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美术教育现状

2024-10-04

对农村美术教育现状(精选12篇)

对农村美术教育现状 篇1

义务教育是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物品, 其公平程度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民主程度。义务教育的公平是指每一位适龄公民都能够享受同质、同量的义务教育, 不因经济、地域、身份等因素而导致机会受限或资源的差异性分配。但如今, 我国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 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性, 甚至影响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因此, 剖析农村教育现状, 对改善农村教育状况, 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村教育现状

(一) 师资情况。

1.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流失严重, 有的学校没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由于名校的扩招及城市效应, 很多骨干老师和学科带头人“应征”而去。

2.普遍缺乏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专业教师。这些课程在不少农村学校形同虚设, 为了应对上级检查, 这些课往往由其他学科的老师临时“客串”。

3.教学理念陈旧, 学习意识淡薄。以我校为例, 很多教师以为自己所在学校是农村学校, 破败落后, 学生来上学只是因为年龄小, 不够打工年龄, 在学校混到毕业, 仅此而已。老师存在这样的思想观念, 谈何课程改革, 谈何道德课堂?

(二) 学生情况。

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许多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经商, 很少与子女交流, 使得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 形成孤僻性格。

2.学校难和家长沟通, 教育脱节严重。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有些家长根本不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甚至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 更不要说配合和支持学校教育了。还有一些家长经常外出, 从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不了解学生动态, 缺乏互动。

3.育人环境有待优化, 家庭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一是语言环境有待净化。在农村, 家长和孩子很随意就“出口成脏”。二是学习环境需要营造。在农村, 很少看到家长捧着书报, 孩子在一边写作业, 而家长在一边看电视或打牌的现象非常普遍, 学习氛围很淡薄。

(三) 校园设施情况。

农村学校简陋, 常规教学场所和教学用具大多不合格。例如我校, 操场不合格, 地面是黄土, 微风一吹, 尘土四起;现在城市学校实现了“班班通”, 很多农村学校依然是一块黑板、一根教鞭、一支粉笔, 条件稍好一些的学校, 全校仅配有一台电脑;农村学校大多没有图书室, 个别学校设有阅览室, 但阅览室的图书大部分是同学捐助的两三年级的杂志, 不能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

(四) 课程设置情况。

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仅是中招考试科目, 非中招考试科目要么没有设置, 要么课程表上有设置, 但没有专职老师任教, 多为其他老师代课, 根本谈不上有课堂效果。

二、改革措施

(一) 重视老师自身成长, 加强学习, 更新观念, 转变方式, 充实自我。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下, 学校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很多专业知识要在教学实践中边教边学, 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发展。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面对新课改、新教材, 广大教师首先必须加强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更新教学理念, 适应课改,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其次, 要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 切实转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 让自己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以学生为主, 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关注体验性教学, 提倡交流与合作学习。

(二) 加强校本培训, 注重同伴互助。

一位课改专家说过,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三大途径:一是专家引领, 二是同伴互助, 三是自我反思。为了增强培训实效, 我校根据培训计划, 学习制度和实施方案, 从上述三条途径着手, 采取了相应的具体措施。

1.学习培训。

农村学校缺乏优秀教师, 更谈不上专家指导了。我们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 听专家讲座, 观摩课堂教学, 看名师课堂实录, 领略专家风采, 理解课改, 转变观念, 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和教学技巧, 进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同伴互助。

利用教研时间集体备课, 在集体备课中, 教师的不同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能得到交流和讨论, 进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师通过集体备课, 可加强同伴互助, 共同发挥集体的智慧, 取长补短,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 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改强调教师自我反思, 而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使每位教师都在反思中成长, 我校要求教师不但课后有反思, 而且每个单元都要有单元反思, 每学期都要有本学期的反思。这样教师才会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三) 建立家长教育工作机制。

1.加强家庭教育组织建设。

一是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 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二是发展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指导能力强、有业务能力的家庭教育工作讲师团, 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

2.以活动为载体, 树立典型, 强化宣传。

创建家庭教育示范点, 通过示范带动, 推广家庭教育工作经验;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 引导农村父母成为学习型家长。评选“优秀家长”、“双合格家庭”、“优秀家长学校”, 在对家教成功的好典型进行表彰的同时着重大力宣传, 使科学的家教知识逐步深入广大农村。

(四) 改革升学制度, 改变录取办法。

严格实行划片分配就近入学制度, 在中考时改变一考定高中的局面, 而且对各个学校按在校毕业人数的百分比录取, 这样就可有效地避免重点中学爆满, 农村学校门可罗雀的局面。

对农村美术教育现状 篇2

国家对中学教育的指导思想:一是为高一级学校培养输送合格人才。这主要是指通过普通高中教育为普通 高校输送人才;二是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培养人才。这主要是指通过职业高中教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然而现实的农村中学教育尤其高中教育状况不由不令人忧虑:重普不重职,重远不重近,致使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效益大打折扣。

由于农村家长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从事的又是传统农业耕作,思想认识有一定局限性,所以总想让孩子上普高从而跳出农门,摆脱贫困。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家长们不惜借款,也不能正确衡量孩子的智力潜力和兴趣特长,更不能正确引导其子女的择业出路,一窝蜂地、押宝式地“逼”其子女上普高。结果能被高校录取的仅仅是极少数,能被重点院校录取更是凤毛麟角,“千年等一回”。绝大多数的落榜者怎么办?当然家长们绝不灰心,学生们也不甘心,无奈之下又选择了复读,两年,三年甚至更多。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三年后他们中的一部分确实被高校录取了,但是给我们留下的思考也是颇多的:

思考一,面对越来越艰难的就业形势,这些人高校毕业后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即使是能就业,也得改行改业,学非所用,有的所学专业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为了适应工作的要求,又必须要耗费大量精力和经费进行重新学习。这样一来,之前为其付出的教育资源就等于是浪费。

