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配置工程

2024-08-09

优化配置工程(共12篇)

优化配置工程 篇1

公路建设中的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桥梁工程等均需要采用相应的施工机械完成,或按施工工序连续作业,或若干种、若干台施工机械联合作业。而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种类、型号、规格很多,各自又有独特的技术性能和作业范围。

为了保证公路建设的施工质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公路建设项目要求和具体施工条件,优化配置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十分必要。

1 优化配置施工机械的主要依据

优化配置施工机械的主要依据是公路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和施工进度。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提高技术经济效益,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时应采用大型机械和先进设备,而工程量小时则应采用中小型机械和现有设备。

2 优化配置施工机械的一般原则

公路建设采用机械化施工,目的是为了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这是公路建设机械化施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公路建设采用机械化施工时,配置施工机械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经济性配置机械设备时,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确定需要哪些种机械,每种机械设备需要的数量、进场时间,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现有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维修费用的高低、企业人员的维修水平、新购设备的价格等,通过比较选择最经济的机械配置,既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又降低了施工成本。

2)先进性使用的主要施工机械在同行业中应尽量保持先进。由于其性能优越稳定、安全可靠、故障率低、生产率高、作业质量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公路工程施工任务,最终可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3)安全性在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以保证公路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施工机械的安全可靠性,例如行驶稳定、有翻车或落体保护装置、防尘隔音等。此外,在保证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同时,应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不致因所采用的施工机械及其作业而受到破坏。

4)合理性配置机械设备的数量时,要根据施工生产的需要来安排,既不能因配置过多造成成本上的浪费,也不能因配置过少而制约了施工生产的进度。

3 优化配置施工机械的方法

在多年的公路工程施工实际工作中,按照公路建设项目和施工机械保有量,采用如下不同的方法配置施工机械。实践证明,这些选择方法是合理、切实可行的,且所完成的公路工程建设任务的技术经济效益较好。

3.1 根据项目作业内容配置施工机械

以路基工程施工为例,路基工程作业内容包括土石方挖掘、铲运、填筑、压实、修整等基本内容,以及伐树除根、松土、表层清理和处置等辅助作业,每种作业可根据表1所列的工程类别选择机械与设备。

3.2 根据运输距离和道路情况配置施工机械

在路基工程施工中,配置施工机械时应考虑运输物料所需的条件,如保证沥青砼摊铺所需的温度和压实所需的温度,以及运输机械的经济运距和道路条件。

3.3 根据土质条件配置施工机械

在路基工程施工中,土壤是施工机械作业的主要对象,其性质和状态直接关系到施工机械的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和成本,因此土质是选择施工机械的重要根据之一。根据土壤性质和状态,可供选择的土方施工机械有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挖掘机等,压实机械有轮胎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

3.4 根据气象条件配置施工机械

雨水会迅速改变土壤状态,特别是粘土。因此,选择施工机械时要充分考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气象情况。如:久晴不下雨、土质干燥时可选择轮式施工机械进行作业,反之,旷日持久下雨、土壤过分潮湿和作业场地及道路泥泞时,则选用履带式施工机械进行作业为宜。

影响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的因素很多且很复杂,除了上述因素外,还要考虑燃料供应、机械维修与管理、机械的调迁与转场等,因此要针对公路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施工单位的具体条件,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着重解决重点、困难问题,配置高效、经济、实用的施工机械。

优化配置工程 篇2

中国吃网餐饮网邀请厨师团队谈论如何对厨房人员优化配置,对厨房人力进行了优化配置,提高了厨房生产效率,促使毛利率提升7%,月营业额增加18万。

常州湘君府以湘菜为主,湘菜最大的特点是香和辣,考虑到常州本地人多,也加入一些淮扬菜以适应当地人的口味需求,人均消费50元左右,是常州众多湘菜馆中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湘菜食府。

随着生意的红火,湘君府经过多方学习借鉴,积极探索一种适合自己的提高后厨工作效率的方法。自2009年上半年开始,实行厨房分组人力管理制度后,厨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责任心加强,工作业绩明显提高。毛利率由之前的45%,提高到52%,月营业额由之前的60万,增加到115万。

人员配置纵横有序

湘君府的厨房员工共25人,设置了湘菜组4个组和本地菜1个组,每组包括切配员工1名,打荷员工1名,炒锅员工1名;蒸锅组1个组,包括打荷员工1名,蒸锅员工1名;凉菜组1个组,凉菜员工2名;同时配备厨师长1名,副厨师长1名,荷王1名,水台员工1名,洗碗员工2名。

厨房人员设置纵横有序。

纵向上,共7个小组各自独立,尤其是炒菜组包括切配、打荷和炒锅3个人,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每个小组都有责任人,比如炒菜组以炒锅师傅为主。横向上,各条操作线都有一个总负责人,比如荷台这条线由荷王总体负责和监督。

厨房小组内充分协作,利益捆绑,从进货、初加工到出品全权负责,一旦出现问题由小组成员一起承担。各组独立定菜,每个组定点做10道菜,计算菜品毛利,交由总经办定价审核并实施。实行单独核算,完成任务指标,严格控制成本和毛利。各组对报货、备货、领货、验收、初加工、库存保鲜、物品保存、切配、烹制、打荷、出品等各环节全面负责。承担由于原料质量、保鲜、出品等各环节原因造成的损失。

绩效考核提升业绩

与人员配置相适应的,是厨房绩效考核方法的更新。采用底薪加提成的形式,激发师傅们的积极性。通过毛利和营业额两项指标来考核后厨人员,每月考核一次,到月底达到毛利指标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完成营业额指标的,给予适当的提成。要创新菜品,得到顾客好评,就要提高后厨师傅们的积极性。以前对炒菜师傅缺乏相应的考核和奖励,出不出新菜都对自己的工资没有影响,这样师傅们就缺乏创新积极性,很容易导致菜品老化,难以使顾客产生持久的新鲜感和满度度。

新的厨房管理制度规定,每位炒锅师傅每个月必须出两道新菜。推出新菜后,由公司主要领导人员一起品尝,一致通过后拿到前厅推销,然后反馈意见,如果顾客接受度比较高,就在菜谱中添加新菜。对于点击率高的新菜,进行及时奖励。有位炒锅师傅推出的铁板粉丝,反响特别好,顾客点击率达到80%,推出10天后,就给予这位师傅200元的奖励。

湘君府绩效考核细则如下:

1、湘菜组、淮扬菜组,每组的成本控制上限不得超出65%的综合毛利,下限不得低于60%的综合毛利,蒸锅组的成本控制上限不得超出67%的综合毛利,下限不得低于63%的综合毛利。

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给予该组成本控制奖金500元;成本低于规定综合毛利的组,将从工资中扣除该组总工资的5%。

2、每组的菜品销售额指标由总经办制定下达,在完成菜品销售额指标的前提下,所有热菜按30元以上(含30元)的菜品每道0.8元,30元以下的菜品每道0.5元予以奖励(素菜、面条、炒饭等不计入菜品奖励)。

3、凉菜组的成本控制上限不得超出67%的综合毛利,下限不得低于63%的综合毛利,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给予该组成本控制奖金500元;成本控制低于规定综合毛利,将从工资中扣除该组总工资的5%。凉菜组的菜品销售额指标也由总经办制定下达,在完成菜品销售额指标的前提下,给予每道凉菜0.2元。

4、荷王在湘菜组和淮扬菜组完成总菜品销售额指标80%的情况下,就可给予每桌0.2元的奖励。

5、夜宵人员加工菜品的销售额和成本计入该组。

6、每组在当月必须开发二道新菜品并通过总经办审核,如果没有完成将给予200元处罚。(每月15日前完成)

优化配置工程 篇3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7-0128-02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呈现欣欣向荣的面貌。在黄金时代的背景下,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更加注重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尤其是公路施工。一方面,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数量急剧上升,施工规模也逐渐扩大;另一方面,公路工程施工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使用的设备更加先进。只有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才能保证公路施工的质量,据资料所得80%的高级公路施工工程的质量情况取决于施工机械的资源配置和优化管理。

因此,要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加快工程完工速度、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就应做好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配置和管理工作,购入一批先进的设备,培养优秀的操作人才,全方位地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实现机械设备的最大化产出,最终提高公路企业的收益。

