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伴奏

2024-09-26

歌曲伴奏(精选12篇)

歌曲伴奏 篇1

曾几何时, 钢琴、手风琴作为伴奏乐器在专业教学演出以及业余群众文化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电子琴的到来, 直至MIDI伴奏制作的出现, 如今钢琴、手风琴除了专门的比赛、应聘考试、独奏音乐会外, 已少在舞台演出中露脸, 在业余群众文化活动中更是销声匿迹。

有别于民歌的生活性和戏曲的公事性, 艺术歌曲是作曲家精心创作的音乐作品, 它的词曲浑然一体, 音乐形式完美而富于内涵, 给人以美的享受, 满足着人们艺术欣赏的需求。因此, 世界各国的艺术歌曲, 都受到人们的珍视和喜爱。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经过不断发展, 早已不是伴随旋律的陪衬作用。钢琴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 更易于表达出歌曲的意境与内容, 通过钢琴伴奏的补充与渲染, 使得艺术歌曲更具有生命力与欣赏性。钢琴伴奏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来。

中国现代艺术创作中有许多的优秀作者, 如萧友梅的《问》, 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 黄自的《春思曲》《思乡》《踏雪寻梅》《玫瑰三愿》等。这些作品有些强烈的中国元素, 同时不乏西洋和声技法和作曲法的运用, 体现了中西方结合的思想。这就要求钢琴伴奏者熟悉中国诗词抑扬顿挫的音律和丰富内涵, 能深一步把握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深层意义。

伴随着艺术歌曲的发表, 钢琴伴奏也得到了升华与提升。伟大的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等, 对艺术歌曲有着突出的贡献, 同时对钢琴伴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海顿的艺术歌曲曲调流畅, 伴奏繁复;莫扎特则优美、精巧;贝多芬对艺术歌曲的创作态度严谨, 为艺术歌曲后来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提到艺术歌曲, 多数人会立刻想起作曲家舒伯特。他一生共写下了600多首德国艺术歌曲, 使这种体裁得到了最大的发展。莎士比亚、歌德、海涅等人的诗成为舒伯特创作的灵感源泉。

如《魔王》一诗经他反复咏诵, 歌德原作中那触目惊心的

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公众认同的社区文化, 这样可以扩大社区文化的影响面和吸引力, 继而占领社区文化更广阔的阵地, 引领社区文化发展的方向, 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

(五) 努力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新路子

社区文化建设目前来说没有固定的模式, 在建设过程中, 要结合本社区实际敢于创新, 不断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新路子, 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为载体, 想群众之所想, 应群众之所需, 得群众之所盼, 探索新形势下共建、共享、互利、互惠的新形式, 形成持续发展的合力, 使社区文化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 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长期发展下去。

总之, 社区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 和谐社区的建设, 文化建设是关键。文化站要从客观上立足“文化立社区”的理念, 全方位、多层次打造社区文化, 紧紧围绕“规划、环境、载体、活动”建设, 不断探索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途径, 为构建林中景象使他的想象丰富, 灵感涌现, 音乐随即成形。在舒伯特的歌曲里, 那优美华丽的旋律具有罕见的迷人魅力。舒伯特使德国的艺术歌曲创作发展到一个艺术上完美的高度, 甚至能唤起诗人无力用文词表达出来的情感。舒伯特精致的作品清新动人, 情景交融, 并使旋律、人生与伴奏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这里的钢琴伴奏具有象征原诗意义的独立形象, 和声也具有特殊的表情力量, 产生出动人效果。如《鳟鱼》中那潺潺小溪与溪中悠然自得地畅游的鱼群形象, 在伴奏音型中得到生动的塑造, 听来有如目见;歌词来自诗剧《浮士德》的《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伴奏更是如此。那纺车惟妙惟肖地转动、遏止, 对心境极不平静的纯洁少女那思慕、期待与失望等种种情绪的变化、发展刻画的处处入微, 成了担任情景描写的一幅音画, 成了创造特定意境的重要手段。舒伯特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 独具匠心地对歌曲伴奏也作了非常精确的首尾一贯的设计。他的艺术歌曲曲调与钢琴伴奏的结合天衣无缝, 钢琴伴奏好像展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舒曼是继舒伯特之后的第二代浪漫派作曲家。而他更侧重于情感与心理状态的表现, 表现手法更加细致灵活。他歌曲中伴奏往往用于深化、延展诗意。

德彪西之所以被称为真正的法国作曲家, 重要的原因是他将法国诗词音韵自然而忠实地再现到他的旋律之中, 并以他对诗词的深刻体会, 创作出法国歌曲与众不同的音乐语言及表现手法。

在社会飞速发展时期, 传播途径在不断拓展延伸, 面对大众对精神生活需求提出的更高要求, 如何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为从事声乐伴奏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艺术歌曲伴奏者, 需要增加音乐、文学等艺术修养, 了解和掌握有关诗词及诗与音乐相结合方面的知识, 同时不断增加自身的文学修养, 以期用更好的音乐表达手法, 探寻更高的艺术境界, 更大的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

和谐社区, 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 促进社区文化发展繁荣。

参考文献:

[1]王同存的《浅析在新时期如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贾永民王爱国的《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实践》2005年07期

[3]于广娟的《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思考》《西部科教论坛》2009年第7期

作者简介:

余云, 女, 福建省古田县城西街道办事处文化中心主任, 馆员。

摘要:群众文化是我国整个文化艺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整个文化建设最深厚的社会基础, 在提高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程度, 促进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新形势下如何以创新的思维与手段搞好、搞活群众性文化活动, 是基层文化工作者必须思考及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群众文化,先进文化方向,适应市场,创新精神

歌曲伴奏 篇2

问题导入: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歌曲即兴伴奏是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它也是衡量教师教学及演奏水平的标准之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伴奏技能目标是什么?伴奏在唱歌教学中作用和意义有哪些?

钢琴即兴伴奏作为一门新兴、独立的学科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已经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自身的特色与价值,成为集音乐各学科知识与技能于一身地综合学科。钢琴即兴伴奏的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弹奏者的音乐修养、音乐素质与应变能力的程度。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伴奏技能目标

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歌曲即兴伴奏是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它也是衡量教师教学及演奏水平的标准之一。对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歌曲伴奏,教师应该达到的目标:

“在教师范唱、学生欣赏的教学环节中,钢琴伴奏应突出艺术性和完整性,使歌声得到很好的烘托,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审美水平; 在练声的教学环节,钢琴伴奏应洁简而省略,能让学生获得一定的音高支持就可以了,教师的注意力应放在倾听学生的声音和关注他们的发声状态上,伴奏不应干扰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在视唱新谱的教学环节中,钢琴伴奏应强调简洁准确,在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方面给学生以支持。第一次视唱时,教师可以用单手弹奏歌曲的旋律,不需要配弹伴奏音型,使学生在视谱的开始对歌曲的各种要素获得准确的印象。在视唱的熟悉过程中,教师可以由简到繁地逐渐加入伴奏音型,使学生熟悉和习惯教师的伴奏方法,有利于新课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视谱唱词的教学环节中,钢琴伴奏宜采用带旋律的伴奏类型,有利于学生巩固旋律的听觉和记忆,不至于唱错和跑调,以保证新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歌曲的艺术处理和表现的教学环节中,钢琴伴奏可以采用不同的音型和伴奏类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听觉感受和艺术感受,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审美能力,也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二、歌曲即兴伴奏的意义

1、歌曲即兴伴奏是音乐教学以及课外活动艺术实践中一门广泛应用的并且是中小学年音乐教师必备的技能。

2、能丰富作品的内容,深化并突出主题,更好地塑造音乐的艺术形象。

3、充分发挥旋律、和声、节奏、音型在键盘上的表现力,不论是在定调还是在移调的弹奏中都能自如地运用。

4、歌曲的即兴伴奏不像正谱伴奏一样固定,它灵活方便,不受教师键盘能力的限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与工作需要即兴编配,使用广泛。

三、歌曲即兴伴奏的作用

1、歌曲即兴伴奏贯穿整个音乐歌唱教学的始终,它结合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到整首歌曲。

2、丰富的和声与形式多样的伴奏音型能够深化主题,对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审美水平有着很大的作用。

3、通过即兴伴奏来支持音乐内容,推动音乐前进,也提高了学生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力,并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在视谱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即兴伴奏(带旋律的)可以在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给学生以支持。

5、同一首歌曲,由不同的人演唱,即兴伴奏可以采用不同的调式、和声语汇和伴奏织体,在不同的演唱形式中灵活转换,使演唱更赋予艺术的个性化,伴奏的灵活对演唱者情感的变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二节 歌曲即兴伴奏的和声基础

问题导入:钢琴弹奏基础是歌曲即兴伴奏的必备条件,它程度的深浅,水平的高低,同样对即兴伴奏的效果与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钢琴弹奏基础呢?哪些和声知识是音乐教师必须要知道和了解的?简谱在伴奏中的作用是什么?

一、歌曲即兴伴奏的基础

学好即兴伴奏,需要较全面和扎实的基础,其中钢琴基础,和声基础,歌曲分析基础是最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一)钢琴弹奏基础:

钢琴弹奏基础是歌曲即兴伴奏的必备条件,它程度的深浅,水平的高低,同样对即兴伴奏的效果与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钢琴基础好并不等于即兴伴奏好,二者有本质的区别。钢琴基础是以机械练习为主,通过反复磨练,创造性的再现乐谱上的内容。而即兴伴奏则是运用有关的作曲技巧,为歌曲编配即兴伴奏并弹奏出来,与演唱者合作,它既是技巧,同时又是能力。这样看来,要学好即兴伴奏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钢琴弹奏基础。

(二)和声基础: 和声基础是歌曲即兴伴奏的理论基础,它程度的深浅,水平的高低,同样对即兴伴奏的效果与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功能的表现力,色彩的表现力,节奏的表现力,以及和弦结构,和弦外音,和弦风格等等。

(三)歌曲分析基础:

歌曲分析基础是歌曲即兴伴奏如何编配与弹奏的依据。它程度的深浅,水平的高低,是即兴伴奏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从音乐内容方面进行分析,才能知道歌曲表现了什么,怎样去表现,从音乐结构方面进行分析,才能知道歌曲的曲式,和声,凋性,以及体裁,形式等。

以上三点是我们的歌曲即兴伴奏所必备的基础条件,用一句更通俗的话来形容“即兴伴奏”,歌曲即兴伴奏,就是怎样选择和弹奏和弦的问题。

二、歌曲伴奏的和弦类型

(一)正三和弦

在调式音阶中的主音(一级)、属音(五级)、下属音(四级)这三个最重要的音上建立起来的和弦分别是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因为这三个和弦是调式中的骨干和弦,故称为正三和弦。(见谱例一)

Ⅰ级和弦(主和弦)是调式中最稳定的和弦,决定着整首歌曲的调性,可以与其他的和弦自由连接,但与属和弦和下属和弦连接最多。这三个正三和弦中有一个很不稳定的和弦,就是属和弦。在属和弦中包含了七级si,它要向dol解决,因此属和弦强烈倾向于主和弦。在乐曲的中段,常常结束在属音上,这就是“半终止”,它的不稳定性为前半段的和声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推动了音乐的继续进行。在IV级上建立的下属和弦是正三和弦中另一个不稳定的和弦,它对I级的倾向性不如属和弦那么强烈,下属和弦有些倾向V级,在歌曲终止处使用IV-V-I是很理想的进行。一首简单的儿童歌曲,用I、IV、V三个和弦来配弹就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如高中教材中的一首歌曲《故乡的亲人》只用了Ⅰ、Ⅳ、Ⅴ三个正三和弦。

当然,在有些歌曲中,如果适当加入少量副三和弦,色彩会有对比,音响丰富,效果会更好。

(二)七和弦

七和弦是常见的并且不和协的和弦,也可称为“复合”和弦,其具有混合色彩,通常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很少用到七和弦,用的话也一般使用属七和弦,它倾向于I级,因此可以在终止前使用。如《闪闪的星星》伴奏片段(见谱例二)

三、和弦的基本进行和运用

(一)和弦的功能

通常情况下,和弦的基本进行为I--IV--V--I。当我们为旋律选配和弦时,应该从作品的表达需要入手,和弦的序进和力度是十分关键的,在为歌曲配伴奏时,和弦的连接从左向右,就叫做和弦的序进。同样的和弦可以随意的连接转换,不同的和弦可以采用先正和弦后副和弦,先原位后转位和弦的连接方法。和弦的力度指序进时产生的强弱效果,和弦的力度对整首歌曲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为全曲的感情色彩起到推动作用。和弦功能进行的原则和效果: 进行的原则:主--下属--属--主

进行的效果:稳定--不稳定--很不稳定--稳定

(二)、终止的运用

终止分为两种,一种是结束在乐曲的中段,称为中间终止式或半终止式,另一种结束在乐曲的最后,称为结束终止或完全终止式。半终止的和弦选配比较自由,此处的终止和弦常用的是正三和弦,少数情况下也使用副三和弦。最典型、最常见的是结束在属和弦上,属和弦具有不稳定性,倾向于I级,既可为前段的和声进行总结,又可以推进后半部分的音乐进行。(见谱例三)

完全终止式的和弦选配十分严格,要明确调性,使乐曲完满结束。所以,通常采用属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D--T。若要其更完满,在有的乐曲中还可以在属和弦之前加上一个下属和弦。公式是:S--D--T。如《七彩光》旋律片段(见谱例四之一)

如《大海啊,故乡》旋律片段(见谱例四之二)

