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管理系统

2024-08-26

生产与管理系统(共12篇)

生产与管理系统 篇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各大电力集团及各发电企业对安全生产、高效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电力市场辅助决策分析的需要,公司和各下属发电企业都迫切需要建设一套“机组、电厂、电力集团三层一体化”的生产实时管理系统,及时、准确、稳定地采集各个下属电厂发电设备的生产实时数据,建立生产数据的存储、统计分析和展现平台,实现对生产过程、机组辅机状态实时监管。

同时,在获取的生产运行实时数据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根据不同用户的特点,展现设备、机组状态的安全经济指标,使得管理人员、运行人员更加深入了解生产状况和设备状态,实现区域级生产过程的集中监管。

1 设计原则

1.1 建立稳定安全可靠系统

建立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现场网络状态,建设稳定的网络环境,并保证系统符合国家及行业的相关安全规定,确保系统的稳定安全可靠。

1.2 实现对发电厂的集中监测

系统应该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能够集中对各个发电机组生产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1.3 具有可扩展及相对灵活性

能够支持系统后续的无痕升级,需要为其他系统预留接口,方便为其它系统提供数据。

2 系统网络架构

生产实时管理系统总体分为厂站侧及主站侧,主站侧业务主要集中于发电企业集团一级,厂站侧主要用于数据采集,在火电电厂侧,利用现有的SIS系统数据平台,将相关的生产运行数据传输到集团公司监管系统三区侧进行存储和应用。

集团总部用户可通过局域网登录访问web服务器,下属单位通过广域网、VPN等方式访问web服务器。

主要系统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3 系统总体功能

3.1 数据采集及处理

数据采集软件能够从各个场站系统中采集数据,数据采集方式遵守各个系统的通讯协议,通过在数据采集服务器部署相关的数据采集软件,将采集到的数据转发至集团侧,并在集团侧数据库中进行存储。

3.2 监控系统

3.2.1 公司总貌监控

实时展示发电公司的主要信息指标,包含发电量、出力系数、实时负荷、计划负荷、机组运行状态,并且可以通过趋势图进行查看,方便用户进行大指标的查看。

3.2.1 机组工艺流程监控

工艺流程监控显示机组实时的生产状况一览图,包含各个机组的锅炉风烟图、汽水流程图、气机本体图、环保监测画面等,可以供用户实时监测到各个机组的实时运行情况及主要参数,并且可以对监控画面进行回放,方便用户进行历史查看。

3.2.2 升压站监控

用户通过升压站监控能够监控到升压站的相应参数及状态,可以供用户对整个升压站出线实时监控,方便用户进行查看及分析。

3.3 报表系统

自动生成用户所要求的报表样式,包含各电厂的对标情况,进入报表页面后,在报表内容上方操作区报表日期栏选择需要生成报表的日期和显示比例,点击“查看报表”,随即生成所选当天报表。并可导出CSV/WORD/XML等格式文件,同时可以选择打印报表。

3.4 报警系统

报警管理功能主要是对各类报警配置的管理,每个用户可以定制自己的报警信息组,当报警事件产生时将报警信息通过短信方式发到用户手机上。

对机组及升压站进行实时分级报警,在web页面上通过颜色区分显示各级报警相关信息,值班人员可以根据报警信息实时了解机组的实时运行情况,根据报警信息做出相应判断。

3.5 历史趋势分析

在趋势显示中,可以实现对各个电厂和各个机组自定义趋势查询,用户只需要输入要查询的参数,就可以在曲线中实现各个参数的实时和历史变化趋势查询。

3.6 统计分析

包含机组故障、升压站故障、机组运行时间、发电量等统计分析功能,为用户安排检修、停机操作提供相关依据,并且可以在机组间进行对比,按照指标进行排序,为用户寻优做出相关依据。

3.7 系统权限管理

系统设置灵活的权限管理和配置功能,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管理需要,添加删除用户、设定各个模块的用户访问权限等,提高系统的管理安全。

4 结语

随着发电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生产实时管理系统的实施与应用,实现了发电企业数据共享,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型的计算、统计、展示和分析工具,提高了所属电厂的信息化水平,为企业取得较高经济效益做出相应贡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前进,电力企业依靠信息化技术辅助生产的需求与日俱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成为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电厂电力生产中,作为现代电力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生产实时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对于电力生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系统对于保证电力生产的顺利进行、确保电力生产满足社会需求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因此,为了确保电力生产的正常开展,促进企业电力生产实时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有必要加强生产实时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本文阐述了生产实时管理系统的应用背景和意义,对生产实时管理系统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研究,通过所学理论知识,确定了生产实时管理系统模块设计及网络架构,提出了生产实时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通过应用生产实时管理系统管理电力生产,可以实时掌握企业的生产计划、运行管理、生产执行和生产统计等情况,帮助企业实现管理高效化、决策科学化以及控制最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信息化,实时监管,设计,实施,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创学,刘鲁清,王智微,等.区域(省级)发电公司生产实时监管系统的研发[J].热力发电,2012(3):7-11.

[2]王智微,褚贵宏,胡洪华,等.华能国际火电运行指标监管系统的研究开发[J].电力信息化,2006(6):51-53.

[3]王忠杰,何志刚,刘本伟,等.火电厂节能对标管理系统[J].热力发电,2012(10):84.

[4]黄志勇,赖菲,王智微,等.粤电集团生产实时监测系统[J].热力发电,2012(7):105-107.

[5]徐创学,等.集团公司&厂级联合实时对标管理系统的开发[A].2010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论文集[C].2010

生产与管理系统 篇2

1、连续性生产与离散型生产:

按工艺过程的特点。

连续性生产是指,无聊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连续性生产又称作流程式生产,如化工炼油冶金食品造纸等。

离散性生产是指,物料离散地按一定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如轧钢和汽车制造。

2、备货型生产MTS和订货型生产MTO:

生产与管理系统 篇3

【关键词】生产数据;采集;架构;整合;应用

信息资源已成为全球化形势下国际企业竞争的焦点。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企业开展生产业务同时,分别建立了不同类型的生产及监控系统,如管网企业多建有数字化管道与SCADA系统,工厂型企业多建有DCS、SIS系统等。这些系统自成系统,互不通联,形成了一些“数字孤岛”。通过建设生产数据采集与展示系统采集各生产企业的基础设施及生产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生成相关的各类报表、报告,让数据流转起来,可以提高数据利用效率,提升信息服务的价值,为经营决策提供辅助手段,最终实现精细化的管理目标。

1.系统及网络架构

生产数据采集与展示系统采用GIS、数据库、网络,接口等技术,将各生产企业的地理信息、三维场景、数字化管道、生产运营情况等信息有机的关联与融合。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 系统总体架构图

通过将GIS数据、管道本体及附属设施数据、业务属性数据、站场设备设施基础数据、生产实时系统的动态监控数据的采集、整合与植入,存储至服务器,并对各站场、分输站、阀室进行三维建模,完成全息化生产管理平台,平台建设和各类数据整合后,根据具体管理需求,建设生产数据采集与展示平台上的各应用模块。

该层次结构考虑到系统的灵活性和未来的扩展性,由于有了开放平台环境的支持,无论是扩展更多的地理场景、业务数据、专业模型,还是开发更多的应用系统,都能借助平台提供的各类服务来方便快速的完成。

系统网络架构按安全层次划分为三个安全网络区域:生产网络(安全I区)、数据采集网(安全II区)和企业信息网(安全III区)。在生产网络与数据采集网之间需部署网闸产品。网闸是切断网络间的通用协议连接,将数据包分解重组为静态数据,对数据进行安全审查,包括网络协议检查和代码扫描,确认后的数据安全流入内部单元,内部用户通过严格的身份认证机制获取数据[1],网闸产品保障了生产数据单向流转,从而保证了生产网络的安全运行。

