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模式论文

2024-05-09

竞技模式论文(精选12篇)

竞技模式论文 篇1

竞技体育是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 其管理模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国家体育竞争力。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是某一个国家整合本国体育资源后所作出的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 管理模式可能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但其总体框架与格局并不会发生较大变革。

1、中国竞技体育管理模式

自建国以来, 我国竞技体育获得较大发展, 已经一度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过渡, 这为申办2008年奥运会奠定了基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性, 竞技体育也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推行奥运战略计划, 国家体委在10世纪90年代初就制定了一系列举国体制的改革措施。1995年, 国家出台了《奥运争光计划》, 将竞技体育推到一定的历史高度。举国体制与《奥运争光计划》为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上取得骄人成绩奠定了基础, 也展现了竞技体育的巨大吸引力。尔后, 中国政府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制订了新时期的体育工作计划, 要求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另外, 中国政府还将体育资源整合起来, 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 推动构建竞技体育的竞争机制, 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竞技体育体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使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势如破竹, 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也进一步带动了新时期下体育事业的发展。

2、发达国家竞技体育管理模式

2.1、美国竞技体育管理模式

美国的竞技体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其管理模式对德国、英国、意大利、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影响极为深远, 具有较强的代表意义。美国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竞技体育管理机构, 且一直对竞技体育的监管力度较小, 主要通过高校、体育联盟、奥委会等各种社会组织对竞技体育进行管理。这些组织在各自范围内组织竞赛, 极大地推动了美国职业篮球、橄榄球、棒球、冰球等项目的发展。这种典型的社会管理型竞技体育管理模式虽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但在慕尼黑奥运会上却落后于前苏联, 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落后于民主德国, 这一度引起了美国联邦政府的重视, 并要求加大对竞技体育的财政拨款。随后, 美国积极颁布新体育法, 加强对运动员的培养, 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社团共同筹集竞技体育款项, 且这种筹款的力度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2.2、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模式

总体而言, 俄罗斯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是举国体制、市场化运作机制与现代化管理高度融合的结果。自苏联解体以来, 体育管理机构一直不稳定, 处于不断变化中, 从体育运动委员会到体育青年旅游委员会到俄罗斯体育运动协会代理部, 不一而足。目前, 俄罗斯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可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以总统体育问题协会协调委员会为代表的政府职能机构;一条是以俄罗斯国家奥委会为代表的社会团体机构。政府职能机构主要负责统筹制定体育发展规划, 制定和监督执行国家体育政策、法律法规, 协调处理政府与各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筹集款项, 培养高素质运动员队伍。俄罗斯国家奥委会主要负责对运动员展开训练, 并与国际奥委会进行接洽、交流。经过较长的发展, 俄罗斯体育俱乐部商业化倾向明显, 已经走出了一条集产、经、销为一体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路子, 以市场化为基础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逐渐形成。直到1991年, 俄罗斯的体育管理机制随着社会主义的终结, 其体育管理体制也土崩瓦解, 体育发展一度陷入僵局。联邦制的国家体制已经引入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 举国制为基础的竞技体育开始融入市场, 以《俄罗斯体育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15) 》为代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渐被建立起来, 并成为俄罗斯政府支持竞技体育的重要依据。例如, 2007年体育预算达到70亿卢布, 2006-2015年间的预算总额将高达1050亿卢布。俄罗斯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同时, 充分吸收了前苏联在体育管理方面的重要经验, 对体育管理模式进行了修订与改革, 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化竞技体育管理模式。

2.3、日本竞技体育管理模式

与美国、俄罗斯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不同, 日本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更偏向于政府主导。日本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沟通各体育组织, 实行宏观管理———制定法律法规———监管体育发展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文部省是统筹制定体育发展计划与规划的最高权力机构, 其下属单位体育局按照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三类负责实施体育发展计划, 体育局还具有为国家体育发展提供有效决策的职能。日本政府认为, 竞技体育对提升国家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相比之下, 日本政府在调动社会体育团体积极性上表现不明显, 体育发展的自主权相对较少。竞技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日本体育局及政府的支持, 其经费来源主要为政府拨款。1990年, 日本政府设立体育振兴基金, 并通过不同渠道提高体育投入, 且发动企业积极赞助体育事业的发展。在足够多的经费支持情况下, 日本曾在28届奥运会上取得了总奖牌数排名第五的优异成绩, 其竞技体育的发展速度及成果值得各国借鉴与反思。取得这种成绩主要得益于日本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体育制度改革。1991年, 日本将奥林匹克委员会从日本体育协会中独立出来, 并赋予其发展竞技体育的重任。尔后, 日本启动“日本国立体育中心”, 将竞技体育融入到医学、科学等众多学科中, 以便于对竞技体育展开深入研究。经过一系列改革, 日本竞技体育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3、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对策

3.1、转变观念, 积极发挥竞技体育的多元功能

竞技体育具有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 然而日益发展的竞技体育仍具有较强的政治化倾向, 俄罗斯、日本等国正是通过加强竞技体育的政治化来提升竞技体育的竞争力。只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发达国家才能不依赖政府的支持且能提高竞技体育的整体竞争力。中国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将竞技体育纳入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中, 发挥竞技体育的激烈性、不可预测性与欣赏性特点, 加快开发竞技体育的多种功能, 最大限度地发挥竞技体育的多元功能。

3.2、变革体育管理体制, 推动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俄罗斯、日本的国情各不相同, 其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也应有所区别, 才能有效利用本有优势, 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所以, 中国的竞技体育不可一味模仿、照搬国外的管理模式, 而应突出自身特点与特色, 构建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在新形势下, 我国要加快建设竞技体育重点项目, 增加夺牌项目的比例, 有效发挥竞技体育的总体战略;加大竞技体育的科研投入, 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竞技体育的发展协同进步。

3.3、完善运动员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

一方面, 设置专门的职能机构, 完善运动员人才培养模式, 将教育系统、俱乐部系统及国家体育系统结合起来, 为大型的国内外赛事提供高素质运动员人才, 从而从整体上提升运动员的水平与竞赛技巧。另一方面, 坚持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原则, 集中力量办大事, 有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而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竞争力, 使之与国际竞技体育有效接轨。

西方发达国家的竞技体育发展历史较早, 其管理模式相对较完善, 对我国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 我们有必要对比不同国家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 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进而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孙科, 杜成革.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及其变革走向[J].体育学刊, 2012, 01.

[2]畅皓.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转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10.

[3]王金花.江苏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4]宋德海.转型过程中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发展路径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15, 05.

竞技模式论文 篇2

摘 要:竞技能力是比赛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从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目标出发,着重从平时培养运动员协调的身体,专门的体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耐力、协调能力),创造出自然美的动作,去粗取精,注重表演能力、表现力的提高等方面,论述了竞技能力的培养对比赛的重要性。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竞技能力

竞技能力是比赛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是比赛制胜的基础。由于运动项目的不同,竞技能力的内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健美操运动由于具有健身美体的体育学价值,大小型的健美操比赛广泛展开,因而受到社会各界和学校的广泛重视。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竞技能力的培养则是一个最基本和关键的问题。而竞技能力是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训练,并且这种训练是建立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的。人体的技能水平越高,身体运动能力越强,竞技能力也就越高。

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结构分析

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决定的。构成体能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三个因素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作用,又密切联系、相互影响,每一个因素的水平都会影响着体能整体的水平。体能是竞技运动项目基础,是挑战竞技极限的保证。

1、竞技健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依照对健美操成绩相关程度的大小,形态指标中手臂长、上臂围、胸围、体重均达到显著水平。另外与成绩相关性较高的形态指标分别为手臂长/身高、大腿围/身高、胸围/身高。其他指标与成绩的相关不密切。

2、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征。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可以使运动员尽快适应竞技健美操的训练,从而缩短一个普通运动员成为优秀运动员的时间。中国选手大部分是从体操、武术等项目中转到健美操项目的,所以我国选手在专项力量及协调性方面比较优秀。在速度与弹跳方面相对比较薄弱。

3、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点。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要求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敏性高,视、听、触觉及本体感觉准确、灵敏,提高有机体的机能水平,有助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体能因素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影响技术因素以及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一致性。

二、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竞技战术因素分析

技术因素又分为技术风格因素、操化动作因素、难度动作因素、衔接、过渡与连接因素、表现力因素,尤其是在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训练中,使集体具有突出而鲜明的技术风格并非易事,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注意对每一个运动员的后天品格修养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

1、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过渡与连接。在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一致性训练中,往往衔接、过渡与连接是最难一致的环节,因此在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训练中,加强衔接、过渡与连接的一致性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2、竞技健美操中运动员运用自己的技巧显示出热情与魅力。竞技健美操规则中明确规定:成套动作中运动员运用自己的技巧显示出热情、活力、魅力、情感以及适宜外表和非凡的气质,并传达给观众,以捕捉观众的注意;运动员能够持续的通过目光、真诚自然的面部表情和身体的活力与观众交流,而非用喊叫来体现;运动员在成套动作过程中,包括难度动作的完成均具有自信的表现。

3、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风格。竞技健美操要求上肢动作与基本步伐协调配合,共同组成完美的操化动作,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更要求所有队员以一致的操作动作作为一个整体完成表演。一套成功至极的动作,运动员的感觉应该是以神带形,神融体畅,心手相忘随心所欲,在忘我的境界下做出来的动作,却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而这个“我”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这就是具有“我”的独有风格。

三、竞技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分析

心理因素分为合作意识因素、自信因素。心理因素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是进行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一致性训练的内在精神动力。运动员心理能力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提高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一致性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自信与合作意识。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具备与队友协同合作的意识。

四、健美操专项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培养

要想提高健美操的竞技能力,必须重视专项身体训练和基本技术,战术等方面的训练。除先天的.因素外,还有形态、机能、素质、身体训练水平和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从上面诸因素我们可以看出,构成影响健美操专项竞技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协调的身体姿态

健美操把美做为生命,身体素质是基础,人体是一个协调整体的有机体在长期的生活中,由于身体发展的不平衡,会养成许多毛病,使姿势不正确,不协调,明显地损坏了形象。在健美操运动中,如果身体做动作时不能保持全面协调,整体感觉起来就不够匀称、完善、持久、钢键,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逐渐地补偿身体、矫正形态,这是培养运动员竞技能力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先决的条件,他们只有具备了自然优美的身体形态和姿态,才能在比赛中表现出较高竞能力。

2、培养专门的体力

在观看比赛时,经常使人感到运动员在体力上的明显差距。这里面有许多影响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平时的身体训练水平。身体的全面发展是体力的基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就是建立在平时专门体力训练的基础上的。我们把柔韧性、肌肉力量、耐力、协调性称为专门体力的四要素,它们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如图所示

五、结束语

通过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研究,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技术因素、体能因素、心理因素这几个方面对竞技健美操的作用,使竞技健美操逐步提高,从而使竞技健美操这个项目水平逐步提高,促进我国竞技健美操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缑小燕,马迅.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难度动作完成质量重要差距解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竞技模式论文 篇3

1鲶鱼效应的概念

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最早是为挪威渔民所发现。挪威渔民每次返港后往沙丁鱼槽中放一条鲜活的鳃鱼,鳃鱼进入鱼槽后因环境陌生而四处乱游,挑起摩擦。沙丁鱼发现身边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使之巧妙地调动起来,加速游动,这样就可以保持沙丁鱼活蹦乱跳地运到渔港,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管理学中把这一现象称之为“鲶鱼效应”。并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鲶鱼效应”的实质就是打破常规,加入一个有吸引力的因素使之“满盘皆活”。

2 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现存的问题和改革的必然性

2.1中国竞技体育体制现存的问题

政府过于重视金牌,导致资源配置过于倾向竞技体育,社会资源无法物尽其用。2008北京奥运会我们实现了金牌总数第一的突破,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的竞技体育又取得了境外参赛奥运会的最好成绩,在现有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下,无论从获得金牌的大项分布还是小项的占有比例来看,我国要想拓展获奖面已经十分困难。是要继续在现有管理体制下举步不前,力求在2016年巴西奥运会创造另一个“境外参赛奥运会的最好成绩”,还是痛下决心加快改革,从长远利益角度出发,放手市场,力求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肯定是后者。

机构设置繁琐,权责划分不明,导致不能在其位,谋其职。体制改革,就其实质而言,是对整体社会管理的调整,是重大利益的重新分配,其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改革一切不合理的制度与结构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改革,也正是需要重新调整政府、企业、俱乐部等各方面利益关系,改变各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它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也正是因为利益的驱使,导致政府不愿“简政放权”,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俱乐部的利益分配,从而越来越跟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制约了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的发展。

运行机制的单一、死板制约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的管理都面对一个“管”与“放”的问题,两者看似矛盾,但如果能正确运用机制这个“应变器”,就能很好地把握“管”与“放”之间的度,既不会越管越死,也不会越放越亂,两者就能很好的协调起来。

2.2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政治发展的需求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在我国,体育与政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在国内政治中,体育管理体制是中国政治体制中的一个部分,体育发展战略和政治纲领要保持一致;在国际政治方面,体育披着民族主义的旗峡,贴着社会主义的标签,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举国体制就是在那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釆取的精英体育的方法,是以忽视大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大多数人体育利益来达到政治目的的。因此,体育的发展目标的改变会导致体育体制的相应调整,体制变迁同样会体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加大对体育的重视,鼓励全民健身,改革中国经济体育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

体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是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原因。参加体育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体育自身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当达到一定规模和程度,国家势必会对其进行管理和干预,会导致管理体制形态的变更。在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的发展不再是仅仅停留在竞技体育方面,而是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共同发展,并且越来越向群众体育靠拢。体育是大众的体育、是全民的体育,而不是少数奥运冠军的体育,因此,体育自身的发展促进中国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

3 鲶鱼效应应用与中国竞技体育体制的可行性分析

1)充分利用网球协会改革发展的先例这个“鲶鱼”。中国四大金花单飞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充分证明了市场在体育发展中占据决定性作用,要善于利用中国网球协会改革所造成的影响和积极效果,充分吸取其改革的精髓,针对各个项目的项目特点,有计划、有组织的实现从举国体制到市场主导的转变。

2)权责划分明确。改变错综复杂、各个管理层都要插一脚的竞技体育体制现状,使权责分明、管权分离,实现有责可明、有权可依、有法可循。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知人善用,在各个项目体育组织中积极发现能够使项目改革得以实现的“鲶鱼”,充分利用其才能,逐步实现各个竞技体育项目的改革。

3)积极放手市场这个大群体中,积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市场需求决定体育发展的方向,市场就是一个大群体,只有“鲶鱼”不断的发展、提升,才会带动整个市场的繁荣。只有不断地在市场中检验,才能得出是否成功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王俊程.基于"鲶鱼效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构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孙汉超,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杨桦.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我国竞技网球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篇4

关键词:竞技网球,组织管理,发展模式,研究

1 目前我国竞技网球管理现状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1]从我国竞技网球发展历程来看,在60年的发展中,我国竞技网球组织管理模式主要分为政府型组织管理和社会型组织管理,政府型组织管理主要是指在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领导下,自上而下垂直建立起的各级地方专业网球队,由各级部门对专业队进行统一安排训练。随着我国竞技网球职业化、商业化的不断发展,网球运动的发展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主体单一、激励手段和目标单一的行政管理手段的弊端不断出现。

1.1 我国竞技网球管理体系改革的动因

1994年8月,为了适应网球国际化的发展,国家体委撤销网球办公室,成立了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使半实体的网球办公室走向实体化的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标志着我国竞技网球的管理由行政型转向事业型。协会的实体化是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根本所在,是国家体育总局根本转变政府职能,进入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我国竞技体育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是离不开我国“举国体制”下的举国保障。“举国体制”下的竞技网球管理开始出现弊端,随后我国网球管理中心开始对个别优秀运动员实施“单飞”,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单飞”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竞技网球发展中出现的弊端。从国外网球发达国家经验分析,职业化将是我国竞技网球未来发展的动力。

