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教育现状

2024-06-25

浅谈农村教育现状(通用12篇)

浅谈农村教育现状 篇1

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中提出应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 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财务问题成为人们最关心、最热点的话题。农村会计队伍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会计队伍建设能否跟随时代的脚步与农村经济发展同步?这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农村会计人员的能力。

一、农村会计人员现状

(一) 持证上岗人数有限

笔者在考会计从业资格证时了解到, 来考试的人员中有些都已在农村从事会计工作好几年。可见, 在农村大多数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并非专业会计人员, 无证上岗人数很多。但我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 的, 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 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

(二) 学历水平有限

据有关资料显示, 在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3%,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7%,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7.3年。中西部农村劳动力素质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 他们对国家出台的新法规、新政策理解能力有限, 虽然有些会计人员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且经过短期会计培训, 可对系统而专业的会计知识仍一知半解。

(三) 业务能力有限

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理论水平较低, 在取得原始凭证时不能正确审核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致使出现原始单据不合法, 手续不全等现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能正确使用会计科目, 不能真实反映出财务状况, 做不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 制约了农村会计工作的发展。

(四) 法律知识有限

农村会计人员很少了解并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具体内容, 在会计工作中, 往往私设“小金库”, 为了减少纳税, 应付上级检查设立两套账。在农村因为会计人员有限往往一人多岗, 一人既从事会计工作又兼任出纳工作、钱、账、物通常仅由一人保管, 违反了法律中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 这样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 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 这都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

二、加强会计人员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水平

(一) 明确会计从业资格证重要性, 加强农村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会计从业资格证是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 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 是证明能够从事会计工作的唯一合法凭证, 是进入会计岗位的“准入证”, 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这足以证明会计从业资格证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农村会计人员应提高思想认识, 努力学习考取从业资格证, 做到持证上岗。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 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规定制定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自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职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继续教育可以为会计人员的工作提供新的动力, 可以拓宽农村会计人员的知识视野, 提高自身素质。因此, 农村会计人员在取得从业资格证后应将接受培训和自学形式相结合, 保证时间, 保证质量完成继续教育, 提升自我。

(二) 明确法律在会计工作中重要性, 加强农村会计人员业务培训

会计的发展离不开法律, 正因为法律的强制约束力才得以会计工作有理有序的进行。加强农村会计人员的培训既可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又可以加强其懂法、守法意识, 二者相辅相成。

1. 农村村干部起带头作用。

带领会计人员和广大村民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农村会计人员管理办法》《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熟读法条, 掌握内容。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 严格贯彻和执行法律制度, 增强法律意识, 真正做到在实际工作中以法律为准绳, 用法律规范会计行为。

2. 农村会计人员应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加强自我培训以提高业务水平。

注重会计理论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练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 例如参加所在县, 乡组织的培训班、进修班, 报名参加会计证考试, 阅读会计专业知识书籍等, 不断更新知识范围。利用空闲时间收看各财经类电视节目在潜移默化中丰富财会知识, 掌握会计工作最新动态。

3. 政府加大培训力度, 针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 定期进行会计培训。

结合农村日常的经济业务展开, 这样有助于会计人员正确且规范的完成日常的会计工作, 提高业务水平。

(三) 明确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加强会计电算化培训

随着经济的发展, 计算机逐步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自1989年12月, 财政部颁布了第一个会计电算化的法规性文件《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 (试行) 》以来,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开始沿着一条规范化的道路前进, 逐步完善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靠手工记账的工作方式严重影响了农村财务工作的效率, 所以应加快会计电算化在农村工作中的普及。但因农村经济实力有限, 所以政府应起到引导作用并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宣传会计电算化重要性, 加强农村会计人员对电算化相关知识学习。各级财政部门也应根据农村现有设备等实际情况投入足够的资金为农村购买设备, 提供硬件方面支持。会计电算化可以减轻农村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缩短会计数据处理周期, 提高会计数据时效性;可以调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因此, 应加强培训树立农村会计人员电算化意识, 加大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的力度, 真正实现农村会计电算化。

(四) 明确竞争激励在会计工作中重要性, 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考核

有竞争才有压力, 有激励才有动力。例如可以与邻村相合作,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定期举办会计知识比赛, 定期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实际操作水平进行考核, 优胜劣汰。可以使农村会计人员有危机感, 从而激发会计人员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优秀者可以获得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这样, 农村会计人员也会与时俱进, 主动学习, 不甘落后。

农村会计制度改革在不断完善与发展, 农村会计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景下, 农村会计人员应抓住机遇, 努力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知识技能、职业道德水平。时刻谨记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不做假账”。使农村会计队伍发展壮大,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权湘.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探究[J].职教与经济研究, 2010 (12) .

[2]张相宏.会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开展的现状研究[J].当代经济, 2011 (12) .

[3]冯广益.浅谈农村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J].河北企业, 2011 (2) .

[4]孙向华.浅析提升农村会计人员素质的途径[J].吉林农业, 2011 (9) .

[5]相翠玲.关于新形势下农村会计培训工作的思考[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1) .

浅谈农村教育现状 篇2

小学教育是六岁或七岁至十一岁或十二岁的孩子所出的学龄初期的在学校教育。农村孩子主要是在七岁的时候进入学校学习,因为农村条件关系,农村的孩子没有在学前进入幼儿园之类的机构学习的机会,所以农村小学教育还存在许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之所在。

现在农村小学教育缺老师是众人所周知的,农村的条件比较差,是很多从教人员不愿到农村任教,即使国家提供了很多的优惠条件,也无法吸引老师到农村去任教。所以现在的农村小学一所学校只有一两个老师,一个老师要完成几个年级的课程,这使得现在的农村小学教育退步不前,很多时候只是“赶鸭子”式的教学,很多小学生学到小学毕业还是什么都不知道,这和现在提出的“素质教育”大相径庭,甚至比“应试教育”还差很远。老师的负担过重,自然在教学方面难完全的投入,学生当然学不到东西。

现在的农村小学教育采用赶鸭子式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弊端,不管学生成绩如何,都不能留级,只能一直往上走,因此很多学生一级没有学好,下一级根本就无法学习,老师也未与正确的指导,导致现在学校教育质量之差,真的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小学可谓一个孩子学习开始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基础,但是现在的小学老师很学生都不重视,我曾遇到过小学六年级毕业还不能完整的阅读一篇课文,很多字词都不知道,也遇到过加减乘除都不会的学生,现在的农村小学教育真是让我们不敢恭维。

