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设计教育

2024-06-17

广告设计教育(精选12篇)

广告设计教育 篇1

随着广告与人们生活联系的紧密, 各行各业对广告设计人才需求的增加, 广告设计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也尤为突显。但是, 现行的广告设计教育大多偏重于专业理论教授和设计技能的培育, 忽视对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在设计出的广告作品中出现诸多的道德问题, 对人民大众和整个社会带来很多的不良影响。因而, 在广告设计教育中重视和加强道德观的教育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进行广告道德观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 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广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统计, 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广告经营单位143129家, 从业人员1040099人。广告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街道两旁、建筑外部、商店内外、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都充斥着五花八门的广告。正如美国广告学学者朱丽安·西沃卡认为的广告已“多方面、多层次地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众多的广告中, 不乏设计庸俗、趣味低下, 有悖公共道德范畴的下劣之作。这类不道德广告对大众利益与情感造成了伤害, 对广告行业和广告主的信誉产生了怀疑, 对社会经济秩序形成了干扰。由于广告设计从业人员有相当部分来自各高校广告专业的毕业生, 因此在广告设计教育中进行道德观教育就非常重要。倘若广告设计教育只重设计方法与技巧的传授, 而忽视了道德观的教育, 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只会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而不注重公共道德, 其设计作品对公众、社会的危害就可想而知。甚至是其设计能力越强, 对社会的危害性也就越大。

二、广告设计人员道德观缺失的内在动因

不道德广告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外部因素, 又有广告设计人员自身道德观低下的内部动因。在此, 主要对设计人员道德观低下的内在动因进行分析, 集中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方面, 受利益的驱使, 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广告设计人员为了个人的业绩指标、物质利益, 在设计制作广告时, 缺失社会公德与个人良知, 片面的从广告主的角度出发, 无视产品的质量, 挖空心思哗众取宠, 做虚假广告, 搞不正当竞争, 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 广告设计人员缺乏对文化现状、民族精神、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的正确理解与修养, 单纯依据主观的好坏及美丑标准来选择广告的内容与表现形式, 从而对公众的共同情感造成伤害, 对普遍的价值观念造成误导。

三、广告设计教育中的道德观培养

既然广告设计人员多来自高校的广告专业毕业生, 那么广告设计教育对广告设计中出现的道德观问题就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行的高校广告专业教育中, 普遍存在着重专业理论与设计技能的传授, 轻职业道德观念培养的现象。由此导致广告设计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平严重失衡, 广告道德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从而使广告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理念等方面欠缺, 最终致使广告从业人员的道德观念难以提高。

“教之道, 德为先”, 高校的广告设计教育是进行广告道德观教育的重要基地, 也是影响广告设计人员道德人格形成的重要环节。因而高校的广告设计教育有必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

首先, 要从理念上重视广告道德观教育, 把道德观教育摆在与广告设计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 要把道德观教育纳入到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及教学计划的实施等各个环节中。通过开设与广告道德观教育相关的课程,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成为能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 符合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广告设计人才。

其次, 要加强学生在传统文化、民族传统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修养, 让其知识面与道德观得到同步增长。这样, 可使学生理解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的深刻内涵, 懂得各民族的传统及不同的风俗习惯, 在广告设计中避免因无知而造成的道德观问题。

最后, 要在设计实践中进行广告道德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 要组织学生步入社会参加一定量的设计实践, 帮助他们了解广告设计职业的特征及广告道德在广告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使他们熟悉广告设计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并在设计行为上具体化与可操作化。通过这种设计实践, 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加深道德责任感, 增强其对广告设计理想道德人格追求的信念, 使广告道德观成为他们自身性格的一部分。正如黑格尔认为:“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 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固定要素时, 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

四、结论

通过上述的探讨, 可以看出广告道德观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及广告设计教育中道德观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良好有效的广告道德观教育, 可使广告设计人员健康茁壮地成长, 设计出既不损人、也不伤人, 既有艺术性、又有功利性, 且符合广大受众审美心理与认知感受的优秀作品。同时, 也促使整个广告业迈入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这于广告设计人、广告行业及整个社会都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

摘要:现行的广告设计教育缺失对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广告作品中出现诸多的道德问题, 对人民大众和整个社会带来很多的不良影响。在广告设计教育中如何重视和加强道德观的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广告设计教育,道德观,培养

参考文献

[1]参见《2006年中国广告业统计数据报告》, 《现代广告》2007年第4期第1页

[2][美]朱丽安·西沃卡:肥皂剧、性、香烟——美国广告200年经典范例.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9年4月第1版, 第560页

[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 1961年06月

广告设计教育 篇2

课题项目:本文系华南农业大学201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130990摘要:本文从工业设计教育中植入生命周期设计理念的必要性谈起,论述在工业设计具体课程中生命周期设计教学的具体实践及成果,最终提出在未来工业设计教育中应加强生命周期设计中的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生命周期设计;绿色;设计师;工业设计教育1概述

生命周期设计(Life Cycle Design),又称生态设计(Ecodesign)或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从“摇篮到再现”的过程,它是对普通产品生命周期的扩展,绿色产品生命周期设计与传统产品设计的要求不同,因而设计的程序和内容也有极大的区别。由于设计师主导未来产品的走向,人类未来的生活状况就掌握在目前的设计师和即将成为设计师的设计学生手中,只有让这一批人能学会把生命周期设计理念贯穿工业设计当中,才能有效利用地球资源,减少环境的破坏,使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所以,工业设计教育中扩大宣传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基于生命周期设计的工业设计教学与实践

(1)家具设计课堂中绿色材料选择与运用训练。原材料处于生命周期的源头,选择绿色材料是开发绿色产品的前提和关键因素之一。欧洲一些设计高度发达国家最近更是不断地推出各种用废旧用品制作的一些新产品,如废纸做的手袋,废旧磁带做的笔筒,废旧饮料瓶做的灯具、装饰品等。设计师努力使自己用废旧材料做的产品更加干净、高贵,以便现代人真正能在生活中愿意接受这样的产品,享受这些旧的东西,并产生感情。不仅如此,设计师更想通过这些作品让更多人意识到,我们的工业产品应该在选材时有所考虑,我们已经不能再随意浪费资源,不能再挥霍无度。在材料选择时有绿色设计思想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最终产品对资源的浪费,尽可能用可循环材料制作更多的一次性用品。在家具设计教学中应该适当进行环保材料、可循环材料的探索。例如,给学生布置专题材料的环保家具设计,如废旧饮料瓶家具设计、旧纸箱瓦楞纸制作等。如图1中的椅子为学生用废旧纸箱的瓦楞纸做的。这样的学习体验可以使学生在家具设计的课程当中领会到环保材料能带来的环境价值和社会效益,从而激发其在以后的设计道路上对材料选择的关注和思考,从而把环保设计思想更深地植入他们的脑中。

图1图2图3(2)家具设计课堂中绿色工艺的选择和设计训练。采用绿色工艺是实现绿色产品生产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绿色工艺又称清洁工艺,是一种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环境影响的工艺技术。绿色工艺的实现途径主要有:1)改变原材料的投入方式,对其就地利用,再利用有实用价值的副产品和回收产品,在工艺过程中循环利用各种材料。2)改变生产工艺或制造技术,改善工艺控制,改造原有设备,将原材料消耗量、废物产生量、能源消耗、健康与安全风险以及对生态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3)尽量使用自然环境,对空气、土壤、水体和废物排放进行相应的环境评价,根据环境负荷的相对尺度,确定其对生物多样性、人体健康和自然资源的影响。

(3)在工业设计教学中敦促学生采取绿色包装设计。绿色包装,即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它要求商品包装无害平衡,无害于人类健康。在工业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对环保包装材料的认识,尽可能拓展环保包装的应用范围。例如,图2中的产品便是用可降解塑料做成的一个环保包装设计,底部出口可以减少洗发水或沐浴露等在包装空腔里的残留,减少浪费,并且本包装本身可降解、可挂在墙上,增加使用的方便性。

(4)在工业设计教育中,增加对绿色产品回收处理设计产品案例的学习。在绿色产品设计中,当评价某一重复回用方案时,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环境负荷、安全性、可靠性及费用是重要的因素,它们的关系式:回用社会效益=日用物资价值+降低的总处置费收集和加工费。如图3中土豆雨衣就是利用可回收材料的生命设计案例,工业设计课堂中可增加这类案例的分析学习,增加学生们对可回收材料的认知。土豆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不过除了食用您想过它还可以变成衣物穿着吗?这款特殊的雨衣所采用的原材料就是土豆,它是将土豆中的淀粉提取加工后,合成一种有机塑料制成的。土豆雨衣可以完全降解、无毒无害,废旧破损后直接抛弃即可,不必担心污染环境,十分便捷。

