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分析系统

2024-10-23

生产管理分析系统(精选12篇)

生产管理分析系统 篇1

在生产-库存系统中,经常要进行生产资料等方面的调度问题,在调度过程中会通常遭遇排队问题,排队系统解决的是服务和被服务问题,关键是解决效率和效益,即确定适当的服务台数量和服务时间,减少排队等待,缩短物料存储运输周期。就物流调度而言,顾客需要运送物料,服务台是仓库、运输设备、装卸设备和操作工人等。对物流调度系统的研究首先要了解其工作流程,然后进行数学描述,建立系统模型[1]。系统模型还应说明:物料在设备间的流动过程;设备对物流的作用;物料排队规则(即服务规则)。此外,还要分析系统的各种参数,包括:(1)输入参数物料到达时间间隔,运输车辆的装、卸时间及运输车的运输时间等。(2)状态参数设备状态(忙和闲)。(3)输出参数物料平均等待时间、等待队长、滞留时间(排队时间+装载时间+卸载时间+运输时间)等[2]。

1物流调度流程描述

该生产库存系统中的物流调度流程可以描述为[3]:

(1)物料出库缓冲站每隔一段时间通过光电通讯设备向机房控制室上报一个物料出库申请,物流管理系统根据出库申请、工艺数据库和库存信息分配出库货位,并形成出库任务;物流调度系统根据已分配的货位地址将出库任务下发到对应堆垛机的任务排列,堆垛机只能完成本任务队列,不能跨列工作;货物到达出库台后,按先到先服务的原则由第一台空闲运输小车(即AGV小车)送往缓冲站;货物到达后,小车把空箱送回空箱回收站,然后回到指定停车点;同时,物流调度系统把任务执行情况上报物流管理系统,并由它实时修改数据库信息。至此,完成一个物料出库的服务周期;

(2),进行物料的入库(如下一个生产计划所需的物料要提前入库)。与出库过程相似,底层设备单元把接收到的入库申请上报机房控制室,物流管理系统根据入库申请和库存信息分配入库货位,并形成入库任务;物流调度系统根据已分配的货位地址将入库任务下发到对应堆垛机的任务队列;堆垛机完成入库任务后,调度系统上报物流管理系统,并由它修改立体库数据。至此,完成一个物料入库的服务周期。其物流调度流程如图1所示。

2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下面建立它的排队模型,假设:

(1)生产线有n个缓冲站,缓冲站i的物料需求(顾客)是参数λi的Poisson流;

(2)物料入库申请是参数λin的Poisson流;

(3)立体库有c1台堆垛机(服务台),服务时间相互独立,且服从参数μc的负指数分布;

(4)出库台处有c2台AGV运输小车,服务时间独立,且服从参数μA的负指数分布;

(5)物流管理系统在为出入库任务分配货位时是随机选择的,这就使每个调度任务实际上是以随机且等概率的方式被分配到某一台堆垛机中接受调度服务;

(6)出库物料到达出库台后形成一个任务队列,并按先入先出(FIFO)原则接受第一台空闲AGV小车的运输服务;

(7)库的容量是无限的,也不存在损失机制。

由排队系统知识可知,堆垛机系统(以下简称CR系统)为c1个M/M/1系统,AGV运输系统则是一个M/M/c2系统。

对于堆垛机系统,其服务流程图如图2所示。从理论上讲,出入库的工作量是相等的。故应有λin=λout,但在实际运作中,为了提高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和利用率,可以选择在非生产时间先入库一部分物料,这样在生产过程中出、入库流就可以不相等,而且有λin<λout。堆垛机的服务时间为参数μc的负指数分布,即fCR(t)=μCe-μCt,进而可得到堆垛机的有关性能指标[4]:

服务强度: ρCR=λCR/μC,其中λCR=λin

系统平均队长: LCR=C1ρCR/(1-ρCR)。

任务的平均等待时间:

Wq=LCR/C1μC=ρCR(1-ρCR)μC

在生产系统达到稳态运行时,AGV系统的任务输入流就是CR系统的输出流,即CR系统的出库任务流,故同样是一个参数为λout的Poisson过程,其服务流程图如图3所示。

进而得到相关性能指标[5]:

服务强度: ρAGV=λOUT/C2μA

系统平均队长:

LAGV=(C2ρAGV)C2×ρAGVC2!×(1-ρAGV)2×Ρ0+C2ρAGV

其中

Ρ0=|n=0C2-1(C2ρAGV)nn!+(C2ρAGV)C2C2!1(1-ρAGV)|-1

是AGV系统任务调度数为0的概率。

对于CR系统和AGV系统来说,系统平均队长就是驻留其中的平均调度任务数。

3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把CR系统和AGV系统看作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并对它们的模型进行了描述,从而求得各自的一些性能指标,但从整个生产调度来看,需要CR系统和AGV系统相互协调运作。

从AGV系统模型中可以得出,为保证AGV系统稳态运行,必须使ρAGV<1,由此可知其最大出库流为λout。尽管在实际生产中采取了一个小于λout的出库流,但也不能保证整个出库调度能达到生产节拍的要求。因为CR系统的任务输入流有入库和出库两种作业类型,虽然保持了较合理的出库流,但当入库流较大时,调度任务有可能会在CR系统中逗留过长的时间,从而导致出库物料无法在生产节拍要求的时间内送达缓冲站,最终影响了正常生产。因而,在生产节拍所要求的时间内,出库物料能否顺利运达缓冲站成为关键,下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对CR系统,其调度任务(包括出、入库)在系统中的逗留时间T的密度函数为:

ωCR(t)=(μC-λCR)e-(μC-λCR)t,

它是参数为(μC-λCR)的负指数分布,所以出库任务在CR系统的平均逗留时间为:

WCR=E[Τ]=1/(μC-λCR),

出库任务离开CR系统后便进入AGV系统,由排队论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出库任务在其中的平均逗留时间为:

WAGV=(C2ρAGV)C2C2!×(1-ρAGV)2Ρ0C2μA+1μA

其中p0为AGV系统调度任务数为0的概率。

则出库任务在整个物流调度中的平均逗留时间为: W=WCR+WAGV。

λmax为各缓冲站物料需求速率的最大值,即λmax=maxλi,则为了保证物料调度达到生产节拍的要求,应该有: W<1/λmax。

PC=(C2ρAGV)C2P0/C2!为AGV系统中有c2个顾客(即调度任务)的概率,从而其等待时间分布(设W为一顾客等待时间的长):

FW(t)=Ρ{Wt}=Ρ{W=0}+Ρ{0<Wt}=W(0)+ΡC0tC2μe-(1-ρAGV)C2μudu=1-ΡC1-ρAGVe-(1-ρAGV)C2μt

W的密度函数fw(t)为

利用卷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出库物料在AGV系统中逗留时间的密度函数为:

ωAGV(t)=fw(t)*b(t)=0+tfw(t-u)μe-μudu+fw(0)μe-μt={μAe-μAt+(C2μA-λΟUΤ)t-11-ρAGVμAΡCe-μAt,C2ρAGV=(C2-1)μAe-μAt+C2μAΡCe-μAt(C2-C2ρAGV)(C2-C2ρAGV-1)-C2μAΡCe-(1-ρAGV)C2μAtC2-C2ρAGV-1,C2ρAGV(C2-1)

下面讨论其概率特性:

t0=1/λmax,μ˜=μC-λCR,则出库物料在整个调度系统中的逗留时间,即从任务产生到接受调度服务并被送达缓冲站所需要的时间,其密度函数为ω(t)=ωCR(t)⨂ωAGV(t),进而有[6]:

(1)当ρAGV=(C2-1)/C2时:

ω(t)=0tωCR(t-u)ωAGV(u)du=0tμ˜e-μ˜(t-u)[μAe-μAu+(C2μA-λΟUΤ)u-11-ρAGVμAΡCe-μAu]du=μ˜μ(1-ρAGV-ΡC)(μ˜-μA)-μ˜μ(C2μA-λΟUΤ)ΡC(1-ρAGV)(μ˜-μA)2×(e-μAt-e-μ˜t)+μ˜μ(C2μA-λΟUΤ)ΡC(1-ρAGV)(μ˜-μA)te-μAt=A(e-μAt-e-μ˜t)+Bte-μAt

其中,

A=μ˜μ(1-ρAGV-ΡC)(μ˜-μA)-μ˜μ(C2μA-λΟUΤ)ΡC(1-ρAGV)(μ˜-μA)2,B=μ˜μ(C2μA-λΟUΤ)ΡC(1-ρAGV)(μ˜-μA)

因此,物料能及时送达缓冲站而不影响生产的概率为:

Ρ(t<t0)=0t0ω(t)dt=0t0[A(e-μAt-e-μ˜t)+Bte-μAt]dt=Aμ˜e-μ˜t0-(A+Bt0)μA+BμA2e-μ˜At0+AμA-Aμ˜+BμA2

(2)当ρAGV≠(C2-1)/C2时,同理得:

