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现状

2024-08-04

开设现状(精选12篇)

开设现状 篇1

随着现代药剂学理论、实验技术的发展及新辅料、新设备的应用, 药剂学派生出许多相关分支学科, 如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药代动力学等, 其中与药剂学联系最紧密的一门分支学科就是物理药剂学, 又叫物理药学。物理药剂学是以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为主导, 揭示药物及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规律与机理, 研究药物制剂形成的理论与作用特点, 药物制剂的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的学科。物理药剂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已有半个世纪, 近20年来发展尤为迅速, 本文对物理药剂学作为一门课程的开设现状进行综述。

1 物理药剂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1]

1.1 物理药剂学研究的内容

内容包括药物与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与制剂的稳定性、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聚合物、微粒分散体系、药物和辅料的相互作用、药物吸收与给药途径等几个方面。

1.2 物理药剂学的任务

其任务是将物理化学理论与近代物理化学实验技术应用于药物制剂的形成理论、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工艺条件、生产实践等量化关系的研究, 促进新的给药系统、新制剂、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与发展。

2 物理药剂学的地位[2]

物理药剂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研究内容涉及领域广泛, 如化学动力学、界面化学、胶体化学、流变学、结晶化学、粉体学、材料学、生物物理学等多种学科。物理药剂学是药物剂型设计与制剂制备工艺的基础。

3 物理药剂学理论课程开设现状

3.1 国外现状

国外物理药剂学课程开设相对较早,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开设。1960年A.N.Martin编写了《Physical Pharmacy》一书, 到目前为止已印刷4版, 多所高校将其作为教材。目前, 国外大部分医药类院校均开设了物理药剂学的相关课程。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药学院、密歇根大学药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药学院、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药学院、华盛顿大学药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坦普尔大学、迪尤肯大学;波多黎各大学;马来西亚思特雅国际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均开设了物理药剂学课程。

3.2 国内现状

沈阳药科大学是开设物理药剂学课程较早的高校之一。该校在总体上将药剂学课程体系细化为4个部分, 即普通药剂学 (剂型概论)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物理药剂学) 、药物制剂的单元操作 (制剂工程) 和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其中把物理药剂学列为重点教学内容。国内其他大学对物理药剂学理论课程开设情况见表1。

4 物理药剂学实验课程开设现状

国外物理药剂学教学既注重理论, 又注重培养实验科研等实践能力, 具体表现在教学和实践时间充足、资金充分、实验设备先进。而国内目前只有少数高校开设物理药剂学实验课程, 具体见表2。

5 不足与对策

5.1 不足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我国物理药剂学有了长足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 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物理药剂学课程开设上也存在不足, 具体表现为起步相对较晚, 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资金短缺, 设备不够先进, 教学及研究人员经验相对不足, 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 多为硕士研究生开设而极少为本科生开设。

5.2 对策

5.2.1 优化课程设置

国外的物理药剂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而国内多为选修课。应在国内各高校药学专业的本、专科阶段就开展物理药剂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因此, 建议国内高校将物理药剂学课程作为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5.2.2 增加教学实践

根据各高校具体情况, 适当增加物理药剂学的实践和科研教学任务, 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甚至在理论上有所创新, 这对于缩小我国同国外在物理药剂学教学和科研上的差距显得尤为重要。

5.2.3 改革教学方法

物理药剂学具有学科交叉大、涉及基础学科众多、知识点多而分散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流程教学法可以将物理药剂学的主要内容与药物剂型的制备或应用流程整合, 使学生对物理药剂学学习有清晰的思路, 学生可根据剂型的制备流程, 轻松掌握各种剂型设计和制备时所涉及到的物理药剂学知识。

5.2.4 整合师资

多输送优秀教师到国外或国内相关高校进修, 并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到国内高校和各科研院所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5.2.5 增加科研经费

与国外相比, 我国对物理药剂学等基础理论学科投入的资金较少, 致使设备老化、落后, 这给教学和科研带来了困难。因此, 建议政府投入更多资金, 引进或研发更多先进的科研设备, 尽量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只要进一步加强物理药剂学理论和实践教学, 加强多学科合作并注重与新技术、新方法的结合, 我国物理药剂学教学和科研就能够逐步赶上, 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其他国家, 为我国科技进步、新药物开发和制药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作出贡献。

关键词:物理药剂学,药剂学,课程开设

参考文献

[1]苏德森, 王思玲.物理药剂学[M].北京:现代生物技术与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

[2]陈新梅.物理药剂学教材内容与特点[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2) :131~132.

开设现状 篇2

四级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及后续课程的开设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四级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课程设置角度看,目前的四级后大学英语教学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多样化的四级后续课程设置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作 者:沈向怡 金辉霞 SHEN Xiang-yi JIN Hui-xia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浙江,310018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年,卷(期):29(12)分类号:G42关键词:大学英语 四级后教学 多样性英语课程

开设现状 篇3

关键词:实验教学;演示实验;提高兴趣

奥斯特说:“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因此,奥斯特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由此可以说明学生对实验的热爱。化学实验形象、直观,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理解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但直到现在仍有不少老师对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其中不乏名校教师,在他们看来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讲实验,所以,有些名校的学生谈到实验,想到的只有视频。仔细归纳老师怕安排实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担心实验的成功率

老师怕做实验,每到公开课,就会有人抱怨,还是语文、数学好,上课没有实验。的确要上好一节化学课,课前准备实验要花时间,上课还怕万一不成功,精心准备的一节课就这么栽了。可你有没有看到学生见你拎着提篮进门时,那一刻的激动和期待?再者说,一个失败的实验,难道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比如,我在做溶液中葡萄糖的检测实验时,有一回因为紧张,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硫酸铜溶液里面去了,加入葡萄糖溶液加热了半天后,也没见到一丁点砖红色。当时心里一阵慌乱,想起是加反了,干脆重新做了一次,然后让学生分析第一次失败的原因,学生得出结论:检验葡萄糖需要在碱性的环境里进行。相信通过这组对比实验,学生对这个反应的条件记得更加清晰。我认为,实验成功固然是好,但就算失败了也可以借此让学生掌握该实验的注意点,加深了印象,并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担心浪费时间

课堂上,有时一个实验做了好久,得出的结论却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有老师就觉得浪费了时间。比如,第三章第一节中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把两个分别装有酚酞和氨水的小烧杯罩在一个大烧杯里,这个实验往往再等上一阵子,然后才看到酚酞变红,最终得出结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有的老师就会认为不如用三五句话概括一下来得快,但是你忽略了实验过程的感官冲击,亲眼看到酚酞从无色一点一点变成红色的过程,会让学生印象深刻,并且大大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况且也不是所有实验都是这样,比如,同样是第三章第一节中证明分子间间隙的实验,我们把等体积的水和酒精装在滴定管里,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老师如果要对这个现象进行解释,用语言描述往往就会比较困难,此时如果选择将等体积的石子和沙子进行混合,效果却能事半功倍,胜过千言万语。

