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运动课程(精选12篇)
拓展运动课程 篇1
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开设相关的拓展性课程是当下课程改革推向深入的重要命题。器乐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对中外乐器的演绎, 不仅可以开阔眼界, 拓展见识, 体验感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也能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得以锻炼,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有鉴于此, 笔者所在学校结合学科培养目标和学校的特色, 开设了以小型打击乐器的运用、中国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口风琴乐器的演绎为内容的音乐器乐教学拓展课程。
一、音乐 (器乐) 拓展课程的顶层架构
音乐 (器乐) 拓展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的最终受益者是学校的每一位学子。课程的设计是以能力 (自主发展) 、交往 (身心成长) 和精神 (文化视野) 三个方面的上位培养目标加以建构。
( 一) 能力:自主发展———兴趣、技能、创新
第一维度是通过学习音乐拓展课程提升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是课程开展的意义所在。主要是通过乐器的学习, 掌握乐器演奏技能。根据自主教材学习相关乐器的演奏技能, 结合音乐教材中的演唱与欣赏作品进行伴奏, 以及学生自主创编音乐并进行演奏活动。
( 二) 精神:文化视野 ———文化中的音乐、音乐中的文化
第二维度是精神层面的提升, 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提高文化修养。具体可通过以下形式来实现:音乐作品的欣赏;欣赏戏曲中乐器的伴奏;欣赏鼓舞的作品;美术作品欣赏, 如:壁画中的造型;文学作品的欣赏, 如古代作战擂鼓的场面描写;走进音乐厅, 开启美妙的听觉盛宴;走进博物馆, 探访古代的乐器;等等。
( 三) 交往:身心成长———情感体验、 生活情趣、沟通合作
第三维度是通过对音乐的学习, 亲身参与音乐体验, 产生情感共鸣, 对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乐观、向上向善的态度。具体可以通过在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展现音乐风采, 参与多种表演活动来实现。
二、音乐 (器乐) 拓展课程目标的构建
音乐教育拓展课程内容要分年级实施, 音乐知识点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程度由易到难, 技法由单一到复杂, 形式由伴奏到主奏、齐奏到合奏, 从演奏乐器到研发乐器。内容安排要与现行教材学习内容相结合, 循序渐进, 层层递进, 丰富学习的内容。
( 一)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制定是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为依据设置器乐教学核心目标。在核心目标下依据三维目标以及拓展课程的特点设置综合性目标。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层层递进、循序渐进。
1.总目标:学生通过器乐演奏活动, 领略器乐文化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发展个性特长, 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开拓音乐文化视野, 形成基本音乐素养。同时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进一步完善学习方法,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各年级分目标:以《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为依据, 分别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方面制定出具体的年级分目标 (如下表) 。
( 二) 课程内容的挖掘与整理
拓展课程内容的选择面要广, 从音乐基本知识到相关乐理知识, 从认识构造到了解某一乐器的文化, 从识读乐谱到演奏作品, 从演奏方法到演奏技巧等, 方方面面要体现出音乐文化的民族性、世界性和多元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
器乐教学音乐拓展课程的内容由一、二年级的小型打击乐器课程, 三、四年级的中国鼓课程, 五、六年级的口风琴课程和乐器创意四大内容组成。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全体学生, 由学校大队部、德育室负责组织, 保证每学期进行一项主题活动。
三、音乐 (器乐) 拓展课程的实施策略
器乐教学拓展课程的四大内容分课堂内和课堂外进行实施, 课堂内主要由专任教师以班级为单位, 利用每周音乐课两个课时进行学科拓展, 每月进行一次专题拓展, 在所有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行精英拓展。器乐教学拓展课程课堂内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堂展示进行实施。课堂外通过节日表演、班队竞赛、艺术活动请进校园、实践活动走出校园等方式进行实施。
( 一) 班级授课形式
1.走班走教式:拓展课程中的走班课不是对学生的分层教学, 而是针对专业教师的专项课程, 让对某一乐器有专攻, 对某课精心准备的课程执教教师走进每个自然班级, 让全校学生都能享受精选课程。
2.固定授课式:以自然班级为单位按照各年级的拓展内容及进度进行授课。
3.分层教学式:针对学生的各项音乐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 可以在自然班级中实施, 也可将非自然班级中层次相当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 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使其在乐器演奏水平和能力上都以更快的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4.排练展演式:以年段为单位组织已经掌握基础演奏、乐理知识及乐感较强的学生排练大型器乐合奏曲目。
【 案例】 演奏技能之教材作品伴奏分层教学
教学内容: 器乐教学拓展课程与音乐基础课程相结合, 高段口风琴课程之为音乐教材歌唱内容《 叮铃铃》 伴奏。
教学目标:
1.复习口风琴右手指法和正确的手型。
2.学习《 叮铃铃》 , 继续培养正确的弹奏手型。
3.分层目标:
( 1) 演奏小能手:在琴键上认识#sol的位置。 能用3 和6 为歌曲伴奏
( 2) 小小演奏家:练习正确抬手换气的方法以及穿指法及跨指法。 能演奏歌曲旋律。
教学过程:
1.复习C调音阶, 注意吹奏的节奏和手型。
2.出示课题《 叮铃铃》 , 聆听歌曲。教师范弹歌曲, 让学生注意看谱听旋律。
3. 教师吹旋律, 学生唱歌谱。
4. 教师边弹边讲指法, 学生边唱边模拟指法, 学生不吹。
小小演奏家:按照乐句来学, 一、二、三句都是顺指法, 第四句移指, 五、六、七句要穿指, 还要注意升降音, 第七句还要缩指和跨指。 # 升半音在右边, b降半音在左边。
演奏小能手:在琴键上找到3 和6 两个音, 并用3- 6-和3 6 3 6 的节奏练习为歌曲伴奏, 形成歌曲的二声部伴奏。
5. 学生自主练习, 教师个别指导。
6. 全班齐奏, 注意乐句抬手动作, 教师巡视指导。
7. 巩固性练习, 小组互查, 由组员之间互相寻找不足点, 并改正。
8.学生集体演奏。
本节课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小小演奏家讲解新授的演奏技能, 让学生熟悉穿指法和跨指法。演奏小能手在学习3 和6 指法的同时学会了读谱和识谱, 在学习演奏的同时学会了歌谱的演唱。分层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口风琴的过程中, 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 因材施教, 能掌握自身学习能力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 并能形成良好的器乐二声部教学的氛围。
( 二) 主题活动形式
主题活动形式是依托学校或社会的节日、庆典等活动展开, 如庆祝六一儿童节、毕业典礼、校园艺术节等由学生参与表演实践, 积累音乐体验, 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交往。
【 案例】 校园活动之“春天的童话”艺术节
艺术节活动以器乐为主题展开, 设有单项类器乐比赛和集体类的器乐齐奏、合奏比赛。 单项类设有课堂乐器的比赛与课外乐器的比赛, 课堂乐器比赛先由班级为单位进行海选, 胜出的学生代表班级参加年级的十佳心岛金钟奖的比赛。 集体类的器乐齐奏、合奏比赛是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较量, 最后按照年段评比出十佳奖项。
一年一次的艺术节是学校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希望每一位学生都有上台表现的机会, 在这样的活动中体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与同伴分享获得成功的快乐。
( 三) 社会实践形式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依托假日活动小队形式展开, 参加活动的学生需要完成器乐教学拓展课程鉴赏活动记录册 (如下表) , 活动形式学生可以自由组合, 有小队活动形式、家庭活动形式等等。活动地点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 选择与音乐相关的内容, 如走进音乐厅去观看歌剧、舞剧、各类乐器的音乐会等。开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走进博物馆了解古代的历史音乐文化, 开阔视野, 丰富生活阅历。
【 案例】 音乐拓展实践活动
有的学生走进音乐厅聆听交响乐, 欣赏音乐剧、舞剧, 有的学生走进琴行了解各种乐器, 有的学生走入音乐博物馆等等。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 学生最终都需要完成器乐教学拓展课程鉴赏活动记录册。
学生感言:
学生1:走进琴行了解中外不同的乐器, 以及中外乐器的分类, 让我感受到音乐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 音乐作为精神粮食为我们的感官世界注入活力。
学生2:欣赏了《 音乐之声》 这部音乐剧, 感到实在是太美了, 剧中优美而又熟悉的音乐旋律令我陶醉, 久久不能忘怀……我对音乐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欣赏音乐剧。
