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艺术

2025-01-30

演讲艺术(精选6篇)

演讲艺术 篇1

演讲, 是有声语言和动作相互配合表达思想观点和情感的一种宣传艺术。它不但是一种以讲为主的宣传活动, 同时又是一种以演为辅的艺术性活动。公关演讲则是党政领导干部为开展领导活动, 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宣传、树立组织的形象, 争取内外公众了解、信任和支持, 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 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 向社会公众发表意见、主张, 抒发情感, 以感召听众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一、政务公关演讲艺术的功效

公关演讲在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施加影响、调节行为, 开展斗争等方面,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典文学评论家刘勰说:“一人之辩, 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 强于百万之师。”法国大文豪雨果也说过:“语言就是力量。”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 有不胜枚举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众所周知, 在战国时期, 曾有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的佳话。战国后期,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后, 国力日益强大, 成为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的严重威胁。六国为了对付强秦, 越来越感到需要联盟。苏秦应六国之需要, 到六国去游说, 主张联合起来, 共同对付强秦。他在公元前334年首先到燕国去说服了燕文公, 后来又说服了赵、韩、魏、齐、楚等五国的国君, 于是六国君主推苏秦为“纵约长”, 为他佩戴上了六国的相印。苏秦就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六国形成“合纵”的“统一战线”。可见公关演讲在人际交往中, 在军事、政治斗争中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党政领导干部如果能掌握并娴熟地运用公关演讲艺术, 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945年, 国共谈判期间, 周恩来曾应重庆“西南实业协会”的邀请, 出席他们的一次星期五聚餐会, 并演讲《当前经济形势》。周恩来先指出了结束抗战以后的政治问题, 然后又谈了发展民族资本和社会经济等问题, 最后阐明了我党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经济纲领。听报告的人极其踊跃, 不仅座无虚席, 而且讲堂的窗台和窗外都站满了人, 但会场秩序很好, 只有周恩来同志洪亮的声音在震荡着。演讲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与周恩来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和作了充分的准备是分不开的。

新时期的党政领导干部尤其要掌握演讲艺术。领导者驾驭了公关演讲艺术, 在向下属宣传政策、发布指示、传授知识、发表对组织发展战略的看法以及鼓动下属的工作和生产热情时, 就可以最有效地将大量的信息、系统的思想和观点、多方面的知识灌输到下属的意识中, 从而提高领导效能。同时, 政务公关演讲艺术还是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它有助于领导者提高表达自己思想的技巧;有助于培养领导者的自信心;有助于领导者增强责任感;有助于领导者与下属感情上的交流。总之, 公关演讲艺术对领导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公关演讲口语表达的技巧与艺术

公关演讲口语表达的技巧与艺术充分表现为一种美的吸引力或美的感染力, 是公关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一种审美感情的共鸣, 一种心灵上和谐美的呼应。比如, 听众赞同一种观点则掌声雷动, 甚至不断地狂呼。这就是美感效应。然而, 一场演讲能取得这样的成效确实不容易。这除了演讲内容要十分生动以外, 还要求演讲者必须掌握口语表达的技能和技巧。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技巧。

(一) 形象比喻法

有些演讲者满腹经纶, 可是讲的话却令人感到乏味, 提不起神, 其问题在于使用的名词术语多, 而且晦涩难懂。听众不知所云, 自然领会不了他演讲的高妙与精彩。

一般来说, 公关演讲者所面临的听众在大多数情况下知识层次不一样。那么, 怎样才能使听众轻松地理解你所讲的全部内容呢?只有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才能栩栩如生地描述事物, 使整篇演讲产生强大的说服力, 激发起听众投身实践的热情。形象化的语言可以把抽象的、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浅显化, 使其绘声绘色、具体生动, 寓抽象的道理于形象的描述之中。

譬如, 1972年尼克松来华时, 在一次演讲中说:“长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隔开的城墙。但是, 它使人们想起, 世界上仍然存在着许多把各个国家和人民隔开的城墙。长城还使人们想起, 在几乎一代人的岁月里, 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着一道城墙。”听到这里人们不知其意是善是恶, 自然细心聆听下文:“四天以来, 我们已经开始了拆除我们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过程。”一句话让人轻轻放下提起来的心。尼克松形象化的语言可以使听众形成逼真的形象, 从而感染和打动听众。

(二) 制造悬念法

制造悬念, 是指先不把要谈的对象或正面意思告诉公众, 而让公众去关心, 去猜测, 去推究, 吸引他们急切想知道下面内容, 聚精会神地听下去。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谈话艺术的第一要素, 是不让听众知道你接下去说什么。”这就是说, 在演讲者演说的过程中。叙事与议论应力求出奇制胜, 造成一种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境, 特别是在紧要处设一个“扣卡”, 将听众“悬”起来。激发听众的悬想和期待, 让他们在深深的思考中, 洞察着事物的来龙去脉。一旦“扣卡”一开, 听众立刻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感。当然, 悬念设置不是为了故作神秘, 而是作为整体思维过程中一个“焦点”, 凝聚一篇演讲的“题眼”, 否则, 会弄巧成拙。

(三) 提问启迪法

善于用语言提问, 启迪公众思索, 是演讲成功的一个重要技巧, 同时也能为点明主题蓄势。这种提问作用是引发猜测。比如, 在“把青春献给内蒙古”的演讲比赛中, 有一男士一上场就举着一张条子说:“在我即将登台演讲时, 接到一张‘你连这儿的姑娘都不爱, 还谈什么热爱内蒙古’的条子。”场下一片哗然并响起一阵富有挑战意味的掌声, 掌声过后便是沉默, 听众急待他的下文。待这沉默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时候, 他突然高声讲道:“好吧, 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告诉你吧, 我爱的是全自治区的姑娘!难道还有比这更能说明我对内蒙古的热爱吗?”顿时, 掌声经久不息。这个突如其来的、自设障碍的提问, 就是能激起猜测、引发兴趣的提问,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 声情动人法

