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写作语料储备

2024-12-18

高中英语写作语料储备(精选8篇)

高中英语写作语料储备 篇1

语料库是以计算机为载体承载语言知识的基础资源, 语料库中存放的是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真实出现过的语言材料。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

一、语言的研究工具与教学参考工具

语料库能够很好地辅助初中英语作文教学。鉴于多媒体教学工具目前已经越来越普遍, 许多学校都具备建立自己的语料库的教学条件与教学能力。语料库的一个很大的教学优势在于它作为语言的研究工具以及教学的参考工具, 能够给学生们提供很多优质的语言素材, 同时, 也给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重要参考与指引。值得注意的是语料库只是教学中的辅助, 如果过于依赖语料库, 反而起不到教学推动作用。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语料库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某次作文课堂上, 我设立的作文题目为:How to Make Friends, 为了让学生作文时有更多的语言素材, 并找到正确的写作方向, 我让大家先口头表述自己对于这个主题的一些基本观点, 以便帮助学生们确立一定的写作框架。从学生的讨论中我发现, 大家在这方面的能力还较为薄弱。虽然也有不少学生说到了一些要点, 但在表达上都不太准确。于是, 我借助语料库来给予学生们相关引导。输入这个话题后, 语料库中马上出现了很多很有参考价值的写作素材:

Friends should have similar values and they should communicate more;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Good friends are willing to help each other when needed;

……

这些观点都是很值得学生们参考的, 也打开了大家的写作思路。与此同时, 我也有意识地对于语料库中的这些资料进行生发, 让学生们选取一个自己认可的观点, 从任意视角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语言组织, 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以及语言应用能力。

二、分析作文的高效工具

语料库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它能够很有效地进行文章的分析, 这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作文评改效率, 也能够更好地指出学生习作中的各种问题,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以下是一篇以Summer Vacation为题的学生习作段落。在进行作文评改时, 我会有意识的引入语料库的应用。

Last year, I had a good holiday in Dalian. I went to the summer camp with my brother. It was such awonderful journey. I played the water with my brother. And in the afternoon, we had lunch on the grass. Ourfood was made in the fast food restaurant. It was so delicious that my brother and I all liked it.

当我将这篇文章输入语料库后, 随即系统会快速分析出文章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同时, 会给予一些修改意见。

1) Our food was made in the fast food restaurant. 建议改为:We brought our food from a fast food restau-rant.

2) It was so delicious that my brother and I all liked it.建议改为:We all liked the food a lot and we hadit all.

语料库指出了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不规范, 并且从语言资料库中提炼出了一些更为规范的表达给学生以参考。这个作文评改过程不仅非常高效, 也让学生们能够学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三、提高测试绩效的教学工具

借助语料库的文章分析, 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习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进而更好地为后期的作文教学指明方向, 这对于提高作文测试绩效是很有帮助的。以下是一篇以My Birthday为题的学生习作片段:

My birthday had finally arrived. The excitement is just overwhelming, and my birthday party is about tostart. My home is filled with balloons. All of my friends arrived at the party. Each one of them brought me apresent wrap with beautiful gift papers. We danced, sang and celebrated my birthday throughout the day.

语料库的分析中显示:1) 习作中多为短句, 长句应用十分缺乏;2) 习作中词汇量很局限, 语言表达十分生硬;3) 习作中有语法错误若干, 如Each one of them的正确表达是Each of them。这些分析都非常有参考价值, 不仅让作文评改过程十分高效, 也让教师们明确了作文教学中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方向。

结语:语料库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提升初中英语作文的教学效率。语料库不仅能够作为语言的研究工具与教学参考工具, 还能够很好地提升作文分析效率, 并且提高作文的测试绩效。这些内容都能够给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更为明确的教学方向与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写作语料储备 篇2

【关键词】苗族学生 三语习得 英语写作 语篇分析 语料库

【基金项目】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儒商人才”科研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GZCJ0292)。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87-03

国际上以欧盟为主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逐渐形成少数民族的社会群体和少数民族学生的三语外语的语言习得研究,开拓出完全独立于传统二语习得领域的全新研究领域——三语习得,国际研究集中于英语同语系——印欧语系内部的三语研究。我国56个民族杂居或独居,少数民族社会群体和处于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校教育环境下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主流外语)——英语的习得过程研究应该属于国际三语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仅有利于各民族团结和制定有针对性的少数民族学生外语学习大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试大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全面重新认识少数民族学生三语学习的规律和认知心理特点、以及中国特殊多元一体语境中跨语系前提下少数民族学生在原初语言习得顺序和状态已经发生很大改变以及少数民族母语发生严重磨蚀的前提下的新的研究课题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方法和过程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高中高二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60名学生组成随机样本群。平衡双语组和不平衡双语组的划分通过语言能力测试进行操作。苗语文能力测试卷属于自行设计量具,英语写作的题目、汉语文能力测试卷、Range 32、Coh-Metrix 3.0、BFSU Collocator1.0和Antconc 3.2.1、BFSU Colligator 2.0、Readability Analyzer 1.0等属于通用分析量具,Chi-Square、SPSS16.0 for windows 属于通用统计量具。

研究过程包括测试、写作任务、数据分析统计三个大部分。首先对随机抽取的60名苗族学生进行语言测试,分两次对60名苗族学生用同一套试卷预测试,之后进行正式语言能力测试,采用的试卷分别是自行设计的苗语文测试卷和高二年级汉语文科统一模拟试卷。60名苗族学生的成绩在测试后收集,苗汉双语平均成绩由苗语文和汉语文成绩之和相除2得到 。划分平衡的合格线确定为60分,双语平衡的学生分数划定为60(含60),双语不平衡的学生是不及格成绩(60分以下),两组学生(双语水平分组和英语写作)都据此进行。学生写作语料通过英语课时间使用高二年级模拟试卷的作文题进行收集。

学生写作语料库全面整体的特征提取分析通过心理语言学的语篇分析工具Coh-Metrix 3.0进行,其次,语篇中特点的提取分析通过语料库的一般工具进行,再次,SPSS中的多元回归统计分析语料库提取的变量,最后,运用Chi-square和SPSS16.0最后进行统计。

最后研究构建了两个学生写作语料库,学生写的书信体裁的作文作为语料库的语料来源,学生作文题目是表达对广电总局通知的认识。研究最后使用的语料库为苗族高中生英语书信写作语料库。

二、研究数据分析

1)语篇心理数据和语料库数据分析

Coh-Metrix3.0对收集的60篇学生作文参数进行评估,为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基于输出的参数指标,选取其中5个参数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这些参数指标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紧密相关,从多维层面对语篇深入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两者差异。语料库的数据统计也在其中进行。

意向性动词M1=14.54830.05,双侧Sig值P=0.000<0.05,方差相齐,极其显著的差异在两组学生间体现。方差齐性检验中意向性动词Sig=0.053>0.05, Sig值P=0.000<0.05,方差相齐,说明文章意向动词的情况与上述相同。语篇的连接和写作者的认知上的连接和叙事模式也通过这个模式实现。尤其是作者在特定题目中的内容和形式衔接要通过时序连词、因果动词介词和逻辑连词体现。主观意愿表达的核心通过意向动词体现,作者的动机、观点和态度得以体现。语篇的情景模式双语平衡的三语生通过意向性动词和因果关系的动词和介词来建构,空间和时间关系用并列和因果连词推进,平衡生的特点是相似性和平行结构,信息简单,用词单一。属于意义和词汇衔接上的迁移,苗语与汉语在连词上的使用特点决定了语篇的语言特点。

全文句子间语义相关余弦值M1=0.15030.05,双侧Sig值P=0.000<0.05,方差相齐,两组之间差异比较明显。方差齐性检验全文句子间语义相关余弦值的Sig=0.154>0.05,双侧Sig值P=0.000<0.05,方差相齐,两组差异明显。潜在语义(LSA)测量句子和段落的意义相关性,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框架由情景模式和此参数由表及里的进行搭建。观察句子间的意义相关性程度以及相邻和段落之间的句子是否服务于同一个主题,这个数值应该最大程度接近1即LSA=1。学生对主题的把握的显著差异,在不同双语水平下确实有所体现。在对给定题目的理解力和认识上双语平衡的学生明显高于不平衡三语生。不平衡生构建语篇衔接运用未知信息,双语平衡三语生搭建语义衔接的平台运用已知信息。英语写作从已知信息未知信息的过渡的趋势在平衡生的语义把握上体现明显。说明平衡生能较好辨识词汇的语义的三个维度相关、相反和相似的情况,使得语旨和语场与选词的紧密连贯。相反,不平衡三语生在词语的语法意义、搭配意义上的误用和薄弱影响了语篇的深层连贯。LSA相关余弦值表明在保持话题语场一致方面两组差异明显。

