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完成化学作业

2024-10-16

优化完成化学作业(共5篇)

优化完成化学作业 篇1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 善于利用学生多元的生活信息, 及时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 以展现更贴近学生实际的农村生活就是的丰富教学资源。完成化学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应该精心设计优化,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习从单纯的练习模式中和重复演练中彻底解脱出来, 使其在学习与完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获得情感体验, 从而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

(一) 合作探究, 以人为本。

以身边的生活为题材是职业中学化学通用类新教材 (基础模块) 习题与应用中的一个亮点, 只要掌握了解题要领, 突破思维定势, 创设宽松环境, 往往会突破以往只“谈一谈”的定势, 从“山穷水尽”步入“柳暗花明”的坦途。

例:全世界每年因生锈而损失的钢铁约占钢铁产量的1/4。请以“身边的钢铁腐蚀”为题设计一期板报, 介绍生产、生活中钢铁制品被腐蚀的实例, 并根据生活常识总结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布置作业时改为每组办一份手抄报进行评比, 为时一星期, 课余时间完成。各组马上就行动起来, 人人参与, 分工搜集信息。一星期后, 八份内容丰富的手抄报呈交上来, 我把它们都贴在教室后面让大家欣赏。通过这次调查活动, 大家对钢铁腐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增强了生活中防腐意识, 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价值, 积极地投入到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活动中。

(二) 联系生活, 做好引导。

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挖掘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 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 使新旧知识逐步形成紧密的锁链, 从不同角度去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发展学生思维, 实现认知结构的整体优化。启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与概括, 在练习中准确掌握知识要素, 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而不是机械练习做题。关于盐类水解的应用, 如:草木灰是一种钾肥, 它含有碳酸钾。试说明为什么草木灰不宜与用作氮肥的铵盐 (如NH4CI) 混合使用。在此不妨启发学生假设, 如果混合使用可产生哪些后果。有些学生是有这方面实际经验的, 不妨让这些学生先谈一谈现象, 然后大家通过反向思维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盐类水解的规律, 学生很快分析出发生了双水解, NH4+会水解而产生NH3, 造成氮肥的损失。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升认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化学走进生活, 走进社会。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一现代教学思想, 使学生在解题中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三) 关注学情, 夯实基础。

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 老师必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知识功底薄、接受能力差的学生, 要求完成一些单一的、针对性强的练习;对中等程度或程度较好的学生, 可再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作业或解题策略灵活的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多梯度的进行选择练习。例:比较Na2CO3和Na HCO3性质。大家可列表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也可是单方面比较化学性质。个别同学为深入体现二者的性质差异, 通过比较分析, 还写出了实验现象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出了鉴别它们的简单方法———加热。通过评比对完成较好的同学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接着让会蒸馒头的女同学谈谈馒头的制作过程, 体会盐的性质的应用。

总之, 优化完成化学作业, 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收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优化完成化学作业 篇2

泉州市城东中学

潘晓

当学生走进高中校园的时侯,我们可以从每一个高一新生的眼里看到他们对生活的憧憬,对学习生活充满希望,朝气十足,如果能抓住这一时机,开始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内外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认知能力,那么一个“和谐向上”的学习化学的氛围将就此形成。

可是传统的化学教学中的作业布置常常存在着这么几个问题:(1)“横扫一片”,没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所有同学都获得一模一样的作业,不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2)“以量换质”的作业布置理念,只管布置作业,而不顾学生是否可以及时有效的完成,强行压下,甚至严重影响到其它学科的作业的完成,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严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应付了事;(3)轻实践重书面,纸上谈兵的多,造成学生真正遇到生活中问题解决的时侯往往不知所措。(4)过分信任和依靠教辅材料,这些由本学科的知名专家,教师编排的教辅材料其权威性、指向性是不言而喻,但我想不管是当前的哪一本教辅材料,如果我们不从本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是很难做到与本校学生的具体实际相吻合、相匹配;针对以上问题,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措施来改进优化。

