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科

2024-07-21

教育系科(共12篇)

教育系科 篇1

西南联大在我国教育史上存在的时间不满9年,就读学生不过8000,而且办学条件简陋,生活艰苦,但却成就了中国教育史上辉煌的一页,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西南联大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令世界瞩目,其中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三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6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90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联大的很多校友成为在科学、教育、新闻、出版、工程技术、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业务骨干。继承其优良的学术传统,挖掘其办学取得巨大成功的诸多因素,考察其学科体系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晚清至战前中国学科发展的总结,亦是当代中国学术接续前行的起点。”1在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历史背景下,教育系科得以在夹缝中生存,必有它鲜明的个性特征支撑。以西南联大教育系科的命运为考察基点,对其特征进行追踪考察,有利于继承西南联大传统,深化当今教育系科改革,谋求教育系科壮大发展。

一、教育系科的源起及发展历程

(一)西南联大教育系科的源起

我国现代教育系科的发端,严格来说是外来而不是本土的。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主要通过传教士进行。国人从1901年开始引进西方教育系科,引进的学科主要有:学校卫生学、学校管理学、教育学、教授学、教授法、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行政学、教育学史、儿童教育。2 1902年,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最早开设了教育学课程,然后由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师范学堂也开设有教育学、教授法等科目。

随着教育学各学科的引进,中国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已初见端倪,在20世纪上半叶,先后形成了教育学、教授法、教育通论、学校管理、教育行政、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学校卫生、特别教育、初等教育、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成人教育、教育统计学、农村教育、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中等教育、教育原理、课程论、中国教育史、教育测验、西洋教育史、职业教育概论、师范教育、乡村教育、幼稚教育、民众教育、比较教育、教育测验与统计、教育伦理学等。教育学的主要学科都已在中国形成,并初步建立起了学科体系。3教育系科在师范教育中的反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院校、大学教育系科。在民国大学体系中,教育学系基本上是作为文学院或者师范学院的一个下属系科来设置的。随着师范教育的发展,为了满足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开始设立教育系科,先后在北京高师和南京高师等师范类院校设置专门的教育系科,只是名称有差异,如北京师范学院是教育系,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是教育哲学系,大夏大学是教育学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三校的院系被重新组合,合并了重复的院系,意在节省开支、提高教育效率。先后共开设有文、理、法、商、工、师范四个学院和26个系。属于文科学院的有: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学系、历史社会学系、哲学心理学系。每系都吸收了原三校之教授。师范学院设国文学、英语学、史地学、公民训育学、算学、理化学、教育学等系。在联合大学中不设校长,三校校长组成常务委员会来主持校务。原三校的教师和学生学籍仍旧由各校管理,研究所也是三校分别办理。因此,临时大学采取的是联合下的分立方式。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北大教育系并入哲学心理教育系,冯友兰先生为教授会主席。所以,西南联大的教育学系是在北京大学教育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为西南联大教育学系的滥觞。

(二)西南联大教育系科的发展历程

1938年8月,西南联大改文学院哲学心理教育系为哲学心理系。设立师范学院后,将哲学心理教育学系中的教育部分划归师范学院,成立教育系,聘黄钰生为院长。同月,云南大学教育系并入西南联大教育系。邱椿任教育系主席。同年,西南联大与云南省教育厅合办云南省中等学校师资进修班开学上课。以后,在1941、1942、1944年相继开办中学教师进修班或讲习班数期,为在职的中学教师提供深造学习的机会,为云南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10月,联大校委会决定设立西南联大师范学院附属学校,聘请黄钰生兼任附校主任。附校包括中学、小学。他为附校制定了三项任务:为师范学生实习教育行政和教学方法的场所;为师范学生实验现代教育原理与技术的实验室;为一般中小学树立榜样。

1940年,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教育系起草了《师范研究所教育门计划书》,准备在当年秋设置师范所教育门,招收学制二年的教育及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1941年,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实习的需求,设附设学校,提供学生参观实习之地,探索教育新途径。

1942-1943年,战争形势严峻,敌机轰炸频繁,校址搬迁,校舍也因此修复不断,师范学院迁入工校,总办公处迁至新校舍。

1943-1944年,因空袭减少,省立各校陆续迁回昆明,之前所租各学校校舍多被索回,仅留昆华工校一部为师范学院校址。自此,院址大致确定。

1945年8月,师范学院除保留教育学系外,其他学系原有教师调至本大学文理学院相关各系任职授课。

1945年9月,教育部决定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留在昆明,而教育系中部分教师返回北平,在北京大学保留教育学系。

抗战胜利后,三校即将复员平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脱离母体成为独立的昆明师范学院。联大附中也改为昆明师院附中。教育学系善始善终、恪尽职守,为云南及全国培养了一批合格的毕业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骨干力量;有的人成为蜚声国际的学者、教育家。

二、西南联大教育系科的发展特征

(一)功能定位

由于处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抗战中的西南联大教育学系为谋求生路,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瞄准市场,在教育学科与市场之间寻找契合点,进而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赢得众多的求学者和社会的支持。为此,西南联大在学术研究上提倡研究与社会紧密结合,力图使教育研究直接为社会服务。1940年秋季成立师范学院教育门研究所,籍以培养专门学术人才,并解决当时各项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1941年成立的附设学校就是为了给教育学系和师院其他系别的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此外,还与云南省教育厅合办了云南省中等学校在职教员晋修班,与昆明市合办了社会教育实验区。在探索教育新途径的同时,也满足了当时的社会需要。

另外,西南联大教育学系坚持开放办学,与地方教育机关合作,成功地走进了社会,拉近了与基础教育的距离,也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本院自成立以来,与所在省市之教育行政机关及各级学校,竭力联络。从感情之融洽,与事实之认识入手,以寻求实际合作之方式与服务之机会,以收学理与事实交相裨益之效。”4教育学系师生主动将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优势渗透到中小学的建设和发展中去,以此来推动名优学校群体的扩大和薄弱学校的转型,同时也因此从根本上推动了教育学系自身发展定位上的转型。教育学系自始至终本着实践出真知的原则,加强学生的教育实习、教育实践和教育调查,把实践经历和体会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使教育学系成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基地;通过直接为基础教育服务,加强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促进了教育学系教师知识及能力结构的改善,并对教育科学研究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培养目标

由于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是云南省教育厅提出合办的,初衷是希望西南联大为地方培养教师。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对于学生的培养,有着明确的目标。“本院训练学生,对于知识之灌输,技术之娴熟,兼顾并重,以养成健全自动之师资为最后目的。”5除史地、理化二系须受切实特殊训练外,令其他各系学生同受普通工作室训练,如教育、公民训育二系的学生,须在毕业之前,能施用并修理教育新工具,如幻灯机、收音机等。

对于师范学院的全体学生试行全院学生读书制,在吸纳我国教育史上的书院制和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两校的导师制上,取其所长,聘定导师,增购中西各时代重要典籍,使学生除读普通教科书外,更能浸润于古圣先贤之遗教,而收陶冶心灵、启发智慧、修养性格之效。

(三)课程设置

西南联大师范学院除教育学系有三、四年级之外,其他各系只有一、二年级。师范学院的课程设置,都是以教育部颁师范学院规程及西南联大教务通则为依归的。八年间开设的主要课程为:普通心理学、教育概论、教育心理学、中等教育、教育统计学、普通教学法、比较教育、心理及教育测验、西洋教育史、训育论、变态心理及精神卫生、儿童心理学、中国教育史、青年心理学、家庭管理学、营养学、学校行政问题、教育财政学、教育名著选读、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职业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视导、青年问题、童子军教育、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专家研究、教学实习、升学及就业指导、教育法令。6