1 做好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配置和管理工作的意义

总体而言,公路工程施工机械一般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工程机械、养护机械和运输机械。从公路机械设备管理的角度分析,公路施工机械设备属于劳动手段,能够高效、快速、节能、高质量地完胜各种生产任务,是重要的生产力;而对机械的配置和管理则是生产关系,生产力是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但先进的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前提条件,落后的生产关系会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此可看出,先进的公路施工机械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落后的管理则会起到阻碍作用。

因此,为了发挥现代化的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作用,需具备先进的管理手段,对工程施工的机械、人员、程序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2 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管理的现状及不足

目前,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管理主要使用的模式是静态管理,具有较强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特点,不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传统的静态管理模式会对工程项目、机械的管理产生矛盾。

2.1 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缺乏宏观角度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工程的项目越来越多,其规模也越来越大,对公路的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机械设备成为是否能顺利完成施工工程的标志,是各施工队伍竞标的重要标准。但过度追求先进的机械设备,忽视了与之相适应的机械管理,将会导致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管理不协调,不能充分发挥出现代化机械的优势,反而制约了机械的作用。一些公路施工单位或企业并没有重视对机械的管理,没有从宏观的角度思考机械的折旧情况、投入产出比等问题。另一方面,许多施工单位的工程指挥部相当于一个临时的组织,能够避开机械管理工作,但却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反而是自行处理一些机械,导致机械管理流程上出现漏洞和真空。

2.2 机械配置不合理,设备更新步伐较慢

一些公路施工下级单位为了各种原因,没有根据公路工程的施工实际情况进行投资,而是盲目地跟投、抢投,购置一大批先进的机械。但又由于该施工单位缺乏科学的管理技术、高素质人才和经济分析,导致一大批机械设备闲置,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一些施工单位在机械冗余的情况仍跟风投资设备,造成更新设备的资金链锻炼,无法对所购买的机械进行及时的更新,机械设备更新的步伐缓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3 管理眼光短浅,不重视机械维护工作

一般而言,公路工程的施工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一些项目经理考虑到利润问题,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项目经理会压缩机械成本,主要通过减少维护次数、购买低价设备等手段,使得机械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维修也跟不上,造成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过长、出现严重的老化现象,在不健康的情况下高负荷工作。若由于机械设备问题导致施工不能按时竣工或质量不过关,将会对公路施工企业造成重要的财务损失。

2.4 部分机械设备使用档案不齐全

一个公路施工项目其涉及的层面复杂,因此,工程施工的档案也较多,并且归属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容易使得施工档案分散在各个部门,最终导致部分档案丢失,记录机械设备使用情况、施工进度等资料不齐全。由于每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工作职责、配置不一,对机械设备的档案管理力度较差,有的部门甚至只配置兼职管理人员,造成管理工作混乱,资产不明,出现许多虚假信息。

3 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机械配置与优化管理的措施

公路施工的特点是涉及的范围广、所需时间长、频率低等,工作地点流动,生产单位繁多,所需技术要求高,机械设备管理负责等问题对公路工程的施工机械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传统的静态管理模式,通过简单的过账设卡得到账、卡和物的匹配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为此,需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工作,通过一系列的高端技术、组织和经济投入等手段,将机械的型号、购入、安装、使用和维护等流程进行综合性追踪管理,从而更加合理的配置机械设备、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发挥出设备的最大价值,最终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水平、为企业谋得最大的利益。

3.1 建立完备的机械租赁机制,实行机械一体化管理

为更好地完成机械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工作,应建立完备的机械租赁机制,对机械设备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减少机械设备的损耗和浪费。首先,建立完备、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施工单位的工作流程和程序,对每个施工操作都进行严格的追踪管理和监控,并制定一系列的表格,将每次的追踪成果用数据形式记录下来,最后形成一份报告。再根据报告进行调整。其次,应构建各机械调控中心和租赁基站,建立起企业的机械设备内部租赁市场,并设立机械租赁制度,规范内部租赁市场。机械调控中心主要负责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的情况跟踪报告工作,根据设备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公路工程施工要求,根据规定的优化配置、动态管理的标准进行调整设备的安排和使用,从而更好地协调施工单位各方面的关系。

3.2 实行机械设备集中购入制度,做好设备的选购工作

为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配置和优化管理工作,在机械购入环节就应严格把关,做好设备的选购工作。在进行设备的购入前,需了解机械设备的性能、折旧、维修费用、投入产出比、与已有设备的流通情况以及更新等情况。在进行机械设备的选购前,首先要配置有经验、有技术的采购员,这样才能第一时间发现机械的问题,防止不良产品的流入。然后还要选择口碑良好、实力雄厚的专业配件机械供应商,或者直接从生产厂商中批量购入机械设备,从源头上保证机械设备的质量,减少投资风险,并且降低投入成本。再次,还应在设备集中、充足的地点上建设配件供应点,统一由供应点供应配件。接下来,还应在企业内部的租赁基站中建设配件仓库,使得仓库内的配件充足。最后,应实行严格的采购。配件计划,采购、运输、领用、销毁等流程都应依照手续办事,做到流程化、规范化。

3.3 做好机械设备档案收集、存储工作,优化基础管理

由于一个公路施工项目涉及的层面、部门和人员较多,其产生的档案资料也较多,并且较为零散,容易出现档案丢失或虚假的情况发生。因此,需加强公路工程施工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优化基础管理工作流程,防止重要档案的丢失。对机械设备进行动态管理,要求每台机械设备都应具备完整的技术档案资料,内容涉及的方面较多,包括购入记录、使用记录、维修记录、交班记录以及养护计划等,实际上就是机械设备的病历卡,完整记录机械设备的各项问题,从而更好地对机械设备的资料进行收集、更新,从而制定出完整的档案资料。除此之外,还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部门,严格规定每个人、每个部门的工作职责。

3.4 优化设备使用管理流程

为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配置和优化管理工作,应以“定机、定人、人机结合”的标准为工作原则,严格遵守持证上岗的规定。首先,机械操作工应与设备的租赁基站签订责任说明书,明确双方的义务和职责,弄清双方利益关系,将机械的产出效益与操作工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以免最终发生利益纠纷。然后,在一些重要的设备操作和多班操作的情况下,实行机长制和交班制,以稳定秩序,优化设备的使用管理流程,防止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出现乱用、错用的情况。

3.5 对机械的管理进行强有力的调控,实行动态管理

在租赁基站的落成后,应配置先进的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并且完善基站内的检测技术,安排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检测人员,保证各部门能够通过租赁基站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从而快速地做好决策、安排下一步工作计划、保证机械正常有效地运行,最终实现强有力的机械管理调控目标,更顺利地实行动态管理。

4 结 语

新时期,公路工程施工的机械配置与优化管理工作不能一成不变,应大胆转变传统的静态管理模式,做到与时俱进,利用动态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机械设备进行优化配置、实时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降低机械的损耗、提升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为公路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

参考文献:

[1] 李园园,耿巧枝.如何合理选择公路工程施工机械[J].科技致富向导, 2012,(14).

[2] 闫善荣.议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选择与使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15).

[3] 鲁怀亮,王雁翔.浅析公路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作用[J].科技风, 2010,(17).

[4] 侯玖民.浅谈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

[5] 谭继跃.浅析筑路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6).

