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防治对策

2024-06-19

现状:防治对策(共12篇)

现状:防治对策 篇1

摘要:病害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 病害的扩大会严重危害到各地区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尤其是华北及东北地区是种植小麦的主要地区。因此种植小麦的农民也比较重视小麦病害的管理, 但是单纯的管理是不能根治病害的, 必须及时对小麦病害做出防御, 以免病害扩大, 无法遏制。病害的特点一般是由3个部分组成:不明显;爆发快, 感染迅速。所以不及时防治, 治理效果也会较差。

关键词:小麦病害,防治现状,防治对策

1 小麦病害症状的特点

1.1不明显, 具有潜在性

小麦的病害不亚于其他农作物的虫害之类的危害, 而它最大的缺点就是隐蔽性, 通常在抽穗的时候才能被人们发现, 但这个时候发现后再治理就以及来不及了,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全蚀病和纹枯病。它们一般是在根部发病, 在小麦还是麦苗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了, 但是早期的时候一般是很难发现的, 一旦发现, 或许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1.2具有爆发性

小麦的病害基本上是没有多大规律性可言的, 它们可能会在一定的环境下加速催发病害的爆发, 比如在梅雨季节, 半个月或1 个月的阴雨天气, 就极有可能引发小麦的病害, 最典型的为赤霉病, 最容易在暴雨的情况下爆发, 这种爆发性的病害是不能完全挽救的, 会直接造成对小麦产量的危害。

1.3整体感染

小麦病害不是指针对于一个地方, 而是影响整株小麦的成长, 从种子开始到根部到茎部, 以及后来各个分生的组织, 直到穗部, 都会受到直接的影响。这种病症一般是到小麦长成型的时候才会显露出来, 而前期是很难查知的。像众所周知的散黑穗病, 就是在播种时期潜伏的病害, 在种子里的病菌, 最开始是很难被发现的, 直到小麦孕穗的时候才会被发现。这种病害也只能在播种时期进行防御, 比如在种子中加入药剂等等。

2 分析小麦病害的目前状况

2.1防治力度不够

大部分农民对小麦病害的了解不够, 农民文化水平比较低, 又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容易造成相反的结果, 加剧病害的蔓延。这种盲目防治, 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2防御治理器械的落后

农户手中的很多器械已经经历了一代又一代, 但是却没有重新购置, 而且这些器械不仅效果差, 可能还会影响个人的人身安全, 比如喷洒农药的时候, 不仅不均匀, 还会出现冒水、露水等其问题, 无妨做出有效的防御。

2.3对小麦病害缺乏重视

农村是比较落后的地方, 思想也比较狭隘, 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抱着靠天吃饭的心态, 所以不主动去查看小麦存在的病害问题, 而且有些农户种植的面积也不是很大, 对于小麦带来的损害也不完全放在心上。

2.4新的小麦植保器械无法得到推广

现在大部分是以家庭为单位种植, 种植的面积也有限, 通常个户家庭不会耗资去购买这样的大型器械。但是这种新型的机器在防治小麦病害方面效果却是事半功倍, 而且工作时间长, 达到8h以上;喷洒面积较大, 效果非常好,

3 小麦病害防御措施

3.1政府的支持

得到政府的支持, 农民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提高。政府是官方, 具有权威性, 在政策的领导下, 农民才会有方向, 才能在治理小麦病害方面加大力度, 政府的资金资助也有利于小麦病害治理的推广。

3.2做好小麦的病害电视预报

从市里到县里, 都要做好预报, 及时获取病害信息, 并及时把信息传给种植小麦的农户, 派遣专业人士亲自指导农民开展病害防御, 提高病害治疗效果, 也可以介绍农民使用副作用小的农药, 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减少病害对小麦的危害。

3.3构建一个可供农民学习的防御模式

农民需要一个可“照搬照抄”的治理病害的模式。各级政府应该在地方进行示范, 让农民可供学习, 也可推广, 这有利于推广新的防御和治疗模式, 也让农民走向了科学的小麦病害防御道路。

3.4对销售商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督

农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小麦产品的质量, 所以销售商如果不能诚信经营, 销售假药, 会使农民遭受巨大的损失, 同时国家的粮食安全也会受到威胁。此外, 销售商还需对药物有一定的了解, 指导农民正确使用药物。达到科学的效果。政府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对一些不法商人进行管理, 严禁销售假药, 伪造品牌和药房。

3.5组织治疗

为了防止全面爆发的小麦病害, 面对这种突发的状况, 农民手足无措, 政府可以组织专业的团队对小麦进行全面预防, 这样既能减少小麦的损失, 同时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组成部分, 也是我们生活中摄取营养的必备食物, 因此, 一旦小麦遭受重大的病害危害, 如果产量大幅度减少的话, 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同时, 我国物价也会因此产生较大的波动。所以, 我们更应该重视小麦病害的治理, 并且加大研究力度, 研究更有效的方法来防御小麦病虫害。

现状:防治对策 篇2

班级: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112班

姓名:卢传赟学号:6202111066

内容摘要:

近年来,大气污染已作为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份身体健康,而且会抑制生产的发展,所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一的现实意义.该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大气污染现阶段所面临的情况,及一些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大气污染环境综合防治

一概述: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的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发展;

发展要有限度,他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中国经济要发展,但是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要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对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有一个全局性认识,并采取积极措施对大气污染进行综合防治。

二正文: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现在,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酸雨区由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常德市酸雨污染也非常严重,1996年酸雨频率达100%,逢雨必酸。通过采取建立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圈。关闭城郑砖瓦厂、拆除污染严重的小型锅炉等措施,大气中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有所减轻,酸雨频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高达41.6%。

据预算,21世纪初上半叶,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和消费将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而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长期存在,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正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控制煤烟型大气污染将长期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

所谓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就是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所有能够影响大气质量的各项因素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综合运用各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并在这些措施的基础

上制定最佳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控制区域性大气环境质量、消除或减轻大气污染的目的。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涉及面比较广,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必须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

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并植树造林、绿化、减轻污染危害。对已有污染重,资源浪费,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迁等措施。

(2)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我国能源的平均利用率仅30%,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潜力很大。我国有20余万台锅炉,年耗煤2亿多吨,因此,合理选择锅炉,对低效锅炉的改造、更新、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3)大力发展环保科技,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积极发展科技兴环保企业。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考验,那种仅凭人力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去打开国际市场的办法是缺乏远见的,以民众的低收入额为代价的竞争,其出发点就不对,其可持续性等更值得怀疑。大量增强企业的科技内涵才是做根本的出路。面对环保领域企业数量小多、规模小的特性,大力发展科技型环保企业更是当务之急。政府应加强对环保企业科技化的支持和政策引导。(1)在财政税收政策上向企业的科技开发行为倾斜,如果通过相应的监督监察机制确证企业投资与技术开发,那么这种投资的税收可以减免;如果经过相应的论证,企业投资与某项技术研究可以促进整个地区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那么可以取得政府的优惠贷款甚至贴息贷款。(2)在环境领域,面向环保企业设立技术研发课题,并有配套的资金保障。(3)选择有规模、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技术研究基础的环保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有的放矢发挥最佳作用。

鼓励支持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方面的科技研究和科技发明并力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果。

加强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联系与合作。引进国外投资,弥补资金短缺的现状;积极开展与其他地区和国家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与应用新形式的环保理念与技术;聘请国内外知名环境专家参与我市环境整治开发治理工作规划的制定等等

(4)区域集中供热

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燃煤炉灶,市内密集的矮小烟囱是烟尘的主要污染源。发展区域性集中供暧供热,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用以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这样还具有以下各项效益:①提高热能利用率;②便于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③采用高烟囱排放;④减少燃料的运输量。

(5)植树选林、绿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植物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茂密的丛林能够降低风速,使气流挟带的大颗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某些树种的树叶还分泌粘液,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树叶经雨水淋洗后,又能够恢复吸附、阻拦尘埃的作用,使空气得到净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因而树林有调节空气成分的功能,一般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够消耗约1t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5t的氧气。以成年人考虑,每天需吸入0.75kg的氧气,排出0.9kg的二氧化碳,这样,每人平均有10m2面积的森林,就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是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张需要。在制定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重复建设,设备落后能源资源浪费大等等。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所以中国的大气污染值得我们每个人重视,共同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6)对城市交通和公共设施警醒合理的规划管理。

增加对公共设施的投入。政府可对一些公共设施增加资金投入,如在一些公园、广场兴建喷泉、消防水池等。在适当的地点开设无车区和商业步行街,以减少汽车的流动量。

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来治理城市垃圾。政府可以投资在一个小区设置几个垃圾投放点,每天定时投放垃圾,同时政府可以投资开发垃圾产业。当然,出路垃圾也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政府可以让企业在生产时就考虑到为减少垃圾创造条件,如减少包装,或改一次性包装为重复使用的包装。对一些自然无法分解的垃圾,可以进行焚烧,但一定要严格限制焚烧厂的粉尘和废气排放,烟囱要价高,而且要安装废气过滤装置,把排入大气的有毒物质减少到最低限度。

(7)加大宣传、增强公民环保意识

广泛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公民的素质和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关系到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进一步

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1)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把环境保护法律知识作为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各级政府应把环保业绩作为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让各级政府把环保提上日程。(2)大中小学要积极开展环境教育。(3)建立公众才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4)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应当及时报道和表彰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公开揭发和批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的个人予以曝光,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5)各级政府可以在居民小区设置宣传栏,宣传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充分调动群众的自觉性。

三主要参考文献:

(1)《化学性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与绿化树种的选择(综述)》吕海强刘福平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3年 第三期

