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市场

2024-08-04

粮食市场(精选12篇)

粮食市场 篇1

陕西省永寿县粮食局是主管粮食市场流通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局属企业——永寿县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是永寿县粮食局按照全县粮食企业改制方案而成立的唯一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也是全县的粮食龙头企业之一。公司现有粮食储备仓库41座,占地面积66 739平方米,仓容32 800吨,总资产3 500万元。年储备经营粮食量15 000吨,承担着永寿县13个乡镇及毗邻县区的粮食收购和销售工作。

近几年来,永寿县粮食局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研究拟定全县粮食流通政策制度及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抓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及各项工作的落实,特别在全县粮食收购工作、全县城镇居民和灾区、贫困地区的粮油供应工作以及全县储备粮的安全工作中成效显著。

在过去的一年里,永寿县粮食局班子成员充分发挥了各自工作职能,积极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粮食流通和粮食储备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局领导经常深入工作一线加班加点督促、指导各项工作。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对稳定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永寿县粮食局高度重视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按照《2009年咸阳市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及省、市会议精神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同时,局长李志斌被表彰为“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先进个人”。

在今后的工作中,永寿县粮食局全体人员将在局班子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为全县经济发展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粮食市场 篇2

010年是我国粮食市场形势极为复杂的一年。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粮食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深入分析粮油生产和购销形势,加大粮食宏观调控力度,有力地保证了粮食市场供应和粮价基本稳定,为国家管理好通胀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粮食供给形势总体良好,库存充裕,供求基本平衡,粮食安全有保障。当前,在国际粮食市场形势仍不明朗的情况下,我国要实现农产品供给和市场价格保持稳定的目标,重中之重就是要保持粮食市场稳定。

一、保持粮食市场稳定的弦要始终绷紧

粮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丰收,总产再创历史新高,为保持粮食市场稳定乃至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与此同时,在国际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和多元市场主体等内部因素影响下,我国粮食市场供求波动性在逐年增大,加大了粮食宏观调控的难度。因此,越是在好形势下,我们越要居安思危,越要重视粮食安全,确保粮食市场基本稳定。

保持粮食市场稳定是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需要。当前,种粮收入仍是农民特别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历史经验证明,粮价大幅波动导致粮食市场不稳定,最终会损害种粮农民利益,影响粮食生产。粮价过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导致播种面积减少甚至弃种撂荒现象,这是显而易见的。适度提高粮价,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但粮价大幅上涨同样具有抑制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一方面,农民会扩大播种面积和增加投入,部分粮食品种短期内将大幅增产,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现象,从而导致粮食价格下跌;另一方面,伴随粮价大幅上涨,土地等要素价格以及农药化肥等农资价格往往也会上涨,种粮农民最终会因生产成本上升而无法得到粮价上涨带来的实惠。因此,从长远看,只有维护粮食市场稳定,才能从根本上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实现“为耕者谋利”的政策目标。

保持粮食市场稳定是保护广大城乡消费者利益的迫切需要。粮食市场是联结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粮食市场波动不仅影响到粮食生产者,更会直接影响到广大消费者。当前,我国粮食等食品支出在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仍占较大比重。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1%,中西部地区和低收入家庭这一系数更高些,对粮食及其他食品价格变动也更敏感。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粮食市场基本稳定,就是保护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利益,这是当前改善民生亟待加强的基础性工作。粮食部门必须坚持“为食者造福”的理念,不断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防止粮价过快上涨,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

保持粮食市场稳定是实现管理通胀预期和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迫切需要。粮食是人的生存之本,粮食价格传导性较强,对食品和养殖业均具有较大影响。因此,保持粮食市场稳定,对于维护农产品市场稳定乃至整个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把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了实现管理好通胀预期、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抓住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牛鼻子”。

二、当前保持粮食市场稳定面临着新形势

新世纪以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以及政策性粮食移库和竞价销售等政策得到实施,我国粮食购销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稳定粮食市场面临新的形势。

粮食商品率逐年提高。近年来,我国粮食商品率逐年提高,商品量显著增加,全国各类粮食企业年收购量从2006年的4346亿斤增加到2010年的6022亿斤,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意愿强烈。主要原因:一是粮食连年丰收,与2005年相比,5年累计增产3700亿斤,增加的产量中绝大部分转为商品粮;二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粮食生产呈规模化趋势,种粮大户增加,商品率提高;三是普通农户养殖家禽、家畜数量下降,直接饲料用粮减少。

粮食市场主体更加多元。截至2010年底,全国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达到8.75万家,其中多元市场主体约7万家,在粮食收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多数粮食市场主体规模小,经营分散,监管难度大。有不少市场主体在利益驱动下,不顾及国家粮食调控目标,甚至出现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的行为。当市场行情不看好、粮价较低或下跌时,他们谨慎入市或者不入市,越跌越不收;当市场行情看好、粮价趋涨时,他们积极入市甚至盲目入市,越涨越抢收。近期以来,少数经营者压级压价损害农民利益和抬价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时有发生,在加大市场粮价波动的同时,增加了国家规范粮食收购秩序的难度。

粮食库存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警戒

线。各地按照中央要求,充分利用粮食丰收的有利时机,充实了地方粮油储备,2010年末地方储备粮和食用油比2005年末分别增加26%和208%,应对可能发生的市场异常波动的物质基础和能力显著增强。但目前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是,由于2010年政策性粮食销售力度加大,在当前粮食市场形势下,应准确把握政策性粮食的补库时机,以保证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