(5)培养学生低能耗设计的习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消耗资源并给环境带来负担。所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应对产品使用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学生运用太阳能和LED技术设计的产品,把窗户外侧用太阳能板,白天窗户角度随着阳光角度接收太阳能,晚上太阳能转化的电能点亮LED灯。整个产品使用过程能源浪费达到最低。

除上述几个方面之外,在工业设计教学时,还应涉及工业设计相关的方面,如教会学生关心材料、产品储存及运输过程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通过减少材料消耗,减轻产品的重量和体积等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3结论

工业设计教育直接关系工业设计的未来,工业设计未来又关系人类社会的未来。所以,在工业设计教育中植入生命周期设计思想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在教育中充分普及和重视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教育,才能保证未来有更多的设计师真正加入到绿色设计行列当中,只有在工业设计教育中更多地关注生命周期设计教育,才能使环保思想和生命周期设计理念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引起社会的更多共鸣,从而引发环保社会的共建,把人类带入到健康的发展轨道上去。参考文献:

浅谈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的现状 篇3

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经历许多年批评和发展的共生,从最初的适应市场而设立广告设计相关专业到经历广告设计市场对毕业生应用能力的考验。回顾这些年的教育成果市场反馈和学生的就业感想,作为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师,站在历史的关口,回顾和总结。

首先广告教育就其本身的体系而言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艺术设计、广告学、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大众传媒、电脑制作、印刷、影视制作……都不可或缺。然而回顾现在的广告设计教育,首先从学校院系上就人为的分离了互相联系的内容。从学校层面而言:首先,在我国开设广告设计教育的众多学校中,除了一定的艺术类专业院校之外,还有大部分的综合类和工科院校。各个专业从不同的领域进行研究和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广告教育科学体系尽早完成。另一方面,这种互不联系的专业划分也将广告这个科学系统人为的割裂了。大家互不交流,都只埋头于自己领域内的那以小块,而对与广告相关的其它领域充耳不闻。于是学习平面广告设计的不懂营销、新闻传播、消费心理;学习电脑制作的不懂版式、色彩;学习新闻的不懂广告学市场调查……最终出来的学生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之看到了自己那一块,而不知道广告到底是什么,从而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很少有学校能够从自己所在的地域的特色(如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来考虑,实行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模式、形式到内容都十分相似。基本都是围绕着色彩,字体,版式在各种类型的平面广告上得运用和表现为主。授课形式大多是老师讲述,然后布置一些公益广告、POP或者DM的作业再欣赏一些佳作就完成了。课程完了往往很多学生对市场调查、消费细分、广告媒介、广告法规等许多在真实操作中必须考虑的因素还没有概念,就更别提了解整个操作流程了。其次,学校仍然被束缚在一种孤立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一方面学校无法提供给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一方面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建设也很有限。在仅有的研究中也是以具体某个广告项目执行或案例研究为多,而从实践中深化的广告理论和教育理论更是少之又少。面对广告这个不断变化,重视市场规律和团队合作的综合学科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借鉴美国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大观点,认为,综合性的专业和课程,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各种素质和思维能力以及组织、交际和实际工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的广告设计教育,应该突出它的整体观念和综合思维。打破广告设计作为设计专业一个短期阶段性课程的惯例,打破同一所学校中不同院系的界限,甚至学校间的界限,各院、各系都是可以相互协作、相互推动的。例如广告设计课不一定只限于针对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向其它院系公开开设。把课程分成若干个单元:比如前期消费调查、营销策划由商学院老师主讲,广告创意及表现由艺术设计专业和计算机老师合作把关。媒体策划交由新闻传播专业负责,广告文案写作留给中文系,广告法规及合同邀请法律专业老师。要学习广告设计课程的学生除了本专业的部分必修之外,还必须选择其它一到两部分课程必修,其它部分可以作为选修课程,但是要修满多少学分才算通过广告设计课。各个同类学校之间也可以以互换教师或者课题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加强交流。

同时现在绝大部分正在从事广告设计教育的教师原来都是学纯艺术或者工艺美术出身的。在中国广告教育处于雏形阶段,他们中很多都是依靠自学或各种培训来了解广告的。除了很少一部分拥有广告市场的实战经验外,绝大部分教师在广告运作的实践上显得有些苍白的。具体的教学则无从谈起。仅是“过去”的知识,也只能“生活在历史中”.他们往往有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良好的审美品位,但是对于广告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性行为掌握不足。反映到具体的教学理念中来则是对广告作品视觉美感的偏执和离开市场离开受众的张扬创意。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色彩、字体、版式、图片等要素的唯美表现及技巧,对于广告理论、投放媒体、消费调查、受众心理、广告效果反馈等重要内容却通通舍弃。当然这些是受到教师们自身经历和课程安排时间的限制。但是事实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快速适应社会对综合型广告人才的高要求的。教师在高等教育中应当是“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的定位,特别是在广告设计教育中。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和志向爱好,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专业实践。目前,我国的广告设计教育方法主要还是以教师单方面授课,学生个人动手实践的模式居多。我们应探讨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模式,如以广告项目为中心的方法,学生自组团队,模拟广告公司竞标的流程。教师把握好大的方向和步骤,并给予不同团队一些建议。在这种模拟现实的互动教学中,学生会更加投入,互相协作并且了解自己哪些方面有所欠缺,为自己经自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方法多元化方面,现在国内有一些高校已经走在了前头。比如中国美院的广告设计课就以时报广告“金犊奖”为契机。“金犊奖”把国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或者说全球广告人的一些想法与追寻引了过来,让国内的同学们更早地接触到知名品牌的策略。浙江科技学院也有一些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课程的尝试。在为企业培养有潜力的人才的同时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高层次广告设计教育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力的教育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研究水平来提高的。随着高等学校对设计教育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不断增长,我们一方面应当健全现有教师的再培训机制,给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更多深造的机会;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广告设计教育师资力量的市场实践培养,以期能在将来整个广告市场带来新生的力量。

参考文献:王受之 (2002.9), 世界平面设计史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广告设计教育 篇4

包豪斯体系所提倡的教育改革,使艺术与手工艺得到良好的结合,强调工艺、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通过艺术训练,使学生的视觉敏感性达到一个理性的水平,对于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一个科学的、技术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个人见解。第一个创建设计基础课的人是伊顿,他的课程中有两个方面特别突出:一是强调对于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平面与立体的形式的探讨与了解;二是通过对于绘画的分析,找出视觉的规律来,特别是韵律和结构这两个方面的规律,使学生对于自然事物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同时他还强调“东方式”的“心手一致”,主张用中国的毛笔来自由传达情感的表现与微妙的水墨变化,也重视默写和作画的一气呵成,主张以东方传统的精神文化与现代西方的科学进步相结合。虽然他们学生的习作在笔墨表现上比较直率与外露,缺少用笔的内敛与含蓄,但在当时教学观念的认识上是一个大胆的革新。我们所熟悉的表现主义大师克利、康定斯基、蒙克等曾先后在包豪斯任教,他们对完善教育体系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康定斯基的教学是从完全抽象的色彩与形体的理论研究开始,然后逐步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设计联系起来,通过教学方式进行逐步地引导,并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在设计当中。克利更加强调不同艺术之间的关系,重视感觉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绘画与音乐的对比关系。他认为“不应该模拟自然,而应该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自然的法则,因为法则造就自然,并不是单纯地再现自然的外表而已”。他对于点、线与形态都赋予心理内容与象征意义,同时强调各种形态之间的依存和融会贯通关系,即注重以科学为研究前提,更加强调人的精神因素。正是他们的追求与实践,使包豪斯的基础体系更加成熟。最重要的是在注重科学理性思维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感觉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不止于纯粹无对象的研究造型形式,而时常把抽象研究同具象事物抽象化体现结合起来。他们的作品既富现代感又依稀展现出欧洲传统的古风。罗厄在美国回顾时指出:“包豪斯所开始的新的视觉语言,乃是以建立一个作为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视觉表现的新文化统一体,实现文化的再结合为目标。”无疑,包豪斯对现代艺术以及世界设计教育有过很大的影响力,它体现出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的结合所产生的和谐,渗透到人们的生存环境以及实用与消费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审美意识。