Ρ(t<t0)=C-Dμ˜e-μ˜t0-CμAe-μAt0+D(1-ρAGV)C2μA×e-(1-ρAGV)C2μAt0+Cμ˜-C-Dμ˜-D(1-ρAGV)C2μA

其中,

C=μ˜μA[ΡC+(1-ρAGV)(C2-C2ρAGV-1)](μ˜-μA)(1-ρAGV)(C2-C2ρAGV-1)D=C2μ˜μAΡC(C2-C2ρAGV-1)(μ˜-C2μA+C2μAρAGV)

这里主要考虑出库物料在整个调度系统中的逗留时间,由于不存在损失制,,顾客不会因为排队太长而离开系统,只要逗留时间这个指标满足了生产的要求,其他指标也就符合要求。

4结束语

本文从随机服务系统的角度,运用排队论的知识分析了生产库存系统中的物流调度系统一些性能和特征,作为一个服务于生产调度的物流系统,生产物料的出库调度是最重要的任务,本文的研究对于物流调度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分析了生产-库存系统中的物流调度系统。在研究过程中把自动化立体仓库输送系统的调度和自动引导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运输系统看作随机服务系统,利用排队论来研究这种物流系统的性能及相关的概率特性。

关键词:排队论,物流调度系统,逗留时间

参考文献

[1]张晓萍,严永年,吴耀华,现代生产物流与仿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张晓萍,彦永年,CIMS系统特点及物流关键技术.物流技术与应用,2000;3:35—39

[3]计国君,生产物流运作及模型.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4]孟玉珂,排队论基础及应用.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

[5]华兴,排队论与随机服务系统.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7

[6]宫建成,随机服务过程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生产管理分析系统 篇2

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班级:09信息管理1班

组员: 唐学悦,段敏,杨文燕,胡勇毅,余科辑,林春宇,李波

任务分配情况: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目录 系统需求概述...............................................................................................................................3 1.1 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概述....................................................................................................3 1.2 系统主要业务流程分析....................................................................................................3 1.3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3 1.4 建立用例模型....................................................................................................................4 1.4.1 读者用例图.............................................................................................................4 1.4.2 图书管理员用例图.................................................................................................4 1.4.3 系统管理员用例图.................................................................................................5 1.5 详述用例............................................................................................................................5 2 系统分析.......................................................................................................................................6 2.1 类图....................................................................................................................................6 3 系统设计.......................................................................................................................................8 3.1 用例动态模型设计............................................................................................................8 3.1.1 实现“读者查询个人借阅信息”用例的动态模型.................................................8 3.1.2 实现“查询图书信息”用例的动态模型.................................................................9 3.1.3 实现“借阅图书”用例的动态模型.........................................................................9 3.2 类图设计..........................................................................................................................11 3.3 物理架构设计..................................................................................................................12 3.3.1 组件图...................................................................................................................12 3.3.2 配置图...................................................................................................................13 2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1.系统需求概述

1.1 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概述

图书管理主要是借书、还书以及其他一些附带操作(例如,超期罚款、催还图书等)的处理。一个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应提供如下功能:

·借书处理:完成读者借书的流程处理。·还书处理:完成读者还书的流程处理。

·信息查询:包括图书信息查询和读者借阅情况查询。·图书管理:包括输入新书记录和删除旧书记录。

1.2 系统主要业务流程分析

与系统功能相对应,系统主要有4个流程:结束流程、还书流程、图书查询、图书资源管理。各流程的主要过程描述如下:

·借书流程:读者借阅所需的图书,借出后图书记录中的借阅标志被置为false(不能再借),借书文件中增加一个借书记录。

·还书流程:读者归还所借的图书,还书后图书记录中的借阅标志被置为true(可被外借),在借书文件中删除一个借书记录。

·图书查询:读者和工作人员可以进行图书信息查询,输入图书的编号或书名,可从图书对象列表中查找相应的记录。

·图书管理:首先由工作人员在“录入新书资料”和“删除旧书资料”两个选项中选择。若是“录入新书资料”,则由工作人员输入新书资料,将新书添加为对象列表的新纪录。若是“删除旧书资料”,则查找需要删除的图书,将其从图书对象列表中删除。

1.3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满足上述需求的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系统模块:

·基本业务处理模块:主要用于实现图书管理员对读者借阅图书和归还图书的处理。

·信息查询模块:重要用于实现读者对图书信息和自身借阅信息的查询。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用于实现系统管理员对读者信息、图书管理员信息、图书信息、和数据库的管理。

1.4 建立用例模型

根据功能需求构造用例模型,主要任务是识别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并对每个参与者找出其用例,建立用例模型。

系统主要的参与者为“读者”、“图书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各个参与者的用例图如下:

1.4.1 读者用例图

<>查找借阅信息登录系统查找图书借阅图书读者<>归还图书缴纳罚金

图1-1 读者用例图

1.4.2 图书管理员用例图

<>查询借阅信息检查用户合法性<>图书管理员归还图书收取罚金

图1-2 图书管理员用例图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1.4.3 系统管理员用例图

添加书目添加读者删除书目删除读者系统管理员查询图书查询读者

图1-3 系统管理员用例图

1.5 详述用例

在识别了参与者和主要用例并创建了用例图之后,如果有必要,还可以按顺序详述每个用例,包括用例如何开始、结束以及如何与参与者进行交互。

表1-1 读者查找个人借阅信息用例

用例:读者查找个人借阅信息(用例名称)(唯一标识符)(涉及用例的参与者)(用例开始时,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ID:1参与者:

1、读者前提条件: 读者已登录到系统事件流:

1、读者选择查找个人借阅信息界面

2、读者输入图书证编号

3、系统按图书证编号查找读者借阅信息结果:系统向读者显示读者借阅信息,该用例结束(用例中的实际步骤)(用例结束时,系统的状态)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表1-2 读者查找图书信息用例

用例:读者查找图书信息(用例名称)(唯一标识符)(涉及用例的参与者)ID:2参与者:

1、读者(用例开始时,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前提条件: 读者已经启动图书管理系统,并已知书名或书号事件流:

1、读者选择查找图书信息界面

2、读者输入书名或书号

3、系统按书名或书号查找图书信息结果:系统向读者显示图书信息,该用例结束(用例中的实际步骤)(用例结束时,系统的状态)系统分析

2.1 类图

在定义系统需求后,下一步就是确定系统中存在的对象类。系统中对象类的识别可以使用名词/动词分析法来进行,即文本中的名词和名词短语暗示类或类的属性,动词和动词短语暗示职责或者类的操作。

通过用例图的分析可知,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可以确定的主要对象类包括 “读者”,“图书”、“图书管理人员”和“系统管理员”。其中“读者”和“图书”通过借阅关系可以构成一个新类“借阅记录”。

另外,分析用例图可知,用例“身份验证”和“图书资料查询”是对象类“读者”和“工作人员”共同拥有的,并且用例“身份验证”是除用例“图书资料查询”之外其余用例执行的前提,因此可以将“身份验证”与“图书资料查询”定义为接口类中的操作(接口类是不含属性且操作函数没有具体实现的抽象类,接口类通过一个实现联系获得其它对象类的支持,这些对象类实现接口类中定义的全部操作)。其余用例则抽象为与该用例交互的参与者所属对象类的操作。因此,最后可获得的对象类图为: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系统管理员-name-password1*读者-name-number-password+借书()+还书()+借阅情况查询()***<>身份验证*<>图书资料查询****借书记录-borrower-book**1*图书-number-name-author-public-time1**图书管理人员-name-number-password+添加图书记录()+删除图书记录()*

图1-4 系统对象类图

除了定义上述用于系统数据信息存储管理和业务逻辑控制的类之外,在用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系统时,我们还可以定义一些相应的用户界面类:

(1)MainWindow类—MainWindow是图书管理员与系统交互的主界面,系统的主 界面具有菜单,当用户选择不同的菜单项时,MainWindow对象调用相应的方法完成功能操作。

(2)BorrowDialog类—BorrowDialog是进行借书操作时需要的对话框。(3)ReturnDialog类—ReturnDialog是进行还书操作时需要的对话框。(4)QueryDialog类—QueryDialog是查询某借阅者的借阅信息或图书库存信息的对话框。

(5)MaintenanceWindow类—MaintenanceWindow是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维护的主界面,它也提供菜单项。

ReturnDialogBorrowDialogMainWindowQueryDialogMaintenanceDialog 图1-5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类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是用例实现—设计。即对每个用例进行动态建模,包括建立序列图、协作图等,描述如何通过类对象的协作来实现用例中的功能。随着动态建模的深入,会发现原来建立的类存在缺陷或不够完整,需要对分析中得到的类图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所以,还应该通过动态建模来修正和完善类图。

3.1 用例动态模型设计

3.1.1 实现“读者查询个人借阅信息”用例的动态模型

:MainWindow:QueryDialog:BorrowBookBorrower1:queryLoan2:createDialog3:queryLoanInfo4:getBook5:消息查询6:返回借阅信息7:显示借阅信息