参数实义词间的语义相似性M1=5.5950E2M2=49.6000,SD1=53.99128,SD2=9.32035。实义词相似性和第一人称单复数双语不平衡学生均略高于平衡学生。方差齐性检验中的第一人称单复数Sig=0.222>0.05,双侧Sig值P=0.598>0.05,方差相齐,两组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方差齐性检验中实义词间相似性Sig=0.070>0.05,双侧Sig值P=0.066>0.05,方差相齐,两组学生无显著的差异。这一组数据显示两组学生由于苗汉双语的早期教学采取了减值形式,苗语与汉语有亲属同源关系以及苗汉同属于汉藏语系,导致两组学生都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的结构实现语篇意义的衔接,句子间意义的相关也通过此语法结构实现。强势语对同语系下的内照应影响较大。大范围的语料库统计能证实这点,有利于汉族为主体的三语杂居环境中学生的外语学习的研究。文章的人际意义由情景变项交流基调决定,语言水平影响较少。同时,书面英语口语化的倾向在两组学生的语体中也有体现。

参数语篇的深层衔接M1=0.7913

全文实义词重叠M1=0.4240>M2=0.1593,SD1=0.09084,SD2=0.06113。双语不平衡生在全文实义词重叠上要多于双语平衡生。方差齐性检验中Sig=0.021<0.05方差不相齐,双侧Sig值P=0.000<0.05,方差不齐,也说明两组的差异极其显著。名词重叠的指标与其相互印证。不平衡三语生语言迁移时借用实义词实现语篇在词汇上的衔接主要由于元语言意识差距。实义词(动词、形容词、名词和副词)的过度重复使用不仅证明语言心理类型和语言距离是影响L2迁移多少的重要变量,也说明双语不平衡时实义词的借用超过功能词,因为同属汉藏语系,所以学生弥补虚词和功能词的缺失通过使用实义词实现词汇上的衔接和迁移。在稍大一些的语言单位上服从于语系内部的强势语言的特点也体现在语言水平不平衡时。当然,平衡三语生也无法避免这条语言习得规律。大多数主位与述位的衔接推进模式由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重复实现,语篇的人际意义的传递由第一人称代词衔接的方式组成进而形成同属汉藏语系前提下的述位同一或主位同一的推进模式。语式(语言类型)衔接和词汇衔接的不一致在两组学生上都有体现,换句话说是意义迁移和语言形式上造成的结果,这与苗汉双语以重叠的方式表达某些实义词的使用相关。苗文本身没有书面文字系统更容易受汉语影响与特定口语化倾向的结构出现相关,不平衡学生的写作体现更明显。

全文句子间回指M1=0.35530.05,双侧Sig值P=0.000<0.05,方差相齐,两组在此差异也非常显著。同属汉藏语系的汉语苗语以及布依语的影响是主要原因,在心理距离和语言距离上这些语言相对接近,英语学习的迁移会产生双重正迁移的合力,这种合力有利于平衡生在主题呼应的任务中表现的更好。由于语言水平和母语影响不平衡生更多产生负迁移,平衡生更善于利用同指关系表达相关或相似的文章衔接。也反映平衡生优于不平衡生在语法衔接的使用意识上。使用指示、回指和比较等词汇手段实现文章的内照应是平衡生的主要手段,同时说明平衡生更多用相邻语对结构。这也是语篇是否连贯较好的判断标准。另外,苗语中表示指示意义的代词后置,这也许会影响不平衡生在此的表现。

参数词义网M1=0.23030.05,双侧Sig值P=0.000<0.05,方差相齐,两组间有极其显著差异。方差齐性检验词义网Sig=0.230>0.05,双侧Sig值P=0.000<0.05,方差相齐,两组间差异显著。情景模式的重要变量包括词义网的连接和动词重叠的语义相关性。平衡生在构词意识上好于不平衡生从这两个变量中得到体现。双语平衡生注意在语式、语场、语义、语旨和文化语境上的配合连贯。较好把握交流和话语基调,故语篇的情感和人际意义通过情景模式能较好传递,文化共现也能通过语词共现实现。语言运用的结构和形式平衡生优于不平衡生,在情景模式构建中得以体现,但是文化语境和深层思维依然服从同类语言体系的核心语言。

2)多元回归统计分析学生写作特点

我们再提取12个能准确衡量衔接连贯的参数从已提取的语篇衔接的参数变量中,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表8 显示苗汉双语平衡的前提下12项参数在深层连贯中扮演什么角色。预测平衡组深层连贯的因素,以参数解释度R2值从高到低描述,排序如下;CRFANP1Pa=0.589>WRDHYPnv=0.534>CRFAO1AOa=0.518>LSASSISSP=0.514>SMCAUSlsa=0.479>SMCAUSwn=0.402>CRFCSOaSO1=0.382>CRFCWO1=0.237。

表9显示苗汉双语不平衡的前提下12项参数在深层连贯中扮演什么角色。预测不平衡组深层连贯的因素,以参数解释度R2值从高到低描述,排序如下:CRFSO1SOa=0.498>CRFCWO1=0.361>CRFANP1Pa=0.352>CRFAO1AOa=0.263>SMCAUSwn=0.257>WRDHYPnv=0.170>LSASSISSP=0.130>SMCAUSlsa=0.022。从以上可以看出学生心理表征的基本特点:(1)平衡生有较强的词汇触发启动能力。不平衡生类连接搭配印证线性等级语言是学生借助已有的语言记忆加工而成,意义不一定和线状过程匹配。(2)两组学生语言习得顺序都是L1苗语-L2汉语-L3英语,平衡生语言加工较大较深的语言单位,不平衡生反之。(3)不平衡生更多停留在词汇表征上,平衡生词汇、意义和概念三种表征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平衡生的认知模式在语言产出加工受汉语影响,在L1苗语和L2 汉语形成的双重正迁移的背景下。不平衡生母语和汉语在语言的不同层级发生作用,语言产出加工即受汉语影响又受苗语影响。相同双语场下,双语不平衡使语言类型的优势受到很大局限,而平衡发展使语言类型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不平衡的学生体现对二语汉语文化、三语英语文化在适应和涵化上的不连续性,在母语文化损耗中断的背景下,导致苗语语言类型优势在相应结构和词上无法发挥。迁移和惰性负干扰也来自汉语影响。论点的推进、上下义词使用、回指、词语重叠、句子间的潜在语义相关性的语义相关性对平衡生造成影响。回指、词干重叠、词义网、实义词重叠、论元对不平衡生造成影响。

三、研究启示

1)对苗族学生语篇教学的启示

不平衡生的连接词使用要正确合理,加强词汇衔接深度。自建小型语料库加强语篇对比和苗汉英三语文化教学,三个民族中独特的习俗和文化更要加强对比。加强以意义为基础的教学,加强语法结构和搭配的准确性以及语义韵教学。加强相同文体在三种文化语境中的处理,重视英语行文中出现的独特语言或语篇标记,不过多也不过少使用语言标记,使用复合句和词块表达意义,提升运用词义网、句义网衔接的能力,提高语言形式输出的控制分析能力。

2)对促进双语平衡的启示

根据研究数据可以从双语教育、双语师资和双语教材等方面促进双语的平衡发展。首先,根据语言文化和民族分布特点以及教育情况,将双语教育延伸至高中,形式根据实际调整,注意当地布依语的影响,发挥其正迁移和积极影响,引导学生比较认知多语文化,互补促进,互通有无。注意苗语内部的双言现象。其次,加强教材编写及师资培养。教师应有三语教育科学知识,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尤其要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和特殊心理等知识,建立教学语料库将优势族际语汉语和民族母语和英语进行对比教学既保留民族母语文化,保证汉语作为教学主导语言的地位,又能多语间优势互补促进学习。通过多语对比将苗、汉、西方文化中的语言精致代码转换为语言受制代码,让学生认识民族母语与汉英两种语言系统中差异缺失的部分。合理分配教学语言,使母语文化发展成熟,为异质文化的顺利移入创造条件。教材内容要符合三语认知顺序,重视多语的渗透影响,自然双语教学考虑自然双语类型的影响,考虑贵州“民考汉”的教育布局。教材将原生,衍生和次生文化结合,三种文化形成对比。教师要促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其发展对异文化的整合、适应、认同和接受。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双(三)语基本功,消除文化生态中的偏见和歧视。 据此结果,三(多)语习得的研究方向可以纵向课题的角度思考:母汉双语教育与三语外语介入的动态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贵州学生在双语教育处于减值模式或过度模式时,通过纵向观察探索转换的关键期比如小升初阶段学生的阶段语言特点,语言和心理影响的认同的发展也很有意义。同时也能解释二语地位,习得顺序,二语的近现率,二语熟练程度,心理语言距离和中介语际语在多语学习系统中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并最终形成门槛阈限理论中的平衡或不平衡的认知状态,对上述因素尤其是心理影响对三语习得的影响也能有较为明确合理的解释。对充分认识贵州减值或过度模式的双语教育的影响也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段袁冰.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景观研究——多语研究的新路径[J].湖南社会科学,2016,02:214-217.