防火墙部署在数据采集网与企业信息网之间,通过访问授权控制,允许特定的人员通过防火墙访问数据采集网,未经授权和安全认证,不允许其他设备、网络或系统接入数据采集网,保护数据采集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2.数据采集与整合

生产数据采集与展示系统的数据采集与整合主要工作有:管道成果数据整合及实时生产数据整合。

管道成果数据整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集成已建数字化管道系统:生产企业提供数字化管道系统建设过程的相关资料,生产数据采集与展示系统根据建设需要与数字化管道系统有针对性的进行接口建设。如:通过直接访问数字化管道系统的数据库,获取管道成果数据。另一种是导入成果数据,生产企业根据平台建设需要,按要求提供所需成果数据,并且在站场改建、新增等大范围数据变动等情况下再次提供成果数据。

实时生产数据集成有OPC、FTP、数据库读取及其他协议等方式:OPC技术为工业自动化软件面向对象的开发提供了统一的接口标准,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通过标准COM和DCOM进行数据的交互。OPC项包括值(Value)、品质(Quality)、时间戳(TimeStamp)3个基本属性[2]。数据采集时需确保实时数据系统具有独立的OPCServer服务器,提供OPCServer服务器的IP、计算机名、帐号信息、IO点位表信息,且需确保采集生产数据的服务器能够与OPCServer服务器处于同一网段内。搭建FTP服务,是将所需实时生产数据打包成标准文件(如xml)传送,数据采集时需要FTP的IP、帐号、密码、端口等配置信息。读取数据库方式需要生产企业提供一个可访问数据库的帐号、数据库的表结构、端口等数据库配置信息。通过其他TCP标准协议采集实时数据,如modbus,或其他私有协议,此类情况需针对性开发。以上几种方式中,优先考虑使用OPC方式。

3.应用层功能实现

三维GIS及场景管理

三维GIS及场景化管理是整个生产数据采集与展示系统的基础子系统,为其他子系统的建设或信息展示提供三维可视化场景。通过平台可以查看企业业务分布情况、企业场景、企业周边场景、省市县等行政区划信息等,并能够可视化查看各企业的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等。

数字化管道查询

利用三维展示平台友好的使用界面,将各生产企业原有的二维数字化管道成果整合,将已建、在建、规划中的管线以及场站集成在该平台上,实现数字管网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包括:管道走向信息三维展示、地下管网三维可视化查询、管道业务属性三维可视化查询管理、管线设施综合查询管理。

生产数据监控与展示

将生产企业的部分实时数据如各场站的温度、压力以及流量等信息接入到总部,实现实时数据的直观展示,使非生产一线的用户及时了解设施的运行状态,并将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展现历史数据整体变化情况;实现二三维工艺流程切换展示,同时可展示工艺过程重要设备的属性参数信息。

生产报表统计分析

实现了企业的报表填报管理功能,对于填报的报表,用户可对报表中数据项进行日统计、月统计以及年统计等,将统计结果以不同形式展示出来,简化了报表上报流程,实现了报表的无纸化办公。

区域调度辅助分析

可以清楚直观的展示各企业当前的库存量、用户的用量情况及库存支撑用户使用时间等信息,通过整合和植入各企业运营监测数据,为区域调度提供辅助分析。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集成

工业视频监控系统和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对各厂区关键位置正在进行的作业情况进行监控。通过对视频系统的集成,系统可显示各企业所有摄像头分布,并实时显示监控系统的高清监控画面。

4.结束语

构建生产数据采集与展示平台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该系统搭建是生产类信息系统的基础,在统一规划、统一要求、统一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以共用的资源,提供形象直观的可视化场景及信息支持,实现上下级生产联动,及对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及最优化应用,从而辅助优化生产决策。

参考文献

[1]蒲天银.安全隔离网闸技术发展探讨[J].计算机时代,2006.6

生产与管理系统 篇4

“精益生产方式最早来源于日本,20世纪中叶,饱受战争之苦且资源匮乏的日本,采用精益生产的方式,经济和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短短几十年不仅经济迅速复苏、繁荣,并赶超欧美,在较长一段时期处于世界前列。特别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成就,更是震惊了世界。这一切的成就都来源于精益生产方式的运用。”[1]简单来说,精益生产就是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的价值的生产方式,也就是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二、精益生产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一)从客户需求出发,保证销量,减少库存,降低管理成本和风险

传统的生产方式是按照生产计划组织生产,也就是所谓的大批量生产,这种大批量生产在卖方市场的条件下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缺陷越来越明显。以我公司为例,大批量生产较长的生产交付周期已无法满足日益加快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求,对客户的正常履约率不到50%。其次,高返修率和高质量投诉率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成本压力,同时客户的满意度不断下降。此外,信息流与第三方物流的不畅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因为大批量生产的生产方式是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去寻找客户,所以就很难保障所生产的产品在一定的时期内都销售出去转变为现金流。未销售的产品转变为库存,不仅积压成本,而且在保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保管费、租赁费、以及在保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耗等,甚至还面临市场波动,导致降价或者没有销路的风险。采用精益生产方式,完全避免了这些不必要的成本和风险。

精益生产从客户需求出发,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客户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在客户的需求下组织生产,既能保证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又能保证产品能及时销售出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零库存,减少了因库存形成的各种成本和风险。我公司实施该项目以来,截止今年6月底的数据统计成交成果,各生产车间的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了25%左右,在制品库存下降特为明显,下降比率在40%左右,生产车间及仓库的空间节约也有20%,合同履约率基本都能维持在90%,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引领中国锯切行业的愿景做了更坚实的铺垫。

(二)精益生产弥补了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的不足

成本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宗旨。传统的财务管理通常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成本控制。我们以生产制造企业为例,为了反映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财务管理通常制定每月产能和耗能,月末统计当月的产能和耗能,计算产能耗能的比例,连续分析产能是否增加,耗能是否下降,若出现成本异常现象要查找原因,制定对策。“其实这只是一种事前预算和事后对比,只是起对比分析的作用,我们也很难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提出建设性的成本控制措施,对于得出的结果也很难确定这是否是最节约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的运用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精益生产方式是一种流程控制生产方式,从订单的生产到原材料的采购到组织生产,再到产品的出库,甚至在这一期间的相关管理部门都参与其中,各个生产环节、各个参与部门、各个参与人员都在精益生产的价值流程图上体现,并能对其进行实时的监管和控制。对于精益生产价值流程图上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门采用看板管理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对发生的各种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配备专业人员,采用一定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分析比较、计算,通过采用统计分析法确定生产环节到底是节约还是浪费。将计算结果反馈到财务管理部门,由财务管理部门进行评估。这样,财务管理部门就参与到了整个生产流程当中去,实现了对各个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信息的完整性,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正错误。这种创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三)精益生产密切了各部门、各成员的关系,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

精益生产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纳入价值流程图,作为价值流程图上的重要因素,在整个价值流的运动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精益生产是一个完整的生产管理体系,拥有自己的成本管理体制,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每个部门需要在各司其职的前提下,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包括信息的共享、数据的传递、问题的协商。大家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紧紧围绕自己的目标,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组织生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革创新。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技术得到改进、成本得到降低、质量得到提高,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和谐。和谐的关系不仅是各部门之间更加协调,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了自身价值,获得了自我满足,刺激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三、现代生产管理,采用精益生产实现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按照精益生产价值流程图进行生产、核算

