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伴糖尿病

2024-09-21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共7篇)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 篇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压力逐渐增大,近些年间我国女性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其发生可能与雌、 孕激素有关系。 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部包块、疼痛,病程较长的患者还有可能出现继发性贫血的情况,这为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临床上治疗的根本是要采用手术方式为患者切除肿瘤, 而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为探讨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 该研究选取了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护理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40例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年龄在29~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岁,在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检查平均的空腹血糖为6.2~18.2 mmol/L,其中有27例属于肌壁间肌瘤,有8例属于浆膜下肌瘤,有5例属于粘膜下肌瘤,确认所有患者都同时伴有糖尿病。

1.2护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严格对其血糖进行控制。 手术进行以前服用降糖药物,术前3 h改用胰岛素加以控制,同时在饮食前与睡眠以前测试血糖,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控制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1~7.9 mmol/L。 手术完成后要为患者每天进行3 000 mL~4500 mL含1.5%葡萄糖与500 mL 4 U胰岛素、3 g氯化钾补液, 用以控制血糖, 在手术当天2~3 h测试血糖情况[1]。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方法如下:①入院宣教。 患者在入院期间,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在精神上给予患者足够的鼓励,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血压等情况,将血糖测试结果详细及时地进行记录。 ②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热情主动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帮助患者缓解手术紧张不安心理,详细介绍有关手术进行的具体情况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康复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护理效果[2]。 ③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的情况与效果, 在手术前为患者注射胰岛素,如果发现有低血糖症状,要及时进行处理,手术后进行血糖的检测, 保证输液的通畅, 拿到血糖报告要及时通知医生,让患者的情况在第一时间被医生掌握,预防出现低血糖[3]。 ④手术前后护理注意患者的饮食指导。 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在术前8 h禁食,术前4 h禁水。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补液进行能量填充,采用注射葡萄糖补充能量,也不会影响血糖的升高等。 术后6 h可进食无糖、无乳流汁,肠蠕动恢复后要以半流质的食物为主,还要协助并鼓励患者加强创伤活动,也可以促进饮食后的肠蠕动恢复,防治肠粘连发生,调整饮食摄入,使切口尽快愈合。 ⑤加强对血糖的检测。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包括了血糖监测,血糖监测在早上7:00时血糖水平检测的基础上加上凌晨1:00~3:00血糖水平检测,在术后加强夜间病情观察,对夜间低血糖反应及时处理。 术后加强血糖监测, 空腹血糖控制在6.7 mmol/L范围, 餐后血糖应小于11.1 mmol/L, 如果血糖水平高于13.3 mmol/L, 那么要及时向医生报告,皮下注射胰岛素,还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情况。⑥活动指导。 患者术后6 h,护理人员要以轻柔的动作为患者进行翻身活动,术后次晨取半卧位,第2天再根据患者恢复的具体情况鼓励患者进行早期的下床活动, 有效的活动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肠蠕动,有利于机体康复。 ⑦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耐心地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针对患者糖尿病相关遵医行为、糖尿病症状观察、自理能力开展,以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内的糖尿病管理能力,健康教育在手术进行以前要进行2次,手术结束后再进行2次,每次保证30 min,此外,干预还要在术后加强对导尿管情况的观察,每天为患者进行会阴护理2次,更换尿袋1次,注意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坚持无菌操作,注意观察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预防发生感染和炎症情况的出现,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