(三)键盘和声的基础知识

历来作曲家有两种思维方式:①旋律;②和声。键盘和声是指在键盘上研究和弦的结构,研究各种和弦的相互关系和进行规律,键盘和声也就是将书面的和声理论与键盘实际相结合的一种和声技术。要想弹好即兴伴奏,必须学好键盘和声。和声的基本规律,技巧和其他艺术一样遵循一定的规律,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总体:稳定→不稳定→稳定;响亮→阴暗→响亮 ;强烈→弱和→强烈;升→降→升。这是一种对比的方法,是一种艺术手段。和弦连接键盘练习:

1、大小调和弦练习。可分手练习,也可双手齐奏。左手练习应着重进行,开始可以先在C、a;G、e;F、d三组关系大小调中进行,熟练首调感觉后再从易到难,有计划地分别在D、b;bE、c;E、#c、bB、g等调中进行练习。注意连接以首调感觉进行,注意这三个和弦连接中的指法、音的排列(转位)情况等。

2、大、小、增、减三和弦按半音上行连接练习,把十二个半音全部弹完。

3、按音程连接练习,按三度,四度,五度,六度。

4、按和声功能连接练习。

(四)简谱在即兴伴奏中的作用

首调唱名法在五线谱及简谱体系中使用,直到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音乐工作者大都使用简谱和首调唱名法。在歌曲即兴伴奏过程中,首先必须建立明确的调性(主音的高低)观念,特别要注重各调性,调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时甚至是依靠感性直觉进行即兴创作,因此建立首调观念,使用首调唱名法,对明确调性,配置和弦或临时进行移调和换调都比较容易。简谱有时起到五线谱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它不受五线谱那样有固定音高位置的局限,可任意换调。首调唱名法也是科学的视唱方法之一。它用do、re、mi、fa、sol、la、si七个唱名,代表任何大、小调的七个基本音级。一切大调的主音均唱do,音阶排列次序为do、re、mi、fa、sol、la、si、do;一切小调的主音均唱作la,音节排列次序为la、si、do、re、mi、fa、sol、la。例如,C大调以C这个键(音)为do,D大调以D这个键(音)为do,B大调则以B键(音)为do:a小调就是以A键(音)唱la,d小调就是以D键(音)唱la,e小调就是以E键(音)唱la。简谱体系的记谱及唱法基本以首调唱名法进行。在五线谱中,我们也要学会用首调唱名法,这样有利于为歌曲进行伴奏。因为在歌曲即兴伴奏过程中,我们要先确立调性(即主音是什么及主音的高低位置),然后再根据旋律进行和弦编配(确定用什么和弦),而这些用首调唱名法都较容易把握,比较直观。当然,首调的感觉我们在键盘上也相应地要注意,即要有键盘的首调位置感觉。这样,不论是用简谱、五线谱写成的歌曲,都能在键盘上比较快地反应出来。如果将简谱,五线谱,首调唱名,固定唱法,四者相互融会贯通,对于我们灵活地掌握歌曲即兴伴奏技术,是有极大的帮助。

第三节 伴奏音型及其运用

问题导入:在歌曲的即兴伴奏中,伴奏音型的选择及运用非常重要,它是对歌曲的音乐形象和艺术效果的一种烘托。中小学的歌曲伴奏中经常选用的伴奏音型有哪几种?在实际的歌曲伴奏中该如何运用?

一、几种常见的伴奏音型:

(一)柱式音型

柱式音型是指所有和弦音呈纵向排列的音型,它从色彩、力度、和声功能等方向来烘托音乐的形象和艺术效果。它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节奏型。如《拍手歌》的伴奏片段(见谱例五)

(二)分解和弦音型

将和弦音由下而上或者是由上而下按顺序先后弹出,叫做“分解和弦”,在歌曲即兴伴奏中采用这样的分解和弦配弹伴奏,称为分解音型,通常出现在抒情歌曲的伴奏中。其特点是使歌曲轻柔、明快的艺术色彩更加突出,由于它减弱了机械般的节奏性,加强了伴奏部分的流动性与旋律性,因此效果典雅深情,纤细优美,富有诗意,是抒情独唱歌曲中常见的音型。如《纺织姑娘》的伴奏片段(见谱例六)

(三)综合音型

综合音型结合了柱式和弦音型与分解和弦音型的特点,在歌曲伴奏中,保持音型,而变换和声。其特点是音响的丰厚、延绵不断。如:《买花姑娘》的伴奏(见谱例七)

二、伴奏音型的运用

(一)各音型的一些基本样式:(见谱例八)

(二)伴奏音型在歌曲中的作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伴奏音型可以随歌曲的形式与风格而自由灵活的转换,不同风格的歌曲应采用不同的伴奏音型,以此来渲染艺术效果和音乐表现力,突出歌曲的旋律线条和节奏特征,使演唱者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风格、速度与力度。歌曲的伴奏音型,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几种音型同时并存,相互结合,混合使用,实际上很难将它们独立分割开来。由于歌曲的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它们之间的组合也是千变万化,非常自由和灵活。我们应在具体实践中根据不同乐曲的要求,努力探索,创造和编配出具有特色的音型。

在为一首歌曲配伴奏时,要注意音型的交替,否则会十分单调,尤其是当歌曲的情绪发生变化时,一定要变换音型来烘托情绪。音区的高低也是影响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伴奏中,根据歌曲的需要,可以适当变换音区,一般我们将音区分为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三种。(见谱例九)

低音区的音色较为沉重、浑厚,不适合使用密集的和弦排列,以免音响模糊不清。适合在低音区使用的是单音或八度,又可以作为流动的旋律演奏。中音区的音色十分丰满,富有明亮的色彩,十分坚实有力量,在中音区适合弹奏和弦和旋律。弹奏时,可采用密集的和弦排列。高音区的音色明亮、尖锐、清脆,有时也可以用飘渺来形容,弹奏时,在高音区可以采用八度重复,也可以弹奏旋律,密集的和弦排列也可以出现在高音区。高音区既可以抒情,也可以赞颂。在编配伴奏织体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织体的结构层次,也就是旋律层与和弦陪衬层的划分,根据不同的歌曲的不同需要灵活编配。

2、在歌曲的前段、中段和结尾不能一直采用同一种伴奏音型,应随情绪的起伏适当变换。

3、左手在低音区带旋律弹奏时,右手的陪衬和弦不能过于复杂,只要起到烘托的效果即可。

第四节 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的配弹

问题导入:一首歌曲的即兴伴奏,不仅在于它旋律部分的伴奏编配与弹奏,还需要前奏的引导、间奏的过渡和尾声的结束,才能准确完整地表现歌曲的内容与情感。前奏、间奏和尾奏的作用都有哪些?在实际弹奏中应该如何操作?

一首歌曲作品即兴伴奏的完整与否,不仅在于它声乐部分的伴奏编配与弹奏,还要靠歌曲前奏的引导、间奏的过渡和尾声的结束,才能完整准确地表现歌曲的内容与情感。因此,它们是歌曲伴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前奏

前奏是指一首歌曲开始之前,提前预示歌曲的主题思想,感情表达或描绘意境,渲染气氛,引领演唱者进入情景之中,提示演唱者的情绪、速度、音准、调性、节奏、力度等,前奏带给我们一个具体的音乐形象。

(一)前奏的作用

1、技术方面

在歌曲演唱之前,前奏给演唱者在音高,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等反面必要的提示,让演唱者在情绪,呼吸等方面有所准备,使歌曲可进入得更加规范准确,清楚。

2、艺术方面: 通过前奏,可使演唱者和听众共同进入歌曲所需要的特定环境,在音乐形象方面可提示思想感情的酝酿,特定意境的描绘,情绪气氛的渲染做好准备。前奏带给我们一个具体的音乐形象。

(二)前奏的配弹方法

1、以歌曲的最后一句作为前奏。如:《我爱雪莲花》的前奏(见谱例十)

2、综合歌曲第一句与最后一句的旋律特点,这种前奏具有较强的概括力。如《买报歌》的前奏(见谱例十一)

3、不带任何旋律特点,以伴奏中的典型节奏或典型伴奏音型直接导入。如:《乘着歌声的翅膀》的前奏:(见谱例十二)

(三)前奏的种类

1、旋律式。指歌曲的引入部分由旋律构成。

2、音阶式。指歌曲的引入部分由音阶构成。

3、分解和弦式。指歌曲的引入部分由分解和弦构成。

4、长音和弦式。指歌曲的引入部分由长音和弦构成。

5、属七和弦式。指歌曲的引入部分由各种类型的属七和弦构成。这样利用属七和弦不稳定与不协和的效果增加其对主和弦的倾向与动力,这一和弦的解决音正是歌曲的开始,因而很有效果。

6、震音式。指歌曲的引入由震音构成。这种方法常应用在宽广辽阔和较自由的前奏中。由于震音对节奏感的削弱,增强了平稳的背景特点。

7、同音反复式。指歌曲的引入由同音反复构成。这种方法在不同速度和力度中有着不同的效果。

8、节奏音型式。指歌曲的引入由节奏构成。实际上这种引入只是伴奏音型在歌曲演唱之前的弹奏,并无其他装饰。这种方法在即兴伴奏中经常使用,而且效果很好。其特点是通过几个不断反复的音型,把速度、力度、情绪及演唱者与听众的注意力都有效地调动起来。

9、休止式。指歌曲的引入由休止符构成。这种引入比长音和弦更安静。

10、综合式。指由几种不同方式的组合所构成的引入部分。这种组合是变化无穷的。

以上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引入歌曲时,前奏都应回到歌曲演唱的音区上来,或带到歌曲所需要的音区上去。

前奏的和声运用要尽量简洁、清晰,并且能够确定调性,既可以是开放性的也可以是收拢性的。

二、间奏

间奏指在歌曲的乐段或乐句之间所弹奏的,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和对音乐发展起贯穿作用。同时,间奏也为演唱者提供必要的提示(如:转调)和歇息的机会。

(一)间奏的作用

1、技术方面

在歌曲的进行当中,在速度,力度,音高,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及旋律的连接与转换过程中,给演唱者必要的提示,同时也是音乐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间奏的弹奏,使各个段落音乐片段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2、艺术方面

对歌曲的音乐形象,思想感情的衔接、发展、过渡与转换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音乐内容的补充和音乐结构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间奏的三个组成部分

1、间奏的引入部分。这个部分主要是突出音乐背景,承接前面的乐句,同时也有情绪变化,色彩上也要形成对比。

2、间奏的主体部分。这个部分通常引入歌曲的核心曲调,如:第一段最后一句或新材料。

3、间奏的连接部分。这个部分承担着桥梁的作用,常常以各种不同的伴奏织体、旋律变化来综合运用,连接部分的时值较短。如《唱支山歌给党听》的间奏(见谱例十三)

间奏的和声编配与前奏基本上是相同的,它的着重点是体现在情绪的变化和调性转换的对比,和声应随之变化,节奏、速度也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三)乐段内部间奏的弹法

间奏与前奏的不同在于:前奏只注意与其后部的连接关系,而间奏则要考虑前后的关系。因此,乐段之内间奏的弹奏形式与前奏的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乐段之间的间奏则与前奏的规模差不多,就更有共同之处。乐段内部间奏弹法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音型式。这种间奏是最简单的一种,它无需再加花样即可完成。

2、同音反复式。在乐段内的结构之间用同音反复作为间奏的一种奏法。

3、音阶式。指间奏用音阶的奏法将两个部分连接起来。这种音阶的形式和奏法较为多样,如在音区、力度、奏法等方面的差别,使间奏表现出不同的效果与音乐形象。

4、旋律式。旋律的模仿可分为严格模仿和自由模仿两种。前者是用歌曲的旋律片段作为间奏的素材,而后者要进行变化与发展。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歌曲的风格统一,音乐语言集中;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灵活,适应性较差。

5、对比旋律式。是通过对歌曲旋律的发展与不同节奏以及奏法、力度等方面的对比所构成的间奏形式。这种间奏的音乐材料大都来自歌曲内部,只不过通过变形和巧妙的加工而面目一新罢了。

6、装饰与综合式。指构成间奏的材料较灵活多样,可以用各种手段进行变化与综合来构成。

(四)乐段外部间奏的弹法

两个乐段之间的间奏通常在对比较为明显和强烈的结构之间,起到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如: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的对比,调式、调性的转换和音乐形象内容发生的变化等,都起到了过度、转换、变化与对比等作用。它的篇幅长短不一,有的只有几个音,有的则具有和前奏一样的规模,当然也有两乐段之间不用间奏的情况。

1、乐段外部间奏的弹法包括以下种类:

2、节奏与节拍进行转换的间奏

3、调式与调性进行过度的间奏

4、力度与情绪进行变化的间奏

5、速度与形象进行对比的间奏

三、尾奏

伴奏的尾声是通过音乐对歌曲的终止进行补充、加强,更进一步抒发作品的感情,让整首歌曲的主题、内容表达更加充分、更加完美。可以是灿烂辉煌,也可以是耐人寻味,根据不同的风格特点可以编配不同的尾声。

(一)尾奏的作用

尾奏是歌曲旋律结束前和结束后,用钢琴弹奏的旋律或音型。尾奏可以进一步抒发歌曲的思想感情,可以使音乐效果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和巩固。

1、技术方面

在结束的长音上所奏的尾声能使整个音乐结束完整,同时也给演唱者以有力的支持,特别在强结束时,给歌曲增加了动力与结束感,在歌曲结束后的尾声,不仅有这些作用,还在结构上起着补充作用。

2、艺术方面 使歌曲主题更加突出、集中并升华,以达到更加深刻而高远的境界。同时使歌曲作品本身及演唱者与听众共同进入歌曲的内容中去,让乐思伴随尾声的进行而推向高潮一往无前,或逐渐平息,余音饶梁。

(二)尾声的种类:

1、旋律性补充。为了满足情绪的需要,在整首歌曲结束之后,将歌曲中的核心音调加以变化,再重复一次。如(见谱例十四)

2、和声性补充。在整首歌曲结束后,在最后一个旋律的长音上,以和声的形式来加强色彩和气氛。

如《百灵鸟,你这美妙的歌手》伴奏尾声(见谱例十五)

尾声的具体奏法与形式:在歌曲结束音上的尾声。这种尾声的奏法与材料经常用:和弦式的尾声;音阶式的尾声;音型式的尾声;震音式的尾声;分解和弦与琶音式的尾声;旋律式的尾声;综合式的尾声

总之,尾声与前奏、间奏一样,都是歌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即兴伴奏中认真处理好与歌曲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和不可缺少的。尾奏的和声编配一定要简洁明了,须根据调式调性、音乐形象、歌曲的感情色彩来编配,从音响效果上来说,一定要有完满的感觉。第五节 歌曲的风格特点及艺术处理

问题导入:一首歌曲的即兴伴奏不仅仅要注意和声和伴奏音型的选配,同时好要注意歌曲艺术风格特点的把握,这样才能将歌曲的韵味和意境很好地传达出来。中小学唱歌教学中常见的歌曲风格类型有哪些?怎样配弹?

