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成效

2024-12-15

后续成效(精选3篇)

后续成效 篇1

1 当涂县林业基本情况

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部,是安徽省的东大门,属于南方少林地区。从2012年全县森林资源清查来结果,全县国土总面积10.02万hm2,其中:林地面积7 742.8 hm2,仅占国土面积的7.73%;非林业用地面积92 457.2 hm2,占国土面积的92.27%。在林地中,有林地6 934.5 hm2,占89.56%;疏林地24.0 hm2,占0.31%;灌木林地84.5 hm2,占1.09%;未成林造林地232.2 hm2,占3.00%;苗圃地133.3 hm2,占1.72%;宜林地310.9 hm2,占4.02%;辅助生产林地23.4 hm2,占0.30%。在有林地中,乔木林地6 868.9 hm2,占99.05%;竹林65.6 hm2,占0.95%。

2 建设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库,可缓解温室效应

目前,温室效应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其中CO2排放是重中之重。陆地大约有90%的碳存储于森林之中,森林生产10 t干物质,可吸收CO2、释放O2的量分别为16、12t。过去20年,我国增长的森林资源净吸收CO24.5亿t,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工业CO2年均排放量的1/2[1,2]。

2.2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蓄水库,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

据测定,面积6 666.67 hm2的森林,蓄水量相当于一座200万m3的水库。在年降水量340 mm的情况下,林地、裸地的土壤冲刷量分别是900 kg/hm2、101.25 t/hm2。大量事实证明,若森林资源蓄积量不足,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灾、旱灾问题[1,2]。

2.3 森林是阻挡风沙的生态屏障,可防治土地沙漠化

大力发展防护林是遏制土地沙漠化、减少风沙灾害最有效的办法。在平原地区,防护林带迎风面30倍、背风面20倍树高范围内可以分别减弱风速40%~50%、30%。同时森林里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及庞大的根系网,可以起到有效固沙的作用,枯枝落叶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提高土壤质量[1,2]。

从2012年全县二类调查数据来看,当涂县的森林资源量少,分布不均,尤其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举世瞩目,国际社会联合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应对气候公约,我国是最早的缔约国之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保护好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大量的减排,更重要的是要及时进行固碳,大面积进行造林,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是改变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工程建设情况

3.1 实施特色万亩经果林工程

2012年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引进桃、板栗、山核桃、蓝莓、牡丹等经济林新品种,改造老品种,新建新果园700 hm2,改造果园166.67 hm2,提高当涂县果树品牌“果满园”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全县建设葡萄新品种基地320 hm2。

3.2 实施万亩速生丰产林工程

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导致木材供需矛盾已不断突出,进行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从合理配制全县林业生产力的布局出发,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在全县的外滩地、低畦地、丘岗地,选择杨树、外松、枫香、榉树,建设了866.67 m2州地速生丰产林、滩地速生丰产林和丘岗地速生丰产林基地。

3.3 实施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工程

近几年来分别在大公圩片、沿江片建设了林苗两用林1 433.33 hm2,以培育城市绿化用苗为主,项目基地造林为辅。城市绿化用苗主要品种为香樟、桂花、木兰科植物,同时兼顾绿篱、板块植物苗木和盆花、盆栽观叶植物的生产,重视外向型科技含量高的苗木生产,主攻容器苗和全冠苗,苗木品种和规格做到了与上海、南京等近邻城市全面接轨,使之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苗木基地[1,2],江林公司建设了近266.67 hm2黄山栾木基地,也是全省最大的栾木基地。

3.4 实施林业血防工程

在规划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时,在全县血吸虫的重点疫区和一般疫区,通过林粮种植模式建设抑螺防病林866.67 hm2,改变了疫区血吸虫的滋生环境,促进了全县人民的身心健康。

3.5 实施湖滩增绿工程

在全县重点生态区域范围内,选择根系发达,株冠浓密的树种,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733.33 hm2。同时对500 hm2郁闭度<0.2、天然下种更新能力强的残次林进行封山育林,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降低土壤的侵蚀模数[2]。