1.3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5±1.3)d,比对照组患者的(9.5±1.8)d要少,下床活动时间为(31.5±4)h,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9.5±5.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 观察组20例患者入院时血糖为7.3~18.3 mmol/L,手术进行前血糖为6.2~7.8 mmol/L, 手术进行后血糖降到5.7~7.7 mmol/L,期间低血糖患者只有1例,无切口感染患者。 对照组20例患者入院时血糖为7.9~17.1 mmol/L, 手术进行前血糖为7.9~ 10.3 mmol/L,手术进行后血糖为10.2~14.3 mmol/L, 期间低血糖患者有4例,另外还有4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 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护理中血糖降低、 并发症等比较上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也不断增多。 子宫肌瘤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对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 有效的健康教育以及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及时沟通能够帮助患者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缓解紧张情绪,同时主动积极地配合医院进行治疗。 本研究中在常规护理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血糖控制、 并发症情况上都明显要好于只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间实施护理干预, 有利于减少手术期间并发症,及时将患者情况反馈给医生,保障手术效果,取得了很好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护理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给予观察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要少,下床活动时间也比对照组患者要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期间低血糖患者有4例,另外还有4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护理中血糖降低、并发症等比较上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20例患者手术进行前血糖为6.2~7.8 mmol/L,手术进行后血糖降到5.7~7.7 mmol/L,期间低血糖患者只有1例,无切口感染患者。对照组20例患者手术进行前血糖为7.9~10.3 mmol/L,手术进行后血糖为10.2~14.3 mmol/L,期间低血糖患者有4例,另外还有4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护理中血糖降低、并发症等比较上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间使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在手术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在发生突发状况时必须及时将患者情况反馈给医生,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才能保障手术效果,取得了很好的护理质量,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围手术期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按诊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样本,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伴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严重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沟通障碍的情况。对照组年龄32~56岁, 平均年龄为 (44±11.98) 岁, 肌瘤体积在228~269 cm3, 平均肌瘤体积为 (248±52.39) cm3;观察组年龄33~57岁, 平均年龄为 (45±12.04) 岁, 肌瘤体积在223~270 cm3, 平均肌瘤体积为 (246.5±51.76) cm3。两组患者在年龄、肌瘤体积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有:①认知护理:大部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够全面, 因此, 无法很好的配合各项治疗。护士应该加强对患者有关疾病知识的宣教, 包括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方法, 使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疾病的观念, 告知患者糖尿病最重要的是通过加强自我管理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②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是一类终身性的疾病, 患者需要长期服药, 因此, 容易出现厌烦和抑郁的心理, 甚至烦躁到放弃治疗, 因此, 护士要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和安慰, 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③日常护理:护士要每周定时与患者通话并提醒患者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 提醒患者按时服用降糖药。护士也可合理的组建血糖指控小组, 由专人负责对患者上门了解情况以及血糖的变化, 还要取得家属的合作, 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监测血糖的习惯, 使之提高治疗的依从性;④用药护理:首先为患者讲解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以及用药时间和方法, 告知患者降糖药会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 护理人员要及时指导患者采取合理的用药措施, 患者要定时、定量服药, 不可擅自停药或者减药, 教会患者自己注射胰岛素的方法, 以保证患者在正确的时间内准确的进行胰岛素的注射, 并教会患者, 注射胰岛素过程中如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处理方法[2];⑤并发症护理: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感染等, 因此, 除了医护人员对患者做好严密监测以外,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预防措施, 患者在生活中要保持足部皮肤清洁, 每天定时用温水清洗, 穿较为柔软的鞋子, 还要注意足部保暖[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 、护理后血糖指标情况血糖指标 (FPG、2 hPG、HbA1c) 、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分别为 (2.23±0.26) d、 (71.29±15.36) min、 (17.69±2.11) h、 (24.78±3.45) h;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分别为 (3.05±0.31) d、 (80.33±15.95) min、 (25.79±2.68) h、 (31.56±3.67) h,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990、2.414、14.048、7.963, P<0.05) 。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指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 发现观察组患者的FPG为 (6.19±0.79) mmol/L、2 hPG为 (7.75±.2.14) mmol/L、HbA1c为 (6.86±0.82) %;对照组患者的FPG为 (8.08±1.01) mmol/L、2 hPG为 (9.68±2.21) mmol/L、HbA1c为 (8.96±0.85) %,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后, 发现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发生低血糖,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00, P=0.040<0.05) 。

2.4 两组患者间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4.3%) 远高于对照组 (74.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据不完全调查显示:在我国, 20岁以上的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在10%左右[4]。糖尿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是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排名在第三位的一种疾病, 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并给患者的家属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精神因素等, 糖尿病如果不及时控制, 还会引发心、脑、肾、足、眼底等多种慢性并发症, 并且无法治愈, 这些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5]。

子宫肌瘤具体的临床表现有: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增多、腹部胀大、可扪及肿物, 白带增多时多伴有臭味, 一般患者无腹痛及下腹部坠胀感, 长期月经量过多, 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面色苍白等。如今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这个原则, 工作也围绕患者的需要展开, 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就是将“以人为本”这个理念贯穿到临床工作中去, 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之外, 还缓解了患者焦虑、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 同时改善了患者的愈后情况[6]。这种护理模式就是最新的全方位、整体的护理模式, 这就符合大力提倡的人性化护理的要求。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更注重于倾听, 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了交流, 让患者感受到了医护人员足够的重视和真切的关怀, 告别以往患者常处于被动的情况, 让患者在了解疾病、手术的前提下, 积极主动的配合疾病的治疗, 加强了沟通更容易发现患者的不适情况, 便于给予患者及时处理。

该文研究显示,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后血糖指标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对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血糖指标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都具有极大的改善。

摘要:目的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接诊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样本,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 而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 、护理后血糖指标情况 (FPG、2 h PG、Hb A1c) 、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后血糖指标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对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血糖指标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都具有极大的改善作用,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糖尿病,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永婧, 王雪梅.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17) :57.

