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

2024-10-03

国家领导人(精选12篇)

国家领导人 篇1

保卫国家领导人, 是各个朝代的头等大事。如何做好安保工作, 各朝有各朝的条例和做法。总的来说, 越往后安保的规格越高, 其中尤以宋、明两代最为严密。

宋朝警卫部队规模最庞大

——宋太祖创建“三衙禁军”安保体系

宋朝禁军规模之庞大、体系之复杂, 都是以往所没有的。

开国皇帝赵匡胤, 曾任后周禁军将领“殿前都点检”, 又是通过兵变坐上皇帝宝座的, 深知警卫部队的重要, 所以, 他格外重视禁军的组建, 营建禁卫精兵的同时, 又收编地方军, 扩充中央禁军, 构筑了史上最庞大的国家警卫部队。

宋太祖开宝年间, 全国军人37.8万人, 其中禁军便有19.4万人。后来每位皇帝都重视禁军的建设, 宋太宗至道年间全国军人66.6万, 其中禁军35.8万。到宋仁宗庆历年间, 全国禁军达到了82.6万。

值得注意的是, 宋朝禁军不只保卫皇帝, 还保卫国家疆土, 为国出征, 所以有的驻屯地方, 但大部分护卫京城, 驻扎于汴京城外。禁军很讲究训练, 《水浒传》中的林冲便是汴京80万禁军教头, 其枪棒功夫尤其出色。

禁军中担任皇帝警卫任务的精兵, 要求日日练武, 骑兵每天五练, 步兵每天四练。

宋朝国家领导的警卫体系, 主要由殿前司、侍卫司、御前忠佐军头司、皇城司、骐骥院等几部分组成, 总称为“三衙禁军”, 每个司内又细分若干单位, 承担不同警卫任务。

在皇宫和皇帝身边的贴身警卫, 都是从庞大禁军中优选出来的, 分为“班”“直”两批人, 轮流上岗值勤。

明朝引入秘密警察侦探最到位

——明太祖建立“十二卫”安保体系

到了明朝, 对国家领导人的保卫更为严密。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是引进了现代警卫制度中的秘密警察制度。在尚未称帝时, 开国皇帝朱元璋 (明太祖) 便建立了自己的直属警卫团——“侍卫上直亲军拱卫司”, 称帝后次年又扩编为“亲军都督府”。

明代军事单位分卫、所, 卫的负责人称为“卫指挥使”。在全国军队卫、所基础上, 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 (1382年) , 撤销了此前的皇家警卫团“亲军都督府”和“仪銮司”, 建立了一支新的皇家警卫力量——“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 简称“锦衣卫”。

随后又组建了“棋手卫”“府前军卫”等十二个禁卫机构, 总称“上十二卫”。十二卫的指挥权不属于明朝的国防部“五军都督府”, 而是由皇帝直接掌控。

“十二卫”体系中, 数锦衣卫最厉害, “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与汉武帝时的“绣衣直指挥使”差不多, 但规模和权力更大。

明成祖朱棣对这套安保体系很青睐, 篡位当了皇帝后便恢复了一度被朱元璋撤销的锦衣卫镇抚司, 并将十二卫亲兵扩充为二十二卫, 建立了一套比汉唐更先进的、“军队与警察”相结合的国家领导人保卫体系。

更恐怖的是, 朱棣设了“东厂”, 这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秘密组织, 厂主都是皇帝宠信的太监。朱见深 (明宪宗) 当皇帝时又设立了“西厂”。虽然存在时间不长, 但与东厂一样, 是臭名昭著的秘密警察机构。

锦衣卫、东厂、西厂与正常的警卫力量, 织成了明朝强大的国家领导人保护网, 对社会控制空前强大。

清朝在继承明朝这套国家领导人安保体系的同时, 对警卫人员的选拔有新规定, 强调出身, 直接负责皇帝警卫的掌守门户和侍从兼宿卫两班人马, 均得由满族官宦子弟来担任。

贴身警卫员要求更高, 得从上三旗中选拔, 称为“上三旗侍卫”, 一直到清亡, 这一安保制度都没有改变。

国家领导人 篇2

第一届(1954年——1959年

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政务院)总理 第二届(1959年——1965年)

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三届(1965年——1975年)

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四届(1975年——1978年)

未设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五届(1978年——1983年)

未设国家主席,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华国峰为国务院总理 第六届(1983年——1988年)

李先念为国家主席,彭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紫阳为国务院总理 第七届(1988年——1993年)

杨尚昆为国家主席,万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八届(1993年——1998年)

江泽民为国家主席,乔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九届(1998年——2003年)

江泽民为国家主席,李鹏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第十届(2003--2008年)

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第十一届

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建国历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主 席: 毛/泽东

副主席: 朱 德

(1954年9月~1959年4月)

主 席: 刘/少奇 副主席: 宋/庆龄(女)董必武

(1959年4月~1965年1月)

主 席: 刘/少奇 副主席: 宋庆龄(女)董必武

(1965年1月~1966年)

名誉主席: 宋/庆龄(女)(1981年5月16日决定)

主 席: 李/先念

副主席: 乌兰夫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主 席: 杨/尚昆 副主席: 王 震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主 席: 江/泽民 副主席: 荣/毅仁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主 席: 江/泽民 副主席: 胡/锦涛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主 席:胡/锦/涛

副主席: 曾/庆红

国家领导人怎样过春节 篇3

因地位特殊,领袖的春节,大多忙于家国大事,背后演绎着时代的风云。与此同时,他们也期盼着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悲欣交集