图1-6 读者查询个人借阅信息序列图

1:queryLoan():MainWindowerBorrower6:显示借yLoanInfo()阅信息5:返回借阅信息:Borrower-Book4:getBook():QueryDialog2:createDialog()3:qu

图1-7 读者查询个人借阅信息协作图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3.1.2 实现“查询图书信息”用例的动态模型

:MainWindow:QueryDialog:BorrowBookBorrower1:queryLoan2:createDialog3:queryLoanInfo4:findBook5:图书信息查询6:返回图书信息7:显示图书信息 图1-8 读者查询图书序列图

1:queryLoan():MainWindowerBorrower6:显示图yLoanInfo()书信息5:返回图书信息:Borrower-Book4:findBook():QueryDialog2:createDialog()3:qu

图1-9 读者查询图书协作图

3.1.3 实现“借阅图书”用例的动态模型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MainWindow:BorrowDialog:QueryDialogBorrower1:queryLoan2:createDialog4:查询图书库存5:返回图书是否可借6:修改读者的借阅信息及库存信息7:修改成功8:显示借书成功

图1-10 读者借阅图书序列图

2:createDialog()oan():MainWindow:BorrowDialogry1:queL息6:显示借书成功存库信书借存图可库询否及查是息功:4书信成图阅改修Borrower回借:7返者:读5改修:6:QueryDialog

图1-11 读者借阅图书协作图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3.1.4 实现“归还图书”用例的动态模型

:MainWindow:ReturnDialog:QueryDialogBorrower1:queryLoan2:createDialog3:修改读者的借阅信息及库存信息4:修改成功5:显示还书成功

图1-12 读者归还图书序列图

1:queryLoan():MainWindowBorrower6:显示还书成功4:修改成功:QueryDialog3:修改读者的借阅信息及库存信息:ReturnDialog2:createDialog()

图1-13 读者归还图书协作图

3.2 类图设计

进一步扩充和细化分析阶段定义的类,包括定义新的类来处理用户的需求。随着动态建模的深入,也会发现原来建立的类存在缺陷或不够完整,需要对分析中得到的类图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所以,还应该通过动态建模来修正和完善类图。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系统管理员-name:string-password:string+AddBook()+QueryBook()+AddBorrower()+QueryBorrower()借书记录-borrower:string-book:string-date:Date+newLoan()+getBorrower()+getBook()11*读者-name:string-number:string-password:string+Borrow()+Return()+QueryLoan()***<>身份验证*<>图书资料查询*1*图书-number:string-name:string-author:string-publish:string-time:Date+newBook()+findBook()**图书管理人员*-name:string-number:string-password:string+AddLoan()+DeleteLoan()*****

图1-14 设计类图

3.3 物理架构设计

物理架构设计就是用UML图形描述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大致结构,包括画出组件图和配置图。

3.3.1 组件图

组件图:表示构成软件系统的各物理组件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它能明确表示软件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职责。图书管理系统的组件图如下所示,其中包含“借/还书处理”、“信息查询”、“图书资源管理”和“身份验证”等组件。

云南工商学院09信息管理1班

图书管理系统借/还处理信息查询图书资源管理身份验证图书信息借阅信息

图1-15 系统组件图

3.3.2 配置图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和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可以采用B/S结构,系统配置图下图所示:

电子商务系统维护管理分析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系统;管理分析;运营维护

一、电子商务系统维护管理主要内容

和一般的管理系统不同,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运行过程会更加的复杂,既包括商务活动,如订单处理,也包括信息系统技术,如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因此可以这么理解电子商务系统的维护包括了两个方面一种是商务另一种则是技术。

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网站运营维护、硬件系统维护、软件系统维护、数据维护

(一)网站运营维护。网站运营维护包括前台维护、交互组件维护、网站更新、网站后台数据维护等等

1、前台网页维护。这是对网站前台显示内容的维护,如添加新的内容或者修改和更新网页信息等。

2、交互组件。网站中交互性组件主要有电子公告板系统、留言簿等。要定期对组件上的一些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如一些没有用的过期信息要及时进行清除;一些留言需要及时回复等。

3、网站更新。企业建设网站之后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产品的不断更新、市场的不断变化,需要对网站内容进行更新。

4、网站后台数据维护。这是对网站平时交易数据的维护,其中包括了订单管理、信息管理等等。

(二)硬件系统维护。硬件系统维护主要是通过日常维护和管理主机与外设。如机器的日常维护和清理,设备的更换与检修,都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并且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保证系统的正常稳定的运行。

硬件系统的维护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养周期一般在一周至一个月之间,维护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例行的设备检查和保养;另一种是突发性的故障维修,这主要是当设备出现突发性故障时,由专门的维修人员或生产厂商来对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这种维修活动花费的时间不宜过长,这主要是因为怕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另外,为了提高硬件系统的可靠性,一般会采用双机备份,当一组设备出现故障时,立即启动另一组备用设备投入运行,故障排除后再一次进入双机备份状态。

(三)软件系统维护。软件系统维护主要是为了维护系统中的应用程序所进行的一种维护手段。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主要是通过运行应用程序来实现的,如果程序发生错误或者业务发生改变时,就势必会引起程序的修改和调整。软件系统的维护是系统维护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工作量最大、耗用时间最多的一项工作。

软件系统维护主要包括四部分:纠错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适应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1、纠错性维护。纠错性维护是为了改正系统开发过程中已经发生而系统测试过程中尚未发现的一些错误。这种错误一般是由于遇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某种输入数据的组合所导致的,这是必须要修改的。

2、适应性维护。适应性维护主要是因为软件外界条件发生了变化所必须进行的一些适应性的修改。比如说,系统运行之后,系统的业务规模、用户访问量的不断增加,导致计算机设备的档次提升,操作系统或数据库版本升级,这种情况下应用软件可能需要一些相应的调整,用来适应系统环境的不断变化。

3、完善性维护。完善性维护主要是为了增加一些新的功能和完善软件性能所进行的必要修改。如,对已经拥有的软件系统增加一些新的功能,修改程序,用来提高处理效率,根据需要还可以对软件进行一些优化设计。

4、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主要是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这主要是为了减少或者避免日后可能需要的前三类维护而对软件配置所进行的一些工作。如对源程序可读性的调整等等。这种维护活动我们可以理解为“将今天的方法用于昨天的项目以满足明天的需求”。

我们对各种各样的维护工作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一般纠错性维护占了21%,适应性维护占25%,完善性维护50%,而预防性维护以及其他类型的维护仅仅占了4%。由此可以看出系统维护工作中,一半以上的工作是完善性维护。

二、电子商务系统维护管理的主要步骤

电子商务系统维护工作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网站运营维护,这主要包括验证链接、更新商品信息、回复客户所提的问题等。另一种是系统维护,主要是对系统总体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维护。对于网站运营维护来说,维护的步骤非常的简单,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开进行管理;而对于系统维护,则需要按规范严格执行。具体来说,系统维护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电子商务运营人员提交维护请求。网站开发完成后,主要使用者是企业的潜在客户以及企业的市场部门。在网站运行中,两者都可能发现流程不畅、系统运行错误的问题。外部客户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页留言方式反馈给企业市场部门。企业市场部门会将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并且向网站维护人员提交维护的申请。

(二)维护控制部门审查请求。维护控制部门将会从整个系统作为出发点,从业务功能的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等三个方面对维护要求进行审查和分析,并且对修改后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的估算。对于一些不当的维护,在与管理部门协商下给出修改或撤销的意见。

(三)维护管理员指定维护计划

通过审核的维护报告,由维护管理员根据其具体的情况来制定维护计划。对于纠错性维护,可以根据其紧要程度来制定计划。

(四)系统管理员进行维护测试

维护管理员将维护计划下达给指定的系统管理员,由系统管理员按照计划进行修改。修改后应该进行严格测试,用来验证维护工作的质量情况。

(五)维护控制部门审查确认维护工作

通过测试以后,由管理部门进行审核确认,不合格的返回进行修改。通过审核的,交付使用。

电子商务系统维护管理对于电子商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电子商务才能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凯,康亚雄.Dreamweaver CS3 入门提高精通.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3-36

[2]甘登岱.网页设计三合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2-27

资源管理系统分析 篇4

一、系统及系统工程方法论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 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工程方法论, 是从系统思想和观点出发, 将所解决的问题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 围绕系统的预期目的, 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和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考察对象, 以达到最优级地处理问题的效果, 它是一种立足整体, 统筹全局的科学方法体系。

二、资源管理系统基本要素构成

资源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想把这个系统问题分析清楚, 组成系统的要素须弄明白。资源丰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优势, 但不一定是财富,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资源的转化增值水平成正比。一个地区如果总是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输出支撑经济增长, 不进行资源的深加工和转化, 可能出现经济上的一时增长, 但同时会引发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一系列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 随着资源枯竭, 迟早要走向衰退。因此资源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管理工作,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它需要经济、环境、社会、智力等各方面的支持, 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才能实现资源管理的目标。