学习音乐知识不能局限于音乐课堂。要让学生走出音乐课堂, 在广阔的音乐世界中尽情翱翔。虽然他们的感知与感受还很薄弱, 但他们会用自己的眼光欣赏音乐, 用心体会音乐。
四、器乐教学拓展课程的评价
要实施好器乐教学拓展课程, 必须在评价机制上进行相应的改革。除了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外, 还必须制定出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以低段小型打击乐器为例, 在评价过程中得到音符数量越多表示等级越高, 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合适的曲目参与评价。如小型打击乐器的评价标准:一颗音符:认识小型打击乐器, 会演奏小型打击乐器;两颗音符:能用正确的演奏方法演奏小型打击乐器;三颗音符:能合着音乐的节拍、节奏演奏小型打击乐器。
总之, 以器乐教学为内容的音乐教学拓展课程的开展, 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目标设置强调综合性;二是内容设计注重开阔性;三是教学方式力求多样性;四是评价方法体现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孙李红.中国鼓———民族打击乐启蒙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1.
[2]王以东.校外音乐考级全国通用教材 (中国鼓)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3]蔡萍.小学器乐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王朝刚.器乐表演技能教学新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5]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2.
[6]肖川.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
拓展运动课程 篇2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不同基础的主阵地。拓展型课程旨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学习经历、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发展方向。
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组成,限定拓展课程包括专题教育、学校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自主拓展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的延伸、综合、拓宽及各类兴趣活动和阅读活动。自主拓展课程以校本设计、实施为主,是全体学生自主选学的课程。小学阶段学科课程的延伸、综合、拓宽要求应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兴趣活动和阅读活动中予以渗透。
1、有利于学校创建特色
学校拓展型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校长办学思想、教师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拓展的主阵地,也是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吸收、内化国内外先进教学思想、方法,形成自己办学特色的重要领域。
2、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有利于促进教师对课程结构的整体、全面理解和认识,有利于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积累并迁移教学经验,全面提升自己课程开发、教学改革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二期课改的基础保障。
3、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开发课程资源 拓展语用渠道 篇3
一、重视开发师生资源
教师和学生资源是常规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经验、知识水平、教学技能和特长,学生的知识内存和生活经验都是最宝贵的课程资源。
1、教师资源
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体——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充分挖掘的课程资源。对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教师的专业素质尤为重要。广博的词汇量、娴熟的口语、纯正的语音语调都是构成学生良好语言环境的重要要素。所以,教师平时要多练口语,不断扩大词汇量,让学生时刻享受英文的交际训练与思维训练。教师还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只有综合知识能力强的外语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而更好地驾驭英语课堂。
教师的体态语也是一项重要资源。它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师生交流的质量。如,面部表情,学单词:thirsty, hot, cold ,happy时,教师要做出相应的表情、动作。手势语言,如一个大拇指表示:very good,手做出打篮球的样子,表示play basketball,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表示“strong”。
2、学生资源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学生各具特长,他们也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有的孩子擅长表演,就可以让他们在全班对话表演前做示范表演。小学生的思维与成人不一样,回答问题时总有一些富有创意的和奇怪的想法,我们可以加以利用,这也是课堂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项宝贵资源。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会犯各种错误,如语法错误、发音错误,语序错误等,我们不妨对此反思,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如,我们也要利用学生本身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当讲完一个规则后可以让学生去列举,或者根据例子总结规则。如,教了音标后,可以发动学生动脑,列举含有该发音的单词,学生会积极思考,这样知识共享后,学习效率也提高了,有时精彩的生成是打造有效课堂的一个动力。
二、合理开发学校课堂资源
1、直观教具
小学生的学习以视觉认识和形象思维为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实物。如3A教材教学时,可以做一些书本人物的头饰,以便表演时利用,增加对话的真实性;教水果时,不妨把各种水果带入课堂,让学生猜猜、摸摸、闻闻、看看、尝尝,在实物的色,香,味、形的刺激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快速记住单词。
2、任务型活动
课堂中要开发一些任务型活动资源,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小学生好玩、好乐,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Daily Report”、游戏、TPR活动、竞赛、调查、情景表演等。但活动要有意义、要有针对性,即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真实有序,具有可控性。
3、歌曲资源
唱英文歌是学习英语的又一有效方法,学唱英语歌曲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练习英语口语?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上,有很多跟课文内容贴近的儿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教5B Unit3 Hobbies一课时,可教唱歌曲Hobbies,并用已学的词进行替换,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学生边唱边做动作,既放松了肢体,又调节了气氛。
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资源
第二课堂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空间范围很大,可以在教室内、操场、家庭等,课堂之外的任何时间都是第二课堂时间,只要合理安排,老师和学生都可以从中受益。
1、表演
丰富多彩的英语表演活动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组织短剧表演、朗诵表演等。由于表演、演出具有艺术性,所以能够感染演员和观众,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质量与水平,从表演中获得美的享受。
2、竞赛
也可定期开展竞赛活动,如英语征文比赛、英语书法比赛、单词比赛、英语歌咏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快速阅读比赛等创造性活动。为兴趣各异的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给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天地,激励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主题活动
可利用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池塘假山等校内资源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英语角活动等?学生随意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了,词汇量也在交流中得以扩展。此外,还可在一些流行的西方国家节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在万圣节这天,可在教室内举行Party,做做南瓜灯,玩一些万圣节的游戏,如Bite the apples.等。在圣诞节可举行圣诞大联欢,做一些圣诞节的知识竞赛、玩一些游戏,学唱圣诞歌,让学生在节日氛围的熏陶下,在轻松的游戏互动中学习英语。
