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英语教学论文

2024-09-12

情境式英语教学论文(精选12篇)

情境式英语教学论文 篇1

1 情境式教学

1.1 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思想的产生源远流长, 在我国和西方的教育史上都有这方面的记载。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相机教学”的著名论断, 以及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都是我国古代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在西方的教育史上, 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现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领域。情境式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发展, 也是改变课本面貌的一个结构要素。

从概念上来讲, 所谓情境式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 又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 利用其中的生动场景与教育因素综合的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教育与发展的一种教育方法。情境式教学法突破了以往原始教学中“灌输式”教学的框框, 将“情”与“境”融为一体, 驻足于学生学习的兴趣、情绪、情感体验、美感等方面, 让学生产生学习、求知的欲望, 主动去探讨, 去学, 使学生听其言, 入其境, 动其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技能拓展开辟新的途径。

1.2 情境式教学与原始教学模式的比较

情境式教学与原始教学方法都被用来作为引入数学概念和理解数学方法的基础, 在概念基础与例题模式上又有共同之处。

区别在于:原始的数学教学不大重视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所获得的经历、技能与一定的关联知识, 在学习=做题=考试这种直线式教学结构中, 体验、探究性的知识技能一般派不上用场。学生只要注重课本提供的数学题目的刻板计算和解答, 很少去考虑它们的本质意义。逐渐使教育片面化, 知识片面化, 学生的思维结构片面化, 逐渐脱离了我国经济发展进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而情境式教学的优点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创设直观生动的数学情境, 包含了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 以及学生一些来自自己生活的数学体验, 包数学问题巧妙的融合在了丰富的现实情景之中,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假设各种解决方案, 积极思考与实验, 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 教学已不再是机械式的训练, 而是生命力的探索, 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智能与思维结构。

2 情境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设方法与应用

2.1 情境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让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意义学习活动真正落实。

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统一, 把所学的知识放在问题中, 以实际发展的观点去解决问题, 建构知识本质的拓展技能。同时, 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 可以引发学生的新鲜感, 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 激发学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初中数学情境式教学的应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结果的教学”。这就是说在情境实践中, 学生的思维方法, 知识技能都有了一定的拓展与迁移, 所以不同的情境, 所产生的解决方案、教学效果都是又所不同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结构, 可以借助一些趣味性材料 (数学典故、谜语等) 、多媒体动画、生活录像等将学生吸引到“数学世界”中, 从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与合作讨论。

2.2.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励学生探索新知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 他们在课堂上思想的集中时间比较短, 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疑问, 由疑激思, 以疑求知,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 在讲菱形的性质时, 教师可以先帮学生回顾复习之前的课时所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及矩形的性质, 之后由菱形的判定定理: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设计讨论问题: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较于O。

(1) 图中的哪些线段相等?哪些角相等? (2)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又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

在此问题的设置中, 学生在课堂上也能主动探索、实践。菱形的性质是由学生自主实验, 讨论总结得到, 而并非如传统教育般, 图由老师画, 性质再由老师指着图直接给出, 这样的教学模式讲几何的动手性完全局限了。积极给予他们探索与总结归纳的机会,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更能为今后几何证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2.2.2 创设生活型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 当创设的情境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时, 数学是活的,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例如:一架梯子, 靠在墙上, 问题;“陡”或“不陡”就是梯子长度和梯子影子这两条“边”的比的大小, 伴随着思考和讨论, 渐渐引入三角形勾股定理的知识。梯子的情境是生活中学生常见的情景, 研究三角形从这里开始肯定比直接从抽象的直角三角形开始要好。首先, 它让学生产生熟悉感, 又接近与平常生活, 所以没有紧张感, 比较感兴趣, 易接受, 更能形象直观的理解。

2.2.3 创设探究型情境

探究式情境教学的过程中, 摒弃刻板的公式化记忆, 适时的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设置为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创新, 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变的更加具有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因式分解时,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式子:85*85-84*84, 54*54-46*46, 并让学生在10秒内计算出结果。学生一时无法完成计算任务。然后放映一段有关的智力抢答录像, 抢答中, 主持人语音刚落, 就立刻有一个学生抢答说是169和800, 速度很快。当看到这么快的速度算出结果, 就会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 激发了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 尅是猜测、讨论,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办法。这样, 教师由设计这一问题,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很自然的将精神集中到课堂上。同时,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看出了两个数的平方差恰好等于这两个数之和乘以这两个数之差。于是学生知道了速算其中的奥妙。在此学习活动过程中, 学生在“挖掘”速算“妙法”时, 已经将思维积极的运行到了新知的探索与基础应用上。所以, 探究型情境的创设, 既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的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

2.2.4 创设活动实验型情境

教师以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游戏、实验等作为教学出发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 教学“展开与折叠”, 上课时, 教师首先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 在活动中, 认识棱柱的一些特征, 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经过大量的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后,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感, 让学生初步建立根据展开图联想立体模型的思想。教学的进行设置在活动实验的情境中, 学生人人都有动手, 动脑的机会, 合作参与, 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学会合作交流, 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同时, 通过动手操作, 课堂气氛活跃, 也使刚接触抽象数学的初中学生易于接受, 有利于促进学生今后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理解与学习兴趣。

2.2.5 创设趣味性、数学典故性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设趣味性或是数学典故性情境,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能大大的调动他们的课堂集中力, 学习兴趣度, 以及积极的求知欲望。

例如, 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 对于一直接触的都是比较直观的算术方法, 亦或只是一元问题的初中生来说, 刻板传统的引入新课, 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排斥心理, 会觉得二元的问题繁琐, 未知量又多, 容易产生理解障碍。这时, 教师可以创设为同学们都熟知, 而又感到趣味性的情境, 以此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上课开始时, 教师可以首先用多媒体放映鸡兔同笼问题的动画制作:今有鸡兔同笼, 上有三十五头, 下又九十四足, 问鸡兔各几何?教师通过对初中生学情与年龄特征的合理安排与应对, 创设趣味性的动画情境, 诱导学生对于新知的兴趣, 使学生克服了对于新型知识结构的排斥感, 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与趣味性, 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动机, 通过思考, 消除心里的压抑与矛盾, 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及对知识认知的自信。这正像赞可夫所说的:“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这种教学方式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3 初中数学情境式教学的感悟与反思

