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艺术性缺陷

2024-10-16

技术的艺术性缺陷(共10篇)

技术的艺术性缺陷 篇1

当前我国国家审计实行的是行政型审计模式, 政府也一直在加强国家审计的独立性, 在审计署201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中, 规定了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保持审计独立性, 并列举了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的情形以及应回避的情况等, 比之前的审计准则规定的更加具体, 让审计机关可以更好的保持独立性, 在这种审计模式下, 审计独立性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硬伤”, 消除它们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然而我国国家审计还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软伤”, 它们虽然并不一定导致独立性丧失, 弥补这些缺陷也不能保证审计独立性提高, 但是这样做可以让国家审计的独立性更具说服力。因为即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确实保持了独立性, 但如果由于某些因素而使社会公众认为其审计结论不够客观公正, 也会影响到国家审计工作的效果。下面笔者将分析当前国家审计独立性存在的一些技术性的不足, 并提出改进意见。

一、我国现行国家审计的技术性缺陷

(一) 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所有者委托独立的审计师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审计, 并根据审计师的审计结果来评价代理人的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所有者所获得的信息是由审计师来提供的, 因此所有者必须清楚审计师的工作, 以确信审计师是可以信赖的, 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代理人的行为。我国是公有制国家, 人民是财产的主人, 并通过代表其权力的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授权审计机关开展工作, 但目前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计划的制定过程并没有对外公布, 一些标准也尚未有清楚的条文规定, 社会不清楚审计对象的具体选择程序, 从而有可能怀疑选择的公正性。对这个状况2014年两会期间时任副审计长董大胜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 目前对任期审计的年限尚没有法规规定, 还特别强调审计对象选取绝不是“看你不顺眼就审计你”, 由此可见因为透明度不足还是一定程度上对审计独立性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 目前审计结果是通过公告的形式对外公布, 并没有公布审计报告原文。由于社会公众对审计过程与结果不了解, 可能会产生疑问:公告内容是否完整, 公告的措辞与报告是否一致等。这些疑问也可能影响到审计机关的独立性。

(二) 审计结果与业绩考评存在一定的联系。

在独立审计中, 评价cpa工作好坏的标准是审计结果是否客观、公允的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而在我国由于国家审计自身工作的特殊性, 导致社会存在这样的认识:查处的问题越多, 审计机关的工作开展的越好。每年审计机关在对外作审计报告的时候也用数字来说明审计工作完成情况, 在审计机关内部也存在通过考核各种要情、简报的数量来评价工作业绩的情况。对审计人员进行业绩考核, 可以促使审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 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顺利完成审计目标。但是对审计机关来说保持独立的不偏不倚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审计机关对外展示的立场应当是能够发掘真相, 客观反映事实, 如果将审计结果与业绩考评相联系, 可能会导致审计人员在某些问题上使用的措辞, 追查的力度都会有所区别, 以获得更好的评价。而且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 经济环境的不断完善, 当我国发展成为一个法制健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有效运行, 人民的法制观念、道德水平大大提高的阶段时, 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会呈下降趋势, 如果再将审计结果与业绩考评联系起来就有可能会对审计人员形成负激励, 从而影响工作效果。

(三) 审计报告对独立性的影响。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总结, 使用者可以从中得到各种信息, 一些通过审计报告传递的信息同样会影响社会公众对国家审计的印象。其表现在:

1. 缺乏对审计责任的描述。

有了责任才会有做好工作的压力, 才会努力改进工作;限定了责任, 才不会将责任扩大化, 以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目前审计准则中并没有要求在审计报告中说明审计责任, 这样当审计报告存在一些不足的时候, 外界会对审计人员的工作产生怀疑, 从而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 由于审计必然存在审计风险, 对审计责任的科学界定可以更好的保护审计人员, 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2. 审计报告的文字表述未统一标准。

由于国家审计的审计项目种类繁多, 审计内容复杂, 因此国家审计准则仅规定了审计报告的大致框架, 并没有严格规定审计报告的标准模式和文字模板, 从而导致在撰写报告过程中, 对于同样的问题的描述可能因不同的人的习惯、认识不同, 产生不同的描述, 出现不同的结果, 而不同的文字表达, 就可能改变问题的性质, 文字的非标准性产生了不确定性, 不利于客观描述事实, 从而影响了独立性。

二、改进意见

可以看出, 这些“软伤”虽然不是直接发挥影响, 但它们却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机关的立场, 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社会公众的判断, 从而影响了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因此, 笔者认为弥补这些缺陷是非常必要的, 其措施主要有:

(一) 审计信息透明化。

要消除外界对审计目标选择的疑问, 审计机关可以明确任期审计的年限, 对于其他审计项目选取标准也应客观;在专门的网站或在指定地点公开审计的有关信息, 如审计计划如何制定, 审计日程的安排、进程、结果等。这样就向外界公开这样的信息:审计工作是公开透明的, 流程是规范的。公众对不熟悉的事物总会产生排斥感, 而当社会公众了解了审计的有关信息之后, 自然会消除对审计工作的神秘与不信任感, 有助于审计机关表现出独立性, 同时这样还能有效的监督审计机关工作, 让其更好的发挥监督职能。

(二) 改革审计报告的格式。

CPA审计报告经历了多次修改, 其格式已非常科学, 它以较科学的文字对审计范围、责任、审计意见进行说明, 表现CPA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国家审计因其特殊性, 不可能完全照搬独立审计的形式, 但是报告也可以借鉴CPA审计报告的格式, 首先要精简非必须的内容, 而应当增加对审计责任、审计范围等内容;其次是要将语言标准化, 注重对客观事实的描述而不是对其定性, 以表现自己的独立性;然后要规定格式, 审计报告分几段, 每段说明什么内容都要详细规定, 审计人员要决定的只是审计报告的类型, 而且发布意见也是在收集了充分、适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的。经改革后的审计报告可以尽量减少主观性内容, 强调客观反映, 能够较好的体现审计机关独立的立场。

独立性是国家审计的灵魂, 也是审计工作的立身之本。只有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审计质量, 降低审计风险, 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更好地维护国家审计客观、公正的社会形象。当然, 对审计独立性的认识也是随着社会、经济、民众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审计的独立性越强, 越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越能取信于社会工作, 越有利于审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审计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

[2]徐政旦等主编.审计研究前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技术的艺术性缺陷 篇2

1、注塑产品存在的品质缺陷:

塑料制品的成型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设备不一,成型性能各异,原料品种繁多,加之设备的运行状态,模具的型腔结构、物料的流变性筹多种因素错综变化的影响,使得塑料的内在及外观质量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成型缺陷。常见的外观缺陷有:缩水、飞边、黑点、流纹、熔接线、亮纹、缺胶、气泡、料花等。

2、如何解决缩水 ●缩水产生的原因

制件在模具中冷却时,由于制件的胶厚不一致而导致塑胶收缩不均匀而引起的凹痕。

解决缩水的原理是:在制件冷却过程中,熔胶不断补充制件收缩引起的空缺。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要保证熔胶补充的通道不受阻和足够的补充压力。●在注塑工艺上的解决办法:(1)注塑条件问题: ①注射量不足; ②提高注射压力; ③增加注射时间; ④增加保压压力或时间; ⑤提高注射速度; ⑥增加注射周期;

⑦操作原因造成的注射周期反常。(2)温度问题:

①物料太热造成过量收缩; ②物料太冷造成充料压实不足;

③模温太高造成模壁处物料不能很快固化; ④模温太低造成充模不足; ⑤模子有局部过热点; ⑥改变冷却方案。(3)模具问题:

①增大浇口; ②增大分流道; ③增大主流道; ④增大喷嘴孔; ⑤改进模子排气; ⑥平衡充模速率; ⑦避免充模料流中断;

⑧浇口进料安排在制品厚壁部位; ⑨如果有可能,减少制品壁厚差异; ⑩模子造成的注射周期反常。(4)设备问题:

①增大注压机的塑化容量; ②使注射周期正常;(5)冷却条件问题:

①部件在模内冷却过长,避免由外往里收缩,缩短模子冷却时间; ②将制件在热水中冷却。

3、如何解决飞边 ●产生飞边的原因:

产品溢边往往由于模子的缺陷造成,其他原因有:注射力大于锁模力、物料温度太高、排气不足、加料过量、模子上沾有异物等。●如何判断产生飞边的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采用短射的办法。即在注塑压力速度较低、不用保压的情况下注塑出制件90%的样板,检查样板是否出现飞边,如果出现,则是模具没有配好或注塑机的锁模压力不足,如果没有出现,则是由于注塑条件变化而引起的飞边,比如:保压太大、注射速度太快等。●常见的飞边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飞边的办法 ⑴模具问题:

①型腔和型芯未闭紧; ②型腔和型芯偏移; ③模板不平行; ④模板变形; ⑤模子平面落入异物; ⑥排气不足; ⑦排气孔太大;

⑧模具造成的注射周期反常。⑵设备问题:

①制品的投影面积超过了注压机的最大注射面积; ②注压机模板安装调节不正确; ③模具安装不正确; ④锁模力不能保持恒定; ⑤注压机模板不平行; ⑥拉杆变形不均; ⑦设备造成的注射周期反常 ⑶注塑条件问题:

①锁模力太低; ②注射压力太大; ③注射时间太长; ④注射全压力时间太长; ⑤注射速率太快; ⑥充模速率不等; ⑦模腔内料流中断; ⑧加料量控制太大;

⑨操作条件造成的注射周期反常。⑷温度问题:

①料筒温度太高; ②喷嘴温度太高; ③模温太高。⑸设备问题:

①增大注压机的塑化容量; ②使注射周期正常; ⑹冷却条件问题:

①部件在模内冷却过长,避免由外往里收缩,缩短模子冷却时间; ②将制件在热水中冷却。●如何解决飞边与缩水的矛盾

①降低注射速度,降低注射压力,同时增大保压压力和时间。②如果这时出现缺胶现象,则需要提高成型温度。

③如果只是局部缩水而增压引起的飞边,则要检查缩水部位周围的胶位是否太薄,造成薄的地方容易冷却,而熔胶未能补充到缩水的部位。

4、黑点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料管温度设定太高使熔料过热分解,则应检查料筒的温度控制器是否失控,并适当降低料筒的温度。

2)熔料在料筒中滞留导致局部过热分解,则应检查料筒、喷嘴及螺杆防止回流阀内有无数贮料死角,并加以修理 3)熔料与料筒壁磨擦过热使熔料分解,对此应调整螺杆与料筒的空隙。避免过大剪切力,浇口过小或注射速度太快

4)模具内残留的气体由于绝热压缩而引起燃烧。使熔料过热分解。对此可适当降低注射速度并改进模具的排气口结构。

5、熔接线

●熔接线产生的原因

产品接痕通常是由于在拼缝处温度低、压力小造成。●熔接线产生原因分类

⑴温度问题: ①料筒温度太低;

②喷嘴温度太低;

③模温太低;

④ 熔接线处模温太低; ⑤ 塑料熔体温度不均。⑵注塑问题: ①注射压力太低: ②注射速度太慢。(3)模具问题: ①拼缝处排气不良; ②部件排气不良; ③分流道太小; ④浇口太小;

⑤三流道进口直径太小; ⑥喷嘴孔太小;

⑦浇口离拼缝处太远,可增加辅助浇口; ⑧制品壁厚太薄,造成过早固化; ⑨型芯偏移,造成单边薄; ⑩模子偏移,造成单边薄; ⑾制件在拼缝处太薄,加厚; ⑿充模速率不等; ⒀充模料流中断。

6、流纹 ●流纹的分类: 1)蛇流纹 — 熔体从浇口进入模腔时,产生射流效应、表现在制品表面上就象一条蛇,因此称之为蛇流纹。

2)波浪纹 — 熔体在模腔内流动不平稳,时快时慢,表现在制品表面上就象波浪一样,因此称之为流浪纹。

3)放射纹 — 一般只出现在浇口附近,熔体进入模腔时产生喷射,表现在制品表面上为放射状,因此称之为放射纹。

4)萤光纹 — 熔体流动产生的剪切应力使制品表面产生与萤火虫身体十分相似的光泽,因此称之为萤光纹 ●流纹的解决办法 1)蛇流纹

●当浇口深度比模腔入口深度小很多,而且充模速率很高,熔体流动变成不稳定的射流流动时,前面的射流已凝固后面的流动熔体充满模腔,这时会在制品表面出现蛇流纹。●解决措施:

① 改变工艺条件。采用降低注射速率的方法会逐渐消除射流效应,使熔体流动方式扩展流动,扩展流动会使制品具有较好的表面质量;另外提高模温和熔体温度也会消减射流效应,使熔体流动扩展流动。

②改变模具浇口尺寸。当浇口深度比模腔深度略小时,射流的出口膨胀作用使后面的熔体和前面流出不远的射流前缘融合,从而使射流效应表现不明显。当浇口深度等于或接近于模腔深度时,充模速率低,形成扩展流。③改变模具浇口角度。使模具浇口与模具动模夹角为4o~5o,这样当熔体从浇口流出时,首先会受到模腔壁的阻止,可防止蛇流纹的出现。

④改变模具浇口位置。将模具浇口设置在离模具模腔壁(垂直于浇口方向的)最近的位置,当熔体从浇口流出时,首先会受到模腔壁的阻止,也可防止射流出现,使之成为扩展流,从而避免蛇流纹的出现。2)波浪纹

●在熔体充模过程中,新熔体流不断从内层压出,推动前锋波滞流移动,同时前锋波缘不断地受到拉伸,由于流动阻力使稍后的熔体压力上升又把前面刚形成的波纹压平前进,造成滞流堆积、从而形成制品表面波浪纹。特别在注射速率快、注塑压力小或模具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熔体流动时进时停,PP结晶时快时慢,更易造成制品表面结晶度不一致,形成制品表面波浪纹。●解决措施:

①改变工艺条件。采用高压低速注射,可保持熔体质熔体流动的稳定性,从而防止波浪纹的出现。②提高模温。随着模温提高,熔体流动性增加,对结晶聚合物来说,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结晶的均匀性,从而减少波浪纹的出现。

③改变模腔结构。模具的结构也可以造成制品表面出现波浪纹。如模具型芯的棱角较突出,熔体流动阻力较大,会造成熔体流动不稳定,从而形成波浪纹。因此改变模具型芯的棱角,使其缓冲过渡,保持熔体流动稳定,可防止波浪纹的出现。④改变制品的厚度。制品厚度不均匀会使熔体流动阻力时大时小,造成熔体流动不稳定,因此尽量将制品厚度设计为均匀厚度,也可防止波浪纹的出现。3)放射纹

●注射率过大,熔体产生喷射时,由于熔体具有弹性,当熔体从料筒中通过模具浇口快速流向模腔时,熔体产生弹性恢复过快造成熔体破裂而产生放射纹。

●解决措施:

①改变工艺条件。采用高压低速注射,即可使弹性熔体在相同流动长度上流动时间增加,弹性失效程度增加,从而减少放射纹的出现。

② 改变模具浇口形状。增大浇口或者把浇口改为扇形,可以在熔体进入模腔之前,先使其弹性稍有恢复,避免熔体破裂。

③ 加长模具主浇道长度。在熔体进入模腔之前,先使其弹性失效,也可避免熔体破裂。

④设备更换为延伸喷嘴。加长熔体在进行模腔之前的流动路径,使熔体弹性失效程度增加,也可避免因熔体破裂而出现放射纹。4)萤光纹

●熔体在模腔内流动时,靠近凝固层的分子链一端被固定在凝固层上,而另一端被邻近的分子链沿流动方向拉伸。由于靠近模腔壁的熔体流动阻力最大,流动速率最小,而模腔中心处的流动阻力最小,流动速率最大,这样在流动方向上就形成了速度梯度,因此在注射速率小、注塑压力大或制品厚较薄的情况下,靠近模腔壁的熔体剪切力最强、取向度最大,高分子在流动中被拉伸表现出内应力,致使制品表面出现萤光纹。●解决措施:

①改变工艺条件。采用中压中速注射,随着注射速率的增加,熔体在相同流支长度上冷却时间减少,其单位体积的熔体凝固相对变慢,制品内应力减弱,减少制品表面荧光纹的出现。

②提高模具温度。较模温可使大分子松弛加快,分子取向作用和内应力都降低,从而减少制品表面萤光纹的出现。③改变模腔结构,增加制品厚度。制品厚度较大,熔体冷却较慢,应力松弛时间相对延长,取向应力会减小,从而减少荧光纹。

④热处理(烘箱烘烤或热水煮)。热处理使大分子运动加剧,松弛时间缩短,使解取向作用加强,从而减少荧光纹。

7、气泡、料花 ●产生的原因:

气孔的造成是由于模腔内塑料不足,外圈塑料冷却固化,内部塑料产生收缩形成真空。多半由于吸湿性物料未干燥好,以及物料中残留单体及其他化合物而造成的。

●判断气孔造成的原因,只要观察塑料制品的气泡在开模时瞬时出现还是冷却后出现。如果当开模时瞬时出现,多半是物料问题,如果是冷却后出现的则属于模子或注塑条件问题 ●影响因素:

①塑料含有水分和挥发物; ②料温太高或太低; ③注射压力太小; ④流道和浇口的尺寸太大; ⑤塑料干燥不够,含有水分; ⑥塑料有分解; ⑦注射速度太快; ⑧注射压力太小; ⑨模具排气不良; ⑩从加料端带入空气。

8、缺胶

●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⑴设备原因: ①料斗中断料;

②料斗缩颈部分或全部堵塞; ③加料量不够;

④加料控制系统操作不正常; ⑤注压机塑化容量太小; ⑥设备造成的注射周期反常。⑵注塑条件原因: ① 注射压力太低;

②在注射周期中注射压力损失太大 ③注射时间太短; ④注射全压时间太短; ⑤注射速率太慢; ⑥模腔内料流中断; ⑦充模速率不等;

⑧操作条件造成的注射周期反常。⑶温度原因: ①提高料筒温度; ②提高喷嘴温度;

③检查毫伏计、热电偶、电阻电热圈(或远红外加热装置)和加热系统; ④提高模温; ⑤检查模温控制装置。⑷模具原因: ①流道太小; ②浇口太小; ③喷嘴孔太小; ④浇口位置不合理; ⑤浇口数不足; ⑥冷料穴太小; ⑦排气不足;

⑧模具造成的注射周期反常; ⑸物料原因:物料流动性太差。●如何解决缺胶与飞边的矛盾 ①提高模具温度;

②如果模具正常,检查注塑机的锁模压力是否异常; ③如果喇叭网出缺胶,则要调整成型工艺,详见

树脂砂型工艺艺术铸造缺陷分析 篇3

摘 要:对目前艺术铸造铜合金大型件树脂砂型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铸造缺陷进行简单分析,提出解决工艺方案。

关键词:树脂砂型铸造工艺;铜合金;艺术铸造;铸造缺陷

熔模铸造、砂型铸造、石膏型铸造是目前艺术铸造行业应用最广泛的铸造工艺。具体到大型件生产中,树脂砂型铸造工艺被广泛应用 。现仅就铜及铜合金树脂砂型工艺大型艺术铸造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铸造缺陷做以简单分析,并提出实用的解决工艺方案。

铜及铜合金大型艺术铸造树脂砂型工艺铸造大型件,一般采用分段分块造型铸造,砂箱造型或钢管焊架造型,铜合金配方大都选用铸造性能优良的美国C90300锡青铜配方(锡7.5-9.0%,锌3.5-5.0%,铜86.0-89.0%)。铸造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铸造缺陷包括:胀箱、夹渣、缩松、浇不足等。现结合具体的生产实践分析铸造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其如何防止或减少。

在具体的生产中我们使用的是呋喃树脂,型砂是产自河北的擦洗砂。

1 胀箱

1.1 胀箱的特征

铸件整体增厚或者局部增厚,造成铸件薄厚不均匀,影响整体力学性能,同时消耗了铜合金加大了成本。情况严重时,可造成铸件报废。

1.2 产生原因

造型合型不到位;工艺孔开设不合理;加固螺丝没有拧紧;造型用的硅砂回收重复使用,粉尘含量过高,造成砂型的强度不够;砂型变形;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过快等。

1.3 解决方案

砂型合型时应四角平稳下落合箱,并检查是否到位,对变形或不合缝的型块进行调整;工艺孔的开设依据不同的形状科学开设,加固螺丝在浇注前要反复检查,一定要拧紧实;检测硅砂的含粉量,做到及时更换新砂或者在旧砂中掺入更多的新砂;浇注前严格测量铜液温度,要根据型块的大小,复杂程度,选择合理的浇注温度,保证铜液均匀平稳进入型腔。

2 夹渣、缩松

2.1 表现特征

铸件表面有非常明显的氧化层,有许多细小分散且形状不规则的小孔。这些铸造缺陷严重影响铸件的表面美观,同时严重影响焊接性能和力学性能。但是缩松只能有效控制而不能完全解决。

2.2 产生的原因

铜合金冶炼时没有搅拌打渣或者打渣不干净;熔炼过程中吸气量大;浇铸时挡渣环节没有做好,浇注温度高等等。

2.3 解决方案

铜合金液出炉前要充分搅拌,浇注前测温,二次扒渣,浇注时认真挡渣,平稳浇注。这样就会大大减少铸件夹渣和缩松,改善铸件质量。

3 浇不足

3.1 表现特征

铸件底部有浇不足;铸件中间有花块;或者两边浇不足。

3.2 产生原因

浇注温度低,浇注速度慢,砂型排气孔小产生憋气,型块小块部位破损等。

3.3 解决方案

树脂砂固化剂的加入严格遵循冬季夏季要求的配比加入,一定要保证砂型强度;合型前仔细检查砂型小块有无破损脱落,合型是否到位;浇注前进行点火引气;浇注前要把型块摆放平整或垂直;严格控制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等等工艺措施。

4 结论

总之,树脂砂型铸造是一种非常适合铜合金大型艺术铸件的铸造工艺,只要根据型块的不同形状,采用科学实用的工艺方法,就会有效防止或减少铸造缺陷的产生,从而获得理想的铸件。

技术的艺术性缺陷 篇4

1教育观念过于单纯

从调查结果来看, 艺术设计类学生大学一年级时过于注重造型基础的训练从而忽视造型基础对设计基础的转换训练。而二、三年级的学生则过于注重设计的形式而忽视了设计背后的人文思想的传达, 在这种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就是匠师 (形似而无神) 或者工于精而疏于神, 即有可能技压群芳, 却在人文知识问题面前不知所措。

2教学内容与形式过于单薄

当前, 艺术类的学生入学时普遍文化程度低, 学习养成习惯不太好。调查显示, 学校在课程的排置上为技巧而技巧, 设计思想讲授枯燥, 设计作品分析和欣赏无法深入, 专业过于单面, 课程体系不完整, 缺乏文化底蕴的支持, 更缺乏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手段。

3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教学上普遍存在注重技能训练轻人文素质培养, 注重知识传授轻设计思维引导, 注重设计客体轻学生主体, 注重教学形式轻教学总结。加上现今高校扩张, 教师与学生因路程距离远而心距也远, 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对学生精神积极性引导不够, 教学方法缺乏艺术性和生动性。因此学生学习热情难以持久, 从而产生畏难逃避心理, 难以达到开拓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本调查表明, 南昌的9所高校普遍实行的“1+3”教学模式, 即以灌输式讲课为主, 辅助技能训练、艺术欣赏和专业实习, 但后面三个辅助教学往往流入形式。

