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环境(精选7篇)
饮茶环境 篇1
茶文化并非一成不变, 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生着变化。明代茶文化的特点在于茶人的饮茶环境。不同的饮茶环境带给茶人不同的心境和饮茶体验, 所以明代茶人十分看重饮茶环境的营造。明代茶人的饮茶方式与当今茶人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需要指出的是, 目前有很多茶人只注重茶的物质方面, 而较少注意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茶是茶文化的承载物, 人们的饮茶习惯以及饮茶环境的艺术设计受到传统茶文化的影响。饮茶环境属于茶文化的一部分, 在明代一些绘画艺术作品中, 我们可以总结出明代饮茶环境的设计方式, 并将其与当今饮茶环境的艺术设计相结合, 用以改善我国当代饮茶环境, 促进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1 明代饮茶方式概述
事实上, 饮茶方式会受到茶制的影响。和唐宋时期不同的是, 明代茶人偏爱散茶, 这也在他们的饮茶方式上有所体现。中国历代的品茗方式是随茶制的演变而改变的, 按照现在的研究分析, 茶制一般可以分为成型与散茶两个阶段, 即唐宋时期的片茶 (固形茶) 、团茶、饼茶, 和明代以后的散茶、叶茶。据史料记载, 唐人多采用煎茶的方式, 宋人则多采用点茶和斗茶的饮茶方式, 而明代茶人多采用泡饮的方式。事实上, 这与明代茶制的变化有着较大的关系, 并最终影响到了明代茶人的饮茶器具和饮茶方式。除了茶具的名称之外, 我国当代茶具在形态和作用上与明代茶具基本相似。当然, 茶具和饮茶方式等特征也出现在明代绘画作品中, 比如流传至今的《煮茶图》就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明代茶具。明代茶人的饮茶活动与文艺活动的结合较为紧密, 这些文艺活动包括备受文人雅士推崇的琴棋书画, 其符合明代茶人的内在审美需求。在明代时期, 饮茶被作为高雅的象征。明代茶人热衷饮茶, 精通琴棋书画, 同时也注重自身的品德操守。茶与各类高雅艺术相结合, 同时茶文化与文人德行相结合。明代的饮茶方式不仅体现了历史文化特征, 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品格。
2 明代绘画作品中的饮茶环境分析
明代时期的绘画作品十分丰富, 其作品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当然也包括茶文化范畴。明代的茶文化也较为丰富, 其不仅传承了前代的茶文化特点, 同时还在其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茶文化风格。茶文化与明代绘画作品的碰撞与融合, 推动了两者的发展。描述饮茶环境的明代绘画作品可以简单分为四大类, 即茶室环境、书室环境、庭院环境和山水环境。
2.1 茶室环境
茶室在文言文中被称作“茶寮”, 是茶人饮茶的小型房间。茶室环境是明代时期最常见的饮茶环境, 其形态和特征对于当今饮茶环境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茶室的面积较小, 同时十分讲究干净整洁, 室内宜用小型茶具。明代著名画家文徵明曾以茶室为题材进行过绘画创作, 比如他在《茶具十咏图》中描述了简洁的茶室环境。在他的笔下, 树荫与茶室融为一体, 茶人静坐于茶室内。可以看出, 明代茶室环境较为简洁, 并且室内的茶具通常较小。除此之外, 唐伯虎在名画《品茗图》中也描绘了茶室环境。在这幅画中, 小书童在为文人准备茶水, 而桌上的茶具都偏小, 这事实上也与当时独特的茶室环境相关。其中, 茶室的简洁性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体现, 在某种意义上与明代茶人的精神追求相契合。
2.2 书室环境
在明代, 书室是文人雅士读书的场所, 其环境通常较为幽静。当然, 明代文人还有秉烛夜读的习惯, 这种环境下读书较为疲劳, 饮茶可以帮助其缓解疲劳。与其他房间不同的是, 书室注重私密性, 这是文人雅士的专属场所, 所以书室通常位于偏僻处。就拿唐伯虎的《事茗图》来说, 画中的文人独自伫立于书室窗前, 一边饮茶一边读书, 十分惬意;书室被崎岖的山峰和潺潺的流水所包围, 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很显然, 《事茗图》可以较好地表现出舒适环境的那种僻静和自然。此外, 明代小说插图也可以见到书室环境的影子。在一些小说插图中, 书室都比较注重幽静氛围的营造, 同时也在屏风和假山的掩护下确保书室的隐秘性。
2.3 庭院环境