英语课程资源不仅仅存在于我们教科书中,我们要基于书本,而超越书本,细心去发现资源、挖掘资源,为学生创造有效的英语学习环境和英语素材。让学生在真实而又有趣的学习中自然习得第二语言,让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拓展运动课程 篇4
因此, 在大学教育中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弥补现行的高等教育方式、方法在这方面的欠缺, 有效地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已成为大学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1 当前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1.1 自尊心与认同的矛盾突出
大学生是时代的宠儿, 青年人中的佼佼者, 不仅受到社会的赞誉和同辈群体的羡慕, 还倍受家长与亲友的宠爱, 因而造成大学生拥有极强的优越感和自尊心。然而, 在进人大学后, 竞争、挑战更为激烈, 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旦自己在生活、学业、工作、社交等方面显露出不足, 而又得不到老师、同学甚至是家人的理解时, 往往陷人情绪自我难以自拔, 走向自闭或自卑。
1.2 社会角色意识淡, 人际交往障碍多
升学前, 学生处于封闭、半封闭的中学教育中, 造成了他们人际沟通能力的不足, 致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自我防卫、自我保护心理较强, 且情绪控制力较低, 易引发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冲突, 甚至是直接的行为对抗。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建立和团队精神培养方面的欠缺, 不仅会影响其人格的完善, 还会影响到未来的事业发展。
1.3 理想与现实差距明显
首先, 大学生急切希望融入社会, 但大学生活的相对封闭性推迟了与社会接触的时间, 拉大了与社会的距离, 使其远离了具体的社会现实生活;其次, 大学生虽然接受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 但由于教育体制多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方案, 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致使当代大学生难以准确地认识环境与自我, 过分追求个人价值而很少考虑社会价值与责任。第三, 随着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给我国外贸出口 (就业密集性产业) 带来了极大地影响, 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 造成了新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心理发展又处于尚未成熟阶段, 心理比较脆弱, 克制力较差, 适应能力不强, 缺乏务实精神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家长期望和自身强烈的成就欲, 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无法调整自我, 易造成其社会化障碍, 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2 拓展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价值
目前, 拓展运动已在我国少数高校的体育课堂开展起来, 对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对深层次的心理施加影响, 建立和谐的团队, 促进对世界观的正确认识。有关研究显示, 拓展运动对培养大学生人际技能、团队合作能力与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领导潜能都有明显作用。可见, 拓展运动在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方面, 具有其他教育教学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作用。
2.1 挖掘自身潜能, 提高自我效能
大学生所面临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个体在体力、智力和心理的全方位训练受到广泛关注, 尤其是对心理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拓展运动的每个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表现在对心理的考验上, 需要每个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 并超越极限。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正确地认识自我, 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 克服心理惰性, 直面困难, 磨练自己的毅力。在克服困难并顺利完成训练任务后, 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通过拓展训练, 有助于大学生开发自我潜能, 迎接社会挑战, 并以务实的精神, 正视理想自我与现实的差距, 培养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2.2 模拟社会角色, 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阶段正处于人生情感体验的高峰期, 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需要自我情感与社会发生冲突的场所和机会的存在。拓展运动以其独特的体验性,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性与真实性并存的情感环境, 营造了一个逼真的全方位感受的机会。使学生的“真实自我”能够在较小的时空范围内, 实现与“社会环境”和其他个体“情感自我”的交流。学生通过模拟角色实践, 加强角色学习和整合, 理解角色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应承担的责任, 自觉培养服务意识, 以适应社会的价值与道德体系, 使自己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减少角色失调现象的发生。同时, 在拓展训练在模拟性与真实性并存的情境下, 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完全开放的, 训练产生的影响也最易触及人的心灵深处, 因此, 拓展运动对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3 改善人际关系, 塑造团队精神
沟通与人际交往技能、创新思维、领导潜能、团队合作技能与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是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目标, 也是影响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国外的有关调查表明, 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又是成功的核心影响因素, 而拓展运动的主要意义之一就在于改善人际关系, 塑造团队精神。拓展运动以丰富多彩的训练内容, 通过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等系统的训练环节, 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问题, 学会倾听、理解和接受他人的观点和感受、意见, 学习与他人共同寻求妥善地解决问题, 在交流与协作中开启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一系列复杂而艰巨的具体拓展训练, 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个体认知能力, 发展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技巧。随着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增强, 以及问题的建设性解决, 能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理解与尊重, 形成合作性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模拟的挫折环境下, 认识群体的作用, 增强对团队的参与意识、责任心和归宿感, 学会关心他人和集体, 形成发展性的人际关系, 从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其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3 结论
拓展运动与传统体育教学和心理训练项目相比较, 后者虽然也强调学生个体与社会目标的统一, 但事实上更多地是关注个体目标的实现。对学生来说, 传统体育项目以增进个体健康, 增强其体质为重点;一般心理训练则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为首要目标。而拓展运动以“完善人格、熔炼团队”为最终教育目标, 强调个体与团队目标的一致, 当二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个体必须以团队利益为重, 自觉修正个体目标, 以符合团队的发展需要。因此, 通过拓展训练,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参与意识与责任感, 对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效会议拓展课程 篇5
高效会议拓展课程
前言:月度会议、季度会议!尤其是企业年会------作为激扬士气,部署战略,制定目标,展示团队风采,奏响新一年度工作的序曲;作为企业 “与时俱进、再创辉煌”的一次誓师;历来被企业和组织视为一年一度不可缺少的“家庭盛会”。总结、表彰、聚餐、娱乐、旅游,以及众多重量级人物的演讲,企 业不惜人力、物力、财力,都希望通过一个好的年会来振奋精神,统一认识,锁定目标,但是也往往难遂人愿。于是“如何不断创新,开好年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却越来越让每一个年会筹办者煞费苦心。
如何调动每个参会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使其参与到年会中来,加深对企业新目标的了解和认同?
把拓展训练独特的体验式培训方式引入企业年会,帮助企业和组织不仅达到熔炼团队的培训目标,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年会的会议效果,使之成为让参与者终生难忘的盛事!