工程机械动力传动系统的优化配置 篇4

1. 发动机和变矩器的选配

发动机飞轮转矩和功率与飞轮转速之间的关系可用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表示(见图1)。图1中,Me为试验得到的发动机转矩;Ne表示发动机功率;ge表示燃油消耗率;Ge表示单位时间内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量。

图2所示是变矩器的无因次特性曲线,它给出了变矩器效率η、变矩比k、泵轮扭矩系数Mbg与变矩器速比i之间的关系,据此可以确定变矩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以及变矩器的高效区范围。

在液力机械传动中,发动机飞轮一般是与变矩器泵轮直接连接的,因此,发动机的输出即为变矩器泵轮的输入。将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与变矩器泵轮扭矩曲线以同一个坐标系叠合到一起,可以看出这两组曲线间有一系列的交点,这些交点即为发动机、变矩器的共同工作点。

发动机说明书给出的外特性曲线,一般是生产厂家在发动机没有带附件的飞轮输出曲线。实际使用时,发动机不仅要带动本身的附件,还要为其他工作装置提供动力。因此,配置时需扣除发动机带动附件和其他工作装置所需的功率,使剩余的功率与变矩器的功率相匹配。要准确计算发动机带动附件所需的

功率比较困难,使用经验认为,一般应扣除发动机额定功率的10%左右。

在工程机械的工作过程中,一般认为变矩器效率大于75%以上的区域为变矩器的高效区。在图2中,在效率纵坐标为75%处画1条横线,它与效率曲线有2个交点A、B,其对应的横坐标为ia、ib。机械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发动机一般工作在最大扭矩点和最大功率点之间,此处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较低。因此,较理想的匹配情况是:ia对应的泵轮扭矩曲线通过发动机最大扭矩点;ib对应的泵轮扭矩曲线通过发动机最大功率点。这样,可以保证动力传动系统在较高效率的范围内工作,不但动力性能得到改善,而且可使油耗率降低3%~5%。

2. 采用新型装置组成传动系统

工作现场实践证明,采用微粒捕集器可以有效控制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烟尘微粒的排放。特别是对于速度较低和中等以下载荷的工程机械,当所选微粒捕集器的负载参数K≤4时,可以降低NOX和C0的排放量(见图3),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发动机的功率,降低油耗,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

近年来国内外开发了一种成套高效传动装置(如德国的“ZF-EFFI”型),它包括主变速器、辅助变速器、轮边减速器、前桥、后桥、快速圆盘制动器和离合器等,同时装有停机待装管理系统,自动控制发动机在等待作业时处于睡眠状态,使之节能减耗。整个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配有智能化控制模块。

这种智能化控制模块是提高动力传动系统效率和节能降耗的核心技术。它能根据液力偶合器或变矩器的实时工况,控制变速器的相应工作,进而通过超越离合器装置控制发动机的转速,使发动机始终处于高效工况区段内,充分有效地利用发动机功率,从而达到降耗减排、经济运行的要求。

这套传动装置可代替工程机械的常规传动系统。在同等工作条件下完成相同的作业量,发动机的油耗可减少15%~20%,排放的污染物可减少10%~15%,设备生产效率可提高35%~40%;而且操作简便舒适,工作可靠性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3. 配置高效可靠的冷却系统

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温升较高,为使其长时间处于理想工况,必须保证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因而必须配置适用的冷却系统。工程机械的冷却系统通常由水散热器、专用水箱、循环水泵、油冷却器、循环油泵、风扇等部件组成。冷却系统采用的传输和散发热量的流体介质有空气、冷却液、液压油和润滑油等。控制系统有温度继电器、流量继电器和压力继电器等电子控制装置。从工作原理角度分析,目前多数工程机械采用的冷却系统为“被动式”,即当机械动力传动系统的温升达到一定范围时,冷却系统执行降温运行;冷却系统的运行参数不能主动精确地控制动力传动系统的温升状态,因而冷却系统的供水量、供油量等多数不是最佳值。针对这种情况,若使冷却系统高效可靠,必须将“被动式冷却系统”转变为“管理式冷却系统”,国、内外企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经验:

(1)采用自控系统控制温度

工程机械的载荷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工作油温也不断变化;通常情况下,工作油温在40~60℃范围内比较合适。传统的冷却系统,其风扇多为恒速运转,不能按照油温变化随机调控。近年研发的由电子自控系统控制的液压变速风扇,可按照发动机冷却所需风量改变转速;配置的数字化温度继电器能够精确控制发动机的运行水温。这些智能化控制元件的引入,可以优化冷却系统的运行参数,获得调节动力和节能降耗的效果。

(2)采用稳定高效的冷却液

工程机械常用的冷却水、乙醇混合物和机油等传热流体中,含有不同数量的分散纳米微粒,进行科学地浓度组合,即可具有较高的导热率。实验证明,在传统冷却液中加入CuO纳米微粒使其体积浓度为1%,即可使导热率提高35%~40%。经测试证明,在相同耗油量工况时,发动机功率可提高5%~8%。但应注意,冷却水的pH值应在7~8范围内,氯化物含量不得大于150 mg/L。

(3)采用轻质高强度材料的元件

近年来轻合金、泡沫铝以及泡沫石墨等轻质高强度材料的产品制造技术日趋成熟。经实验,采用优质的轻质高强度材料制成的冷却水箱、风扇和泵类部件,质量小,性能好,可以提高冷却系统的效能。例如质量优良的泡沫石墨材料,其热导率可达40 W/m·K,用它制成的散热器与用传统材料制成的散热器相比,质量可减少40%~50%,体积可减小60%~70%,既有利于冷却系统的结构布局,又可节省功率和降耗减排。

4. 合理增设有效的缓冲减振装置

施工现场的坡道、急弯和临时路段较多,路面状况比较复杂,机架摆动频繁而剧烈,发动机的振动冲击严重,使其工况受到影响,加快了缸套磨损和温升速度。因而在选择发动机支承方式及附件时,应充分考虑工程机械的这一运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不利因素。现场实践证明,工程机械发动机的支承系统应符合如下一般原则要求:

(1)采用柔性结构的支承点

为了缓解安装误差和减缓振动冲击,所有支承点必须设计成柔性结构(见图4)。在安装发动机时,某些支承位置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宜采用过大的螺栓孔。固定后应使缓冲块受有一定的“预压力”,以免影响支承点的支承刚度。

(2)采用柔性支承应防止碰撞

当发动机与桥架之间采用柔性支承时,必须防止位移而与相邻构件发生碰撞。在进气管、排气管、冷却水管、输油管和压缩空气管路系统中,必须装有适用的软管;防护罩、油门拉杆和操纵杆系的尺寸确定,都必须考虑发动机及附件由于振动或调节而可能产生的位置变化,以免刚性构件位移导致管路扯裂。如图5所示。

(3)柔性支承的选材

柔性支承系统的零部件性能及材质必须精心设计和选择,以保证在发动机及附件的使用寿命周期内可靠地工作,使相关连接件产生的应力和振动不超过允许值;尽量减弱机械驾驶室内的噪声级别,改善司机在工作现场操作的舒适性。

润州全面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篇5

为建立医疗集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发挥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久前,润州区在全市首家试点“联合病房”模式,针对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一床难求”的现象,在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神经内科康复病房,接收医院进入康复期治疗的住院患者。此举既缓解了三级医院就医压力,同时又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据润州区卫生局局长于卫东介绍,近年来,润州区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打造健康幸福润州”为目标,全面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在江苏省医改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荣获第一名。

通过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润州区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先后投入近3亿元,相继建成了七里甸、工业园区、宝塔路、黎明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疾控监督大楼,其中七里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积2.3万平方米,无论在面积、功能还是环境上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投入2000多万元,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新添置了医疗仪器设备。

润州区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列入了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加大新农合经费投入力度,扩大参保覆盖面,连续多年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均保持在100%,做到了应保尽保,全民参保。逐年提高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2012年达到人均400元的水平。积极组织开展慈善助医活动,辖区内低保户在社区就诊除享受医保规定报销政策外,还可以享受再次报销10%的慈善医疗救助。

在全面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社区卫生的软件内涵。在全市首创家庭责任医生团队模式,并被市卫生局发展完善为3+X家庭健康责任医生团队服务。润州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70支服务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全面走进家庭,指导群众“治未病”,为10万多户、28万居民建立了高质量的电子健康档案,实行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目前,润州区签约服务率在85%以上,其中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95%以上;社区门急诊比例稳定在全市门急诊量的55%以上;慢性病随访每年达4次以上;网格化服务覆盖率达100%;团队各项服务功能提供率100%。

同时,该区还建成了全区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96个全科医生工作站的建设,初步实现与市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享受到自助挂号、预约诊疗、报告查询、医保缴费、健康档案查阅等多项便捷服务。

优化植物配置建设生态园林 篇6

【关键词】植物;园林;配置

人类在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出了高度的社会文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其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全球环境的变化、人口聚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威胁人类生存的严峻现实。人们已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失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人类的生存不仅需要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更需要一个协调稳定、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的自然景观,为人们提供旅游、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二、植物配置方式