精益生产价值流程图将企业的整个生产运营过程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成本控制,可以按照精益生产价值流程图进行生产、核算。“首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价值流程图。将各个生产环节和生产部门纳入生产流程图,在关键环节设置看板进行监督管理;其次,分析节拍的合理性,对实施的精益项目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节约点,制定节约策略,根据节约策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探讨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最后,根据成本控制结果实施奖惩。我公司根据精益生产的理念,结合本公司实际从公司系统性评估入手,通过现状问题制定阶段性的KPI指标和详细的实施计划,从项目的实施进度分析,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开展:一是试点生产模式的建立,通过改善现有状况建立试点精益生产线模式,让生产部的管理层树立推进精益生产信心。二是由试点精工车间的精益化车间,逐步和上游工序进行接动衔接,将技术部、采购部、财务部的相关部门形成一个整体。三是改进生产工艺,以及工序流程的改进,导入各项目视管理、主管标准化作业流程、三级会议等一系列精益管理工具,由于整个过程设计科学,管理严密,团队协作性较强,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将精益生产进行延伸、创新。

“精益生产使财务管理由预算管理向成本管理转变。精益生产精髓的指引下,让成本管理成本预算、分析、预测向成本过程精益生产转变,让总目标在子目标的精益生产下得到优化。现代生产管理模式下,可以管理系统开始引入精益生产,逐渐介入成本控制和评估,让成本管理由计算向控制转变,让成本控制真正融入每个子过程。”除此之外,其他环节可以根据实际引入精益生产,将精益生产的内涵延伸、创新,真正实现成本控制,实现利润最大化。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新才能有发展。精益生产值得企业管理者去运用、创新,财务管理人员作为成本控制的中坚力量更应深刻理解、研究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最大限度挖掘其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明忠.现代生产管理下成本控制的策略[J].会计研究.2014(5)

[2]张则芳.精益成本与成本控制[J].商业经济.2013.(16)

烟叶生产与管理 篇5

蹲苗:采取适当挖水措施,使烟苗根系稳扎与土壤。

培土:是在烟株大田生长期将行间土壤,培于烟株基部垄面,形成土垄的管理措施。

早花:烟草植株在未达到本品种特性或当地常年栽培正常生长情况和应有的高度和叶数时,就提前现蕾开花,生长受阻而加速发育。底烘:烟草大田生育中后期,烟株下部叶片没有达到真正成熟就开始变黄,甚至枯烂现象。

膜下烟:烟苗移栽在垄顶洞穴中,烟苗被笼罩在膜下的方式。

烤烟漂浮育苗的壮苗标准是:苗龄50-60天;侧根发达,根干重≥0.05g;茎高10-15cm,茎直径≥5mm;茎秆纤维素含量高,含水量低,韧性强,茎干重≥0.2g,平均单叶面积≤25cm²;无病菌、病毒侵染;群体一致。

有机肥的特点是:

1、有机质多;

2、养分全;

3、肥效长、慢,肥劲稳;

4、不易流失;

5、一般含有病原物。烟田耕地的要求是:

1、要掌握有墒保墒、无墒讨墒的原则;

2、结合耕地,增施有机肥料;

3、深度适宜,不乱土层。耕地深度应以根系密集的深度为适宜范围,即以33cm为宜;

4、按顺序耕地、耙地。先犁低地、阴坡地,后犁平地、岗地、阳坡地。耙地顺序与耕地相反,先耙高地、阳坡地,后耙低地、阴坡地。

5、耕地要匀。深浅均匀,耕层土壤厚薄均匀;不漏耕,地面平整,土块少。

6、灵活掌握春耕。春季是否可以免耕,应看冬季时的施肥情况、烟地土壤干湿及质地情况、天气雨水状况而定。

烤烟垄作的优点是:

1、改善了根系生长环境,有效调节了土壤水、气、热状况,对烟株生长有利。

2、垄作增加了活土层,扩大了烟株营养面积;同时,还可以起到防倒伏作用。

3、垄作便于排水,且蒸发面积较大,加速水分散失;尤其地势低洼的地方,起垄烟田可大大降低黑胫病、根黑腐病的发生,增产效果明显。整地起垄的方法要求是:

1、起垄时间:经过耕、耙的烟地,至少于栽烟前15-20天,结合施基肥进行趁墒起垄。

2、垄的形状:垄面呈弧形(拱形),与地面应保持一定的角度;南北垄向。

3、垄的规格:一般垄底宽70-80cm,垄高10-20cm,沟宽20-30cm。

4、操作方法:起垄时先按行距划线、施基肥,再沿线撩土。

5、质量要求:垄平、沟直,垄高低一致、沟深浅一致,土碎、上虚下实。

烤烟的需肥规律是:移栽后30天内对三要素的需要量不大,30天后急剧增加;最大需肥期在栽后30-75天,高峰在栽后60天;一般由于打顶后促发次生根,需肺量又有所回升。大田施肥的原则是:

1、适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

2、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

3、重施基肥,少施和早施追肥。

4、大量元素肥料与微肥配合。

烤烟打顶的意义是:控制顶端生长优势,集中营养物质供应叶片生长,从而改善上部叶片营养条件,促使中、下部叶片重量、化学成分发生有利于品质的变化,使烟叶产量和品质得到同步提高。

烤烟抹杈的意义是:促使上部叶面积增大,叶片变厚,叶内化学成分得到改善,质量变好,产量和总收益提高。打顶时期应根据具体的田间标准和烟株的生长情况灵活掌握;留叶数的确定应考虑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土壤肥力、栽培条件、栽植密度等因素。

地膜覆盖栽培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苗茎过短 移栽时埋茎较浅,造成地膜烟比裸栽烟根系群上移,如遇有大风,大雨天气,烟株易出倒状。

2、严重干旱 在干旱地区或非干旱地区的干旱年份,由于盖膜后土壤水分难以得到有效补充,遇到干旱时可能出现地膜烟比裸栽烟旱情更为严重现象。

3、除草困难 在烟草旺长期降水多且光照差的地区,由于盖膜后除草困难,往往出现地膜烟比裸栽烟草害严重,甚至是杂草将膜拱起,失去盖膜意义。

浅议林业生产技术与管理 篇6

【关键词】林业;技术;管理

1.育苗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

1.1播种技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造林最难的地方是选择种子和播种,为了确保种子播种发芽之后都能长势良好,需要掌握先进的选择种子、处理种子和保存种子技术以及播种技术。

1.2种子的保存

选种人员通过丰富的选种知识和经验采集好种子之后,将种子分别进行脱粒、净化、精选并进行储藏,如果是购买的种子则可以直接将其储藏。

1.3种子的播种

随着时代的发展,育苗技术也不断更新发展。我们可以应用无性繁殖育苗技术,方法是将树木上的一些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和花芽、花药等材料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离体繁殖。还可以用林木种子精量播种技术,这种技术适用于苗圃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树种的育苗播种作业。但这种技术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被大规模使用。

2.幼苗抚育技术及管理

2.1发芽期管理

通常情况下,我们要经常去观察种子发芽的状态,当种子的发芽率超过70%以上时,我们就要逐渐地将苗床上覆盖的草慢慢揭掉,一直等到种子全部发芽,草才全部被揭除。

2.2苗期管理

种子发芽结束之后,就会进入苗期,苗期的苗木就像“婴儿”一样,其抗逆性较差,我们要经常在早晚对苗期的苗木进行浇水,当进入夏天之后,要为苗木准备遮阳网盖在苗床上,防止强烈的阳光直射到幼苗,对其造成一定的伤害。以油茶幼林为例:刚出土的油茶苗最怕伏旱,容易干燥枯死,因此,我们要对油茶苗进行遮荫,一般时间为5月下旬到9月初。