演讲不同于背文章, 也不同于宣读论文, 它是一门将语言、感情、姿态等方面进行组合的艺术, 有很强的感情成分, 还能表现出临场效应。正如马克思所讲的, 一场好的演讲必须包含理、情、形三个基本要素, 这就要掌握声情动人的技巧。所谓声情动人, 就是演讲时运用声音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 表达出某种感情, 从而征服人心的方法。声情动人, 贵在动情, 情要动心, 心可制行。情对情的影响会触及心灵, 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生理变化, 反过来又可影响人的心理。公关演讲怎样才能做到声情动人呢?需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以情动情。公关演讲艺术是一门“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艺术。声情动人, 重在动人, 因此演讲有很强的感染性。演讲者要感染听众, 首先自己要“情真意切”。本身如未动心, 就难以动人之心;自己尚未有情, 便难去动人之情。如果演讲者本人已哽咽在喉, 听众肯定不会无动于衷, 因此, 演讲者一旦登台, 就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听众动情。正所谓“拨弦转轴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2.以音调表衷情。俗话讲“情寄调中, 调表衷情”, 这是指人们在说话时对不同声调的运用。情寄调中, 调表衷情, 再以这种情感打动对方的心灵。人说话的不同声调确实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因为说话的声调有如波浪, 可高可低, 可长可短, 可粗可细, 可婉转起伏, 变化无穷。

(五) 幽默诙谐

幽默的谈吐无论在日常生活中, 还是在重大的社交场合, 都是离不开的。它是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的标志, 它要求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比如, 西方很尊重女士。女士登上公共汽车后, 男士应主动让座。有一次, 一位太太登上公共汽车, 车上的座位全坐满了。一位先生客气地站起来让座, 谁知那太太一声不吭便坐下了。旁人都对这种不礼貌行为流露出不满的神色。这时, 那位先生胸有成竹地问道:“太太, 您在说什么呢?”那太太有点奇怪:“先生, 我什么也没有说呀!”那位先生说道:“喔, 对不起, 太太, 我还以为您在说‘谢谢’呢!”话音刚落, 车厢里响起了一阵哄笑。笑声中, 那太太羞愧得面红耳赤, 这使她着实上了一堂深刻的文明礼仪课。

作为演讲语言要求通俗易懂、自然朴实、形象生动, 如果能够辅以幽默风趣、声情并茂则效果更好。正如陆辅之所说的:“命意贵远, 用字贵便, 造语贵新, 炼字贵响。”这可以作为我们使用演讲语言的参考。■

编辑周俊

演讲艺术 篇2

在许多人的说话经验中,都对即席演讲或即席发言存在一种恐惧感,因为恐惧感就成为即席演讲或即席发言必须设法克服的一种压力。

首先,要指出的是,即席演讲应该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困难或可怕。很多人对这件事似乎习惯地或莫名所以地过度反应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临大敌”面对它。广义而言,日常生活中与人会话便是一种即席发言的基本形式别人说一句,你跟着响应一句,双方你来我往,进行未及事先准备的对话,这件事一般人都认为很轻松平常,为什么一碰到“即席演讲”就认为很困难很恐惧呢?一般聊天会话属于非正式的“即席发言”,而所谓“即席演讲”则大都是面对众人,场合较为正式的谈话。这是两者的基本差别所在,但两者具有“即席为之”的共通之处。有了这点认识,再以平日“即席说话”的丰富经验作为基础,相信我们就能够渐渐降低以往对“即席演讲”所抱的那种已被夸张的恐惧或焦虑了。

事实上,临时被要求发言,或多或少感到紧张是很正常的。只要不会紧张到“语无伦次”或膛目结舌愣在那儿总还算是无伤大雅。适度的紧张有时反而有益,因为这样往往更能流露出演讲者的坦诚与热诚,因而更容易赢得听众的共鸣和赞许。毕竟,听众对即席演讲者期望是比较不那么苛刻的。

即席演讲应做到十六字箴言,就是“从容上台”、“镇静构思”、“热诚发言”及“大方表演”。当你在毫无预期的心态下突然被邀请上台时,千万不要任令“紧张”这个“捣蛋鬼”把你整个人给控制住。你必须设法很大方很从容地接受那“突如其来”的“任务”,这是最要紧的

时控制不了紧张的情绪,使得心脏骤然间怦怦然乱跳一通,那么你很可能在一霎那间浑身冷汗直冒,手脚发软,牙齿打颤,紧接着脑子里一片空白。如此一来,如欲顺利完成此项任务恐怕就少有可能了。因此,“从容上台”(或不必上台,只要起立或端坐即可)是极为关键的

点上。即使你一时有很多话可说,你也不宜贪多,必须加以取舍剪裁,只挑具有实质意义的重点来说。

(2)即席发言构思方法(运用培训发散思维的方法):

A、表达强烈愿望——愿为事业献身——指出必胜的光明前途——表达感激之情。

B、欢迎众人到来——表达高兴心情——表明自己观点(联系实际)——表达祝福。

C、(答谢词)表示感谢——回顾过往生活——两者间相互促进——升华思想、感情

D、引出话题——介绍关系——双方情况说明——表达希望与祝福

E、(颁奖)受奖人的贡献——具体介绍其贡献所产生的影响——赞扬其巨大贡献

英语演讲中的诉诸艺术 篇3

关键词:修辞;诉诸;演讲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 11-0051-6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t role that rational appeal, emotional appeal and ethical appeal play in the English speeches in the light of Aristotle’s rhetoric theory. These three appeals serve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strengthening the persuasive force of the speakers who aim to inform, and to persuade. The sample data has been collected from some prize-winning speeches and classic speeches in history in addition to my speech draft in nationwide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The sample analyses testify to my conclusion that rational appeal, emotional appeal, and ethical appeal are very important part of successful public speaking; used creatively they can help to establish the credibility of the speaker, arouse the desired emotions in the audience and get them around to accept the speaker’s way of reasoning and eventually identity the speaker with the audience. This paper has the practical purpose of offering some guid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o students interested in public speaking, an important skill in modern society.