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 又自我的思想情绪与思维结构。因此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共性与差异性。初中阶段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高潮期, 对于新的学习环境, 新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各自都又一定的心理构建上的变化。

此外初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又了明显提高, 具有较大的潜力与能力自觉、独立地完成观察或一些探究型的数学活动,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 想象力与创造力也逐步增加 , 能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单性的符合逻辑的判断、推理与论证。但同时, 初中生的自我情绪较强烈, 极喜欢独立与自我表现, 但又缺乏知识的缜密性与丰富性, 所以在这样一种新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性下, 情境式教学的设置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数学教育主要是采取“知识灌输式”, 对于知识的应用与探究方面缺乏灵动性, 而机械式的记忆数学概念、理论、公式等, 初中生也消磨了小学时的“自觉性”。现代教育提倡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对于采用情境式教学的课堂上, 学生是灵活的学习主体, 又一定的自我表现性。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 使学生能很好的发挥自己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同时, 教师运用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 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良好的拓展和延伸, 促进学生探索意识的形成, 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并且, 对于情绪波动强烈的初中生来说, 情境教学的本质特征也正是激发与利用学生的情感, 以此推动认知活动的进行, 所以, 初中数学的情境式教育, 对于学生智能, 学习注意力, 学习兴趣度, 认知自信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复, 章飞.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 .

[2]傅道春.教育学-情境与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施铁如.学校教育研究导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9) .

情境式英语教学论文 篇2

一、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心奋,能主动地参与,自主地探究。所以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人们已经有了“创设情境”是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前提的研究,而且模式的问世指日可待。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趣味性、问题性、开放性,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也会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会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情境的创设要为新旧知识的衔接创造条件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某一新的数学知识之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这个结构往往距新知还有一段距离,即或就是一步之差,教学也要要求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恰当的内容,充当新旧知识链结的“亚目标”,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这个“亚目标”叫做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知识的有效链结创造条件,为实现新知的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可以,为知识的过渡给人以自然顺利的美感。数学知识前后连接紧密,无理方程要去掉根号化为有理方程;有理方程中的分式方程要去掉分母化为整式方程;整式方程中的高次方程要降次为一次方程或二次方程;多元方程要消元化为一元方程。

四、根据耳聋学生年级和年龄特点,唤起学习兴趣高年级的聋生注意时间长,耐力较持久,自控力也较好,思维呈连续性,学习积极性高,许多有攻坚、显示自己聪明才智的心理。在教学中要有技巧,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善于制造悬念,适当的沉默或等待,恰当的比喻,敏锐的洞察力都将聋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并有益于学生思维的动化。运用直观教具教学。聋哑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以感性材料为起点,贯彻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图片模具、多媒体、声、光、灯等直观教具进行生动形象具体的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判断联想的过程中开拓思路,加深理解。活泼好动是聋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使枯燥的学习变为具体有趣的东西,在实践活动中尝到探索知识的乐趣。

“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 篇3

一、拓宽体验渠道

初中生在进行写作时还是遇到了不少难题,千篇一律的“记流水账式”的作文层出不穷,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须要开展“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开展“情景体验式作文教学”首要策略便是拓宽体验渠道,而体验的渠道分为两项,分别是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精密”而“诚实”的好文章来源于生活,直接体验就是体验最真实的生活。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当中,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例如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苏轼的《赤壁赋》、杜牧的《阿房宫赋》等)都是作者浪迹天涯的体验结晶,可见,这些文章的作者在成为作家之前,都经历过了长时间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师除了进行日常授课外,还应当结合教材单元主题,积极开展活动。例如,在教授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单元时,教师应当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接触自然,一方面,让学生体验作者进行景物描写时的情感,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及精神世界。

阅读不仅可以直接体验生活,还可以间接体验生活,将自身独特的灵感融入在作文当中,教师在开展体验式阅读时应当鼓励学生多阅读作品,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作品中重新认识自己,亲身感受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培养体验意识

自觉捕捉生活中的材料就是体验意识,体验意识对于学生构思体验式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思索生命、热爱自然,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一旦心里泛起涟漪,都可以将它作为写作的灵感来源。

从古至今,日记一直都是人类抒发情感的普遍方式,无论今天去到哪里、也无论今天收获(或失去)了什么,只要是来自生活的、亲身经历的、有感而发的,日记都以文字形式完全保留下来,既没有文体拘束,又不受形式限制。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日常授课时,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积累生活体验,或者在没有灵感的时候让学生写读书笔记。例如,在教授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光阴的故事》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写一写学完教材后的感受,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悟性。只有让学生通过体验日常生活,记下生活感悟,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组织体验教学

组织体验教学分为4项内容,分别是设计情境、把握命题、注重改评与全程策略。

设计情境就是创设生活情境,而生活情境就是写作的导航标,可以提升学生的情绪感受,让学生写作时朝着心意发挥。在写作教学中设计情境的常见方法就是制造事件,在写作课前或者写作课时为学生特意制造情境,如在教授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单元须要指导学生写心灵感悟类文章时,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舒缓的、慢节奏的音乐,放松学生的心情,让其在舒适的身心环境中进行创作。

把握命题是指教师在布置习作练习时,尽量出一些新颖的作文主题,再指导学生几条写作方向,以唤醒学生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在命题体验式作文时,要依照三项原则,即开放(不限制学生的体验角度)、体贴(体现情感的重要性)与诱发(诱发语言、情景、情感等)。注重改评的重点在于针对学生的文章作品,无论质量高低,均给予鼓励性评价,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成功创作的喜悦、寻找到创作的技巧、得到持久创作的动力、体验到写作带来的快乐。

全程策略,顾名思义,注重的是整个写作过程的全局,实际上,写作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写作的过程体验问题,每次都只是机械性的重复出题、布置学生写作任务,批改学生作品这个过程,没有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些都不是体验式教学所希望的。体验式作文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有很多,例如,在作文的反馈阶段,教师必须让学生得到关乎其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可以来源于学生自身、周围同学或者任课教师,让学生了解其自身写作上的优势与劣势,促使其思考来自各个方向的意见,从不足中得到进步。

“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表达了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重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身心的茁壮成长。