同时还要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不断进行间苗、补苗,让其生长整齐。在幼苗入秋之后,我们不能对其进行灌水、施氮肥,只能施磷肥,促进苗木根部的生长。进入冬季之后,我们还要做好苗木防寒,因为进入冬天以后,天气比较寒冷、且干燥多风、气温变化无常,这样的天气对苗木的危害特别大,尤其是抗寒能力较弱的幼苗。因此必须进行防寒措施。

3.造林技术与管理

3.1造林所用地的管理

首先要选好造林地,将造林地进行清理。其次,要按照造林的要求进行挖符合要求的树穴、找好株行距。等到造林季节的来临,要先将完整的苗木起苗,并分出苗木的等级,选择1~2级的苗木进行造林,因为这样的苗木抗性好,生长状态好。选好的苗木要及时送到造林地进行造林,保障其有比较高的成活率。最后,在栽树的时候要保证苗木根系的舒展性,裸根苗木要进行打浆,还要浇足够的定根水,将穴土踩紧培成馒头型。

3.2幼林期的抚育技术与管理

3.2.1幼树抚育技术及管理

5月中旬左右,我们要对幼树进行松土、除草,并将土培成馒头形状,将造林地中的杂草杂灌清除干净,使幼树能够得到充足的阳光和水分,这样利于幼树的生长。同时在7月份和9月份分别再进行1次相同的抚育,这样的抚育工作要进行3年,第2年只要2次即可,分别在6月和8月分别进行1次,第3年进行1次即可,在7月份对幼树进行抚育。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杂灌杂草的清除工作要长期进行,一直到林分郁闭。

3.2.2幼树防寒管理

新造林的幼树抗逆性较差,冬季天气又特别寒冷,温差较大,因此对其一定要做好防寒工作,防止幼树受到伤害。其防寒技术与育苗期防寒技术是一样的,也是应用根茎培土、幼苗覆土、架设风障、用石灰加硫合剂对树枝涂白、覆盖塑料薄膜等技术进行防寒以及养护管理等。

3.2.3造林地环境的保护

造林之后,要专门设置护林人员,禁止有人到幼林地进行放牧,防止牲畜进入幼林地把幼树踩踏、啃食等,给新造林地造成林分苗木的不必要损失。同时,还要加强防火管理。尤其是进入冬季之后,林区中的植物干枯,遇到明火时特别容易燃烧。

3.3成熟林的经营技术与管理

成熟林的林木已经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适当地进行间伐,间伐过程中也同样要注意什么样的林木需要砍伐,什么地方的林木需要砍伐。对成熟林木进行砍伐既可以促进林木的生长状况,又能为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当林木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之后,就有可能成为被砍伐的对象,因此,这时,我们就更应该加强对成熟林木的保护。首先,我们要防止成熟林失火,成熟林的林木枝叶繁茂,到了天气干燥的时候,很容易发生火灾,带来一定的损失。其次,要加强人员的瞭望和巡逻,防止有人进行乱砍乱伐。

4.结语

总而言之,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林业人员重视育苗和造林的每一个过程,尤其是要不断地利用新的育苗技术,推行林木种子精量播种技术和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等,避免繁杂的育苗过程,提高育苗产量减少成本,还要加强造林地的选择和对幼林、近成熟林的保护以及林区环境的保护。同时国家可以建立林业信息网站,定期发布种苗技术信息和造林管理信息,提高林业生产技术和加强林区管理,为森林资源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季汉新.依靠科技振兴林业一“七五”期间我区林业科研获奖成果评述[J].内蒙古林业,2009(6).

生产与管理系统 篇7

我国各类高职院校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把学生培养成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以企业为中心”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体现出来了。其中:生产实习是这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同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生产实习对于不同学科和专业会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学生实习体系比较完整。一般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认识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相关企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因为一年级学生尚未学习专业课,通过认识实习为专业课程学习做准备。(2)专业生产实习。学生在学习完必要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之后,到企业生产现场,参加实际岗位工作,以巩固加深专业知识,学习更多专业技术(包括技能、技巧、经验方法等),初步学会解决若干生产技术问题。(3)毕业(顶岗)实习。在大学毕业之前完成,学生要综合地运用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并进一步掌握生产技术方法。可以看出,生产实习是专业学生过渡到专业人才的一座桥梁。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生产实践技能、独立工作解决相关问题以及初步科研的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专业技术人员。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以下简称“国示”),正处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改革阶段。生产实习作为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对象,其中生产实习过程管理水平和教学指导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从而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而当前许多高职学院的生产实习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尚无广泛的研究。因此学院有必要对生产实习课程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和客观的管理办法和质量控制系统。

2 生产实习管理与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

在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国示”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机电工程系重点专业的改革与课程建设工作,通过对企业调研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分析,形成了生产实习管理与质量控制系统。

2.1 制定生产实习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对生产实习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制定了《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生产实习管理办法》。本管理办法分为四章,共十六个条款。

2.1.1 总则

阐明了生产实习的重要意义和目的。

2.1.2 组织管理

为保障对生产实习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学院实行“分级负责,岗位管理”的管理机制。设立由生产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系部生产实习工作小组组成的二级管理机构。另外,明确生产实习责任人和生产实习协议。

2.1.3 教学要求

(1)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选择实习基地,制订生产实习计划,安排生产实习任务。

(2)明确校内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学生的职责和义务,并完成相应的实习记录和材料的填写。

(3)制定学生生产实习考核方式和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部分学生实习情况记录见表1~5。

填表说明:

a.“生产实习单位意见”可从出勤情况、实习态度、能力评价和受到单位何种奖惩等方面来评价;“生产实习单位鉴定及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由学生请生产实习单位填写并盖章。

b.“生产实习总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1、2栏成绩折合填写,第1栏占70%,第2栏占30%。

2.1.4 附则

明确生产实习资料的收集和归档要求。

2.2 建立生产实习管理与质量控制系统

在学院三年的“国示”建设过程中,加强与企业合作,机电工程系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的模块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生产实习是该模式下的一个重要模块,搭建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桥梁。为了提高学生生产实习的质量,建立了生产实习管理与质量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

该系统规范的流程和要求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生产实习质量,同时也能促进教师团队的业务工作能力;对学生和教师既是监督,又是提高,并且企业也可以培养人才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达到了学生、企业和学校三赢的效果。

3 生产实习管理与质量控制系统的实践应用

近年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和绵阳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生产实习合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以与某军工企业合作的生产实习模式最为稳定,成绩最为突出,形成了如今的生产实习管理与质量控制系统。

2009年至今,每年一个教学班级共7届300余名学生在该企业进行数控生产实习,实习期间得到了企业领导和师傅、学校领导和老师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学生和家长也非常满意安排的实习任务。其中,两年一届的全国数控大赛参加了3次,每次选派3~5位同学参赛,先后有4位同学获得全国数控大赛四川赛区学生组第一名并参加全国总决赛(取得技师证书),在全国总决赛分获第九名、第十三名、第十九名、第二十三名的好成绩,还获得全国数控大赛四川赛区学生组第二名1位同学、第三名3位同学、第四名1位同学、第六名1位同学(以上6位同学取得高级工证书),这10位同学如今都已成为该企业的事业编制员工;另外还有30余名同学毕业之后也成为该企业的员工;其余学生进入社会其他单位,就业质量也比其他专业毕业生好很多。

实践证明,建立的生产实习管理与质量控制系统是合理、可行的,有利于专业建设,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4 结论

要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生产实习质量则是衡量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观测点,也是高质量就业的前提。通过建立生产实习管理质量控制系统以及成功的实践应用,可以逐步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拓展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楼少敏.关于学生实习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1,13(1).

[2]邱树恒.大学工科生产实习的现状和实习方法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3]白海清.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管理,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J].科技信息,2007(2).