遵从一般系统论的理论和原则, 笔者对资源管理的本质要素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资源管理由其内部具有严格逻辑关系的“四大支持系统” (子系统) 所组成 (图1) , 它们是: (1) 经济支持系统———实施资源管理的动力牵引 (“动力”) ; (2) 环境支持系统———实施资源管理的约束限制 (“瓶颈”) ; (3) 社会支持系统———实施资源管理的组织能力 (“支撑”) ; (4) 智力支持系统———实施资源管理的科技支撑 (“潜力”) 。

每个系统又包括若干要素, 如表1所示。

1.经济支持子系统。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资源管理离不开经济这个动力因素。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呈近似的线性关系,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值得关注的问题。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道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 注意选择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合理开发和大力节约资源, 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2.社会支持子系统。社会进步对资源管理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从我国的资源禀赋看, 我国是总量上的大国, 人均上的贫国, 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科技的创新、人口素质的提高、法律法规的健全, 都需要社会事业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的全面发展, 才能提高资源管理水平系统功能。要依法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和改善人口结构,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 向全社会大力宣传节约资源的重大意义, 促进全民牢固树立节约资源观念, 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 坚决遏止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现象。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总目标。

3.环境支持子系统。这里的环境子系统主要是指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基础。资源的利用必然要引起生态环境或多或少的恶化, 尽管经过不懈努力, 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环境始终是资源管理的一个“瓶颈”。环境是资源的载体, 资源管理的目的不仅是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还要保持生态环境系统的良好平衡状态, 维持生态系统的支持能力和所有生物的生存能力, 从全球整体性角度来保证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 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环境治理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要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 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 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力度, 严格控制高污染项目, 淘汰高污染行业, 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尊重自然规律, 根据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规划经济社会的发展, 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在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文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优化, 努力使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 能给后人留下赞叹, 而不给后人留下遗憾。

4.智力支持子系统。智力包括科技、创新、理念、信息、知识, 其潜力对资源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知识经济的到来使科技、信息、知识等成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 未来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问题, 这直接决定着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 技术都是以引进为主, 但引进只能缩小差距, 创新才能决定未来, 没有哪一个国家不是引进别人的技术再创新的, 中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要实现经济发展翻几番的目标, 需要自主创新来提高科技含量, 提高竞争力。所以要发挥科技进步在促进资源管理节约中的作用, 推动节约资源和科技开发, 及时推广资源节约方面的科技成果, 支持和引导企业淘汰浪费资源的工艺、技术和产品。努力突破技术瓶颈,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资源管理系统要素间的关系

各个子系统不仅对资源管理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相互之间也有着作用与反作用, 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如图2所示。

社会、经济、环境、智力四个支持系统相互发展、进步的基础是资源, 各个子系统的管理归根到底是促进资源管理系统的优化, 当然资源管理也离不开各个子系统的支持。

1.资源管理与社会的关系。人口问题是社会的主要问题, 人口与自然资源矛盾的长期存在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社会进步就不可能实现, 相反, 社会全面发展的时间就会缩短。

2.资源管理与经济的关系。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可使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 反之,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会使资源基础削弱, 使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资源管理与环境的关系。从广义上来说, 环境也是一种资源, 并由资源要素所构成, 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或引起环境的改善, 或引起环境的恶化, 与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反之, 人类生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促使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 积极引用和开发新技术, 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资源管理与智力的关系。智力直接关系着科技的进步与创新, 科技的进步能使资源利用率提高, 相对缓解资源的短缺, 相反造成资源的流失。

各个子系统之间也不可避免的相互作用, 相互协调则形成良性互动, 可以用图清楚地表示出来, 如图3所示。

四、资源管理系统分析

对于资源管理的系统分析, 可以用一个框架图直观地表示出来, 如图4。

通过对资源管理系统各要素内在关系的分析, 影响系统的动力和矛盾也明确了, 为“不断增长的需求和生产力有限的矛盾, 生产不断增长和自然资源有限的矛盾”。相应地针对这些矛盾采取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方面必要的措施, 促使系统在矛盾中发展, 最后实现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Zhao Guohao,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Proceedings Of2005C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conomicsGrowthinChina, (TSTP检索) , 2005.6.

[2].马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求是, 2005

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篇5

记载进行图书管理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且容易出错和浪费大量时间。而采用手工管理图书的方法,不仅效率低、易出错、手续繁琐,而且耗费大量的人力。为了满足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图书馆书籍,读者资料,借还书等进行高效的管理,在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前提下,很有必要来开发一个图书管理系统来管理图书,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且准确率高。

待开发系统的一般概述 : 立足于校园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建成符合标准 化协议、通用性较强、实用的系统,以提高图书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信 息资源的共享。图书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集中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数据管理新模式。在对图书、读者的管理,其实是对图书、读者数据的管理。本系统的建成无疑会 为管理者对图书管理系统提供极大的帮助。使用该系统之后,图书馆管理人员可 以管理读者的登记、图书的购入、借出、归还以及注销等;还可以查询某位读者、某本图书的借阅情况,对当前借阅情况给出一些统计,以全面掌握图书的流通情况。本系统的宗旨是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使学校的 图书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系统、高效的实施。

1.数据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主要信息为图书信息。图书信息主要包括书名、编号、作者、库存 量等。

2.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主要实现对图书信息信息进行管理,需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功能:

1.采集图书信息。

2.加入新图书。加入新图书。

3.查询图书信息。查询图书信息。

4.删除图书。

5.图书的显示。

6.借阅图书。

热力企业生产监控系统分析 篇6

关键词:热力企业;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随着我国热力企业的发展,以及规模的不断壮大,在热力企业中的生产管理中的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监控系统在热力企业中的应用,并通过热力生产管理进行远程监控,合理运用热力生产设备,以满足建设的需要,对热力企业的生产效益、管理水平、企业形象以及社会效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热力企业监控系统

热力企业监控系统具有采集、分析和控制的功能,在热力企业中具有重要作用,热力企业监控系统的结构分为四层,即现场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通讯网络系统、工作站以及数据发布系统,下面就这个四个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其在热力企业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

(一)现场数据采集系统。进行现场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2号热源数据,把现场的一次元件到DCS柜,同时还要通过局域网把一次元件送到工作站。通过现场的一次元件把换热站的数据送到PLC,利用RS232与GPRS进行终端连接,并利用RS232和GPRS通过测温元件进行通讯终端连接,这样现场就能实现实时显示和控制功能。

(二)数据通讯网络系统。通过锅炉DCS计算机利用以太网和OPC数据接口将生产数据调度中心服务器,2号热源通过锅炉DCS计算机,利用DDN和OPC数据接口生产数据传到调度中心服务器,换热站生产数据利用GPRS无线通讯网络,同时通过DDN专线把数据传到平台的控制计算机,同时利用以太网和OPC为数据接口,把生产数据传到调度中心服务器,用户室温数据是利用通过GPRS无线通讯网络,利用DDN专线传到PB软件做平台的控制计算机,同样以太网和OPC为数据接口,将生产数据传到中心服务器。

(三)工作站。工作站包括锅炉计算机、换热站计算机、用户室温计算机,工作站主要的是将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之后把采集来的数据形成各种报表和曲线,为生产管理人员和各级领导的使用提供便利,工作站具有闭环自动控制功能和自动调节各种执行机构的功能,能够保证锅炉和换热站的参数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对用户室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控,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工作站也可以切换手动,运行人员可以直接输入指令,但是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输入时必须输入指定的密码。

(四)数据发布系统。数据发布系统主要是获得各台工作站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整理,从而形成数据发布系统,数据发布系统主要是采用B/S系统,利用NET编制,发布系统的特点有: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系统级别清晰,有高效的数据维护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可以浏览权限相符内容,并且浏览方式方便快捷,可以通过VPN系统浏览,对企业的生产运行状况的实时动态数据进行监控,方便系统升级和更新,并且可以兼具收费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功能有室温采集统计报表、换热站生产汇总报表、热源生产统计报表、公司热力生产能耗报表、锅炉换热站运行系统仿真图以及换热站地理信息系统。

二、计算机监控系统

在热力企业中,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为PC、PLC、Ethernet的模式,其中上位机配置为HP主机PIV2G、40G、256M、主板集成网卡,下位机配置为PLC、CPU模块,网络配置为以太网集线器、屏蔽双绞线以及连接头。

三、Citect组态软件

Citect组态软件包括应用程序组态环境和应用程序运行环境,主要功能是利用Citect开发的应用软件与计算机硬件能够实现计算机的集中控制,并且能够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主要画面包括:参数表、电动阀操作、控制画面、报警窗口曲线画面、报表打印以及操作记录等画面,用户可以通过鼠标,可以实现监控画面的切换,从而完成对温度、压力以及流量的检测,并开发了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显示效果,在计算机上就能看见颜色的变换和管线等状态的显示。

四、Citect监控软件在热力企业中的应用

Citect监控软件具有显示功能、远程调控功能、安全连锁保护功能、安全管理功能以及网络功能,在热力企业中有重要作用。

(一)显示功能。显示功能包括显示参数、显示曲线以及显示流程,显示参数是指进出炉温度、进出炉压力以及炉膛温度等工艺参数值,当参数测量值越线时,会有背景框和闪烁等警告信息,在设备进行正常运行时,对该画面进行监控,可以了解设备的工作情况,显示曲线是指对两台设备的温度等参数可以通过曲线显示,并能够查询其历史值。