幼儿阅读教学的情境式呈现 篇4

一、情境式呈现的运用方式

1.情境式导入, 由兴趣引发思维。众多教育实践研究表明, 幼儿正处于创造性思维的萌发阶段, 已经产生了创造的要求与行动。在这个时段, 他们开始走向一种有目的的思维状态, 不再受一般生活经验的约束, 能主动地根据具体问题、具体情境, 使用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同一般”的方法去寻求答案。阅读教学活动由情境导入, 可以瞬间激活幼儿兴趣, 使幼儿在强烈活动欲望的驱动下, 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地思考问题。如绘本阅读教学活动“换一换”, 教师在教学的开始部分, 根据故事情节创设了动物们在草地上捉迷藏的游戏情境, 随后通过找一找的方式, 引出故事中的七个主人公, 让幼儿在找找小动物、学学小动物的叫声、演演小动物的动作中, 享受情境活动的乐趣, 并由此熟悉不同动物的特征和叫声, 为后面的活动铺垫了积极的情感和思维基础。

2.情境式探究, 由释疑拓宽思维。情景式探究主要运用于阅读教学的主要环节, 即教学的基本部分, 是幼儿主动参与阅读的重要时段。在适宜的情境中, 幼儿会主动积极, 情感流畅, 思维活跃, 并凭借已有的经验充分理解阅读的内容, 有利于幼儿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和新经验的进一步提升。

幼儿就是阅读一个简单的故事, 也需要调动个人的艺术想象, 根据教师提供的故事情境, 在脑海里再现故事中所展示的动态、连续的景象或者画面, 并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比如, 在故事教学活动“克里克塔”中, 教师在教学的基本部分, 通过呈现不同的图片情境, 把波特奶奶寂寞忧郁的神情、收获礼物的激动、面对礼物的恐惧一一展现在幼儿面前, 使幼儿通过观察图片, 不断调动已有经验, 猜测波特奶奶的心情、礼物内容和波特奶奶收到礼物的反应。幼儿在这样的情境引导下,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获得了思维的碰撞。

如果教师创设了一个相应的表演情境, 让幼儿扮演故事里的一个角色, 幼儿便会主动地进行角色转换, 将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相应人物, 沉浸在游戏化的表演之中, 用充满创意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故事的情境和情节, 从而获得对故事更为深入的理解。因此, 表演是情境探究的主要方式, 经常使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

二、情境式呈现的关注要点

1.情境呈现重在形象性。阅读活动中呈现的情境必须与幼儿的思维特点相吻合, 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和谐, 要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幼儿的兴趣, 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如教学活动中所提供的图片、图卡、头饰、臂饰、手偶等, 或是创设的背景场景和实物情景, 都应该是具体的和形象的, 是幼儿自己直接可以读懂, 并且是直接可以运用的阅读元素。

2.现代信息技术要适度。在阅读教学中, 媒体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PPT、Flash所创设的动态情境, 色彩鲜艳, 画面清晰, 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形象而灵动的材料。但教师必须适度使用, 避免过多的动画给幼儿带来思维的麻痹和减少阅读的挑战性。

情境式英语教学论文 篇5

论文摘 要 情境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方法主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种教学氛围和语言环境。可使学生更好的感知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加快速的掌握语言知识点,提高语言能力。本文主要分析情境式课堂教学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实施现状,并提出一些完善情境式课堂教学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对策。

引 言

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高速度发展,社会对英语教育的关注,家长和学校对英语教育的关注有时甚至达到了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地步,作为信息载体之一的英语已经成为人们各个生活领域的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使得重视、加强和促进英语教育教学已成为适应国内和国际形式的需要。而情境式课堂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种新兴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下面我来看看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来实施情境式教学:

一、英语听力学习与音乐欣赏相结合

在传统的听力教材过于枯燥,容易引人入睡的情况下,笔者想到了音乐。音乐对大部分的年轻人来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其与英语结合的方式能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韵律、有节奏的音乐配以VCD或MTV,图文并茂的影视音像辅助材料,使学生能很快沉浸其中,学习起来轻松自如,情趣盎然。此外,音乐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语言教学和文化层面之间的疑惑,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了解外国风俗、文化的平台;对增强学生的语感、陶冶性情和提高鉴赏力不无裨益。

二、英语背诵与情景表演相融合

对话是教学的重要部分,而且就是情境教学的内容。这些都最好需要学生能背诵下来的。但背诵是个人见人憎的活,怎么才能让他们乐意得接受这个任务呢?笔者就想到找情景表演帮忙。情景表演可分为:课文对话,根据课文改编的短剧以及每节课开场的Daily report。尤其是根据课文改编的英语短剧,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强化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景剧的精心设计,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展示他们才华的机会,直接有效地培养学生兴趣和激发他们的热情。下面我们将上海牛津英语七年级下中的一篇《We love all four seasons》作为例子,来挑选学生进行情景对话:

A同学对大家提出问题:Do you like spring? What does spring make you think of?

B同学回答:Spring makes me think of rain. It is awful to walk in the streets when the weather is wet.

这时B同学可以根据条件打开雨伞,甚至可以在教室洒点水。

C同学回答:Spring makes me think of animals. Some of them sleep for the whole winter.

这时C同学可以模仿冬眠的小动物睡觉的样子。

这样变单调、枯燥、无意义和念经式的背书为创设特定情景、有情趣的英语情景剧,深受学生欢迎,效果不错。

三、利用情境教学进行语法学习

在教学语法时,老师应该尽量创设一些便于学生理解运用的情境。比如在教学形容词的比较等级时,可以就拿班上的学生举例来创设真实的情境:可以比较学生头发的长短、个子的高矮、身体的胖瘦、男女生数量的多少、某一首流行歌曲的受欢迎程度等等,这样学生感觉很真实,也觉得学起来很简单,语法规则也在运用中不知不觉地记忆下来。

很多学生都习惯了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解语法问题,而他们则是不停得笔记。可实际上这些都不是他们学习的重点,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make themselves under-stood,与语法并不是特别强调。于是笔者尽量得把每种跟语法有关的问题以句型的形式列出来,只要求大家套用某种句型来表达某个意思,这样也算是给他们减轻一点负担吧。