(2)《北京城市冬季大气污染动力:化学过程区域性三维结构特征》

徐祥德丁国安周丽郑向东卞林根邱金恒杨理权毛节泰《科学通报》2003年 48卷第五期

(3)《大气污染暴露与新生儿体重关系研究进展》

邹斌曾永年ZHAN.F.Benjamin刘慧敏邱永红张鸿辉《卫生研究》2011年40卷第二期

(4)《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经济损失研究》

桑燕鸿周大杰杨静

《生态经济》2010年 第一期

(5)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现状:防治对策 篇3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治理

中图分类号: F234.3

会计信息主要用来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法规、方法和程序,把他们加工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具体地说,会计信息是指会计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的,为会计管理和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经济信息。会计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目前,我国官方文件并未规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定义。只在2007年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第十二条到第十九条规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即真实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等八项特征。理论界也未形成适应性强、公认度高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界定

对于什么是会计信息失真,目前会计界尚无统一的认识。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企业故意作弊、会计人员素质低下以及监管不力等原因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属于人为因素,人们已经形成了共识,是非治理不可的。然而,对于上述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失真,是否属于失真,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只要是遵循了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信息披露规则,该会计信息就是真实的,而不管其与企业实际的情况是否相符。因此,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其没有依照会计准则和相关的规则提供。有的人认为,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信息没有反映经济事实。很多人提到会计信息失真往往只承认人为原因造成的失真,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失真就是指与客观事实相违背,无论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失真,都是使会计信息与客观事实相违背,都应当称之为失真。

2 国内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危害

2.1 国内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在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极为严重。尤其是近几年,部分上市公司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事件屡屡曝光:96年琼民源利用关联方关系,伪造合同、粉饰利润;97年以来红光公司人为调整财务数据,欺诈上市,上市后又连续亏损;2000年银广夏伪造购销合同、文件,虚开发票,虚盈实亏;2002年蓝田股份也报出ST生态,揭示99-2001年净利润和每股收益调整前后的“乾坤大挪移”。2001 年9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联合举行了一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问卷调查。调查表明,个人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完全可信的占8.45 %,基本可信的占26.98 % ,部分可信的占45.17 %;认为基本不可信的占16.10 %,完全不可信的占3.14 %。对100 家左右机构投资者的调查也表明,没有一家机构认为财务数据完全可信,认为基本可信的有41 家,占41.4 %;认为部分可信的有54 家,占54.54 %;认为基本不可信的有3 家,占3. 03 %;认为完全不可信的有1 家,占1. 01 %。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2002 年对23 个地区216家企业总会计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于目前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139 人认为大部分不可信( 占69. 85 %),16 人认为完全不可信(8. 04 %),仅有5人认为可信(2. 51 %),另有39 人回答难说。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信度之低!

2.2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 对社会各阶层、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危害巨大。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直接后果,在微观上掩盖了单位经济活动的真相,使企业主无法掌握实际情况,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潜在的危机;在宏观上掩盖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隐患,恶化了国民经济发展及运行环境,扭曲了社会利益的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削弱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市场经济是依赖信号进行资源配置的,是以真实与公允的信息为前提的。而失真的信息给市场以误导,其结果是不该流出资源的企业却流出资源,不该流入资源的企业却流入资源,增量资源却注入不该注入资源的企业。它不仅危害一个单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而且使企业出现大量亏空,严重危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扰乱了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②破坏投资环境,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利益

首先失真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进而在深层次上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制约了真正业绩优良、成长性强的企业迅速地发展与扩充。对投资者而言,由于失真的会计信息通常表现为企业利润的虚增或虚减,这就往往对投资者的决策造成误导,导致投资者投资失败或者是可能的投资没有发生,从而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造成社会信任危机,进而阻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进程,影响股份制经济的深化和发展。其次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市场的投资理念,一个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投资理念的市场必然是无序的、停滞的、没有出路的。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是引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精神动力。所以后者造成的危害是更深层次的,它的破坏力甚至是我们无法预知的。

③削弱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

对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而言,由于企业会计信息是其据以做出政策决策,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和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因而失真的信息将影响关于国民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对凭以制定的国家长、短期发展计划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起误导作用,从而引起财富分配政策的失效,影响经济预测和决策,弱化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能力。

3 会计信息失真的防治对策

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为经济服务的基本任务,也是《會计法》的基本要求,为了加大会计行业的发展,适应改革的要求和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3.1完善相关会计法规制度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参考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未来经济发展及会计环境做出科学的分析与预测,使会计政策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相对稳定,避免由于会计政策频繁变更为会计工作带来的混乱与不便,促进会计工作的发展。我们已经走了十多年的路程,我们对中国会计准则应当有一个通盘考虑,应当有一个长、短期结合的时间进度表,应当有一个成熟的整体框架,不能老是处于“消防队”的地位。

对于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①避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下的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所以我们不能通过限制企业的选择权来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应通过内部审计或一定的监督机构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另外,对于同一行业相类似的不同企业,其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应有所限制。

避免会计政策选择下的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两个环节着手。一个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环节,另一个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环节。在制定环节,首先,应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以便使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确定的会计空间尽量与利益空间相吻合。制定出具有普遍认同的准则、制度,尽量消除对同一事项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差异过大现象。其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制定程序,草案颁布应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应扩大范围,审批条件应慎重严格。在选择环节,企业会计部门应尽量考虑各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以便使会计政策的选择符合利益协同的“一致”。

②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内容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内容需要不断改善,尤其是对于一些实际中遇到的新问题,如对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一些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批露。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信息对决策者越来越重要,准则中必须对之作出明确的规定。当然也不能急于迈大步子,要求一下子制定十分完美的准则。我认为目前可以先借鉴国外已有的对于这方面信息处理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定,以后再根据实际应用的反馈信息作进一步的修订。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修订和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来遏制某些“会计报表重组”现象:一是完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二是在资产交换市场尚未有效建立的情况下,缩小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三是改变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的确认方法;四是在会计报表中充分披露关联方交易。

3.2 提高人员素质,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信息披露进程

①大力提高会计行业人员素质

会计工作的诚信问题关系到经营者和会计人员两者的道德素质。大力加强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弘扬正气,惩治腐败,对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显得尤为急需和迫切。

首先要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应加大对企业经营者素质的培养,提高企业负责人的财会知识和法制意识,使其切实履行起《会计法》所赋予的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责任。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实践证明,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同单位负责人的诚信意识、法制意识以及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其次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会计队伍的廉政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根本所在,也是强化会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长远之计。

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处于放纵阶段,应该下大力气狠抓落实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的检查,促进会计人员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及时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新动向,对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真实公正,“责业、廉业、精业、勤业、敬业、爱(乐)业”等方面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且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如自我评价方法、社会舆论与传统习俗评价。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罚手段、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这样,“道德法庭”才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对于有会计职业违纪违法行为的会计人员暂停或禁止终身从事会计工作,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荣辱感。只有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非故意性”。

提高会计人员执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开展会计在职教育,教育内容应包括新技术、经营管理的学习、财经法纪的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教育三方面。财务人员的培养要从知识培训,上岗考核等方面入手,通过对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定期培训与考核,优胜劣汰,不搞会计人员执业终身制,切实注重后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防止走过场;强化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通过企业内部会计岗位的轮换,促进企业间、不同行业间会计人员的交流与学习,使会计人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锻炼会计人员面对新业务、新情况的独立操作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自强自信的精神。另外,应适当提高对新从业会计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品德素质、从业资格等方面的要求,,为会计事业选拔高起点的人才。

②加快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步伐

我国计算机会计核算起步比较晚,但经过十几年发展,会计核算软件已经发展成为财务管理软件,有些软件开发公司已经推出了适合整个集团的管理软件。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这类新型管理软件使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它降低了其他部门负责人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和控制的可能性,隔断了财务人员于其他部门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财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增强会计约束力,保护广大财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会计信息管理的角度看,由于系统通常采用后台数据库统一管理方式,既可以使一般人员轻而易举地访问和使用大型数据库,又不利于各个部门仅仅为了满足自身利益,在需要的时候随意更改会计信息,从而使各部门之间在数据传递和交换时,既能实现数据共享,又可以相互制约,达到有效防止在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中出现信息失真问题的目的,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尽可能地被消灭在形成过程中。

3.3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既是形成真实、合法会计资料的基础,又是企业各项资产安全、完整的保障。通过适当授权和职责划分,确保经济业务合规合法; 加强会计的基础工作,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制定合理的会计处理程序,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会计凭证、总账、明细账的设置及使用方法,凭证资料的签署、传递、汇集流程,财务报告的编制及报送程序。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稽核制度,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关注原始凭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对记账凭证的审核主要是关注记账凭证的填制是否齐全完备、是否连号、是否与附有的原始凭证相对应;对会计账簿的审核应特别关注其设置是否符合国家的会计制度、各账簿之间是否存在正确的勾稽关系;对会计报表的审核主要关注各会计报表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内容是否真实、合规且完整等。通过这些措施来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3.4 加大对故意失真的处罚力度

控制造假的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造假风险与成本,使造假不划算。通过对会计造假者和审计护假者的严厉处罚,形成社会震动效应和对造假分子的震慑作用,以有效治理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问题。

在当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通过建立审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和会计舞弊行为。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或者不按照规定组织会计核算、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以及所有做假账的企业和有关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会计责任。对审计把关不严导致经审会计后会计信息仍严重失真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追究其审计责任。对于其中已经构成违法违纪的严重会计舞弊行为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不仅要对法人处罚,还要加大对有关直接责任人的处罚,同时有关审查部门也要承担连带责任,严格对社会监督部门的处罚力度。同时社会处罚也是打击和制约造假的重要手段,西方某些国家对造假者在网上留下“案底”始终跟踪其人,不法分子一次造假的损失,影响和后果央及终生,造假是得不偿失的。

通过大力加强对现行法规的贯彻力度,让企业负责人真正明白,他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重要责任,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他们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只有这样才能使法律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会计舞弊行为就将会越来越少,会计信息质量将会越来越高。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都存在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的案子从来都没有消灭过。会计信息失真,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其具体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极为復杂,要治理,就不能单纯靠一种措施,而必须注意对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浅析之后,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对于会计信息失真,我们既不必惊惶失措,也不能掉以轻心。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

(2)在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时,要充分考虑会计行为规范本身的弊端,相关法律规范如何完善,公司内部和外部监管体制的有效性、会计执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及有效信息需求主体的培育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3)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上,应以会计法制建设为核心,辅以深入细致的行政管理,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结合加强惩治腐败,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好转。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是一个较长时期的任务,不能希望一蹴而就。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是众望所归,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一定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 参考文献:

朱锦余,会计信息失真综合分析及对策,《当代会计前沿问题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庄恩岳主编,《会计信息失真与风险防范丛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黄震,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中的会计准则因素分析,《四川会计》,2003/01.