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分析与应用 篇8

1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结构分析

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构建理念是通过设备管理,以业务流程作为工作重心。 在管理上,把对配网的运行、检修、验证等基础设备的功能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在技术上,把地理特征和业务特殊性考虑进来,通过工作流和信息技术进行实现从设备到空间再到电网拓补信息整体化管理。 从结构上,做好和省公司生产管理建设的配合,完成系统管理、数据交流等工作。

配电生产管理系统构架包括业务、 信息、应用和技术四个方面。业务架构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主要描述了企业管理模式、业务策略、组织结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协同。信息架构是业务流程过程中表单、数据的传输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架构是在业务架构基础上对系统实现的功能进行规划,为各个模块分配任务。技术架构是系统实现各种功能的技术依据,不同的技术平台由着不同的结构设计。配电生产管理系统的几个架构之间是拥有一定联系的。因为业务架构是整个系统设计的依据和来源,信息架构和应用架构都是依据业务架构建立的,而应用架构和信息架构完成了业务架构的信息化和业务流程化规范化,技术架构则通过软件技术、 硬件设备等支撑应用架构的运转,不同的技术手段也使得应用架构有所不同。

2配网生产管理要求

配网数据使用于系统应用规范。通过单位录入的系统数据资源交给设备人员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由相关专业人员录入系统,在设备变更两天之内应该需要完成更新,系统业务流程数据必须当天完成填写,抢修事故需要事后尽快补录,应该在当天完成。

配网生产管理系统流程便于管理。配网生产管理系统复杂,工作环节流程多, 在进行管理时需要制定完备的业务流程全过程控制方案,明确每一个部门的职责范围,要求工作人员具备高度责任心和警惕性,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工作,在接到指令之后第一时间实现操作,发现问题时及时找出解决办法,同时不影响其他环节的工作。鉴于数据对于配电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工作数据需要设置独立的数据库, 做好备份,避免数据丢失和私自更改,不断更新的数据需要经由专业人员录入,做好分类整理,定期进行新旧数据之间的整合,对数据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工作环节是否存在问题,保存数据的同时实现数据价值分析。

3配电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3.1数据库、电网建模、系统架构统一标准的建设。缺乏统一执行的电力系统会导致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结构,电力企业内部信息不能实现共享,无法发挥数据共享的优势。进行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实现标准化,积极跟踪学习国际标准,实现电力信息模型统一、标准化,把电网公共信息统一建模 ,实现数据无障碍共享传输。

3.2对管理系统信息进行分析。配网生产管理信息包括设备信息、地理信息、 拓补信息。设备信息包括输、变信息和设备的维修、更换等,地理信息包括电子地图上物体的空间坐标、位置。拓补信息是指电器设备物理模型信息,通过数据、图标形式表达电网建模、生成设备之间的关系。管理系统信息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映射关系,确保管理功能的准确高效。这要求业务架构和管理图表之间使用相应同的标准。

3.3如果业务架构同图形管理之间并没有实现标准统一,可以采用集中形式完成数据沟通。一种是在配网生产管理系统中以web的形式调用图形,配网生产管理数据以视图形式上传到共享数据库,GIS系统可以读取这些数据,而生产系统可以高效的通过GIS获取信息,这种结构形式的优势在于安全性、可靠性,只需要对GIS系统进行一些小改动就可以实现数据沟通。另一种方案是配网生产系统通过web的形式完成GIS图形数据调用,GIS直接获取配网生产管理系统页面,并且可以进行数据录入、查询。这种方案的优势是GIS系统可以直接进行生产系统数据的调用, 在简单改造之后可以完成而这的维修工作,这是一种符合配网生产管理的方案, 但是这种方案对GIS系统的改造需要开发商的配合,较为繁琐。

4基于EAM平台的配网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实例

基于EAM平台的配网生产管理系统是以设备管理作为核心的管理系统架构包括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安全工具管理、 运行管理、缺陷管理、计划管理、权限管理等模块。这是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配电生产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配点管理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化了配网生产的管理流程, 改进了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EMA的设计理念是以资产模型、设备台帐为基础,通过对成本核算管理的增强,把工单的创建作为工作主线,实现人、 财、物的合理、优化的安排分配,把传统被动的检修转变为主动维修,集成实时信息采集系统,实现预防性维护和企业业务流程和维护历史的全过程监控。

系统总体设计。通过对系统功能的需求来分析系统应有的功能,进而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的各种功能对应着各自实现功能所需的结构。请参考下图1。

设备管理模块。用来实现配电线路、 配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和台帐管理。使用角色不同,相应的使用权限也不同。

安全管理。实现对工作票资质人员管理。包括电气一二三中工作票、线路一二种工作票和低压工作票的工作负责人、 签发人、许可人的管理,安全监督部门具有所有操作权限,区域部门只具有读取权限。

安全工具管理。对安全工具台帐、日常检查、试验、借领记录等的管理。不同角色拥有不同的权限。

工作票管理。完成对外单位安全技术交单、安全技术交底单、安全措施控制卡、 工作票管理等。使用权限根据操作人员不同而不同。

运行管理。实现配电管理和相关值班人员工作台交班记录,值班记录的填写仅限于当班人员。

权限管理。实现对用户信息、组织机构信息、角色权限的配置、管理。

网络建设。GIS和PDA平台的通信量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系统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传续需要大的通信量和高的通信速度,因此需要铺设光光纤。供电局基层班接入公司主网路的线路至少达到2M到10M,如果网路暂时没有开通到班组, 可以临时租用网路。网路结构可参考下图2。

软件环境的搭建。EMA平台可以在资产管理、流程管理方面形成优势,进行配网生产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生产数据管理等。GIS系统可以在地理信息、图表展示、拓补分析等方面形成优势,对网路管理、设备管理、电器拓补关系等方面可以实现有效管理。移动应用平台可以发挥便携性和无线应用的优势,在现场指挥、 巡视、作业等工作中发挥作用。

5结束语

配网生产管理系统把配网生产管理建设成为了有统一规范标准、有完整流程的工作系统,使得设备台帐日益完善,同时完成了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效率,这种平台已经是配网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摘要: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用电需求越来越大,使得电网面临着不断增加的生产任务,配网管理系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文就如何适应现有配网生产发展规模,加强对配网系统运营的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生产与基建质量协同管理 篇9

目前, 电网飞速发展, 项目建设周期短, 基建投产压力大。基建项目在设计、设备选型、施工、监理等各环节把关不严, 不满足《国家电网十八项反措》及省公司相关反措规章制度, 造成的一些缺陷或隐患。然而, 部分缺陷、隐患往往消除难度较大, 所需时间较长, 造成工程不能按时竣工投运。特别是隐蔽工程的施工, 由于部分监理单位的管理不到位, 质量得不到时保证, 加之竣工验收时间短、发现问题的难度大, 增大了设备安全风险, 严重影响电网稳定运行。

基建项目验收、消缺环节时间紧迫, 发现问题的难度大, 导致一些基建遗留缺陷带入运行, 在投运后逐步凸显出来, 增大了设备安全风险。投运后, 部分隐缺陷患需要通过大修技改项目进行整改, 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2 目前现状

2.1 三级自检执行不力

由于施工工期紧, 基建投产压力大, 施工现场点多、面广, 导致部分施工单位主要技术人员分散, 施工力量不均衡。施工单位在抢工期、抓进度的同时, 往往疏于对施工过程的管理, 施工单位的三级自检工作难以真正落实。部分缺陷在竣工验收时才集中暴露, 不仅增加了消缺难度, 在消缺和复检的时间上也难以保证, 甚至在部分设备带电投运后, 施工单位再进场施工整改, 从而增加了运行风险。

2.2 现场监理履职不到位

在施工过程中, 部分工程现场监理不到位, 在施工和验收过程中把关不严, 未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导致部分严重缺陷流入后续环节, 给后期整改工作增加了难度。