总体来说,西南联大的课程是由共同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部分组成的。共同必修课由校务会议讨论决定,各院系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则由系主任制定后交由校务会议审查通过。从上述每年的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西南联大教育学系在教学思路与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是比较合理且全面的。其中,社会教育、教育及学校行政问题、教育视导及调查、教学实习等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了西南联大教育学系注重实践、融入社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青年心理、心理卫生、青年问题、童子军教育、体育与卫生等课程的设置则展现出对青年学生的切身关爱。

(四)教师队伍

师范学院自成立之初,各系教师充分利用西南联大原有之师资,就文、理、法商各院教师之中,选富有教学经验的聘为本院教师。虽然是在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教育学系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但至西南联大时期,教育学系又有所进展,一批老牌教授加盟此系,但年轻教师稳定性较小。其基本情况见表2-1:

副教授有严文郁、王纯修、余冠英、张清常、孙毓棠、陶绍渊。讲师有喻兆明、马葆炼、严倚云,此外还有助教卢濬、李廷揆、李楚安、王家璋、陈熙昌、萧厚德、张文洸、宋宝光、黄澄等人。

总结西南联大教育系教师队伍的特点,一是在职称比例上,有19位教授、6位副教授、10位讲师和助教,可以看出,教授和副教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这与西南联大不拘一格、惟才是举的教师选聘方式是分不开的;二是在知识结构上,是中西合璧的“会通派”。西南联大的大多数教师既受过严格的中国传统教育、国学训练,多受中国优良传统的熏陶,道德风范也堪为师表,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又有留学欧美的经历,接受了现代科学的洗礼,真正做到了知彼知已、融会贯通、学贯中西。他们接触了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了解国外科学的最新发展,所以虽在战争时期西南联大仍有些学科能在教学和科研上与国际接轨。三是每位教授都是真正的教育家,不仅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很高的学术造诣,而且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和阐述堪称我国教育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说,西南联大教育系较北京大学教育系的规模和实力实乃有增无减,师资力量雄厚。很明显,有这样难得的高水准的教师队伍,是西南联大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得天独厚的条件。

(五)生源力量

教育学系在西南联大不属于热门系科,其“热度”远比不上理工学科、经济学科等实用性学科,但相对其他国文、社会学等系以及师范学院其他系科来说却算得上一个大系。依据相关资料可对师范学院历年在校学生人数统计,如表2-2:

在毕业生方面,教育学系的毕业生1940年有28人,1941年有3人,1942年有27人,1943年有24人,1944年有29人,1945年有13人,1946年有16人,总计有140名西南联大学籍的教育学系毕业生。

(六)教学管理

严格而灵活的教学管理保证了教育系人才培养的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联大师范学院开辟了一个阅览室,指定专人管理并指导学生阅读;并在校园里布置了一个读书亭,以便学生平时朗读。在管理上也很严格:学生一律要在校住宿,有事外出过夜要请假,男女生不得擅自进入对方宿舍,会见客人只能在会客室;严格遵守学习时间,每日清晨举行升旗仪式;学生衣着要整洁而不华丽,仪态端庄而不放荡,口不出秽语,行不习恶人。为了对学生在知识、思想、态度、观念、人格等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体现德、智、体三育并重,制订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毕业生标准及考试办法》,要求学生能“领导青年,为人师表”,否则不准毕业。对于学生的毕业,制定了六条标准:在校肄业时间满五年;修毕一百七十学分;主要科目每年平均在七十分以上;工具学科(国文、英文)经学院甄别,试验及格;配置与使用教具之技能须达到各系所定标准;学生之知识思想态度、理念与其整个人格,足以领导青年,为人师表。

(七)学生活动

西南联大学生上课的时间较少,学生向教师求教的时间较多,师范学院要求全体学生既要博览群书,又要重视实践,使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教育学系学生以及师范学院其他系的学生经常利用节假日,举行团体活动,以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比较有影响的有:全院师生同乐会;滇籍学生组织生活教育团,暑假中赴各县考察教育及社会实况;成立纪念日所举行的“传播光明”表演(亦可称集团游戏);与昆明市政府合办的儿童节庆祝会及儿童抗战画展。9另外,为了训练学生学术思维能力,养成其应有态度、见解与技能,教育学系还有一项中心活动即研究所教育门,专门为研究教育学术而设。为了训练学生,使知识灌输、技术娴熟兼顾并重,还让学生接受普通工作室的训练。

三、西南联大教育系科发展的启示

因为处于抗战的特殊时期,西南联大将办学重心投入到为国家培养大量急需的建设人才中,如电机、机械、航空工程学、物理学及经济学等相关专业领域。教育学系在困境中得以延续并很好地发展和壮大,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可以看出,西南联大教育学系在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是以“社会应用性”取胜,讲求效益、实用,从而为其在竞争之林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传统大学理念强调用古典学术和文化培养人,主张大学应致力于探讨高深学问和追求真理。与之相反,西南联大强调发展社会的实用知识,培养社会应用性人才,把为社会服务作为其主要理念。三校长之一的张伯苓先生早在1928年就提出“土货化”方针,强调教育必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教育学系教授黄钰生则指出大学的意义在润身和淑世,润身是为个人,淑世是为社会。为学问而学问,就是因为学问可以润身;淑世就是学以致用,用学问去改良社会。西南联大教育系科把为社会服务的理念付诸于行动,从课程设置到学生活动,处处都体现出教育学系以把教育理论与社会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旨归。

需要指出的是,时代不同,未来社会发展在社会服务方面提出的要求更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办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系科也同样面临着适应社会环境以及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提高教育系科的生存能力,就必须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与社会紧密结合,力图使教育研究直接为社会服务,使教育学科的研究呈现很强的社会性、实用性,从而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一切都以社会的现实需要和学科的发展需要为依据。通过传授最新、最先进的内容,培养现实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在战乱频仍的危难时期,教育系科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壮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们在不断通过出国深造等途径提升自己学识水平的同时,也深深懂得教学质量就是系科生存的生命线,在课内外广泛与学生接触,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今天的教育系要发展壮大,仍要花大力气培养教师,通过攻读博士学位,出国深造等途径,改变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师资水平。所谓“师不高,弟子拙”,只有教师的水平上去了,学生的培养质量才能有保障。

西南联大自由的学术风气和教授治校的轻松氛围,给教师们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治学环境。让他们心情舒畅、心无旁鹜地致力于教学和研究;学生们也可以依照自己的爱好,去听感兴趣的课程,在增强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向通才的方向发展。从教育系毕业的学生,无论走向哪个岗位,都可以胜任。这是我们今天教育系毕业生难就业而应认真思考和借鉴的地方,惟有这样,才能保证出“精品”、出“上品”。

摘要:教育系科在西南联大的发展规模居于较高水平,并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色,为中国教育系科的承接和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文章介绍了西南联大教育系科的功能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生源力量、教学管理、学生活动。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教育系科的发展要注重“社会应用性”,讲求效益、实用;重视社会服务;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营造宽松自由的治学环境。

关键词:西南联大,教育系科,教育质量,社会应用性

注释

11.刘超.联大社会学及其谱系、源流与嬗变--以联大社会系为基点的历史考察[J].学术界,2008,(3):247.