销区对产区的依赖性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重心逐渐北移,向优势产区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2009年,13个主产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74.8%,比2006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河南等7个北方产区占43.3%,比2006年增加0.6个百分点;7个主销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6.3%,比2006年下降0.8个百分点,产需缺口呈逐年增大趋势,对产区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目前,粮食产销衔接机制还不完善,加之物流运输、仓储等因素制约,粮食区域平衡难度增大。

城乡居民储粮行为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农民增收渠道拓宽,不少农民不再集中出售粮食,粮价上涨时往往出现惜售现象。另一方面,随着粮食市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以家庭厨房为主的饮食消费习惯发生较大变化,存粮数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市场粮油供应减少或价格异常上涨,容易引发居民抢购甚至恐慌,保证成品粮油供应的难度增大。如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造成许多地方路断、桥断,为保证灾区群众、抢险救援部队和抢险救灾人员“有饭吃”,受灾地区粮食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肩挑背扛、翻山越岭送粮送油,其供粮难度可想而知。

国际粮食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多。去年下半年以来,大豆、小麦、玉米期货价格上涨30%—50%。今年1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跟踪监测的全球粮价指数达到231点,连续7个月走高,创下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10全球农作物产量将减少2.1%,谷物供给量低于消费量,谷物期末库存预计降低到5.23亿吨,近期以来再次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在国内外粮食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增加了稳定国内市场的难度。

三、多措并举保持粮食市场基本稳定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2011年要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要在连续7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上继续前行,农产品供给和市场价格要在多种影响因素叠加交织的高变数中保持稳定。当前,粮食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粮食工作的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粮食流通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继续抓好粮食收购,努力保证粮食供应,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粮食市场。

一是抓好政策性粮食收购,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目前,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已公布,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执行预案,健全启动、补贴和监管机制。对玉米、大豆、油菜籽等品种,要适时采取临时收储措施,保持主要粮油品种价格合理。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创新收储方式,充分调动各方参与托市收购的积极性,保障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基本收益,确保农民余粮以合理价格出售,逐步形成农民种粮收入合理增长机制,让农民不仅“粮仓满”,更要“钱包鼓”。

二是规范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形成方便农民售粮服务体系。要建立新型粮食购销服务网络体系,引导和规范各类粮食市场主体收购行为,指导和督促国有粮食企业严格执行收购政策,强化为农服务意识,着力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强粮食收购资格核查,落实粮食企业最高最低库存量制度,防止和打击无序收购行为。粮食收购期间,各级粮食部门要深入一线,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做到理解政策无偏差、执行政策不走样、落实政策不缩水,确保粮食收购市场平稳有序,让政府放心,让农民满意。

三是切实加强储备粮管理,夯实稳定粮食市场的物质基础。要依靠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中央储备粮行政管理,提高中央储备粮管理能力和水平。要按照“优先保证口粮安全,同时兼顾其他用粮”的原则,优化储备粮品种结构。各地要在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完善制度办法、创新购销和轮换机制的同时,择机充实地方粮油储备规模。粮食销区要根据辖区内人口数量和消费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储备粮规模、品种结构和原粮、成品粮比例,继续充实成品粮油应急储备,保障调控市场和应急供应的需要。

四是加强宏观调控,切实维护市场稳定。要根据市场变化,科学把握储备粮投放、补库、轮换的时机和力度。继续分期分批安排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适时调整销售品种、数量和底价,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预期。对供需偏紧的粮食品种,继续做好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投放工作,重点保障主销区和大城市的市场供应,维护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继续推动粮食产销合作,适时组织好政策性粮食调运,促进粮食的区域平衡。

五是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继续开展政策性粮食购销和库存例行检查,严格落实国家收购质价政策,严厉查处“转圈粮”、“出库难”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交易活动正常进行和已销售粮食及时出库。继续开展收购、储存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与抽查,推进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粮

粮食市场的结构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粮食经济 市场结构 粮食流通体制

Grain market structural design research

Feng Zhiqiang

Abstract:The reform of the grain circulation system’s core,is abolishes “the two-track system”,raises enterprise’s effectiveness of operation,realizes with the marketability method to the food production support and the safeguard which expends to the grain.In aspects and so on market main body,market system,market mechanism,market rule,enterprise strategy,government function carry on institutional and the machinability reform,establishes the enterprise complete market management,the government suitable regulation movement system;The establishment operates independently,self-restraint state-owned grain enterprise operating mechanism;And necessary establishment marketability farmer benefit protection mechanism,food security safeguard mechanism;Gra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guidance mechanism and grain enterprise state asset inflation-proofing and appreciation mechanism.Our country grain market choice competes completely the market mechanism may not take,is also not realistic,the grain market mechanism’s reality choice should be monopolizes the competitive market,the monopoly competitive market by efficiency,between is situated between competes completely with monopolizes purely,may display competes and monopolizes two aspects the superiority.

Keywords:Grain economyMarket mechanismGrain circulation system

【中圖分类号】F32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70-03

粮食走向市场化,用市场解决市场中的问题,实质就是要提高粮食经济发展的效率。粮食经济的市场化首先应实现粮食经济制度的市场化。

粮食流通问题的核心,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用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对粮食消费的保障。在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市场结构、市场规则、企业战略、政府职能等方面进行体制性和机制性的改革,建立企业完全市场经营,政府适当调控的运行体制;建立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建立市场化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粮食产业化引导机制和粮食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是粮食市场的结构设计的重点。

1.粮食是生活的必需品,价格弹性小

εP = 需求变动%/价格变动% = ΔQ/ΔP•P/Q=LimΔQ/ΔP•P/Q=dQ/dP• P/Q

ΔP→o

粮食如果涨价,人们对它们的需求量不会减少很多,如果降价,人们对它们的需求也不会增加多少。粮食的价格比较低,即使上涨一倍,人们对需求量也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因为这笔支出在人们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涨价不会影响个人总的经济状况。粮食保护价格在一定时期可以促进粮食经济的发展,一些国家使用这个政策也起到了作用,但它只能是一种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

