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项目

2024-08-09

开设项目(共12篇)

开设项目 篇1

1 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风险管理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美国由于1923-1933年卷入20世纪最严重的通货膨胀,造成经济衰竭,从而引起美国学者对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1932年纽约保险经纪人协会宣告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科学的兴起。70年代中期,美国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及保险系已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而在英国不仅形成了成熟的理论体系,许多学者还把风险分析研究成果应用到大型的项目当中。英美两国在风险研究方面各有所长,并具有互补性,代表了该学科领域的主流。项目风险管理是在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概率统计、计算机科学、系统论、控制论等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边缘学科,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管理科学,既涉及一些数理概念,又涉及大量的非数理的文理观点,纵观几十年风险管理科学发展历程,风险管理呈现出研究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

80年代中期,项目风险管理被介绍到中国,应用于大型土木工程项目的管理之中,但风险管理在实践中仍没有规范的专项管理工作,工程风险管理制度还不甚完善,因此加强项目风险管理,提高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加强风险管理的专题研究工作,对于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总体上看,我国项目领域的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水平仍十分落后,大部分项目的风险分析方法不完善,在实践领域仍需要大力推广科学的风险管理方式。如何切实有效地控制防范分析风险,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本文以网上开设十字绣商店的项目为实例简单进行一下项目风险规划。

2 网上开设十字绣商店的项目简介

十字绣自2001年夏天开始风靡到现在,以其绣法简单、外观高贵华丽、精致典雅、别具风格,一度倍受欧洲上流社会名嫒淑女的青睐。现如今DIY的概念更是得到了万千少女的推崇,无论是传情达意还是自己佩带都是一款很个性的饰品。虽然街头巷尾也能见到十字锈的影子,但是属于自己独特有个性的一款,最能代表自己心意的却很难遇到。

现如今全国各种大大小小的批发商,零售店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到5000家左右,其中经营的线和面料良莠不齐,经营的业绩也是各不相同。现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和研究,网上十字绣,不但可以提供丰富的原版图供客户挑选,而且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同时又可以省去客户逛街劳累的烦恼,一举数得。从十字绣目前的风靡程度来看,十字绣本身的多变性又满足了现下年轻一族求变求异的心理需求。另外,以及周遍产品,包括十字绣软件等的兴起,可以预见近几年十字绣都会长时间占据时尚领域,成为青少年把玩时尚,展现个性的饰品。该项目的前景广阔。

我们采用网上销售与批发的模式,同时可以弥补以上两种模式的缺陷。当然顾客会存在网络支付安全性方面的疑虑,但是现在互联网提供了多种第三方担保的支付方式,比如支付宝,而且客户可以选择货到付款,从而最大程度的保障客户的利益。

3 项目风险识别与分析

该项目风险识别与分析的过程如图1所示。

经分析结束后,该项目最主要的三个风险如下:

3.1 货源的风险

开网店,找一个好的货源是关键,供货商货源是否稳定、充足,下订单后发货是否及时,物流服务是否到位,对于自己店铺的经营业绩影响极大。从当今网店货源来看,大都是通过网络寻找货源,然而,由于网络货源不能面对面,具有无法预知的风险,那么,网络货源具有哪些风险呢?

好的货源就是“财源”,不好的货源就是“祸源”。网店的进货风险主要有信誉风险、质量风险、物流风险、价格风险、售后风险、库存风险等。信誉风险是是指您所寻找的供货商的信誉是否过硬,货款支付后是否有保障;质量风险是指产品的性价比是否达到您预期的期望值;价格风险就是指进货价格是否公平合理;物流风险是指货物在路上是否会丢失、损坏;售后风险是指当您需要供货商提供售后服务时,他们是否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库存风险是指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卖出多少货物,而大量进货导致滞销的风险。

3.2 资金的风险

开网店虽然相对实体店省钱,但是,相对于自己的经营规模和所经营的商品种类、价格,就有相对应的流动资金、积压货物的货款、未收回货款等资金,所谓资金风险最主要就是货款回收的快慢,流动资金是否充足,容易造成资金风险的主要是快递途中丢货,邮寄途中商品意外被损,恶意买家刻意拒付,商品和描述不符,商品被人冒领等,这几种需要退货、换货、重复发货的情况,势必要延缓货款的收回,降低资金的流动性。

3.3 需求的风险

开店首先要选好市场,如果你选择的这个市场接近饱和了,那就不容易发展,要选择新兴商品,市场需求量大,或者需求量逐步放大,市场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是需求是在持续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就需要我们时刻关注,要有效的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因为一旦把握不住市场需求的变化,带给我们的问题包括:客户流失、货物积压、资金断链等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到生存问题。

综上所述,需求的风险在这几个风险之中是最重要的、最需要我们下功夫研究、关注的;资金的风险有些是我们无法主观控制的,只能在交易过程中多留心,寻找合适的交易对象、合作对象;而货源风险是比较容易控制的,只要我们货比三家,并且“不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选择二至三家规模大、信誉好的供应商,预备好第二、第三梯队,就可以把货源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 项目风险分析的依据

4.1 根据风险发生的频率,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定性的分为若干个等级,称为风险的可能性等级。通常可能性等级分为五级,如表1所示。

4.2 不同的风险对网店的经营所造成的影响不同,造成的后果

有轻有重,将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相对定性的分为若干级,称为风险的严重性等级。将严重性等级分为三级。(表2)

将上述危险严重性和可能性等级制成矩阵并分别给以定性的加权指数,形成风险评价指数矩阵,如表3所示。

风险评估指数=可能性×严重性,是根据危险事件可能性和严重性水平综合而确定的。根据风险项的风险评估指数,将该项目风险划分为五个级别:1-5为轻度,可接受的风险;6-10为中度,可稍后处理的风险;11-20为严重,需处理的风险;21-25为灾难性的,不可接受的风险,必须马上进行处理。

4.3 项目风险评估表

在对所有风险项进行分析得出风险评估指数后,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从而得出排名前两三名的风险项,并列出相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填入项目风险评估表,作为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表4)

5 风险的应对规划

通常,需要从几个备选风险应对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的。在本项目中,针对不同的风险选择的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有:预留部分的应急储备金和管理储备金;对网站独具特色的十字绣在网页等做大量广告;提供更多新颖的货源供客户选择,同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初步提供草图方案,供顾客选择,在顾客确认或提出修改意见,并得到修改后再次确认,达成交易;还需要利用风险应对规划的成果再一次更新风险登记册并进行应对。