三、担心安全性

化学实验中确实有一些实验存在安全问题,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因为需要用到浓硫酸和甲酸来制备一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在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时,还容易出现倒吸,所以,这个实验就被绝大多数老师摒弃了,有些会选择用实验视频代替。实验视频能否代替演示实验呢?虽然看总比不看要好,但对于学生,如果能亲眼看到铁被制取出来了,对心灵的震撼会更大。那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把这个实验带入课堂呢?我们可以在课前把一氧化碳制好收集在储气瓶里,以避免实验时使用浓硫酸,然后把整个实验改成微型实验,以减少对一氧化碳的用量,减小污染的可能性,把储气瓶与一个球型干燥管相连,在干燥管的圆球里放上一点石灰水,在管里放少量氧化铁,将尾气用塑料袋收集,如此又避免了石灰水倒吸的可能。相信学生亲眼看到原来红色的固体变成了黑色,会去想办法证明那黑色的物质是不是铁呢。因此,我觉得对于存在安全问题的实验,老师能不能想想办法,对它进行一些改进,降低其安全隐患,甚至是杜绝。

教材中大量地使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器材,老师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探索的欲望,把一些小实验留给学生回家做,比如,制作无壳鸡蛋(把鸡蛋放入白醋)、蜡烛复燃(利用熄灭时的白烟)、纯碱与白醋反应熄灭蜡烛等等,借此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关注及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得积极、主动,学习效果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探究能力。演示实验中,教师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要掌握问题设计的层次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引入点要相对容易,可以让学生轻松进入,再一步一步加深,层层递进,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实验过程中问题的逐步解决,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不断探索的意识,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开设现状 篇4

Linux由世界各地的程序员设计实现, 免费使用、不受任何商品化软件版权制约, 支持多用户、多任务功能。其创作灵感源于Unix操作系统, 是一套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软件包除包括完整的Linux操作系统外, 还包括了如高级语言编译器、文本编辑器等应用软件, 拥有自己的图形用户界面X-Windows, 我们同样能够使用窗口、图标和菜单来对系统进行操作。

Linux安全性能较高, 保存到系统上的可执行文件不能自动执行, 而是通过文件访问权限来判断文件是否可执行, 这样可以防止许多脚本病毒。[1]目前较流行的linux发行版本有由Red Hat公司发布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 Novell公司发布Suse Linux 11, Debian社区发布的Debian Linux 6.0和社区企业操作系统CentOS (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

2 Linux应用及现状

Linux操作系统最广泛的应用是在服务器领域, 另外基于成本低廉和高可设置性, linux也常被应用于嵌入式系统, 例如移动电话、机顶盒及移动装置等。还有不少硬件式的路由器和网络防火墙, 内部就是使用Linux驱动并采用了linux操作系统提供的防火墙及路由功能的。linux系统在超级电脑领域的应用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Linux是IT技术发展的热点, 支持Linux的硬件制造商、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也迅速增加。据最新报道, IBM、亚马逊、谷歌、麦当劳四大行业巨头均正在使用Linux, IBM是最大的Linux的支持者之一。早在2004年, IBM就和摩托罗拉计算机部合作, 开发并推广了基于Linux的电信应用计算平台。为推动Linux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IBM在2013年5月成立全球首个IBM Power Systems Linux中心。IBM在13年9月宣布, 将在未来的4年到5年时间投资10亿美元用于Linux及旗下Power服务器的相关开源技术。大型在线零售商亚马逊的几乎每个业务都由Linux支持, 亚马逊发言人透露使用Linux操作系统帮助亚马逊节省大量成本, 省钱之道在于“利用便宜的基于Linux的技术平台, 使得总体成本降低。”麦当劳和最热门的网络搜索引擎谷歌使用的也是Linux, 并且谷歌还创造了属于自己版本的Ubuntu, 称为Goobuntu, 这对于开源社区和Linux意义巨大。[2]

3 高职院校Linux课程的开设

从全球视角看, Linux已在服务器和嵌入式端成为了强者, 在中国, 自1998年在国内萌芽, 至今发展道路已走过了近十六个年头, 广泛应用于政府、农业、金融、电信、交通等国家关键领域。那么在linux发展迅猛的背景下, 人才需求大大增加, 企业用人也更看重实际应用和要求直接工作。作为培养大批具有较高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 [3] linux课程开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显得意义重大, 应运用市场需求来指导教学, 设计教学计划,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课程改革, 打破常规教学思路, 实施项目化教学, 采用理实一体化、做学教的模式, 使Linux教学内容丰富而真实。

Linux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 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往linux教学过程都是按照书本章节从前至后, 依次对各知识点如磁盘管理、vi编辑器使用、常用命令、进程管理等单独进行讲解, 这样独立讲解linux的各知识点, 学生学习过程中感觉很抽象, 不容易理解, 并且学习后不知道实际应用是什么情况, 只是很机械的记忆一些命令和操作, 教学效果极差, 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模式后, 以企业需求为背景, 设计真实的Linux企业级别的应用方案, 结合网络管理员岗位在构建和维护正常Linux网络应用服务时的具体工作而制订项目。设计FTP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页服务器配置与管理、DNS服务器配置与管理、DHCP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四个项目, 我们将知识点全部融入到项目中来, 学生结合实际案例由浅及深练习linux的操作和使用, 逐步领悟linux的各个知识点, 在实际教学中分组实施, 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职业素养等。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和过程性考核, 课程综合成绩按照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40%和终结性考试成绩60%来计算。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linux, 成立学生社团红帽俱乐部, 学生通过参加俱乐部组织的各项活动, 更广泛的接触红帽技术, 在实际项目中得到锻炼, 动手实践能力明显提升。定期邀请网络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来校作讲座, 学生通过俱乐部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快速提高对红帽技术的认识, 增强个人竞争优势。并且有机会参加“红帽实习生计划”和红帽俱乐部举行的免费技术培训, 第一时间接触最新的linux知识和应用, 为毕业后立即适应工作岗位打下牢固基础。

4 总结

Linux发展速度惊人, 不断趋于成熟, 在许多领域均取得了成功, 如嵌入式系统、企业高级应用等领域, 并有望改变世界的网络布局。

高职院校对于推动我国Linux技术的发展作用重大, 同时承担着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优秀Linux技术人才的艰巨任务, 所以高职院校应根据行业需求来进行课程设计、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4]

摘要:Linux是一种开放源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 发展速度巨快, 应用于互联网的许多领域, 随着Linux操作系统不断普及, 越来越多的服务器开始使用Linux, 市场对linux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明显, 作为承担技术人才培养任务的高职院校, 课程开设尤其重要, 应结合实际应用, 进行课程改革, 适应行业需求.

关键词:linux,项目化,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http://product.it168.com/cword/3364.shtml.

[2]http://server.zdnet.com.cn/server/2014/0224/3012110.shtml.

[3]《高等职业技术院校Linux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田慧君;连广宇《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第12期.