张勤,浅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其对策,《经济师》,2004/01.

农村环境现状研究及防治对策 篇4

本文通过系统总结我国现阶段农村环境现状研究, 针对目前所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防治对策, 为改善我国农村环境现状, 以及今后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提供依据。

1 农村环境现状研究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村人口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使得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目前, 我国农村环境正遭受多重污染的威胁:农药、化肥、地膜等的不合理使用, 秸秆随意丢弃或焚烧;农村养殖业无配套的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处理系统;农村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 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乡镇企业造成的点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向农村的转移等, 呈现出多元性、立体性、持久性、转移性等特点。本文将从经济学理论应用、法律体系、环境安全、监管主体四个方面, 来探讨农村环境的现状。

1.1 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分析

农村环境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农村环境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污染的环境则会影响和迟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与整个环境一样, 农村环境也具有资源作用, 具有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 也可以说具有物质性的商品价值和舒适性的服务价值。印度一位教授曾经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 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计算, 最多值300多美元, 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态效益来粗略测算, 每年可以生产31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500美元的蛋白质, 同时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价值62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1250美元等, 由此可见, 一棵树的价值不是300美元, 而是20万美元。农村环境对农村经济发展中排放的废弃物具有净化作用, 如空气、水源、土壤等对农村化肥、农药残留, 对人畜家禽粪便, 都有净化作用, 而农村的秸杆、杂草等的净化, 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或周期。但是, 当农村经济发展超过农村环境的再生能力和承载消化能力, 环境污染就会加剧、消弱环境的再生和净化能力, 并反过来最终影响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有专家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人均收入5%~8%左右的增长, 将因为农村环境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而被全面抵消。同时, 随着农村环境污染的加剧, 不仅污染物自身影响农民群众健康, 还通过空气、水源等“害人”, 全国城乡患病的88%、死亡的33%, 都与用水不洁有着直接的关系。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 从1998年的0.0952‰上升到2000年的0.1126‰。环境与健康的关联度目前尚无法确定, 但环境污染损害健康的共识肯定是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 GDP等经济指标年年公布, 而涉及农民群众发病率、癌症发病率、污染程度、污染与发病的关系等, 公布的不多, 研究的不够深入。加强新农村新环境建设, 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与各种疾病关系的分析研究, 不能因为农村环境污染与农民群众健康关联度不清而麻木不仁, 或者采用污染的方式发展农村经济。

1.2 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分析

目前,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但涉及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法规非常少, 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环境保护法》仅对农业环境保护有简单的涉及, 未能将农村环境、农业环境和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统一起来。《农业法》是现行法律中对农业环境保护规定最为详细的, 这些规定为农业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依据, 但这些规定多是原则性规定, 可操作性不强。《水污染防治法》中“水污染防治措施”对“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加以规定, 而且比较具体。在污染防治单行法中专门规定农村水污染防治, 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做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 由地方性法规规定。因此, 地方应该对本辖区的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立法。此外, 《土地管理法》、《乡镇企业法》也有部分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条文, 《农业技术推广法》中涉及了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的内容。

1.3 环境安全分析

目前, 我国农村环境安全隐患重重, 现状令人堪忧。我国农村基本没有实行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工农业生产垃圾等混杂一起, 百姓很少或没有垃圾分类意识, 垃圾不仅没有物尽其用, 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资源化利用率很低。农民在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使用大量农药、化肥, 特别是剧毒农药比例较高, 生物农药因价高而不能广泛应用。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化肥施用量是发达国家的8.1倍,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9倍, 远远超过国际上通用的250㎏/hm2的标准, 但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却只有30%~40%, 其余都流失于环境造成土壤、食品等污染。由于广大农村落后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资金条件的限制, 农村垃圾收集和处理水平很低, 水改厕工作未能普惠与全体农民, 相当多的生活废弃物未经处理就任意堆积、随意排放, 生活环境脏、乱、差。此外, 由于我国环保政策体系不健全,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起步艰难。农业生产的废弃物数量巨大。据初步估算, 我国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约6.5亿t, 每年畜禽粪便排放总量达25亿t, 农膜年生产量达130万t, 使用农膜的耕地面积已突破亿亩。但调查显示, 40%以上农作物秸秆未被有效利用, 农膜年残留量高达45万t, 大多数养殖场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 许多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治污设施, 大量粪便、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4 环境保护监管主体分析

加强农村环境监管是化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 我国环境管理机制主要强调政府职责和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管理, 绝大部分乡镇还未建立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也没有普遍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而作为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的村民会员会的地位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在管理农村环境事物时缺乏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农村环境主体的农民缺乏相关环境信息和环保知识, 不了解自身活动对环境影响, 无法参与环境监管;另一方面农民往往是以追求农业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 同时农民较差的维权意识影响其履行环保义务的积极性, 致使农民不愿参与监管。

2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2.1 基于经济学角度的防治对策

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从农户经济行为对农村地区的农村环境和污染防控影响进行探讨, 在农户生产经营活动等经济行为以及生活方式对环境政策的响应中进行, 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 加强农户对环境权益维护。二是对具体区域进行环境影响因素排序, 针对农村地区出现的具体环境问题, 如水资源环境问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等, 从环境保护的技术角度提出污染治理措施和意见。三是加强政府干预行为的积极介入, 是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最有效手段, 同时, 价格杠杆的介入也必不可少。

2.2 基于法律体系角度的防治对策

目前, 我国没有针对农村环境的完整的法律体系, 但是随着农村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构建完整的法律体系迫在眉睫。有学者提出在《环境保护法》中对农村环境保护做总纲性的规定。建议在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同时, 增设“农村环境保护”专章, 具体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俩个方面进行规定。此外, 该学者还提出制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 系统规定农村的环境污染防治。除了补充完善《环境保护法》和制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之外, 还应加快单项领域立法, 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同时鼓励地方根据本地实际进行立法。从法律手段上, 加强对我国农村环境进行保护, 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整治。

2.3 基于农村环境安全的防治对策

针对我国农村环境安全问题, 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防治对策, 一是发展循环经济, 标本兼治。变末端控制为源头控制, 使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二是制定生态补偿制度, 建立利益共享, 成本分担机制。三是完善市场体系, 积极推进环境产权交易。四是强化政府干预力度,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由政府统筹协调, 规划管理, 建立农村环境质量监控体系。

2.4 基于监管主体的防治对策

构建我国多元化农村环境监管主体, 应该对基层政府、村民委员会、农民、和社会环保组织“四位一体”的监管主体进行定位。积极发挥基层政府主导性作用, 不仅要完善基层环境主管部门职能, 强化上级环保局对下级环保局环境执法的监管, 更要发挥乡镇政府的环境监管职能。努力发挥村民委员会的基础性作用作用, 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是基层政府与农民的联系纽带, 具有贴近农民、了解农村环境、管理灵活的优势, 理应发挥组织农民实施环境监督与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广大农民作为农村环境最直接的主体, 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自律性力量, 不仅要加强自律, 提高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 积极主动保护农村环境, 而且还要对基层政府、村委会等其他主体的监管工作进行监督, 切实维护和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此外, 还应该发挥社会环保组织的辅助性作用, 通过借用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 可以减少环境信息不对称, 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造者施加压力。

参考文献

[1]黄德林、包菲, 农业环境污染排放及其政策导向,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22-23.

[2]徐康宁, 新农村建设读本[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3]李秀玲、肖继新、王爱萍, 环境污染治理难的利益和价值冲突探析, 商情 (科学教育家) , 2007, 10:12-14.

[4]邓延陆, 新农村环境保护读本,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8.

[5]李秀玲、肖继新、王爱萍, 环境污染治理难的利益和价值冲突探析, 商情 (科学教育家) , 2007, 10:12-14.

[6]顾馨梅, 我国农村环境安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生产力研究, 2010, 5:184-185, 195.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篇5

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从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等方面简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策.