庭院是我国南北方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庭院的设计可以反映明代人们的精神追求。一般来说, 庭院的面积都较大, 便于茶宴的举办。古代文人雅士有着举办茶宴的爱好, 当然明代茶人也不例外, 许多茶人在庭院内一边品茶一边高谈阔论。和茶室以及书室环境相比, 庭院环境更注重于饮茶意境的营造。庭院环境是聚会场所, 其必须选在相对空旷之处, 同时庭院的设计还应该激发文人对于高雅艺术的潜在兴致。比如, 明代绘画作品《南溪草堂图》就对庭院饮茶环境进行了描绘。在这幅画中, 庭院不仅布置着盆栽和假山, 同时还引入了叮咚的泉水。庭院内有多个茶室, 并且茶室内摆放着许多方凳。庭院内不仅有泡茶的仆人, 同时还有相互交谈的文人雅士。当然, 同样的场景在《五同会图》中也有所体现。
2.4 山水环境
除了以上三种饮茶环境之外, 明代的饮茶环境还包括山水环境。山水环境其实是自然环境的另一种说法。古代茶人在山水环境下品茶, 可以真正地做到人与自然的统一。由于山水环境是大自然的产物, 所以山水环境也有着天然朴实的特点。在绘画作品《玉洞仙源图》中, 山岭、云雾、松柏和流水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这种环境下, 侍童在煮茶。虽然画中只有简单几种茶具, 但是这些茶具却并不会让人产生乏味的感觉。除此之外, 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在《幽人燕坐图》中也描绘了山水饮茶环境。在《幽人燕坐图》中, 天空、大地、山峰与树木在动静中相互结合, 营造出十分深远的饮茶意境。换句话说, 山水饮茶环境可以营造出一种“天地人一体”的感觉。
3 明代饮茶环境的艺术设计
明代饮茶环境在画家的笔下描绘得淋漓尽致。饮茶环境对于茶人的饮茶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然其中也蕴含着茶人的内在精神追求。从这些绘画作品中, 我们不难看出, 明代饮茶环境的艺术设计主要可以分为四大趋势, 即仿古性、简化性、适宜性和高雅性。
3.1 仿古性
明代的饮茶环境事实上受到前代的影响,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说, 明代饮茶环境中茶具的摆放和饮茶空间的布局等均有着唐宋时期茶馆的影子。饮茶环境的仿古性还体现在房间内物品的年代感上。唐宋时期的文化物品都得以流传下来, 一些明代文人将其收藏在饮茶空间内, 从而增添了饮茶环境的韵味和意境。举例来讲, 当时文人的茶室内经常会用到釉色瓷器, 而釉色瓷器事实上是宋代的产物,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明代仿古瓷器在饮茶环境内的应用。
3.2 简化性
明代茶人比较注重饮茶环境的返璞归真, 这事实上在明代书室和茶室中也有所体现。明代茶人虽然对事物的观赏性也较为看重, 但是却并不会无谓地在饮茶环境内摆放各种物件。紫砂壶是明代饮茶室内较为常见的茶具之一, 这事实上正是简约化饮茶环境设计趋势的一种体现。紫砂壶由天然的陶土制作而成, 因此有着朴实简化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 紫砂壶也在造型和色彩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是却终究没有脱离其简约的本质。当然, 除了紫砂壶之外, 茶室环境内的陈设和布置均能够体现饮茶环境的简化性特点。
3.3 适宜性
事实上, 明代饮茶环境的适宜性不仅体现在时间空间上, 同时是在花草环境等方面有所体现。比方说, 明代茶人在饮茶时会在不同的时间段对饮茶有着不同的要求, 同时不同的饮茶环境与不同的饮茶心境是相对应的。要想举办茶宴, 就需要在山水饮茶环境和庭院饮茶环境中进行。而要想独自相处、超脱屋外, 就需要在茶室或者书室中品茶。不同的环境对应着不同的饮茶心境, 这恰恰就是饮茶环境适宜性的体现。再比如说, 在饮茶环境内, 角落处该摆放何种花草, 这些都是有所讲究的, 目的在于花草的布置不会破坏整体的饮茶氛围。
3.4 高雅性
饮茶在明代被看作高雅之举, 备受文人雅士的推崇。茶当然也是文人气节和精神的体现。正是由于文人雅士对于饮茶的热爱, 所以他们在布置饮茶空间时就比较注重饮茶环境的高雅性。比如说, 一些明代文人会在茶室内摆放绘画作品和古筝等乐器, 还有一些文人则会在庭院内利用屏风和假山等进行布置, 从而营造出高雅的氛围。古代文人雅士对于高雅艺术有着无尽的追求, 茶室空间内的高雅艺术作品可以激发文人们的兴致, 从而使他们在饮茶的过程中彻底放松身心。
4 结语
综上所述, 饮茶环境对于茶人的饮茶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蕴含着茶人的内在精神追求。透过明代时期的绘画作品, 我们不难发现明代饮茶环境的艺术设计趋势主要为仿古性、简化性、适宜性和高雅性, 这对于我国现阶段的饮茶环境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一种生活的艺术观──明清环境艺术设计与陈设思想简论[J].文艺研究, 1998 (06) :127-134.
[2]廖宝秀.也可以清心:茶器, 茶事, 茶画[M].台北:故宫博物院, 2002:6-104.
[3]余悦.中国古代的品茗空间与当代复原——在日本东京演讲提要[J].农业考古, 2006 (05) :98-105.
[4]潘吾华, 邱晓葵.对陈设艺术设计的思考[J].装饰, 2008 (03) :16-19.
[5]吴智和.明人休闲生活文化[M].台湾宜兰:明史研究小组, 2009:24-235.