[2]孙秀军, 张梅, 李政玲, 等.团队合作舒适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 (8) :916-919.

[3]靳慧洁, 赵素琴, 赵玲, 等.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11) :3131-3133.

[4]刘莉华, 廖运秀, 罗丽巧, 等.家庭护理干预对降低老年糖尿病足发生率的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 (10) :25-27.

[5]李杨, 黄丹, 刘彤, 等.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14) :4090-4092.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过的子宫肌瘤伴不孕的患者120例, 其年龄均在22~38岁, 平均年龄32.6岁。其中, 55例患者行TCRM, 55例患者行TLM, 10例患者则联合两种手术进行治疗。

1.2 方法

对所选取的120例患者中55例患者行TCRM, 55例患者行TLM, 10例患者则联合两种手术进行治疗。术后, 对患者进行1~4年的随访, 观察各组患者的预后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2版本的软件进行分析与统计, 所有计数资料均经χ2检验, 所有计量资料均经经t检验, P<0.05, 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术后, 对1 0 7例患者进行随访, 1 3例患者失访, 随访率为89.17%, 其中, TCRM组随访患者47, TLM组随访患者52例, 联合组随访患者8例。受访患者术后疗效及其他具体情况见表1。

2.2 TCRM组患者手术情况与妊娠

本次所选120例患者中, TCRM组患者55例, 受访47例, 其中, 27例患者继发不孕, 术前, 55例患者总妊娠次数累计为38次, 自然流产或者胚胎停育的次数累计达27, 妊娠异位次数累计为1次, 怀孕中期, 胎儿因畸形面引产次数累计2次, 自然流产率为71.05% (27/38) 。术后, 妊娠患者36例, 妊娠次数累计为51次, 自然流产或者胚胎停育的次数累计为5, 分娩次数累计为46次。其中, 自然生产患者19例, 剖宫产患者27例。出现早产的患者2例, 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1例。术后, 该组患者妊娠率为76.60% (36/47) , 自然流产率为9.80% (5/51) 。与术前相比, 其术后流产率明显要低, 且经统计学方法的分析,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TLM组患者手术情况与妊娠

本次所选120例患者中, TLM组患者55例, 受访52例, 其中, 13例患者继发不孕, 术前, 55例患者总妊娠次数累计为22次, 自然流产或者胚胎停育的次数累计达6, 妊娠异位次数累计为1次, 自然流产率为27.27% (6/22) 。术后, 妊娠患者28例, 妊娠次数累计为43次, 自然流产或者胚胎停育的次数累计为6, 分娩次数累计为35次。其中, 自然生产患者17例, 剖宫产患者18例。出现早产的患者1例, 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1例。术后, 该组患者妊娠率为53.85% (28/52) , 自然流产率为13.95% (6/43) 。与术前相比, 其术后流产率无显明变化, 且经统计学方法的分析, P>0.05,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联合组术后妊娠情况

本次所选120例患者中, 联合组患者10例, 受访8例, 术后, 2例患者肌瘤复发, 再次进行手术, 最终妊娠, 4例患者妊娠, 另2例未孕。

3 讨论

到目前为止, 子宫肌瘤到底对生育有无影响依旧存在较多的争议, 有学者则通过一些研究, 认为肌瘤确实能够影响妇女的生育能力。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壁间的一些体积较小的肌瘤对IVF妊娠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也有人认为, 访肌瘤使IVF在手术后, 持续妊娠的概率减少近一半, 对妊娠影响较大, 针对该情况, 应进行更多胚胎的种植, 这样能够将妊娠概率有效提高[3]。另外, 相关研究人员对宫腔形态是否影响妊娠结局进行了探讨, 相关人员认为子宫肌瘤能够使宫腔的形态发生变化, 最终导致妊娠率与种植率的大大降低, 改变了最终妊娠结局, 但是, 宫腔形态未发生变化的肌瘤对IVF的最终结果似乎没有太大影响。

TCRM是一种在黏膜下子宫进行的标准手术, 该手术对子宫的创伤小, 且将浆膜层维持在完整的状态, 有效避免盆腔发生粘连, 对妊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4]。从现在医学水平情况看来, 在距离浆膜0.5cm以内, 进行子宫肌瘤手术非常困难, 容易造成术中并发症, 在手术以前, 需要进行准确的评估, 手术时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与B超的监护。运用B超进行监护, 能够有效预防子宫穿孔的情况, 本次手术中, 未出现任何子宫穿孔情况。

进行手术后, 妊娠时间并不能确定, 一般因人而异, 且需要按照肌瘤的具体情况而定, 通常, 3~6个月能够经过阴道进行分娩。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TLM相比较, TCRM治疗子宫肌瘤伴不孕症效果更好, 能够将患者的生殖预后情况有效改善。

