定范围及分类

1.1被害人心理损害的界定

心理损害,也可称为精神损害、精神创伤,在不同的领域内有不同的界定范围。在民事法律上,精神损害是指公民人身权受到侵害的事实以及造成的损失后果。精神损害可以是直接对名誉、荣誉、姓名、肖像等精神权利的侵害及造成的精神利益损失;也可以是对公民健康权的侵害,使人身体伤残,间接带来的精神利益损失后果(郭建安,1997)。英美国家的诉讼活动所关注的能够得到赔偿的精神损害主要指“环境的变化通过心理机制而引起的精神变态”,类似于临床精神病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急性应激障碍。它主要包括三类损伤:躯体创伤所致的精神损伤;精神刺激所致的躯体损伤;精神刺激所致的精神损伤(胡泽卿,2006)。在被害人学中,精神损害则是指个人在生活中受到某种因素作用后,正常心理受到强烈刺激而产生的强烈的痛苦经验(郭建安,1997)。罗大华、俞亮和张驰(2001)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刑事被害人所受到的心理损害,认为心理损害仅指个人在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后所感受到的精神痛苦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其范围大致包括:(1)疼痛与折磨,即由人身伤亡造成的被害人肉体上的不适、痛苦和情绪上的创伤;(2)精神打击,一般是指目睹了事故发生的人或事故,直接被害人的亲属所受到的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包括因精神打击而遭受有形损害的情形,如精神错乱、神经衰弱等精神疾病;(3)丧失对生活的享受,即被害人因遭受侵害而不能充分享受现实生活或未来生活的乐趣而引起的损失;(4)寿命缩短的损失,指被害人因身体伤残而致寿命缩短、丧失对未来生命存在之追求所引起的损失;(5)丧亲之痛,指被害人死亡而致使其亲人因失去原有的情爱、照顾、陪伴、安慰和保护等所产生的精神痛苦。

1.2被害人心理损害的分类

对于被害人心理损害的分类,国内外学者的划分比较一致,即分为近期心理损害和远期心理损害两大类。这一分类是根据侵害发生后不同时间段内心理症状的不同反应划分的,这样的划分有利于救助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损伤评估和救援。

近期心理损害通常发生在犯罪后的几分钟、几小时或几天内,这一阶段被害人感受到的痛苦非常强烈,表现的症状也较为明显,产生严重心理损伤的比例也较高。Whalley 和 Brewin(2007)梳理了有关恐怖主义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文献,发现30%~40%亲历恐怖事件的被害人可能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20%的人在两年后仍然会出现应激症状。近期的心理损害主要表现出惊恐、愤怒、绝望、沮丧等症状。对于这一时期的心理损害症状,救援人员首先要做的是帮助被害人寻找到社会支持,让其感到安全。例如,帮助被害儿童尽快找到父母,向被害人告知他现在所处的环境绝对安全,不会再受到伤害等。紧接着心理救援人员需要告知被害人他们现在所感受到的惊恐、愤怒、绝望、沮丧等不良情绪和表现出一定的症状都是正常的反应,并且用合适的语言对被害人进行安抚。对近期心理损害进行快速而有效的救助对于被害人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至关重要。国外研究者(Hobfoll,Hall,CanettiNisim,Galea,& Palmieri,2007)提出了创伤事件后如何对近期心理损伤症状进行有效救助的五个基本要素:增强安全感;帮助恢复平静;加强自我意识和集体效能;加强联系;增加希望。总的来说,近期心理损害的救助目标是让被害人重获安全感,重新得到社会支持,从而对未来产生希望和信心,激发“自愈”的潜能。

长期心理损害是指被害人受害以后的几个月甚至几年内仍然持续存在的心理损害。这种心理损害常常是因为遭受严重侵害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救助,其危害甚至伴随终身。罗大华等(2001)认为长期的心理损害包括两类:其一是被害烙印,是指遭受犯罪侵害的被害人,将被害经历积淀内化,从而在心理和生理上显现出短期不易消除的某些症状、标志或特点,如强奸罪的被害人受害以后经常表现出恐惧、与异性交往困难、性冷淡、抑郁或非病理性的性欲亢进等心理生理反应;其二是被害后遗症,是指被害人在被害以后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的不良状况,如噩梦、盗汗、对噪音反应惊恐、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体重减轻、家庭关系紧张、遭受社会歧视等,严重者甚至出现抑郁和妄想症状。通常来说严重暴力犯罪,如杀人、抢劫、强奸、重伤害、绑架等极易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种应激障碍持续三个月以上便成为长期的心理损害。对于长期心理损害的评估与救助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师或心理治疗师。在治疗方法上,认知行为疗法在治愈长期心理损害上效果显著(Gillespie, Duffy,Hackman,& Clark,2002; Duffy,Gillespie,& Clark,2007)。

nlc202309041212

2被害人心理损害评估维度

被害人心理损害的评估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鉴定,大体来说被害人心理损害的程度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是犯罪的类型与严重程度。就犯罪类型来说,通常威胁生命、涉及性的犯罪比财产型犯罪对人的心理损害更大。被害对象愈是涉及个人,犯罪发生地愈是在社区附近,被害人的心理创伤和威胁感就愈大。住宅被盗或受到其他骚扰之类的犯罪,由于侵犯了被害人的私人空间,人们对此也会相当敏感,都将其视为对私生活的侵害(罗大华,俞亮,张驰,2001)。在财产型犯罪中,对被害人心理损害的程度并不取决于损失财产的绝对价值,而取决于损失财产的心理价值。

二是被害人的个人特征。相同的刺激作用于不同的个体,所引起的反应是千差万别的。被害人性别、年龄、学历、社会阶层、生活阅历、对于受害事件的看法等不同,所产生的心理损害也不同。除去这些客观的个人特征,人格因素也会影响被害人的心理损伤程度。通常认为开朗、外向的被害人遭受心理损伤的程度可能小于沉默、内向的被害人;外归因、外控型的被害人遭受心理损伤的程度可能小于内归因、内控型的被害人。

三是社会支持系统。被害人社会支持系统的好坏对于可能受到的心理损伤有重大影响。社会支持系统包括亲戚、朋友、邻居、熟人等,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越强大,与社会的联系程度越紧密,当他遇到侵害、灾难时,所获得的支持、帮助就越多,心理的损害程度就越低,恢复的速度也就越快。

四是社会对被害人的认知和态度。司法机关、媒体、社会大众等如果对被害人有错误的认知,产生污名化等刻板印象,冷漠地对待被害人,侵犯被害人的隐私,则可能对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反之,社会给予被害人支持、包容和尊重,将会在很大程度减小被害人的压力,减轻其心理损害。

3被害人的救助方案

对被害人有效地进行救助,帮助其尽快回归到原有的正常生活中,仅有法律的保障、家人的支持或心理咨询师的治疗都是远远不够的。被害人遭受侵害后,受到的损害是各方面的,科学有效的救助方案应该是全方位的。Maguire(1985)指出被害人有三个方面的需要:其一是信息,如案件的审理过程;其二是实际的帮助,如经济上的帮助;其三是情感的支持。基于此,针对被害人的救助方案可以从信息获得、实际帮助和情感支持三个方面综合进行。

3.1信息获得

目前在我国,被害人在司法程序上能主动做的只有报案,完成报案后,他们唯有耐心等待案件的判决,在这期间究竟司法机关如何侦查,犯罪人如何供述,法官出于何种考量作出判决,犯罪人为何可以获得假释、减刑,这一切被害人无从得知。事实上,法律公正感的获得除了依靠结果公正外,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程序公正、人际公正和信息公正(李婕,马皑,2014)。当被害人充分掌握信息时,他们对于整个案件的参与感和控制感增强,感受到司法系统对于他们的尊重以及判决的透明与公正,这样他们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判决结果。当被害人认为自己遭受的损害得到了补偿,司法机关为自己伸张了正义时,他们相比那些认为判决不公,反复上诉、申诉,沉浸在案件当中的被害人来说,更容易从被害的阴影中走出,继续新的生活。所以说,被害人有效地获得与案件有关的信息,对于其康复、治愈有重要作用。要确保被害人能够获得信息,就需要法律的保障,这一点将在实际帮助中提到。

3.2实际帮助

对被害人进行实际的帮助分为法律上的保障和经济上的救助。

怎样保障被害人的权利,改变被害人被动的地位,各国都在做不同程度的努力。我国学者(罗大华,俞亮,张驰,2001)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刑事诉讼制度,减少刑事被害人的二次被害,必须通过立法进一步保障和扩大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其核心思想是扩大被害人在刑事司法程序中的参与权,改变被害人在传统刑事司法制度中被动、旁观甚至“惹是生非者”的地位,使之变成积极、主动的参与主体。这种立法上的改进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对刑事被害人的法律援助。当前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被害人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但却忽视了被害人遭受犯罪侵害后,生活上可能会陷入困境,缺乏必要的经济能力聘请律师代理自己参加诉讼的情况。第二,加强对被害人安全的保护。我国刑法第三百零八条规定了打击报复证人罪,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了对证人安全特别保护的内容,虽然该法也明确赋予被害人诉讼当事人的地位,但却没有对其本人和家属的人身安全给予特别保护,这无疑是立法上的疏忽。第三,扩大被害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刑事被害人在我国虽然是诉讼当事人,但其在诉讼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却被严重忽视。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被害人在侦查机关不立案、公诉机关不起诉和审判终结的时候才能得到有关的通知,但在诉讼过程的其他方面,如非保密案件的进展情况、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种类和期限,对罪犯执行刑罚(包括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的情况,被害人都无从知晓。

目前,各国被害人得到经济救济的主要来源有:国家的刑事补偿、犯罪行为伤害保险的赔偿、罪犯的单独赔偿以及出于团结友爱的精神由社会各界对被害人的捐献和帮助(罗大华,俞亮,张驰,2001)。经济上的救助可以弥补被害人因被害所造成的如误工、就医等金钱上的损失,改善被害人的生活状况,对被害人而言是最实际最有效的帮助。实际上,经济上的帮助不仅是对物质损失的弥补,也是身体损害的一种代偿,同时也有助于被害人心理痛苦的减轻和心理损伤的治愈。李琦,刘爱萍,罗劲(2010)对金钱镇痛功能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金钱在缓解痛苦中起到次要和补充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具体的情境信息决定金钱在缓解痛苦中地位的主次。总之,金钱的镇痛作用不可忽视,经济救助对被害人心理救助具有重要作用。