七岁到十二岁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记忆力也是最好的时候,在这个时期如果不好好的引导的话,很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而这段时期老师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对他们施与正确的教育,对孩子未来的路或有个很好的铺垫。

小学教育存在这样的弊端还在于农村的条件实在太差,没有好的教室,更没有好的桌椅,寒冷的冬天在冰冷的教室学习,作为孩子的他们怎么会想那么多呢,他们那时或许期待的是早点放学回家呢。所以要改善农村教育,就要给孩子们提供好的学习环境。虽然国家每年都有拨款来修建学校,但是收效甚微,现在的农村的学校依然破旧不堪。这是农村教育差原因之一。

浅谈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 篇3

我在山村小学从事了十几年的教育工作,现在针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说说农村小学在艺术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今天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仍然有很多教育工作人员、学生家长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甚至反对小学生搞艺术。在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被视为唱歌、玩耍的“副科”来看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家庭中,家长考虑子女将来的出路时,首先教育孩子在学校要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将来才能有出头之日,加之本身的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根本不会关注孩子这方面的兴趣。这些现实的情况都使农村孩子在艺术教育方面的学习受到很大局限和阻碍。

二、师资薄弱,专业人才匮乏

在农村里大多数没有专业的艺术教师,多数艺术爱好者成为美术老师、音乐老师,他们对艺术文化,尤其是艺术的教育基础缺乏了解和掌握,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与专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教育,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使我们的艺术教育形同虚设。

基于以上情况,我认为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更加不能忽视。那么,该如何在农村学校发展素质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我提出几点建议:

1.积极开展艺术教育

首先应该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让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观念改变,让小学生了解到艺术教育和数学、语文等一样重要,彻底消除心中的正课与副课,让学生的艺术教育正常展开。

2.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必须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作保证。让现有的极少数艺术专业教师,回到“正轨”担任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学有所用。

3.开发丰富的农村教学资源

艺术教育还可以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我所在的小学地处山区,风景秀丽,山上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开展艺术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欣赏大自然,把美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艺术的美好。

浅谈农村教育的缺失 篇4

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农村经济严重滞后, 农副产品价格低廉, 农村生产投入却居高不下, 国家虽然对农村进行了政策反哺, 但也是杯水车薪, 农村经济普遍入不敷出。现在的生活水平和物价却没有城乡差别, 迫于巨大的经济压力, 许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涌入城市, 成为打工一族。他们走了, 却把老人和孩子留在了农村。农村留守现象日益普遍, 成为一个难以破解的社会问题。老人在家既要艰难地搞农业生产, 以便为子女减少一点经济压力, 又要担负起隔代教育的义务。这样沉重的担子, 让本应安享晚年的老人来承担, 老人们绝大多数未接受几年正规教育, 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 加上从小倍受溺爱的孙儿辈们, 个人中心意识膨胀, 从来不会换位思考, 对祖辈的良苦用心, 一味采取排斥、抵触的态度, 老人们拿这些“小祖宗”没一点办法。作为监督人的父母, 却远在他乡, 只能靠电话遥控, 有的甚至几年十几年不回家, 孩子对他们的印象是模糊的, 亲情是淡漠的。只有每个月到位的生活费, 时刻提醒着孩子父母的存在, 可是钱代替不了亲情, 钱是没有温度的, 产生的直接后果便是孩子越来越自私、偏激, 越来越任性、叛逆。老人们头疼, 学校老师也伤神。

其次是社会教育的缺失。受市场经济的冲击, 本来就处于经济劣势地位的农村, 纯朴的乡风抵挡不住金钱的风暴。面对红灯酒绿的城市生活, 农村比任何时候都渴望金钱。金钱至上的观念如毒瘤膨胀。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 坑蒙拐骗样样玩转, 尔虞我诈是司空见惯。耳濡目染, 加之缺失家庭教育的引导, 学校的正面教育在社会浊流面前显得如此的脆弱。孩子们沾染了不少社会习气, 变得自私、冷酷而虚伪。许多不法经营者都瞄准了孩子们的钱包, 在校园周边滋生不少以赚学生钱为目的的行业:各种黑网吧、游戏室、台球室昼夜营业, 张着血盆大口虎视眈眈包围着学校, 吞噬着学生的健康, 周一至周五学校管着, 只有极少数学生翻围墙去上网。周未两天, 学生便成了脱缰野马, 几乎天天泡网吧, 沉迷电子游戏或打桌球。有的学生为了去上网, 平时克扣生活费, 身体严重透支, 健康受到威胁, 常有学生因身体虚脱晕倒在网吧。国家虽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入网吧, 但农村没有人管理, 加上农村经营这些的多是社会黑恶势力, 即使有人想管也不敢管。遇到上级下来督查, 早有人通风报信了。甚至还有网吧给学生提供食宿, 学生简直把网吧当成家了。网吧经常打架斗殴, 还引诱学生妹儿。沉迷网吧的结果, 学生无心学习, 身体拖垮了, 更可怕的是学生的道德严重沦丧, 变得麻木不仁, 冷酷暴力。受一些黄色信息的影响, 还常常游走在性犯罪的边沿, 有些乡村黑旅店还向未成年学生开放, 为他们过早体验性生活提供场所。导致许多孩子上课睡觉, 下课打闹, 举止粗俗, 脾气火暴, 麻木冷漠, 早恋成风。他们对生活谈不上还有一点信仰, 完全被社会毁掉了。

再次是媒体教育的缺失。翻开部分报刊杂志, 有不少吸引眼球的光怪陆离的东西, 在有意无意地引诱着孩子们, 蛊惑着他们懵懂的心。当然其中也不乏适合学生阅读的彰显真、善、美的好刊物, 但却被埋没在泥沙莠草中, 被学生冷淡了。打开电视, 充斥其间的, 很少有适合青少年学生看的, 多数是为成人准备的视听盛宴:言情片、武打片、恐怖片、警匪片比比皆是。面对这些无孔不入的负面信息, 孩子们简直是无路可逃。上课期间, 教科书下隐藏的便是一些乌七八糟的读物, 有的看得走火入魔。周未躲在家里看影碟, 多数也是一些让人面红耳赤的东西。正处于青春期可塑性极强的孩子们, 可谓是近墨者黑, 出现质的变化, 能怪他们吗?他们也是无辜的受害者呀。

再其次是学校教育的无奈。成功的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合力。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严重缺失下, 学校教育可说是独木难支。孩子们变坏了, 堕落了, 家庭和社会却把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 说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这样说有失公允。近些年国家有关教育的各种立法, 在给未成年的学生提供保护的同时, 也给了他们放纵的砝码, 却给教育戴上了紧箍咒。现在的农村教师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很大, 又面对如此的学生, 真的够悲哀了。许多农村教师感到前途暗淡, 都担心担不起教育失职的罪名, 再去唱那首无奈的歌:中国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失误, 教育最大的失误在农村。

怎样才能走出农村教育的困境, 开辟一条把农村教育引向光明的出路?