自然式的树木配置。多选树形或树体部分美观或奇特的品种,以不规则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种形式。包括孤植、丛植、带植等配置方式。

1、孤植。单株树孤立种植,孤植树在园林中,一是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作观赏用。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

2、丛植。一个树丛由三五株同种或异种树木至八九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求得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表现树种的个体美。

3、带植。林带组合原则与树群一样,以带状形式栽种数量很多的各种乔木、灌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

4、规则式配置。包括行植、环植、带状种植等配置方式。行植是在规则式道路、广场上或围墙边沿,呈单行或多行的、株距与行距相等的种植方法。环植是按一定株距把树木栽为圆环的一种方式,可有1个圆环、半个圆环或多重圆环。带状种植是用多行树木种植或以带状构成防护林带。一般采用大乔木与中、小乔木和灌木作带状配置。

三、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1、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特别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结合在一起。

2、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杜英;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3、起伏和韵律。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然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但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这样才产生节奏韵律感。

4、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

四、植物种类的选择

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首先,我们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配置树种,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区,尤显重要。其次,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条件配置树种。第三,要根据树种对太阳光照的需求强度,合理安排配置用地及绿化使用场所。第四,要根据环保的要求进行配置树种。在众多的树木之中,有许多不仅具有一般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防风、固沙、防火、杀菌、隔音、吸滞粉尘、阻截有害气体和抗污染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五、生态型造景的类型

生态型造景是按照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运用生态工程创造各种类型和结构的,能够长期稳定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类型有: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耐污型人工植物群落、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文化型人工植物群落、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

六、注意问题

1、关于植物群落。每一种植物群落应有一定的规模和面积,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来表现群落的种类组成,规范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保证群落的发育和稳定状态,群落中组合不是简单的乔、灌、藤木、地被的组合,应从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寻找生长健康、稳定的组合,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建立适合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群落。

2、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但另一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在配置植物种类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

3、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由于我们所处的各个城市规模都不一样,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

总之,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都是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园林本身就是一门交叉的科学,我们做园林设计时要与农业、林业、水产养殖等行业,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生态园林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敖汉涛.浅谈生态园林及其植物配置[J].农家之友.2012(06)

优化配置工程 篇7

1.1 含义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就是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人力物力情况,依据一定的原则对人力进行恰当的调配,使人力物力的配合符合项目的要求,发挥出最佳的效益,其实质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人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是过程,也是结果;是手段,也是目的。从目的和结果的角度看,指人力资源相互搭配组合的一种理想状态,是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的一种目标;从手段和过程的角度看,指通过有效管理使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得到优化组合,强调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计划、组织、指挥、控制以及评估等。

1.2 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密切相关,它除了具有一般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a. 动态性[1]。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一次性和相对不确定的,所以其项目的组织是相对变化和临时性的,具有动态性特点。

b. 专业性。指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需要的人员,尤其管理和技术人员,一般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c. 针对性。水利水电工程在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有若干不同的项目,这就决定了不同项目的人力资源配置也要依据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本文论述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所涉及的人员范围,既包括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一线直接操作的作业人员(简称作业人员)和从事技术性、管理性工作的管理人员(简称管理人员),也包括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有着指导、合作、监督等关系的其他人员,范畴较广。

2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

水利水电工程行业员工整体素质不高[2],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员工队伍总量偏多,业务骨干和拔尖人才偏少;知识结构单一的人员偏多,复合型人才偏少;施工一线上掌握一般技术的员工偏多,能够解决复杂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偏少。此外,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体制改革与发展中,项目夺标市场、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流失严重,严重影响了水利水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人员配置机制和方法有待提高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对组织提出的任务以及对雇员应该有什么能力和投入进行仔细分析,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方法,对整个项目人员结构的配置、各部门专业人员的分工以及职位与人的匹配没有进行相关研究,往往是凭经验,哪里需要人就往哪里安排人。此外,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滞后[3],导致项目人力资源配置内耗严重,项目内部各部门之间经常互相排斥,工作相互脱节,凝聚力差,而且项目经理在对人员配置权力过大,往往任人唯亲,造成人员配置机制失效。

2.3 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需改进

在对人才的选拔上过分重视学历,认为高学历代表高能力,对那些学历较低但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没有给予充分选拔培养。在对人员的选拔上还存在重视对专业素养的考查,缺乏对个性、职业道德素养进行测评的现象,导致经常出现新招的大学毕业生因不能忍受项目施工环境的艰苦而离职的情况,人才流失严重。

2.4 对外围人员的配置与管理脱节

在配置项目所需人力资源时,重点关注项目班子的人员配置,而对项目外围人员(主要指劳务公司、外包公司人员,他们大多是农民工[4])的配置与管理不关注,管理仅仅停留在包工头这一层面。而由于包工头素质较低,缺乏人力资源配置管理知识,无法对其手下一线施工人员进行优化配置,更不用说对其进行动态管理,这使得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管理在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出现严重脱节,出现个人、班组之间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恶性竞争的现象,最终损害项目利益。而且,由于人力资源配置管理在操作层面的无法实施,使得对于项目出现问题的根源无从查询。

3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

3.1 结合工程特点,建立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配置管理体系

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配置管理理念及国内成功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案例的人力资源配置经验,结合工程的实际,根据项目的多变性、地域的广泛性,创建合适的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管理体系。

a. 增设人力资源配置管理部门。增设了人力资源配置管理部门的某水电站项目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人力资源配置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①根据项目所需人力资源的种类、数量、时间、来源等,结合项目的具体状况,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出合理安排;②对项目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监测反馈的信息,对配置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调整,对项目人力资源进行再配置;③对项目人员进行各方面培训,使其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并在其工作岗位上保持最佳状态,达到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益。

b. 引入人力资本核算制度,突出人力资本对项目的贡献。工程项目应采用先进的人力资源核算方法,除了对员工的工资、薪酬、福利、培训经费等方面进行核算外,更要突出人力资本对项目效益的贡献,如操作人员对工艺的熟练掌握,材料员对材料的合理回收利用,机电部门对机器耗损的改进,以及项目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基础上的生产率提高、工程进度加快、各部门协调度提高等等对项目经济指标(质量、速度、效益)的贡献。将这些贡献转化为量化的数据,作为具体指标纳入核算体系,并根据核算的结果进行相应的人力资源调整,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最终增加项目的效益。

3.2 做好项目的人力资源配置规划

做好项目的人力资源配置规划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前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要求有不同水平和不同技能的人力资源配置。图2说明了在工程项目不同阶段人力资源配置的典型状况。

在计划阶段,项目仅仅需要几个人,主要是项目经理和一两个有经验的建筑师或总工程师;在分析阶段,因为增加了专业技术人员和关键用户,项目团队开始变大;在施工阶段,项目团队人数达到最大。开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规划应考虑项目的进展情况,明确项目不同阶段需要的人员配置,并确立科学的岗位数,编制、实施岗位标准。

3.3 选拔得力的工程项目经理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是项目的直接领导者与组织者,要对项目进行有效的日常管理,以保证项目目标的高效实现[6]。在对项目经理的选拔上,除了要考虑其是否具备相关资格证书、学历水平、以往主持项目的经验、技术能力外,还要充分考虑其作为项目领导者所应具备的沟通、计划、控制、决策、把握重点的能力。另外,项目经理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以避免腐败问题的发生。

3.4 多渠道招聘员工

在确定了项目需要的人员数量和招聘标准后,就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招募员工。目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习惯对项目的管理班子进行内部选配,认为合作习惯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帮人马,方便管理协调工作。但是这不利于对项目进行高效管理,容易产生官僚腐败,所以在人员的选配上应将眼光放高一点,注意给项目团队输入新鲜血液,在工作安排上,注意新老搭档,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时也可以通过招标、签订服务合同等方式,来招聘特定人员承担项目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工作。

3.5 人力资源配置专业化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实施需要很多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以便对项目进行专业化分类管理,做到人员与项目在专业上的一致性,杜绝外行指导内行现象的出现。人力资源配置专业化的具体做法是:根据能级对应原理,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对项目中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归纳[7];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把人员放在最合适、最能发挥其能力的岗位上,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预测项目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员不足问题,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对项目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使其更能适应岗位的需要。

3.6 加强对项目外围人员的管理

项目中的外围人员与项目部是合同关系,人员流动性大,但他们又是项目得以实施的主要力量。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却往往忽视了对他们的配置,造成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脱节。在对外围人员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时,要注意根据施工任务的需求和变化及时招募和遣散劳动力,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外围人员的竞争意识。要加强对劳务公司管理者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管理的培训,帮助其对手下作业人员进行劳动力的优化组合。在对外围人员的管理中要注重情感因素,一线工人大多生活单调、贫乏,缺乏精神支柱,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生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项目管理,了解项目运行状况,增强他们的项目归属感和责任感。另外,现在我国水利水电企业有很多海外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会从当地招聘一些劳务人员,对他们的配置管理还要注重文化的因素以及当地劳动法律法规的要求[8]。

摘要:为了使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认识,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特点,分析了我国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贾式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9):53-54.