Key words: rhetoric, appeal, speech

1.引言

公共演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在古希腊的体制下,当时公民不得不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接下来的几百年里,一批对语言的力量和修辞感兴趣的哲学家成为了最早的一批修辞学家。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研究修辞能够提高演讲的效力。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修辞实际上首先关注的是话语语篇,即口头表达的最初形式。根据这一理论,修辞被定义为发现对任意主题的劝说手段的艺术。换而言之,修辞首先是劝说的艺术。当代修辞理论比以前覆盖的研究领域更广,但劝说的概念仍是当代修辞理论的基石。从功能的角度划分,英语演讲可以分为三类:事实演讲、价值演讲和政策演讲。这三类演讲的目的是告知或是劝说。即使是告知性演讲,演说者往往想证明某些证据是真实的,而其它证据是不可信的。除了这三种基本的类型之外,还有纪念演讲,比如总统就职演说、受奖感言、餐后演说。这些演讲是用于表扬、表达感激和娱乐的。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演讲,目的都是劝说。毫无疑问,成功的演讲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如话题、内容、结构、语言和表达等。所有这些因素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所有这些都可以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理性诉诸、道德诉诸和情感诉诸的角度审视和分析。因为劝说是目的,结构、内容、语言和表达都是为了加强三诉诸,最终达到劝说的目的。本文通过选取各种演讲例子,论述有效的诉诸在成功的演讲中的作用。笔者认为研究三诉诸的创造性使用,并分析一些有效的实例,是对劝说性演讲实证研究的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方法与亚里士多德观察、分析、提出原则的传统是一致的,能指导有效的演讲。

2.理性诉诸

理性诉诸就是利用逻辑和证据来说明某一观点。利用理性诉诸,演讲者诉诸听众的理智和理解。

一般说来,理性诉诸(逻辑诉诸)需要强有力的论据。因此,演讲者应寻求证据(事实、数据、个人经历、专家权威、访谈、观众、轶事)。具体的例子能有效地阐述观点、概念和立场。这是因为生动而活泼的例子能影响听众的信念和行为。没有例子的思想是模糊的、无生气的、枯燥的;但有了恰当的例子,思想就变得具体、生动和有趣。

在第八届“21世纪杯”英语演讲赛中,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胡雪举了下面的例子说明环境污染给旅游景点造成的严重威胁:“The Fragrant Hill in the western suburb of Beijing is now almost bereft of birds because of human interference, and it is sometimes parodied as ‘Nasty Hill’ because of the unpleasant smell coming from the chimneys of roadside restaurants.”这个例子更有效地说明人类随意的行为破坏了美丽的香山。

在第九届“21世纪杯”英语演讲赛中,来自外交学院的范舒爽讲述了她在课堂上听到的一个故事:“Once, an important business negotiation was held in Shanghai. And the two parties were meeting for the first time. Unfortunately, when the two representatives first shook hands, one gentleman failed to make eye contact, distracted instead by cameras televising the event.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y have done no business since that meeting.”通过讲这个故事,她强调交际技巧在商业交往中非常重要。

如果例子能配上数据,那么例子将能更有效地说明事件发生的频率。列举数据也为了说明某些问题不是偶然的,而是反映了一个模式,特别是问题的一定的范围、一定的大小。

下面的演讲选自1999年国际英语演讲赛中南非选手Nicholas Marais的演讲。他用数据表明英语这门语言在新千年如何重要,如何普遍:“Time magazine recently suggested that by the turn of the millennium, English will be the lingua franca for one quarter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lready today sixty percent of the world’s television and radio broadcasts are produced and delivered in English. Seventy percent of the world’s mail addressed in English.”通过引用著名的《时代》周刊上的数据,这位选手有效地说明了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同样,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演讲中列举了一串数据:“In 1972, there were no Americans as tourists in the P.R.C; last year there were over 100,000. In 1972, there were no students from the P.R.C. study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last year there were over 12,000. In 1972, there was no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last year trade went over six billion dollars.”这些数据有力地说明中美两国在建立合作关系方面前景广阔。

如果演讲者并非某一话题的专家,或是话题极具争议,专家的话就极为有用;也可以用同龄人的话——也就是普通人而不是名人的话。比如,如果演讲是关于盲人遇到的困难,引用盲人自己的话是最有效的,因为专家的观点非常有限。名言常用于加强道德诉诸,这一点将在第四节详述。

理性诉诸另一个主要的部分就是讲道理,如果同时能结合例子、数据和名言就能加强演讲者的说服力。好的演讲者应该有力地讲道理,但更重要的是让听众接受演讲者的说理方式。演讲者可以从具体的事件说理,也可以从一般的原则说理。此外,演讲者也可以用“causal reasoning or analogical reasoning”。但不论用哪种说理方式,演讲者应该避免fallacies。

比如,丘吉尔在针对希特勒侵占苏联的演讲中使用了the process of reasoning from principle。下面是他说理的压缩结构。大前提:“Anyone who fights against Hitler is our friend and anyone who allies with Hitler is our enemy.”。小前提:“Russia is fighting Hitler despite it being a communist country.”。结论:“Therefore, our policy is to support Russia.”。在演讲中,说理的步骤是清晰明了的,但说理的过程应该清楚。

理性诉诸常用在价值和政策问题的演讲。在价值问题的演讲中,演讲者必须说明某些概念、思想或行为是对还是错,有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有价值的还是没有价值的,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在政策问题演讲中,演讲者必须指出基于价值判断的一个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诉诸

顾名思义,情感诉诸就是触动听众的情感,用动人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打动听众。

亚里士多德认为:尽管人本质是一个理性的动物,但却常常受情绪的影响接受事物。Stephen E. Lucas教授(2004)在《公共演讲的艺术》一书中写道,词语是演讲者的工具。语言的使用有三个方面:准确、清楚、生动。准确和清楚是告知演讲必不可少的,但生动是劝说演讲的有力工具。达到生动和激起听众的情绪有两个重要的方法——用形象的词语以及比喻性或有韵律的语言。