国家应搞好宏观调控, 增加对农村的投入, 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化, 让农村轻壮年尽量就地就业, 都能留在家中, 既解决经济收入问题, 又能兼顾家庭教育。

浅谈农村教师的现状 篇5

贵州省荔波县茂兰小学:蒙树辉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在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实现全面的小康生活,必须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这就取决于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所以,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考虑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师德素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责任心,敬业精神不够;二是缺乏进取心,安于现状;三是缺乏危机感,抱着捧铁饭碗,吃大锅饭的心理状态;四是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切向钱看,只求索取,不讲奉献;五是缺乏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六是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教学观念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七是有后顾之忧,思想负担重。

[关键词]

农村教师

师德师风

目标错位

城乡差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时光荏苒,转瞬间在教育战线上我已经度过了十七个春秋。回首这几千个日日夜夜,酸甜苦辣各显其间,在这三尺见方的讲台上,凝结着我全部的心血与汗水,苦过、累过、但能与我可爱的学生们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我热爱我的事业,钟爱教育不言悔。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在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实现全面的小康生活,必须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这就取决于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所以,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考虑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师德素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责任心,敬业精神不够;二是缺乏进取心,安于现状;三是缺乏危机感,抱着捧铁饭碗,吃大锅饭的心理状态;四是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切向钱看,只求索取,不讲奉献;五是缺乏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六是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教学观念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七是有后顾之忧,思想负担重。

那么,造成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及人际关系的变化,时刻在影响着教师;市场经济的大潮,更是给教师的生活、工作、思想、感情等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冲击。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教师的实际收入及生活水平还不太理想,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更差的是代课老师的收入太低。所以当教师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时,当他们遇到工作上的难与易,环境上的顺与逆,生活上的苦与乐,待遇上的高与低等各种现实的、无法回避的矛盾时,常常出现心理上的失衡,产生心理上的错位。于是有的教师牢骚满腹,有的自卑消极,应付工作。甚至有的经不起商品经济的挑战,把商品经济的原则盲目的运用到教师与学生、家长、领导的关系中去,用“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去对待自己的职业,有些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发生了转变。有部分教师不甘过着清贫的生活,悄悄地做第二职业。甚至有些教师把发展生产作为第一职业,而教学却作为第二职业,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受到挑战。

二是教育体制的不完善,现在家长是老大,学生是上帝,一味的人文给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带来了极度的困扰。老师普遍认为,不出大的安全事故就行了,教学成绩差点没关系。三是农村小学教师忽视了自身的学习,平时也很少有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所以教学思想落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应付工作。

而且在农村小学学校教育目标严重错位。首先,在农村,升学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升学是农村基础教育追求的唯一目标,教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升学而学。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其他问题:学生厌学、辍学;教师职业倦怠;新课改“穿新鞋走老路”;学校德育无暇顾及,学生以及社会道德水平下滑…… ;其次,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教师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普遍,文凭学历与实际能力有较大差异,即便这样,农村教师队伍还存在“层层拔高”的情况,致使骨干教师缺乏,青黄不接。同时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化严重,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学科结构不合理,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科目教师缺编尤为严重,一些非考试科目基本上不开;再次,农村社会大环境对教育有不利影响。社会环境对农村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当前在农村普遍流行的“上学无用论”影响在校生及其家长,使部分学生在失学的边缘徘徊;②农村许多营利性娱乐场所将黑手伸向了在校生,许多学习成绩原本优秀的学生因为迷恋网络游戏而导致成绩急剧下降,厌学、逃学以致最后辍学。家长、老师为此头疼却无计可施。

总之,农村教师问题归根到底是城乡差别造成的,在目前城乡差别仍然还比较悬殊的情况下,运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运用国家的法律,运用政策导向,运用人事分配制度的调整,促进城乡交流,促进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轮流工作。使农村教育具有可靠的师资保证。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光荣的,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我们不是教书匠,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我们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我们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不管我们身在农村还是城市,我们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身上延续,我们的青春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身上闪光。这对于一个有限的生命来说,不正是焕发着无限的生机吗?

让我们身在校园,心怀天下吧!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身份,以人民教师的光荣形象,走过这段无悔的苦乐年华。让我们在这个平凡,但是崇高的岗位上继续奉献,把我们的爱,我们的情,我们的德都留下来。

浅谈农村教育的发展 篇6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教我的老师大多都是村里聘请的老师,不是国家统一分配的。那时候老师的工资很低,每个月150元,要靠教师这个工作来养家糊口是很难的,所以教师们主要还是以参加劳动为主,上班之余的所有时间都要靠劳动贴补家用。老师都是最朴实的农民打扮,经常还没有拍净身上的尘土就要进校门。农忙季节每周每个老师都会请一到两天假,我们学生就在课堂上“大闹天宫”。现在的教师都是受过师范教育的国家统一分配教师,并且工资年年上涨,足以养家糊口,所以现在教师的全部心思都放在教学中,教师队伍逐渐规范化。每个老师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如何教好学生,如何搞好教学工作。

那时候,我们村的小学连校门也没有,围墙中间塌了一段就当作校门。教室内桌椅破烂不堪,冬天每个同学从家里抱土块垒成土炉子取暖。前一周我路过母校,油漆的大门很美观,虽然还是几间平房,但教室被粉刷一新,室内桌椅板凳也焕然一新。教师的外貌、精神气质和20年前相比,大为改观,一个个精神抖擞,穿戴整洁。教室里传出的教师讲课的声音不再是家乡话而是普通话。孩子们一个个穿着整齐的校服,脸上白白净净,大声地读着课文。