毛泽东过年很简单

曾在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担任武装警卫员20多年的毛尚元回忆说:“主席的年过得很简单。他很少有时间出来娱乐。最多有时候跟周围的人聊聊天。深居简出,有团拜会的时候,也多是周总理代表。”

1927 第一个翻身年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回到湖南,组织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10月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年春节,毛泽东宣布放假三天,让红军和群众欢欢喜喜地过年。

这年春节的前几天,刚刚翻了身的茨坪群众,家家忙着做米果。可是,喂的家禽全被国民党的兵抢光了。毛委员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为了让士兵和群众过好第一个翻身年,特发给每位战士三块银元,补贴过年;派人到宁冈杀猪,挑运到茨坪,每人分三斤猪肉。对缺米少盐的困难户,另外分给他们米和盐。这样一来,茨坪的红军战士和百姓,人人都有米果吃,家家都蒸了米馅肉。

1940 与警卫战士一起过年

在延安,1940年春节前夕,警卫中央首长的长枪连,提前两天派连指导员张久厚请毛主席到他们连里过年。开始,毛泽东告诉张久厚:“你们的心愿我领了。吃饭嘛,我就不去了。”张久厚一听毛主席说不去,他坚决地说:“不去不行。”这句话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他放下文件,笑笑说:“你们这不是请客,是在下命令。看来,我只好服从了。能不能给我点权力,让我帮你们多请几位怎样?”张久厚以笑作答。毛主席果断地说:“好,就这样定了。”

除夕下午3时许,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来到了长枪连。进窑洞落座后,毛主席问:“我们这张桌上的饭菜是不是和大家一样?”他环视了一下,又说:“我们不能特殊。搞特殊,人家嘴里不说,可心里有意见,那就不好了。”

1963 春节“还债”

1963年初,毛泽东向帮他学英语的章含之说:“我还欠了你父亲一笔债没还呢!”章含之是名士章士钊先生的女儿。接着,毛泽东认真地说明了事情的来历。1920年春天,一批青年准备赴法勤工俭学,可旅费没有着落。那时在上海,毛泽东找到了章士钊先生。章先生当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随后,毛泽东将此笔巨款一部分给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志,一部分带到湖南开展革命活动。

这次,毛泽东还要章含之转告她父亲:“从今年春节开始,要还这笔欠了近五十年的债。一年还2000元。十年还完。”毛主席笑着说:“我这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一点生活补助啊。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偿还得了的呢……”从1963年春节起,毛泽东每逢春节初二这天,总是派秘书给章老送去2000元,直到1972年送满两万元。

1976 最后一次过春节

国家领导人的清华往事 篇4

胡锦涛:“5字班”里最小的学生

清华大学的水利馆是胡锦涛总书记当年学习和工作的地方。1959年9月, 来自全国各地的2079名学子走进清华园, 其中, 年仅16岁的胡锦涛被分在了水利工程系。由于这一届学生在1965年毕业, 被称为“5字班”。

包括胡锦涛在内的“5字班”的学生, 应该算是“幸运的一届”。因为他们前面避开了1957年的“反右”和1958年的“大跃进”, 后面躲过了1966年开始的“文革”, 得以完整地接受了6年制本科教育。

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当时是水利工程系同年级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两位。他俩品学兼优, 待人真诚, 与同学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在校期间, 胡锦涛是出名的高才生, 大学6年, 除一门功课4分外, 其余全是满分5分。

胡锦涛不仅成绩好, 而且多才多艺。入学没多久, 他即被选入清华大学文工团舞蹈队。清华每次重大文艺活动, 都有他的身影。胡锦涛还是舞蹈队的团支部书记。

文工团要求很严, 平时照常上课, 队员一定要品学兼优、素质全面。“如果在文工团期间有功课为3分, 学校会要求学生回班, 以保证学业。几年下来, 我们‘5字班’在舞蹈队集中住宿的几个人学习成绩都比较好。”

1964年,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 首都文艺工作者创作排练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清华大学选派了100名学生参加, 胡锦涛名列其中。10月1日, 他参加了首届各界群众国庆大游行。之后, 胡锦涛把参加《东方红》排练和游行的感受写成一篇文章, 题为《上了生动的一课:毛泽东思想的颂歌》, 发表在当年10月6日的《人民日报》上。

就是在这一年, 胡锦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从1953年开始就力推政治辅导员制度。他要求从政治觉悟高、学习成绩好的高年级学生党团员中挑选人才担任该职务。

担任政治辅导员后, 胡锦涛推迟了一年毕业。毕业后, 他被学校留在水利系搞科研。1968年, 他到位于甘肃的水电部刘家峡工程局工作, 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甘肃省建委副主任。此后, 尽管职务不断提升, 肩上的担子越挑越重, 但他和清华老师、同学的距离并没有拉远。

2008年5月10日, 胡锦涛访问日本时, 会见了来自清华大学的“松下奖学金”获得者。胡锦涛热情地称其为“我的学友”, 还说自己的女儿也曾就读清华大学。

吴邦国:“做辅导员不吃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 于1960年到1967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现为电子工程系) 就读。

2011年3月7日一早, 吴邦国走进当年学习和工作的地方———位于东主楼北门外的电子工程系旧馆, 站在中国无线电电子学事业奠基者、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创始人之一孟昭英的塑像前, 吴邦国感慨道, 孟先生这么大的一位教授, 动手能力也特别强, 连烧玻璃之类的工作都很擅长, 总是亲力亲为。