二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缺陷的原因

通过对武汉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和南昌大学图书馆检索, 笔者以中国知网、百度、狗狗三大索引系统1995年以来的记录为基础, 共比较了321篇文献, 结果发现:造成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缺陷的主要原因, 有如下几个方面:

1由来已久的历史原因

考察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结构存在问题的历史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我国传统工艺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 对技艺的传承始终有着独特的经验教育方式, 这就是“师徒相授”。二是源于早期美术教育的“画画”思想根深蒂固。我国早期美术教育是在清末新学体系的“术”科教学中形成, 在《癸卯学制》的有关规定中, 对这种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图画之要义在练习手眼, 以养成其见物留心, 记其实像之性情。”又规定为:“图画要义在使观察实物之形体及临本, 由教员指授画之, 练成可应用之技能, 并令其心思于精细, 助其愉悦。习画者, 当就实物模型图谱, 教自在画, 获得练习意证, 兼讲用器画之大要, 以备他日绘地图, 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从中可见, 当时清廷对新式美术教育的态度是带有明显的实用技术功利目的的。正是由于我国早期美术教育是在“术”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致使源于美术教育的设计教育同样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画画”思想, 这一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也一直延续至今。三是盲目照搬外来课程的习惯性做法。工艺教育作为鸦片战争之后出现的教育新事物, 所经历的是一个从无到有, 由草创到探索的阶段。在当时的条件下, 既无学校教育经验与传统可言, 更无专业师资配备与设施可寻。正因为如此, 这一教育就只好从移植、模仿国外教育模式, 借鉴并吸取国外经验而起步。起初的模仿无特定目标, 如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设计教育就是一个各种形式相互揉合的混合体, 其中既有借鉴英、美等国的经验, 又有德、法教育模式的痕迹, 但这种情况在甲午战争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朝野内外流行起学习日本的风气。因此, 在我国设计教育的孕育阶段, 可谓是选择了日本教育的方式作为自己发展的样板。进入新中国初期, 众所周知的原因, 中国的艺术教育紧跟着前苏联的模式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 这种模式才被慢慢打破。

2急速变革的现实原因

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年度报告中, 概括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急速变革的主要特征, 有一个突出的现象便是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继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之后, 2002年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仍在继续。据统计, 1998年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108万, 而2009年招生超过629万。在短短的十二年时间里, 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翻了近六倍。从教育发展的规模来说,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己经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由此, 也带来了高等院校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教育学者就指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冲击下, 大学迷失了自己的办学方向, 出现了盲目追随和盲目攀比之风, 致使办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研究滞后、教育水平下降, 造成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功能系统的结构性失衡”。这些现象在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教育中同样有所反映, 甚至表现得更集中、更典型。其中, 比较突出的便是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专业目录》之后, 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改革严重滞后;专业发展过热与教学应对策略的缺位;技能型为主的专才教育抑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等问题。

3无法回避的体制原因

从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历史, 反思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多种问题, 以往和现实教育体制原因不容忽视。比如, 以往单一狭窄的课程结构模式, 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 教育方案均严格按照国家拟订的相关计划执行的结果。同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在高校教育体制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大特点, 便是讲求学校自主办学效益的尽快提高。但在此过程中, 由于片面追求“市场化”的经济利益思想作祟, 出现了急功近利的“课程观”。这样, 在新体制秩序尚未健全的过程中, 由于各方利益未能得到应有的平衡, 就必然出现教育的过度竞争, 出现了盲目攀比和求全发展, 这直接影响我国当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 弱化了高等教育对人才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这说明, 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教育与经济体制之间, 具有密切的联系, 这是无法回避的体制原因。

三提升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的对策

众所周知, 素质教育一般是指对人的个性化特征的培养, 以及表现特征的若干要素的塑造。而人与人之间的素质差别, 往往是形成人的能力差距和特长各异的基本因素。因此, 每个人的素质就包含若干要素之间的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每一个要素都对其他要素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这样, 现代学校所推行的综合教育方式, 便是最好的培养方式。正像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才是创新型的人才, 适合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能力。因此, 通过实践, 要培养出具有创意思维能力的学生, 就必须在教学中贯彻以下观念来引导开发他们的创意能力:

1贯彻强烈的创新观念

具有创新观念的人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有了这种意识, 就能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 就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就有可能在学习继承当中, 找到再发展的道路。

2强调创造性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精神支配下, 在己有知识经验基础上, 在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一个人创造力的核心, 支配着创造性活动。它具有四种品质, 即流畅性、变通性、精密性、独创性品质。“流畅性”标志思维的速度;“变通性”标志思维的广度;“精密性”标志思维的深度;“独创性”标志着思维的新颖度。这四种品质被许多研究证明是最基本的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因素。

3强调创造个性

创造个性是与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关系密切或相关性最突出的个性。它包含在一般个性当中, 但并不是所有个性都是创造个性的因素。同样, 创造个性也有四种品质:好奇心、想象力、冒险性、挑战性。“好奇心”是个性开放、活跃的表现;“想象力”是个性丰富、开朗、超脱的表现;“冒险性”是个性具有独立性、自存性和勇气的表现;“挑战性”是个性具有果断性、胆量的表现。

4强调广博扎实的知识基础

科学发展的实践证明, 创新思维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深入钻研, 也得益于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有丰富的知识才能产生联想和综合能力, 才有新的思想的产生。尤其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下, 出现了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人们面对的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伦理道德问题等, 都是复杂的系统。新的发现往往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之间产生, 这就要求创新者必须具备多种学科的丰富知识。只有知识量积蓄到一定程度, 才能产生新的思想。各种信息数量增大, 知识种类增多, 使人能产生丰富的联想, 找到多种事物的交叉点, 产生新的思路, 提出多种设想, 得出新的结论。当代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正是产生于各门学科相互结合的交叉点上。有成就的科学家, 绝大多数是以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取胜的, 极少是只通一门的“专才”。

5强调综合能力

首先是沟通能力, 即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 与人进行顺畅的思想交流, 通过人际交往、各种媒体和网络等手段, 始终把握学科的前沿知识。其次是动手能力, 即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技术和设备, 尤其是能够操作各种先进的现代数字技术工具, 并以此实现各种具体设想。再次是合作能力, 即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 赢得支持, 形成有利于开拓自身事业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陈瑞林.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历史回顾[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8.

[2]葛鸿雁.关于设计和设计教学中思维逻辑性的思考[J].新美术, 2006 (4) .

[3]让吕克·夏吕姆.西方现代艺术批评[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2) .

[4]爱德华·路希·史密斯.西方当代美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0.

[5]万书元.当代西方艺术的日常化:祛魅乎赋魅乎[J].美学研究, 2006 (3) .

[6]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4.

技术的艺术性缺陷 篇5

3.1 变革管理理念

教育管理的变革显然不能仅仅单纯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简单应用,管理理念的变革才是教育管理人文内涵凸显的根本,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下必须重视思想的革新,才能达成最终的教育管理目标。正是如此,教育管理的变革与发展,必须依赖于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思想的确立,依赖于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的根本变革。由此,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针对教育管理的目标和需求,考虑人文作用的发挥,无疑是消解人文缺陷,进一步推进教育管理更好地适应培养人、发展人的目标的基本前提。

3.2 进一步发展有利于管理者参与的现代科学技术

既然科学技术应用带来的问题往往并不是科学技术应用自身的问题,而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不足和应用的不足而导致的问题。因而,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管理更好地适应培养人、发展人的目标,就必须在管理过程中大力发展和应用有利于人的参与。从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管理工作必须引进科学化的技术,充分利用设备优势,做好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并从根本上改变单向化的管理模式,全面推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互动,落实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

3.3 充分发挥各个管理主体的作用

针对科学技术应用价值与科学技术自身发展价值的背离,除了充分认识这种背离的实质,更根本的是必须破除管理模式的设计者和使用者对于科学技术的掌控。因此,建立便于操作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和引导被管理者和被教育者对于管理活动的积极参与就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必须把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作为新的教育管理活动得以实施,全面提高他们的水平和能力,维护自身在教育活动中的各种权益,实现科学技术应用价值与教育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价值取向。