一、科学选编

在备课时结合教学大纲,先行罗列本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分清要求层次是了解,还是理解掌握。并在课后准备布置的练习中仔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习题,太难或太偏的不适合学生本节学习水平的练习坚决删掉,比如:在高一化学《必修一》的专题二第一单元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课上,学生如果能通过学习学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及双线桥表示法,清楚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得失守恒既是很成功了,此时如果遇到一个FeBr2与氯水的反应的高中化学经典题,我想我会毫不犹豫的删除掉它,不是因为这题不好,而是这题目出在现在这个氧化还原原理的初学阶段,学生对二价亚铁离子与溴离子的还原性还没有一定认识,在“强者先行律”尚未讲授的时侯,太不合时宜了,如果要做这道题也得放在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中较深入剖析氧化还原原理的时侯再来布置,提前来做就势必违反人类的认知规律,打乱学生的学习步伐,因此有些习题不要因为它是出自哪位名师之手,甚或高考原题,想一想,学生处在初步接触化学的阶段,正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时机,怎么能用这些超出要求的习题来“浇灭”这兴趣的火花呢!如果材料中缺少针对某些知识点的适合题目,那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自己有针对性的编题绝对是一个绝佳的解决途径,编题时要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科知识内在逻辑与学生思维逻辑有机统一起来,围绕某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在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上,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适当的思维量和思维强度训练为主轴,在初学、章节复习、期中期末复习等各个不同学习阶段,各有侧重的系统编排“问题与习题组”,这样可以针对性的安排习题,同时为学生提供适量的作业训练。

二、分层布置

人总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做同样的难度的作业,一份作业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学生,但是现在通行的作业设计往往无视这一规律,普遍存在着作业量多,难度大,形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在作业中做到分层次布置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同一个班级,由于学生基础差异大,一部分学生学习较困难,因此,在有效监督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较易的习题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做,难度较大的习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做,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思想,比如:在《必修一》的《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一节课后,让基础较弱的同学做铜与足量浓硫酸在加热下反应的相关题目,让程度较好的同学做铜与一定量浓硫酸反应的题目,这样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巩固本节所学,程度较好的同学还可以利用思考浓硫酸反应过程中有可能浓变稀情况,促进其思维的进一步伸展,从而学会更全面的思考问题。我想如果教师多提供一定数量的此类作业,习题间设计一定的“台阶”形成坡度并在其上标注好难度级数让学生选做,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选做作业题,教师规定必须完成的作业数和题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难度适中且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几道题,并改被动完成为鼓励学生挑战难度较大题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激发他们探索化学的兴趣,利于他们“更上一层楼”; 对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而言又不会造成他们的厌学情绪,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做作业的激情,让不同程度和水平的学生都能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作业,都能在练习和解答中得到收获和提高。

三、开放设计

新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在讨论中进步,在实践中前行,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

可以在校园网或互联网上设一论坛,由教师提出某个研究性问题当作讨论的作业或是让学生在其上提出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见解或困惑疑问,让所有学生参于来回答,如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氯水与二氧化硫的反应中,到底是氯气氧化了二氧化硫,还是氯水中的次氯酸氧化了二氧化硫,还是二氧化硫先与水反应成亚硫酸,然后再被氧化剂氧化觉的很困惑,通过网络论坛大讨论,学生们提出了各种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在网络上的不停的反驳,证明,不但弄清了当前的问题而且顺带还理清了他们很多的知识缺憾,可以说,通过这种无记名式的网络大研讨,让学生学的更主动,更积极,更完善了。

当然鼓励学生自己出题目也是一种途径,学生创设习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思考,自我完善的过程,对学生是挑战,也更能激发他们的斗志。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批判性,的培养是有利的,虽然开始时浪费多些时间,但这是值得的,如针对一些易错,易混的习题,让学生先行总结自己为什么会错之后对其进行变形来让同班的不同同学来做,可以通过改变数据、改变条件、改变提问方法,延伸设计出几组不同的题目进行联系。这样学生学的非常积极,觉得自己可以成功出题目难倒对方,知己知彼,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们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能否自主设计出问题,来判断他们对知识是否有了较好的掌握。同时,欢迎学生推荐他们从网络上,或其它参考书上发现的觉的很好的习题,并说明推荐本题的理由,分析解题思路与过程。由老师进行评价,并选择一部分好题,供平时练习或考试时选用。对入选的习题在教室里公示并进行适当的鼓励。