我们现在所推行的设计基础教育,首先的造型基础训练,基本还是以西方的写实性表现方式为主,描绘物象在三度空间中的准确位置,以表现出物象的体积感、质感、空间感等为基本功,对此技法的熟练掌握也是进入高等美术院校的敲门砖。这种造型意识、理念基本是以真实反映客观物象的描绘方式为依据,是建立在严格的解剖、透视的基础上。20世纪初由林风眠、徐悲鸿等留洋回国后将西方一整套写实造型方法带入中国,并先后主持美术学校,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随后的50年代,在全面学习苏联的历史背景下,苏俄式的素描教学体系曾一统天下,甚至影响至今。可以说这种借助于透视、解剖、光影的写生方式可以训练观察的敏锐性与准确性,是真实再现物象的体积感、质感、空间感以及明暗关系极为有效的方法。对于学习造型艺术,了解与掌握西方这一重要的造型手段也无可厚非,但它仅仅是西方诸多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方式。对于设计,写实素描应是一种媒介,并不是最终目的。因为对于一位未来的设计师来说,今后的实践活动首先面临的是创造的课题,要创造出非现成性的“新形态”的艺术,而不是对客观现象的图解和再现。而沿袭上述单一的教学模式,易于被动地描摹真实物象,削弱主观意识的培养,显然有碍于去探寻、发现“新形态”。事实上,对西方现代设计观念产生巨大影响的并非“写实”性的绘画,尤其是到20世纪初的立体派对造型艺术进行了超前的变革,他们不仅看重对物象所能看到的部分的表达,并且还体现了对所能“知道的”部分的理解。它冲破了数世纪以来从固定视点观察物象的方法,用任意的几何透视原理观察自然,摆脱了把绘画当作视觉的真实而进行模仿的概念,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将物象的原形拆散或分解,使形体的性质得到充分的强调,使画面形成一种内在的合力,自由自在地去探索自己所向往的视觉意图,创造出了一种新的造型语言。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毕加索、勃拉克拓展了关于造型的分解与重构的结构概念,丰富、扩大了西方的造型语汇,他们的创造精神对西方现代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世评论家认为如果没有立体主义急进精神的刺激,现代艺术很难想象会有以后的演变。如几何抽象派画家蒙德里安就是在纯粹的视觉平衡结构上,利用黄金分割原理,将自然形态逐渐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抽象构成,创造了秩序与均衡之美。他的作品对西方建筑、工艺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现代艺术也刺激和带动了西方现代设计的发展。

包豪斯“三大构成”课程的引进,主要内容是对点、线、面三大要素进行理性的分析,进而对立体的几何形体进行研究,对色彩中的色相、色度、明度三大因素也做出理性分析,从而把设计中最基本的因素科学化、理性化。有人认为只要掌握了“三大构成”就会搞“设计”了,这种认识也不免片面。其实,当年包豪斯并没有“三大构成”这样的专门术语,而是日本人发展了包豪斯的局部内容,使其更具系统性,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期内掌握。但此设计造型基础的教学,过于强调外在形式与理性而淡化了审美内涵,容易产生依赖性而导致枯燥乏味,从真正意义上并没有达到当年包豪斯已达到的思想高度。包豪斯是在科学理性思维的基础上,重视艺术感觉及人文思想的培养,而不止于纯粹无对象的研究设计。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引进与开发,已成为学习现代设计的重要技术手段,对学习设计无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与方便。它的发展速度之快、应用范围之广,是以前难以想象的。它的高效率,无疑为现代设计手段插上了翅膀,使设计不再是繁杂的手工程序劳作,只要有创意或初步的草图,计算机就能帮助实现设计师所期望的效果。它顺应了现代社会快速变革的需求,但它所带出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易使学生依赖于电脑,淡化动手制作的能力,重技术而轻艺术,使两者之间失去平衡,易导致学生急功近利、心态浮躁,误以为只要掌握了各种制图软件技术,就能轻易驾驭“设计”,从而忽视艺术表现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培养,最终使设计创意底气不足,只是能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而已。事实上,设计真正的内涵,并非计算机技术所能替代。设计过程的每一步依然离不开设计师的思想、品味与眼力,这些素质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难以想象当年的包豪斯如果像当今这样大规模运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制作,是否还能成为今天的包豪斯。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气候下,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又要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对中国高等院校设计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借鉴外来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如何在本国文化传统基础上,从中吸收养分融入到现代设计教育当中,是需要探索与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令世界瞩目,中国现代设计要融入世界,除了技术、工艺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文化的特色,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标、奖牌、火炬等的设计,都是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利用现代科学手段设计制作,通过中国印、篆字、青铜器纹样、祥云等传统造型元素,向世界展现一个东方大国所特有的文化魅力,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人文思想相结合的完美体现。香港平面设计师靳埭强的设计作品以中国文字、水墨为设计元素,创作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神韵的招贴作品,在当时弥漫仿效西方潮流的背景下,也显示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这些都是现代中国设计比较成功的范例。

“设计”一词虽然是由西方传来,但并不等于中国就没有“设计”,中国人自古就非常讲究“设计”。从彩陶到青铜器,从瓦当到建筑,从宋瓷到明式家具等,无不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识及设计的智慧。如果我们的教育理念以西方文化的审美为衡量标准,就会忽视对本民族艺术理念的继承与延续,使学生难以对自己国家的艺术建立自信与认同感,结果设计的作品也只能是浅薄而乏味的。著名建筑设计师梁思成曾说:“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能发挥新创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根据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然表现本国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本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因此,要造就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设计人才,就要从设计教育中去铺垫与培养,如何增加本国的学识及审美趣味是至关重要的,非急功近利所能达到。因此,以艺术为依托的设计学科(包括平面设计、广告、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等),不但要了解世界先进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认识本民族的人文美学观。比如说,以中国画线描的十八描、山水画的皴擦点染作为造型的基本元素,完全可以拓展中国艺术对“素描”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界定。中国画家对自然的观察与认知方式,从来不以单一的视角观看物象,也不受解剖的科学性限制,而强调师造化,得心源。山水画注重饱游饫看,“以应目会心为理”,注重“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强调在作画之前应深入研究描绘对象的特征与规律,在造型上不以再现客观对象为标准,而注重“以形写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些经典的艺术思想,如何不可以为现代中国设计所借鉴?

其实,中国艺术重视“设计”是体现在各种艺术形式当中的,古典绘画“六法”论的“经营位置”强调的就是构图的设计,纳入画面的形象都需经过巧妙的裁夺,不是见什么画什么。中国绘画的构图方式,形象安排不受时空限制,以散点透视的方式,“以大观小”,“以小观大”,讲求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书法、绘画都有“分白赋黑”、“计白当黑”之说,篆刻也讲究在寸方中见天地。中国的图案设计,从秦汉铜镜、瓦当到石窟藻井,皆见匠心。从青铜器、汉石刻画上,都不难看出在构图方式方面大胆巧妙的设计匠心。这种构图方式与西方立体派的重构性有某些相似之处。立体派摆脱从固定视点观看物象的限制,从探究多面的物体结构出发,用几何构成的原理重建画面,将人物以物质化的原形分解。这种支离的、拆散的形象,不大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中国艺术造型所体现出的夸张又不失物象特征,在长期的艺术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象征性寓意手法,将自然物象赋予人文化的意义和品格,而这种象征性的表现方式也体现出中国方式的构成与设计特征。

“三生”教育课程设计 篇5

授课教师:

课题:健康人生从心开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2、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整心态的方法;

3、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决定不同的人生;

4、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正确的人生态度的树立;

2、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

1、集体讨论;

2、故事引入;

3、寓言阐释; 教学时间:2个课时 课程设计:

一、话题引入: “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故事

明朝《指月录》记载:金陵的清凉寺里,有一位泰钦禅师,他性情豪爽,不拘小节,众人都看不起他,唯独法眼和尚很看重他。一天,法眼问众人:“老虎的脖子上系着个金铃,谁能解得。”众人答不上来,泰钦正好过来,答道:“原来系上去的那个人可以解得。” 后来,“解铃还需系铃人”就用来比喻谁造成的困难还得由谁来解决。各种心理障碍都是患者的心理出了问题,是患者内心发生的困难,也必须通过患者自己才能解决。别人不可能代替患者解决问题,就像不可能代替他呼吸一样。

二、阐释心理健康的来由以及其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比以前更加富裕,眼界也更加开阔。但是正如美国一位资深心理医生所说:“随着中国向商业化的转变,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着中国人的生理疾病……”

2004年2月,云南大学大四学生马加爵在宿舍用锤子杀死4名同学,因为自卑、猜疑、高攻击性人格迷失了他的心智。

2007年2月,韩国女演员郑多彬死于一套公寓的浴室内,因为长期无戏可拍而陷入极度的抑郁之中。

可见,无论是名人、普通人,富人还是穷人,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而不管他的出身、背景、贫富如何。

试想,假如马加爵身边有个心理医生,他的双手就不会沾满同学的鲜血,现在正应该是风华正茂的国家栋梁。

试想,如果郑多彬身边有个心理医生,她就可能不会走上自毁之路,千万的“彬彬迷”还可以欣赏到她风情万种的表演。

三、讨论生活中你遇到的心理困扰:(20分钟)

四、生活中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健康的几条小建议: 1: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份好心态。好心态是人们一生中的好伴侣,让人愉悦和健康(----要有阳光心态)

2:没有爱的生活就像一片荒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爱别人,其实就是爱自己”,让爱如同午后阳光,温暖每个人的心房(---学会爱别人)