(二)远程调控功能。远程调控功能的画面包括控制画面和电动阀画面。

控制画面:通过点击操作窗口,可以进行远程点炉,通过点击“确定”按钮,就可以完成操作。电动阀画面:通过对管线上的电动阀的控制和监视,并点击电动阀的上行和下行按钮,实现热力企业生产的控制。

(三)安全连锁保护功能。安全连锁保护功能在发生意外的情况时,为保证热力企业生产的安全,因此具有自动停炉和及时报警的功能,包括炉膛灭火自动顺序停炉、炉膛出口温度超高报警和自动停炉、排烟温度超高报警和自动停炉等。

(四)安全管理功能。为保证对热力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因此Citect应拥有完整的安全机制,对监控系统应该划分不同的操作权限,可以划分为用户级、操作员工级以及工程师级,以保证操作人员对设备监控系统操作的正确性。

(五)网络功能。Citect监控系统能够进行资源共享,可以使用打印机和硬盘等资源,提高计算系统的可靠性,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监控系统在热力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监控系统各个功能,加强监控系统在热力企业中的应用,并结合热力设备,使其在我国企业发展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提高热力企业的生产效益,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德辉,任振东,史运涛.基于研华WebAccess热力系统优化控制与远程监控的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9(04):50-52.

[2]杜继恩.北仑热力有限公司热网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生产管理分析系统 篇7

1 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分析系统与设计的价值

利用AS技术、OLE技术、Active X插件技术、动态连接库技术、模式识别技术与分布式数据管理技术等多种先进手段, 再与丰富的生产管理分析经验相结合, 通过Power builder数据库软件开发平台实现采油工程的生产管理分析系统。该系统将各种现代化先进技术相互融合在一起, 也就是说这些先进技术给该系统的优化升级与合理设计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平台, 同时也满足了多资源融合的要求, 进而成为坚实的合力。为了加强采油工程生产管理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 拓宽实践应用范围, 必须对其生产管理分析系统进行综合设计, 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其功能, 还可以规范其数据存储行为, 使油田生产分析管理和开发工具得到全面统一, 最终为采油工程提供有利的开发环境和开发条件[2]。此外, 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还可以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 实现制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油田生产管理。

2 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分析系统设计的主要思路

由于指导思想与理念各不相同, 所以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思路也不一致。笔者把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分析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模块结构作为主要思路, 对该系统进行综合设计, 并加以分析, 这样可以保证运行机制的持续性、长久性和有效性, 促进石油化工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2.1 系统功能

对象实现需要的属性为功能, 也可称为功效或效能。基于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分析系统的模块结构, 对其功能进行全方位分析, 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分析系统的基本特性, 并依此提出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

(1) 局系统。整个油田均为局系统的主要管理目标。利用局系统比较和分析各生产单位的实际生产状况, 以获取真实、可靠的直观资料, 而这些资料经归纳总结后, 便可直接运用到实际生产活动中。综合性信息、生产实际状况和局报表均为局系统的应用性模块。

(2) 厂系统。按照行政单位角度和单厂管理范围对采油工程的生产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以实现各项管理工作。分析生产形势、生产经营管理、编制厂级报表信息、查询核对信息、归纳总结报告等均属厂系统的工作内容, 而采油工程管理则是厂系统的主要功能, 这样主要是为了合理设计采油厂工程技术大队的各项生产管理活动。

(3) 数据管理系统。利用该子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采油工程管理数据库提出的各项维护要求, 并为生产管理分析数据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4) WWW查询。利用WWW查询可以对采油工程的实验信息、生产信息、经营信息进行动态性查询和浏览, 管柱的资料与信息、套管的资料与信息、方法的资料与信息、效果的资料与信息、机采井生产的资料与信息均为WWW查询的主要内容。

(5) 工具箱。自定义工具与实用工具均为工具箱的主要生产管理功能, 如果用户采用自定义工具, 那么采油厂内的成型软件就可以在系统实用工具中做直接挂接。而实用工具则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便利、更快捷的管理, 现阶段已在日示功图查询中得到广泛使用[3]。

2.2 系统要求

由于油田模拟化、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过快, 使得在不同平台建立的专业数据库系统和专业应用软件存在许多不同程度的问题, 例如部分数据有建设重复情况, 且数据冗余日益严重;各数据库系统之间呈独立状态, 且数据源头各不相同, 具体表现在信息标准和层次不同上, 无法达到不同层次信息交换的效果;而这些问题均给采油工程的日常生产管理工作带来直接性影响。为此, 必须运用合理科学的先进技术对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分析系统进行高效、高质的建立, 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好该系统的设计工作,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健康、持久、稳定的发展, 还可以推动整个石油化工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2.3 系统模块结构

根据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分析系统的软件结构将其合理划分成局系统、厂系统、数据管理系统、WWW查询和工具箱5个模块结构, 采油工程利用这些模块结构, 可以实现科学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生产与生产管理工作。

通过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的功能来收集、储存、处理与运用所需掌握的资料、信息和数据等, 这一过程称之为数据管理系统;生产状况分析、综合信息分析、巨基报表分析和归纳总结分析报告为局系统的主要内容;厂级报表分析、生产状况分析、综合信息分析、生产管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分析报告为厂系统的主要内容;实验信息查询、生产信息查询、经营信息查询为WWW查询的主要内容;自定义工具箱与实用工具箱为工具箱的主要构成部分。运用工具箱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工具箱, 这样才能确保整个生产质量。

2.4 检验设计

根据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分析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模块结构, 从理性的角度制定一份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方案, 但这个设计方案是否与客观规律、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要求、采油工程生产管理要求相符, 就要通过实践检验来证明, 这样不仅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合理运用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案, 还可以显著提高实际运用效果, 最终达到推动采油工程生产管理系统不断向前发展的目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 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工作虽然具有一定的复杂度和困难度, 但其发展前景良好, 所以各石油化工企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工作, 可以加深信息化程度, 增强油田生产效率, 提高油田管理化水平, 缩减生产成本, 降低管理人员的工程强度和劳动负荷, 使整个生产系统的实际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此外, 采油工程生产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工作还可以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对于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生产管理分析系统 篇8

1组织结构划分

1.1 箱管业务

为了对集装箱进出场作业有着良好的控制,一般设有箱管员、大门检查员、调度员、机械司机等岗位:

①箱管员:管理进出口集装箱,管理起租、退租箱,集装箱报修,收费;

②大门检查员:审核提、返箱单据,核收返箱费,开具发票;

③调度员:负责场区所有集装箱进出与堆存作业的指挥与管理;

④机械驾驶员:在调度员的指挥下完成集装箱的装卸搬移作业。

1.2 集装箱检验维修业务

为了完成集装箱的检验维修,一般设置集装箱验箱员、施工调度员和维修质量检查员及维修工:

①集装箱验箱员:在集装箱返回和调出时检验其有无破损、凹陷、胶条、门缝有无透光、和集装箱清洁(有无杂物、灰尘、油污等);

②施工调度员;

③维修质量检查员:检查维修质量;

④维修工:对破损的集装箱进行修理,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

1.3 冷藏集装箱业务

为了完成对冷藏集装的技术作业,一般设置冷藏集装箱维修电工岗位:

冷藏箱维修工:负责指定箱箱体体检、PTI、预冷与清洗、维修和保养。

1.4 场地拆装箱业务

为了完成场地集装箱拆装箱业务,一般设置货运计划员、理货员、机械驾驶员、装卸工等岗位:

①货运计划员:与客户沟通,根据公司作业能力接受或拒绝客户拆装箱作业委托,对完成的作业进行确认;

②理货员:根据作业指令和理货单,负责拆装箱及仓库作业的组织管理;

③机械驾驶员:根据作业指令完成货物的装卸、搬移;

④装卸工:按照作业技术方案完成货物的装卸、搬移。

1.5 公路运输业务

为了完成集装箱公路运输作业,一般设置运输计划员、集装箱卡车驾驶员等岗位:

①运输计划员:与客户沟通,根据公司作业能力接受或拒绝客户的公路运输作业委托,编制作业计划安排内、外调箱,向集卡驾驶员发出线路指令并通过GPS监控

②集卡驾驶员:协助制定计划路线,根据指令完成送货任务,检查载运箱并签署交接单据

根据以上基本介绍,集装箱堆场企业组织结构图如上:

2业务过程

集装箱堆场的主要业务工作是办理集装箱的装卸、转运、装箱、拆箱、收发、交接、保管、堆存、搬运、以及承揽货源等。此外,还有集装箱的修理、冲洗、熏蒸和有关衡量等工作。

2.1 集装箱堆存与保管

集装箱进场后,场站应将空箱和重箱分别堆放;空箱按完好箱和破损箱、污箱、自有箱和租箱分别堆放。

场站应对掌管期限内的集装箱和箱内货物负责,未经海上承运人同意,场站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堆存的集装箱占用、改装或出租。