一、课程对象 企业和组织的大型会议参与者
二、课程目标
激励员工士气
营造组织气氛
深化内部沟通
促进战略分享
增进目标认同
学习共同成长
营造企业文化
树立企业精神
三、课程收益
会议组织者:
1、使参会人员结合会议主旨,更加深刻领会会议目标
2、改善与会者在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态度,使组织长远受益
摆脱以往会议千篇一律的形式,使会议安排更具新意
湖南千龙湖尚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尚行拓展
4、最大限度地增进参会人员之间的沟通,加强人际关系
5、推动会议积极向上的气氛,提高组织凝聚力
会议参与者:
1、全新的体会和感受,难忘的经历
2、加强人际关系利于长远合作
3、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有所收益
4、改善态度,改善行为,完善工作
四、课程简介
1、场地拓展年会课程
在碧绿的湖畔,郁郁葱葱的竹林,我们一起为团队营造快乐,分享大自然和伙伴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部分经典项目简介:
【动力快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挥集体潜能,共同解决难题,团队领导力及沟通能力的培养。
【组拼logo】:增强团队的协调性;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加强彼此之间亲近程度。
【生命之旅】: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关爱之心溢于行动演绎人生生命之旅,综合智商、情尚、挫折商、成功尚、健商、财商,六大人生必备素质,用一段难忘的生命之旅,来感悟、体验人生精彩,分享团队合作、真情、友情。生命精彩篇章导引一:生命之旅归来、朋友友情„„
2、野外拓展年会课程
借助自然地域(山川、湖泊),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队员不仅将美丽的秋天景色尽收眼底,而且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激发个人潜能,磨练意志,锻炼组织的团队精神。
部分精典项目简介:
【共赴前程】:参训队员背负所有的给养、装备,合力共进,在磨练个人意志、增强自信的同时使队员亲身感受到集体的荣誉。
湖南千龙湖尚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尚行拓展
【夺宝奇兵】:拿着地图指北针,依靠您的智慧和体力,一起来寻宝!激发竞争意识,感受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发现自身的潜能,磨练意志。
【垂直极限】:利用绳索由岩壁顶端下降到地面,从自我控制、自我激励到自我超越。
【野外露营】:在大自然里露营、野炊。学习各种野外生存技能,在自然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为紧密和融洽。
特别设计课程
可专门根据企业会议时间、人数、目标而量身定制年会课程,可在较短时间内加强参会人员之间的沟通了解,建立信任关系,并通过项目合作密切联系,达成共识。
拓展课程资源用活资源包 篇6
[关键词]资源包拓展学生生活社会热点地域文化
【分类号】G623.2
一、现状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由于对这门课程不了解,曾经有人用偏颇的言词评论:综合实践活动就像一个大箩筐,青菜萝卜往里装,实验探究课像科学课,动手创作课像美术课,数字探究课像数学课,语言实践课像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这门课程已实施十年之久,但无论从学校的重视程度,课程的开设情况,师资的配备条件,资源的开发力度等还略显薄弱。有的学校认为开设了劳动和信息技术课程就等同于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的学校虽然开设这门课程,但形同虚设;还有的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看成是高大尚的课程,教师怕上,无从着手。
目前,许多地区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是选用上海科教版的资源包,它也成为专任、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开展活动的有力拐杖,为教师提供指导方案和活动操作模式。每一册有八大主题,主要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我四个维度的内容。如果每个活动完全按资源包内容进行教学,势必造成照本宣科,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失去生命力和灵动性。如果能在现有资源包的基础上,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社会活动领域、地域文化对内容加以拓展、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及探究精神,才能构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以保障课程开展的质量,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
二、实施策略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也不是跨学科的学习,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因而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领域、社会活动领域、地域文化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親历实践,深度探究,才能达成课程追求的价值目标。
1.立足学生生活——就近拓展
学生的生活就是鲜活的教育素材,学生的行为习惯、饮食习惯、与人交往行为、消费观念等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极易显现,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活动主题与学生生活相融合,捕捉与学生自身发展有关的问题开展活动,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格意识。
如:四年级上册安全教育主题中《拒绝问题食品》内容涉及如何辨别“问题”食品,如何防范“问题”食品,“问题”食品对身体的危害等知识,如果仅凭教材进行案例分析,圈圈画画,讨论辨析,记忆歌谣,收到的效果甚微,无法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警惕线。笔者认真观察学生中午在校门口的举动,根据安全教育主题,立足学生生活就近拓展,开展“吃零食的现状调查”主题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们从内心深处明白问题食品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才能做到人人自觉遵守,养成习惯。活动中学生小组合作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如实剖析自己在平时都喜欢吃什么零食,了解零食的卫生状况等,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搜索,了解到零食有哪些危害。学生从自我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亲历实践获得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在活动前后对自我进行反思,自觉纠正自我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关注社会热点——就事拓展
《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社会热点问题是生活的焦点,是共性的话题,往往能体现社会层面的问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拓展课程资源用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主人翁意识。
上海科教版教材中也合理地安排了几个社会热点主题,如《关注一次性用品》《生活中的塑料》《关注交通安全》等。开展这些主题活动与社会调查分不开,在活动中应让学生发现普遍存在的现象,剖析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才能让学生深刻地认识问题,在实践活动中成长,达到小手拉大手,传递正能量的目标。结合资源包内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用眼发现问题,用心思考问题,用行解决问题,亲历实践,历练能力,获得情感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这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
3.融合地域文化——就地拓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地域文化是当地人民长久以来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多样的内容,独特的文化,蕴含当地浓厚的乡土气息。教师在利用资源包时,针对开展地域文化的主题,可以结合本土文化、本地的物产资源、山川地貌就地拓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富有乡土气息,这样的主题活动学生比较亲近,比较感兴趣,其活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激发了内在的潜能,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
独特的地域文化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融合地域文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邹开煌《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南》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6
[2]郭元祥、沈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7
开发拓展课程满足学习需求 篇7
一、调查访谈,了解学生需求
嘉定区各小学在开发拓展型课程科目时,大多能立足于学生的真正需要,通过调查和访谈,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而开发学生喜爱的科目。例如,安亭镇的学生,生活在国际汽车城,对汽车非常感兴趣,在学校里经常听到学生在讨论有关汽车的话题;紫荆小学的教师开发了《车城文化》校本课程,在拓展型课程中实施,深受学生的欢迎。徐行地区的小学生,经常在家里看到爷爷奶奶动手编织黄草拖鞋等,还接触到家里各种各样的黄草用品,对黄草编织很感兴趣。徐行小学的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了《草编艺术》和《黄草编织》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欢。不少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开发了一系列拓展型课程,满足了学生了解家乡、了解社会的强烈愿望。例如,城中路小学开发了《嘉定竹刻》科目;实验小学开发了《嘉定特产》,马陆小学开发了《竹韵悠扬》等课程。在对学生进行访谈调查的过程中,教师们发现学生们比较喜欢艺术类、体育与健康类、技术类的科目,因此,嘉定区很多小学都开设了这些方面的科目。
二、多样科目,满足学生需求
要满足不同基础学生发展的需要,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科目供学生选择。因此,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教研室积极推动各校开发丰富多彩的科目,供学生选择学习,在每学期或每学年一次的选择过程中,不断提升选择能力。嘉定区33所小学共有班级731个,平均每校22.15个班,全区开发的小学科目总数为1003个,平均每校30.4个科目。多数学校为全年段学生或中高年段的学生提供了选择学习拓展型课程科目的机会。
各校深入研究,从自己学校学生特点出发,创造性地开发完善了丰富多彩、具有较高质量的科目群。例如,清水路小学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开发完善了舞蹈、合唱、古诗文诵读、绘本阅读等三十多门校本课程。学校通过拓展型课程的开发,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内涵得到提升和丰富。
嘉定区普通小学开设了“校本课程网上申报、网上选课”系统,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通过网络浏览科目概况,选择喜爱的科目。每学期,普通小学的教师根据学生、学校、自身等情况进行整体设计,结合已形成的“我会才艺,我快乐”“我会运动,我健康”“我会动手,我创造”“我会学习,我智慧”“我会探究,我成长”五大板块申报科目。由学校统筹管理,教师网上申报开设科目,学生网上自主选择学习科目。