摘要:目的 回顾宫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妊娠结局, 并对不同肌瘤对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 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过的子宫肌瘤伴不孕的患者120例。对其中55例患者行TCRM (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 , 55例患者行TLM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 其余10例患者则联合两种手术进行治疗, 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 TCRM组患者术后妊娠率为76.60%, 流产率为9.80%, 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LM组患者术后妊娠率为53.85%, 流产率为13.95%, 与术前相比,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TLM相比较, TCRM治疗子宫肌瘤伴不孕症效果更好, 能够将患者的生殖预后情况有效改善。

关键词:宫腔镜,腹腔镜,不孕,生殖预后,子宫肌瘤

参考文献

[1]Khaund A, Lumsden MA.Impact of fibroids on reproductive func-tion[J].Best Practi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08, 20 (17) :188-191.

[2]金百灵, 王淑荣, 吕春枝, 等.腹腔镜辅助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临床分析[J].华中医学杂志, 2008, 11 (2) :107-109.

[3]鞠宏姝, 于景萍, 唐佳松.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8, 8 (11) :211-213.

[4]侯征, 熊光武.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减少出血的方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2, 24 (1) :89-91.

残角子宫伴发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篇4

讨论

残角子宫是1920年Humpstone首先报道的, 是指有纤维结缔组织的蒂与发育侧子宫相连。残角子宫是一侧副中肾管中下段发育的缺陷, 是发育侧子宫旁有一个小子宫及其附件。残角子宫有正常输卵管, 卵巢和韧带, 按其形态和是否与发育侧子宫相通, Buttram分为3型:Ⅰ型残角子宫发育不良, 无宫颈有宫腔, 与发育侧单角子宫腔相通;Ⅱ型残角子宫发育不良, 无宫颈有宫腔, 与发育侧单角子宫腔不相通, 仅有一纤维带相通或中间有极细小的管相通;Ⅲ型残角子宫为发育不良的实体始基子宫, 无宫颈无宫腔, 以纤维束与发育侧子宫相连。临床上以Ⅱ型残角子宫最多见。若残角子宫内膜有功能, 往往有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此患者属于Ⅱ型, 因残角子宫内膜有功能且与发育侧宫腔不通, 患者月经来潮后经血不能排出, 有周期性一侧腹痛, 残角子宫因积血增大, 宫腔内压力增高, 使子宫内膜向宫壁延伸, 引起腺肌症, 经血逆流到腹腔, 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 使痛经逐渐加重。残角子宫的输卵管伞端因经血逆流, 残留血引起粘连, 导致输卵管积血。下腹痛加剧, 并可触及肿块。此患者手术所见证实了此点。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于2013 年10 月至2015 年6 月间于我院, 符合本研究入选及排除标准的产妇中, 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60 例妊娠高血压伴有剖宫产史的产妇及60 例妊娠高血压无剖宫产史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以妊娠高血压伴无剖宫产史者为对照组, 以妊娠高血压伴有剖宫产史为观察组。对照组, 年龄22~38 岁, 平均 (30.18±6.03) 岁;孕次0~3 次, 平均 (1.59±0.22) 次;产次0~2 次, 平均 (1.36±0.33) 次。观察组, 年龄23~40 岁, 平均 (30.58±6.01) 岁;孕次0~3 次, 平均 (1.61±0.36) 次;产次0~2 次, 平均 (1.29±0.27) 次。两组间年龄、孕次及产次资料比较, 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具可比性。

入选标准:均于我院行产前检查;均于我院进行分娩;符合妊娠高血压病的临床诊断[5];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患有妊娠糖尿病者;存在精神系统疾病者;存在家族遗传疾病者。

1.2 观察方法

分别对所有产妇的分娩情况进行统计, 统计分为分娩结局、新生儿分娩结局及分娩并发症三方面。其中分娩结局包括早产率、剖宫产率、子宫破裂率及子宫切除率, 新生儿分娩结局包括新生儿窒息率、围产期死亡率及低体重率, 分娩并发症包括胎盘早剥率、急性肾衰率、急性心衰率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率。对比两组间分娩结局、新生儿分娩结局及分娩并发症发生率。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 并分别以均数 ± 标准差及百分率作为描述方法, 以t检验及 χ2检验作为统计学分析方法。P<0.05 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结局分析