粮食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比重比较小,价格弹性就小。粮食作为商品,从长期看,其价格弹性就大;如果是短期,价格弹性就小。粮食涨价,短期看,人们会注意节约粮食,但不会节约得太多,从长期看,这种节约对粮食需求量可以进一步减少。时间长,消费者就有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改变他们的爱好和技术条件去使用替代品,其价格弹性就大。反之其价格弹性就小。

2.粮食定价时必须考虑产品的价格弹性

不能把价格定在非价格弹性需求上,如果定在非价格弹性需求上,就不能实现企业利润最大,这个时候应当提高价格,提价不仅不能增加总收入,还能因产量减少总成本支出,从而使企业的支出相对稳定。粮价连百价,粮食价格每涨0.01元,全社会商品价格涨0.20~0.26元,导致粮食经济的马太效应。

恩格尔系数的研究告诉我们:当社会人均达到2000美元时,人们对粮食和食品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变化,已趋近等于零,粮食和食品的支出相对稳定。

粮食行业的社会特征和垄断方式,决定了完全垄断的行业和企业的弊端:高价格。完全竞争企业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完全垄断价格高于平均成本,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产量不足。完全竞争的企业,它的产量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来说,是最优的,在垄断的行业和企业,产量未达到最优,企业产量不足,再增加产量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福利;生产效率低。企业利润最大化,产量并不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规模经济未被充分利用,缺乏竞争,缺乏技术创新和强化企业管理,资源浪费。

粮食垄断市场结构的特点:一是行业中的企业数量比较多;二是进入这个行业是自由的,长期看,企业的经济利润会趋于消失;三是各个企业生产同种产品是有差别的。

3.市场结构的主要类型

市场结构是影响粮食流通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谓市场结构,是指由于市场主体(在微观经济学中称为厂商)数量的多寡和行为的差异而导致竞争程度不同的市场类型。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由于需求曲线的差异,市场供求均衡点与价格的决定是不同的。

微观经济学按照竞争程度这一标准,从厂商数量、产品差异程度、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以及厂商对产量和价格的控制程度等方面将市场划分为四种结构类型:完全竞争、纯粹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竞争市场结构,我们假定厂商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的独立生产或经营单位。厂商对自己的决策承担风险和享有利润。我们将会发现,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厂商行为和市场均衡点是不同的。

3.1 完全竞争市场。现代经济学规定,具有以下特征的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①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单个的交易量在供求总量中占很小的比重,因而任何单个的买者和卖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而只能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②任何厂商都可以自由地并且非常容易地进入市场;③所有卖者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都是同质的,对买者来说没有任何差别;④生产和经营某种商品的所有资源都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3.2 纯粹垄断市场。微观经济学将垄断定义为一个厂商控制一个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在垄断市场下,不存在产品相近的代替品的竞争,也就是说,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而又没有其他替代品的竞争对手在纯粹垄断市场结构下,厂商与行业(或市场)是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行业中唯一的厂商就是垄断企业,这个垄断企业也就构成了一个行业或市场。

3.3 垄断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况,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是所谓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又叫不完全竞争,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因素又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微观经济学对垄断竞争市场有如下的假设:①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卖者和买者,以致于某一卖者(或买者)可以忽视其他卖者(或买者)的行为对自己利益的影响;②卖者(厂商)的产品存在着差异,但同属一类产品,相互间有着密切的技术替代关系(指它们都满足同样的需求)和经济替代关系(指它们有类似的价格);③一个生产集团中各个厂商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④厂商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或退出市场(生产集团)。

当垄断竞争厂商和其生产集团在短期内获得超额利润时,除了原来的厂商会扩大生产规模外,新厂商也会进入市场。竞争的结果使价格下降。价格从短期内大于平均成本下降到长期内等于平均成本。同们当厂商在短期内出现亏损时,价格会因为厂商缩减生产规模或退出市场而提高,一直到价格等于平均成本为止。

4.市场结构与经济效率

微观经济学认为,不同市场结构,经济效率是不同的。这种经济效率上的差别,源于市场竞争程度的不同。竞争程度越高,经济效率越高;竞争程度越低,经济效率也就越低。因此经济效率最高的是完全竞争市场,其次是垄断竞争市场,再次是寡头市场,效率最低的是垄断市场。

一个行业到底适合何种市场结构,取决于对如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由产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行业对社会化程度的要求。有些产业或行业,如钢铁、汽车工业等,对经济规模的要求较高。在这些行业,保持一定的产量规模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一些达不到社会平均规模的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或兼并,而新企业的进入往往因为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约束而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这些行业适合于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相反,对另外一些行业(如服装、食品加工业等)来讲,对经济规模的要求较低,社会需求变化较快且呈现多样性特征,企业进入的障碍较少,因此适合于竞争程度较高的市场结构。二是社会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的不同最终体现为产权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分配关系的差异。显然,在一个倡导公平与效率兼顾或共同富裕的社会里,不会允许垄断者对大部分行业的支配。而在一个单纯强调效率及允许收分配差距无限扩大的社会里,垄断者对经济生活的支配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我国粮食市场选择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首先,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是纯粹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频繁而剧烈的市场波动。粮食生产周期较长以及粮食消费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质,决定了社会无法容忍粮食市场过于剧烈的波动。其次,市场交换关系在我国粮食流通中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粮食市场的发育尚处在较低层次,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放任市场对粮食流通的调节,必然会引发过度的市场投机行为,其结果是少数人从中渔利,而广大的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则深受其害。1993年粮食经营和价格放开后粮食市场出现的混乱局面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第三,完全竞争市场对经营者(厂商)行为和市场信息的传播等方面有极其严格的假设和要求。当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市场的效率将大打折扣。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这些要求现在达不到,恐怕将来也达不到。即使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里也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