6 风险的监控

针对新生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规划,追踪已识别风险,重新分析现有风险,监测风险计划的触发条件,监测残余风险,审查风险应对方案的实施并评估其效力。所使用的技术有偏差和趋势分析等,分析过程要使用项目实施过程中生成的绩效数据。应该注意的是,风险监控以及其他风险管理过程是项目生命期内不间断实施的过程,它们彼此交互作用,而且还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过程交互作用。风险登记册随之更新,它包括风险再评估、风险审计、风险定期审核的结果以及项目风险实际结果和风险应对方案的实际结果。在监控过程中还会产生变更请求、推荐的纠正措施、推荐的预防措施等,并可能会带来组织过程资产和项目管理计划的更新。

7 风险管理成效

开设网上十字绣商店在采用项目风险管理之前,虽然有历史数据可以借鉴,之前有人对这些数据做过统计,但这些数据始终是零散、松弛的、不全面的,因此,管理过程基本上依赖于投资人或项目管理人的经验,采用项目风险管理之后,风险得到了系统化管理。运营网上十字绣商店一段时间的结果显示,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之后,产品销量及营运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项目目标得到实现。

8 结语

以前网店的管理过程基本上依赖于经验,由于风险识别和分析技术上的原因,风险管理很难开展,项目风险的定量评估方法的研究还未成熟,离实际应用上有一定的距离。本文试着对网上开设十字绣商店进行了项目风险规划,采用了项目风险管理之后,风险得到了系统化管理。因此,对于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人认为依据本项目的研究内容,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1)开发风险评价软件。开发设计风险评价软件,能够系统的评价风险体系。利用计算机能够实现大批量处理、存储、转移数据的功能,它有清晰易懂的界面,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它操作起来非常方便,简单易行,有利于项目风险评价及管理方法的推广和应用。(2)风险评估应进一步从动态系统风险评估的观点出发,体现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性和动态性,运用动态控制的原理,使风险管理与项目本身的生命周期有机结合,考虑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控制和防范措施后对风险的削减,进行面向过程的项目风险动态管理。(3)制定合理的风险警戒线,可以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如何根据项目规模、情况来制定合理的预警指标,是今后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风险管理的水平问题。

开设项目 篇2

与传统的田径、球类等体育教学相比,水上项目对教学场地设施、教学场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水上项目课程的开设与实施,需要基于完善的水上项目教学场地、辅助设施基础之上的课程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水利高职院校水上项目课程开设的质量,促进大学生的专业体能、专业运动技能的发展,需要在水利高职院校在优化现有的水上项目教学场地设施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新建、扩建等方式,来提升水上项目教学场地的质量。从而为水利高职院校水上项目课程开设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吸引水利专业大学生的水上项目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

3.2创新水上项目课程开设与实施的理念

水利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能发展与教学需要遵循体能发展的规律、水利专业工作的环境等。因此,水利高职院校的水上项目教师要加大对水上项目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水上项目保健知识、救生技能等内容的学习与提升。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水利类专业水上项目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设计、评价方式的研究等,来提升水上项目课程教学的高效化。

3.3加大水上项目课程教材的编创与研究力度

水上项目课程的开设与实施,需要以系统的`水上项目教材为依据,而从当前水利高职院校水上项目课程开设的状况来看,水上项目教材的缺乏,导致水上项目教学体系性、系统性不强,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水利高职院校水上项目课程开设的质量,需要从水利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水利职业所需体能、水利职业的救生能力、水利职业的能力、水利职业的特殊技能等方面进行水上项目教材的编写,以此来提升水利高职院校水上项目课程开设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3.4构建水利类高职水上项目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在水利高职院校水上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促进水利专业大学生能力发展的体育教学评价与考核,是一个体育学习引导与评价的具体过程。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项目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满足水利专业人才的身心健康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需求,需要通过创新水上项目课程评价的理念、评价的目标、评价的方法等,以此来更好地促进水利高职院校大学生从水上项目学习的思想意识、水上项目技能的掌握与使用、水利工作的实践能力发展等着手,从而为水利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与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科学的学习引导。

4结语

开设项目 篇3

关键词:廊坊市区; 中学体育;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57-001

1.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及教学目标,学校教育逐渐向快乐有趣、身心统一、终身享受的教育方向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形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本文通过对廊坊市区部分中学体育课运动项目等的调查分析,不仅可以了解本市市区中学体育教育的开展情况,同时也可以更有效地指导我市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为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廊坊市区一中、四中、八中的3所中学的部分体育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参考他人问卷的基础上,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针对本研究需要,向所选取的中学体育教师和部分学生发放问卷,其中发放学生问卷120份,回收113份,回收率94.2%,其中,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90.0%。发放教师问卷12份,全部回收,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2份,为100%。

3.研究结果与分析

廊坊市区中学每周体育课的节数调查。通过对廊坊市区三所中学的调查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学校开展的课时数上各有不同。目前廊坊市体育课程开设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形式及考核制度上均没有达到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

中学体育课运动项目开设状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选修内容又分为限制性选修(简称“限选”)和任意性选修(简称“任选”)两种。选修内容约占60%。必修教学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武术。教学大纲也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動中的技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结果显示,廊坊市区中学体育课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力度不够,由于受场地限制,廊坊市区中学体育课普遍开设传统运动项目,从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调查结果看,田径教学内容最多为28.2%,其次是篮球。足球、排球由于部分学校无场地而没有开设。网球等课程因为场馆、场地设施的限制无学校开设。为了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增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增加投入,改善场馆条件是目前发展廊坊市区中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工作。

场地器材的使用、购置及闲置情况调查。据了解,学校体育器材存在残缺不全,缺乏管理,部分体育器材缺少使用价值,利用率低是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的一大问题。在调查的3所中学中,仅有13.9%的人上课经常使用体育器材,58.3%的人偶尔使用,甚至存在27.8%的人基本不用。

廊坊市中学目前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及资金投入各方面均存在不足。廊坊市区中学学生人均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占有率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这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巨大的限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校居于市内较繁华的地带,学校可利用的场地较小,扩展空间不足。

中学生对体育课开设项目的兴趣及期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喜欢学习,才能很好地掌握。而且人的兴趣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可塑性。同样,学生的体育兴趣也是如此。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中有很大部分人喜欢体育课,甚至有一小部分很喜欢体育课,占14.8%。不喜欢体育课或很不喜欢体育课的仅占22.2%。这符合学生喜欢运动这一身心特点。