在清华大学老图书馆阅览室, 一名正在攻读研究生的同学希望从老学长那里了解一下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吴邦国风趣地说:“做辅导员不吃亏!”他告诉这位同学, 他和过去带过的学生们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至今仍然保持着联系。更重要的是, 做辅导员的经历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对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学会与人、与社会打交道, 对一生的成长都很有用。

朱镕基:昔为才子今为师

1947年, 19岁的朱镕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就读于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在当时报考清华大学的众多湖南籍学生中, 他的考分最高, 一进校就拿到了奖学金。

因为喜爱文科, 英语又好, 朱镕基刚进清华时“老想着转系”, 不过没转成, 这也促使他下决心在工科埋头钻研起来。朱镕基的同窗好友、著名法学家郭道晖回忆说, 当时, 电机系的功课在全校是最难的, 朱镕基是班上的“业务尖子”之一, 当过“课代表”的他在同学中很有威信。

朱镕基非常热爱文学。郭道晖记得, 1948年的一天, 他曾从北平一家报纸副刊上读到朱镕基题为《谈爱与憎》的散文。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 朱镕基还常开玩笑说, 自己做官是“误入歧途”。

学习之余, 朱镕基痴迷唱戏, 曾在清华京剧队当过票友。巧的是, 清华电机系58届毕业的师妹、后来与他结为伉俪的劳安也唱得一口好戏。

1950年10月,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朱镕基是支部里第一个自愿报名参军的人。学校党组织没有批准他参军, 并于1951年1月推荐朱镕基担任学生会主席。朱镕基不但要指挥开动庞大的“学生会机器”, 还要随时在大礼堂召开全体学生大会, 发表演讲, 动员和组织同学积极参加活动。后来, 朱镕基任上海市长、市委书记时, 有人夸他组织能力强、口才好, 他说:“这是在清华当学生会主席时锻炼出来的。”

1951年, 朱镕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他所在的51届电机系也是英才辈出, 光院士就有4位。朱镕基曾在多个场合提到这个集体的优秀, 并深深为之自豪。

20世纪80年代, 清华大学开始筹建经济管理学院, 师生一致希望“邀请一名有才能、有身份、有名气的人”来做院长, 最理想的人选就是朱镕基。当接到邀请时, 朱镕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2001年6月, 朱镕基辞去院长职务, 但继续担任该院顾问委员会名誉主席, 他说:“纵我廉颇已老, 但此心耿耿, 始终和你们在一起”。

习近平:“我三个志愿都填了清华大学”

习近平于1975年至1979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98年至2002年, 他还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在职研究生班学习, 并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

2002年, 习近平在《福建博士风采》丛书第一卷发表了题为《自述》的文章, 讲述了自己进入清华大学的曲折过程。文中写道:我1969年从北京到陕北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 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我那时一边当村干部, 一边总渴望有机会能上学深造。那时候报大学, 清华有两个名额在延安地区, 一个分给延川县。我三个志愿都填了清华大学。县里将我报到地区, 地区不敢做主, 清华大学来招生的人也不敢做主, 请示清华大学。这又是一个机遇。

1975年7、8、9三个月, 正是刮所谓的“右倾翻案风”的时候。迟群、谢静宜当时顾不上清华大学的具体工作, 刘冰同志主持工作。当时我父亲刚刚解除监护, 下放到洛阳耐火材料厂, 耐火材料厂开了个“土证明”:“习仲勋同志属人民内部矛盾, 不影响子女升学就业。”于是, 我踏进了清华园。从政近20年后, 我在职读博士研究生就是在清华大学读的。

吴官正:为反腐倡廉到母校“取经”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也是清华校友, 他于1959年至196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动力系, 曾担任团支部书记。本科毕业后, 他接着在清华大学动力系攻读硕士学位, 1968年毕业。

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室负责人张振明, 曾担任吴官正近年出版的有关著作的责任编辑, 与吴官正有过多次接触。他这样回忆这位清华学子:“他 (吴官正) 出身贫寒, 家里三代都是贫农, 没有人进过学堂, 但凭着自己的聪敏和勤奋, 他一个农家子弟实现了到清华大学学习深造的梦想;更以他的传奇人生经历对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了非常独特的注解。”

那些“不婚”的国家领导人 篇5

钱钟书先生曾讲:“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不论你多么成功,或不论你多么失败,这座城是所有人都面临的抉择,包括那些站在权力巅峰的人。他们在城下徘徊,在城门外张望,最终还是选择离开这座城。

这些人名我们耳熟能详,赖斯、小泉纯一郎、奥朗德……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不结婚,他们或许会反问:“为什么要结婚?”

赖斯奈何缘浅

美国前任国务卿赖斯卸任后,重回斯坦福大学担任教职。尽管在担任国务卿的几年里,她先后和英国前外交大臣斯特劳、加拿大外长麦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甚至卡扎菲之子赛义夫传出绯闻,可最后都证明这些只是媒体捕风捉影,目前已经58岁的赖斯仍旧单身。

赖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政界“女强人”。1993年她成为斯坦福大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教务长,更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第二位女国务卿,在华盛顿圈子里,她被称为“穿裙子的男人”和“武士公主”。美国安全委员会欧洲事务前主任埃沃?戴阿德尔说:“在她身上,性别已经不再意味着什么。你看不到女性的身影,你看到的只有能力。”

赖斯的个人感情生活很少为外界知晓。她在年轻时一度非常迷恋橄榄球,发誓要嫁给橄榄球运动员。1975年,赖斯差点和美国橄榄球职业联盟的年度最佳新人里克?阿普克斯结婚。她甚至已经准备好了婚纱,但在最后时刻却认识到“两人之间存在的差距将使这段关系很难维系”,双方只好宣告分手。