4 结语

我国技术侦查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篇6

一、我国技术侦查立法的背景

技术侦查是指在刑事案件中通过法律的授权和符合法律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收集刑事案件的证据, 更好的侦破案件, 利用电子监控、秘密拍摄和秘密监听等新兴的技术手段对刑事案件进行侦查。在整个技术侦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侦查技术手段的合法, 注意技术侦查过程中程序的合法, 注意侦查过程中主体的合法。

一是我国的技术侦查立法工作是顺应国际和国内形势的新要求。二是我国的技术侦查立法工作是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 因此经济领域和科技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不断的涌现, 为技术侦查立法工作提供了技术的支持[1]。三是我国的刑事犯罪的方式逐渐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我国的刑事犯罪不断的借助新技术和新手段, 导致我国刑事犯罪的科技含量逐渐增加, 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技术侦查的立法来弥补我国刑事诉讼法律方面的不足。

二、我国技术侦查立法缺陷

(一) 技术侦查和其他概念的混淆

在技术侦查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概念混淆, 这些混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技术侦查立法概念的缺陷。

将技术侦查和一般的侦查混淆, 忽视了技术侦查的技术性。

将技术侦查和秘密侦查混淆, 技术侦查主要是利用电子监控和电子监听等高科技的手段进行侦查, 而秘密侦查主要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跟踪和潜伏卧底等人力的侦查行为。

将技术侦查与侦查技术相混淆, 二者都是利用了科学技术的侦查行为, 侦查技术主要是指在案件侦查过程中, 实施常规的侦查措施时运用了一些科学技术。而技术侦查是在犯罪活动日趋隐蔽化、智能化、复杂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特殊的社会背景及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技术侦查不同于侦查技术。

(二) 技术侦查适用条件缺乏全面性

根据我国新刑诉法技术侦查的适用条件有两个:一是犯罪案件范围;二是适用的对象。为达严格规范技术侦查的适用, 笔者认为仅凭我国现有的立法规定还不够力道。首先, 虽然我国对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但仍没有为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确立一个清晰、全面、科学的判断标准。例如, 法条中多次出现“严重”“重大”等不确定性的词语。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去判断这些不确定性的词语, 侦查人员可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自身的需要, 对同一词语作出不同的解释, 从而造成不公平的现象产生。其次, 适用对象的规定也不够全面。目前对适用对象的规定仅限于人, 却未提适用的物件和场所。最后, 适用条件仅涉及适用案件范围和适用对象两个方面是不科学的。满足案件范围和适用对象的规定, 采取常规的侦查手段就能侦破的案件也可以使用技术侦查?属于法定的犯罪案件, 是否可以随意对该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与犯罪活动直接关联的人员适用技术侦查?这些都是立法应当解决的问题。

(三) 我国技术侦查的主体和监督问题

随着高科技犯罪行为的增多和我国的监控设备的完善, 技术侦查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频率逐渐增多, 问题也随之出现。一是技术侦查的法律执行主体十分狭窄, 技术侦查的主体局限于公安机关, 检察院和法院没有执行的权利, 导致了技术侦查行为执行人员的不足和技术侦查效率的低下。二是监督不到位, 惩罚机制不完善。虽然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法定的监督机关, 依法对侦查、起诉、审判及执行整个司法程序进行监督, 自然也包括对技术侦查活动的监督。但这仅是原则性的授权, 缺乏可操作性。由谁进行监督、如何进行监督, 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监督的空白, 给有些侦查人员提供了滥用权力的机会。

(四) 我国技术侦查的操作程序设置不明确

从相关法律规定来看, 我国技术侦查的运行程序不够细致, 缺乏可操作性。一是技术侦查的审查程序十分的严格和复杂, 对刑事诉讼行为进行技术侦查工作要层层审批, 刑事犯罪行为大多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加之犯罪嫌疑人的流窜性和证据的可变性, 使案件侦破的压力十分巨大, 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技术侦查的审批程序, 这就导致了技术侦查审批程序和技术侦查时间上的冲突[2]。不利于案件的及时侦破和技术侦查效力的正确发挥。二是关于执行程序, 新刑诉法规定了技术侦查的期限、无关材料的销毁等内容。却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的内容, 如执行人员的人数、执行任务时是否需要出示证件、执行期限内是否需要定期报告活动进程等。

三、我国技术侦查立法的完善

(一) 严格规范技术侦查的适用条件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技术侦查适用范围过于的宽泛, 技术侦查侵犯权利的深度、广度和后果要求严格控制技术侦查适用的案件范围。我们应当从限制适用范围、严格适用条件、加强程序规制等方面同时着手, 而不是一味地缩小适用范围。确定技术侦查的适用案件范围时, 应当综合衡量以下两个因素:一是比例因素, 即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所造成的公民权利的损害不能大于其欲实现的社会公共利益。应综合考虑案件的性质、所涉罪名、社会危害性、法定刑罚等因素来确定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二是必要性因素, 即根据犯罪的性质, 在充分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认为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具有必要性。

关于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对象,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完善:一是在法定的适用案件范围内, 侦查人员只能在必要的情况下对相关的人和物进行技术侦查。另外,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技术侦查活动可能会涉及到与案件无关的人员。但这并不必然导致该技术侦查行为违法, 当该监听不可避免时, 监听行为合法, 但必须及时将所获的无关材料销毁;反之则违法, 应承担相应的后果。二是在法定适用对象范围内的禁止性规定。技术侦查适用对象的禁止性规定, 即法律明确禁止对某些特定对象适用技术侦查措施。

(二) 技术侦查的执行主体和惩罚机制的完善

立法过程中, 学者也对是否赋予人民检察院技术侦查执行权这一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笔者认为赋予检察机关完整的技术侦查权更能体现我国侦查实践的要求。首先, 赋予人民检察院技术侦查执行权是侦破现代职务犯罪的需要。其次, 赋予人民检察院技术侦查执行权具有宪法上的依据, 也符合国际公约的要求。第三, 人民检察院具有执行技术侦查的基础。第四, 可以避免移交造成的很多弊端。还有利于降低泄密风险;缓解公安机关侦查资源紧缺的问题等。对于监督不到位, 惩罚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立法者不仅要制定完善的操作程序, 还应当健全相应的惩罚机制, 以威慑和惩罚侦查人员的违法行为, 保障技术侦查活动的合法实施。

(三) 技术侦查相关程序的确立

针对技术侦查程序立法方面存在的缺陷:一是补充和完善技术侦查执行程序。对技术侦查中执行的具体时间、技术侦查人数和技术侦查的工具要进行进一步的明确。技术侦查的人员要根据案件的复杂情况和严重程度进行一定的详细规定, 对于技术侦查的审批时间, 赞同法律中原定的三个月, 但是这三个月要充分考虑适用的具体情况。二是完善技术侦查法律的救济程序, 任何的法律都要有一定的救济程序, 技术侦查法律作为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设置救助的程序, 救助的方式主要是三种。第一申请复议, 对于技术侦查结果如果不服可以向公安机关的上级机关进行复议。第二对技术侦查行为的证据和技术侦查的方式提出疑问, 由检察院进行证据的公正和技术的审核。第三提起诉讼, 对技术侦查人员存在的主体违法和技术侦查的结果存在异议, 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 请求法院对技术侦查的结果进行重新的审理。三是技术侦查程序的完善也有赖于技术侦查硬件设施的完善, 因此侦查机关要投入资金对技术侦查的技术设备进行更新和购买, 不断的满足日益提高的技术侦查的需求。

四、结语

技术侦查是我国侦查犯罪的重要手段, 也是打击现代化犯罪的有力武器。新刑诉法颁布实施后, 技术侦查的适用具有刑事诉讼法上的依据, 所获的材料被明确规定依法可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我国的技术侦查是刑事诉讼法立法的积极探索, 因此要积极的发现技术侦查的立法缺陷, 不断完善技术侦查立法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立波, 周海洋, 夏志强.我国技术侦查的立法缺陷及完善探究[J].中国蒸发大学学报, 2012, 24 (3) :16-18.