思考二,面对这些年出现的“水往东边流,人往南边走”的就业大潮,这些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哪怕是打工,也都趋向于自然条件较好、经济发展较快、用人机制较活的东南及沿海地区,很少或根本就不愿返乡。这种知识、技术和人才的南迁,自然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南北经济发展差距,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思考三,许多农民家庭本来就没有什么积蓄,只能维持温饱,但为了供孩子上学,已是债台高筑,只好指望子女参加工作挣钱后还债,但由于找不到“正式”工作只好去打工,打工者一般经济收入较低,只能维持自己的生计,还要租房或买房,娶妻成家,必然导致旧债未还新债又续,这就使得本不富裕的农民家庭因供子上学而重新返贫。

思考四,那些复读两三年仍考不上大学的几乎占农村高中生的一半以上,完成义务教育后未升入高中的就更多,高、中考的落榜,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他们不得不返乡,本该说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可以为家乡经济建设大显身手,可是他们毕竟是有文化而无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因此,他们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科技含量较高)劳动所创造的社会经济价值显然有很大差距,而从事简单劳动或传统方式劳动的人,已经不适应于今天乃至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另一角度讲,这些人返乡后很可能成为所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加之自己又不想呆在家里,所以在地方政府的号召下,只好去“劳务输出”了。试想连这样一些农村后备劳动者都外出打工了,哪家乡的经济建设靠谁来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描绘的“城乡一体化”的宏伟蓝图靠谁来实现?二零二零年的全面小康社会又由谁来建设?再深一层说,劳务输出仅仅是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经济增长方式,只能暂时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经济发展的大问题,长久之计还是要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培养建设人才。综合以上几点看,农村中学教育并没有或很少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比较实际的经济效益,可见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地方经济乃至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

思考五,如果地方政府能更加重视农村中学职业教育,能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合理布局相应的农职业中学,就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流,减轻普高的负担,避免重复教育,减少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为地方经济建设留住技术、留住人才,使其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效益,比如办养殖、食用药用菌栽培、缝纫刺绣、家电维修、汽车摩托车修理、烹饪、旅游、室内外装潢、电脑誊印、工艺编制、粮食饲料加工、建筑工程、花木栽培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同一校可根据师资情况开设多个专业,同一个学生可兼学多项实用技术,让他们有选择地去发展。这样,农村中学教育可以真正分流,重点中学可真正担负起为高校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职中可为地方经济服务,为个人就业提供智力和技术保证,为相对应的企业提供合格的技工,还可作为农村科技培训基地,农村中学教育也就真正发挥了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培养人才的作用。

对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探讨及分析 篇3

关键词 学前教育 现状 农村

自上世纪末以来,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节省开支。先后将本地乡镇的公办、集体办幼儿园撒手推向社会,使得一度便于管理而且比较规范的公办幼儿园一夜之间消失于无形,取而代之的是个体、民办、社会力量办园。不可否认,社会力量为近几年的学前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综观近年来的社会力量办园现状,存在着许多不足,不能不令人担忧。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学前教育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一、存在问题

(一)办园缺乏应有的规范

近年来,一些社会力量办园目的偏重于谋利,真正重视学前教育、为幼儿成长提供优越育人环境的为数不多。许多个体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差,租用一些民房或陈旧的闲置房,不具备应有的安全通道包暖、采光、通风均很难保障幼儿学习的需要,而且设备陈旧简陋,数量有限,向幼儿收取的费用很少用于改善办园条件,收费标准逐年在提高,但幼儿的学习生活环境没有多大变化。农村幼儿园教师实行一人包班制,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每班幼师、保育员的定额,而且大班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幼儿园一个幼师要管带40—50名幼儿,为教师管理造成许多不安全隐患。

社会力量办园大多是家庭式办园,为管理监督带来诸多不便。他们缺乏足够的运动器械和图书、玩具;缺乏饮水、消毒等基本保育生活设施,缺乏消防安全设施,给幼儿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二) 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现象

农村学前教育受基础教育和义务普及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迎合这些家长的心理要求,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普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小学化,许多幼儿园都随意把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二是教学形式小学化,按照小学班级授课的形式给幼儿讲课,教育活动中符合学前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游戏活动较少,不能贯彻以游戏为主的教学理念,并且大多数教师素质偏低,教学不规范。使幼儿养成了一些到小学很难改掉的不良习惯;三是管理模式小学化,部分园长和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按照小学的管理模式对教师和幼儿提出要求,缺少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有效探讨。

二、对策分析

(一)明确责任,提高认识,增加投入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环节,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发展学前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为指导,采取政府投入办园为主,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为辅;深化办园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以政府和教育部门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辅助的发展格局。在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同时向0~3岁托幼一体化教育延伸。

(二)大力支持,正确引导,改革学前教育管理机制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的“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的方针”,本着“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原则,鼓励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园,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办园体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强主管意识,真正把学前教育纳入教育的范畴,统筹规划管理。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制定0~6岁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规划、目标和措施。并落实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规定和措施。

强化社区责任,建立以社区为依托,政府领导统筹,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区内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形成以实验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中心,联系社区内多种早期教育形式的管理机制。

(三)加强整改,规范各种办园行为

坚持和提高办园准入制度,坚持和完善托幼园所登记注册年检制度。未经登记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举办幼儿园、托儿所。农村园所的举办、停办应由所在乡镇政府、乡镇中心学校负责登记注册并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三、结论与讨论

深化教育改革,首先要从幼儿阶段抓起,所有幼儿园所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学习、生活、和活动的环境场所。大力深化园内改革,全面提升办园水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保障幼儿的伙食标准和饮食卫生。服从地方卫生监督部门的管理,建立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和幼儿食品24小时留样制度;建立幼儿食品采购发票、及采购人登记制度,确保幼儿的饮食卫生。定期添置和更新幼教设施和设备,以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要继续深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积极开展幼儿园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提倡积极参与和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积极探索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运用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和专业素质。为明天的学前教育创造一片灿烂的天空。

参考文献:

[1]玛拉·克瑞克维斯基编,李季湄,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的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蒋俊华,袁爱玲.刍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2004,(8):32—34.