4.结论与建议

结论

通过对廊坊市三所中学体育课开设现状调查,体育课上课形式却仍按传统模式进行,不能满足学生要求;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技能;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远远不能保障和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建议

教学内容要开放,将强制性变为自主选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应针对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在充分使用教学资源的情况下,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并采取合理公正的评价方式,逐步将学生的兴趣引向体育课堂;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要加大理论研究,提高体育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意识,并给以实际的课程资源开发指导,使广大体育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

总之,在完成传统的体育学习的同时,还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意识、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等,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和适应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红杰.学生自主设计体育项目[N]中国体育报,2007-09-19005

[2]刘辉,徐晓芳.高中体育课从边缘变热门多运动项目供选择[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Z3:91

开设项目 篇4

1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基本要求

1.1 综合性实验的基本要求

1.1.1 综合性实验必须是由多项任务组成。

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和综合动手能力。多项任务组成,各项任务缺一不可,若缺少任何一项任务都会使综合性实验存在缺陷或难以完成。没有任何附加的任务,而完成各项任务的方法也是相对唯一的,较为成熟的。

1.1.2 综合性实验必须遵循一定的实施程序。

综合性实验的多项任务不能是平行完成的,要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一些任务是另一些任务的奠基石。各项任务的先后顺序具有逻辑性。

1.1.3 综合性实验最终能对实施对象产生某种结论、方案或理化结果。

完成具有先后逻辑顺序的多项任务后,最终达到预定的实验结果,这是综合性实验的核心要求。

1.1.4 综合性实验与科研生产实际相结合。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和综合动手能力,同样也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思想转化为成果的训练。结合学科工作岗位上的各环节工作,按照正常生产的规范来实施,让学生也当一回“技术工”,使学生有更多的组织、判断与选择的机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综合性实验给出一个基本的界定:综合性实验是指由多项任务共同组成,并经过一定逻辑程序实施,最终对实施对象产生某种结论、方案或理化结果的工作。

1.2 设计性实验的基本要求

1.2.1 设计性实验是为学生的某项具体工作任务服务的。

给定的实验目的要求与实验条件,就是为了去完成某项具体的工作任务,所有行为都要围绕此任务而开展。

1.2.2 设计性实验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性意见进行,也可以自主进行;

它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它既可以利用现有的实验方案,也可以自行设计方案。

1.2.3 设计性实验重点不在实验本身,

而在实验对象,注重的是实验结果对工作任务的影响,实验只是工作任务进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

1.2.4 设计性实验是学生接触学科前沿知识,进行科技创新的活动。

综上所述,我们把设计性实验界定为:设计性实验是指学生对某项具体设计工作任务或理论假设,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自主进行的技术性、可行性、经济性等的制作、测试、优化或验证的活动。

2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依据

2.1 科学性与可行性原则

首先是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其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具有协调性和探研性;其次是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渗透到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再次是将多学科的知识、原理进行融会贯通,通过该类的实验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和创造性思维去思考现实中的复杂问题;最后,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所运用的手段、方法及使用的材料在实施时要切实可行,选用的实验耗材、仪器、设备和方法在现有的条件下或通过其他手段能及时得到满足。

2.2 适宜性与新颖性原则

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要适合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整体的培养定位;要紧密联系学科前沿,具有时代要求的新颖性。

2.3 规范性与灵活性的考核方式原则

规范性是指对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严格按照有关实验考核的管理文件要求,对学生的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逻辑性和科学性思维;灵活性是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操作方案、操作过程、实验结果等都不是唯一的,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所以,灵活地考核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认定的要求及程序

3.1 认定要求

3.1.1 认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至少要提供以下材料:

(1)反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或任务书;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论证分析报告。

3.1.2 开设的所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都必须经过认定。

为保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质量,原则上每个实验项目不少于4学时。

3.2 认定程序

3.2.1 由实验专兼职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实验教学大纲,根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总体要求,经过对实验项目总体情况介绍、实验目的、要求、涉及知识面、实验手段与方法、研究领域等方面的论证分析后,确定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填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申报表》,经各教研室审核,由各系(部)上报学院职能部门(教务处实验教学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实验办”)。

3.2.2 学院职能部门(“实验办”)组织校内外5-9名专家对所申报实验项目进行专业论证,并将评审意见填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认定表》。

3.2.3 学院职能部门(“实验办”)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认定表》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统计表》下发各系(部),并做好备案,由各系(部)组织实施。

3.2.4 在实施之后,由各系(部)组织学生填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反馈意见表》,结合学生的合理建议等因素,对实验项目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Z].2004

开设项目 篇5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在实际组织和开展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其中尤其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问题上,引起国家教育部门足够的重视,同时加大了投资和扶持力度,以助力于阳光体育发展。[1]然而,从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在开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对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在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力量上、设备设施上也有待完善和优化,也就无法凸显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越性。基于此,对高职院校体育课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探讨。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点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1)可参与的对象较为广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这些体育项目中融入了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等内容,因此,这些体育项目不具备较为明显的专业性,个人身体素质、运动的天赋也不影响参与性;

(2)具有广泛的基础性,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开展不需要借助复杂的设施设备,在操作和推广上也比较简单,参与者开展训练和实际操作也较简单;

(3)具有较强的业余性,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对时间和场所不需要进行限制,这些体育项目更加凸显的是它的趣味性;

(4)体育项目的.多样性,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每一个民族所展现出来的传统体育项目有很多,凸显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如苗族划龙舟、蒙古族的摔跤等。将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高职院校体育课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够实现对这些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承。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现状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经费不足

宣传和推广任何体育项目都需要经费在其中发挥支持作用,虽然在我国大力倡导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及开展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下,我国政府、教育等部门加大了对高职院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扶持力度,也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然而多数资金还需要高职院校投入。高职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热门专业当中,在体育课程上投入的比例相对较少,难以实现对我国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和引进,直接影响到最终体育教学和传承效果。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课程设置上体现不足

现代,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体育课,多以足球、篮球、田径等体育项目为主,在体育选修课程方面则包含了体操、武术、太极拳等内容,整体而言,开设的体育项目比较少,同时这些体育课程项目也伴随着学生走过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可想而知,学生对这些体育课程项目的学习兴趣,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不够理想。