混凝土的质量缺陷与修补技术 篇7

一、混凝土常见质量缺陷及成因

裂缝是混凝土最常见的一种弊病, 一般细微裂缝在结构设计上是允许的, 但当裂缝达到一定宽度, 水分和二氧化碳会通过这些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 导致钢筋锈蚀, 削弱构件的承载力, 此时应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裂缝通常分三种:一是固定裂缝, 由某个意外事件造成的, 裂缝宽度恒定不变;二是活动裂缝, 宽度随着受荷状态或周围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三是生长裂缝, 裂缝宽度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增长。其它如材料性能、施工操作、环境条件及荷载状态等因素均可导致裂缝。

蜂窝、麻面、空洞脱模后的混凝土表层形成不规则的蜂窝、麻点或内部有孔穴的现象, 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砂浆量不足以填充粗骨料之间的空隙所致。模板变形、漏浆、混凝土离析、配筋过密以及捣固不充分等都是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

露筋易使混凝土中钢筋迅速锈蚀, 影响耐久性。其主要成因是固定措施不当, 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 使钢筋靠近模板;另外钢筋密集, 混凝土难以填充钢筋四周, 钢筋严重锈蚀引起的混凝土剥落也是导致露筋的原因。

剥落、掉角墙、柱面或端角处的混凝土成块脱落, 是拆摸时的振动、混凝土遭受冲击、压力、气候影响以及混凝土内部物质的膨胀等因素造成的。钢筋锈蚀产生的膨胀力也可引起混凝土的剥落和掉角。

脱皮、粘连混凝土或砂浆表面成片状脱落, 大都是脱模时面层被剐掉或被模板粘连的结果。模板不净、湿润不够也可导致此结果。轻者仅一薄层, 重者厚度可达0.5~1cm, 甚至骨料周围的砂浆也被粘脱并露出骨料;更严重者粗骨料和砂浆一起粘掉, 厚度超过2cm。

起灰混凝土表层呈现一层粉状物质 (水泥和砂子的粉末) 的现象称为起灰。起灰是地面的最大弊病。抹面过大, 养护不充分, 上人过早, 原材料含泥量过大, 水泥用量不足等都是起灰的原因。此外, 加热器排出的二氧化碳与新浇混凝土面接触生成碳酸气, 抑制了水泥的水化作用, 也会导致起灰。混凝土经常与酸类化合物接触, 也能使表面酥松起灰。

砂层模板渗水漏浆使混凝土表面出现灰砂酥松和纹理的现象称砂层。稍擦抹 (或雨淋) 表面即可抹掉砂子留下孔隙。混凝土用水量过大、水泥浆过多或骨料级配不良等, 可使此现象加剧。

二、修补材料及其适用范围

混凝土、砂浆、水泥净浆这些都是传统修补材料, 其应用广泛, 成本低廉, 使用方便, 热胀系数和外观与旧混凝土相近。混凝土宜用于大面积修补, 或修补延伸到钢筋以内的空穴;砂浆宜用于修补直径小于40mm的孔穴或浅凹部分;水泥净浆具有较大流动性, 适宜修补间隙小、形状复杂的部位。水泥净浆收缩率高, 以采用膨胀水泥为佳。

干填料通常把稠度很小、能在无坍落度条件下应用的水泥砂浆称为干骨料。干骨料适宜修补深而狭窄的孔穴, 其优点是收缩率较塑性砂浆小, 不易与修补面脱离, 但由于较干硬, 若充填不密实, 便有留下孔隙的可能。干骨料的稠度或用水量以用手将其握成团, 松手后能粘结在一起, 不松散且手掌仅留一层水渍为最佳。

弹性填充料这类材料有良好的封闭、粘结、弹塑、防水及耐久性能, 多用于修补活动裂缝。常用的有蓖麻油膏、沥青 (或橡胶) 油膏、聚硫嵌缝膏、聚氯乙烯胶泥及聚氯酯嵌缝材料。

环氧树脂一种有机化合物, 能与固化剂配制成不同稠度的硬化材料。如配制成液状可用于封闭细裂缝;配制成糊状, 可修补孔穴、凹坑、剥落面等;还可制成类似橡胶性能的弹性嵌缝材料用于修补较大的活动裂缝。这种材料成本较高且与混凝土的性能相差悬殊。

快硬材料是指能在极短时间内 (快者在5分钟内) 很快凝结的材料, 适用于堤坝、水塔、水池的堵漏以及路面、桥面等的抢修工程。不同快硬材料的凝结时间也不同。常用的快硬材料有以下五类:普通水泥类 (快凝硅酸盐水泥、调凝水泥) 、化学凝结水泥类 (高铝水泥、磷酸美) 、热固树脂类 (环氧树脂、聚脂树脂) 、热塑树脂类 (熔化硫磺) 、亚硫酸钙、沥青材料类。

乳胶水泥砂浆及混凝土经乳胶改性后, 可成为性能良好的地面修补材料。它比一般砂浆或混凝土有更好的粘结性、柔性、保水性 (无需湿养护) 和耐酸碱性, 强度也较高。

膨润土是一种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的火山灰。经粉碎而成的粉状材料在吸收大量水分后, 会膨胀形成一种胶状物质, 其体积要比原体积增大30倍。膨润土是一种有效的水分隔离剂, 对地下室、游泳池、水池、堤坝、坑道等构筑物的堵漏防渗具有显著效能。

亚麻油涂于混凝土表面后能渗入表层3mm, 形成一层低渗透性薄膜, 能阻止混凝土剥落和脱皮的发展及防冻盐液的渗入, 且不妨碍混凝土内部水分挥发。

地面硬化剂处理地面起灰的修补材料, 以液态氟硅酸盐为最佳, 硅酸钠次之。

三、混凝土常见修补方法

传统修补法此法以混凝土和砂浆为修补材料, 使用最为普遍, 可分为塑性法与干填法两种。塑性法采用塑性修补材料, 它适用于对破坏因素不再重现或已经排除的结构体和其它表体的修补。干填法是将无坍塌度的干硬性修补材料, 用锤捻或夯实的方法填入缺陷处。此法使用于修补深而狭窄但能填实的孔穴。适宜于竖向构件的修补, 较大空洞可采用灌入混凝土时预留缝隙, 然后二次捻浆的方法。

注入法这是修补裂缝的方法。用低粘度环氧树脂人工或机械注入裂缝内, 或用甲基丙烯酸树脂和硅烷作注入材料。注入前沿裂缝一定间距 (一般10~30cm) 固定注入管, 注入管之间的裂缝铺设薄膜加以封闭, 以避免注入时树脂从裂缝中渗漏, 然后用电动泵或人工泵将树脂注入裂缝。此法宜用于修补表面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对小于0.2mm的裂缝, 因表面易堵塞, 故不宜采用此法。

最近, 美国创造了真空注入法。首先用聚乙烯薄膜加以覆盖, 用真空泵抽出混凝土孔隙或裂缝中的空气, 以造成负压区, 然后紧靠聚乙烯薄膜注入树脂, 在常压下使树脂渗透到真空的孔隙或裂缝中。

充填法这是用来修补中等宽度裂缝的方法。普通水泥砂浆、膨胀砂浆或树脂砂浆用于填充固定裂缝;活动裂缝用弹性嵌缝材料充填, 以使裂缝有伸缩的余地, 避免产生新裂缝。

表面处理法这是处治表面裂缝的有效方法, 分为铺设和涂刷。铺设法是沿裂缝铺设环氧基树脂薄膜或树脂浸渍玻璃布, 若是活动裂缝, 可用伸缩性焦油环氧树脂。涂刷法是沿裂缝涂刷薄膜型表面涂料, 旨在达到防水、防化学侵蚀的效果。对于宽度小于0.2mm、难以用注入法和充填法修补的裂缝, 均可采用此方法。