对农村中学基础教育现状的思考 篇4

一、当前农村中学办学的现状

1. 教育观念滞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就给我们指明了办学方向和总目标。但是, 在广大农村, 几千年的“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思想, 使得社会把“升学”与“成才”等同, 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尺。在这个标尺的“指导”下, 学校的课堂教学、各种管理制度、激励评价机制都围绕着升学率的指挥棒转, 形成了一种“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即重智育轻德育丢体育, 重分数轻能力, 重升学轻实用。

2. 经费严重不足

国家减免了农村的很多负担, 促进了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 但却忽略了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在农村很多地方的学校, 各种建设都是靠学校自行解决, 于是, 沉重的债务成为学校发展的绊脚石。经费严重短缺导致学校运转陷入种种困境: (1) 学校的办学条件无法改善; (2) 教师的基本待遇无法保证, 严重影响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3) 学校债台高筑。

3. 师资队伍素质欠佳

当前, 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年龄结构不合理。有人这么形容农村教师:爷爷奶奶教小学, 叔叔阿姨教初中, 哥哥姐姐教高中。有关调查表明, 农村教师队伍老化, 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同时, 由于体制问题, 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进不来, 无能的老师不想走。

(2) 学历水平较低。目前, 农村中学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为数不多, 绝大多数是专科毕业后通过继续教育拿到的本科文凭, 而现在继续教育的随意性和功利性, 使得文凭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同时, 由于高校的扩招, 高等教育对师资的培训要求不严, 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多都难以适应农村教育的需要。

(3) 教师整体能力较差。在农村中学, 由于生活条件及学校环境欠佳、升学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 农村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而新课程标准、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评价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角色行为。受以上因素的制约, 此转变过程困难多多。

(4) 家庭教育功能羸弱。这些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 许多农民纷纷离开乡土, 投身“打工潮”。“留守学生”便成了一大社会问题。由于没有父母的监护或监护不当, 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过于溺爱, 或过于严厉, 再加上社会及网络的诱惑, 使这类学生的身心发展偏离了健康的轨道。家庭教育功能的丧失, 使孩子的身心发展步入了不健康的轨道, 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

二、农村中学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1. 转变办学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

农村基础教育具有特殊性, 必须体现农村特色, 体现学生为本。农村中学的教育不应成为“应试教育”“精英教育”, 而应是大众化的教育, 重成绩, 更要重学生的成长;重结果, 更要重学习的过程。对于大多数的学生, 我们所要做的是, 为他们夯实文化知识基础, 培养生存技能, 加强职业训练, 努力提高新一代劳动者的素质, 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 建构保障机制, 加大经费投入

学校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政府投入, 各级政府要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立足学校发展的现实, 加大对学校发展建设的投入, 将学校的债务进行剥离, 完善学校教学设施, 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加强标准化学校的建设, 对学校建设所需资金进行财政统筹, 使农村学校从沉重的债务下解脱出来, 确保学校工作正常运转, 解除后顾之忧, 轻装上阵, 全力抓好教育教学。

3. 加大培训力度, 提升教师素质

对于广大的农村教师要在教育观念、教师角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 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如在职进修、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扩展远程教育工程、加强校本研训, 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等。通过培训, 促使全体农村教师不断更新理念, 树立创新意识,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4. 平衡教育资源, 缩小城乡差距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教育主管部门要在生源、分配、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合理调配, 指导学校加强管理, 树立特色, 而不能任由学校自生自灭, 同时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好学校与薄弱学校的交流,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共同提高。

对农村美术教育现状 篇5

南江县政府办公室 林仲铭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人的目的是提升国民素质,要提升国民素质就得发展基础教育,发展基础教育就得重视农村教育,农村教育与家庭教育又密不可分。南江农村覆盖面积大,教育不能均衡发展现状着实令人深思。据笔者扎根山乡多年的经验,调查研究如下:

一、基本现状

南江属国定贫困县,南江全县学生总数117527人,其中初中生26254人,小学生77671人,留守儿童52877人。受打工潮的影响,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蜂拥,留守儿童剧增,致使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放羊式”教育。学生一旦被放即毫无拘束地漫山流浪此之为“放羊式”。农村中一大批“留守学生”被家长毫不吝情地留下,放到学校,放到社会。这些留守孩子中男女生均上过网的几乎为90%,有网瘾的不低于27%,一部分孩子打架斗殴、偷盗抢劫、行为恶劣;其性格孤僻、学业成绩普遍下降。一到放假,这些孩子便街上闲逛,网吧游荡,形式严峻,如捅散的蚂蚱到处都是。在学校,父母均不在身边的占32.7%。如此之多的孩子被处在“放”的状态。放出了大批留守孩子父母监护该管管不了,爷婆隔代让管不敢管,学校代管想管难管好的现状。

“遥控式”教育。“遥控式”就是远距离指挥的高层次的现代工业新名词。在教育空间上是距离,在教育形式上是脱节。经调查,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情况:长赤镇所辖的两所九义校及一所小学共计3876名在校学生,召开的一次家长会,没有参加家长会的就有1300多人。配合教师工作情况:在另一所学校的一二年级的调查中,能坚持在学生作业本上签字的家长占60%,其余40%的作业本是学生自己签字或请他人代签;学生犯错误学校要求请家长时,人不到校电话到学校的家长几乎近1/3。关心子女情况:在小学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的家长不足30%。还调查过小学六年级学生,六年快毕业了家长每年都看通知书的有78%,隔三岔五看过通知书的占20%,还有22%的一次都没有看过孩子的通知书。家长在其位不谋其教,一部分学生处在遥控式教育状态。

“棍棒式”教育。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他们坚信“不打不成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理念。既挨“体罚”还受“心罚”的现象在农村就司空见惯了。在家庭中经常使用“不争气的东西,蠢货,笨蛋……”等尖酸刻薄语言来教育学生。据学生反应,大多数家庭都以家长为中心:家长动辄就翻孩子日记本;动辄不准孩子与异性交往等以家长式的权威和命令主义教育为主。父母缺乏与孩子交流,凭着自己的情绪去教育孩子,据调查,农村孩子没挨过家长打的学生几乎为零,每周都要挨打的占10%,这样多的孩子处在蛮横的“棍棒式”家庭教育状态。

“溺爱式”教育。家长们相信“树大自然直”的理念,过分迁就、溺爱孩子,普遍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了自然就“不学而知”了。连犯错误也成了一种“美德”,“敢尝试”“有创造”嘛。故把孩子当成了“宠物”、“心肝宝贝”。他们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染其苍则苍,染其黄则黄”这些有着时代通病的孩子越来越多。