开设现状 篇5

论文摘要: 本文作者对广州市普通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各高校瑜伽教学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此新兴项目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 高校 瑜伽 现状 对策与建议

瑜伽是梵文“Yoga”的音译,意为结合、相应、心的统一等。现在一般所讲的瑜伽,主要是指用来增进身体、心智和精神健康的练习方法。瑜伽锻炼对塑造形体、舒缓情绪、减轻压力都有很好的作用,此项目非常符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目前广州市部分高校已将瑜伽列为大学公共体育课选修项目,为了使瑜伽课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断推广和发展,笔者对广州市普通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各高校瑜伽教学的现况,分析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发挥瑜伽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同时发挥瑜伽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调节身心健康的作用,使瑜伽更好地融入大众健身,为此新兴项目能够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开设瑜伽课程提供理论指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等8所开设瑜伽课程的高校为研究对象。

1.2主要研究方法

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整理,对有效问卷做常规数理统计和分析。

2.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2.1瑜伽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分析

2.1.1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案。

统计显示:在所调查的8所高校中,所有的学校都有教案、音像教材;有6所学校有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分别占总数的75%;有图解或文字教材的学校2所,占25%,这种教材有的学校是自编的,有的是选用著名瑜伽导师编写的配套教材。目前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学校较少。

没有相关教学文件的学校教师认为:瑜伽课的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本人决定,学校没有具体要求,这种随意性的、无计划的教学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图文并茂、简明易懂的文字教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学习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健身常识、锻炼方法”,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实践运用的体验,将文字教材真正地与动作实践融为一体,成为指导学生学习和课外锻炼的教科书”。因此,各高校应加强理论教材的建设,它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2.1.2瑜伽课的教学内容。

所调查的8所高校中,瑜伽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实践部分和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包括主要教学内容和辅助教学内容。实践部分的主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呼吸―体位法―冥想”为一体的“哈达瑜伽”体系进行。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校是用“瑜伽体位法”和“自编瑜伽套路”作为主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师通常是根据各校制定的瑜伽教学的目的任务来选择的,尤其是“自编瑜伽套路”,它的针对性较强,但“自编套路”动作选择的差异性较大。“瑜伽体位法”是经过锤炼总结出的一百多个动作,在选用基本姿势的同时,教师把它纳入了自编套路,并且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这说明高校瑜伽课的教师在瑜伽运动不同发展和学校体育教育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业务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辅助教学内容包括“垫上肌力练习、形体练习、身体素质练习、其他”等部分。多数学校选用“垫上肌力”作为技术部分的辅助教学内容,是因为这种利用身体自抗力的练习方法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展身体局部的肌肉力量,还方便运用而不受器材的限制;大部分学校选用“形体练习”,形体训练和瑜伽属于两种不同的锻炼手段,并且有各自的项目特色;还有一部分学校在瑜伽教学中配合身体素质练习,如力量、耐力、柔韧、平衡等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1.3瑜伽课场地状况。

经过调查,广州市8所高校中,有5所在室内(其中2所设施齐全,3所设施稍简单),还有3所在室外上课,1所无固定场所(其中所配备音像设施也不够齐全)。参照国内一些体育院校场地标准、一些瑜伽健身场馆的场地状况,笔者认为普通高校瑜伽场地的最低标准应该是:场地设在室内,面积至少80平方米,地面铺地砖或地板,有音响、镜子、瑜伽垫等。根据这个标准,广州市作为经济较发达城市,瑜伽课场地设施状况良好,大部分高校拥有室内场馆。

2.2高校瑜伽课任课教师的现状

调查可知,广州市8所学校中,75%的瑜伽教师年龄在24―35岁之间,这说明瑜伽教师队伍比较年轻。这部分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吸收了瑜伽知识的.多种新鲜因素,但相对经验不足,有待继续提高相关知识和技能。36―40岁的瑜伽教师占18.75%,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以上这部分教师是各大院校推广瑜伽的主力军。瑜伽是新兴的运动项目,教师的瑜伽教学年限都不长,在学习新兴项目的同时配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这部分教师推动瑜伽在高校发展的原因。因此,青年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年龄优势,老教师要发挥传授经验的纽带作用,为高校瑜伽项目的推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的学历集中在本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学历层次较低。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不高,应该说这种分布与瑜伽教师队伍年轻化有关。对于不断创新和发展直观性强、充满美感、能够调节身心的瑜伽运动而言,瑜伽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修养,不断加强瑜伽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瑜伽教师的继续教育、在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2.3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情况分析

从调查可以看出,广东省高校学生参加瑜伽运动的活动动机中,强身健体所占比重最大,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把瑜伽作为锻炼身体、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放在首位。审美动机占26.96%,说明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审美主体,瑜伽特有的美感和魅力吸引着他们。而娱乐、调节心智、培养精神意志、增进友谊等方面,可以满足他们各种需要和追求心理需要。由此表明了大学生从事瑜伽运动是满足他们生理、心理的多元化需求。

3.对策与建议

3.1广州市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展情况较好,与社会上瑜伽运动的推广呈同步趋势,将高校瑜伽与社会体育相结合。

3.2广州市普通高校瑜伽教师数量无法满足瑜伽教学的需求,且现任瑜伽教师整体专业素质还存在明显不足,故应加大培训在职教师的力度。

3.3目前瑜伽教学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哈达瑜伽体系,初步形成了系统的教学内容;瑜伽教材的建设比较薄弱,针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瑜伽教材还是空白。应组织编写适合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瑜伽教材,加强瑜伽理论教材的建设。

3.4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锻炼。学校成立瑜伽俱乐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柏忠言,张惠兰.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倪腊贵.论瑜伽运动规律及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J].贵州体育科技,2005,12.

[3]范京广.时尚健身瑜伽[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5.

开设现状 篇6

【关键词】人文课程 医学院校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40-02

人文教育一直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更是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2012年5月,红河卫生职业学院成立,由中专模式转变成了大专,成为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在近4年的时间里,从管理模式,招生对象,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作为公共课部教师,在人文类课程的教授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在教育部大力提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我院的人文课程设置和建设和国内许多医学院校一样,存在着一些问题,人文类课程和人文课程的教师都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地位。

一、我院人文课程开设的现状

1.人文类课程被边缘化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自2012年由中专学校升格转型为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以来,招生对象由初中毕业生变成了高中毕业生,原先针对中专生开设的大量公共基础通识课程被大量削减。除去英语、计算机、政治、体育课,所剩公共课寥寥无几。粗略统计,在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间,笔者所属的人文艺术教研室大致开设过这样几门人文类课程:《大学语文》、《人际沟通》、《社交礼仪》、《实用写作》、《商务礼仪》、《大学生文化修养》、《护士人文修养》。而其余系部、教研室开设的人文类课程大致有《心理学》、《护理伦理学》、《职业道德》、《护理礼仪》、《护理学导论》等几门。

根据各院系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上述人文类课程并没有能够在全校开设,并且开设的时间、课时量多少、考核方式等都是在满足各系部专业课程的安排后随机做出安排。比如《大学语文》,一般只针对五年制大专班开设,两学年的开设时间,有时是考试课,有时是考查课。《人际沟通》、《社交礼仪》、《商务礼仪》、《大学生文化修养》一般只针对药学、医技系学生开设,开课时间在大一大二的某一学期,课时量有时是18节,有时是36节。《护士人文修养》只针对护理系学生开设。

这样一来,人文课程在学生心里、医学专业教师心里,几乎就没有什么分量和地位。有的学生上课纯粹把人文课当做枯燥专业课的一种调剂休息;院系管理者认为人文课占据了专业课的时间,不开设也罢!人文课程成了无关紧要的课程,人文课教师成了无关紧要的闲杂人。