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除了语文数学外,没有更丰富的课程,英语是从初一开始学的。音乐两个班合成一个班,由语文、数学老师教着唱歌,从不学什么乐理,放开喉咙唱,谁声音大自然就唱得好。美术课也不学美术知识,把图画纸蒙在某个人或物上描着画,或者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我们看着画。体育课老师只是集中一下然后说“自由玩”,我们便玩沙包、吃石子、跳皮筋等,玩得不亦乐乎。品德、自然、社会这些科目我已不记得是如何上的了,反正都是副课,上得很简单,几周上一次,念念课本而已。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忽然很想笑,我发现今天的教育在某些方面还在重复20年前的工作。我们小学老师是“多面手”,是“全才”,啥都教,现在音乐课还是两个班合成一个班放开喉咙唱,乐理教得很简单;美术还是学生除了描,就是学老师画,最多就多了一些手工制作;体育课大多数还是学生自由玩,不过就多了些乒乓球、篮球、排球之类;品德、自然、社会这些科目倒是开得很齐,老师也按课表上课,可是这些都是很有实践性的课程,没有实验用具,也没有专业教师,大多数也是念念课本而已。变?不变?不变之中又有变化,当我真正当上老师,才知道教书育人之艰难,学生之艰难。语文、数学早已成为小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对小学英语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三科老师“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轰炸,晚自习之后还要轮番补课,是老师的敬业还是学生的好学?昨天上数学课,对一道应用题我反复讲了几遍,一同学还是不懂,我说了声“你真——”马上就停止了,我想起了我和她同级时还不抵这位小女生呢,哎,怎么会这样呢。她的确也不是贪玩而是实在智力有限,难道除了学语文、数学她就没有更好的前途了吗?我知道她画画得很好,字也写得很漂亮,真应该在这两方面突出发展,可是有谁教啊,有谁注重一个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啊?“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有苦难言啊,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有悖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每天超长时间地学习,已经使得学生对学习有厌烦感,不利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乡村小学校没有专业教师,虽然我们已在尽力地教学生,可毕竟精力有限,学识有限。课外兴趣小组多数时处于停滞状态,没有一点特色,因为我们不是专业老师,也因为我们实在是干得太多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再小的学校也要健全各种体制,我们的工作很多,我们很累啊……真盼望一个大型的寄宿制学校,学校有了食堂,离家远中午不回家的孩子就会有热饭吃;学生住了校,学习、睡眠时间得到保障,才会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校有了各个专业的教师,才会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教学。想想我们当学生那时,教师只有一书一教参一黑板而已,教师从上课开始站在讲台上一直讲到下课,枯燥无味。而现在,多媒体和远程教育在各校相继落户,使得我们的教学资源丰富了起来,教师通过这个窗口了解教育、教学的最新发展,学生通过这个窗口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且随着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逐步打破,连学校的老教师们都开始学着使用多媒体上课。教育局、学区每年举办的教学大比武、教学新秀评选活动也在不断促进我们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教育正逐步朝着更和谐、更人文化、更有利于学生、社会发展的方面更新着、变化着。

农村学校要引导教师学会在“终身教育”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当前教育观念,为具体的内涵发展行动做好储备。为了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要重建基础观、评价观、过程观、内容观和价值观。现在我们再不能以教定学,必须变为以学定教;我们再也不要关注学会什么,而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学;我们既要给学生定位,也要给教学定位。课堂教学中,要基于学生学情和教材文本,进行资源开发,基于教学目标制订的层次设计、教学内容规划的长程设计和组织的结构设计,进行系统规划。

农村学校教师基本上都存在精神层面的缺失和意识层面的偏差,不同程度地陷入业务水平层面的低迷。我们要转变行政职能,强化校本管理,注重管理效能,促进学校自主发展。我们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意识作为引领,正视学校的差距,寻找自我的欠缺,充分认识到决定学生质量的问题不仅仅是生源的好坏,认识到学校和教师在学生的阶段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形成统一的学校价值的追求,认同学校办学目标,同时建构在自我发展的体系之中,自我发展、学生成长、学校进步融为一体,从“热爱生活”到“追求卓越”。

浅谈农村孩子的挫折教育 篇7

怎样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呢?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挫折的情境是很难避免的, 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 人生的道路决不是一帆风顺的, 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居八九”, 挫折具有普遍性, 客观性。因此, 每个人对挫折都要有充分的准备。鼓励学生不要害怕挫折。使他们认识到: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 事业未成, 先尝苦果;壮志未酬, 先遭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并不可怕, 如果你在失败时, 仍表现得像一个胜利者, 此时的失败可能连着彼时的成功;如果你拒绝了失败, 实际上你也拒绝了成功。同时要鼓励学生增强与挫折抗争的信心。面对挫折悲观失望、自暴自弃, 实际上是帮助挫折打击自己, 是在既成的失败中, 又为自己创造新的失败, 是在既有的痛苦中, 在为自己增加新的痛苦。因此, 要“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 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

二、转变观念, 改革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方法

目前, 农村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安全十分负责, 恐怕出了问题对家长不好交代, 一般不让他们到艰苦的地方和险境去, 更不敢放手让学生独立行动。必要的担心是好的, 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应让学生多去锻炼。因此, 需要进一步改革过死过严的管理制度和一灌到底的教学方法。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有针对性地将他们放到社会中进行实践锻炼, 让其亲自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在学习生活中, 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的经验。学生参加军训、野外旅行、社会公益劳动等都会取得一定的成效, 应对这些活动进行分析研究, 使其更进一步科学化和制度化。

教育者必须做好家长的工作, 转变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的观念, 让家长参与到培养学生抗挫能力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 不要总是满足他, 要在学习、锻炼、劳动、生活以及集体活动中, 适当的利用一些“障碍”, “制造”一些困难, 引导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克服, 让孩子在家庭里学到基本的生存技能,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忍耐力, 吃苦精神和抗挫能力。

三、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号召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每天下午安排一节全校性体育活动课。各种体育运动竞争激烈, 对抗性强, 它要求参与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每次体育竞赛, 都使参与者品尝到战胜对手的喜悦和失败的滋味, 从而使其身心得到锻炼, 精神得到升华。坚持让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活动既增强体质, 更能磨练其意志, 增强竞争和拼搏意识, 提高心理素质, 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精神。锻炼要适度和适量, 还要有一定的难度, 能引起青少年的挫折感, 但又不能太难, 不能走极端, 不能违背科学规律, 要合理安排。如远足、野营、登山、军训等, 这些活动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

四、给学生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 进行耐挫教育

今天的孩子, 很少经历艰苦生活的磨练, 遇到挫折便以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 痛不欲生。如果我们不给学生以艰苦磨练的机会, 将来他们就可能无法应付艰苦, 复杂的局面, 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 就有可能成为逃兵。为此, 教育工作者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挫折情境磨练学生, 以锻炼学生的承受能力。在青少年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他们, 对陷入挫折情境中不能很好认识而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学生, 要及时进行疏导以防止产生严重后果。