2.2 集装箱的交接

发货人和集装箱货运站将由其或代理人负责装载的集装箱货物运至码头堆场时,设在码头堆场的闸口对进场的集装箱货物核对订舱单、码头收据、装箱单、出口许可证等单据。同时,还应检查集装箱的数量、编码、铅封号码是否与场站收据记载相一致。对进场的集装箱,堆场应向发货人、运箱人出具收据。

2.3 制定堆场作业计划并作业

堆场作业计划是对集装箱在堆场内进行装卸、搬运、贮存、保管的安排。堆场作业计划的主要内容有:

①集港作业;

②进口作业;

③验货作业。

2.4 对特殊集装箱的处理

对堆存在场内的冷藏集装箱应及时接通电源,每天还应定时检查冷藏集装箱和冷冻机的工作状况是否正常,箱内温度是否保持在货物所需要的限度内,在装卸和出入场内时,应及时解除电源。

对于危险品集装箱,应根据可暂时存放和不能存放两种情况分别处理。

3堆场过程简单说明

3.1 计划控制过程

堆场计划:根据业务流程以及集装箱流量,确定堆场布置。

外部进场计划:当外部集装箱提出进场申请时,根据堆场反馈的数据制定堆场箱位预约和排队,计划集装箱在堆场的堆放位置。

卸船进场计划:根据船信息、集装箱信息制定集装箱堆存计划。

提箱装船计划:根据货主提出的装船申请,制定集装箱提箱计划。

提箱出场计划:根据货主提出的集装箱提取申请,制定集装箱发箱计划。

实施调度计划:根据堆场各个业务的设备、人员需求信息反馈,制定实施调度计划。

费用结算计划:统筹费用结算方式。

设备管理计划:对堆场中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等进行管理。

3.2 调度作业过程

道口确认:在堆场道口,确认集卡信息。

设备调度:根据堆场业务,合理调度设备。集装箱的检验与维修。

人员调度:根据客户对堆场业务的需求,及时调度相关岗位人员前往现场。

4服务过程数据图

对堆场服务过程中涉及的过程以及各项数据进行了对应。

5子系统的划分

根据以上定义的数据类和过程,可以绘制出表1的矩阵,并对矩阵进行相应的变换和处理,从而进一步划分出子系统的结构。

在上述U/C矩阵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规则和其他因素的考虑,可以对U/C矩阵作进一步的分析改进,得出如表2所示的U/C矩阵。

根据最终U/C矩阵我们将子系统定义为:信息录入子系统、堆场信息子系统、规划调度子系统、人事子系统、查询子系统。其中关键子系统为红色标示的规划调度子系统。

6泳道图

以下是集装箱进场作业泳道图以及堆场综合业务泳道图。

泳道图图形解释说明:

:纸质清单或单据

:电子文档

:有后续事件发生

:人员操作

:需联系通知

:计算机操作

7结束语

系统分析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步骤中的最基础的部分,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举足轻重。其目的在于分析系统内部与系统环境之间、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复杂关系,分析系统要素的层次结构关系及其对系统功能和目标的影响,通过建立系统的分析模型使系统各要素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协调达到最佳状态,最终为系统决策提供依据。

信息系统帮助集装箱码头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强化港口内部管理,提高港口的效率。港口作为物流网络的节点,通过信息化来减少货物在港口停留时间、减少货物装卸时间、缩短船舶在港停泊时间、加速船舶周转、满足用户及时服务的需求,以保证物流链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黄有方.物流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姜同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梁迪.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邵举平.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查先进.物流信息系统[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7]Jeffrey A.Hoffer.etc,Modern Systems Analysis&Design(ThirdEdition),Prentice Hall,(2002).

[8]边国志.港口堆场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10.

[9]马强.集装箱堆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1.

炼油系统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篇9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 应重视清洁生产原则的分析, 从清洁生产的原则分析建设项目的单位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工艺技术条件等方面, 论证其清洁生产方面的工艺技术先进合理性, 保证企业持续清洁生产的发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3年4月18日发布了《清洁生产标准石油炼制业》 (HJ T 125-2003) , 该标准对石油炼制业清洁生产水平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本文采用该标准对炼油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2 炼油系统介绍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某分公司是一家大型燃料-化工-润滑油混合型石化企业, 原油加工能力为1000万t/a, 拥有炼油装置29套, 包括四套蒸馏、三套催化、中压加氢、连续重整、气体分馏、烷基化、制氢、丙烷脱沥青、芳烃抽提 (原催化重整) 、柴油加氢、汽油加氢、航煤加氢、干气提浓、糠醛精制、酮苯脱蜡、白土精制、蜡加氢、加氢裂化、延迟焦化、汽油脱硫和两套三废等, 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润滑油基础油、液化气、丙烯、石蜡、芳烃、石油焦、燃料重油等。

3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3.1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1000万吨/年炼油系统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的达标情况见表1。

由表1中数据可知, 炼油系统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达到清洁生产标准中的一级标准限值。

3.2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1000万吨/年炼油系统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的达标情况见表2。

由表2中数据可知, 1000万吨/年炼油系统综合能耗、取水量和净化水回用率达到清洁生产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3.3 污染物产生指标

1000万吨/年炼油系统污染物产生指标的达标情况见表3。

由表5中数据可知, 炼油系统污染物产生指标挥发酚、硫化物达到清洁生产标准中的一级标准限值, 石油类、COD和加工吨原油工业废水产生量达到清洁生产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3.4 产品指标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液化气、汽油、航煤、柴油、乙烯裂解原料、润滑油基础油、石油焦等产品;汽油质量满足当地汽油标准要求;航煤达到国家3#航煤标准要求;柴油质量全部满足当地柴油标准要求;延迟焦化石油焦符合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 H0527-92, 工业硫磺符合国家标准GB2449-92, 因此, 1000万吨/年炼油系统的产品是清洁的。

3.5 环境管理要求

1000万吨/年炼油系统符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 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 环保管理机构为环境保护部, 负责日常环保管理工作及监测站监测的技术工作, 环境审核按照石油化工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的要求进行审核, 环境管理制度健全, 废物处置方法符合国家规定的废物处置方法要求, 执行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废物转移制度, 每个生产装置都有操作规程, 重点岗位有作业指导书, 易造成污染的设备和废物产生部位有警示牌, 有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 因此, 1000万吨/年炼油系统的环境管理制度基本达到清洁生产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

3.6 清洁生产分析结论

3.7 清洁生产分析建议

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审计工作, 提高自身的清洁生产水平;在环境管理方面, 该公司投产后应按照使用化工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的要求进行审核, 不断提高公司的环境管理, 并按照ISO14001 (或相应的HSE) 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完成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写, 并使体系正常运行, 以确保公司在环境管理方面的不断改进。

4 结论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 应重视清洁生产分析, 从而可以达到减轻建设项目的末端处理负担、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降低建设项目的环境责任风险的目的。

1000万吨/年炼油系统达到或优于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节水措施处于较高水平, 环境效益明显。

摘要:本文从清洁生产的含义及主要内容出发, 对某公司炼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清洁生产,指标,标准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编, 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手册, 北京: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6.6

[2]沈玉梅等, 清洁生产发展及应用前景, 环境科学进展, 1998, 6 (2)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编,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 培训教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1

医院药库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药库负责如脑血管科、内科、外科、儿科、骨科、妇产科等科室的药品供应工作。2014年1月开始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抽取用药资料1 000份, 就有效、安全用药率及医疗纠纷率与2013年1月—12月管理前抽取的1 000份进行对比。

1.2 方法

管理前开展常规药库管理工作;管理后应用信息化系统模式, 具体操作如下。

1.2.1 药品采购管理特点

在信息化系统基础上, 经新物流系统, 库管将各二级药房请领计划或大库自动生成的采购计划向电子商务平台上传后, 由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平台批量运输, 完成药品采购操作。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化系统, 采购计划可向药品供应商准确、快速地传达, 不但最大程度缩短药品要货、供货时间, 而且提高了采购的灵活性, 规避了不确定性。另外, 增加了药品供应商与医院间的信息交流, 通过新物流系统, 医院可对药品采购计划及流程中的执行情况及时掌握和控制, 以便对到货时间和工作进度全面控制, 促使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1.2.2 药品出入库管理特点概括