形象的词语往往是具体词语。具体词可引发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下面是来自国际关系学院陈冀佳的演讲。当他说到参加研究生考试辅导班的课时,他说:“Almost 15,000 students were sitting in a huge classroom, listening, taking notes or sleeping. The smell of books, dust and sweat, the buzz of handsets, the rustles of pens and the whispers of the listeners, intermingled with the lecturer’s over-amplified voice echoing in the stuffy, crowded and un-air-conditioned room. All this brought nothing but dizziness and suffocation.” 这些具体词引起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感觉和情绪能把听众带入演讲中。

比喻性或有韵律的语言包括明喻、暗喻,即用“like”或“as”比较两个本质上不同但有相同之处的事物。下面是著名的Martin Luther King, Jr.的演讲I Have A Dream:This momentous decree came as a great beacon light of hope to millions of Negro slaves who had been seared in the flames of withering injustice. It came as a joyous daybreak to end night of their captivity. 这些明喻表达了他希望黑人能得到真正的平等相待,并最终有一天能得到解放。

下面是山东大学苗婧的演讲:“Thanks to the expanded enrollment, we can say goodbye to those days when going to college was like passing over a narrow bridge, with only a few, a very few, able to make it to the other side.”这个明喻生动地描述了大学录取的残酷竞争。

暗喻,指的是用“like”或“as”比较两个本质上不同但有相同之处的事物。

演讲艺术 篇4

关键词:口语语言,演讲,准备程序

演讲是现代人的经常性活动,演讲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演讲语言艺术正在广泛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当今社会己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的浪潮正在深刻地影响社会一切领域,随着人们的社会交往越来越多,演讲的作用也日益重要了。但并非会说话的人都会演讲, 出色的演讲者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出众的口才,还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充分的准备。

常言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卡耐基曾在《语言的突破》中说过“只要遵循正确的方法,做周全的准备,任何人都能成为出色的演说家。反之,不论年纪及经验多么老到,若没有适当的准备,仍会在演讲中出窘。”要想使自己的演讲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良好的效果,演讲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美国最享有盛名的口才和演讲学家多罗茜 • 利兹 (Dorothy Leeds) 在其《口才》一书中对演讲的准备工作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本文结合其理论和其他一些演讲名家的经验,梳理了演讲准备的程序,拟从明确目的和主题、了解听众和环境、收集材料和数据、准备提纲和讲稿、 备好教具和提示卡、熟练记忆演讲稿、做好心理准备、有效控制演讲时间等八个方面来谈如何做好演讲的准备。

一、明确目的和主题

每一场演讲都会有自己的主题和存在的理由,这是演讲成败的关键因素。演讲之前需明确你的目的是通告信息, 还是取悦或者说服听众,或唤起听众的行动……只有明确了演讲的目的,在演讲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力地进行现场调控。作为一个演讲者,应该利用自己深刻的认识能力,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本质,使演讲中的思想、 观点和见解更深入一步,真正地起到启发听众、教育听众的作用。演讲者应该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演讲的主题要有新意,有创新,不能人云亦云。要见人所未见,讲人所未讲, 在看似平凡的现实生活中发掘出人们意想不到的深刻的思想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听众,感召听众,使听众信服。 鲁迅先生的演讲中有很多独创性的观点,如他在《未来天才之前》中提出的“若想有天才必先有产生天才的民众”, 这种观点就有其独到之处。演讲的主题应该直接取材于社会和时代所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说,演讲者应力争站在时代前列,以先进、新颖的思想去启迪听众。这样的演讲才有听众,也易于发挥作用。

二、了解听众和环境

听众的自然状况、思想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以及心理需求,演讲所处的社会环境、场合环境和关系环境等都会对演讲有制约作用,所以,在演讲准备的程序中,了解并分析听众和环境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首先要了解并分析听众,即是对听众的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 兴趣、性格、气质、心境、需求、兴趣、目标和恐惧等自然情况、宗教取向、种族和民族以及文化背景、所属团体、听讲意愿等特征进行分析,谈论听众知道和关心的话题,以确定自己的演讲方式,使演讲有的放矢,达到演讲的目的和效果。其次要了解并掌握演讲的宏观背景环境、微观背景环境和关系环境。掌握宏观背景环境包括需了解并掌握时代、社会、民族、地域、文化等诸多因素 ;把握微观背景环境也即场合环境,需考虑演讲时间、背景、组织、听众等因素 ;把握关系环境需要认清和正确处理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运用适合于这种关系的演讲方式,才会讲得更得体、更受欢迎。 任何成功的演讲都是演讲者能动地适应表达环境的结果,能动地适应环境,实际上是完成演讲任务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能动适应的根本办法是力求达到主、客观因素的统一, 即演讲内容与环境的统一,演讲形式与场合的统一,演讲者的外部形象与演讲处境的统一。

三、收集材料和数据

演讲总是要运用各种各样的事例,让事实说话,只有围绕主题,选择那种真实、准确、新颖、典型的事实材料,才能使演讲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要真实选材,演讲中使用的材料必须来源于客观生活,不能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更不能无中生有、胡编乱造 ;二要准确选材,演讲的事件材料能准确地表达演讲者的意图,即扣住演讲的主题。三要新颖选材, 演讲者应善于捕捉社会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事实、新经验、 新问题,并善于总结,勇于做出理论上的新概括,也可以选择那些虽非新出现的但人们却没说过或很少说过的事实作为材料,或者把陈旧的事物换一个角度来选材,都可以给听众以清新的感觉 ;四要有针对性选材,主要是针对听众的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材料。演讲中的选材,必须照顾听众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民族、所处地域及性格、爱好、 心理需求、兴奋中心等,才能收到理想的演讲效果。