20世纪80年代,赖斯在斯坦福大学任职时,和旧金山49人队的吉恩?华盛顿有过一段认真的感情,但他们交往了一段时间后也无果而终。现在的赖斯依旧单身,目前已经是专业体育官员的华盛顿也早与前妻离婚,不过两人都声称他们并不是恋人关系,只是好朋友而已。

一直独身的赖斯非常喜欢孩子,也很想组建一个家庭,实际上,赖斯非常有女人味,在公众场合她历来衣着得体、韵味十足,钟爱购买和收藏各式华丽的高跟鞋。

赖斯自己并不认为是事业影响了她个人的感情生活,她说:“我不成家是因为我从来没有碰到任何想与之共同生活的人。我确信,如果上帝安排我和某人结婚,就一定会把那个人带到我面前。”

小泉纯一郎曾经沧海

已经于2006年卸任的小泉纯一郎,是近30年来任职时间最长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在日本政坛,小泉历来被视为“怪人”,他不仅外形和言谈举止与众不同,更是罕有的单身上任的首相。单身首相的身份并未让他在政治角逐中失分,相反,这与潇洒飘逸的外形一起,成为小泉吸引女性选民的重要筹码。

小泉曾有过一次长达5年的婚姻。1977年,36岁的小泉同比他小14岁的宫本佳代子结婚。小泉曾回忆说:“我27岁那年第一次参加竞选就落败,支援团体的人都责怪我,他们认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还没结婚。”外界揣测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让小泉选择走入婚姻。

婚后的小泉在政界日渐风生水起,但又遇到了新难题。在日本当议员十分繁忙,尤其是在竞选期间必须在“国事”和“家事”之间进行痛苦的选择,而佳代子却希望和小泉一起过普通人的生活。那几年里,小泉的秘书常常为他和夫人之间的矛盾费心。终于,在结婚5年后的1982年,佳代子怀上他们的第三个孩子时,小泉断然选择了离婚。

离婚后小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一生最怕的事情,就是落选和离婚。”

不知是否因为这次婚姻给小泉留下了心理阴影,此后的30年,小泉一直保持单身,与佳代子及小儿子的联系也仅仅是每年委托律师邮寄一张新年贺卡。在没有妻子的家庭里,小泉和两个儿子的生活由三姐小泉信子照料,他全身心投入政治,直至2001年成功问鼎首相之位。

小泉非常善于引起舆论对自己的关注,除了营造自己不贪不淫、清心寡欲、格调高雅的形象,也时不时抛出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2004年,自民党内最年轻的政治家后藤田正纯与当红女演员水也真纪喜结连理,小泉作为自民党总裁前往致辞,在致辞中他不禁感慨自己的独身生活:“诗云‘醉枕美人膝,醒握天下权’,这才是男子汉的浪漫情怀,我虽然权握天下,但即使酒醉也没有美人之膝可以枕,只能枕自己的手,真是可悲至极。”

奥朗德携女友入住爱丽舍宫

最后要说当前知名度最高的单身政治领导人,当属法国新任总统奥朗德。他尚未结婚,却将带着女友――记者瓦莱丽?特里埃维勒一起入住爱丽舍宫。

在法国,人们选择“不婚”的情况司空见惯。一些人不接受婚姻体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有生活伴侣或者共同养育小孩。政治领导人是否有稳定的婚姻关系,对其政治生涯影响微乎其微。前任总统萨科齐上任之初,即爆出和妻子塞西莉亚离婚的消息,随后更是高调迎娶了布吕妮。

在瓦莱丽之前,奥朗德曾经与社会党的赛格琳?罗亚尔在没有结婚的情况下共同生活了25年,并育有4名子女。这种情形在法国非常常见,法国民法中已经取消了“婚生”和“非婚生”的法律用语,所有小孩不论出生在婚姻体制内外,都享有同等权利。罗亚尔和奥朗德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更是政治上的同志――罗亚尔同样是法国社会党的干将,在2007年曾代表社会党参加总统大选,在第二轮投票中败给了萨科齐。

罗亚尔的光芒成为奥朗德的阴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奥朗德最难以忍受的绰号就是“罗亚尔夫人”。罗亚尔竞选失败后,两人公开宣布“理性分手”。而值得玩味的是,2010年奥朗德和瓦莱丽公开恋情时,却宣称他们的恋情开始于奥朗德与罗亚尔仍在共同生活的2005年。不过在浪漫的法国,这一切似乎并未构成争议。在2012年2月奥朗德阵营推出的竞选广告中,罗亚尔和瓦莱丽甚至还手挽手,宣布对奥朗德的支持。

那些“不婚”的国家领导人 篇6

不论你多么成功,或不论你多么失败,这座城是所有人都面临的抉择,包括那些站在权力巅峰的人。他们在城下徘徊,在城门外张望,最终还是选择离开这座城。

这些人名我们耳熟能详,赖斯、小泉纯一郎、奥朗德……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不结婚,他们或许会反问:“为什么要结婚?”