[2]吴白音那.三语学习者语言观念、学习策略与成绩相关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4:97-98+102.

[3]郑红红.新疆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6,01:98-105.

[4]李增垠.三语习得与二语习得之差异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22-129.

[5]杨臻.藏族大学生三语习得中的障碍及归因分析——基于生成语法框架下的实证研究[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42-147.

[6]刘炜.中国民族高等教育领域“民汉外”多语共时教育研究——以中国少数民族语文专业语言教育为考察中心[J].前沿,2016,03:73-79.

[7]杨图雅.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其教育对策[J].河套学院学报,2016,01:43-46+50.

[8]凌红波.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能力的培养[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01:56-60.

[9]杨吉菲.内蒙古地区蒙古族英语教育的研究现状分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5:150-152.

[10]邓杏华.壮、汉、英三语环境下的口语迁移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55-160.

作者简介:

高中英语写作语料储备 篇3

关键词:语料库,写作,应用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 其使用范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而越来越广泛。对在校大学生来说, 英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日常学习中, 也体现在各种考试、求职以及未来工作的实际应用中。英语写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基本技能, 也是考查语言输出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各种大规模的英语考试, 例如全国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等, 写作都是重点考核的环节, 而且所占较大的分值比例。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 英语写作对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关。步入大学学习的学生, 之前经过了六至九年的英语学习, 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在面对写作任务时, 会有“恐惧”“茫然, 没有思路”等负面情绪, 也会在作文中出现很多不同类型的错误。对广大英语教师来说,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样是个艰巨的任务。传统的“学生负责写、教师负责改和讲评”的写作教学模式存在语言输入不够、教学方式枯燥、教师缺乏对学生写作现状的掌握和分析等不足之处, 而语料库因为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使用方便, 在辅助英语写作教学方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师可以利用语料库存储的大量数据, 在此基础上使用各种检索管理软件对语言特征进行定量的描写和定性的分析, 来开展各项具体的教学研究工作。本文针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尝试利用语料库来研究和指导促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目的是提高英语写作的教学效果, 使大学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良性化方向发展。

一、目前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写作评价模式的局限性。

在以往常见的“学生接受写作任务→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教师批改→作文讲评”教学模式下, 教师每布置一次写作任务, 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纠错, 但范围往往只局限于语言形式方面, 例如挑出一些词汇和语法错误。对于不通顺的句子或者不地道的表达, 教师也会标注, 但很少进行详细的说明。虽然批改作文工作量很大, 但是教师仍然无法客观、全面地指出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普遍错误和严重错误有哪些, 这也直接导致了写作教学中的内容只能是泛泛而谈没有重点, 对学生的辅导缺少针对性。

而学生对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错误理解的并不深刻, 缺少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如果说单词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在今后的练习中可以避免, 那么关于句型的变化、上下文的连贯、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地表达这些方面, 学生还没有意识到, 更不会有明显的提高。从学生的反馈中我们发现, 这种以“挑错”为主要目的, 没有互动性的一次性作文批改, 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信心和兴趣。

2. 写作方面的输入不够。

写作是一种书面形式的语言输出,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学习者为了实现可理解性输出, 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就必须接触大量真实的目标语, 或身处目标语的语境中 (王莹, 2005) 。后者实现起来对多数学生来说比较困难, 所以大量优质的目标语输入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公外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相对较少, 写作课一般穿插在英语综合课程中进行。学生除了课文外, 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语料有限, 而“急于求成”的学生们又会背诵参考书上给出的“写作模板”“优秀范文”来应付练习和考试, 课下的作业经常会参考一些网络资源来完成,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 只有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多练习, 才能逐渐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 提高写作能力。长期坚持阅读及整理写作材料, 还可以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有效地避免表达过程中受到母语的影响。

3. 写作练习的形式及内容较为单一。

通常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 都是拟定好题目和作文要求, 然后学生们按照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 体裁一般是记叙文、议论文。这种形式单一、机械化的练习方法无法有效地衡量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写作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 练习应该从基础的练习开始, 根据学生的掌握水平逐步增加难度。练习内容应该设计更广, 可以包括日记、随笔、短评、应用文等, 主题可以和时下热点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关。写作课的练习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写”, 也可以开展主题讨论,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交换观点, 拓展写作思路, 使学生从“没有思路”发展到“有话可写”。

二、语料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语料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外语教学中, 按照Leech (1997) 的归纳, 语料库在教学上的应用, 可以是直接的 (如对学习者讲授语料库教学、教他们如何使用语料库、利用语料库进行教学, 等等) , 也可以是间接的 (如编辑词典、编写教材、语言测试, 等等) 。他还提出可以按照研究目标建立不同类型的语料库, 例如专门用途的英语语料库、母语和二语语言发展的语料库、双语和多语语料库, 以进一步探索语料库对教学的作用。

1. 利用自建语料库来分析学生写作现状。

目前国内学习者语料库的建设与相关的语言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规模的发展,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 (Chinese Learners’English Corpus) (2003) 。其项目组成员收集了众多高校的学生作文, 并且对所有文本进行了错误标注, 利用检索软件对文本进行了一系列的统计分析, 这一工作成果为研究者对不同阶段学习者写作水平进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及可应用的文本材料。

在学习了专家们建设语料库的经验后, 我们认为建设小型的学生写作语料库是很有必要的, 主要因为:语料库建设要注意容量和语料的客观性, 还要保证其代表性和时效性, 而已完成的语料库并没有进行后期的建设和更新;前期建成的语料库收录的作文多数为测试作文, 这是一种非常态的语言应用, 语料库存在结构的不完整性。

目前, 随着语料库技术的普遍应用, 建设一个小型语料库是完全可行的, 且后期的更新也比较容易, 有利于人们进行长期持续性的研究。教师可以将自建的语料库与参照语料库进行对比, 通过分析各库的参数特征, 去研究特定学生的写作特点。对自建语料库中学生作文进行错误标注, 观察学生写作中的常见错误和问题有哪些, 来分析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优势与劣势, 进而明确今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标注后的语料库还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使使用, 这种数据驱动学习 (Data-driven Learning) (Jones, 1991) , 使学生能在实例中发现自己所学语言的问题所在。利用语料库来分析学生写作现状, 结果更客观、更全面, 也更加细致, 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利用语料库来提供大量优质输入。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多数大学并没有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设置专门的写作课程, 写作内容只是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的一部分, 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令老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所以, 在课内外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输入, 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应鼓励学生合理利用校内外方便的上网条件, 常登录一些英语学习网站, 例如沪江英语论坛、普特网进行自主学习, 也可以登录到http://www.dailymail.co.uk/ (伦敦每日邮报) 这样的国外网站去浏览各种新鲜有趣的资讯。这些网络上的语料还可以克服教材信息滞后的缺陷。学生通过增大阅读量, 可以增强语感、积累词汇, 掌握更地道的表达方式。

针对学生写作中词汇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 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比较权威有代表性的网络语料库, 例如British National Corpus (BNC) 和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COCA) , 这两个语料库中包含大量的本族语语言者所写的文本材料, 取材广泛, 并且很容易通过检索软件获得 (Gilmore, 2009) 。如果学生对同义词辨析、词语意义、搭配及使用的语境等不确定时, 可以借助这些语料库强大的搜索功能来得到这些词在英美媒体的上下文、用法和出现频率等信息, 这样大多数问题都可以通过对比类比的方法迎刃而解。学生主动地找出答案, 自己总结出语言运用的某些规律时, 往往记忆的更加深刻, 也对语言学习更有兴趣。

3. 利用语料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除了利用现有的大型语料库,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挖掘”好的文章, 集体合作建立一个小型语料库。学生们可利用课下时间收集和每个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 收集的文章由授课教师统一整理入库。每篇入库的文章, 在标注上都标出学生的姓名的学号, 在文章后附上该同学对该篇文章的评价或读后感。这一过程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小型语料库不断地补充文章, 定期更新后的语料库可以被学生们使用。同时, 教师应介绍些常用语料库检索软件的使用方法, 例如Wordsmith的KWIC (key word in context) 功能, 它能为词汇学习提供丰富的上下文语境。这样, 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 在小型语料库中迅速查找到一些本单元重点词汇的使用语境, 进一步巩固了词汇的学习。