22.3.侯怀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研究--以20世纪上半叶为中心[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37,179.

34.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云南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卷一·总览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150.

45.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云南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卷一·总览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145.

56.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云南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卷三·教学、科研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171,196,227,263,298,331,364,396.

67.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云南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卷四·教职员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318-328.

78.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云南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卷五·学生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4,6.

89.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云南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卷一·总览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148.

教育系科 篇2

—价值观篇 公司名称杭州美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主体释义美好未来科学引领 办学宗旨让孩子拥有美好未来 办学使命

办学特色

愿景目标

核心价值观

服务理念

工作理念

学习理念

团队理念

执行理念

发展理念

职业理念

以批判眼光看中国本科教育 篇3

世界顶尖名校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在英国演讲时指出:中国从1998年起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规划,按照目前的投资力度,中国的名牌大学在25年内将赶上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世界著名学府,与这些名校并驾齐驱。他尤其看好北大、清华、复旦、南京、浙江等7所大学。不过莱文同时也表示,目前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就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就是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中国本科教育还缺两个内容

绝大多数亚洲的学校和欧洲大学一样,本科教育是专识教育,一般来说学生在18岁的时候就选择了自己的终身专业,之后就不再学别的东西了。和一些一流的欧洲大學及美国大学不同的是,中国的教学法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学生总是很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他们一般不会挑战教授和同伴的观点,所以学习总的来说是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不去开发人的独立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莱文校长认为,这样一种传统亚洲模式,对于培养一些流水线上的工程师或者是中层的管理干部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如果去培养领导力和创新人才就显得过时了。美国和英国的一些政治家非常担心中国培养出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超过西方,但亚洲人包括中国的领导者所担心的是,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和创造能力,这对于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是不利的。中国担心,毕业生的思维狭隘,而传统模式使得他们缺乏创造力。

美国通识教育模式可以借鉴

如何才能改变这一切?莱文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的通识教育。美国的本科学生在头两年会尝试各种学科,然后再选择一个主科。因为通过对多个学科的接触,会有不同的视角,使他们有能力以创造性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设想一个政府的领导以前学过历史,又学过道德哲学,同时还学过经济、心理学的话,那么他胜任的概率也会更高一些。

中国有许多的一流大学已经开始借鉴美国通识教育模式。如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也已经开始新的通识教育的尝试。

莱文校长同时指出,每一种教育模式都具有文化的适应性,通识教育模式也是如此。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在美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教育模式,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种在异域文化当中所发展起来的全新教育理念,不加变动而全部照搬到中国文化当中去是很难成功的。因此,在中国借鉴美国的通识教育模式,就必须具有中国的特色,将这种教育模式移植过来必须进行改革,而这种改革必须是一个渐进、创新和适应的过程,而非一个生搬硬套的过程。

如何认识推行通识教育的障碍

有人提出,在中国推行通识教育有三方面的障碍。第一个障碍就是教师,包括政府、企业、外资企业等用人单位,他们希望接收比较专业的毕业生来工作。第二,对于一部分本科生而言,他们要进入到研究生这样一个阶段,需要进行入学考试,考试内容非常专业化。第三,在美国大部分的学位是在研究生这个层面授予的,而中国像法律、商业、教育、医学、工程、理工科是从本科生就开始授予学位的,学位制度对通识教育产生一些影响。因此,通识教育在中国大学全面展开有困难。

莱文校长认为,对于第一个障碍而言,就业市场当中雇主对于员工专业化要求,需要大学去培训雇主、企业和用人单位,改变他们的观念。从政府到企业,大学需要不断地去教育雇主,不断地去给他们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从长远来讲,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企业是非常有好处的,这些超过了简单的技能训练,而一流大学在通识教育和在批判性思维、独立性思维方面往往也是最好的。

第二个障碍,在考博士或者是考硕士过程当中还需要一些专业知识,或者是非常专业的考试。在美国,大学是两年的通识教育加上两年的专业教育,其实已经够了。研究生考试过程当中,美国学生需要和来自各个国家包括中国的留学生进行竞争,美国的学生不差于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学生。

至于第三个障碍,莱文认为,其实美国对本科教育也在进行不断改革。哈佛大学的校长曾提到了本科教学的改革,强调在某些学院如医学院,已经取消了单纯的本科教育,确立了本科和硕士以及博士连读的体系。换句话说,哈佛的本科和研究生的教育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需要大的改革或者一个大规模转变的过程。但是,美国一般还是强调至少要有两年的通识教育,比如说读医学的先要接受两年的通识教育,然后在20岁的时候,而不是18岁进入大学的时候,开始专业的学习。

批判性思维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

对于为何要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莱文校长认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证明了创新和批判性思考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25年前,美国多数的评论家都推崇日本的管理实践模式,人们忧虑日本当时的巨大贸易顺差,预言日本很快会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二战后的40年间,日本的生产率和GDP的增速远远快于美国,但是在1990年以后,日本的经济有15年停滞不前,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日本的经济才恢复到了一个正常的水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过去,人们认为是过分发行企业债、僵硬的金融体制以及日本政府非常不明智的货币紧缩政策所致。但是莱文校长认为,日本经济放缓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创新和创造能力低下。

他指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日本的经济增长动力和现在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是一样的,是依赖高储蓄率以及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使得加工业能够迅速增长,60年代日本将注意力放在了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上。但是竞争优势在9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后不复存在,在软件和通信技术方面的创新,使美国获得了决定性的生产力优势,日本的创新速度跟不上,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的经济停滞了15年的原因。如果日本拥有像微软、谷歌这样的公司,那么在9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不会落后美国这么多。

莱文校长回顾了1828年耶鲁大学报告(the YaleReport of 1828),这是美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性文献。耶鲁报告提出了头脑的修炼和充实,认为:学生获得某一个专业的知识,就像脑袋里面装进了一件物品,但这种填充在一个迅速变革的世界当中,从长远来讲并没有太多的价值,而学生希望在商业、医疗、法律、政府以及学术界取得成功,他们需要的是头脑的修炼或者说思考的框架,让他们不断适应一个变化的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但培养这样一种思维的习惯,需要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需要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能够主动进行立论、辩论或者对于自己的论点进行修正。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莱文认为,牛津剑桥大学的导师制度是这样的教学法非常好的例子。在导师制模式下,学生必须自己进行立论,进行辩论和独立思考。而美国的模式是互动式的讨论会,或者说是小班授课,一小群学生他们需要去立论,去辩论,去挑战彼此,而不是盲目接受导师的观点。现在美国的顶级大学的考试不会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事实,而是让学生去解决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问题,去分析某一个观点的正反两个方面,同时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育系科 篇4

关键词:整合,管理,教学,科研

教育技术中心是学校教育技术的专职机构, 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 教育技术中心建设一方面不仅反应了教育技术学科在具体应用管理实践层面的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也制约着教育技术中新理念新思想的推广应用。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定位准不准确, 职能明不明确, 工作效率高不高, 管理方法科学不科学, 不仅影响着自己的形象, 影响到院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 同时也影响着整个教育技术学科甚至事业的发展。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与发展问题, 曾一度是教育技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 教育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建设。由此看来, 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发展与教育技术中心的建设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加强教育技术中心的建设对促进学科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建立在对江西省六所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分析中心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出我们的几点建议, 以此推动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