二、原因分析

教育主体空缺。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蜂拥,农村孩子便缺少了监护人或无监护人照管。据统计,长赤镇共计36896人,外出打工就有9230人,这还不包括在本市以及流动性打工的,该镇9166户中有80%的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留守儿童2116人,占全部儿童47%左右。据调查我县大部分乡村留守儿童比例都在40%以上,有的甚至更高,从长赤镇九义校、竹林小学。付家小学、贵民中学提供的数字看,全校学生中留守儿童比率都在45%左右,而红顶九义校,则高达50%以上。这些低收入的家庭,只有外出务工才可能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为了生活的“钱图”,忽略了孩子人生的“前途”。首先,家长有能力,有体力、健康的在外占大多数。其次,父母全都在外的家庭,由爷爷婆婆代养的隔代教育家庭,老人的文化素质相比较弱一点,他们不能代替教育的主体。再次,寄养或大带小的家庭,教育主体直接空位。

教育过程脱节。农村文化水平偏低,是造成农村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脱节的根本原因。据调查,今天的中小学生家长,有95%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又在偏僻贫困的农村,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极其有限。教育实践中发现只有30%左右的家长具备基本的教育知识。首先在农村,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学校是教育机构,教育孩子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卸载于学校。这是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认识偏差造成脱节。其次,在农村流传一种“读书无用”的谬论。大学毕业是打工挣钱,高中毕业是打工挣钱,初中毕业是打工挣钱,打工热潮萌生读书无用的思想。思想上忽略教育,拜金主义产生教育过程脱节。再次,考虑家庭的经济情况。老百姓总爱说那句话“他念书有条件”。条件即经济嘛。即使孩子读书成绩与生较好,家里条件差“送不起”也就自然心生懈怠,教育过程同样脱节。目前,学校碍于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对难管的“问题儿童”,干脆放任不管了。也是形成学校家庭、教育脱节的原因。

教育观念滞后。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严而无爱” “爱而无教”。据调查,农村绝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他们曾经经历和接受过的教育方式教育子女。“严而无爱”。首先,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根深蒂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能成龙,不能成凤,便采用武力解决了。在农村,按老人的话说“一代一代都是打出来的。”其次,教育孩子不注意场合,不讲究分寸,普遍存在恶语伤害孩子自尊心。心罚和体罚都不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再次就是过分溺爱,“爱而无教”。从小不教,习惯养成自然,殊不知在小树上的一小伤口,以后便成了大疙瘩了。

三、对策建议

增强学校职能,改变残缺模式。篮球教练员讲究是“补位”战术。教育者应该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关爱农村儿童及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是涉及到“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是落实“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重要行动。从学校教育的职能上去弥补家庭教育主体的缺失。加大学校教育的管理,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省市成立关心下一代成长工作委员会;学校建立相关的留守儿童家园;聘请留守儿童辅导员;对留守儿童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实行“惠民惠农”政策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缓解教育主体继续缺失。

提升人口素质,改进联系方式针对家庭教育脱节的现状,只能加强家、校联系。这联系就是抓好教育的中间环节。抓好这一环节还得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及教育质量。教育者普遍认为,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是搞好家庭教育的根本,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是防范家、校教育脱节的有效措施。首先提高家长的认识,从转变观念入手。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教育,举办家庭家长教育讲座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性。不能放了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关键作用。从教育实践中发现,凡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与家长的高尚品德、文化基础知识有关。没有高素质的家长,怎么能造就高素质的孩子?不具备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好子女有从何谈起?其次,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督察和监管力度,加强学校教育职能是解决家、校联系的有效措施。再次,打造“名人”效应。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成为国家机关重要干部,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雁,自然可以消除“读书无用”的谬论。最后,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别。实现现代化,不能只是城市现代化,还要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

提高家教水平,改良教育形式。岳母没有较高的文化,但他造就了一代爱国英雄——岳飞。她靠的是正确的方法。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就是让他们改良落后的教育方式。不能将传统的“不打不成才,几代人都是这样打出来的,”教育悲剧重演。“体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心罚”伤害更多是孩子的心灵。忽略了精神上的关心,孩子自尊将被摧残,自信将被打击,智慧将被扼杀。“哀莫大于心死”,不管你的出发点是多么善良,理由是多么实际,不合适宜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家长应多关注电视媒体,多与有文化的人交流,多向好的教育家庭学习。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多沟通、多联络感情、多与孩子谈谈心,抓住了孩子的心,就抓住了育人的绳,就抓住了教育的本。

对农村美术教育现状 篇6

一、農村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英语教学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新课程所确立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新课程、新理念,对英语教学的新要求,使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从总体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教育理念上的落差。

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实现教师教学观念上的更新与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所谓观念的更新就是要确立新的素质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所谓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抛开应试教育的压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的人才。然而,广大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存在着严重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队伍不稳定等现象。他们不光在专业知识方面功底薄弱,亟待提高,更主要的问题是教学思想陈旧,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原始,教学目标单一,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2、师资队伍本身素质上的落差。

农村中学英语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着学历不达标、专业水准不高、改行兼教等问题。现有的英语教师中接受过正规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育的人越来越少。英语是第一学历的人所占比例严重不足,专业素质相对低下。同时受办学条件、信息传递渠道不畅等因素制约,有不少英语教师除语音、语调不准、口语表达能力差外,还存在着专业知识不系统、教法与教材不同步、工作量超负荷、负担过重等问题。课堂教学以语法知识为主,课堂操练以笔头为主,操练形式以机械性为主,操练方式以教师为主等陈旧教学方法占主体地位。客观上既未能训练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还扼杀或埋没了学生的动手动口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3、教学研究与管理上的落差。

不少农村中学教管人员对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要求缺乏了解,或不能很好地了解中学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交际性特点,这是造成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高的又一因素。在课程安排上英语学科常被挤到上午或下午的边缘时间,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在考核评价方面,往往过分重视学生的笔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步发展。由于学校教管人员大多自身英语水平不高,不能像对其它学科那样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对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难以进行有效的检查和指导。