三、总结

语料库技术改变了传统语言学研究风格, 对学生写作语料库进行分析研究, 可以使工作更有效、研究成果更加客观全面。而利用语料库来辅助写作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逐渐掌握如何恰当地使用语言, 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将语料库的建设及应用与外语教学有效地结合, 使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 还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莹.语料库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8 (3)

[2].Leech, G.Teaching and Language Corpora:A Convergence.In Teaching and Language Corpora[M].ed.A Wichmenn et al.New York:Longman, 1997

[3].桂诗春, 杨惠中.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4].Johns, T.Should you be persuaded:two examples of data driven learning[J].Classroom Concordancing:English Language R esearch Journal, 1991

高中英语写作语料储备 篇4

在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后, 在校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 不能够得心应手地写出与本专业或日常生活有关的各种体裁和题材的英语文章。作文中常常出现英文表达不准确、不地道的情况, 如中文式的英语句子结构较多、动词和介词搭配不当、介词用法出错、语篇结构不符合英语习惯等。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作文的交流效果, 降低了作文的有效性。根据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研究 (Langacker 1987;Lakoff&Johnson 1980;王寅2007:170-180) , 人们使用的句法结构及其语言形式的语义, 都与人们认知过程中运用的意象图式有很大关系。因此,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与学生没有充分掌握一定量的英语写作意象图式有关。换言之,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与英语写作意象图式的缺失和不完善有关。

王寅 (2007:187) 认为由于不同语言社团的认知途径和方式存在差异, 即意象图式具有民族性, 因此英语和汉语的写作意象图式是有差异的。所以, 尽管在校大学生已经具有了非常强的认知能力, 对汉语的掌握已经到了运用自如的程度, 但是由于其英语写作意象图式的缺失和不完善, 使得他们不能够有效地写出文笔地道、交流性强、符合英语母语者行文习惯的英语语篇。

二、英语语言写作意象图式

Johnson将意象图式定义为一种反复出现的关于事物经验的动态模式, 该模式是通过感知相互作用以及动觉次序获得的, 具有连贯性和结构性特点。意象图式的作用是充当无数经验、直觉以及在相关方面构成物体和事件图式的识别模式 (Johnson1987:28;胡壮麟2008:144-145) 。意象图式是人们思维活动中的一种重要认知方式, 在人们形成概念和意义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写作也是一种认知思维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 概念的形成和意义的产生也离不开意象图式。具体说来, 意象图式对语言写作起着重要的认知导向作用, 它关于事物经验的、反复出现的、连贯和结构的动态模式特征保证了语言形式对主观和客观世界描写范围的广泛性, 它的识别模式功能保证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目的性。本文将这种与语言写作认知思维活动紧密关联的意象图式称为语言写作意象图式。

意象图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前概念图式结构, 来自身体的经验;二是人的感觉互动的不断操作, 通过空间和把握物体的身体运动 (胡壮麟2008:145) 。因此, 写作意象图式也具有这两个特点。所以, 英语写作意象图式一方面与英语语言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英语母语者身体的一切经验和体会有关;另一方面, 与英语母语者对主客观世界的感觉、意识、一些具有民族特性的概念、逻辑推理和认知结果有关。同时, 根据王寅 (2007:175) 的观点, 意象图式是人类在与客观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常规性样式, 主要起意象性抽象结构的功能。基于上述两点, 我们可以把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的英语写作意象图式界定为: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常规性的与英语语言文化密切关联的认知模式, 它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比较适当的英语语义结构、句法结构和语篇结构, 以促进学生正确地遣词造句, 写出文笔地道、交流性强、符合英语母语者行文习惯的英语语篇。

三、英语语言形式与英语写作意象图式

(一) 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

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一些认知语言学家的研究正是基于此关系。例如, 建立“心理空间理论”, 揭示说话者构建各种心理模式成分之间关系的Fauconnier (1985, 1994) , 主张用语义概念来定义语法并提出“认知语法”的Langacker (1987, 1991) 、Croft和Cruse (2004) , 以及提出与经典范畴理论抗衡的原型范畴理论的Rosch (1973, 1974, 1975, 1978) 等等, 无一不是根据语言来研究人们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果的。值得注意的是, 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系的研究并不局限于语言的工具功能层面, 在认知语言学研究视野里, 语言具备的认知功能已经受到重视。如Taylor (1989) 讨论了人们可运用语言将周围的世界范畴化。这也印证了维果茨斯 (1934) 谈到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系时所说的话, “思维不是在言语中表现出来的, 而是在言语中实现出来的”。思维与语言在认知层面上密切关系的揭示, 有助于意象图式构建的探索。

(二) 意象图式体现为语言形式

意象图式体现为语言形式, 这已经为许多认知语言学家讨论和论述过。王寅 (2007) 十分明确地指出了意象图式对语义结构和句法构造形成的作用:意象图式本身不需要任何解释, 它本身就具有意义, 当被激活时, 就可与范畴或概念相对应, 意象结构是最重要的语义结构……是形成句法构造, 获得意义的主要方式, 是一个抽象的语义原则。当然, 这种体现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更加复杂的概念。因为, 意象图式不仅建构我们的身体经验, 而且建构我们的非身体经验 (Croft&Cruse 2004:44) 。这种建构是意象图式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扩展, 形成的更多的范畴和概念, 特别是抽象的范畴和概念 (王寅2007:177) 。如英语中的at, 从物理空间映射到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等, 从而形成at的多义网络:at the station (处所) , at five o’clock (时间) , at war (状态) , aim at (方向) , at high speed (方式) 等 (赵艳芳2001:77) 。该例表明, 基于at的基本物理空间意象图式, 通过隐喻产生和表达了多种概念。换言之, at的基本物理空间意象图式通过隐喻体现为多种基于at的词汇短语形式。

一方面, 意象图式是一种人们认知事物的完形结构。面对一个客观事物, 人们自然会运用一些带有“观察角度”的图式进行认知, 这些“观察角度”是图式的固有特征 (赵艳芳2001:70) 。另一方面, 由于意象图式转换途径具有民族性 (即, 人类可能存在不完全相同的认知途径和方式) , 因此语义引申也具有民族性 (王寅2007:188) 。所以, 意象图式也可能体现为比较特殊和典型的语篇语言形式。就英语写作意象图式而言, 就一定存在着一些对应的具有英语语言特色的语篇语言形式。

(三) 语言形式对意象图式的构建作用

上面已经讨论了意象图式可以体现为词汇、句法和语篇形式。但是, 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认知过程需要英语写作意象图式的引导, 而大量的英语写作意象图式不可能由身处汉语语言文化背景中的大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构建。那么, 能否通过适当的语言形式来帮助学生构建呢?要回答这一问题, 就得回答语言形式能否影响认知思维的问题。该问题也就自然涉及语言对思维是否有影响的问题, 也就是沃尔夫语言相关性的问题。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相关性的研究已经表明, 语言形式至少在四个方面对人们的认知思维有影响:1) 语言创造某些认知上的偏向;2) 语言吸引我们注意现实的某些方面;3) 每种语言都能表达任何概念, 但在表达不同概念的难易程度上存在差异;4) 语言对于事物范畴化的方式影响认知过程 (高航2002) 。因此, 语言形式完全有可能帮助语言者建构意象图式。

值得一提的是, 对于语言, 沃尔夫视其为一个由语言型式构成的系统。语言的型式可以具体体现为词汇、句子和语篇。语言型式具有显性和隐性特征, 同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能够对经验进行切分, 它的模式化关系产生的意义就是思维1。沃尔夫认为, 由于语言范畴的存在, 语言至少可以被视为连续的七个层面, 每一层面都由明确观察到的一个型式级别构成。这七个层面由低到高排列为:物理、声学现象层面、生理-语音层面、音素层面、形态音素层面、形态层面、形式层面和其他层面 (Whorf 1956:248-249) 。从沃尔夫本人的研究中, 我们还可以得到更加深刻的启示:由于语言对思维的作用可以在多个层面上进行, 因此适当的语言形式可以帮助语言者建立层级分明、内容完善的意象图式网络。身处汉语语言文化背景中的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意象图式, 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通过适当的英语语言形式来帮助构建的。

下面我们运用赵艳芳 (2001:78-79) 关于“认知模式对理解和推理的制约”的论述和例子来说明, 利用适当的英语语言形式能够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意象图式的构建。

从运用语言形式构建意象图式的角度来看, 通过Tom has gone a long way toward changing his per-sonality.You have reached your midpoint of your flight training.I’ve got quite a way to go before I get my PhD.She’s just starting out to make her fortune.Jane was sidetracked in her search for self-understanding.Follow me, this is the path to genuine happiness.You’ll never achieve salvation unless you change your course.等句子 (赵艳芳2001:79) , 学生可以构建具有以下特点的路径意象图式:1) 从A点出发到B点必然经过中间的任何点;2) 路线本身并无方向, 但当人们沿着路行走时, 便有了方向;3) 行走需要一定的时间, 走得越长, 需要时间越多, 好像时间也有了线性空间 (赵艳芳2001:78-79) 。同时, 由于这些句子的生成是在路径图式的基础上对隐喻Purposes are physical goals的运用 (该隐喻提供的概念是, 将人们努力去达到的一定的目标看做是达到一定的目的地) (赵艳芳2001:79) , 因此, 学生会下意识地感知到, 该路径意象图式的内部结构还为大量的隐喻投射提供了基础, 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表述各种概念的英语表达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 意象图式有基本和复杂两种。复杂意象图式在基本意象图式的基础上构成。英语写作意象图式也具有基本和复杂之分, 而且在写作过程中为了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 许多意象图式可能是在一些基本意象图式基础上构成的复杂意象图式。

四、英语网络语料库对构建大学生英语写作意象图式的作用

构建大学生英语写作意象图式意味着在英语写作和教学过程中, 利用蕴涵有“英语写作意象图式”的英语语言材料来激发学生的英语语言认知思维活动, 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意象图式的形成。但是, 一些疑问随之会产生: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构建英语写作意象图式呢?语言形式来源于何处?学生怎样接触和利用这些语言形式?