一、加强整合

调查中发现, 其中一所高校的教育技术中心是原电教中心拆分出来的, 只负责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两所高校的教育技术中心是由原电教中心直接更名而来的, 主要负责音视频教材的制作以及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工作, 虽然也涉及到网络服务教学, 但由于与计算机网络中心在网络上的交叉与冲突, 给教育技术中心的实际工作带来偏差, 影响到院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另外三所高校的教育技术中心是由原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等部门合并而来的。其职能及责任范围较前两种更加完善, 更接近现代教育技术理念, 工作效率高, 业绩突出。相对而言, 前两种类型的教育技术中心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思想理念及其实践应用性有很大差距, 势必会造成他人对教育技术的狭隘理解, 不利于教育技术学科本身的发展。调查中也了解到, 绝大部分高校的教育技术中心的领导都认识到中心机构的整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并且, 目前的工作中也显露出整合需求, 中心整合同时要受各方行政人事因素的影响, 原先职能越单一的中心整合难度越大。各级教育技术中心及相关部门作为教育技术装备一个相对集中、典型的代表, 其结构功能的完善, 必将会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

二、注重管理

管理工作是教育技术中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关系到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成败, 管理工作做得好, 事业就容易取得成功;管理不科学, 事业就很可能失败。调查中发现, 虽然各高校的教育技术中心在机构构成, 承担的具体职责和任务上有所不同, 但就其基本的工作来说, 我们发现, 管理理念先进, 管理方法科学, 管理到位, 其成绩比较突出, 资源利用率也较高。例如:同样是管理多媒体教室, 思路方法不一样, 效果截然不同。某高校的教育技术中心只在主控中心设一主机箱, 各多媒体教室不设硬盘, 教师通过网络或主控中心主机上传教学课件, 避免了教师更换教室上课时插拔移动盘所带来的不便。对教学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教师的教学课件对其他教师都是开放的, 这样也方便教师间的交流。另外, 中心还引入门禁技术, 教师刷卡进多媒体教室而省去了以前按时开门锁门的繁琐, 充分体现了掌握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 真正实现享用信息技术的愉悦体验。教育技术给教育工作带来的方便, 强化了教育技术中心的存在价值, 为教育技术工作者树立了良好形象。中心在为教师创造便利的同时也迎来了教师对中心工作的支持, 对教育技术的接纳。以上是一个优秀案例, 然而, 在大多数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中, 我们往往关注外界而忽略了自身在方法技术上的优势, 为自己的工作创造更多的便利。目前, 网上学习资源日益增多, 网络资源的管理工作变得日益艰巨起来。寻找合适的标准, 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 是目前各教育技术中心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学科理论的指导,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进一步促进学科的发展。

三、深入教学

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教育技术中心都定位于教辅单位, 为师生提供理想的教育环境。这种辅助性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充分发挥中心的优势, 使中心存在的价值有所弱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刘雍潜, 在“2004年全国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建设与发展暨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与应用研讨会”上, 做的题为《高校教育技术的改革与发展》的报告中指出, “我们的时代教育技术中心不应只是教辅单位, 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门, 教育的主战场。”教育技术专业工作者要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 深入到教学的第一线, 研究教学的特点和特征, 为某些课程的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成为教与学的设计和实施的直接参与者、体验者和研究者。在我们调查的这六所高校中, 有三所高校的教育技术中心面向全校开设了公选课, 承担了一定的教学任务, 有的还实行网上授课与面授相结合的形式。这样, 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不只是指导别人、同时自己也要亲身实践, 作大家的表率, 只有自己做好了, 做起指导培训工作来才更有说服力。另一方面, 教育技术中心的教员通过参与教学, 可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 为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调查中还了解到, 有一所高校的教育技术中心还创办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 已经招收了两届学生。在中心下设专业, 在全国范围内也并不少见, 中心的资源更容易得到有效利用, 还可以扩大实践范围, 在自己的办学过程中, 更能加深对学科的理解, 发现学科中的问题, 更好地发展学科建设。

四、加强科研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是新时期教育技术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 没有科研, 就没有发展, 没有发展, 中心的存在价值就要受到威胁。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高校的教育技术中心没有科研意识, 认为科研与自己无关, 工作上缺少积极主动性。究其原因主要是领导不支持, 学校不重视, 自身力量薄弱, 由于不懂其他学科知识, 教师合作也比较困难, 存在有技术用不上的情况。当然也有个别高校的教育技术中心做得比较好, 这些中心都是由几个部门整合而来的, 在师资力量上相对强大, 中心人员的知识结构可以互补, 合作交流也比较方便。这几个中心的科研成果也比较突出, 还曾获过国家级、省级奖项, 曾独立编写过书籍并成功出版。这些都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教育技术工作人员拥有最先进的教育理念, 掌握着最先进的教育研究方法, 但实际工作中却没有见到实效。教育技术中心是构建信息化校园的“突破口”、“主力军”, 更是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要做到树立科研意识, 加强科研, 拓宽工作思路, 加强校内外合作交流, 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 更好地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五、结束语

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型, 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性学科。任何一门学科的建设, 尤其是年轻交叉学科, 都需要各方各面影响因素的支持。本文中, 笔者只是提供了一些建议, 具体的工作细节及有效的方法还需要中心工作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谨希望以上提及的能引起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的重视, 群策群力, 共促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名扬, 熊亚利.新时期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职能的探讨[EB/OL].http://www.edu.cn, 2006-02-16.

[2]孙祯祥.解析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与任务[J].现代教育技术, 2003, 4

[3]冯秀琪.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纪念“全国电化教育考察万里行”10周年[J].电化教育研究, 2002, 6

康复科健康教育指导 篇5

一、入院指导:向患者或家属做入院介绍;

.工作人员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康复师等。

.科室环境介绍:康复区、理疗室、开水房、病房等环境介绍。加强病房安全管理介绍,病房内禁止煮东西,禁止吸烟等防火措施。

.物品保管:贵重物品自己妥善保管,电脑、钱包随身携带,以防被盗。

二、膳食方面:饮食宜清淡且富有营养,多食瓜果蔬菜、忌食生冷食物,多饮水。

三、运动方面:坚持自身锻炼,每日起床后颈部前驱、后伸及左右旋转各50次,活动幅度宜大,速度宜慢。如:可做体操、太极拳、健美操、气功等运动。

四、起居方面:注意劳逸结合,要由充足睡眠,注意颈部保暖,不要伏案工作过久,要经常活动颈部。

五、注意避免长时间低头曲颈工作,经常做颈部及肩部功能锻炼,纠正不良的坐卧等生活习惯和姿势,避免感受风寒、防止外伤等。

六、出院健康教育指导

合理饮食、适量活动、正规服药、门诊随访。

脊柱疾病的康复锻炼

一、入院指导:向患者或家属做入院介绍;

.工作人员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康复师等。

.科室环境介绍:康复区、理疗室、开水房、病房等环境介绍。加强病房安全管理介绍,病房内禁止使用电器,禁止吸烟等防火措施。

.物品保管:贵重物品请妥善保管,电脑、钱包随身携带,以防被盗。

二、运动方面:掌握腰椎锻炼的方法;

.两腿分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拇指向前,四指在后按住腰部部,腰部做环形摆动,左右重复10次。

患者仰卧位,用双脚后跟和头颈部做支点,腰部用力向上挺,同时吸气,恢复仰卧,同时呼气,重复10次。

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双手向后,使头部,两侧上肢和下肢同时做背伸动作,尽量背伸重复10次,退步走,每天做10分钟退步走,可预防含胸驼背,改善腰部血液循环,组织新陈代谢,防止腰疼要困,增加膝关节的承受力,锻炼膝部的肌肉,对强制性脊柱炎患者的恢复起很大作用。