四、单词记忆与游戏相结合

很多学生都跟笔者抱怨单词记不住,背完就忘,然后就要老师来传授一点记忆的诀窍了。笔者就给他们举例:car,汽车认识不?scar,那就是死汽车,把笔者的脸刮了,留了一道疤,scarf,把疤覆盖住,那就是丝巾的作用了。学生们在大笑之余,也开始用类似的方法来记单词了!又比如,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让他们竞赛,从A-Z带头的说出吃的单词来。哪组说的越多,哪组就是胜利!于是学生们全民参与,热闹非凡,动字典,电子词典,以前的笔记等等,说了一大堆的单词,比赛结束之后,笔者找了其中几个生僻单词问他们是否还记得,80%的人都能准确说出它们的中文意思,那么笔者的比赛也就算达到要求了。

五、结 语

情境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在跟学生的授课交流中尽量用地道准确的英语;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对社会文化背景、上下文情景的选择要真切、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非语言手段(如动作、面部表情、姿态、声调高低等)和一切实物,尽量避免让学生形成陌生感,努力搭建一个他们所熟悉的场景。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发挥其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熟练应用英语这一门语言。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初中实践[J].人民日报社,(12)

[2]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实践[J].四川教育出版社,(10)

[3]田慧生.情景教学—情境教育的时代特征与意义[J].英语教学研究,2011(7)

[4]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J].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11)

警惕走入“情境式”教学的误区 篇6

关键字 素质教育 情境式 教学 误区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由传统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探究性精神以及创新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越来越认识到情境式教学的好处,能够让学生有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在参加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教师也是运用了大量的材料,比如用多媒体展示文字、图片、影音、史料等,而且还有教师的语言描述,带动了课堂气氛,看似是一堂成功的展示课,其实是过分看重情境式教学的作用,走进了情境创设的误区,下面我就这一问题阐述我的几点看法。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

21世纪的今天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应用在教学中,其中多媒体就是一个被普遍认可的手段,他改变了过去单纯使用语言描述的枯燥无趣,板书擦了写写了擦的历史,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将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声音融合在一起,在配上教师的讲解会使整个课堂氛围特别欢乐,所以被认为是我们现在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但其中人们过大的估计了它好的方面。

(一)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和需要多媒体课件来演示

多媒体技术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每课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要求达到的目标不同决定我們是否采用多媒体展示。例如:在讲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影音资料勾画人物形象,记忆历史事件,更直观、生动的再现人物和事件,更好的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但在讲解典章制度时,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在黑板上简明扼要列出,就能直击教学重点,用较少的教学投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说传统教学手段在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仍然有它的价值,不能全盘否定。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存在缺陷,达不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一些教师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在课件选取时不加删减。例如在讲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详细介绍林则徐生平,并播放电影《林则徐》及虎门销烟时浓烟滚滚的场景,虽然学生的整体气氛被带动起来,但整整用了八分钟的时间,而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还没涉及,以及最终带给中国什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就会忙于展示课件而对重难点一视而过,很难有思考讨论的时间,更由于幻灯片过多,频繁的切换学生根本应接不暇,不利于学生记笔记,使学生不易于形成整体的记忆效果,往往一节课后学生根本没有记住教学内容,只是对那些好笑的事情记忆犹新,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教师对多媒体课件依赖严重,教师反而成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工具

一个完美的课件功能在强大也不能代替一个优秀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他只是我们的工具,并不是万能的,这其实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更加充分,对于课上可能出现的状况作出预先的估计,而且要详略得当,我就听过很多教师上课时是提前几分钟看一下课件就去上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控制自如,往往顺序颠倒,语言重复没有逻辑,而学生更易迷惑,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二、合理安排情景再现

随着课改的推行,近几年各种创新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纷纷登上历史课堂,尤为引人关注的就是历史情景剧教学法。它的内容新颖、形式活泼、操作简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推动教学的进展,因而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但在现实实践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些教师是临时想起这个办法布置下去,比如在讲到必修一专题六《卓尔不群的雅典》一课时,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改革,为了能明确不同时期其改革内容以及每次改革所带来的进步方面,教师分别布置了三个同学代表梭伦、克里斯利尼和伯里克利,每个人阐述自己改革的内容,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由下一个人来指出其缺陷,并提出自己的优势,由于布置匆忙,学生没有很快进入角色,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伴有嬉笑打闹,往往说两句之后就不知道了,其他同学往往以看客的身份置身事外,教师在这其中没有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任由发展最后只能简单总结草草收场,花费了时间精力但效果差强人意,其实这是由于教师事先准备不足,应在课前将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明确目标并收集资料,学生可以选取任意一个角色扮演提高参与度。

三、有效组织实践活动

现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精神,国家也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比如说清明节我们组织学生到烈士纪念碑前祭奠,植树节时进行植树活动,学雷锋日涌现出大批的好人好事,但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出现了形式主义作风,比如学雷锋日一道来,有无数的雷锋涌现出来,我们学校会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去街道清扫,好人好事频繁,学生们这一天也兴趣高涨,给老人洗脚,但很多老人在这一天被多个学生洗脚,老人们其实也是很无奈,而学生真的受到了教育么?我看不一定,如果每天都要学生做一次这样活动未必还这么兴趣高涨,而其余的时间学生又成了家里所有人的掌上明珠。这种亲身体验的活动更具教育意义,能增强社会责任感,所以我们不能让它成为一个装饰,要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在平时多组织类似活动,将宣传落到实处,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真正在社会大家庭中成长。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具有探索精神,为教学注入新鲜的元素,而这其中更要客观的辩证的看待问题,才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苏争艳.历史课堂:让思维礼花纵情绽放[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5)

[2]钟红军.新课程在新课堂[M].长沙:岳麓书社,2007

[3]贾志燕.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策略[J].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1卷第1期.