夏日饮茶有“说法” 篇2
现代医学研究指出, 茶叶中含有不少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一是茶叶中的咖啡碱就是中枢神经的兴奋剂, 它可使人振奋精神, 减少疲劳, 还能扩张大血管, 改善血液循环, 有强心利尿之效。二是茶叶中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芦丁, 能加强毛细血管壁的韧性, 强化血管, 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 防止坏血病。三是茶叶中的挥发油和鞣酸有帮助消化的功能, 喝茶可以解腻就是这个道理。医疗上常用绿茶浓煎治疗痢疾, 用陈细茶叶驱除铅毒以及用浓茶醒酒, 就在于鞣酸能沉淀蛋白质, 对抗生物碱, 起解毒、收敛、止血、杀菌等作用。四是茶叶还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氟, 对防止龋齿颇有益处, 对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也有帮助。五是常饮茶可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 可使血压下降, 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下降。
夏季饮茶防“醉茶”
炎热的夏季, 茶成为人们消暑祛热的首选饮品, 然而喝茶不当不但对身体无益, 还可能醉人伤身。饮茶不当导致“醉茶”, 出现心慌、头晕、四肢乏力或站立不稳并有饥饿感, 这些都是“醉茶”的症状, 那些平时多以素食为主, 少食脂肪的人如果大量饮用浓茶, 就可能导致“醉茶”;空腹饮茶以及平时没有喝茶习惯, 偶尔大量饮用浓茶也有可能引起“醉茶”。
1.每日2~6克饮量为宜。
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 饮茶对于清油解腻, 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 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一般来说, 每天1~2次, 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 对于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的病人都不适合饮茶, 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2.暑天饮茶有学问。
热天饮茶能降温, 但饮用不当也有害, 值得注意的是, 饮茶不宜过浓;饮茶不宜过多;不要空腹饮茶;不要饮红茶, 红茶性温热, 宜冬天饮用。绿茶性苦寒, 叶绿汤清, 有清凉感, 而且氨基酸含量较多, 故能消暑降温。
3.关于醉茶。
醉茶:并非只有酒才会醉人, 茶也能醉人。“醉茶”通常是因为空腹喝茶、或饮用过浓、过多的茶所致。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 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咖啡碱, 它在茶叶中的含量约占2%~5%, 具有兴奋大脑神经中枢和促进心脏机能亢进的作用, 如饮茶过浓、过多, 就容易出现“茶碱”。“醉茶”除了是咖啡碱的作用外, 还因为茶中含大量茶多酚, 暴饮浓茶会妨碍胃液的正常分泌, 影响食物的消化, 于是就会出现醉茶的现象。
夏日饮茶误区
误区一:夏天最好喝绿茶
夏天炎热, 绿茶偏寒, 喝绿茶可以清热去火、清咽利喉。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还需根据个人体质及工作场所的温度来调整。
绿茶、乌龙茶、红茶是根据制作工艺来区分的。绿茶是未发酵茶, 只进行简单的烘、炒,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 而红茶是全发酵茶。发酵程度越高, 茶叶中的茶多酚等营养物质被破坏的越多, 但是经过“熟化”后, 茶叶对胃肠道的刺激变小, 寒性减弱, 更加温和。
所以, 对体质虚寒的人来说, 即使在夏天, 也不应多饮绿茶。另外, 现在夏天的室内温度一般都很低, 也不应多饮绿茶。乌龙茶、花茶性味既不热也不寒, 比较温和, 适合体质虚寒或夏天室内温度较低时饮用。
误区二:靠浓茶醒酒提神
一定不能喝浓茶, 以免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尤其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的人来说, 浓茶刺激性大, 会导致胃酸的大量分泌, 从而加重病情, 尤其是空腹饮浓茶。另外, 茶叶中的鞣酸含量高, 会影响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还可能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沉淀, 影响消化甚至引发便秘。
为了提神而饮浓茶, 很不可取。茶叶中含有茶碱, 少量茶碱可提神醒脑、恢复体力。但浓茶内茶碱含量过高, 且在体内滞留时间更长, 会导致精神过度集中亢奋, 反而导致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失调。
为了解酒而喝浓茶, 可能使肾脏受损。酒精在人体内, 需经过从乙醇到乙醛再到乙酸的过程, 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茶叶中的咖啡碱有利尿作用, 会使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 对肾有较大的刺激作用。
夏日饮茶多注意
1.不要空腹饮茶。
因空腹胃中含有大量胃酸, 茶能稀释胃液, 降低消化功能。另外茶是用水泡的, 热天汗多, 水随汗排出, 排汗又带走盐分, 会形成饮茶越多, 汗出得越多, 盐分失得越多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会使体内渗透压失衡, 出现四肢乏力、心神恍惚, 容易造成酸中毒。
2.隔夜剩茶喝不得。
炎热夏季, 饮茶还须注意饮用茶汤的卫生, 不宜饮用隔夜茶。由于夏天气温非常高, 细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繁殖能力特别强, 在放置过夜时, 茶汤中的一些营养成分可能发生一些氧化等不利变化, 导致一些有害微生物的滋生或是一些有害成分的形成, 从而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儿童常饮茶龋齿少六成 篇3
研究者将绿茶和红茶与橙汁进行了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 茶叶的作用如白开水, 对牙齿不产生腐蚀效应。茶叶中除了含有氟之外, 其中的儿茶素还对致龋菌具有抑制作用, 从而减少牙菌斑、牙周炎及龋齿的发生, 儿童经常饮茶龋齿可减少60%。
研究人员告诫:为了更好地保护牙齿, 人们最好喝自制泡茶。冷茶热茶, 关系不大。喝茶时, 不要加入牛奶或糖等, 否则会破坏茶叶中的自然营养, 降低茶叶对牙齿的保护作用。
论俄罗斯的饮茶文化 篇4