[2]唐繁荣.水电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论[J].中国电力教育,2005(4):78-81.

[3]苏振龙,高筱华.大型工程施工项目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J].建筑经济,2009(12):97-99.

[4]杨华荣.工程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3):57-61.

[5]张文贤.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管理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张英宝.对工程项目经理职业化的认识与思考[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25(4):99-103.

[7]郑艳平.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J].基建优化,2007,28(5):25-26.

优化配置工程 篇8

资源优化配置原意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而是由市场根据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般规律, 由市场机制通过自动调节对资源实现的配置[1]。而本文强调的资源优化配置更多的倾向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针对于消防工程学教学方面的资源短缺、消防工程专业建设基础相对薄弱, 如何充分利用消防实践设备及场所, 周边及国内外的消防资源, 让学生在真实的系统环境中得到锻炼和培养, 认识到消防的前沿问题, 提升对消防工作的兴趣和爱好, 将是消防工程学教学的最终目的[2,3,4]。由此设想对现有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消防教学实力, 而且与国家着力深化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人才质量教育是一致的。

1 消防工程学教学资源现状

当前消防工程学开设于许多高校消防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这不仅由于消防工程的社会及现实意义, 同时也从另外一方面折射出,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消防工程专业人才, 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当前开设消防工程学的学校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研究型大学[5], 这些高校由于自身实力雄厚, 发展较早, 在消防资源方面应该说, 无论是硬件资源, 消防的教学设备, 消防实验装置等, 还是软件方面, 消防的师资队伍, 学生的自身消防科研能力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与此相对的是, 更多的消防工程学专业开设于应用型本科院校, 如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由于这些高校, 开设的消防或安全工程专业较晚, 在消防工程学教学方面难免出现资源的紧张等状况, 如消防的教学设备不齐全, 师资力量的匮乏, 使得消防工程学的教学成为一门常识性的课程, 很难深入到消防教学的实质性内容方面。这不能不说, 很难达到培养具有消防专业知识的合格人才。迫切解决资源的紧缺问题, 成为当前消防教学的重中之重, 也是本文将要重点阐述的内容。

2 消防工程学教学方面的资源优化配置

2.1 举全校全院之力教学

消防工程学作为一门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 已经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存在消防的常识和知识。学校在开设消防工程学的时候, 基本上将这门课开设于安全等相关专业领域;有些暖通专业、化工专业的科目当中, 同样可以看到消防工程学的身影。这就使得消防工程学, 不仅仅是某个专业领域独有的学科, 从而为举全校全院之力进行消防工程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这样, 在消防工程学的教学工程中, 如:安全工程专业的老师可以借用化工领域的相关设备, 来教授本专业的学生, 达到资源共享, 相互利用的目的。学校同样可以将消防安全教育、消防知识竞赛、消防疏散演练等消防活动, 穿插到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方面, 这不仅仅对提升消防的重要性, 同时对消防工程学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的作用。

2.2 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资源

学校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 具有丰富的教学及科研资源。如何合理充分的利用成为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前的重要问题。利用的好, 不仅可以很好的调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的不好, 使得大量资源被闲置, 资源不能有效实现自身的价值。以消防工程学教学为例, 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学校的图书馆、高层宿舍公寓等设施, 这些建筑一般都配备了先进的消防设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 消防的功能和作用, 往往使得教学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同时, 在学校周边一些消防部门、化工、冶金企业等同样具有先进的消防设备和消防应急措施, 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实习, 同样可以有效的促进消防工程的教学效果。

2.3 教学授课资源的合理配备

当前消防工程学, 教学授课方面面向不同的学生层次, 大体可以分为消防科研教学, 如消防基础原理、火灾学基础等理论知识的教学;消防应用型教学, 如消防设计、消防疏散等应用型功能教学。针对于普通高等院校, 无形当中在消防工程学授课过程中, 更多的倾向于消防的应用领域。这就对消防授课资源的合理选择提出了一定的问题。应该说, 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的时候,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将是资源选择以及配备的核心问题。不难看出消防设计理念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的结合起来, 如:性能化消防设计, 让学生感受到消防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问, 从而为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打开一扇窗户。同时, 将消防的最新研制的仪器设备与学生一起分享, 体验现代科技带给消防的动力, 如:红外监测监控技术、消防水炮等。

2.4 人员疏散领域的资源优化利用

人员疏散, 作为消防工程学教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章节, 同时也是切身关系到每个人自身安全的重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启发学生们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人员的有效疏散, 同样是疏散教学环节中有意义的内容。这就不能不谈到,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备, 如:怎样合理的利用棉被、毛巾以及仅有的食物和饮用水等资源, 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 从而为人员的有效疏散和逃生, 以及救援赢得时间都是消防工程学教学过程中, 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探讨性主题。

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样是消防工程学学科内容需要考虑的问题, 即消防工程学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均与资源优化配置相关。真正做到, 资源优化配置为消防工程学服务。

2.5 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

当前, 消防工程学教学一般都安排消防工程学相关实验教学的内容。如何进行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配置, 同样是摆在很多普通高校消防教学的现实问题。很多高校, 在实验教学方面往往对书本内容进行了断章取义, 从而对实验内容的安排没有一个很好的逻辑顺序, 很难通过实验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认识。应该说, 实验教学内容的资源优化配备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实验的内容选择、实验的应用型、实验的科学性等。如:可以选择一些常识性实验作为实验的内容, 同时实验的材料易于选择。象固体的着火及燃烧特性实验, 可以选择木材、纸张等, 即达到资源的便利选择, 同时实验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样, 在实验的应用型和科学性方面, 如选取盐水模型模拟烟气的扩散流通, 即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科学性, 同时对实验的材料的选择达到了资源的优化配备, 达到了实验教学与资源的很好的整合的效果。

2.6 以科研资源内容促进教学

消防工程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问, 现在说国内外很多组织和学者都在一直从事消防工程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很多是结合当前的最新技术, 或者解决当前的消防的突出问题。如美国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国内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大消防研究所 (天津消防研究所、沈阳消防研究所、四川消防研究所和上海消防研究所) [6]等, 对消防的各个层面, 如消防理论、消防技术等都进行了比较深入和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 有层次的穿插于授课的相关内容方面, 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者, 单独开设一个章节, 如消防研究前沿探讨等, 对丰富消防的教学以及提高消防的科学性和趣味性都将是很好的尝试。

3 结语

资源优化配置可以解决现有教学资源的不足, 达到资源的共享利用。通过对院校及周边学校部门消防资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提出了充分、有效及合理利用消防资源, 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 从而为更好的提升普通高等院校消防工程学教学的质量服务, 培养合格的消防专业人才。

摘要:资源优化配置在消防工程学教学方面的应用, 不仅可以解决现有的教学及实验资源的不足, 同时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感受到消防的重要性和内在科学性。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普通高校消防工程学的教学质量, 培养具有合格的消防工程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寻找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资源优化配置,消防工程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钟玉海, 王守恒, 朱家寸.高等教育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61-62.

[2]陈发明, 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7, 26 (4) :450-453.

[3]傅智敏.消防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回顾及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科体系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 9:5-8.

[4]郑爽英, 汪鹏, 张玉春.消防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结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18 (9) :60-66.

[5]陈鹏.研究型大学消防工程学支架式教学设计研究[J].高教论坛, 2008, 1:90-92.