3.3情感支持

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的支持是治愈心理创伤最好的良药。对被害人来说,这些情感支持主要来自:亲友、司法机关、媒体、社会大众。

nlc202309041212

亲友是与被害人心理距离最近、联系最强的人,他们的支持对于被害人心理损害的康复作用最大。被害发生后,亲友首先要做到理解、包容和无条件支持。他们需要充分照顾到被害人的情绪,当被害人不愿诉说被害经历时,不要勉强其说,当被害人愿意诉说甚至需要宣泄时,要成为良好的倾听者。此外,亲友还需要留意被害人的行为举止是否有明显异常,防止被害人由于恐惧、绝望、过分自责引起的自杀。

司法机关需要避免对被害人的冷漠、无情、无端指责、猜疑等二次伤害,他们需要为被害人提供安全感、受尊重感。而现实中司法机关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状况,以警察与被害人冲突的现状为例,由于警察每天需要接触大量案件,目睹惨烈案件结果成为工作的常态,为避免在这种特殊岗位上心理遭受“污染”,自我保护机制促使警察形成“工作人格”。所以,经验丰富的警察,对待被害人非常冷静、客观甚至会显得冷漠。然而被害人经历的案件对其自身来说是极其特殊的,当他们哭诉悲惨遭遇时没有得到共情、安慰,取而代之是冷漠或质疑时,警察与被害人的冲突由此产生。西方一些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尝试一些努力。在美国,许多警察机构已经开始实施一些训练项目,使他们面对有敏感需求的被害人能够做到小心周到。专家们给警察和侦查人员传授如何在第一时间对陷入危难的人给予心理帮助,如何温和地反应、注意倾听、表达关心、避免质疑被害人对犯罪的解释、避免评判被害人对犯罪的反应是否明智(安德鲁,2010)。这些培训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态度冲突,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警察对犯罪人的叙述进行质疑本身也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并且面对大量的报案接待,要求警察做到小心周到并不容易。笔者认为,对报案的被害人,尤其是敏感、特殊的个体应首先请专业的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使其平复情绪,获得安全感和尊重,再由警察对其进行案情的询问;要客观、冷静地分析案情,判断被害人叙述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总之,司法机关在救助被害人的过程中,如何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还需要大量的尝试和努力。

媒体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尊重被害人的隐私和情感,不能为了追求独家效应而去反复纠缠被害人。对于一些恶性暴力案件,应当考虑被害人的心理感受,不能过分渲染案件中具体、残忍的情节,也不能为求扩大影响而反复报道,更不能为了牟利而发表罪犯的回忆录(罗大华,俞亮,张驰,2001)。媒体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真实地报道案件,做到有道德心,有责任心。

最后,社会公众不应该歧视被害人,更不应该议论、指责被害人,歧视和疏远很可能使被害人被社会隔离和边缘化,甚至最后变成犯罪人。社会应该为被害人创造一个宽容、尊重的氛围,尽量做到与被害前无差别地对待被害人,为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只有认识到被害人心理损害的痛苦,科学、系统地对被害人的心理损害进行评估,从信息获得、实际帮助、情感支持等方面制定针对被害个体的综合性救助方案,才可以切实有效地帮助被害人走出被害事件,继续新的生活。

广域保护方案可靠性评估 篇4

关键词:广域保护,Markov状态空间,可靠性,失效概率

0 引言

电力系统因其电气量关联而呈现出的整体性,决定了继电保护在本质上应着眼全局,充分利用 “点”、“线”信息的同时,还要通过一定的“面”信息深入挖掘电网运行特征,以确定合理、可靠的保护策略。随着广域测量系统(WAMS)、先进通信技术、电子式互感器等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保护系统可利用的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2],继电保护原理及其实现手段不断改进和创新,如广域保护系统[3,4,5,6],但其实际应用受到原理方案本身及重要支撑技术(如通信系统)可靠性的限制。

对于广域通信系统等重要支撑技术的可靠性评估,已有专门文献从广域保护通信系统、WAMS等方面进行了分析[7,8,9,10,11];而对于保护原理方案可靠性的评估则较少见到,该方面主要涉及评估具体判据和保护逻辑等对正确执行广域保护功能的影响。

本文基于原理性失效概率模型[12,13]和Markov方法对典型广域保护原理方案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估,为广域保护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继电保护原理性失效概率主要用于定量反映保护特性、保护定值等与特定故障或系统运行方式匹配程度的随机性,体现过渡电阻、潮流转移、系统振荡等因素对继电保护原理的影响。

1 Markov状态空间基本理论

Markov状态空间法在根据系统功能、结构或失效模式等进行合理状态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各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或转移率求取系统处于各状态的稳态概率、动态概率及其他可靠性指标。本文的评估对象为原理方案,旨在为其设计优化提供参考,故采用以转移概率而非转移率为基本参数的齐次离散Markov链分析稳态可靠性。设X为状态变量,将tn-1时刻视为现在,tn为紧接着现在的未来时刻,Xn-1和Xn分别为两个时刻对应的系统状态,将现在的状态记为i,未来时刻的状态记为j,则离散Markov链可写为:

P(Xn=jXn-1=i)=pij (1)

式中:条件概率pij为从状态i到状态j的转移概率。

如果在一次转移中转移概率与n(时刻)无关而等于常数,设为K,即若

P(Xn=jXn-1=i)=P(Xk=jXk-1=i)=K (2)

则称此Markov链是时间齐次的[14]。

若状态数为s时,转移概率的矩阵形式可写为:

Ρ=[pij]=[p11p12p1sp21p22p2sps1ps2pss](3)

pi(0)=P(X0=i)表示系统在0时刻处于状态i(i=1,2,…,s)的概率,则经过m个时间间隔之后系统处于状态j的概率可表示为:

pj(m)=ipi(0)pij(m)(4)

如将系统的初始状态概率用概率向量P(0)表示,则式(4)用矩阵形式写为:

P(m)=P(0)Pm (5)

式中:Pm为转移矩阵的m次自乘;P(m)为m步后的状态概率行向量。当状态空间的状态数有限且转移的步数很大时(m→∞),随着m的增大,过程的状态概率pij(m)将收敛于一个不依赖于初始状态i的极限值pj,即

pj=limmpj(m)=limmpij(m)(6)

此时pj(m)的分布可认为是稳定的。

2 广域保护典型元件及其可靠性

本文评估的区域电网广域保护方案流程如图1所示。

系统采用集中式结构,设置1个主站和若干子站。子站启动判据动作后主动将该站的电压、电流信息上传至主站,启动主站的故障定位算法;主站首先根据收集的序电压信息确定疑似故障区域,然后根据负序方向元件和纵联正序电流相差元件依次按照母线和线路进行故障定位,并经多边形特性相间阻抗元件和零、负序电流选相元件选相后向子站发送跳闸命令;子站接受跳闸命令,并将断路器动作信息上传至主站,当主站检测到有断路器拒动时,再次向该断路器发送跳闸命令,并通过电流检测等辅助判据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尽力确保故障元件的快速、可靠切除。

2.1 保护启动模块不动作概率

本方案中启动元件采用的判据如式(7)所示:

{ki(1)=Ui(1)UΝ<kset(1)ki(2)=Ui(2)UΝ>kset(2)ki(0)=Ui(0)UΝ>kset(0)(7)

式中:ki(1),ki(2),ki(0)分别为各序电压系数;Ui(1),Ui(2)和Ui(0)分别为母线i的正、负、零序电压有效值;UN为母线额定电压;kset(1),kset(2)和kset(0)分别为母线i的正、负、零序电压启动门槛值。

当任意一序电压满足判据时,主动将该站启动序的序电压、序电压比例系数以及电流信息上传至保护主站控制中心。为加快保护系统的决策速度,保护主站只收集启动判据动作的子站的信息进行后续故障判别。

继电保护原理性失效概率反映的是保护特性、定值等与被保护对象特定故障或运行方式的匹配程度,因此可给出各种情况对应的概率值。考虑到特定故障或运行方式下,当保护特征量与所研究的保护判据特性区匹配程度极差或极好时,再求取准确的概率数值意义不大,故考虑在一定范围以外时,原理性失效概率退化为一个常数,以合理降低计算复杂度并提高该范围内不同情况的分辨率。继电保护运行过程中,往往要求其判据满足一定的灵敏系数,本文记其为Ksen,并结合保护特性及定值等确定上述范围。以正序电压启动判据为例,首先建立其不启动概率模型,当实测正序电压与母线额定电压幅值比等于kset(1)(取0.85)时,判据不动作概率为Pmid(可取为0.5);当实测正序电压不小于额定电压UN时,判据不动作的概率为Pmax(可取为1);当实测正序电压不大于kset(1)UN/Ksen时(Ksen可取1.2),判据不动作的概率为Pmin(可取为0)。

考虑到特定故障或系统运行状况与启动元件不动作的概率应尽可能地一一对应并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情境对应不同概率,本文结合启动判据特征,把这种随机性统一到一个分段线性函数上进行对比分析,使得启动元件不动作的概率与元件中序电压测量值的相关关系呈分段线性变化,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同时,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判据不动作概率随电压值呈分段线性分布如图2所示。

由图2可得正序电压启动判据的不动作概率如式(8)所示,其中km(1)为实测正序电压标幺值,ke(1)为额定电压标幺值。

Ρ(km(1),Κsen)={Ρminkm(1)βkm(1)-βkset(1)-β(Ρmid-Ρmin)+Ρminβ<km(1)kset(1)km(1)-kset(1)ke(1)-kset(1)(Ρmax-Ρmid)+Ρmidkset(1)<km(1)ke(1)Ρmaxkm(1)>ke(1)(8)

式中:β=kset(1)/Ksen。

同理可进行负序电压启动判据、零序电压启动判据的分析。根据保护启动逻辑,3个电压启动判据中任一判据动作即启动保护,考虑到判据之间联合分布难以确定,故在3个判据独立互斥假设下,启动模块不动作的概率可表示为:

式中:P(km(2),Ksen)和P(km(0),Ksen)分别为负序电压启动判据和零序电压启动判据的不动作概率,分析思路与正序类似。较之考虑判据相关性,此时计算出的概率值偏大,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2.2 故障定位模块不动作概率

故障区域确定以后,对故障区域内的母线和线路分别进行故障判别。负序方向元件能够可靠地反映不对称故障,并且具有不受故障距离及过渡电阻等因素影响的特性,因此引入负序方向元件,在广域保护定位模块中完成方向判别功能。

当系统发生三相对称短路时,负序分量不会稳定地存在,负序方向元件可能无法启动,但此时正序分量特征明显,故发生对称性故障时采用纵联正序电流相差元件。

以负序方向元件为例建立其不动作概率模型。负序方向元件的输出定义为:

Dx(2)={10°argΙ˙2U˙2180°-1180°<argΙ˙2U˙2<360°0(10)

式中:Dx(2)为与故障区域中母线i相连的某条线路x安装在该母线侧的负序方向元件的输出值,为1时表示正方向,为-1时表示反方向;U˙2Ι˙2分别为保护安装处测得的负序电压相量和负序电流相量。

当满足|U˙2|>Κ(2)´UΝ|Ι˙2|>Κ(2)´ΙΝ时,负序方向元件启动。其中,IN为额定电流;K(2)′为负序系数,取0.02。该部分的不动作概率类似于式(7)—式(9)的分析过程,将二者不动作的概率分别记为PI2.n和PU2.n。

以式(10)中正方向判据为例分析其不动作概率,其不动作概率分布如附录A图A1所示。

由于其以Y轴对称,故只给出右半边不动作概率,如式(11)所示。

Ρ(φm,φ)R={Ρminφφm<π2φm(Ρmin-Ρmax)φ+Ρmax0φm<φΡmax-π2φm<0(11)

式中:φ为评估过程中可设置的不动作裕度角,当实测的负序电流和电压相量相位差φm∈[φ,π/2)时不启动概率为Pmin(可取为0);当φm∈[-π/2,0)时不启动概率为Pmax(可取为1);当φm∈[0,φ)时不启动概率从1到0线性变化。

综上,在各判据相互独立假设下,负序方向元件不动作概率Pf.n为:

Pf.n=PI2.nPU2.n+P(φm,φ)L+P(φm,φ)R (12)

式中:P(φm,φ)L为左半边不动作概率。

当线路发生三相对称短路故障时,采用纵联正序电流相差保护,相差保护的动作判据为:

|θi(1)-θj(1)|<θset(1) (13)

式中:θi(1)和θj(1)为线路ij两侧的正序电流相角;θset(1)为动作角,可取110°。记相差保护不动作概率为Pθ.n,分析过程与负序方向元件类似。

最后,在各判据相互独立假设下求得故障定位模块不动作概率Pd.n为:

Pd.n=max(Pf.n,Pθ.n) (14)

2.3 故障选相模块失效概率

广域保护方案采用零、负序电流分区选相原理,并辅助相间阻抗元件选相。将相间多边形特性阻抗元件转化为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分析,类似式(7)—式(9)的分析过程,将其不动作概率记为Pz.n。

零、负序电流选相元件不动作概率的分析过程与方向元件类似,记其为Pl.n。由于二者中任一个能正确选相即可,故选相模块不动作概率Px.n为:

Px.n=Pz.nPl.n (15)

其他模块的分析思路类似,不再赘述。

3 广域保护原理方案整体可靠性评估

第2节对构成广域保护原理方案的各重要元件或模块的不动作概率进行了分析,以下重点分析由各模块构成的方案整体可靠性。

3.1 基于Markov方法的广域保护方案状态划分

将保护方案划为保护启动模块、故障定位模块、故障选相模块、跳令传送模块、断路器拒动分析模块和失灵保护模块,并依此划分出Markov状态转移图,如图3所示。

根据第2节得到的各模块不动作概率,即状态转移概率,形成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如式(16)所示。

Ρ=[Ρ00Ρ01Ρ02Ρ06Ρ10000Ρ20000Ρ60000](16)

式中:Pij(i,j=0,1,…,6)表示状态i转移到状态j的概率。

3.2 各状态概率求解

实际上,影响原理方案可靠性的主要因素除了第2节所述的判据自身可靠性外,还主要包括原理方案所需数据的可靠性(主要涉及上传数据的误码率),以及程序编码可靠性。因此,各状态间转移概率实质上可认为由3个部分组成:

Pij=Pij′+Pij″+Pij (17)

式中:i,j=0,1,…,n;Pij′,Pij″和Pij分别为判据不启动概率、数据误码率和软件编码错误概率。数据误码率和软件编码错误概率可通过统计数据求得或采用典型参数。

各状态的稳态概率可依式(18)求解:

[Ρ0Ρ1Ρ6]Ρ=[Ρ0Ρ1Ρ6](18)

式中:Pi(i=0,1,…,n)为各个状态的稳定状态概率,因状态转移概率矩阵P不满秩,故求解过程还需结合条件i=06Ρi=1

4 算例分析

以图1和图3所示原理方案为例,基于Visual C++编写原理性失效概率计算程序和Markov状态空间求解程序。数据误码率和软件编码错误概率参考相关文献分别取10-10和10-5。然后结合相关模拟量和式(8)、式(9)求得转移概率P01,根据式(14)和式(15)分别求得转移概率P02和P03。状态转移概率P04,P05,P06可根据统计数据赋值,本文暂只考虑由于数据误码率和软件编码错误导致该3个模块不启动的情况,故P04=P05=P06=10-10+10-5≈10-5。由于各保护功能模块之间的独立性,不考虑诸如状态1到状态2之间的进一步转移,即其对应转移概率均为0。

对于原理判据,系统总是按照一定的间隔定时地进行计算分析(可采用连续多次判断等容错措施),本次判断失效情况下,下次中断/计算周期中会利用新的采样信息重新进行类似计算分析,故各状态的修复概率Pi0(i=1,2,…,6)取为1。

最后得到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如式(19)所示,根据式(18)求得各状态的稳态概率如表1所示。

Ρ=[0.8105801111110.0134330000000.1065440000000.06946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10000000]Τ(19)

由表1可知,在给定的一次系统场景、保护判据和相应定值情况下,对待评估广域保护原理方案可靠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模块依次是:故障定位模块、故障选相模块、保护启动模块、断路器拒动判别模块/跳令发送模块/失灵保护启动模块。故从原理角度而言,此时故障定位和故障选相模块在设计、优化中尤其应予重视。

5 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保护原理性失效概率模型和Markov状态空间法的广域保护原理方案可靠性评估方法。方法在对广域保护原理方案进行模块划分的基础上,考虑判据本身、数据传输及程序编制因素,对各判据及原理方案整体可靠性进行评估。算例表明所提方法能为设计和优化广域保护方案,寻找广域保护原理方案的薄弱环节,对比分析不同保护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当然,还需加强积累部分基础数据以进一步提升方法的应用效果。

附录见本刊网络版(http://aeps.sgepri.sgcc.com.cn/aeps/ch/index.aspx)。

评估知识竞赛方案 篇5

一. 活动目的:以“我与学院共发展,我为迎评做贡献”为主题,以“学迎评知识,做学院主人”为口号,通过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方式,引领全院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为学院迎评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扩大加深了解自己的校园,提高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高度的责任感迎接评估。营造的校园迎评氛围,大力构建和谐校园

二. 宣传:通过海报和广播等手段进行广泛地进行广泛地传播知识竞赛;让同学初步知识竞赛的内容和形式,包括活动主题和活动时间。(其中可以寻求网信部在校园网站活动标语,以及利用传媒微博等等)

三. 举办方:城建职业学院学院学生会学院学系部

四. 活动主题:我与学院共发展,我为迎评做贡献。

五. 口号:学迎评知识,做学院主人。

六. 时间:2011年11月13日前

地点:待定

七. 活动实施:各系开展知识竞赛,最后以系为单位推出9支参赛队伍(每支队伍分别为3人)参加院级迎评知识竞赛比赛。环节:1.必答题环节(1.个人答题:在限定的时间内能答对多少道题)

3.组合答题:一个组合派一个代表回答问题)

4.抢答题环节(抢答主持人所问的问题)

5.风险题环节(将本组之前累积的一部分积分压在风

险题上,答对,所压积分则可以翻倍返还,答错则所压积分同时被扣除,可以选择不挑战为使比赛把悬念一直保持到最后,)

6.加赛题(考虑到出现分数相同情况)

7.互动答题(观众回答视情况而定)

各题类竞赛规则:

(一)必答题规则——从主持人宣布开始后计时,各系轮流答题,答题时间一分钟,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二)抢答题规则——各参赛队伍必须在主持人提出问题并说开

始后方可抢答(抢答的仪器问题)。抢答竞赛期间,同一参赛队伍可商量,补充,答对加分,答错扣分,违反规则抢答扣分。

(三)风险题规则——最后一锤定音环节,参赛队伍可将本组之

前累积的一部分积分压在风险题上,答对,所压积分则可以翻倍返还,答错则所压积分同时被扣除,可以选择不挑战

(四)答题顺序:第一轮必答

第一轮抢答

(中场休息)考虑

第二轮必答

第二轮抢答

最后风险题

八. 比赛结束,总结

九. 现场颁奖

评分规则另附

1.选择,判断,问答(对软件要求比较高)

2.个人觉得这次的知识竞赛效果不会好,因为一个活动最主要的两个部分参赛者和观众都存在不足之处

3.还有就是一个活动不只是场上的选手重要,还有就是场下的观众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场上选手的表现,所以我觉得此次主持人要求需比较高。

评估方案 篇6

包装方案评估

一个产品包装方案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客户群、使用者(消费者)、包装材料供应商、物流运输环境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同时又导致同一产品包装方案设计的基本条件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互交织的。

对一个产品包装方案进行评估时,往往需要借鉴成熟或成功的类似规格的产品包装方案作为评估依据。然而,不同人对同一个产品包装方案的判定依据或评估标准是不同的,因此也就无法量化、客观地来评价一个包装方案的优劣。

因此,应当从终端企业的需求出发,结合包装企业的能力,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法的理论,利用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概念,将产品包装方案设计中的主要考虑因素作为包装方案评估的主要项目,同时配以价值(或成本)的量化核算,构造一个包装方案评估方式,并赋予其一个新的名称—产品包装价值链。

产品包装价值链

作为一种新的包装方案评估方式,产品包装价值链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两大因素:一是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概念,解析产品与包装的关系;二是从终端企业与包装企业共同关注的成本问题出发,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概念,将包装方案评估进行量化比较。

1.产品与包装的关系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是一种评估产品从原材料的提取和加工,到产品生产、包装、营销、使用、再使用和维护,直至再循环和最终废物处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环境影响工具。

对于产品而言,包装是不可或缺的。包装能够为产品的生产制造与仓储运输过程提供承载与保护,也可以为产品的消费使用提供品牌推广的视觉冲击效果。可以说,包装与产品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包装融入到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中。产品与包装生命周期过程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1)包装进入产品生命周期过程是以包装采购的动作为起点进入到产品生产制造与包装的过程。