1.2 管理体制下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在我国已经步入市场经济阶段,我国竞技网球已经开始进入职业化发展阶段,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运动员的培养、训练、竞赛等都是以一种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以行政管理和指令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导致实体化的中国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同时拥有类似民间协会、企业、政府派出机构等功能的特殊机构,在面对竞技网球职业化、国际化、商业化不断发展的轨道上。

2 国外竞技网球管理借鉴

从管理权力的归属来看,中外竞技体育管理有三种主要的管理模式,即政府管理型、社会管理型以及在这两种类型之间的中间形态结合型(中间型)。[2]三种主要管理模式都具有明显的特点,但都存在着优点与不足。相对于网球运动的发展,各个国家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与整个竞技体育管理相一致。

美国网球的管理基本上是由民间组织进行管理,美国单项体育联合会下属的美国网球协会是网球项目的最高权力机构,也属于社会性的竞技体育组织,对全国网球运动进行管理以确保网球运动的普及和开展,并向奥委会输送优秀运动员;其中美国职业网球协会是规模最大的网球职业教练员培训机构。

3 竞技网球发展管理模式的

3.1 我国竞技网球管理主体分析

3.1.1 监督指导层

一个国家网球项目的开展是离不开政府的。对于急切需要提高网球竞技水平现状的国家来说,必须依靠国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对网球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才能在有效的资源中,发挥最大的作用。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网球多元化特点逐渐凸显,各种矛盾就开始浮现,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涉及经济利益、产权纠纷等问题,更需要通过法律的手段实施有效管理。

3.1.2 核心管理层

全国性单项协会要健全工作机制、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逐渐改变依赖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形式,依靠社会网络,促进协会良性发展,正确行使职能,承担应负的责任。[3]随着我国竞技网球的发展,以及管理体制的不断优化,网球协会将成为我国竞技网球的直接管理部门,全权管理我国竞技网球运动。

3.1.3 实施管理层

未来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将会逐渐的脱离政府的培养,而是由企业、俱乐部,经纪人和家庭来进行竞技网球运动员的培养。这些企业单位或家庭将与运动员建立直接的联系,并进行直接的管理,管理运动员训练和竞赛的实施,管理俱乐部、团队的运营、宣传以及后勤保障。这些团体将会是网球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竞技网球竞技水平的提高。

3.2 我国竞技网球管理模式分析

未来我国竞技网球发展过程中,组织管理模式应是在国家体育总局党组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由政府主导,国家网球协会管理,各个网球俱乐部、企业、团体等具体实施的“三元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竞技网球的改革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此目前我国竞技网球的管理还需要政府对网球各项工作进行直接管理,以政府办专业网球队为主体,并需要投入精力对网球后备人才和网球大众的发展进行培养和管理,以促进我国竞技网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适度增加优秀网球运动员“单飞”的数量,增加中国网球协会的管理范围,工作职能和方法要逐渐的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化,使更多的社会元素和企业参与到竞技网球中。

改革中期,随着我国竞技网球的发展,后备人才和各项资源的逐渐增加,同时社会经济水平与民众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协会、企业三者对竞技网球的管理趋于均衡,加快网球协会实体化进程,竞技网球运动员由国家和企业均衡办队。应积极借鉴体育发达国家(尤其是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规避或减少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按照“要明确政府和社会的事权划分实行管、办分离,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转移给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的要求。[4]

改革后期,逐步形成以网球协会为主的管理体制,使网球协会成为责权利相统一、全面负责竞技网球管理的实体,实现网球协会的真正实体化。政府进行宏观决策、调控和监督,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各个企业、俱乐部等要在国家宏观政策下,根据网球协会的管理对自己所管理的运动员实施全方面的管理,为其提供训练、竞赛、保障等一系列支持。实现在市场经济调节下,政府宏观调控,协会核心管理,各企业、俱乐部等具体实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网球“三元管理模式”。如表1所示。

4 结论

亲子竞技游戏 篇5

道具: 用麻绳或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圆圈直径约6-8公尺。方法:

①选幼儿一人为螃蟹仰卧支撑或坐在地上圆圈的中央位置。②幼儿二十人左右如圈内用手指点在当螃蟹者的身体上,一面听老师讲一个短短的小故事。③当老师提到“螃蟹”时幼儿马上离开“螃蟹”但不得跑出圈外。④螃蟹者开始作蟹行,用足踏圈内幼儿。

⑤如果被踢中时马上变成螃蟹,看谁最后被踏到者便成为最伟大的螃蟹。目的: 培养肌力

2名称: 面具赛跑

道具: 纸箱或圆纸筒2个或4个高85公分直径约50公分,能从鼻孔看到外面。方法:

①幼儿分二组,各分一个道具。

②排头第一位先戴上面具听口令之后开始跑步或接力方式进行。目的: 满足幼儿隐蔽性喜好。

3名称: 打击魔鬼 道具: 四个橡皮球

方法: 画四个大圆心距离约2公尺左右,让儿童站在圈心内,四角相互抛球。把对方打击出局。

目的: 培养竞争心,敏捷反应,注意力。

4名称: 特快车比赛

道具: 2公尺长竹竿,一组2支。

方法: 5人为一组,从起点前5M处放置目标,扛竹竿进行。听到口令后,5人把2支竹竿放在双肩上出发,饶过目标,较快回来起点着为胜利。

目的: 配合韵律感,没有相互协力是很难前进,这个是培养团体意识的游戏。

5名称: 骑竹马比赛

道具: 竹竿直径约2公分粗,长2公尺。

方法: 5人一组,从起点线向前15CM处放目标,各组骑竹竿进行,5人一支竹竿出发(每人都要握住竹竿)较快回来者为胜利,有人没持着竹竿时,重做一次。5人同心协力向目标来回的游戏。

目的: 配合韵律,互相调整,同心协力的气氛下进行,更加提高伙伴之间的意识。

6名称: 棍子角力 道具: 2m长的竹竿

方法:画两个直径30m的圆圈距离人1.5m,两人对面站在中间,彼此握住在两端,用力拉或放松,把对方拉出圈外的游戏,竹竿两端10CM处,绑记号,手从那里滑出去就算失败。小朋友多的话,用淘汰赛。

目的: 加强手腕,腿,腰的力量,及培养平衡性。

7名称: 石头鬼

人数: 室内外均可进行游戏。在场地画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圈。方法:先选出石头鬼,依人数多寡而决定1个人当鬼或2,3人当鬼。石头鬼可在圈外捉人,但不能进入圈内捉人。其余人员可随意进出圆圈,若被捉既调换为石头鬼,继续捉人。备注: 可另画一个三角形阵地,规定被捉者既被限制在此阵地内,看谁最后被捉到。

8名称: 十字鬼 人数: 10人—15人

场地: 室内外均可进行游戏。在场地中央画一圆圈,直径为6m左右,中间再画一个十字道路宽为30公分。

方法:先选出一人当十字鬼,在圆外捉人,规定其不可进入圆圈内,但可以走在十字道路上捉人。其余人员可随意在圆内圆外逃跑,若被捉者调换为十字鬼,继续捉人。

9名称: 冲破难关

人数: 20人以上。分队比赛,2人为一组。道具: 每队准备 ①轮胎3个。②目标物2个。

③绳子数条长2.5m。场地: 室内外均可。

目标物一为起点,一为终点距离8m,轮胎三个放在目标物中间。人员排在起点,各组两个人以绳子之两端各绑一人在腰间。

方法: 号令下,各队一次一小组,想办法穿过三个轮胎,饶过终点目标回来换人,那一队先完成为胜。

备注: 绳子不可结开,起终点各放一球,由起点拿球到终点交换做游戏,则更有趣。

10名称: 踢踢球

人数: 10人以上,分队比赛。

道具: 每队准备,轮胎一个,标杆一支,皮球两个,网子一个。

场地: 室内外均可。轮胎置起点,标杆置终点,距离10m。球两个装在同一网子里放在轮胎内。

方法: 号令下,各队一次一人利用双足将球踢出,至终点饶标杆回来将球踢如轮胎内始换人,那一队先踢完为胜利。

备注: 只能用足踢,不可用手。

11名称: 骑木马比赛 道具: 两支长1m的竹棍

方法:起点前6m处站两人间隔3m,分2组,哨子响,各组第一棒到达目标饶10圈,回到起点传给下一位,当目标的人要计算圈数,以接力方式进行。看那一组较快,这游戏在同处饶得团团转,所以成为有趣的游戏。目的: 加强腰和腿的力量。

12名称: 空中爆炸 道具: 二个橡皮球

方法: 让2个儿童相互传球,球先着地着为输方。目的: 培养距离感及准确感。

13名称: 吹纸圈接力

道具: 一大长纸筒,一小长纸筒,一个小旗竿 方法:

①同学由起点开始利用小长纸筒来吹大长纸筒。②利用大长纸筒的滚动,来移动距离。③并经过一小旗竿后,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14名称: 古井**

道具: 大脸盆,橡皮球2个(或乒乓球)方法:

①将脸盆中水装满,在距盆约3公尺的地条线。②小朋友站在线后将橡皮球以反弹的方式入水盆中。③每位小朋友掷二次,看谁得分高。目的: 协调力的培养

15名称: 寻宝

道具: ①躲避球30个 ②网球

30个 ③粉笔支

方式:一组3个人,共二组。在间隔五码的距离在地面上画两条并行线(相对的平行线),同时在彼此的中央画一个直径二码的圆圈,而将全部的球放在圈内,并且将球涂上各种颜色,如:红,绿,黄等之颜色。两组的参加者均站在自己的并行线后作为准备。当指导员喊“黄色”(也可以同时喊两种颜色),参加者立刻跑入圈内找黄色的球,再带回到自己的并行线后。目的: 养成机敏的行动及判断力。

16名称: 玩具火车 道具: 皮球数个 方法:

①每3—5人为一组,从队排列,前后达肩,并放一个球(如图)。②听哨声后前进跑步,勿使球掉下来。

17名称: 撞球大赛 道具:

①躲避球17个 ②粉笔1支 ③口哨1个。

方法:直径2—3公尺画一个圆圈,7个人均蹲在圈外,成一个圆圈,每人各持一球,面相对。一听到口哨立刻向圆心滚球,以球相互碰撞在一起的机会越多越好。这表示彼此默契好。(或看谁的球被撞出圈外者输)。目的:

①训练用力的协调 ②培养团体的默契。

18名称: 小球听话 道具:

①躲避球5个 ②旗杆1支

方法: 7个人一组,双手相互拉成一个圆圈,手一直是不放的。在7m前将旗杆放作为 目标。圈内放5个躲避球,而7个人就踢着球,同时移动位置,要饶着旗杆一圈,再回原位。在移动位置时,球不可被踢出圈外,快者为胜利。目的: 培养团体合作性和调整力。

19名称: 大力士

道具: 大空纸箱1-2个。

方法: 幼儿二人共抬一个箱子,分2组合作比赛。

20名称: 吃人树 人数: 10人以上。

道具: 蒙眼带子数条长70公分,宽6公分。场地: 室内外均可。

场地中央画出一危险区如图A、B、C、D四的正方形或长方形里面布置几个当吃人树蒙眼坐在地上,其余人员,5人为一组排队在C线之外。

方法: 号令下,一次一组5人须由C线通过D线的危险区,吃人树在原地捉人,若有人被捉到则调换为吃人树,继续进行游戏。

21名称: 星际追踪 道具: 龙球一个 方法:

①画个双重圆,内圆越6公尺外圆7公尺直径。②幼儿随所画的二圆站成双重圆。

③双圆弧外的幼儿以手推球逆反时针方向跑,航天员也必须在球之前面跑,不能被球撞上。

22名称: 小心地雷

道具: 躲避球10个,粉笔1支。

方法:人数10个,排成两列横队,间隔3公尺,各排站5人,面对面。左右间隔1公尺。当跑者经过中间的同时,持球的人立刻将球推至对方,而跑者必须躲过球,而不致被球碰到。目的:

①训练躲避的能力(敏捷反应)。②培养判断力。

23名称: 纸上“弹”珠

道具: 乒乓球两只,报纸两张。

方法: 两人各持纸的两端,将球放在纸上,向 前行走至相当距离再折回。(或向上同时 抛震,使球飞起计算次数)。目的: 协调性的训练。

24名称: 弹指神功

道具: 空盒两只,球(乒乓球)两个(圆形物既可)

方法: 空盒拆开放在桌子上,距离约50公分,以手指弹球,使之过洞,可以接力行之,依完成之先后定优劣。

目的: 眼与手指协调性的培养以及判断力的训练。

25名称: 同心协力

道具: 竹棒(筷子)四支,乒乓球四个,小碟子二个。

方法: 两人一组,将四乒乓球放一碟中,双手各持一棒将乒乓球运到另一碟中,以先后次序定成绩。

目的:平衡,协调性的培养。

26名称: 投石倒屋

道具: 玉珠一只,空盒数个,(长方形为佳)

方法: 散放空盒在桌上,小朋友持玉珠丢掷空盒,盒倒多者为胜。目的: 眼与手的协调性的训练。

27名称: 公共汽车 人数: 每一组约8人。方法:

①制作公共汽车一部(如图)竹竿二支约2公尺,每70公分左右系上胶环或小呼啦圈各3个。

②赛跑时让幼儿喊出“叭”的声音会有活力。目的: 培养幼儿群体意识和肌力。

28名称: 跨越时光隧道 人数: 自由 方法:

①竹竿用松紧带约35公分绑上呼啦圈一个。②幼儿由起点跑到呼啦圈前方跨越而过。③呼啦圈至少离地35公分以上。目的:培养细心,敏捷。

29名称: 发圈圈 人数: 自由 方法:

①选呼啦圈直径约60公分者为最佳。

②用粗铁丝折成“U”字把行长约35公分让幼儿自行游戏。目的: 培养协调性,平衡肌力。

30名称: 钓鱼 方法:

①如图制作各种型玩具附铁丝环。

②钓竿应以细铁丝为钓鱼的钩绳让幼儿较容易钩上鱼儿。目的: 协调性培养。

31名称: 猩猩推瓶 道具: 空瓶子,粉笔 方法:

①首先用粉笔在地上画若干个圈,须从内侧往外画,必须一线画完。②弯腰走,用双手的食指推动罐子,顺着线走到里端。③注意:罐子不能离出线外。目的: ①能锻炼腰,腿部力量。

②培养注意力。

32名称: 踏带子比赛 道具: 长1.5m的带子。

方法:与踏影子的游戏一样,每人用单手拿一条带子,圆圈约可容纳20人,哨子响,带子要垂在地上,闪躲不要被踩到的游戏,被踩到就出局,看最后剩下谁,谁就胜利。目的: 敏捷性的训练。

33名称: 拉脚力

道具: 约小指头大的棉绳

方法:画两个直径50cm圆圈,间隔3.3m,两人站在中央,分别把长约4M的绳子绑在单脚上,该脚站立,另一脚饶在绳上,把对方拉倒或拉出圈外,是惊险的游戏。但是,绳子绑在脚的时候,要注意绑的方法,不可绑得过紧,绑的技巧要了解,使双方均能容易解开。目的: 培养平衡感。

34名称: 四人拉绳赛 道具: 绳子两条

方法: 3m绳子在中间打结放在地上,离中心1m,每端画四个圆圈,里面分别站一个人,拉着绳子。哨子响,互相用力拉,不可放松,被拉出圈外或放手算失败,有一个人失去平衡,其它的人,往往被拆散,圈子较大时,可2—3人同时进行,用单手拉,也是很有趣的游戏。目的: 加强孩子的脚,腰的力量。