优化配置工程 篇9

工程机械产品具有流动性强、地域分布广等特点, 其产品结构复杂, 配套件覆盖液压、电气等领域。本文将供应商专门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其它行业无法通用的配套件, 称为工程机械专用配套件 (以下简称专用件) 。目前工程机械主机企业的服务人员从数量和技能上均无法满足市场对专用件的服务需求, 因而必须寻求专用件供应商的服务支持。部分专用件供应商 (如车桥、泵、减速机、驾驶室等) 在服务网点建设与资源配置上投入不足, 常常出现服务不及时、服务无效、用户抱怨的情况, 这就需要从系统层面对专用件供应商的服务网点与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配置, 提高其服务响应速度与服务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文献[1]根据服务的不同阶段将工程机械类产品服务分为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及售后服务三个阶段, 并分析了中国工程机械售后服务的模式和现状。文献[2-3]对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模型进行研究, 采用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进行评价。文献[4]对售后服务中备件物流选址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部分文献[5-9]采用不同的模型来构建物流选址模型, 如层次分析法、目标规划等;另外, 文献[10]对复杂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中零部件供应商信息、质量信息进行采集, 对后续的售后服务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工程机械专用件供应商服务网点配置模型。首先识别对供应商服务网点配置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 再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供应商服务网点优化配置模型, 从系统层面对专用件供应商的服务网点与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配置, 以提高供应商服务的响应速度与服务质量。

2 基于AHP的供应商网点优化配置的基本原理

针对工程机械企业, 综合考虑主机企业、供应商、服务代理商的资源, 从系统层面对专用件供应商的服务网点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工程机械产品制造、装配过程中, 对产品零部件尤其是专用件的实时工况信息 (包括专用件供应商信息, 待装配专用件的质量特性值等) 进行采集、上传;在此基础上, 供应商服务网点优化配置系统结合上传的产品专用件信息与大型工程机械分布应用的特点,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识别对专用件供应商服务网点选址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将识别出的关键因素作为指标, 借助AHP方法, 构建专用件供应商服务网点配置模型与优化模型, 对专用件供应商的服务网点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并将配置结果传递至CRM系统与备件管理信息系统, 对售后服务的派工与派件提供决策支撑, 以提高供应商服务的响应速度与服务质量。基于AHP的供应商网点优化配置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3 供应商服务网点配置影响因素分析

受专用件供应商服务资源分布、三包车的品种与数量、经销商与主机企业服务网点等因素影响, 在不同区域设置不同规模的供应商服务网点, 其整个服务系统的响应时间、服务质量、经济效益是不同的。对网点配置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 并不是所有的因素都会对网点的设置产生重大影响。鉴于此,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识别对供应商服务网点配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在对供应商服务网点进行配置时, 将主机企业、专用件供应商、服务代理商三方统一成服务供应链, 通过融合与共享服务供应链上的服务网点、备件中心、服务人员、备件、交通运输与维修器材、信息化系统等资源, 在提高整条服务链的服务及时性与满意度的同时, 可以很好地实现服务成本最小化。基于此, 本文将专用件供应商服务网点影响因素归纳为三类:区位要素、交通要素、同业竞争要素。

区位要素是指相关资源的分布区域对设置网点产生影响的一些要素, 其相应的指标主要包括主机企业三包车分布情况、大客户分布情况、主机企业网点分布情况、专用件供应商资源分布情况 (如销售点、备件中心) 等。

交通要素是指交通对设置网点产生影响的一些要素, 其相应的指标主要包括网点的覆盖区域、供应商服务人员抵达服务需求地的行程、交通便利情况、备件运输方式等。

同业竞争要素是指所在区域中同行业竞争企业的分布情况对设置网点产生影响的一些要素, 如市场占有率等。

下面以影响要素qi (m) 为例, 介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关键因素的识别方法:

(1) 分析历史数据。构建影响要素qi (m) 的P矩阵, 假设

其中, n为对影响要素qi (m) 的因素指标的个数, m为样本数。

(2) 对历史加工数据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初始化, 使之化为数量级相当的无量纲数据。Pij (i=1, 2, …, n;j=1, 2, …, m) 为比较序列, P1j (j=1, 2, …, m) 为参考序列, 计算公式为

(3) 构建关联矩阵N。

δij为灰色关联系数。

(4) 计算关联度R。R={φ1, φ2, …, φn}。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指标识别模型, 描述为:

式中:Qkey为影响要素集合;N为对影响要素qi (m) 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数目;φstd为关键因素判定标准, α≤φstd≤1, 根据服务链的服务能力进行设定。

同理, 建立其它影响要素的关键因素集合和关联矩阵N, 从而可以确定当前服务链的影响要素与其对应的关键因素。

4 基于AHP的供应商服务网点优化配置模型

层次分析法[11]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 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据此, 本文针对工程机械企业, 提出了一种基于层分析法的供应商服务网点配置模型, 对工程机械企业的专用件供应商服务网点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4.1 基于AHP的供应商网点配置模型

如图2所示, 在深入分析供应商服务网点配置问题的基础上, 将有关的各个要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分解成四个层次, 同一层的要素从属于上层要素, 同时又支配下一层要素。最上层为目标层A:面向工程机械企业的专用件供应商服务网点配置;第二层为准则层B, 包括区位要素、交通要素、同业竞争要素;第三层为指标层C, 根据第一节中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关键指标的识别方法, 识别对准则层中三种要素有影响的关键指标, 确定指标层C中相应的指标;第四层为方案层P, 为各待选服务网点。

4.2 基于AHP供应商配置模型的算法步骤

根据第4.1节提供方法建立指标体系, 由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要性打分, 采取平均值法进行测算。本文采用9点标度法来量化同层之间相关联要素 (指标) 的重要性, 经过专家所评分值取平均处理后,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Cij。

假设Ci与Cj的权重矩阵Cij (i=1, 2, …, n;j=1, 2, …, m) , m、n分别为指标的个数;

Cij=1/Cji (i=1, 2, …, n;j=1, 2, …, m)

假设wij为指标i相较于指标j的权重, 其公式为:

一致性检验公式如下:

式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当CR<0.1时, 认为选择结果具有一致性。

各方案对应的权重结果为:wi={w1, w2, …, wi, …, wn}, 其中n为方案的个数。

4.3 基于AHP供应商网点再配置模型

基于AHP的供应商服务网点配置模型, 可以描述为:

式中:Qi表示供应商网点配置的方案集合;wi表示方案Pi对应的权重;wstd表示基准方案权重,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0≤wstd≤1。当wi≥wstd时, Qi=Pi, 即为最终确定的服务网点方案;当wi

5 应用实例

本文所描述的工程机械专用件供应商服务网点优化配置模型已经通过供应商服务信息系统得到了应用。现以某工程机械企业驾驶室供应商服务为例, 选定石家庄区域, 对提出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服务网点配置模型进行实例验证。图3所示为驾驶室供应商服务需求信息, 经多方面考虑, 假设石家庄区驾驶室服务备选网点备选城市Pi={邯郸市、保定市、沧州市、石家庄市}, wstd=0.2。

准则层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其中B1、B2、B3分别表示区位要素、交通要素、同行业竞争要素。

第二层对目标层的权重向量W= (0.61, 0.3, 0.09) , 即区位要素、交通要素、同业竞争要素对应的权重分别为0.61、0.3、0.9。各候选城市权重如表3所示, 其中C1、C2、C3、C4分别表示三包车保有量、主机企业或服务商网点、大客户、区位成本;C5、C6、C7、C8分别表示供应商网点覆盖半径、备件转运、交通工具、主机企业市场占有率。

方案集中候选城市对应的权重分别为0.2544、0.2624、0.2122、0.2710, 均大于wstd, 即邯郸市、保定市、沧州市、石家庄市均为该企业专用件供应商的服务网点设址城市。

目前, 本文所述方法已在起重机械企业、泵送混凝土机械企业等多家工程机械企业成功实施并获得了显著效益。专用件供应商服务信息系统界面如图4所示。

6 结论

(1) 面向工程机械企业的专用件供应商服务网点配置过程中涉及的因素较多, 在分析供应商服务网点的配置问题的基础上, 对专用件供应商服务网点配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归纳, 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去识别关键影响因素;

(2) 针对工程机械企业, 提出了一种基于层分析法的专用件供应商服务网点配置模型与求解, 并通过案例进行实例验证, 对工程机械企业的专用件供应商服务网点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摘要:针对工程机械专用件供应商服务网点建设与资源配置投入不足这一现象, 提出了一种工程机械专用件供应商服务网点优化配置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 识别对供应商服务网点配置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 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服务网点配置模型, 综合考虑主机企业、供应商、服务代理商的资源, 从系统层面对专用件供应商的服务网点与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配置。最后以某工程机械企业为应用实例, 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工程机械,供应商服务网点,选址,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1]李战峰.中国工程机械售后服务现状及其分析[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4, 17 (1) :32-37.

