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标准(共10篇)
国标标准 篇1
为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力度, 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降耗, 山西省于近日公布了13项能耗限额地方标准, 并定在9月25日正式实施。截止目前, 山西省已制定并发布54项节能地方标准, 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主要耗能行业的节能标准体系。
山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节约能源一直是全省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10年以来, 山西省就已先后出台了镁冶炼、电石和铁合金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地方标准和监测方法地方标准。到2015年年底, 山西省预计还将完成21项节能新标准的制定工作, 并以“沟通协作、体系推进”为基本工作模式, 不断拓展节能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继续在化工、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煤炭等重点行业中组织制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逐步建立覆盖全省主要耗能行业的产品能耗标准体系。
(摘自中国水泥网)
国标标准 篇2
南化公司码头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得分超国标
作者: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第08期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4月2日,南化公司接受了江苏省交通厅石油化工码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并最终获得833分的良好成绩,超出国家相关标准分数133分。
石油化工码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是近年江苏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安委会 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文件精神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为了确保本省石油化工码头安全管理水平领先全 国,江苏省建立了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考核细则,并将南化公司所属的国家二级企业的达标分数从国家标准的700分提升到800分(满分1000分)。
国标标准 篇3
这标志着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国标遴选工作基本完成。在此前4月3日举行的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国家标准专家评议组第六次工作会议上,T-MMB系统被遴选确定为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国家标准的技术方案;4月15日,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正式启动;6月21日,T-MMB系统通过了最终审定,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至此已经全部完成。
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国家标准审查会议表示,T-MMB系统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回避了目前所收集到的国外在华申请的大多数相关专利,不存在无法绕开的国外重要专利,符合我国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业务的发展需求。其多项技术指标优于DVB-H欧盟手机电视标准和T-DMB标准,达到世界最高水准,有望冲击国际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已经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大力推介的CMMB标准却没有进入国标的视野。CMMB相关人员表示,CMMB产业成熟度较高,目前已具备竞争优势,不怕其他标准。在建网方面,CMMB已在国内30多个城市完成了建网,在北京等重点城市搭建了单频网;终端方面,已有5家企业提供解调芯片,十几家知名的国内企业已有终端产品,而诺基亚、摩托罗拉、LG等手机巨头也已提供样机,CMMB已经做成了事实标准。
国标标准 篇4
*铭牌标记发生重大变化。F系列标记在新版灯具国标中不再使用, 改为形象化的图案警示标记。
*明确蓝光危害要求。带有整体式LED或LED模块的灯具应根据IEC/TR 62778进行蓝光危害评估。对于儿童用可移式灯具和小夜灯, 在200 mm距离处测得的蓝光危害等级不得超过RG1。对于可移式灯具和手提灯, 如果在200 mm距离处测得的蓝光危害等级超过RG1, 则需要在灯具外部醒目位置标注“不要盯着光源看”的符号。同时, 该符号标注的位置应能避免使用者在看到该符号的同时也看到光源。根据上述要求, 企业不应将该符号标注在诸如LED台灯的安装面或出光面上。对于固定式灯具, 如果在200 mm距离处测得的蓝光危害等级超过RG1, 则需要通过试验确定灯具刚好处在RG1时的临界距离。制造商应在产品说明书中给出该距离值, 为照明设计师和施工方提供参考。
*降低SELV电路线径要求。标准第5.2.2条规定, 如果有足够的机械特性度和载流能力, III类灯具中的外部电缆或灯具中的SELV电路, 或其他类型灯具用于部件之间的III类连接, 最大额定电流不超过2 A的电路中的导线截面积可以小于0.75 mm2或1.0 mm2, 但不得小于0.4 mm2。
国标标准 篇5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2009年开始修订并在网上公示,修订版与老标准相比,放宽了对“奥氏体不锈钢”3种材质的型号限定。意见稿称:“仅规定食具容器应选用耐腐蚀性较好的奥氏体型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型不锈钢、铁素体型不锈钢。”苏泊尔作为唯一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难怪被公众怀疑其采购、使用了不合标准的不锈钢板材,进而诟责“企业绑架了国标”。
“企业绑架国标”的指责历来不断,在奶业标准上就曾上演。在某乳业公司的参与下,中国竟然将本来就是“全球最低”的奶业标准调得更低。此一事件,亦曾被坊间热传为“企业绑架国标”。在一系列“绑架”事件之后,痛定思痛的公众不禁反问:质量标准到底怎么了,为何屡屡遭到“绑架”?