4、应试教育的影响与对教师的困扰。

由于目前英语学科的考试仍偏重笔试,在评比、升学等方面过分夸大考试的甄别功能,使得大部分学校和教师以应付考试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教学中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导致不少农村中学毕业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底下、综合运用能力不高、综合素质下滑。在不少地区,教育不仅失去了对个体的关怀,也忽视了对人类前景所负的责任,从而导致了教育功能被狭隘的经济功利主义所掩盖。“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的论断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教育在某一方面沦为经济的附庸,膨胀的功利追求正遮挡着人们审视教育价值的视线。

二、对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现状的思考

1、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有情感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容易接受;相反,教师在学生面前端起架子高高在上会让学生敬而远之。有些教师觉得农村的孩子野,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与他们走得太近会影响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因为农村孩子骨子里都埋藏着祖辈们淳朴善良的美德,只要你有心与他们交朋友,以宽容的心对待他们,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就不再是句空话。

2、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学英语的教材内容有了更新的变化。如果我们英语教师还是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很快陈旧落伍,而且还要误人子弟,最终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我们要反复练习,要求学生会说的自己一定要说得很流利。

广大农村英语教师的工作态度是认真的,是辛苦的,是任劳任怨的,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付出了自己的汗水。但是,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英语教学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我们的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自己要针对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

对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篇7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战线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是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之初,国家就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纲要》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虽然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中起步早、发展快,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但是信息技术教育在没有任何经验能够借鉴的条件下,在摸索中前行,也显露出了发展不平衡和不成熟的一面。

二、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1. 基础设施薄弱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逐年加大投入,但是与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需求仍有很大差距,许多学校存在着计算机数量不足,设备欠缺的状况,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的学校,计算机配置水平低,满足不了信息技术教育课教学的需要。在偏远学校,还存在着供电设备不到位、网络宽带不到位等现象,也制约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 学科整合欠缺

信息技术教育是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提高教与学效率的工具,改善教与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现阶段,许多农村学校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简单地完成单科教学任务,没有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是孤立开展的,没有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

3. 师资力量不足

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新课题,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在偏远的山区学校,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许多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不愿意到农村一线从事教育工作,很多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是非计算机专业院校毕业的,还有的信息技术教师是通过函授、培训等渠道上岗的,加之相互交流学习机会少,教师水平普遍偏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瓶颈。

4. 教育观念落后

许多教师对现代教育意识与现代教育观念缺乏了解,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学,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难以发挥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应有的引导作用。各校组织学科教师听课,评课时,往往会忽略这一学科,使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师专业成长上滞后于其他学科,甚至被其他骨干学科教师所歧视。

5. 导向机制不全

在许多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属于边缘学科,是不参加测试的,一部分领导在升学率的影响下认为中小学生掌握计算机为时过早,应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语数外等学科的学习上,如果学校过多地强调信息技术教育,则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造成学生成绩下降,进一步影响到升学率。况且,中小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没有多大用外,相反会让更多的学生沉迷于网吧、游戏,造成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无用论”。

三、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议

1. 加大投入

落实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责任,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其他投入为辅的多渠道筹措经费体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信息技术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加强信息教育费专款专用规定,要求专款用于学校教学软件建设、校园网络运行维护和网络管理教师的培训工作。鼓励创建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和机制,探索引进市场运行机制,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2. 加强专业引领力度

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研工件者要加强对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面的引领作用,根据需要对学科教师统一组织培训,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教学研究,从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入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管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教研科研等方面的新路径、新模式,增强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3. 加强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保障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和资源高效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加大标准化电教中心的创建力度,分层次加强对市、县区电教馆(中心)技术人员和教育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教育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培训考核制度,提高学校教育技术支持和服务水平。

4. 行政推动

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制订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统一、协调合作,确保信息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5.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认真开展现代化远程教育应用普及、示范学校和教学能手创建评选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县、示范学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要通过创建评选活动激励学校、教师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组织信息技术应用现场观摩会、教育技术成果评选等活动,促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篇8

一、教育思想陈旧, 体育设施落后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课堂, 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走近新课程、树立新理念以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一些农村学校, 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张“缠身令”, 把提高升学率作为唯一追求, 并以此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业绩。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思想, 特别是到了中学, 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 体、音、美课程自然就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了, 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由于受地域或经济条件的影响, 不少农村教师尤其是体音美教师缺少对外界的交流和学习, 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开展的又比较少, 造成对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 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仍停留在新课程改革前的水平。多数体育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 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按照新课程的要求, 部分人不会备课, 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和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 学生学得很乏味, 陈旧的教育思想、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施是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现在, 虽然上级实行了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 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 但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是改变不了现状。由于农村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影响, 再加上一些学校对体育教育的漠视, 对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微乎其微。我所了解的一所农村小学, 现在操场内就一副水泥台乒乓球案子, 由于年久两个角都断裂掉了, 还裸露着约5厘米长的钢筋, 看上去非常危险;还有一所农村小学教学点 (1~2年级两个班) , 无任何体育设施;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 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 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 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总之, 缺少必要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资源, 导致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下降, 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体育师资不强, 体育课堂“放羊”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 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目前, 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 地方政府迫于财政的压力, 多年来教师队伍不能正常补充, 特岗教师又无名额分配且每年都有一部分老教师退休, 造成师资紧缺现象。尤其是农村地区语文、数学教老师都不能保证, 体育教师就更不用谈了。基于这种情况, 学校只得选择语文或数学教师兼职体育教学, 这样就导致体育教师专业基本功十分薄弱, 缺乏相应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施行教学中内容单一、乏味, 学生因此不愿意学习, 结果体育课成为自习课或放羊课。

三、过分强调安全, 体育工作不前

近年, 由于部分地区学校安全事件发生, 对学生和家庭造成一定的伤害, 在社会上负面影响很大, 相关学校和当地领导都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各地对学校安全工作格外警惕。现在各校都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分解安全责任领导与学校、学校与班主任, 甚至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层层都签订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无可厚非, 但是过分地强调学校安全, 弱化了学校其他工作也不可取。

出于安全考虑考虑, 一些学校为了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 做出了取消体育课、尽量少开展或者不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的决定。因此“为了学生的安全”这句话就成为取消体育课、不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的充分理由。这种剥夺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 泯灭了学生的天性、违背了教育规律的做法,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也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针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需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