2.人文课程的内容与专业脱节

人文课程对医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医学人文课程具有交叉性,需要兼具医学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复合型教师。①我校和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一样,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理科出身,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参差不齐;而人文学科教师虽是文科出身,但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多,无法有效地承担起医学人文教育的重任。再加上人文课程及人文教师的被边缘化,不受重视,使得人文教师出去交流、培训的机会较少;与专业对接少、沟通少,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脱节。人文课程贴近专业,为专业服务的想法成了人文课程教师的一厢情愿,只能靠自己的摸索,不断努力朝为专业服务方向靠拢,但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不尽人意。

3.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内容缺乏整合性或融合性,教学形式不丰富,考核方式单一

(1)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脱节,使人文课程始终处于孤立状态,缺乏与专业课程的整合性或融合性。由于专业课与人文课“各自为政”的特点,二者缺乏必要的连接和衔接性,使得一些课程内容出现重复,既耗费上课教师的精力,也浪费学生的时间。例如《护士人文修养》中,《护士的护理理念及职业素质修养》一章的内容,就与专业课《护理学导论》有重复。

(2)在很多发达国家,医学人文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包括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学术沙龙、课外预读、写作训练甚至是角色扮演等,注重让学生早接触临床,避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②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我校开设的人文课程,虽也有角色扮演、课堂训练等方式,但基本上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知识的内化和行为的外化没能最大程度实现。

(3)考核方式单一

由于人文课程教育的性质,考试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考核。但在我国,闭卷考试一直是绝大部分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虽然我校已经采用平时加期末考试两个成绩相加的方式进行考核,但期末的笔试仍然占了最后成绩的60%以上,换句话说,这种考核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人文水平高低。

二、我院人文课程开设的思考

1.影响我院人文课程的原因

我院人文课程开设的现状,绝非偶然,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后发现,我院的种种问题,在全国各级各类医学院校中普遍存在。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1)政府关注度不够,院系各级领导在人文课程设置方面的意识不强。在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几乎没有专门下文引导、支持和强制要求高等院校开设医学人文课程。院系领导要么是学医出身,要么是非教育类出身,对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不敏感,没有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合理地将人文课程设置进去,使得人文课程成为了医学专业课程的附属品,忽略了现代医学模式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2)观念影响。

受我国国情的影响,目前医学院的培养目标关注得更多的是对医学生实践经验和临床技能的强化和训练,更重视的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可以熟练使用医学仪器的“机器人”,而忽视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内涵,忽视了医学生作为“人”的一面。③在医患关系紧张,“闹医”事件频发的今天,忽略了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3)课程设置不合理,系部间缺乏沟通交流,目标、对象缺乏整体考虑。

由于一直以来的“单打独斗”,人文课程与专业的脱节,使得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很容易将人文课程的作用忽略,将之排除在外。加上学校在人文课程开设上的随意性,使得人文课始终没能形成能与各专业紧密结合的特色课程,对课程开设的目标、对象没有做好充分的认知,削弱了人文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关于我院开设人文课程的建议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医学模式,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的过程中,如何在课程设置上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医学院校的重点。倡导和实施人文关怀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因此,合理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是大势所趋。基于前文的分析,我院的人文课程,笔者有几点想法:

(1)各院系能根据学生情况和岗位需求,综合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开设人文课程,将人文课程的功能有效地发挥到最大。

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多,课时量少,学生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但不能以此为由随意削减人文课程的课时和类别,因为对于医院、病人来说,有过硬技术的专业医学生重要,有高情商高技能的专业医务工作者更重要。

(2)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

美国后现代课程理论家小威廉姆E.多尔在他的代表作《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中谈到课程时提出:“希望通过合理的课程结构设置使得课程之间的联系更多,并且这些联系能够得以积极的、健康的发展。”④人文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一定要与各专业紧密联系,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学校目前开设的人文课程,做的较好的有针对护理系学生开设的《护士人文修养》,针对药学专业学生开设的《社交礼仪》等。如《护士人文修养》,针对护理工作中需要护士体现出的人文方面的综合素养,在这门课上,都会提到。所以,在学生心中,从一开始就有了角色意识,作为未来的护理工作者,我必须要具备什么条件。这一课程的开设,从培养目标上真正起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此外,要对开设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因为课程多,课时紧,所以,在人文课程开设之前,各院系课程与人文课程应进行整合,不同课程涉及到的同一内容可以由教师做精简,不同专业学生所学内容,侧重点可以不同。例如,前文提到的《护士的护理理念及职业素质修养》一章的内容,就与专业课《护理学导论》有重复。

(3)课程类型、教学方式、考核形式可多样化。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发现,世界上各个发达国家在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上努力做到与自然科学、医学相渗透,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人文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得到上至政府,下至学生的重视,尤其是医患关系课程,更是成为发达国家医学院校的重点课程。人文课无论是课时量、课时分布、课程形式、课程结构等方面都是比较丰富的,像美、德、英、法、日等国,已经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在考核方式上,基于人文课的特点,也不应单纯的以笔试的方式判定成绩,可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甚至是后续随访的方式进行。

引用:

①乔凯.关注人类学: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课程建设的新视角.[J]高教学刊,2015年第10期

②乔凯.关注人类学: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课程建设的新视角.[J]高教学刊,2015年第10期

③蔡虹.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大学(学术版),2010年第三期33

④(美)小威廉姆 E.多尔. 后现代课程观[M]. 王红宇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69.

参考文献:

[1] 乔凯.关注人类学: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课程建设的新视角[J].高教学刊,2015年第10期.

[2] 蔡虹.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大学(学术版),2010年第三期33.

[3] 许虹.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6月第7卷第1期.

小学活动课的开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7

一、小学活动课的开设现状

(1) 缺乏管理与重视。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限制, 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作用下, 很多学校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 往往会过分注重于对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学科的教学与管理, 而对于活动课的开设则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当然也就欠缺管理。其中也有很多学校开设了活动课, 只不过其在整个课程结构当中所占的分量非常少, 难以到达国家所规定的基础课时要求。

(2) 学科化倾向严重。活动课与学科课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这是无可辩驳的。但是, 就目前活动课的实施情况来看, 其也的确存在明显的学科化倾向问题。活动课程内容的设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是其往往过分地拘泥于学科课程的范畴, 导致课程内容过于计较深度, 而欠缺广度。另一方面, 是其在进行内容设计的过程当中, 通常会组织套用学科课程的逻辑, 导致活动课的内容出现了严重的教科书化般问题。

(3) 认识上存在误区。从本质上来说, 活动课程在实施的过程当中, 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还是与人们的认识密切相关的。由于受到自身思维能力的限制与影响, 导致人们并没有真正从教育历史发展全过程的角度, 来深入地感受并理解活动课程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以及其对于人类发展所具备的重要意义。人们往往更多认为活动课程从属于学科课程, 并且只是处于一种被支配与辅助的地位, 低估了活动课的教育价值。

二、小学活动课的开设对策

(1) 促进观念更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不仅为学校教育带来了严重的限制, 同时也对人才的培养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在这样的思想环境下, 活动课的开展实施就会面临着非常大的问题与阻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受到教师自身认知水平的影响限制, 使得活动课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展。针对这一问题, 要求学校的相关领导必须及时澄清观念, 并端正自身对活动课的认识, 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并组织教师们进行与素质教育相关的文件学习工作, 以此来充分认清活动课程自身所具有的特殊功能。