[2]李永峰, 司春林.基于神经网络的制造业企业供应链合作绩效模糊综合评价[J].经济管理, 2008, 30 (2) :17-21.

[3]龚花萍, 袁林娜.制造商与供应商信息共享程度评价研究[J].现代情报, 2011, 30 (9) :46-50.

[4]徐杰, 田源, 汝宜红.物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案例[J].物流技术, 2002, 15 (2) :28-31.

[5]刘海燕, 李宗平, 叶怀珍.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0, 35 (3) :311-314.

[6]Jiuh-Biling Shen.Locating manufacturing and distribution centers:an integrated supply chain-based spatial interaction approa ch[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s, 2003, 39 (5) :381-397.

[7]吴兵, 罗荣桂, 彭伟华.基于遗传算法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6, 15 (2) :115-117.

[8]莫海熙, 郜振华, 陈森发.基于AHP和目标规划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 2007, 24 (5) :150-153.

[9]周根贵, 沈雁飞.基于时间满意度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8, 36 (4) :355-358

[10]刘明周, 赵志彪, 等.基于最短路径的机械产品装配过程质量控制点公差带在线优化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 2012, 48 (10) :173-177.

优化配置工程 篇10

工程造价是对施设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对建设工程的价格和总的工程价格的总称。施工的中的工程造价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 其对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工程造价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性

在工程施工的建设过程中, 所涉及到的各单位、各建设部门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都有涉及, 对各部门都有重要联系。工程造价的管理我们可以从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两方面进行理解, 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符合性是对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反映, 而对工程造价进行实事求是的编制、对行业经营水平的正确反映以及对工程造价的核心管理师对有效控制的正确解读。通过有效控制能为工程造价在管理上提供有效的支持, 将工程造价控制在预算之内, 以及通过有效的施工组织进行管理, 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意义。

在施工阶段中所涉及的地质条件、物价、工程量以及天气情况都会对工程造价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物价条件、天气条件都是所不能控制的, 只能根据当时情况进行具体实施, 工程量的变化只有来源于工程的变更情况, 能够进行具体的细化预测。工程造价与工程施工情况有直接的影响, 在工程的施工阶段要着重对工程的变更进行严格控制, 这样就不会产生实际施工造价超出造价预算的情况。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 施工管理的有序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达成情况, 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施工单位在工程合作达成后需要对施工合同进行强化管理, 对于所签订的合同好需要谨慎审核。在所签订的双方约定的协议中首先需要规定的是所承包的内容、范围以及所要建设的标准。对工程的中所涉及的主体、装修、电气、给排水等需要予以明确细则。对于工程承包的细节以及承包中所涉及到的内容需要做到施工时资料完善, 对合同内容要表述清楚, 避免出现因理解误差导致纠纷发生, 对工程造价能够进行合理管控。合同文件需要在施工合同签订完之后进行整理, 对相关的资料进行相应的分类存档, 保证合同文件的完整性对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起到有效的支持。

合理的施工方案, 对工程成本的节约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需要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方案, 并通过对经验案例的分析对比, 进行优选确定。实际工程方案中是通过实际工程的特点、规模、性质、工期、材料、机械设备、地址条件以及运输方案等方面的要素来进行制定的。在对实际工程的应用中, 可通过对脚手架的选用上进行分析, 不同形式的脚手架都具备各自不同的特点。我们在选用时应针对所施工的技术条件入手进行分析比较, 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 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 对相应的资源进行整合配置, 加强对施工的安排, 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通过对施工的合理安排, 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能够经济利益的提高, 实现技术施工在实际中应用。

通过对施工工期的安排能有效的降低施工的成本, 工期的长短与成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工期越长成本越高, 工期越短成本越低, 通过对工期的合理掌握能使工程成本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范围之内。在对工期的规划中要充分把握工期和造价之间的关系, 对工程进度进行合理安排, 避免因出现工程进度的不合理进行造成的对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劳动力等方面的浪费。工程的施工需要本着降低成本, 施工合理的原则进行, 使工程在既定的工期内顺利完成。

工程建设管理人员需要对签订的工程合同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对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维权。正确合理地进行工程维权需要对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理解, 包括施工的图纸、施工的合同、技术型规定、协议内容等方面。充分地对合同进行理解能为合理维权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为己方建立良好的信誉保障, 对相关程序的执行能够做好相应的准备。维权是一个对证据的搜集整理的过程, 原始资料的搜集在维权过程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理赔工作的进行能起到支柱作用。实际工作中需要发挥各单位的关联作用, 在对维权过程中证据的搜集提供配合, 最终在工程造价成本上实现优化。

四、提高工程造价的费用优化

工程建设中占最大比重的是施工中的材料费用, 占总造价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提高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需要首先加强材料费的控制, 从材料的选购方向出发需要采购质优价廉的工程材料, 并与供应商达成长期合作保证材料的质量。在对材料的运输中也要尽可能降低成本, 实行合理的组织, 减少中间环节的浪费。合理的进行材料的采购, 减少资金的闲置, 使材料的储备达到合理的状态也是有效控制成本的方式。对工程建设中的材料进行有效管控, 避免因使用管理不当造成的材料的损失, 这也是对材料成本控制的有效方式。

在工程造价中, 人工所占费用能占到20%, 通过对人工的优化选择能够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不同的人工选择所产生的劳动力水平也会有所不同, 施工的技术水平也会产生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对施工队伍的选择上要突出技术性强、经验丰富、有实力等特点, 这对施工质量能够起到良好的保证, 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通过对施工队伍的技术管理、劳动力的合理分配能够有效地增强劳动的效率, 降低工程造价费用。

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还需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 能否发挥机械设备的最大应用效率对施工成本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在施工建设中对机械设备的应用能够增强工程材料的调度水平, 通过对机械的高效率运用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还需对设备进行良好的维护管理, 减少设备的闲置时间。做好设备的检修工作, 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通过对操作人员的合理安排使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发挥到最大程度。在建筑施工中对塔吊的使用要充分考虑到塔吊的运转, 通过对塔吊覆盖范围以及运作时间和人员数量的合理安排能够充分发挥塔吊的最大使用效率, 降低机械使用成本, 减少工程造价。因此, 通过对使用的机械设备的合理运用能够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下, 提高工程的进度, 减少机械使用费用, 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造价实现优化, 降低工程费用。

结语

工程造价是工程施工中所涉及到的总费用, 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设备、人力、材料等合理的规划控制能够降低工程造价, 实现对工程费用的优化控制。通过对工程造价的管理能够在提高工程工期, 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费用, 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水平。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是对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保障, 需要不断地对工程造价进行优化管控。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工程造价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性, 并对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进行分析, 进而对如何优化工程造价费用提出见解, 以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工程造价,优化

参考文献

[1]程鸿群, 姬晓辉, 陆菊春.工程造价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如何优化配置课堂教学时间 篇11

【关键词】高效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时间

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将近两年时间了,我的体会也不少。由最初的抵触,到现在思想观念的转变。总结其经验,我觉得要使课堂教学高效,主要从如何优化时间配置入手。