3.6 实施“三线三边”绿化提升工程

确立城市林业的管理体系,统一规划建设城区、郊区的绿地,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目标,在现有的城市绿化规划布局基础上,提升森林质量;增加社区片林地建设,提高城市边缘地区的城市森林覆盖;着重加强城郊森林生态圈建设、城市外围森林公园与风景林建设[1,2];建设护城河、襄城河周边城市森林景观,加强线路绿化和森林长廊建设,对国道、省道、高速迎面的山体进行林相改造,大力恢复废弃塘口植被。

4 工程取得的成效分析

4.1 经济效益

通过新品种经果林的建设、苗木花卉和商品林的建设,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前期建设的经济林已经开始挂果,各规格的苗木达到4 000万株,商品林的郁闭度达到0.2,平均树高达到3.5 m,胸径达到3 cm,到2020年,预计林业产值达到3.5亿元。

4.2 生态效益

通过长江防护林的建设,每年可以控制水土流失3 000万t/年,降低了土壤的侵蚀模数,森林覆盖率增加了8.3个百分点,每天可以放出氧气5 305 t;吸收CO27 226 t,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城市绿化、乡镇建成区的绿化,农田林网的建设,灾害性天气逐步减少,农作物受到了良好的保护,稻飞虱在当涂明显减少。通过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最大涵养水能力,被誉为“绿色水库”,同时增加了固土保肥效益等。庞大的树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不但截留天然降水,还可减轻雨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同时,根系可减少水土流失。土壤改良效益明显,森林植物每年有大量的凋落物和死根,通过分解与矿化,将逐渐形成有机质、N、P、K等营养物质。此外,森林还具有固碳制氧效益,不仅能吸收并固定空气中的CO2,而且能通过凋落物转化为有机质,将部分CO2存贮在林地土壤内[1,2]。

4.3 社会效益

通过城市绿化,集镇绿化,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变,特别是城市广场的绿化,给居民带来了修身养性的良好环境。当涂县护城湖的绿化已经成为了当涂县比较靓丽的名片,工程的建设带动了全县产业发展。通过护河镇桃树的改良和新品种的建设,利用桃花资源举办桃花节和摘桃节,每年可吸引游客50万余人,增加收入千万元,社会效益明显[3]。

5 后续发展

5.1 进一步拓展造林空间,完成创建省、国家生态县绿化指标

围绕“三线三边”绿色提升行动提升当涂县整体绿化功能,工程建设重点为村庄道路绿化、森林长廊建设、沟渠绿化。与此同时,加快林相改造步伐,加快森林培育,提高森林质量,发展森林旅游和林果产业。

5.2 坚持适地适树,保证造林质量

做到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推行立体种植模式,合理间作,达到生态效益、经营效益的最大化。注重科学栽植,使用良种壮苗,推广普及实用栽培技术。实行科学管理,针对不同树种,不同地理条件,开展针对性的抗旱、施肥、防虫、防病措施,不断提高造林质量和效益[4]。

5.3 加强造林后期管理,保证造林成果

新造林管理要明确责任,做到“谁栽、谁管、谁受益”,经常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证新造林能成活、能成材。同时对荒山造林要实行封山育林,对造林大户要落实专人对口服务。同时,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参与林业的积极性。

摘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通过当涂县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以全县六大林业工程为依托,进行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同时对建设成果进行了分析,对于指导安徽省的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成效,安徽当涂

参考文献

[1]陈远树.我国林权流转制度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2]周生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林业跨越式发展[J].生态文化,2003

[3]李凤玉.宿州市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林业科技,2015(5):51-52.