(2) 加强师资建设。针对教育活动来说, 教师是其中最重要的引领者与管理者。从根本上来讲, 教师的素质水平, 往往能够直接决定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因此, 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确保活动课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条件。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 就要求学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当中, 必须把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当作是一件头等大事, 积极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 并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各样的专业培训,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确保教师素质能够满足活动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

(3) 强化教学管理。在进行小学活动课的活动建设时, 首先要做的是建立起活动课程的教研机构与领导机构。其中, 教研机构主要由教导处来组织, 并由特长教师和骨干教师来进行组织安排, 以此来实现对研究的创新与评估的检查。而领导机构则主要由校长带领, 由学校的少先队和教导处来共同参与, 确保其能够做到分工明确与监督到位, 积极协调合作, 以此来全面提升对活动课的教学管理质量, 确保小学的活动课程能够顺利的开展与实施。

(4) 选择活动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活动课教学能否取得实效, 其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当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 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 并要全面体现出活动课程教育的多样性与全面性。此外, 还要求全体教师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与教育观, 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基础, 重新对活动课程加以审视,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来确保活动课程在小学课程教学中的开展实施。

总而言之, 我们必须积极开展小学活动课的教学工作, 严格遵循教学原则, 并在此基础上, 来进一步实现活动课的发展与创新, 树立起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为活动课程的开展创造条件, 并培育出更多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仕艳.浅谈小学英语活动课的适度开展[J].学苑教育, 2015, (24) .

开设现状 篇8

近年来, 西部高校为了扩展体育课的内涵、满足学生喜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增设了许多新的项目, 像体育舞蹈、健美操、街舞、现代舞、网球、爵士舞等, 其中体育舞蹈尤其引人注目。中国西部普通高等学校, 由于地理位置因素西部的经济发展较滞后, 制约了文化的发展, 我西部高校开展体育舞蹈的高校并不多。

体育舞蹈具有较强的体育锻炼功能, 又具有很强的陶冶情操的功能,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气质。体育舞蹈项目较多, 运动强度较大, 舞姿高雅, 在音乐的伴奏下娱乐身心, 因此备受学生的喜爱。为了更好地在西部高校学生中普及, 笔者对西部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设现状及其改进措施作简要分析。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重庆交通学院2007级、贵州大学2006级、四川师范大学2006级、西南师范大学2005级、西安交通大学2006级、重庆邮电学院2006级选修体育舞蹈课程学生和各学校体育舞蹈教师为重点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1.1 文献资料方法

在图书馆教育部门、体育舞蹈杂志、体育与科技、INTER网上大量查阅有关西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设的文献资料, 为研究提供了比较真实可信的资料。

1.1.2 问卷调查法

制定调查和问卷前, 结合学生及教学实际情况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 在问卷发放前通过专家学者的审阅, 一致认为具有较高的信度。 (1) 本研究以西部部分高校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为调查样本, 共发问卷500份, 回收415份, 回收率83%。 (2) 以西部部分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为调查样本, 研究共发问卷26份, 回收26份, 回收率100%。

1.1.3 统计法

研究过程中, 数据使用EXCEL软件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

1.1.4 综合分析方法

运用比较, 历史的多种方法对此现状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体育舞蹈了解程度及学习兴趣调查

体育舞蹈课程是近几年为了增加体育项目的多样性, 丰富课程内容, 拓宽学生视野, 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而增设一个新的运动项目。学生对体育舞蹈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学习动机和目标的培养, 同时也避免了选课和学习的盲目性。由表1可以看出, 学生在学习前对体育舞蹈的不了解占总人数的26.6%, 说明西部高校学生对体育舞蹈了解偏少。

表2调查结果表明, 通过半个学期的体育舞蹈教学以后, 有占总调查人数7.7%的学生不想学习体育舞蹈, 学生总体学习兴趣较高 (占总人数的71.1%) , 但有部分学生兴趣降低。综合表1和表2西部高校的体育舞蹈课在学生中有较大的吸引力, 可以成为一项普及推广的体育运动, 但形式还应更活泼, 内容更应贴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2.2 学习体育舞蹈动机调查

由表3可以看出, 学生的动机按人数排在前四位的是:强身健体 (284人, 占68.4%) 、提高交际能力 (256人, 占61.7%) 、未来职业需要 (169人, 占40.7%) 和美的身材 (156人, 占37.6%) 。这说明大学生在选择体育舞蹈课程时, 还考虑到以后的工作, 并且对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体育舞蹈的需求考虑较全面。西部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的动机较多, 这说明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的目的不是单纯的, 而这些动机绝大部分是良好的。通过对学习动机调查, 我们也了解到, 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体育舞蹈强烈的体育性, 高尚的娱乐性, 广泛的社交性, 高度的技巧性, 突出的国际性等主要特征相吻合。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既能充实校园文化生活, 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又能满足未来的职业需要, 实为学生需要的一门实用课程。

2.3 师资队伍现状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 教师执教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西部六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现状调查结果见表4。

表4调查结果表明, 从年龄结构来看, 体育舞蹈教师群体主要以年青教师为主, 多集中在30岁以下这个年龄段, 15人, 占总人数的58.7%, 而老教师较少。

从教师职称上看, 助教14人, 占总人数的53.8%, 整个体育舞蹈教师队伍教师职称偏低,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也主要是由于体育舞蹈是一个新兴的项目, 老教师原来接触体育舞蹈这方面的知识有限, 而体育舞蹈教师则主要由刚毕业的年青教师担任了。

从教师运动等级来看, 以教师参加比赛的成绩来评估体育舞蹈专业技术等级水平。调查结果显示, 西部体育舞蹈教师大多数没有参加过各类比赛, 只有7人参加过比赛, 占总人数27.2%。调查发现, 高校大部分体育舞蹈教师没有受过正规教学培训, 补调查教师中只有7人 (占总人数26.9%) 接受过正规训练学习。这说明很多教师没有过硬的体育舞蹈技术, 就不能为学生提供较为直观的示范教学, 这一点应是各高校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

2.4 体育舞蹈教学现状

2.4.1 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现状

体育舞蹈分为国际标准舞 (国标) 和普通交谊舞, 国际标准舞又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摩登舞包括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 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桑巴、斗年、牛仔。但在调查中发现, 只有四川师范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这两所大学在教学中分别教授了这两类舞蹈, 而其它高校只教授其中一类舞蹈。

体育舞蹈中除了集体舞是多人表演外, 主要是二人的一种配合, 像摩登舞中男士通过身体主要是腹部的引带来暗示女士的前进、后退和旋转等动作, 拉丁舞主要是依靠男士力量的传递, 引导女士多种动作的完成。但在调查中发现只有8位教师是男女教师共同给学生做一个标准的男女舞蹈示范, 占总人数的30.8%, 而其它的教师在上课时则只能求助于其它的方法来做示范。