钢锚栓法类似缝合裂缝的方法。首先沿裂缝两侧适当位置凿孔, 用普通砂浆、无收缩砂浆或树脂砂浆将钢制骑马锚钉锚固于孔内, 然后将修补材料填入裂缝。钢锚栓法多半兼作补强用, 用于裂缝较宽而又必须恢复结构物连续性的场地或结构体。由于此法能限制活动裂缝伸缩, 故只宜用于锁闭裂缝而又不会导致其它部位损害的修补。

预应力法如修补面用钢锚栓法修补嫌大, 而裂缝又必须锁闭时, 可采用预应力法。此法是在与裂缝相垂直方向上配置钢筋, 然后张拉拧紧以施加预应力, 阻止裂缝的发展。

酸蚀法这是使修补表面易于粘接修补材料, 或使光滑的混凝土表面变粗糙的一种方法。通常把稀释的盐酸 (盐酸:水=1:4) 倾倒在修补面上, 用力扫至泡沫中止, 然后充分冲洗。盐酸的浓度和清扫程度由修补面的要求而定。

面层翻修法这是当混凝土表面全部损害时使用的修补方法。可修补结构基本坚固, 而面层被冻结或因交通频繁以及其它因素所损害的楼地面、桥面和路面等。板面重新找平也可采用此法。根据翻修面层与混凝土结合的不同要求, 此法又分为结合做法和非结合做法两种。前者是将损害部分全部清除, 表面处理后, 抹5mm厚砂浆结合层, 随即浇灌混凝土。后者对混凝土表面不作处理, 铺置一层柏油纸、砂子或聚乙烯薄膜作隔离层, 使新老混凝土单独伸缩, 避免混凝土重新开裂。

喷射混凝土法这是一种用压缩空气将砂浆或混凝土喷射到混凝土空穴处或表面来进行修补的方法, 分湿法和干法两种。湿法是把配料预先混合, 然后用压缩空气输送到喷嘴喷出;干法是把配料输送到喷嘴与水混合后再喷出。此法适宜于大面积较浅凹坑 (深度小于10cm) 的修补, 靠颗粒冲击速度使修补材料致密, 可获得高强低渗的修补面, 而且修补无需模板, 对梁板底部的修补尤为适宜。

灌浆混凝土法预先将级配粗骨料填实于凹坑, 充水使骨料饱和, 再向凹坑中强制注入砂浆, 排出水分而形成混凝土。它适宜于修补外形简单的厚大结构, 如基础、挡土墙、拱座、地坪及管道等;还可修补不易接近的水工建构筑物。由于灌浆混凝土中的骨料为界面接触, 消除了混凝土的离析和沉陷, 减小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四、基本要求

为获得满意的修补效果, 除正确选用修补方法, 采用适宜材料, 制订有效修补措施外, 还须遵守以下基本要求:

(1) 先应找出导致缺陷的原因, 后选定适宜的修补方法和适用材料。

(2) 修补前应将修补面上的杂质、油脂、尘土及松动材料彻底消除, 必要时应将修补面凿毛, 以保证修补材料与原混凝土充分粘接。

(3) 必须使表层洁净、湿润, 对修补部位应加强养护。

(4) 修补材料的渗透性要小, 以免水分通过修补材料渗入混凝土内部, 导致钢筋锈蚀。

(5) 修补材料和混凝土对温湿度和荷载变异的反应尽可能一致, 避免二者在热运动上的较大差异。

(6) 修补材料的收缩率应较小, 使之能与混凝土保持紧密结合。

4G移动通信技术的安全缺陷分析 篇8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G移动通信系统自身存在的不足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4G移动通信系统的研发就得到了促进。4G通信技术包括MIMO、OFMD还有智能天线等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传输速度, 并增强了可容性, 扩展了信息量, 不仅能够更快、更稳、更清晰, 同时还能够实现通讯定位和远程控制等, 与3G技术相比有了有效的提升。

一、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优势

4G通信系统是一个采用单一的全球范围的能够支持WCDMA、IEEE802.11a、Bluetooth等不同接入方式的蜂窝核心网构成的网络体系结构, 其自身发展设置的定位是全网智能化, 在其应用的过程中每个用户获得唯一可识别的号码, 并通过网络分层结构将多数业务与IP核心网连接起来, 提高了网络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1]。

总的来说, 与之前的通信网络系统和技术相比, 4G通信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在以路由技术为主的网络架构中利用了几项不同的技术, 提高了无线频率的使用有效率, 进而使人们在使用4G通信进行事情的处理的时候大大提高了速度;二是, 与传输速度最高可达2mbps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相比, 4G移动通信的系统的通信速度可达l0mbps~20mbps, 甚至可以更高;三是, 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 4G通信能够在实现各种多媒体通信的基础上扩大覆盖范围、提高通信质量以及支持高速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媒体服务, 同时还能够提供语音、数据、影像等信息数据通过无线多媒体通信实现宽频传送服务, 这就使其成为“多媒体移动通信”。

另外, 4G通信技术还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兼容性, 并降低了使用费用。

二、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的安全缺陷及处理对策

很多因素都会对4G通信技术的使用安全产生威胁, 究其原因主要是系统的漏洞、故意攻击或破坏、密码泄露以及无意识错误等, 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病毒, 病毒对通信技术的破坏是防不胜防的, 它能够对系统的传输路径造成破坏, 进而影响传播功能, 其可能引起的结果有两种, 一种是接收不到信号, 一种是接收到乱码信息[2];

(2) 黑客, 一般来说, 黑客都是指能够编辑程序和操作系统的程序编辑人员, 他们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 能够利用计算机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对他人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非法入侵, 进而窃取电脑信息等, 这对于其他用户的使用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3) 计算机安装的浏览器或者网络服务器等软件存在的安全漏洞也很容易会引起通信系统出现问题, 其中常见的主要有死机等, 这都是因为系统和软件不成熟造成的。

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安全缺陷, 在4G移动通信技术的开发中尤其要注意私密性和完整性的研究。一方面, 在语音通话数据交换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采用更加完善的身份识别和认证服务, 加强通话的私密性研究, 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隐私保护。另一方面, 要提高系统的防御能力和恢复能力, 使系统能够抗病毒侵袭和自动恢复, 这样即使是发生率防漏和检漏等问题, 也能够快速恢复系统和数据, 以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确保4G移动通信技术用户的数据信息应用安全性。

三、总结语

网络客户的自由随着4G通信技术的开发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他们可以在通信覆盖区域内任意位置, 利用跨越不同频带的网络以及无线平台, 并通过宽带接入互联网, 进而享受到4G移动通信所提供的无线服务, 并且4G移动通信还帮助用户实现了运动情况下的通信, 大大提高了通信技术的系统性能和实用性。然而其通信技术方面存在的一些安全缺陷和漏洞也给用户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以上本文阐述了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优势, 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缺陷,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和保护策略, 以供同行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娜, 王盛, 李鸥等.4G移动通信系统中协作通信的安全缺陷分析[J].电讯技术, 2013, (11) :1500-1505.