赖斯奈何缘浅

美国前任国务卿赖斯卸任后,重回斯坦福大学担任教职。尽管在担任国务卿的几年里,她先后和英国前外交大臣斯特劳、加拿大外长麦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甚至卡扎菲之子赛义夫传出绯闻,可最后都证明这些只是媒体捕风捉影,目前已经58岁的赖斯仍旧单身。

赖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政界“女强人”。1993年她成为斯坦福大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教务长,更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第二位女国务卿,在华盛顿圈子里,她被称为“穿裙子的男人”和“武士公主”。美国安全委员会欧洲事务前主任埃沃·戴阿德尔说:“在她身上,性别已经不再意味着什么。你看不到女性的身影,你看到的只有能力。”

赖斯的个人感情生活很少为外界知晓。她在年轻时一度非常迷恋橄榄球,发誓要嫁给橄榄球运动员。1975年,赖斯差点和美国橄榄球职业联盟的年度最佳新人里克·阿普克斯结婚。她甚至已经准备好了婚纱,但在最后时刻却认识到“两人之间存在的差距将使这段关系很难维系”,双方只好宣告分手。

20世纪80年代,赖斯在斯坦福大学任职时,和旧金山49人队的吉恩·华盛顿有过一段认真的感情,但他们交往了一段时间后也无果而终。现在的赖斯依旧单身,目前已经是专业体育官员的华盛顿也早与前妻离婚,不过两人都声称他们并不是恋人关系,只是好朋友而已。

一直独身的赖斯非常喜欢孩子,也很想组建一个家庭,实际上,赖斯非常有女人味,在公众场合她历来衣着得体、韵味十足,钟爱购买和收藏各式华丽的高跟鞋。

赖斯自己并不认为是事业影响了她个人的感情生活,她说:“我不成家是因为我从来没有碰到任何想与之共同生活的人。我确信,如果上帝安排我和某人结婚,就一定会把那个人带到我面前。”

小泉纯一郎曾经沧海

已经于2006年卸任的小泉纯一郎,是近30年来任职时间最长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在日本政坛,小泉历来被视为“怪人”,他不仅外形和言谈举止与众不同,更是罕有的单身上任的首相。单身首相的身份并未让他在政治角逐中失分,相反,这与潇洒飘逸的外形一起,成为小泉吸引女性选民的重要筹码。

小泉曾有过一次长达5年的婚姻。1977年,36岁的小泉同比他小14岁的宫本佳代子结婚。小泉曾回忆说:“我27岁那年第一次参加竞选就落败,支援团体的人都责怪我,他们认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还没结婚。”外界揣测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让小泉选择走入婚姻。

婚后的小泉在政界日渐风生水起,但又遇到了新难题。在日本当议员十分繁忙,尤其是在竞选期间必须在“国事”和“家事”之间进行痛苦的选择,而佳代子却希望和小泉一起过普通人的生活。那几年里,小泉的秘书常常为他和夫人之间的矛盾费心。终于,在结婚5年后的1982年,佳代子怀上他们的第三个孩子时,小泉断然选择了离婚。

离婚后小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一生最怕的事情,就是落选和离婚。”

不知是否因为这次婚姻给小泉留下了心理阴影,此后的30年,小泉一直保持单身,与佳代子及小儿子的联系也仅仅是每年委托律师邮寄一张新年贺卡。在没有妻子的家庭里,小泉和两个儿子的生活由三姐小泉信子照料,他全身心投入政治,直至2001年成功问鼎首相之位。

小泉非常善于引起舆论对自己的关注,除了营造自己不贪不淫、清心寡欲、格调高雅的形象,也时不时抛出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2004年,自民党内最年轻的政治家后藤田正纯与当红女演员水也真纪喜结连理,小泉作为自民党总裁前往致辞,在致辞中他不禁感慨自己的独身生活:“诗云‘醉枕美人膝,醒握天下权’,这才是男子汉的浪漫情怀,我虽然权握天下,但即使酒醉也没有美人之膝可以枕,只能枕自己的手,真是可悲至极。”

奥朗德携女友入住爱丽舍宫

最后要说当前知名度最高的单身政治领导人,当属法国新任总统奥朗德。他尚未结婚,却将带着女友——记者瓦莱丽·特里埃维勒一起入住爱丽舍宫。

在法国,人们选择“不婚”的情况司空见惯。一些人不接受婚姻体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有生活伴侣或者共同养育小孩。政治领导人是否有稳定的婚姻关系,对其政治生涯影响微乎其微。前任总统萨科齐上任之初,即爆出和妻子塞西莉亚离婚的消息,随后更是高调迎娶了布吕妮。

在瓦莱丽之前,奥朗德曾经与社会党的赛格琳·罗亚尔在没有结婚的情况下共同生活了25年,并育有4名子女。这种情形在法国非常常见,法国民法中已经取消了“婚生”和“非婚生”的法律用语,所有小孩不论出生在婚姻体制内外,都享有同等权利。罗亚尔和奥朗德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更是政治上的同志——罗亚尔同样是法国社会党的干将,在2007年曾代表社会党参加总统大选,在第二轮投票中败给了萨科齐。

罗亚尔的光芒成为奥朗德的阴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奥朗德最难以忍受的绰号就是“罗亚尔夫人”。罗亚尔竞选失败后,两人公开宣布“理性分手”。而值得玩味的是,2010年奥朗德和瓦莱丽公开恋情时,却宣称他们的恋情开始于奥朗德与罗亚尔仍在共同生活的2005年。不过在浪漫的法国,这一切似乎并未构成争议。在2012年2月奥朗德阵营推出的竞选广告中,罗亚尔和瓦莱丽甚至还手挽手,宣布对奥朗德的支持。