(2)包装离开产品生命周期过程是以包装拆卸的动作与过程为终点,将包装材料废弃后进入包装原材料提取及回收再利用的过程。

(3)包装与产品生命周期过程共同存在的过程是从产品生产制造、包装到仓储、分配运输、消费使用直至包装拆卸。

2.可量化的包装方案评估因素

包装贯穿于产品与包装生命周期的过程中,把包装对产品所创造新价值过程的各节点贯穿成一个链,这个链就称为“产品包装价值链”。这是一个包装的价值链,其核心是包装,所以其体现的不仅是包装对产品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也是包装自身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对于产品而言,其包装方案的价值就是产品包装价值链上各节点的综合包装价值能力,包装方案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整体包装解决方案使产品包装价值链的综合包装价值能力(综合包装成本)最优化。

对于产品包装而言,价值链是在产品与包装生命周期过程中完成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在与客户(产品所有者)、包装材料供应商或合作伙伴间的一系列协作活动过程。产品包装价值链如图2所示。

结合图2,对产品包装价值链各节点的内涵进行如下分析与阐述。

(1)生产制造过程:包括产品自身的生产制造过程和包装的生产制造过程。在进行包装方案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如何提高产品及包装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效率。生产效率的提升就是减少单位产品及包装制造过程中的人工操作时间,也就是节约了单位产品及包装制造过程的人工成本。通过合理的包装方案设计,可以节约单位人工制造成本。

(2)包装装配过程:包括产品的包装装配过程(需要产品与包装的配合)和包装的捆包过程。在包装方案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如何提高产品及包装在包装装配过程中的效率与合理性。合理的产品及包装装配顺序可以有效减少人工装配操作时间与成本。

(3)仓储过程:包括产品的仓储过程和包装的仓储过程。需要通过包装方案设计来减少产品仓储所占空间的大小,以及提高搬运效率与合理性。包装方案设计在满足基本的产品保护性能的同时,应保证单位产品仓储所占空间越小,这样单位仓储成本就越少。此外,包装方案设计应符合搬运的人体工程学,以提升产品以及包装自身在单位时间内搬运的次数,从而提升搬运效率,减少单位时间的人工成本。

(4)分配运输过程(物流运输):包括产品的分配运输过程和包装的物流运输过程。需要通过包装方案设计来提高产品在分配运输过程中的有效装载率与分配效率。分配效率的提升就是单位产品分配时间与成本的节约;单位运输工具内产品及包装有效装载率的提高,意味着产品及包装单位运输成本的降低与节约。

(5)产品被消费使用过程:合理的包装方案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消费者使用的便利性,如易开启和易拆卸包装,这些是一种隐性包装成本,不能为产品带来直接的价值与成本体现。

(6)包装原材料提取过程:在包装方案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包装废弃后是易于分解的,尤其是在不同种材料复合使用时尽可能采用可拆卸、插接的形式,并减少黏合形式,从而减少提取成本,这也是一种隐性包装成本。

(7)包装采购以及包装拆卸与废弃、再利用过程不仅是产品与包装的连接,也是使产品包装价值链形成闭环的关键。

通过对产品包装价值链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个产品包装价值链体现出三大关注点,即产品、包装与物流,这其实与包装方案评估时的关注点是一致的。对产品包装价值链的各节点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几点可以进行量化的包装方案评估因素。

(1)产品运输效率:计算承运车辆的装载数量,根据承运费用计算出单位产品的运输费用。

(2)产品包装装配效率:统计整套产品包装装配的时间,根据单位人工成本,计算出单位产品的装配费用。

(3)包装成本:通过整套包装成本,计算出单位产品的包装成本。

(4)包装仓储效率:通过整套包装的仓储体积和仓储费用计算出单位产品的包装仓储费用。

(5)包装运输效率:计算承运车辆的包装装载数量,根据承运费用计算出单位产品的运输费用。

(6)产品包装拆卸效率:统计整套产品包装拆卸的时间,根据单位人工成本,计算出单位产品的包装拆卸费用。

(7)其他不可量化指标的衡量:除了上述可以量化的指标,还有其他现阶段难以量化的指标,这些指标只能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判断和衡量。基本原则是在包装方案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客户的需求与要求,这样就能基于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对可量化的指标进行综合比较。

电缆线包装案例分析与评估

1.电缆线信息

通讯设备所用的电缆线一般都是以铜铝为主要原材料,通过相应的拉伸、绞合并在其上附属不同的材料而制成的。电缆线的特点是自身重量较大,耐压。每个订单的电缆线数量是随客户需求而变化的,所以每个包装箱的内装物重量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

2.原木箱包装方案

目前,大多数电缆线都采用木箱包装,一般为传统木箱或钢片木箱的包装形式。某通讯设备企业提供的电缆线木箱包装方案,是采用厚度为6mm胶合板材料制成的钢片木箱(如图3所示)。运输方式主要采用长为40英寸的标准集装箱柜,以海运的方式从上海出口至南美洲。此方案规定内装物装载重量为50kg,内装物如图4所示。

3.以纸代木新包装方案

新包装方案设计特点是:在托盘上增加一个底板连接结构,该结构可以将托盘与外箱连接在一起,并阻止外箱在托盘上移动,再通过打包带的固定方式,将外箱完全固定在托盘上(如图5~8所示),包装效果完全等同于钢片木箱。

4.包装方案评估

(1)对两个包装方案进行分析

两个包装方案的基本参数见表1。其中,原方案的物料部件为托盘连木箱底板、箱围板、盖板;新方案的物料部件为托盘连底板、外箱、封箱胶带、打包带。原方案装配时需要利用弯折钢片的手工具;在新方案中,封箱胶带与打包带属于辅助打包材料或辅助装配工具,如果除去这些辅助物料,那么新方案就只有2件定制物料部件。

(2)对两个包装方案产品保护性能进行评定

任何一个包装方案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能够保护产品,只有满足了这个必要条件,才可以进行包装方案的比较性评估。对于电缆线而言,其基本保护性能要求就是包装箱的抗压强度能够满足要求,这可以通过验证性测试进行评定。

(3)基于产品包装价值链对包装方案中可量化的评估指标进行计算

①产品运输效率:主要是指产品运送到终端企业所花费的运输成本,可以通过车辆装载数量进行核算。

与原方案相比,新方案的主要改变在于代木纸箱,其托盘结构并没有产生变化,所以两个方案的装卸效率也没有产生变化;但两个方案包装箱的最终外形尺寸产生了变化,所以产品运输效率主要集中在产品运输过程中的装载率(装载数量)上。

该产品采用长为40英寸的标准集装箱柜,以海运的方式从上海出口至南美洲,一次运输成本约为32000元/柜。通过具体计算可得:原方案中的每个集装箱柜可装载684个产品包装箱,装载率为88.26%,折合每个产品的运输费用为46.80元;新方案中的每个集装箱柜同样可以装载684个产品包装箱,但装载率为91.89%,折合每个产品运输费用为46.80元。

②产品包装装配效率:主要是指产品包装装配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核算出的装配人工成本。

原方案每个围板上共有16个钢片需要与底板以及盖板进行对孔和弯折固定,每个产品的包装装配时间为5分30秒,折合人工成本约为1.37元;新方案按图5~8进行装配,每个产品的包装装配时间是6分钟,折合人工成本约是1.5元。其中,人工成本按每人每小时15元计算。

③包装成本:见表1。

④包装仓储效率:主要是指包装打包好后在仓库中所占空间的大小,并对其仓储费用进行核算,其中在仓库中的空间高度采用与运输车辆的有效装载高度来计算,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装车效率,同时减少再包装的工序。

原方案平均每套包装所占面积约为0.03平方米,折合仓储成本为0.03元;新方案平均每套包装所占面积约为0.04平方米,折合仓储成本为0.04元。其中,仓储成本按每天每平方米1元计算。

⑤包装运输效率:主要是指包装从包装企业运送到终端企业所花费运输成本的核算。

原方案主要包装平均每套运输成本为0.67元;新方案主要包装平均每套运输成本为0.87元。其中,运输成本按5吨运输车每公里行驶费用为3.5元计算,其中车辆内有效运输装载空间为7.2m×2.2m×2.2m,往返送货距离为100公里。

⑥产品包装拆卸效率:主要是指产品包装拆卸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核算出的拆卸人工成本。

原方案的拆卸需要将盖板上的8个钢片全部反弯折直立后,再将盖板完全取下,大约需要2分钟,折合人工成本约是0.5元;新方案需要将两个打包带剪开,同时划开封箱胶带,1分钟内即可完成,折合人工成本约是0.25元。

将所有量化评估指标进行计算统计后的成本值见表2。从可量化的数值来看,虽然新方案中的产品包装装配效率、包装仓储效率以及包装运输效率的成本均高于原方案,但新方案的总成本却小于原方案,节约了12%的总成本,综合来看,新方案要优于原方案。

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与比较可知,基于产品包装价值链进行包装方案评估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包装方案设为产品带来的综合成本节约,尤其是对可以进行量化的成本进行综合核算,这不是单方面的成本节约与包装价值体现,而是全方面的完整价值链表现,并且能够直观地反应出终端企业在包装方案选择中的关键需求。

评估方案 篇7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1 航站楼行李系统主要包括16 条行李出发线、192 个值机柜台、13 条行李到达线、2 套托盘式行李分拣机、4 条中转线, 约6600 m长。目前T1 行李系统从值机到转盘的每条输送线按以下设备组成, 即值机输送机 (存放输送机、电子秤输送机、等待输送机) →收集输送机→普通输送机 (下降输送机、水平输送机、转弯输送机) →分流输送机→下降输送机→转盘。自1999 年启用至今, 已连续使用15 年, 系统性能较使用之初已大幅下降。为了达到2020 年及远期的运行要求,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于2013 年10 月开始实施T1 航站楼行李系统改造工程, 改造方案只更新部分行李系统设备, 对本次未纳入改造范围的保留设备, 联合民航成都物流技术有限公司对这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 以达到3 个目的: (1) 对T1 行李系统改造未涉及老旧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 (2) 评估结果作为判断设备剩余寿命的依据。 (3) 制订相应的设备改造计划, 使整个T1 行李系统能够满足浦东机场远期规划的运行要求。

1 评估范围及对象

本次评估范围的设备有6 大类, 包括水平输送机、下降输送机、水平分流器、转弯输送机、出发转盘和到达转盘, 共计223 台设备, 如表1 所示。

2 评估方法

设备从性能变坏到完全失效通常要经过一系列不同的性能退化状态。设备性能退化评估的实质就是通过对设备数据的提取和分析, 识别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 预测出设备性能退化的程度, 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和进行设备维修与改造, 避免因设备而引起的灾难性事故,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设备性能退化评估及预测流程, 如图1。主要由特征提取、性能退化评估、性能退化预测3 部分组成, 根据项目特点采用基于统计理论的评估方法。