35名称: 单脚跳接力赛

人数: 不定,分成二组各若干人。

方法: 用单脚跳由起点到终点约7公尺饶行回来接力,中间不可以换脚。目的: 培养平衡和肌力能力。

36名称: 小推车 人数: 二人一组

方法: 前者伏卧支撑,后者学其双脚进行赛跑。目的: 互相协调和竞争心的培养。

37名称: 螃蟹兄弟 人数: 二人一组

方法: 背对背互勾臂蹲立侧行或纵走均可 目的: 相互协调及竞争的培养。

38名称: 鲤鱼跳龙门

人数: 30人分二组,各15人。方法:

①用呼啦圈10个每组5个从线排列每个呼啦权之间隔约50公分。

②幼儿用双脚依次跳过5个呼啦圈之后从旁边跑步回到起点处接力行之。目的: 培养敏捷,肌力、及竞争心。

39名称: 小珠搬家

道具: 5个容器,5个玉珠,一双筷子。

方法: 将珠珠5个放在容器内一一搬运(如图)待全部珠珠移到另一容器时,才可再往下移。

目的: 训练幼儿手指协调及注意力的培养。

40名称: 猜拳游戏

人数: 22人分成二组各11人,其中各1人为带头首领。各组用10个呼啦圈纵线排列,前方3公尺处画一横线。方法:

①听老师喊开始的口令之后,二首领速交换位置并向对方猜拳,看看那一方赢得最多次。②或者A队首领向B队幼儿依序猜拳时如果A队首领猜输了就马上蹲下来以蹲姿再向B队第二位幼儿猜拳。若赢了才可以站立向第三位幼儿猜拳。目的: 培养幼儿间的关系,了解相互的权利。

41名称: 人造文字游戏

人数: 10人一组教师1人当总指挥,可分数组进行。方法:

①幼儿散立在一堆听候老师喊口令,如1,2,3或三角形,四方形等容易文字或形状。②幼儿听到口令后看那一组先完成形状排列。目的:培养协调性以及朋友间的意识。

42名称: 蜈蚣牵手游行 人数: 每组约5人 方法:

①终点—起点约10公尺来回进行之。

②幼儿各组手钩手蹲立作排面横向前进饶行终点旗标回到起点线看那一组最快。目的: 培养协调合作能力,训练腰,脚的肌力。

二 1 名称:火车过山洞 道具: 球

方法: 两人背向背,离五公尺,双脚打开,球 由跨下传球。

目的: 腰力的加强,与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名称: 抛球入伞

道具: 小洋伞10支(分两组)竹棒6支(分两组)

小布球数个(分两种颜色)

方法: 将竹棒3支成口字型,插于地面,后画 一直线与竹棒距3公尺,将小伞5支打 开并距离各2公尺悬于竹棒上。5人一

组互助合作于3m之距离在线投如小布球于伞中。号令下停止动作,而数布球数量,多者获胜。

目的: 锻炼正确,判断力及培育投掷能力(距 离感训练).名称:探箱取球

道具: 小布球一人1个 箱子2个(分两组)

方法: 10人一组,个组将手中之布球放于箱中,画一线为出发点,并在距离线8m处放上箱子做为目标。箱旁各占1人。当号令下各组1人自出发点往目标点走,谁先走到箱旁之人处,则为胜,胜者可拿走一布球,负责,则返回原地,排至队伍后面。第2位则听号令,快走,但不可用跑的。那队先将箱中布球取完,则获胜。(或在终点与重点守球员猜拳,胜者得取一球,负者空而回)

目的: 培养团队间的胜负意识。名称:你丢我检

道具: 每组一小球,一张报纸 人数: 3人一组,分若干组 玩法:

①各组一人持球,二人将弄成一斜坡状 ②持球把球从地面滚上斜坡再滑下,反

复玩过再换人。

目的: 准确性及互助协调性之培养。名称:两小无猜 道具: 球

方法: 两人一组,一边的手牵手,另一手则共 同拍球从起点拍至终点。目的: 协调互助的培养。名称:小心地雷

道具: 气球约15~20个围于小纸盒框内。方法:

①气球飘呼不定,幼儿走在里面不得碰 到气球。

②外围幼儿可以在外吹气,让气球乱飞。③如果在框内的幼儿碰到气球时框外幼 儿要喊一声“碰”表示被炸了然后出 局换人入内。目的: 细心

名称:赶不走的星球怪物 道具: 报纸气球

人数: 一组约10人可分数组 方法:

①将报纸卷成一圈柱形。②画一4公尺直径大的圆圈。

③每人手持一报纸卷,视为一纸棒。④老师持一气球于旁,喊一、二、三就

将气球抛于他们上方。

⑤此时小朋友利用圆柱形的新闻纸的度,来拍打气球尽量不让气球落地,并且不 越线。

⑥看那一组的球能持续于圈内上空最久。目的: 培养合群性、注意力、敏捷性。名称:神枪手

刀具: 软皮球(小)一个,粉笔一支 人数: 10~20人 规则:

①在一空旷的平地中央画一半径1m的 圆。

②一幼童持球站于圆中央,其它人则站 于圆边。

③持球者从“一”数到“十”,其它小

孩闻“十”即跑,而持球者数至十时,即寻一目标,以球掷之,直至掷中

一人为止。

目的: 肌耐力及敏捷协调培养。名称:勇往直前 道具: 球一个

方法: 二人相隔一段距离,距离的中间放一个 球,二人开始划拳,赢者可上前跨一步,输者不动,先到者可得到球,表示是 赢家。

目的: 礼让、对等的友伴关系之认识。名称:母鸡不下蛋 道具: 球

方法: 没一个人给一球,使球夹于大腿与小腿 间夹紧,臀部坐地,手撑地向前行,由 起点坐至终点,球不能离身。

目的: 加强腹肌力,与注意力的培养。名称:大球上街 道具: 大球多个

人数: 8~10人成一组,有若干组。玩法:

①每组排成一弧形,排头给一个球。②传球,以最快传至最后一人者为胜

队。

目的: 培养默契团结。名称:小牛仔 道具: 目标(的)、套绳 方法:

①先将目的物排好。②画一条“射击”线。

③教升度朋友如何使用套绳。

④投中目的物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个

星星的记号我们可以将目的物排号码,套中X号则可得多少个星星,套中 Y号的又可以得几个星星,每个小朋 友有几次的机会,最后将每个小朋友 的星星加起来,分别各于奖品,没有 套中的小朋友亦有“喜欢奖”看谁是 最好的“神枪手”!

P.S 可配上适当的音乐。目的:

①训练小孩子手部动作协调。②训练小孩子抛掷的能力。名称:小飞侠闯关

道具: 椅子、绳子(松紧带),披风斗篷 方法:

①老师示范,将斗篷披在肩上,双手举起

做飞的动作一直向前推进。②推进是以跑步的方式进行,遇到阻碍就

跳过去。

③跑到终点,通过所有障碍物后,就做一

个胜利的表示,可以欢呼或以动作表示。

④有小朋友排列成两行,分小组比赛,在旁边观看的小朋友应为同队的小朋友加油。⑤应行过的小朋友应排在自己队伍旁,亦

可为小朋友加油,排成一列,维持秩序。⑥可配以较轻快,热烈的音乐。目的:

①培养团队精神 ②遵守秩序

③制造活泼气愤,使活动有变化 ④训练小孩脚的肌力 ⑤激发小孩子的想象力。名称:毛虫下蛋

道具: 大球多个,篮子多个 玩法: 8~10人一组,分若干组 玩法:

①个组排成一列,肩并肩站着给若干球 ②限时一分钟由排头把球从背后传至最 后一人将球拿到各组前的篮子里,球 数多者为胜。

目的: 互助协调。名称:身手不凡

道具: 每组大小球各一(胶球及小布球各一个)人数: 每组8~10人,分若干组。玩法:

①每组第一名持大、小球各一。

②将大球抛至空中,用小球击之,击中

后换人。

③先将本组8~10人轮完者为胜。目的: 敏捷协调培养。名称:大追击

道具: 每人各一小布球

方法: 画一直线,距此线5m处画一直径2m 的圆圈,将参加人数分半,并放小布球 于圆圈中,当号令下,大家一起出发(线起)先至圈者,需执雨布球,当然是 半数有球,半数无球,无球者须追执球 者,执球者被摸到背部则与无球者猜拳,赢者执球,败者追之,被追者,跑至 起跑线则为胜利。

目的: 培养机能性及判断力。名称:小心坏蛋 道具: 大球一粉笔一 人数: 10~20人 玩法: ①在一空旷地中央画一半径2

m和5m 的同心圆。

②5人持球站于大圈外(不得进入圈内)其于人则于小圈内。

③持球者以球掷小圈内人之脚(击中上

半身不算),被击中者退到大圈外,加入圈外的行列,直到全部人退到圈 外游戏结束。

目的:敏捷性培养。名称:保龄罐

道具: 须五个空罐子以上 方法:

①将四个罐子排成一列,距离五公尺处 划一距离线。

②站在距离在线,拿另外一空罐子,向 排列的罐子目标滚动,使站立的罐子 倒下。

目的: 培养调整力。名称:自找麻烦 道具: 空罐子数只

方法: 5人一组,在相当的距离做记号,以便 往返第1人持3只罐子绕过标号回来交 给第二人直到5人都输完,以先后次序 为优胜。中途掉落,拾好后要在原掉落 地出发前进。幼儿可减少罐数。目的: 培养平衡感。名称:夹心饼干 道具: 每组三个罐子

方法: 2人一组,各持一个罐子,同时共夹(顶)

一罐子,绕过记号处回来。可以接力进行之,可增加罐子数量。目的: 协调性的培养。名称:笨蛋回笼

道具: 上下封底的罐子,质量稍重的园珠(弹珠 或大理石珠)。

方法: 两人对抗,一人各持一罐,罐上放一玉 珠,将手反转,持罐做预备姿势,开始 后,将手反正,而珠珠不可落地,每人 十回,最先完成的为优胜。目的: 敏捷反应的培养。名称:半斤八两 道具:

①空铁罐,上罐有铁丝呈水桶小提把状。②钓竿(如附图)。

方法: 两人一组各持钓竿分开而钓线一起的一 副渔具,在相当的距离内,同心协力的 将铁罐钓起。

①可置一罐,以费时的长短为优胜依据。②可放置多个罐子,订一定的时间,在 规定的时间内钓到罐子最多的为优胜。目的: 相互协调的培养。名称:步步高升 道具: ①竹片两付

②铁罐大小相同数只

方法: 分两组接力进行,距5公尺处(或更远)划一圆圈为记号,将铁罐在记号处一 只只堆高,可堆至一定高度记时,也可 以同时间内最先堆完规定的罐子为优胜。

目的: 适当竞争性的培养,以及注意力的加强。名称:手忙脚乱 道具: 空罐子数只

方法: 每人几只罐子,左右两边同时堆高,限定 时间内堆完规定高度,倒了一边则再从头 开始。

目的: 培养手、眼的协调及注意力的集中。名称:造桥

道具: 五人一组,分成数组,每组20只铁罐,分工合作将20只罐子连成长串,不可间 断,最先完成的为优胜。

目的: 培养合作的观念,并加强谨慎的性格。名称:印地安人的祭典

人数: 20人分成两组各10人进行比赛。方法:

①横列成一排手拉手。

②最后一位用单足跳穿越手下方,接 到排头来并拉住排头的手。③当排到第一位时要喊一声“嘿”然后 最后第二位紧接着单足跳到排头来,如此轮流进行,看哪一组的幼儿先跳 完。

目的: 脚力的锻炼及平衡感的培养。名称:小蜗牛或小贝壳 方法:

①制作80×40公分的纸箱1~2个 ②幼儿躲在箱子里爬行,绕过终点 目标回到起点。

目的: 满足隐蔽性喜好,训练感觉能力。名称:人造围墙

人数: 30~40人分成二组,一组有6人另一 组可以更多人,一组有6人手拉手成 一道人造围墙,其余人当做偷渡者,分散站立在一条横在线。6人手拉手 距横线约7公尺横排背向横线。方法:

①分散站立的偷渡者慢慢移动前进,趁人造围墙不注意时快速穿越手拉手的下方。就得一分。②手拉手要防御偷渡者穿过防线,因此必须及时把手向下切,把偷渡者拦住,如果被拦住就扣一分

目的: ①增进团体观念,强化责任感。②培养敏捷身手。名称:双人绕圆圈

道具: 橡皮筋一条约2公尺 方法:

①各以外足踝套上橡皮筋的两端

②两人同时向目标(终点)绕转一面拍 手前进

目的:平衡及协调能力的培养。名称:大包裹

道具:大布袋60公分宽长120公分2个以上,高度70公分的网子一副内装吹气塑料球约15~18个。使袋子充满,形成一个大包裹

方法: 幼儿两人一组共提一个大包裹跑到网子 前合力把大包裹抛越而过,然后幼儿再 爬行过网,再提大包裹继续赛跑。目的: 培养幼儿协调、肌力。

名称:吹牛过河 道具: 气球一个。方法:

①用粉笔画二道并行线间隔1公尺。②二人各站一方,不得越线。

③看谁把气球吹过对方的线外为优胜。目的: 肺活量的提高。

名称:公主复活 道具: 无 方法:

①一人躺在终点做僵硬状

②另一人自起点走路到终点把躺下来的玩 伴用力扶起来直立后,用手轻拍其肩并 喊一声“活了”即立刻跑回起点,然后 轮到自己躺下来待另外一人来救他。目的: 用力的平衡及腹肌力的加强

名称:小龙游行 人数: 一组5人

方法: ①排头一人站立,后4人跪地,双手抓住前面幼儿的踝关节处顺步前进。

②必须在平滑质软的地板上进行 目的: 培养合作行为,增进脚力。

34名称: 谁是笨蛋 人数: 不定 方法:

①分成二组各若干人。

②在二组人之间画一个圆圈。

③依次序两组各派一人站人圈内猜拳,输拳者必须背胜者回到胜方的阵地,再回 到自己的阵地。

目的: 培养服从心理、负责态度及朋友间的友谊。

名称:小牛接力赛

人数: 分成二组各20人,然后20人又分成每二 人一小组 方法:

①画二道并行线距离约10公尺

②每一小组(二个人)前者站立,后者屈体,双手抓前者的后足跟顺步前进,到对方 的横在线接力进行。目的: 培养竞争意识,协调性

名称:提灯笼

人数: 约30人分二组。方法:

①制作空心木盒,放一小胶杯,幼儿用 一支木或竹棒穿人盒中平衡位置开始 前进,不能让胶杯落地。

②用接力方式进行。

目的: 培养幼儿细心协调及责任感。

名称:青蛙下水

道具: 小布球每人各3个、桶子2个(分组)方法: 画一直径4~5米的圆圈,将桶子置于 圆圈中,各组组员(人数一样)互助合 作,当开始的口令发出的时候,对准自 己方的桶子投入小布球。注意脚不可踏 入圆圈中,将球投入,若犯规者则重新 拿回球再投,号令(停止)发出后,不 可再投,并以投入球数多的一组为优胜。目的: 协调性的培养。

名称:小圆环游戏 道具: 圆环和罐头

方法: 在8~10公尺距离放罐头。让小孩子 来抛。如能使圆环准确套在玩具上,便能获得该奖品。

目的: 借游戏训练小孩距离感。

名称:抛圆绳游戏 道具: 圆绳和玩具

方法: 在8~10公尺的距离画一道线,前面放 玩具,由小孩子来抛圆绳如能准确套在 玩具在便能获得该玩具。

目的: 接游戏可训练小孩对距离的调整。

名称:推罐爬行接力

道具: 一组有两个空罐子,两个信号棋或其它 记号。方法:

①先确定目标,在目的地做记号。②两组同时进行,将两瓶放在身体的左右边,两手推动罐子使其前进,一个来回后再换其它人。

③使罐子横倒前进。目的:

①使有竞争意识,同时可使精神完全集 中不会分散,使其在团队中分享快乐。②能训练对物体的平衡感与控制物体的 能力。

③能锻炼腰,足的力量。

名称:最佳投手

道具: 小布球3个、记分板一块

方法: 先画一直线,并在距离此线约2~3公 尺处画一直径1.5米的大圆。并在大 圆中画四个小圆,在较大圆中写1分 最小圆中写10分。每人将依次投出 小布球,并在记分板上写上每人的号 码及其得分,最高分者为最佳投手。目的: 锻炼正确判断力、竞争意识、,积极的参 与心及手、眼的协调性和投掷能力。

.P.S:

也可以分成两组比赛,看那组积分较高则 为优胜。

名称:飞盘游戏

(一)道具: 飞盘

方法: 小孩两人一组相距8~10公尺在其前面画 画一圆圈。让对面的孩子来掷,看能否准 确降落在对面的圆圈内。

目的: 借游戏来训练距离感及协调性。

名称:谁投最远 道具: 小布球5个

方法: 先画一直线,并画距离一公尺,直径为 50公分的5个圆圈,每人可投5个球,必须投入圆圈,靠近的圆圈较容易投入,较远者则较难,要按由近到远的顺序来 投圈,投不进的重新投过,最先投进5个 圈的为优胜。

目的: 锻炼正确的判断力及手、眼的协调性、并培养投掷力。

名称:飞盘游戏

(二)道具: 飞盘 方法: 小孩两人一组,由一个小孩向前上方掷。由另一小孩来接。目的: 可借游戏训练小孩对飞行中物体的协调 用力及判断力。

名称:迷你高尔夫赛 方法:

①寻一平坦地面埋以铁罐,罐口与地面平。②制作薄木片球杆头,杆头长约45公 分。

③用乒乓球打击比赛进洞。

目的: 准确性,距离感的培养。

名称:瞎子吃水饺 方法:

①取脸盆一个内放豆子。②幼儿蒙眼静听老师口令。

③如果老师说5个那么小朋友看谁先把 5个豆子算好把手举起来。目的: 培养感觉及数字观念。

名称:小心火烛 方法:

①取铅笔10支备用。

②在桌面上画10公分直径的圆圈作为 放置火烛区。

③比赛看谁的手较灵巧。

目的: 培养小肌肉的协调性。

名称:数数游戏

方法: 幼儿围聚一起,老师喊出数字时幼儿 自行依数集成一堆或手拉手。

目的: 培养数字观念及敏捷反应。

名称:颜色判定

道具: 数张不同颜色的纸板。方法:

①当老师说:红色,同学便将红色的纸 板拿去给老师看。②如是依序地判定。

目的: 培养儿童对颜色的正确判断力。

名称:捕鲨鱼 道具: 气球伞1个 方法:

①幼儿围成圆圈手拉气球伞。

②幼儿二人爬入伞之下方为鲨鱼,一人 则走入伞之上方圆心位置站立为渔夫。③当老师说:“捕鱼开始”的时候,圆外 的幼儿急震伞,使成波浪状,伞下幼儿 开始乱爬,而渔夫也开始在上面捕鱼看 谁先被抓住。

目的: 培养平衡感

三 名称:寻宝 道具:

①躲避球、网球共40个 ②粉笔一支。

方法:在地面上画一个直径约5公尺的圆圈,在球面上填写号码,并分散于圈内。全 部的人均围绕在圈外,间隔距离相同。当指导员喊出某号码时,参加者立刻跑 至圈内寻找其号码,以先找到的人为胜 者。有时指导员可以喊两个号码让孩童 寻找。或者喊除了4号不拿外,任何一 号均可拿。

目的: ①培养数字反应。②训练速度及身体敏捷。

2名称: 球宝宝迷路

道具: 每人各1小布球、椅子、记录簿

方法:每人将手中之布球作上记号后将布球全部放入圆圈中,当号令下,每人自起点处出发至圈中,寻找自己的布球,早先寻找布球者则至椅子上坐,并记下号码或姓名,最先找到者为胜。人数必须增多,才会好玩,重复玩几次,看第一名是否为同一人,或其名次之进退。目的: 培养高度的记忆力和敏捷性。

3名称: 冬天到了

刀具: 杯子两个、乒乓球两粒

方法: 每人手持一杯,杯内装些水,将球置于 上,两人比赛,绕过相当距离后回来。目的: 培养平衡、协调能力。

4名称: 赶鸭子

道具: 木棒两只(25cm左右),球(圆形物)两只。方法: 一人持一棒,以棒赶球,绕至记号处回来。目的: 培养协调名称:隔海大战 道具: 小布球四个

方法: 2人站于间隔3m的圆圈中,圆圈之半 径0.5公尺(直径1公尺)。注意足不 可超出圈外。圆圈2个。1人手中各执

1布球当号令下,各人将两手中之球投出,(同时)被投中者或足出圈者则被判出圈(注意要对投)。若对方球落于圈内或圈外在不超圈范围内可检起投掷对方。目的: 培养手、足协调能力。

P.S:

可将小布球增加,人数增多,圆圈扩大 至4 m,距离5m(分两组)然后在号令 下对投,被投中者则出圈外,最后看那 组的人数剩下最多者获胜。

6名称: 大请客

道具: 硬指盘、气球,标志旗 方法:

①分两组,每组分配两个纸盘两个气球。②气球置放在盘上,小朋友两手捧握住 纸盘。

③哨声一响,小朋友持着盘子前走绕过 标志旗,而后走回传给下一位。

④气球若落下,则许用手捡回盘中,而 后再走。

目的: 训练幼儿的注意力,并且慎重其事,增 加协调性。

7名称: 服务到家

道具: 气球两个(数个),报纸数张、标示旗

方法: ①分两组竞赛,两人手持着一张报纸,气球置放一个于上。②令声一下,两组前跑至标示旗而后绕 转回到原位,传换给下两位。

③气球落地,应拾起解放好,后才可以前走。目的: 训练2人的合作协调注意力。名称:把球送上小飞

道具: 横竿、草帽、橡皮球或海面球 方法:

①横竿放在高约70公分的地方,将帽

带穿挂在横竿上。

②由小朋友拿求作各种投篮动作(站在 约2公尺的距离)。

③每人投5次看那位小朋友投中多。目的: 培养小朋友距离感,准确性。

9名称: 顽皮鬼

道具: 四个橡皮球,五个呼啦圈

方法: 让儿童站在呼啦圈内,距离约在三公尺 左右,使四角及中央,的儿童相互。站在四角的儿童把求滚到中央,而中央 的那位儿童要立刻跳起来,不能踩到球,如踩到就算输了。

目的: 训练儿童的敏捷性。

10名称:

抓强盗 道具: 数个小棉球

方法: 拿球多的人为强盗,少的人捉强盗,但 只要跑进自己的区域内,捉的人既不能 再捉强盗。

目的: 培养敏捷性及数量比较之反应。

11名称: 小球过山洞 道具: 球或气球 方法:

①数人为一组(10人左右)可分数组比 赛。

②第一位手持球,双脚开立,后九位脚 亦开立站着。

③哨声一响,前者将球经由跨下传递出 球,如此后传到最后一位。

④最后一位持球后应立即跑至前者之前 方处,将球经有跨下传到最后一位。⑤如此重复,直到第一位小朋友再度持 球跑到前方算为第一循环。

目的: 增进注意力,及团队的互助合作性、协 调性。

12名称: 百步穿杨

道具:报纸,横竿约2米,橡皮球3个。方法: ①将报纸中间挖个洞,报纸上缘贴在横 竿上,由两位小朋友各持一方(如上图)。②投球的小朋友站在约三米的距离,投

橡皮球如报纸的洞穿过,每人投三球,看那为小朋友命中率最好。目的: 小朋友距离感准确性。

13名称: 太空踢球 道具: 气球、标示旗 方法:

①用脚背踢球边蹄边往前进。

②至标示旗处,后绕回,手持气球快速

跑回原处,传换下一位小朋友。③可分组竞赛。

目的: 培养平衡性、协调性。

14名称: 小骆驼

道具: 纸盒子、橡皮球若干 方法:

①小朋友分为两组接力

②在距离起点约10公尺处放一指标旗

为折反点。

③小朋友将球放在纸盒中,以背部搬运到

折反点绕一圈再回来传给下一位小

朋友。

目的: 培养协调性及责任感。

15名称: 我会背弟弟

道具: 小水桶2个,皮球2个 方法:

①小朋友分两组。

②将水桶放在距出发点约5m处。

③小朋友拿皮球至水桶上,后绕水桶一 圈 再以背面拿水桶上的皮球,返回湖 发点,交手下一位小朋友。④两组比赛。

目的: 注意力的养成。名称:我是冰淇淋

道具: 皮球2个,厚纸作成的圆筒二个,指标 旗一支。方法:

①将球放在厚纸作成的圆筒上。

②小朋友由距指标旗约6米的线后拿着 圆筒顶球向指标旗处前进。

③绕过指标旗后回到出发点,由下位小

朋友继续作之。

目的: 注意力的养成。

17名称: 四角传球 道具: 四个橡皮球

方法: 儿童站四角形方式,把球一个接着一个 的传下去。

目的: 使儿童集中注意力。

18名称: 脚底工夫 道具: 球一个

方法: 身体平躺后将双脚垂直地面,以双手撑 腰。将球放在脚底,视其能维持多久时间。

目的: 加强腰力,平衡感及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19名称: 钓鱼大赛

道具: 系绑钓勾的木棒数支绑线的气球十几根 粉笔。方法:

①于地上画一个大圆圈,直径约1公尺内

放置十几个气球并系上小圆吊圈。②五、六个手持钓竿的小朋友散于圆外

50cm处。

③利用钓鱼之方法在1分钟内,用钓勾

将系绑有线的气球钓起跑回至原处,换人。

④此游戏约可分为5人一组,共5组左 右。

⑤若不能在一分钟内完成者,则应听取

老师之命令,随同另外几位小朋友撤 回,换人。

⑥若小朋友在一分钟内已钓有气球者,则可跑回换人直到下次吹哨换人时再

替换,另一小朋友。

⑦计算5分钟内那队小朋友最多气球。目的: 细心、协调的培养。

20名称: 大尾巴 道具: 绑了线的气球 方法:

①可分二人一组编排成数组来作比赛。②将气球绑于后位同学腰上,而后位

同学的手必搭于前者的肩上。

③在哨声一响后,前面的同学利用双手

,去取其它组组中的气球,但后位同学

只能跟着前者跑,且手搭前者之肩不

可放下。

④可将此活动局限于某范围内来玩。

目的: 培养两人的协合力末期,敏捷性。

1、名称: 谁是熊王

人数: 20 ~ 40人。分为两队,即可进行竞赛,每队人数均等。

道具: 布球依人数多寡而决定,每人一个布球。玩具数个。

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于场地中央划画两个圆 圈,小的直径4 m,大的直径10m。人 员在大圈外。

方法: 各队先选2 ~ 5人当熊,学熊爬在小圆 外,大圆内,背上顶捉玩具。其余小朋 友,分布在大圆外及小圆内,各拿一小 布球。号令下,对准别队熊背上的玩具 丢掷。那一队熊背上之玩具最后被丢下 来,则那一对的熊背上之玩具最后被丢 下来,则那一队即为胜利,亦被称为熊 大王。

备注: 大圆圈外及小圆圈内的小朋友,可再拿 地上的小布球继续丢掷。

2、名称: 小熊玩球

人数: 10人。可分两队以上,每队5人或10 人,依人数多寡而决定之。

道具: 各队一个箩筐,两个轮胎,一个目标物。另一个人一个小布球。场地: 室内外均可实行。

起点距终点距离8m,中间置A轮胎及 B轮胎,距离起点分别为2m及5m。B轮胎内放小布球。方法:

号令下各队一人跑到B轮胎内取一小布球,放于背上,学小熊走路,饶过目标回到A轮胎内站立,将球丢入箩筐内,便可跑回拍下一位人员的手心换人,继续进行,那一队人员先做完则胜利。

备注: 布球掉了,原地拾取再放好继续进行。名称: 计算游戏(加加看)道具: 数张不同数位的厚纸 方法: ①老师说:12qk同学便在厚纸堆 内找数张数字总和为12者.②如是依序下去

目的:培养儿童的数字观念.名称: 青蛙三级跳 道具: 呼啦圈数个 方法:

①将五个呼啦圈摆在地上,而且取好 适当的距离(适合小孩子能力所及的).②由老师示范,由端线开始,跳过所有 的呼啦圈后,就拿起一个呼啦圈放在 手上,再由另一端开始跳回去.再拿 起一个呼啦圈套在手上,再开始跳, 直到拿完所有的呼啦圈为止,要注意 的是——由一个呼啦圈跳到另一个呼 啦圈时,一定要跳起来,而且要使用 单脚:跳,不可双脚跳时着地.③由小朋友玩,可以竟赛方式分成几组,计时,看那一队最快,获得团体奖,亦可一一计时,选出个人奖,P.S可配以 节奏轻快之音乐.目的: 训练小孩子手脚灵活度.5、名称: 原地投掷比赛 道具: 大杯子,纸团数个 方法:

①将人数分为两组

②各组备有相似道具一组,但颜色不同.③身子要站直距离杯子约40~50公分.④当眼光与纸团及杯子成一直线时即可 轻轻地松手,以便将纸团投入杯内.⑤投入较多者优胜.目的: 协调性培养.6、名称: 球是谁的 道具: 球一个

方法: 球放在两队的中间,并将两队的小 朋友分号,当老师喊到某号时,两 边同号的小朋友,要跑出区域来抢 球,以快者为胜。

目的: 敏捷性的培养,培育,并对数字的了解。

7、名称: 最佳投手

道具: 玩具分A、B两个。小布球依人数多少而定。埸地: 室内外均可。

于埸地中央画一大圆,直径5m左右。大圆之中心再划一小圆直径1m。

大圆之一半分布A队人员,一半B队人 员。

玩具A及B分置在小圆之中.方法:

号今下,人员各拿一小布球,对准对方之 玩具投掷,先将对方之玩具打击出小 圆外者,则获胜。

备注: 布球丢出后,可拾取投掷在地的球,继 续投掷。

8、名称: 竹竿发球

人数: 20人以上,分组比赛。道具: 竹竿长50公分几支。

布球或纸球,依人数多少而定数量。埸地: 室内外均可。

起点至终点距8m各划一条并行线,距终点线外另划一圆圈,内放各组之布 球。起点各放一竹竿。

方法: 号令下,各组一人于起点开始拿竹 竽跑到终点线,用竹竽在小圈内发 一个球出来,拿在手上跑回来换下 一人继续进行比赛,那一组先拿完 即为胜利。

备注: 起点弈可置轮胎,让小朋友取回来的布 球,摆在轮胎内。距终点1m处之圆可 用粉笔划。

9、名称: 寻宝比赛

人数: 一队十人或二十人,分队竟赛。道具: 每一队准备 ①平均台一台。②轮胎一个。

③布球依人而决定之。埸地: 室内外均可。平均台置于埸地中央。

轮胎置于平均台中央下面地上。布球置于轮胎里面(所有布球)。各队人员排于平均台之一端。

方法: 号令下各组人员依秩序走上平台,到 达中央时,想办法利用各种姿势,每个 人从轮胎中取一布球,始可通过平均台 ,那一队人员先完成即为胜利.备注: 从平均台上掉下中踩到地面的人,则规定 需再到排尾,从头来。通过之人在另一端 休息。名称: 小拉车

人数: 10至40人。分队比赛。道具: 每队准备

①纸或报纸长150公分宽25公分。②玩具或积木,布球,沙包均可。③标杆一个。

埸地: 室内外均可。

起点、终点距离8m划两条并行线,起点放纸及玩具终点放标杆。

方法: 号令下,一次一人拉着纸上面放玩具,绕标杆回来换人,哪一队先完成为胜。若玩具掉了,原地放好再进行起点。名称: 袋鼠赶球

人数: 10人以上,分队比赛。道具: 每队准备 ①饲料袋一个。

②球2个以上用网子装着 ③标杆2个。

埸地: 起点、终点相距10m各放一标杆。球放 于起点处。饲料袋置起点。

方法: 号令下,各队一人将饲料袋穿在身上,以双足跳着碰球,绕终点标杆回来换人,那一队先完成为胜。名称: 抱球鬼 人数: 10人以上。道具: 皮球数个。埸地: 室内外均可。