为一首歌曲配弹即兴伴奏不仅仅是单一的运用和弦与音型,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抓住核心,更好地表达音乐。现在,我们从以下几种风格的歌曲来看看如何对不同风格的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一、儿童歌曲

为儿童歌曲配伴奏,一定要有利于儿童歌唱,这类歌曲的旋律比较简单,主要是应该与儿童单纯、活泼的特点相适应,形象要鲜明。学习儿童歌曲的一般都是小学低段的孩子(1—2年级)。因为年龄较小,大部分学生对音高的概念会很模糊,因此,在弹伴奏时最好带上旋律,左手可根据节拍做出不同的伴奏织体。(见谱例十六之一)

(见谱例十六之二)

如《小松树》的伴奏片段(见谱例十七)

二、进行曲

进行曲是用于列队行进时的一种音乐体裁。情绪激昂,节奏强弱分明,其主要特征是结构方整,速度适中,如同行进中的步伐节奏,铿锵有力。常常用附点音符来增强旋律的紧张度和推动力,给演唱者一种豪情满怀、奋勇前进的情绪。音乐形象十分鲜明。

如《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见谱例十八)

三、舞蹈性歌曲

舞蹈性歌曲泛指能够载歌载舞的歌曲。有些歌曲与舞蹈动作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说藏族的弦子等,其音乐都具有舞蹈的特点。在儿童歌曲中,也有许多具有舞蹈特点的歌曲,如《娃哈哈》,这种节奏感十分鲜明,让孩子们听了之后会不由自主地跟上节拍拍手、跺脚。舞蹈性歌曲的结构方整,情绪比较热烈,在弹伴奏时要注意力度、速度的把握。如《娃哈哈》(见谱例十九)

(见谱例二十)节奏型

《春》(见谱例二十一)

四、抒情性歌曲

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体裁,抒情性歌曲的特点是:在旋律、节拍、节奏、力度等方面都比较自由,内在的情感十分丰富细腻。它有赞歌、叙事曲、夜曲、摇篮曲等多种形式,表现手法多样,伴奏时一般采用分解和弦、琶音来强调所要表达的意境和色彩,常用不带旋律的伴奏音型。如《友谊地久天长》伴奏片段(见谱例二十二)

如《海边之歌》伴奏片段(谱例二十三)

五、民族风格的歌曲

在我国,传统的民族调式多种多样,但是以五声音阶或以五声为骨干音构成的五声旋律的调式,是最普遍、最常见的。五声音阶分别为:宫、商、角、徵、羽。如民族五声音阶(见谱例二十四)

在为民族风格的歌曲选配和声时,应根据歌曲的音乐材料、背景、风格、地域特征来选配。多数时候可采用空五度、纯四度、大二度来点缀音乐的色彩,可以采用四、五度叠置,这也是一种五声式和弦具有的浓烈的民族气息,可强化音响效果,这种五声式和弦在徵商羽角各音上均可建立。民族五声调式和弦(见谱例二十五)

和弦的运用可采用分解和弦、柱式和弦或综合型和弦,根据歌曲内容以及情感需要而定。

如《马灯调》的伴奏片段(见谱例二十六)

第六节 弹奏即兴伴奏的基础步骤

问题导入:为中小学唱歌教学中的歌曲配即兴伴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音乐知识的方方面面。中小学的歌曲伴奏有哪几个基本步骤?每个环节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分析乐曲的体裁与内容

音乐的题材内容、结构形式、风格特点,以及演奏的方法、地点、时间、对象、环境等,决定着歌曲的体裁。乐曲的体裁丰富多样,有进行曲、小夜曲、大合唱、儿歌以及抒情独唱曲等等。不同的体裁内容,伴以不同的伴奏音型,选用不同的速度。对各种不相同的乐曲类型,必须严加区别,然后才能准确和恰当地进行伴奏。

至于歌词的内容也非常重要,同样是抒情独唱曲,还有喜悦与忧伤之分。在同一首分节歌曲中,旋律虽然相同,但各段歌词的内容与情绪又不完全相同,在配置伴奏时当然应有区别,否则就会与演唱者唱反调。

二、明断乐曲的调式、调性特点

配弹伴奏前,明确乐曲的调式结构非常重要,是大调还是小调,是西洋调还是民族调式,这在和弦的结构、选择、序进等方面都各有不同。一般讲,可以将乐曲分为三大类型:

(一)外国歌曲,如大调性的《国际歌》;小调性的《红莓花儿开》。

(二)一般创作歌曲,如大调式的《歌唱祖国》;小调式的《妈妈留给我一首歌》。

(三)民歌或民歌风乐曲,如徽调式的《五哥放羊》;宫调式的《二月里来》等等。在实际配弹中,可以根据以上不同情况配以不同的和声。

关于歌曲风格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曲调的民族风格,二是指曲调的性格特点,是活泼轻快还是火红欢腾,是忧郁还是沉重,是幽默还是讽刺等等,不同的风格特点配以相应的和声与音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确定乐曲的曲式结构

要弹好即兴伴奏,还须有一定的曲式常识,这样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和了解乐曲的组织结构。一首乐曲它是一段体还是二段体或三段体,是单乐段还是复乐段。只有在准确确定乐曲的曲式结构之后,才能根据各段之间的对比与统一的相互关系,各句之间的起承转合等等不同特点,再选择不同的伴奏音型配弹,这样可以让伴奏与乐曲的基本情绪吻合得更加紧密和妥帖。

四、和弦选择

选择和弦的一般步骤:

1、把谱、词唱会,确定调式、调性,分清乐句及段落结构。

2、先安排好歌曲开头,乐句停顿处及全曲结尾(终止式)处的和弦。一般歌曲的第一小节用主和弦Ⅰ级以显示歌曲调性,使伴奏一开始就给人明确的调性感觉。在大调歌曲中,一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如果是sol(5)或re(2)时,一般在此配Ⅴ级和弦(即属和弦),给人以音乐在此有暂停但又需继续前进的感觉。歌曲的结尾往往用主和弦Ⅰ级,以稳定调性。它的前面往往是Ⅴ级和弦(属和弦),包括Ⅴ7和弦,Ⅴ7—Ⅰ,听起来有结束感。

3、每小节的旋律音根据强拍音、强位音、多数音来确定配什么和弦,即把强拍音、强位音、多数音作为和弦音来处理。旋律中的其他音则为和弦外音,任其自然存在。某处可用多个和弦的地方,以听辩音响效果来取舍。4、2/

4、3/4拍的歌曲一般一小节安排一个和弦,甚至几小节一个和弦,不宜太多。但有时在音符并列的情况下,也可一拍安排一个和弦。4/4拍、6/8拍的歌曲可以根据曲调的需要,每小节安排一至两个和弦。

5、确定所有和弦,标出和弦级数。

五、织体与音型设计

织体、音型的设计与选择,取决于旋律的特点和歌词的内容,不同题材与形式的歌(乐)曲,有其不同的特点,就是同一种类型的歌(乐)曲,有其共性也仍旧有它自己的个性。因此我们一方面可参考现成的织体与音型,另方面还需“量体裁衣”,根据每首乐曲的特点来自己创造更合适的织体与音型。

音型选择一定要按照乐曲的风格特征来设计。在中小学教材歌曲中,通常使用最多的有四种风格的乐曲:

(一)进行曲,如《欢乐颂》。在选择进行曲的时候,我们应该多采用密集的和声节奏音型的伴奏手法。右手弹奏八度和弦音的主旋律;左手采用强有力的节奏音型,在中速的情况下,具有气势大,音量强,能充分发挥钢琴中高音区辉煌、明亮的效果;

(二)抒情性的歌曲,如《摇篮曲》。我们可以采用三种伴奏音型来弹奏:

1、左手弹奏单音、低音1、5,右手弹奏简单的分解和弦;

2、左手弹奏低音,右手弹奏八分音符分解音型;

3、左手变为八度跳跃低音,右手弹奏分解音型;运用简单的八分音符平稳进行,只用两个和弦:Ⅰ级和Ⅳ级和弦,右手弹奏和弦分解音型,左手弹奏低音。这样的简单手法,听起来自然协调。增添了摇篮曲的甜美安逸的效果,充分表达乐曲的内容。

(三)民族风格的乐曲,如《茉莉花》。一是采用不带旋律,右手弹奏分解音型,左手弹奏和弦低音。第二,用固定的音型模式配以和弦结构变化。第三,要设计和弦偏音和加过度和弦。第四,在适当的地方还可以运用变和弦,增加色彩感,使乐曲既有民族的风格特征,又显现出非常另类的色彩变化,使整个乐曲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欢快活泼的舞蹈性歌曲,如《外婆的澎湖湾》。舞蹈性歌曲一般是情绪比较欢快、热烈,具有生气,结构方正,速度较快,强调每个小节的重音。因此我们在这个乐曲选择中采用:第一种选择低音加八度带旋律的伴奏音型。右手弹奏旋律,左手弹奏八度低音和和弦节奏。第二种选择低音加八度不带旋律的伴奏,左手八度低音,加强重音,右手弹奏八分音符和和弦节奏。

一首短小的歌曲,有时只需一种音型,有时却需要数种音型来表达;有时从一种音型派生出几种近似的音型;有时却是几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音型的结合。要研创一中最佳织体与音型,往往需要反复实验和对比,从歌曲的风格、情绪和特点出发,力求通过伴奏部分,把乐曲需要表达的内容更充分地展现出来,既不能喧宾夺主,又要有自己的特色,使伴奏与歌曲溶为一体。

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分析 篇3

【关键词】舒伯特 艺术歌曲 钢琴伴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68-03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Peter Shubert,1797—1828), 是19世纪奥地利浪漫乐派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在舒伯特短短十几年的生涯中,写作了各种题材和形式的作品将近千件,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并最有特色的,是600多首艺术歌曲。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主要是从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诗人歌德、希勒、克洛普斯托克、克劳第乌斯、吕凯尔特、缪勒、雷尔施塔布、海涅等的诗中获得灵感的。最初的一些作品如《野玫瑰》、《魔王》、《傍着爱人》、《纺车旁的格雷欣》、《迷娘之歌》、《谁买爱神》《无穷的爱》、《流浪者的夜歌》等等,歌词都是歌德的诗。中期的重要作品,是采用缪勒的组诗写成的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晚年用雷尔施塔布、海涅和赛德尔的诗写成的14首诗歌曲,是他最后的杰作,舒伯特死后由出版商哈斯林革结集刊行,取名为《天鹅之歌》。

一、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织体分析

本文特取钢琴音乐织体写作角度,从几方面分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的写作手法,力图对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获得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一)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中主调性织体写法的创新

钢琴伴奏中以一条旋律为主,其他伴奏声部为辅,通过和声色彩的变化及功能的进行予以充实的写法可谓是最常用的一种。但舒伯特的钢琴伴奏中,除常见的陪衬或填充主旋律声部的写作手法外,还有其特殊的用法,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将主旋律放在高声部是最常见的钢琴织体形式,比如舒伯特歌曲中《摇篮曲》、《你是安宁》、《紫罗兰》、《菩提树》等,但有时为了配合歌曲共同塑造特殊的艺术效果,往往将歌曲旋律至于其他声部,通过钢琴音区的变化体现伴奏中主调性织体写法的丰富变化。

一是旋律置于内声部。

例1:《海滨》

例2:《海滨》钢琴伴奏和声骨架

这里的织体是四部和声结构,看似是六个声部,其实第二和第四声部做了八度叠置,所以还是四部和声结构为基础。主旋律位于第二声部,三四声部是柱式和弦伴奏。这种加厚的织体结构不仅和声功能清晰而且声部丰满,另外,这段音乐音区位于中低音范围,配合pp的力度,营造出了夕阳时分辽阔的海边寂静与凄凉的场景。

二是旋律置于低声部。

如声乐套曲《天鹅之歌》中的第二首《战士的预感》。

例3:

这句的主旋律在低声部,伴奏声部音区较低,不过分的柔板速度,烘托出了主人公——一位战士的苦恼。

例4:

同样在《战士的预感》的第61小节处,歌曲进入到急速的快板部分。这里的织体可分为三层:上层为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中层的声部是和声音程;稍作变化的主旋律在低声部出现。在这里,旋律声部与低音声部是一致的,由于旋律和低音的功能不一样,所呈现的形态也不尽相同。低音声部的发音点在强拍,旋律声部的发音点时而在强拍,时而让出强拍;时而重复,时而辅助,十分恰当地烘托出战士焦急的内心活动。

三是旋律置于多个声部。

例5:

这是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慕春》的结束部分,片断中的织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属持续音。第二个层次又可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静止的层次,也是属持续音;二是运动的层次,这个运动的层次正好和主旋律一致,可以说是个隐伏旋律。第三个层次为主旋律,同时叠加了一个三度音,形成带状旋律形态。可以看到,旋律在多个声部中都有出现,听觉上十分丰厚、饱满,对歌词的诗意是再好不过的阐释和表达。

例6:

到了第二句,主旋律同时出现在第一和第三声部,使旋律加厚,音响加强;属持续音从高音声部移位到中声部,能更好地表达“天地间万物正在变化”生机勃勃的律动。通过音区的变化、声部的增加和音响的增强推动整首作品的发展。

2. 固定音型的运用也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一大特点。如著名的《魔王》、《鳟鱼》、《纺车旁的格雷欣》、《美丽的磨坊女》、《水上吟》等作品中都运用了固定音型。这些特定音型用来描绘或塑造特定的形象,使钢琴和人声不只是伴奏和歌唱的关系,而将二者结合成一个整体,达到了完美的融合。这时的钢琴不仅仅是人声的陪衬,更是塑造特定情境的重要手段。

如舒伯特1815年创作的歌曲《魔王》:

例7:

钢琴伴奏采用八度的形式在低音区的连续敲击使人联想到黑夜中骑马狂奔的父子,以及他们紧张的心情。

又如《鳟鱼》:

例8:

1817年舒伯特创作了艺术歌曲《鳟鱼》,活泼的钢琴伴奏会使人联想到歌中所唱的那条清澈欢畅的小溪,以及在水花中游动的鱼儿。全曲几乎全用这种伴奏音型,只在接近尾声的高潮部分,即“他赶忙把溪水搅浑”,到“小鱼在钩上正挣扎”处发生变化,六连音已不再有十六分休止,并加入柱式和弦,这些变化更好地与歌唱者配合,烘托出紧张的气氛。

其他多首作品中也有这种固定音型烘托特定场景的例子。如《纺车旁的格雷欣》中纺车车轮旋转的形象,以及贯穿在《美丽的磨坊女》中的溪水长流不息的形象,《水上吟》中舟在水中随波荡漾的形象都是在这种固定音型的伴奏织体中刻画出来的。

3.单一主题重复的伴奏织体。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风信旗》采用了单一主题重复的伴奏织体。

例9:

本例的钢琴伴奏部分是空洞的与主旋律一致的八度平行。此处速度相当快,节拍为八六拍,塑造出一种缥缈、流动的旋转画面。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中复调性织体写法的分析

复调性织体是相对应于主调性织体的一种伴奏写法,也就是不仅仅是一条主旋律,而是两条或以上若干条独立的旋律同时进行的一种写法。如钢琴伴奏声部的旋律和人声演唱的旋律形成复调,或者钢琴伴奏部分本身就有两条或两条以上旋律交融一体。复调性织体主要可分为“对比性复调织体”和“模仿性复调织体”,这两种织体形式在舒伯特的声乐钢琴伴奏中都有运用。

1.对比性复调织体的运用。伴奏声部的旋律和声乐部分的旋律不一样,形成对比,是对比性复调织体的特点。

例10:

以上是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女》中第四首《凝结》的伴奏,低音声部具有旋律性的特点,可以独立作为一个声部的旋律,其中与人声声部形成二声部对比复调织体。

这种织体在舒伯特的歌曲中运用较多,《欢笑和哭泣》、《春天》等就都是这样的伴奏织体。

2.模仿性复调织体的运用。为了装饰乐句的结尾,有时用到了模仿性复调织体。

例11:

《美丽的磨坊女》中的第十八首《憔悴的花朵》就用到这种伴奏。这里的钢琴伴奏基本上运用的是四部和声形式,在次中音、中音、低音声部的衬托下,高声部与主旋律形成卡农式模仿,极易情感地表达。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

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在舒伯特的歌曲中,钢琴伴奏的作用大大加强,歌曲中的钢琴伴奏,不仅对旋律起着陪衬作用,还对有效地表达诗的内容,创设特定的意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从钢琴伴奏织体形式中不难看出无论是衬托某种情境或形象固定低音的写法形式,还是位于不同声部的主旋律的写法形式,都是在为人声创设特定的意境,以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表达歌词的诗意。

第二,在舒伯特之前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仅仅出于伴奏的陪衬地位,位于不太重要的从属地位,人声永远是绝对的主体,而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产生后,人们在他的钢琴伴奏中听到了和人声融为一体的旋律,钢琴这个伴奏声部有时是独立地在歌唱,有时则是与人声二重唱。可以说钢琴与人声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作品中重要的特点。

从钢琴伴奏的织体形式的分析可以看出,钢琴伴奏有时和人声是卡农式的模仿,相互呼应,如《美丽的磨坊女》中的第十八首《憔悴的花朵》;有时是人声与钢琴采用“轮唱”及“重唱”的形式,形成了呼应似的回声效果,如《小夜曲》;有时有时钢琴和人声独立的仿佛异口同声似的表达着情感,如声乐套曲《冬之女》中第四首《凝结》的伴奏。

总之,舒伯特为钢琴在艺术歌曲中摆脱了固有的次要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歌曲之王”舒伯特给这些艺术歌曲注入了新元素,体现出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对后世作曲家的音乐创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也因此成为钢琴伴奏发展史中宝贵的音乐文献。

【参考文献】

[1]沈茜. 舒伯特《冬之旅》钢琴声部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处理[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3)

[2]韩敏虎,陈世宾.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J].钢琴艺术,1999(1)

[3]薛红平.舒伯特艺术歌曲《死神与少女》[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3)

[4]刘蓉慧.影响舒柏特艺术歌曲创作的几个主要因素[J].人民音乐,1997(10)

[5]唯民.舒柏特的艺术歌曲及其他──为纪念作曲家诞生二百周年而作的札记[J].音乐研究,1997(1)

【作者简介】杨 云(1981- ),女,湖北武汉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学前艺术教育。

德国艺术歌曲与伴奏艺术 篇4

德国艺术歌曲存在早于15世纪, 但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德国艺术歌曲却兴起于18世纪末期, 是浪漫主义运动的产物。艺术歌曲也可以称作“抒情歌曲”, 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的诗歌, 着重表达、刻画人的内心世界, 曲调优美而表现力强, 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 伴奏占重要位置。艺术歌曲在德国称为lied, 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是舒伯特。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 总数达到600余首, 可以说是一位高产的音乐家。他多采用歌德、席勒、海涅等人的诗为歌词, 曲调优美, 意境深邃, 《野玫瑰》《魔王》等成为流传至今的世界名曲, 受广大声乐演唱者的喜爱。沃尔夫的200多首艺术歌曲, 曲调刻意表达德语声调的特点, 与歌词紧密结合, 钢琴伴奏富有交响性。

作为钢琴演奏的另一大支流———钢琴伴奏, 由于它在表演艺术中的特殊地位, 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其实, 钢琴伴奏是一门被广泛运用的表演艺术, 经多年的发展, 逐步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表演品种。其与钢琴独奏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在音乐实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许多钢琴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也都从事钢琴伴奏工作, 可以说这个专业也是非常有前景的。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对于艺术歌曲这种艺术形式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说, 艺术歌曲的创作和钢琴伴奏密不可分,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同时, 艺术歌曲的发展也促进了钢琴音乐的成熟和完善。艺术歌曲的伴奏, 必须要从音乐情绪、整体需要和整体音响出发, 控制好强弱的关系。只是一味地弱, 实际上容易造成演唱者听不到伴奏, 导致演唱音准出现问题或声部的失衡。艺术歌曲大多是优美的, 旋律性很强, 所以在音乐情绪到达高潮时, 伴奏一定要把情绪推上去。这时, 要敢于强, 气氛烘托得越好, 越能帮助演唱者调动情绪;而当音乐温婉时, 音量要适当控制, 使伴奏和主旋律在音量上和谐。伴奏者要多调动听觉意识, 用耳朵来判断音色、音量的控制。在音量这个问题上, 还要注意的是:第一, 强时千万不能砸, 不要进入一个误区:只要是强音, 尤其是强的和弦, 就往下砸, 造成手臂紧张, 不但自己会疲劳, 发出的声音也不是钢琴的共振声, 而是吵闹声。这种生硬的声音, 对音乐起干扰作用。第二, 弱时声音不能飘。当音乐要很安静的时候, 必须控制音量。但有时候经常会觉得已经很轻了, 为什么还是不够安静?本文认为, 问题不在音量而在音质上, 越是弱, 指尖越要集中, 既要放松, 又要会控制, 使得音量虽弱, 但非常清晰、集中。而有的人为了弱, 力量不敢放下去, 声音很飘, 必然模糊一片。声部线条混浊, 怎么可能营造安静的气氛呢?由此可见, 触键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艺术歌曲有几点重要的特色: (1) 歌曲根据原诗的含义和原诗的起承转合、情感起伏进行创作, 所以歌曲所呈现的是作曲家对诗歌的主观看法; (2) 钢琴伴奏的地位, 和声乐同等重要, 钢琴伴奏不只起到和声和节奏衬托的作用, 往往用特定的音型、更精致的织体表现歌曲的内涵; (3) 结构精致, 但内容表达丰富而有深度, 多采用名诗人的作品, 艺术价值较高。

钢琴伴奏艺术方面的作用:通过前奏可使演唱者和听众, 共同进入歌曲所需的特定环境, 在音乐形象的提示、思想感情的酝酿、特定意境的描绘情绪渲染等方面作好充分准备, 使演唱者和听众在一个恰当的氛围中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

(1) 钢琴伴奏与演唱者要合作得好, 有很多因素,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伴奏者要熟悉演唱者的呼吸。只有呼吸掌握得好, 气息才得以流通。

(2) 要有扎实的演奏基本功。某些人认为, 弹钢琴伴奏不需要很高的演奏水准, 这种片面的观点是大错特错的。钢琴演奏水平高的人, 不一定能弹好伴奏, 但在难度技巧上还可能胜任。但演奏水平差的人, 是一定弹不好伴奏的。

(3) 认真研究艺术歌曲的风格、创作特点。首先要对艺术歌曲作品进行认真分析, 尽量多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如《魔王》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 是舒伯特最著名的歌曲之一。全曲以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 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 配上不同的唱腔, 以及钢琴模仿持续不断的急驰马蹄和呼啸的风声的三连音。它表现了叙事诗里儿子、父亲、魔王以及叙事者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和特定的环境。故事发生在一个昏暗的大风之夜, 父亲怀抱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森林里策马疾驰, 黑暗中传来昏迷的孩子紧张、惊恐的呼叫, 凶恶、狡猾的魔王幻影正引诱、威逼孩子随他而去。了解了这些背景后, 演奏者才能更加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作品的内涵和所想要表达的情绪, 更好地去烘托气氛, 配合演唱者的表演。

(4) 要帮助演唱者准确地把握音准、节奏速度。在演唱艺术歌曲时, 最重要的便是演唱者的音准问题。也可以说, 作为演唱者, 无论演奏何种形式的作品, 音准都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表演者想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作品的内涵, 首要做好的便是认真读谱。虽然反复认真地练习, 但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 有时也会出现音高不准的问题。这时, 钢琴伴奏校正音准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 它能使演唱者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保证演唱的顺利进行。另外, 钢琴伴奏对帮助表演者确定音乐的节奏、速度, 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节奏是音乐的基础, 任何旋律离开节奏都无法存在;速度是音乐的表情, 也是作曲家创作情感体现的方式。

(5) 伴奏者要像弹奏独奏曲一样认真细致, 却又不能全然不顾演唱者, 也不要消极地为演唱者伴奏, 要把握好合作的分寸。演唱者与伴奏者要互相倾听, 及时调整音量、音色、速度、力度和呼吸等。演唱者与伴奏者对作品的处理要达成共识, 做好标记, 切忌每一遍练习的处理都不一样, 没有统一的原则。

(6) 音色的控制在伴奏艺术尤其是艺术歌曲的伴奏上是至关重要的。演唱者要具备美妙的音色, 而钢琴伴奏要有良好的专业技巧, 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 歌唱者才能唱出悦耳的声音。对于钢琴伴奏来说, 正确的连贯的弹奏音符是远远不够的。要运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如触键、力度等, 随时注意手指的用力程度, 把各种所需要的声音表达出来, 让音乐具备歌唱性。同时, 踏板的运用也要合理, 因为它们对声音的丰富起着重要的作用。

(7)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稳定发挥, 对一名钢琴伴奏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演出过程中, 要给演唱者传达一种信任和鼓励, 要让演唱者充分信任自己, 让演唱者放心自由地歌唱。

无论是为艺术歌曲伴奏还是其他音乐形式, 伴奏者都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修养, 提高自己全面的技术水平, 掌握不同的触键方法, 提高音乐领悟能力。要准确地把握音乐, 有丰富的情感, 充满想象力。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在声乐表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钢琴伴奏不是对歌唱旋律单纯地依附, 而是使旋律枝繁叶茂, 丰富和补充和声, 描绘歌曲意境, 增强演唱表现力。要力求对艺术歌曲伴奏艺术有更深的研究, 探求钢琴伴奏的作用、重要性以及发展前景, 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对这一门学科有更仔细深入的了解, 促进伴奏艺术的发展。

歌曲伴奏 篇5

为歌曲编配伴奏,是高师琴法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是每一个高师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因不会选择恰当的歌曲伴奏音型而苦恼。针对这种现状,结合高师生的年龄特点,笔者以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其创造力为目的,分别从“引导学生分析成品乐曲,捕捉伴奏编配核心”和“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帮助学生选配合适的伴奏”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尝试。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在这个现象的发展过程中,创造是以想象为前提的,是想象的具体反映。在高师的歌曲伴奏编配学习中,想象与创造尤为重要,缺一不可。