从统计看, 同类型设备的结构、配置、安装、工况等条件基本相同, 因此适用抽检。具体实施过程是通过对设备及关键部件进行抽样检测, 提取影响设备性能的特征数据。通过异常现象对应的关键参数集, 结合历史数据建立参数变化与故障损伤的概率模型, 进行健康状态判断和趋势分析。

3检测内容和结果

3.1设备简介

以到达转盘为例, 介绍检测内容和结果。现场使用到达行李提取转盘是荷兰Vanderlande公司设计制造的摩擦式驱动转盘, 1999 年正式使用, 用作到港行李提取。该T形斜面转盘长度约44.5 m, 设计的输送速度为30 m/min。

转盘采用双动力驱动装置, 在电控系统的控制下, 电机带动皮带轮转动;皮带被压紧装置压紧在铝链条两侧, 楔带轮和楔带组通过摩擦力带动牵引铝链条运动, 牵引铝链条的运动带动整个鳞板支架沿着钢轨道做匀速循环运动, 从而达到运载行李的功能, 设备组成如表2。

3.2 设备外观、结构、装配及安全抽检

所评估的转盘设备整机自安装投运至今未更换过1 台, 即使经过维修或部件更换后仍能保持生产运行。评估单位对转盘设备全部进行了现场察看, 并抽检了部分设备基本参数和性能。

(1) 设备装配基本完整;机架 (机身) 平直整齐, 观感一般, 侧板存在局部变形等缺陷。

(2) 鳞板整体平整、均匀, 少数存在翘曲变形。鳞片表面有磨损和明显划痕。

(3) 喷漆防护板有不同程度腐蚀或磨蚀。

(4) 外观检查。电器件的外观、外壳防护等级、电气装配、防触电保护及标志、标记等, 基本符合GB/T 5226.1 有关规定。

(5) 绝缘电阻。电路间及带电回路与机壳间绝缘电阻>2 MΩ。

(6) 保护接地。外部保护接地端子与电气设备任何裸露导体零件和设备外壳之间的接触电阻<4 Ω。

(7) 电机保护。工业防护等级IP54, 绝缘等级F级。

3.3主要运转件及关联部件检测

转盘设备的主要运转件及关联部件, 包括动力装置 (电机减速机、摩擦驱动机构) 、轨道、牵引链条组件、鳞板支架、鳞板、滚轮, 这些是影响设备运行功能和决定设备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见表3。

(1) 动力装置失效检测。动力装置是转盘的重要部件, 主要由电机减速机、皮带轮、张紧轮、摩擦驱动皮带、压紧装置等构成。对所评估范围17 个转盘设备进行现场勘查, 共配有34 台电机, 全部是使用时间超过14 年的原装日产SEW电机。根据抽样送检表明, 减速机使用时间长, 输出轴、蜗轮、蜗杆、轴承、斜齿轮磨损或腐蚀严重, 继续使用故障率增大。由于摩擦驱动机构的压紧装置、皮带轮, 多沟带之间存在相互摩擦, 长期使用造成磨损。现场抽检了2 台斜转盘和2 台平面转盘的动力装置, 多沟带材料明显老化, 表面出现诸多裂纹。

(2) 轨道磨损检测。轨道是转盘的重要结构件, 用3 mm角钢折弯焊接于转盘机架上。受行走轮长时间的滚动摩擦和冲击易造成磨损和变形, 特别是转盘在弯段变径时产生较大的拉压力以及离心力的合力作用, 磨损和冲击问题更为显著。轨道的强度和平整度, 直接影响转盘运行性能, 如噪声、振动、撞击以及滚轮的使用寿命, 因此对转盘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 现场选取了1 台平面转盘进行轨道厚度检测, 并重点检测弯段部分, 检测结果表明: (1) 轨道磨损表现出不均匀的特点, 弯段磨损更大 (磨损量>20%) 。 (2) 平面转盘的内轨道磨损比外轨道大。 (3) 弯轨接口处的磨损量>20%, 最大磨损量已达48%, 且有清晰可见的凹槽。

(3) 鳞片支架磨损检测。鳞片支架两端有两个细短轴, 用于安装承载轮, 细短轴的质量和精度是影响支架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经过长时间运行, 细短轴和滚轮轴承因相对运动和疲劳效应, 细短轴的磨损更为明显。现场抽检1 台转盘, 均匀间隔抽检25 个鳞片支架, 进行轴径尺寸检测和分析磨损情况。检测结果表明: (1) 转盘鳞片支架轴径全部落在公差外 (允许最小轴径Φ16.973 mm) , 80%超过下偏差0.05 mm, 属于非正常使用。 (2) 高端轴径的最小磨损量比低端的要大, 轴承与轴的间隙较大, 摇晃状态明显。

(4) 牵引链条与偏心套的磨损检测。牵引链条通过上下偏心套连接, 链条两端孔和上下偏心套外圆之间相互磨擦, 造成磨损。现场两台转盘上各取一段, 累计抽检20 套, 经测量新零件, 其设计间隙0.3 mm。抽检牵引链条内孔与偏心套之间的间隙, 多数已达到设计间隙的2~4 倍。偏心套大端与链条孔间隙平均值是0.6~0.7 mm, 小端与链条孔间隙平均值是1.1~1.2 mm。

(5) 滚轮失效检测。转盘上滚轮包括承载轮 (内轨道、外轨道) 和导向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 会发生磨损, 甚至损坏, 轴承与包胶层之间会发生剥离的现象。现场选取拆卸鳞板支架和偏心套上50 个滚轮, 通过目测和手动方式, 以滚轮轴承和包胶层出现明显的剥离、松动作为判断是否失效的标准。检测结果如表4。经过长期运行, 滚轮的包胶层和轴承发生了剥离和松动, 滚轮整体已经破坏。继续使用包胶层将被加速磨损。

(6) 鳞板失效检测。鳞板是固定在鳞板支架组件上, 斜面转盘共有222 个鳞板, 平面转盘有337 个鳞板。由于本身作为转盘的易耗件, 拆卸容易。因此, 对系统的运行影响处于相对次要地位。随机抽查50 件转盘的大小鳞板, 鳞板间相互重叠、接触间隙细密, 基本没有夹手与夹物现象。

4 评估结果

4.1 目前性能状态

评估范围保留设备, 如输送机、分流器和转盘的输送速度, 基本在设计要求 (40 m/min, 52 m/min和30 m/min) 允许范围内, 运载能力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电气安全项目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设备噪声、电机电流及温升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因此, 保留设备经过及时的维修或部件更换后, 短期内能满足生产运行要求。

4.2 潜在问题和风险

(1) 电机减速机齿轮箱零部件 (齿轮副、轴承内圈磨损) 磨损已超过允许范围, 临近失效状态, 应以报废。继续使用, 易烧坏电机。

(2) 抽检包胶滚筒单端、张紧/减震滚筒两端轴径的磨损, 90%已超过允许范围, 其中30%处于亚健康状态, 70%以上处于带病运行。滚筒带病继续运行, 将造成轴径和轴承的加速磨损, 并影响整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并增加设备运行的噪声。

(3) 输送带布纤维层普遍存在较大的磨损、破损;接头变形严重, 很多超过允许范围。张紧力不足;转弯机皮带边缘布纤维层磨裂口多。多数皮带接近使用寿命期限。

(4) 水平分流器不是目前主流设备, 供应商早已停止生产, 后续配件采购困难, 且成本高。

(5) 输送线置于钢制平台上, 前后关联性强, 面积大、结构复杂, 维修难度大或无法进行。

(6) 转盘轨道弯段磨损大, 所有弯轨接口处磨损严重已形成凹槽, 最薄处仅有1.54 mm厚 (磨损接近50%) 。继续使用, 轨道的不平整会导致运行不平稳, 振动和噪声大, 增大能耗。特别是对弯段接口处的冲击加大, 加剧凹槽的磨损, 削弱该处轨道强度, 很可能造成卡轮或磨穿轨道, 而影响生产。

(7) 链板轴径全部落在公差外 (允许最小轴径 Φ16.973 mm) , 80%超过下偏差 (0.05 mm) 。链板轴径过小, 承载轮沿轨道运行的偏摆幅度加大, 导致运行不平稳, 振动和噪声增加, 增大能耗。会使链板轴和承载轮磨损加速。

(8) 抽样超过2/3 的滚轮包胶层和轴承剥离、松动。滚轮破坏, 轴承和塑料层发生相对摩擦, 塑料层将很快被破坏, 导致滚轮彻底失效, 最终导致系统停机。

(9) 链条内孔与偏心套之间的间隙, 大多已达到设计间隙的2~4 倍。由于配合间隙的增加造成牵引链条松旷, 会产生运行时晃动和噪声。

(10) 偏心套大端与链条孔间隙平均值约为0.7 mm, 小端与链条孔间隙平均值约为1.2 mm。

(11) 压紧机构的多沟带表面有裂纹。裂纹会导致传动效率下降, 甚至出现皮带断裂, 造成系统停机。

5 结论

(1) 抽检设备的关键运转部件, 80%以上处于亚健康或带病工作状态, 可靠性和稳定性差。继续使用会出现设备故障率加大, 零部件更换、维修频繁等情况。

(2) 评估范围保留设备同期安装, 配置、工况和使用条件基本相同, 抽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 可以认为保留设备普遍存在同样问题, 即临界失效状态。继续使用, 出现大多数设备故障并发的概率较大。

(3) 保留的老旧设备与更新设备构成的新系统, 随着时间推移, 工作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差距加大, 会严重影响生产和系统的同一性。

6 改造方案

由于保留设备普遍存在着临界失效问题, 因此, 为了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必须对保留设备进行大修或更新。

(1) 大修方案。机架、护板等主要结构件保留, 主要运转件及关联部件更换;钢平台局部更新。

(2) 更新方案。设备全部报废, 更换成全新设备;钢平台结构根据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需要全部更新。

两种方案的对比分析, 见表5。

综上所述, 在考虑到设备已经使用近15 年, 从维修维护的经济效益出发, 笔者认为保留设备全部更新, 更符合机场长期安全运行的目标。

评估方案 篇8

一、新评估方案概述

(一) 新评估方案的设计理念

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 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贯穿于整个方案, 引导和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 注重内涵建设, 强化特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 新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新指标体系的主要评估指标有7项, 关键评估要素22项, 建议重点考察内容55项, 新指标体系进行了较大调整。原一级指标“办学指导思想”改为“领导作用”, 增加“校园稳定”1项关键评估要素;专任教师强调技能水平提高, 增加企业一线工作经历;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由二级指标提升为主要评估指标, 突出了课程建设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了“双证书获取”1项关键评估要素;原一级指标“特色创新”改为主要评估指标“特色专业建设”;原一级指标“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内容分散到相关指标中;原一级指标“教学效果”改为主要评估指标“社会评价”, 新增“社会服务”1项关键评估要素。