于埸地两端两条并行线A、B距离6~10m,中央地方划两条垂直线C、D,距 离6m。

方法: 先选2~5人为抱球鬼,于埸地A、B、C、D 内捉人,其余人员5人为一组,等指导者号令下,一次一组5人。须于埸 地之一端通过A、B、C、D之地方,至另 一端,若被抱球鬼捉到,则调换为抱球鬼。名称: 迭球比赛 道具: 小球、呼啦圈

方法: 分成二队比赛,先划一条线,让儿童站 在线后,而线前大约五公尺左右放二个

拉圈,让儿童用接力方式把球放置呼啦圈内,迭起来,但球不可以分散,如分散,要把求迭起来。才可以回去,换另外一个人。目的: 静定力培养。名称: 打坏蛋

道具: 一个大气球,当坏蛋数个小气球给小朋友。方法: 让儿童站在规定在线,使儿童用小气球 打击大气球,使之滚出圈外(约直径2 公尺)目的: 培养协调及投掷能力。名称: 空中抛球 道具: 数个小绵球

方法: 让儿童相负打抛对方所丢出去的球。目的: 敏捷反应。名称: 踢罐子接力赛 道具: 四个罐子 方法:

①取一距离后,在前方10公尺划两面个 圈 ②把两个罐子重迭,哨子一吹,两人同 时出发,上面的罐子踢掉,面的不能 倒,后再跑出来换另外一人,罐子踢掉,面的不能倒,后再跑出来换另外一人, 把罐子再重迭好。

目的: 使其幼儿活动当中,对团体责任的认识。名称: 单人拔河比赛

道具: 拔河,蝇一条,在绳中间绑一个结,以供 评判。方法:

①画两个圈圈

②由两人为一组,各执绳子一端,开始 比力。

③由老师计时,控制时间,时间到时,吹哨叫停。

④两人均有一定范围,不可超出,力气 较大者,可将绳索,一直收向自己,以使力气较小的小朋友超出他的范围 内。

⑤小朋友一经超出范围即算输,不一定 一定要勤时间。

P.S圈圈弈可改成一条线。目的:

①可利用这个活动来分组(分成两组)即以游戏方组法来打散小朋友。②亦可用手竟 赛。名称: 数字游戏

道具: 写着各种不同的数位的纸板数张。方法:

①当老师喊:4时拿4的同学便要立即 地将自己的纸板举高。②如是依持地做即是。

目的: 培养儿童的辩别数位的能力及反应。名称: 小博士游花园 道具: 厚纸数张、细绳等。方法:

①看自己所在周围环境内有些什么?

②然后用笔和厚纸[写出它的名知名称普用细绳将其紧于上 ③如是看哪位儿童认识最多。

目的: 认识周围环生物、辩别力。名称: 谁是不倒翁?

道具: 一条拉力绳(将它弄成一个牢固的圈圈)方法:

①以两人为一组,各自在各自的范围内 做“拉距战”

②小孩了将绳子套在腰部进行。

③不可用手去拉,所以规定小孩了双手 要比动作,动作可随个人喜好

④可单独进行(两两为一组,多准备几 条绳索)亦可在两位小朋友后叫小朋友 排队,输的人即行退下。

⑤老师可以在一旁记录每个人的成绩,做为奖赏用。目的:

①训练小孩子在动作及智力上的协调与 运用。

②亦可用以分组(两人为一组时)。名称: 斗牛赛

(一)人数: 2人为一组。

道具: 绳子一条,长5m两端互相连接起来,成为圆型。玩具物两个。

埸地: 室内外均可。于埸地中央两条并行线,距离约为5m。绳子放于中央。玩具物 分别放在并行线上。

方法: 两人站于,绳子中央,或跪着。背对背,各面向一玩物。号今下,各自用力向前 移动,看谁力气大,先将玩具拿起,即 为胜利。名称: 同心、协力

人数: 20人以上,分队比赛,两人一组。道具: 每队准备:轮胎两个、皮球3个。埸地: 室内外均可

轮胎各置起终点站,一个距离10m皮球 3个。置于起点这之轮胎内。

方法: 号令下,各队一次一组两人,各拿起一 球,互相顶起另一球,绕过终点之轮胎回 来换组,那一组先做完为胜。备注:

①不可用手扶中间之球。

②若球掉下必须在掉下之地,重新顶好 球继续比赛名称: 斗牛赛

(二)人数: 绳子一条10m ~50m,两端接头互相 联接起来,成一圆型。可用有颜色之胶 布粘住作记号,以分布人数位置。玩具物可依人数多少而决定数量。

埸地: 室内外均可。绳子置于埸地中央,成 圆圈型。玩具物分布在绳子外1.5m处。

方法: 号令下,所有人员均在圆内,背向圆心,肚顶绳子,各自奋力向前移动,看谁先拿到玩具物。名称: 奇异盒子。

人数: 20人以上,分队比赛。

道具: 纸盒子或纸箱了,大小不一,与人数一 样数目。里面各装有不同之物,轻重不 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有 小的比大的重,有大的比小的重。埸地: 室内外均可。

起终点距离10m,终点置所有的盒子、箱子。起终点间可布置一些平均台或轮 胎之障物,到终点挑选一盒子或箱子回来 换人,那一组先完成为胜。名称: 飞上青天

人数: 10人以上,分队比赛

道具: 每队准备纸箱子数个、气球数个、细线 数条。布球或纸球,沙包依人数而决定 之。

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

每队于场地中画一大圆直径7m再画一 小圆直径3m,小圆圈内放着纸箱子里面 装一气球以细线绑在箱子边。

方法: 号令下,各队所有人员在自己的大圆外 面,各自拿布球往箱子丢掷,将所有箱 击倒,让气球飘上青天,哪一队先完成,即为胜利。

备注: 所有人员把手上的球丢出后,可捡滚在 地上的球,继续丢掷。名称: 球大王

人数: 20人 ~ 40人不等分队。道具: 箱子一个、球一个。场地: 室内外均可,室外最佳。箱子可置于场地中央。

方法: 先选一人为球大王,拿着球站在箱子上 面,不可以走下面,其余的人自由在球场

地四周活动。等号令下,球大王随将球拍出或掷出,谁在那个地方接到球,即在原地将球对准球大王打击过去,若未打中其它人接到球亦在原地再打击,若球大王被打中或未将球接住,即不能当王,则换丢球的人的当王,继续进行游戏。备注: 人数多时,可将:球、箱子、球大王之 数增加。名称: 堆球塔

道具: 排球、胶球,圆形厚纸板(高需10公 分、直径8公分),各10个及粉笔1 支。

方法: 为两组接力竞赛,5人一组,在地面上 画两个30公分的圆圈,距离五码。每一个人持一球,与厚纸板,在圈内将 球置于厚纸板上,一个个迭上去,会越 来越高,直到5个球都迭完且不落地才 算成功。

目的: 养成儿童慎重的注意里,协调性。名称: 小毛虫搬家 道具:

①躲避球个数。②粉笔一支。

方法: 在地面上画一条并行线做为出发点,并 在五码前画一个直径二码的圆圈,将所 有的球放入圈内。

将人数分为而组,各组先由第一位跑至 圆圈,以双脚夹着一个球,双手撑地于 体侧,运用手和臀部的移动回本位,记 住双脚要离地,即不可让球着地。接着 下一位,以此类推,最后看那一组的球 最多为胜队。

目的: ①锻炼双手和双足的支持力量。②训练腹肌的力量。③培养竞争心。名称: 小心走 人数: 每队准备 ①纸帽子一个。②球一个。③目标物一个。

场地: 室内外均可。

起点画一条距离终点之物为10m。

方法: 号令下每队一人载着纸帽子顶着求,小 心的走向终点绕目标物回来换人,那一 队先做完,即为胜利。

备注: 球掉了,可规定从起点再从来,或在原 地继续比赛。

1、名称:摸摸我是谁?

方法:

(1)主持人放1个物品在箱内。

(2)游戏者手伸进箱内触摸10秒,主持人喊停,请游戏者说出箱内物品,说对才可过关

(3)答错可再给5秒触摸。

(4)主持人可准备多种物品替换,不可让旁人看到。

2、名称:过目不忘(金氏游戏)

器材:(a)20~30种生活日常用品,如:牙刷、笔、硬币、录

音带、电池、书、牙膏、尺、色彩笔„„„.(b)一张大方巾或布

方法:

(1)摆置20~30种日常生活用品,放于平面桌上。

(2)用一大方巾把以上的所有物品盖上。

(3)主持人把大方巾布掀开并吹哨计时30秒,让游戏者一目暸然,而能在30秒内把日常生活用品一一接住。

(4)时间到吹哨,并立即把布盖上,请游戏者说出10样所记物品,始可过关。

3、名称:亲子灌篮

器材:篮球、水气球

方法:

(1)一人(家长)手拿篮子,站在指定的线外。(幼儿)手持水气球,投准进篮子。

(2)拿篮者(家长)可在线外移动接球,接球者(幼儿)必须站固定位置。

(3)投进3球才可通过。

4、名称:状元轿

器材:木棍、绳子 方法:(1)爸爸妈妈抬一根长棍中间绑一根绳子,家长把棍子抬起来小 孩子坐上去

(2)从起点跑到对面的标志物处,绕一圈跑回来交给下一组家庭。

5、名称:大力水手:

器材:轮胎、绳子、方法:(1)小朋友坐在轮胎里面,家长拉着轮胎把小朋友拉到终点

(2)从终点返回到起点交给下一组家庭,即过关。

6、名称:勇敢的小渔夫:

器材:看板、轮胎、气球、画的小鱼、胶水 方法:(1)老师事先把画好的小鱼折叠好放到气球里面。

(2)家长把气球吹起来,带着宝宝拿着气球跑到中间的轮胎处。

(3)把气球放进轮胎,由宝宝用屁股座爆气球。

(4)坐爆后拣起地上的鱼帖在蓝色的壁纸上,即可通过。

7、名称:大拼图:

竞技模式论文 篇6

【关键词】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培养模式;困境

国家体育总局在2001年制定了《2001年-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加快训练体制的改革,坚持走体教结合道路”。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不断支持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为实现国家奥运战略目标,与国际大学生竞技赛事接轨,培养有觉悟、有思想、有文化的优秀竞技体育人才。〔1〕现代竞技体育并非单纯体力上的竞争,而是智力、体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比拼,作为运动员如果不能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会对自身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带来约束。高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浓厚的学术氛围,是体育人才进行学习、训练非常理想的场所。许多优秀运动员进入高校后,不仅提高了运动技术水平,而且受到高等教育的培养,有一技之长,为其今后就业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本文查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及文献,通过图书馆的全文数据库,查阅2009-2015年相关文章71篇,为本文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1.2专家访谈法

走访省体育局相关领导,按照设计的访谈提纲,就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相关问题进行咨询。

1.3问卷调查法

向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15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普通高校相关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份,回收问卷28份,回收率93%。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100%。

1.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1.5逻辑分析法

运用演绎、归纳、类比等综合分析方法,对获得的数据及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与讨论,得出相应结论及对策。

2现阶段遇到的困境

2.1现有体制的制约

现阶段,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结合得并不是太紧密,顶尖运动员都在省级、市级运动队,普通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水平都处在二线、三线,只能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省大学生运动会这些级别的比赛。教育部门组织的比赛少且水平低,高校培养的运动员要参加体育系统举办的各种地方性、全国性比赛,存在着很多困难。究其原因,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各自为政,并没有向彼此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体育系统只是利用国家有关政策,让运动员获得大学毕业文凭,以便缓解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教育系统则把重点放在了扩大招生,短期提高运动成绩,提高学校知名度上。这导致目前高校在运动员招生选拔、学籍管理、学训管理、注册管理、竞赛组织、后勤保障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设计和规划,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只能长时间迷失在制度的缺位中。〔2〕

2.2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显示,河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有长期发展规划的占调查学校的66.7%,但将发展规划进行落实执行的仅有20%的高校,说明普通高校领导对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虽然跟高校其他常规工作一样制定了发展规划,但仅仅如同一张白纸,并未落实执行。

2.3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调查结果显示,49%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源少,选择面窄,仅有9%的人认为生源多,选择面广。河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生源途径45%来自专业队在役、退役运动员,27%来自体校毕业生,28%来自普通高中的体育特长生。退役、在役运动员与体校毕业生占生源比例的72%,说明了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是以体校-专业运动队培养模式为主。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下,家长不愿学生走竞技体育道路,认为投入高,成材率低。这就造成一些有天赋的体育人才,在青少年阶段没有接受系统的体育训练。还有一些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缺乏有力的监管手段,一些关系户被招进来,占了原有的招生名额,而这些学生的运动成绩远远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员的要求。近几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大多是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参加大学生运动会的成绩,呈逐年下降趋势。〔3〕

2.4训练、比赛经费短缺

认为本单位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比赛经费非常充足的占调查人数的10.7%,认为仅能维持开支的占总人数的53.6%,认为经费短缺的占总人数的35.7%。大部分专家认为本单位经费短缺或仅能维持开支。这些经费中绝大部分来自学校的教育经费,只有极少部分为社会团体以及企业的赞助。由于专项经费短缺,大部分高校的运动训练场馆及体育设施比较简陋,达不到日常训练要求。还有一部分高校优势项目得到的支持力度大,而其他有潜力正在发展中的项目无法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甚至无法参加相关比赛。训练、比赛经费短缺,将直接影响河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长远发展。

2.5学训矛盾日益突出

调查结果显示,学训矛盾是我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役运动员只是在学校挂名,平时在专业队进行训练,并未参加学校的文化课学习。退役运动员也占一定比例,这些运动员从小进行训练,文化学习并不系统,虽然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文化基础普遍很差。加上日常的训练和比赛占用了大部分学习时间,虽然进入高校学习,与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有很大的差距,他们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现代训练理论证明,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就无法创造比赛佳绩,运动员在学业上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也无法完成专业学习。〔4〕由于运动训练与专业考试在时间上的冲突,使得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常常顾此失彼,增加训练时间,文化课就受到影响,增加文化课学习时间,运动成绩就受到影响。

nlc202309011843

2.6教练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教练员的执教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运动队的长远发展,教练员不仅是制订、修正、完善训练计划的设计者,而且是控制训练过程的执行者,选拔、使用运动员的决策者,也是提高运动成绩目标的主要责任者。〔5〕运动训练不仅需要教练员的敬业精神,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把先进的训练手段应用到实践中去。调查显示,我省大多数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带队训练和比赛的经验。大多数教练员都是兼职带队训练,其他时间还要用来上课、搞科研,无法把心思都用在训练上,极大地降低了训练效率。

3解决途径

3.1进行结构调整

政府部门应转变现有观念,提高重视程度,打破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分割管理的现有体制。运用各种行政手段,改变现有的以专业队为主的运作模式,重点扶植培养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水平与竞争力。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投入倾斜,大力支持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完善,使高校未来真正成为我国优秀运动员,包括“奥运争光”运动员的主要来源。〔6〕

3.2加强制度保障机制

建立高校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在行政管理的宏观调控前提下,将管理权力放手给大学生体协,建立竞技体育规章制度,让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机结合。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的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包括运动员训练档案、比赛档案,运动员比赛日记,教练员比赛总结档案,训练计划档案等都要进行分类归档。为促进运动队的发展,建立对教练员执教水平的评估机制,监控运动队训练的质量,促进运动队的训练水平不断提高。〔7〕建立各种激励机制,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热情,保障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效发展。加强日常管理与思想教育,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3.3改革现有选拔制度

加强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紧密联系,将竞技体育的部分传统项目放在高校,文化教育纳入教育系统,依托教育系统从事课余训练,从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建立连续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高校教练员可以对中小学体育训练进行指导,选拔出优秀苗子重点培养,从对口招生途径,扩大招生规模,解决参训学生的后顾之忧。小学、中学的任务是建立业余训练网络,增加参加业余训练人数,把业余训练与全民健身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体育人才。

3.4采取各种优惠政策

高等教育之所以有源源不断的生源,是因为拥有向往高等教育的莘莘学子。普通高校要建立规范的体育奖学金制度及训练比赛竞争机制,增加奖学金金额和比例,吸引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可以将运动员的比赛与学分挂钩,参加比赛取得成绩将获得相应的奖励,并对部分学分进行适当免修。如果参加高级别体育赛事取得佳绩,还将有保研的机会。这些做法将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参加训练与比赛。

3.5增加经费来源途径

经费来源途径少、训练场地落后是制约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因素。随着改革的发展,许多运动项目已经向产业化道路发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也要探索一条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联合企业共同办队,走商业化发展模式。不断寻求政府的支持,建立专项经费制度,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向良性方向发展。

3.6解决学训之间矛盾

处理好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今后要加强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建立适应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模式。对文化基础较好的运动员,可以采取随班学习,和普通学生相同的管理方式。对文化基础差的运动员,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在班级中配备专职辅导员,安排好他们的学习、训练和比赛。在无赛期,利用运动员的业余时间,加强任课教师对运动员的辅导,有计划地进行补课。加大对高校竞技体育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通过训练手段、方法创新,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高训练效率。

3.7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推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人事制度改革,培养专职的教练员队伍,对教练员训练业绩进行评估,根据贡献率给予相应的收入分配。建立岗位培训制度,定期对教练员在理论素养、业务水平上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带队训练的水平。建立教练员队伍的竞争机制,提高教练员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

4结语

我省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受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我们必须从多角度入手进行分析。竞技体育的院校化发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政府部门应提高重视程度,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加大经费投入,重点扶植培养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水平与竞争力。只有把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竞技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忠.浅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03,20(6):215-219.