(1) 入库管理:入库前, 库管先对电子发票信息核对验收。若有价格变动、药品为新购种类、有效期<9个月等情况, 新物流系统即会有相应提示, 确保异常情况可有效处理。应用信息管理系统, 无缝对接了医院药库入库电子信息与供应商出库电子信息, 使信息共享, 可共同准确管理[2]。在新系统“收货”项下, 收药时对收货地点选择, 取药品名称输入, 药品的厂家、批号、规格等点击查询后, 可自动显示, 无误后验收入库。也可对包装箱上的条形码扫描, 验收入库, 后行收货确认, 在医院信息系统 (HIS) 上批量上传收货信息, 药品的入库即完成。 (2) 出库管理:依据用药情况, 各个药房制订请领计划, 并向库管经信息系统传达, 库管在药房请领单审核项下, 对请领申核。基本审核原则为超下限药品可批量直接库发;药品库存足时, 需依据使用情况、请领审核;无库存或库存不足者, 联系药品供应公司配送, 由医院药房验收, 使领药流程减少。审核请领计划后, 对请领单打印, 照单发药, 均带药品效期、批号、库存量, 使药品效期、批号管理得以规范, 并为库管对药品状态的实时掌握提供了条件, 利于药品的盘点和库存管理。完成发药后, 双方签字, 在发货单确认下, 填发货信息, 药品批量出库和下账可一键完成, 使出库速度明显提高, 增加了工作效率。 (3) 退货管理:a) 医院药房退药:因各种原因, 药品至门诊药房后通知暂停应用, 此种情况下, 需向库房退回。负责人需在“药房退货”项下, 填写退货申请, 将药品的退货原因及信息准确录入, 后传输给物管, 并退回实物。库管申核申请, 就药品信息进行核对, 完成实物的清点, 可退货回供应商或药库。b) 大库退药:药品破损、近药期、滞销时, 需退货给供应商, 需行出库确认、发布到外网、下线、双方核对信息等流程。除使退货管理得以规范外, 还使药库增强了药品效期、批次的管理意识, 实现科学化、系统化。

1.2.3 药品信息管理概括

(1) 信息维护:在维护项下, 将药品名称输入, 查询后, 输入包装量、商品名, 其他自动生成, 保存即可。对药品信息维护, 利于查询, 便于请领计划的制定。 (2) 信息通知:建立药品信息通知栏, 将药品信息如换包装、近效期、缺货等及时通知, 相关部门进入系统即可关注, 以便对药品信息最快时间内掌握。 (3) 货位码维护:选择库别, 就药品名称进行输入, 右键弹出货位码, 完成输入后确认即可。

1.2.4 药品上下限管理

输入药品上下限, 依据近3个月各药品使用情况, 通常以1周的量为上限, 3 d的量为下限, 上下限管理为动态管理, 需依据近期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设置。通过设置上下限, 当药品库存量较下线低时, 系统自动报警, 生成采购计划, 药库管理人员将药品及时补充入库, 当药品流通环节受阻时, 系统会自动报警, 对及时退货有提示, 使库存量减少, 资金周转率提高, 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1.2.5 库存管理与盘点

每次发药完毕, 即行出库管理, 确保账物相符。并明确效期, 及时出货或退货, 以减少损失;实行零库存管理, 使药品存储周期缩短, 周转率提高, 资金占有率减少。每个月底进行盘点, 打印盘点表, 提高准确度和工作效率。

1.3指标观察

记录管理前后药房投诉事件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总分均为100分, 分值越高, 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验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管理后药房投诉事件率为0.3% (3/1 000) , 较管理前的2.2% (22/1 000) 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622, P<0.05) 。管理后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前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药库应用信息化管理, 使医院药品管理进一步规范, 保证了有效、合理、安全用药, 使医院药剂药学服务、经济管理、物流保障达到更高水平。信息管理系统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库管的工作负担得以减轻, 原来的物流程序优化, 传统管理中的疏漏得以封堵, 故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3,4]。当然, 新创建的管理系统仍在探索阶段, 还有不足之处, 如信息、数据在两个系统间传输不严密, 部分新系统的功能不健全等, 需持续优化、不断改进, 使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完善、更科学, 以使药品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 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用药服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管理后投诉事件明显降低, 医护人员满意度也在提高。

综上所述, 在医院药库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增强了管理水平, 防范了不良事件,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药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药库应用信息系统管理的资料, 就安全用药率、有效用药率、医疗纠纷率与2013年1月—12月管理前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统计显示, 管理后药房投诉事件率为0.3% (3/1 000) , 较管理前的2.2% (22/1 000) 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管理后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前 (P<0.05) 。结论 在医院药库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增强了管理水平, 防范不良事件发生,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药库,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良事件,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燕, 赵辉, 李鸿.浅谈医院药库的管理工作[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3, 29 (4) :380-381.

[2]王丹琳.浅谈加强药库药品的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10 (7) :31.

[3]谢旭东, 翁春梅, 万茜.二维码技术在医院药库管理中的实践与探讨[J].当代医学, 2014, 20 (27) :15-17.

制造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分析 篇11

关键词:制造系统设计分解;效绩回顾体系;员工敬业度

对一家制造型的企業来说,它的使命在于最大化其利益相关着的价值。其中包括其客户,投资方(或者所有者)和员工。能否帮助客户实现价值,决定了企业的实现和增长销售额的能力;能否通过卓越的运营而消除浪费提高效率,决定了企业的相对盈利能力;能否增强员工的敬业度,正日渐成为当代企业取得长期成功最主要的智力保障。本文将从这些企业最高层管理者所关注内容出发,基于MIT生产系统设计实验室关于制造系统分解的框架,结合精益生产思想和平衡计分卡里关于效绩考评指标设置的方法,论述如何为一家航空和精密产品制造企业(下文简称企业A)建立一套制造管理系统及实施的过程。

第一步: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基于制造系统设计分解的效绩指标(Performance Measure)板块来设计制造管理系统的框架。

客户价值实现:由于企业A目前所做的产品的后到精加工以及装配,不涉及到产品的定价以及研发。因才在客户价值实现里只考虑基于交付和售后服务的客户服务以及产品质量。

杰出运营:该部分依据同步制造的思想,将杰出运营下的关注点分为了单位产出下的运营费用和单位产出下的库存量。根据精益思想里工厂的八大浪费,加上企业A目前运营成本里占大部分的原材料成本和管理成本,构成了运营费用/产出下10个子关注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不同的企业,或者在同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占关键少数的运营成本类型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动态的调整关注的内容以确保抓住问题的关键。在库存/产出下,依据库存产生的三大环节:供应商的交付周期波动、工厂生产计划与生产实际的差异和销售预测与实际客户需求的差异,来进行进一步细分。

员工敬业度:该部分综合考虑平衡积分卡里学习与成长层面衡量员工的核心指标及关于提高员工敬业的十个关键点的研究,将员工敬业度下分为满意度,保持度和生产效率三个部分。其中,满意度考虑包括员工参与决策、得到认可、获取信息、取得对创新的鼓励、来自其他员工的支持、对公司总体的满意度共6个方面的内容。该部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到反馈。保持度下考虑员工的自愿离职率,关键岗位的离职率以及总体离职率三方面内容。最后在生产效率下包括人均销售收入或者单位薪水支出下的销售收入、战略信息覆盖率以及战略工作覆盖率。

第二步:基于公司的愿景和使命及其目前的效绩短板,来确定其重点关注的方面。

一般来说公司对自己的亟待改善的方面都有很清楚的认识,但很多情况下却只是看到表面的问题所在,没有深入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因此,在此基于第一步中制造管理系统框架的分解过程,帮助企业更好的发现需要改善的关键所在。对企业A,我们就上述框架里关键的效绩指标开发了一套评估工具,以描述的形式将关键的效绩指标分为了六个由优到差的层次,通过采集各方面的意见可以为公司进行综合评估。该工具旨在为企业A提供一个与同行企业横向比较的基础。

第三部:就第二部里选取的主要效绩指标,结合企业A的组织构架及其分工,指定主导指标达成的负责人/岗位。并且基于负责人职能与效绩指标的相关层度将主导分为:全面负责,主导完成和达成情况汇报三个类型。

并由此提出四个层次的效绩回顾会议,来定期监控效绩指标的达成情况。这四个层次分别为工厂月度效绩回顾、A3①项目进度回顾、各职能部门的效绩回顾和每天的快速响应会议,详见图2。同时,也定义出每级会议要求参加的相关人员和标准的会议或者报告模板。其中A3项目的作用主要是针对工厂效绩回顾会议中由于效绩指标达成出现的问题需要专门立项解决的情况。每天的快速相应会议主要针对当天突发的事件以及以前会议上没有解决问题的回顾。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月度工厂效绩回顾会议上仅关注达成效绩指标的情况以及造成没有按期完成的下一步解决方案,其他的内容例如已经开展的行动,或者原因的分析不应在会上讨论。

第四步:前面三步将整个制造管理系统的战略层面的框架搭建完毕,在最后一步需要做的是如何让员工融入到这套系统中,以系统背后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去指导自己的行为,确保自己每天的工作都朝着实现企业愿景与使命而努力。这里,主要借鉴Personal Impact Map的建立方法,在第一步里建立起的制造管理系统框架下,让每位员工把自己的职责与工作与系统框架里的分支内容联系起来,从而让员工看到自己在实现公司目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将给员工的回报与其在关键指标达成中的表现连接起来。除了这些,在员工敬业度下的六个关注方面也需要同时得到高度的关注。

最后,只有把整个制造管理系统的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关注,并持续地进行改善才能确保企业得到可持续的杰出效绩。

参考文献

[1]Srikanth, Mokshagundam L., Robertson, Scott A., Measurements for effective decision making, The spectrum publishing company, Wallingford, Connecticut, 1995.