粮食市场选择纯粹垄断结构也是不可取的。首先,垄断必然会导致低效率。垄断者的供求均衡点往往较大幅度地偏离最佳交易规模,从而无法协调粮食的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目前我国国有粮食企业主宰粮食市场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垄断市场结构。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粮食企业很难灵敏地适应市场供求的变化,无法使粮食市场达到平衡状态。其次,垄断者会通过调整垄断价格,占有一部分消费者剩余,获得高額利润,从而侵犯消费者利益。我国粮食的消费者价格与生产者价格之间差额(即购销差价)在大多数情况下超过了一般的商业利润。近年来在粮食定购价上升的同时,销价上升幅度更大,农民认为“吃亏”,消费者感到“不划算”,而财政负担过重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垄断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流通不畅和低效率。

粮食市场结构的现实选择应该是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从效率上讲,介于完全竞争与纯粹垄断之间,可以发挥竞争和垄断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通过适度的竞争,可以使粮食市场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市场上数量有限的粮食经营者以及对进入粮食市场设置一定的条件或障碍,可以避免市场过于剧烈的起伏动荡和过度投机。垄断竞争市场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经营者数量的多少以及政府对进入粮食市场的管制程度。政府往往需要根据一定时期的粮食安全形势和市场发育状况在效率与公平或稳定之间做出某种权衡。但从改革的方向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或市场稳定”应该成为确定市场结构的基本原则。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并充分考虑到垄断竞争市场的运行特点和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的特点我们认为,作为改革取向的中国粮食市场结构的雏形,应该具备如下基本特征:一是市场上存在较多的经营者,且经营者之间公平竞争。但为避免过度竞争和垄断,经营的数量和每个经营者的规模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二是每个经营者都是独立的经营实体都对自己的盈亏负责。政府对每个经营者实行同样的待遇和政策,经营者效率的高低唯一地取决于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三是价格唯一地由市场决定,政府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对市场的干预而不是通过直接的价格管制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冯志强.《中国粮食经济问题研究》[M]香港:世界文明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2(11)

[2] 冯志强.《中国经济发展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10)

[3] 李晖、李林《粮食产业化经营研究》[J]武汉:现代商贸工业,2008(02)

[4] 郑士贵.《论中国粮食市场的多层次结构》[J]北京:管理科学文摘,1998(11)

[5] 陆文聪.《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农业结构变动效应及对策研究》[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07)

[6] 黄伟俊.《我国现阶段粮食市场的流通渠道结构和功能分析》[J] 北京:商业研究,2000(07)

[7] 林玉贵.《粮食需求结构变化与粮食市场均衡》[J] 北京:农业经济,2007(09)

中国粮食出口市场现状 篇4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 中国玉米、小麦的期末库存量过去8年几乎翻了1倍;稻谷的期末库存没有出现暴增的情况, 2015—2016市场年度与2008—2009市场年度相比, 增幅也有约24%。

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粮食:世界市场与贸易》显示, 2015—2016 市场年度, 中国小麦、稻谷、玉米的期末库存分别是8 729.5 万吨、4 768万吨、11 349.4万吨, 合计约2.5亿吨, 主粮库存规模世界第1。

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大量粮食只能进入国库睡大觉, 大量的粮食库存需要找到出路。

粮食在仓库中存放时间超过3年, 品质将大幅下降。2008年前后, 世界粮价有一波暴涨, 中国收紧了粮食加工产品的出口, 至今未放开。

用玉米加工的淀粉、淀粉糖, 用小麦加工的方便面用粉, 都曾是中国向东南亚等地出口的主力产品, 由于粮食加工产品出口的收紧, 再加上国内粮价高出国际市场, 中国粮食加工业传统的出口市场份额已经丧失。如果粮价恢复市场化机制, 中国企业仍然有望重新夺回这些市场, 粮食库存的压力预计也将随之消解一部分。

粮食批发市场粮油交易合同 篇5

买受人:___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_

出卖人:____________签订时间:___年__月__日

一、品名、等级、数量、价款

┏━━┯━━┯━━┯━━┯━━┯━━━┯━━━━━┯━━━━━━━━┯━━━┓

┃品名│品种│产地│等级│质量│生产期│数量(吨)│成交价格(元/吨│总金额┃

┃││││标准│││)│(元)┃

┠──┼──┼──┼──┼──┼───┼─────┼────────┼───┨

┃││││││││┃

┠──┼──┼──┼──┼──┼───┼─────┼────────┼───┨

┃││││││││┃

┠──┼──┼──┼──┼──┼───┼─────┼────────┼───┨

┃││││││││┃

┠──┼──┼──┼──┼──┼───┼─────┼────────┼───┨

┃││││││││┃

┠──┼──┼──┼──┼──┼───┼─────┼────────┼───┨

┃││││││││┃

┗━━┷━━┷━━┷━━┷━━┷━━━┷━━━━━┷━━━━━━━━┷━━━┛

二、发站:______________发货单位:__________

三、到站:______________收货单位:__________

四、运输方式及运输费用负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交(提)货时间:___年__月__日至___年__月__日

六、交(提)货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包装标准及费用负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货物验收办法及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保证金:自合同双方交易代表签字之日起,买卖双方在十日内向市场交纳交易保证金。按成交额的____%,买受人交纳____元;出卖人交纳____元。合同履行完毕后,市场将保证金退还买卖双方。