三、优存劣汰,取决于学生需求
挖掘乡土资源拓展美术课程 篇8
客家古邑, 万绿河源。河源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丰富的资源, 为开展乡土美术教学创造了条件。利用本地区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资源,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开展乡土美术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探究能力, 达到让学生多角度地发现美、创造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的目的。同时, 乡土美术作为一种艺术性的民族文化, 它昭示着我们本地人民具有的伟大智慧和才能, 也是我们民族力量和自信心的确证。
学生对于乡土美术的认识很大一部分取决与学校的教育, 因此乡土美术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尤其重要。
1 挖掘地方乡土资源, 拓展美术课程的必要性
1.1 挖掘乡土资源, 拓展美术课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本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 本土文化的淡化和消失已引起各界人士的注意。我们祖辈、父辈童年的泥人、弹弓、陀螺等一些有乡土气息的娱乐活动, 已经逐渐远离学生的生活, 伴随他们成长的则是洋娃娃、电动玩具车、电脑、电视等。民间的年画、窗花剪纸、织品花绣、建筑雕塑等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图画题材, 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所以学生没机会接触很多的乡土美术。虽然学生大多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 乡村的习俗日益改变, 乡土美术慢慢地淡出人们的生活。大多数学生对于乡土美术知之甚少, 对西方流行文化趋之若鹜。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传统的乡土文化重新认识, 剪纸、木雕、刺绣、脸谱等又被现代人重新搬回生活中, 学生也就有机会接触这些乡土美术了。因此, 让地方乡土走进美术课堂, 让学生看到我们民族值得自豪的过去, 看到发展着的今天与美好的明天, 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1.2 挖掘乡土资源, 拓展美术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新的美术课程将更注重课程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实施优质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标准》同样十分强调学生进行乡土美术学习, 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992年, 教育部门公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美术教学大纲》中已经包含了与课程资源开发有关条文。例如:“要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教材, 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2001年7月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也明确指出, 美术教学应广泛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开发新的教学内容,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前景广阔, 联系生活, 更有丰富的素材可挖掘。地方课程开发有着特殊的意义, 其教学魅力正在逐步显现。
2 挖掘乡土资源, 拓展美术课程的实施
2.1 挖掘地方乡土资源, 整合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改革纲要》中课程资源分为:校内的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校外的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现代科技成果与网络信息类课程资源三种。地方乡土资源属于校外的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之范畴。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能局限于编写教材, 更重要的是要能把地方文化资源合理、有机地结合进自己的教学, 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扩展、延伸和补充。例如, 教学中开设《多彩的卵石画》、《插花的艺术》、《彩蛋》等, 让学生对平日里随处可见并不起眼的卵石、野花、野草、蛋壳、农产品等产生浓厚兴趣, 这一系列美术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 树立“美在于发现”的意识, 学会美化生活, 陶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还有《立体花灯》一课, 在充分欣赏的基础上, 结合我们河源忠信花灯。指导学生学习制作简单的花灯, 让学生对我国的花灯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民俗文化的艺术情感, 使之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美术教师要努力把地方文化资源合理地、有机地结合进自己的教学, 并将其作为教学内容, 对课程资源进行必要的扩展、延伸和补充。才能解决我国美术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 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的现状。
2.2 挖掘地方乡土资源,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利用我们河源的自然风光, 对景写生。客家古邑, 万绿河源。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和周边的文化建筑、园林、当地文物资源等, 利用我们河源的自然风光, 如和平林寨、东源苏家围、万绿湖等, 这些都是很好的写生素材。设计《走进古村落——林寨》、《南中国的画里乡村——苏家围》、《美丽的万绿湖》、《新丰江大坝》等题目,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进行乡土美术教育。
在教学中, 笔者将这些地方的建筑和文物拍成图片, 然后做成幻灯片, 让学生通过认真的欣赏、观察后, 再进行写生练习。同时, 还利用假期时间, 组织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带领下到实地考察、写生……学生对家乡的古建筑、自然景观都非常熟悉, 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通过这样的活动, 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发现美, 欣赏美。
把美术课堂移到室外, 教师带领学生, 到独特的自然景观, 让学生走进生活, 对景写生, 有利于在真实情景中感知对象, 提高学生对景写生的能力。
(2) 结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忠信花灯”资源进行美术教学。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也是民间美术的大荟萃。走进节日, 参与民俗活动, 亲身去体验民间美术在这些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东西, 也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有益补充。忠信花灯起源于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 是传统元宵赏灯习俗中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造型艺术, 按照当地的传统风俗, 每年的正月初九, 当地人家当年生了男孩就应该在祠堂里挂起花灯庆祝, 以告知祖先和乡亲。忠信花灯集绘画、剪纸、编织、书法、对联、诗词等于一体。综合了多种传统艺术形式, 主要体现在编织、印花、剪、刻、裱、装饰等一系列制作工艺, 经过扎架、剪纸、描画、装饰纹样等几道工序制作而成。
教学中通过民间手工艺人进行现场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花灯。同时在节后的课堂上, 通过教师拍摄的DV, 有重点、有目的地观察后, 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表现灯会活动的动人画面。有的用速写表现有趣的舞龙舞狮, 有的用蜡笔水彩的方法表现绚丽的烟火等。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综合审美能力。
(3) 结合本地特产, 制订内容, 布置创作设计任务。如河源望郎回板栗、紫金永安牌辣椒酱等特产, 通过设计广告、商标、外包装盒等题目, 提高学生创作和设计的能力。此外, 还可以开展以《河源的明天》、《我们的理想家园》等为主题创作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等。
2.3 挖掘地方资源, 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列宁说的好:“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 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走进古村落——林寨》、《美丽的万绿湖》等课题中, 把美术课堂移到室外, 让学生走进生活。写生过程中, 观察感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之美。让学生了解河源秀丽的山水, 并激发学生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在《河源望郎回板栗》、《紫金永安牌辣椒酱》课题中, 通过设计广告、商标、外包装盒等, 培养学生珍爱劳动成果、热爱家乡、为宣传家乡做贡献的精神;在《制作花灯》等课题中, 在引导学生艺术采风中, 对民间老人进行现场采访, 可以让人感受到这古老的民间文化, 让学生了解身边世界的博大与美丽。通过手工艺人向学生介绍利用身边的简单材料进行创作 (如剪纸、描画、装裱等) 的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人民群众的智慧, 感受家乡的可爱与美好。
由此看来, 美术教学不仅是美术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活动, 也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活动,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美术教育背景下, 我们更要重视情感教育。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3 结语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 生活处处有美术, 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 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 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义, 才能真正热爱美术, 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总之,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资源。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 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 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 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辜敏, 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构建初探 篇9
1 研究背景
教育部2007年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该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7)