四、兼顾实践趣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兴趣促实践,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更好的对课本知识进行反思理解,并形成应用,以达到我们进行化学普及性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的课后实践性作业,使学生在一种愉悦实践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如结合最近的全国防甲流等形势,急需一些消毒用品,刚好又恰好讲到氯气的制备与性质,就请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动手来做出几个生产消毒剂次氯酸盐的装置,并加以评比推广。又如在讲授硫的氧化物时,布置一些“本地是否出现酸雨”,“本地酸雨形成原因的调查”、“本地酸雨对土壤、水质、建筑、人体健康等危害”和“酸雨的预防与治理”等实践性的,研究性的习题,加强学生对硫的氧化物性质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当然,如果学校条件许可的话,可充分利用资源,举行课外活动(化学晚会、兴趣学习小组、竞赛指导活动)、社会调查(如调查你周围的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吸烟的害处等等)、参观学习(参观造纸厂、制药厂等化工厂的活动)等,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

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浅探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61-01

作业设计是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够联系旧知、巩固新知,同时也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化学作业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计,而是以“多”和“旧”为主要出发点,学生做作业时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背离了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如何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谈三点看法。

一、因材施教,注意作业的层次性

学生虽然智力方面相差不多,但由于学习环境与学习经历的不同,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差异,导致优等生和“潜力生”学习层次差距很大。过去“一刀切”的作业布置形式很少注意到这一点,作业内容也大多是针对中等学生,题目设计不温不火,“潜力生”做不来,优等生则得不到更好的锻炼。因此,在化学作业设计时,首先要重视的就是作业的层次性,作业设计既要有巩固“潜力生”基础的习题,也要有针对思维能力较强的优等生的拔高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作业布置前说明初衷,避免一些“潜力生”产生心理落差,降低其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氧气的用途和性质》后,笔者根据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作业。对基础知识掌握尚且欠缺的“潜力生”,笔者只要求他们在课后好好复习基本知识点,包括氧气的概念、物理性质和用途等;而对于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而言,笔者要求他们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把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对氧化反应有初步认识,能了解课本上演示实验的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化学反应式等内容;对于学习程度非常好的学生,由于以上内容在课堂上他们已经有所把握,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要提出一些能启发他们思考的问题,比如如何通过实验检测一瓶无色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氧气?让学优生能开动脑筋思考并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设计这种难易结合的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

二、由浅及深,作业设计时要注重梯度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并理解知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由基础阶段延伸至提高阶段。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根据课堂内容由浅入深地完善下去,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时避免被难度较高的题目打击自信心。学生能够沿着教师安排好的题目步步深入,思维一步步被激活,信心也渐渐得到提升,在面对较难的题目时就有了挑战自我的勇气。

在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时,笔者根据学习的难易程度设计了以下作业内容:①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氢氧化钠哪些性质?②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时质量会有什么变化?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这又说明了氢氧化钠的哪些性质?③向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这该怎样解释?请分析并完成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由易到难且思维清晰,第一问和第二问主要考查了基础知识,而第三问则在基础知识之上提高了难度,具有层次感,学生也能从中获得真正有价值的锻炼。

三、重视作业的开放性,启发学生思考和创新

开放性作业注重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即要求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比较、归纳、综合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首先,作业设计要加强一题多解的练习,让学生学会充分思考问题,发散自己的思维,在找寻其他答案的同时也启发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化学学习的水平。例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这一内容时,由于学生已经充分了解了世界水资源的紧缺与水的净化方面的知识,笔者便设计了以下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净化水的方式以及防止水污染的措施?评分依据是:多写一点多加一分,最多十分,但观点不可换形式重复出现。这种方式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增强创新意识。