其实,与其说企业“绑架”了国际标准,毋宁说质量标准太“弱”。屡遭“绑架”的国际标准,多半属于自侮。民众对此既“哀其不幸”,更“怒其不争”。
不是吗?首先,质量主管部门有“懒汉立法”之嫌。不锈钢食具容器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甚至人身安全,其质量标准的制定应该在质量主管部门主导下进行,并在立法过程中充分实施民主监督,怎么能交由一家或几家企业去制定?这样做只能将公共法规变成企业的“家法”。对此,只怪企业自私未免不够,更应谴责相关部门的懒政。
其次,对标准中夹带的企业利益视而不见,有渎职之嫌。国家标准不是儿戏,涉及生产、销售、使用的各个环节。尤其是与食品相关的质量标准,更是有着人命关天的重大责任。可是,即便如此重大的责任,立法部门竟然看不出质量标准里夹杂的私利。这要么是部门工作水平有限,要么是被利益一叶障目,对企业利益“绑架”国家标准选择性忽视。
还有,民主立法不够完善。质量标准的制定过程,应该遵从“民主立法”的原则,不但有质量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参与,普通民众和行业协会等也应加入,并让各方充分博弈,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在这个过程中,民众的参与尤其重要。必须将立法博弈的各个环节置于公众的充分监督之下,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接纳普通消费者的吁请,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立法善意。可是,反观这些被大企业裹挟的国标,民众的参与度都不够,要么征求意见成为形式,要么公众诉求被直接忽视和遮蔽。
别再提什么“绑架论”了。打铁还得自身硬,当前首先应该从质量主管部门自身抓起,深查问题勤“补钙”。自身免疫力强了,谁还“绑架”得了你?
(摘自《齐鲁晚报》 本文作者:张瑞东)
国标标准 篇6
近日, 由山东煤机 (集团) 有限公司负责制定的国家标准《圆盘加压过滤机》和行业标准《立式全自动隔膜压滤机》、《矿用双齿辊破碎机》通过全国分离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矿山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审查。
2008年, 山东煤机 (集团) 有限公司负责制定了国家标准GB/T 23178-2008《旋流微泡浮选柱》。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和市场需要, 2009年该公司又承担了国家标准《圆盘加压过滤机》和行业标准《立式全自动隔膜压滤机》、《矿用双齿辊破碎机》的负责制定权并获批准。经过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 目前三项标准的《标准送审稿》、《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和《标准征求意见汇总表》已全部完成。《标准送审稿》已顺利通过两个标委会的审查, 并于近期上报国家标准委, 有望在2010年得以批准、发布和实施。
国标标准 篇7
为了配合这一标准的更新以及结合爆破片制造的实际需求。在2011年, 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发布了TSG ZF003-2011《爆破片装置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及在2012年发布了新版的GB567《爆破片安全装置》国家标准。自此在法律, 法规以及技术层面对爆破片装置从制造基础技术要求, 型式试验, 制造, 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以保障了爆破片装置在压力容器设备上使用的安全性。
目前国内外爆破片装置的制造厂商, 在对产品进行宣传, 推荐选型, 制造, 应用方面除自身一些处于技术前沿的产品外, 均以各国发布的爆破片质量标准作为参考依据。在国际上, 有两种标准被广泛应用。一种是美国A S M E标准, 另一种是I S O标准。ASME标准中, 涉及到爆破片装置的主要是ASME VIII DIVISION1超压保护装置“OVERPRESSURE PROTECTION”以及相关的内容。在ISO标准中, ISO4126《超压安全保护装置》中的第2部分《爆破片装置》, 第六部分《爆破片装置的应用, 选择和安装》对爆破片装置进行了技术规范和管理, 其内容和结构较ASME规范更详细和清晰。我国的GB567在内容和结构以参照ISO4126为主。本文将ISO4126与GB567以及T S G法规进行比对, 以便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选择。
本文主要对新G B567标准在细节与ISO4126标准不同的地方进行简要的说明。
1 标准的组成
G B567-2012共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基本要求;应用, 选择和安装;分类和安装尺寸以及型式试验。ISO4126仅由2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爆破片安全装置;爆破片装置的应用、选择和安装。
爆破片安全装置这部分中有关爆破片型式的一章在GB567中被节选出来, 并加以补充和完善形成GB567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些补充和完善主要反映出, 在ISO4126原爆破片基本型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 建立了4个大类, 13种基本型式的产品结构。并且对这4大类, 13种基本类型进行了命名规定。同时也类似的对爆破片夹持器结构进行了结构细化和命名规定。对爆破片安全装置的安装尺寸也从资料性附录的角度进行了规定。