[4]卢升高.环境生态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后续成效 篇2

1《办法》中的新政策

1.1调整缴费年限

深圳市医疗保险原实行终生缴费制度,本市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的医保费由市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内容相衔接,规定从2014年起办理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累计缴费满15年,其中在本市实际缴费年限满10年的,可停止缴费并继续享受医保待遇。之后实际缴费年限和累计缴费年限每递增1年,到2024年退休人员累计缴费年限达到25年及本市实际缴费年限达15年的,才可不再缴纳医保费而继续享受医保待遇;缴费年限不足的,继续缴费至规定年限。参加基本医保1档满15年的,享受基本医保1档待遇,不满15年的享受基本医保2档待遇;基本医保1档不满15年的,由本人申请继续参加基本医保1档至15年后也可享受1档待遇。

1.2调整缴费比例

2012-2013年,基本医保2档和3档均出现年度赤字,因此深圳对缴费比例进行结构性调整。一是基本医保2档总缴费比例仍维持0.8% 不变(其中单位缴0.6%,个人缴0.2%),但基本医保和地方补充医保缴费比例,由原来的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0.6%和0.2%调整为0.7%和0.1%。二是改变基本医保3档的缴费模式,由原来每人每月12元的定额缴费改为按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0.5%(其中单位缴0.4%,个人缴0.1%)。

1.3调整参保政策

调整地方补充医保的参保范围及缴费比例。首次将基本医保3档参保人纳入地方补充医保参保范围, 由用人单位参照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0.05%,按月缴纳; 将基本医保1档和2档参保人的地方补充医保缴费比例由原来的0.5%和0.2%分别降低为0.2%和0.1%;缴费年限与待遇水平挂钩。此外,允许用人单位为职工补缴不超过两年的医保费,补缴后的年限可合并计算,但医保基金仅按规定支付新发生的医疗费用。

1.4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提高自行市外就医报销比例。 参保人自行到市外定点医疗机构和市外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由分别在规定支付标准基础上降低20%、40%调整为分别按规定支付标准的90%、 70%支付。提高基本医保2档和3档门诊统筹待遇。门诊统筹基金年度支付限额由原来的800元提高至1000元。为基本医保3档参保人增加了地方补充医保待遇。对超出地方补充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的医保目录范围内的医疗费用,由地方补充医保基金再支付50%。

1.5简化市外就医流程

针对参保人市外转诊的情况, 不需再到市社保机构办理,全部手续可在负责转诊的定点医院办理, 由定点医院核准和报备。

1.6加强医保管控

《办法》规定,对于参保人违反医保规定的,市社保机构可暂停其社会保障卡记账功能3个月;造成医保基金损失的,暂停记账功能12个月。社会保障卡暂停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可申请报销,但医保统筹基金对其待遇减半支付。

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等医保服务机构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医保基金的,由市社保行政部门责令退回,并处骗取金额5倍的罚款;属于医保服务机构的,解除服务协议;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执业资格的,依法吊销执业资格;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2初步效果

2.1贯彻了社保法关于缴费年限的规定

根据社保法关于“达到一定医保缴费年限,退休后不再缴医保费而继续享受医保待遇”的规定。 2014年,深圳市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符合再享受或延缴医保的人员共24130人,其中,符合不缴医保费可继续享受医保待遇的人员8850人, 占36.68%,须延缴医保费的人员有15280人,占63.32%。

在符合不缴医保费而继续享受医保待遇条件的人员中,有8480人享受基本医保1档待遇,占95.82%, 全年划入该类人员个人账户资金达到1013万元。须延缴医保费的人员中,有14572人选择延缴基本医保1档,占95.37%,平均需要缴交6.4年;708人选择延缴基本医保2档, 仅占4.63%,平均需要缴交5.2年。

2.2实现了基本医保3档的基金收支平衡

据统计,2013年基本医保3档基金收入为6.28亿元,支出8.90亿元,赤字2.62亿元,赤字金额占基金收入的比例达到41.72%。2014年基金收入为12.33亿元,支出9.78亿元,结余2.55亿元,基金结余率为20.68%,实现了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

2.3扩大了地方补充医保的覆盖面

深圳的地方补充医保相当于国家要求在基本医保之上建立的职工大额医疗补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2013年基本医保参保人数为1157.65万,地方补充医保参保人数为723万,地方补充医保参保人数占基本医保参保人数的62.45%;2014年基本医保参保人数为1157.83万人,基本医保参保人全部同时参加了地方补充医保,达到了100%。实现了补充医保制度对职工大额医疗补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全覆盖。