〔2〕龚波,曾桂生.高校竞技体育中的制度缺失〔J〕.体育文化导刊,2009,(2):66-72.

〔3〕储娜,郭岩.河南省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调查〔J〕.安徽体育科技,2011,32(2):2-3.

〔4〕丁海勇等.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374-376.

〔5〕贡建伟,黄建华.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542-543.

〔6〕何强.我国“体教结合”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历史、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0(5):89-92.

〔7〕王安洪,张正龙等.浅析高效“体教结合”发展模式.湖北体育科技,2013,32(5):439-441.

(责任编辑:李宏斌)

后近代社会下竞技教育模式的思考 篇7

针对竞技运动员的教育问题, 刘鹏局长在贯彻《关于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意见》中指出:培养运动员“要管一辈子, 不是一阵子”“绝不为10%, 牺牲掉90%”。紧接着国家体育总局又提出运动队要“全面育人”, 同时, 国务院也批示要重视对运动员进行多方位教育。这些表明在政府方面已经注意到运动员的文化方面的教育的重要性, 并且似乎开始加大力度进行改革。但“如何改革、改革内容、改革方向”等问题有待明朗。

日本体育史研究学家稲垣正浩在研究“new sports”时指出“任何时代的体育文化总是和相对领先的时代精神同时出现, 并且, 被具体表现出来的新体育文化随着逐渐明朗的新时代精神而进行体育文化内部的淘汰, 只有保留的才能代表这个时代, 成为体育文化的中心” (稲垣正浩, 2001) 。由此可以推断出:竞技运动员作为当下体育文化的主体的一部分, 他们的发展必须和当下的“时代精神”所吻合, 不仅仅在竞技能力方面, 还包括人文教育方面, 也必须符合“时代精神”。所以, 明确当下社会的“时代精神”是对运动员人文教育方面改革路上的首要任务。

1当下“时代精神”和体育文化的中心思想的探讨

有关“时代精神”, 通过各种理论学科渠道都可以或多或少地进行总结和探讨。但是, 想要探讨和总结体育方面所对应的“时代精神”, 从体育历史学角度来进行的话比较明确客观。并且, “时代精神”和“体育文化”的关系的提出者稲垣也在其编写的《スポーツ講義》 (《体育史讲义》) 当中对各个阶段的体育精神和时期特点进行了说明。

稲垣把[古代、中世、近代]这一体育史时期划分重新进行了调整, 提出了[前近代、近代、后近代]的时区划分, 根据不同时区对体育的社会需要, 把各个时区的体育的特点和理念等进行了说明。

1.1前近代社会的体育

前近代社会指的是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之间的时代。当时, 世界各个地区的统治思想以宗教思想为主, 尤其以欧洲的基督教最为明显。

当时的体育运动受到各个区域不同文化的影响, 相互之间的交流非常少, 只是祭祀的, 固定节日才举行的一系列活动。所以, 前近代的体育逐渐形成了“区域特有的”“封闭的”“不透明”等一系列特点。

1.2近代社会的体育

这里所说的近代社会指的是17世纪末启蒙思想的出现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这一时间段的社会提倡的是“科学万能主义”, 通过不断地发展, 逐渐形成了竞争型的社会, 换言之, “竞争原理”成为了社会的核心。

体育也受到“竞争原理”的影响, 把规则与礼仪等加入到了体育运动中, 并且增加了区域与区域,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 把前近代体育的“区域特有的、封闭的、不透明”的一些特点变成了“世界性的、透明的、开放的”, 并且通过这种“竞争原理”这一思想的浸透, 产生了许多当时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些项目几乎都是以竞争为核心, 所以, 参加体育运动的几乎都是身体素质超群的男性。在当时, 所谓的体育运动就是“男人的运动、强者的运动”。

1.3后近代社会的体育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宣告结束, 并且由此全球进入了后近代社会。通过两颗原子弹的爆炸, 人们意识到如果一味的这样竞争下去, 只会引起更多人类惨案。于是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各种合作, “全球化”这一词语也随之产生。于是整个社会由“竞争原理”开始向着“共生原理”过渡。

体育运动也受到“共生原理”这一思想的影响, 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要数许多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产生和兴盛这一现象最为明显。例如:日本特有的一类运动总称“new sports” (ニュースポーツ) 等。而且随着近30年的发展, 提倡“共生原理”这一核心思想的运动项目已经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体育文化的新潮流。除此之外, 国际体育组织方面也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开始, 贯彻“共生原理”, 提出了比如“sports for all”等一系列思想, 并且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事实与发展。形成了和近代体育相对比的全新的体育文化。

总之, 在后近代社会中, 体育运动文化的核心由“竞争原理”向着“共生原理”进行着过渡。

由以上的理论不难看出, 如果想立足于后近代体育社会的话, 任何和体育运动相关事物必须去提倡“共生原理”, 也就是说, 即使以竞争为主要形式的竞技体育运动也必须按照“共生原理”去发展, 其中的竞技运动员的人文教育方面也必须如此。

不仅如此, 宋继新也在其著作《竞技教育学新论》中, 对从古至今的体育时期以及各个时期的竞技教育演变进行了阐述。宋继新把竞技教育过程分为3个阶段, 并且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如下。

1.3.1原始经验型运动训练方式

与古代个体化农业和手工业相适应的是经验型的思维方式, 由此产生的是自然竞技观和经验型的运动训练方式。

1.3.2近代体能型运动训练方式

与近代工业革命相适应的是功利主义思维方式, 由此产生的是生物夺标观和体能型的运动训练方式。

1.3.3现代智体型

与现代高科技产业相适应的是整体的思维方式, 由此产生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多方位夺标育人的整体竞技观和智体型的竞技教育方式。

总之, 竞技教育就是要把竞技的重心, 从“物”转向“人”。这预示着传统的“体能型”的训练方式, 将要向未来新型 (智体型) 的“人”的竞技教育方式转变 (宋继新, 2012) 。

由稲垣正浩和宋继新的观点相比较的话, 有很多共性的思想和理念。尤其在宋继新所说的竞技教育当中, 对“共生原理”的体现也非常明显。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夺标育人 (夺得锦标和教育成人) 的整体竞技观”“智体 (智力和体力) 型的竞技教育方式”等。总之, 通过对两位学者的思想的总结, 可以得出:在当下的后近代体育社会, 竞技运动员的教育模式需在提倡“共生原理”的基础上, 对运动员的竞技观和竞技教育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接受竞技教育的每一位运动员都能够成为当代时代精神下的体育文化中的中坚力量, 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2对竞技运动员培养方式的探讨——通过对日本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的分析, 进而对我国传统竞技体校的批判

《竞技教育学新论》一书中指出:人类需求是沿着“生存—发展—享受”的链条演进。竞技教育是人类竞技发展方式将由“生存竞技”转向“发展竞技”, 再向“享受竞技”演进的“中介”。生存竞技是为谋生而竞技;发展竞技是通过运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竞技;享受竞技是人能享受运动带来的愉悦和自豪的竞技。当下, 发达国家运动员参赛。即使名次不佳, 也能笑对比赛的“结果”, 他们享受的是竞技的“过程”, 中国选手则不然 (宋继新, 2012) 。纠其原因, 进行总结的话, 主要是:我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还没有达到人类竞技发展方式的最高阶段, 既“享受竞技”, 国内竞技“重物轻人”, 培养运动员过程中, 育人与夺标的分离。总之, 我国的竞技运动员的培养还是以追求近期目标的练“物”为主, 而对运动员的“人性”方面的人文培养模式还很薄弱。除此之外, 宋继新多次提到要在“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夺标育人”的竞技教育过程。由此可见, 不仅仅在“生物”层面进行培养, “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培养才是由“生存竞技”转向“发展竞技”, 再向“享受竞技”演进的关键点。而在这些关键点上, 一些发达国家发展的较为良好。在这里, 以日本的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方式和模式进行总结的同时, 对我国传统体校的培养模式进行批评的同时, 能够为我国竞技运动员的培养提供有用的参考。

日本足球实行职业化以来, 经过20年的发展, 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包括男子足球队连续多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多次获得亚洲杯的冠军;女子足球队于2011年首次夺得世界杯的冠军;J联赛的各个俱乐部水平都相对较高, 曾经两次夺得亚冠联赛的冠军;多名日本籍球员“留洋”于欧洲五大联赛和多个高级别联赛当中;青少年注册球员人数众多, 学校、社会、社区对足球运动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以上提及的状况与中国足球运动的基本状况形成鲜明对比, 我国不单是在国际足球竞技舞台上成绩落后, 更让人担忧的是足球后备人才的“量”和“质”。

日本足球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 与足球运动管理的长远目光有着绝对的关系。1993年, 日本足协第7任主席岛田秀夫借助日本队夺得1992年亚洲杯的东风开始起草《日本足球百年梦想》, 也就是现在的“百年计划”, 至1994年长昭见接任主席后宣告完成, 整个计划细致入微, 涵盖了青少年培养, 职业联赛, 体教结合, 国字号训练比赛等所有的足球领域, 时间单位细致到星期, 整分计划书厚达半米, 终极理想是在2046年或2050年夺得世界杯冠军。从那刻起, 日本足球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明确目标, 得到日本足球界的广泛认可” (体育周报) 。而我国足协经常提出的“五年计划”或者“十年计划”相对于这个气势磅礴的“百年计划”来说, 不可相提并论。

日本足球之所以取得成功, 其中还有一个因素是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众所周知, 我国的竞技运动员的培养主要是依靠竞技体校来培养, 被培养的运动员可以说生活的环境非常封闭, 接触的人群和社会范围都非常狭窄, 并且经常是运动训练占据大多数时间, 而文化课方面的学习时间非常之少, 且不被运动员和教练重视, 所以, 经过多年问题的累积, 造就了很多“人性”不完全的“半人”。虽然近些年有所改善, 但是, 这种培养模式仍然没有实质性的变革。而在日本体育界, 不单单足球运动员, 任何一项运动的运动员基本都是以学校为依托进行培养, 每一名运动员都是和普通的同龄人一样, 正常地接受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 接触的人群也不单是和自身一样的运动员, 而是形形色色的人群, 并且进行训练的时间和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的平衡也把握的适度, 并且有很多职业运动员都进入大学, 接受高等教育。可以说, 日本体育界不单在“物性”方面进行培养, 而是把“物性”和“人性”的培养的平衡掌握的恰到好处。换言之:是“夺标”和“育人”双管齐下, 即节省资源, 又能达到培养“完人”的效果。

除此之外, 日本政府对运动员现役的环境进行保障后, 退役后的“第二职业人生”规划和扶持有着明确的条文和规定。例如:2010年日本的文部省所推出的[体育立国战略]中提到:“为了使退役后的高水平运动员的能力能够在社会中有效活用, 包括定期的奖金支付, 使其接受更高等教育, 介绍其到学校或者企业进行就业等方面进行支援” (スポーツ立国戦略, 2010)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像“邹春兰”和“张尚武”等现象的出现, 更能说明在“完人”的培养上下了很大力度。也和刘鹏局长所提出的“要管一辈子, 不是一阵子”的精神相吻合。

由以上的问题不难看出, 虽说日本在竞技体育成绩综合方面远远赶不上中国, 但是, 他们的培养模式, 更能够符合“夺标育人”“培养完人”“培养人性”等时代精神, 对被培养的运动员的人生的各个阶段的“共生”以及“一贯性”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不是以牺牲“金字塔”最底层的运动员为代价去取得金牌的传统体校培养模式。日本这种模式, 可能更能符合“以人为本”的社会精神。

3结论

该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式以及暴露在社会上的许多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后, 指出“举国体制”下的我国对竞技运动员培养中的“育人”环节非常薄弱, 并且通过稲垣正浩所提出的后近代社会的时代精神——“共生原理”, 指出竞技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要符合当下时代精神。并且运用宋继新的《竞技教育学新论》的内容和日本足球运动的成功的案例和日本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来对我国的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批评和建议。对前述的内容进行细化总结的话, 主要有以下三点。

(1) 任何事物的发展, 都是要和它所存在的社会精神相符合的, 在后近代体育社会下的竞技体育, 也必须要和后近代体育社会所提倡的“共生原理”相符合。

(2) 在我国传统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当中, 往往重“夺标”, 轻“育人”, 对“物性”的培养要比“人性”的培养重视, 进而造成了很多“半人”的出现。所以, 在以后的培养过程当中, 要把“育人”和“夺标”这两方面共同培养, 才能减少“半人”的出现, “完人”的培养率会大大增高。

(3) 通过对日本体育界的培养模式的分析, 其所实施的“学校培养模式”“青年运动员到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环境的支援”“退役后的第二职业生涯的支援”以及“重视梯队建设, 计划百年的大气”等方面都是值得我国所借鉴的。

4今后的课题

竞技体育可以说是残酷的, 因为它的主要模式就是竞争, 所以, 在提倡“共生原理”的后近代社会, “竞争原理”和“共生原理”的共生问题成为一个很大的课题。

除此之外, 作为“金牌大国”的我国, 只能称作“体育大国”, 而不能称为“体育强国”, 由此可见, 金牌数量并不是成为“体育强国”的主要因素, 而是通过“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这三者共同发展而实现的。所以,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如何使这三者的总体实力走上坡路也成为重要课题。

我国竞技体育是在一大部分人的“牺牲”的前提下在发展, 所以, 怎样减少“牺牲”, 进而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完人”等问题, 成为另外一个大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宋继新.竞技教育学新论[M].人民出版社, 2012.

[2]稲垣正浩.近代スポーツの超克[M].モリモト印刷, 2001.

[3]稲垣正浩.スポーツ史講義[M].大修館書店, 1995.