一、充足有效的课前准备可以节约时间,保证高效的课堂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在课前准备上下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1.要备课程标准。现行高中政治新课程的《经济生活》部分,强化了教材的生活逻辑,弱化了学科逻辑;在内容上突破了以往的繁、难、旧等弊端,显得简单明了。但是很多教师还停留在旧课标的要求上,甚至在备课时将旧教材作为参考书,将新教材中没有的知识点补充进来,不该讲的知识要讲,不该讲深入的又去引申讲,人为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2.要备教材。备教材就是钻研教材,准确掌握知识点,理清知识结构,把握重点难点。教材只是给我们呈现了知识,我们教师首先要把教材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还要想办法把知识变成学生的。所以在备课时不仅要知道讲什么,还要知道怎么讲,以什么语言去表述更加简洁,以什么方式去呈现更易掌握,学生的活动设计思路要根据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增强趣味性吸引力,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3.要备学生。备课的中心是学生,备好学生是教学顺利展开的前提。所以,我们应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品格、方法等各个方面,学生知识的深浅、能力的强弱、品格的好坏、方法的优劣,是教师教学的客观依据。例如,针对有的学生对政治兴趣淡薄,就要想方设法地去培养它、激发它;针对学生接受知识深浅不一,就要在提问时、在布置作业时区别对待;针对学生品格的多样性,表现为情绪波动、意志薄弱等现象,我们在引导时就要做到既要有爱心又要讲策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方法缺陷,如照搬语文、外语的朗读法,并加以单一化,就要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示范、疏导。

二、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我校所形成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要求老师讲的时间大约30%,其余时间是学生的。而且我校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是大模式,各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我们要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分配好课堂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的时间。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改进,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选择最适合某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精心设计每一环节的目标、内容、活动等,不能在某一个环节浪费时间,时间就是效率。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三、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高效课堂应当是扎实的,课堂教学要有实际意义,要根据已经设计的目标、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学有所得,而不是仅限于少数学生与教师互动,大多数学生充当听众。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的公开课:授课者按照早已设计好的教案或早已制作好的课件,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件制作色彩,音响、视频、动画一应俱全,教师领衔主演,少数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课堂涉及知识面之广、容量之大,堪称一绝。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热闹,学生感官刺激大,少数学生虚荣心得到满足。可冷静下来一想,这节课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他们最后更多的是记住好看的好听的,至于知识理论就连听课者也说不清楚,更何况学生呢?

学生就像老师手里的风筝,要让他们在讨论自学时舍得放开自由翱翔,同时要能随时收回注意力。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每个学生的课堂练习必须按时交,哪怕是交白卷,完成情况不好的要反思学习过程。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位同学每天至少举手发言一次。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作业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每位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订相应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对缺课、不缴作业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找学生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教学实践证明,高效的课堂教学会做到师生双赢。虽然我们的实践经验还不足,但我们终于走出了教学改革的第一步,高效课堂教学一定会形成。

促进优化配置审计资源 篇12

配置审计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项目分工和成果利用配置不平衡。

一是审计对象结构不够合理。目前大多数审计机关各业务处室的设置是按照审计对象和范围的划分实行归口管理, 各处室人员在相对平衡的条件下, 由于审计对象的规模、公权力大小、资金量、风险度等审计资源配置在时间、空间上不均衡, 因此会出现有的处室“吃不饱”, 有的则“吃不了”的情况, “苦乐不均”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审计实施过程的效率亟待改进。主要体现在时间效率和审计效果两方面, 有的项目从审计调查或审计进点到审计报告完成前后历时数月, 有的项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审计未达到预期效果。三是成果转换不畅。有时候对审计发现的问题, 按一般审计程序处理后就了结, 未将审计情况及时向上级审计机关和地方党委、政府反映, 审计信息对外发布滞后, 审计转化为成果的推动力不够。

2、审计人员素质与审计任务不匹配。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 审计地位和作用被广大决策者们和社会广泛认可, 审计任务越来越重, 加之临时审计任务, 工作状况日趋饱和甚至是超负荷运转, 一是审计人员数量无法满足项目任务安排的需要, 二是审计人员结构比较单一, 大多毕业于财会专业, 相对于具备法律、金融、财政、投资、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复合型人才较少。三是审计组人员组合不佳, 通常一个审计项目的人员组合选择的范围是以业务科室为主, 任务分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配置, 未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专长, 形成根据审计任务进行人员合理流动和人力资源配置的平台。

3、审计技术和方法应用创新性不足。

我们在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方面还存在误区。在思维方式上, 专注微观、就事论事的思维定势, 未树立从宏观着眼、胸怀全局、善于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在审计目标上, 单纯查错纠弊的狭隘观念, 未树立真实、合规和效益审计并重的审计理念;在审计方法上, 盲人摸象、凭经验查帐的落后习惯, 未树立总体把握、系统分析、打空间战、打立体战的审计模式。

促进审计资源优化组合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们应结合自身的实际,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 从科学管理、整合资源角度出发,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强化审计资源的优化组合, 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 牢固树立绩效审计理念。

《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 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 逐年加大效益审计的分量。《审计署2006年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 坚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 每年投入效益审计的力量要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效益审计方法体系。效益审计亦称绩效审计是审计发展的一种方向和趋势, 概括地讲提出了投入和产出的比率关系, 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因此, 我们不仅在思想上要牢固地树立起绩效理念, 还要把绩效理念贯穿项目立项、工作计划、审计过程等一系列的具体审计实际, 用绩效的理念来梳理审计内容, 用绩效的理念促使和改进审计方式方法, 用绩效的理念推动审计事业的不断创新。

2、整合审计资源,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建立各级审计机关内部之间的资源共享, 特别是建立审计机关上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 使各级审计机关所拥有的丰富审计资源能够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进而促进和带动审计工作的发展。首先要理顺关系。在体制上明确各级审计机关的职责范围, 确定审计机关业务指导的方式和方法, 形成审计机关内部不同层次和不同主体的合理分工。二要建立统一的可操作执法标准体系。目前, 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技术和方法以及审计评价的过程中, 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用与不用, 在什么时候用, 如何使用, 都没有规范和约束, 导致整个审计系统标准不统一, 质量没有保证。建议在审计机关内部加强调研, 制定规范性的操作手册, 把审计技术与方法融入到规范的审计程序之中, 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效能。

3、加强管理的科学性, 发挥审计潜在效能。

一要梳理工作思路, 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当前审计工作要紧紧抓住预算执行审计这个龙头, 将其与部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有机结合、相互补充, 促进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同时积极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审计专项调查, 促进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 在方式方法上注意抓“点线结合”, “点”就是上级领导和部门关心的热点、经验性的亮点、深层次的难点。“线”就是善于寻找共性的规律性和解决对策, 为改进各方面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二要制定科学合理, 既能操作又符合效率原则的审计计划。在制定计划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全面审计, 突出重点”的指导思想, 在对被审计单位保持持续的监督, 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又要合理确定重点审计项目, 集中精力取得突破。三要全程控制审计质量。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 严格把好审计质量关, 推进审计规范化进程。四要在审计项目分工上, 要以实现审计力量配置效果最大化为目标, 突破当前审计机关内部按被审计单位经济性质设立处室条块管理模式, 探讨实行由计划部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 审计领导小组安排或各处室制定审计方案进行招标的办法来配置审计项目。五要对审计成果进行总结、提炼, 不仅要总结出对今后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方法经验, 也要利用审计掌握的资料对我国经济进行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分析和探索。

4、以人为本, 不断优化人力资源。

一要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观念。在新的审计形势和任务面前, 必须用新的视野来看待审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自觉地把对人才的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牢固树立起超前培养、复合培养的新观念。二要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高素质新型审计培养目标体系是一个系统, 包括人才培养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原则, 培养速度和质量效益指标, 以及保障目标实现和持续发展的制度、机制等。三要在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速度目标上, 要逐步实现整体素质的复合化。在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的结构目标上, 大力培养具有复合型、创新型素质的年轻审计人才;在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的机制目标上, 逐步走人才培养制度化、人才合理流动的路子。四要拓宽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途径。紧紧围绕当前审计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整合培训资源, 挖掘培训的潜力, 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培训工作。同时,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把审计实践作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的第一跑道, 努力在审计实践中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五要营造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成长的环境。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是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条件。要在审计系统大力倡导并努力形成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氛围, 努力为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提供良好的平台。六要建立公开公正、奖惩分明、注重效率的用人考核机制, 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注重在服务改革促进发展的实践中发现、识别和检验审计干部, 使想干事的有机会, 能干事的有岗位, 干成事的有地位, 把审计干部的心思和注意力凝聚到为加快发展服务上来。

5、整合信息资源, 提升审计成果。

上一篇:开设项目下一篇: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