国家领导人 篇7

2010年4月, 我国礼宾改革迈出重要一步。根据胡锦涛主席重要指示精神, 经中央同意, 为进一步推进出访礼宾改革, 今后中国领导人出访时, 将简化驻外使领馆组织迎送活动相关安排。胡锦涛主席这次出访率先实行新的礼宾安排, 在抵达和离开往访国时, 不再组织当地华侨华人、留学生等到机场迎送。胡锦涛主席此次出访美国, 专机抵达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时, 只有美方官员和中国驻美大使等在停机坪上热情迎候, 过去用中英文书写的长条欢迎横幅及列队的华侨华人、留学生队伍不见了, 整个过程仅持续了5分钟。据悉, 这是我国领导人出访礼宾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它看似仅仅是一些迎送细节上的变化, 但却体现出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及求真务实的作风。国家领导人出访礼宾改革的深层意义还在于, 它对国内各级地方领导具有积极的榜样作用, 能促使国内各级领导在今后的检查、指导工作中轻车简从, 简化程序, 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并提高工作效率。国家领导人出访礼宾改革当成为各地领导出席活动仪式改革的标杆, 各级领导不妨从中得到启示, 以身作则、贴近实际, 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可能做到简化程序, 轻车简从, 让亲民、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蔚然成风。

国家领导人 篇8

一、权威宣传话语向对话沟通话语转型

较长时期以来,我国传统的领导人形象传播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权威宣传话语机制下的单向灌输,传播者不作详细解释,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基本上没有互动性反馈。而在新媒体时代,传受双方地位的重塑使我国领导人形象传播的话语方式由代民众立言向协商式对话不断转型。

在各种新型传播业态不断涌现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一个名为“复兴之路工作室”的网络视频工作室成功地吸引了受众的目光,获得众多网友的好评与追捧。该工作室专门司职政治传播,以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形象塑造为主要内容,被誉为“中国外宣新阵地”[1],开创了新媒体政治传播的新范式,彰显了大国领导人形象传播的媒介话语风格转型价值。迄今为止,“复兴之路工作室”已连续推出《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和《跟着大大走》之博鳌篇、万隆篇、巴基斯坦篇、俄罗斯篇、美国篇、英国篇,以及《十三五之歌》9部作品。“复兴之路工作室”凭借其作品打造出了一种颇接地气、通俗平实、浅显易懂、幽默风趣的媒介话语方式,通过“讲故事”的手法展现国家领导人形象,一改以往相对生硬的宣传定式。

上述话语方式在“复兴之路工作室”首部作品《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习近平与其余六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以卡通动漫的人物形象走进公众视野,视频的画面语调轻松幽默,叙述直白,几近于日常聊天的口语化表达,毫无晦涩艰深之处,将领导人的个人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并辅以大量直观的解释性图示,凸显了多元的媒介话语特征,展示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勤政爱民、能力出众、执政经验丰富的形象。该视频还将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架构、官员行政级别的具体划分等相关背景内容作为一种知识普及介绍给了受众,以满足受众需求为导向,成功地弱化了政治传播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受众更易接受。此外,《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运用“两面提示”的话语方式,将中、英、美三国领导人不同的选拔制度放在一个平等的语境中进行了真实、客观、无偏差的展现,走出了政治宣传的窠臼。

二、宏大叙事向日常叙事转型

叙事手法在政治传播中无疑是话语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人形象传播中,叙事手法更是奠定话语风格与基调的宏观框架,因此话语方式的变化可以在叙事手法的变化中得到最为直接的体现。以往受众脑海中领导人严肃、刻板的形象,大多是从媒体经常报道的领导人参加重大会议、出席外交活动等重大场合的新闻画面中获得的,这种形象呈现一般是根据政治传播的需要从而进行的信息筛选,叙事手法颇显宏大伟岸,但对领导人形象的呈现不够全面。而通过媒介对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形象呈现中可以看出,领导人形象传播正在由宏大叙事向日常叙事进行转变,话语方式也由“读文件”变为“讲故事”。

在相关报道中,媒体特别注重通过刻画日常生活细节来呈现习近平的人物形象,引用了他与父亲习仲勋、妻子彭丽媛等亲属的家庭生活照片,洋溢出浓厚的亲情与家庭氛围。此外,媒体还以关注一个普通年轻人成长经历的视角,将习近平在陕北插队、进入清华大学读书等故事穿插于报道之中。前往北京市西城区庆丰包子铺月坛店就餐以及访英期间参加乡村家庭晚宴体验英式传统美食“炸鱼和薯条”被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了习近平形象传播的议程设置中,通过领导人的日常饮食凸显了生活化元素,拉近了其与普通群众的距离,完成了从政治叙事框架向大众叙事框架的转变。

三、意识形态语言向娱乐化语言转型

话语一直被认为是意识形态栖身和抗争的场所,而进入新媒体时代后,领导人形象传播的话语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新媒体语言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娱乐化语言的崛起,因为这种共通的语码本身就会产生亲近感,这对于官民的沟通,至少在方式、方法上是有效的。

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新闻标题中使用了“给力”这个网络流行语,迅速成为全国人民议论的话题。这是官方媒体使用流行娱乐话语的全新话语尝试。又如“复兴之路工作室”推出的《跟着习大大走之万隆篇》《跟着习大大走之巴基斯坦篇》也有新的看点,视角、风格均有突破,改变了过去国家领导人外事访问活动的固定报道模式。作为微视频的核心内容,习近平的形象与声音总会适时出现,且在其中大量穿插了娱乐化的话语表达。万隆篇追求电影大片般的画面和音乐,配合深沉的英文画外音,营造出了史诗般的代入感;巴基斯坦篇则采用了年轻人易于接受的“快闪视频”形式,由一群巴基斯坦留学生和他们的中国朋友共同演绎了一段充满温情的中巴友谊之歌。