作 者:丁锁 臧宏伟  作者单位:丁锁(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山东烟台,264001)

臧宏伟(山东宝源生物有限公司)

现状:防治对策 篇6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水质评价;釜溪河

0.前言

釜溪河是自贡市境内地表水系的主干河流,自西向东贯穿自贡市区,是沱江流域的一级支流,其水环境质量的控制直接影响到自贡市的社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上世纪70年代以前,良好的水质,为流域人民提供着优质的水产资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资源。随着流域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到70年代未,釜溪河流域已出现了明显的水质污染征兆;到80年代中期,釜溪河流域水质污染已比较严重。自贡市是四川省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掌握流域的水质现状,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采用单一指数法对釜溪河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得出釜溪河流域的水质污染情况,并针对问题提出一系列整理措施。

1.水质分析

1.1水质评价断面

选择釜溪河各水环境功能区已监测的控制断面,作为本次水质评价为断面。

1.2水质评价项目

评价因子从所调查的水质参数中选取,根据釜溪河2010年的监测数据,此次研究选用的评价因子为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

1.3水质评价方法

评价采用水质指标单因子达标率评价法[2]。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是将每个污染因子单独进行评价,利用概率统计得出各自的达标率、超标率、超标倍数、平均值等结果。单因子指数评价能客观地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可清晰地判斷出主要污染因子、主要污染时段和水体的主要污染区域,能较完整地提供监测水域的时空污染变化,反映污染历时。

1.4釜溪河水质现状与评价结果

评价标准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111类水域标准[3]。首先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

即:Pi=Ci/Si

式中:Pi—单因子污染指数;

Ci—i因子实测浓度(mg/L);

Si—i因子评价标准(mg/L)。

评价中污染监测项目数据采用的是多次监测平均值[4]。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釜溪河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分析

旭水河荣县城区上游双溪水库以上水质较好,能达到III类水质要求;荣县城区以下的复兴堰由于接纳了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水质较差,为劣V类;经过约30公里自净后的玉章码头断面水质有所好转,水质达到IV类标准,仅NH3-N超标;一直到长土艾叶堰水质基本稳定在III类和IV类之间;进入贡井城区由于受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影响,接纳金鱼河的污水后,水质污染更为严重,水质又为劣V 类。威远河进入自贡市境内的廖家堰断面属省控断面,水域功能为III类,威远河水质较差,常年为劣V类水质,超标项主要是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生化需氧量、NH3-N、石油类、氟化物、COD。釜溪河双河口断面、碳研所断面水质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多年来均为劣Ⅴ类;入沱把口处2010年按照污染物浓度平均值评价达到了IV类水质(按浓度平均值计算),达标率91%,水质逐年有所好转。

综上所述,根据对监测结果中超标因子的分析,旭水河流域荣县起水站至长土段主要受到沿河城镇生活废水的影响,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COD超标严重,长土至雷公滩河段,由于贡井区城镇生活及工业的影响,开始出现石油类超标;威远河受到上游威远县城镇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影响,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氟化物、化学需氧量严重超标;釜溪河城区段因旭水河流域和威远河流域的影响,以及城区生活及工业污水的汇入,超标因子主要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氟化物、化学需氧量;经自然削减,到入沱把口处2010年能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2.污染防治对策

针对釜溪河流域主要污染现状,特提出以下防治建议。

2.1优化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

根据各区县的环境容量情况设置相应的准入门槛,禁止引入“三高一低”项目;依据自贡市各区县的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工业企业的重新布局,不断优化釜溪河流域工业企业结构和布局,解决有污染的工业——民居混杂的不利局面,减轻釜溪河流域及其支流的污染程度,整合工业资源,创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协调区域发展。

2.2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

坚持“总量控制、浓度控制、源头控制”原则,扎实开展自贡市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一是加大工业废水的末端治理,对超标企业进行限期整改;二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源头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三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工业废弃物资源化。

2.3生活污染源综合整治

加大城镇及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提高城区和城乡管网覆盖率;加快城区、沿滩区、贡井区、荣县、富顺县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沿河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步伐,从根本上解决生活污水对釜溪河的影响。

2.4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整治

大力推进农村能源建设,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控制散煤和劣质煤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逐步实现清洁能源在农村的普及;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改善土壤物理形状、保护土壤生态、提高土壤质量和稻田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在釜溪河流域沿岸乡镇推行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治污方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参考文献】

[1]自贡市环境保护局.自贡市重点小流域(釜溪河、越溪河)水污染防治规划.2004,11.

[2]陈晓宏,江涛,陈俊合编著.水环境评价与规划.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烟区白色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篇7

关键词:烟草,地膜覆盖,白色污染

近年来, 由塑料制品引发的白色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农业生产领域, 农田种植多种作物普遍应用的塑料地膜覆盖技术, 在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 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严重污染, 烟叶产区的烟田地膜覆盖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为立业治本的烟草行业, 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研究解决烟区白色污染问题。

1 烟田塑料地膜覆盖的现状及危害

我国各烟叶产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塑料地膜覆盖技术, 目前全国烟田塑料地膜覆盖面积比例达到90%以上, 据测算, 每年塑料地膜使用量4万吨左右, 在各种农作物中, 烟叶是使用塑料地膜覆盖较多的作物之一。

烟田覆盖塑料地膜, 能够提高土温、保持地墒、趋避蚜虫、减轻病害, 促进烟株早发快长, 稳产增产效果明显, 对近20年来我国烟叶生产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人们应该清醒地看到, 塑料地膜在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 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污染。在烟区田间地头、村里村外, 遗弃的废旧地膜遍地都是, 破损的地膜碎片遗留土壤、悬挂枝头、漫天飞舞、散布河流, 严重污染了土壤、水源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滞留在土壤中的残膜影响土壤的透气性, 阻碍土壤水肥运转, 对作物种子和根系造成伤害, 并且影响农田机械作业;积存于沟渠中的废弃地膜, 影响农田灌溉排水;抛弃在地表及各种水体中的废旧地膜, 不仅污染农民生活水源, 而且易被牲畜吞食, 引起肠梗阻等疾病, 甚至导致牲畜死亡。

农用塑料地膜原料成分为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 化学性质稳定, 在自然条件下上百年也无法腐烂分解, 焚烧后产生的气体二恶英属致癌物质, 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烟田年复一年大量使用塑料地膜, 正是造成烟区白色污染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

从大农业生产范围来看, 塑料地膜不仅在烟叶种植中应用, 而且在棉花、玉米、蔬菜、西瓜等多种作物种植中同样也是年复一年大量使用, 根据豫中某县调查统计, 全县塑料地膜覆盖种植面积4.33万公顷, 每年使用地膜2 000t左右, 目前农田土壤中地膜累积残留量平均达到75~105kg/hm2。许多基层技术人员无不忧虑地说:“如果不尽快治理白色污染, 几年之后, 不可再生的耕地资源将遭受灭顶之灾,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泡影”。

目前, 国家对白色污染问题已经高度重视, 正在采取“治本”措施逐步加以根治。第一步措施是在居民日常生活领域淘汰超薄塑料购物袋。从2008年6月1日起, 全国范围内已经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0.025mm以下的超薄塑料购物袋。目前, 全国各地的超薄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均已停产或转产, 各种类型的商品零售场所已经开始使用替代超薄塑料购物袋的包装物料。

烟叶生产中使用的塑料地膜厚度0.006~0.007mm, 仅为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的1/4左右, 相比之下, 更易破损, 更无法回收处理, 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可以预料, 国家在居民日常生活领域淘汰超薄塑料购物袋、迈出解决白色污染的第1步之后, 不远的将来, 必然会在农业生产领域对塑料地膜采取淘汰措施, 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农用塑料地膜。

2 治理烟区白色污染是烟草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精神实质。

国家烟草专卖局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出并在全行业牢固树立了“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在国家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下,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红塔烟草集团公司、湖南中烟工业公司等12家卷烟工业企业相继启动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工程。许多卷烟厂家组织技术力量, 加大资金投入, 在包装材料回收再利用、排污减污设备改造更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科技攻关, 推广应用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 为全行业起到了表率作用。

相比之下, 烟叶产区烟草公司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思想认识滞后。在烟叶生产环节, 烟叶产区烟草公司每年共投入扶持补贴资金4~5亿元, 购买并向烟农发放塑料地膜4万吨左右, 覆盖烟田面积67万公顷, 虽然保持了烟叶产量的稳定和烟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但对生态环境却造成了严重污染。

由于多种农作物生产都在应用塑料地膜覆盖技术, 因此一些烟区烟草公司认为, 治理环境污染完全是政府职责, 烟草公司作为企业, 没有必要为研究塑料地膜替代技术付出努力、没有必要为治理烟区白色污染承担义务。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因为其他农作物上应用的塑料地膜都是农民自发自费购买的, 而烟用塑料地膜是烟草公司统一组织、免费 (或优惠) 供应烟农的。在当前社会上对烟草专卖管理体制非议之声渐起、反吸烟呼声高涨的严峻形势下, 烟叶产区烟草公司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白色污染, 为构建绿色烟草, 实现烟草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做出贡献, 这是烟草行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两个至上”的具体体现。

3 积极研究开发塑料地膜覆盖的替代技术

面对国家必将淘汰农用塑料地膜的大趋势, 烟草行业必须未雨绸缪, 提前应对;面对烟区白色污染日益加重的现状, 烟草行业必须从现在起就着手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替代塑料地膜覆盖的新技术,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研究开发可降解农用地膜

可以由总公司或烟叶产区省级烟草公司牵头, 组织行业内外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生产企业联合研究攻关, 以农作物秸秆或木浆、草浆、芦苇浆等植物纤维为原料, 研究开发可降解农用地膜。对一些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已经研制出的可降解农用地膜, 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 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使用效果, 以利于推广应用。

3.2 引进示范可降解农用地膜

对于目前已经开发出来的可降解农用地膜, 各烟叶产区要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制的环保型麻地膜, 居国内外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比国内外同类产品成本低、性能优。麻地膜比其他降解性地膜具有诸多优势:一是强力高, 可以进行机械铺设;二是易降解, 一般2~3个月完全被降解;三是降解较为彻底, 其降解最终产物是有机质、CO2和水等;四是覆盖升温、保温效果非常好, 因为麻地膜透气性能较好, 所以膜内温度变化较稳定;五是原材料属于天然的绿色环保材料, 几乎没有污染, 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 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增强一些主要土壤酶的活性, 具有培肥地力的作用。麻地膜是目前国际上环保地膜领域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