拓展课程是大学英语必修课有益补充, 可以作为四级后续课程, 主要面向已经过了四级并希望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学生, 注重实用性、专业性和多元性。因此拓展课程是大学英语学习基础阶段的补充和完善, 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 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是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必然要求。
2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理论基础
2.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主要依据。该理论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同时兼顾教师的指导作用。其次,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建构主义理论是大学英语课型设计、课程设置的主要理论依据。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设置的初衷是丰富学生英语知识, 提高学生英语技能, 主张个性化学习, 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应用于拓展课程教学中, 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课程。开设拓展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构建个人的认知体系和知识体系。
2.2 需求分析理论
现代应用语言学认为, 一门语言课程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从需求分析 (Needs Analysis) 出发。需求分析指在课程设计、大纲制定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 形成指导性意见, 并以此为依据, 确定学习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需求分析是语言教学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外语教学的需求分析主要针对三个方面:总体情况分析、学生需求分析、社会 (职业) 需求分析。社会需求又可以分为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两个方面。主观需求是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需求, 客观需求是指大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对英语能力的需求。教育的服务对象是社会, 人才的培养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进行不断的调整。
3 现状分析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长期以来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开设四个学期, 对应的课程名称为《大学英语Ⅰ》、《大学英语Ⅱ》、《大学英语Ⅲ》和《大学英语Ⅳ》, 每门课程64学时, 4学分。近年来随着招生质量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幅度提升, 相当部分的学生在第二、三学期已达到较高的英语水平, 他们不再满足于统一的课程设置;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后续发展呈现就业形式多样化以及出国深造群体扩大化趋势;此外, 社会的发展对学生外语能力的需求已呈多元化、专业化, 一般的外语技能已很难适应社会需求。因此,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英语多元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
目前,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开设面临两大困境。首先, 课程设置方向难明确。当前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 拓展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比较模糊, 缺乏统一性, 课程设置上较为随意, 并且主观性较大, 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大纲。与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衔接不紧密, 缺乏连贯性, 而各门拓展课程之间缺乏协调性。如何有效地整合、设计拓展课程, 使其能与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协调统一, 从而建立一个系统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材不足。和种类繁多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教材相比, 拓展课程在教材建设上相对落后。目前, 只有国内少数大型出版社, 如:北京大学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和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出版了系列拓展课程教材。教师选择教材空间相对较小。
4 大学英语拓展阶段课程系统的构建
4.1 以社会需求分析为基础, 设计教学大纲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对象, 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学科发展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又要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Dubin和Olstain在1986年撰写的《课程设计》一书中指出:“一个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必须体现国家总体的教育政策, 反映该国家对语言使用情况和社会不同层面对语言的需求, 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学大纲设计安排, 否则这个教学课程设计将失去意义。”合理的需求分析是语言课程大纲设计的基础, 它将是制定外语政策、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外语课程、编写课程内容、评估教学成果提供重要依据。
4.2 以模块教学为形式, 丰富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拓展课程系统设计要遵循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充分体现个性化和层次化, “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 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有进展空间, 既要保证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升, 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 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进展要求。”
根据学生专业和未来就业需求, 可以大致把英语拓展课程分为三个模块:语言技能类, 语言运用类和知识文化类。语言技能类包括:基础英语写作、高级阅读、初级翻译;语言运用类包括:科技英语、商务英语等ESP相关课程;知识文化类包括:英美文学欣赏, 报刊时文阅读, 英美历史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选, 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指定课程。
4.3 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 完善评估手段
有效的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 拓展课程应包括注重过程的形成行评价, 即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学习者是否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 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分析和问题诊断, 有利于它们的后续学习。形成性评估由三部分组成:学生自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学生互间评。评估形式灵活多样, 可以采取课堂活动记录、课外自主学习记录、网络学习记录等形式, 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并进行合理评估, 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语言学习。
在大学英语提高阶段开设拓展课程教学对社会和个人都益处良多。一方面, 可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实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 另一方面, 还能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 是顺应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现有的拓展课程在开设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 亟待改革。拓展课程的建设对于广大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来说即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 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开设好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 还有待于我们大学英语教师共同来探索。
摘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需求分析理论, 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即可以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又能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但是在构建拓展课程体系过程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因此, 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 有待广大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拓展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1-1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S].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3]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 2010 (2) :120-123.
[4]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10 (3) :3-12.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拓展运动课程 篇10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学校使用的数学教材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数学与生活”这一领域知识的增加, 为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供了学习与实践的平台,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但在教学实践中, 我校的数学教师也碰到了一些困惑, “数学背景文化”教学的充分展示需要有一定课时的保障;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 基础知识之间的衔接和拓展有待于教师进一步研究;数学知识点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以及社会常识等多元化文化体系缺少有效整合;教学中对于知识与方法渗透的融合还需进一步研究提炼。