I S O4126中爆破片装置的应用、选择和安装部分, 在GB567中被拆解成了两个重点内容:应用、选择和安装;型式试验。
2 涉及产品的覆盖范围以及职责
G B567在压力范围, 适用场合等方面限定了标准涉及的爆破片装置的适用范围, 同时也明确了不适用的范围。而ISO4126第二第六部分, 并没有区分对待。
GB567以及TSG ZF2003中明确了设计单位以及制造单位的承担的职责, 特别是在TSG ZF2003中阐明了爆破片设计工作应当由爆破片装置制造单位承担。GB567还对设计制造中, 必须产生、保存的文件和保存的时间进行了规定。而ISO4126中没有明确的相关控制点。
3 材料
在材料选用范围里, GB567采用了不同于ISO4126的控制方法。在GB567规定了常用爆破片和密封膜的材料, 以及这些材料的需用温度范围。在性能指标上以满足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为准, 并要求提供材质证明为依据。在使用前还必须进行复验。而在ISO4126中, 仅对材料的适用性做出了要求, 并且提出了材料选择标准表, 以便设计人员进行选择。其材料可选的范围比GB宽泛, 并且提供了明确的选型标准名称和国别, 体现出了作为国际标准的通用性。
4 设计与制造、测试、标识
G B567沿用了I S O4126所覆盖的设计范围和设计规则, 包括了爆破片设计, 爆破片夹持器设计, 连接要求设计, 背压托架, 温度屏蔽装置和密封垫 (圈) 的设计。其在进行背压托架设计时, 提出了具体的最大背压差数值和对背压试验的保压时间进行规定。其严格于ISO仅进行描述性要求。
I S O4126中没有明确的提出有关制造控制的这个概念。但在GB567中, 将ISO4126内的爆破片装置组件、标定爆破压力和检验内容归入了执照控制的范围, 并且进行了细化和明确的规定。
在制造这一章节中, GB567还规定了在制造前材料需要进行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供货状态的复检, 同时还需要进行工艺成形试验。这一点在ISO4126里也是没有要求的。在爆破试验抽样数量上, GB标准和ISO4126标准并没有存在太大的差异。但对于爆破压力允差, ISO4126-2给予了范围的描述性定义, ISO4126-6给予了典型公差范围的推荐数值。而新GB567标准将爆破压力允差的选择进行了上限数值型规定, 在标定数值的产生和批次合格判定外, 除了满足产品公差标准外, 也必须满足新国标所规定的压力偏差要求, 严于ISO标准。
在测试这一部分中, GB567也显示除了严格于ISO4126的特征。虽然有一些测试项目是可选的, 但仍然多于ISO所推荐的测试项目内容。同时其测试过程的控制点也多于ISO标准。
鉴于爆破片装置作为特种设备制造管理体系内的要求, 在产品标识时需额外打标制造许可证编号、型式认证许可标识、监检合格标识等特征性标识。
5 选择、安装和应用;型式试验
在两部标准中, “应用、选择和安装”都被单独列为一个部分, 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并且给出了重要指标例如泄放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参数选择规则, 这些规则和描述基本上是互为引用的。型式试验是GB标准的一个新增部分, 这部分是为了配合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而编制的, 其内容主要是有关型式试验的项目, 试验的方法和结论的判定等。在I S O4126中, 除了流阻测试相关的内容, 其他内容并没有被提及。
综上所述, GB567新国标和TSG ZF2003监察规程其内容较ISO4126国际标准更丰富也更严格, 各制造企业, 过程装备企业或者石油化工应用企业只要严格按照GB567新标准进行爆破片安全装置的制造、选型和适用。则一定能够保证设备经济、安全的运行需要。
参考文献
[1]GB567-2012爆破片安全装置[S][1]GB567-2012爆破片安全装置[S]
[2]ISO 4126 Safet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againstexcessive pressure[S][2]ISO 4126 Safet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againstexcessive pressure[S]
[3]TSGZF2003-2011爆破片安全技术监察规程[S][3]TSGZF2003-2011爆破片安全技术监察规程[S]
国标标准 篇8
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便于选购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年4月20日发布了最新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7718-2011) , 并在2012年4月20日正式实施。
标准解读
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7718-2011) 充分考虑了原《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7718-2004) 的实施情况, 细化了《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食品标签的具体要求, 增强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比如要求明确标明食品成分, 添加剂标示更通俗, 保质期按最早到期的单件食品计算等, 新标准在食品标示内容方面的规定更加严格。
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改:
1. 食品添加剂名称