(一) 措施要得力, 奖惩需分明

真正要改变当前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首先应对体育工作高度重视并付诸行动。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来规范体育教育行为, 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有效开展, 对学校体育工作做的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 对学校体育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分,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悉, 为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切实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河南省教育厅发出通知, 从2013年起, 我省中招体育考试统一按满分50分计入中招成绩总分。这一政策的出台, 无疑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二) 摒弃旧思想, 走近新课程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时不我待, 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 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时期, 教育正面临着一场变革, 传统教育思想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更要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教育观念, 紧跟时代步伐。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开始多年, 但我们农村一些教师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 现在仍沿袭二三十年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给农村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后果, 我们要认真反思。

为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我们要走近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加强继续教育, 学习课程改革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 大胆实践、敢于创新;提高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认识, 坚信体育教育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彻底扭转语文、数学、英语科目重要, 体育、音乐、美术为“小三门”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真正认识到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设施需完善, 活动常开展

要想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 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制教具 (如接力棒、跳高架、海绵垫等) , 根据学校能力逐年完善体育设施。此外, 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保证体育课时不得让其他教师随意侵占;体育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 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都重视起来, 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任重道远, 光荣而艰巨。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关心、支持体育工作, 尤其要关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只有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了, 国家的体育事业才能得到发展, 全民健身计划才能得以实现。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任重道远, 光荣而艰巨。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关心、支持体育工作, 尤其要关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只有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了, 国家的体育事业才能得到发展, 全民健身计划才能得以实现。

对农村美术教育现状 篇9

笔者一直在农村学校工作,参与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施和管理,对目前农村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各级各类学校能按要求积极开展法制教育,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现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在落实和实施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问题1:思想认识看似到位,实践活动实质空虚。

不管是哪所学校,在制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制课程表的时候,都会安排法制教育课程或者法制教育活动,但多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没有将法制课作为专门的课程管理。 目前学校的法制教育大多是依托特定的宣传日(例如“12·4” 法制宣传日),或者配合上级相关部门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一些法制教育活动。进行宣教的次数不是很多,宣教的质量也不高,存在成人化、机械化、不适合儿童的现象;宣教的形式单一,以主题展板、文字阅读为主,学生参与的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

相应对策:

1.加强对学校领导的法制教育。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目前学校对“育人”的认识还很片面。还有很多校长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还是应该把教书放在首位,对公民基本道德素养、法律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加强对学校领导者的法制教育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进一步规范校长的“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学校不开展法制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违法;二是要进一步提高领导者自身的法制意识,不过分顺应社会或家长的需求。目前绝大部分学生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也是导致学校在法制教育上存在一定缺失的重要原因。

2.上级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监督和考核职责。

法制教育应该成为国家课程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使青少年从小就接受法制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长远意义。目前已经有了相关的教学要求,但上级部门对学校法制教育的监督和考核还不到位,要在校长绩效考核中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方面的考核力度,细化考核方案,利用行政手段,推动法制教育的开展。

问题2:法制宣教形式简单,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农村学校硬件配备相对落后,可以利用的各类社会资源相对较少。在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问题。法制教育形式一般是出好一期板报、班会上由班主任读一些法制教育书籍或者观看一些老旧的法制教育片等,我们都知道,法制教育实用性极强,需要有活生生的例子,需要紧密结合实际生活,这样空洞的说教难以发挥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相应对策:

1.开展社团活动,丰富教育形式。

社团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绝不能仅仅以音体美等艺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主,人文法治类的课程也应该成为学校社团活动的一部分。学校组建法制教育活动社团,精心选择题材,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法制教育的形式,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法制学习的热情。

2.利用社会资源,开拓教育渠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制教育也应该进行改革,改变以往单一的教育方式,使法制教育形式多样化。开展网上法律学习、网络法律知识竞赛、多媒体互动、反馈式的法制宣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法制课。学校也可以与司法所、法院等单位联系,通过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展示法制图片、剖析法制案例、观看各种法制影视作品等丰富法制宣传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制观念。

问题3:教育内容没有系统,法律知识教学肤浅。

正常的学校教学活动,都会安排法制教育内容,但学校管理部门没有提出关于开展法制教育的具体要求。导致教师在法制教学中,经常会随便上网找点法制教育资料,敷衍了事。因为教师自己找来的资料都很零散,所以教学成果很不理想,学生更是“一知半解”,有时候反而会出现误导学生的情况。

相应对策:

加强法制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国家还没有出台正式的法制教育大纲之前,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编制法制校本教材, 有了相对系统的教材,教师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障;可以拓展法制教育的素材,多总结少年儿童身边的事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制案例教育。

问题4:教师法制知识缺乏,没有专业法制人才。

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往往局限于学科专业知识,针对法制教育方面的培训相对欠缺。在许多农村学校,法制教育的任务落到了班主任的身上,因为它是一种附带的课业设置,不参加统一考试,所以班主任也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去研究,在缺乏专业人才的条件下,法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了。

相应对策:

1.加强教师法制素养的培育工作。

一是进行普及型的培训活动,教师业务培训中,可以适当引入法制教育类的培训素材,并要认真进行考核,将法制内容的学习作为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学时的一个必要部分。二是进行选拔式集中培养,教师培训机构都会设置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培养课程,在法制教育方面也可以设置不同层级的骨干成员培训班,让那些有志于法制教育,对法制教育有兴趣的教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为教师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就是给无数学生提供了成长的舞台。

2.多渠道引入法制专业人才,提升法制教师队伍水平。

法制教育需要有一支精明强干、法律素养过硬的专业队伍。教育部门在教师引进中适当引进法制类人才,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带动一批教师,避免因为法制教育者自身法律知识的欠缺而使学生产生各种疑惑和误解。

对农村美术教育现状 篇10

一、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 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 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 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 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 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 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 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 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 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 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 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 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二、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 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 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 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 仅有73%的中学和45%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 在全部体育教师中, 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3%, 即使这一部分人, 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 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 体育只是兼教, 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三、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 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 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 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 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 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四、教学不规范