浅谈幼儿英语浸入式情境化教学 篇7

浸入式教学模式起源于加拿大。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魁北克省开始了法语浸入式实验, 到70年代末法语浸入式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成果, 引起了加拿大国内的巨大轰动并向加拿大全国推广。加拿大的成功成为许多国家学习的榜样, 浸入式教学模式成为典范。这给了我国幼儿英语教育以巨大的启迪。1997年具有中国本土化特点的早期英语半浸入式教学实验在西安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八所幼儿园开始。十几年来的实验结果已经充分表明:英语浸入式教学在没有影响幼儿母语的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的前提下, 使幼儿以较快的速度轻松愉快地发展了第二语言, 极大地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为幼儿更好地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英语浸入式教学强调不刻意地教英语, 而是让幼儿用类似母语习得的方法掌握英语, 用全英语面对幼儿, 用英语教英语并进行学科教学, 英语浸入的信息量大时间长, 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的英语学习。十几年的教学实验, 研究者们凭着科学的理念和执著的态度构建了符合幼儿教育特点的“幼儿英语浸入式整合课程”, 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师, 并根据浸入式教学原理以及幼儿教育的特点将幼儿英语浸入式整合课程的目标定位于:1.培养儿童对英语浸入式教学活动的兴趣, 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动机;2.培养儿童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及用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明形式;3.在全英语的环境中萌发幼儿的英语直接思维和直接交流的能力;4.在保证幼儿母语良好发展的基础上有效地初步习得英语, 获得全面发展。

为了达到课程目标, 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 课题组专家和老师们坚持每周下园观摩4~5个教学活动, 共同研讨总结了一套英语浸入式教学原则和有效的教学策略, 丰富着早期浸入式英语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其中最被老师在教学设计时所利用, 被专家们所倡导的就是情境化教学。笔者在跟随导师每周下园看课的过程中也深切地感受到了情境化教学的魅力, 每次看课时都会被孩子们丰富完整的语言所震撼, 被老师们亲切活泼的教学形象所感动, 被有趣的情境创设以及形形色色的教具所吸引。实践已经证明, 情境化教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提高了幼儿学习英语的效果, 能最终达到浸入式整合课程的目标,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策略。

二、情境化教学及其理论基础

(一) 情境化教学

情境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学前期的幼儿的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直觉性、形象性和情境性, 在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儿童的情感体验以及表达思想的欲望, 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 把所学的语言自然地运用到真实的情景中, 萌发幼儿的英语直接思维和直接交流的能力, 使儿童敢说、想说、要说, 从而提高儿童学习英语的效果。

(二) 情境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1. 人本主义取向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非常关注儿童的学习潜能及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 认为涉及到学习者个体因素 (包括情感与理智) 的学习才最持久、深刻。而情境化教学法的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2. 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在学习中具有主体性, 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的, 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 但这一过程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文化情景即一定的情境。情境化教学倡导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 使儿童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 促使儿童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 从而在已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三、情境化教学在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语言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现象, 它不仅是符号、表征, 本身也兼具一定的文化气息。因此, 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 尤其是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对幼儿来说, 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 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是引发他们学习的直接原因, 情境化教学善于利用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模拟的场景, 满足了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 提高了幼儿英语浸入式课堂中的教学效果。情境化教学在浸入式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主要有:

(一) 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以其媒体的集成性、信息的多维性为特点, 它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教学信息集中于一体, 为幼儿提供直观、形象、色彩丰富的情境, 与幼儿的思维特点相适应。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调节教育活动的气氛, 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如在小班浸入式活动“Christmas Tree”一课中, 任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圣诞树呈现在大屏幕上, 让孩子们注意观察屏幕上的变化, 这时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然后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拍手, 每拍三下手, 教师就会向孩子们提问:“what's this?”这时屏幕中的圣诞树上随之会出现闪亮的星星、多彩的铃铛……这形象生动的场景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也唤起了他们的语言热情。幼儿争先恐后地回答“This is star”“This is bell”“The star is shinning”等。幼儿的语言不断地往外涌,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利用好听的音乐渲染情境, 提高活动的愉悦性

美国幼教协会创始人希尔提出音乐是很好的促进孩子自由表达的手段。音乐的语言是美妙的, 它能够启发灵感, 启迪智慧。优美的音乐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 将幼儿带到特有的情境中去, 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喜欢用音乐将孩子们带到课堂上来, 这样活动一开始就减轻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 能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或者在活动进行中放一些符合当时情境的音乐和孩子们一起表演。如“在蚂蚁的嗅觉”活动中, 因为蚂蚁身上喷了香水回不了家需要洗澡, 在老师带孩子们一起表演洗澡的时候就放了一段非常符合当时情境的音乐, 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接下来的活动也进行得很顺利。

(三) 制作生动直观化的道具模拟情境, 促进活动的可理解性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要帮助幼儿通过感官积累对外部直接的初步观念,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学前期的儿童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前运算阶段, 这时期的儿童认知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多用生动的实物、图片以及制作直观化的道具使幼儿身临其境, 激发孩子们更多的语言。如在“水果宝宝的聚会”活动中, 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很多水果实物, 让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进行描述, 幼儿看到水果都很兴奋, 在老师的示范下纷纷描述自己手里拿的水果, “I like apple.The apple is red.The apple is round…”其中有一个孩子拿到橘子后说道“Orange is nice.”这种自发的生成性的语言正是在这种直观实物的刺激下脱口而出的。不仅如此, 老师还会准备一些生动的图片, 形象的道具模拟各种各样的情境, 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了学习, 反应积极, 从而不断地生成了许多语言, 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 通过组织幼儿进行生活化的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增加活动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在提到英语浸入式教学中情境化怎么做的问题中, 课题组有关专家就特别指出:“好的情境化教学可以用故事引出来, 再加上更多绘声绘色的表演。”在观摩课的过程中, “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一个很精彩的教学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语言丰富, 自信大胆。老师幽默诙谐, 表现力很强。活动中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故事里许多问题都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如老师问“Where is spring”, 幼儿纷纷回答“Spring is in the park.Spring is in the supermarket…”当老师再问“Why spring is in the park”, 幼儿便开始自发地说“Bcause in the park I see beautiful flowers”等等。因为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 所以幼儿的回答都很积极踊跃。此外, 老师将在课前进行的准备工作搬到了课堂中, 和幼儿一起创设表演的环境, 用英语一起商讨表演中需要什么道具, 进行哪些步骤等, 极大地激发了幼儿主动参与的意识, 调动了幼儿的情感、丰富了幼儿的语言, 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情境化教学在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情境化教学在浸入式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提高了幼儿学习英语的效果, 也使儿童的身心获得了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笔者在跟随导师每周进行观摩研讨课的过程中也看到了情境化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值得我们重视和改进。