2.3 基建与运行之间标准存在差异

特别是设计或施工单位与运行人员对“十八项”反措的理解存在较大认知差异, 运维人员提出的建议往往不能被采纳, 但生产中又有明确要求, 导致部分工程在项目投产后, 立即通过生产成本费用整改, 增加了运行阶段的安全风险, 也为后期的整改工作增加了难度。

3 解决思路

加强运维、安监、调控、建设部门协作配合和接入深度, 在立项、设计、施工至验收等环节, 充分利用生产部门的运行经验、专业技术能力, 对基建项目进行全过程质量协同管理。1统一技术标准或要求, 解决专业技术方面存在的各种分歧;2进一步明确各环节应该达到的预期目标。

建立以“减少设计质量问题, 提前发现施工质量问题, 杜绝设备材料质量问题”为目的的基建项目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协同管理体系。减少建设阶段因设计变更而返工造成的资金、人力、时间浪费, 减少基建遗留问题带入运行阶段产生的电网安全运行风险, 减少公司因基建质量问题而开展的大修技改投入。

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在无需单独增加投入的情况下, 能达到节省人力、规范管理、节约资源的目的, 符合公司系统精益化管理的要求。

3.1 统一技术标准或要求

在项目验收阶段, 由于遵照技术规程不一、规程理解差异或规程更新时效不一等问题, 造成厂商、设计、施工、验收单位存在对技术标准执行不统一的现象。对于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原则应是:表述内容全面优先、更高标准优先、时效最新优先、业主意见优先, 同时各规程规定还可配合使用。

表述内容全面优先。设计、施工、验收各单位所执技术标准不一, 而这些规程规定中存在内容差异, 此时应按照表述内容更全面的标准执行。

更高标准优先。电力生产中存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各级公司标准规定, 但这些标准中对同类事件标准要求不一, 此时应按照表述内容更全面的标准执行。

时效最新优先。有时, 各单位在技术标准的更新上未能同步, 新、旧技术标准虽大体相同, 但依然存在部分差异, 则按新标准执行。

业主意见优先。针对一些设计、施工满足技术标准要求, 业主 (或验收单位) 在考虑实际需求或变量因素后, 需要提高或者更改的情况, 应以业主意见优先。

各规程规定配合使用。同类技术的不同规程会各有侧重, 则需要按对象的重要程度、所处阶段区别执行。

3.2 各环节预期目标

初设审查阶段。运检部、基建部、各专业班组、计设单位共同参加。但初设审查前, 设计单位要提前向各相关提供初设图纸和设计说明材料, 其中说明材料中应包括采用的各项技术标准的出处, 业主 (或验收单位) 在拿到初设资料或说明后, 由专业班组在初设审查前将存在差异的部分进行清理。初设审查时, 业主 (或验收单位) 向设计单位返回意见, 讨论统一技术标准, 包括对厂商设备技术规范要求。通过初设审查力图使之后验收中由技术标准差异产生的分歧消除。

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根据初设审查结果进行施工图设计, 除此之外, 监理招标、施工招标、设备招标等凡涉及技术标准, 都应遵照初设审查的结果执行。

施工图会审。运检部、基建部、各专业班组、监理公司、施工单位、计设单位共同参加。依照初审结果, 就施工图再次进行审查, 同时业主 (或验收单位) 向施工单位提供验收要求 (标准化验收卡) 。彻底在施工前统一技术标准和验收要求。

项目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基建施工责任部门负责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建设技术标准中关键环节, 特别是隐蔽工程技术标准的执行, 应保留更多样的实施资料, 如图片、视频。试验技术标准中关键环节的执行, 基建部门或试验单位应通知业主 (或验收单位) 到场, 确认试验方式、结果符合技术标准。

中间验收。通过建管单位督促施工自检, 加强建管单位对土建施工、电气施工、电气调试环节的自检、监督。要求严格执行三级自检流程, 要求工作人员记录工作日志, 对施工单位自检情况进行监督和见证, 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三级自检的要求执行, 发现缺陷后及时消除, 必要时留下影像资料备查。

竣工验收。强化三级验收, 加强现场监理工作, 严把各级验收质量关, 同时运维人员参与接地等隐蔽工程验收。

综上所述, 根据精益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强化横向协同, 有效提升生产与基建的工作效率。运维单位参与项目可研、设计审查等前期工作, 将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和生产中发现的实际问题, 反馈给建管单位, 从整个工程项目实际实施出发, 紧密结合现实存在问题,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 形成闭环管理, 节约生产运行成本, 从而提升基建工程质量。

摘要:基建项目由于各种因素限制, 造成项目存在很多缺陷, 部分缺陷造成工程不能按时竣工投运, 部分缺陷在质保期后爆发, 需通过大修技改来消除, 增加了公司资金投入。建立以“减少设计质量问题, 提前发现施工质量问题, 杜绝设备材料质量问题”为目的的基建项目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协同管理体系, 提升基建工程质量。

关键词:缺陷,协同,差异

参考文献

[1]电力生产现场管理规程.

[2]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方案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2) .

生产与管理系统 篇10

关键词:STC单片机,SIM900A,Android系统,数据采集,摄像机

1 研究目的

1.1 概述

油田现代化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信息化管理平台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移动无线通信的带宽不断加大,流量资费的迅速下调,使手机无线通道更加畅通、高效;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也使以手机为客户端的生产管理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可能。所阐述的生产管理系统可应用于改造成本有限、非实时性数据采集,以及以报警为目的,简单、实用的生产和安防管理,可以在传统的油田生产管理和安防业务上来起到辅助作用。

1.2 系统功能架构

如图1所示。

(1)手机用户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对作业现场继电器进行控制(照明、电机、电磁阀的开关)。

(2)实现对模拟信号(4-20m A;1-5V等)的采集和报警信息回传到用户手机上。

(3)对无法改造的老式数字显示仪表和针式仪表进行拍照回传抄表。

(4)实现对特定封闭区域的彩信图片报警回传。

(5)实现手机用户和现场人员对讲功能(现场加扬声器)。

(6)实现现场声音监听,用户可以拨通前端手机卡号直接监听现场有无异响。

(7)对维修和巡检人员进行电子考核管理。

(8)室内温度异常报警短信回传。

2 研究方法

2.1 前端智能控制器的研发

硬件组成如图2所示。

核心智能控制部分主要由3部分功能模块组成:移动通信模块、STC单片机、摄像头。如图3所示3者之间通过串口引脚线相连。编写的核心程序下装到STC12C5A32S2芯片上。程序运行后,通过对单片机引脚的硬件连接,和输入、输出设备实现数据交互。具体实现流程如图4所示:

2.2 手机生产管理客户端软件的开发

手机生产管理客户端通过访问用户手机内彩信和短信数据库,来实现和现场无线智能控制器的交互数据。该客户端程序使用E4A Android系统应用程序开发平台开发,该平台能够快速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人机交互界面。通过用户登录模块登录后,如图5所示进入各类功能模块界面,如图6所示。通过触发界面上按钮,运行按钮下的程序代码,发送不同的短信内容到现场单片机内,从而实现不同的应用功能。现场反馈回来的短信或彩信进入到mmssms.db数据库中,客户端程序通过访问该数据库实现对现场数据各种显示。