不少乡村教师, 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 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 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 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 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 缺少教学资源, 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 学生学得很乏味, 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 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 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 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 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 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 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 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 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 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 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 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 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 加强专业训练, 做到多能并兼;此外, 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 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 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 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 研究教学方法, 让校园内你呼我喊, 你追我赶, 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 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 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 (如铁环、“山羊”、轮胎等) 。

此外, 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 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 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 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 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浅谈农村美术教育现状 篇11

现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虽然使得美术教育稍稍得到一点点的重视,但是由于诸多因素使美术教育受重视程度与数理化等文化科相比还是相差甚远。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个事实就是:不可能每个人都会在文化课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忘了其实在美术方向也可以给学生很大的一个发展空间。美术教育可以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和思想,,同时也可以让一些文化知识较薄弱而对美术又感兴趣的学生有一个发挥自己思维的空间。带他走进他辉煌的明天,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可是在我们这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其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是大大的降低,所以在经济落后的农村,美术教育的开展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中很多案例都说明了美术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美术教育不足给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大。所以说我国现在的农村美术教育还存在着严峻现象。据我个人分析,觉得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家长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们这种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大多都是一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都吃尽了农耕的苦头,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再走自己的老路,都想方设法的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走出深山,摆脱自己认为的农耕的苦头。所以一定要让自己的子女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所以在他们的心里只知道、一致认为,考试考高分就是好学生,就是好样的。所以会有很多学生是被自己的家长逼着去学自己不太感兴趣和喜欢的科目。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是家长抹杀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

其二: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我国广泛的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开设了音、体、美等所有课程,开设的课程很齐全。但是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大多情况下那些音体美的都是虚设的,很多时候都是用来上一些文化科,比如数理化等科目。有的学校只在七年级,或者七、八年级开设美术课,而九年级都不开设美术课。大多学校连必要的美术教学工具也没有,甚至连美术教师教学参考书都不给订购,更不用说什么美术活动室、模型、专用图书、画架之类了。所以大多数农村中学的美术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老师是黑板+粉笔,学生是白纸+铅笔。美术课堂教学学校不予重视,课外活动更不用讲了,农村学校几乎从来就没有组织过校内的书画比赛活动,这样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最后这样的活动就直接不参加算了。有的美术教师组织的美术课外兴趣小组,多数也因校方的干涉和学生家长的反对而夭折。

其三: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问题。

现在很多农村的美术教师主要在从事其它学科的教学工作,整天忙于吃透教材、备教案、批改作业,根本没有闲暇进行美术专业知识的更新,更没有条件从事美术创作了,所以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现在参加书画展览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美术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尽而影响课堂上的美术教学效果。有的美术教师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使学生对美术失去了兴趣。受家长和学校的共同“熏陶”,学生的思想也变了。他们认为上美术课是让自己在紧张的功课之余放松一下,因此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松散,作业不及时完成。美术教师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也慢慢懈怠了。这时也经常出现把美术课给其它学科的教师去上,甚至干脆将美术课当自习课上,认由学生自由活动。即使有些美术教师不甘心,但是想推进教学也是困难重重。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现状,确实是一件比较复杂和困难的事情,涉及到人们的思想观念的问题、经济水平的问题、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选拔制度的问题,就这些问题已经有很多的同仁们提出了种种解决的方法,但至今我们农村中学存在的还是这些问题,如何去改变它们了,有待我们整个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和全体美术教育工作者共同来关注与支持和努力。

其四:美术教育过于传统。

近幾年来,许多中学生国际比赛结果显示,我国选手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落后。这都与我们的教育模式有关。盲目追求升学率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美术这门极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学科,受到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教师在教学中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少。教学内容上很难从注重技法训练向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转变;教学方法上很难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转变。

其五:我国考试制度对家长和学校的影响。

现在我国的考试制度导致了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的方法都是为了应试教育,而没有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误导。尽管国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美术的学习,不作为升学手段。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语、数、 外成绩,美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难免的。大家把美术教育当作是文化科学习之余的一个业余爱好来学习,并没有去实际的重视。

总之,现在我国农村美术教育现状不尽如人意是一个客观现实。它的形成也是有着多方面因素的。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需要社会、学校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广大美术教育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努力更新知识,扩展专业技能,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工作中坚决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配合新课程改革,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作者:尹少淳

对农村美术教育现状 篇12

从上面来看, 该村的孩子在享受学校的教育资源方面还是令人满意的, 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可能就出现一些问题了。

在2010年7月7日, 本人带着自制的调查表在凉亭村有初中学生的家庭进行了逐一走访, 在此过程中受到了各位家长和学生的热烈欢迎, 在走访的过程中顺便发放调查表。这次调查是成功的, 发出调查表51份, 回收51份, 并且在和家长与学生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了农村中家庭教育一些现状, 从他们的交谈的热情和神态上中看出了他们对家庭教育问题的强烈关注。

一、调查结果

在本人的调查中, 重点调查了父母帮助孩子学习的情况。根据本人的调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认为父母在学习上很有必要给予自己以帮助, 据他们反映, 进入初中后, 课程数量的增大, 课程深度的提高, 学习任务的加重, 让他们普遍感到很吃力。他们迫切的希望父母在学习上面给予指导, 在学习目标上给自己掌舵, 特别是当他们遇到一些知识搞不懂时, 觉得甚是着急。在学校还好, 可以问问老师或同学, 一旦放假回家后, 他们就很希望父母能够给他们讲解讲解。

事实上百分之七十一的父母在学习目标上还是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在学习方法上, 能给孩子帮助的就大大降低了, 从调查上来看, 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孩子表示父母能助孩子一臂之力。当问到父母能否在一些知识点上予以讲解时, 这个结果更是创历史新低, 大多数家长是几乎不能够给孩子讲解的, 只有百分之十一的孩子表示能够讲解。

当问到如果在家有知识不懂, 而你的父母又不能帮你会怎么做时, 绝大数孩子表示很无奈, 他们表示如果是假期比较短的话, 他们可以等到上学后问问老师或者同学, 如果假期比较长的话, 他们只好听之任之了。