据有关史料记载, 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567年。当年到过中国的两位哥萨克首领曾经向沙皇描述过一种不知名的稀奇的中国饮品, 这种饮品在当时的西伯利亚东南部及中亚地区已经比较普遍。但哥萨克首领的描述并没有引起沙皇贵族的注意, 这段历史也就鲜为人知了。1638年, 俄国使者奉沙皇之命赠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珍贵的紫貂皮, 蒙古可汗向沙皇回赠了4普特 (约64公斤) 的茶叶。回国之后, 使者把茶叶献给沙皇。沙皇及大臣们品尝之后, 随即喜欢上了这种神奇的饮品, 茶也就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皇宫宝殿, 从此俄罗斯便开始了饮茶的历史。1679年,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 中俄两国首次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由于中国的茶叶从北京运送到莫斯科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 加上数量也有限, 因此, 中国茶叶的价格相当昂贵, 大约是当时欧洲茶叶价格的十倍, 所以, 茶只能成为俄国上流社会的奢侈饮品, 喝茶一度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十九世纪末, 随着铁路的出现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 茶叶开始批量运送到俄国, 价格才逐渐下降, 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1901年, 俄国人在索契附近的一个叫沙拉赫——阿乌尔的小镇开始种植并培养了自己的第一块茶园。二十世纪初俄国全社会的饮茶之风已蔚然形成, 茶已经成为俄罗斯人最喜欢的一种饮料, 茶室几乎取代了昔日的酒店, 遍及城市和乡村。
二、俄罗斯人的饮茶习惯
1、茶炊
俄罗斯茶具十分考究、漂亮, 茶碟也很别致。有的人喜欢中国陶瓷的茶具, 也有的人喜欢玻璃的茶具, 但俄罗斯人最习惯用茶炊煮茶喝。俄语中有“没有茶炊不能算饮茶”的说法, 可见茶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实际上, 茶炊是一种装有把手和支脚用来喝茶的热水壶。俄罗斯茶炊出现于18世纪, 是随着茶落户俄罗斯并逐渐盛行而出现的。茶炊的制作与金属的打造工艺不断完善密切相关。何时打造出的第一把茶炊已无从查考, 但据记载, 早在1730年在乌拉尔地区出产的铜制器皿中就有外形类似于茶炊的葡萄酒煮壶。直到18世纪中下期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茶炊。茶炊的外形也多样化。有球形、桶形、花瓶状、小酒杯形、罐形, 以及一些呈不规则形状的茶炊。谈到茶炊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产地。19世纪初, 莫斯科州的彼得·西林先生的工厂主要生产茶炊, 年产量约3000个。到19世纪20年代, 离莫斯科不远的图拉市则一跃成为生产茶炊的基地, 仅在图拉及图拉州就有几百家加工铜制品的工厂, 主要生产茶炊和茶壶。到1912、1913年, 俄罗斯的茶炊生产达到了顶峰阶段, 当时图拉的茶炊年产量已达66万只, 可见茶炊市场的需求量之大。
2、饮茶的味道
也许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 俄罗斯气候寒冷, 因而俄罗斯人喝茶需要增加热量。俄罗斯民族喜欢喝伴着糖的甜茶。喝甜茶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在茶水中溶化后喝, 这是比较普遍的喝茶方法, 二是把糖含在嘴里喝茶, 第三种方式其实常常是指在没有糖的情形下, 喝茶人意念当中一边想着糖, 一边品着茶, 结果是似乎也品出了茶里的甜味, 很有些“望梅止渴”的感觉。与中国人的饮茶习俗不同, 俄罗斯人在饮茶时一定要有大盘小碟的各种“茶点”。俄国人更喜欢喝甜茶, 喝红茶时习惯于加糖、柠檬片, 有时也加牛奶。因而, 在俄罗斯的茶文化中糖和茶密不可分, 人们用Спасибозачай-сахар (直译谢谢糖茶) 来表示对主人热情款待的谢意。饮茶时常把茶烧得滚烫, 加上很多的糖、蜂蜜和柠檬片。
3、沏茶的方式
俄罗斯传统的沏茶方法是将干净的茶壶用滚开水涮一下使之迅速晾干, 放入茶叶, 倒入开水后蒙上餐巾置于茶炊壶托上5分钟左右。同时可以加进一小块砂糖, 以使茶叶片片舒展开并释放出所含各种物质。茶叶泡好后往杯中倒半杯, 再从茶炊兑入适量白开水。喝茶时, 茶炊的水始终咕嘟咕嘟开着。这种往沏好的浓茶中添加滚开水的喝法, 据俄罗斯人解释, 最好喝的茶正是源自这不断翻滚的开水。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方法能使每个人喝到浓度一样的茶。因此, 俄罗斯人泡茶一般仅一遍, 绝不超过两遍。
三、茶对俄罗斯人生活的影响
尽管接触茶的历史并不长, 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重要地位。在俄罗斯大大小小的工艺品、绘画、雕塑作品, 甚至民间童话故事中均能感觉到饮茶文化在俄罗斯民族文化及日常生活中的渗透。这些艺术作品中大部分是俄罗斯茶饮的静物画和以俄罗斯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及雕塑。作品中, 无论是微曦的清晨、昏黄的傍晚, 还是仲夏忙碌的田间、寒冬飘雪的集市, 又或者轻松的午后闲聊、安静的冥想沉思、盛大的节日狂欢、平淡的乡间野游, 茶具总是静静地站在一旁, 默默地陪伴着人们欢喜、忧愁、得意、悲伤。俄罗斯著名画家巴·库斯托季耶夫以饮茶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商妇》也通过特殊的视角很好地传递了俄罗斯茶文化的信息。除此之外, 在许多明信片、贺卡甚至俄罗斯套娃的花纹上我们也能见到茶文化的身影。现在当您坐在餐桌旁, 看着眼前摆满了有着百年历史的茶炊、瓷器茶具、茶壶, 以及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果酱、蜂蜜、茶糖等各式茶点, 琳琅满目。您将会明白, 什么才是真正的俄罗斯式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孔润常, 《别有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2004.7.4, 大众科技报。
[2]孙丽新, 《独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体育运动后饮茶的利弊分析 篇5
1 体育运动后适当饮茶的保健功效
饮茶的保健价值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所赞扬的, 并且促进了茶叶的发展。茶叶中所包含的咖啡碱、茶多酚以及氟, 不仅能够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而且能够起到身体保健的药用价值。抗癌、降辐射、除口臭以及治便秘等, 都是茶叶保健功效的具体体现。
1.1 增强肾脏的排泄功能
茶叶在泡制过程中, 会产生咖啡碱、可可碱以及茶叶碱等元素, 这些元素被我们饮用后, 会产生一些人体的生理反应。这些元素能够增强肾脏的排泄功能, 已得到临床试验的证实。这些元素主要依靠抑制肾小管的再吸收的作用, 来达到利尿的作用。当肾小管的再吸收作用被抑制后, 尿液中钠离子与氮离子的含量提高, 并且促进了血液中枢神经的兴奋, 从而使肾血管的扩张程度提高, 进而增强了肾脏的血流量, 最后使肾小球的滤出率大大的提高。经实验证明, 在饮用茶后, 人体的排尿量会增加到30%以上, 其中茶叶碱对肾脏排泄功能的作用起决定性作用, 而可可碱对肾脏排泄功能的持久性更高一些。排尿可以将人体内的毒素排出去, 减少了肝脏的负担。在体育运动后, 由于汗液大量的排出, 产生口干的现象, 如果此时饮用过多的水, 对肾脏功能产生危害。因此, 进行适当的饮茶, 既能够起到解渴的作用, 又能够尽快的排泄出去, 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
1.2 体育运动后饮茶有助于消化