2.4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

2.4.1门诊医疗保障水平

2013年基本医保2档、3档参保人门诊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为76.98%、72.15%,2014年分别为79.29%、72.86%,基本医保2档门诊保障水平略有上升,3档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见表1)。

2.4.2住院医疗保障水平

2014年医保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总体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 基本医保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其中3档的提升幅度最大,达到3.14个百分点(见表2)。对基本医保3档住院费用按金额分段分层分析,发现住院费用在5万元以上病例的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同比上升幅度更大, 其中25万元以上病例的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同比上升12.52个百分点(见表3)。说明本轮医保政策调整对减轻参保人特别是发生高额医疗费用参保人的经济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2014年深圳地方补充医保参保人中超地方补充医保支付限额的人数仅有375人,占地方补充医保参保人数的十万分之3.24。全年超地方补充医保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总额为1046.68万元,按《办法》第六十条“参保人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和地方补充医疗费用超出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限额的部分,由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50%”的规定, 地方补充医保基金支付总额为523.34万元,享受者平均多报销1.4万元。

2.5方便了参保人市外就医

2014年,市外就医总人数达到49071人,同比增长15.15%,其中转诊或备案人数13082人,同比增长24.50%;自行市外就医人数35989人,同比增长12.09%,自行市外就医人数为转诊或备案人数的2.75倍。

2.6遏制了人均医疗保险医疗费用上涨过快趋势

2014年各档次基本医保人均医疗费用同比上涨速度与2013年同一指标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基本医保总体人均医疗费用上涨幅度由15.92%下降至12.39%,基本医保1档、2档和3档人均医疗费用上涨幅度分别由2013年8.02%、15.51%、 1 5 . 9 5 % 下降至2 0 1 4年6 . 3 3 % 、 13.43%、14.50%。

3存在的问题

3.1基本医保2档收不抵支

2014年基本医保总体上收支平衡,且有一定结余,统筹基金收入为78.59亿元,基金支出为58.71亿元,结余率为25.30%。但基本医保2档尚有一定的赤字,收入15.78亿元,支出17.94亿元,赤字2.16亿元,其中主要表现在少儿、大学生参保人群收不抵支,收入4.12亿元, 支出5.88亿元,赤字达到1.76亿元。

3.2医保基金支出上涨幅度明显高于收入增长幅度

2001-2014年,七年间参保人数由754.18万人增至1157.83万人, 年均增长6.32%;医保基金总收入由51.51亿元增至188.11亿元,年均增长20.33%;而基金总支出由20.67亿元上升至104.61亿元,年均增长26.07%。医保基金支出年均增长率比同期基金收入年均增长率高5.67个百分点,长此以往,医保基金面临赤字风险。

4建议

4.1调整基本医保2档缴费比例

2008年实施的《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80号)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参加住院医保(即基本医保2档)人员的基本医保费应按月缴交,缴费标准为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0.8%,地方补充医保费为缴费基数的0.2%。后来为了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同时不增加用人单位经济负担,从基本医保费和地方补充医保费中按缴费基数的0.2%划作生育医保费。现在,生育保险与基本医保、地方补充医保实行单独收费和单建基金。根据测算,如果基本医保2档的医保总费率恢复原政策,按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缴交,生育保险费不再从中划拨,同时将基本医保费率调整为0.9%,地方补充医保费率为0.1%,基本医保2档可以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

4.2继续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深圳市医保支付方式采用总额控制下复合式支付。门诊以按人头付费为主,按单元付费和按项目付费为辅;住院采用按单元付费为主,按病种付费和按项目付费为辅。与国家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方向基本一致,比较符合深圳特区的实际情况,不过也有提升完善的空间。推进科学合理的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费用年度预决算、探索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病种付费方式、以及通过进一步调整自付比例引导病人到基层就医等;贯彻落实《办法》 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加快研究出台特殊医用材料、人工器官、单价在1000元以上一次性医用材料的医保支付范围及其最高支付限额;根据医改部门的统一部署,按照上级部门出台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制定规则,探索建立引导医保药品价格合理形成机制,促进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主动降低价格,减轻医保基金支付压力和参保人经济负担。