3.3 积极示范推广秸秆覆盖技术

近几年, 河南省南阳、洛阳、许昌、平顶山等地市烟草公司连年进行了烟田秸秆覆盖技术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秸秆覆盖不仅能够保温保墒、起到与塑料地膜比较接近的覆盖作用, 而且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养分结构, 达到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效果, 有利于优质烟叶品质形成。化验评吸表明, 秸秆覆盖试验示范田的烟叶品质好, 化学成分协调, 钾/氯明显提高。

秸秆覆盖在保温保墒方面虽然没有地膜覆盖那么速效, 但是具有改良土壤、保护环境的长效。近几年, 河南省各产区烟草公司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大力推广秸秆覆盖技术。例如南阳市烟草公司2004~2007年累计投入资金163.5万元, 累计推广秸秆覆盖面积3 533hm2,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洛阳市采取免费向烟农提供秸秆的办法, 由烟草公司拿出资金, 种烟乡或村出面组织, 以0.12元/kg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秸秆, 然后免费送到烟农的田间。目前河南不少地方的烟农对秸秆覆盖技术已逐步接受并掌握了操作技术, 为烟田淘汰塑料地膜打下了基础。

4 全面清理烟田及其四周的残留塑料地膜

烟田使用的塑料地膜属于超薄地膜, 揭膜时易造成大量碎片残留土壤之中。由于回收再利用价值低, 烟农从烟田揭下地膜后, 大多是随地丢弃、任其扩散。因此, 烟叶产区烟草公司要在研究开发塑料地膜替代技术的同时, 积极协助各级政府、指导帮助广大烟农, 全面清理烟田及其四周的残留塑料地膜。对于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碎片, 可在烟田每年冬深耕之前, 使用残膜回收机进行机械回收, 对于丢弃在田边、沟渠、道路、草丛之中的地膜, 应组织群众手工拣拾, 集中运输到塑料制品回收加工企业进行处理。通过以上措施, 树立烟草行业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良好社会形象, 为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晓涛.农膜污染的防治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0, 17 (1) :28-29.

[2]安琼.塑料对农田生态系的污染及其防治[J].农村生态环境, 1996, 12 (2) :44-47.

土壤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篇8

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

污染物质通过土壤在农产品中逐渐聚集,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将诱发多种疾病, 造成胎儿畸形等, 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土壤被污染后通过农作物、地面水或地下水对人以及牲畜产生间接的影响。

据相关报道, 目前我国约20%的耕地已近不同程度的被铅、镉、铬、砷等重金属污染;其中被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面积达1000万公顷。生产过磷酸钙的工厂周围的土壤中氟和砷的含量往往较高;铅、锌冶炼厂周围的土壤除了受铅、锌、镉等重金属污染外, 还受到硫酸的严重污染。这些被污染的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被雨水的冲刷、携带和下渗后污染地下水源进而引发人、畜中毒。

我国多数城市近郊的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很多地方蔬菜、粮食、水果等食物中的污染物含量超标。全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数亿公斤的大米被重金属污染。据南京环保所报道, 南京市的市售蔬菜几乎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硝酸盐的污染。青菜和大白菜受硝酸盐污染最重, 其次是萝卜和蔬菜。某些地区的灌溉用水受污染后使得当地生长的农产品味道差、易烂, 并且带有异味, 其品质无法达到储存和深加工的要求。

2 土壤污染物来源及土壤污染的特点

2.1 土壤污染物来源

土壤污染物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施用、大气沉降、生活垃圾堆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 以及矿产资源开放和炼制等。

2.1.1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

2001年全国总计排放废水433亿吨, 其中生活污水230亿吨, 工业废水203亿吨。废水中有害物质含量为44.6万吨。其中甘肃、湖南、辽宁、云南是全国重金属排放大省, 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2.1.2 农药化肥施用

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化工行业的长足进步我国的化学农药的生产和使用也随之急剧增长, 到2000止我国年农药总产量达到60.7万吨。化学农药主要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剂等。农药的过度使用, 除了污染了农产品之外, 还会长期残留在土壤中。比如:已停产20多年的有机氯农药至今仍然能在各地的土壤中发现其含有较高的残留浓度。

2.1.3 大气沉降

地球大气环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硫、氮以及某些重金属等微量成分在整个大气环境中进行着周而复始的循环。近现代以来工业的迅速发展, 煤和石油等燃料被大量使用, 它们燃烧后排放的酸性气体和微量金属破坏了大气系统微量物质的平衡。大气中的这些有害物质沉降到土壤环境, 形成土壤污染。

2.1.4 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

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电力煤气生产、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采掘业、黑色冶金及化工、有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加工等。这些废弃物中含有粉煤灰、煤矸石、碱渣以及其他各种矿渣和工业废渣。建国后全国工业废渣产生量增长了数十倍。这些工业废渣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并且占据了大片的土地, 对土壤形成了严重的污染。

近50年来生活垃圾不仅产生量迅速增长, 而且其成分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早期的生活垃圾以厨余为主, 其成分基本上是燃煤炉灰和生物有机质等, 这种成分的垃圾能作为农田肥料因此比较受欢迎, 而现代生活垃圾中含有各种重金属以及其它有害成分。

由上可见, 大量的有害物质通过大气沉降、废水和污水排放、工业固废和城市垃圾倾泻、化学农药施用等方式进入土壤和水体, 可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长期的危害。此外, 畜禽养殖业发展后禽畜的粪便和废弃物处理不当也成为了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工业和城市所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等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会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2.2 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隐蔽性、滞后性、不可逆转性和难治理性等特点。水体或者大气若受到污染可以切断污染源然后通过稀释和自净化作用使得污染逐步减轻、消除, 但若土壤受到污染后即使切断污染源后也很难靠稀释和自净化作用恢复, 有时需要通过淋洗土壤和换土等方法才能解决, 而其它方法效果不太明显。由此可见土壤污染的治理花费的时间长、代价高。

3 土壤污染的防治对策

3.1 完善立法建立健全土壤环保标准体系

之前我国将环保的重点放在了大气、水和海洋污染的防治之上, 而对土壤污染的重视程度不足, 对土壤污染方面预防的规定只在其他部门法中零星的有所涉及, 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可行性较低, 土壤污染的防治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因此, 当务之急是针对土壤污染与防治进行专门立法以填补法律制度上的空白, 建立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体系, 如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土壤环境监控体系, 以及相关的防治技术体系等。

3.2 建立土壤风险评估体系

日本对土壤污染实行多层次监控, 将受污染的土壤按照污染程度的不同划分为若干等级进而对其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评估和治理。它是一个缓慢持久的过程, 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注意对土壤的监测。这一点尤其值得我国借鉴, 应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制定不同的治理方式, 并对治理后的地区进行长期监控。此外, 还应该对全国的土壤状况进行详细地调查, 对区域性的土壤进行风险评估;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应配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必要的仪器设备, 以备突发性土壤污染事件的发生, 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减轻污染, 并将第一手情况和资料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备案, 以便对污染的长期影响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估和后期持续的监控。

3.3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加大科研投入

我国对土壤科学研究起步较晚, 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 经费不足。而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相当成功的案例。其相应的法律体制、监控体制、处理技术等对我国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此外, 还应该加大对土壤污染的科研投入, 将土壤污染研究纳入国家预算方案, 创造优良的科研条件。

3.4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

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加大土壤科学研究力度, 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 与国外建立交流互动平台, 进行合作研究并与国际接轨。

3.5 开展拯救土壤宣传教育活动

保护土壤环境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公众的环保意识。目前我国民众对土壤污染关心不足, 感受不深, 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首先要加大土壤污染防治的科普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的认识, 加强信息公开, 使得民众树立保护土壤的观念并积极参与到土壤保护的行动。

4 结论

我国的土壤污染形势相当严峻, 已经对农产品质量和人民的健康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同时也引起了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 我国在低毒新农药应用、污灌控制、“三废”处理等方面成绩显著, 但是近期内土壤污染问题在部分地区仍呈逐渐加重的趋势, 尤其是城郊、乡镇企业密集地区和滥用农药的农村地区。因此, 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认清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尽快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控制和治理土壤污染。

摘要:目前农业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尤以土壤污染影响深远。土壤污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并危害人体健康。文章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土壤污染来源、土壤污染特点等, 并且给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对策方面的建议。

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对策 篇9

1 森林有害生物对森林发展的影响

1.1 有害生物导致森林发展受阻

森林中的有害生物是指那些以破坏森林资源为生长条件的生物, 在东莞地区的森林中以八角尺蛾、油茶尺蛾等居多。这些生物的存在使森林大面积获病, 导致枝叶脱落、生长速度缓慢, 严重者则导致大面积的树木死亡。

1.2 生物灾害占用大量人力物力

为了治理森林中的生物灾害, 林业局和地方森林保护部门每年都使用大量和人力、物力和财力, 以保证森林的健康成长。但是虫害有屡灭不绝的趋势, 致使森林保护工作的难度增加, 因此, 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应对方式始终是必要的。

2 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2.1 东莞地区城市化扩大使森林自身抗虫害能力降低

东莞是广东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东莞城市化进程快、企业林立, 使原本森林数量大大减小, 而城市中的森林公园中已经出现大量的人类活动, 致使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 并显现出较为严重的退化趋势。天然林原本的抗病能力和对虫害的自我防御能力, 因为森林数量的减少和人类活动的介入降低了。另外, 林区面积的锐减和人类活动的介入使森林生物的种类逐渐减少, 林区鸟类等生物的存活率和活动空间都受到了影响, 能够克制害虫的“天敌”减少, 使森林病虫害增多。