新标准中修改了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方式。在原标准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要求为, “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应标示具体名称, 其他食品添加剂可以按GB 2760-2011的规定标示具体名称或种类名称。”因此按照旧版标准的规定, 食品添加剂“柠檬黄”的标示即应为“柠檬黄”。而新的标准可以标示其具体名称, 也可标示为其功能类别名称并同时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或国际编码 (INS号) 。比如, 食品添加剂“柠檬黄”可选择标示为以下3种形式: (1) 柠檬黄; (2) 着色剂 (102) ; (3) 着色剂 (柠檬黄) , 但不能以“着色剂”这种物质名称不具体的方式进行标注。
2. 标签文字
根据新标准, 食品标签中应强制标示的内容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 生产者、经营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贮存条件,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产品标准代号以及其他应标示的内容。
新标准中对标签中强制标示的文字大小进行了明确规定, 要求“拼音不得大于相应汉字”、“所有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 (商标除外) ”、“当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积>35cm2时, 强制标示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1.8mm”、“当预包装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最大表面积<10cm2时, 可以只标示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者 (或经销商) 的名称和地址”。当最大表面积>10cm2, 但其≤35cm2时, 食品标签应当按照标准要求标示所有强制性内容。根据标签面积具体情况, 标签内容中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可以<1.8mm, 应当清晰, 易于辨认。
以上规定对预包装食品标签上的文字进行了明确要求, 企业应严格遵守并实施, 同时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可根据此要求进行判断, 若发现不符现象, 可拒绝选购。
3. 配料表标示方式
新标准中要求各种配料应按照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进行排列。这样标注可令消费者对食品中配料的含量有比较直观的了解, 从而为消费者选购产品提供便利, 但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4. 关于致敏物质
食品中的某些原料或成分, 被特定人群食用后会诱发过敏反应, 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就是在食品标签中标示所含有或可能含有的食品致敏物质, 以便提示有过敏史的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新标准列出了8类致敏物质, 包括“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鱼类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 (包括乳糖) 、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 鼓励企业自愿标示以提示消费者, 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8类致敏物质以外的其他致敏物质, 生产者也可自行选择是否标示。具体标示形式标准中规定为“宜在配料表中使用易辨识的名称, 或在配料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
5. 有关保健食品的要求
近期热议的红牛饮料、螺旋藻等保健食品风波令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信任度大减。对此, 新标准中增加了对保健食品的要求“不应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 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内容, 此项规定可从一定程度上防止一些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量而声称食品具有某些特殊保健功能而欺骗消费者。
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应注意“蓝帽子”标识, “蓝帽子”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标志, 是我国保健食品专用标志, 为天蓝色, 呈帽形。
6. 企业联系方式
新的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修改了生产者、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的标示方式。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生产者或经销者的联系方式应标示电话、传真、网络联系方式等至少一项内容, 或与地址一并标示的邮政地址。