进行耐挫教育, 是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重要方面。我们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 用现实生活中的, 甚至是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学生有经受挫折并且有战胜挫折的思想准备。 (2) 用名人战胜挫折的事迹教育学生, 进而转化为自身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 (3) 开设心理常识课, 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和培养, 使他们能够针对自己意志方面的弱点, 严格要求自己, 锻炼自己, 不断增强耐挫能力。

农村艺术课程实施现状浅谈 篇8

一、当前农村艺术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理念落后:

通过调查, 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的领导、教师由于受农村生源的和学校升学率的压力, 家长为孩子择校的主要标准就是看每年的重点高中的选拔中该学校有多少学生被选上, 因而学校不得不利用语数外主科之外的科目为语文、数学等主科补火。学生由于自己学习的压力, 对艺术课程关注度也不是很高, 再者, 笔者通过同当地部分家长的谈话中得知:由于农村的教学条件艰苦, 教学资源匮乏, 信息流通不畅, 在这样的环境下, 家长们更多的格式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能被一所重点高中选中, 对于什么是现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 什么是审美教育, 根本就不关心, 认为开设艺术课程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太多的作用。

(二) 师资匮乏:

没有教师就没有课堂, 没有执教者的教学水平, 教育的质量就无从谈起。笔者调查的农村初中艺术教师的师资配备情况总体乐观, 但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有一部分艺术教师是通过专升本或进修等方式获得本科毕业文凭, 所以这些老师只有学历而无学位。通过了解, 有些艺术任课教师之前也不是艺术专业, 是从其他学科中抽调出来充当艺术课程的任课老师。另一方面,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 教师的待遇不高且缺少编制, 很难吸引专业艺术教师到农村长期任教, 这也是导致农村学校艺术教师匮乏的主要原因。每位教师都想寻找自己的理想工作, 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并获得相应的回报, 实现自身的价值。年级教师的加入会为整支教师队伍增添活力, 但是由于农村学校办学规模较小、条件艰苦、工作待遇不高、交通不方便等诸多原因, 让年轻的艺术教师望而却步, 即使留下, 也不能安心工作, 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因此, 艺术教师在农村学校的流动性较大, 教师的流失现象不可避免。

学历文凭和非专业艺术教师的充数、艺术教师的待遇不高、优秀年轻教师的不足和流失等主要因素会影响农村初中艺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如此状况, 令人堪忧, 这将势必会影响艺术课程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农村初中的艺术教育教学教学质量。

(三) 确实教学的配套设施:艺术教育改革除了需要制度上的变革、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实践的改变之外, 还需要有相应的设施设备等配套体系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艺术教育的图书资料拥有情况, 从一定程度上方面反映出政府部门对艺术教育经费投入的重视程度, 还反映出教师的研究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环境。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初中所拥有的图书资料和阅览室以及相关书籍和期刊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艺术教师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与音乐、美术课程相关的教学器材和教具的配备也不够完善, 不能满足正常的艺术教学需求。

二、改善农村初中艺术课程实施现状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 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适时修正教育理念

艺术教育关系到农村中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要从根本上解决艺术教育的问题, 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艺术教育的态度和认识、与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的程度必须有重大的转变与提高, 这是改变艺术教育在农村地位的最根本因素。积极倡导和宣传艺术教育的新理念, 有利于师生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和了解, 首当其冲的是对学校领导管理层进行教育新理念的学习和培训。要加强和发展农村初中艺术教育, 校长的观念转变是关键, 同时还有教师家长的观念也要适时更新, 更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 激活思维,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正课”与“副课”的偏见, 使该地区农村中学的艺术教育活动得到正常有序地开展。

(二) 适当提高教师待遇, 完善专业师资配置

为了促进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 政府及教育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 用于提高教师薪资待遇、改善教师的住房条件等。基于现实情况, 农村初中艺术教师的待遇不可能与城市中小学校艺术教师待遇同等水平, 但政府可以在某些方面给予农村教师额外补贴,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相关部门应考虑改变学科老师配备数额, 较之于数、语、外教师, 应适当增加农村艺术教师的编制名额, 只有这样, 才会尽可能地吸引优秀的艺术教师到农村任教, 充实农村初中艺术教师队伍, 减少艺术专业教师的流动现象。

(三) 拓宽课程资源的范围, 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

农村的课程资源短缺, 是影响课程实施的一个因素, 但是如果能利用现有的地域优势和教学设施, 也不乏是有效实施课程的一个策略。要使艺术课程有效实施, 就必须拓宽课程资源的范围, 合理利用有效的现有资源。艺术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 充分调动学生习的积极性, 善于利用农村当地的自然资源, 联合多方力量, 让师生融入课程, 共同参与艺术教育活动, 使之取得实效。

思想和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课程资源。萧伯纳有句话体现的是一种共享的理念, 这种共享可以是思想的共享也可以是资源的共享, 思想是另一种抽象形式的资源。无论是何种资源, 在何种时代何种情况下, 只要能实现资源的共享, 就能实现自身水平的不断强化和壮大, 艺术课程资源也不例外。

三、结语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振兴中华, 人才为本。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大舞台上, 唯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才能成为最终的优胜者。教育学家意识到未来的教育需要通过美育才能发展为一个协调的整体, 而艺术教育正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我们需要时间、耐心和毅力, 不断深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市农村初中艺术课程的实施现状。

参考文献

[1]沈志隆.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9.

[3]黑格尔.美学[M].商务艺术馆.1982.

浅谈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9

一、国家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农村学校普遍办学条件比较差

农村教育不足, 进而使农村教育体系难以运转, 按照现行的教育负担体系来看, 当地比较贫困的乡镇财政负担着大部分农村绝大部分的教育经费, 9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加大对城市教育的关注, 将主要教育投资用于城市, 对农村教育的投资相对较小, 而且附加条件比较多, 程序复杂, 层层盘剥, 真正投入到农村教育中的, 得到实际使用的资金很少, 当国家斥资几亿甚至十几亿在城市建立所谓的示范性高中时, 而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环境还是危房, 当城市建设标准的健身房、游泳池等高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准的豪华设施时, 在贫困山区力的学生还买不起教科书, 交不了学费, 甚至有的任课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师参考书, 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使得农村少年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二、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待遇普遍较差, 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1、教师性别结构不合理, 教师青黄不接