观察组早产率、剖宫产率、子宫破裂率及子宫切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分娩结局分析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围产期死亡率及低体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2.3 两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两组间胎膜早剥率、急性肾衰率、急性心衰率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率比较均为见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是以全身小动脉痉挛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 其可导致胎盘血流量减少, 不仅可使胎盘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 同时也可导致胎盘梗死或血管破裂, 最终可诱发胎盘早剥及DIC的发生[6]。而存在瘢痕子宫的产妇, 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 子宫体积的增大, 可使得瘢痕处在较大的压力下而发生破裂, 危及产妇及胎儿的安全[7]。妊娠高血压及瘢痕妊娠均为高危妊娠的危险因素, 对妊娠安全均可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为可提高妊娠效果, 为可更为有效的指导妊娠高血压伴有瘢痕子宫产妇的分娩, 本研究对妊娠高血压伴有瘢痕子宫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分析。

本研究分别通过观察产妇分娩结局、新生儿分娩结局及分娩并发症三方面, 以期可更为全面的观察妊娠高血压伴有瘢痕子宫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早产率、剖宫产率、子宫破裂率及子宫切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同时,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围产期死亡率及低体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此外, 两组间胎盘早剥率、急性肾衰率、急性心衰率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妊娠高血压伴有瘢痕子宫虽然对产妇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但可严重影响产妇的分娩结局。因此对于妊娠高血压伴有瘢痕子宫产妇, 在分娩过程中应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 以在产妇发生妊娠不良反应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妊娠高血压伴有瘢痕子宫产妇的分娩结局, 为临床提高参考。方法:以60例妊娠高血压伴有剖宫产史的产妇及60例妊娠高血压无剖宫产史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 以妊娠高血压伴无剖宫产史者为对照组, 以妊娠高血压伴有剖宫产史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早产率、剖宫产率、子宫破裂率及子宫切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同时,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围产期死亡率及低体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此外, 两组间胎盘早剥率、急性肾衰率、急性心衰率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率比较均为见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妊娠高血压伴有瘢痕子宫虽然对产妇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但可严重影响产妇的分娩结局。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瘢痕子宫,分娩结局

参考文献

[1]陈丽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及病因综述[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4 (2) :175-175, 176.

[2]黄淑晖, 刘淮, 刘勍, 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规律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15) :2354-2357.

[3]施华芳, 皮丕湘, 丁依玲, 等.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及临床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37 (9) :939-943.

[4]侯美芹.瘢痕子宫患者再次足月妊娠的分娩方式选择[J].山东医药, 2014, 41 (24) :54-55.

[5]韩治伟, 范书英, 李菁, 等.妊娠高血压的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26) :2978-2982.

[6]程大玲, 徐群芳, 叶学军, 等.重度妊娠高血压病患者胎盘病理以及VEGFPLGF变化的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 2014, 12 (1) :122-123.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 篇6

关键词:阴式子宫切除,阴道修补术,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疗效

子宫脱垂是妇科常见疾病, 主要是由于多产或产褥期过早劳动、超重负荷引起盆底功能障碍, 从而使子宫从正常位置经盆底裂孔或生殖裂孔沿阴道下降至宫颈外口或直接脱出阴道[1], 严重者可伴有排尿困难, 尿失禁, 尿潴留等, 影响妇女的正常生活。以往采用子宫托保守治疗, 但效果不佳, 而且容易引起阴道黏膜感染。目前, 随着对盆底解剖认识的深入及病因的探讨[2], 手术治疗已成为主要方法, 为探讨阴式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在治疗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中的效果, 该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对收治的65例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采用阴式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125例进行分析, 年龄53~76岁, 平均 (67.3±4.2) 岁, 病程1~5年, 平均2.6年, 绝经年龄45~53岁, 平均 (50.3±1.1) 岁, 绝经时间4~23年, 平均 (13.5±1.2) 年, 孕产次:孕次2~7次, 产次1~6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胀痛、腰骶部不适感、下坠感, 其中伴排尿困难或尿储留57例, 伴张力性尿失禁6例, 均为Ⅱ度及以上子宫脱垂并阴道前壁或阴道前后壁膨出者, 其中阴道前壁膨出88例, 阴道后壁膨出37例;合并卵巢囊肿12例, 合并子宫肌瘤6例, 合并内膜息肉4例;内科合并症:高血压51例, 冠心病14例, 糖尿病25例, 其他2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 研究组65例, 采用阴式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治疗, 对照组60例, 采用常规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