三、膳食方面:饮食宜清淡且富有营养,多食瓜果蔬菜、忌食生冷食物,多饮水。

四、避免受凉、防止外伤等。

六、出院健康指导:合理饮食、适量活动、正规服药、门诊随访.脑卒中病人康复锻炼

1.入院健康教育指导

(1)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与责任护士,关心体贴患者,消除陌生感及紧张感。

(2)嘱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做好个人卫生清洁工作。(3)增强体质,多吃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

2.康复锻炼健康教育指导

(1)心理指导:做好患者心理评估及疏导工作,安抚患者及家属,使患者配合康复锻炼

(2)瘫痪肢体做主动或被动运动,保持功能位,以防肌肉萎缩。(3)语言功能锻炼:鼓励病人表达自己需求(如喝水、吃饭、看电视等等)

(4)饮食清淡易消化,保持大便通畅。喝水防止呛咳,避免进食球形、胶冻样食物,防止窒息。

(5)向家属告知康复医生在做康复锻炼时为防止关节僵硬,按摩时可能会引起肌肉关节疼痛,随着康复训练时间增加,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此症状可以减轻并消失,请患者及家属给予理解配合。

(6)对于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请随时使用护栏,护士也会给予适当约束。

3.出院健康教育指导

浅议在精神科开展健康教育 篇6

【关键词】 精神科;健康教育;作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42-01

近几年来,精神病患者不断增多,精神类疾病发展成慢性迁延性疾病,很容易复发,重型的精神病患者多属于此类病症,对患者的家庭造成很大的影响。精神病问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应当引起重视。社会对精神病患者存在很大的偏见,患者及其家属对精神类疾病了解的比较少,遭受疾病的痛苦,心理压力较重。对精神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成为重要的问题。本次研究选择100例精神病患者,对其开展健康教育,并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的精神病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在19-60岁。文化程度大学占8例,高中为20例,初中为22例,小学为37例,文盲为13例。按照病种进行分类,其中精神分类症70例,抑郁症为20例,狂躁症患者为10例。患者入院以后,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前,进行了一次调查,开展健康教育之后,再次进行调查,进行前后的对比。

1.2 开展方法

1.2.1 在入院期开展健康教育 进行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使患者对病房的环境加强了解,熟悉治疗的程序,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患者在入院时,对周围的环境不了解,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因此,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热情的接待,对入院的诊治、护理等制度有所了解,患者对医院尽快的熟悉,对进行治疗的意义以及目的有所了解,对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增强了解,患者对医患人员产生信任的感觉,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患者的身心处于最好的状态。

1.2.2 在重病期开展健康教育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主要是让患者对精神疾病的知识加强了解。处于重病期的精神病人,认知能力缺乏,在住院期间不安心,对医务人员的护理不配合,甚至会有抵触情绪。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对病人进行一定的指导,加强说服以及劝慰等工作,在必要的时候,请处于恢复期的病人进行讲解,使病人能够安心住院。

1.2.3 在恢复期进行健康教育 病人在处于恢复阶段时,对于所患有的疾病具备一定的认识,因为个人的问题或者是担心疾病复发等问题,形成心理负担,精神上比较苦恼,产生失望、抑郁的心理,疾病很容易复发。在这个阶段,护理人员应当采取讲课的形式,向病人讲述疾病的起因、发病原理以及治疗等问题,与此同时,发放宣传册,办板报,进行书籍阅览等,通过这些形式,使病人明白疾病的预防方法,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变病人的治疗状态,病人在治疗方面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并参与治疗。

1.2.4 在出院期进行健康教育 病人在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当告诉病人疾病的注意事项,在饮食以及生活方面给予指导,患者在出院以后,应当加强锻炼,合理调整膳食结构,使心情保持平和,增强应急处理的能力。医院应当在特定的时间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指导患者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发现身体不适,应当及时的进行就诊。

1.3 统计学分析 对于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进行健康教育之前,很多患者对待精神疾病存在紧张等情绪,进行满意度调查,有62例,为62%;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精神病治疗的情况等有所了解,患者能够对护理活动积极配合,加强认识,满意人数为92例,为9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要想保证健康教育发挥实际的作用,就要将健康教育落实到具体的环节。在不同阶段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对精神类疾病的相关知识加强了解,情绪较为平稳,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现阶段,很多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正确,影响到健康教育的进展。护理人员应当对健康教育具有正确的认识,及时转变观念。健康教育主要是护理人员对精神病人进行的教育,传授与精神病相关的知识,使患者的情绪得以稳定,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并增强自我护理的能力,以便恢复健康。

对于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培训。医院对护理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对于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不了解,很多护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健康教育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运用沟通技巧以及沟通方法不够熟练,严重影响到医患关系。此外,护理人员个人也存在原因,学习缺乏主动性,所学的知识以及临床经验是以前在课堂中接触到的,很少去借阅文献资料。针对这种情况,医院可以开展专题的护理讲座,举办培训班,并开设相关的课程,增强护理人员的知识,使他们掌握健康教育的技能。

总之,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注重对病人的教育,进而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左月然.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認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

[2] 王济华,梁俊萍,王兴禹.住院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的特点及实施[J].齐星护理杂志,2005,17(9):606.

[3] 王桃.对首次住院精神患者实施健康指导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5(3):224.

[4] 陈红与,王虹,胡君娥.临床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2):144.

精神科护工教育管理方法的探讨 篇7

1 规范护工管理

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医疗卫生行业后勤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医院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将护工管理交付社会专业的护理公司运作, 护工通过统一招聘、体检、技术培训、着装和编号、颁发资格证书, 都有利于减轻医院负担和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组织一支长期稳定的护工队伍, 并为护工提供寝室等生活设施, 让他们安心工作。同时, 护工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 用人单位与护工人员签订服务合同, 以此增强护工的责任感。同时对于精神科护工来说, 医院教育管理的责任, 仍然非常必要。

2 加强护工思想教育

精神科护工服务的对象是精神科特殊人群, 加强护工教育管理尤为重要, 临床党支部承担了教育管理的重任。

2.1 首先,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1];

精神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目前社会上仍有不少人歧视他们。作为精神科的医务人员, 不能有任何的歧视、嘲笑行为。其次具有慎独精神[1];精神科的工作人员做任何事情都要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 保证定时、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当遇到患者因病发生冲动时, 应克制忍让, 受得了委屈, 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2.2 每个人都需要爱和接纳别人, 一个人只有当他充分享受爱和尊重

时, 才能真正的去爱和尊重别人, 我们在加强护工教育的同时, 也教育每一位工作人员, 尊重护工, 礼貌对待护工。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 鼓励护工积极参与, 让他们融入医院这个大家庭, 更好的发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平时经常与他们沟通, 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 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实际困难, 利用心理学技术帮助他们疏导各种矛盾, 有效调节和控制来自多方面的压力, 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护理工作中, 从而保证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效率。