其次是加强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练习,即要求学生课后能够借助报刊和网络展开学习,进而开拓视野,激发创新思维。由于学生对分子、原子等概念较为模糊,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电子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在那里能找到一个极其丰富的世界,变抽象为直观,很多问题都能在阅读中迎刃而解。例如最近发生的化学界的一件大事:美俄科学家宣布合成了118号超重元素,通过观察发现其仅仅存在了不到1毫秒的时间。他们又利用设在俄罗斯杜布纳的回旋加速器实验设备加速钙-48离子,通过两次高速轰击元素锎-249,制造出了3颗新原子,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每颗新原子的原子核中都包含118个质子和179个中子,也可以说,这种新元素的产生意味着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将添加新的成员。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后充分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对原子的理解也提高了一个层次,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的眼光。接着,笔者趁热打铁,布置了作业内容:“新元素只存在0.9毫秒,也就是万分之几秒,请问它的产生有什么意义?”这种具有创新性和人文性的作业将启发学生思考课本之外的内容,了解到化学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科学,进而改变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狭隘认识。

优化完成化学作业 篇4

一、化学作业设计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配合课堂教学,体现化学作业的新特点。

1. 以人为本。

作业应该成为学生自身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作业内容的设计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自己控制、自我安排,赋予作业人文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 关注学情,因人而异。

老师不必刻意追求要使学生怎么发展,而应该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是小草就让它装点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它成为栋梁之材。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对作业内容的设计自然也要有所不同。作业内容的设计要以自主为原则,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的选择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也就是说,对知识功底薄、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布置一些基础的、针对性强的练习;对中等程度的学生,设计一题多解或解题策略灵活的作业。

3. 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是非常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它探究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特征,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努力体现化学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在与生活实际的接触中体验和理解化学、开发智力、增长认识、提高能力。这样化学才是活的,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的化学知识。教师可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活动,让化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如学习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 H后,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测出家庭用水的p H值、本地区土壤的p H值或最近一段时间内本地区雨水的p H值;学习了有机材料后,让学生收集一些衣料的纤维做燃烧实验,结合实验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明鉴别各种纤维的简单方法及现象;学习了糖类性质后,可以让学生想办法判断一个病人是否得了糖尿病等。

4. 富有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的作业内容会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学生思维发展的多元化。教师应该以开放的、立体的教学观和课程理念设计作业,使作业富有情趣,变得趣味盎然。

5. 注重合作探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把具有创造力作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的创造才能,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创造的热情、创造的能力。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与探究。化学作业设计也应与这种学习方式相匹配。探究性作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并亲自动手实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化学作业的形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化学作业的重要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化学作业设计的形式上要注意灵活性。除了常规的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书面作业外,还要布置适量的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作业。

1. 阅读作业。

新教材中的“拓展视野”,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的内容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例如教材中的“空气质量日报”、“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金属的冶炼方法”、“侯氏制碱法”、“霉菌对某些食物的污染”,等等,教师也可以从《教师教学用书》或其他教学参考书上选摘一些合适的“阅读材料”,将其印刷出来并分发给学生。比如我在教学中,印发了不少相关的阅读材料,有“环境标志”、“燃料电池”、“21世纪的金属”、“老年痴呆症的罪魁祸首”、“环保的铜,健康的卫士”、“人体活动与p H”、“微量元素肥料的由来”、“牛奶与健康”、“钙元素与人体健康”,等等。

2. 口头表达作业。

主要是识记内容的复述。例如初中常见元素的名称及元素符号、元素化合价(可归纳为容易记忆的顺口溜: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硫有负二正四六,铜汞二价最常见,莫忘单质价为零,便于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其顺口溜: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的记忆、背诵等。学生在完成这种作业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语言组织,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作业。

以教材上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为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收集有关空气污染、长江流域水质状况、温室效应的资料等,进行社会调查(如测定酸雨的p H、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的调查、废旧电池的回收、战争所造成的环境破坏,等等),参观学习(参观造纸厂、硫酸厂、化肥厂等)。也可根据教学情况适当布置一些实践作业,如收集瓦斯爆炸的实例资料,调查研究生活所在地的水质等。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锻炼了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真正体现了化学以人为本,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探究作业。