学习伴奏编配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和弦、和声等音乐技术理论知识,了解常用的伴奏音型(织体)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歌曲的音乐内涵,并选择恰当的伴奏来丰富、衬托音乐形象。在歌曲伴奏编配教学中,笔者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如学生选择的伴奏音型与歌曲形象不符合;伴奏音型变化太多,音乐形象不明确;伴奏音型太单一,全曲呆板、枯燥。这些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突破的难点。

其实,为歌曲编配伴奏本身是一种再创造活动。以上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依据歌曲旋律、节奏、歌词等正确地分析音乐内容,缺乏足够的想象而造成的。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我们在歌曲伴奏编配教学中,要尽量引导和帮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编配伴奏提供生动的艺术形象。

一、分析成品乐曲,捕捉其伴奏编配的核心,培养学生想象力

分析成品乐曲的音乐形象,是为歌曲编配伴奏的前提。从音乐内容方面进行分析,才能知道表现什么、怎样去表现;从音乐结构方面进行分析,才能知道曲式、和声、调性以及体裁、形式等。无论是对作品整体的把握,还是局部的处理,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分析之上,没有对作品具体、细致、准确的分析,即兴伴奏是不能达到更好的烘托旋律的作用的。[1]要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乐曲,可以在教学中将一些优秀的成品乐曲先作分析,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领悟伴奏编配的核心,使学生体会到伴奏编配的乐趣,学会伴奏编配的方法。下面,笔者以《瑶族舞曲》为例来作进一步说明。

《瑶族舞曲》是一首优美欢快的瑶族民间舞曲。为了突出舞曲的特点,乐曲的伴奏织体节奏明快,富有舞蹈的韵律感。从全曲分布上看,可分A、B、A三个部分,是带完全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谱例1:《瑶族舞曲》A部

A部中速,前8小节旋律舒展、流畅、平稳,表现了人们随着舞曲翩翩起舞的景象。为了衬托这一内容,伴奏采用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强拍上用一个长音拉长节奏,弱拍上用两个和声音程予以支撑(),这样可以突出民族舞蹈的节奏特点。另外,强拍上的长音音区很低,听起来深沉而悠长,仿佛是天地间的回音,表现出瑶族舞蹈的古朴和粗犷。弱拍双音的八分重复与强拍在音区上、音长上形成对比,使音乐律动感大大增强,形象地勾勒出舞姿的曼妙。这时,可以启发学生随着音乐自由想象,想象瑶族人们悠远而艰辛的生活历程以及瑶族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音乐进行到A部分的后8小节,旋律密度加强,音距拉长,这时音乐的情绪变得热烈起来,伴奏的强拍用双音取代,节奏感及其伴奏力度得到了增强,并与旋律相互衬托。

谱例2:《瑶族舞曲》B部

舞曲B部分速度稍快。前8小节旋律起伏较大,音距时疏时密,疏的地方常伴有大跳,密的地方节奏紧凑,显然,此处是全曲的高潮。为了烘托气氛,伴奏采用模仿具有民族特色击鼓节奏的五度和声音程(),弱起、强起和长音、休止对比并置的节奏与悦耳、协和的五度音程相统一,使这一伴奏音型具有了浓郁的民族风情。纯五度音程在听觉上给人以沉稳的感觉,仿佛鼓声浑厚有力,表现了人们的团结和勇敢。这时,可以尽量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来描绘舞场上种种热闹的场景。B部最后8小节,旋律节奏舒展,以长音为主,显然没有前8小节那么热烈。这一部分可以理解为舞会高潮过后气氛渐趋平静的场面,这样,伴奏采用琶音式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情绪欢快而抒情,正好弥补了旋律中长音的单调,使乐曲丰满而具有层次感。

由此看来,分析乐曲要结合音乐的标题、旋律、节奏、音距、速度(如果是歌曲,还要结合歌词)等基本因素,并融入丰富的想象,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能烘托乐曲情绪和气氛、刻画出乐曲音乐形象的伴奏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伴奏。

二、帮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造,选配合乎音乐形象的伴奏

高师学生将要从事中小学教育,他们所要编配的主要是青少年儿童歌曲伴奏。篇幅所限,下面笔者就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歌为例,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编配伴奏。

首先,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的标题、歌词、旋律、节奏等结合想象来分析音乐内容。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歌曲中有洋娃娃和小熊这两个音乐形象。用什么样的伴奏音型表现最合适呢?我们知道全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立柱式和弦三种伴奏音型各自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欢快、流畅、抒情;半分解和弦音型活泼、节奏鲜明、富有活力;立柱式和弦伴奏音型则浑厚有力,连续弹奏有行进的步伐感。显而易见,跳音式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轻盈而跳跃,适合表现洋娃娃这一形象;立柱和弦式伴奏音型显得浑厚有力,更适合表现小熊这一形象。

接下来的工作是不是就要将伴奏音型按和声编配的方法填入歌曲呢?通常许多学生都会这么做,并认为编配工作到此就结束了。的确,这样的伴奏音型与音乐内容相符合,音乐形象也明确,音型也不单一。然而,伴奏织体的设计能不能使儿歌更加充满童趣,形象刻画更细致生动、更吸引人呢?答案是肯定的,真正的“创造”其实才刚刚开始。

确定伴奏音型后,笔者开始用讲解、举例、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旋律音区上、伴奏节奏上、音型的变化以及伴奏形式上多动脑筋:钢琴的高低音区属于色彩音区,高音区音色明亮、清脆,常表现流水、小鸟、儿童等轻盈、灵巧的音乐形象;低音区则比较沉重、结实、浑厚,常表现老人、笨重的动物、雷声、鼓声等音乐形象或沉痛、怀念、思念等情绪。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就有一段旋律在音区上呈现变化,对它的伴奏,我们在编配设计时能否考虑借鉴呢?

在《瑶族舞曲》第一段的前半部分,伴奏的节奏型设计具有模仿舞步的特点,这里可否用来刻画一下小熊舞姿的笨拙呢?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歌中,我们能不能试着通过以上各式音型的节奏变化来模仿洋娃娃和小熊的各种动作表现,使歌曲的音乐形象更鲜明生动呢?

另外,伴奏形式常分为带旋律伴奏和不带旋律伴奏两种。带旋律伴奏,就是一手弹旋律一手弹伴奏的常见形式;不带旋律伴奏则是没有旋律的伴奏,它完全用伴奏音型的节奏来支撑歌曲,是一种纯粹的歌唱伴奏。两种伴奏形式会在音域、音量、节奏等方面使伴奏织体形成较鲜明的对比。省略旋律声部的弹奏后,右手能更多地参加伴奏声部的弹奏,从而使得伴奏织体及效果也起了显著变化:音域拓宽,伴奏声部不再局限于旋律声部的下方而向高音区扩展;音量更大,双手弹奏的和弦重复音使和声效果的丰满性与厚度增加;节奏多样,右手担负和声声部弹奏使织体组织设计上可以更加丰富,更富于表现力。[2]《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儿歌篇幅虽然短小,如若能展开想象、挖掘艺术表现力,在伴奏形式上下点功夫,那就更是了不起的创造了。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及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生编配的伴奏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有的会在音区上下功夫,用低音区旋律表现小熊的笨重,用高音区表现洋娃娃的轻盈;有的则会在伴奏音型、节奏上动脑筋,用琶音式上行跳音表现洋娃娃舞姿的优美、娴熟,用的弱起柱式和弦表现小熊动作的迟钝、忙乱;有的学生干脆用不带旋律的伴奏,全曲简明精炼,富有节奏感;还有的学生会将几种形式结合起来,使简短的一首儿童歌曲更富层次,这样不但丰富了歌曲的旋律,使歌曲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更加充满稚趣,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学生学会借鉴好的、新的东西,并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加工改造,真正做到学为己用。

谱例3:《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学生编配伴奏举例

综上所述,想象与创造充满了整个再创作过程,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想象的体现。在高师伴奏编配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分析歌曲和乐曲,选择准确的伴奏音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发展其创造力,使他们真正具备为歌曲编配伴奏的实际能力,使他们能运用这种专业技能给每一节音乐课带来欢声笑语。

为歌曲伴奏是高师生音乐学习的重要一课,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发展其创造力在歌曲伴奏中固然重要,但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和声理论、即兴伴奏理论等方面的系统学习也不容忽视,还有待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在教学中对知识整体结构的渗透,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刘聪,韩冬。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4。

歌曲伴奏 篇6

关键字:《走进新时代》;钢琴伴奏艺术

一、简析歌曲《走进新时代》

歌曲《走进新时代》创作于1997年十五大前夕,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这首歌曲是歌颂我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与《东方红》、《春天的故事》一起作为歌颂中国三代领导人的标志性歌曲。旋律富有中国民族特色且充满正气,歌词昂扬向上。歌曲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亲切而深情地反映了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以下笔者将着重分析民族声乐作品《走进新时代》的钢琴伴奏艺术。

二、歌曲《走进新时代》的曲式分析图

歌曲《走进新时代》为并列式二段体。其曲式分析图如下:

三、歌曲《走进新时代》的钢琴伴奏艺术

歌曲《走进新时代》采用降D宫五声民族调式写成,其曲式结构为二段体结构。其中,钢琴伴奏织体丰富而饱满。(以下从按照曲式段落论述)

前奏(1-8小节)可以看成三个句子,分别是1-2小节、3-4小节、7-8小节。三个句子采用“号角”式的节奏型写成,三次动力性的节奏使得整个前奏充满动力性。同时,三个句子结合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双手交替完成,使得音乐在充满动力性中不失流畅性。其中,第7、8小节左右手交替演奏琶音,为A部分的进入作了很好的铺垫和引入。

A段(9-16小节)是陈述性兼有抒情性的乐段,“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整个A段采用每分钟52拍的速度写成(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歌词采用两个“总”字,表达了心中对改革开放按捺不住的豪迈和热爱、喜悦与自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欣欣向荣的精神风貌在歌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伴奏织体配合其流动性和抒情的需要,采用双手分解和弦织体。其中第9-12小节,采用连续十六分音符写成;第13-15小节,采用连续的三十二音符写成,比前两句更加流动而深情。值得一提的是,第16小节,采用双手短琶音的奏法,使得音乐情绪稍加柔和,而其和声在属和弦上开放,为连接到B段作了很好的引入。

B段(17-29小节)是抒情性的乐段,它比前一段更加抒情,“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此段展示给我们一幅历史图画: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东方红)、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春天的故事)……最后展示给我们对中国未来美好蓝图的信心与决心: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此段采用连续后十六音符与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写成,使得作品兼有动力性与流动性,呈现给听众一种在行进的步伐中抒情的音乐感受。与此同时,第23小节,伴奏采用附点四分音符写成,而灵动的双手短琶音奏法伴随着rite的表情记号,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美好的未来。

间奏(25-28小节),前奏的前半部分钢琴伴奏织体采用右手单音、左手连续十六分音符。要提到的是右手一改以往辉煌的八度或者大和弦写成,它采用单音写成,且其单音旋律为中国特色的宫调五声音阶,这一织体给观众带来淳朴而美丽的中国未来蓝图,柔和轻盈的旋律和音响让我们仿佛沐浴在柔和的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而前奏的后半部分,和声在连续的小小七和弦中进行,最后到主和弦,为重复A段做好准备。不和谐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也预示中国从矛盾走向解决、从黑暗走向光明。

(重复A段的伴奏织体与A段基本一样。本文不再重复论述。)

尾奏(37-39小节)的和声序进为T -D/D-K46-T-S-D-T,伴奏织体为左手八度大和弦,右手分解连续十六分音符,伴随着歌唱者一起渐强到ff。最后一拍的二分音符降D音,不仅在调式上巩固了降D音的主音地位,还为整个尾奏作了低音上的音响支持。

纵观全曲伴奏织体,其节奏型出现最多的为连续十六分音符以及带附点的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结合的节奏型,它们贯穿全曲,使动力性和流动性贯穿全曲;其织体的旋律线条多为中国民族五声音阶,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浓郁的民族气息;其表情符号多为渐强,作品中渐强的表情符号明显多余渐弱,这预示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必将走向光明,走向复兴。

四、结语

歌曲《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红色歌曲,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富有中国民族特色且充满正气,歌词昂扬向上。歌曲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亲切而深情地反映了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每首歌都像历史的一面旗帜,引导时代前进。歌曲《走进新时代》与《东方红》、《春天的故事》一样被琥珀般地凝固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歌曲《走进新时代》是一部艺术性极高的作品。无论是在歌曲结构上还是创作技法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体现了作曲家高超的创作技能,特别是其钢琴伴奏织体,为表现歌曲内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自己的演奏经验成文,希望对人们进一步理解和诠释作品有一定的帮助。

浅论歌曲演唱与钢琴伴奏 篇7

一、合作前的案前准备与基础练习很重要

在正规的声乐训练之初,视唱练耳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声乐课堂上的发声练习开始,我们知道每堂课都会少不了钢琴的伴奏,随着钢琴伴奏音阶的上下行,演唱者就必须思想高度集中,认真用耳朵听钢琴的音高,找到自身最好的状态,随着发声练习音调的起伏,融入自己的情感,这也是锻炼声乐演唱与伴奏合作的一种基本能力。当然在自己日常的练习中读谱也很重要,比如练习者应该先整体读谱,掌握歌曲的曲式、和声、速度、拍子、情感等每首歌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这时需要练习者把旋律在钢琴上一遍一遍的小心演唱或者单独打拍子,熟练歌曲的一个旋律走向。接下来是朗诵歌词掌握歌曲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当把歌曲熟练以后,那么就是合伴奏,有能力者可以自己把正谱伴奏弹奏熟练,再进行自弹自唱。这样对整个旋律会更加熟练,对歌曲情绪的变化掌握的也会更加准确,在处理歌曲的情感上也会更加游刃有余。当然如果你的钢琴水平没有达到这种程度,那就应该更加努力地找一位钢琴伴奏者进行反复的训练,磨合的过程也是对歌曲整个掌握的更加透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相信这样重视伴奏对演唱的重要性以后,在接下来的声乐演唱练习过程中就更能较好的把握好相互的关系,也对迅速熟练演唱作品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伴奏中的各种细节处理对歌唱的影响