3:多去尊重理解别人,常怀宽容和感激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海纳百川才有了海的广阔,感激你的朋友,是他们给了你帮助:感激你的敌人,是他们让你变得坚强(---懂得宽容和感恩)4:管好自己的嘴,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良言一句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说话要用脑子,敏事慎言,话多无益。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切记祸从口出)

5:人情、人情,人之常情,要乐善好施,常与交往,“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所以,“人情要多储存,就像银行存款,存的越多,时间越长,红利就越大(---多储存人情)

6:遇事不要急躁!不要急于下结论特别是生气的时候做决断,要学会换位思考,或者等一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处理,千万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遇事莫急躁)7:真正学会知足。人生最大的烦恼是从没有意义的比较开始,大千世界总有比如你的和比你强的人,“当我哭泣没鞋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脚”。(---真正学会知足)

8: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有胜他的把握,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吗?(---不和小人生气计较)

9:别把工作当负担,既然目前改不了行,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与其生气埋怨,不如积极快乐的去面对。当你把工作当做生活和艺术时,你就会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享受工作的快乐)

10:人活着一天就是福气,就该珍惜,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珍惜自己的生活)

五、结语:

课题:感知生命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生命是有价值的;

2、学会感知生命的独特性;

3、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生命价值评价标准; 教学重点:

1、学会尊重生命;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生命价值评价标准;

3、正确对待人生中的磨砺,学会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教学方法:

1、集体讨论;

2、故事引入;

3、寓言阐释; 教学时间: 课程设计:

一、话题引入:

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有一道雨后的彩虹看到弧形的石桥,对她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可比我长久多了。”

石桥回答:“怎么会呢?你那么美,在人们的记忆中必然是永恒的。” 不错,彩虹的生命没有石桥永久,石桥也的确没有彩虹的美丽。但是,我认为彩虹与石桥的看法都是片面的。石桥固然不美,但它长久地稳固地架于两岸之上,默默地把彼此沟通,默默地为人们工作,这是它生命的价值;彩虹的存在固然只是雨过天晴的瞬间,但它那瞬间的美丽却给人们留下永久的记忆。这同样是生命的价值。

二、集体讨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讨论;(把同学说的观点罗列在黑板上)

三、初中学过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那篇文章引发的思考:

也许你还记得《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描写的那次壮烈的松骨峰战斗,在那些带火扑敌的烈士中有一位名叫李玉安。然而,我们发现这位“烈士”至今还活着。他被救以后,回到家乡黑龙江,当了一名普通的粮库工人。同,几十年来,他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丝毫没有向别人透露过自己怕过去。直到1990年,当人们知道他就是当年朝鲜战场上的英雄时,许多人大为不解,甚至为他没能得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遗憾。李玉安舍弃了自己本可得到的名种优厚待遇,而选择了做一名普通工人,默默地奉献自己毕生精力。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李玉安,这位朝鲜战场的英雄,他这长久地默默地奉献充分体现了他的生命价值。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只属于人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已奉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来――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四、我们自己的价值呢: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五、结语

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课题:感恩

教学目标:

1、学会感恩;

2、理解感恩与和谐的关系;

3、学会珍惜;

4、树立服务社会,报答爹娘的崇高目标; 教学重点:

1、懂得感恩;

2、如何践行服务社会,报答爹娘的人生目标; 教学方法:

1、事例说明;

2、影片观赏;

3、影片分析,升华主题; 教学时间:2课时 课程设计:

一、话题引入: 感恩是什么?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

“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的心灵里的一种认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与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

二、放感恩教育片:《暖春》

三、结尾点题:

基于生命周期设计的工业设计教育 篇6

关键词:生命周期设计;绿色;设计师;工业设计教育1概述

生命周期设计(Life Cycle Design),又称生态设计(Ecodesign)或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从“摇篮到再现”的过程,它是对普通产品生命周期的扩展,绿色产品生命周期设计与传统产品设计的要求不同,因而设计的程序和内容也有极大的区别。由于设计师主导未来产品的走向,人类未来的生活状况就掌握在目前的设计师和即将成为设计师的设计学生手中,只有让这一批人能学会把生命周期设计理念贯穿工业设计当中,才能有效利用地球资源,减少环境的破坏,使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所以,工业设计教育中扩大宣传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基于生命周期设计的工业设计教学与实践

(1)家具设计课堂中绿色材料选择与运用训练。原材料处于生命周期的源头,选择绿色材料是开发绿色产品的前提和关键因素之一。欧洲一些设计高度发达国家最近更是不断地推出各种用废旧用品制作的一些新产品,如废纸做的手袋,废旧磁带做的笔筒,废旧饮料瓶做的灯具、装饰品等。设计师努力使自己用废旧材料做的产品更加干净、高贵,以便现代人真正能在生活中愿意接受这样的产品,享受这些旧的东西,并产生感情。不仅如此,设计师更想通过这些作品让更多人意识到,我们的工业产品应该在选材时有所考虑,我们已经不能再随意浪费资源,不能再挥霍无度。在材料选择时有绿色设计思想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最终产品对资源的浪费,尽可能用可循环材料制作更多的一次性用品。在家具设计教学中应该适当进行环保材料、可循环材料的探索。例如,给学生布置专题材料的环保家具设计,如废旧饮料瓶家具设计、旧纸箱瓦楞纸制作等。如图1中的椅子为学生用废旧纸箱的瓦楞纸做的。这样的学习体验可以使学生在家具设计的课程当中领会到环保材料能带来的环境价值和社会效益,从而激发其在以后的设计道路上对材料选择的关注和思考,从而把环保设计思想更深地植入他们的脑中。

图1图2图3(2)家具设计课堂中绿色工艺的选择和设计训练。采用绿色工艺是实现绿色产品生产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绿色工艺又称清洁工艺,是一种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环境影响的工艺技术。绿色工艺的实现途径主要有:1)改变原材料的投入方式,对其就地利用,再利用有实用价值的副产品和回收产品,在工艺过程中循环利用各种材料。2)改变生产工艺或制造技术,改善工艺控制,改造原有设备,将原材料消耗量、废物产生量、能源消耗、健康与安全风险以及对生态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3)尽量使用自然环境,对空气、土壤、水体和废物排放进行相应的环境评价,根据环境负荷的相对尺度,确定其对生物多样性、人体健康和自然资源的影响。

(3)在工业设计教学中敦促学生采取绿色包装设计。绿色包装,即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它要求商品包装无害平衡,无害于人类健康。在工业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对环保包装材料的认识,尽可能拓展环保包装的应用范围。例如,图2中的产品便是用可降解塑料做成的一个环保包装设计,底部出口可以减少洗发水或沐浴露等在包装空腔里的残留,减少浪费,并且本包装本身可降解、可挂在墙上,增加使用的方便性。

(4)在工业设计教育中,增加对绿色产品回收处理设计产品案例的学习。在绿色产品设计中,当评价某一重复回用方案时,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环境负荷、安全性、可靠性及费用是重要的因素,它们的关系式:回用社会效益=日用物资价值+降低的总处置费收集和加工费。如图3中土豆雨衣就是利用可回收材料的生命设计案例,工业设计课堂中可增加這类案例的分析学习,增加学生们对可回收材料的认知。土豆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不过除了食用您想过它还可以变成衣物穿着吗?这款特殊的雨衣所采用的原材料就是土豆,它是将土豆中的淀粉提取加工后,合成一种有机塑料制成的。土豆雨衣可以完全降解、无毒无害,废旧破损后直接抛弃即可,不必担心污染环境,十分便捷。

(5)培养学生低能耗设计的习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消耗资源并给环境带来负担。所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应对产品使用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学生运用太阳能和LED技术设计的产品,把窗户外侧用太阳能板,白天窗户角度随着阳光角度接收太阳能,晚上太阳能转化的电能点亮LED灯。整个产品使用过程能源浪费达到最低。

除上述几个方面之外,在工业设计教学时,还应涉及工业设计相关的方面,如教会学生关心材料、产品储存及运输过程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通过减少材料消耗,减轻产品的重量和体积等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3结论

工业设计教育直接关系工业设计的未来,工业设计未来又关系人类社会的未来。所以,在工业设计教育中植入生命周期设计思想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在教育中充分普及和重视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教育,才能保证未来有更多的设计师真正加入到绿色设计行列当中,只有在工业设计教育中更多地关注生命周期设计教育,才能使环保思想和生命周期设计理念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引起社会的更多共鸣,从而引发环保社会的共建,把人类带入到健康的发展轨道上去。参考文献:

广告设计教育 篇7

广告, 顾名思义有“广而告之”的意思。广告分为广义广告和狭义广告。广义广告包括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商业广告是指传播有关商品或劳务信息, 以获取经济利益的营利性广告;非商业广告是指除了商业广告以外的各种广告, 如政治广告、公益广告等, 属于非营利性广告。狭义广告仅指商业广告。