这些问题涉及的实质是:选取的语言形式应该最能够体现英语语言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并体现英语母语者的认知思维方式;选取的语言形式应该不受教材范围的约束, 保证语言形式内容的新颖和数量;选取语言形式的方式应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或者说除了课堂之外, 学生要有一个利用语言形式来构建英语写作意象图式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在计算机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除了教师、教材和课堂外, 利用英语网络语料库来帮助大学生构建英语写作意象图式不失为解决上述诸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我们知道, 语料库是由自然文本构成的资料库, 而网络语料库则是指对自然语言进行自动语音和手写体识别处理之后生成的语料库 (卫乃兴等2005) 。本文讨论的英语网络语料库可定义为利用因特网建立的英语语料库。

利用英语网络语料库帮助学生构建英语写作意象图式的优点是: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和群体自主学习的不同要求, 能够提供数量众多、层次多样的意象图式, 能够提供尽可能新颖和全面的语料 (语言形式) 。就目前网络的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 本文建议利用如下英语语料库来帮助学生构建英语写作意象图式:上海交通大学语料库、香港理工大学虚拟语言中心的语料库、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CLEC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 、英语库Cobuild、美国国家语料库ANC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等。

利用英语网络语料库帮助学生构建英语写作意象图式的方法非常简单明确, 就是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语言形式, 有目的地构建某一种意象图式, 以促进学生掌握英语母语者特有的认知方式。例如, 利用英国国家语料库BNC来构建英语介词on的意象图式。键入英语介词on后, 就会随机出现含有on的50个句子或语篇。这些句子或语篇大都是非常符合英语民族表达习惯的例子。当然, 个别例句不太符合语法规范。不过, 从帮助学生构建意象图式的角度来看, 让他们利用语料库大量阅读和理解是有好处的。如阅读下列句子:

In this issue there is a sensible article on coffee, a list of new food products, and a report on school meals.One man who may have his eye on it is David Mellor, Secretary for National Heritage.以及After about a week to ten days the fry will be able to take newly-hatched brine shrimp and from here on the growth rate is very rapid.1

通过阅读, 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英语介词on的“简单接触”和“位置稳定”的基本意象图式。可以见识到on在更多语境下的用法, 从而掌握更多关于on的意象图式, 学会许多与on有关的表达式。

再比如, 要构建容器意象图式, 就指导学生输入in, into, out of等介词, 学生对大量包含这些介词的英语句子和语篇进行阅读和理解后, 就会下意识地了解英语语言文化背景中的容器意象图式, 知道其具有“内部”、“边界”和“外部”等结构成分特征。在多次有目的地阅读、理解、甚至模仿英语语料库中随机出现的与in, into, out of等介词有关的短语、句子和语篇后, 学生也就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英语语言文化背景中的容器意象图式。自然, 学生也就能够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句子和语篇了。

前面谈到, 意象图式有基本和复杂两种, 复杂的意象图式在基本意象图式的基础上构成。实质上复杂的意象图式就是意象图式的融合, 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概念操作过程。学生写出一篇英语作文的过程, 就是各种意象图式融合的过程。所以, 大学生要想写出交流效果好的英语作文, 当然还要掌握复杂的意象图式。对于复杂意象图式的构建, 仍然可以借助语言形式。只不过这时的语言形式要复杂一些。例如make one’s way涉及的复杂意象图式可能包括路径、容器、始源-路径-目的地等图式。利用英国国家语料库BNC, 输入make his way后可以随机获得He’ll make his way in the world all right.This time he was able to make his way up the side of the ditch without much difficulty.He had reached Blakemere, which was only two miles further on, when he pondered if he should take another direction and make his way to the river, but the thought that even this far out there’d be a number of people on the banks today, mostly youngsters, he guessed, swimming or playing the usual dangerous game of swiming out over the river on a rope attached to a tree branch, deterred him.等句子。学生阅读理解这些句子后, 可以下意识地获得关于make one’s way的复杂图式。自然, 学生也就能够较好地运用make one’s way写出许多地道的英语句子了。

从意象图式构建的完备性角度来看, 还可以利用英语网络语料库的优势, 输入一些非成语形式、非固定句型以及非固定搭配的各种语言形式, 以帮助构建复杂意象图式。如利用BNC, 输入when I was..., 就可以随机获得许多包含该短语的句子或语篇。下列句子是其中一例:

I mean I remember when I was at the New York Times and I wanted to use Cheltenham wide for a headline, Cheltenham bold well sort of bold wide, but it’s just called Cheltenham wide in the book, and because Cheltenham was always part of the New York Times library, whatever you call it, in the composing room.1

这些句子或语篇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尽可能多的when I was...所蕴涵的复杂意象图式。

五、结语

高中英语写作语料储备 篇5

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时, 写作训练是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 虽然已经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但书面表达仍是我国大学生语言能力一个薄弱的环节。对此, 我国的写作教学专家和学者们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外语教学界, 关于写作教学的方法探索的过程中, “结果法”、“过程法”、“内容法”以及澳洲的“体裁教学法”等先后涌现出来, 并先后应用到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写作教学中。国内近年来很多高校也在推行英语写作课程教学改革, 例如, 王初明在广州英语外贸大学推行的“英语写长法”;清华大学以“体裁教学法”为理论依据, 开发了“Genre-based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的写作课件。各类教学方法不一而足。然而, 写作课程的从属地位使很多英语教师不能充分认识到写作与其它学习环节的关系, 致使很多教师的写作课程教学以测试为导向, 以分数为结局。纵观这些关于写作的相关探索, 不难发现其主要关注视角为教师活动, 如教学法、作文的错误分析等, 忽略了对写作的主体——学生的相关要素的研究。

英语的实践性决定了学习必须围绕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展开, 教学应使学生全面开发和提升英语各项能力, 从而增强其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综合实力。然而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缺乏前瞻性, 不够注重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 尚未做到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和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时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并重。

建构主义主张, 学习应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学习的内容要符合真实性的特征, 不能脱离现实, 以解决学习者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因此, 语料库就可以成为语言学习重要的情境提供者。语料库 (corpus) 指“为研究语言, 用计算机处理和储存的书面和口头语言材料” (Sinclair 1987:1) 。最早的语料库产生于十八世纪, 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 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使语料库逐渐发展起来。Brown Corpus、LOB Corpus、Cobuild、BNC等先后成为有代表性的大型语料库, 语料库在语言交流的研究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发挥语料库信息储存量巨大、电脑检索快捷准确的显著优势, 可以有效解决写作教学中素材和范本匮乏、练习方式单一的问题。何安平 (2004:26-27) 提出, 运用语料库手段学习语言, 有利于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性传授型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探索型教学。Leech (1997:10-11) 将这种基于语料库的学习模式称为“受语料驱动的学习模式 (data-driven learning) ”, 认为它能够使学生根据各自的程序、需求和兴趣, 利用高速运行的检索手段进行探索式、发现式或验证式的学习, 因此是其它非电脑语料库方式难以实现的。

我国国内已建成大型的容量为100万词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 (CLEC) , 对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 很多高校也相继建立了主题各异的英语样本语料库或基于本校的学习者语料库, 如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外国语学院联合建立了计算机英语语料库, 华南师范大学建立了中学英语教材语料库等。目前大部分已经建成的语料库多为本校教师或学生教学使用, 而不公开发行。计算机以及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 可以帮助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者建立起各种门类的小型语料库, 在我国的语言教学和研究领域, 利用语料库研究语言的特征成为语料库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在外语教学领域, 写作教学普遍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语料库研究的兴起对写作具有重要启示。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手段, 语料库可以为改革写作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提供语言的研究工具与教学的参考工具;提供分析输出文本的高效工具;提供测试教学绩效的有效工具等。语料库存放语言素材或语料文本, 非常适合将语料库用于写作教学。