与旧标准GB 7718-2004相比, 新标准中增加了生产者、经销者的联系方式, 且对名称和地址进行了详细规定, 要求是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品安全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这增加了预包装食品的可追溯性, 令预包装食品的质量更加有保证。
7. 日期标示
新标准要求应清晰标示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如日期标示采用“见包装物某部位”的形式, 应标示所在包装物的具体部位。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
当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个标示了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单件预包装食品时, 外包装上标示的保质期应按最早到期的单件食品的保质期计算。外包装上标示的生产日期应为最早生产的单件食品的生产日期, 或外包装形成销售单元的日期;也可在外包装上分别标示各单件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标准实施问题
在本标准实施日期之前, 允许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执行新标准。为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在实施日期前可继续使用符合原《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7718-2004) 要求的食品标签。在本标准实施日期之后,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执行本标准, 但在实施日期前使用旧版标签的食品可在产品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按照新标准规定, 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标签上明显标注, 同时, 食品标签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有科学依据, 不得标示违背营养科学常识的内容, 也不应标示有暗示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在食品包装袋的标示中, 诸如“可能”的字样将不允许出现。
国标标准 篇9
一、指导思想、行动目标
(一)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关于“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各项要求, 落实标准化改革工作部署, 围绕保障消费品安全、促进消费增长的总体目标, 以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为宗旨, 以市场为导向, 立足我国国情, 借鉴国际经验, 注重消费者参与, 注重部门、行业、地方联系协作, 努力形成全社会知标准、用标准、参与标准化的良好氛围, 形成与行业管理和监管措施相联动、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相适应的消费品安全标准化体系。
(二) 行动目标。
到2016年底, 构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消费品安全标准化体系和共治机制, 系统提升消费品安全标准化工作能力, 加快国际标准转化、推动标准互认、提高国内外标准一致性, 不断提高消费品标准安全水平和实施效益, 增强消费品标准化助企惠民能力, 在标准创制、实施应用、公共服务等环节筑好防线。
主要包括:
———重点消费品领域基本实现国际国内标准水平一致。开展11个重点消费品领域300项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对比评估;在3~5年内推动这些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5%:结合双边贸易形势和产业实际需求, 推动与英国、法国等主要贸易国的标准互认工作;
———消费品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快推动50项消费品安全国家标准、150项配套检测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的立项、研制和批准发布;
———消费品标准化技术力量不断增强。优化100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的组成结构;不断完善一支超过6 000人的标准化专家队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化领军人才;
———消费品生产企业和相关产业标准化能力不断提升。促进相关企业开展产品标准的创新和制修订活动, 努力推动10~20项以中国企业为主体的国际标准取得新进展;落实标准化改革部署, 开展社会团体标准化试点工作;
———消费品标准化共治局面基本形成。强化行业管理、市场监管、质量监督等工作与标准化的协同互动和信息共享。围绕质量安全风险高发的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领域和特殊消费群体等“三重一特”对象, 有针对性地提供消费品标准化技术支撑;
———消费品标准化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开展消费品安全标准助企惠民“五进”行动, 建设消费品安全标准服务平台, 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消费品安全标准化“一站式”服务;