消化系统是我们人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影响着我们身体机能相互间的良性循环。体育运动能够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 从而减轻胃脏的负担。在体育运动后, 进行适量的饮茶能够优化此功能, 使其尽可能的发挥出最有效的作用。原因在于, 茶叶中茶多酚能够加强肠蠕动, 从而提高了消化液的分泌速度, 从而促进了人体肠道的吸收能力以及消化系统的消化能力。茶叶中的咖啡碱以及芳香物质等, 对消化管与消化腺的功能使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咖啡碱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 芳香物质能够使胃液的分泌量增加, 从而分解人体内的脂肪物质。有学者在研究茶叶与人体消化系统之间的关系时, 将单纯型肥胖的成年人作为被试者, 让其连续6周每天饮用8克乌龙茶, 进行测量。结果发现, 被试者的皮下脂肪厚度约减少了13%, 这说明, 茶叶对人体的消化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1.3 体育运动后饮茶有助于口气清新
茶叶中的茶多酚以及氟等物质, 能够影响人体牙齿以及口腔的健康。牙膏中多数都有氟的成分, 这是由于氟能够保护牙齿, 减少龋齿的发生。在口香糖或者部分清洁口腔的物质中, 都会包含茶多酚, 主要原因是茶多酚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能够将口腔中的有害细菌杀灭并且抑制细菌的再生长。牙齿间存有的细菌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引发龋齿的发生, 因此, 茶多酚直接或间接的减少了其发生。乳酸菌是我们身体所需要的成分, 茶多酚在抑制其他菌类的生长时, 并不会影响到乳酸菌的生物结构, 是一种很好的口腔清洁元素。茶叶不仅能够减少龋齿的发生, 也能够消除口腔中残留的不良物质, 起到清新口气的作用。在体育运动后, 口腔中会存有异味, 适当的饮用茶叶, 可以抑制口腔中细菌的滋长, 并且能够除口臭, 使口气保持清新。
1.4 体育运动后饮茶有助于消渴和解暑
茶叶中的咖啡碱, 在低剂量的摄取时, 会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 并且能够控制体温中枢的调节。因此, 茶叶不仅能够满足人体机能正常对水分的获取, 而且能够使体温得到调节, 达到消渴和解暑的功效。在体育运动后, 大量汗液的排出会使身体温度上升以及水分缺失。茶叶能够补充人体所需要的水分, 使血液的浓度得到降低, 加速体内毒素的排泄, 从而减轻运动过程中所造成的肌肉酸痛。茶多酚, 能够刺激口腔粘膜, 从而使机体产生鲜爽的感觉。因此, 在饮用茶的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生津止渴的功效。芳香物质以及有机酸, 这些成分能够使机体感到清凉, 其主要原因是这些物质具有挥发的作用, 在挥发过程中, 能够起到吸热的物理作用。由于茶叶的体温调节作用以及生津止渴功效对机体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体育运动后, 适当的饮用茶能够发挥茶叶的保健功效。
2 体育运动后不当饮茶的危害
体育运动后适当的饮茶能够加强人体各个机能的有效运转, 但是也需要注意不当的饮茶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咖啡碱与氟是茶叶中的基本物质, 对人体的各机能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但是在不当的饮用时, 不仅不能够发挥它们原本的功效, 而且会危害身体的健康。
2.1 咖啡碱对心脏的负荷
咖啡碱的含量在茶叶中的比例较高, 约为干茶重量的2%—4%, 不仅是茶叶中最主要的生物碱, 而且也是茶叶品质特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咖啡碱的保健功效在上文已有提及, 主要是增强肾脏功能的排泄、兴奋中枢神经等。但是, 在体育运动后, 人体的心跳速度加快, 心脏的负担较重, 如果此时饮用茶, 茶中的咖啡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咖啡碱的兴奋神经作用, 加重了心脏的负荷, 不利于运动后的恢复。咖啡碱中的利尿作用, 会使原本就已经流失很多水分的机体, 进一步的加重体液的流失。
2.2 氟过量对内脏功能的损坏
氟是我们人体中所需的微量元素, 对骨骼以及牙齿的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牙釉质中所含的氟元素是极多的。茶树能够从土壤中汲取氟元素, 因此茶叶的氟元素含量较多, 其中老叶的茶比嫩叶的茶所含的氟量更高。氟对牙齿的功效上文已有详述, 但是过度的摄取氟元素, 对人体的危害是极大的, 例如氟中毒、氟骨病等。近年来, 关于氟中毒的消息时有报道, 研究中发现, 砖茶的含氟量非常高, 过度的饮用对身体的内脏功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茶叶中氟含量过高的原因还有浸泡时间过长以及温度过高。在体育运动后, 不能够立即进行饮茶止渴, 如果茶叶的放置温度以及时间不能够得到保证, 很有可能会造成氟含量过多。
3 体育运动后适当饮茶的策略
体育运动后饮茶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适当的饮茶能够出现增强肾脏的排泄功能、有助于消化、口气清新、消渴和解暑等益处, 饮用不当会使咖啡碱对心脏造成负荷、氟过量对内脏功能造成损坏等。因此, 对于如何在体育运动后进行适当的饮茶活动, 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3.1 科学地选择茶叶类型
茶叶的不同类型, 所产生的保健功效是不同的。在选择茶叶时, 应该根据自身的体质需要以及不同的季节, 选择不同的茶叶类型。我国除了传统的黑茶、白茶、红茶、绿茶、黄茶以及青茶类型之外, 还有花茶、保健茶以及茶饮料等。对于寒性体质的人来说, 适合选择温性的茶类型;在燥热型体质的人来说, 可以选择凉性的茶。对于阳气过剩的年轻人来说, 在夏季可饮用凉茶;体质较差的老人可以选择热饮或温饮。在夏季时, 可以选择饮用绿茶, 以达到清热解毒的功效;在冬季时可以选择饮用红茶, 达到保温健脾的功效。“夏饮龙井、冬饮乌龙”的谚语从古代就流传下来, 陆羽在《诗经》中, 对茶叶的保健功效也有详细记载, 因此, 在选择茶叶的类型时, 可根据不同茶叶的特征及功效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
3.2 适时适度的饮茶
饮茶活动在体育运动后应该遵循适时适度的科学原则。在体育运动后, 人体的汗液大量的流出, 丢失了大量的电解质。因此, 不能够立即饮茶, 应该在休息半个小时之后再进行饮用。茶叶的放置应该不超过一个小时, 并且不能够处于高温的状态, 茶叶的浓度不能过高。如果在夜间运动, 不建议饮茶, 因为会造成神经的兴奋, 不利于睡眠。如果在服药期间, 茶叶的解毒作用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因此, 在体育运动后, 注意茶叶的禁忌, 适当的饮用茶叶, 以达到茶叶保健功效的最大发挥。
摘要:茶叶对身体的保健作用已经被人们所熟知, 并且促进了茶叶的普及。茶叶具有抗辐射、减少龋齿以及抗癌等效用, 因此被称为“百病之药”。但是, 饮茶的保健功效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 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环境。体育运动后, 适当的饮茶能够促进消化以及增强体质。但是, 如果饮用方式不当, 不仅茶叶的保健功效降低, 而且还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关键词:饮茶,保健功效,运动,危害
参考文献
[1]朱永兴, HervéHuang, 杨昌云.饮茶不当对健康的危害:现象、机理及对策[J].科技通报, 2005 (5) :571-576.