专业的声乐演唱者都知道,所有的正谱伴奏在创作中都是围绕着声乐作品做了很多细致的处理。特别是艺术歌曲和歌剧作品,它们对于伴奏的创作重视程度不亚于声乐作品本身,甚至平分秋色、不相上下。著名音乐家舒伯特有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其钢琴伴奏对当今社会的声乐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舒伯特的伴奏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首先,伴奏是对歌曲的整体把握,需要创作者深入了解歌曲所体现的思想情感以及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歌曲伴奏,帮助演唱者从整体上更加自如的理解歌曲的中心情感。其次,伴奏需要有歌唱性和旋律性。从声音更加形象上来说,伴奏具有歌唱性可以让演唱者更快、更投入的融入歌曲;歌曲伴奏的旋律性其实体现在低音,许多作品吧低音作为旋律部分重叠或者全部重叠,都是为了更加鲜明的突出歌曲的主旋律。从演唱角度来讲,曲调中高音和低音的旋律同步可以让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饱满的具有“环绕式”音响效果的伴奏,从听觉上让演唱者更能找到发声技巧,找到共鸣腔体,使得演唱中不会容易吊着嗓子演唱。第三,伴奏中的休止符和独奏声部的重要性。休止符的运用在歌曲演唱和钢琴伴奏中运用的非常广泛,是情绪产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会根据歌曲的需要在适当的地方突然出现,做到了声断气不断的一个演唱效果。演唱与伴奏同步的休止符处理效果,可以让歌曲的戏剧性表现的更加强烈。另外在钢琴伴奏中,除了歌唱部分以外的独奏声部也是歌曲的亮点之一。它对歌曲的情感转换起到过渡的作用,在它的帮助下,演唱者可以更加自然的转换歌曲情绪,当然这也需要演唱者下来多听多理解。所以,对钢琴伴奏的分析尤为重要,对演唱者和钢琴伴奏者来说也是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自如演唱和演奏。

三、钢琴伴奏的形式

钢琴伴奏分为非即兴伴奏和即兴伴奏。非即兴伴奏也称为常规性正谱伴奏,主要指的是钢琴伴奏者必须要具有很强的读谱能力和钢琴演奏能力,事先拿到演唱者所演唱曲目的曲谱,经过反复的练习以及和演唱者事先的合作排练,然后在演出时或者考试时进行看谱或者背谱为演员进行伴奏的形式。即兴伴奏是另外一种事先未进行准备和练习而根据曲目需要临时发挥创作的伴奏形式。即兴伴奏要求伴奏者不仅具有正谱伴奏的能力,还得有即兴创作的能力,包括作曲和配器。比如拿到一首有旋律的谱子,需要伴奏者临时发挥进行伴奏,伴奏者会根据曲子的需要进行有旋律即兴伴奏或纯和声的伴奏。一般即兴伴奏通常是用在没有正谱伴奏的情况下,或者是平时的声乐课堂上临时需要而进行创作。而这两种伴奏形式都可以同时用在独唱和合唱中,特别是合唱练习中,钢琴伴奏会显得更加便捷和易配合。但是,钢琴伴奏也只是伴奏中的一种,有时在大型的音乐会或者表演中更多采用的是大型的交响乐团伴奏。但是中间也少不了钢琴这种乐器,因为钢琴伴奏不仅可以在艺术方面表现更加广阔,也会使得演唱更加丰富新颖,发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和表现能力,是其他乐器不可比拟的。

由此可见,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们不仅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衬托。一首歌曲的完美呈现,需要演唱者和伴奏者的共同努力,在不断的磨合中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乃至更加完美的境界。

摘要:歌曲演唱是一门富有语言的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而钢琴伴奏对于声乐演唱来说,是不可或缺、相辅相成的。它在声乐作品的演唱中起到了重要的地位,而两者的完美融合为塑造一首完美的声乐作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歌曲演唱,钢琴伴奏,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于蕾.浅谈艺术歌曲中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关系.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

浅谈歌曲钢琴伴奏的配置 篇8

在为歌曲配写伴奏前要熟悉作品, 首先要研究作品的表现内容, 它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尽量地了解作曲家的背景及创作意图, 并分析作品的体裁、风格旋律和内容形象。了解这些因素后才能下手去为歌曲编配钢琴伴奏, 同时才能保证一首歌曲的完美性。每首歌曲都由特定的调式、调性形成歌曲的风格。所以我觉得伴奏者选用和弦应起到稳定和明确调性的作用, 如果伴奏与歌曲旋律风格不一致, 则起反的作用。在做这些工作之前必须先了解调式和调性, 在歌曲即兴伴奏中, 会涉及到各种不同调式, 如大调式、小调式、各种民族调式等。所以在以前学过的调式的理论基础上, 通过大量分析和弹奏不同调式的旋律, 逐渐增强对调式的感受力和辨别能力。我的经验是为了能更好地取得学习调式的实效, 可以采用首调唱法, 这对辨别调式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而调性体现在熟练的移调弹奏能力上, 这种能力对于以后毕业运用在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西班牙女朗》是一首有那不勒斯风格的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 采用单二部曲式结构同主音交替的手法, 热情地赞美了美丽多情的姑娘。前奏运用装饰音和三连音手法, 明朗热烈的大调旋律, 来表现对姑娘的热爱。通过两小节的过渡, 使大调转至同主音小调。 (F-f) 恬静柔美的旋律, 倾吐着缠绵的爱恋之情, 以更加热情的歌声, 袒露内心炽热的情感, 全曲在高潮中结束。曲子的调性布局是F-f-F, 所以在和弦配置中, 要特别注意。这首歌曲大体都选用了柱式和弦, 对这首曲目起到了激情活跃的作用。

和声节奏是指和弦时值的长度, 和弦时值基本上是相对统一的。如圆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体裁, 强弱节拍分明, 通常采用3/4, 6/8, 2/4, 4/4拍子, 每小节可以设计用一个和弦, 4/4, 6/8拍子有时可以设计两个和弦, 抒情歌曲体裁的中国民歌风格歌曲, 全曲和段落内不存在节奏统一时, 可以在上下句之间采用相同的和声节奏, 在歌曲高潮处可以加快或减慢节奏变化。

例《我爱沙滩我爱大海》:

这是一首少儿歌曲, 单二部曲式, 整首歌曲分为二段。A段旋律采用后起节奏, 欢乐活泼、充满活力, 2/4拍子, 和声节奏强弱节拍分明, 采用不带旋律的波尔卡节奏音型, 八分音符时值较短, 基本上一小节配一个和弦, 富有弹性。B段的旋律抒情, 和声节奏发生变化, 采用上行分解和弦织体, 两小节使用一个和弦, 流畅、舒展突出了出题, 采用不带旋律的伴奏很有特色。所以要根据和声节奏的变化去选用什么类型的和弦, 比如, 右手旋律是长连音的, 左手和弦就可以选用长琶音, 右手旋律是切分节奏的, 和弦就可采用左右手交替的方式去伴奏。这样在一首歌曲中节奏的不同, 选用的和弦不同, 伴奏的效果就更丰富, 更能衬托出整首歌曲的特点和想要表达意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文化、物质水平的提高, 各个社区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艺术节、合唱节, 文艺汇演等社会文化活动。文艺团体、艺术院校下乡、下基层的演出活动掀起了阵阵文艺高潮, 在灿烂缤纷的演出中, 钢琴、电子琴、手风琴都担当了即兴伴奏的任务。而在群众歌咏比赛活动, 合唱比赛中广泛使用的还是钢琴伴奏。因为钢琴音域宽, 音量可大可小, 音色和演奏技巧变化丰富, 能表达气势宏伟, 优美流畅的音乐作品。所以为歌曲配置钢琴伴奏, 在某中意义上也是一种音乐修养, 对于我们即将跨入音乐教育行业的学生来说, 它则是最不可缺少的一门知识。

摘要:如何为歌曲伴奏, 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 也不只是被动地为歌曲的旋律配上和声的问题, 而是要从作品的内容出发, 从作品的整体结构出发, 经过精心的艺术构思才能创作出来的。伴奏是音乐作品的有机构成部分, 只有使伴奏与歌唱部分的旋律融为一体, 歌曲内容才可能得到完美的表现。为歌曲配伴奏, 也如同其它声部的音乐形式写作一样, 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作曲技术和知识, 如和声、复调以及曲式结构等, 否则要想写出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钢琴伴奏是很困难的。然而, 仅仅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还不够, 还应当有尽可能广泛的思想, 否则将不可能在作品中恰当地表现出歌曲的内容和艺术形象。

关键词:歌曲,钢琴,伴奏

参考文献

[1]谢哲邦.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2001.

[2]于苏贤.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5.

[3]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和声基础·简易伴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入门途径 篇9

关键词: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车尔尼,练习曲,作品599,途径,和声,伴奏织体,伴奏音型

如何弹好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技能技巧, 但是在训练中小学音乐教师学习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过程中, 很难找到一个让中小学音乐教师很快入门且规范的一个途径, 作者在多年钢琴教学和钢琴伴奏的教学过程中, 发现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对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 是一个很好的规范弹奏入门途径, 并且具有键盘学习和伴奏学习的连续性。

一、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

儿童歌曲一般篇幅并不太长, 音域并不太宽, 旋律、节奏均较为简炼, 从歌曲内容到音乐风格, 都充分反映出少年儿童那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 具有鲜明的音乐特征与年龄特征, 所以在和声配置方面, 和声节奏一般可较为规则, 和声进行的脉络一般要较为清晰, 和弦材料的应用一般亦较为简洁;伴奏音型也体现出简洁、流畅的特点;音型的节奏要符合儿童旋律的风格特点, 组织得不复杂;和声层与低音部的所在音区较高不“厚重”。

二、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99) 简介

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是奥地利著名钢琴家、作曲家、钢琴教育家车尔尼的钢琴练习曲教材之一。

车尔尼一生著有大量的钢琴练习曲而闻名于世, 主要作品有:《1 0 0首钢琴初步教程》 (作品5 9 9) 、《3 0首钢琴流畅练习曲》 (作品8 4 9) 、《4 0首钢琴快速练习曲》 (作品2 9 9) 、《5 0首手指灵巧的技术练习》 (作品7 4 0) 等作品, 车尔尼创作的一整套钢琴练习曲一直被世界各国钢琴教师所采用, 由于他对钢琴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 被后人尊称为“钢琴练习曲之王”并被载入史册。

作品5 9 9是一本初级钢琴入门打基础的技术练习曲, 但是作品本身的价值从现在眼光看, 已超出仅仅作为初级钢琴入门打基础的技术练习曲的范围, 并作为和声、作曲、伴奏、曲式分析等其他学习的价值。

三、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和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99) 学习共同点

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是一册1 0 0首钢琴初步的训练教程, 音乐属于主调音乐, 一只手弹旋律、一只手弹伴奏, 其特点:一是左手弹奏音域较窄易于弹奏;二是音乐形象很鲜明, 具有少年儿童音乐特征;三是伴奏音型单纯适于儿童歌曲;四是技巧简单易于掌握弹奏。

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和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之间有着很多学习的共同点, 音乐是不分国界的, 是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的, 通过学习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既练习了钢琴技巧, 又学到了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技术, 两者兼学, 何乐而不为呢!这也是学习的最佳方式, 也是学习的最佳途径!