———消费者参与渠道更加畅通。选择热点标准, 探索建立消费者全过程参与标准制修订的工作机制, 有效保障消费者参与标准制定的基本权益。
二、主要任务
(一) 消费品安全国内外标准对比行动。
分批开展消费品安全国内外标准对比评估工作。首先选择儿童用品 (玩具、童鞋、童装、童车) 、服装纺织、家用电器、照明电器、家具、首饰、烟花爆竹、纸制品、插头插座、涂料、建筑卫生陶瓷等重点消费品领域, 开展300项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对比评估工作。
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积极组织转化, 加快推动50项消费品安全国家标准、150项配套检测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的立项、研制和批准发布。在3~5年内推动这些重点消费品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5%, 实现国际国内消费品安全标准水平一致。
侧重梳理英国、法国等与我国建立标准互认关系的国家在消费品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现状。结合双边贸易形势和产业实际需求, 推动建立标准互认清单, 开展标准互认工作。
(二) 消费品安全标准制定能力提升行动。
汇总消费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信息资源。在开展标准对比的重点消费品领域, 结合国内外标准对比情况, 加快完善消费品安全标准体系。
汇总国内外法律法规标准相关动态信息, 完善产品质量监督、风险监控、执法检查、产品召回、产品伤害等信息与消费品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衔接互动, 加强对消费品标准化工作的信息共享和风险预警。
加强消费品标准化技术机构能力建设, 优化消费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成结构, 加强消费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监督管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标准化领军人才, 推动各领域建设老中青、传帮带的标准化专家队伍。
落实标准化改革部署, 以化学纤维领域为试点, 探索社会团体标准化工作。研究提出政府标准和社会团体标准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化学纤维标准体系。
促进相关企业开展产品标准的创新和制修订活动, 大力支持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努力推动10~20项以中国企业为主体的国际标准取得新进展。
(三) 消费品安全标准实施监督联合行动。
建立重点消费品安全标准批准发布及时通报机制。选择玩具安全、儿童鞋、烟花爆竹等社会普遍关注的10~20项重点消费品安全标准, 及时向相关方面通报标准批准发布情况。
组织开展消费品安全相关方法标准实施配套工作。针对标准实施中存在理解和执行不一致的现象, 选择首饰、家具、纺织服装等领域, 开展标准实施配套试点工作。
配合监管工作, 加快推动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配合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专项行动, 研究完善儿童用品标准体系和顶层通用安全标准。在标准批准发布的同时, 积极组织标准宣传解读工作, 帮助检测机构和企业准确把握标准要求。
根据产品质量监管确定的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高发的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领域和特殊消费群体, 面向地方政府、从业企业、检测机构和消费者组织等相关方面, 有针对性地开展标准信息咨询、标准宣传和解读等技术支撑。
(四) 消费品安全标准助企惠民行动。
开展消费品安全标准宣传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进机关的“五进”行动, 充分发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技术支撑作用, 针对社会需求和舆论热点, 及时发布热点标准权威解读和标准知识普及。
建设消费品安全标准服务平台, 集中发布消费品安全标准化相关信息, 公开重要消费品标准制修订过程信息, 进一步提高标准制定过程的公开透明程度, 提高标准化公共服务能力。
积极探索消费者参与消费品安全标准制定机制, 有效保障消费者参与标准制定的基本权益。面向消费者畅通标准技术咨询和对标准制修订过程提出意见建议的渠道, 引导和支持消费者组织参与标准化活动。
三、实施步骤
(一) 动员部署阶段 (2014年第3~4季度) 。
成立消费品安全标准“筑篱”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4个行动工作组, 明确分工, 启动工作。消费品安全标准“筑篱”专项行动组织机构详见附件1。
(二) 行动实施阶段 (2015年~2016年第3季度) 。
组织开展消费品安全国内外标准对比行动、消费品安全标准制定能力提升行动、消费品安全标准实施监督联合行动、消费品安全标准助企惠民行动。4项行动具体工作方案和任务分工详见消费品安全标准“筑篱”专项行动启动会会议文件。
(三) 总结验收阶段 (2016年第4季度) 。