十、续费:按成交额______%,买受人交纳_____元;出卖人交纳___元。

十一、结算方式和期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合同的变更、终止与转让:

1.合同有效期间,除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外,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终止合同,否则按《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2.如因铁路运输计划的原因未能如期全部交货,剩余部分由买卖双方协商是否延期履行合同。

3.买卖双方依据本市场有关规定,允许合同转让。

十三、违约责任:按《合同法》、《××粮食批发市场交易规则》的有关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十四、争议的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买卖双方协商解决;也可由有关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_____种方式解决:

1.提交__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批发市场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十五、附则:

1.本合同签订双方承认并遵守《××粮食批发市场交易规则》和××粮食批发市场有关交易管理的规定。

2.本合同经双方交易代表签字后生效。

3.本合同一式三份,买卖双方各执一份,市场一份。

买受人:_______(盖章)出卖人:________(盖章)

交易代表:_______(签章)交易代表:_______(签章)

开户银行:___________开户银行:_______

银行帐号:___________银行帐号: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传真: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

粮食市场 篇6

关键词:粮食收购市场 粮食流通环节 信息不对称 市场效率

A study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efficiency of China’s grain purchasing market

Gui Xuewen Ding Jielan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ina’s grain circulation taches and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the author expounds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impact of the inefficiency of China’s grain purchasing market as well as the causes and solutions of it.In order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hina’s grain purchasing market and raising farmers’ income,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farmer’ s literacy of market Information,reinforce rural information service,meliorate the structure of grain purchasing market,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 of grain purchasing market,perfect the grain minimum procurement price policy,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ain futures market.

Keywords:Grain Purchasing Market Grain Distribution Taches Information Asymmetry Market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76-03

1.引言

粮食问题一直是倍受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粮食流通体制一直是受关注和改革的重点。经过几轮制度变迁,我国粮食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在搞活粮食流通、保证市场供应、调节粮食供求、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我国的粮食收购市场是粮食流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也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对粮食收购市场失效成因与对策的研究有利于粮食流通体制的完善和建设高效率的粮食市场体系,还对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

2.我国粮食流通环节及其组织结构

根据粮食的流通渠道,我们把粮食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转过程划分为粮食收购、粮食加工、粮食批发、粮食零售四个环节。我国的粮食流通渠道如下图所示。

本图描绘了粮食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以粮食加工为界,把粮食流通市场划分为粮食收购市场和粮食销售市场,相对应的环节为收购环节和销售环节。粮食收购环节是指粮食从生产者到粮食加工环节之间的若干买卖行为。粮食收购环节是离粮食生产最近,离消费者最远的环节。随着粮食收购环节逐步走向市场化,粮食收购环节的卖方(粮食的出售者)是粮食生产者,由千千万万个粮食生产农户或者粮食种植公司组成;其买方是由粮食部门(包括国家粮食储备库)、粮食经纪人(即“私人粮贩”)、米业公司,其中粮食经纪人往往根据规格的不同担任批发商或者零售商的角色,米业公司也往往兼任批发商角色。

3.我国粮食收购市场失效的表现及其影响

3.1 我国粮食收购市场买方的道德风险。

所谓道德风险(亦称败德行为),是指在买卖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交易活动中,信息优势方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信息劣势方的效用的行为[2]。在粮食收购的交易中,买方(主要是指粮食经纪人和米业公司)在自身文化素质和对市场的敏感程度与粮农相比都处于优势地位,且买方离粮食销售市场更近,能够更及时地掌握销售市场的信息,所以买方和粮农相比占有很大的信息优势。他们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一方面横向形成价格联盟,共同压低粮食的收购价格,然后再高价售出,赚取其中的差价。另一方面,他们还同粮食销售环节联合,形成纵向联盟,利用粮农的信息弱势和在市场决策能力和讨价还价能力方面的欠缺而共同压低收购价,剥夺农民的收益。

粮食收购市场买方的道德风险不仅直接剥夺了粮农的部分收益,而且这种不当行为使得国家宏观调控时的一些对粮农有利的政策的实施受到阻碍,这样使得粮农利益受损、种粮积极性受挫、在市场中弱势地位强化;与此同时,粮食收购市场买方这种低价购入高价卖出的行为,会引起粮食收购市场买方之间在再次出售粮食时的价格竞争,这种竞争很有可能演化成价格战,从而引起价格的波动,而粮食市场价格的不稳定必然对整个物价形成严重影响,干扰整个市场运作效率。

3.2 粮食收购市场的同步性。

所谓同步性,指的是当供需形势发生变化时,市场主体倾向于采取一致的供给行为或需求行为[3]。在粮食收购市场同步性的作用下,如果市场传言认为粮食短缺,则不论实际是否短缺,只要大家都相信短缺,都会减少销售和抬高价格,市场就会营造出“真正的”短缺的气氛,这种短缺反过来又“证明”了传言的正确,并易形成恶性循环[4]。市场主体的同步性依赖于市场氛围,不管市场氛围和真实的粮食供求状况是否一致,众多缺乏正确决策能力的小型市场主体都会迅速依据市场氛围作为决策依据,要卖都卖,要不卖都不卖。在价格表现上,往往涨或者跌的起动很快。

粮食收购市场的同步性暴发性很强,对市场价格的波动、或者对人们预期的价格波动有很大的放大效应。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也会改变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从而会对总需求产生影响,并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并且,粮食收购市场主体的严重同步性限制了宏观调控的作用。由于市场主体数量大,在叠加效应的作用下,一旦价格发生波动,往往来势很猛,很难控制,再加上市场氛围的原因,粮食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量很难估算,所以到底保持有多大规模的储备,才足以有效应对市场波动成为难题[5]。