2.2 贸易繁盛增加了外来生物影响本地生物多样性的风险

东莞与深圳紧连, 受深圳作为我国第一大通商口岸的影响, 东莞的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息息相关, 而森林的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首先, 随着经济与贸易流动的日趋频繁, 对进口商品的检疫难度也在不断提高, 很多有害细菌和生物通过货物流动“蒙混进关”, 无形中增加了森林有害生物的传播风险, 甚至直接威胁到当地的生态环境。据了解, 我国的外来杂草超过100种, 其中携带害虫的有30多种, 带有病原菌的超过了20种。目前, 东莞森林也不能排除有外来物种的侵袭的风险, 而如何应对可能存在的虫害, 还需要森林保护人员进一步探索。

2.3 气候变化使虫灾治理难度加大

东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本地区的气温常年处于较高的状态, 空气湿度也有所增加。温度和湿度的增加使得害虫的滞育期明显缩短, 从而增加了害虫的危害期。并且, 很多越冬虫态的成活率都明显提高, 使得害虫的大面积爆发成为必然。尽管使用各类化学药剂能够在短期内解决虫害危机, 但是, 很多药物的排放是能够满足部分害虫的生长需求的, 例如, 二氧化硫等对介壳虫或者蚜虫的生长都非常有利, 而其大量生长则会为森林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这就导致东莞地区森林虫害防治“屡治不灭”的情况产生。

3 防治森林有害生物的方法

3.1 科学经营森林, 提高森林自身防御功能

为了提高东莞地区森林自身的防虫抗害能力, 需要林业局和森林保护组织对森林进行科学的经营, 例如, 在种植人工林时讲究树种的交杂种植, 不仅包括不同树种的交杂种植, 还包括草皮、灌木、乔木的交杂种植。这样的经营从技术角度讲, 不仅使森林的树种结构更多变, 使虫害滋生的条件更为复杂, 减少虫害滋生的可能性, 还能够使森林的层次变得更加丰富, 适合更多物种的生存, 使对抗虫害的物种能够增加繁殖的机会, 成为对抗虫害的“好帮手”。另外, 在人工林种植时还应该注意筛选和培育抗性树种, 以提高树种的免疫能力。对人工林的伐取使用应有计划, 使伐育节奏符合树木长势和抗性提高的频率, 以增强森林自身的抗虫害能力。对于东莞地区原生态的森林, 所采取的唯一措施就是保护, 不仅保护森林不被砍伐, 还要保护森林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使原生态森林成为抚育抗病树、抗虫害物种的“摇篮”。

3.2 采用物理、化学方式进行虫灾治理

高温处理、诱杀是森林虫害防治中主要应用的物理方法。物理方法的使用能够使治理虫害的行为本身对森林的伤害程度减轻到最小, 并且不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 但物理灭虫方法不能根治虫害, 而且需要较先进的设备作支撑。化学防治法主要指利用各类化学农药对森林有害生物进行控制或者灭杀, 化学方式灭虫虽然能够大面积有效灭虫, 但同时对森林的其它物种有损伤。因此, 使用物理、化学方式进行虫灾治理, 其基本方法和药剂的使用, 还需要科学研究作为支持。

4 结语

森林虫害防治是东莞地区森林保护和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要使森林资源得到长期的发展, 还是应以科学管理和培育森林为基础, 同时谨慎选择和使用物理、化学等防虫灭虫方式, 保护森林资源远离有害生物的侵袭。

参考文献

[1] 林干琼.融水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止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J].广西林业, 2008 (6)

福建煤矿水害防治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10

但近10 年来,福建煤矿水害事故呈上升趋势,成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尽管有关管理部门和煤矿认真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在煤矿水文地质特征、水害事故特征及原因分析、防治技术与对策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1-7],但煤矿水害事故仍然频繁发生,主要表现为老窑、采空区透水和煤系底部栖霞灰岩岩溶水的突水。

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生产,造成经济损失,而且易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因此,总结福建省煤矿水害的特点,分析煤矿水害的原因和防治水现状,提出防治对策,对指导煤矿的防治水工作,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水害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福建煤矿水害的特点

1. 1 地质概况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面积12.3万km2,其中含煤地层分布面积7 000多km2,出露面积1 746 km2。福建省煤矿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的西南部即闽西南地区,位于东经116°10'~118°25',北纬24°25'~27°,分别为永安煤矿区、大田县上京煤矿区、龙岩—永定煤矿区和天湖山煤矿区等煤炭生产基地。主要含煤层位为下二叠统童子岩组(俗称童子岩煤系),上覆上二叠统翠屏山组与煤系为假整合接触;下伏下二叠统文笔山组和栖霞组与煤系整合接触,童子岩组由泥岩、粉砂岩、砂岩和煤组成,总厚度约为800 m。童子岩组地层分为3段:第1段(P1t1)、第2段(P1t2)、第3段(P1t3);沉积类型有3种:西部条带的连城类型,仅第3段含煤;中部条带的龙岩类型,第1段、第3段都含煤;东部条带的天湖山类型,仅第1段含煤。各矿区内划分为若干井田(或块段),各井田(或块段)煤层赋存状况变化较大,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倾角随构造变化而异,一般为15°~70°,煤层顶板多为细粉砂岩和泥岩,煤质均为中高变质无烟煤,含煤岩系中含弱—中等富水性岩层,矿井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1]。

1. 2 水害类型

根据煤矿水害发生的特点,福建煤矿水害事故的主要类型有: 老窑、采空区积水造成的水害; 栖霞灰岩的岩溶水造成的水害; 雨季期间的淹井[2-3]。

1. 3 矿井充水因素

据调查,福建煤矿的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有: 大气降水,老窑及采空区积水,构造裂隙水,灰岩裂隙—岩溶水[2]。充水通道主要有: 构造破裂面,采动后形成的“三带”及地表塌陷,老窑、采空区和废弃巷道,软硬层接触面,封闭不好的钻孔,小型岩浆岩侵入体裂隙带。

2 福建煤矿水害及防治水的现状

2. 1 老空水透水事故频繁发生

福建多数矿区小窑采煤历史悠久,老窑密布且无据可查。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小煤窑掠夺式的非法超层越界下山开采,留下了许多采空区,且未进行地质填图,无法准确了解其分布状况。这些新老小窑、采空区不仅可能积水,而且造成与地表水体有水力联系或成为大气降水的入渗通道,留下了许多水害隐患[2-3]。老空区透水事故频繁发生,典型案例有:

1) 2005 年5 月28 日新罗区雁石镇赤坑煤矿的老空区透水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 2010 年7 月8 日永定县龙潭镇老寮坑煤矿的老空区透水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 2 栖霞灰岩岩溶水突水事故日益突出

童子岩煤系地层本身属弱含水岩系,正常情况下文笔山组泥岩起着隔离栖霞灰岩的作用,栖霞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不是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但该煤系地层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断裂构造发育。在童子岩煤系地层与栖霞灰岩之间普遍发育缓倾角断裂,造成文笔山组泥岩,甚至童子岩组一段地层的部分缺失,其下盘多为栖霞灰岩,栖霞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压力大、水头标高高; 而上盘多发育切穿煤系的高角度导水正断层,深部开采容易揭露断层,刚揭露时可能充导水性不强,有滞后突水现象。巷道揭露及采动后,由于矿压的作用,岩体应力重新分布,使断层或裂隙“活化”,成为强渗通道的导水断裂带,加之岩溶裂隙承压水的水压作用,岩溶水导入巷道造成突水的可能性极大。典型案例有:

1) 1990 年上京矿区后洋井田+500 m水平大巷的栖霞灰岩岩溶水突水事故,造成该井田300 万t煤炭资源至今尚未解放[4]。

2) 新罗区王庄煤矿因栖霞灰岩岩溶水涌水量大,水温高,被迫停产,造成经济损失[2]。

3) 新罗区白沙南煤矿区水鸭科煤矿2004、2005 年两次栖霞灰岩岩溶水突水并淹井后,进行井下强抽水,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造成该矿附近地表的地面塌陷和民房墙体开裂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别是该矿区东方煤矿2011 年“10. 20”的栖霞灰岩岩溶水突水,造成2 对矿井被淹,矿区产量减少50 万t,还影响到矿区其他煤矿的安全生产及开拓延深。

2. 3 雨季防淹井事故不容忽视

井口标高较低且布置于河流附近的矿井,雨季期间可能造成淹井事故。强降雨的大气降水通过地表塌陷和小煤窑采空区进入煤矿。典型案例有:

1) 1998 年闽北地区发生洪灾,致使邵武煤矿被淹事故,造成经济损失达3 000 万元[2]。

2) 2008 年的强降雨,大气降水通过地表塌陷和小煤窑采空区进入翠屏山煤矿,造成该矿+190 m水平的中央泵房和采区变电所被淹事故,经济损失达3 000 万元。

2. 4 探放水的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

目前,福建煤矿采用的探放水方法主要是钻探和巷探[5-6]。按照“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采用钻探和巷探方法进行水文地质探测,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钻探和巷探工程量大,进度较慢; 探放工程控制和覆盖范围小,探测盲区大,具有盲目性。因此,单纯采用钻探和巷探的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在物探方法应用方面,目前福建煤电公司有1 台YDX( A) 直流电法仪,龙岩学院有1 台网络并行电法仪,且还在试验阶段,还不能正式用来探测含水异常体。

2. 5 煤矿水害防治专业技术人才长期缺乏

福建省煤矿水害防治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2011 年12 月上旬在厦门由福建省煤炭学会和福建省煤炭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煤矿防治水专题研讨会”的情况可见: 会议提交的42 篇论文中,地质专业的14 篇( 其中水文地质专业的1 篇) ,只占1 /3。煤矿水害防治专业技术人才的紧缺综合表现在:

1) 高水平的能独立承担水文地质专项研究课题的专家极少;

2) 煤炭生产企业缺乏具有工程师职称的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才;