四、集体性话语向个性化话语转型

李普曼曾在他的著作《舆论学》中这样描述领导人形象,“伟人形象至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一种是公开的和庄严的,另一种则是私下的和有人性的”[2]。我国领导人形象的呈现多为前者,因为领导者作为政党、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代表者,是其所领导组织的形象“代言人”,领导人形象传播的话语风格不可避免地带有集体性话语特征,使领导人以一种普遍的共同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掩盖了领导人的个性。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形势,领导人形象传播的话语风格进行了集体性话语向个性化话语的转型,具体表现为由“组织代言”向“个人品牌形象代言”的转变。

从媒体对习近平的相关报道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代组织发声的官方集体性话语已不多见,而风格独特的个人话语却频繁出现。媒体对习近平个性化话语的塑造,一般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的:一是通过媒体自身报道内容及标题的建构催生个性话语的生成。二是通过周密的议程设置将习近平善于用讲故事、摆事实的方式剖析问题,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释疑解惑,善于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娓娓道来,善于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旁征博引,善于用诗化语言抒发情怀,善于用平易近人、沉稳从容的肢体语言辅助表达的话语风格呈现在受众面前。这极大地彰显了其人格魅力,通过特色话语体系的全面展示打造了强势的大国领导人的形象。

新媒体时代,《人民日报》作为中国政治传播的主要阵地与载体,一方面坚守客观、严肃、权威的官方话语方式,另一方面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利用新媒体触角———官方微博创新性延伸并扩展了媒介功能,实现了领导人形象传播话语方式的转型。表一《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不同议程设置话题“微博个性化数量及话语统计表”中的数量说明,80%以上的报道都包含较为明显的个性化语言,其中第三篇“习近平在庆丰包子铺就餐”达到100%,可见十八大以来领导人形象传播话语方式转型的普遍性。报道中“如同美丽的梭罗河”“主席套餐”“坚持光盘”“一马当先”和“走亲访友”等极具情节化、口语化和平民化特色,生动传神地塑造了习近平主席平易近人、与民同乐的“百姓父母官”形象和致力和平、敢于担当的大国领导人形象,从而使领导人形象不再“高冷”,呈现给公众一个“有温度”的领导人[3]。

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领导人形象传播的媒介话语方式已经出现了结构性的变革,在可进行量化统计的各类新媒体平台上,针对传播内容的支持性回复、评论与转发占到了绝大多数,对于相关话题的参与程度显著提高,讨论气氛日益活跃,话语方式的转型业已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认可与称赞。仍以《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为例,在2013年10月14日12时06分到2013年10月15日中午仅仅一天的时间内,该视频的播放次数达100万以上,受关注度远远超过往期的任何一部政治传播作品。

领导人形象传播话语方式的转型是新媒体环境下追求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国家对新闻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改革要求的不二选择。无论社会形态发展到哪个阶段,传播内容发生了何种变化,传播者要想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都必须遵循该阶段的信息传播规律,满足受众需求、把准时代脉搏。换言之,需求导向和创新思维永远是媒体传播立于不败之地的撒手锏。在信息化时代,“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和传播内容将突破地域限制,走向世界,并在全球范围内接受检验与评价”[4]。而领导人形象传播作为我国国际传播的一部分,也应该有着适应性的呈现。

我国领导人形象传播媒介话语风格转型的成效已初步显现,各媒体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话语风格转型道路,不断创新话语方式,进一步提高领导人形象的传播效率。同时还应注意的是,领导人形象传播终究处于政治传播的框架之下,它与其余类型的人物形象传播有着本质区别,其严肃性和公共性绝不能因为媒介话语风格的转型而有所消解。开创积极活泼、生动新颖的传播局面是有必要的,但是媒介必须要以“活泼而不随意、通俗但不低俗”[5]、个性却不任性、开放但不恣放为底线原则,牢牢把握话语风格转型的尺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其发挥最大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陆一夫.复兴路上的外宣新思路[N].时代周报,2105-11-17.

[2]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M].林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4.

[3]甘浩,王健.不再“高冷”卡通漫画给你一个“有温度”的领导人[N].新京报,2015-7-14.

[4]程曼丽.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0(4).

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本刊题词 篇9

声明

为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 加强知识信息推广力度,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在CNKI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 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同时, 将上述权益许可给万方数据。该著作权使用费及相关稿酬, 本刊均用作为作者文章发表、出版、推广交流 (含信息网络) 以及赠送样刊之用途, 即不再另行向作者支付。凡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国家领导人 篇10

今年7月中旬, 温家宝总理来四川视察期间, 在一次四川民营企业调研座谈会上, 谈到打造高端产品话题时, 温总理亲点艾民儿皮制品公司董事长刘琼英发言, 刘琼英将艾民儿鞋品牌sheme同美国苹果ipad (苹果公司于2010年发布的一款平板电脑) 作比喻, 认为鞋一样能做大中国文化, 一样能做高附加值。刘琼英董事长的发言受到了温总理的充分认可。

近日,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谈到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时, 称赞成都艾民儿皮制品公司特别注重研发团队建设, 大手笔重金引进法国、意大利的国际设计团队, 专攻高端女鞋市场, 致力于打造“行走的艺术”和中国自己的奢侈品女鞋的品牌战略。

传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 关键是要实现有效益的增长。而实现有效益的增长, 就是要依靠科学发展。近年来, 成都艾民儿皮制品公司抓住技术研发, 找准市场需求, 实现产品创新, 打造奢侈品女鞋的高端产品, 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受到了总理和省委书记的高度赞赏。