3.3 最低粮食收购价对粮价具有扭曲效应。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为保护粮农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实施的粮食价格调控政策。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当市场粮价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委托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粮食企业,按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收购粮农的粮食[6]。而我国对已收购的最低收购价粮食惟一处理方式是通过粮食批发市场进行连续竞价集中销售,这种方式易形成对市场粮价的打压,从而使得粮价批发市场出售价格下降,从而带动粮食收购价格的下降,这样又得再次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最低收购价—抛售—打低价格—继续最低收购价的怪圈,这也就是所谓的“滚雪球”效应[7]。

一方面,这种“滚雪球”效应使得粮食在批发市场进行连续竞价集中销售时,价格被打低,从而带动影响整个粮食市场的价格下降;另一方面,粮食最低收购价对价格的扭曲效应也给国家的宏观调控带来了新的问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手段,虽然它的实施保证了粮农的利益,但是却不利于整个粮食市场价格的稳定,还会增加财政支出。

4.我国粮食收购市场的失效成因

4.1 粮农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

一方面,粮农自身的信息素质低。由于自身的文化知识的欠缺和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得粮农对市场信息的捕捉不如粮食市场其他主体那样敏感。另一方面,过多的流通环节使得粮农远离市场,市场信息传递到粮农具有滞后性。这些原因造成的粮农在交易中,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方,再加上粮农对市场的决策能力和讨价还价能力都有欠缺,所以就很容易导致粮食收购市场买方的道德风险。

4.2 粮食收购市场的主体发育不完善。

作为粮食收购市场卖方主体的大部分粮农的种植规模较小,再对市场信息不不敏感,当粮食价格变化时,他们往往参照左邻右舍的情况行事。而作为买方来讲,他们大多是由个人或者小型公司组成,所以他们大多对市场的认识能力不足,处于极度不完全信息状态中,在经营中往往以市场传言作为决策依据,并且其经营行为对供求变化的反应不够准确,容易“跟风”,由这些主体组成的收购市场上极易创造出“虚假”的市场氛围(虚假的过剩或虚假的短缺),容易诱发“主观制造”的同步性[8]。

4.3 市场监管能力弱,宏观调控滞后。

粮食收购市场主体数量过大,给市场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旦粮食市场价格波动,有利可图时,贩粮的个体私商就会大量涌入。并且在粮食收购市场的准入制度上不是很完善,这样就给粮食收购市场的买方留下了道德风险的机会。另外,用粮食最低收购价来达到宏观调控粮食收购市场价格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5.提高我国粮食收购市场效率的对策分析

一个运作高效的粮食收购市场的建设离不开市场的买方和卖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政府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为粮食收购市场的买卖双方都应该提供自身的信息意识,其中粮农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经济决策能力和讨价还价能力,而作为买方的粮食经纪人、米业公司等更应该遵守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遵守市场经济竞争的公平公正原则。但是农民利益的保证和粮食流通主体行为的规范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政策的支持和强有力的规范作用。

5.1 提高粮农的市场信息素养,加强农村信息服务。

提高粮农的市场信息素养是降低粮农对市场信息的劣势的直接措施。目前,在很多地方,政府也在加强对粮农生产的技术指导,但是在引导粮农关注市场方面做得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粮农直接参与了市场经济活动,市场经济唯有依靠信息才能发展健全,只有把握好了市场信息才能把握好市场机遇,市场信息是粮农增收的关键因素。

政府应该去积极地引导粮农关注市场信息,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粮农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引导粮农养成良好的市场信息意识,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与培训;并且,政府还应该尽量及时给粮农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建立方便的农业信息咨询部门或者通过其他渠道将市场信息及时地传达给农民,政府也应该积极鼓励和发动一些组织和社会服务团体参与到粮农市场信息的服务的活动中来。政府同社会组织一起努力,建立以网络、媒体为主渠道,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传导为带动的省、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网络和传播渠道,将信息送到农户。

5.2 改善粮食收购市场结构。

使粮农尽可能的直接面向市场,这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降低粮农信息劣势的重要方法之一。直接面向市场,减少了众多的中间环节,对作为生产者的粮农来讲对市场信息直接做出反应,这样就省去了搜集信息的中间环节。

但是粮农直接面向市场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毕竟粮农的市场决策能力和讨价还价能力都还欠缺,这就探求一些新型的面向市场模式。政府应该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和粮农建立起伙伴关系,成立以粮农为主体的经济实体,赋予粮农讨价还价能力,其中政府在新技术采用、销售渠道拓展等经济活动中应起带动和协调组织作用。

5.3 健全粮食收购市场制度。

为了规范粮食收购市场的买方行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粮食收购市场的准入制度。不仅应该对粮食收购活动中的证照发放严格把关,把粮食收购活动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程序,还应强化对粮食收购市场买方的培训考核和证照管理,拓展经纪业务空间和提高买方的职业素质。并且,还要加强对买方的宣传教育和监督,加强买方自律组织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并建立起正常的对买方合理诉求的组织和渠道,使粮农能积极反应问题。

另外,近年来粮食收购市场买方中,粮食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这也给粮食收购市场的制度建设的完善提出了新的难题。虽然在一些地方性粮食局出台了粮食经纪人的业务规范暂行办法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收购市场准入和管理体制。但是全国统一的粮食经纪人的专项管理条例和相关法规还没有出台[9]。因此,要尽快制定有关粮食经纪人的专项管理条例和相关法规,逐步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促进和指导粮食经纪人事业健康发展。

5.4 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针对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滞后性,建立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与粮食直补政策的联动机制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法。即对粮农是否给予补贴及补贴多少,要以最低收购价和市场实际平均收购价为依据[10]。