农村学校的女老师数量明显比男老师多, 就我支教的学校来说, 这个学校一共有七个班, 7位班主任中有两位男老师, 所在学校专职女教师的比例为71.4%, 老师在学校就是学生的父母, 男老师敢于接受新鲜的事物, 敢于挑战与冒险, 知识面比较宽, 逻辑思维比较强, 和女老师在性格上有互补的关系, 通过这种合作互补, 可以更好的对农村学生进行教育。

2、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乡村学校的老师很多都是民办教师, 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 当然学校也有许多代课老师, 我支教所在的学校代课老师占的比例是20%, 一般来说, 代课或者支教老师的待遇只有正式老师的一半甚至更少, 这无形之中会给代课支教老师巨大的经济压力, 很难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另外农村教师还存在许多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下五个方面, 第一, 教师的教育理念比较陈旧, 没能响应教育部提出的素质教育, 仍然是传统式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是一言堂和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 完全摒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中心, 导致学生出来以后缺乏创新能力。第二是教学能力比较低, 虽然这里许多老师都是从正规院校毕业的, 有大中文凭, 教学能力毕竟不如那些从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 毕竟人家是受到专业训练的, 基础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都比强。另外, 有许多农村教师上的并不是自己的专业。第三是, 课堂中普通话的使用频率比较低, 农村学校普遍都使用方言交流, 学生回答问题基本上也是用方言, 他们认为交流比较方便, 可以更好的亲近学生, 这也反应了一个事实, 普通话的普及还处于号召阶段, 个人应该把普通话作为衡量一个老师素质的标准。第四是师资外流严重, 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是导致骨干教师外流的主要原因, 一般大中城市教师的收入比农村教师多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甚至更多, 而且在城市里各种生活条件、教学设备、学生家长素质是农村学校远远不能比的, 从而导致了许多优秀的教师从农村到城市流动, 西部向东部流动。第五, 教师应试教育倾向比较严重, 虽然教育部提出了素质教育, 提出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口号, 但在奉节主要还是应试教育, 教育主管部门把学生的成绩, 作为评价老师素质的标准, 把学校的成绩作为评价这个学校优良的准则。

三、教育体系不健全, 教育支出不是很合理

校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端于美国而后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一场国际性学校管理改革运动, 他强调的教育管理全的下移, 把中小学作为决策的主体, 运用分权、授权、协助、团队等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技术, 来构筑学校与外部及学校内部的新型关系, 这产生了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全校的各项事务, 包括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 有决策权、指挥权、财经权等, 在这些乡村学校, 教育拨款应该先保证教务人员的工资和基本的公用经费, 但学校领导层故意拖延和克扣老师的工资, 来搞基本建设、设备采购和其他形象工程, 赶时髦, 花费多, 见效小, 在这些学校升学的衔接不很好, 初、高中毕业后及中途辍学的学生, 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很少, 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短缺。农村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适合农村实际,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相脱离。课程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对农村经济发展也作用不大。在如今倡导终身教育的时代, 农民子弟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 一部分进入各级各类正规中等学校学习外, 大部分人在农村很难有机会接受其他的职业教育, 因此改革总是迟缓的。长期以来, 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 即除了不断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外, 再没有其他的功能。农村与城市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 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 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 根本不可能都去上大学。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 只能成为极少数尖子生的陪衬, 成为这种教育体制和目标的牺牲品。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发展不协调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少数家长认为孩子成才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 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成才要靠学校老师。因此,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只是停留在满足物质层次, 而忽略对孩子必要的家庭情感教育, 把本来属于家长责任范围的事推给了学校老师。许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成长的关键期, 外出打工赚钱, 留下了许多缺少家长关爱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外出务工者对自己孩子的成长特别是教育关心极少, 使得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成为当前农村教育中的难题之一, 学校不了解社会的需求, 不了解村民的疾苦, 学校的教育资源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 农村学校就是当地的文化中心, 教师就是当地最有智慧的人。但目前, 两者之间常常是不相闻问的, 学校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 发挥的社会作用很有限。学校遇到办学困难时, 首先想到的是找教育主管部门解决, 很少想到依靠乡村的社会力量。同时, 家长也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推给学校, 推给老师, 同时, 家校联系也不紧密, 特别是对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更是问题百出, 教师找不到家长, 家长也不主动联系老师,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的良好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年, 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两项基本国策之一, 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视, 给农村教育带来不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农村教育现况来看, 不容乐观, 农村教育环境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 农村教育质量越来越差, 教育课程设置的滞后不前, 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辍学较多, 读书无用论出现回潮等现象依然存在。

摘要:科教兴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但国家教育的投入现状特别是贫困山区教育投入难以满足农村教育发展需要, 导致贫困山区财力缺乏, 教育水平停滞不前, 本文就农村教育问题做粗浅的探讨, 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教育,原因,教育,农村

参考文献

[1]孟旭, 樊香兰.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 2003.

浅谈农村秸秆的利用现状 篇10

1 秸秆的综合利用价值

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 总能量基本和玉米、淀粉的总能量相当。秸秆燃烧值约为标准煤的50%, 蛋白质含量约5%, 纤维素含量在30%左右, 还含有一定量的钙、磷等矿物质;1吨普通秸秆的营养价值平均与0.25吨粮食的营养价值相当。专家测算, 每生产1吨玉米可产2吨秸秆, 每生产1吨稻谷或小麦可产1吨秸秆。驻马店市每年可生产粮食作物秸秆约1300万吨, 若全部用来燃烧, 约可折合663万吨标准煤的热值;若全部用作饲料, 折算相当于413万吨粮食。据有关资料表明, 目前秸杆除用作肥料返田外, 国内综合利用秸秆处处可见。例如, 秸秆可以作饲料、可以发电、可以制造乙醇、可以造纸及制造健康型板材、可以生产生物蛋白饲料或单细胞蛋白 (SCP) , 还可以作为编织材料和养殖蚯蚓。同时在日常生活方面, 秸秆经过发酵可产生沼气, 部分解决了农村能源欠缺问题, 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据调查, 农业投入要素50%左右转化为农作物秸秆。秸秆资源的浪费, 实质上是耕地、水资源和农业投入品的浪费。我市人均耕地资源十分有限, 要实现有限耕地经济效益最大化, 应该在农作物的副产品———秸秆上下工夫。在现代农业技术和加工技术条件下,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 是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方面, 是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2 目前小麦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从笔者所在的乡镇看, 小麦联合收获面积虽然达到100%, 但小麦秸秆利用率不足10%。究其原因:一是, 在思想认识上, 部分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 机收后普遍将集中的秸秆和残茬一焚了之。二是, 在秸秆出路上, 随着农民用电、用气、用煤量增加, 小麦秸秆作为燃料的利用率很小, 麦秸养畜, 麦秸沤肥量逐年下降, 加之缺乏有效的秸秆粉碎还田、秸秆打捆等综合利用渠道, 使得秸秆利用出路变窄, 秸秆积存现象严重。三是, 在机械使用上, 小麦秸秆还田机械数量有限, 还田能力明显不足。存在小麦留茬过高, 残留小麦秸秆过长, 对下茬作物种植造成影响, 特别是夏花生种植区, 小麦秸秆不及时清理, 造成播种困难, 花生出苗率低, 死苗多, 影响产量。四是, 在禁烧工作上。行政干预力度尽管年年加大, 但监督管理人员数量远远不够, 如同与群众打游击。“堵”的措施不力, “疏”的办法欠缺。