以教材上的“家庭小实验”和“小制作”为主,例如“自制简易净水器”、“制作叶脉书签”、“自制碳酸饮料”等。教师也可适当创新,如制作“鸡蛋雕花”、“自制喷泉”、“番茄电池”、“验证汽水中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等。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必定会思考实验的原理、药品的选择、操作的步骤等。学生通过思考、创意、构思和设计,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又增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优化完成化学作业 篇5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作业设计 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8

化学作业是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同时也是巩固所学知识和利用新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从一定程度上说,化学作业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化学课堂教学效能的高低,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就。新课程要求教师变“照书教”为“用书教”,不断创新和改进化学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将从化学作业设计原则与优化设计形式两个方面着手研究,以供参考。

一、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原则

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符合新课标和教学目标要求。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设计内容的基础性、情景性以及实用和实际可操作性。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作业应当删除繁难、陈旧部分,降低计算技能方面的要求;新课程作业设计过程中,应当减少概念性的陈述、复杂计算题和机械记忆题;同时,还要适当地增设一些实验题、综合应用题以及探究题,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应用实践能力。

第二,符合教材内容要求和层次递进关系。新课标下的高中教材選择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所选教材版本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的脱节,因此应当注意初、高中教学过程中所用教材的连贯性和衔接性。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应当认真研究教材编排顺序,使前后之间保持良好的螺旋式上升趋势;同时,还要比较教材中相同知识点在必修、选修内容上的差异性要求,要严格掌握作业的深度,避免一步到位,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第三,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其所强调的是要面向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根据不同训练目标设计化学作业。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合理布置作业有助于作业的及时完成,有利于作业应达到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才能。

二、对作业设计内容和形式进行优化

基于以上对当前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对作业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优化设计。

1、阅读作业设计时培养学生的兴趣

高中化学阅读作业设计时,主要选择的是书本上的身边的化学、拓展视野等内容。比如,补牙剂和原电池,或者不同环境条件下氢氧燃料电池电极反应,或者是利用太阳能对水制氢气进行分解。让学生自己体味化学发展的历程,并从对化学的逐步了解中去感它、喜欢它。

2、通过口头表达作业设计培养学生梳理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一般在新课程内容教学之前,都会设计温故知新这一环节,让学生们采取口头复述的形式,对上一节课内容进行复述,重点在于检查概念、知识点以及原理的掌握情况。比如,原电池、电解池基本原理,内、外电路电子以及离子流动的运行方向等。通过设计复述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这一环境,一方面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只是认知结构和体系,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胆识、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国内很多学校都采取了形式各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笔者认为在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时,也可以采用该种模式。实践证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可以拉近师生、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共同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基于此,在化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一设计理念和形式,比如利用暑假时间,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组织开展化合物和化学元素手抄报,在开学后通过评比张贴和展览学生们的学习成果。通过该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丰富学生对元素化合物认知,而且还可以有效增强小组团队竞争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4、分层作业设计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求、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学习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因此作业的布置应以“面向学困生,照顾学优生”为原则,作业分层次要求、分档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据此化学作业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笔者一般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顺其意而扬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例如:有时一节新课上完,常会留下一些疑问,这也许不属于考试重点,课堂上也不宜深化,但许多有余力的学生希望更多地了解。那该怎么办?笔者认为教师提供拓展的资料或线索就非常重要。为此,笔者在作业中经常给学生一些相关知识的网站或参考书目,甚至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场所,帮助学生去深化与开拓新的化学知识领域。例如:“晶体结构”单元教学后,布置了如下作业。建议学生登上网站,做好以下同方面的工作,首先观察各种晶体的晶胞图形;其次观察旋转的单晶图;最后建议课外阅读书籍《化学探索的轨迹》,了解科学家对晶体结构的探索。

(2)反其道而变短

可让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参与相反的“特长小组”,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在宽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去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了问题的所在也是成功。他们将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缩短了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延伸,通过对教学课堂和高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不仅可以为学生减负,而且还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想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应当重视之。

参考文献:

[1]康文清.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的优化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3.06

上一篇:自动调速下一篇:体育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