四、准备提纲和讲稿

演讲提纲的目的是帮助你记住想说的话,提纲强调了演说中最重要的因素,剔除了多余的材料,并帮助你选择最佳的论证信息。起草准备提纲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指把演讲合成一个整体。在这个阶段,演讲者决定在演讲的开场白部分说什么,如何在演讲的主体里组织要点和论证材料,以及在演讲的结束语部分说什么。提纲中应把观点精简至两三个主要句子或关键性段落,并按照最令人信服的顺序排列先后。其中,最主要的几点是 :用一个句子精确概括演讲目标、精心准备一段富有冲击力的开场白、周密添加论据、认真提炼结论、反复锤炼和修改讲稿。有效的书面交流和口头传播是不同的,演讲是暂时性事件,一个个词语飘浮在空气中,随后马上就消散了。但如果演讲者能够充分利用口头沟通非正式的特性和优势,那么听众肯定能更好地倾听和理解演讲者的发言,如运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和词语、生动的语言, 强调和重复以及提问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使演讲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易于记忆。

五、备好教具和提示卡

教具指的是在演讲过程中辅助演讲的一些实物、 图片、 视听设备资料等具体视觉实物。如果讲话中需要视觉教具, 一定要提前准备好,但如果不需要它们,稿中的材料也无需借助它们的演示,那么千万不要勉强,以免画蛇添足。如运用得当,视觉教具自有其效用。当人们同时听到和看到时, 便能够记住40% 的内容。提示卡是为自己的演讲而准备的, 主要是演讲的所有要点或重要的引文提示,并在上面清晰地标上号码。

六、熟练记忆演讲稿

有了理想的演讲稿,并不等于演讲已经成功了,因为从演讲稿到正式上台演讲,中间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由文字稿向实践应用的转化工作——演讲前的练习。那么如何来理解体味,熟记和驾驭演讲稿呢 ? 一是要从意义入手,熟记和驾驭演讲稿的中心, 找出各部分的意义一一中心思想的“支撑点”,做到提纲挈领,才能在此基础上很好地记忆和驾驭演讲稿 ;二是从结构入手,记忆和驾驭演讲稿的思想脉络和章法结构,把握演讲稿的几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过渡和照应等 ;三是从形象入手,熟记演讲稿中的典型事例和具有形象性的关键词语,作为说明和论证问题的依据 ; 四是从理解入手,牢记演讲稿中的名言警句,以便恰当运用, 增强说服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是从感情入手,进入演讲规定的情境角色,深入理解和掌握演讲稿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使听众感到情真意切,真实感人,从而产生巨大的艺术力量。

七、做好演讲心理准备

在公共场合中,能让自己的语言像清泉潺潺流出,激人奋进、启人心智是大多数人的愿望,但对于多数人来说,胆怯、缺乏自信是最大的心理障碍。要成为一名好的演讲者, 必须从消除恐惧,从建立自信开始,充分做好演讲的心理准备。那么如何消除恐惧情绪,做好演讲的心理准备呢?一是要有强烈的成功欲,演讲中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才能使演讲者对演讲效果高度关切,进而引起对演讲内容的构成、演讲方法与技巧的运用、听众的有关情况、演讲进程中的反应等一系列问题的关注,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演讲的质量 ;二是要充分自信,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演讲者重要的心理支柱,它可以发挥意志的调节作用,坚定演讲者的意志,促使演讲者的智力呈现开放状态,更有效地发挥演讲者的创造性,较好地进行临场发挥 ; 三是要从容镇静,以坚强的自制力面对尴尬,不受各种刺激因素的支配,而是要调动和发挥积极心理的功能,以保障演讲者主动适应各种演讲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良好的演讲效果 ; 四是要增强自控,积极克服消极心理,做到正确的认识和科学评价听众、目中无人又心中有人、充分准备、认真练讲并提前到现场准备,熟悉环境、了解听众,以便尽快适应会场气氛,消除陌生感。

八、有效控制演讲时间

有效控制演讲时间对于演讲的成败也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演讲者无法精确地按秒计时,也要估测好演讲的时间,以免因时间不足而影响演讲质量。演讲者可以在讲演时在讲台上容易看到的地方摆上一只数字计时器或手表,也可以安排一位听众在讲演只剩下最后5分钟时给你发出暗号。演讲者可在剩下的5分钟里,在结束发言或提问之前,用来阐述一个重要论点。 各种类型的演讲对时限的要求不尽相同。比如比赛性演讲,就是在特定的目的 (“比赛”) 下,机关、 组织、单位或者团体为了考核和评价人才素质而集中组织多人参加的演讲活动,为了防止参赛者因信口开河而浪费时间,一般都有“三至五分钟”这样的明确要求,参赛者虽或多或少有“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但不得不按这个特定的时限要求精心准备。一旦出现超时现象,就会削弱演讲效果从而导致“失分”;又如在一些国家的公众性发言场合,为了防止一些“雄辩家”漫无目的的长篇大论,还采取手拿冰块、打铃警告、单腿站立这样一些“新奇”的办法,这也是人为限制演讲时间的表现。

演讲的艺术 篇5

序言

作者卢卡斯在序言里引用休谟的一言作为重点:授人善辩之术,莫过于从范例入手。

第一个部分

一、公共演讲

1、书上的东西多少都不如实践实在。先把这些条条框框记住,不断积淀和锤炼,必定历经久远。

2、演讲和日常语言的共同点:逻辑、对象、效果、反馈;不同点:结构更严谨、用语更正式、方式更专业。

3、关于演讲焦虑。关于焦虑我是再熟悉不过了...那天和传路聊天的时候还把焦虑的方方面面复习了一遍(有时候自己仍然会不自禁的陷入焦虑)。其他的不多说,书中列举了一下六种克服焦虑的方法:不断演讲,积累经验;准备准备再准备;积极心理暗示;场景想象(这个非常有用,亲身体会);大多数紧张是看不出来的(貌似口语课老师也这么说过);别指望完美(认知的关键);除了这些,当然可以运用一些放松技术。

4、演讲现场的要素:场合、演讲人、干扰(以及调整自己,适应干扰)、信息、反馈、渠道。

5、演讲和文化:就是场合问题要设计到不同文化的差别。

二、公共演讲的道德观

1、演讲内容和方式要合乎文化道德观。

2、演讲的目标要符合道德,特别是一些灰色地带的道德,非常值得关注。

3、精心准备每一次正式演讲,并且说话要诚实,避免谩骂和其他不良词语的滥用。注意是滥用,还是看场合问题。

4、个人演讲不能有剽窃的内容,引用需说明,演讲需要代表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语言。