[2]张丽娟, 刘丽敏, 谢燕, 虞芬, 张茂先.定量体育运动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 2005 (8) :138-139.
[3]钟元飞.体育运动后适当饮茶的作用研究[J].福建茶叶, 2016 (1) :30+76.
[4]窦彦丽.饮茶与参加太极运动对老年人体成分和血脂水平的影响[J].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 (3) :112-114.
[5]沈强, 孔维婷, 于洋, 司辉清.国内外茶叶咖啡碱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 2010 (1) :15-18.
饮茶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篇6
1 饮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
1.1 茶与2型糖尿病
对于饮茶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最新的队列荟萃分析[1]共纳入12项队列研究,随访了共545517名参与者其中37445为糖尿病新发病例,分析结果发现茶与糖尿病发病呈显著的负相关,与不饮茶比较每天饮茶1、2、3、4、5和6杯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0.97(95%CI:0.94,1.01),0.95(95%CI:0.92.0.98),0.93(95%CI:0.88,0.98),0.90(95%CI:0.85,0.96),0.88(95%CI:0.83,0.93),0.85(95%CI:0.80,0.91);每天饮茶增加2杯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可以降低46%,提示饮茶可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另外,在糖尿病风险人群中,最新的RCT荟萃分析研究了茶中儿茶素对成年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研究共纳入22项RCT研究,共154名研究对象。结果显示,茶中的儿茶素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人群的腹血糖水平,但对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糖基化血红蛋白浓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没有显著作用。
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饮茶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负相关,动物实验和人群研究表明茶的摄入可以增加SD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其血糖水平;绿茶可通过增加葡萄糖转运体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下调葡萄糖异生作用酶的mRNA水平抑制肝葡萄糖生成[2],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浓度。长期饮用绿茶能改善代谢综合症,抑制NF-kB活化来保护胰岛β细胞,对2型糖尿病起到保护的作用[3]。
1.2 茶与肥胖
在肥胖风险人群中,最新的RCT荟萃分析共纳入11篇RCT研究.试验人群包括亚洲人群及高加索人群,其中实验组616人.对照组610人,绿茶的摄入量分别为每天270mg至1,207mg,结果显示可以明显降低体重,对减肥有显著积极影响,与亚洲人受试者相比儿茶素在高加索人的影响较小(-1.51kg;P=0.37)。提示饮茶对体重的减少有积极影响,但是绿茶对肥胖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人种有关。
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茶可以有效保持或减少肥胖或肥胖风险人群的体重。其机制为:茶中的咖啡因会抑制磷酸二酯酶,导致环磷酸腺苷水平的增加可刺激交感神经系统;控制茶中咖啡因的摄入,饮茶者与对照组相比,代谢率和能量消耗没有明显的改变.证明茶中咖啡因能增加能量代谢对肥胖起到了缓解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长期饮茶可以减少脂肪的吸收以及增加脂肪在体内的利用率。在体外实验中,证明儿茶素可以减轻体重。
1.3 饮茶与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风险人群中的RCT荟萃分析共纳入11篇RCT研究(中国人群2个,波澜、日本、澳大利亚人群各一个,美国人群6个),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共821例做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饮用红茶可以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饮用绿茶可以显著降低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饮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茶多酚可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进展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1.4 饮茶与中风
纳入1项队列研究荟萃分析,共纳入11项队列,共513804名吸烟,2型糖尿病等中风风险人群(美国人群5个,芬兰人群2个,荷兰人群3个,日本人群1个)作为研究对象。茶的摄入量分别为每天<1杯,每天1-3杯,每天≥3杯,研究结果显示,饮茶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呈负相关RR 0.76(95%可信区间:0.69,0.84),每天饮茶增加3杯可以降低13%的中风风险:RR 0.87(95%CI:0.81,0.94)。
研究结果显示茶消费与中风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茶多酚有效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茶中的儿茶素通过多种机制的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经常饮茶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病率。儿茶素可以通过清除氧自由基而减少氧化损伤,红茶的人群干预实验证明,饮用红茶(1-6杯)1小时后,血浆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加。
1.5 茶与骨折
共纳入6个队列研究8个病例对照研究,共195992例研究对象,饮茶量分别为每天<1杯.1-2杯.3-4杯。结果显示每天饮茶1-2杯与骨折的风险为RR为0.63(95%CI:0.32,0.94),每天茶消费3-4杯与骨折的风险为RR为0.79(95%CI:0.62,0.96)。通过剂量反应分析,饮茶量高与低的相对风险分别RR分别为0.94 (95%CI:0.71,1.17)和0.84 (95%CI:0.66.1.02)。
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茶消费与骨折发病/患病风险呈负相关,研究表明,茶或茶提取中含有丰富的参与骨代谢的物质,这些多酚类在骨代谢过程中具有复杂的影响。在低浓度,多酚会增加成骨细胞增殖;在高浓度时.多酚将抑制其增殖。还有研究表明,利用儿茶素可以通过增强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预示成骨细胞的活性,并通过肿瘤坏死因子减少诱导成骨细胞凋亡。
2 结论
综合分析最新的病例对照、队列、RCT荟萃分析,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对于保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发挥重要的作用,饮茶对2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中风、骨折的发病均有预防的作用。
摘要:饮茶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中,饮茶与2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中风、骨折等相关研究最多,但结论 不一。根据循证医学理论,作者纳入最新最全面的荟萃分析,综述饮茶对慢性疾病的影响。
关键词: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多酚类物质
参考文献
[1]麦凯DL,布隆伯格简森-巴顿.茶的作用在人类健康:更新[J]。美国营养学院学报.2002.21(1):1-13.