3 提高护工的素质和技能

护工培养可通过多种形式, 如短期培训、全日制或业余制的专业性培训, 在各大护理院校招收护工班等。就目前护工队伍的状况, 加强在职护工的继续教育, 使护工队伍向年轻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仍然是最主要的培养方式。新上岗的护工首先参加学习, 使每一位护工都能遵照护工守则, 忠于职守, 热爱本职工作, 能吃苦耐劳和有高度的责任心, 并能基本掌握基础的医疗常识和护理知识, 经过考核, 不合格者不予聘用, 对已上岗的护工, 作为支部委员及党小组长的科护士长、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结合专科知识的讲解与培训, 使护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及专业水平, 为患者提供专业化、亲情化服务。精神科除了与内外科基础护理相同外, 还具有特殊性:精神病患者由于幻觉妄想的存在, 没有自知力, 而躯体无障碍, 能自由活动, 常常出现异常的行为表现, 最严重的是自杀、伤人、毁物、外走, 因此安全护理特别重要。精神病患者意志缺乏, 对生活无要求, 不关注自己, 懒散, 不知料理个人卫生, 有的患者不能述情, 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 所以日常生活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做好精神科患者护理是保护患者安全与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 配合护士一起做好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病情观察, 发现异常及时与护士取得联系。

4 加强护工的行为规范

护工必须衣着整洁、操作规范、表情自然, 与患者见面时表现出友好、真诚的态度, 与患者交谈时, 语气和蔼, 还要善于运用身体语言。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恰当的搀扶、一声亲切的称呼都会使患者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在精神科还必须具有更良好的职业道德, 优质的服务态度, 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为了防微杜渐, 制定了护工规范管理制度。《护工工作职责》、《护工奖惩条例》, 而且, 党支部经常到病区检查督促护工工作, 随机听取患者及家属对护工的服务是否热情、态度是否满意。对个别护工的违纪现象, 遵循相应规章制度进行一定的惩罚, 以此来教育其他护工, 引以为戒。好人好事及时给予奖励, 以调动护工的工作积极性。

5 创造一个“人性化环境”

医院最大限度的保护护工的合法权益, 不断完善护工的用工协议, 健全护工的管理体制, 明确医院、患者及其家属与护工的权利和义务, 避免劳动纠纷的发生[2]。精神科病房时常有患者冲动伤人事件发生, 给工作人员带来伤害。护工作为一线工作人员, 护工直接面对的是备受身心困扰的患者。尤其是男护工, 在患者冲动发生时首当其冲, 伤害几率更大, 给护工带来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人性的关怀、尊重的服务是首先强调的。同时我院建立了工作人员受伤害保护制度, 一旦护工被精神患者伤害时, 党支部、护理部立即出面安慰, 根据受伤害程度不同, 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在护工氛围中创造一个“人性化环境”是对护工生活上的关心、爱护。使他们感受医院大家庭的温暖。

总之, 护工的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 需要一个长期大量的教育、引导和不断推进的过程。精神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护工管理尤为重要。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创新意识、前瞻意识及管理方式对这一过程的推进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我院临床党支部与护理部一起, 多渠道加强护工教育管理, 通过临床实践, 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提高了护工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乐之.精神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7.

教育系科 篇8

脑血管病的用药教育

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 近年来脑血管病呈现了低龄化趋势, 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脑血管病患者常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及各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发生时, 常常会诱发新病症或加重原有疾病。因此, 在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 防治并发症的出现十分重要, 以提高脑血管病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预后[2]。脑血管病治疗特点: (1) 联合使用多种药物, 用药疗程长, 不良反应多。常用药主要包括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溶栓降纤药、抗菌药物、降压药、降糖药、脱水剂、胃黏膜保护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镇痛药等[3]。存在多种并发症, 且各类并发症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 (2) 发病年龄相对集中, 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药代动力学特点较为特殊, 如低蛋白血症常常引起血药浓度过高而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给药时需注意用药时间、剂型、途径、剂量的个体化。大部分患者因为缺乏用药知识以及用药依从性等问题, 导致药物疗效欠佳。因此, 临床药师应正确评估患者依从性, 关注患者的治疗需求, 及时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用药指导 (尤其多关注年龄偏大、联合用药较多和记忆力差的患者。告知患者脑血管病在及时治疗的同时, 也需要长期科学的预防, 然而后者常常为患者所忽视。例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认为症状基本控制后便可以停药, 从而引起严重后果。这类情况在脑血管病患者中时有发生, 也是患者原发疾病复发和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所在。用药教育要做到因人而异

我们依据患者以往用药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入院用药的依从性进行评价, 并将用药依从性分为3个级别:好、中、差。具体标准为:患者完全按照医嘱用药 (按时服药、服用剂量、方法、途径、频数、疗程) 为好;能满足3项 (或3项以上) (自行变动或者拒绝服药、自行加服、漏服处方外药物) 为依从性差;其余为依从性中。同时将依从性不佳的患者分为4类:用药谨慎者、嗜药如命者、粗心大意者和有一定用药知识的患者。根据患者所属类别, 有针对性地实施个体化用药教育。在患者入院后的首次药学查房时要仔细询问患者既往执行医嘱情况, 根据以上标准对患者做出用药依从性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药学教育。对于依从性好的患者只需要做出院教育, 对依从性差的患者进行个体化入院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 如何治疗, 长期服药的重要性, 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之后的查房中, 每日询问这类患者是否按时吃药, 病情有没有好转, 对做得好的要真诚地给予鼓励[4]。

每一例患者的心理状况、身体素质、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等是不同的, 要提高健康教育在脑病科的作用, 必须做到健康教育因人而异。对于性格外向的患者, 应鼓励其进行适当的锻炼, 以帮助其尽快康复, 对于治疗消极、病理状态差的患者, 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在心理上给予疏导, 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 帮助其树立康复的信心。

用药教育要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不同患者的病情存在差异, 因此, 需要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如对脑出血患者要进行加强多休息, 大、小便不可太用力等方面的教育, 以防止病情加重。另外, 对于脑梗死患者, 应给予更多的心理辅导, 通过心理开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临床药师是未来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者, 我们要把工作的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真诚为患者服务。同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如: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和文字书写能力。要善于倾听, 了解患者愿望, 做患者所想。增强自身的主动性, 热情主动同患者聊天。同时, 工作中要善于总结, 做个有心人, 勇于创新。

摘要:本文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科室开展患者用药教育的方法, 提高药师服务患者的能力。临床药师应下临床开展患者用药教育, 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归纳。在开展用药教育过程中, 临床药师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主动、热情地投入工作。

关键词:临床药师,用药教育,体会

参考文献

[1]杨庆敏, 肖艳, 宋铁兵.我国台湾临床药师及其工作简介[J].中国药房, 2006, 17 (8) :632-634.

[2]王文志.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 14 (2) :143-144.

[3]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7, 7 (1) :17.