5、避免剽窃是个相当重要的内容,避免的唯一方法是,尽可能多的搜集资料,形成自己的看法。

三、倾听

1、聆听可以分类为,欣赏性聆听,移情性聆听,理解性聆听和批判性聆听。

2、聆听能力不强的几个原因有:注意力不集中,听得太费力(怎么又听力的感觉= =),武断(一般沟通最容易犯的问题,还没说完就打断对方),拘泥于外表

3、后面谈到怎么聆听,我认为口译课练得真的很多了 = =~

第一次演讲

1、组织演讲:任何演讲包括三个部分,开场白、主体和结尾。短篇演讲的要点不宜过多,观众很容易接受不了连绵不断的逻辑。

2、开始演讲:完全的照着念和完全的即兴演讲都不适合初学者。即兴演讲需要演讲者对逻辑要点和材料非常熟悉,并且需要有一定放松的状态,才能发挥出日常语言相当的幽默感和连续感。真正有效率的演讲都是连续的连贯的,你常常会惊讶于演讲人,但是流畅的演讲常常是大量经验和练习的沉淀。

3、试讲:几个要点:不要照着念,大声演讲,掌握时间,觉得差不多了可以让其他人在你面前继续试讲。

4、正式演讲:首先自信的身姿自然的上台后,用少许的时间用微笑和观众保持一致,再开始演讲,途中记住要和观众保持持续的眼神交流,声音和眼神是控制观众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最后一排的观众。只要你能够根据观众的反馈调整眼神和声音,就一定踏上了高效演讲的道路。

第二个部分

一、话题的选择与目标选定

1、话题的选择不多说,主要是由场景、观众和演讲人自身的条件决定。主要可以从自身熟悉的和自身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2、目标的选择:记住,目标的选择是演讲稿非常重要的部分。主要的有告知和劝说。比如目标:“告知观众,瑜伽有助于我们的健康水平”

3、对目标的审查:是否切合听众?是否切合自身?是否太琐碎?是否太专业等。

4、关于中心思想:一句话中心思想是对主体的高度概括。往往被用在演讲最后,是演讲人想让观众即使忘了所有的内容也应该记住的东西。

二、听众分析

1、把听众作为中心是出色演讲的必要条件。寻求共同的普遍的价值观和经历是一个好的方法。当然说的容易做的难,我们必须在演讲之前就要了解听众的观点,而不是在现场根据听众的反馈来调整。

2、成功演讲的成功条件之一是,要尊重每一个听众,无论在课堂内外:你都要表现出最高的水平。

3、听众心理:任何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愿意听到和自己有关的有意义的事情。

4、听众统计分析:额...干脆建模好了...有两个方面需要考虑,一是听众的统计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性取向等),二是这些特征对演讲的影响程度。

5、听众情景分析:在进行统计分析后,就要做情景分析了哈。

·规模:记住,规模越大,就越需要正式。

·环境:在演讲前有必要提前考察和准备好听众的环境,即使物质环境确实不好,不如很热,你需要记住,这个时候只有靠你自己的热情和能力来吸引观众的情绪了。

·对演讲话题的态度:一是兴趣;二是知识;三是态度。

·对演讲人的态度:人们往往有先入为主的感情,演讲人的水平越高,人们越信服。

·注意场合:时间等等。

6、如何搜集信息:到了这一步就不说了~~

7、适应听众:两个方面。

一、演讲前适应观众:预测观众的反映,调整自己的话;

二、演讲时适应观众:这个非常重要啊!以前完全没有意识到!在现场即将演讲时,如果你发现突发的情况,比如说黑板没了,人数少了,应该根据上述的标准及时做调整,比如说人少了就少些正式,时间少了就精简内容等等。

三、资料搜集

1、这个不多说了...当然这里包括了访谈和问卷调查,我想自己在大一的时候已经做的够多,不多说了。

2、顺便说一句,这教材真是详细啊...什么检索的方法,索引的方法都讲的那么耐心...赞一个~~

四、支持你的观点

1、实例:可以分为简要事例、完整事例和假设事例。事例的运用说明、强化你的看法,并且可以使演讲更加人性化,生动。当然要让事例起到最佳的作用,演讲人的功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哈!

2、数据:不多说,关键的要点有:不要滥用数据;指明数据来源;简化数据。

3、证言:分为专家证言和普通人证言。有两种方式可以引出证言:引用和转述。至于什么时候用什么,请记住,一般如果证言短小精炼,并且有思想,流畅,能够打动人,那么就引用吧~

第三部分:演讲准备:组织和设计

一、组织好主体内容

1、要点:演讲目标和中心思想定了后,就是定演讲的主体要点了~注意要点不宜过多,两三个足以。

2、后面的诸如论点材料、组织方法大多属于文章写法,早就熟悉了,不多说。

二、开头和结尾

1、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在演讲中再正确不过了,一般来说,开头有四个任务。

2、引起注意与兴趣:这是发挥演讲人创造力的时刻!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让主题和观众产生关系。具体的技术有:让观众想象、让观众震惊、反问观众、引文开始、讲故事等等。

3、阐明演讲主题:好的开始也一定要让观众对主题有清晰的了解,否则即使引起了注意和兴趣也是徒然。

4、建立可信度和好感:可信度的程度是观众是否对演讲人买帐的关键,有时候有必要说明自己的主题方面的研究情况和了解情况;好感这个东西,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真诚。

5、介绍主体内容,即逻辑要点:不要让观众去猜你的逻辑是什么,最好是在开头告知。还有个另外的作用,演讲人可以在开头告知观众演讲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另外的一些开头的提示