(三)对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定性不够准确

高职院校体育课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数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并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甚至出现一名体育老师带教多个体育项目的情况,因其自身专业的不同,老师也只是以囫囵吞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数量较少的情况,学生对这些体育项目的认识和理解不够,也没有机会亲身进行体验和感受。

(四)教学内容过于单一,锻炼方法枯燥乏味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进行应用,主要是通过老师对体育项目进行讲解,然后进行亲自示范,最后让学生跟随老师的动作进行模仿。在这一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僵化。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在开展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时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在比过程中也无法感受到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也无法将自身所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三、高职院校体育课如何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工作的探讨

(一)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力度

当今,一些现代化的体育项目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早已经被熟知,而对我国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还不够,这也影响到学生参与和体验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就可以借助现代网络、自媒体优势,通过这些途径对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进行宣传和推广,在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了解程度。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组建社团、举办大型体育活动等方式,将传统体育项目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为学生参与到这些体育活动中创造机会,使得他们深切地体会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乐趣。此外,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逐步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选修过渡到必修的方式,实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化体育和谐统一发展。

(二)凸显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实用性,开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均有自身独特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对这些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引进和开设时,高职院校要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所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要体现出实用性,又要彰显出地区特色。与此同时,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要考虑到场地、器材、技术动作等,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易学、短少简练、易推广”特点。如针对高职师范院校,可以开设太极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学生的体型和体姿进行锻炼和纠正,能够为学生未来走上教师岗位奠定良好基础;针对地域性的高职院校,在内蒙古地区可以将摔跤、射箭等引入到体育课程中;四川高职院校可以将不同传统拳法体育项目应用于体育课程中,不仅可以彰显地域特色,还能够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

(三)编写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校本教材

高职院校体育课在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校本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创编力度,在创编的过程中按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别地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名称、训练的目标、动作要领等进行详细剖析。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除了引进专业化的体育人才以外,还需要加大对他们的培养力度,积极组织校内体育教师深入实地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甚至是邀请民族体育项目专家开展培训或组织座谈会活动,对课堂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法展开探讨,各教师之间就自身教学经验进行探讨,实现优势互补。除此之外,政府在其中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帮助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课中开设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融入到体育课程当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阳光体育运动内容,政府也可以引导在全国性或者地方性的运动大会上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宣传和推广,甚至逐步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获得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和积极参与其中,对弘扬和传承我国民族体育项目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体育项目引入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不仅可以实现体育课程多样化,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对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点出发,对高职院校体育课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通过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力度,凸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实用性,开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编写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校本教材,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可度,增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参与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苹。高职院校品牌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J]。科教导刊,(28):47―48。

[2]李穗灿。论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与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有效结合[J]。体育时空,2013(13):45。

开设艺术实践课 篇6

一、面对全体高校学生形成了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对象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对象是高校文理科大学生,而不是考入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正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所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作个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塑造他们的情感,锻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显而易见,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由于这门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对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目的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不同于专业课程的授课时间形成了教学环节的特殊性

1.在教学内容的这个环节上,必须精炼、浓缩,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使学生最直接、最直观地感受舞蹈。

在赏析舞蹈作品时,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也不单是从舞蹈形式和动作来赏析,而是要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下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把舞蹈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把舞蹈的音乐、道具、舞美、灯光综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让他们从一个个“具象”的舞蹈作品,来把握舞蹈的“意象”和“内核”。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课程教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点面结合”。

2.在教学方法的这个环节上,应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舞蹈艺术欣赏课程虽然不是形体训练课,但舞蹈是以人体动作来表现的艺术,“动”是舞蹈的核心,没有“动”则不称为舞蹈,课堂上应该把舞蹈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机地整合。要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悟舞蹈。

3.在教学手段的这个环节上,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舞蹈专业传统的“口传身教”“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适。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音画空间,积极调动视听觉,使其在欣赏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各自特色,以及和谐的魅力,达到一种“悦心畅神”的审美境界。

三、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形成了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

首先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不仅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青年人光有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真、善、美的良知,有完美的人格,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核心,利用肢体语言这个特殊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反映着一定的文化特点。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使学生在对人体美、人体动态美以及舞蹈之美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其次是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对于文理科大学生来说,创造能力不是指具体的舞蹈创作,而是将舞蹈欣赏作为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创造力。

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提高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不仅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和舞蹈种类风格的特点,还对舞蹈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专业特别有帮助。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在高校已不再是“点缀门面”“附庸风雅”,它将在探索和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并将会建立独立的舞蹈学科体系,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造型的跨世纪人才,发挥它不可估量的作用。

开设项目 篇7

关键词:特殊教育,体育,现状及发展

一、特殊教育学校相关概况概述

1、特殊教育的概念和实施特殊教育的意义

顾名思义,特殊教育是指经过特别制作和设计的,供残疾儿童学习或者获得知识的教材、课程或者教学方法。特殊教育是对特殊儿童的一种关照,特殊教育能够增强残疾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利于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我国开设特殊教育学校是公平对待残疾儿童、保障残疾儿童各项权利的表现,也是一种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项目设立的目的和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党和政府讲包括特殊教育在内的教育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将教育看做是国家立国的根本。为了保证特殊儿童能够获得与正常儿童同等的教学机会,享受与一般人相同的受教育权利,我国设立的特殊教育学校从低级到高级,形成了完善的特殊教育教学体系。这一点,得到了我国人民的一致拥护,特别是对于残疾人而言,特殊教育学校的成立利于特殊人群树立正确的“三观”,利于特殊人群的“自我救赎”,利于特殊人群个体理想的实现。

二、特殊教育学校体育项目开设现状探究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事业发展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许多学校、许多地区的特殊教育体育项目教学等仍然存在遗漏与不足之处,以下简要进行总结:

第一,全国各地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教学水平差距大。有些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项目设置仅仅两三个,而且,体育课活动的时间严重不足,加之,户外体育课易受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干扰,许多学校的体育活动时间严重缺乏,这就导致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专业形同虚设,学生的基本体育训练不能满足。

第二,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老师缺乏。一些学校的体育老师同时代多个班级,或者体育老师兼教数学、语文,学生与老师的人数比例严重不足;体育老师的年龄、性别、经验等不适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体育教师没有教学资格,或者体育老师本身技能、教学能力等低下,不能起到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作用,这就严重阻碍和限制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提技能提高。