二、广告设计的发展与现状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商品交换便有了表达商品信息的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交换的商品越来越多而且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为了将商品的信息传得更远让更多人知道, 于是诞生了传播商品信息的广告。早期有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广播广告,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广告出现了新的传播媒介, 如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除了以上媒体广告外, 19世纪末广泛运用的橱窗广告, 20世纪初出现的路牌广告、电影广告、交通广告、电话广告、展示广告及目前流行的网络广告等, 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广告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自1995年2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施行, 使我国广告业有了稳定、持久、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

20世纪80年代以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广告业也在不断地进步。广告设计凭借广阔的广告市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国外一些产品的包装与设计吸引了很多中国消费者, 由于这些消费者的不断需求而进入中国市场, 并成为我国广告业最初的模仿对象。广告设计的最终目的一方面要使消费者的精神获得愉悦, 另一方面更要有实用价值, 使得企业利益最大化。设计工作者的创意思维就显得尤其重要, 新颖的构思方式以及独特的创意是优秀广告作品必不可少的灵魂。没有好的创意就不会有好的广告, 要提高广告创意能力, 设计师必须深入生活, 勤于思考, 努力充实自己的生活, 不断尝试新事物, 开阔视野, 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进而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而目前制约国内广告业发展最大的因素就是创意型人才的匮乏。

现今的广告公司一般都是盈利的企业, 对高校培养的广告人才要求较高, 步入公司最好就能承接设计任务。而高校的学生就像是一批又一批流水线上培养出的“产品”, 他们刚刚走出校门, 往往无法适应国际化经济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就目前情况分析, 双方存在一定的矛盾, 广告设计业的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和相关产业相结合。

三、广告设计教育的现状

中国广告业是在“一张白纸”上开始构建, 几十年间的迅速发展造成的差距较大。

(一) 社会层面

广告业迅速发展的状况决定了对广告设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 而这种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当前广告设计教育发展的同时, 又使人们盲目地追捧广告业, 导致了广告业在广告教育基础还未牢固的情况下迅速地膨胀。同时, 人们觉得只要会画画再加上一点小创意就可以作广告, 对于广告的认识过于简单, 对于学校是一种误导。一个成功的广告, 离不开客户与从事广告工作的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及合作, 这其中更离不开设计者的创新想法。在广告设计过程中, 设计者既要为客户的需求考虑, 也要为我国的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考虑。如今的广告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对广告设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精度、设计手段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的状况是设计服务业从几十人或更多人的规模化公司模式向两三个人的小型工作室模式转变, 这与个性设计的趋势有关。一方面大公司养不起收入要求过高和爱跳槽的大牌设计师, 另一方面工作室的个性鲜明性更被看重。大公司利用实力和关系接到项目再转包给小设计工作室, 就像现在工程的分包和转包。大公司负责策划与沟通、市场调研等, 根据分析选择合适的工作室具体设计。因为设计工作室越来越个性, 所以各司其职, 大公司按需选择工作室进行设计。

(二) 学校层面

目前, 我国开设有广告设计专业的院校不少, 但院校之间的沟通少, 对于广告业相关的其他行业了解得不够, 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学到一些基本理论知识, 而在广告设计的实际操作中却不知从何下手, 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其次, 就广告设计专业开设院校而言, 从最初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清华美院) 和无锡轻工业学院 (江南大学) 两所院校发展到今天的上万所, 多数院校都在效仿他们的办学模式, 一味地模仿而忽视了自身特色的建立, 缺乏创新精神。再次, 现在的设计专业脱离实践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对一线实战非常陌生, 时间长了教师也会对实践陌生, 甚至对新的术语都会陌生。在将来或许会出现一种设计培训学校、培训公司或培训班模式, 毕业生会再去花钱学习专业电脑插画、印刷设计、动画视频制作, 这将成为新的产业与教育模式。

(三) 教师层面

中国广告业的发展不过百余年, 19世纪末堪称经典的月份牌通过年画、版画、山水画等形式进行商品促销的形式推动了广告业在国内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的普及为广告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从事广告教育的群体也在不断地扩大, 多数教师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及良好的审美品位, 但是缺乏从事广告工作的经验。学校应该多提供平台以弥补此方面的缺陷, 让教师能够真正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

(四) 学生自身

近几年艺术生的大量增加, 从负面反映出学生对艺术专业的理解存在误区, 许多学生的“盲目报考”仅仅是为了“走捷径”, 而不是出于自己真实的爱好。这就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生源质量。

首先, 学生不注重理论的学习和思考, 缺乏创新的能力。由于就业的压力学生都把精力放在考取各种资格证上, 而忽视了自身能力的塑造。其次, 缺乏实际工作能力。由于现在广告业竞争激烈, 企业更看重的是个人综合能力而不再单单是文凭。最后缺乏的是团队合作精神。很多用人单位反馈, 刚刚毕业的学生常常以个人为中心, 个性张扬, 很难融入团队共同完成任务。

四、广告设计的发展需求

(一) 构建多元化的特色办学体系, 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提倡不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之间开展联合办学的新思路, 这样院校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 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专业设计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熟练操作各种计算机设计类软件 (如3D CAD PS CDR) , 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前国际环境下的营销策略和广告信息传播的相关知识, 做到知识的全面化的同时也要与广告设计完美结合。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广告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促进整体广告设计教育的发展。

(二) 广告设计教育教学工作室的创建

广告设计行业是一个知识、技术及人才都密集的行业, 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前进, 广告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 培养出毕业后能够很快进入设计阶段的学生愈加重要, 这就需要加强校内的实训, 使学生所学习的理论快速与实践相结合。各校广告设计专业应该创造条件搭建广告教学工作室, 工作室的建立可以模仿广告公司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同时还能通过外来业务解决一些资金问题。如果发展状况良好还能促进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最前端的设计理念, 能够准确把握设计方向, 在广告行业里更具竞争优势。

(三) 人性化设计

设计的人性化已经成为了现代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设计承载着慰藉人类心灵的重任。不管什么设计作品除了要具有实用性外, 更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想法融入到作品中, 让人们一眼能看出来你想表达什么, 说明什么, 值得人们赞扬或深思。招贴设计就是如此, 一张好的招贴得有主题, 能够吸引别人眼球。这就需要融入你自己的创意、想法及认知。

当然, 培养学生追求设计作品的人性化一味地去强求是不可取的, 而是要引导学生使自己设计的作品更有文化底蕴, 那样才能更胜一筹。

(四) 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独创性是艺术的生命, 是设计的内涵。在广告设计中独创性主要表现在尊重民族文化、体现历史文脉、传达设计精神三个方面。千篇一律的设计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 只有创新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实现设计的价值。中国现代设计要继承这种文化精神, 在现代文化艺术的根基上追寻新的创造力。

目前, 广告设计的发展是多元化的, 广告的形式日趋多样, 应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社会更加需要真正懂得设计意蕴和艺术境界的设计师。这就要靠个人的勤奋努力以及校内专业教师的精心培养和正确引导。在广告设计教育教学中, 主要有基础教学、专业教学、实习教学三大模块, 实习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是教学成果最直观的展现, 也更接近社会的要求, 有利于培养广告业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引导学生在平时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审美眼光, 不断地积累知识, 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及快速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不断完善自我。这样, 广告设计专业就业的前景才更广阔。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广告业也在不断地进步, 但创意型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我国广告业发展最大的因素。开设有广告设计专业的院校之间缺少沟通和创新精神、专业教师缺乏广告工作经验、学生为“走捷径”盲目报考等因素共同造成了当今高校培养出来的广告设计人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结果。高校广告设计教育作为培养广告设计人才的源头, 应当构建多元化的特色办学体系, 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创建广告教学工作室, 引导学生进行人性化设计,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促进我国广告业的发展。

关键词:广告设计,教育,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境奇, 占鸿鹰.广告设计.北京:高等教育人民出版社, 2009

广告设计教育 篇8

第二是已经具有统一化的视觉印象。数千年的庞大文明和深厚底蕴简单地由几个元素来概括:长城、大熊猫、功夫等等, 已经成为标志性而又单一化的“国家印象”, 成为了一种程式化的形式。西方世界以自己的意识形态来理解中国文化。这样的结果是某些中国视觉元素被泛滥使用, 导致乏味单调的统一化视觉意向。

第三特征是设计教育缺少具有地方特点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华文化存在着与西方文明完全不同的基石和内容。在哲学观、民族心理结构、价值观、审美情趣和艺术思维形式等诸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性。设计教育中, 设计创作语言形式应该凸显形式背后的象征意义, 而这些象征意义必须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特征相联系。

第四是不能形成有效结合本土自然人文资源的整体教育环境。设计教育应该关注到设计作品所处的地理特点与设计师的意识在作品上所体现的区域特性。形式语言可以在结合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的情况下表现出更为深层次的含义。