(三)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新评估方案引入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包含9个大类51个小类, 涵盖了高职院校办学的方方面面。新评估方案要求高职院校建立采集平台, 定期向社会公布, 促使高职院校如实填报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运行状况, 并对所填报数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负责, 同时使各高职院校在评建和迎评工作过程中实现由过分关注评估资料到重视日常工作运行状况, 重视管理信息收集、分析。

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工作重点

新评估方案从指导思想、基本任务、评估原则、指标体系、评估结论、实施办法等各方面敦促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加强内涵建设, 指标体系明晰地反映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工作重点。

(一) 坚持正确办学定位

办学定位是一项关键评估要素, 旨在考察学校领导班子能否以自身办学条件、社会需要为导向, 结合教育发展规划, 为学校发展确定方向、目标等进行的战略思考和规划活动, 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前提。

坚持正确办学定位首先要求专业建设要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协调, 主动融入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预测区域人才需求变化, 尽其所能地提供多规格、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更好地服务社会。其次根据学校的办学基础和所处的地理位置, 合理确定办学规模和服务面向, 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 促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实践表明, 高职院校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才能找到生存和发展的契机, 创办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 两项关键评估要素对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提出了相应要求, 促使高职院校引进把握专业技术方向、精通企业工作程序的专业带头人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 改变教学团队的结构, 形成实训课程主要由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1. 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引进或聘请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和行业专家, 进行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以及承担专业教学的学时比例;实施专任教师培养方案, 重视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 支持与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参加专业资格考试等, 提高实践能力, 使他们真正成为“双师素质”教师。

2. 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

开展“青蓝工程”, 鼓励年轻教师虚心学习老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开展“硕博培养工程”, 拓宽专业面, 完善知识结构;开展“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形成教师队伍第二梯队;开展“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 形成教师第一梯队;开展“名师培养工程”, 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

3.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制定规划, 落实经费, 动态管理, 使教师能够担负起自身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双重”任务。鼓励优秀人才通过竞争脱颖而出, 对成果显著的优秀教师加大奖励力度, 积极为重点培养对象创造工作条件, 给予优惠政策, 使教师有时间进行科研创新, 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内涵发展。

(三)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 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每个主要评估指标都有相应的考察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 与企业共同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 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 重构课程体系,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1. 推进专业与产业相对接。

专业设置必须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状况,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着力重点专业建设, 认真研究与地方经济发展及学生就业的有效结合点,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产业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 把供需链条紧紧连接在一起, 在本区域同层次院校相同专业中,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形成特色品牌。

2. 改革培养模式, 创新课程体系。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 将岗位需求转化为教学目标, 把职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 将工作任务导入学习过程。按照职业资格标准和核心岗位技能要求, 突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 融入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育, 开发以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 创新课程体系。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

构建以掌握应用能力为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 企业参与教学方案设计, 职业技术课程、技能训练课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按照企业岗位进行实训项目的开发, 企业提供教学实例和生产任务, 学校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探索引进校企合作设计和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顶岗实习管理, 并与岗前培训有机结合, 与实际工作有效对接。

4. 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创新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办学机制, 校企共同创建科技服务平台, 形成产学研结合良性互动的局面;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试行“订单式”培养方式, 开展社会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工作, 在符合产学利益和效率前提下, 促进产、学、研合作, 丰富高职教学资源, 推动办学机制创新。

(四) 完善管理体制

管理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基础, 所有关键评估要素都直接或间接地映射出高职院校管理状况。只有遵循管理规律, 实施科学管理, 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发挥最大的办学效益。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意识, 增强服务观念, 理顺服务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教代会和职代会制度, 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增强全员管理意识。在学校发展、改革的重大事务中, 多听取教职工意见, 增强决策管理的公开透明度, 建立民主参与机制, 协调利益分配。

2.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建立健全竞争上岗的选拔机制, 加大对管理队伍管理培训力度, 提高管理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建立健全操作性强的客观评价系统, 科学评价各层次管理人员的管理绩效;建立健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机制。

3.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实现科学化、网络化管理, 强化教学过程控制,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逐步实行学分制, 在主要教学环节建立质量标准、学生评教制、教学督导制等较为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 重视课程评估、教师授课评估和学生学业评估,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新评估方案实施两年多, 依靠“数据平台”加“重点考察”, 评估工作操作性增强, 针对性提高。但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只有认真领会评估指标并将其纳入日常工作管理之中, 定期按照评估指标对照检查工作, 才能实现新评估方案的根本目的, 使学校建立起自我评估、自我约束、自我监控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Z].教高[2008]5号.

[2]张尧学.在新的指标体系下扎实开展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5/16) .

[3]杨应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方案解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8, (4) .

[4]陈小燕.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7) .

评估方案 篇9

1地质环境背景

在矿产开采的过程中, 为加强对环境破坏工作的管理, 减少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 有必要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评估地质演变可能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通过科学、客观地评估和预测, 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 以避免出现更大的环境问题。本文选取的矿山工程是位于滇东喀斯特高原的弥勒山心村露天煤矿, 其所处区域属于亚热带气候, 干湿季分明。 矿山的地质构造较为简单, 主要含煤地层属于松软岩组, 相对稳固性差, 强度较低。矿区的土地利用多为耕地, 断裂和褶皱均不强烈。此外, 矿山所处水系为南盘江水系, 系珠江流域。

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2.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2.1.1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进行矿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就需要对矿区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和分析。由于是露天开采, 经常会遇到由于开采边坡的不稳定而引发的滑坡、崩塌等问题。在降水量较大时, 还可能会遇到河水水面上涨而造成的坡底岩性变软流失现象。 这不仅危害到开采场的正常运行, 也会对采矿作业人员以及设备等造成潜在的危险。露天开采的崩塌现象也时有发生, 但是一般是由于岩性较弱以及采掘作业引起的, 相对来说规模较小, 但也会对作业人员机器设备造成一定的危害。

2.1.2含水层破坏现状评估

经过多年的煤矿开采, 已经揭露到了地下水水位之下, 产生了含水层结构破坏问题。由于开采会对含水层及隔水层进行清除, 造成了含水层之间的连通, 加重了隔水层的阻隔难度。 同时, 露天开采也对当前区域的水的径流以及排泄条件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使得由原来的自然低洼河谷径流排泄变成了人工抽排, 产生了一系列的水层结构破坏问题。

2.1.3土地资源破坏现状评估

露天采矿活动对矿区的土地资源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表现在对原有的土地利用类型, 如耕地、林地、草地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除此以外, 对地表的地形地貌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破坏。

2.2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2.2.1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随着对露天煤矿的进一步开采, 会加剧不稳定边坡问题, 再加上雨季到来河流上涨对深层地下水的补给, 滑坡会进一步失稳, 引发滑坡地质灾害, 不仅会对露天开采场产生危害, 对周围的地质环境也会造成更严重的破坏。

2.2.2土地资源预测评估

在进行排土场工程实施的过程中, 会形成高边坡, 其稳定性与所在的排土区岩土体的密实度密切相关。排土场下腹地层的力学性质不好, 边坡不稳定, 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排土场不稳定, 其高边坡就容易造成评估区的严重的泥石流或者滑坡等地质灾害。

2.2.3含水层预测评估

开采活动对原有水层结构造成了破坏, 使得地下水改变了径流方向, 由自然径流转向了向露天开采的内径流, 由人工进行抽排。这不仅影响了深层水质, 对周边村庄的植被、 生活用水、农作物用水等也会产生连带的影响。

2.2.4地形地貌景观预测评估

同进一步开采也会增加对矿山公路、排土场以及露天开采区的直接压占, 加剧地表地形地貌景观资源的破坏, 产生对土地资源的更大影响。

3实际防治方案

由于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是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程度的评估, 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可以通过相应的保护措施,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现阶段来讲, 对矿山地质环境的防治分为两大部分, 一方面是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 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和问题采取预防和保护措施;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已经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 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 以实现对环境的有效维护和管理, 减轻或者消除其破坏性影响。

3.1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方案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评估, 有必要采取一定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有效减少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进行矿山的开采活动要严格根据地质环境评估的内容, 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 实现对资源的规范性开发和利用。要对边坡角、边坡高度、以及台阶等进行严格的执行设计。其次, 严禁随意堆放开采的渣土, 要全部推送到排土场, 实现对其的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 有效防止由于不稳定引发的滑坡、泥石流问题。再次, 处理各帮边坡要注意及时发现问题技术处理, 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 对其进行定期的监测等。

3.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由于露天开采对于矿区的水层结构、地形地貌景观以及土地资源等都有很大程度的破坏, 还可能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并且在开采结束之后, 也很难将采场恢复原有地貌, 因此在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进行设计时, 要尽可能保证智力的结果要与周围的环境发展相适应, 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如在开采完之后, 为有效实现土地使用功能的恢复, 降低塌陷等的损害, 就需要填埋塌陷, 同时采取有效地防渗处理, 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层。除此以外, 在对滑坡等进行治理的时候, 要提高地面的稳定性能, 可以建设相应的护坡, 提高岩土体的完整性。还可以设置拦水沟, 对坡体外地表水进行有效拦截, 作为他用, 已消除在雨季地表水对坡体的影响。

3.3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

为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有效性, 还需要对其治理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测。一方面, 可以在有代表性的地质灾害地点设置一定的监测点, 利用相关的工程技术, 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测, 并利用网络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处理。同时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的巡查和警示。如对各帮边坡的监测, 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 对其进行专业性监测。另一方面, 可以对较为危险的区域进行加密监测, 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关的工程措施,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的发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诸多的地质环境问题。通过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不仅能够实现对地质环境的恢复和治理, 还能够通过一定的防范性措施, 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 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 在实际开采过程中, 要正确发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作用, 对矿山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 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矿产资源将得到持续的开发和利用。同时, 一些矿产资源由于过度开采, 产生了一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矿山地质进行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估, 不仅有助于矿山环境的治理和恢复, 对实现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实际工程为背景, 通过分析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主要内容及其技术, 提出了实际的防治方案, 以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防治方案

参考文献

[1]安守林, 赵玉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 2014, (12) .

[2]贾胡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技术与治理措施[J].门窗, 2015, (1) .