二、产生的原因

1、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 这是主要的原因

当然这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是由历史和特定的时期决定的, 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就我所了解, 在35~42岁的人群中, 大部分都是初中文化和小学文化, 高中文化的寥寥无几, 他们中最普遍的文化程度就是认识比较常见的汉字和一些感性的知识, 加上在农村, 什么计算机之类的东西对于他们就大多数人来说, 根本就没有接触过, 对于一些理性分析的知识更是无从谈起。从这个来看, 出现上面的调查结果就很正常了。

2、从本质上来说是经济不够发达所引起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城市里, 有的家庭里父母的文化素质可能并不太高, 但是由于城市里的经济相对比较发达, 教育资源比较丰富, 很多文化父母不一定有, 家庭教育也有可能不到位, 然而他们可以享受城市里的良好文化资源, 。在农村里, 经济欠发达, 虽然学校的资源还是令人满意, 但是出了学校的大门, 各种文化资源跟不上, 所以在这一方面就很难满足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了。

3、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对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考虑有忽略的地方

本人也是生活在凉亭村。曾亲眼目睹了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新农村开始建设、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全部过程, 在此方面感触颇深。就本村而言, 该工程的重点是把力度放在了经济建设和提高农民的居住条件上。对于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可能就忽视了, 这就造成公共的教育辅助设施的发展严重滞后。当然这在新农村建设的初期是没有错的, 但是当新农村建设达到一定的层次和高度的时候, 家庭教育的问题就不能不考虑了。

三、解决方法

俗话说:打好底子筑高楼。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底子, 是教育的基础, 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然而在农村里, 家庭教育却面临严峻的问题。家长文化素质、思想意识的高低, 家庭的社会人际关系, 制约着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孩子一出生就会无可抗拒地接受家庭教育多种因素的渗透和影响, 并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精神世界。毫不夸张的说,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个性、人格, 影响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

凉亭村是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既然凉亭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 我想在其他的村里面这个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 甚至有过之而有不及。所以说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文化素质过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所以在新农村建设的某一个特定的阶段, 必须要将这个问题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因为新农村的建设就是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 从这方面来讲,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功解决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和谐程度的高低。

那么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1、从长远来看首先就得发展经济

前面也讲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第二点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只有经济建设才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经济建设才能创造出各种所需的物质, 只有经济建设保证良好的家庭教育, 只有经济建设才是解决途径的根本,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种所需的资源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虽然在短时间内父母的文化素质不可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但是如果农村的资源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的话, 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2、不能忽略家庭教育

当然, 在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搞经济建设的过程同时, 也应该去充分整合资源, 把本村可以挖掘的人力资源好好的利用起来。从而弥补村子里的其他的教育资源不够发达的现状。那么一个村子里有哪些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呢?

(1) 大学生资源。在一个村子里面,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大学生。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 初中的一些知识他们还是有一个比较前面的了解。本人在这一方面的体会也是颇深的, 本人在暑假的过程中就曾辅导过一些初中生, 他们的一些知识看一眼就觉得轻车熟路。这些大学生相对于农村中的人群来说可以算是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了, 所以说这是一块潜力很大的资源。然而这些大学生在放大假的时候都想去找一份工作, 或想获得一些社会经验, 或想获得一些经济效益, 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会在放大假的时候去外地打工。这对于他们所在的村子来说, 这是一个很大的资源流失。所以在新农村的规划的过程中就可以把这两方面考虑进去。怎么规划呢?在放寒暑假过程中, 把这些大学生组织起来, 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报酬, 组成本村的一个服务团, 去为当地的初中生讲解他们所不懂的知识, 这样, 家庭教育的部分缺失就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了, 同时这也可以满足当地的大学生的某些需求了, 可谓是一举两得, 两全其美了。

(2) 当地的退休的老教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资源。老教师在退休前就积累了渊博的知识, 在退休后难道要让他们把自己所积累的渊博知识都尘封起来?。另一方面, 这些老教师退休后的生活可能就有点单调了, 他们自己也想找点事情去点缀一下他们的退休后的生活。如何让退休人员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也是关系到社会和谐高低的重要因素。这样, 如果把家庭教育的部分缺失和老教师的生活的单调两方面“嫁接”起来, 是不是会生成一颗十分美好的果实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新农村建设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如果把本村的一些老教师也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文化活动中心, 把目标重点为孩子们讲解各种知识上, 老教师们为孩子讲解讲解知识, 孩子们陪陪老教师度过单调的生活, 为他们每一天的日子注入新的活力。这样一方面也弥补了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的现状, 解决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丰富了退休老教师的生活, 让他们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这就是一颗美好的果实, 目前这种措施已在武汉的一个社区实行了, 效果十分明显。

(3) 网络资源。在城市里网络可以说是相当的发达, 大部分家庭都是电脑用户, 但在农村里使用电脑的用户就低多了。从这方面来看, 农村的教育资源就少很多, 就像是一个人少了一条胳膊, 做事总是感到力不从心。事实事实上网络资源是上面所说的资源中最广泛的, 网络资源极为丰富, 传递方便、快捷, 通过网络, 我们可以查找和下载的教学资源信息, 并且它用起来很有针对性, 哪里不懂问哪里, 那么在新农村建设的特定时期。面对家庭电脑用户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在村支部活动室添置几台电脑, 并派专人进行管理, 如果有孩子需要用电脑, 先进行登记, 然后再进行使用, 这也是解决农村家庭教育部分缺失的好途径。

四、结语

十二·五规划战鼓已经擂响, 将又是一个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五年。凉亭村, 这个大别山里的明珠也将绽放出应有的光芒, “夸父逐日”、“与天地竞”, 愿凉亭村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在创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的同时, 也能将家庭教育这样的问题纳入到考虑范围之内, 让“学有所教”, 那么到下几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凉亭村将展现她更全新的一面。“晴空一鹤排云上”, 愿凉亭村, 这个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将以“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激情去向国家级示范村进军。

摘要:当前, 正处于“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 在政府的大力投资下, 在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 新农村建设正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如火如荼的进行, 农村的状况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新农村建设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现状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是否存在一些被人所忽略的地方呢?是否有些缺失呢?为此, 本人特地在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英山县石镇凉亭村就家庭教育方面做了一次调查。

关键词:凉亭村,家庭教育,父母,帮助,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上一篇:电磁振荡器下一篇:指标临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