患者术前行B超检查、宫颈刮片、三合诊了解盆腔情况, 排除恶性肿瘤。对有内科合并症患者在病情稳定下进行。

采用硬膜外阻滞及腰麻联合麻醉,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外阴、阴道常规消毒, 缝合固定两侧小阴唇, 暴露阴道口, 在宫颈两侧或阴道前壁黏膜下注射止血生理盐水20 m L, 用金属导尿管导尿并探测膀胱与宫颈的位置, 在宫颈最低点下方0.3~0.5 cm处切开阴道黏膜至宫颈前筋膜, 宫颈黏膜切口呈“V”形, 正中剪开阴道黏膜。切开宫颈两侧及阴道后壁黏膜, 分离后壁与直肠间筋膜, 打开前后腹膜, 用鼠齿钳钳夹并提起膀胱筋膜, 钝、锐性分离膀胱宫颈筋膜至膀胱—腹膜反折, 进入腹腔, 置入拉钩, 环形切开宫颈周围阴道侧、后壁组织黏膜, 钳夹阴道后壁切缘, 上提子宫, 锐性分离子宫直肠间隙达子宫直肠返折腹膜, 分离宫颈侧间隙, 暴露膀胱宫颈韧带、子宫骶韧带、主韧带, 一次进行钳、切、缝扎, 保留或剪除结线。切除脱垂子宫同阴式子宫切除术, 用子宫颈钳夹子宫动静脉及周围阔韧带组织并缝扎, 楔形切开取出子宫, 子宫切除后查看各残端有无出血、渗血, 缝合修复阴道前后壁膀胱直肠膨出, 对前壁 (膀胱) 膨出者用4号丝线行若干荷包缝合膀胱筋膜, 再次导尿, 钳夹阴道前壁两侧切缘, 以4号丝线间断褥垫式缝合尿道两侧筋膜加固盆底, 打结后抽动尿管稍有紧束感, 剪除多余阴道黏膜, 1-0号可吸收线缝合阴道顶端及前壁黏膜。对后壁 (直肠) 膨出者应沿会阴部皮肤及黏膜交界处注入生理盐水, “V”型切开会阴部皮肤, “∧”型切开阴道后壁黏膜[3], 分离阴道直肠间隙, 切除部分阴道后壁, 用4号丝线荷包缝合直肠前壁组织, 修复直肠膨出, 然后再用4号丝线缝合已切除阴道黏膜的膀胱后壁与直肠壁以闭合死腔。用可吸收缝线连续锁边缝合阴道各壁边缘, 检查切缘有无渗血, 留置导尿, 阴道放置凡士林纱卷, 24 h后取出, 留置导尿管5~7 d。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除子宫及附件与阴道前后壁修补, 硬膜外阻滞及腰麻联合麻醉下进行。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3~5 d, 随访6~18个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两组均数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两组术后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拔除导尿管后排尿正常。

2.2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研究组术后出现肩部酸痛2例, 无作处理, 症状消失;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 切口愈合不良5例, 对症治疗后好转,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3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6~18个月, 患者均恢复良好, 无阴部突出及腹部下坠感等症状, 尿便功能正常, 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子宫脱垂是临床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 子宫脱垂已成为我国老年妇女生殖系统的最常见病症, 据临床资料统计, 子宫脱垂在65岁以上发病率为15.65%, 70岁以上发病率为32.8%[4,5]。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 阴式子宫切除已成为妇科临床的主要方法, 该术式在欧美国家已占全子宫切除术的60%以上[6]。

阴式子宫切除与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可通过对盆底组织、筋膜的矫正, 加强筋膜支撑功能, 充分游离阴道黏膜, 从而促进其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和功能[7], 而且该术式具有创伤小, 腹部无切口、手术范围彻底、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少、术后疼痛反应轻、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容易被患者接受, 符合微创治疗技术的特点。但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评估, 手术过程中要正确选择切开阴道前后壁黏膜的位置和深度, 以免切口过低难以进入间隙, 切口过高损伤膀胱与直肠[8];注意分离阴道黏膜时的层次, 避免损伤膀胱与直肠, 从而保证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总之, 阴式子宫切除与阴道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疗效显著,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正华.基层医院36例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0, 29 (36) :104.

[2]韩力辉.阴式子宫切除并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临床观察[J].心理医生, 2011 (10) :1454.

[3]吴丽慧.曼氏术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壁修补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8) :34-35.

[4]杨金香.25例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5) :344.

[5]曾永群, 余远萍.阴式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中老年性子宫脱垂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0 (8) :776-777.

[6]刘伟玲, 倪贤才.宫颈部分切除加阴道前后壁桥式修补治疗子宫脱垂23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31) :17-18.