评估方案 篇10

1证据理论的基本原理

证据理论是由A.P.Dempster首先提出, 并由他的学生G.Shafer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用于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一种理论, 也称为D-S理论。在证据理论中, 一个样本空间称为一个识别框架, 它由一系列对象构成, 记作Θ, 它的所有子集的全体为幂集2Θ。

定义1设Θ是识别框架, 设函数m:2Θ※[0, 1]满足:

则称函数m为识别框架Θ上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 m (A) 为命题A的基本概率分配值, 表示对命题A的精确信任程度。与Bayes理论不同, 在证据理论中, 若且Θ中其他任何子集都末分配可信度, 则m (Θ) =1-s, 即将剩余可信度全部分配给Θ, 而不是A的补集。

定义2设m1, m2, …, mn为同一识别框架Θ上的n个不同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 则其正交和定义为

这就是证据结合准则, m (A) 为综合概率分配函数, 式 (2) 中, 称为证据冲突因子。

2舰空导弹设计方案评估模型的建立

2.1舰空导弹设计方案评估指标体系

舰空导弹设计方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涉及因素众多, 既有定量指标, 又有定性指标, 常常包含许多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模糊性, 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 应当建立一套全面客观的指标体系, 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综合体现设计方案的整体情况。按照全面性、整体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参照文献[5]通过咨询专家, 构建了舰空导弹设计方案评估指标体系, 如图1。从中可以看出, 该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二层结构, 第一层指标包括战术技术性能、全寿命费用、可靠性、功能扩充性和满足需求状况等, 第一层每个指标又包括若干子指标。

2.2 问题的描述

在舰空导弹设计方案评估中, 评估指标如图1, C={C1, C2, …, C5}为第一层指标集, W={w1, w2, …, w5}为第一层指标的权重向量, 满足0≤wi≤1且undefinedwi=1, i∈{1, 2, 3, 4, 5};Ci={Ci1, Ci2, …, Ciki}为第二层指标集, {wi1, wi2, …, wiki}为第二层指标的权重向量, 满足0≤win≤1且undefinedwin=1, i∈{1, 2, 3, 4, 5}, n∈{1, 2, …, ki}, ki表示Ci包含的第二层指标的个数。设状态评估等级集合是S={S1 (差) , S2 (较差) , S3 (一般) , S4 (较好) , S5 (好) }, 其对应的评估值为p (S) ={p (S1) , p (S2) , p (S3) , p (S4) , p (S5) }={0.1, 0.3, 0.5, 0.7, 0.9}。

在应用证据理论进行舰导弹设计方案评估时, 第二层指标的评估结果作为证据通过证据结合准则综合得到其对应第一层指标的评估结果, 而方案最后的评估结果由第一层的各个指标的评估结果通过证据结合准则综合得到。

2.3 计算步骤

步骤1 确定各层指标的权重以及第二层指标Cin (n=1, 2, …, ki) 关于评估等级Sm (m=1, 2, 3, 4, 5) 的确信度βSm (Cin) 。各层指标的权重可由层次分析法得出或由专家给出, βSm (Cin) 的值一般由决策者和评估专家根据设计方案的具体参数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偏好给出。设wmax=max{wi1, wi2, …, wiki}, 并称权重值最大的指标为关键指标, 令

undefined (3)

α为决策者和专家对于关键指标的偏好系数, 一般取值为0.9≤α≤1。则构造指标Cin关于Sm基本概率分配函数如下:

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

式 (4) 中, undefined表示完全不确知的基本概率分配值。

步骤2 对于第二层指标Ci={Ci1, Ci2, …, Ciki}, 可由以上方法构造ki个基本概率分配函数, 并将它们作为ki个独立的证据, 则对这ki个基本概率分配函数应用证据结合准则就综合得到第一层指标Ci关于Sm的初始确信度, 同理运用步骤1的方法确定出Ci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undefined和undefined。再运用证据结合准则综合得到方案的总的概率分配undefined, 即方案在状态评估等级S= (S1, S2, S3, S4, S5) 上的综合概率分配函数。

步骤3 令T=undefinedundefined, 得出方案状态的等级量化值, 从而确定方案的状态等级, 得出方案的最后评估结果。

3 实例应用

在某舰空导弹的设计方案评估中, 应用基于证据理论的评估模型确定设计方案的状态等级, 以确定设计方案的优劣。评估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各层指标的权重由专家给出, 取偏好系数α=0.9。专家根据设计方案给出第二层指标的初始确信度, 由3.2的计算步骤可以求得第一和第二层指标的基本概率分配值, 结果分别如表1、2所示。 (表中空白处值均为0) 。

同理可由表2计算出方案的综合概率分配值和状态等级值, 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看出, 此方案总的评估状态等级值为0.668, 由0.5≤0.668≤0.7知, 方案的状态等级处于一般和较好之间, 且偏向于较好。

由以上计算方法和过程可知, 基于证据理论的舰空导弹设计方案评估方法有以下特点:

(1) 证据理论较好的解决了方案评估中信息不确定问题, 符合实际操作情况。

(2) 从计算过程可以看出方案中需要改进的指标。

4 结论

本文将证据理论应用于舰空导弹设计方案的评估, 较好的解决了方案评估中信息不确定问题, 根据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了基于证据理论的评估模型, 并给出了具体算法。仿真实例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对于评估舰空导弹设计方案, 改进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段新生.证据理论与决策、人工智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2]杨万海.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及其应用.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3]熊和金, 陈德军.智能信息处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4]吴唤群, 向和平, 王壮志, 等.基于D-S证据理论的工程投标决策研究.系统工程, 2004;22 (11) :90—94

评估方案 篇11

近日,教育部在西安召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通气会,旨在以新理念、新方案推动新时期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

林蕙青重申了教育规划纲要就高等教育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提出的一系列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她指出,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重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就是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分类的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和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评估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新方案是一个整体的制度设计,突出了分类指导、分类评估的理念,强调了国家、省、学校分级分层评估的组织体系,体现了低重心、常态化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更加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新方案体现了多样的评估标准,多种的评估形式,多元的评估主体,多渠道的评估结果发布方式。

据了解,教育部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在深入总结以往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广泛调研、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和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新方案,形成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

http://gaojiao.jyb.cn

武汉:上市企业到中职学校委培技工

近日,武汉市燃气热力学校与一家上市企业(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委培协议,今年秋季开学起,该校将定向培养135名燃气专业技能人才。今后3年内,学校每年将委培二三百名技工。“大学生好招,中职技工难请,这折射出我国人才培养的尴尬。”该上市企业首席科学家段常贵教授说,企业每年招聘大学生100人左右,投简历的有上千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招聘技工400~500人,但常常难招满。“由于技工人才太俏,从中职学校难抢到毕业生,只好动员各地分公司招生,再委托给中职学校培养。”“由于天然气环保、节能,上海、武汉等地推广天然气使用,使得天然气方面的技工需求激增。而目前全国仅一家天然气方面的中职学校,使得这方面的技工更加紧俏。”段常贵透露,目前该企业出现员工年龄断层的窘境,便选择该校委托培养天然气专业的学生。

据介绍,这些学生毕业后,将进入这家上市企业作为预备干部培养,年薪3万元以上,分配到沿海城市还将上调30%。武汉燃气热力学校书记戴忠柱说,在武汉,中职毕业生刚毕业就能拿到3万年薪的较少见。

http://ctjb.cnhubei.com/cache

陕西: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对话对接论坛举行

日前,陕西省教育厅主办,陕西省机械工业协会指导,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陕西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对话对接论坛在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术会堂召开。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卢力群出席会议并作了主题发言。

卢力群指出,近年来,陕西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此次陕西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产业对话对接论坛活动,是陕西省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致行动,也是陕西省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对接的第一个论坛活动,在于通过教育部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密切合作关系,沟通合作信息,探讨合作新路,挖掘合作潜力,扩大合作范围,立足陕西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发挥我省装备制造业以及其他产业优势,实现企校之间优势的有机融合。

http://www.chinazy.org

安徽:两项高校服务性收费自秋季新学期取消

近日,安徽省物价局会同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取消假期学生住宿费和取暖费高校服务性收费项目。

通知要求,各高等学校接通知后要立即停止收取上述两项服务性收费。各高等学校不得擅自设立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高校按规定的项目向学生提供服务,必须坚持学生自愿原则,不得强制服务和强制收费,不得以营利为目的;高校按规定的项目收取代收费,必须遵循学生自愿原则,不得强行统一收取代收费,也不得在学生缴纳学费时合并收取,应及时据实结算,多退少补,不得在代办收费中加收任何费用。中等专业学校比照上述规定执行。

http://epaper.anhuinews.com

浙江:中等职业教育“名师论坛”成功举行

9月7日,由浙江省成职教协会、杭州市教育局主办,杭州市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分会、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承办的2011年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名师论坛”(杭州站)在中策职校小剧场成功举行。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走向名师——教师专业化成长”,论坛通过名师代表演讲、专家点评全面生动地展示了浙江省中职学校教学名师的风采。鲍学军副厅长指出,本次活动对推动中职教育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六位名师的演讲感人生动,中职教育正像名师所讲是“爱与被爱”。这些名师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教育含义——我们不光要教学生技术还要教会学生生活。这些名师的精神与工作是值得所有教师学习的。

鲍副厅长强调:随着十二五中职规划的实施,浙江省将进一步加大中职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加强中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从而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http://www.chinazy.org

陕西:停办撤销138个不合格高等继续教育教学站点

陕西省教育厅日前对138个重复设置、生源较少或办学条件较差的高等继续教育教学站点予以停办、撤销。

自去年5月以来,陕西省教育厅先后组织了20多位专家,分批次对在陕设立的高等继续教育教学站点和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与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高等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

此次检查评估的重点是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基本条件、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检查评估的目的是加强宏观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基本建设、细化教学过程、确保教育质量。检查评估中发现,一些教学站点管理工作规范性较差,未按照主办院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教学过程粗放,不重视做好教学支持服务工作,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一些教学站点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差,特别是实践教学条件较差,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此外,个别教学站点违反教育部和陕西省的规定,违规招生,扰乱高等继续教育招生秩序。其中,74个存在问题需要整改的教学站点暂缓通过,停办撤销了138个站点。

http://www.jyb.cn

石秋杰:永生的“博导妈妈”

日前,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开展向石秋杰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省教育系統广泛组织开展向石秋杰学习的活动,号召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石秋杰的先进事迹。

已故的南昌大学化学系教授石秋杰,生前系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她与癌症抗争了14年,病逝时只有48岁。在13年的从教生涯中,她竭尽全力关爱每一个学生,被学生们称为“博导妈妈”。