(一) 情境创设太生硬, 教师的情感投入不够

有些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没有能够以课程目标为指导或者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地制作教具, 创设情境。如在“My Body”的活动中, 老师扮演的机器人虽然极大地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但是机器人不好操作, 没能很好发挥道具的作用。面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 既然创设了情境, 制作了教具, 就一定要把情境做足做亮, 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在活动的过程中, 多设置一点悬念, 多给幼儿一些空间, 不要为了情境而设情境, 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发展幼儿的语言。

(二) 活动设计被安排得太复杂, 师幼互动脱节

有些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理念认识不够深入, 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么拘泥于教材不知道适当拓展, 要么拓展得太多, 安排得太满。如在“在农场”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先是用多媒体向幼儿呈现了一个农场大背景, 展示不同动物的生活状态, 然后又用手偶表演的形式扮演了农场中的动物, 继而又在课堂中摆放了“小鸡的家”让幼儿来扮演小鸡的一家三口。整个设计被安排得很满, 教师又处于高控制的状态, 和幼儿缺少互动, 导致效果相对较差, 幼儿的语言没有说出来。在教学中我们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 既不能太简单, 简单的情境不容易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也不能太复杂, 情境复杂或太过多样化只会让幼儿觉得繁琐, 从而失去参与游戏的信心, 导致孩子的语言不能被激发出来。

此外, 笔者认为情境教学可以不只在课堂中进行, 可以把课堂搬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当中, 让情境教学深入到幼儿的真实生活里, 这样孩子们参与的热情更高, 学习的效果将会更好。

五、小结

总之, 实践已经证明情境化教学策略在幼儿早期浸入式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不仅使幼儿第二语言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而且使幼儿的行为、态度、情感乃至个性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对幼儿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浸入式课题组的专家们也打出了“将情境化进行到底”的口号, 充分肯定了情境化教学的作用。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 目前对情境化教学的研究还不深入, 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很薄弱, 需要进一步被丰富和充实, 从而给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以及情境化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指出了情境化教学策略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提高了幼儿第二语言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英语浸入式,情境化教学

参考文献

[1]赵琳.我国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报告[J].比较教育研究, 2004 (7) .

[2]赵琳, 裴淼, 刘华, Linda Siegel.中国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新课程模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7) .

[3]陈帼眉, 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4]金玲.多媒体辅助幼儿英语教学的调查研究及对策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5]冯侠.英语浸入式教学中激发儿童语言的环境创设[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 .

英语五步式情境教学法 篇8

一、教法的来源

情境教学法是根据20世纪20年代英国帕默和洪贝等人提出的情境教学的理论, 其中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自然“习得”语言。即, 教学中考虑的重点是“促进外语习得的条件是什么?”和“应该如何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创设这些条件?”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逼真的情境来学习和使用知识, 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因此, 本人在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中, 其基本做法是:

1. 听说为先, 创设真实语言情境。

英语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交际能力, 因此, 从听说入手是一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捷径。

提高英语的使用率是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而最好的办法是全英语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讲解、用英语提问、用英语讲、评、布置作业……同时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回答。这样可以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锻炼自己所学语言的机会, 为英语学习建立充足自信。

2. 精心导入情境, 激发交际活动。

根据情境创设要求, 合理、恰当、自然地引导学生融入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交际是交际情境教学法的关键:采用活动途径, 倡导体验参与,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实现任务的目标, 感受成功。在教学实践中, 本人应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 模拟角色表演, 引情入境。这种方法, 抓住学生表现欲强、活泼好动的心理及生理特点。经常请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 为其编排不同场景, 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进行会话表演, 复习所学知识,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唱英语歌曲, 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选择一些简明的英语歌曲, 节奏简单, 容易上口, 音乐特有的魅力加上学生的理解能力, 让学生轻松学英语。课堂上安排一些优美的动听的英语歌曲, 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中, 让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增添英语课的情趣。

(3) 通过教学设备创设情境。外语教学实践证明, 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的介入, 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课堂的方式和结构, 使现代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了与传统教学相比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可以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示教学内容, 扩大学生的视野, 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

(4) 课外活动形式多样, 让英语学习延伸。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本人适当地组织开展英语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 讲演比赛, 识词默写比赛, 作文比赛, 听力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大大的活跃了学生课外生活, 巩固了学生在课内所学到的知识, 创造了浓厚的英语气氛, 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课内外结合, 相得益彰,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应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 情境创设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我们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反映的生活的细节中认识、学习, 激发兴趣, 从而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体验。

2. 情境创设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

在设计课堂情境会话时, 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 特别要注意降低和消除中下学生的疑虑, 帮助他们逐步建立信心。在情境设计的选材方面, 长度、难度都要合理, 不宜过难。让中下学生也能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而使中下学生也均等地享有教育资源和机会。

总之, 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每一位学生的特点, 恰当与学生进行沟通, 才有可能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课堂情境教学有诸多的值得我们思考之处, 也需要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师生的主体性、互动性才能得到解放, 在课堂上才可能进行心灵的碰撞, 从而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韩宝通.中学英语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包天仁.基础英语教改论坛[C].吉林教育出版社.

[3]曾葡初.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法[B].湖北教育出版社.

浅析文秘专业礼仪课程情境式教学 篇9

一、文秘专业礼仪课程的重要性

我国以良好的礼仪风范和出众的形象风采, 在世界范围内闻名。而社交礼仪不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社会交往活动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还包括了人际交往思想、信息传送和情感的沟通。并通过各种礼节、仪式和礼制等外在形式, 表达出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面貌。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更加激烈, 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 还需要学会必要的现代礼仪技巧。高职教育中将培养目标分为做人教育和做事教育。做事教育包括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教育, 而做人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 在文科类职业教育中, 事业成功大多数靠着人脉关系。并且在学生求职过程中, 多数岗位在招聘的过程中, 回对毕业生的举止言谈具有不同程度的要要求。拥有好的礼仪规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求职, 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加强人际关系的建立, 缩短社会磨合期, 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社交礼仪是文秘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集理论、应用、艺术和实践为一体, 并具有课程内容易懂, 理论多于实践应用等特点, 这也导致了学生很容易理解理论知识, 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却无法很好的发挥。这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流于形式, 并在礼仪文化的态度上出现了宽以待己, 严于律人的认知差异, 许多基本礼仪学生都似知非知, 无法在社会实践中遵守礼仪规范。针对这一现象, 情境式教学法与礼仪课程教学的结合, 能有效的提高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 并受到学生欢迎。