[7]孟海燕, 巴静.阴式切除手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 2011 (15) :, 13-14.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 篇7

患者, 48岁, 因下腹痛11天, 发热8天, 于2011年10月22日入院。患者于10月11日月经来潮时出现中度下腹痛, 伴有肛门坠胀感, 自以为痛经口服中药调理。2011年10月13日, 出现严重腹泻, 每天约12次, 伴腹胀和发热 (38.3℃~40℃) , 后在香港、深圳两地医院以“急性胃肠炎”予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 (具体用药不详) , 其间病情曾有好转之势, 但一直未完全缓解。2011年10月22日就诊于我院。既往月经规律, 初潮16岁, 经期5~7天, 周期25~28天, 平素无痛经;G4P2, 人工流产2次均清宫, 宫内节育器 (带尾丝) 避孕, 末次月经2011年10月11日。入院后体格检查:T 38.3℃, P 72/min, R 18/min, BP 109/73 mmHg。心肺检查无异常发现。腹平坦, 下腹部肌紧张, 压痛、反跳痛明显, 以右下腹为甚, 因腹痛拒绝行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示:WBC 20.27×109/L, N 0.89;血培养未发现细菌;尿液分析为尿沉渣白细胞7648.80/μl, 细菌32256.20/μl, CA12585.7 U/ml;其他肿瘤标志物检查均在正常值范围。B超检查示子宫切面内径73 mm×45 mm×72 mm, 形态失常, 体积球样增大, 后壁肌层回声不均, 见细小的增强回声区和低回声区交织混匀, 宫内未见明显肿块图像;右侧附件见囊性肿块, 大小170 mm×84 mm×120mm, 壁厚, 边界欠光整, 囊液欠清, 内见粗线状分隔光带, 光带欠完整;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B超诊断: (1) 子宫腺肌病; (2) 右侧附件囊性病变, 性质待查 (巧克力囊肿?) ; (3) 宫内节育器。胸部正、侧位片示右侧胸膜增厚。入院初步诊断: (1)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伴感染?炎性包块? (2) 子宫腺肌病。

2011年10月24日行腹腔镜探查术, 术中见大网膜、肠管与盆腔器官广泛粘连, 分离粘连见子宫增大 (70 mm×50 mm×70 mm) , 球形, 双侧输卵管充血、水肿、增粗且表面均可见大量黄白色脓苔。子宫后方可见一直径15 cm脓肿。阑尾轻度充血、水肿, 膈下肝区未见琴弦征。留取脓液送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行盆腔脓肿清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左侧输卵管切除术+右侧附件切除术。术毕以甲硝唑溶液冲洗腹腔, 子宫直肠陷窝留置引流管引流。术后诊断: (1) 盆腔脓肿; (2) 双侧输卵管化脓性炎; (3) 子宫腺肌病。脓液未培养出细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1) 盆腔粘连组织:镜下为炎性肉芽组织, 伴出血坏死; (2) 左右侧输卵管符合输卵管慢性化脓性炎, 右侧卵巢表面见少量炎性渗出物。术后给予奥硝唑+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

2011年10月26日 (术后第2天) , 患者诉右上腹疼痛。T38.5℃, P 82/min, R 22/min, BP 106/78 mm Hg, 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腹部引流管通畅, 引流液淡红色。腹膨隆, 右上腹压痛、反跳痛, 叩诊鼓音, 肠鸣音弱。双下肢明显水肿。实验室检查:WBC 25.76×109/L, N 0.97, 红细胞沉降率 (ESR) 103 mm/h, 超敏C反应蛋白 (CRP) 276.47 mg/L。胸部正、侧位片示双下肺渗出性病变, 双侧胸腔积液, 不排除心功能不全。胸部CT检查示双下肺炎症, 双下肺膨胀不全, 双侧胸腔积液;心影增大;腹腔积液, 腹膜增厚。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示心内结构未见异常, 无心包积液, 肺动脉压中度升高。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根据检查结果, 怀疑盆腔脓肿术后肝周围炎, 败血症及脓毒败血症致肺部出现感染, 心功能下降致使双下肢出现水肿, 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治疗, 并予强心、利尿、补钾、静脉营养支持及胃肠减压治疗。院内会诊意见不排除肺栓塞、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脓毒血症, 10月28日转ICU监护治疗。10月31日腹部B超检查怀疑肝右后叶脓肿, 脾周与肝周积液。B超检查下行胸腔闭式引流管及肝包膜穿刺抽液, 体液培养未发现病原微生物。经加强抗感染、抗凝、补充白蛋白、肠内营养等对症治疗共7天, 患者血象恢复正常, 病情趋于稳定遂出院。出院诊断: (1) 盆腔脓肿术后:腹腔感染, 肝包膜下脓肿, 脾周积液; (2) 胸膜炎, 脓胸; (3) 肺部感染; (4) 败血症。