4.3完善医保智能监督信息系统

从2015年元月开始,深圳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准入由审批制改成核准制,由每年一次改为每月受理,取消数量限制,凡是评分达到85分以上者均可申请。改革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大量增加,完全依赖工作人员到定点医药机构去现场监督检查,显然已难于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一个较完善的医保智能监督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2013年、2014年的医保参保人数基本在1157万人左右,说明参保人数增长已没有太大的空间,即依靠扩面拉动医保基金收入增长已不现实,加上参保人年龄结构老化和退休人员不缴费,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保基金支出上涨幅度过快问题,收不抵支的现象就可能会出现,建立较完善的医保智能监督信息系统迫在眉睫。

4.4充实医保监督力量

2014年深圳市医保门诊服务量为4734.34万人次,住院服务量为50.01万人次。由于人力有限,要实现医保监督检查普查是不可能的, 只能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虽然医保智能监督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全覆盖,不留盲区,大大提高效率,但仅靠智能监督信息系统,而减少或不要监督工作人员的认识也存在误区。尽管智能监督信息系统可以替代人工进行前期的筛查,但由于工作效率提高而发现的问题会更多, 需要更多的人力去核实和处理。另外,《办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 参保人违反医保规定可暂停记账功能3个月或12个月,暂停记账期间发生的医保费用,可申请报销,但待遇减半。该项政策的实施也给社保机构增加了查处和审核报销的工作量。由于政府公职人员编制受到严格限制,短期内大量增加经办人员是不现实的,因此应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充实医保监督力量。

4.5实行医疗、医药和医保“三改并举”

医疗卫生体制、医药生产流通体制和医保制度应同步推进,集中力量,联合作战,引导参保人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从而减轻参保人经济负担和医保基金支付压力。一是实行分级诊疗,各级医疗机构应明确定位,大医院主要收治疑难病症,将常见病、多发病绝大部分解决在基层;二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落实内科、妇科、儿科、 中医等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前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至少半年的规定,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除基药外还应配备能满足常见慢性病治疗需要的基本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药品等;三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适当提高体现劳务价值的服务价格,大幅降低药品、大型医疗检查和高值医用材料的价格,拉开各级医疗机构医生诊费的差距;四是财政补助向基层倾斜,严格控制大型公立医院的规模,将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基层医疗、预防、保健、康复、 健康教育等队伍建设,改革绩效工资计发办法,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摘要:深圳市于2014年1月1日实施新医保办法,对缴费年限、缴费比例、参保政策进行了调整,同时在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简化市外就医流程、加强医保监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举措,这标志着深圳医保迈进了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本文对新办法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举措和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效果分析,建议

参考文献

[1]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2013]256号)[Z].2013.

[2]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2008]180号)[Z].2008.

后续成效 篇3

一、总体情况

㈠后续服务工作和政策扶持情况

为了提高沼气使用率, 解决全省后续服务功能缺失、没有服务平台的问题, 国家于2007年启动了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网点项目, 甘肃省结合农村沼气建设快速发展, 紧抓发展项目有利时机, 把开展农村能源后续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以建设省级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县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网络, 按照农业部“六个一”的建设要求, 使甘肃省服务网点实现了有一处服务场所、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台秸秆粉碎机、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的建设标准。截至2013年9月底, 全省已建成村级沼气服务网点4800多个, 成立县、乡、村级农村沼气协会3000多个, 组建区域化农村沼气服务中心 (站) 近百个、农村沼气县级服务站43个, 培训持有农业部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工近万名, 搭建起了以服务沼气用户为核心的农村能源后续服务平台, 基本实现了农村能源后续服务网络在全省适宜地区的全覆盖, 为开展沼气后续服务工作提供了物质和人员支撑。