·开头部分的时间一般在总时间的10-20%。

·开头的部分需要灵感和创造力,可以在搜集资料的同时准备一个本子,随时记下灵感。

·开场白可以准备若干个,随机选取。

·开场白最好在主体完成以后,不要在一开始就范畴,因为这是个创造性的工作。

6、结尾也是个技术活,如果徒然结尾,会毁了整个演讲。具体将来结尾有两个作用,一是发出演讲结束的信号,二是强化中心思想。

7、发出演讲的信号可以很简单,比如说口头提醒诸如最后,作为结论....等等。另外的技术有,通过语气和姿势:声音渐强或者渐弱。不过到底是渐强还是渐弱需要看演讲主题和氛围而定。

8、强化中心思想:常用的方法有,总结主题(最平常的)、引用(升华)、戏剧性结尾(创造力)、首尾呼应。

另外的一些结尾的提示

·和开头一样,可以在搜集材料的时候注意一些有意思的创意。

·结尾不要太长,一般占到5-10%。另外声音好洪亮,不要不愠不火。

三、演讲提纲

1、这个不多说,小时候写作文提纲写的够多了,只在这里提出几个演讲要注意的地方。

2、准备提纲(详细):注意过渡、最好给演讲起个名字。

3、演讲提纲(演讲时用):就是口语老师一直强调的小纸片,注意,可以标明演讲小线索,表明准备时的小想法。

四、演讲语言和表达技巧

1、演讲语言类似与作文语言技巧,不多说,这里主要说一些现场的表达技巧。

2、当然传达方式这个东西需要演讲人在掌握和熟练运用了以上的技巧和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后才能够拥有的个人风格。属于精进的部分了。

3、一般传达方式有四种:书面演讲(安娜·理查茨)、背诵演讲、即兴演讲(重点后面介绍)和即席演讲(就是上面我们讲的内容,著名的可以参见伊丽莎白·多尔 1996年白宫)

4、即兴演讲:你可以给自己安置一个即兴演讲的模式:比如三步法(申明观点,论据,结论)和四步法(态度,观点,论据,结论),总之要显得有逻辑。另外要掌握语速,因为一紧张语速就会很快,要学会用一些过渡的短语来调节语速,比如我想说的是...等等。还是需要大量的练习。

5、声音控制:包括音量、音调、频率、停顿(相当重要的技巧)等。声音控制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控制场面,二是自我风格。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形成。

6、形体语言:包括个人外表(需要和场合搭配)、身体动作、手势和眼神交流。形体语言除了关乎演讲人的个人形象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调节自信和情绪。

7、回答提问:一般有两个部分:一是预先准备问题;二是练习回答方法。

·预先准备问题:在演讲的排练阶段,让别人提问等等;

·回答方法:说明提问的方式(过程中还是结束后?)、用积极的态度回答、仔细倾听、面向提问这倾听,面向所有人回答!、诚挚和坦率、保持话题方向。

五、使用视觉辅助

1、一般的视觉辅助有实物、模型、图片、表格、幻灯片等等。在我看来,实物除了给观众比较直观的印象以外,有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组织演讲者的演讲逻辑。

2、后面讲了一些视觉辅助的注意要点,大部分是我们演讲课讲过的,这里选几条特别注意的:

·避免使用黑板:黑板耽误的时间太多;

·避免材料在观众中传阅,即使是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份:因为这样会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加大演讲的难度;

·在需要展示的地方才展示,避免转移观众注意力;演讲时面对观众而不是材料;

六、使用演示文稿

1、额,都是ppT的东西,不多说。

第五部分 各类公共演讲技巧

一、告知型演讲

1、关于各种组织方法:主要有实物、过程和概念告知演讲。

2、一些提醒:

·不要高估观众的知识水平:观众不同与读者,必须在听的同时要充分理解。

·尽可能多的让观众和你说的东西产生联系!!不要一味的告知,要灵活运用语言和技巧让观众对话题产生兴趣的方法就是,每个人对和自己有关的事情非常有兴趣!

·避免过多的使用专业和抽象的语言词汇。

二、说服型演讲

1、当然说服型的演讲是在告知型演讲技巧之上的。说服型的演讲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伦理问题,我们需要在不触犯观众伦理的基础上真诚的进行演讲。

2、说服型演讲是观众和演讲者之间的心理战。这个时候,演讲者必须要切身的严肃,把自己当作和对方讨论的角色,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反对意见,才有可能达到效果。

3、另外,说服型演讲不可能说服所有观众!你必须有一个目标群众,这个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确定,他们才是你的目标,当然这部意味着可以把其他人的利益忽略。

4、关于事实、价值、政策等不同类型的说服型演讲的组织方法不多说。

演讲艺术 篇6

一、政务公关演讲艺术的功效

公关演讲在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施加影响,调节行为,开展斗争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典文学评论家刘勰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法国大文豪雨果也说过:“语言就是力量。”中国四千年文明发展史中,有不胜枚举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曾有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的佳话。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后,国力日益强大,成为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的严重威胁。六国为了对付强秦,越来越感到需要联盟。苏秦应六国之需要,到六国去游说,主张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秦。他在公元前334年首先到燕国去说服了燕文公,后来又说服了赵、韩、魏、齐、楚等五国的国君,于是六国公推苏秦为“纵约长”,佩戴上了六国的相印。苏秦就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六国形成“合纵”的“统一战线”。可见公关演讲在人际交往中,在军事、政治斗争中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党政领导干部如果能掌握并娴熟地运用公关演讲艺术,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945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曾应重庆“西南实业协会”的邀请,出席他们的一次星期五聚餐会,并演讲《当前经济形势》。周恩来先指出了结束抗战以后的政治问题,然后又谈了发展民族资本和社会经济等问题,最后阐明了我党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经济纲领。听报告的人极其踊跃,不仅座无虚席,而且在讲堂的窗台和窗外,都站满了人,但会场秩序很好,只有周恩来同志洪亮的声音在震荡着。演讲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周恩来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和作了充分的准备是分不开的。