3) 探放水工缺乏实战经验。

3 煤矿水害的防治对策

3. 1 加强管理

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法律法规。改变观念,要以水文地质单元或整个矿区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水害发生的规律性。充分认识老空区透水、栖霞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突水的危险性和灾害性。把水文地质的日常工作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3. 2 加强煤矿水文地质工作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结合福建省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特点,广泛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对矿区范围内岩层的含水性,各种地质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特别是小窑、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和积水情况,各钻孔的封孔质量,当地的年降雨量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查明充水水源和通道,编制水文地质图,指导防治水;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做好地面防水和井下防水工作[2]。

3. 3 开展煤矿水害专题研究

建立以栖霞灰岩承压含水层为研究对象的水文地质结构模型或突水机理模型。深入研究栖霞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为主的富水、高水压含水层的岩溶发育规律; 地下水在天然流场中的运移规律及其对矿井突水的控制作用; 开采条件下的栖霞灰岩承压含水层及其突水通道的变化规律; 底板破坏深度及栖霞灰岩承压含水层的导高的确定; 防水煤( 岩) 柱的合理留设及开采下限的确定。通过专题研究,为矿井突水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3. 4 改善探放水手段和装备

在小窑、采空区多的矿区或受栖霞灰岩承压含水层威胁的矿区,探放水应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有突水危险性的地段,采用钻探和物探的方法进行探水,探清积水区的距离、范围、含水量,然后用适当方法疏放[6]。

抓紧网络并行电法仪探测含水异常体试验,并在全省煤矿推广应用。其他矿井物探技术如三维地震、矿井音频电穿透技术、矿井瑞雷波探测技术、矿井地质雷达、矿井瞬变电磁法等探测方法[5],可委托给外省有关单位进行试验,寻求最适合福建省煤矿实际的探测方法。认真解析探测成果并结合探测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和开采情况,对水害隐患进行较科学、客观的预测。

3. 5 培养防治水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培育高水平的能独立承担水文地质专项研究课题的专家团队; 培养能熟练从事煤矿水文地质日常工作的水文地质工程师; 对煤矿的探放水工要加强实战培训,熟练掌握探放水的操作技能; 加强对全员进行防治水常识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

4 结语

现状:防治对策 篇11

在美国,青少年网瘾问题给青少年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导致青少年网瘾的原因主要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为了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美国颁布了相关法律,创建了防治网络沉迷的组织和机构,并对青少年展开核心价值观教育。美国的经验对我国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解决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美国;青少年;网瘾;危害;康复

20世纪90年来以来,人类社会逐渐步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了沉迷于其中的危险。美国在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研究和防治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美国的经验,为我国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美国学界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研究

美国学者对青少年的网瘾问题的研究,主要从危害、界定和类型三个方面展开。

(一)青少年网瘾的危害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只有5.7%的受访者表示有无法控制上网的欲望。[1]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美国网瘾青少年所占比例不断攀升。美国哈里斯调查公司在2007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大约85%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网瘾问题。[2]这不仅给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双重伤害,而且也给家庭、对学校、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强迫性”是网瘾的重要特征之一,过度上网会导致人脑化学元素失衡,改变大脑的协调功能,长期的网瘾行为会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3]

西雅图儿童研究所的克里斯塔基斯(D. A. Christakis)认为,沉浸于暴力游戏之中的青少年,非常容易与周围人发生暴力冲突。[4]。例如,2007—2010年间,美国多次发生网瘾青少年杀死亲人和伤害他人的事件。[5]美国托雷多大学尼可丁教授等人有关网瘾者与犯罪关系的研究发现,二者的联系非常密切,特别是随机犯罪。患者沉迷网络愈久、网瘾情况愈严重,犯罪的可能性愈大。网瘾已成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6]美国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已导致心理疾病、严重的社会交流障碍、对亲情和社会的冷漠、极端的暴力凶杀行为等严重后果。

(二) 青少年网瘾的界定

1994年,著名精神病研究专家伊万·戈登伯格(Ivan Goldberg)最早提出了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的概念,他借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中关于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指出网瘾是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7]1996年,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扬(Kimberly Young)指出,网络成瘾是一种没有涉及中毒的“行为—控制失序症”,它和赌博成瘾等行为成瘾类似。[8]次年,戈登伯格进一步指出,网瘾是因为过度使用网络而造成的沮丧,或者说是对身体、心理、人际、经济和社会功能造成的损害。[9]有人认为,戈登伯格对网瘾概念的不断修正,促使网瘾问题从心理学研究深入到了精神病医学的研究领域。[10]

(三)青少年网瘾的类型

金伯利·扬从成因的角度将网瘾分为5种类型:一是网络信息成瘾,冲动性地浏览网页及搜索过多的数据或资料;二是网络交流成瘾,迷恋网络中的人际关系;三是网络交易成瘾,非常关注在线购物和交易;四是网络控制成瘾,难以控制对成人网站的访问;五是网络游戏成瘾,过于迷恋网络游戏。[11]有的研究者则按照青少年在使用网络过程中遇到危险的性质,将网瘾分为联系性危险、内容性危险和商业性危险三类。[12]也有研究者根据网络的具体内容而将网瘾分为四种类型: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信息成瘾和网络交易成瘾。[13]从不同的视角分析青少年网瘾,有利于我们从不同的层面去了解网瘾的特征及其复杂性和危害性。

二、美国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分析

“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他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天性。”[14]因此,有必要从美国网瘾青少年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来探讨和分析导致青少年网瘾的缘由。

(一)家庭层面的原因

第一,家庭成员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青少年和父母沟通不畅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困扰。正如美国心理学家伯格(J. M. Burger)所言:“个体如果在常态社会中缺少尊重和爱的需要,那么他的发展就会产生阻碍。”[15]第二,家庭氛围不和谐。对于青少年而言,和睦的家庭关系和温馨的家庭氛围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金伯利·扬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在气氛和谐家庭中的青少年更容易认同和适应集体生活,而生活在气氛紧张家庭中的青少年则更容易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情感补偿。第三,家长监管不到位。在美国,父母忙于工作,缺少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忽视对子女教育和监管的情形并不鲜见。

(二)学校层面的原因

校园中缺乏监管的免费上网机会是青少年网瘾一个重要原因。[16]美国中小学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的主要责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学校网络道德教育滞后。中小学网络教育非常强调知识讲授和技术操作,却忽视了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这使得美国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其二,学校网络监管不严。美国大部分中小学校缺乏专业的网络德育工作者,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解决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总体看来,美国大部分中小学校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少有学校会把学生网瘾问题当作学校的要务来抓,更不会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来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的网瘾问题。

(三)社会层面的原因

青少年网瘾问题的产生,与美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美国社会问题不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战争一直不断。政府的好战行为为美国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并使用暴力解决问题作出了榜样。[17]其二,美国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过分讲求民主,将导致政府监管不力。而政府监管乏力又将无助于一系列问题,如青少年的网络认知偏差、网络情感依赖、网络抵抗力薄弱和网络行为失范等的解决。

nlc202309030410

三、美国对于青少年网瘾问题的防治对策

那么,美国在意识到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及其危害之后,主要采取了哪些对策和措施呢?

(一)政府的法律保护

1998年10月,美国政府先后通过了《儿童在线保护法案》和《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案》。前者的目的是禁止网站有意识地向未成年人提供有害的内容。[18]后者主要解决网络商业组织非法收集儿童隐私信息,危害儿童安全使用网络的问题。[19]这两项法案的出台表明,美国政府力图在儿童和成人使用网络权限上寻求平衡,既保护儿童安全使用网络,又不损害成年人自由使用网络的权利。2000年12月,美国政府通过了《儿童互联网保护法案》。该法案规定,申请国家资助的中小学校和图书馆必须要有网络安全政策,有具体的措施保护儿童安全使用网络。[20]这项法案特别强调技术保护手段,要求上网的电脑必须安装安全软件,过滤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内容。这三项法案的实施,不仅为美国儿童安全使用网络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法律保障,而且促使家长、学校和社会保护儿童安全上网的行为变得更加协调统一。

(二)社会组织的技术支持

在青少年网瘾的防治上,美国社会组织也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成立了非营利性的网瘾防沉迷组织和营利性的网瘾治疗中心。

1.非营利性的网瘾防沉迷组织机构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美国出现了很多监督网游的行业组织,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在网游管理方面的不足。美国非营利性的网游防沉迷组织的发起者,主要是一些公益性社会组织和研究人员,以及曾经沉迷于网游的玩家和网游受害者的家属。1994年,互动数字软件协会在纽约成立了“娱乐软件评级委员会”,评估人主要是已退休的学校校长、专家和家长等,其任务之一是为互动软件产品制定一套层级分明的等级标准。该协会根据游戏中所含暴力、色情等内容的比例和程度,把游戏划分为所有人、幼儿、10岁以上、13岁以上、17岁以上和18岁成人六个年龄等级。[21]

1995年,时任美国圣文德大学商学院教授金伯利·杨,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布拉德福德成立了互联网防沉迷中心。这个中心属于研究机构,主要从事防治网络沉迷问题的研究及评估工作。2002年,莉兹·伍利(Liz Woolley)在威斯康星州奥西奥拉成立匿名在线玩家。其作作非营利的康复机构,致力于宣传沉迷网游的危害,并为沉迷于游戏的玩家及其家人、朋友提供帮助。2011年,杰里·班菲尔德发起成立2012视频游戏沉迷援助,其任务是介绍网游沉迷的危害,为沉迷于网游的玩家提供帮助。

2.营利性的网瘾康复中心

2009年,美国首家网瘾戒除中心——“天堂牧场疗养中心”出现在美国华盛顿州福尔城。[22]该中心的主要工作人员是心理医生、网络专家和户外活动组织专家等。他们通过心理咨询、生活护理、社交技巧训练等传统方法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中心能同时为6个人提供治疗,每人每个疗程(45天)的治疗费是1.45万美元。[23]“天堂牧场疗养中心”最大的特色是提供家庭情境式的治疗方案。这个治疗方案由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两个部分组成。