第五的一个特点是设计美学与传统美学出现断层。中国传统美学没有像西方美学一样划分为几个性质不同的发展阶段, 是因为中国古代社会在进入近代前的发展过程中, 经济形态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变化。19世纪中叶, 以“和”为经验人生哲学的中国文化遭到西方强势文化的阻碍时, 就放弃把自身文化传统、哲学经验溶入到更先进的西方文化中。这种状态导致了20世纪的中国“文化断裂”危机。

传统的美学价值观在现代经济社会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设计教育中仅仅案例分析和精神诉求不能形成对本土化设计的系统理论研究。在设计教育中探讨地方性的形式语言, 寻求本土色彩及风格的代表性图像, 以及本土风格的视觉印象是充分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对传统造型元素的改良与取舍、转换方式使元素得以再造使之增值, 是现代设计表现的基础与载体。

综上所述, 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 需要在理念上提高层次, 形式上更加多元化。各个院校之间的区别, 必须各自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师资、包括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特点来制定。可以具体到以下方面:

一、历史人文的时空延续

历史人文作为每一个地区的独有资源, 能够直接引导新的现代视觉语言设计形式。具有传统人文传承的视觉印象来源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 建筑的风格类型、传统食品的固有包装、特色菜肴、生活用具的特点、地方性的服饰特色、喜庆节日的色彩、娱乐活动特点、民居的起居习惯特征等等。在过去的数个世纪, 已沉淀为公众习惯与审美尺度的丰富视觉遗产。这些具有本土特色的视觉模式, 都能够以现代的形式融入进设计教育体系中, 进行时空转换, 从而进行现代设计教育的本土化变革。

二、不同地方性风格的视觉意向构成融合

设计在每个时期有不尽相同和同一时期又完全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所以, 设计教育有别于传统的艺术类别, 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 必须把不同地方性的特点加以整理利用, 以达到设计教育理念上面的融合。

三、地方性材质及工艺的有效组合

中国传统的造物观念强调材质与工艺的美感。现代设计教育应当结合民族情操与习俗信仰学习传统的工匠系统, 包括地方性的材料及施工技艺的开发。要追求地方性风格的独有感官特色, 必须和当地的整体环境取得协调, 才可强化设计意见贯彻的深度。而将传统工匠艺术提升为现代设计制作方式, 透过实践的积累可能自然地由内而外改造文化体质, 化技艺为有意味的形式。

民族传统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 经历代丰富、发展和提升, 累积形成的一种审美方式。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特质蕴涵着合理的、可延续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方面的内容。所以, 现代设计教育必须用现代的审美眼光审视传统、发展传统, 用创新的艺术精神对设计行业进行正确引导。

摘要:设计教育在新时期应该如何把握其民族性?笔者认为应该从理念上提高层次, 形式上更加多元化, 地区之间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师资、包括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特点来制定教育模式。现代设计教育必须用现代的审美眼光审视传统, 用创新的艺术精神对设计行业进行正确引导。

关键词:设计教育,民族,传统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第1版.]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设计教育谈 篇9

我国的设计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教学活动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是一种较为被动的教育方式。今天的高等院校设计专业大多选择这种教育方式,它能满足规范化的管理,节省实验、实践、体验所需的设施等开支费用,同时能够降低教学实践、体验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在我国设计教育发展历程中,这种设计教育为我国现代设计的普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时至今日,我国社会各方面迅速发展,而设计教育明显落后于时代,有教条知识而缺乏体验的学生难以适应设计市场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设计是重要的生产力,在科学技术普及与共享的社会环境中,设计成为社会生产和营销的主要形式,其社会主体生产力的地位进一步显现出来,汽车产品的升级换代、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等,足以体现设计的竞争优势。我国工业品牌少有世界性品牌,这也反映了设计发展的缺陷。因此,要推动我国工业化社会进程,就必须发展我国的设计生产力,而发展设计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则是设计教育。很明显,当今的设计教育已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在社会转型中实现历史的转型,构建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设计教育。因此,与设计生产力相对应的新型设计教育——体验性的设计教育就成为时代的新要求。

体验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的高级形态,实验与实践是体验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理解和认知理论知识或经验知识的重要途径。现代设计教育必然要转向体验世界。由于设计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人文学科,影响设计的因素有人的环境、兴趣、生活经验、文化素养、社会意识形态等。设计思维的多维性、偶发性、象征性、非逻辑性等特征造就了设计作品的个性和多样性的审美特性,因此,对设计思维的培养如依赖过多的教条式的理论与形式法则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更多的体验性教育,对历史、文化、自然、生活、艺术作品、设计实践进行真实的体验,才能形成对设计语言、形式、思维的认识与感悟,才能对抽象的知识、理念、概念进行设计与表达。体验性的教育是当今设计教育的有效形式,欧、美、日、韩等国家的设计教育均已采用以体验性教育为主体的教育形式。

体验性设计教育的课程构建应把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在体验过程中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应立足于对研究能力的培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立足于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要致力于基础意义的建构、价值的生成与对设计思想及意图的表达,立足于体验过程中对社会价值的感知,探索自身设计水平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因此,体验性设计教育的课程构建要以人生阅历为基础,而不是把人当成知识的容器。通过体验性课程的构建,使体验教学振奋学生的内心世界,促使学生反躬自问、检查自身,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给学生的设计事业不断带来新的发展,给学生带来心灵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体验性设计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应以活动为中心,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形成设计,借助种种体验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和精神世界的成长,这样就能避免以往设计教育的片面性。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形成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教育思想,更新与掌握体验教学的相关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变课堂讲授为体验式讲解,管理和引导学生的体验性作业,开发学生的开放性设计思维,指导学生对设计主题进行有效表达。

吸取和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实现具体的操作活动,是学习的表层过程;通过体验过程而形成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总结一般原理,并养成发展能力,是学习的深层过程。因此,我们以往的设计教育只完成了学习的表层过程。要解决学习的深层过程,必须通过种种体验性学习,来发展学生深层次的认识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实现自由的设计表达,提高设计水平。也就是说,设计的学习过程必须在更加能动的体验认识过程中展开,学生本身应转变学习观念,主动适应体验性的学习,实现掌握知识、发挥能力与自觉设计三者的统一。设计教育界要认清单纯传授具体知识的“伪学习”本质,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体验性的学习陶冶情操,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不断提高设计及批评能力,这样才能避免教师的单向灌输,也避免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体验性的教学活动作为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专业性和非任务性的教学活动,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内部体验,使学生参加与人生成长相关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具有开放性,意在从学生关注或感兴趣的事物或事情上开展体验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培养学生观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真正实施体验性的设计教育,学校所提供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是无法满足全部需要的,必须开发各类社会公共资源,为体验性的设计教育提供更多的体验式教学平台,形成开放、共享的教学体系。

广告素养教育探析 篇10

为了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广告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的社会性问题。尤其是当今的中国,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诸如“问题广告”、“炫富性广告”等问题容易引起社会的不良反应。在当前形势下, 面向大众开展广告素养教育, 提高大众广告素养, 警惕广告可能带来的社会化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广告素养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大众解读广告、思辨广告、欣赏广告, 进而利用广告提高生活质量、完善自我、重建社会广告文化品位的能力, 是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素质和社会经验。

广告素养教育的内容

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 广告素养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普通大众的终身教育, 二是针对广告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

面向普通大众的广告素养教育。首先是认知教育。广告素养教育要着力建构受众有关广告传播的知识体系, 使大众了解广告背后的运作方式和真实意图, 发展受众关于广告传播的思想。主要包括媒介特质和广告特质。广告素养教育首先要让大众了解有关大众媒介的一些基本知识, 如传播学理论、广告学理论, 正确认识媒介和广告的性质与功能等内容。要让大众认识到广告的每一种功能都可能有两方面的作用, 其传递的信息可能是真实的、全面的, 也可能是虚假的、片面的;宣传的内容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错误的。同时广告素养教育还应该让大众了解现代广告的运作机制和业态情况, 掌握广告管理的政策法规。

其次是批判教育。广告素养教育要引导大众自主地介入广告世界, 让大众学会批判地看待广告。培养受众学习理性地辨别广告信息的意义, 客观思辨和评鉴广告的信息, 辨别广告真实与社会真实, 了解广告的销售手法与意图, 能辨识广告内容的销售技巧与检视各人观看广告之后的影响, 学习如何不盲目相信或采用信息, 了解不同媒体形式与广告效果之间的关系, 能动地对广告信息进行选择性接触、个性化解读、质疑、倾向性评估、记忆并最终目的明确地综合利用或批判抗拒, 即对广告信息能动地批判反应的能力。

再次是行动教育。广告素养教育要提高大众运用广告助益自我生活及监督批判广告的能力, 学会有效地利用广告, 这也是广告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通过广告素养教育, 大众应该了解广告与广告信息对自己的意义, 了解自己的需求, 并学会利用广告满足自己的需求, 以帮助与促进自己健康发展。