当前者低于或等于后者时,不予补贴;反之,则按两者之间的差价补贴给粮农。粮农获得补贴后,仍然按市场价格出售粮食,收储企业也按市场价格收购粮食。这样可以使粮食价格真正由供求决定,形成真实的价格信号,避免最低收购价对粮价的扭曲效应,并且可大大提高补贴的效率,使粮食直补政策具有弹性,可避免“滚雪球”效应,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对最低收购价粮食通过粮食批发市场进行连续竞价集中销售方式对粮价形成的打压,已经形成及正在形成的最低收购价格粮食则需建立分流机制。可以采用以下途径:①尽快分品种建立中央粮食批发市场,在竞价销售时,根据市场价格制定合理底价,避免底价以下的粮食销售;②通过固定渠道直接进入乙醇生产等用作工业生产资料;③必要时增加粮食出口,缓解国内粮食市场压力[11]。

5.5 完善粮食期货市场建设。

农产品期货价格发现和保值功能,在提供价格信息、保护农民利益、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模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12]。粮食期货市场作为我国农产品期货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粮农在粮食收购市场中,能按照市场要求安排生产,并且是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中介机构不发达,粮农无法参与期货市场以及由于信息素质弱,无法利用期货价格指导生产两个问题,使得其功能发挥受到制约。

对于前一个问题,政府应该引导和组织成立粮农合作组织以使粮农参与到期货市场,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鼓励粮农成立各种不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对于分散耕作的农户,可以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通过农户入股的形式,由粮农自发成立合作社,集中资金,进入期货市场回避价格风险[13]。对于后一个问题,政府除了在提高粮农的信息意识和提供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意外,为了保证价格的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还应该就农产品信息统计和发布环节进行整合,形成全国统一的集生产、消费、流通、期货等各类信息于一体的信息系统[14]。

参考文献

[1]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解读《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中国农业信息网,2007(http://www.agri.gov.cn/jjps/t20070921_893953.htm)

[2] 桂学文,娄策群.信息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4][5][8]冀名峰.我国粮食市场上的同步性问题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3)

[6]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7 (http://www.gov.cn/2007lh/content_543328.htm)

[7][10][11] 杨光焰.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基本思路[J].中国粮食经济,2006(7)

[9] 07-11-21 期货参考——规范百万粮食经纪人.豆瓣网,2007(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223791/)

[12] 章寿荣.完善与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J].商场现代化,2008(1)

乌克兰商人瞄准中国粮食市场 篇7

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粮食。未来食物和水的匮乏, 将会影响成千上万的人。——李光耀

半年来,奥列格·巴赫马久科一直在乌克兰和中国间穿梭。作为乌克兰农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目标很明确:要在一年内进入中国市场。在这位37岁的富豪眼里,只要有信心和韧劲,没有攻不破的市场。

2012年6月,在北京东方君悦昏暗的酒吧间里,他与我聊起自己的故事。我们身后另一张桌边,他的商业发展经理正与一家中国咨询公司商谈着进入中国的计划。这是我第二次见到奥列格。半个月前,在基辅举行的中乌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我们曾有一次短暂的见面。会上,他告诉在座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需要乌克兰。

年轻的富豪

运动员出身的奥列格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他的嗓音浑厚,说起话来像开机关枪。他用俄语交谈,但有时会等不及翻译,直接用带有口音的英文进行解释。他是个急性子。他的企业也具有这一特性。

从2005年到现在,仅仅7年的时间,奥列格的“先锋”公司就从一家濒临倒闭的政府养鸡场发展成为乌克兰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壳蛋和蛋制品生产商。而他在2007年创立的乌克兰农牧集团(ULF),在5年内通过快速并购,获得了50.8万公顷的农田,一跃成为乌克兰拥有最多可耕地的公司,以及乌克兰第二大的食糖生产商和乌克兰最大的牛奶生产商。奥列格本人的资产也在企业迅速扩张的同时,获得了迅速的积累。据福布斯2011年的排名,奥列格身家10亿美元,是全世界20位最富有的青年富豪之一。

“你快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短时间内,财富和资源的快速积累难免令人生疑。再次见面,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答案。

或许是被问得太多,奥列格对于质疑倒很坦然。他坦言,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之前的一段经历:“1994到2007年之间,我一直在乌克兰天然气公司工作,是乌克兰天然气运输的负责人。当时苏联能源部门很活跃,我在这期间积累了很多人脉。”

事实上,在乌克兰,像奥列格一样年轻的成功商人并不少。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虽未如俄罗斯般发生政治巨变,但在经济上却也未像人们所希望的那样推行更为激进的改革。相反,总统库奇马任人唯亲,大肆发展裙带资本主义,令不少年轻、精干的政治精英们利用职权获取了大量的财富。

奥列格出生于乌克兰西部伊万诺弗朗金斯克州的一户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位化学工程师,父亲是位设计师。“我的家庭没有任何商业基因。”他笑着说,“幸运的是,当我大学毕业时,乌克兰正在大力重整能源行业,一大批年轻的学者被聚集起来。”奥列格作为年轻的财务专家被吸收到能源行业中。由于能源与政治的关联极为密切,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就曾是奥列格所在的乌克兰天然气公司的老板,这段经历为他的事业打下了不可忽视的基础。

然而,前苏联地区的私有化过程是极其残酷的。奥列格的俄文翻译王志永是个俄罗斯通,他在俄罗斯生活了20多年,亲历了不少“私有化”中的争斗。他说,俄语中有一句谚语:“解决竞争的最好办法就是没有竞争者。”私有化的利益争夺往往伴随着血腥和计谋。

“能在私有化过程中‘混’出来,也是需要些狠劲和能力的。”王志永提醒我,“奥列格应该是个不简单的人。”