为了提供更真实的写作教学素材, 真正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本着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满足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我们探索了以实用为原则的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初步建立了实用英语写作语料库。通过构建系统的模块、丰富的主题、实用的信息和便捷的功能, 将语料库用于了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该语料库能够随时补充、更新和维护, 以海量的内容和多样化的模块满足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以真正地实现“学有所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应该尽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使其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去。语料库主题和来源明确, 语言数据输入质量高、数量大, 全部来自于真实的语言交际, 满足实用的交际目的, 能够在仿真的语言环境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以词汇运用的学习活动为例, 语料库的索引工具能够将文本中所有单词的使用情况标注出来, 使学生了解该词惯常出现的语境以及用词特征;使用带语境的关键词搜索技术, 学生可以了解每个搜索到的关键词在语境中的实例、出现的频率以及搭配情况。学生通过积极的信息加工, 不断地以推进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写作水平。

建构主义主张,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 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简单过程, 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他人无法代替。基于语料库的受数据驱动的学习方法, 其指导思想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语料库数据, 学习语言使用案例, 总结语言使用规律, 主动发现语法规则和语用特征。语料库的索引功能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项目的实证性研究, 提高其自我丰富和完善的能力。为了扩充学习者的词汇储备、提高其语言使用能力, 可以借助于语料库的搭配检索功能, 来展示语料库文本的某一特征, 即, 若某一语类特征在语料库中反复出现, 则可将其认为是该语类的特征。在写作练习中, 通过检索发现某类文本的突显特征, 可以使学习者掌握该语类文章惯常使用的词汇、句式结构、语篇结构图式等, 学生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概念性认识。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会目的明确, 使用更适合的语类特征, 同时克服一定的心理焦虑, 从而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这种语类特征预设性的写作活动可以使学生尽量减少语言的误用情形, 启发学生使用更自然地道的搭配,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提高其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高中英语写作语料储备 篇6

目前研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语的文献较多 (如Schiffrin 1987;Aijmer 2002;张会平、刘永兵 2010;冉永平 2003;徐曼菲、何安平 2011) 。[4]而对笔语的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的较少。

Halliday在其衔接连贯理论中指出无论是在口语交流还是在书面文字沟通中, 说话者 (或作者) 以及听话者 (或读者) 都必然会使用衔接手段 (话语标记语) 连接零散的句子, 形成语义连贯的语篇。[5]Halliday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将话语标记语划分成四大类, 分别是增补类话语标记语、转折类话语标记语、因果类话语标记语、时间类话语标记语 (见表1) , 本研究以Halliday的理论为基础, 基于英语学习者写作语料库分析我国中学生英语写作中话语标记语使用的特征。

一、语料库以及研究方法描述

英语学习者写作语料库 (Writing Corpus of English Learners, 简称WCEL) , 为国际跨语言中介语语料库 (The International Corpus of Crosslinguistic Interlanguage) (详见网站:http://score.crpp.nie.edu.sg/icci/mmax.html) , 该子库由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语料库课题组建设。[6]语料取自东北地区城市重点和普通中学。语料库总形符数为164 791, 总类符数为5 907, 文件总数为1 494 (见表2) 。

本研究通过编写正则表达式, 使用Antconc3.2.2检索经过词性标注的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标记语出现的频次以及出现的规律。

注:表中DM表示话语标记语, n表示该标记语频数, f表示该标记语频率。

二、标记语的使用情况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中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增补类话语标记语最多, 其次是因果类标记语, 转折类标记语的使用频率最低。增补类标记语中, and的使用频率最高, 占87.87%;转折类标记语中, but使用的频率最高, 为95.49%, 使用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同类标记语。中学生最倾向使用的因果类话语标记语为so (占53.09%) , 其次为because (占43.97%)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在每一个类别中都有一个或两个中学生极为偏好使用的标记语, 它们的使用频率都极高, 占整个类别的绝大部分份额。以增补类话语标记语为例, 该类别中最常使用的标记语and的使用频率高达87.87%, 是使用频率排在第二位的also的10倍以上。而且, 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选择标记语完成某项链接功能时, 最偏好选择的大多是该类别中最简单、最基础的标记语。相对拼写或用法复杂的标记语, 如furthermore, as well, in addition, 虽然能完成相同的链接功能, 但被选择的情况少之又少, 过度使用某个或某两个标记语, 必然会导致同类别的其他话语标记语被使用的概率大幅度减少。笔者推测出现此情况的原因与中学生习得标记语的顺序有关, 习得标记语的顺序一定是从易到难。从最简单的标记语如and、but、too等学起。简单的标记语比较容易被吸收掌握, 而且学生们接触优先习得的标记语比同类别内其他标记语时间更长, 在反复运用的过程中会对它们的理解更深, 在选择标记语时也会优先在学生脑海中浮现。

中学生由于英语水平有限, 标记语使用的准确度不高, 排除纯粹的笔误, 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对标记语的使用具有一些典型偏误, 突出表现在because的误用以及and then的误用。

因果类标记语Because的使用出现偏误的数量较多, Because的偏误主要有两种类型。Because第一种偏误类型:同因果标记语so结合使用。例如Because my friend birthday is coming, so I want to buy something to her.Because第二种类型:because放在句首引导一个独立的句子解释原因。例如English is my favorite subject in school.Because it is interesting and easy for me.本例中, 学生用because引导一个独立断小句, 表达“因为英语最有趣也最简单, 所以是他 (或她) 最喜爱的学科”, 此用法显然不符合英语地道的使用习惯。英文写作中because正确的用法是连接两个小句形成一个意思完整从句表达因果关系, 许多中学生不理解从句的用法, 直接将because放在句首, 独立成句进行原因阐述。显而易见, 这两种偏误均受汉语语法习惯影响。

另一种常见偏误是and与then连用, 也是受汉语语法习惯影响, 即模仿汉语中“然后”的用法, 放在句首描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例如We see the movies in it.And then, we went to KFC to ate more and more favourite junk food. Ellis认为, 母语语言的特点会对二语学习者构建的第二语言知识体系带来负面的影响。[7]汉语中叙事经常用“然后”来接连将要发生的事情或者动作, 英语中表达含义的追加应该选择增补标记语“and”, 而描述时间延续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用时间类标记语“then”, 两者不能连接在一起同时使用。中学生在叙述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时经常进行不符合英文习惯的表达, 将and和then连用在一起, 对应汉语中的“然后”。

三、启示

通过分析与反思中学生英语写作中话语标记语使用情况的现状, 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1.教材:强化标记语讲解的针对性

目前, 国内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中学英语教材都忽略了对话语标记语用法的讲解, 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不仅缺少对话语标记语用法的详细介绍, 而且没有提供演练标记语用法的配套习题。但是任何写作都无法脱离标记语的使用, 因此在中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 必须要重视对标记语教学内容的设计。首先, 可以将每一个常用的标记语的使用方法都单独确立成一个重要的语法知识点, 在相应单元的语法部分进行实践。其次, 还应该编写相关的练习题附在教材课文讲解部分之后, 让学生们学与练相结合, 从而真正充分理解话语标记语的正确用法。

2.教师:突出标记语教学的导向性

教师在中学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通过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使标记语教学侧重分明, 使中学生的标记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向学生们充分强调话语标记语对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让学生们懂得恰如其分地使用话语标记语可以有效地增加语境效果, 从而加强全文的连贯性以及逻辑性, 使中学生充分重视话语标记语的学习。

其次, 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常用标记语的用法进行大量举例对其正确用法进行详尽地解释, 对学生们写作中常出现的偏误进行总结, 利用课堂教学带领学生们分析典型偏误实例, 挖掘形成原因, 指导学生通过自省纠正自身偏误, 走出误区。

最后, 教师还应该注重对英汉思维方式以及表达习惯所存在的差异进行总结和对比, 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中英文表达习惯也存在着许多不同, 学习一门外语最终极的目标是能娴熟、精准地使用这一门语言。从目前中学生对标记语的使用情况能看出, 他们对本族语中标记语的使用习惯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深入。因此, 教师应该着重对英语和中文中标记语用法的差异进行对比以及总结, 使中学生更准确全面地了解在两种语言中分别应该怎样使用标记语才能使自己的作文更加流畅、地道。

3.学生:加强标记语学习的体系性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采用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由于中学教材中对于话语标记语用法的讲解比较凌乱, 习得的顺序也相对零散,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归纳。在听懂课堂讲解的基础上, 在复习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总结每一个已学的话语标记语的正确用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努力在脑中形成清晰、系统的话语标记语知识网络, 将琐碎的知识化零为整, 最终将零散的标记语知识了然于胸。

除此之外, 学生们还应该在阅读优质英语文章的过程中做个有心人, 留心观察范文中是如何使用话语标记语, 用心体会怎样使用标记语会使文字达到更加连贯通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Chaudron, Richards.The Effect of Discourse Markers on the Comprehension of Lectures[J].Applied Linguistics, 1986 (7) .