二、文秘专业礼仪课程情境式教学

(一) 理论依据

情境式教学主要是将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的学习理论作为基础, 建构主义作为当代欧美国家兴起的庞杂社会科学理论, 也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的全新领域。利用建构主义能更好的诠释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 并主要理解为只是是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 通过他人帮助进行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的相关理论对现代礼仪的情境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指导作用。情境式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 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要求教师并不能将教学停留在课本讲解, 而是应当为学生创建相应知识学习的情境, 符合知识复杂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并将创设情境更为贴近真是社会, 将知识置于各种情境, 从而让学生对知识有着更为广泛的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将多种情境进行结合, 从而让学生进行深刻的意义建构, 充分的掌握礼仪知识, 并通过学生在情境式教学中的实践, 让学生将礼仪知识作为规范和习惯, 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

(二) 情境式教学的重要部分

学习并不仅仅是个人行为, 也是社会性的行为, 教师在进行情境式教学过程中, 应当注重情境的真实性, 学习情境越为复杂和真实, 学生的意义建构便约为深恶口。在文秘专业的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 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虚拟情境的营造, 教师可以将社会的实践案例结合课堂, 并用理论知识的运用进行相关处理。并且情境式教学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还可以将课堂知识运用在学生的日常交际中, 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的举止规范要求, 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反复的演练, 从而成为个人习惯。高校的宿舍环境也为这种礼仪知识的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让学生通过礼仪实践, 形成相互沟通、相互依赖、相互分享、相互合作的学习群体。教师在情境式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作为主体, 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 在课下的知识演练过程中, 教师也应当对学生进行日志检查, 分析指导学生的实践情况。教师也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留意, 加深学生对礼仪课程的认识, 检测学生的知识实践成果。而教师也应当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不能以权威者的姿态对学生行为进行批评, 应当构建开放的情境, 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进行监督和帮助,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让知识信息进行双向输通。教师在创设虚拟情境时, 也应当加强目标的明确性, 结合礼仪课程的其他环节知识, 对学生进行综合检测。全方面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 综合提升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

结语

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情境教学指导礼仪课程, 需要教师以学生作为课堂中心, 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和监督作用, 为学生积极创设不同形式的情境,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 完成礼仪课程的意义建构, 提高文秘专业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更加频繁地对外交往, 也使得礼仪教育受到了社会更广泛的关注。高职院校将现代礼仪课程作为秘书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自我形象, 并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和文明习惯。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 分析出文秘专业礼仪课程实践中开展情境假设, 能有效提高文秘专业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 推动文秘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文秘专业,礼仪课程,情境式教学

参考文献

[1]黄建聪.高职文秘礼仪课程教学法研究[J].办公室业务, 2014 (21) :05-06.

语文教学中对话式教学情境的构建 篇10

一、以人为本, 平等对话

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平等的, 这是对话教学的前提。在对话教学中, 教师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与自己一样, 具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个体, 要用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 再适时加以鼓励引导, 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作者的心境, 让学生在这种实践中品味作品。

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 有的学生觉得文章中祥林嫂的一些行为很搞笑、很傻, 比如“捐门槛”“到阴曹地府会被锯成两半, 分给两个丈夫”。作为老师, 我们不应该对学生的这种想法随便加以批判, 也不要觉得鲁迅的作品在学生看来晦涩难懂, 就一股脑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品读文章的时候, 不要把自己与作品割裂开来, 要把自己想象成祥林嫂, 走进她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世界。让学生试着想象, 一个生活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劳动妇女, 一个脑子里装满“三从四德”的妇人, 在生活突遭变故的时候她心里想的会是什么, 又会选择如何去做呢?

二、师生对话, 问得恰当

“问答式”教学是教学中师生对话的常见形式, 西方的苏格拉底和我国古代的孔子都有比较典型的问答式师生对话。师生对话并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 不能流于表面的形式, 而要重视内在的交流沟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只有形式而没有价值的师生对话, 这种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问:“《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如果换成“课文写了几幅秋景图, 请同学们找出来, 并试着起个小标题。”这就明确很多, 学生也知道从哪里去找寻答案, 解开疑惑。

三、生生对话, 合作学习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由此可见, 古人早已有了合作学习的思想。新教材投入使用后, 发现我们的语文课本很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在其中一个口语交际———协商的教学中, 我带领学生梳理完知识要点后, 便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让学生讨论课后习题“你路过一个报刊亭, 想买一份《晚报》, 但你身上没有零钱, 报刊亭也没零钱, 你如何通过协商的办法得到晚报?”每组在20分钟内写一个协商过程。批阅时发现有两组比较好的协商过程:一组设计“我”的身份是一个学营销的学生, 他提出帮老板卖报纸, 条件是老板送一份报纸和杂志;另一组是以20元换取价值19.5元杂志和晚报一份。用合作学习这一方式, 一切问题在生生对话中解决, 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 重要知识点也在对话中被凸显, 学生学习效果颇佳。

浅析当前初中英语情境式课堂教学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情境式;问题

近年来,初中生的学习负担逐步加重,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初中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兴趣锐减,英语学习几乎成了应付式、应试式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造成了英语教学的效果极其不理想,更重要的是使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和主旨发生了严重的扭曲。

在提倡轻松学习、兴趣学习的今天,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寻找出一条让学生轻松学习的道路,从内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已经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更有助于让学生摆脱一天到晚埋头苦读却收效甚微的局面。

一、目前情境式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目前情境式课堂教学存在“以多制胜”的问题

从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来看,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好英语的前提是要掌握丰富的词汇量,于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地强调词汇量的重要性,对相关词汇进行大量的情境设置,造成了学生在不理解词汇的基础上对词汇进行简单的累积和叠加,同时,大量的情境设置,使学生在不了解词汇更深含义和用途的前提下,英语学习更加迷茫,累积和叠加的词汇量越多,反而使学习效果越差。

2.目前情境式课堂教学存在“楚河汉界”的问题

在初中情境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一方,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一方,在两方之间,应该存在维系双方思想交流的东西,只有双方的思想进行不断的交流,教师才能充分掌握学生需要什么、欠缺什么,这样授予学生知识才能真正起到效果,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只有通过进行不断地交流,学生才能明白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但从目前来看,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情境式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与学生缺乏交流,二者几乎分别处于“楚河汉界”的两个境地。教师注重“教”而轻“结果”,学生重“结果”而轻“教”,造成了情境式课堂教学的不统一。