2讨论

妇科盆腔脓肿包括输卵管积脓、卵巢积脓、输卵管卵巢积脓以及由急性盆腔腹膜炎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所致的盆腔脓肿, 它多数由急性盆腔炎局限包裹脓液形成, 部分因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包裹机化而形成, 是盆腔炎性疾病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 最严重的类型[1]。随着急性盆腔炎发病率的上升, 急性盆腔炎合并盆腔脓肿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每年有10万以上的妇女因盆腔脓肿而住院治疗[2]。由于盆腔脓肿多数起病隐匿, 病程进展快, 临床表现多样又无特异性, 易造成误诊, 如诊治不及时,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盆腔脓肿病因复杂, 临床表现多样, 易与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肿瘤、急性阑尾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相混淆[3]。本例患者误诊原因: (1) 对盆腔脓肿认识不足, 病史分析不够缜密。据文献报道, 慢性盆腔炎史、宫腔手术史、宫内节育器放置史均与盆腔脓肿的发生有一定关系[4]。也有研究表明, 盆腔炎与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有关,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急性发作, 建议长期使用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应定期行宫颈微生物检查。通过病史回顾, 此患者均具有以上高危因素, 因此, 应多考虑盆腔感染可能。 (2) 起病隐匿、进展快、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奔波于香港、深圳两地就医, 未系统续诊。曾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 经抗生素对症治疗, 病情曾有好转之势, 令患者一度忽视。 (3) 急性盆腔炎引起肠道刺激征, 掩盖了原发病症, 使首诊医生未认识到盆腔感染的严重。虽然对患者应用抗生素, 但时间过短不连续, 且未注意使用抗厌氧菌的抗生素并延续两周。 (4) 医生过度依赖B超检查结果。虽然超声检查已成为临床上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 但超声影像学诊断存在着一图多病、一病多图的现象, 即使同一疾病也可因病程变化而表现为不同的声像图特征, 给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在盆腔脓肿形成的过程中, 随着病程的不同阶段形成炎症浸润、水肿、粘连、坏死和液化等不同的病理改变, 其声像图表现多种多样[5]。故对辅助检查只能“信”而不能“迷”, 且妇科检查不可少, 必要时可行后穹隆穿刺鉴别。 (5) 临床经验不丰富, 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缺乏动态的观察。患者血清CA125值85.7 U/ml, 明显升高, 依赖超声检查结果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文献报道, 异位的子宫内膜有较强分泌CA125的功能, 同时炎症也有助于CA125释放入血, 推断可能与炎性刺激、损伤卵巢上皮细胞、输卵管上皮细胞等而致使CA125大量释放入血有关。若动态观察CA125变化, 抗感染治疗后复查CA125下降则更有助于鉴别。 (6) 手术前后对肝周围炎这一妇科感染性疾病认识不足。女性PID的后遗症之一就是肝周围炎, 其特征性病变为肝包膜与膈肌和腹壁之间形成“竖琴弦”样粘连。由于对PID认识不足, 不了解盆腔感染病原体及其毒素分泌物可沿右侧结肠沟上行至肝后叶, 延伸侵犯致肝包膜下脓肿并向胸腔发展形成脓胸。另外, 此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 头低臀高位可能也是引起患者肝周围炎的原因之一, 但众多研究及实践证明, 腹腔镜手术加上术后抗生素治疗盆腔脓肿安全、合理且有效[6]。因此, 为降低患者的风险, 要求术者对腹腔镜技术掌握好, 操作要熟练[7], 术时边分离边吸走脓液、脓苔及坏死组织, 应用大量0.9%氯化钠液及甲硝唑反复冲洗盆腔, 改头高足低位彻底洗尽腹腔积液[8],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鉴于盆腔炎性疾病病因的复杂性、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病变的严重性, 因此, 为减少误诊率, 降低患者面临的严重风险, 需对这一常见疾病提高重视, 加强认识, 全面仔细询问患者病史, 认真查体, 分析病征, 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及超声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必要时行阴道后穹隆穿刺, 以提高盆腔脓肿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6-249.

[2]Nelson AL, Sinow RM, Oliak D.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ically guided drainage of gynecologic pelvic abscesses[J].Am J Obstet Gynecol, 2000, 182 (6) :1382-1388.

[3]Lareau SM, Beigi RH.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nd tuboovarian abscess[J].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08, 22 (4) :693-708.

[4]Tanir HM, Hassa H, Ozalp S, et al.Pelvic abscess in intrauterine device users[J].Eur J Contracept Reprod Health Care, 2005, 10 (1) :15-18.

[5]郑菊, 谢红宁, 李丽娟.盆腔脓肿的超声误诊分析[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 16 (6) :277-279.

[6]郎景和, 冷金花.妇科腹腔镜的现状及展望[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2, 18 (2) :67-70.

[7]梁轶珩, 光晓燕, 张薇.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盆腔脓肿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 2011, 3 (7) :809-810.

上一篇:初中体育教学安全下一篇: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