第三,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场馆、体育教材、体育练习器材缺失。显而易见,这些东西是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学习体育知识的必备物品之一,但是,有的学校根本置办不齐,或者学校的体育器材损坏而没人报修,这都打击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等。

第四,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理论课程机构设置不合理。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包括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太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二是,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纸上谈兵”,不能真正联系实践、指导实践,导致体育训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三是,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定位不准确。由于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学校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不应是培养“竞技型”人才,而应该把人才培养的重心放在“复合型”“应用型”方面,这样才能保证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学习体育的实效性。

三、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发展方向及措施研究

第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要实事求是,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实际条件,进行适当的教学重心安排。

第二,学校要建立并制定统一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并严格执行,决不聘用“误人子弟”的教师。

第三,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等便捷的教学方法,督促学生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以便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和认识体育活动的实践。

第四,特殊学校体育教育的课程改革要紧跟时代潮流,结合实际,果断剔除落后的、不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行为;各项改革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保证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第五,学校积极引进外资,加大在体育专业教学方面的建设资金投入,保证各教学器材、教学书籍、体育场馆等配置和建设的齐全和可用。这是学生学好体育理论知识和顺利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物质保证。

参考文献

[1]刘美奋,张华,于美刚等.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09—30.

[2]赵国武.山西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D].山西大学,2005—06—01.

[3]洪邦辉.贵州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04—10.

[4]孙伟伟.上海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上海市聋哑学校为例[D].上海体育学院,2010—05—30.

[5]王卉.特殊教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3—06—01.

开设项目 篇8

随着高校招生的扩大,大学生人数剧增,场地器材供不应求是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之一。而从体育课程设置来看,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在各教学阶段具有极高的相似性,目前排球、篮球、田径等项目仍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虽然近些年多数高校已尝试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例如在教学内容中增设大量新兴运动项目,如瑜伽、攀岩、跆拳道等,但教学中仍很少涉及民间体育活动,除了武术等少量内容已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外,绝大多数民族体育项目尚未进入高校体育的教学领域。目前对不同个体传授相同的运动技术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且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如出一辙,注入式和训练的教学模式不仅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反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积极性下降,缺课现象屡见不鲜,随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整体改革浪潮的兴起,在教育个性化观念的指导下,高校体育应体现出人文精神,改革体育课程,使之具有可选择性,使教育过程具有人性化,高校体育课程应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其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2 高校推广民族传统体育

2.1 确立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

高校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是由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编写并统一颁布实施的。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传统风格和民族特点,可弥补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民族传统体育更适合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进一步确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方案。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大纲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教学时数,加强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明其理、知其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将更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传播与开展。

2.2 民族传统体育融于高校体育的意义

文化作为创造者精神世界的客观表现,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作用的结果。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和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性人才的摇篮,高校阶段是人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特色的身体文化形式,不仅具有现代体育的功能————身体锻炼,同时作为一种系统整体性的文化载体,兼具德、智、美及促进人个性发展与完善等文化教育功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形式的代表之一。因此,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将民族传统体育融于高校体育对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情感,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3 特色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竞技性、观赏性、文化属性浓郁鲜明,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高校体育项目资源是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除了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进行选择,还要在充分研究和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由于各学校的地域差异、独特的传统体育意识和教学资源的参差不齐,各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应具有自己的特色。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要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设置,依托本地区的风土人情,创设符合自己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课程,吸引更多的高校师生关注和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进江苏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 项目一:空竹

空竹是一种集娱乐性、健身性、技巧性、表演性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常进行空竹练习,可以提高锻炼者的各项身体素质,提高锻炼者的健康水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空竹运动符合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丰富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等方面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3.1 空竹运动形式

抖空竹的动作,看上去似乎是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不然。在抖空竹时,人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以及颈椎、腰椎都在不同程度地运动着,这些运动又带动身体做前后、左右的移动和转动。经过反复锻炼,不仅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而且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空竹运动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当人们练习各种花样动作时,眼睛始终要注视着空竹在空间旋转位置的变化,随时反映给大脑,让大脑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双眼和脑神经的功能在抖空竹的过程中会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起到保护视力、促进大脑发育和提高大脑机能的作用,这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3.2 空竹教学内容

健康第一是我们确定空竹教学内容的出发点,同是应该从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五个领域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理论部分、空竹的起源及发展、空竹的特点及锻炼价值、空竹比赛的观赏性及安全。注意事项。实践部分:空竹的握竿及姿势;空竹的抖动方法;空竹的起动、加速及调整方向;空竹的基本技术动作,抖、抛、接、缠、绕;空竹组合动作。

3.3 空竹教学组织

在空竹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分解和完整相结合、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要精讲多练,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上来。教学形式上应采用先集体教学后分组教学的形式。在分组教学中应充分发挥那些技术动作掌握较快的同学的优势,可以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辅导掌握慢的同学,使得每一位同学都能掌握基本技术动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 项目二:极限飞盘

4.1 极限飞盘运动自身特点适合在高校落地生根

首先,极限飞盘运动最早诞生于美国的耶鲁大学,这就使得这项运动与大学校园之间有着先天的亲和性。此外,由于极限飞盘运动具有竞技性、观赏性、时尚性、文化性、便于参与性等特点,它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群体在身心两方面的特殊需求。高校丰富的场地资源为极限飞盘运动的推广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虽然极限飞盘运动不像羽毛球、乒乓球等对于场地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必要的场地保障是这项运动得以开展的重要条件。相较于其他社会部门,大学校园有着丰富的场地资源,这也为极限飞盘运动的开展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硬件保障。

4.2 竞技观赏性

极限飞盘运动是一项通过团队协同配合来实现得分的运动项目,协同和对抗、制约和反制约是其重要表现,这就使得这项运动具备了竞技性的特征。同时,极限飞盘运动极其讲究个人技术和团队战术的协调统一,比赛过程中,队员通过娴熟的技术控制实现飞盘的转移,加之多变的战术组合、激烈的竞争氛围,使得这项运动的竞技性和观赏性得到充分体现。

5 结语

高校是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与中小学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比,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术研究接近前沿,有着广泛的对外文化学术交流的空间,且馆藏的民族文化资料丰富,学生文化素质较高,思想活跃。因此普通高校要肩负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整理和理论研究重任,梳理其历史渊源、存在的文化价值和运用价值,并建立有效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管理体系,使民族传统体育与其它体育形式具有同等重要且平等的地位,通过研究与运用使得各种民族传统体育进行融和,拓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创造的空间,并应依靠其自身的力量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这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生存和得以保护、传承的关键。当我们在教学中,通过传授和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时,使得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产生这些形态的时代文化背景、民族行为及文化体验,沟通了传统与当代的体育文化主体意识,转化与培育我国当代体育民俗与传统,使得我国优秀的民族体育文化得以传承与整合。

参考文献

[1]庞俊娣.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中的推广[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倪东业,邓正源.对民族院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3]张纳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惑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

[4]黎明华等.论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J].体育与科学,2010(9).