教育系科 篇9

十八大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认真领会十八大的教育精神, 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 研究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的新思路和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报告中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明确了的教育的任务和目的, 要求教育必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相适应,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 准确把握高校专业教育方向

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目标体现了党对教育的殷切期望, 高校专业教师就要有积极的思想政治表现, 认真领会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来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高校专业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好教育的发展方向:第一,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 培养适应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接受基本工程训练, 基础扎实, 知识面宽, 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专业领域内从事生产、管理、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接班人和建设者。第二, 教育既要塑造高尚的灵魂, 也要挽救失落的灵魂。在科学教育观的引领下, 不仅要研究怎么培养优秀的学生, 还有研究怎样挽救那些走偏的学生, 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来对待每一个被教育的人, 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 乐于钻研可行的效果好的多种教育方式和方法。第三, 教师传道授业, 教人学问, 首先自己要孜孜不倦地追求学问, 精通自己的专业, 渊博的知识是讲好课程的基础。这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知识体系日新月异, 需要为师者不断吸纳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 不断开拓和更新知识领域, 授课中才能向外有机拓展, 才能让学生开阔视野。有了渊博的知识贮备, 还要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运用教育学理论的前沿成果, 引进新的教育理念, 深入浅出、风趣引人地讲好课。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教育改革内容需要不断上台阶。从宏观、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研究新的教育改革内容, 具体体现在紧跟学科前沿改革教学内容, 紧跟时代的发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不断突破创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建立综合的质量评价制度等等。

三、落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十条意见, 综合改革专业教育

1.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 是实现国家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障。目前工科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课程体系系统性不足, 追求课程的广泛性, 造成教学任务重, 课时短, 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1]。

(2) 以展示知识点为目的的验证性、重复性实验为主, 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偏低。

(3) 高校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论文) 等。存在问题比较多的是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 如生产实习, 受实习基地等条件限制, 生产实习几乎变成了认识实习, 不能深入下去, 难以开展生产管理、技术攻关等实习项目, 导致生产实习走马观花现象严重。再如设计类环节选择虚拟设计题目;题目偏小、单一, 综合性训练目的难以实现等。

(4) 实验仪器的种类及台套数不足, 造成能开设的实验较少, 或实验组学生数多, 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2. 贯彻落实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意见,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业教育改革。

(1) 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的灵魂和旗帜。培养方案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 体现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观。优化专业课程结构, 强化专业优势与特色, 分类培养, 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履盖面,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统筹师资、课程、实践等各类资源,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 培养应用型、设计开发型和研究型等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加强合作与交流, 建立协同创新育人模式, 构建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 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突出学校的育人特色。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 来支持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是教育工作实施的主体,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建立具有择优机制的, 提高机制和相对稳定的教师聘用制度, 鼓励教师深造学习, 淘汰落后。以科研为先导, 加强师德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把科研内容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 有利于建立学生自主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自主实验与创新活动的新机制,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加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强化专业办学特色。传统的教育模式所培养的学生过分强调专业个性, 学生知识面窄, 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核心, 开展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 全方位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形成新的专业方向。在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中锻炼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提升师生的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通过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培养模式等方面推动专业教育, 办出专业特色。

(4) 加强教学研究, 全面推进教学改革。调动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 专业教育要本着“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的培养理念, 多元化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联合, 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在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学习方式等技术层面深入研究, 不仅在专业领域内培养学生的生产、设计和科研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在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能力进行多方面的培养, 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

四、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 以满足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人民的要求精神来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通过人才市场类型需求调研, 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素质要求调研, 教师与企事业专家共同研讨, 充分论证, 在此基础上修订专业培养计划。这样就能体现出人才培养方案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 并于时代要求一致。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 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满足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不断修订和扩展选修课的学科领域覆盖面, 体现时代特色, 根据需要可新增或修订辅修方向的教学计划。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为目标, 把专业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形成“大学科”, 从课程平台的建设、实验和工程实践环节的设计、跨学科课程和专业主修课程之间关系、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3]。

2. 教学模式的改革。

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等自主学习环节, 从这三个维度来构成教学基本框架。三个维度相互交叉、有机结合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教学中三个维度衔接不够的状况, 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提高教学质量。开设更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把理论知识和技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行导师制等措施, 使学生尽早地深入实验室、企业, 积极参与教师科研活动,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4,5]。

3. 课程体系的改革。

21世纪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必须树立素质是前提、能力是关键、知识是载体的新型人才观。考虑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需求和启发, 考虑学生学习和实践之间的相互需求和启发, 在教学安排上, 打破传统教学计划的线性格局, 改善工科教育传统中“先基础后专业”的分割式教学安排, 使教学计划各部分的系统集成、整体优化[6]。

4. 教材建设的改革。

进一步加强教材规划、教材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除了优先选用国家教育部或省教育厅评选出的优秀 (精品) 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等优秀教材外, 还要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科研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及学校优势、特色, 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

5. 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

从单一的考试方式向多种方式结合转变, 找到真正能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方式。

6. 教学质量控制方法的改革。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和现代质量管理技术建设。坚持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评估检查考核制, 并落实相应的奖惩制度。研究并确定“就业率”、“考研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等级通过率”、“就业单位满意率”与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评价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质量控制中的比重。

摘要:领会十八大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 分析工科专业教育的改革目标和改革方向, 结合教育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指导意见, 剖析了工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 提出了科学定位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工科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并分析了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工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高锐涛.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路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 33 (8) :26-27.

[2]刘卓.卓越计划背景下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238 (15) :55-56.

[3]姜仲.独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7, (5) :107-109.

[4]陶雷, 莫赞, 张立厚.应用型本科“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探究及建构实践[J].情报杂志, 2010, 29 (2) :180-184.

[5]宁春花.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24 (11) :106-107.

初中历史学科创新性教育的定位 篇10

我们首先应该明确, 初中历史学科首先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教育, 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对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过程中的认知方法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的教育。那么,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创新性怎样体现呢?

“创新性有不同层次的表现形式, 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新性, 如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性;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新性, 是指相对于个体开发的可能性和自我潜在能力的创新性, 如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知识的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等思维过程所产生的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 笔者认为历史学科创新性教育应当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即历史学科的创新性教育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是他们在了解、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有别于他人的学习历史、认知历史现象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能够从历史史料、历史现象中发现有别于他人的见解、观点。

笔者在此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初中历史学科创新性教育定位的认识, 从内容和课堂教学目标的改变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特点

当前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 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 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两方面:

1. 重历史表象而轻本质。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 电视机等各种电子媒体得到了普及, 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了解外界各种事物的渠道。在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以前,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途径主要是电影电视中各类历史题材的节目。但由于学生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制约, 使他们无法从中甄别哪些内容属于真实的历史事实, 哪些是艺术家们的“再创作”, 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应有的严肃感, 从而造成学习只重历史现象的表象, 对历史知识的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有强烈的兴趣, 而对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分析很容易厌倦, 对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方式的掌握更是感到困难。

2. 轻理解、重记忆。

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 很少意识到历史知识也同样可以通过理解、运用来达到掌握, 并且根本不重视对同类历史事件认识方法的归纳, 不重视运用相应的方法去认知相似的历史事实, 缺乏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 在“读死书, 死读书”的怪圈里死记硬背。

笔者认为, 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名称等基础知识时, 确实需要牢固地记忆, 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如何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何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创新性能力, 拓展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思维空间, 使其学会分析历史资料、历史事件, 对历史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 这才是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目的。

二、初中历史学科创新性教育建立的基础

在创新性意识和创新性精神上, 教师通过历史知识的教学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具备独立思考历史问题或历史现象的意识, 并敢于发表有一定创见的意见。

在创新性思维能力方面上, 要让学生形成逆向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等, 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能够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材料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形成勇于发表不囿于教材的新观点、新看法并使其言之有理的能力。

三、创新性教育的总体目标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的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 确定不同的创新性教育目标并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笔者认为, 对于初一学生的历史学科的创新性教育总体目标, 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初步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 让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历史知识, 具有一定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对初二学生来讲, 学习历史知识时, 应重在对思维方式的学习上。对初三学生来讲, 教学应着力于学生认知历史现象的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和展示, 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思维方式得到优化, 从而具备一定的自学历史知识的能力。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不恰当的地方, 最终让他们学会独立地学习和分析历史知识、历史材料。