四、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99) 对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影响

(1) 钢琴演奏技巧

钢琴演奏这一具体环节涉及到基本弹奏技术与整体音乐素质这两个重要因素, 由于在即兴伴奏的实践过程中, 我们所发挥出的全部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都必须通过实际弹奏得以体现, 所以钢琴演奏的良好与否就将直接影响到即兴伴奏的整体艺术质量。

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包括固定位置的五指练习、大拇指的穿指练习、训练速度的练习、有装饰音和音练习、分解和弦练习、柱式和弦练习、有休止符的练习等各种基本弹奏技术练习。

熟练的钢琴弹奏技术是钢琴学习中十分重要的基本功, 对即兴伴奏的弹奏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所以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对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技巧的影响很大的。

(2) 和声基础

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的和声是欧洲传统和声的典范, 通过学习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的和声, 即掌握欧洲传统和声的基本规则, 又对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打下和声的基础。

(3) 伴奏织体和伴奏音型

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伴奏织体包括两大类, 即完整的伴奏织体、不完整的伴奏织体。完整的伴奏织体是指织体中同时具备旋律、和声、低音三个层次, 如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第2 9首、第5 4首、第7 1首。不完整的伴奏织体是指织体中没有同时具备旋律、和声、低音三个层次, 如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第4 4首、第4 9首。

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伴奏音型包括柱式和弦音型、半分解和弦音型、分解和弦音型、综合式音型;柱式和弦音型如第1 9首、第4 5首;半分解和弦音型第2 2首、第6 3首;分解和弦音型如第2 0首、第3 9首;综合式音型如第7 9首、第8 0首。

有了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伴奏织体和伴奏音型弹奏学习, 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也就有了大量的学习素材, 就掌握了和声基础应用于具体作品中有规律的陈述形式, 就掌握了如何运用安排伴奏织体和伴奏音型的具体形式。

(4) 歌 (乐) 曲分析能力

对歌 (乐) 曲体裁、形式、曲式以及内容的分析, 是能否恰当选择和声以及伴奏织体和伴奏音型的根据。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从体裁、形式、曲式以及内容都是我们学习的范例, 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料。

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包括四二拍子、四三拍子、四四拍子、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等常见的拍子类型, 也包括五升五降十一调号的学习。

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的调式调性包括五升五降十一调的大调的音阶调式调性的学习, 没有小调调式调性的学习, 这是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的调式调性学习的空缺, 这个空缺可以依照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大调的学习模式来填补。

1 0 0首练习曲都是两段体乐段结构, 曲式结构和很多儿童歌曲的结构相同。

从乐曲的内容和音乐表现上, 大家也不要认为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只是枯燥的技术练习, 没有音乐性, 这是大错特错, 因为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不仅仅具有技术性, 也同时具有更多的音乐性, 如第1 9首、2 9首、3 0首、4 4首、4 5首、5 6首、6 8首、7 1首、7 5首等等的音乐表现力, 也被众多的教材选用并冠以音乐标题, 如赫尔契伯格编著的趣味钢琴技巧中把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第1 9首冠以《我的小金鱼》, 第4 5首冠以《活泼的小羊》, 第8 2首冠以《吉普赛舞》等等。

(5) 综合应用能力

综合应用能力是指钢琴技巧、和声基础、伴奏音型、歌 (乐) 曲分析等四个方面的综合, 以及即兴的编配、与演唱者的合作、艺术实践经验等内容。这个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是能否弹好即兴伴奏的关键, 同样也是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学习目的, 这也是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和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学习共同点。

五、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连续性、实用性与局限性

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对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技巧的学习和掌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这只是即兴伴奏的初级阶段, 又是即兴要认识到它的连续性、实用性与局限性。因此采用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的弹奏和伴奏形式是即兴伴奏的一个起点, 是发展变化的基础, 是整个即兴伴奏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具有一种连续性;同时也是即兴伴奏中最容易掌握的, 是学习中最容易理解的, 是儿童歌曲中最常用的一种伴奏形式, 具有实用性;但由于各种原因和限制, 它的表现力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这种伴奏的方式带有局限性。

结尾

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对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 是一个很好的规范弹奏入门途径, 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学习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实用且有效的一种途径, 并且具有键盘学习和伴奏学习的连续性;同时也希望大家要提高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 (作品5 9 9) 学习的积极性打好钢琴弹奏技术基本功, 对即兴伴奏的弹奏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赫尔契伯格编:《趣味钢琴技巧》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1;

⑵冯德钢编著:《歌曲钢琴即兴伴奏》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⑶车尔尼著:《钢琴初级练习曲作品599》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⑷刘聪、韩冬编著:《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浅谈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 篇10

艺术歌曲有一些区别于叙事歌曲、民间歌曲、流行歌曲等其它种类歌曲的特征。1) 它的歌词都是具有较高艺术性的文学作品, 人们追求用音乐抒发或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 摆脱宗教, 神权的束缚。如早期外国艺术歌曲《慕春》《野玫瑰》就是用德国诗人歌德的诗谱曲而成;我国早期的艺术歌曲《满江红》就是用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词谱写而成;作曲家青主的《大江东去》也是以诗人苏轼的词谱曲而成。2) 充分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塑造其完美的艺术形象。如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菩提树》《小夜曲》, 和声的特点是爱用大小调交替, 在自然体系和声的基础上巧妙的运用半音和声;又如我国作曲家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 突出民族调式的风格, 形象地表达了歌中主人公真挚的思乡之情。3) 艺术歌曲十分重视钢琴伴奏部分, 使伴奏与歌曲相辅相成, 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并用伴奏来渲染、衬托歌曲的意境, 从而更突出歌曲的艺术形象。如舒伯特的《鳟鱼》, 左手六连音的伴奏音型, 形象地描绘出鱼儿在水中穿梭游动;又如舒曼的《献词》, 钢琴波浪状的音型加上每一小节第一拍后半拍的附点节奏型, 像是心中难以抑制的情感在汹涌澎湃, 充满着青春的朝气和炽热的情感, 是对真挚爱情的崇高礼赞;我国作曲家青主的《我住长江头》, 钢琴伴奏以江水般的流动音型贯穿全曲, 衬托着气息宽广的歌唱, 表达了绵绵不断的情丝。

用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在音乐类型的划分中应属于室内乐, 与弦乐四重奏, 钢琴三重奏等等体裁同类, 也就是说, 在艺术歌曲中钢琴与独唱在音乐表现中所处的地位是平等的。在舒伯特之前的作曲家所创作的独唱歌曲中, 钢琴部分在音乐中的地位还很难与独唱部分平分秋色, 而从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开始, 把器乐提高到与声乐同等重要的地位, 使音乐与诗歌之间达到均衡, 钢琴部分的音乐形象越来越具有独立性, 音乐表现力也越来越丰富。所以说, 舒伯特是将艺术歌曲这一形式最终定型、并将其发展到空前艺术高度的里程碑式作曲家。舒伯特也是真正第一位完整的、纯粹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作曲家, 他开创了浪漫主义时期抒情的音乐风格。之后的作曲家, 如舒曼、理查·施特劳斯、德彪西、马勒、拉赫玛尼诺夫等等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也都继承了这一创作模式, 真正将艺术歌曲当作室内乐作品去对待, 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艺术歌曲的表现形式。

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声乐演唱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曲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技术水平, 以丰富的表现手法使得钢琴伴奏与旋律共同表达完整的音乐, 渲染歌曲的气氛, 烘托歌曲的情感。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演唱者是相互扶持的。下面将具体讲述一些在艺术歌曲的演绎中, 钢琴伴奏应该注意的问题。

1 熟悉并掌握艺术歌曲伴奏的演奏技巧

艺术歌曲的伴奏与其它音乐形式的伴奏有着明显的不同, 艺术歌曲伴奏不能改动乐谱上的任何一个音符或肢体, 在演奏时原则上不允许漏掉音乐中的任何一个细节。所以说, 对于伴奏者的技术要求, 特别是在歌唱性技术方面并不低于钢琴独奏家。

1.1 音色的控制

艺术歌曲伴奏需要有极强的听觉能力, 因为音色没有相对具体的形象, 就只能靠尽可能多地去听各类音乐, 以此来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敏感度。对于实际演奏中的音色控制, 不同的作品风格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但最主要的是指尖对键盘的触感要非常敏锐, 整个身体要保持协调放松。比如要想获得一个音量较轻且柔和的声音, 那么在下键时就要放慢速度, 也就是从开始按下琴键到将琴键按到底的过程尽可能慢一些;而如果想弹出有足够音量又柔和温婉的音色, 则需要在触键全过程的后半程中适当加快下键的速度, 也就是说在琴键按到一半时适度增强力度。另外, 在连奏的歌唱性乐句中, 需应用手指肉较厚的指面由内向外“拖”的演奏法, 可以使声音十分柔和细腻;在非常短促的断奏时用指尖部位向里“勾”, 可以使声音非常有弹性。

1.2 速度的把握

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诗词的结合。首先要寻找诗词的节韵、格律特点, 掌握诗词的风格以及最合理的艺术表现方式;其次要熟悉旋律, 反复吟唱感受乐句气口、结构布局, 尝试从声乐的角度去设计演唱过程中艺术表现与技术发挥的各种可能性。对钢琴伴奏而言, 对作品的熟悉程度比其自身的钢琴演奏技巧更为重要。再次将伴奏部分速度与节拍较复杂的段落以自弹自唱的方式反复练习, 找到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 特别是在艺术歌曲伴奏中, 自由速度的使用比较严谨, 在作曲家未注明改变速度时, 演奏者不得随意即兴处理。

1.3 踏板的运用

踏板的使用宗旨是为了完善音响, 起到点缀、美化音乐的作用。在使用踏板的过程中, 注意脚的“踏法”, 无论是踩“半键”还是“全键”都要动作优雅, 避免发出噪音。并不是每一首艺术歌曲都标有踏板标记的, 对于那些肯定要使用踏板而又没有踏板标记的作品处理时就要依靠听觉的能力和遵循一些最基本的规律。当你觉得声音不够连贯时就踩右踏板, 当听到声音有些浑浊时就立即换踏板, 当你需要一点朦胧色彩效果时就踩左踏板。总之, 耳朵是最好的使用踏板的调节器。比如在演奏法国艺术歌曲时, 在使用右踏板时往往只要踩一半的深度就可以了, 这是因为法国艺术歌曲在音乐风格上相比德国艺术歌曲更含蓄精细, 音乐表现更内向高贵, 一般不需要非常浓重厚实的声音色彩。

2 钢琴伴奏要不断地提高文学修养, 锻炼内在品质

艺术歌曲的曲目种类繁多, 其钢琴伴奏也千姿百态, 要弹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除了具备一定的演奏技术外, 还需要不断地积累, 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经常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 经常观摩音乐会现场, 听专家讲座, 这样便于积累作品, 熟悉曲目, 便于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多感受音响效果, 培养强大的内心听觉, 不断丰富对钢琴音色的想象和艺术表现力。钢琴伴奏要有预习—练习—合作—修改的流程。刚拿到作品时要从诗词、旋律、伴奏等相关信息中了解作品;视奏和技术难点则通过大量练习来完成;合作时要有记录, 需要找出演唱者容易发生变化的地方, 留心倾听;记录演唱者的速度、气口、音量及处理的习惯, 回去可以复习、练习、修改, 以便及时补救, 与演唱者达到完美的和谐。

3 钢琴伴奏与演唱者的“遥相呼应”

伴奏者和演唱者在平时的排练和合作过程中要相互交换意见, 协商解决问题。作为演唱者, 不仅仅是熟悉演唱声部, 必须要向伴奏者了解音乐的全过程。艺术歌曲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和文学修养, 特别是熟悉前奏、间奏及尾奏的音乐。而作为伴奏者必须认真聆听, 如果是前奏或间奏的主角片段, 伴奏者的技术要求也并不低于独奏, 下键中肯且个性鲜明, 如果是配角片段, 便要审时度势, 音色与音量都要有控制, 控制并不是越轻越好, 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弹出不同的音色, 反复核对演唱者技巧的把握尺度, 找到合作的演唱规律。但在舞台实际表演中, 因为紧张或兴奋程度等原因, 演唱者可能会做出与平常不一样的音乐处理或出现一些错误, 这时伴奏者一定要无条件地支持自己的合作伙伴, 给他一些暗示, 用琴声传递信息, 伴奏者有义务给予援助, 帮助其恢复心理稳定, 使演唱者继续前进, 维持音乐正常进行。这也是伴奏者的职责所在。

艺术歌曲充满了诗的韵味和美感, 它的美学规律是我们需要认真完成和不断探讨的课题。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与即兴伴奏或一般化的伴奏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美学追求。在艺术歌曲的演绎中, 钢琴的伴奏把诗中的形象变为音乐的形象, 与歌词、旋律、人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从每首艺术歌曲的时代背景、结构发展、和声处理、伴奏织体去感受和分析作品的风格内涵及表现手段, 能够帮助我们对艺术歌曲进行更加完美的艺术处理。

参考文献

[1]沈旋, 谷文娴, 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2]张佳林.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

[4]任音.如何弹好中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十) .钢琴艺术, 2010.

歌曲伴奏 篇11

关键词:钢琴伴奏织体 高潮 和声处理 调性变换

一、歌曲高潮部分钢琴伴奏和声的设计与处理

一首声乐作品的伴奏和声处理可是说是点亮之笔,曲子好不好听不仅仅取决于旋律,和声的注入更能使一首作品达到最高程度的释放,尽情、到位。一部声乐作品的设计尽情尽美也取决于和声的注入,不仅要充分掌握写作和声的基本手法,且要对填充的和声和作品的风格统一起来。

高潮和弦的处理一般有最简单的Ⅳ—Ⅴ—Ⅰ;Ⅱ—K46—Ⅴ—Ⅰ,由作品的需要到和弦出现大、小、增、减和弦二、三、四、五度结构的和弦相互转化或代替;高叠置和弦的使用以及附加音和弦与各种和弦的复合等,这些都必然导致和弦结构复杂化,使高潮部分必然带来音响效果的不同,给欣赏者带来不同感觉的听觉享受。

声乐作品中没有离调,但在和声的处理上让作品本身没有离调的地方离了调,这就是所谓的“人工离调”,这种处理手法并不少见,恰恰使用非本调的变化音和弦丰富了作品的内部结构,改变了作品的调性,这种“人工离调”的手法往往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由于每部高潮点的高潮各不相同,所以在和声的运用上要尽情尽意,充分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把握好伴奏织体的运用,一定要为作品的内部结构服务。下面举几个例子:

谱例1:

这是首bE大调的声乐作品,从上例,我们不难看出,歌曲本身没有离调,作曲家在处理的时候用了非本调的变化音,歌曲从bE大调转向了F大调的主和弦,调性上发上了转变,这种处理方法最终为了获得高潮起了主导性作用,如果作者在bE大调中单纯的使用bE—G—bB、A—C—bE、bB—D—F作品就会失去一些和声色彩上的变化,这不仅会影响到作品的表达,而且人们也不会在听觉上得到满足。

这种“守调法”处理即守住原调的和声处理法。也就是说声乐作品高潮中无离调,伴奏织体和弦中也无离调,也可以说是“客随主便”法,这种处理方法增强了高潮的稳定性,在不改变调性的情形下,把曲作者所要表述的情感诠释到位。

谱例2:

这是一首d和声小调的声乐作品,在高潮点却使用的D大调的主和弦,并结束在这个和弦上。这样就使乐曲改变了本曲的调式,从小调式转为大调式,在实际意义上已经成为它同主音大调的主和弦。这种改变增加了和弦功能上的色彩性。伴奏结束运用了十六分音符四五度、三四度双音的进行方式,这种伴奏的写作手法相对使用的比较少,一般的都使用八度和弦或分解和弦来结束。四五度音程属纯音程,非常和谐;大三度音程比较明朗小三度和弦比较忧伤,它们交替的使用使听众在享受中较容易触动内心最柔弱的心弦,且把歌曲本身所要表达的一种幽幽的情思缓缓的流淌出来。

《故乡雨》不仅在歌曲本身体现了作者思乡的情怀,还表达出作者怀念家乡的父老乡亲,把浓浓的乡愁寄予这绵绵细雨中,和这细雨一起飘到日夜思念的家乡。

谱例3:

作品中出现转调或离调的情况下,伴奏音乐一般处理起来应遵循作品的原来意味,也就是说你怎么样,我就怎么样,这种处理方法称为“自然离调法”。

二、和声上的设计将带来不同的音响享受

音响上的不同感受是作为音乐对比的重要手段,其最容易引起欣赏者的注意并能得到触动和满足。这说明不同的音响感受能达到音响上的新颖感,马东风教授曾对音响的新颖感的具体方法这样总结:①发展调式交替功能,改变调性方向(离调或转调);②打破三度结构的原则,增加二、四度结构的和弦;③音区、力度、音色(乐队)速度的对比;④织体的改变;⑤演奏方法的改变(如震音);⑥节奏的突变与戛然的休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变化音”和弦的介入,这个新的和弦可能是因调性的变换(广义的包括调试交替)所致,也可能使用的本调试的含有变化音的和弦(如和声小调的大属和弦及和声大调式的小下属和弦等),也可能是为了某种表达进行特殊设计的“色彩性”和弦。这是众多作曲家在高潮处理上惯用的手法。

如张鲁、瞿维的《秋收》:

谱例4:

《秋收》是电影《白毛女》的插曲。歌曲表现了旧社会贫苦的农民对地主老财作威作福的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被剥削被压迫的生活的万般无奈之情。歌曲由多乐句构成,每两乐句表达一层意思,两乐句旋律是上句高亢,似乎在问;下句低回,似乎在答。这是典型的陕北信天游的民歌风格,为了强调高潮,七、八乐句基本是五、六乐句的重复。在处理《秋收》这首歌曲时,要注意歌曲的表情的提示,压抑、沉重地;速度的提示,行板(andante);以及力度的提示,弱(mp)、中强(mf)以及强(f)的强弱变化对比。

郑秋枫的《美丽的孔雀河》一曲又起到另一种不同的音响效果:

谱例5:

这部作品高潮部分连续琶音,尽展孔雀河的“世界屋脊的屋脊”的绝美景象,让人满怀期待、兴奋的心情,也使整个音乐情绪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

连续琶音的进行在高潮部分比较常见,是一种较为容易烘托高潮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层层递进,三十二分音符的快速跑动和六连音的连续运用把雪峰、草原、大漠、田园风光描绘的美轮美奂;仿佛鲜花芳卉、绿林碧水、亭台楼阁近在眼前,潺潺清流把一个具有现代品味的西部城市装点的颇具江南水乡的神韵。

再如,李直心、传永的《江河水》也是个很好的例子:

谱例6:

这首曲子和弦结构复杂了些,却恰恰能达到获取高潮的目的。作者在伴奏织体中较多的使用了附加音和弦,大量的八度和弦音程的加入使整个音乐充满了

激情与澎湃。《江河水》是一首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它的整体结构图如下:

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e:e小调A大调b小调e小调

此曲结构篇幅较大,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让人心醉的爱情叙事曲。这首歌曲伴奏织体的运用有三个特点:其一,钢琴伴奏织体密集,伴奏织体中运用了震音、和弦式的写作手法,使其作品听起来比较宏大。不仅如此,在和声上大量使用了重属和弦,八度和弦半音式进行加上三连音、六连音的充入使作品达到了恢宏磅礴的效果。

其二,节奏特殊划分的表现形式。因伴奏织体内部使用了较多的三连音和六连音、还有几处五连音以及九连音,所以节奏一定要把握好,三对二,四对六的节奏一定要弹奏的均匀、准确、稳定。

最后,调式调性方面的运用直接影响歌曲的基本情绪,我们要正确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对这方面就应引起注意。

论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重要性 篇12

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的种特定的体裁, 它原本的意思是“这种微妙的艺术用不同于歌剧的方法, 令人领会到歌词中戏剧性的内容”, 就是“不同于民歌的歌曲”。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区别于歌剧和民歌的这种歌曲形式———艺术歌曲, 具体来说是指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中国的艺术歌曲始于20世纪初, 艺术歌曲的创作始就借鉴了外国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 也把我国的民族语、民族气质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相结合。中国的艺术歌曲创作把中国诗歌文学、 中国民歌与欧洲传统技法、中国传统音乐技法、现代创作技法结合在了起, 形成各种各样的具有中国民族特征与风格的艺术歌曲。长期以来, 随着多元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本土音乐文化意识觉醒。我国艺术歌曲创作在与欧洲文化的不断碰撞的交融中, 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创作规律。

一、钢琴伴奏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及素养

1.扎实的钢 琴演奏技 能是基础。

要具备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 扎实的钢琴演奏技能是基础。钢琴演奏基本功训练, 是钢琴演奏必须掌握的基本演奏方法和基本技巧。钢琴伴奏者应当对基本功的练习加以足够重视, 这样才能胜任有技巧难度的艺术歌曲作品的伴奏。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练习, 讲究练习质量, 宁可进度慢点, 也要追求高质量的练习;基本功练习要勤奋、持之以恒的精神, 通过长期的训练, 使自己的基本功由量变到质变, 取得进步。当我们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技能, 就可以流利而富有感情地伴奏高技巧高难度的艺术歌曲作品, 手指在黑白的琴键上轻舞飞扬, 演唱者也会随着伴奏将作品演绎得完美。

2.深入理解作品是前戏。

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语相结合的表演艺术, 是人类用以抒发和交流情感的典型艺术形式。钢琴伴奏者对歌曲的理解程度深浅, 直接关系到演奏效果的好差。钢琴伴奏不仅是手指的技艺, 更重要的是有很强的艺术控制能力, 这种能力直接影响演奏技巧的发展、发挥与提高, 自始至终引导演奏的全过程。为此, “伴奏者必须体会与了解到钢琴作品中内部的音乐构造和感情基调, 对艺术歌曲乐谱和歌词进行认真的研读和准确的解释, 为伴奏的再创造提供依据, 做到会思考、会领悟, 从而透过钢琴音响形式美的外表找到音乐内蕴的穿透力”。演奏首钢琴作品的过程就是展示乐曲本身的美的过程, 如果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在内心深处为艺术歌曲塑造个完美的艺术形象。但是, 塑造“艺术形象”的前提是先看懂乐谱, 读懂乐谱, 有效地分析与体会作品。钢琴家亨利·涅高兹说:“学习首钢琴作品, 要像指挥者学习总谱那样, 首要的是要研究整首作品, 否则就不能获得完整的印象、完整的形象。”

3.演奏与演唱的相互配合是渲染音乐的关键。

艺术歌曲的伴奏艺术是门“合作”的艺术, 伴奏者要与歌唱者起创造音乐的音响效果, 只有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倾听, 才能协调地发挥二者的优势, 才能展现出歌曲的魅力。怎样协调, 关系到观众的欣赏质量, 也是渲染音乐的关键。因为有了歌唱者的存在, 伴奏者在演奏效果上, 包括音色、音量的控制不能如演奏独奏乐曲那样子的“我行我素”, 而是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双方应对作品的表现达成共识。

两者怎样更好地配合, 首先, 伴奏者要清楚演唱者的声部和他在艺术歌曲中所要诠释的形象。根据歌曲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 伴奏时应当对症下药。每个声部不是千篇律的, 不同的角色形象在声音上的处理也是不样的。当然, 伴奏者要察观色, 如果角色演唱安静轻柔, 则伴奏必须轻而柔;反之, 则弹得明朗坚定。

再者, 伴奏者的音量要与演唱者的音量保持协调统, 在演唱者用不同情绪的时候给予帮衬。人们常说, 演唱者是“红花”, 伴奏者是“绿叶”。绿叶当然应当衬红花, 而有些伴奏者为了更好地衬托演唱者, 把自己的音量压得很低, 这样是不对的。因为伴奏的音量过小, 不能给予演唱者在情绪上的推动, 反而会让演唱者找不到“点”。反之, 如果伴奏的音量过大, 掩盖掉演唱者的音量, 就会让音乐模糊不清。所以, 任何伴奏音量都要以听到演唱者的音量为主, 不要喧宾夺主。

二、艺术歌曲演唱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性

1.钢琴伴奏的和声 功能及音乐 织体体现艺 术歌曲的 风格特征。

艺术歌曲有各种各样的风格特征, 和声功能和音乐织体是基本的因素。艺术歌曲伴奏大都建立在非三度叠置的和弦体系上, 以四五度和弦为例, 四五度和弦在和声的排列上可密可, 它具有空洞的声音效果, 可表现深远、幽深、虚无的意境。相比四五度和弦, 对三度关系构成的和声稍作处理, 用加入和弦省略音, 不同的和弦叠置等方法, 也颇有效果。变化和弦的处理, 同样能体现艺术歌曲的风格。

所谓织体, 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音型”。任何艺术歌曲都是通过定的织体形式表现的。织体是首完整歌曲的组成 部分, 并在定程度上综合了旋律、节拍、节奏等各种音乐的组织手段, 在定意义上来说, 织体是音乐的各个表现要素和基本组织手段相互结合的有机统体。在艺术歌曲作品中, 织体能组织各种音乐元素, 从头到尾为表现旋律而服务。柱式和旋织体可以分解旋律的音量, 琶音音型能增强旋律的流动感, 改变旋律的色泽。伴奏中灵活运用织体, 能让作品产生活力和生命力, 表现艺术歌曲风格特征, 从而完美表现。

2.钢琴伴奏音乐的先现与延留能把演唱者带入艺术情景。

每首艺术歌曲都有特定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为了更充分地表现艺术形象, 钢琴伴奏在前奏处的先现就起到表现作品意境、调动演唱者情绪, 使音乐形象与音乐主题先现, 从而达到感染演唱者和听众的作用。例如黄自的《春思曲》, 始用潜入的八分音符和弦勾画出春雨潮湿的场景和微寒的心情, 继而右手密集的琵琶音可以理解为春风吹动的声音, 流动的音型就是微风。在这里, 钢琴伴奏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把演唱者带入那幅特定的画景: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女子倚窗而立思念情郎, 这就把演唱者带入艺术情景。音乐进行中, 和声的复杂程度和音量强度带动演唱者的情绪, 流露出深深的思念。音乐再次回到雨滴有规律的音型, 思念和失意在雨中被淹没, 歌唱旋律不知不觉地从琴声中像溪水样潺潺向前流淌, 带进夜色朦胧的、淡淡的、遥远的幽幽幻觉之中, 美不胜收。结尾的织体处理符, 延留乐段勾画出深幽古朴的意境, 更让人回味。

3. 优质钢琴伴奏 能充分渲染 和激发演唱 者的情绪 , 提升演唱水平。

通过融入自己的情感, 加以高超的演奏技巧, 伴奏者和演唱者的熟练配合, 完美地表达艺术歌曲意境, 它对演唱者的演唱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钢琴伴奏可以激发和调动演唱者的情绪, 为演唱者成功塑造音乐形象提供帮助。钢琴的音域很广, 音色纯净, 可以模仿许多动物的声音及很多自然界的声音, 可以准确地刻画很多艺术形象。在人物的刻画上, 或嗔或怒, 或喜或悲;在动物的刻画上, 时而如鸟儿在欢叫, 时而如老虎在咆哮, 刻画自然时, 时而像潺潺溪水, 时而像荒芜的沙漠。多变的形象刻画赋予了钢琴伴奏独特的魅力, 对所有的歌曲几乎都适用。钢琴是可以同时发出多个音的, 利用和声效果和变化的伴奏织体, 为歌曲创造了相应的气氛, 把演唱者的热情带动至顶点, 带动情绪, 从而使演唱者的水平得到提高。

另外, 优质钢琴伴奏可以帮助演唱者把握音准、节奏、速度。在现实的演唱过程中, 演唱者由于个人演唱水平、音乐素养、心理素质等因素, 有可能会出现音准、节奏、速度等把握不好的情况, 此时, 就能体现出钢琴伴奏矫正音准节奏的作用, 让演唱者大限度地避免这问题的出现, 提升演唱者的演唱水平。节奏是音乐的基础, 音乐的脉搏, 旋律与节奏、节拍也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起, 离节奏, 所有旋律都荡然无存。速度是作曲家表达情感的种体现方式, 它能较直观地体现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如:伤感、沉重的歌曲, 节奏、速度般比较缓慢;而激昂、愉悦的歌曲, 其节奏和速度则比较欢快。对节奏和速度的准确把握是作为个优质钢琴伴奏者的前提, 再者, 对于演唱者的些临场即兴发挥和临场的变化, 应敏感而灵活地调整伴奏速度、力度等。另外, 钢琴伴奏者的呼吸, 要做到与演唱者的呼吸和气口致。在弹完前奏, 即将要引入歌声的那瞬间, 双方要默契配合, 眼神交流。在演唱中, 不能只是死板地弹节奏, 而要留意演唱者气息的运用, 在演唱之前, 双方就应当达成共识, 在固定的气口, 协助演唱者换气, 快速地偷气, 实现同步, 使统性达到完美。进入高潮后, 要与演唱者同时推动音乐的情绪发展, 结束时要根据歌曲的情绪, 该渐弱时要渐弱, 该渐慢时要渐慢。

上一篇:精神状态下一篇:医用注射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