2.4.2 体育舞蹈教学设施现状

场地设施是进行体育舞蹈教学, 训练, 和练习的必要条件。按照体育舞蹈比赛的要求, 一个比赛场地应有一个23×15平方米, 用塑料地板铺成, 不反光、防滑、平整, 四周有界线;各类灯光齐备, 大小、色彩, 图案, 追光等能及时变化;采用专业音响。据调查统计, 没有体育专业的学校都只能在风雨操场、空闲场地或者是篮排球馆, 有的学校甚至只能在室外运动场进行教学。不过重庆邮电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近几年不断扩建, 也有了与健美操, 形体练习共用的场地。

体育舞蹈项目的开设, 对学生的服装、鞋、还有教学音响、电器的配备, 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调查研究显示, 六所高校中投入到体育舞蹈项目中的经费几乎为零。学校只提供一些简单的录音机、电视机、VCD, 有一所院校甚至连电视机、VCD都没有, 学生的服装和鞋基本上都是自理。反映了学校的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体育舞蹈项目的有效开展。

3 结论和建议

1.体育舞蹈课程的设置对西部高校来说是一个新项目, 学生兴趣大, 学习动机较强烈, 但西部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舞蹈项目了解较少, 这也是影响体育舞蹈项目在西部高校的开展和发展。建议学校加强体育舞蹈方面的宣传, 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动机, 各有关部门、领导应以长远的眼光扶持体育舞蹈项目的开展与普及。

2.为推动这一项目的健康发展, 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加强体育舞蹈的研究, 要转变对学生教授体育舞蹈的教学形式, 从文化素养方面加大培养的力度。

3.西部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严重不足, 体育舞蹈教师呈年青化, 职称较低。建议提高教师的体育舞蹈水平, 创造条件对现有的体育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引进或特招体育舞蹈专业教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体育舞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西部高校因经济发展较落后,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训练场地少, 设施简陋, 教师教学水平有限等因素, 严重影响了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和进一步发展。拓宽经费来源, 除争取学校加大对体育舞蹈的投入, 还应积极通过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等多种渠道争取赞助, 扩大经费来源。

参考文献

[1]张清澎等.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7.

[2]欧建平.现代舞欣赏法[M].上海:上海言乐出版社, 1995.

[3]林琳.我国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 .

[4]宋文利.提高我国竞技体育舞蹈水平对策的探讨[EB/OL].INTER网, 2005.

[5]于平.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开设现状 篇9

关键词:形体课,现状调查,现状分析

1. 形体课概述

1.1 概念摇摇

形体课是一门通过引用舞蹈中基本功训练的方法为主要手段,结合音乐针对人的基本姿态进行的身体活动练习课程,主要目的是融健身、健心、健美于一体, 塑造优美体形及姿态和加强形体美。

1.2 形体课的作用

1.2.1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美的情操。

开设形体课,进行系统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增强身体素质,美化基本的形体姿态,而且能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形体美及其评判标准,进而达到这一标准。塑造形体的过程中有音乐的伴奏,而当音乐的节奏和表现风格特点与动作一致、二者相融时,会使形体训练更富感染力、情感化。

更重要的是在形体学习中,同学们亲自参与编排和表演,激发个人舞蹈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各人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并在彼此交流合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加强纪律观念。这样,通过形体练习,学生能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和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自信心也会增强,审美意识也能随之提高[1]。

1.2.2 健全学生人格,塑造美的社会人。

形体课不仅能使学生体格健全,还能使学生感受美、追求美、评判美,有效地促进个性的发展,从而健全人格。作为“美”的传授者,健全人格更为重要,那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质量提高,增强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自信心。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某高校大一、大二形体课选三个班学生,共120人和2个形体课老师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访问法。

访问教师,从她们那儿了解形体课开设的目的、现状、存在问题、收效等情况,总结现有的经验与教训。

2.2.2 问卷调查法。

对1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20份调查问卷,回收120份,回收率为100%,均为有效问卷。

2.2.3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对形态课的接纳现状

3.1.1学生对形体课的态度。

由表1可以看出,有93.3%的人非常喜欢形体课,6.67%的人喜欢形体课。可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形体课的学习中去,并能够体会到形体课对于我们身心得到锻炼有积极的作用。

3.1.2学生参加形体课的目的。

由表2可以看出, 有43.33%和28.33%的学生认为形体课可以“改善形体”和“提升气质”, 有10.83%的学生认为形体课可以“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没有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选择上形体课。可见, 我校学生对于形体课的学习目的是积极向上的, 大家把形体课作为一个可以让人内外兼修的体育项目, 可以让人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 愉悦身心。

3.1.3学生所提的建议。

问卷的最后一项是开放性题目,是要学生就学校开设的形体课提出自己的感想或建议。有些学生认为形体课有以下几大优点,比如它不用进行激烈运动就可以达到健身的效果,而且可以让人内外兼修;内容新颖、多样,有趣味;简单易学,不想要舞蹈基础。但是对于形体课他们也有一些建议,比如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器械舞蹈的练习,如带操、扇子舞等;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学习一些流行的舞蹈或者对流行的歌曲进行编舞教学,等等。

3.2教师对开设形态课的分析

3.2.1教学内容的设置。

某校自开设形体课以来,已经形成一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舞蹈的基本功和仪态训练为主,适当安排柔韧练习、健美操、拉丁、爵士和相关理论知识。

3.2.2课程设置。

大一的形体课以身体柔韧性和健美操为主要教学内容,大二则以有氧拉丁和爵士为主要教学内容。

3.3形体课开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形体课的开设并没有像健美操那样普及,主要原因是形体课的开设尚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制定与规范、师资的配备与培养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

3.3.1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

目前全国形体课教学尚无统一内容,在这方面已经明显滞后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形体课教材可利用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基本功训练、中国舞、中国民间或民族舞、芭蕾舞、爵士、健身健美操、竞技健美操、交谊舞、还有时尚的街舞、拉丁舞、搏击操、瑜伽等形式的多种内容),多样手段(模仿,个体创造,集体编排、表演比赛等),宽松组织形式,较好地满足大学生爱美的心理需求和追求新颖的性格特点,使得学生上形体课的兴趣盎然,劲头十足。

形体课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应遵循教育性、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童趣性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3.3.2教学设施简陋。

由于各个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所能承受的经费能力不同,再加上不断扩大招生,教学设备和器材一时难以补充完善,导致教学设施匮乏、简陋,有一些普通学校教学只有录音机和室外场地。教学场地设备方面的问题是急需被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是形体课开设的教学硬件需求。

3.3.3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形体课在学校的发展时间短、普及速度快,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虽毕业于体育院校,但大多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形体教学,这部分教师多数是自学或短期培训就上岗的,对形体教学的部分新理论,新技术、音乐及编排原理模糊不清。如果不能及时地接受再培训、再学习,就很难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改进或创编新颖的内容,进而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4.结语

在高校开设形体活动课是非常可行的, 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它对大学生身心的培养是有重要意义的, 也被学生所喜爱的。虽然目前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 形体课教与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但相信形体课的教之美与乐及学之美与乐全在于师生的不断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陈云群.试述形体课对大学女生健康的影响[J].考试周刊, 2012, 10:98.