开设项目 篇9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理论研究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强化政府责任,统一基本标准,因地因校制宜,积极稳妥推进,鼓励依据民族特色和地方传统,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在《要大力发展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重要讲话指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使青少年一代有健强的体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发展现代体育事业,也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高校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与传承平台,是发展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体育教学改革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都有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体育的强大教育功能来完成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项目的传承和保护。贵州省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把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高校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行体育教学的不足,还可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1贵州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贵州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节日的完整保存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丰富,都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发展平台。贵州的多民族文化孕育出了嬉戏娱乐、竞技能力、配合节庆习俗的三大民族体育项群,构成了一种寓意深刻的独特文化表达方式,反映出不同民族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贵州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环境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供了发展平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两级分化”趋势明显加剧,已经成为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问题。(2)体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少数民族项目单一发展模式,制约了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形式和体育项目格局的形成。就民族体育来说,体育全球化加快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抢救和整理,不仅有利于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我国特色体育项目及文化的形成。(3)高校公共体育与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互补性。高校引进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还促进了传统体育项目地区的体育资源的开发整合,实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补充。

2贵州高校少数民族体育课程大纲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及原则

2.1贵州高校少数民族体育课程大纲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内容形式多彩,文化内涵丰富,场地器材要求简单,这些是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优势,也符合体育课程的要求。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和2002年8月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全国普通高校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了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结构以及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课程评价体系等,确定了体育课程的五个教学目标,给大学体育课程提供了明确要求。同时也是贵州高校少数民族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

2.2贵州高校少数民族体育课程大纲确定的原则

2.2.1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

“健康第一”作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是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此同时重视少数民族体育课程的体育文化含量。

2.2.2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课程项目的选择应根据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气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确定课程内容的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并注意课程内容的衔接。

2.2.3科学性和民族性相结合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体育学科的发展相适应,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弘扬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吸取我国优秀民族体育文化。

3贵州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筛选与确立

将贵州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依据性质分为球类、棋牌类、武术类、较力类、跑跳掷类、骑射类等。根据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分类,运用德尔非法,筛选和确立贵州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专家意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地域、器械限制,建议筛除龙舟竞速、马术、独竹漂等;(2)秋千项目属于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项目,出于难度和安全方面考虑,专业类院校建议开设,普通高校不建议开设此项目;(3)高校体育课程象棋、围棋、桥牌等项目较少开设,不建议开设少数民族棋牌类课程;(4)少数民族武术方面,建议根据少数民族区域特征,开设拳术类课程1~2项,器械类项目1~2项。在此基础上确立贵州省高校少数民族体育课程开设项目。(见表1)

4贵州高校开设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课程大纲的初步构建—以板鞋项目为例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要求、课程评价等。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将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全国普通高校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作为制定体育课程大纲的依据,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在众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中选取板鞋竞速项目大纲进行设计,分别制定板鞋项目的课程性质与目标(见表2)、板鞋项目课程内容(见表3)、学时分配(见表4)以及板鞋课程评价(见表5),对少数民族体育板鞋项目进行课程建设。

5结语

注重实效的中国特色学校体育发展格局是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因地因校制宜,依据少数民族特色体育和地方传统体育,进一步挖掘民族民间体育,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中,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南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贵州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体系的必要性分析[J].铜仁学院学报,2012,14(3):88-91.

[2]谢燕歌,洪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94-99.

开设项目 篇10

1. 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高校体育教育也必须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来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身体练习为基础手段, 并在愉悦身心的运动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不断的练习, 有助于人体的机能形态、体质、体能向着健康强化的方向发展, 并能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 从而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人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还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 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又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将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 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修课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特别是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体育形式和内容, 占到了全国传统体育项目的70%, 其构成了蔚为壮观的体育文化资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具有民族性、表演性、竞技性、审美性、健身性、教育性等功能, 深受广大学生所喜爱。如果在高校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可以缓解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经费短缺, 体育设备匮乏等困难;并能积极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 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的独特风格, 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好的挖掘、发展和继承, 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3. 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是在古代经济文化背景中形成并流传下来的, 由于社会价值的变迁, 其教育价值肯定有局限性, 甚至有悖于文化建设所需求的方面。在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应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 剔除其不科学、具有迷信色彩的成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场地、器材、规则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养生、娱乐与健身方法, 弘扬健康向上、科学合理的优秀文化内涵, 并赋予其新时代竞争与奋进的精神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开展应以使学生了解相关运动及背景材料和简要运动规则为主, 各高校可根据师资、场地、资金、专业设置等情况开展适当的活动。要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尝试, 就应在有关院校和体育科研部门之间开展协助, 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并尽可能地通过实地考察、观摩表演或民族运动会等增强感性认识, 提高业务水平。新教学内容的开拓是艰难、繁复的, 需经过不断地摸索、实践、总结、改进。

结束语:目前, 对于高校来说, 适时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这将进一步拓展教学范围, 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相信通过有关领导的充分重视和相关机构的协作及教师的努力, 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效。有关的教师要加强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加强对他们的理论培养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用短期培训、讨论会、专题讲座等形式, 扩展他们知识面, 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他们的理论业务专业水平, 更新观念, 转变思想, 使教师以崭新的精神面貌积极地参与这项改革, 把他们培养塑造成为热心的宣传者、积极的参与者、忠实的拥护者及解决的执行者。使民族体育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开展。

参考文献

[1].刘继鑫.民族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探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4, (1) .