3.目前情境式课堂教学存在“草木皆兵”的问题

总体来说,初中英语情境式课堂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初中英语教师往往对这一教学手段认识不清、期望值过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该用情境式课堂教学的用了,不该用情境式课堂教学的也用了,而对于学生来说,造成了学生心目中产生英语情境式课堂教学成为唯一的课堂授课手段的意识,情境式英语学习时刻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理,进而影响到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果。

二、初中英语情境式课堂教学对策及建议

1.英语情境式课堂教学要做到“内部消化”

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做到“学习在课堂、消化在课堂、运用在平时”,所以,教师在英语情境式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情境设置首先要定量,要保证学生课堂词汇学习的结果和质量,不能让学生课堂词汇学习留尾巴,更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学生课后对情境的回味。而应该让学生在情境式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快速记忆,然后通过做一些相关的简单的练习进行运用、巩固。

2.英语情境式课堂教学要做到“感情流露”

相比较其他的教学方式,情境式课堂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直观,易于学生接受,便于学生学习,所以,情境式课堂教学要注重感情的融入,否则,情境式课堂教学又将回到单调、枯燥和乏味的境地,比如:一些英语对话,“What’s you name?”“How old is he?” “Who’s Tom, you or him?”等等,在情境式课堂教学中,对于这些英语对话,应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进行对话和交流,或者由教师与学生进行直接的对话和交流,这样,在情境中充分融入感情,不仅能让学生在情境中达到较熟练运用所学语言的目的,更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提升教学效果。

3.英语情境式课堂教学要做到“有的放矢”

英语情境式课堂教学从形式上来看只是过程和手段,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必须做到各种因素的统一,做到“有的放矢”。所谓“有的放矢”就是要求教师的情境式课堂教学要和相关的考试充分结合起来,英语情境式课堂教学的设置要在教师认真研究教材、考纲、把握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进行。从英语教学的特性来看,英语学科的知识点数不胜数,但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查。

总之,初中英语情境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适度地把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梅芳.情境式英语课堂教学个案探讨[J].科技风,2010.

[2]周福兰.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初中英语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1.

作者简介:

贾婷(1981- )女,甘肃平凉人,单位:泾川县高平中学,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浅谈高中政治课情境式教学 篇12

一、政治课堂上的情境式教学

政治课堂上的情境式教学就是在遵循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 通过创设学生比较了解和感兴趣的生活场景, 以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使学生最终形成对抽象理论的初步认识, 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 将情境展示得更加具体、生动, 达到更佳的情境创设效果。

二、情境式教学的优点

(一) 情境式教学融趣味性与针对性于一体, 能调动学生主动性

政治课教学理论抽象, 需要强化理解, 如果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难有实效。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 把生活经验引入课堂, 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内容上, 并使他们保持轻松愉快的感觉, 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 我在讲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时, 开课前先出示一张人民币, 再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吗?”由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纸币入手, 引起学生对货币产生这一问题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演示货币的产生过程, 其教学效果是非常有效的。

(二) 情境式教学能增强学生关注时事、了解国家政策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政治素养

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和现实有密切的联系, 这就要求政治课上的情境创设应更加具有时事性, 体现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政策, 阐明中学生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和做法。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 要求学生自主搜索相关资料,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动手能力, 从思想意识上强化其对时事的关注程度。如我在进行《民主选举》教学时, 先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选举情况, 了解我国相关选举政策,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 情境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正确运用,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教师往往都是采用满堂灌输的教学方式, 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难以提起学习兴趣, 甚至会对政治学科产生厌倦或畏惧的情绪。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提出相应问题则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并掌握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例如, 在讲授《影响价格的因素》时, 教师创设了一个购买商品的情境, 先让几个学生演示, 然后提出问题:“大家购买的同一商品价格是否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 原因是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查看教材, 从中找出理论依据: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材料,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菜价上涨的原因。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基本思路, 由材料中得出结论, 再把理论运用到材料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政治课堂的情境式教学如何开展

(一) 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

1.问题式情境。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题目, 创设问题情境, 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如在讲授几种消费心理时, 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在现实生活的消费中, 有无此种心理?你如何看待这种消费心理?为什么?”2.材料式情境。材料是理论的基础和来源, 没有材料的理论只能说是空中楼阁。在这种情境的创设中,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但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例如, 我在进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教学时, 搜集了很多与政府相关的教学资料, 既包括正面的, 也包括反面的, 但为了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反面材料我只选择了安徽“阜阳白宫”的例子, 而正面材料则选择了很多。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政府的认识, 我又从实际出发, 搜集了湄洲岛管委会2014年为民办理的十件大事 (其中就包括我校的初中楼改建工程) 的材料, 引导学生切实感受政府的责任。3.动手操作式情境。我们常说“光听光看, 不如动手做做”。这正体现了动手参与式学习的优越性。因此, 在政治课的教学中, 我们要尽可能地创设学生亲手参与实践的情境,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进行《新时代劳动者》教学时, 通过让学生模拟民工讨薪维权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 加深学生的体会。

(二) 政治课堂情境教学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新课程理念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主动探究, 积极参与, 通过亲身实践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转变。2.开放性原则。开放式教学要求政治教师不能只拘泥于课本材料, 而是要旁征博引, 适当扩展, 需要结合本地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设合理情境, 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适时性与适量性原则。在材料选取和情境的创设上, 一定要坚持运用有效的时事材料, 要摒弃已经过时和无用的材料, 杜绝出现材料重量不重质、过量而不精的现象。

综上所述, 在进行政治课教学时, 设置教学情境, 可以营造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调动学习兴趣,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爱学政治、愿学政治。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挥其主动性。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协调者, 其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政治教师要想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就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重点分析高中政治课堂上的情境式教学方法, 分析其特点, 并对其操作方法、实施原则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高中政治,情境教学

参考文献

[1]苏娅.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J].新课程研究, 2009.

[2]李士学.高中政治情境化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思想政治教学, 2001.

上一篇:PI系统下一篇:岩溶桩基施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