[2]花王YH,Chang HH.李·乔丹等.茶,肥胖.糖尿病[J]。分子营养与食品研究,2006.(2):188-188.
中西饮茶文化对比及跨文化体现 篇7
关键词:饮茶文化,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体现
茶与茶文化起源于我国, 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实现了跨文化传播。受到我国茶文化的影响, 许多西方国家都构建起了具有各自特色的茶文化体系, 从这些茶文化的内容来看, 既有与我国茶文化相同的一面, 又有与我国茶文化不同的一面, 这些差异的产生, 与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社会文化背景都有着紧密的关联。对比中西饮茶文化的差异, 并了解与研究茶文化的跨文化体系, 不仅能够正确认知我国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也能够了解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规律。
1 中西饮茶文化对比
1.1 中西饮茶文化的相同点。虽然在中国饮茶文化传入西方社会之后, 已经成为了西方社会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从西方饮茶文化的内涵来看, 仍旧保留了许多与中国饮茶文化像契合的内容, 而这也让中西饮茶文化体现出了一定的相同性。
无论是中国饮茶文化还是西方饮茶文化, 都属于人类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饮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 中国饮茶文化和西方饮茶文化在价值取向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相同之处。首先, 中国饮茶文化和西方饮茶文化都满足了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在我国饮茶文化的发展中, 制茶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并且茶文化形式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 如茶艺、茶道等, 对于提升饮茶人的修养与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西方饮茶文化发展时间相对我国要短暂得多, 但是通过将我国茶文化与欧美民族文化的结合, 西方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如茶歌剧、茶文学等, 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其次, 中国饮茶文化与西方饮茶文化都注重社交礼仪。中国饮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儒家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 因此, 茶对中国人不仅是一种饮品, 而且也具有重要的交际功能。在饮茶过程中, 对和谐的追求能够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而在西方国家, 茶则成为了维系亲情、友情的重要纽带, 如以英国的晚茶为例, 只有在晚上的时候, 一家人才有机会聚在一起共进晚餐、品茶聊天, 而茶会更是成为了人们开展交际的重要场所。再次, 中国饮茶文化与西方饮茶文化都对国民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陆羽通过《茶经》谈到, “和”是茶的重要特征, 煮茶的过程也是追求平衡与和谐的过程, 茶所具有的这一特性, 对中国人民形成温柔、含蓄、善良的性格产生重要的作用。另外, 中国人也会通过茶来对美进行感悟, 并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 透过茶来思考人生、追求返璞归真, 也是茶文化对国民性格形成影响的重要表现。对西方人而言, 茶文化所发挥出的这一作用同样明显, 如英国人在茶文化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个性与中国人有着相同之处, 其中, 好客、绅士、崇尚与享受自然等个性, 都与饮茶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见, 对茶文化的接触与了解, 能够净化受众的心灵, 并促使受众追求自然与宁静, 从而实现完善人格的塑造。
1.2 中西饮茶文化的不同点。在中国饮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中, 对西方饮茶文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因此二者之间的相似性能够反映出茶文化所具有的共性, 但是在中国饮茶文化传入西方之后, 受到生产方式、社会文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者也必然会产生出一定的差异。
从饮茶的冲饮方式来看, 中国从唐代开始使用全叶冲泡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将茶叶放在容器中用开水进行冲泡, 当茶叶的叶子舒展开来, 水的颜色也会产生变化, 等待茶叶下沉之后, 便可以直接对茶水进行饮用。由于中国茶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加工工艺, 所以茶叶可以进行反复冲泡, 并且在中国的饮茶文化中, 认为第二杯茶要优于第一杯茶。另外虽然中国人在家中和餐馆等场合都会饮茶, 但是在正规的场合则表现出了对酒的钟爱;在西方社会中, 饮茶这种生活活动具有广泛的受众, 中国的儿童一般不喝茶, 但是在西方社会却没有这种讲究。此外, 西方饮茶具有极高的发生频率, 中国人在晚睡前一般不喝茶, 因为中国人认为太浓的茶叶会对睡眠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西方人却会在睡眠之前喝茶, 因为西方人认为这种行为有利于牙齿健康。从冲饮方式来看, 西方人一般会用茶壶冲泡之后, 再将茶水倒入杯中, 并加入水、糖、牛奶等物质。并且, 茶叶在冲泡一次之后就不再使用, 这也是中西饮茶文化差异的重要表现之一。
从茶具的使用来看, 中西饮茶文化中对茶具的理解并不相同。从整体上看, 中国饮茶文化中的茶具使用追求天然与古朴, 而西方饮茶文化中的茶具使用则注重华丽。在中国茶具中, 主要是以陶瓷材质为主, 由于金属类茶具会影响茶叶冲泡的味道与效果, 因此不会在正式的场合使用。从功能方面来看, 中国茶具可以分为主泡器、辅泡器、备水器与储茶器, 这些茶具一般具有精美的外观、匀滑的质地与使用的功能;而西方茶具普遍有着难以抹杀的外在美。以英国为例, 其茶具既有陶瓷、玻璃等材质, 也有银器等金属材质, 这些茶具的表面一般都有华美的花卉图案, 虽然也有自然真实的一面, 但是与中国茶具对古朴的追求相比仍体现出了很大不同。另一方面, 从英国茶具中也可以看出西方茶具选择与使用方面的优雅气质与高贵气质, 因此, 西方茶具的华美也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受英国社会大众饮茶习惯的影响, 英国茶具中所包含的种类有很多, 如茶壶、茶杯、杯碟、茶匙、糖棒、捏夹等。显然, 中国茶具有着典型的东方气派与民族风格, 从西方茶具中也可以看出西方社会民族文化对饮茶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环境必然会产生出不同的饮食文化, 这也让中国饮茶文化在实现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变革与创新。