(1)室内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天堂牧场疗养中心”位于美国华盛顿州郊区,是一栋两层的布置温馨、装修精致的美式别墅。第二,坚持去健身房锻炼身体。每天晚饭后,“孩子们”都要在“妈妈”的带领下到附近的健身中心去锻炼身体。第三,参加心理治疗课程。心理治疗课程要求学员每周上两次瑜伽和冥想课、一次艺术治疗课、一次按摩治疗课。第四,规划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在学员离开中心的前一周,盖里夫妇和卡什博士会为每名学员制定“防止复发计划”,并规划未来的职业和生活。

(2)室外治疗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每天定时到户外劳动。接受治疗的学员需要每天定时喂养小动物,并在屋后小院内种菜、浇水和锄草等,目的是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第二,坚持参加野外活动,比如郊游,野营、垂钓、骑车、攀岩、漂流,看橄榄球赛等。学员们在组织和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身体并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逐渐从网瘾中走出来,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这种治疗的方式对学员的康复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除了政府颁行法律法规和社会自发形成的网瘾防沉迷组织和网瘾康复中心外,美国还非常重视对青少年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2010年,奥巴马在一次演说中指出,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的事情。他以一个父亲的身份而不是一位总统的身份向美国的家长呼吁,“孩子的教育责任,起点是他的家庭。……希望大家配合起来,把电视关掉,游戏机关掉,晚饭后和孩子一起读书”。这表明美国在对青少年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非常重视家庭的积极参与。这种教育改革的精神与美国当时全国范围内的品格教育运动保持一致。

在这场运动中,从总统到普通民众,从学者到教师,从教育行政部门到研究机构,从立法机构到有关社会团体,都呼吁改进教育,实施新品格教育,以重建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为此美国中小学校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如开设专门的课程,开展具有教育价值的课外活动,张贴写有核心价值观的横幅和标语等。这种涉及到政府、家庭、社会、学校等多个系统、多个层次的核心价值观重塑运动,为美国网瘾青少年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上述研究表明,为了防治青少年的网瘾问题,美国政府和社会采取了多样化的对策和方案。面对国内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网瘾问题,我国中小学校可以借鉴国外心理教育的有益方式,与道德教育形成互补,[24]以提高我国道德教育尤其是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76.

[2][5]陈雨农,等.美国人的网瘾困扰[N].电脑报,2012-09-03.

nlc202309030410

[3]付菁菁.美国南加州华裔网瘾问题现低龄趋势[N].中国新闻网,2010-05-25.

[4][美]布罗迪.远离网瘾,别让电子产品绑架孩子[N].纽约时报中文网.2015-07-07.

[6]佚名.10%美国青少年有网瘾,专家建议上网不应超2小时[EB/OL].2014-11-03.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1103/c66323-25960053.html.2015-11-03.

[7]崔丽娟.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特性与预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8][11]Kimberly Young. Psychology of the Computer Use Ⅺ,addictive use of the Internet: a case study that breaks the stereotype[J].Psychological Reports, 1996:899-902.

[9]石之昌.青少年网瘾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0]邓验,等.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2):89-92.

[12]何恩基.美国儿童网络保护政策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2(4):62-66.

[13]董亚君.美国青少年网瘾研究现状及对策对我国的启示[J].社会心理科学,2012(9-10).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美]伯格.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16][美]金伯利·杨.美国学者提出五招并施治网瘾[EB/OL].2005-03-13.http://www.sifangpu.com/a/201510/12181.html.2015-11-03.

[17]安钰峰.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青少年的伦理品格状况与特定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9(4):68-73.

[18]Child Online Protection Act[DB/OL].1998-10-23.http://www.copa commission.org/commission/original.shtml.2015-11-03.

[19]The Children's Online Privacy Protection Act[DB/OL].1998-10-21.http://www.coppa.org/coppa.htm.2015-11-03.

[20] Children's Internet Protection Act[DB/OL].2000-12-20.http://www. ala.org/cipa/law.PDF.2015-11-03.

[21] Entertainment Software Rating Board[DB/OL].1994-07-29.http://www.esrb.org/.2015-11-03.

[22] 高原.美国开设首家网瘾戒除中心[EB/OL].新华网.2009-08-29.

[23]王烨捷.14500美元45天,看美国人怎样治网瘾[N].中国青年报,2010-08-09.

[24]杨韶刚.国外心理教育介入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启示[J].中小学德育,2015(4):18-21.

责任编辑 徐向阳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对策思考 篇12

关键词:生物入侵,生态环境,影响,措施

所谓生物入侵,是指动物或植物从天然存活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入到新的地域并成为野生状态后,由于缺少天敌或引起食物链的改变,形成对新地域物种的竞争优势地位,侵占、掠夺生存资源而导致的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稳定状态的一种生态性危害。目前,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环境危机之一。

1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

1.1 概况

我国生物入侵现象十分严重,已遍及34个省级行政区,近年来仍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据统计,目前已有400多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我国,其中至少有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23种入侵微生物。植物如紫茎泽兰、豚草、水葫芦、喜旱莲子草、刺花莲子草、飞机草、大米草、微甘菊等;害虫如美洲斑潜蝇、美国白蛾、松突圆蚧、稻水象甲、马铃薯甲虫等;动物有福寿螺、非洲大蜗牛等;病原微生物有造成马铃薯癌肿病、甘薯黑斑病、大豆疫病、棉花黄萎病的致害微生物等[1]。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递增1~2种[2]。

1.2 地理分布特征

生物入侵现象在我国的分布很不均衡,呈现一定的区域特征。西北、青藏、内蒙区生物入侵现象很少。东北和华北主要入侵生物有豚草、白蛾等。西南主要有飞机草、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等,飞机草从我国云南南部传入,现已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的很多地区并以较快的速度向北推移。华南、华中和华东主要的入侵生物有大米草、薇甘菊、豚草、水葫芦、福寿螺、蔗扁蛾、松材线虫等[3]。

总之,我们生物入侵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东和华中区,华北和东北次之,西北最少。其数量和密度分布都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的趋势。

2 生物入侵的途径

外来物种的入侵的途径包括自然扩散和人为引入两种途径。自然扩散是指自然界中的植物靠自身扩散传播慢慢侵入到其他生态系统,有的通过根、茎、叶的繁殖,有的则通过种子的传播;另一种是通过自然媒介和动物媒介,如风、水、动物食用植物或者携带种子传播到其他地区[4]。

人为引入主要有:

(1)为了发展经济,从国外引入物种,如牛蛙;

(2)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引入物种,但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外来物种成灾,如水葫芦;

(3)进出口贸易和入境旅游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便捷途径;

(4)船舶压载水:据统计,每年约有100亿t的压载水在全球转移,每天约有3000余种动、植物通过压载水在世界范围内迁移[5]。

3 防治生物入侵的对策及思考

在对入侵生物的防治策略上,应该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针对上述生物入侵的途径,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3.1 预防

预防是对付生物入侵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根本的途径。

3.2 加强检疫,建立预警系统

加强检疫是阻断生物入侵的有效措施,它能够禁止或限制带有入侵性的动物、植物、病菌等的传入,或者在传入后限制其传播,阻止向其他地区蔓延。另外要制定“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有关部门可根据“数据库”名单进行检疫,对可能入侵物种加强防范。

3.3 进行外来物种长期监测

外来物种从引入新的环境到种群形成入侵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被称为时滞。其长短从几年到几十年或上百年不等,如美国黑果稠李的入侵时滞为29a,鱼鳔槐的时滞长达265a。而凤仙花在捷克入侵时滞为40a,而在英国则为80a[6]。所以,应对外来物种进行长期监测,通过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特征和分布地区、生长过程的监测,分析其生长特征以及对周围生物生长的影响,从而预测其入侵风险和危害程度,及时提出预警,防止生物入侵的发生。

3.4 关于治理生物入侵的思考

俗话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对入侵物种同样适用,从某种角度讲,入侵物种其实就是一种尚未被开发的资源。如小龙虾本是入侵生物,原产于墨西哥,上世纪30年代进入我国,对当地的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产生威胁,后来却成了人们喜爱的美食,并成为了新兴养殖产业,为人们赚取经济利益;大闸蟹在中国是美食,且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而流落到英国却成为当地的入侵物种,令人们深恶痛绝;据悉,我国福建省在阻击生物入侵方面采取喷混合除草剂有望将水葫芦变成净水器,即先向水葫芦喷洒两种混合的除草剂。一种除草剂破坏水葫芦的叶绿素,让它枯萎,一种除草剂渗透到根部,大概经过15天,水葫芦就彻底枯死了。这时候再喷上一种微生物菌,让水葫芦成为微生物菌的培养基,经过微生物菌的新陈代谢生理功能,将水净化。

可见,对外来入侵物种加以利用,是一条解决入侵危害的更好途径。相信,随着世界各地区交流的不断深入、人们文化心理的逐步改变、人类改造利用入侵种技术的研究和加强,必定能发现更多的利用入侵物种的方法,为人类生活造福。

参考文献

[1]安志兰,郭笃发,褚栋,刘国霞,范仲学.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控制策略[J].山东农业科学,2007(1):87~91

[2]姚润丰.400余种外来生物入侵我国[J].草业科学,2005,22(1):51

[3]齐艳红,赵映慧,殷秀琴.中国生物入侵的生态分布[J].生态环境,2004,13(3):414~416

[4]陈英玉,周向阳.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2):25~29

[5]段景春.生物入侵与生态环境安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3):187~189

上一篇:低碳技术下一篇:职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