[2]Liu M, G Braine.Cohesive Features in Argumentative Writing Produced by Chinese Undergraduates[J].2005 (33) :623-636.

[3]Read J.Assessing Vocabular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14-19.

[4]张会平, 刘永兵.基于语料库的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42 (5) :14-19.

[5]Halliday M A K, R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1976.

[6]Liu Y B, Zhang H P.Use and Misuse of Cohesive Devices in the Writings of EFL Chinese Learners:A Corpus-based Study[J].Tono et al. (eds.) , Developmental and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s in Learner Corpus Research.Amsterdam:Benjamins, 2012.

高中英语写作语料储备 篇7

一、语料库数据驱动的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应用

教师可以对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为实验组, 一组为对照组。前者通过语料库数据驱动的模式进行写作教学, 后者应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时间维持两个学期。

1.对照组分析。教师可以为对照组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模板和优美例文, 并就模板内容向学生进行讲解。教师需要将例文内容进行细致的拆分讲解, 对形式及内容两方面内容进行分析, 使学生对句式、经典词汇以及文体特征方面有所把握, 进而可以对例文模板的写作风格进行模仿。此时, 教师应对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发现整体遵循讲解、模仿以及评估“三步走”的原则。这种写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文体、句法特征以及词汇应用水平方面有所提升, 然而却无法对学生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进行锻炼, 学生对这种模式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未能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此外,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批改和审查, 工作负担较大。

2.实验组分析。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 教师通过语料库数据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语料库构建及技术的相关学习理论指导下, 教师将学生写作结果作为考察写作教学工作的一方面, 对学生写作过程方面产生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基于语料库数据驱动功能, 教师对学生主体作用产生充分的重视,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予以学生更多启发式教育和指导, 辅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 最终使学生可以自己解决问题。

3.驱动写作教学模式的准备阶段。对准备阶段进行分析:教师需要对教学任务及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分析, 构建一个小型语料库。例如, 高职高专学生在第二学年需要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说明文、应用文以及议论文方面的训练, 对文体特征以及行文规范内容进行掌握。例如,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用英语写作方面的教学时, 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教师对“Questions for Discussion”相关题目进行写作教学, 需要准备一定语料库数据素材。比如:“The teacher assigned a topic to the class and asked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problem.The teacher divided the students into 3 groups, 20 minutes for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time, after the teacher asked each group to choose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group's point of view of the statement, after the class of students to evaluate their.”教师主要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路、词汇以及词频列表等。

4.写作教学过程。该时期, 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式教学,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 使学生通过语料库软件进行数据信息的查询, 在经过组内的讨论与观察之后, 对文体及写作特点进行总结。经过一段时间后, 教师发现学生的语篇、语法以及词汇掌握情况有所改善, 就词汇方面而言, 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联系对其进行理解, 同时结合上下文也可以对词汇写作用法有所掌握。教师可以对全国英语A、B级考试中的常见写作错误进行分析, 通过写作教学使学生可以规避这些错误。这种观察教学模式较传统模式相比说服力更强, 同时也对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尊重, 提高学生兴趣。就语篇方面,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对文体结构等内容进行分析, 清晰的表述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

除此之外,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学。通过写作、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彼此互评、第一次修改以及教师评价几个过程后, 语料库数据驱动的写作教学模式应用工作发挥其真正效果, 学生写作水平及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和语料库的数据驱动功能具有较大关联, 在语料库数据驱动影响下, 写作教学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在开放式的主动教学环境中, 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均能得到一定锻炼。教师在写作教学工作中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 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 扩充学生知识面, 对学生学习思维进行培养。总之, 教师需要对语料库数据驱动应用模式的种类进行丰富, 结合各类手段对学生写作水平进行提升, 完善写作教学。

参考文献

[1]宋亚军.语料库数据驱动的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3) :88-91.

高中英语写作语料储备 篇8

Kingsley Bolton等人通过对前人对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 (connector) 的研究, 指出了前人研究的方面包括连接词的过少使用、过多使用以及误用, 并指出了前人研究的亮点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文研究的具体范围, 即, 连接词的过少使用和过多使用, 以国际英语语料库我国香港英国英语分库 (the British component (ICE-GB) of the 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 中的部分语料作为参照语料库, 来衡量英国和香港的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的使用问题。通过对英国大学生和香港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的使用分别建立语料库, 语料分别是选自国际英语语料库英国英语分库和国际英语语料库香港英语分库, 建好英国大学生语料库和香港大学生语料库后, 再与国际英语语料库英国英语分库中专业学术写作中的连接词的使用的量这个标准进行比较, 进而去分析这些数据, 得出了一些结论。

本文将对该研究进行简单分析, 特别讨论了其所采用的语料库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1 简述

1.1 研究目的

Kingsley Bolton等人 (Bolton, K., G.Nelson, &J.Hung, 2003) 在引言中首先指出了该文研究的内容, 即, 比较英国大学生和香港的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的使用问题, 通过对英国大学生和香港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的使用分别建立语料库, 语料分别是选自国际英语语料库英国英语分库和国际英语语料库香港英语分库, 建好英国大学生语料库和香港大学生语料库后, 再与国际英语语料库英国英语分库这个参照语料库中的专业学术写作中的连接词的使用的量这个标准进行比较, 进一步对数据分析而得出结论。其中重点讨论了研究的方法这个问题, 在下面的论述中会提到。通过该文使用的方法, Kingsley Bolton等人指出了过少使用和过多使用的衡量标准, 接着分析了哪些连接词过多使用和过少使用了, 以及过多使用和过少使用的程度, 以及中国香港学生和英国学生在连接词的使用上的不同。

1.2 研究方法

Kingsley Bolton等人通过对前人的研究, 总结了有关研究方法的三个问题:1) 对连接词的鉴定问题, 换句话说, 哪些词是连接词;2) 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中逻辑连接词出现的频数的计算问题;3) 如何使用定量的方法来量化连接词的过少使用、过多使用和误用问题。针对这三个问题, Kingsley Bolton等人分别给出了解答。

首先是对连接词的鉴定问题, Kingsley Bolton等人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 指出在前人的研究中连接词的分类确定无疑的, 但Kingsley Bolton等人在文中对前人的研究提出了质疑。

其次是, 逻辑连接词出现的频数的计算问题。通过对前人的分析, Kingsley Bolton等人指出Crewe完全回避了定量研究, Field and Yip的研究中, 未涉及到连接词出现频数 (ratio of occurrence) 的对比研究。在Milton and Tsang的研究中, 尽管引用了“连接词出现频数”这一概念, 但该计数却是以语料库中的单词总量中连接词的数量来计算的。Kingsley Bolton等人尤其指出:在前人的研究中, 最大的不同是对连接词出现频数的计算。Milton, Tsang, Granger and Tyson都采用的是以单个词为单位的计量。Kingsley Bolton等人进而认为这种计数方法是有缺陷的, 因为在学术写作中连接词的首要功能是在句子层面或是句子以上层面上连接语言成分的, 以单个词为单位的计量则忽略了这一点。随后, Kingsley Bolton等人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 就是以句子为分析的基本单位, 进行连接词出现频数的统计。 (Bolton, K., G.Nelson, &J.Hung, 2003)

最后是, 如何使用定量的方法来量化连接词的过少使用、过多使用和误用问题。Kingsley Bolton等人依旧是先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分析。Crewe分析了连接词使用过度的原因, 但其判断太主观, 没有定量的数据的呈现。接着, Kingsley Bolton等人分析了Field and Yip、Milton and Tsang和Granger and Tyson的研究, 总结这三项研究方法都有一些问题。Field和Yip的研究中, 将香港大学生的学术写作建库后和通用语料库Brown和LOB进行对比, 范围过大。后两篇研究中, 都是将非本族语学生的学术写作同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学生的学术写作对比研究, 他们认为, 对于英语是二语的学生来说, 最好的范式是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学生。但是, Kingsley Bolton等人认为, 该观点还是有些问题, 控制数据更应该是已经出版的英文学术著作, 用来作比较的最佳文本是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的英语文本。