行动教育不只是教授大众识读广告、制作与发布广告的一些相关技能, 更是要让大众用行动来监督媒体和广告, 使大众懂得怎样对广告方面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言和采取维权的行动。

针对广告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不当总统, 便当广告人。”在广告业迅猛发展并存在众多问题的背景下, 广告从业人员的广告素养同样值得我们深思。针对广告从业人员的广告素养教育内容可在现有的广告传播学科教育内容的基础上, 增强受众和传播效果的教学内容。

首先, 作为广告从业人员应具备全面的广告传播的知识体系、广告的构架特点、广告的再现特性等, 而传播理念的更新同样重要, 对于广告知识的再认识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同时不断提升作为一个广告人的能力素质。

其次, 广告从业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性质、过程和意义的再审视。作为广告主的代表和广告信息传播者, 广告从业人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功能、作用和重要性。广告从业人员必须意识到自己的社会文化责任和职业道德, 既要考虑到广告对于广告主、消费者带来的影响, 同时也要注意广告文化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 推动广告文化的传播和社会文化的进步。

再次, 广告从业人员对受众的认知结构观念要更新。作为传者的广告从业人员必须提高自己对受众的心理、受众的需求、受众的认知结构、受众在广告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和研究。了解受众特征有助于制定广告传播策略, 受众的认同度决定了广告信息的传播视角, 受众对广告内容的解构和接受直接影响广告效果。

广告素养教育的原则

教育对象全民化。广告素养教育强调的是终身教育, 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广告素养教育是开放的、终身的、连续的教育。在时间上, 广告素养教育不是停留在青少年时期, 而是伴随人的一生, 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在空间上, 广告素养教育将超越传统的学校教育, 演变为更为广泛的社会化和网络化教育。而青少年是广告素养教育的主要对象。

广告内容阶梯化。提升大众广告素养的目标不能一蹴而就,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在短时期全方位开展广告素养教育实践还不太可能,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地区进行分制教育, 采取逐步推进的阶梯式广告素养教育。

教育主体社会化。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广告素养教育应坚持多方合作原则, 促进学校教育、社会工作者、广告从业人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员和组织的高度合作, 以最佳的配方整合多边关系, 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以媒体为主导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

广告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

在广告业迅猛发展的时代, 公民的广告素养教育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 我国大众广告素养教育的开展必须依据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 必须充分认清公众所面临的广告环境和人们的广告消费习惯、文化水平, 特别是已有广告素养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 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体, 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进行。在我国开展广告素养教育, 不同的广告素养教育的客体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方式。针对学生, 学校教育是广告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 同时强调和课外教育相结合。针对成人, 需要构建广告素养教育的社会化系统。主要的实施途径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将广告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培养大众的广告素养, 特别是提高未成年人的广告素养离不开专门的媒介素养教学的实施。青少年时期是媒介素养形成的关键期, 并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因此提升公众广告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核心内容是在学校内接受系统、科学的在媒介素养教育基础上的广告素养教育。因此, 学校广告素养教学是广告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 必须加大实施广告素养教育的力度, 提升广告素养课程的教学水平。

这是一个终身养成的系统过程, 要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年龄、心理等特点, 确立长远而又循序渐进的教育目标。对高等院校学习广告或是新闻传播学的学生来说, 结合媒介素养教育, 开设系统的广告学课程, 培养未来广告人的职业素养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对于其他高校学生, 我们则可以利用学校专业的师资、设备、教材和研究成果对他们实施包括广告素养在内的媒介素养普及教育。

在全国中小学开设包括广告素养在内的媒介素养基础教育也势在必行。从世界范围来看, 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独立列为一门课程, 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二是渗透到其他课程, 作为某一正规课程的一部分内容;三是作为选修课, 通过“课外讲座”的形式实现。由于我国的教育发展在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所以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做法。在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及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 可率先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必修课程;而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和学校, 可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渗透于其他课程中。但两者都必须在课程目标上提出可操作的、较具体的评价体系, 以保证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着力提升广告素养教育的师资水平。很多国家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早已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研究者、教授和专家, 在我国推行广告素养教育, 也有赖于一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这批人才主要为各大、中、小学相应的师资队伍和广告素养教育的研究专家。

目前, 师资的严重匮乏成为我国开展广告素养教育的一大瓶颈, 师资水平是决定广告素养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我们可以借鉴加拿大的师资培训体系, 主要分为岗前学习和在职进修两个方面, 根据不同的教学岗位对教师制定不同的培训要求。一是利用高校优势资源, 将培训项目交由各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来开设, 对教师进行长期培训。二是利用各种学习班、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对教师进行短期培训。通过长短期学习和各种学术交流会、研讨班, 使岗前和在职教师的广告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在我国全面推进广告素养教育, 需要对所有在职和岗前的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使他们具备相应的媒体与广告意识, 善于将广告素养和所教学科相互贯通, 足以胜任高中以下的教学需要。

提供优良的广告素养学习资源。开展广告素养教育必须提供适合全国或地方的教材和视听材料, 出版专门的书籍、杂志或制作特定的节目来满足公众对广告素养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修订学校开展广告素养教育教学的相关教材, 系统完整地介绍媒体与广告的相关知识, 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内容各有侧重, 适合于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教材主要分为三类:培养广告素养教育专职教师的有关教材、针对广告学以外其他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必修课程的专门教材和适用于高中以下层次的教材。其次是出版满足社会学习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广告素养读物, 旨在提高全民广告素养。再者做好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工作, 各国的实践经验、研究成果以及教学方法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

以媒体为主导开展广告素养教育。大众传媒是广告信息的传播载体, 对受众的广告素养教育承担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各级各类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理应参与到对公民和学生的广告素养教育中, 自觉履行其职责。媒体的主动参与是提高全体公民广告素养教育水平的又一条有效途径, 可利用多种形式的媒介提升公众广告素养。

媒体可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设置一些互动性栏目。如开设一些寓教于乐的广告知识性栏目、专栏, 包括在电视台开办如《经典广告鉴赏》这样的广告知识栏目, 报纸副刊和杂志开设广告鉴赏与评论专栏等, 这样就会潜移默化地给受众以影响, 从而全面提高受众的广告素养。充分利用互联网, 建立广告素养教育的专门网站和虚拟学习社区。利用公共信息平台, 向公众普及和推广广告知识。我国现在已经有少数网站在进行这项工作, 如复旦大学主持的媒介素养研究网站、中华传媒学术网开设的《媒介知识》专栏等。

成立各级广告素养教育团体和机构。结合媒介素养教育在各国的开展模式, 它是一场自下而上的终身教育运动。同样在中国广告素养教育既是一个研究领域, 又是一项社会运动, 必须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同时需要成立各级广告素养教育组织和机构, 在研究与实践领域同时展开活动。建立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的广告素养研究阵地。依靠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实践, 逐步解决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改变我国广告素养教育理论多、实践少的现状, 推动这一领域的稳步发展。

政府部门要制定广告素养教育政策法规。政府的支持是开展任何一项教育的关键因素, 必须将广告素养教育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到目前为止, 我国尚没有就广告素养教育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和宏观发展规划, 使我国广告素养教育的发展缺乏政策导向和保障。需要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政策文件, 对广告素养教育进行必要的界定, 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政府应及时运用制度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扶持广告素养教育的相关科研机构,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鼓励在部分学校进行广告素养教育课程试点, 推进社会化教育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陆晔:《中国传播学评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2].张开:《媒介素养概论》,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3].刘福芹:《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08 (1) 。

广告设计教育 篇11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 创业教育

一、艺术设计类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

1.思想活跃。艺术设计类学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艺术设计类学生由于其自身性格特质,思维敏锐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新精神,乐观向上,对真、善、美的追求热烈奔放,对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充满憧憬和希望,对社会问题反应强烈,能够迅速吸收社会进步成果,是大学生中最活跃和进步的群体。

2.个性与创新意识较强。艺术设计类学生由于从小受艺术氛围的培养,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艺术设计类学生一般强调个性化发展,认为艺术本身与众不同才有个性,所以导致艺术设计类大学生追求独特的个性,甚至认为追求个性、放荡不羁才能激发灵感,才能创造与众不同的学习成果。对于他们而言,有个性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有创新意识才能使专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组织纪律性较弱。一般来说,艺术设计类学生较普遍地存在着时间观念不强、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松懈等现象,他们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对其他基础知识课程毫不用心,尤其是对英语课的散漫和不重视。

4.实践活动能力较强,文化基础薄弱。很多学生因为文化成绩不佳才要学习艺术专业,选择职业技术学校的,所以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有因为他们接触社会较早,所以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社会实践能力。

二、国内职业院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种理念,在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都应该贯穿这种理念。大部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不够,学校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和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创业。

2.理论研究不够。现有的自主创业理论系统不够完善,对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总结不够,实践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