为了加强项目管理, 促进沼气后续服务工作和沼气建设协调发展, 省上制定了扶持政策, 出台了《甘肃省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办法》和《甘肃省农村沼气县级服务站项目 (省级预算) 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省、市、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县完善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和开展后续服务工作;各地要按照已建每口沼气池市级财政5元、县级财政10元的额度, 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后续服务人员报酬, 维修维护、技术培训和综合利用补贴等”, 以推动全省农村能源后续服务工作有效开展。部分地区根据《甘肃省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办法》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 具体是:定西市政府于2008年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 明确要求“各县 (区) 要把管护人员报酬按照每户每年12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 各乡镇也要设立乡 (镇) 能源管理工作站, 配备两三名能源专干, 专职从事农村沼气建设、管理和服务, 达到县有办、乡有站、村有管护员的后续服务管理机构要求”;天水市政府于2012年出台《天水市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办法》, 明确提出“县区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 解决工作经费, 落实专职管护员的工作报酬, 要按照每户每年10元的标准拨付后续服务管理工作经费, 并列入财政预算, 今后随着沼气建设数量的增加逐步追加财政补贴”;白银市2012年在财政非常紧张情况下, 每年每口沼气池列支5元~10元作为维管人员后续服务补助资金。

总体来看, 随着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网点项目建设的不断进行和部分地区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 对保证后续服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稳定后续服务队伍、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起到了一定作用。

㈡运行管理情况

调研中笔者了解到各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在网点管理中, 按照《甘肃省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尝试, 由于服务类项目建设属于新生事物没有成熟的运行模式, 项目县基本采取了多元发展的管理方式, 不同网点管理方式各不相同, 可以归纳为三种管理方式。

1. 个人承包。

由个人与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签订承包合同, 承担沼气户进出料、维修维护、技术培训和综合利用等工作并收取相应服务费用, 运行中实行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目前全省约57%网点管理属于这种方式。

2. 协会领办。

由当地农村沼气服务协会负责 (沼气合作社) , 为协会会员提供沼气户进出料、维修维护、技术培训和综合利用等服务, 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加入协会, 并交纳每年10元~12元会费, 这种管理方式占全部网点数量的28%。

3. 村委会代管。

由村委会选派干部作为管护员, 无偿为村民提供沼气户进出料、维修维护、技术培训和综合利用等服务, 这种管理的网点约占总数的15%。

从运行效果看, 网点三种管理方式运行情况均不理想, 尤其是村委会代管问题较多, 网点设备基本被书记或村长占有, 致使网点基本没有运行, 而个人承包与协会领办网点设备虽处于公共管理状态, 但是由于管护员收入微薄、工资无法落实, 停用网点为数众多。据统计, 全省实际运行的服务网点不足20%, 即使是运行网点各自工作进展也不平衡, 服务效果有高有低, 整体运行效率较差。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㈠网点设置不合理

国家对服务网点建设, 要求平原区每300户~500户建设一处网点, 山区每150户~200户建一处网点, 而甘肃省地形复杂、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差别较大, 因此有的项目县在建设中, 没有考虑当地实际情况, 以至于许多网点服务半径大, 人口稠密地区网点建设数量偏多, 造成了服务成本过高, 此外建设网点统一按照“六个一”配置设备浪费较大, 比如:陇南市、舟曲县等地区山高路陡, 网点配备抽吸车基本无法使用, 河西等地区地广人稀, 网点配备抽吸车吨位太小, 造成了极大的投资浪费。

㈡后续维管人员收入无稳定来源, 缺乏责任心强、踏实肯干的服务人员

一是许多基层维管员反映, 后续服务工作量大面宽, 工作又脏又累, 除了配件更换、进出料这两项服务能够收到部分报酬外, 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由于难以维持生计, 改行打工者众多;二是责任心强且踏实肯干的人员严重不足, 从业人员对后续服务工作认识不高, 导致参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 目前从事后续服务工作具有责任心强且踏实肯干的人员严重不足, 制约了后续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㈢设施维护、人员培训和考核管理跟不上