国家领导人制装解密 篇11

“特别加工部”制作出“毛装”

1956年3月至4月,沪上21家服装店,208名职工先后迁到首都,开设了西服加工的作坊。同年秋,中央办公厅又从上海招收了12名服装技师,成立了“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服装加工部”,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核和体格检查,专为中南海里的中央首长们制装。

这个“特别加工部”,其实就是由这12名服装技师组成的制装小组。这12名服装技师,皆出于上海红帮门派——旧指为“红毛”(洋人)缝制洋服的裁缝。包括田阿桐、王庭森等名师。而他们进了中南海后才明白,原来,“特别会计室服装加工部”在当时成立的真正目的和首要任务,就是为毛泽东研制合体的着装,包括让毛泽东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1956年中共“八大”的主席台上。

于是,12人进入半军事化封闭状态的工作中:吃住都在中央办公厅一个小院的集体宿舍里;上午9点准时上班,下午5点下班;周日可上街购物,但须递交假条,按时回来再销假。遇领导人紧急制装任务,一连数周加班加点,甚至通宵不归家。

这些红帮技师们上岗前一律被要求学习保密手则,即使是日常通信也被严格要求保守秘密。遇亲人朋友“不能说太多工作上的事”,以免暴露首长们的隐私,对外统称“中南海工作人员”。每月,他们都按时在中办领取几块钱的工资。

这12名服装技师各有所长,比如凌溪生师傅以做女装见长,他带一队人专门给女宾做衣服。田阿桐和王庭森则负责给领导人做特体服装。至于制装所需的面料,只需裁缝们发话,中央办公厅便会派人去各地厂家采购。

为毛泽东制作中山装时,这些红帮名师没有照搬中山装原有的款式、造型,而是按照毛的体型、神态和身为中国人民领袖的风采,大胆做了改进。将上面两个衣袋的兜盖改为弯而尖,垫肩稍微上翘,两肩更加平整服帖。领子变化最大,领口加宽,翻领变得大而尖,完全改变紧扣喉部的格式。

中共“八大”来临,毛泽东穿上这套中山装拍了标准像,并精神焕发地站上主席台,这一刻令海内外瞩目,西方将这款大尖领中山装称为“毛装”。之后,毛泽东的标准像被放大悬挂在天安门城楼正中。

为领导人制装也要讲政治

完成“毛装”的制作后,特别加工部的12名裁缝于1958年搬出中南海,来到了东交民巷的红都服装店。这家服装店,实际上就是国务院外交部外交人员服务局的一个服装加工部,它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中南海最高领导人和外国友人制装。这里的裁缝,中办几乎随叫随到。而中办则根据领导人的偏爱,指定专门的裁剪师为之服务。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的制装任务,几乎由田阿桐一人包揽,但为领袖裁衣,并不轻松。当时出于安全考虑,为毛泽东做衣服的裁缝都不能靠近他,自然也谈不上“量体裁衣”,只能靠“目测”解决问题。

第一次,田阿桐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来到毛泽东所在的中南海书房时,已是午夜12点了,尽管田阿桐从来没有通过“目测”做过衣服,但凭着几十年的经验,他站在离毛泽东5米远的地方,一次“目测”成功。

红帮名师余元芳也有过类似经历。1964年的一天,为周恩来做过几次服装的余元芳,被周安排到中南海会见厅,要求目测来访的西哈努克亲王、王妃和王子,随后为他们一家三人做大衣和西装。两天后,余元芳送来了衣服,而西哈努克一家穿上后发现很合体,大为惊奇。

事实上,在中南海内为领导人制衣还有很多规矩。据田阿桐回忆:说话不要太快,走路不要太重;领导问你再说,领导不问你不能说;只谈工作以内的事,不该说的绝对不说。

(据《读报参考》)

国家领导人 篇12

会上,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向领导小组汇报了邮政业执法系统的目标任务、内容架构、互联互通等规划方案, 各相关部门结合各自管理领域在执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对系统建设提出了完善意见。

马军胜指出, 邮政业执法系统需求方案, 整合了国家局、省局以及部分典型市地局在行业管理、检查执法过程中的经验, 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以及处理流程的设计都符合行业实际。系统投入使用后, 不仅为各级邮政管理部门开展执法活动带来便利, 而且还将大大提升系统依法行政水平, 对建设法治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下一步工作, 马军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确立方便、实用、专业的指导思想。执法系统是行业管理重要的支撑工具,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 要在模型设计、程序编制等方面, 坚持实用性、专业性和便利性原则, 坚持与业务开展相结合、与管理内容相结合, 其效果要经得起工作实践的检验, 努力做到基层执法人员愿用、爱用、方便用。二是要聚焦重点。项目开发工作要分轻重缓急、有先有后, 要围绕会议确定的项目开发的主要目标, 把检查、处罚、移动性及后台支撑等几项内容做好做实。要重点解决对管理工作中几个重点领域执法工作的支撑, 打通不同业务管理系统的流程壁垒, 在使用过程中, 不断完善和丰富内容。三是保证执法系统的相关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国家局各部门要大力加强基础系统的建设, 特别是主要业务系统的基础数据系统, 要为执法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提供准确而有力的支撑。四是要统一部署, 有序推进。要把国家局关于执法系统建设的工作部署落实到各省局、市地局的工作中去。要做好先行省局的试点工作, 总结经验, 积极推广。

国家邮政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上一篇:玻璃切割下一篇:军事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