竞技模式论文 篇8

1 中国特色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模式的提出

2002年釜山亚运会中国网球队没有拿到一枚奖牌, 这次惨败令中国网球界深刻反省, 闭门造车 (即完全举国体制) 只能是死路一条, 中国网球只有融入到国际网球大家庭才有出路。 (2) 为了尽快的提升中国竞技网球水平, 实现奥运争光的计划, 中国网球管理中心下定决心决定走职业化发展道路, 确立了“必须坚持走职业化的道路”的指导思想。确定职业化发展之后, 国家加大对网球事业的经济投入, 在“多参战—挣积分—进奥运”的目标下, 允许运动员大范围地参加国际比赛, 开始了职业化的试水。2009年, 李娜、郑洁、晏紫等国家队运动员率先尝试走职业化的道路, 她们自己聘请教练进行训练, 自己选择参加赛事, 奖金自己分配。简言之, 即自负盈亏。自此, 她们正式走上了中国特色的职业化道路, 也标志着中国网球向特色的职业化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李娜等人在职业网坛的成功表现是否标志着中国网球已经进入职业化的发展模式, 回答是否定的。从国际网球职业化发展模式的实践中可以看出, 除了家庭模式培养以外, 还有很多职业网球运动员是由职业经纪公司赞助培养的。由经纪公司为他们提供各方面资金支持, 相反, 当运动员获得奖金及商业赞助后, 则按照与经纪公司所签的合同来分配奖金。在青少年培养方面, 许多网球强国还通过国家网球协会资助培养网球后备人才等。而不是依靠国家进行后备人才的培养, 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决定着网球职业化发展的方向, 在国外职业网球的发展市场介入成分占绝对优势, 并且网球运动员赛事的商业化开发相当成熟, 职业网球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阶段。

虽然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但整体实力并不理想, 尤其从后备人才培养与男子网球项目来看, 多年来一直在国际网坛上处于落后的境地。就全国运动队整体水平来看, 无论是教练员队伍还是运动员竞技状况基础都十分薄弱。 (3) 近年来, 男子网球发展过于缓慢, 能在国际赛场上参赛的资格选手寥寥无几。随着职业化的不断深入, 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随之增加, 如后备人才匮乏、选材育才不科学、女子单双打发展不均衡、男女发展差距过大、训练培养模式不完善、教练员水平较低等, 它们制约着中国竞技网球职业化的发展, 由此证明了在我国实行完全职业化的竞技网球发展模式是行不通的。

鉴于此, 本研究在综合研究中国网球与国际职业网球发展模式实践基础上, 经过国内10名专家的论证, 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模式, 即“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相结合的双轨制发展模式。它是在举国体制下培养运动员, 而在完全职业化的国际赛制中训练、参赛的“双轨制”发展模式。

2 中国特色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模式理论体系的构建

2.1 中国特色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的本质

中国竞技网球与西方竞技网球在职业发展模式方面存在着差异, 西方竞技网球人才的培养是以个人投入为起点, 然后通过经纪公司的运作获得商业赞助, 最后获得比赛奖金。而中国竞技网球人才的培养在前期主要依靠“举国体制”国家投入为主, 当运动员个人具备走职业化道路后, 国家与其签订相关协议后, 运动员可以自己走职业化道路。可以说这种中国特色竞技网球的道路是举国体制延伸和深化。事实证明, 坚持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相结合的道路, 实现举国体制与职业化之间的协调发展, 使我国竞技网球走向逐步市场化、商业化、国际化, 是中国特色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的本质。

2.2 中国特色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的目标

从专业队向职业队转变, 走职业化的道路, 实现中国竞技网球各个方面的完全职业化发展, 是中国特色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的目标, 也是实现我国网球运动员快速成才和竞技水平快速提高的途径。

2.3 中国特色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的重点

首先, 要形成职业化的竞技体育思想理念与决策、管理体系。竞技网球职业化的理念包括职业化的训练思想、职业化的训练操作理念、职业化的市场运作和职业化的培养管理理念等。只有树立了职业化的思想理念, 才能围绕职业化制定相应的决策和发展战略, 遵从相应的管理原则, 从而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职业化的整体趋势和网球项目的制胜规律。其次, 提高教练员队伍执教水平和综合素质, 形成职业化的网球训练理论和训练模式。加大对教练员的培养、选拔和教育力度, 努力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质, 形成职业化的训练理论和训练模式。最后, 完善职业化的网球市场运作。网球职业化的市场运作是以经营者的商业化、运动员的商品化作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以盈利为目的。要通过不断地参加比赛以获得高额的比赛奖金和好的比赛名次, 争取更多的商业赞助, 多渠道的募集资金, 以满足自己聘请教练、参加比赛、租用运动场地等高额的费用。因此, 应积极完善职业化的网球市场运作, 是中国职业网球尽快实现商业化、市场化、国际化。

2.4 中国特色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体制

在我国由于受国情、项目特点等综合条件制约, 现行条件下, 完全僵化的照搬西方网球职业选手培养模式, 完全不能满足我国网球事业的国家需求和民众期待, 是一种上层建筑需求和经济基础缓慢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不协调。因此, 我国运动员的培养是在举国体制下进行, 即从选材、训练到比赛出成绩都是在国家的统一管理下完成的。作为祖国培养出来的运动员, 应该让爱国主义的信念深深扎根于每一个运动员心中, 网球项目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 它拥有着丰厚的参赛奖金, 我国应逐步改革选手的投入和回报机制, 通过广筹资金, 积极寻找商业赞助资助。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奖金的分配制度, 积极的调动运动员与教练员及管理者的积极性。从而使运动员在职业化道路上能够得到长远发展。

2.5 中国特色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的方针

首先, 继续保障和发挥举国体制优势, 扩宽人才培养途径。新形势下, 我们要在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保障作用的同时, 也要需要积极扩宽网球人才的培养途径。其次, 重视科研, 科学训练, 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率。我国还应重视科研工作, 充分借助各种有利于运动水平发展提高的科研手段, 加强在体能训练、运动营养、技术分析、制胜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再次, 积极开拓市场, 促进国内赛事升级发展。我国目前虽然承接了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大师赛等国际一流赛事, 但是在网球市场培育、赛事运作模式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例如赛事资金还是主要依靠政府支持。最后, 提高网球运动人口, 营造浓厚的网球社会氛围。任何竞技运动项目的发展都离不开群众基础, 群众网球运动发展好必然会促进中国竞技网球水平的提高。但目前, 我国的网球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却极小, 网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场地严重不足。

2.6 中国特色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的保障

一个国家的体育体制对该国体育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 它总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与体育发展内在规律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 还不足以以个人力量来培养优秀运动员。所以今后在一段时间内还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 举国体制保障了资金保证、运动员的选材、训练设施、医疗条件、人员调配以及参赛费用等方面, 这种体制显示出巨大优势。同时, 也要不断的完善中国特色竞技网球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为使中国特色竞技网球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做好保障。

3 小结

中国特色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模式为“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相结合的“双轨制”发展模式, 即在举国体制下培养运动员, 而在完全职业化的国际赛制中参赛的“双轨制”发展模式;本质是充分发挥网球举国体制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现中国网球事业的全面提升, 从而为中国竞技网球走向完全与国际接轨的职业化发展道路的转变完成完美过渡;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我国竞技网球由专业化向职业化转变, 提高我国竞技网球整体实力和水平。

摘要:本研究利用现代产业理论视角, 综合利用管理学、经济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 运用文献资料、特尔斐法、深度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 在对国内外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模式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双轨制”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模式。同时构建了以本质、目标、重点、体制、方针、保障六部分内容为架构的中国特色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模式理论体系。

关键词:特色,网球,职业化,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魏源等.我国网球职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6.21.

[2]田园等.“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的融合——中国女子网球登顶世界的成因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19 (2) .

竞技模式论文 篇9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 中国的娱乐节目从无到有, 从模仿到创新, 从单一到多元, 越来越多的元素被融入到节目当中, 明星表演、平民参与、主题设置、魔术、音乐舞蹈、地方戏曲、家庭竞技、游戏闯关等等, 令节目类型越来越交叉与融合, 从传统的分类方式上看, 综艺、体育、戏曲、专题、青少等类型节目都有可能运用这些创新内容。本文汇总了近年来运用“游戏”这个核心资源来建构的经典节目并分析其游戏类型、收视表现。

电视节目中运用游戏元素有两个基本的特性:第一, 以获得快乐为主要目的, 第二, 主体参与互动。

从图1看, 游戏的参与主体, 可以是主持人、明星、个人或者集体;游戏的类型, 大体上分为活动性游戏和益智性游戏, 前者如追逐、接力及利用球、棒、绳等器材进行闯关竞技活动, 后者如下棋、打牌、麻将、智力闯关等, 多为集体活动, 并有情节和规则, 具有竞赛性。

一、活动性游戏节目的特点

此类节目的盛行, 是从1998年—1999年间央视引进法国电视台的群众性、娱乐竞技节目《城市之间》开始的。这档节目注重群体参与、趣味娱乐, 通过大胆、开阔的想象和庞大的道具、场景, 开展全民参与的体育游戏的竞技、对抗, 进行文化体育交流, 折射不同的城市文化魅力。此后, 许多地方媒体踊跃尝试, 从邀请嘉宾和明星参与游戏的综艺节目形式开始, 逐步扩展到以游戏为核心内容, 大众可以广泛参与的纯活动性游戏节目。如湖南卫视的《勇往直前》, 从邀请明星参与开始, 发展到平民参与的《智勇大冲关》、《全家一起上》, 江苏卫视《挑战100%》, 天津卫视《快乐家游站》, 江苏电视台综艺频道《决战小夫妻》, 云南电视台猜猜少儿频道《智闯恐龙谷》, 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我老爸最棒》, 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DV我最牛快乐大冲关》等等。

1. 关卡设置带来紧张快乐

一些活动性游戏节目中, 设置的一道道难度不同的关卡, 其实是体育运动的夸张再现, 如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 在反向运行的传送带上进行跨栏、挑战飞身灌篮、飞天吊环、疯狂单杠、非常平衡木等等。这些关卡的设置既来源于传统的体育项目, 也是对其的颠覆, 以制造游戏中的紧张气氛和闯关后的狂欢。

2. 情境性角色展示幽默娱乐

一些活动性游戏节目, 参赛者的装扮与搞笑的表演秀就很抓人眼球。参与者因为游戏情境的设置, 或打扮成超人、老鼠, 或套着泳圈、穿着超大的鞋子, 幽默滑稽的装扮必定引起观赏者的快感。幽默展示还表现在闯关过程中各位选手的身体表现, 如男选手发达的肌肉、健硕的身材, 选手闯关中或奋力振臂飞奔, 或艰难纵身一跃, 或狼狈地僵持在关卡上, 或砰然落入泥水中……

3. 精心设计节目道具和游戏规则

很多游戏不仅考验游戏者的体力, 更考验智力、技术、平衡等素质。如《城市之间》栏目中, 载人货车驶过垫在数百只气球上的木板, 消防水龙头激起的水柱把轿车托向空中, 上千张报纸卷成空中缆索供人攀援等情节极富想象力, 节目的道具也庞大复杂, 电动的、机械的, 都真材实料, 结构细致精密, 且安全系数高, 连火车也能开进节目现场。再如《全家一起上》中“吹鸡蛋”、“鼻子夹铅笔”、“扔飞盘”、“玻璃金字塔”等数十个比赛项目都十分生活化, 多是平常生活中能接触到或玩耍的项目。

4. 参与主体平民化

在以前的娱乐节目中, 明星等公众人物成为节目获取高收视的制胜法宝, 而越来越多的游戏类节目以反名人的定位出现, 无论看游戏的还是玩游戏的都是普通人。虽然他们没有名人的号召力, 但拉近了节目和观众的距离, 增强了节目的亲和力, 符合电视日常化和生活化的特点。

二、益智性游戏节目的特点

益智性娱乐节目在国内媒体的火爆是由央视的《幸运52》和《开心辞典》引燃的。此前, 上海电视台1993年开播的《快乐大转盘》开了以“游戏+搞笑”为特点的综艺娱乐节目的先河, 融合室内小型游戏趣味问答和大型野外游戏竞赛等活动, 其轻松活泼、自由参与的形式让观众耳目一新。此类综艺娱乐节目很快成为电视新贵, 刮起全国的“快乐”旋风。一时间同类节目纷纷上马, 大都贴上了“游戏”、“搞笑”、“快乐”的标签。如湖南卫视的《以一敌百》、贵州卫视的《百万智多星》、辽宁卫视的《到底是谁》。

1. 游戏规则精心设置

大多数益智性游戏节目都有精心设计的游戏规则, 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如:湖南卫视《以一敌百》中, 一位挑战者面对N道不同知识结构的题目, 与台下100位“快乐答人”同步答题, 三题过后, 挑战者有机会选择是继续答题还是拿“快乐币”走人, 如果挑战者选择继续作战, 将可以使用特设的三个求助锦囊。奖品分为11个档次。战胜1—10人为“一档”, 11—20人为“二档”……以此类推, 91—99人为第十档, 最后剩的1人为第十一档。档次越高“快乐币”越多;东方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的《60分60秒》游戏的每一道题目都来自于参与节目的选手, 题目的类型多样:知识问答、脑筋急转弯、记忆力考验、触觉考验、嗅觉考验等, 每题60秒的思考与回答时间。

2. 游戏内容推陈出新

从内容上看, 益智性游戏节目以知识性游戏为主, 有些则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消遣——棋牌为基础来进行创新, 又加入一些创新元素, 制作成本低, 娱乐性、亲近性较强, 受到本地观众的欢迎。

3. 知识、游戏、博彩“一锅出”

大多数益智性游戏节目设置了相应的淘汰规则和奖金, 让知识、游戏、博彩在一个节目中“一锅出”。奖金的设置满足了普通观众的成功梦想, 刺激更多人参与和收看节目;游戏规则为节目设置了层层悬念, 直到答对最后一道题目或战胜最后一个竞争对手才能获得奖金, 增加了节目的节奏感和内在张力。当然, 有些电视媒体为了弱化节目的商业色彩, 将奖品和奖金的设置演绎为“家庭梦想”和“公益热情”, 仍旧不会降低观众的参与热情。

三、游戏类节目的发展模式

人类对于游戏与竞技有着与生俱来的爱好, 电视的传播特性又强化了游戏的竞争性和刺激性, 因此, 游戏类电视节目有生存土壤和发展空间。纵观上述以游戏为核心元素的节目, 呈现出一些类似的发展模式。

1. 购买版权继而模仿创新

多数游戏类节目都经历了从引进或购买版权开始, 继而模仿创新的过程。《城市之间》是1998年被央视从法国电视台 (TF1) 引进, 继而开始合作制作国内版的活动性游戏节目《城市之间》;《以一敌百》是湖南卫视从荷兰Endmoel公司购买全部版权;《百万智多星》由贵州卫视和英国著名电视真人秀节目《百万富翁》的版权拥有单位联合推出;辽宁卫视的《到底是谁》是引进国外栏目《骗子》 (Dirty Rotten Cheater) 的版权后, 结合本土的创新, 开发的一档益智性游戏节目;天津卫视的《快乐家油站》节目形态源自日本富士电视台的王牌节目《热血家族大挑战》。

2. 制播分离亦或联合制作

一些游戏类节目尝试制播分离或联合制作。《到底是谁》是辽宁电视台与北京留洋新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一档游戏娱乐节目。《百万智多星》是由贵州电视台与创意传媒、孜讯传媒共同制作推出的。

3. 弱化博彩, 体现公益

国外媒体的游戏类节目, 随着奖金的高额化, 曾进入一个令人反感的时期。节目发展之初, 并没有出现对参赛者进行操纵的情况, 作弊现象是一步一步慢慢发展起来的。随着赞助商对节目制作者提出强制性的要求, 游戏节目中作弊的痕迹就暴露出来了。有鉴于此, 国内的一些游戏类节目也设有奖金, 但多会体现企业赞助, 弱化博彩性质, 宣扬公益色彩。