作为新时期的党政领导干部尤其要掌握演讲艺术。领导者驾驭了公关演讲艺术,在向下属宣传政策、发布指示、传授知识、发表对组织发展战略的看法以及鼓动下属的工作和生产热情时,就可以最有效地将大量的信息、系统的思想和观点、多方面的知识灌输到下属的意识中,从而提高领导效能。同时,政务公关演讲艺术还是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它有助于领导者提高表达自己思想的技巧;有助于培养领导者的自信心;有助于领导者增强责任感;有助于领导者与下属感情上的交流。总之,公关演讲艺术对领导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公关演讲口语表达的技巧与艺术

公关演讲口语表达的技巧与艺术充分表现为一种美的吸引力或美的感染力,是公关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一种审美感情的共鸣,一种心灵上和谐美的呼应。比如,听众赞同一种观点则掌声雷动,甚至不断地狂呼。这就是美感效应。然而,一场演讲能取得这样的成效确实不容易。这除了演讲内容要十分生动以外,还要求演讲者必须掌握口语表达的技能和技巧。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技巧。

(一)形象比喻法

有些演讲者满腹经纶,可是讲的话却令人感到乏味,提不起神,其问题在于使用的名词术语多,而且晦涩难懂。听众不知所云,自然领会不了他的高妙与精彩。

一般来说,公关演讲者所面临的听众在大多数情况下知识层次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听众轻松地理解你所讲的全部内容呢?只有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才能栩栩如生地描述事物,使整篇演讲产生强大的说服力,激发起听众投身实践的热情。形象化的语言可以把抽象的、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浅显化,使其绘声绘色、具体生动,寓抽象的道理于形象的描述之中。

譬如,1972年尼克松来华时,在一次演讲中说:“长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隔开的城墙。但是,它使人们想起,世界上仍然存在着许多把各个国家和人民隔开的城墙。长城还使人们想起,在几乎一代人的岁月里,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着一道城墙。”听到这里人们不知其意是善是恶,自然细心聆听下文:“四天以来,我们已经开始了拆除我们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过程。”一句话让人轻轻放下提起来的心。尼克松形象化的语言可以使听众形成逼真的形象,从而感染和打动听众。

(二)制造悬念法

制造悬念,是指先不把要谈的对象或正面意思告诉公众,而让公众去关心,去猜测,去推究,吸引他们急切想知道下面内容,聚精会神地听下去。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谈话艺术的第一要素,是不让听众知道你接下去说什么。”这就是说,在演讲者演说的过程中,叙事与议论应力求出奇制胜,造成一种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境,特别是在紧要处设一个“扣卡”,将听众“悬”起来。激发听众的悬想和期待,让他们在深深的思考中,洞察着事物的来龙去脉。一旦“扣卡”一开,使听众立刻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感。当然,悬念设置不是为了故作神秘莫测之状,而是作为整体思维过程中一个“焦点”,凝聚一篇演讲的“题眼”,否则,会弄巧成拙。

(三)提问启迪法

善于用语言提问,启迪公众思索,是演讲成功的一个重要技巧,同时也能为点明主题蓄势。这种提问作用是引发猜测。比如,在“把青春献给内蒙古”的演讲比赛中,有一男士一上场就举着一张条子说:“在我即将登台演讲时,接到一张‘你连这儿的姑娘都不爱,还谈什么热爱内蒙古’的条子。”场下一片哗然并响起一阵富有挑战意味的掌声,掌声过后便是沉默,听众急待他的下文。待这沉默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时候,他突然高声讲道:“好吧,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告诉你吧,我爱的是全自治区的姑娘!难道还有比这更能说明我对内蒙古的热爱吗?”顿时,掌声经久不息。这个突如其来的、自设障碍的提问,就是能激起猜测、引发兴趣的提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声情动人法

演讲不同于背文章,也不同于宣读论文,它是一门将语言、感情、姿态等方面进行组合的艺术,有很强的感情成分,还能表现出临场效应。正如马克思所讲的,一场好的演讲必须包含理、情、形三个基本要素,这就要掌握声情动人的技巧。所谓声情动人,就是演讲时运用声音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表达出某种感情,从而征服人心的方法。声情动人,贵在动情,情要动心,心可制行。情对情的影响会触及心灵,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生理变化,反过来又可影响人的心理。公关演讲怎样才能做到声情动人呢?需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以情动情。公关演讲艺术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一门艺术。声情动人,重在动人。因此演讲有很强的感染性。演讲者要感染听众,首先自己要“情真意切”。本身如未动心,就难以动人之心;自己尚未有情,便难去动人之情。如果演讲者本人已哽咽在喉,听众肯定不会无动于衷,因此,演讲者一旦登台,就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听众动情。正所谓“拨弦转轴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以音调表衷情。俗话讲“情寄调中,调表衷情”。这是指人们在说话时对不同声调的运用,情寄调中,调表衷情,再以这种情感打动对方的心灵。人说话的不同声调确实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因为说话的声调有如波浪,可高可低,可长可短,可粗可细,可婉转起伏,变化无穷。

(五)幽默诙谐

所谓幽默,是指有意识地通过一系列表象,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以表面滑稽、实则严肃、含义深刻的一种艺术表达。

幽默的谈吐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大的社交场合,都是离不开的。它是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的标志,它要求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比如,在西方很尊重女士。女士登上公共汽车后,男士应主动让座。有一次,一位太太登上公共汽车,车上的座位全坐满了。一位先生客气地站起来让座,谁知那太太一声不吭地随即坐下了。旁人都对这种不礼貌行为流露出不满的神色。这时,那位先生胸有成竹地问道:“太太,您在说什么呢?”那太太有点奇怪。“先生,我什么也没有说呀!”那位先生说道:“喔,对不起,太太,我还以为您在说‘谢谢’呢!”话音刚落,车厢里响起了一阵哄笑。笑声中,那太太羞惭得脸红耳赤,使她着实上了一堂深刻的文明礼仪课。

作为演讲语言要求通俗易懂、自然朴实、形象生动,如果能够辅以幽默风趣、声情并茂,则效果更好。正如陆辅之所说的:“命意贵远,用字贵便,造语贵新,炼字贵响。”这可以作为我们使用演讲语言的参考。

上一篇:内在价值评估模型下一篇:滨海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