开设现状 篇10

一、我国大学新生研讨课概况

1. 课程性质。

国内高校大多将新生研讨课定位为面向大一新生的选修课,一般不限定选课学生的院系和专业,以教授引导小组研讨学习为特点,总学时一般为17或34,学分为1或2。

2. 课程目标。

国内高校将新生研讨课定位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新型研讨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能力为目标,引导新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帮助新生完成学术性转变。清华大学教务处2012年编写的清华大学新生研讨课手册中提到开设新生研讨课是为了建设一条教授与新生沟通的新型渠道,提供教授和新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创造一个新生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探索一种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师生互动、研究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课程强调通过高水平教授的引导,让大学新生在主动参与和充分交流中激发研究和探索兴趣,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上海交通大学2009—2010学年新生研讨课手册中写到新生研讨课的目的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浙江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目的在于转变新生原来高中的学习方法、模式和习惯,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的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增加新生与知名教授的接触,创造一个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以后的自主性、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奠定基础[1]。北京化工大学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风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批评和探索精神,激发新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开设了新生研讨课[2]。

3. 课程内容。

国内高校新生研讨课的课程内容不固定,由开课教授根据社会和学生需求并结合自己特长或兴趣选择,往往会涉及众多领域和多学科。清华大学新生研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开课专题可以涉及任何学科领域,由教师根据新生的特点自行确定,学校鼓励交叉学科选题。南京大学2009—2010学年内开设70门新生研讨课,分为学科导引式、前沿专题式、实践探索式和跨学科式四种类型。目前南京大学共建设新生研讨课149门,课程内容是能够激励并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专题。上海交通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共开设23门次的课程,可供530多人选修,课程多以探索和研究为指向,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涉及众多领域和交叉学科,依托经典,追踪前沿,少有固定教材。

4. 课程形式。

国内大学新生研讨课多采用小班制讨论课的形式,也有个别高校采取比较特别的形式。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都采取小班专题讨论课的形式,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限制在8—30人以内,学生不分专业,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一门课程。参加清华大学新生研讨课的学生以小组方式与开课教授就某一专题共同开展研究,在教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口头辩论和写作训练。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的授课方式以教师引领、学生主动探究为主,强调学习是基于导师指导下的发现而不仅是信息的传递。上海交通大学新生研讨课的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围绕老师选定的专题,在师-生、生-生间进行平等的互动与交流。教师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别开生面首次从全校遴选了179名学术修养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善于与学生沟通的教师为新生导师,面向全校3000名学生开设新生研讨课,由学生自主选修。学校给每名开设新生研讨课的老师发2万元,这2万元并不是报酬,而是让教师请学生喝咖啡、吃饭、参观博物馆,在互动过程中交流学术、沟通思想。中国人民大学这种师生“吃饭”式的新生研讨课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研讨课形式。

5. 授课队伍。

国内大学新生研讨课的主讲教师是各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新生研讨课任课教师由热爱本科教学、各学科的知名教授担任,2003年1 1月首批开出的31门新生研讨课的32名教师全部为正教授,其中31名是博士生导师。2003-2004年度,共有70多位教授开设了70门新生研讨课,2700余名新生申请选课,受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南京大学所开设的新生研讨课中,95%的课程主讲人为院士、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6. 考核方式。

国内高校新生研讨课考核方式一般由任课教师确定,大多为考查课。清华大学新生研讨课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出勤、平时作业、小组工作、课堂表现、口头或书面报告等,对选修研讨课的学生以书面形式作出“优秀、通过、不通过”的考核评价。上海交通大学新生研讨课一般不采用书面考试方式,代之以多样化的综合考试方式。

二、我国大学新生研讨课的价值

1. 对学生来说,新生研讨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术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具备学习能力的学习型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指针和现实选择,而新生研讨课正是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蔡颖蔚通过访谈法分析了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开设一学年后的效果,发现新生研讨课能帮助新生明确学习旨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术自信心、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合作学习习惯[3]。

新生研讨课通过各种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重视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表达交流技巧和小组合作能力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在讨论环节中,通过对别人观点的理解和剖析,多角度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使学生养成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学会学习和科学研究,引导学生走入学术之门。在研讨课中,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就某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讨论、辩论,师生相互启发,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由于新生研讨课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友机会,加之课程人数较少,学生间深入接触的机会较多,有利于新生建立一种稳固且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

2. 对老师来说,有利于促进教学变革和教研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研究偏重于“教”和“教改”,对“学”和“学改”重视不够。教学不仅要有“教”的创新,更要有“学”的创新,要确立学习改革与创新在教学改革与创新中的重要地位。新生研讨课在各大高校的开设将有利于推进大学以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重点的新型教学改革。

开设新生研讨课有利于高校推动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平衡,有效促进教研结合。在重视科研的高校大环境中,大多数教师将教学和科研视为一对矛盾,很难有效兼顾二者,而新生研讨课则可以有效地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开展研究性教学是促进“教”、“研”相长的重要途径,而新生研讨课则是高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形式[4]。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的一位教师曾说:“学生的思维往往能激起我思维深处的创新点,学生的表现也在提醒我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提升。”[3]

三、我国大学新生研讨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师生参与研讨课的积极性不够高。

由于知名教授和专家往往承担了繁重的科研任务,开设新生研讨课需要耗费教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之高校以科研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也使教师对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够高。对于学生而言,早已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表现出对新生研讨课的不适应,课堂讨论环节表现不够积极,有些学生甚至不敢发言。我国高校应从制度的层面激发教师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动力,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并从教学方式改革的层面提高学生对新生研讨课的积极性和兴趣。

2. 缺少对新生研讨课教师培训。

在我国几乎没有专门针对新生研讨课教师的培训。高校普遍认为新生研讨课的开课教师大多都是知名教授和专家,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没有专门培训的必要,因此往往以研讨课教师座谈会的形式代替制度化的教师培训。其实,学术水平不等同于教学水平,新生研讨课也具有其自身特点,我国高校应学习美国高校建立一整套科学的新生研讨课教师培训机制,努力提升新生研讨课教师水平。

3. 新生研讨课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新生研讨课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于其实效性的评价,评价方式也大多以学生座谈或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我国高校新生研讨课应建立一套专门的针对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指标和科学的评价方法。

4. 新生研讨课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的关联性不高,且课程延续性较差。

我国大学新生研讨课大多是基于教授或专家就自己所专长的某方面知识选择一个研讨题目,教师的自主性较强,因此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不高。以探究式的学习为特点的新生研讨课结束后,学生再次回归到传统的课堂中,难以将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我国高校新生研讨课内容的设置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将研讨课和新生入学教育的其他内容联系起来,专门针对新生设置一些研讨话题,并尝试在研讨课内容的设置与学生所修课程与专业之间建立承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浙江大学本科皆论类课程修读暂行办法[EB/OL].www.ch.zju.edu.cn/Editor/web up file 20060829103206327.doc.2008-06-10.

[2]北京化工大学关于开设新生研讨课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jiaowu.buct.edu.cn.newssys/Upfiles/20063358577.pdf.2008-06-10.

[3][5]蔡颖蔚.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的探索与初步成效[J].中国大学教学,2010(09):16-19.