3.缺乏专业师资。从事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更应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目前在职业院校中从事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没有自身创业的经历,只能纸上谈兵。这也是影响创业人才培养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4.教材、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人才培养教材,且无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学科基础薄弱,缺乏系统的创业人才培养课程;现有的创业人才培养课程同其他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课程内部的逻辑关系都有待完善。

三、加强艺术设计类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新内涵。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阵地,其发展面临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提出的众多新挑战。而创业教育以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是专业教育的有机构成,是专业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性、前瞻性的集中体现,是职业院校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创业教育不是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技能训练活动,而是寓于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全过程之中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

创业教育以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必将促进专业教育及时反映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及时反映本学科专业与相关交叉学科专业的前沿信息,及时反映本学科专业相关行业、产业发展的前沿成果。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即专业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是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生成的深层根基。相反,脱离了专业教育的创业教育只能停留在某种技能与操作层面,使创业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强调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充分融合,把创新创业作为重要元素融入专业教育,这充分表明创业教育在推进专业教育中的战略性作用。

四、艺术设计专业创业人才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1.教学内容优化和整合。首先,设定专业核心课程,其他基础课和选修课程依附核心扩展和完善。避免以往课程在教授过程中出现脱节和重复的问题,使学生从单纯的理论讲解中解脱,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长社会经验。其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及正确地选择创业项目,从而减少学生创业行为的盲目性。再者,建立职业院校创业教育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以教师为主持人的工作室。形成比较完整的职业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和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构建一个学生创业的模拟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预热,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

2.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一定设计理论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承、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艺术设计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艺术设计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的实践性要求。企业对设计者的要求不仅限于设计作品的好坏,还要求设计者具有综合的能力。比如与客户的交流;对材料、工艺的掌握;对设计成本的预算等等,这些都成了招聘面试的一项重要考核。另外,加强艺术实践活动,还能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艺术专业的持续发展。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容易出现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教学现象,导致教学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在展开艺术设计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把来自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升华为理论知识,丰富课堂内容,指导教学。

五、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和基本途径有

1.增加实践教学任务。艺术设计专业是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但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学实践环节缺乏力度。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是现在许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通病。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次教学改革,确定十门核心课程,加大了实践课程的设置。

2.结合项目和工作室制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还可以以企业委托的具体设计项目或者参加各类设计比赛投标任务,或者以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进行训练。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课程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掌控项目的能力,以达到学生一毕业就能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目的。

3.建立实习基地。艺术设计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实用性。“参观国外艺术设计院校的最大感触,是那里的学校更像是一个工厂的车间,学生的课题作业很大部分是在实物操作过程中完成的。由于直接接触材料,同时又因处于三维空间中,所以更容易理解在纸面上所不能充分表达的内容,教学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但是,这在中国的国情中并不能完全实现,我们只能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学校充分和地方建立合作关系,分别建立了素描写生、家具制作等实习基地,使学生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兰真,张晓辉.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探议[j].科技教育,2009,(8).

[2]喻怡;田晓红;李楠;;创业教育的经济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广告设计教育 篇12

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 对目前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进行了调研和改进, 有针对性地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设计了更适用于幼儿教育的特色课程。

一、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现状调研

本次调查以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调研对象, 从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 课题组设计了三份问卷进行调研 : 问卷一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2009年以后毕业的193位毕业生 ; 问卷二针对我校278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生;问卷三针对我校附属幼儿园的24名在园教师。笔者对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调研结果如下:

1. 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现状

以湖北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共18周课程, 平均每周2节实践课, 一节理论课。使用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教程》作为课程教材。从教材的结构内容分析看, 是一本教师教育专业的通用教材, 没有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做具体的设计。

2. 毕业生调研反馈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 目前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不仅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 更需要他们能够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 自己制作适合教学内容的课件。因此, 具备课件制作能力和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素材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说明了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 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的调整、拓展和延伸。

从表2中可以看出 , 毕业生普遍认为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社会对毕业生信息能力的要求 , 而实践知识非常有用。由此可见, 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结构急需调整 , 以适应信息环境下对幼儿教师信息能力培养的要求。

3. 在校生调研意见

从表3可以发现, 最为突出的不满表现在对目前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上;认为教学内容的结构设置也欠合理, 理论内容较多, 实践操作环节太少;教师往往采用理论课堂“讲授一演示”, 实践课堂“操作—练习”的教学模式 , 使得新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在时间上不紧凑 , 影响学习效果;而教师在实践课上再次讲解, 则占用了学生实践时间, 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使得课堂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实效性。

4. 在园教师建议

上表4中列出的是桐华苑幼儿园在园教师在实践的工作中使用到的硬件和软件。以office为例, 在调研中教师普遍认为这些软硬件的使用应该做到熟悉和精通, 但目前的状况是多数教师只会其中一两个软件的简单操作。投影仪、扫描仪、摄像机等硬件, 以及Photoshop、Audio Audition、Flash会声会影等软件的实操能力就更差了。这都反应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处理和应用能力还有待提升, 也进一步反映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诸多问题和不足。

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通过调研结果不难看出,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整体偏弱, 这已经成为本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开展深入教学和个人继续发展的瓶颈。这也反映出现行的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无论从模式、方法, 还是具体的实施上都存在问题, 无法适应当今信息时代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因此, 对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做进一步的调整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体系的设计

1. 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和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该门课程“以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理论上, 建立了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互为映射关系的课程内容体系。实践上, 采取了体现幼儿教师信息化教学工作真实过程的“四位一体”的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该课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 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这对学前教育专业保持自身专业特色、培养信息时代要求的新型幼儿教师,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2) 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问卷调研结果, 学前教育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必须加强学生对通用软硬件、网络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理论够用即可[3]。在课程设计中, 笔者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教学模块, 根据各组成模块的特点, 制定可实施和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技能的同时将理论知识有效渗透, 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实操技能。

2. 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重构

根据调研结果, 结合幼儿园教学, 笔者对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置, 将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分解为分模块目标, 将分模块目标设置成易于实施的分任务、分实例, 通过分任务实施完成总体目标的实现。

课程内容共分为五大模块, 分别是: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加工、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理论、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硬件实操。每一模块都结合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活动领域的教学实践任务设计了相应的综合项目训练, 下面又包含有多个同一训练目标的子任务、子实例。把理论知识有效地整合在每一个子任务的实践中, 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理论的内涵。

以多媒体课件制作这一模块为例进行说明。在这一模块中, 结合幼儿园艺术类课程, 笔者设计了综合模块项目案例《美丽的小鱼》。该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多媒体教学, 幼儿可以自己画出小鱼, 用废旧物品制作出小鱼, 并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说明。笔者将这一综合项目案例分解为九个任务, 分别为封面页制作、动画片头、导航页制作、“作品展示”、“认识各种各样鱼”、“废物利用做小鱼”、“海底世界”、“绘画小鱼”、“鱼的结构” (如图1) 。每一任务中又包含有与此任务的训练目的相关的实践案例, 如表5, 以分任务五为例。针对这一分任务, 进行集中的实例训练, 然后由学生自己完成综合项目案例的每一个部分。综合案例完成后, 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提炼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 通过案例体验理论的指导思想。将最终成果提交给相应的实践指导幼儿教师, 由他们做出评价。

根据内容的变化, 教学课时调整为每周四节, 三节实践, 一节理论, 共18周, 72个课时。课程中, 部分实例的教学以微课、微视频的形式上传于精品课网站供学生自学。

3. 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与考核方式

(1) 采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

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 围绕任务展开学习, 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状态逐渐发生变化, 由以前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很多学生出于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利用网站微课进行学习, 课上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问题, 形成了完善的高智慧的学习体系[4]。

针对综合模块项目训练,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 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并加强合作交流, 少走弯路, 以促使学生主动的完成知识建构。通过合作探究学生知道了如何科学地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自步骤, 互助交流、创造性地完成项目训练任务。

模块项目任务以组为单位提交给学校附属幼儿园在园教师进行使用和实践性评定。

(2) 量化的考核方式

教学实践案例的设计显著地改善了教学效果,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与内容设计相对应的考核方式, 我们采取了如下的量化手段:

考核分为两个部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三项指标;终结性考核包括模块项目评价、分任务实例评价、实践指导教师评价三项指标。

将每一个评价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 按百分制分别给每一个指标打分, 乘以权重后相加计算出本课的总成绩。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应该提醒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时要牢记这一基本原则:课件、动画、视频等手段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凡是能够通过幼儿自身与环境直接互动、实践, 获得知识经验, 就不要用教育技术手段去代替。因为对于儿童, 直接的经验比观察的经验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5]。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幼儿教育增添了新的教育手段, 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正确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培养幼师的高校和基层幼儿园应该共同努力 , 全面、深刻看待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 并以认真、专业的态度更好地去设计和开发针对幼儿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 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美凤.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贾居坚, 秦旭芳.《现代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3]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陈琦, 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上一篇:油田钻机下一篇:函数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