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 篇11

关键词:课程设置 护理教育 人文教育

【分类号】R-4

一、课程的开设目的

(一)时代需要人文教育

“科学是“立世之基”, 没有科学, 人是无法生存 、生活 、生产的, 因此长期以来科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21 世纪需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 ,因而,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

加强人文教育可以了解自己的精神需要和价值观;可以澄清人生领域的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为人生提供积极的、理想的标准与模式;可以寻找人生的意义,使人趋于完美;可以改变人的情感状态,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价值观,影响人的的情趣和气质,并激发人的创造潜能。所以,我们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接受人文教育。

(二)护理亟需人文教育

护理与人文的关系最为密切。護理是最直接地关系着人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最具“人性化”精神,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领域。它与人文重视“人”的文化,强调以“人”为核心,注重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理念相通共融。护理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为护理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支柱。护理工作脱离了人文必然会导致方向的迷失,最终影响护理事业的发展、人类的健康,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护理人文教育需要创新

近几年来, 加强在职护士和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教育已成为护理教育界的共识 ,护理美学 、人际沟通、社会学等课程在很多学校相继开设 。在护理教育实践中, 我们体会到, 应该形成立体化的人文教育框架,即:将护士必备的人文知识整合为“护士人文修养”课程 ,作为必修课开设;将更广泛的、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的人文知识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将人文教育全面融入到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活动中去。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文教育,达到提高护士人文修养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的原则和特点

(一)教学指导思想

课程设计紧紧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注重以学生为本,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护理人才,并且注重专业课程体现“整体护理”的理念,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高等卫生职业学院开展人文修养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和完善人格。课程的设计思路围绕人文教育核心进行,以知识为先导,用通俗的语言、独特的视觉,通过背景资料、知识拓展、思考练习等,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促进人文精神的内化,激发学生对人文领域的关注和思考,使之在获取人文知识的同时培育人文精神。

(二)教学原则

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核心。本课程对“人文知识”部分遵照“够用”、 “精当”的原则进行取舍;“人文方法”遵照“必须”、“实用”的原则进行;对“人文精神”的培养采取“渗透”、“感染”的方法进行陶冶。精选及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课程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生发展。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对高职院校的护生进行语言文字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学艺术修养、文化传统修养、创新性思维修养的培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到的基础性作用。

(1)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修养。

语言文字可以进行信息传递和人际交往,在信息时代,它是我们的生存工具,也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语言文字修养是护理工作者最基本的修养之一。

(2)提升学生的伦理道德修养。

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以双方认同和遵循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为基础。在面对平等、公正、权利、信仰、尊严等伦理问题的时候,教会学生正确的选择和取舍。

(3)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文学艺术修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生观察人、认识人和理解人,有助于学生学会欣赏美和创造美,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健全人格、提升品位,让学生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

(4)提升学生的文化传统修养。

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来自社会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民族背景和宗教信仰,领会文化背景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5)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修养

让学生学会在观察各种现象时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规律;在思考问题时善于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

(四)教学方式

主要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情景中,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学生在获取人文知识的同时,也培育了人文精神。(五)师资配置

课程整合了多门人文学科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组织老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按照现代教育理念、现代化的医学模式、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组织各类教学研讨活动,研讨和解决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教师通过互帮互学,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能力。鼓励和要求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密切关注专业发展动态。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参与教材编写,使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六)考核形式

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应该采用综合考评法。对本课程的考核还可以采取学生互评方式。总之,要根据课程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实施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方案,促成课程目标的实现。通过课堂实践、表达实践、思维实践、社会实践、模拟面试等教学实践,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培养了自信心与责任感。以适应社会对21世纪护理人才的需要为宗旨,以培养护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体现护理岗位对专业人文知识和素质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源、接受能力、心理能力出发,以适应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中引入典型案例、提供背景资料、进行灵活多样的“思考与拓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也有利于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学导式”模式,体现人文教育的过程性。

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习效果,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和能力,也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综合考评方法,研究性学习作业(20%)、模拟面试(20%)、角色扮演(20%)、理论考试(40%),从考评比例可以看出,弱化了理论考试的比重,加强了实践环节的考试比重。

【参考文献】

[1]左强.护士人文修养[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3,3.

[2]杨叔子.科学人文和而不同[J].高教研究周报(增刊),2003,(2):3.

开设项目 篇12

关键词:功力大赛项目,中小学,武术课程,可行性

1 中小学武术发展的现状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中国古代的先人们长期积累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中华武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成百上千种优秀的拳种套路。自1916年武术进入学校,我国武术教育已有近90年的官学历史。目前我国已有17个省市的学校把武术列入教育计划,33所高等院校开设相关系科。专家们指出,尽管武术在不同时期不断被编入一些教学大纲、列入教学课程,但是武术教育在国内至今没有实现根本的普及,高校的武术教学大大落后于我国武术运动开展的形势。但是武术教育只是在高等学校才开设,在中小学开设了武术课的基本上没有,导致了国粹在年轻得一代中失去了吸引力。武术教育比其它许多体育项目要安全得多,而且对场地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有块空地就可以开展。而这种中华民族的国粹要得以继承发展,在中小学校中开展武术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

由中国武术研究院出版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中,对我国普通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很不乐观。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些学校不仅没有增加武术内容,反而削减武术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学生主要通过武打影视片和武侠小说了解武术,受其影响,学生心目中的武术与现实存在错位;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模糊,有42.6%和25.4%的学生认为跆拳道和拳击属于武术;学生的习武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34.5%的学生不了解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75.0%的学生认为武术课能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武术课主要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所占比例达到67.2%,武术专业教师只占23.5%。各地普遍以《体育》(小学)、《体育与健康》(中学)为首选教材,县级学校教材的选用相对杂乱。已开课学校中,教学内容以套路为主;学生对体育老师所教武术内容的喜欢程度稍高于不喜欢程度;学生感兴趣的武术项目依次为套路、格斗和功法。目前,中小学武术教育中存在着对武术运动的内容、文化特色和功能价值认识模糊,忽视武术的文化内涵以及受竞技武术模式的束缚等方面的问题。

2 功法运动的内容及特点

武术功法运动是武术的运动形式之一,在武术功法运动的大家族中,运动种类的繁多、形式的多样和风格的各异完全可以和武术拳械的套路运动媲美,它们和众多的武术套路一起共同服务于格斗或传统武术中的某一专项能力。

2.1 武术功法的涵义、习练内容形式和分类

所谓武术功法,可以解释为为提高武术所需要的某些专门性能力,如奔走、跳跃、击打、灵敏、软硬、内外、视听、感知而采用的练习方法。在这些专门性能力的提高和习练过程中,各自又有多种不同的习练内容和运动形式,在康戈武先生编著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将各类功法总结分为五类,即柔功、内功、硬功、轻功、感知功。