自2004年7月开始, 我校进行了基于“光谱教育”理念的系列研究, 旨在整合现有的课程资源, 开发出一系列能够反映儿童多领域智力的学校课程, 并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 彰显学生的个性, 使拥有不同天资和强项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特质的发展, 最终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至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课程模块与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光谱教育理念的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 专门为数学的拓展课程研究开辟了专门的教学时间 (每周三下午20分钟短课) , 开辟了有利于不同能力学生学习的光谱教室, 并尝试推行了个性化光谱教育评价, 为学校开展数学拓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提供了课程实施时间和空间的保障。
二、数学拓展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
学校光谱课程的理念, 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爱好, 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是国家数学学科课程的延伸、综合、拓宽, 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
1. 通过数学拓展课程的建设, 落实学校育人目标、体现办学思想, 促进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吸收和内化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 形成办学特色。
2. 通过数学拓展课程的建设, 提高本校教师对课程结构的整体认识、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式、积累并迁移教学经验,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打造学校品牌学科。
3. 通过数学拓展课程的建设, 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数学知识以及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问题,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数学方法的提炼, 为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4. 通过数学拓展课程的建设, 梳理现有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 提炼数学方法, 积累数学思维培养经验, 开发出适合小学各年段的数学拓展课程, 为教师实施相关教学提供指导。
三、数学拓展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 教材建设
课题组教师全盘梳理了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相应课程内容, 根据每个年级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学习发展的可能性, 做出合理的拓展、延伸及补充。目前,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设计、整理相关的课程内容:
第一, 数学文化的渗透、挖掘。比如:部分数学知识的起源研究;中外著名数学家的介绍;数学工具的发展史了解;由此开拓学生视野, 拓展数学素养, 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第二, 课本内基础知识的衔接和适当延伸。如:学习了整除知识后, 继续研究能被4、7、9等数整除数的特征;学习了常用的一些简便运算后增设“减法性质”、“同头尾凑十”等特殊的简便运算方法的研究等。
第三,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炼。尝试在小学高段对数学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梳理, 对数学的思想方法进行提炼, 由此来关注方法论的教学。
第四, 主题式数学活动的研究。
第五, 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研究。
2. 师资保障
学校成立数学学科专家委员会, 并定期邀请省市内知名数学学科专家对全体数学教师的理论学习、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及反思等工作定期进行指导。
第一, 聘任校内数学学科骨干教师, 组成数学学科专家组, 分年级制定数学拓展课程课程标准。
第二, 根据数学拓展课程的课程标准, 各年级教师自行设计教学拓展短课内容。
第三, 由学科专家组成员及各数学备课组长对教师设计出的短课内容进行筛选, 并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对选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修改。
第四, 每个数学教师从中选择一至两个内容进行试教、反思、修改, 从而产生每个年级数学拓展课程的精品教案。
第五, 聘请各年级中优秀数学教师为师傅, 承担各年级数学拓展课程教学实施中的指导工作。
3. 教学要求
在数学拓展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 特制定了以下几点教学要求:
第一, 提倡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如讲故事、做游戏、实物演示、模拟表演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第二,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第三, 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4. 课时安排
每个年级分上下学期, 按照每周一节课 (20分钟) 进行设置, 一学期以15次课时为基准。
5. 学习评价
数学拓展课程的学习评价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 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首先,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 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
其次, 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考察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再次, 评价方式多样化, 从正面加以引导, 肯定他们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 把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
最后, 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定性评价主要用鼓励性的语言, 描述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专注情况, 定量评价主要根据学生自身在原有基础上是否提升为依据, 采用“优、良、合”三级评定。
四、数学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在课程建设实施的过程中难免有一些问题存在, 我们在研究实践中将进一步从以下几点引起注意, 加以改进:
学习内容有选择权。教师在期初组织全体学生对上年级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重组, 选择出必学内容 (与学生后续学习的知识有密切关联的内容) 、主题研究内容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和不学内容。
学习方式有选择权。主题研究内容的教学权放给学生, 由学生自行根据自己的兴趣点, 搜集相关材料, 为同伴讲授。讲课地点不受场地限制, 可以在教室, 也可以在室外。
学习时间有选择权。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时间的长短。有兴趣的学生除了每周20分钟的短课外, 可以选择再学习 (额外增加60分钟, 在周五光谱课中实施) , 专门研究主题式学习内容 (分为兴趣类的和知识技能提升类的) 。
进一步规范、完善评价方式。通过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以访谈、动手操作、试卷问答、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分每课次评价和学期总体评价。为了使得教师操作更规范, 评价更合理、简便, 拟设计课堂评价项目表, 表格的完成者可以是教师、同伴、家长等。
五、结语
拓展课程让教育梦想“活”起来 篇11
我们设想,是不是可以“给点时间,放点权力”,让学生选择“志同道合”的同学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尽情奔跑,通过引导学生的方式,让他们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带着这一美丽的憧憬,柯灵小学大胆推出了全新的拓展课程,尝试这种“活”的教育。
拓展课程简介
这是一种怎样的课程?
让我们用三个设问简介它的形态。
一、这是为怎样的学生设置的课程?
这是为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发展,在整个学期过程中都根据规划,努力在各门学科上摘取星位,最终获得“全科免试生”称号的学生设置的奖励课程。也就是说,这是由学生自己努力才能获得的教育福利,它最原始的功能是激励。
二、这是以怎样的目标开设的课程?
这是以发展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实现“人人成才”為目标的课程。所有的课程都是基于这样三个原则设置的,即学生缺少什么?学生喜欢什么?学生能干什么?
三、这是以怎样的形态展示的课程?
这是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老师陪着学生一起有创造性地玩的课程。目前主要有这样六种形态:创意手工课程(包括纸艺创想、软陶艺术、铁艺制作、绒条创作),智力游戏课程(包括乐高积木、创意模型、绳彩飞扬等),团队拓展课程,体育健身课程,外教口语课程,校外实践课程。第一期共计有26个课程可供学生自主选择。
拓展课程掠影
(一)校外实践篇:
“电博士”课程
我们与镜湖新区智能电网综合展示中心合作,通过孤幕投影、电子沙盘、互动体感游戏、清洁能源模型、电动汽车模拟驾驶等设施,让学生亲身感受智能电网的无穷魅力,学习科学安全用电知识。“电博士”活动课程让学生认识了电力资源的神奇与宝贵,增进了他们对新能源的认识,从而对节能、高效有进一步的理解。
花卉种植课程
“魅力兰文化,陶冶绍兴人”实践活动与兰亭海峡两岸兰花科技园合作。学生在兰花科技园中听拓展基地的老师介绍各种兰花,观赏兰花种植区、动物养殖区、水果采摘区,还亲自动手制作环保花盆。这一实践活动不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更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五水共治”课程
学生分六个小队,分别到小舜江水库寻访水源头,宋六陵水厂了解制水工艺,市水科院观察水样采集,污水处理站了解污水处理过程,曹娥江大闸了解防洪知识,秋氏环保公司了解污水处理技术,全方位关注水资源,了解制水、治水、节水等知识,树立环保意识。
(二)校内拓展篇:
虚拟机器人课程
搭建机器人、编程、起跑、快速前进、转弯、收集、得分,这是虚拟机器人组的学生在进行现场竞技。在一周的拓展性课程中,他们每天学习操作知识、进行尝试训练,了解虚拟机器人的基本操作,在比赛过程中学习合作互助。
外教口语课程
英语口语提升课程的学生在外教的指导下给大家献上了一台精彩的英语故事表演。虽然学习的时间很短、虽然没有华丽的服装、虽然只有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道具,但学生们专注的表演、极高的参与热情,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家长和老师。
创意手工课程
创意手工课程包括纸艺创想、软陶艺术、铁艺制作和绒条创作等动手实践课程。
学生感言
在那里,我们还看到了蜘蛛样的小动物在水面上跳来跳去。指导老师介绍说,这是一种水生小虫子,不会对水造成污染。回到学校后,我查阅了相关资料,知道它的学名叫水黾,身上长有油质的细毛,有防水作用。
二(3)中队言承洋
我最喜欢铁艺创作老师让我们五人一组,做一个场景,邀请家长来参观。我们组经过讨论,决定做“休闲公园”。在做的过程中,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团结友爱,什么叫认真细致,什么叫组织协调 参展时,当我看到妈妈那灿烂的笑容,心里真是自豪。
四(5)中队钟佳怡
家长感言
柯灵小学这次为免考生开设的拓展性课程让我儿子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儿子说:“我长大后,一定要研究更多保护环境的产品”听着儿子的豪言壮语,我从打心里感谢学校开设的拓展课程。
拓展运动课程 篇12