综上所述, Kingsley Bolton等人通过研究前人的研究方法后, 对前人对连接词的定义界定做出了质疑, 提出以句子为分析的基本单位, 进行连接词出现频数的统计, 采用的控制数据为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的英语文本, 也就是, 文中提到的参照语料库——国际英语语料库英国英语分库 (ICE-GB) 。

1.3 研究设计

Kingsley Bolton等人搜集的数据是香港大学生的十篇不限时的作文文本和十篇限时的考试写作文本, 是国际英语语料库香港英语分库 (ICE-HK) 的部分, 包含了2, 755个句子, 共计46, 460个单词。除此之外, 还搜集了英国大学生的十篇不限时的作文文本和十篇限时的考试写作文本, 是国际英语语料库中的英国英语分库 (ICE-GB) 的部分, 包含了2471个句子, 共计42, 587个单词。

接着, 针对在研究方法中提出的三个问题的思索和回答后, Kingsley Bolton等人由理论转向实践, 选摘了在1990-1993年间发表的不同学科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中的40篇文章, 内含85, 628个单词, 是4, 507个句子。该语料是国际英语语料库英国英语分库 (ICE-GB) 中的学术写作部分的副语料, Kingsley Bolton等人通过生成该语料库中的连接词表 (list of connectors) , 以此为标准, 此语料库中的连接词表的范围即为该文中连接词的界定范围, 此语料库中的连接词表中的使用的量即为连接正确使用的量, 据此来判定连接词的过少使用和过多使用。

1.4 数据分析

文中首先详细列出了香港大学生语料库 (ICE-HK) 和英国大学生语料库 (ICE-GB) 与参照语料库比较的情况。Kingsley Bolton等人首先分析了参照语料库中的19个连接词在香港学生或是英国学生中使用率为零的情况。其中, 特别分析了香港大学生和英国大学生都未使用的一些连接词诸如“on the whole”等。这些例子都是用来说明连接词过少使用这一现象的。

接着, Kingsley Bolton等人分析了和英国大学生相比, 香港的大学生在连接词的使用上与参照语料库中连接词的使用上差别甚大。在香港大学生数据中, 最频繁使用的连接词是“so”, 比标准值高出了31.6, 而在英国大学生数据中, 最频繁使用的连接词是“however”, 只比标准值高出了20.5。对于其它过度使用的连接词, Kingsley Bolton等人为了便于分析, 分别罗列了香港大学生和英国大学生中最常过度使用的十个连接词, 同时给出了它们各自使用与标准使用的差别, 在最后Kingsley Bolton等人引用了统计学中的“平均差 (mean difference) ”这一概念, 在香港大学生数据中这一值为“+11.8”, 而在英国大学生数据中这一值为“+6.7”, 说明香港大学生过度使用连接词的量远高于英国大学生。然后, Kingsley Bolton等人发现对于同样的连接词, 香港大学生比英国大学生更为过多地使用。Kingsley Bolton等人在最后列出了分别摘录了香港大学生和英国大学生的一段限时考试写作文本, 同时将用加粗的形式标出了连接词, 来说明连接词的过多使用问题。

2 分析

Kingsley Bolton等人的论文采用了语料库的研究方法, 这不是首例, 因为前人对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的研究中也有用到该方法, 这篇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成功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一是逻辑连接词出现的频数的计算问题;二是使用定量的方法来量化连接词的过少使用和过多使用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 作者创新地提出了以句子为分析的基本单位, 进行连接词出现频数的统计, 因为在学术写作中连接词的首要功能是在句子层面或是句子以上层面上连接语言成分的, 以单个词为单位的计量则忽略了这一点。针对第二个问题, 作者设计了参照语料库, 正是该参照语料库的使用使该文的研究数据有可比性, 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效度大大地提高了。在参照语料库的设计方面, 作者选摘了在1990-1993年间发表的不同学科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中的40篇文章, 该语料是国际英语语料库英国英语分库 (ICE-GB) 中的学术写作部分的副语料, 具有很强的权威性。Kingsley Bolton等人通过生成该语料库中的连接词表 (list of connectors) , 此语料库中的连接词表的范围即为该文中连接词的界定范围, 此语料库中的连接词表中的使用的量即为连接正确使用的量, 以此为标准, 来判定连接词的过少使用和过多使用, 而这是这篇文章的最大的闪光之处。在数据的分析方面, Kingsley Bolton等人, 用图表真实地反映了学生语料库中连接词使用的量与参照语料库中连接词使用的量的值的差别。然后, 进行连接词过多使用和过少使用的分析, 详细分析了每一例连接词的使用情况, 得出结论:不管是香港的学生还是英国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连接词的过多使用和过少使用问题, 过多使用的程度相当严重;香港学生比英国学生更过度地使用了连接词。同时, Kingsley Bolton等人发现这次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前人对连接词的研究, 但更大程度上推翻了前人的研究。

然而, Kingsley Bolton等人的论文在量化分析中所采用的语料库研究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首先, 语料库选择带来的偏差。Kingsley Bolton等人搜集的数据是香港大学生的十篇不限时的作文文本和十篇限时的考试写作文本, 是国际英语语料库的香港英语分库的部分 (ICE-HK) , 包含了2, 755个句子, 共计46, 460个单词。除此之外, 还搜集了英国大学生的十篇不限时的作文文本和十篇限时的考试写作文本, 是国际英语语料库中的英国英语分库的部分 (ICE-GB) , 包含了2471个句子, 共计42, 587个单词。那么, 这十篇不限时的作文文本和十篇限时的考试写作文本就是一个问题, 陈伟 (2006) 就说道:“ICE-GB书面语字库取材于小说、新闻报道、社论、通俗读物和专业读物, 可是私人信件、商业信函、学生作文和考试写作并不多见, 法律文本尤其少见。”既然国际英语语料库中的英国英语分库中学生作文和考试写作都不多见, 那么Kingsley Bolton等人所选择的这十篇作文文本和考试写作文本究竟具备不具备代表性就值得思考了。杨惠中 (2002:133) 就说道, “语料库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在语料库基础上所作出的研究及其结论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另外就是该语料库的容量太小:Kingsley Bolton等人搜集的数据是香港学生语料库中的2, 755个句子, 英国学生语料库中的2471个句子, 既然是运用的语料库的研究方法, 概率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语料库语言学根据从语料中得到的频率信息, 通过各种统计方法来测量各种语言现象在多大程度上可能会在实际语言使用中发生 (梁茂成、李文中、许家金, 2010:10) 。而Kingsley Bolton等人搜集的数据容量过小, 就增加了不准确的概率, 那么通过某个词在这个语料库里的词频率与参照语料库里的词频率进行对比而得出该词过多使用或过少使用的结论就值得怀疑了。反过来说, 所建语料库的容量太小也证明了陈伟的所说的国际英语语料库中的分库中学生作文和考试写作都不多见。

另外, Kingsley Bolton等人在建立了香港和大学生的语料库后, 文中并没有提及语料库是用哪个检索软件进行检索的, 是如何检索的, 文中的表格是怎么得出的。尽管陈伟 (2006) 说道:“ICE-GB的配套程序ICECUP (The ICE Corpus Utility Program) 能充分分析和处理该库所含的语法标注。”但是检索过程究竟是如何进行的, 一些重要的细节问题诸如在建成的对比语料库中有没有剔除连接词错用的情况, 都不为所知。因为该文中的研究范围只是连接词的过多使用和过少使用问题, 那么语料库中的连接词的错用会不会影响数据结果。因而所得到的结果不能真实地说明某个词过多使用和过少使用。或者说要是让这些统计数据保有意义的话, 至少要保证ICE-HK和ICE-GB里的所选取的大学生的写作语料都不存在言语失误。

3 结束语

从上面的讨论来看, Kingsley Bolton等人创造性地以国际英语语料库英国英语分库作为参照语料库, 对英国大学生和香港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的使用分别建立语料库, 再与参照语料库进行比较, 来衡量英国和香港的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的过多使用和过少使用问题。文中对比语料库的研究可以很生动地分析语料, 尽管在研究中在过少使用和过多使用连接词方面的论证存在有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但是所采用语料库的方法却也是很客观的、独到的。

摘要:该文讨论了Kingsley Bolton等基于语料库的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的使用研究这一论文, 探讨其如何利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的使用进行量化分析。同时, 该文也认为其所用的语料库研究方法存在优缺点, 提出要谨慎选择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

关键词:量化分析,基于语料库,优缺点

参考文献

[1]Bolton K G Nelson, Hung J.A corpus-based study of connectors in student wri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 2003 (2) :165-182.

[2]陈伟.国际英语语料库英国英语分库解析[J].外语学刊, 2006 (5) :73-77.

[3]梁茂成, 李文中, 许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4]卫乃兴, 李文中, 濮建中.语料库应用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 2005.

上一篇:饲养鹅的经济效益提高下一篇:新技术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