谈海洋石油钻井的缺陷与技术革新 篇9

本次研究之前,对全球海洋石油资源开采利用的资料进行统计,世界上已探明的海上石油储量占地球石油总储量的25.2%,天然气储量占26.1%。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造船、机械工业的发展,建成各种大型复杂的海上钻井、采集、储输设施,促进了海上油气开采的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时,海上勘探的国家已逾100个,海上产油国超过40个。近20年中,海洋原油产量的比重在世界总产油量中增加了1倍[1]。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也应尽快研发技术,让海洋资源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未来中国石油企业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2 海上钻井平台的缺陷表现

2.1 复杂性

海上钻井的复杂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钻井平台结构形式多样,由不同的构建组合而成,如:在钻井平台上常把较小的空间规划成多个小房间、仓库、过道等;二是平台控制的复杂性,由于海上钻井平台处于海面之上,整个平台控制的稳定性不足,地层结构难以保持均衡[2]。海上钻井平台结构如图1。

2.2 可燃性

海上钻井平台内部结构的装饰、安装时用到了许多可燃材料,如:油漆、木板等;在石油开采期间也会用到许多油料,开采时也有部分原油漏出海绵。这些物质都是可燃性物质,在海洋石油钻井时也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点,若开采人员控制不当会导致各种灾情。

2.3 多样性

海上钻井平台使用到的设备种类多样,除了主要的生产设备,如:开采机、钻井机、过滤机等等,还有许多日常生活使用的电器设备。

3 海上钻井缺陷的不利影响

海洋石油钻井存在的缺陷不仅降低了石油开采的效率,延长了石油工程的生产周期,最大的危害在于引起“火灾事故”。火灾发生后对海上钻井区域造成巨大的破坏,也会导致平台周期的区域遭受灾情,给石油工资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1 引发火灾

海上钻井平台的可燃性决定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由于钻井平台可燃物较多,只要有很小的火源则会引起火灾事故。同时,火灾会随着海风的吹动不断扩大,改变燃烧方向,如:平台火灾的火势会沿着室内、舱内的机器设备、电缆线、管线等逐步扩散[3]。

3.2 破坏环境

海洋石油开采初期均是未经处理的原油,其燃烧会生成许多对环境有害的气体。如:原油燃烧会释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等有害气体。在风力作用下有害气体会快速飘至上空,给大气造成了诸多污染,有害气体排放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危害极大。

3.3 经济损失

因海洋石油开采作业的难度较大,石油公司投入了大笔资金购买生产设备。而火灾或其它意外事故发生后,对海上钻井设备造成了致命的破坏。从而烧毁许多精密仪器和钻井平台重要开采设备,使钻井平台的指挥中心原先的生产功能丧失。

4 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的革新趋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石油公司因先进的钻井生产技术后可大大提升海洋石油开采的效率。如:增加石油开采量、减小开采难度、扩大油井范围等。国外发达国家在海洋石油钻井时采用的技术逐渐实现自动化、一体化、智能化、人计划等多项先进的模式。

4.1 自动操控技术

石油公司可以利用计算机创建自动化操控技术,让生产人员在海上钻井平台中实现人机操作。如:美国石油开采利用计算机具备的数据采集、处理、决策、贮存、传输、通讯、管理等功能,对石油开采设备智能化控制。另外,还可以根据现有的设备构建自动化除污系统,如图2。

4.2 导向钻井技术

海洋石油开采前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早期传统的方法是有线测量,增加了石油开采区域的勘测难度。导向钻井技术中引进了无线测量的方法,同时实现了数据信息的无线传输,随钻测量及导向钻井技术是石油行业技术改革的代表。

4.3 智能钻柱技术

目前,发达国家使用智能钻柱技术实现了井下智能生产,且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的自动化传输,一般传输速率达104b Ds、105bps和106bps。智能钻柱的核心技术在于分布式传感器,把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组合起来,在通过传输线缆把井下数据传输给钻井平台。

4.4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是计算机信息自动处理中常用的技术,其能将油井企业数据库资源综合调配运行,根据产量分析的情况指导现实生产。

5 结论

综上所言,我国乃至全球的海洋石油资源储备量较大,合理利用海洋石油资源是缓解社会资源使用危机的有效方法,而海上钻井平台则是海洋石油钻井的主要构成体。为了保证石油开采流程的顺利进行,应注重钻井平台安全性管理,对油井开采技术优化改进,以促进石油开采效率、使用效率的提升。

摘要:由于国内科学技术水平落后,海上钻井平台搭建还存在诸多不足,导致海洋石油开采的风险增加。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海洋石油钻井是海上钻井平台的危险性问题。

关键词:海洋石油,海上钻井,危险,技术革新

参考文献

[1]卞孝萱.我国海洋石油资源存储量的调查分析[J].中国石油资源,2010,22(7):17-20.

[2]林永昌.海上钻井平台的特点及危险性研究[J].石油开采与利用,2009,30(13):33-36.

技术的艺术性缺陷 篇10

一、射线检测图像的焊缝区域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检测图像焊缝的区域多为整个图像的中间范围,而文字信息则更多是通过编号的形式存在于焊缝区域周围。通常相对规范的射线检测图像,其焊缝区域在图像中的纹理特征有着一定的独特性,其与检测图像上的其他区域纹理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常规的射线检测图像焊缝与缺陷如下图所示。接下来将以此为例,探讨射线检测图像的焊缝区域的确定方法。在检测前,技术人员首先要对小波进行预处理,小波具有一定的多尺度性,对其预处理能够获取焊缝提取的相关信息,并排除多焊缝提取无关的信息干扰,对图像进行相应的处理。其次,要对检测图像的方格窗进行适当的参数比例设置,并将其由中间位置逐渐向上下进行移动,直至方格窗位置的亮度与一致性参数与上述吻合方可停止。可以将方格窗上下边界位置作为检测图像的焊缝区域,然后根据亮度参数实施左右边界扩展,那么此时划定的区域便是射线检测图像的焊缝范围。

二、射线检测图像的焊缝边界的确定

预处理技术在射线检测图像中有着广泛应用,其能够提升原始图像的效果,增强局部区域的清晰度,能够对边缘起到强化作用,进而为图像的后期处理与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经过多次研究表明,当做出了相应的预处理技术后,射线检测图像的焊缝区域噪声干扰并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且会以锯齿形状在灰度曲线中得以体现,整体表现为起伏式图像,因此,必须对各部分灰度曲线中属性样条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才能够保证射线检测图像焊缝的边界位置。在对射线检测图像焊缝边界确定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平均亮度对色彩进行适应性调整,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焊缝缺陷提取图像的清晰度与完整性,避免亮度不均匀造成的缺陷与图像偏差。基于这种检测方式,射线检测图像焊缝区域与焊缝上下边界位置能够实现一一对应,技术人员可以以此确定焊缝位置涉及的各个边界,再经过光滑拟合的作用,使焊接边界更为平滑,降低焊缝边界范围的误差,使射线检测图像焊缝边界的精确度与准确度得到极大提升。

三、射线检测图像的缺陷区域与提取方法

在射线检测图像技术中,对分水岭的观察一直作为有效的区域分割方法,在缺陷区域确定与提取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其将整个射线检测图像的灰度图像全部视为地形表明,其不同像素下的灰度值以及所在区域在高速度参数方面是相互吻合的。若技术人员在缺陷区域确定与提取过程中从高度参数的小范围内出发,并做出相应的操作,则其在汇合中产生的分水线也正是检测图像区域极为重要的分割点。需要注意的是,当这一分水岭出现变化时,整个射线检测图像的灰度图像也会受到各种信号噪声以及局部因素的影响,甚至会导致过分分割的现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缺陷提取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了确保图像缺陷区域检测与提取的有效性,技术人员可以在提取操作中融入标记设定方式,实现对分割过程的全面控制,这有利于缺陷图像处理的实现。另外,对检测图像中的深度阈值以及极小范围内外部实施标记符设定,能够确保灰度图像处理与修正的顺利实现,从而使符号标记的范围与最小区域相一致,使整个分水岭分割过程在掌控之中,进而得到精确的缺陷检测结果。

总之,新时期,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其对射线检测图像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射线检测图像在焊缝、缺陷检测与提取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焊缝边界的精确提取,确保焊接作业的实施质量。另外,技术人员要掌握熟练的射线检测图像控制方法,能够对局部处理进行标记设定,提升射线检测图像技术的有效性,这对于相关领域实践工作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艳华.X射线焊缝图像缺陷的特征提取及动态检测[J].山西电子技术,2015,32(3):11-12.

[2]马战宝,田跃欣.基于计算机成像技术的焊缝缺陷形状自动检测系统[J].电焊机,2015,45(5):131-135.

上一篇:聚合物改性沥青性能下一篇:下下颌颌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