开设现状 篇11

一、湖北高校开设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情况统计

在通过对湖北省的普通高校调查后发现有25%的学校没有开设体育舞蹈理论课;部分有体育舞蹈理论课的高校,他们也认为老师讲解的理论的内容落后.在访谈中,大多数学生希望了解一些有关体育舞蹈锻炼健身方面的体育舞蹈理论,体育舞蹈的这些理论也正是与现代提倡的“健康第一”及终身体育理论相吻合。而教师讲的基本是老一套的体育舞蹈概述与编排规则、体育舞蹈发展史等理论内容。高校面对的是认知能力、理论层次较高的大学生,应突出应用理论教学的特点。高校均缺乏体育舞蹈理论教学的比重,具体表现在理论教学量偏少和理论教学的实用性,科学性不高两个方面。在每学期体育舞蹈教学安排时理论课时为2-4学时,体育舞蹈选修教学总学时为18-72学时。但是实际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将理论学时删掉,并不执行教学计划。且一学期的理论课学时数只占体育舞蹈教学总学时数的7.87%。比如,一些教师在动作讲解中忽视了具体动作的准确的语言讲解,缺乏结合人体结构和生物力学知识及应用目的对具体动作的分析,基至干脆不上体育舞蹈理论课。

二、目前湖北省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对湖北省几十所高校进行调查研究中,担任湖北省高校选修课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多是从篮球、排球、田径、艺术体操等项目转项而来的。有52%的教师只参加过1~2次体育舞蹈培训,36%的教师参加过3~5次,12%的教师一次培训进修没有参加过。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担任选修课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中专业教师比例偏小,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比较薄弱,这很不利于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的开展,因此,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结构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学组织形式有待提高

湖北省高校选修课体育舞蹈教学多采用集体形式,这也是体育舞蹈初始阶段常用的教学形式,这种方法节约场地和人力,有助于统一和规范动作,缺点是进程较慢,会因学生个体差异,导致学习效果欠佳,尤其是为适应大部分学生的进度,不能兼顾基础好的学生。湖北省只有少部分高校采用分组教学和镜子参照教学,这与整个湖北省选修课的教学条件是息息相关的。由此看出,湖北省高校选修课体育舞蹈教学的组织形式还有待于完善。

(二)舞蹈专业师资力量及业务水平不够

通过调查得知,目前湖北省高校中从事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的教师有75%不是专门从事体育舞蹈专业的,大部分是从事体操、特别是艺术体操教学工作的,其专业理论知识不系统,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差。同时,湖北省一些高校为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其他教师也加入到体育舞蹈的授课行列,不少教师边教边学,这大大影响了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挫伤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当务之急。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在编舞、音乐、表现力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还需一定的时间方可出人才。

(三)课程课时较少

体育舞蹈分为标准舞和拉丁舞两大类,每类五种舞,共十种舞,每种舞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内容极为丰富。大部分学生在体育舞蹈方面没有基础,在这有限的课时内,学生对体育舞蹈只能是入门学习。而教师为了兼顾到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只能以几个基础舞种为主开展教学,这样影响和制约着高校体育舞蹈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三、湖北省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发展的对策

1、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一定要严格按照体育舞蹈的标准进行教学。必须使学生全面而熟练地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组合和成套的动作。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示范要准确,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要根据需要做出正确的示范或正误对比的示范动作。因此,如何结合湖北省高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确立培养目标是课程的关键所在。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应充分考虑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制订教学进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努力改善教学环境,加大对湖北省高校体育场馆的修建和投资,并为担任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积极营造校园舞蹈文化的艺术氛围,以改善湖北省高校选修课体育舞蹈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3、推进体育舞蹈选修课和俱乐部化。各体育项目走向选项课和俱乐部是高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是湖北省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湖北省高校体育课必须更新观念和积极创造条件,积极推进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充分利用人才资源、经费资源等使高校体育舞蹈开展加快步伐。努力推进体育舞蹈的选修课和体育舞蹈俱乐部的进程,向社会看齐,使其向体育产业方向发展,把体育事业基本运作方式向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方向转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方法、手段来办大学体育舞蹈俱乐部。

开设现状 篇12

1.1、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老师大多数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基本上都是从各个其他专业选拔出来的(譬如:体操、排球、健美操和田径等专业)。 再加上经过专业的进修和选修的体育舞蹈老师又更加少,大部分的体育舞蹈老师都只进行过简单的培训而已,所以普通高校缺少正规系统的体育舞蹈老师。 另外,许多体育舞蹈老师因为外出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比较少,所以不管是教育信息还是教育方式都比较老旧,导致体育舞蹈课程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

1.2、学校较少的组织正规的体育舞蹈活动

学校通过定期的组织正规的体育舞蹈活动不但可以有效的增强学习体育舞蹈课程学生的经验,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向外进行体育舞蹈课程的宣传和发展,有利于吸引外界的资金和场地等支持。

1.3、缺少专门的体育舞蹈场地和设施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普通高校如果没有开设体育专业,那么学生就只能在一些空闲的篮球场、排球场、操场等进行练习和活动, 还有些高校只是简单的在室外进行体育舞蹈教学。 总之,普通高校缺少专门正规的场地和设施,所以影响了体育舞蹈课程的发展。

1.4、体育舞蹈课程经费短缺

普通高校要想开设体育舞蹈项目必须配置相应的设施、 服装等,而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 但是实际情况是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只能自己负责服装, 参加比赛的经费也只能靠相关部门支持,具有不稳定性。

2、我国普通高校推广体育舞蹈课程的程度

2.1、学生的喜爱程度

虽然一般大学生对体育舞蹈课程都很喜欢,但是要想实现体育舞蹈课程的有效推广还是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不断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程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到体育舞蹈课程之中。

2.2、学生参加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

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多种多样, 譬如: 个人的兴趣喜好、培养气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业余生活的丰富性等。 由此可知,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可以有效的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可以不断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现如今我国的大学生都比较早熟,所以具有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也可以明确自己参加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对于大学生的健康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效果。

2.3、学生参加体育舞蹈课程的方式

我国普通高校的学生参加体育舞蹈课程的方式一般都是通过选修和俱乐部来实现的, 另外也可以通过学校的体育舞蹈社团活动、班级体育舞蹈活动等参加。

3、推广体育舞蹈课程发展的结论和建议

3.1、体育舞蹈课程发展的结论

(1)我国大多数的高校都已经开设了体育舞蹈课程,一般是利用必修、选修的方式来参加。

(2)我国许多高校的学生对于体育舞蹈课程都具有一定的兴趣和爱好,但是学校也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不断提高他们的兴趣,从而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热情。

(3) 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课程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而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课程的最主要动机就是培养自身的气质和丰富业余生活等。

(4)普通高校学生主要是通过选修和俱乐部的方式参加体育舞蹈课程。

(5)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老师的教学技术和水平,所以学校要不断培养正规专业的老师来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3.2、体育舞蹈课程发展的建议

(1)普通高校要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师队伍,制定系统完善的教学系统,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高校要不断提高体育舞蹈课程的宣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舞蹈课程的学习。

(3) 高校在开设体育舞蹈课程之前要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组织好系统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相应的运动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场地,配置完善的教学设施等,继而不断提高体育舞蹈课程的不断发展和推广。

上一篇:标志设计中的图形之美下一篇:调度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