首先是设施维护跟不上, 多年前建设的网点设施设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运行故障, 由于缺乏维修经费只能“带病”运转, 部分网点因设备故障已经停止运行;其次没有对维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使得服务人员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影响了服务质量;第三是对维管人员无法进行考核, 由于没有落实维管人员待遇, 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缺乏对维管人员服务情况进行考核的有效手段, 导致制定的管理制度完全无法落实, 考核制度成为摆设。

㈣农户“花钱买服务”观念不强

沼气服务网点提供的各项服务内容是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但是牵扯到收费就无人问津, 主要是农民的观念比较传统, 很多事情宁愿自己解决, 也不愿花钱解决, 因此农民“花钱买服务”的意识十分淡薄;此外甘肃省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消费能力也十分有限, 许多农民觉得交纳服务费负担太重, 这也成为制约服务收费的重要因素。

㈤缺少扶持政策

全省多数地方政府没有出台后续服务扶持政策, 部分地区制定的扶持政策也并未完全落实, 个别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的项目县 (区) , 由于财政资金紧张政府也要叫停, 这些问题使得网点正常运行面临着无法克服的困难。

三、提高网点运行成效的对策建议

㈠转变管理方式

转变管理方式根本就是要加强服务意识, 在实际操作中要针对后续服务中的存在问题从网点设置、人员待遇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 合理设置网点布局, 按照当地农村交通条件、农民生活习惯、农户需求等实际情况对网点建设地点进行提前谋划, 充分考虑区位特点, 该集中的集中、该整合的整合, 实行区域管理, 山区等人员分散无法集中地区, 也要合理安排统筹规划, 在网点设备配置上, 要根据需要进行采购, 提高项目资金利用效率。近期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出了要求。安徽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在政府花钱买服务方面进行了探索, 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服务网点部分运行费用和人员工资, 总结出了一条政府补贴为主、农户自筹为辅的购买公共服务做法, 使沼气用户享受进出料、维修维护等“全托式”服务, 保证了沼气正常使用和发挥效益。甘肃省部分市 (州) 农村能源管理部门也开展了政府购买后续服务相关工作,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已经证明了在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中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是行之有效的。甘肃省完全可以依托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服务公司 (中心) 、农村沼气协会 (专业合作社) 、沼气集中供气站、沼气生产工 (沼气物管员) 等社会力量, 为广大沼气用户进行后续服务相关工作。

㈡创新服务保障机制

有效的后续服务管理机制是农村沼气发挥效益的重要保障, 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 如何建立便捷实用、高效运转、有效监督的公共服务保障机制成为关键环节, 为此我们在建立服务保障机制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公开政府购买后续服务内容。

要将农村沼气用户进出料 (不包括原料成本、运输成本) 、配件更换 (不包括配件成本) 、维修维护等作为购买内容, 对于不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服务内容, 由服务对象自筹解决。

2. 设立购买主体的必要条件。

农村沼气后续服务工作属于特殊服务行业, 购买主体需设三个必要条件:一是硬件要求, 必须要求企业或个人拥有开展服务的场地、设备和维修工具等;二是专业技术要求, 必须要求服务人员持有农业部颁发的农村沼气生产工或沼气物管员证书;三是资质要求, 必须要求购买服务的主体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 企业或组织要有良好的社会和商业信誉, 具有依法纳税和社会保险的良好记录, 并符合登记管理部门依法认定的其他条件。

3. 进行市场化运作并实行合同制管理。

各地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确保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能够平等参与竞争, 由公开招标确定购买主体, 管理中实行合同制管理, 要求政府与购买主体签订购买合同, 明确所购买的范围、标的、数量、质量要求以及服务期限、资金支付方式、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 并按照合同要求支付资金。

4. 建立绩效管理机制。

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和第三方组成的综合评审组, 通过日常抽查、半年督查、年终检查等方式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 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 并作为以后年度编制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后续服务预算和选择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的重要参考依据。

5. 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

政府部门要根据综合评审组考核评价结果和入户回访过程中掌握的服务情况, 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对投诉率高、服务不力或是不承担服务义务、不履行岗位职责的坚决辞退或替换。

只有通过建立以上服务保障机制才能确保政府购买农村沼气后续服务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㈢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上一篇: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下一篇:艺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