组织评估消费品安全标准“筑篱”专项行动成效, 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研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 加强组织管理。
充分发挥消费品安全标准“筑篱”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4个行动工作组的作用, 研究解决消费品安全标准化工作重大问题, 督促落实专项行动方案和4项工作方案, 确保如期、全面完成专项行动各项任务。
(二) 加强协作配合。
要突出消费品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协同共治。通过专项行动, 统筹行业管理、市场监管、质量监督的标准化需求, 搭建各方协作互动的工作机制。
(三) 加强信息交流。
要注意加强阶段性工作情况、重大工作动态和突发性事件等信息交流, 确保专项行动跨部门、跨行业、多地区的统筹推进。
(四) 加强宣传引导。
国标标准 篇10
一、教室光环境改善工作的创立
为降低中小学生近视眼的发病率, 上海市教委于2006年开始着手开展“改善上海市中小学教室光环境研究”课题研究。从2007年暑期起, 对上海市徐汇区、闵行区、黄浦区和静安区内30所新建和改扩建学校的658间教室展开了该课题试点工作。
从2006年开始, 为抑制中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持续上涨的态势, 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牵头组建了由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上海)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等部门专家共同组成的“改善上海市中小学教室光环境研究”课题小组, 对30所试点学校配装了新型格栅“防近灯具”。
课题设立之时, 我国执行的还是《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 7793-1987) :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为≥150 Lx, 黑板平均照度为≥200 Lx, 教室及黑板照度均匀度为≥0.7;仅仅引入了眩光的概念, 却没有具体规定统一的眩光值、舒适度、光源色温等数据指标。
通过2007年对658间教室光环境改善工作的试点与探索, 课题组专家起草了《上海市中小学校教室专用灯具及现场照明技术要求 (试行) 》。2008年5月21日, 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卫生局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学教室光环境试点工作的通知》 (沪教委体[2008]28号) , 规定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为≥300 Lx, 黑板平均照度为≥500 Lx;教室灯具眩光等级为CIE A级, 教室眩光值为≤16;黑板灯具C0-180平面的光学结构应是对称的, C90-270平面的光学结构应是非对称的。同时对电子镇流器的功率因数、总谐波失真、灯电流波峰比、使用寿命、电路总输入功率进行规定。对光源的性能要求、能效等级、显色指数、汞含量及灯具热安全要求、机械结构安全要求, 现场照明质量验收要求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2008年暑期, 上海市教室光环境改造工程共帮助303所学校完成改造, 其中普通教室7 160间, 专用教室3 273间, 阅览室239间, 受益学生约22.5万人。
2008年开学后, 上海市对2007年到2008年暑期内完成教室光环境改善的试点学校进行学生视力和教室照明节能情况跟踪监测, 安排市卫生局眼病防治所、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及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的专家进校监测, 希望通过实际监测检验光环境改造工程的实效。监测样本为上海市徐汇、静安、虹口、长宁、嘉定、闸北等6个区内31所学校的2万名学生。监测工作与光环境改造工程同步实施, 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跟踪记录干预前和干预后学生生活用眼习惯及学校家庭环境变化, 并对试点学校学生的视力和屈光状况进行跟踪随访, 对比学校及家庭的综合干预前后多个时间点的变化情况;
(2) 发放学生调查问卷了解护眼知识的知晓情况;
(3) 检测学校环境:了解学生读写姿势、教室照明条件、学习负荷、课程设置等;
(4) 检测学生干预前视觉状况:视觉质量量表、裸眼视力、小瞳孔下电脑验光检测, 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及综合验光度数, 矫正视力;
(5) 干预后每隔3个月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及小瞳孔下电脑验光, 每隔6个月测裸眼视力、小瞳孔下电脑验光检测, 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及综合验光度数, 矫正视力;
(6) 建立学校、教室、面积、视力、改造前后的照度、能耗等数据库, 统计节能及学生视力不良率改善情况;
(7) 对尚未改造的学校教室进行面积和照度测量, 按照明设计方案进行教室光环境改造;
(8) 对改造完工的学校进行改造后的照度测量、验收等相关工作。