1 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对待体育课程的态度
当代大学生基本大都生于95后, 由于受社会、时代、家庭和学校等因素的影响, 使他们具有前所未有的思维形式、行为特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1.1 有雄心和抱负, 却又急功近利, 好逸恶劳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信息获取的多元化的时代, 他们每天接受着各种新生事物, 信息量巨大。但是他们接受的基本上是文化快餐, 真正塑造人, 完善人的优秀文化, 涉企很少。再加上从小一直被关注, 养成天之骄子的性格特征。他们喜欢被重视, 可望实现自我价值, 希望获得万众瞩目的成就。他们在追求自己价值的时候, 总会考虑对自己是否有利益, 利益有多大, 并且要求立即有回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 太依赖于现代物理和信息技术手段, 喜欢走捷径, 喜欢安逸的生活, 动手能力差。由于体育课程目标具有隐性的特点, 以及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 所以会造成他们不重视体育课程, 害怕上体育课以至于经常逃课。
1.2 勇于挑战, 但抗压抗挫折能力差
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 对事物和现象极具批判精神。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干涉和打扰, 喜欢用独特的方式去获得关注, 喜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甚至追求挑战。由于他们一出生就备受父母的追捧, “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在素质拓展运动课程中, 一旦完成项目失败, 就会找很多客观原因。如果一而再, 再而三的失败, 就会造成心理失衡, 沮丧, 失望, 焦虑甚至自暴自弃, 从而和体育课程分道扬镳。
1.3 自信心强, 但往往过于自负, 团结协作能力差
当代大学从一出生都倍受父母的鼓励和关注, 往往他们充满自信、激情和活力, 社会和家庭条件也允许他们发掘更多的自身潜力, 并且拥有更多特长, 使他们对自己所干的事情充满信心。但是他们会过分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体意识, 习惯了更多的关注自我, 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尊重他人, 集体观念淡化, 缺乏团结协作能力。例如, 当和同学们发生问题和矛盾时, 只会从个人角度看待、分析问题, 不进行换位思考, 做事走极端, 不留余地[2,3,4,5,6]。
1.4 接受新事物强, 但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
当代大学生每天都被各种新事物和新信息, 充斥着头脑, 使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是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某项事情上, 不会持续很久, 往往刚开始, 就又关注其他的事情了, 同时在实现创新和创业道路中缺乏坚持不解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 因此取得的成绩不明显。这在素质拓展运动课程表现的很突出, 他们基本都喜欢用新方法来完成项目, 但是所想的新办法, 往往都是省力省劲的, 并不是最好的, 因此项目的完成并不出色。
2 人文关怀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中的应用
当代大学生这些特点既是他们的优点, 也是他们的不足。其中, 由于从小备受关注, 自我意识强, 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欲望强烈, 如何在素质拓展课程中进行恰当的引导?这值得我们思考。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亲其师, 信其道”, 可见古人对人文关怀的重视。为了更好实施大学生体育课程的目标, 全面推行大学生素质教育, 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运动课程中应该推行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2.1 树立健康目标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课程观
大学生素质拓展运动课程, 要坚持科学的健康的三维度。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关于个体生存质量与生活状态的多角度评价, 也是大学生体育课程目标中所要求的。完整的体育教学过程不仅要以塑造健康的体魄为目的, 还要兼顾完善健全的人格的任务。所以, 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运动课程目标的实现上, 要坚持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结果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重视直接体育文化的传承、更要重视运动技能这一间接体育文化的传授,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 人文关怀的理念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2.2 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当代中国, 人的发展趋势是由依赖性的个人走向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7], 这也是人的自我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因此体育课程必须以学生为本, 关注学生个性的解放, 要承诺学生人生境界的润泽与提升,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这不仅体现了课程“育人”的本质属性, 也是课程“更人性”的文化使命。教师在课堂上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年轻的, 鲜活的, 充满朝气的学生, 因此要鼓励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允许和包容学生犯错,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让他们在宽松, 放松, 自由的课堂气氛中, 不断激发潜力, 实现自我价值。
2.3 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 适时更新适应需求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与传统体育课程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不同, 大学生素质拓展运动课程在安排课程内容的时候, 应当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当前和未来需求。课程培养的目标, 不是通过这次课让学生们掌握多少体育科学知识, 而是通过自主探索和团队协作, 使学生获得对他现在及未来生活有用的东西, 也就是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技能。这种考虑问题角度的转变, 就会极大丰富了课程内容。传统上认为体育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就没有必要固化的坚持了。也就是说, 课程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 符合学生的社会和生活经验, 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也让同学们爱上体育课, 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
2.4 重视课程中的教学互动
传统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模式, 学生大多是被动的接受, 从老师做示范, 学生跟着练, 到老师纠错, 学生再继续练, 使体育教学等同于机械训练, 枯燥而且乏味。叶澜[8]认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在一定意义上, 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因此体育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交往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有着特殊的运动认知、感受和体验, 从而诱发学生丰富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洞察学生的心理期望, 务必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并与他们真诚的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智慧、精神、人格等多层面的碰撞、激励、感染与共鸣, 追求一种沟通、和谐、温暖的课堂氛围, 以彰显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师生之间不但有言语的沟通, 还要有眼神与举止的交流, 这些都要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师生要共同活动, 在活动中不断地探讨、反思、以达到和谐共进、教学相长, 使体育课程真正融入人文情怀。真正做到每次的课, 都是能够上成触摸到学生心灵的一课, 这样才能改变学生对体育课厌学现象。
2.5 以人文关怀的理念实施人性化的评价策略
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的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体现人文关怀, 务必要摒弃以运动技能为唯一评价指标传统评价体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注重对学生生成性目标的评价, 要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的动机、能力、态度、精神状态以及形成过程的评价。应该建立和完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数据库,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学会正确归因和规划, 使素质拓展运动课程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良好形成和人格的不断完善。
3 结语
大学生素质拓展运动课程是以有生命、有情感、有精神的人为对象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汇渗透的综合教育活动。因此, 学校体育必须为培养完整的、健康的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和谐完美的人服务。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运动课程中, 教师不仅注重传授体育知识, 还要注重对学生渗透人文精神, 尤其要做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大学生素质拓展运动课程要结合自己的课程特点和优势, 要自始至终坚持人文关怀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美) 内尔·诺丁斯, 于天龙.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2]王肇飞, 彭家龙, 王丹.“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 2009 (16) :152-153.
[3]李晓雪.浅谈“80后”,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9 (2) :146-148.
[4]林良盛.“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77-79.
[5]陈蕾.“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9 (4) :107-110.
[6]王广虎.健康理念内涵的把握与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 (4) :31.
[7]韩庆祥.人学是时代的声音[J].中国社会科学, 1998 (1) :19.
【拓展运动课程】推荐阅读:
户外拓展运动06-29
(韩志强)拓展运动心得体会10-15
课程拓展09-24
拓展性课程10-04
拓展型课程11-05
拓展训练课程06-27
团队建设拓展课程08-15
素质拓展中心运动会工作总结10-05
高校素质拓展课程08-09
拓展性课程培训心得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