《城市之间》连续多年由光明或蒙牛等乳品企业赞助;《百万智多星》弱化了英国版《百万富翁》中个人智慧和个人财富之间对应关系的博彩性质, 让慈善的理念介入, 带有更多公益色彩。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 每期节目都会播放一个爱心故事, 让观众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代表全国各地公益团体参赛的各界名人与普通观众一起通过答题获奖的方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4. 对接联合进而树立品牌

竞技模式论文 篇10

1.1 队伍萎缩严重

从近年来的武术套路锦标赛的情况来看,各地的武术队伍出现了萎缩的现象,江西省尤其突出。对2006年江西省武术套路与十年前的1996年的全省首届武术演武大赛的参赛队伍和人数进行数据对比,我们认为有逐年缩减的趋势,尤其是2007年度江西省武术锦标赛此现象较明显。1996年江西省首届武术演武大赛参赛单位27家,参赛总人数为365人;2006年江西省武术锦标赛参赛单位17家参赛总人数为236人;2007年武术套路参赛单位11家,参赛总人数为211人。

1.2 业余训练发展滞后

通过对江西省业余训练网点和武术馆校的实地考察,可以说网点的训练设施和场地除个别外,其它几乎没有固定正规的训练场所,师资力量十分单薄,在编教练员人数少,馆校教练也是流水的兵,除个别教练员能在任2年左右外,大部分均为短期聘任,不可能有连续性。基层体校除二三支市级体校训练正常外,其它训练时数和场地均得不到保障,因此后备人才近几年相对薄弱,加上江西省少儿武术运动员没有系统性的训练,基础普遍较差,起点低,技术不规范,基本功不扎实,优秀运动员的选材工作也受到了阻碍。这一普遍现象严重制约江西省武术后备人才培养和发展。

1.3 经费投入有限,训练场馆设施条件落后

目前,江西省竞技武术套路的训练,不管是业余训练还是专业队的训练,训练经费主要依靠行政拨款,有限的资金很难满足训练的需求,场馆设施建设很差,再加上武术不是江西省重点项目,有的地市不是很重视,有的连最基本的训练场地也得不到保证,更不要专用的武术地毯。训练场地设施制约了技术水平的发展,新规则的实施增设了难度系数,因此教练员无法训练难度动作,无法应对新规则。

1.4 运动员的输送率低,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江西省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主要输送方向有两个,一个是专业队,一个是高校武术队,由于整个江西省武术套路后备人才缺乏,人才的质量不高,进专业队和高校武术队的人数都很少,本省的高校只有华东交通大学和江西中医学院有武术队,运动员的输送出路较窄。江西省竞技武术套路人才的培养采用“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由于运动员的文化基础差,这种培养模式没有给运动员的就业和出路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单一的能力结构很难适应目前社会市场的需要,人才的培养没有自己的特色。

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江西省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趋于年轻化,教练员的学历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是科研意识不强,教练员训练大都是以经验为主,每个训练周期内的教练员岗位培训组织少,缺乏与武术强省教练员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在训练计划的制定方面,教练员大都注重的是课训练计划和短周期的训练计划,而对于年度训练计划和长年训练计划制定的较少。

2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2.1“一专多能,应用性”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05年11月7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加强职业教育。教育结构调整总的方向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根据江西省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要继续实施素质教育,必需转变思想,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江西省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一直采用的是“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从事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的运动员文化基础差,“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并没有改变退役运动员就业出路难的现状。为适应目前社会发展形势,在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为突出江西省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的特色,特提出了“一专多能、应用型”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2.2“一专多能,应用性”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内涵

本文提出的一专多能、应用型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以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为目的,在运动员进行武术套路训练的同时,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把运动员培养成为一专多能、文武兼备、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武术套路人才。

2.3“一专多能,应用性”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3 结论

针对所出现的问题,理论上构建了江西省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新体系,新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新体系采用“一专多能、应用型”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新体系的整体构架包括普及武术教材,以中小学为基地扩大二三线队伍,强化和提高业余训练水平,形成以优秀运动队为主,省市级体校、武术学校和武术培训基地为辅的业余训练框架合理布局,建立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高水平教练员团队,选拔高水平教练员,加强教练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加强教练员队伍的日常管理,组建优秀武术套路队,加强管理,推动科学化训练进程,疏通运动员出路,构建多元化的优秀运动员输送渠道,开发竞技武术套路市场,多渠道收集资金,改变目前资金短缺现象,资金的投入要突出重点,对于优势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区域合作,在省内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与武术强省加强人才交流,制定合理的人才流动政策法规。

参考文献

[1]爨逢春.河南省武术馆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桑全喜.21世纪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原则[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1):47-49.

[3]董植寿.武术馆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5):71-76.

[4]张磊.江西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陈孝慧.从功能价值结构谈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9(4):44-45.

[6]廖嗣德.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结构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0(7):61-65.

竞技演严嵩 篇11

《鸣凤记》讲的是明代嘉靖年间夏言、杨继盛等人与权奸严嵩、严世蕃父子之间的激烈斗争,演好反面角色严嵩至关重要。两个戏班开始几出戏不分伯仲,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可是,当演到第六出《二相争朝》即夏言与严嵩争论河套出兵问题的时候,华林班扮严嵩的演员李伶技高一筹,渐渐把观众都吸引过去了,造成兴化班观众寥寥无几。

兴化班扮演严嵩的演员马伶羞愧难当,他觉得自己扮严嵩的演技与李伶相比,确实不及人家。想到有不少观众从兴化班场子将座位移到华林班场子去,马伶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等戏终,他就换上便服,悄悄地溜走了。

兴化班走了马伶,实力又减不少,华林班的名声从此一度压过了兴化班。马伶溜走了,他干什么去了?戏剧界有人传言,马伶从此不再唱戏了,他已离开戏班另谋出路去了。

的确,马伶没有再演戏,抱愧下台后他反复想,华林班的李伶已把严嵩演绝了,去向他求教他未必肯轻易将高超的技艺传授出来,即使学到了他的演技,也很难超过他。马伶想放松一下,又不肯轻易认输,他灵机一动:何不到京城去找一个类似严嵩的权奸作观察体验呢?这样既可以休息调养,又不误演技的长进。马伶这样想,便托人介绍来到严嵩的老朋友、大官僚顾秉谦家作了一名仆役。顾秉谦和严嵩是一路货色,马伶对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仔细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与顾秉谦接触的机会,这样一干就是三年。

三年以后,对奸臣有了观察体会的马伶重新回到戏台,他让徽州那位大富商把三年前的原班人马(戏班和观众)全都请回来,再次同台对演《鸣凤记》。结果观众来了个180度转弯,全被马伶的演技吸引过去了,这次轮到李伶自叹不如了。

竞技模式论文 篇12

1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分析

2009年, 我国在线注册的所有级别运动员总数为464025人, 一二三级运动员的所占比例分别为4.1%, 14.3%及81.6%[2]。从举国体制这一基本培养模式上来看, 其中有显见问题,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 培养模式单一。职业化是当前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表现, 这种方式的存在不仅违背了体育的市场性, 也封闭了体育吸纳社会人才的大门, 导致竞技体育的独立性强、融入性差, 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多元化与需求多元化的发展要求。 (2) 运动员成材率较低。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既有培养体制或培养模式的原因, 也有运动员自身以及运动项目等方面的原因。2010年统计年鉴表明, 我国在线注册运动员的文化程度偏低, 中专及中专以下的占77%, 说明运动员无法获得良好的文化教育的现象仍旧普遍, 文化程度不足是导致运动员成才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子女数量减少, 部分家庭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不愿意让独生子女参与体育运动, 也是导致优秀运动员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运动项目失衡。长久以来, 运动项目发展不均衡都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症结, 以“三大球”为首的运动项目一直未能达到实质性改观, 优势项目主要集中于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跳水、体操等。此外, 在举国体制培养模式下, 经济发展与资金注入量的大小也会影响某地体育事业的发展, 比如某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 拥有体育天赋并想从事体育发展的孩子由于不能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 也无法通过体育来走出贫困, 从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来看, 这也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2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1 基本模式

2.1.1 三级训练模式[3]

根据体育能力, 体育发展和体育项目训练规律等衍生出的三级训练模式, 是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三级”主要分为:第一级:业余体校、体育传统学校和中小学运动队。第二级:体育中专和专项业余体校、重点业余体校及竞技体校。第三级:国家集训队, 省、市、自治区专业队。三级训练模式有其合理之处, 如可以统一规划与管理, 便于集中选拨和训练体育人才等;但其中也不乏问题的存在, 如选拨与训练单一, 成本与实际效率不成正比, 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困难等。

2.1.2“体教结合”模式

主要形式有“校籍体训”“三位一体”及“体教结合”三种, 其中“体教结合”模式主要以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为目标, 将运动员的生活、学习与管理都放在学校, 既照顾到常规训练与教育, 又不耽误文化学习。

2.1.3 职业化模式

20世纪90年代中期, 我国对竞技体育实行了职业化改革, 部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以俱乐部体制为建制, 走上了市场化运作的道路。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职业化模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三级训练模式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不足, 由企业牵头并投资建设体育场馆, 为运动员提供后勤保障, 后期能获得较好的经济回报, 逐渐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 成为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个较好的辅助模式。

2.2 模式中的问题[4]

2.2.1 政府包办体育。

行政化过度加入到体育事业的管理与教育活动中, 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的社会化、产业化形式必然产生矛盾。行政参与下的体育容易产生多个“条条框框”, 继而对包括运动员、比赛安排等方面产生较多的限制,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本身的良性循环发展。

2.2.2 资金依赖政府。

大到比赛场馆的建设、运动员的经费, 小到比赛涉及到的差旅费、住宿费等资金投入, 都要通过政府部分的财政预算与拨款来完成, 严重影响了社会体育发展的积极性, 使得体育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缺乏造血能力, 以致发展动力不足, 创新发展难以实现。某种意义上说, 这是举国体制下的体育发展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 与眼下蓬勃发展的市场化经济严重背离。实际调查统计可知, 河南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培训机构的经费来源, 其中教委的行政拨款比例为28.0%, 体委系统专项拨款比例为42.0%, 社会家长支持赞助比例为22.0%, 企业赞助为8.0%。不难发现, 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仍占较大比例。

2.2.3 体育人才的浪费。

行政化管理导致教练与运动员无法自由流动容易导致体育人才资源的浪费。运动员、教练员因为体制的原因, 在流动方面都需要听从相关部门的统一安排, 不仅容易导致人才浪费, 还容易致使地区体育发展不均衡现象的发生, 并很可能加速不均衡发展的态势。

由此可见, “举国体制”在社会大环境——市场经济环境下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 其具备的部分优点也无法掩盖其涵盖的缺点, 而鉴于某些不可抗的因素, 就目前的情况看, 体制内的培养模式在短时间内无法获得巨大的改变, 体制外的后备人才培养可以走创新模式。

3 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设想

3.1 创新培养模式的成功案例

3.1.1 丁俊晖

丁俊晖的体育之路同国内体制下的固定模式有本质区别, 主要通过家庭培养获得成功, 此外, 包括其所选项目、项目的社会化程度及家庭成员支持等都是其能够获得成功的必要因素。此种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由家庭参与培养, 完全凭借个人兴趣或爱好来选择项目, 比赛时心理压力没有举国模式下那么大, 主要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自我社会价值的实现, 由自己或家庭承担所有风险, 这种“格局”很小的培养模式, 自主选择程度高, 风险系数低, 容易将个人的潜力发挥到最大。

3.1.2 李娜[5]

李娜是“举国体制”下培养出来的网球运动员, 但是在其属于体制内时, 她没能获得较大的成就, 而在其“单飞”后, 2011年便成功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举国体制的培养为李娜最终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后来其毅然选择“单飞”则又为这名个性十足的运动员创造了更为自由的环境, 此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其不仅能享受国家提供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保障, “单飞”后自负盈亏的比赛特征也给她减轻了不小的心理负担, 增加了其参与比赛的积极性。李娜成功并非完全因为培养模式而获益, 其自身先天的条件同样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其“单飞”后, 其身后的团队根据其自身特点为其量身打造的后勤保障, 更是促进其最终成功的主要原因。且网球作为社会化程度较高, 集休闲、娱乐、健身等为一体的项目, 人们认同感高, 社会效应很强, 这一点同上述丁俊晖的台球项目有较大的相似之处。

3.2 创新培养模式的设想[6]

3.2.1 学校、体育和企业的三结合

河南省排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主要有29所, 其中以省会郑州为中心的洛阳、新乡、开封四所城市共有16所, 其余占13所。每所学校的排球后备人才数量在15个左右, 如河南省体校12人, 开封一中16人, 平顶山八中15人等。可见, 河南作为竞技排球项目的大省, 重视后备人才培养, 大多数体育学校都有这方面的意识, 并存在一套较为稳固的训练与培养模式。鉴于此种现状, 提出将学校、体育以及企业三者做适当的联结, 以通过对各类学校的依托进行教育整合, 通过对企业的拉拢进行对体育的投资, 最终建立教育系统、体育系统和企业三者的联合模式。此种模式是在体教模式下做一定的延伸后得来的, 如果能切实实行, 可以具备一定的优势。首先, 国家对于此种模式会给予一定的资金及政策支持, 因为其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的发展规律;其次, 由企业参与的体育事业, 企业必然想从中获得利益, 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来说, 其背后巨大的市场效应将是吸引企业参与投资的重要原因;再者, 由学校参与的体育人才培养, 将会给企业的投资与注入带来信心, 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经济利益。“校体企”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需要注意学校和体育进行强强联合是拉拢企业进行加入的前提, 在统一规划和部署下进行安排, 尽量保障企业投资的透明度与经济效益, 才能让企业放心投资;需要尊重不同地区、不同体育环境、不同体育项目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不能用统一的要求或相同的方式建立“校体企”模式, 否则易产生体育与市场、体育与经济效益的断层;需要适合此种模式的多样化联赛的兴起, 通过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非专业队和专业队之间的赛事交流等活动的开展, 以有效拉动此种模式的人才培养。目前, 河南省各类型学校在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都做了努力性尝试, 如果再能尝试上述培养模式, 则很可能可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3.2.2“一对一”培养模式

从李娜以及体育界其他部分运动员最终获得成功的先例来看, “一对一”模式具备一定的借鉴性, 但排球项目采取此种模式可能会受阶段性影响。李娜与IMG签约后, IMG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整体营销的国际化服务, 李娜法网夺冠后, 其背后暗藏的市场价值空前。“一对一”培养模式的优点在于其可以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来做针对性的安排, 包括训练、比赛、以及市场运作等, 但排球作为集体运动项目, 如果想采取此种模式, 其针对的便不是个人而需要针对一个团队, 根据团队的特点来进行量身打造。此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其拥有更专业的团队和更好的后勤保障, 可以针对不同特点的个人或团队进行量身打造, 并可以在个人与团队建设的过程中适时作出调整, 成材率较高, 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3.2.3“公司培养”模式

公司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其操作的具体流程是:由某个公司出面, 在各个学校或社会搜集专业的排球后备人才, 建立一个或数个排球队, 而后找专业的人员进行训练和团队打造, 对于后期的盈亏情况则自负。这样既解决了后备人才培养的资金问题, 又激发了人才培养的动力, 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会排球后备人才的损失, 可谓一举多得。此种模式符合市场经济下的市场运作规律, 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包括运动员、比赛安排等方面都不需要像举国体制下那样受到较多限制;这种模式也是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符合体育本身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此种模式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目前仍没有成功先例, 属于绝对创新设想, 可能还需通过实践验证合理性。在球员利益保障方面, 公司需要同球员之间签订某些具备法律效力的协议来实现, 一旦遇到问题, 公司和球员双方都可能受到损失。

参考文献

[1]刘志云.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8.

[2]中国社会统计年鉴, 2010.

[3]李建国.“非公”视角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 2012.

[4]陈建华, 王浩.人文体育观视野下“体教结合”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9:17.

[5]姜富生.李娜法网夺冠的成因及对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上一篇:冲突规范下一篇: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