试点学校样本试验结果显示, 教室平均照度提高2.07倍, 能耗降低了45.8%, 试点班66.7%的学生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改造后教室的平均照度、黑板照度、照度均匀度都有明显改善, 教室整体光环境明亮、舒适、显色性高, 且能耗低, 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眩光值低于16, 优于国家标准眩光值19, 舒适度VCP>97%, 实现了教室照明“见光不见灯”的无眩光舒适效果。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2007]7号) 文件精神, 落实近视防控工作问责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上海市卫生局多次联合发文, 其中包括《关于2009年继续开展改善本市中小学教室光环境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 (沪教委体[2009]40号) 、《关于2010年继续开展改善本市中小学教室光环境试点工作的通知》 (沪教委体[2010]36号) 等。三年来, 上海市共计完成45 000间教室的光环境改造工作。
上海市教室光环境的改善工作从课题立项、试点、探索到进一步扩大试点、课题成果覆盖全市范围, 惠及全市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的学生, 再到《上海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室照明设计规范》 (DB31/539-2011) 的颁发与实施, 都是开创性、探索性和先导性的工作, 开创了国内教室光环境改善工作的先河, 探索了近视防控干预近视发病率的有效途径, 塑造了中小学教室照明照度翻番、能耗减半、眩光可控、舒适超欧美的成功典范, 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教室光环境改善工作在全国的逐步展开与深化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中对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的要求, 积极推进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 (教体艺[2008]7号) 的深入实施, 在上海市实施中小学教室光环境改善的3年时间内, 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建设部专家、领导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装备处的数十批专家与领导前往上海实地交流、考察、研讨。
2011年10月, 国家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装备处在上海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经验交流暨现场会”。会议要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增强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牢固树立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本的思想, 把抓好学生防近工作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会议强调, 学校“防近”工作的重点应紧紧围绕减少、消除影响视力的后天因素展开, 建立健全的“防近”工作机制, 推进“防近”工作有效开展。与会人员参观了上海市教室光环境改善工作试点学校。
国家卫生部于2011年1月14日发布《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7793-2010) , 并于2011年5月1日强制执行。
GB7793-2010国家强制性标准中规定:教室课桌面的维持平均照度为≥300 Lx, 黑板维持平均照度为≥500 Lx, 维持系数为0.8, 教室照明照度均匀度为≥0.7, 黑板照明照度均匀度为≥0.8, 教室照明眩光值为≤19, 光源色温为3 300~5 500 K。教室照明功率密度要≤11 W/m2的技术要求。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0年12月24日发布《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11) , 并于2012年1月1日强制执行。
2012年1月12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局联合颁发了《关于本市中小学校教室及黑板照明标准化改造的通知》 (京教体艺[2012]1号) , 并正式启动了北京中小学教室光环境改善的工作。
2012年1月20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印发成都市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并于2012年暑期完成了该市全部20 000余间教室的光环境改造。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全面顺利完成, 成为全国教室光环境改造的成功典范。
2012年11月30日, 四川省教育厅、卫生厅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学校卫生条件保护中小学生视力的通知》 (川教函[2012]834号) 。通知中明确要求用3年时间全部完成全省教室光环境改善工作。
三、结束语
【国标标准】推荐阅读:
角钢国标标准06-19
国标方法12-08
国标舞06-09
国标舞教学05-13
最新金相组织国标12-10
国标项目实施方案12-31
国标舞的艺术审美06-20
国标规范性引用文件07-21
工程开工报审表新国标01-12
国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