《通知》指出,石秋杰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她身体力行,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师者的神圣使命,用生命诠释着师者的崇高与风范。其理想信念、思想品质、道德追求、精神境界,是江西教育系统宝贵的精神财富。《通知》要求,江西教育系统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努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楷模;要通过组织好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主题的研讨和座谈等活动,让广大教师学习石秋杰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增强全方位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校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班会主题活动,组织好广大学生学习石秋杰老师克服困难、乐观向上、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http://www.chinazy.org

徐英杰:“双师型”教师的典范

徐英杰,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师,教育部计算机设备配置与规划特聘专家。在工作中,他积极进取,孜孜以求,教书育人,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诠释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近年来,他先后被授予“天津市优秀教师”“全国首届职教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

多年的理论积淀,让“徐琢磨”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特色的教学模式。在授课方式上,他琢磨出了以用人单位要求为目标倒排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并行授课改为串行模块化授课方式。此外,他还承担起了学校实验班的教学任务,带领学生建立了“创业实训工作室”,成为该校学生自主创业的先锋。

徐英杰把全部的精力和智慧奉献给了学生,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真正地融入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离不开的良师益友。在徐英杰的精心培育下,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成为全国技能大赛的高手和IT行业的技术骨干,许多学生成为他的挚友和同行。徐英杰说,他热爱每一个学生,更热爱职业教育。

评估方案 篇12

排班的班次设计和安排要契合话务模式(就是时段话务波动曲线),才能以最小的人力安排来实现最好的服务水平。若排班没有变化或契合度低,就会造成闲时人力浪费,而忙时抽不出人力,最终影响客户满意率,导致服务投诉增加。要准确预测话务模式,既要累积多年历史话务数据,采取科学的测算方法,还要做好人员配备计划……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

1 现状调研

1.1 排班拟合度现状

1.1.1 日拟合分析

11月原班表日拟合度,如图1。

分析:

测算人次有强烈的周模式,但排班人次波动不明显。

结论:

若定义拟合度>120%或<95%为拟合失败,则有18天拟合失败,日期拟合占比40%。

1.1.2 小时段拟合分析

11月原班表小时段拟合度,如图2。

分析:

(1)测算人次双峰明显,排班人次高峰拟合不良:上午不足、下午偏高。(2)通宵班排班人次虚高,且通宵班工时长、后必双休,造成大量人力浪费。(3)19:00后排班人次没有随话务体现衰减态势。

小结:

若定义拟合度>120%或<95%为拟合失败,则有21个时段拟合失败,时段拟合占比12.5%。

1.2 排班工时现状

排班工时使用率87%,班次平均时长7.6小时,缺乏年度工时管理计划。

1.3 员工效能现状

从单一指标AHT(平均处理时长)分析员工效能指标管理情况,如图3。

分析:

(1)未能呈现正态分布状态,呈现多峰分布状态:195、225、255、285。说明员工的技能熟练程度参差,多人员批次也说明员工流失率问题凸显。(2)没有明显的长尾现象,说明缺乏绩效导向,员工没有缩短AHT的意愿。

结论:

在员工技能一致、接受话务结构相近的前提下,AHT属于管理缺失的原始状态。

2 整体排班优化思路

整体排班优化思路,如图4所示。

(1)预测工作量及到达模式;(2)企业关于服务水平的需求;(3)分析员工有效工时和效能;(4)据上三点测算人员配备(Erlong-C模型);(5)调查员工显性需求;(6)班次班序设计及试排班(拟合度);(7)对遵守率的容忍度(请假、调班);(8)(持续改善)预测准确率(事件评估和修正经验值);(9)(持续改善)排班契合度、班表遵守率、人员效能。

3 具体技术方案及指标

3.1 预测工作量及到达模式

(1)建立工作量和来话模式预测模型。需要考虑业务发展、业务周期、用户规模、用户作息规律、历史数据,开展来电触发事件研究。(2)全面分析研究历史来话模式,分析增量因素。从年模式到月模式、周模式、日模式、时段模式。(3)根据模式测算人次需求,并设计班次,重点考虑话务峰值覆盖。

3.2 企业关于服务水平的需求

(1)ASA=90%/20S;(2)人工呼损率<5%(本地要求<3%),按小时段考核。

3.3 分析员工有效工时和效能

(1)95598热线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2)法定人均月可用排班工时=167小时(8小时/日),按月份实际计算。(3)班表遵守率=95%。(4)AHT=231秒。

3.4 测算人员配备

根据3.1~3.3点测算排班所需人员配备,逐级分解至年、月、日、时段,构建排班模板。

3.5 调查员工显性需求

主要指收集可预见的员工事件,如上课、事假等需要请假的,要在每月排班前走申请审批流程制度,班组长和现场主管批准后汇总到排班师处。事后的请假事件,也要严格执行调班审批制度。

3.6 班次班序设计及试排班

(1)根据3.1设计班次,重点考虑峰值覆盖———黄金时段给客户黄金感受。

(2)确定班序,主要指轮班方法。

1)逆向轮班法持续休息时间长,但倒班不适感较大。

2)顺向轮班持续休息时间短,但倒班不适感较小(建议采用)。

3)综合轮班法,将休息时间尽量均匀分布在工间(客户当前采用)。

(3)设计排班及配套模板。

1)设计时段排班模板———用于监控和拟合试排班人次与时段测算人次。

2)设计日维度的班次覆盖检验模板———用于检验班表中每天各班次安排是否符合日排班模板中的班次需求。

3)设计客服代表维度的班次和工时统计模板———用于检验一定周期内的排班公平性。

(4)试排班。

根据测算的人员配备和设计好的班次班序,先填充大轮班,再填充小轮班,编排覆盖,以满足时段人次的要求,完成试排班。

(5)微调方法。

虽然按照来话模式设计使用了多个排班模板,但同一个排班模板下对应的不同日期人次需求还会有差别,人员班次和工时公平性会有偏差,所以试排班完成后需要微调。

3.7 持续优化

(1)提高话务预测准确率。

提高话务预测的准确率,一要积累话务数据,至少三年,能产生趋势判断需要五年;二要完善预测模型,通过研究各类相关事件对呼叫触发率的影响,修正经验值;积极研究各种降低话务触发率的措施。

(2)提高排班契合度。

排班契合度=服务达标时段数/有效考核时段总数*100%。

此处契合度是事后指标(结果),指标与排班师挂钩。

(3)坚持班表遵守率。

班表执行程度,主要看对班表遵守率的容忍度,通过执行和完善请假、调班制度来保障。

(4)科学管理人员效能。

关键是平均处理时长(AHT=ATT+ACW)、坐席占用率(通话率+话后处理率)两个指标。

4 具体排班优化建议

根据现状调研与排班优化思路、具体技术方案的对照,找出原排班方案的短板,在排班拟合度和员工舒适度相对平衡的基础上,提出如下优化建议。

4.1 班次班序设计优化建议

班次班序的设计,如表1。

说明:加粗为新增或调整部分.

4.2 试排班操作技巧建议

(1)根据月度测算明确相关班次和作息频率。(2)起码兼用两个时段排班模板,如工作日模板和周六日模板。(3)先填大轮班,按照从少到多的原则,再填小轮班。(4)通过“轮班符”技巧,解决排班接续的麻烦。

4.3 具体班次人次需求建议

(1)原来宵班安排4人次,只为了保障偶尔个别时段的突发话务,且宵班后必双休,浪费大量人力,建议降为2人次。(2)同1理,夜班人次由7降为4。(3)根据来话周模式,减少周六日的人次安排,而增加工作日的人次安排。

4.4 相关管理方法建议

(1)设立弹性工时池制度,形成一种工时的“借贷制度”。(2)累积完整的话务数据,系统要支持半小时段话务数据输出。(3)完善话务应急机制,建立支援梯队。(4)渠道协同,如IVR挂应急语音,实施拦截服务。

4.5 开展来电触发事件研究

分可预见与不可预见事件的影响范围、持续时长,来电触发率,提前制定应急机制,如通过多渠道安民告示、IVR拦截等。

4.6 科学管理人员效能

目前的AHT(平均处理时长)231秒,通话均长(ATT)约173秒,话后处理均长(ACW)约58秒【ACW%约14%,业界标准5%~8%】。也就是说ACW保守可以压缩24秒,ATT可以压缩26秒,AHT可下降到181秒,整体压缩空间50秒(压缩比例约22%)。建议通过以下技术或管理手段来改善:

(1)加强培训和知识库支撑,减少通话中的等待和静默现象,缩短通话均长(ATT);(2)加强工单模板支撑,通过技术手段缩短处理均长(ACW);(3)优化排班和技能配置,使人均话务强度匀态化,提升坐席占用率;(4)通过制定合理的KPI指标,让员工有缩短AHT的意愿和努力。

5 排班优化效果分析

5.1 日拟合度优化效果

日拟合度优化效果,如图5。

优化效果:

对比优化前(见现状分析),拟合日期比例由40%上升为70%。但会出现三连休、部分连续上班5天的现象,舒适度会受影响。

5.2 小时段拟合度优化效果

小时段拟合度优化效果,如图6。

优化效果:

对比优化前(见现状分析),拟合时段比例由12.5%提升为58%(剔除通宵班,拟合度为87%)。

5.3 排班工时利用率优化效果

排班工时使用率由87%提升到95%,可以进一步提升,舒适度会受影响。

5.4 班表输出效率的提升

科学的排班模板和清晰的操作方法,也大大降低了排班师的工作量,提升了班表输出效率。

6 总结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针对目前拟合度、排版工时、员工效能的现状的情况,根据预测工作量及模式-企业服务水平需求-人员配备模板-员工显性需求-排班方案-持续优化的流程,进行整体排班优化。而出于复杂度考虑,话务预测准确率、排班契合度、班表遵守率等项目的提升则需要循序渐进。接下来,通过班次班序的优化、试排班优化、班次人次需求优化、相关管理方法优化、开展来电触发事件研究、科学管理人员效能。只要有足够合适的实验数据,便可以总体实现排班优化管理的目标,有效提高员工利用率。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南方电网东莞客服中心的话务模式,结合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找出现行排班、现场管理、员工效能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短板,提出有针对性的排班优化方案和新旧排班方式的接续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对优化实施进行周期性跟踪,评估排班契合度、员工遵守率、员工效能和服务指标的改善情况。

关键词:话务模式,排班优化,评估方案

参考文献

[1]张飞飞.呼叫中心排班优化问题建模及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徐迅羽,杨根科.呼叫中心排班优化模型的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2(06).

上一篇: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下一篇:食道贲门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