3 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的新途径

我国农作物秸秆量大面广, 综合利用各类秸秆资源是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秸秆综合利用符合循环经济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的原则, 能实现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目标, 是我国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为重要切入点, 从发展秸秆经济上取得突破, 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3.1 农作物秸秆用做饲料

秸秆中粗纤维的含量较高, 约占秸秆干物质的20%~50%, 这限制了瘤胃中的微生物和消化酶对细胞壁内容物的消化作用, 若直接用作饲料, 则会导致秸秆适口性和营养性差, 无法被动物高效地吸收利用。目前, 秸秆饲料的加工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

3.2 发展秸秆发电

农作物秸秆发电既能够有效地缓解农村能源紧张问题, 又有利于保护生态和资源。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秸秆发电技术已在北欧得到较广泛应用。

3.3 发展秸秆建材

农作物秸秆经过工艺处理和深加工, 可以制成质量轻、实用美观的建筑材料, 可以在许多方面替代木材, 减少木材消耗, 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环境。

3.4 发展秸秆沼气

利用农作物秸秆直接制备沼气或利用秸秆饲喂畜禽, 然后利用畜禽粪污制备沼气, 可以缓解一些农村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

3.5 发展秸秆肥料

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打碎, 再用旋耕机或者犁将粉碎的秸秆翻入土层。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水稻时, 则可边收割、边将秸秆切碎撒在田间, 实行保护性耕作, 增加土壤有机质。

4 结语

经过近年来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 我省在这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和丰富的经验, 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随着社会各界对秸秆资源重视程度的提高, 我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将更加有效地开展, 做到既有效利用资源, 又保护好资源和环境, 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好循环。

参考文献

[1]刘大钧, 主编.生物技术[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65-138.

[2]杨志谦.秸秆还田后碳氮在土壤中的积累与释放[J].土壤肥料, 1995 (4) :43-46.

[3]孟庆福, 黄明智, 董德军.综合利用秸秆资源发展农村循环经济[J].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7 (3) :26-27.

[4]高自超, 周元军.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J].农产品加工, 2007 (6) :39-41.

[5]王宁唐, 王军利, 李建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途径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 2007 (2) :113-114.

浅谈农村小学美德教育 篇11

关键词:学美德;评美德;行美德;美德观;美育观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于现代生活环境的优越使学生的各种不良生活习惯滋生蔓延,传统美德教育已势在必行。那么,农村学校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呢?

一、提高教师美德观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想对学生进行传美教育必须先使教师的身心散发美丽的气息。其言行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确立新的德育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其道德水准和国学修养,使自己成為学生心目中合格的传统美德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学生的美育观

(一)学美德

1.自娱自乐培养兴趣

(1)充分利用教师的资源优势

我校的年轻教师多,综合素质好。所以,根据教师的特长,开展“为美丽国学安家”活动,如:经典舞蹈班;经典唱诗班、朗诵班等,使国学经典曲目在学生自由自乐中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国学经典成为快乐的一部分。

(2)利用优秀影片

通过形象生动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再现中国传统美德中的经典故事,让学生感悟到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让经典成为课余生活不可或缺的快乐。

(3)在读书活动中进行传统情感教育

如:师生同读一本书,周末开展师生读书感悟,或假期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开学初开展读书交流会等活动。

2.引导提升感受乐趣

成功的教育是让学生感受不到教育。对于传统美德的教育应该以“行为习惯的养成”为载体,在润物无声中使传统美德的教育滋润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动中使之得到提高,包括阵地建设:小喇叭广播站、黑板报、班队会、小记者站等结合学校的各项实际工作,积极主动地抓好阵地建设;同时,抓好特色队伍:学校的舞蹈班、唱诗班、小记者站、农民画班等,在喜闻乐见中陶冶情操,培养乐观进取的完美人格。

(二)行美德

找个圈子锻炼自己。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找个正确的圈子,然后想办法融入其中,并努力汲取其中的正能量。我校在践行美德活动中尽力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给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圈”。

1.自我设“圈”,锤炼自己

班级是学生最自由的活动“圈”,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活动圈内可以自由彰显个性。激励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达到“自我目标”的培养目标。如:我校安排各个年级创作班歌,制定班训,制作班徽,模仿教师“十不准”制定约束自己的“我的十不准”,教师协助学生制作自己的档案袋,随时将自己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记录反思,并认真填写自我评价报告。学生能够明确地感受到“我的言行代表班级形象,代表学校形象”。开展“寻找最美学生”“这样的行为你出现过吗”“走进你最爱的人”等活动。通过班队会活动,使各项活动得以落实完善,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点点滋润学生的心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2.跳出“圈”外,考验自己

当美好的行为已经设定到学生内心的时候,必须再给学生打一剂强心针,让初步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的放矢。这时就要引导学生跳出“圈”外,走向实践活动,用实践活动证明现在的自己是一个集德育、智育为一身的好学生。

(1)充分利用学校大型活动

如:家长交流会、运动会、学校的文艺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在传统美德展的家校联谊会上,学校的关工委秘书处只负责出台总体会议活动方案,然后把方案下发给各个班级,由各个班级主动相互协调分配任务,各班根据自己班级的特长负责相关的活动角色。这样的安排即使各个班级的团结协作精神得到培养和发扬,由能使学生能看见自己的特长,增强了自信心,使美德在不经意间深入生活和学习当中。

(2)走向社会,组织献爱心活动

每个月每人要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并记录在班级的好人好事记录册上。在班会课上,做了好事的同学要谈感受,在班会上表扬。每学期每个班级都要组织一次大型公益活动,比如,走进敬老院、走进黄牛基地、走进蘑菇基地等,去践行自己的美好行为,去感受家乡的巨变,增强家乡荣誉感、自豪感。

(三)评美德

为了触动美德行动时时处处闪光,我校在不同时间段,如:周、月、学期都评出了“文明带头人”“文明小星星”等称号,树立榜样,以榜触行,并不定期地颁发奖品和奖状,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做自己行为习惯的主人。

三、让美好的心灵在学校、家庭、社会的舞台上舞蹈

让美的行为感染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家校教育网络。我们抓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营造出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学校是个美丽的磁场,必须不断地加强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继承民族灿烂文化,发掘传统美德资源,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花盛开得更加鲜艳!