[2]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4.

[3]Dobbs, Daniel C., Development of an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system design decomposition, S.M. Thesis, Dep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2000.

[4]Womack, James P., Jones, Daniel T., Lean Thinking, Simon & Schuster, New York, 1996.

[5]Seijts, Gerard H., Crim, Dan, What engages employees the most or, The Ten C’s of employee engagement. Ivey Business Journal, Ontario, 2006.

[6]Hill, Brad and Tande, Christine, Personal Impact Map Chart the course to a shared vision. Worldat Work, 2003.

生产管理分析系统 篇12

随着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 由系统原因而引发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一些人为因素使人们无法欲见信息系统的脆弱性以及这些脆弱性可能给人们来的巨大损失和风险。虽然信息系统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都采取了一定的安全功能和保障措施, 但这不能说明信息系统不存在安全脆弱点, 只有脆弱性测试才是检查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和抗攻击能力的有效方法。

目前很多漏洞扫描工具和攻击工具都是可以测试信息系统的脆弱性, 其中有专门针对网络漏洞、主机漏洞、数据库漏洞和服务器漏洞的产品, 但是这些产品仅仅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安全定性测试而不能很好的实现定量测试。我国对信息资产的脆弱性分析工作, 除少量利用一个系统脆弱性扫描工具外, 绝大部分工作是人工进行。对于信息资产的管理、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过程、评估结果的处理与管理等工作, 都没有相关的软件工具支持。本文所提到的项目—信息系统脆弱性分析与管理系统的研发, 目的是提供一套信息资产脆弱性分析辅助工具, 能够协助脆弱性分析人员和部门, 实现脆弱性分析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提高信息安全脆弱性分析工作的效率、降低复杂性。

1 系统的模型设计

本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 遵循系统开发中的低耦合、高内聚的原则, 使各个模块相对而言具有独立功能, 相互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关联, 使系统结构清晰。系统模型设计的主要模块划分六个, 分别为:

(1) 中央控制台。用于分布式控制, 作用是控制所有的分布式引擎。中央控制台直接下达任务到各个引擎, 但是不能修改各个引擎的配置信息, 也就是说中央控制台和各个分级的配置数据独立。

(2) 任务管理器。对任务进行中开始、停止等控制, 使用任务队列对多种任务进行调度并执行, 同时在任务执行时返回任务的执行状态。

(3) 二级主界面。结合用户输入的主机数据, 完成整个扫描任务的配置, 将扫描任务下达至任务服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 从任务服务获取任务信息。

(4) 分析中心。负责分析扫描结果, 使用单独的数据库, 可以通过控制台将相关的扫描结果导入分析中心数据库。然后通过分析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 实现对任务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和提供报表。

(5) 结果服务。提供对结果数据的读写。所有关于读写的操作由这个模块提供。结果保存为.xml数据。

(6) 工作部件。以独立的.exe形式存在的工作部件, 可以独立运行, 运行状态返回给任务服务。运行结束后调用数据服务保存运行结果, 部件可以是各种检测工具, 扫描引擎等。

2 系统主要功能特性

信息系统脆弱性分析与管理系统的研发顺应了信息系统脆弱性分析产品的发展趋势, 其所能实现的主要功能特性主要表现如下:

(1) 采用国际CVSS通用脆弱性评级体系, 以等级保护思路结合设备的等级定义进行评估, 并给出管理工作为目的的分析报告、分段式处理建议。

(2) 国际首创的自检式任务分派, 完全解决跨越单机防火墙、评估时间随目标增长、人为抵制等问题, 并提供审计式评估、自动修复等开创性评估产品功能。

(3) 细致丰富的策略库, 提供近5000条策略, 支持七种以上的分类查看方式, 全面支持CVE、Bugtraq;可以按照各种分类以衍生法、与或非合并法任意生成模板, 策略升级提供增量模板;全部策略支持导入导出。

(4) 提供多种任务模式的多种管理, 标准任务、渐进式任务、计划任务、手动式任务模式全面优先级队列式执行;提供暂停、停止、恢复、删除等操作。

(5) 开放式架构, 支持插件技术, 用户可自定义扩充测试项。

(6) 强壮的设备及数据管理能力, 提供上万台设备的管理, 可以多种方式维护、刷新设备属性, 提供设备资产的进一步扩充管理。

(7) 部署方式灵活, 可安装于笔记本等移动平台;提供单引擎分布式、多引擎分布式管理。

(8) 提供nmap、hping、口令探测、反嗅探探测、路径跟踪等多达10种以上的独立工具。

(9) 全面兼容Windows系统, 用户界面简单易用。

(10) 升级方式灵活, 并支持网上升级、本地升级, 并提供自定义服务器设置, 升级提供增量式评估任务。

(11) 支持冗余技术, 支持完全涉密授权方式, 全面提供审计。

3 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3.1 符合CVSS体系和等级保护策略

随着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思想的深入, 系统还将用户被评估的设备的等级情况纳入了评估过程中, 通过将被评估设备的等级和脆弱性情况进行加权运算, 从而达到对于不同的等级保护下的主机应用系统的相应评估分级结果。

系统根据不同安全保护等级的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不同等级事件制定相应的预案, 确定事件响应和处置的范围、程度及适用的管理制度等。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 分等级按预案进行响应和处置, 并能够给出以管理工作为目的的分析报告、分段式处理建议。

3.2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风险评估

系统采用基于知识的风险评估方法:在基线风险评估时, 组织机构可以采用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来找出目前的安全状况和基线安全标准之间的差距。故而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又称作经验方法。其重点关注于评估信息的采集 (信息来源包括会议讨论、问卷调查、检查列表等) 。

目前通常把风险分析技术分为定性、定量、定性/定量风险分析技术三类。定量分析主要试图从数字上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得出可以量化的风险分析结果, 准确度量风险的可能性和损失量, 分析结果直观。但目前的定量分析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很多风险很难量化, 适合比较主观的定性风险分析技术来处理, 为风险诸要素 (资产价值、威胁频率、脆弱性利用的可能性、安全措施的效率和成本等) 的大小或高低程度定性分级, 如“高/中/低”三级等。本系统使用了定量和定性风险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系统软脆弱性等适合定量分析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 对难以定量风险的进行定性分析。

3.3 采用通用脆弱性评级体系

通用脆弱性评级体系, 简称CVSS, 是由NIAC开发、计算机事件响应与安全工作组论坛维护的一个国际性的开放、免费的通用评级体系标准。通过该标准可以对脆弱性进行评分, 进而完成对系统脆弱性进行评分评级。

系统通过CVSS, 解决了评估过程中对脆弱性、评估目标的科学分级标准, 可量化的对于评估进行衡量, 在评估过程中借助CVSS体系的时效性因素和环境因素, 历史性的在评估产品中引入了时效性影响和用户环境因素, 并将其直接反映在评估的过程中。系统还将用户被评估的设备的等级情况纳入了评估过程中, 通过被评估设备等级和脆弱性情况的加权运算, 从而达到不同的等级保护下相应的评估分级结果。

3.4 采用Agent技术实现个体脆弱性自动管理

系统利用Agent技术实现终端自检模块, 生成绿色的带有策略模板的自检程序, 分发给需要评估的个体, 由个体自己或域模式运行, 自动回传结果后删除自身。其中的Agent或为客户或为服务器, 交互关系仅限于客户主动请求/服务器被动服务的交互方式。然而, 这种基于Agent的系统使人们跳出了客户/服务器系统的局限, 适应了应用需求的发展。利用Agent技术改善了Internet应用, 实现并行工程的思想, 同时能够实现分布式仿真交互环境。

3.5 实时自动的系统加固与修复

系统依据CVSS和等级保护标准得出的脆弱性评估结果, 采用自动修复、打补丁、主机加固、数据库加固等措施, 减少系统的脆弱性, 从而降低资产的安全风险。同时也会对系统进行定时自动的检查, 从而达到及时发现系统安全漏洞的目的。

长期以来, 网络安全界对基于网络应用的外部防范技术关注较多, 而当前通过系统内核加固和修复, 实现用户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进行有效的保护, 正在成为又一新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系统中的这项功能也是为脆弱性评估做了坚强后备与补充。

4 结论

信息系统脆弱性分析与管理系统的成功研制将会在提高我国信息系统脆弱性自动化管理水平, 有效地降低信息资产风险, 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策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并将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系统研发的意义出发, 综述了系统设计的功能模块, 系统实现的特性及开发采用的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Analysis on Combined Security Efficiency and Vulnerability for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Evaluation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No.3May2005.

[2]Ramakrishnan C.R., Sekar R.Model-base analysis of configura-tion vulnerabilities.Journal of Computer Security and Privacy, Oakland.CA.2002.

[3]Ritchey R.W., Ammann P..Using model checking to analyze networkv ulnerabilities.In:Proceedings of2000IEEE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Oakland.CA.2000.

上一篇:金融支持路径下一篇:云计算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