教育系科 篇11

1.安全教育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关联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的一种义务。与专项安全教育不同,学科的安全教育是渗透性的教育,是教师把安全教育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它是经过教学内容的过渡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因此,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渗透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关联,这就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例如初中化学有关“水的净化”的教学可以进行“野外饮水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教师不能为了需要而随意在任何课堂硬生生地插入一个安全教育,这样会破坏课堂教学,安全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安全教育内容必须具有实用性

教师实施的安全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个体自我保护技能的形成,所以教育内容必须具有实用性。实用性是指对于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在设计安全教育内容时,应该多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分析当地多发事故的成因,总结出有关易发事故的教育内容,使安全教育有针对性。另外多结合近期国内外的热点事件,如问题食品、矿难、火灾、污染事件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这些重大事件展示在学生面前,这种教学手段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更利于教师实施安全教育。

3.安全教育内容必须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安全教育的对象是中学生,教师设计的安全教育内容必须与中学生现在和将来的安全有关,而且要让他们容易接受,这就要求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的统一,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这种统一是容易达到的。多媒体教学容量大,内容和形式可以多变,特别是动画和视频,能满足学生的感观需要,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科安全教育内容的设计方法

安全教育内容设计工作主要包括确立安全教育主题、素材的搜集和整理、课件的制作等,设计思路有以下几种。

1.由教学内容确立安全教育主题

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单元都有与安全教育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是初中所有学科里最容易结合安全教育的科目。由教学内容确立安全教育主题是最常采用的设计思路,最简便的方法是:在备课前先搜集罗列出适合使用的、尽可能多的安全教育主题,再与各个教学内容一一对照,使主题与教学内容对号入座。在备课时则根据安全教育主题搜集案例或其他素材,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搜集案例和素材的工作并不是难事。下一步工作则是整理素材和设计制作课件。例如“酒精”这一教学内容的安全教育主题可以设计为“不要酒驾”,再根据这个主题在互联网上搜集有关因酒驾发生交通事故的视频和相关素材,把这些内容穿插在教学课件中。

2.由安全教育主题选择教学内容

在特定情况下,因学校安全工作或是形势的需要(如近期出现了严重安全事故等)确立一个安全教育主题,教师根据这一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安全教育内容设计。如某学校因学生在夜间使用蚊香而发生失火事件,在这种情况下,确立的安全教育主题可以是“安全用火”或是“火灾自救的方法”, 选择相关联的教学内容为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的“燃烧和灭火”。如果有多个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应按照“就近”的原则,所谓“就近”就是教学时间最接近、安全教育内容与教学内容最接近,前者可优先考虑。如某地有几个未成年人因钻进密闭的垃圾箱烤火取暖而窒息死亡,有关联的教学内容有“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的性质”等,教学时间最接近的内容优先选择。

3.由案例确立安全教育主题再选择教学内容

每年国内外都有一些重大事件发生,这些事件会成为社会新闻热点,其中有部分属于安全事故,化学教师应该多关注这些事件,从中选出一些典型事件作为安全教育的案例。教师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确立一个安全教育主题,再依据主题选择教学内容。例如从广西龙江河镉污染这一案例可以确立的安全教育主题有“如何防止重金属污染”、“ 实验室如何防止水体污染”、“注意野外饮水安全”等。与第一个主题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有“盐”或“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与第二个主题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有“绪言” 或“水的净化”; 与第三个主题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有 “水的净化”或“溶液”。可见同一案例可以确立不同的主题,同一主题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采用不同的主题或选择教学内容。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永恒的主题,安全教育内容的好坏关系到安全教育的成败,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科的安全教育将在学校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运来.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郭东岐.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教育系科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9月—2008年9月在我科住院时间大于60 d的126例耐药结核患者, 年龄在28岁~55岁。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66例, 对照组60例, 2组在文化程度、语言交流等方面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观察组按健康教育路径图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指导, 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 即入院时简单告知住院须知, 出院时进行随机出院指导。

1.2.1 制订健康教育路径

为了保证耐药结核科健康教育路径的科学性、实用性, 使之成为指导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 在充分了解患者健康教育问题和需求的基础上, 阅读有关资料, 在专家指导下, 结合治疗计划, 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路径。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健康教育路径由健康教育参照时间、具体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效果评估、施教者签名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健康教育内容是主要部分, 具体内容见表1.

1.2.2 培训与考核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入院—出院流程及入院—出院一体化的健康教育路径, 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掌握。

1.2.3 实施健康教育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即在入院、住院期间、出院前予以健康指导, 其余时间则进行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 由责任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有针对性、连续、动态地实施健康教育。即患者入院时, 由责任护士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 悬挂于患者床尾, 并向患者解释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内容及作用, 每日根据路径表上的时间、要求及内容、患者需要, 对患者进行教育、评估, 反复进行, 直到患者能够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责任护士每日评估, 记录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并签名, 护士长随时检查并给予指导。患者出院前, 由专职人员评价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 以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晓率作为评估依据。

1.2.4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健康教育知晓率采用患者问卷调查表, 以得分≥80分为合格;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全院统一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得分≥90分为合格, 知晓率及满意度用百分比表示, 见表2.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 2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耐多药肺结核病是肺结核病中严重的类型, 其病程迁延, 治疗效果差, 治愈率低。有人分析耐多药肺结核原因时发现, 67%的患者是由于不规则治疗引起, 而不规则治疗主要因患者对结核病的正规化疗不配合、不依从而造成。对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 由于病程长, 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往往对治疗产生厌倦、悲观等情绪, 更使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难以进行。因此, 对此类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 让患者充分了解结核病防治知识, 尤其是不规则治疗的危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 使得患者在今后的治疗中能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配合治疗、规则治疗、完成治疗。健康教育路径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计划表和时间表, 提示护理人员按路径的内容和图示, 向患者有计划地、针对性地、科学地进行健康教育。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以增加患者的参与意识, 同时密切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本文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在患者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晓率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提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传统的健康教育效果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 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4]。入院时告知探视制度、规章制度、专科特色, 首先让患者产生信任感。住院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告知患者所有的治疗护理过程及辅助检查的目的、意义、方法, 发放一日清单, 讲解费用结构, 增加患者消费的透明度, 让患者消除疑虑, 从而更加信赖我们。出院指导中详细讲解坚持按时服药, 中途不能随意减量或停药的必要性, 定期复诊。双方确立联系方式, 如定期电话随访等, 保证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密切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2 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

利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 避免了一次性教育内容过多, 患者不易掌握, 难以适应的现象;同时也指导了年轻护士健康教育的正确路径, 避免了因经验缺乏所造成的无效教育, 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3.3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 可以让患者对所患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明白在住院过程中接受的各项检查及治疗, 满足了住院患者的知识需求, 纠正了不良的生活方式, 从而促进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4 提高了护士的综合能力

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必须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 从而促进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及边缘学科的相关理论及专业知识, 拓展知识面, 提升护士素质, 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使护士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致谢:本文曾得到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肖慧林副主任护师的指导帮助, 谨此致谢!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耐药结核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6例耐药结核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用健康教育路径和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 2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传统的健康教育效果好, 是一种切实可行, 值得推广的工作方式。

关键词:耐药结核科患者,健康教育路径,健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建, 李宁秀, 万康林, 等.四川和安徽两省结核耐药危险因素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7, 38 (1) :135-137.

[2]杨桂涛.临床护理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6, 17 (1) :1-3.

[3]何瑞仙, 徐波.欧美护理发展新概念:临床护理路径[J].护理管理杂志, 2002, 2 (2) :22-24.

上一篇:胜任素质下一篇:拓展运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