(作者单位 吉林省东丰县那丹伯镇中心校)

浅谈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篇12

农村学前教育是为广大农村适龄儿童提供基本教育机会的重要途径, 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不仅是全面普及学前教育的难点, 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农村地区出现了要求更高水平教育的趋势。

在我国农村地区, 学前教育的发展普遍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是缩小城乡之间教育水平差距的基本点,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起点, 只有首先保证学前教育的公平性, 之后的教育才能形成公平的连续性。办好农村学前教育, 也有利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对于促进农村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提升个人素质修养, 实现人才强国战略都有着重要意义。要努力从源头上保障农村学前教育的良好发展, 让农村的学龄儿童享受的相对优质和全面的学前教育。

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相比城市中的学前教育, 农村地区则显得较为落后, 各种问题长期存在, 且解决进程缓慢, 这与日益增长的更高水平的教育需求严重不符, 很多问题都在制约着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1.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多以民办为主, 政府办园数量较少

由于拥有大量的民办幼儿园, 各所幼儿园在投资规模、教育水平、卫生情况上参差不齐, 大多数的民办幼儿园都以盈利为目的, 将对儿童的教育放在办园的第二目标, 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导致一些存在教学漏洞与安全隐患的违章幼儿园迅速滋生。孩子们就读于这样的幼儿园, 能否接受良好教育且不论, 会否出现安全事故才是更让人们担心的。相比之下, 政府主办的幼儿园无论在师资、卫生等许多方面都优于民办幼儿园, 但在农村地区政府开办幼儿园确属少数, 更多的农村儿童只能就读于民办的幼儿园之中。

2.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机构的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多以民办、私立幼儿园为主, 且个人投资实力相对较弱, 开办幼儿园部分出于盈利性的目的, 这样的发展方式也是造成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在很多农村幼儿园中, 供孩子日常玩耍的设施不够全面, 教育教学设备也较为缺乏, 孩子的三餐中的营养搭配不够科学, 甚至个别幼儿园退化到单纯看护孩子的作用, 寓教于乐的作用被削弱, 孩子在这样的幼儿园中很难学到充足的知识。而且, 在有些幼儿园中, 校车的配置情况也是参差不齐, 有些没有配备校车, 有些配备多以旧车改装为主, 校车安全无疑是一个巨大隐忧。

3.农村幼儿园中专业素质教师缺乏, 多是无证上岗, 且教师普遍缺乏编制, 教师队伍不稳定

据了解, 农村地区幼儿园中任职教师的学历大多以高中毕业或是中专毕业的女性为主, 包括院长在内, 绝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 而少数拥有资格证的部分教师更愿意去城市中谋求更好的工作。虽然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较高, 但却普遍缺乏专业技能, 对于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 老师们显得无从下手。更为重要的是, 农村地区幼儿园中的老师多以临时任职为主, 并无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愿望。这部分因为农村幼儿教师对目前的薪金待遇存在不满, 或是面临结婚等诸多选择, 没有一支专业过硬、职业化高的幼儿教师队伍, 农村的学前教育难有较大进步。

4.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学习方向存在一定偏差

由于自身的长期务农生活, 父母们对孩子往往都是“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对孩子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希望他们能够学习更多知识, 对识字、算数等小学需要掌握技能要求较高。为了迎合家长的意愿, 幼儿园往往会教授一些超出幼儿接受能力范畴的知识, 将幼儿园变成了小学学习的预演, 由于这些知识对孩子们来说不易懂得, 所以往往就会产生抵触心理。长此发展, 不利于孩子们将来学习兴趣的建立, 更不利于健康身心的培养, 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很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三、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策略

1.可让地方政府出资开办一定的公办幼儿园, 对当地的幼儿教育机构起到一定规范、示范作用

由于公办幼儿园不以盈利为目的, 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关注到孩子的教育上来, 要鼓励当地的机关、企事业自主开办幼儿园, 优化资源配置, 扩大公办幼儿园所占的比例。要针对幼儿园的入学学费制定合理的收费水平, 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有学上, 而且上好学。上级政府对这些幼儿园也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进一步提高其教学水准。

2.进一步规范民办私立幼儿园, 对于违规现象要坚决处理, 取缔黑幼儿园

只有从源头上规范农村私立幼儿园的教学行为, 消除安全隐患, 杜绝违规现象发生, 才能切实保证孩子和家长的合法权益。对于那些存在严重违规的幼儿园一定要绝不姑息, 严肃处理。上级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 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工作, 对于表现良好的民办幼儿园, 主管部门要给出一定的奖励。要规范办园的准入资格, 强化安全监督工作, 奖惩相辅, 宽严相济, 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办园行为。

3.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

首先是政府应健全促进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 财政投入应多向农村地区倾斜,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 对于部分困难家庭, 应给予适当扶持、补助。各幼儿园应当将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努力创造条件, 不断改善教学环境, 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

4.切实提升幼儿教师的师资水平, 加强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

加强对幼儿教师资格准入资格的审查力度, 坚决杜绝不良教师混入幼儿教师队伍, 对于规范教学行为, 更好保证幼儿园的教学水平都有着重要意义。给幼儿教师以平稳、安定的工作环境, 并签订劳动合同, 解决教师的工资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严格执行教师业绩审查, 逐步提高幼儿教师的薪金待遇, 留住人才, 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农村学前教育工作中来, 提高教学水平。对专业技能缺乏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 提高职业技能, 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工作需要, 不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只有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之间密切配合, 从思想上认识到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采用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 农村的教育工作才能开展的更好、更有成效, 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贡献。

摘要:与城市的学前教育体系相比, 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总是存在着这样或是那样的不足。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也是提供基本教学资源, 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要求。

关键词:教学资源,学前教育,发展前途

参考文献

[1]罗英智, 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10-10-01.

[2]刘天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意义、问题与对策[J].中国发展2011-02-25.

上一篇:高血压也可手术治疗下一篇:感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