柔功泛指锻炼肢体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舒缩能力,提高柔韧性的练习方法。柔功的内容主要包括肩部柔功、腕部柔功、胸背部柔功、腰部柔功、腿部柔功和足踝部柔功。

武术内功是武术运动中采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身发力为基本锻炼手段的一种内外兼修的方法。内功练习,是各类武术功法锻炼的基础。它的目的在于锻炼人体运动时意、气、劲、形四者一动俱动、一到俱到、一止俱止的能力。通过武术内功锻炼,可以获得内壮外强、内外合一以及激发人体潜能的效果。内功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种桩功、坐功、动功和静功。

武术硬功泛指增强身体抗击力和攻击力度的练习方法。硬功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抗击类和增力类。抗击类包括有锻炼局部的铁沙掌、铁头功等,亦有锻炼全身的排打功、金钟罩、铁布衫等功法。增力类包括有增强指力和臂力的上罐功、拧棒功等,增强腿力的石柱功等。

武术轻功泛指以步履轻快、纵跳自如,以及攀高走脊为锻炼目的的各种功法。传统的轻功功法有跑桩功、走砖功、梅花桩功、跑缸边功、跑簸箩功、跳坑功、跑板功等。

武术感知功包括眼功、耳功和感官的感知能力。眼功功法有夜视功、观日功、滑步辨招功、运眸功、易筋经目功、吐“嘘”养眼功、拉耳明目功等。耳功功法有闻钱鸣功、听彩条功、闪沙包功、呜天鼓功等。

2.2 武术功力大赛的规定项目内容和分类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作为一种崭新的武术赛事登上中国武术舞台,首次把武术功力推为武术正式比赛项目,并走上现代竞技体育的行列。它对武术运动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有利于挖掘民间传统健身方法,拓宽武术竞赛形式,推动中国武术改革与创新,而且有利于丰富全民健身项目和发展武术竞赛项目。

竞赛项目内容包括:男子:流星打靶、单掌断砖、悬空断板、石锁上拳、长杆较力、桩上徒搏;女子:流星打靶、悬空断板、夺桥徒搏。自选项目有克服阻力组:(1)克服重物:如石担、抓罐、推山掌、开硬弓、大刀、掇石等。(2)克服自身重力:如一指禅、二指禅等。击打能力组:如指穿酒瓶、掌钉入木、掌推石碑、手法断板、飞脚踢物等。灵敏能力组:如平衡能力、敏捷能力、窜蹦跳跃能力、精确能力等。其它能力组:如抛接沙袋、花样石锁、飞针穿玻璃等除规定竞赛项目以外的传统功法和武术功力项目。

2.3 武术功力大赛的规定项目运动特点

中国武术协会于2004年开始举办的“全国武术功力比赛”,已历四届。包括有断砖、断版、较杆、夺桥、守桩、石锁上拳和流星打靶七个规定项目。这些项目,表现出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体育运动竞赛方式的契合。武术功法运动以提高某一专门能力形成一种功法,比赛时展示出的是同一功力“自强不息”的较量,比赛方式是在“公平、公正、公开”地比试同一能力的原则下进行。展示的是智慧和力量的较量,体现的是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3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分析

据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理想。二是感情丰富多彩,情感奔放,富于热情,好幻想及新奇;但易冲动,好赌气、争斗。三是认识能力高,但由于知识经验少,看问题易带片面性。

从以上青少年心理特征中可以看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具有乐观向上、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意志品质,

4 功法运动的开展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4.1 功法运动开展对青少年生理的影响

青少年处于身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急剧变化的阶段,他们的身材长高、肌肉发达、体重增加、嗓音变调,男青年表现出雄健阳刚的男子气,女青年体态婀娜、曲线优美。通过体育课中的功法运动,可以不断增强身体的对抗性,增强力量,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反应能力和灵敏性,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成熟,使其神经系统趋于完善,免疫力和抗病力增强。

4.2 功法运动开展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青少年在此阶段,心理上渐趋成熟或稳定,个性基本形成,表现出半成人半孩子的特点。此期心理活动复杂又容易受社会的影响制约,对人对己已有较稳定的见解,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热情活泼、积极向上、富有朝气与理想,认知能力提高,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感情丰富而强烈,喜欢探索、刺激和冒险,但情绪起伏较大,极不稳定。在此阶段,在体育课中开设功力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上进、勇于拼搏,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个性特征。

4.3 功法运动开展对青少年社会生活的影响

青少年他们从家庭走向社会、走向自己的生活,处于急速、强烈、性质上的变化中,很多问题出现了,很多不适应产生了,在每个人眼里都闪现着渴望、困惑、思索的目光。他们社交渐广,丰富的社会生活必然影响其阅历,由此逐渐形成人际圈、道德观念及人生观。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个人志向、人生价值观念。而周围人群对此又起着重要作用。他们面临艰巨的任务,要通过学习训练获得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为成年做准备;要在人际交往中使自己社会化并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这也是生活所必须的。在功力比赛时展示出的是同一功力“自强不息”的较量,比赛方式是在“公平、公正、公开”地比试同一能力的原则下进行。展示的是智慧和力量的较量,体现的是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社会生活的法则同功力比赛法则一样,对每一个人是公平的,要想在社会这个比赛场上获得成功,比的是智慧和力量,比的是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可见在中学体育课中开展功力运动,无疑对青少年立足社会生活,成就完美人生有潜在的意识影响。

5 结语

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要经过创新才能够拥有更强的生命力,但是,要创新必须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创新,没有传统支撑的创新不能称之为“创造”,那么也就意味着另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它和原来的事物没有什么联系,没有任何历史意义。中小学武术课程的现状不容乐观,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上显得苍白无力,武术课程的创新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既传统又现代的功力大赛项目,已历经四次功力大赛,获得社会和武术同仁们的一致好评,对中小学武术课程改革无疑不是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李领航.走出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尴尬局面——从促进中小学生习武兴趣的角度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7(7).

[2]马晓波,邓国华,郭景斌.中小学武术课教学现状及建议[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3).

[3]卢玉,席玉宝.我国基础教育武术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经验[J].中国西部科技,2008(8).

[4]陶凌荣.中小学武术教学研究之现状与发展对策[J].搏击·武术科学,2008(4).

[5]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任若鹏.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9).

上一篇:风险管理文献述评下一篇:优化配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