3 研究结果

3.1 系统特点

(1)无需二次组网,只要手机信号能到达的地方,用户就能接收信号。不受用户所在地点的限制。

(2)不需要其他中间设备,智能控制器直接和用户手机交互数据,节约了投资成本。

(3)系统部署方便,可实现快速部署并投入使用。

(4)用户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用户手机只要能够收发彩短信就能实现以上功能。

3.2 系统推广前景

(1)可以用在采油厂的抽油机的设备远程启停;同时也可以应用在水源井的控制;采暖泵房的控制。

(2)经过防爆处理后可以应用到易燃易爆区的远程报警使用,如民用燃气泄露远程报警、泵房瓦斯泄露报警、储罐区泄露报警等。

(3)图像的采集功能可以用到老式仪表抄表抓拍上,特别实用于偏远不易巡检的仪表的表头图片的抓拍。同时也可以用于仓库等特定区域的非法人员的抓拍,起到实时彩信报警功能。也可以用于智能家居的入侵报警。

(4)在人员的考勤和巡检管理管理上,可以通过员工对现场设备的触发,将其照片发送到管理这手机上,达到签到的目的。

(5)室内环境检测,通过温度等其他类型传感器的接入,可以实现对特定区域环境情况的监测。

生产与管理系统 篇11

摘要:建库与制图的数据一体化早已实现了电子绘图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的进一步应用加快了电子制图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相关工程的生产。这种建库与制图一体化生产的模式为电子制图的管理测量技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电子数据库的信息需要及时的做出更新,数据库的信息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建库与制图数据一定要因地制宜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建库与制图数据结合发展为管理测量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建库数据;制图数据;数据更新;管理测量

前言:建库数据和制图数据主要应用于地理测绘,地理信息的录入量是十分庞大的,其涉及范围极广。通过建库与制图数据可以更快捷的完成这一任务。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腾飞,社会蓬勃发展的整体局面,地理信息不断更新。经济建设特别快的地方都可以达到一天一个新模样。这给地理信息的测绘带来了新的难题,需要及时进行测绘的地区数量庞大,需要进行修改的地理信息增多,测绘人员工作量加大等问题推动了建库和制图数据的一体化生产。

1建库数据和制图数据的特点

中国的基础地理信息是由建库和制图数据两部分共同组成的。这两种模式在人们的实际应用中大多时候都是被割裂开来的,人们普遍采用先建库后制图的模式。

1.1建库数据的特点

建库数据主要是根据实际的地理要素建立的,建库数据的特点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基本的建库数据的建立是在实际地形地基础上制定最适合的建库数据。建库数据是在实际地形点、线、面的空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种数据的采集需要保持其完整性、全面性、连续性等特点[1]。数据库的建立注重于空间的信息和自身属性的特点。以前人们制作绘制地理信息图时一般是先实地采集信息,建立信息库。

1.2制图数据的特点

制图数据的输入是建立在建库数据的基础之上的。制图数据是建库数据进一步加工的产物,是地理信息的最终端表现。其信息是通过比例尺、特殊符号、颜色划分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的地理信息为了方便人们的阅读,增加人们对实际地形的判断能力使制图数据形成分散化不连贯的表现形式。图形符号是制图数据的最重要组成部分[2]。制图数据是测绘工作者对建库数据的精加工,其对实际生活中的地理信息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GPS定位系统就是制图数据融入人们生活的最重要表现。

2建库和制图数据一体化生产的实际应用

2.1建库数据和制图数据的联系

建库数据和制图数据分开使用的传统测绘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测会工作了,测绘的实际操作推动了建库数据和制图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体化应用。

建库数据和制图数据之间存着联系,这两种数据是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测绘工作者不能将两者视为互不相关的独立个体。二者相互结合可以加快测绘工作的进度[3]。利用建库与数据一体化的模式可以及时对数据图库进行更新,适时的做出变动如图1。a中的小黑点代表水井位置,当现实中的地理信心发生变化时水井被向东北方向移动,就可以运用建库与数据一体化将小黑点的位置移动到b图中的位置。将建库和制图数据一体化可以最快速的进行信息的更新。

图1:建库数据随制图数据联动

2.2山东省对建库和制图数据一体化的综合应用

山东省的测绘制图行业十分发达,山东省的建库和制图数据一体化的综合应用也走在全国的最前端。

2015年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安排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展开测绘援疆调研工作,先后到达岳普湖县、麦盖提县等地实地考察测绘。通过该项目的山东省建库制图数据应用一体化技术有了新一步的研究与实践,该次测绘活动进一步了解了当地基础测绘工作的现状和需求,确定该活动主要的测绘范围、面积、进一步了解了该地的地形布局、制定了相宜比例尺下的成图方法。山东省具有大量的高水平测绘技术人员,储备了一些尖端的测绘技术设备。该省的测绘活动规划合理,行动组织能力强。帮助受援助地区建立基础控制网、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大比例尺地形图。山东省的测绘具有极高高精度和现势性。山东省整体测绘能力走在了该领域的前端,具有独立完成城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重点项目测绘、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测绘的能力。有利于保障山东省进一步落实全省地理信息的更新活动和推动本省的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大型测绘工作的进行山东省的测绘水平有了整体的稳步的提升,真正做到了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根据运动的趋势解决问题。

3建库与制图数据一体化生产对管理测量技术推动

建库和制图数据的一体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绘图工作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二者相结合的综合工作模式有利于推动测量技术的管理。

建库和制图数据一体化形成了一种新模式,使二者可以运用一个工同的版面進行操作,改版面就是MapStore基础测绘版。该系统可已将众多复杂的问题放在同一个系统中进行处理,真正的做到了将建库与制图数据相结合。二者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便于制图者的实际操作,操作流程大致如图2。

该种制图模式可以有效的管理数据信息,将多种复杂的信息进行综合考量。可以使平面的数据模型改变成立体的三维看数据模型,可以根据基本的模板对问题进行处理,可以多方面的考虑具体的环境问题。这种模式方便了测绘资料的共享,简化了数据信息的应用[4]。该模式推动了测绘的管理测量技术的发展,管理测量技术由以前的平面化检测变成了立体直观检测,各种基本的数据信息在成图中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管理测量的工作效率。将测绘与制图同步大大提高了制图的工作效率。

图2:图库数据一体化更新生产流程

通过新方式构建的三维的立体图形其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合理性准确性,对管理测量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

结论:建库数据和制图数据一体化应用解决了以前的测绘工作者割裂开来看问题的弊端。制图数据本身就是建立在建库数据的基础上的,其是对建库数据的进一步加工制作出便于人们携带和查看的成图。二者会为表里、相互印证,一体化的应用方便了制图者对测绘制作的图纸进行管理。测绘管理的这种新方式一定程度上体高了制图者的工作效率,方便制图者发现测绘失误,提高了制图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吴燕平,田超,谢露蓉等.建库与制图数据一体化生产与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测绘科学,2011,06(21):224-226.

[2]吴燕平,张新利,赵敏等.制图与建库数据一体化更新技术研究[J].测绘标准化,2012,01(34):24-27.

[3]王东华,商瑶玲,刘建军等.数据库驱动的地形图快速制图技术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12,02(15):6-9.