2 中国饮茶文化在西方社会中的跨文化体现
新航路得以开辟之后, 中国饮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具有了良好的发展契机。随着中国茶叶向西方社会的输入, 西方社会大众在礼仪文化、娱乐文化以及饮食文化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变化, 这不仅让饮茶成为了西方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推动着西方茶文学、茶交际、茶礼仪的发展。由此可见, 中国饮茶文化凭借自身的独特魅力, 已经在西方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实现了良好的跨文化传播与渗透。
2.1 中国饮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改变了西方饮食结构。中国饮茶文化在实现跨文化传播之前, 西方社会中的许多国家都没有用于解渴的健康饮品。酒这种主要的饮品在西方社会生活中十分流行, 但是这种饮品不仅不能发挥解渴功能, 而且容易使社会产生好斗的风气, 更为重要的是, 这种饮品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而随着中国饮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饮茶使西方社会的饮食结构发生了转变, 并且茶对人体健康所具有的多种功能, 也得到了西方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如在英国社会中, 传统的英国早餐为啤酒、冷肉、鱼或者奶酪等, 而中国饮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让茶加入英国早餐的饮食当中。并且, 在18 世纪中后期, 茶文化的发展让英国社会的用餐时间也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下午茶这种休闲便餐的产生, 更是成为了英国饮食文化中的独特内容。
2.2 中国饮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促使西方形成独特的茶文化。中国饮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不仅让西方饮食结构发生了转变, 而且在西方社会大众对饮茶文化所作出的创新基础上, 许多西方国家都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文化, 而这些饮茶文化逐渐成为了西方国家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 英国饮茶文化就具有明显的独特性, 英国在欧洲最早引进中国茶叶, 受到了中国饮茶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深刻影响。其中, 下午茶文化是英国饮茶文化中的一大特色。下午茶首先流行于贵族妇女群体, 并在社会效仿中普及到了社会大众群体之中, 同时, 下午茶对茶会文化的形成发挥出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后, 早茶、晚茶等也相继产生并成为了英国社会中重要的生活习俗之一。另外, 英国饮茶文化的独特性还体现在茶的冲泡方面, 诸如牛乳酪、牛奶、蔗糖、冰块、柠檬汁等, 都可以放入茶中, 这显然是对中国饮茶文化所作出的创新。
2.3 中国饮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推动着西方茶文学与茶艺术的发展。在中国饮茶文化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基础上, 西方文学也受到了中国饮茶文化的影响, 并产生了许多与茶相关的文章与著作, 如《为中国之泪水———绿茶女神所感动》、《饮茶王后》、《给我一杯茶》、《茶诗三章》等, 在这些文学著作中, 可以看出包括文学家在内的西方社会大众对茶的属性以及茶文化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认知, 如约翰·奥威哥顿在自己的英语文章《试论茶的属性和品质》中对茶的功效以及酒的危害作出了论述。另外, 西方艺术也出现了许多融合与表现茶文化的作品, 如爱尔兰绘画家尼丹尔浩尼所创作出的一幅与饮茶有关的画作, 这幅画作对少女饮茶的生态作出了生动的描绘, 同时也展现出了饮茶中的多种茶具, 这对于研究18-19 世纪时期的西方饮茶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戏剧方面, 1701 年, 阿姆斯特丹上演了《茶迷贵妇人》这部喜剧, 并描绘了妇人因为迷恋饮茶而忽略家庭责任的故事, 这位贵妇人虽然落得家庭毁灭的下场, 但却反映出了饮茶文化在西方社会中的风行。
3 结语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一定的差异。中国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对西方国家的饮食结构、西方茶文化体系的形成以及西方茶文化、茶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也验证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经典名言。包括中国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且极具价值的文化内涵, 重视这些文化的传播, 不仅有利于我国茶文化以及其他传统文化的发扬, 同时也能够让西方社会更好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 继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静, 卜小伟.茶文化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J].农业考古, 2013 (2) :316-318.
[2]白雪.中西文化比较之英美咖啡文化与茶文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2) :203-205+216.
[3]乐素娜.中国茶文化在东西交流中的影响——以英国茶文化为例[J].茶叶, 2011 (2) :121-122+126.
【饮茶环境】推荐阅读:
藏族的饮茶习俗05-24
饮茶礼仪知多少11-07
俄罗斯饮茶习俗10-07
茶文化和健康饮茶总结09-20
饮茶习俗与中国古代茶文化06-19
环境法益环境法06-26
环境现状环境危害论文09-15
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09-30
地质环境质量环境治理09-01
环境卫生标语_环境问题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