生产与管理系统 篇12

烟草行业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兼有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特征[1]。目前,烟草企业间的竞争加剧,难以依靠传统技术及改造提升其竞争力。而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全面实现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已成为烟草工业企业赢得市场与利润的有效手段。MES系统主要解决企业整体优化中生产计划与生产过程的脱节问题,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成为制约现代企业内部信息集成和企业之间供应链优化的瓶颈[2]。在MES系统中,计划与调度模块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负责整个车间的计划管理以及资源调度等多项重要功能,在车间优化控制方面,计划与调度管理更是处在最重要的位置。

本文通过探讨制造执行系统的内涵,介绍了MES在延吉卷烟厂制丝、卷包生产线上的应用。依托延吉烟厂MES系统项目,研究并开发了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系统,充分考虑了月生产计划、原辅料库存状况、车间生产能力等因素,对制丝、卷包生产的调度方法做了一些研究工作。该系统已经投入实际应用,很好地完成了制丝、卷包生产的计划与调度管理,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1 烟草行业实施MES的必要性

1.1 烟草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需要

烟草行业国家实行专控,其生产总量由国家计划下达,烟草工业企业只能在国家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分解,优化产品结构,降低成本,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3]。目前烟草工业企业生产计划受市场影响越来越大,大部分企业明显感到计划跟不上变化,面对销售部门对产品交货时间的严格要求,面对营销计划的不断调整和生产过程中品名的更换,造成了生产计划不断变更。在这种生产模式下,企业的销售部门需要对生产部门的情况非常了解,掌握生产线的实时数据,避免签订不合理合同,避免出现交货期根本无法保证等问题;而生产部门也需要及时掌握当前的各项订单情况、要能够及时掌握生产的历史情况和现时数据,快速准确地根据销售合同和调度计划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调度计划。要实现上述的功能要求,需要的不仅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保证从接单——编排生产计划——生产——控制——派送等一系列各个环节的信息畅通,在企业的计划层与生产控制层之间建立起“直通车”。

1.2 烟草行业发展需要

全国烟草行业总体上是一个产大于销的状况,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市场需求。找出影响产品质量和导致成本增加的因素,提高计划的实时性和灵活性,同时又能改善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已成为每个企业所关心的问题[4]。烟草企业要达到成本和质量的双赢,必须严格控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和影响生产的各种因素。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对原材料和人员工时的全面监控与调度,对生产线上的各个点进行有效地监控和信息管理,加强生产资源综合调度管理,使之发挥最大效益。

1.3 烟草企业信息化的需要

目前,烟草企业整个生产过程集成化程度很高,自动化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在长期的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实现了过程的自动化。在管理信息化方面,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ERP等信息化管理软件,逐渐为众多的企业所接受,并开始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企业也因此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益,但是应当看到,烟草企业底层生产控制系统虽已基本实现了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但是每个系统都有各自的处理逻辑、数据库、数据模型和通信机制,从而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信息资源缺乏共享和生产过程的统一管理[5]。充分利用现场数据,为管理层提供建设性的信息成为关键。

2 卷烟生产过程

卷烟生产过程一般分两段:前段是制丝过程,后段是卷包过程。过程系混合生产模式,兼有流程行业和离散行业的特点,其生产过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是生产成品烟丝,第二生产阶段是利用成品烟丝以及相应的辅料,通过卷接包装工序,最终生产成品烟。

制丝生产线负责完成烟丝制作任务,并将成品烟丝通过风力送丝传送到卷包车间,进行卷接操作,最终形成成品烟。延吉卷烟厂制丝生产线有6000KG叶丝线和3000KG叶丝线两条生产线,另外还有一条梗丝线、一条薄片丝线、一条梗颗粒线。除叶丝线外,另外的生产线为叶丝线提供烟丝中间产品,如梗丝、薄片丝、梗颗粒等。这些中间产品按一定比例掺配到叶丝中,经过加香加料后便成为成品烟丝。梗丝线分为洗梗处理段、润梗处理段、梗丝加料段、梗丝膨胀段四个工艺段。叶丝线分为叶片真空回潮段、叶片筛分加料段、叶片切丝段、叶丝干燥段、掺配加香段、贮丝房进料段、贮丝房出料段等工艺段。成品烟丝按不同的品牌分放在不同的贮丝柜当中,并通过风力送丝,由管道直接送给卷接包车间的卷接设备。

卷包车间生产设备类型比较单一,基本上是卷接设备和包装设备,工艺流程也比较简单,就是利用成品烟和相应的辅料,通过卷接设备制成烟支,再利用包装机制成条包烟,由于该过程所用的辅料种类非常多,每种辅料消耗量非常大,如何有效得减少消耗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在这过程中,生产计划与调度的合理,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降低单耗,提高生产效率。

卷烟生产属于典型的混合式生产,制丝阶段是大批量少品种的生产,而卷接阶段属于多品种的组装式生产。整个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生产设备比较先进,大都能提供生产实时数据,为信息化提供数据源支持。为了能充分利用现场数据,把上层计划层与生产现场控制层紧密联系起来,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MES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它串联起整个生产,是MES系统中的核心模块之一。下文将就延吉烟厂MES系统中的计划与调度子系统进行相应的介绍。

3 系统功能描述

3.1 功能结构图

整个计划与调度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公司下达的月生产计划,根据车间的产能以及仓库库存情况以及销售需要等进行排产操作,进而确定卷包周生产计划,再根据卷包周生产计划以及烟丝计划单耗可以得出制丝周生产计划。根据周生产计划进行相应的原料和辅料需求,通知到仓储部门进行备料操作。完成备料操作后,再制定日生产计划,并把指令下达到车间,经过车间调度人员确认后,将生产指令下达到生产设备,完成整个卷烟生产。其主要模块有计划接收、计划排产、物料需求、指令调度、生产追踪。

计划接收:接收公司的月生产计划,并根据各车间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修改。

计划排产:根据各车间、各主要设备状态、库存情况等,把接收到的月生产计划分解成周日生产计划,生成计划通知单下发到车间。

物料需求:根据制定的周生产计划,生成物料需求单,并下达到仓库进行备料操作。

指令调度:根据产品牌号获取工艺参数信息,并按照工艺段分别下达到相应的设备,为生产提供保障。

生产追踪:对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追踪,并对实时库存、设备状态等进行监控,为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3.2 工作流程

整个工作流程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制丝、卷包周生产计划通知单生成,该部分根据月生产计划以及库存情况,进行排产操作,生成周生产计划,并生成物料需求单,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第二部分车间接收生产处下达的日计划,然后根据设备状态和贮柜状态进行指令调度操作,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最后一部分是调度指令下达,根据生产通知单获取相应的工艺参数,根据贮柜状态进行路径选择和贮柜选择操作,并将指令下达到生产控制系统中,具体流程如图6所示。

4 系统实现及效果

本系统基于.net平台,应用WPF技术进行开发,充分利用实时历史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实现统一的数据平台,在实时历史库方面利用GE的i Historian实时历史数据库;在关系数据方面,该系统利用Oracle数据库和SQL Server数据库相结合,完成异构数据库的构造,实现生产现场数据与厂级管理数据的融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该系统从关系数据库Oracle数据库中读取公司计划信息、厂级计划信息、库存信息等,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读取厂级计划信息并进行状态反馈,并将工艺信息、班组信息等上传到Oracle数据库中进行统计分析;将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计划信息、工艺信息转换成调度指令,下达到生产设备上。

以往的生产通知单和调度指令全是用手工传送,传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时间浪费,并且可能会出现偏差,采用该系统后可以自动传递到生产控制系统中,为操作人员提供了方便。

5 结论

该系统接收公司的生产计划,根据库存和销售等信息安排厂级生产计划,然后根据车间的设备状态和库存状态,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产调度工作,生成生产通知单和调度指令,然后将生产通知单下发到相应的工艺段,将调度指令下载到指定设备上。通过计划将整个生产流程串联起来,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追踪。整个系统采用.net平台开发,使用模块化的组织方式,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该系统已经进入实际应用,很好地完成了制丝、卷包计划与调度管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保证了生产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勋.APS高级计划排程--烟草行业MES的核心[C].第四届MES(制造执行系统)开发与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上海,2005,67-70.

[2]郑彬,蔡临宁.制造执行系统在制丝线上的应用[J].烟草科技.2005(5):19-20.

[3]江涛,邹平.烟草行业生产控制模型研究[J].信息控制.2009,38(4):490-495.

[4]吕希胜,史海波,潘福成.制丝线计划与调度系统研究与实现[J].制造业自动化.2009(1):83-86.

上一篇:认知意识下一篇:光电信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