不过与大多数的乌克兰富豪固守能源、冶金、交通、机械等领域不同,2005年奥列格开始有计划地退出能源领域。到2007年,随着“先锋”公司在伦敦交易所上市、ULF的成立,他也完全退出了能源行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领域。

粮食如同石油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奥列格对我说。大约五年前,在莫斯科举行的一场论坛上,奥列格第一次听到李光耀的观点,“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粮食。未来食物和水的匮乏,将会影响成千上万的人。”李光耀的预测肯定了奥列格在农业上的规划,也成为他的“格言”,每每在公开场合介绍自己的公司,他都会提起这句话。

“先锋”公司上市后,奥列格用所融资金对原有收购的企业进行了改组、维修、重建,并在世界范围内购买了最为先进的生产设备。

2012年6月初,我曾在乌克兰的中部和西部分别参观了“先锋”的孵化场、养鸡场和蛋白粉制作厂。与乌克兰现阶段大多数家庭式的农业生产不同,这几家企业无一例外地使用了欧美最先进的管理设备。奥列格对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有极大的热情。他的另一家公司ULF使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农机卫星定点系统。技术人员不需要到田地,只需坐在中央管理室里,就能监控公司所拥有的每一块土地和每一辆农机。奥列格认为,乌克兰在农业上有巨大的潜力,但这些潜力的挖掘需要最先进的生产力。

2011年底,奥列格将自己所持有的“先锋”公司所有股份全部转入ULF公司名下,并开始筹划将ULF部分上市。“这是一盘更大的棋。”王志永评论说。在奥列格的商业计划里,ULF将成为一个横跨蛋制品、糖类、玉米、牛肉等多领域,拥有多家垂直型企业的农业托拉斯。

直到“先锋”公司上市前,奥列格一直躲在镁光灯外。随着公司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也逐渐成为乌克兰的商业明星。在基辅的大街上,我经常能看到印有他肖像的大广告牌,上面写着:“只有改变国家发展的优先侧重,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乌克兰人。”

农业就是他所指的优先侧重。他认为,现在的乌克兰就像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东国家,拥有最重要的资源——粮食的生产力。

“农业已经从经济领域转移到政治领域了。”他说。

进入中国市场

在奥列格的农业战略版图上,中东、北非和亚洲是最重要的三个海外市场。两年前,“先锋”和ULF的农产品已经进入了中东和北非。而中国,据奥列格所说,则是他现在最重要的市场。

对于为什么中国市场最重要,奥列格有一套完整的、练习了好几遍的说辞:“中国是条睡龙。在未来的五年,当它睡醒,世界会被它所要的粮食总量所惊讶。乌克兰的出口能量对中国的内部需求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中国对玉米的需求量很大。五年之后,乌克兰大约能为中国供应5000~6000万吨玉米。”

你会发现,奥列格从来不会用“我们想进入中国”、“我们决定进入中国”之类的说法,而总是说“根据这个数据、那个报告,中国未来的粮食缺口很大,所以中国需要做好准备,需要我们的产品”。

“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让你感觉需要他。”王志永说,“你知道,俄罗斯有一句谚语:‘乌克兰人一出生,就没犹太人什么事了。’”

从全球粮食市场来看,人口最多的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中东、北非因地理位置特别,粮食也主要依赖进口,但在进口量上很难超过中国。而且,中国的市场仍在扩大。

奥列格的计划是通过与中国公司合作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他希望能够拿出UFL20%的股份在香港上市。

“我们已经和很多中国公司进行谈判,有4个意向性合作的企业,其中已经和国机集团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希望在今年可以开始合作。我觉得这样的合作会发展很快,因为粮食问题越来越严重,需要解决的问题迫在眉睫。”奥列格对我说,又显示出了他的急性子。

除此以外,还出现过一些企业家开始喜欢口头承诺,但到了真正见效益、拿回报时,就翻脸不认人了。

你可以在俄罗斯做得很成功,有一天招谁讨厌了,就被赶了出去。比如英国BP石油公司曾在俄投资了几百亿美元,但一天之内它的所有高管就被驱逐出境。

最后,我问奥列格:“进入中国市场有什么具体的困难?”他展现出了这个年纪企业家常有的冲劲与信心,想了想说:“最大的问题只是改变人们的固有思维。一种新事物进入一个市场,需要人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

粮食市场 篇8

根据《非洲种植业:释放涉农产业潜力》报告, 非洲的粮食生产系统目前年产值为3 130亿美元, 农业、农民和涉农产业占非洲经济活动的比例接近50%。如果非洲各国政府和企业界领导能够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农业及涉农产业的政策, 在资金、电力和技术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从而开发出更多的水浇地, 种植更高价值的农作物, 那么, 非洲农业的年产值有望增加两倍, 到2030年能创造出1万亿美元的粮食市场。

非洲国家可以发掘大米、玉米、大豆、糖类、棕榈油等市场的旺盛潜力, 成为这些大宗粮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出口来源, 取得类似于拉美和南亚地区的成功。对元) , 加入TPP后, 估计将减少3万亿日元 (约合312.5亿美元) 。另外, 受本国农产品减少影响, 以热量为统计口径的日本粮食自给率将从现在的39%降至27%。日本最大农业团体农协会会长万岁章在紧急记者会见中对政府宣布加入TPP谈判表示强烈抗议, 称农协会将开展反对活动。日本渔协以及各地农林水产业团体也纷纷对政府这一决定表示抗议。不过估算显示, 受益于消费和工业品出口增长等因素, 加入TPP后的日本实际GDP将增加3.2万亿日元, 相当于获得0.66%的涨幅。所有估算都是以TPP谈判参加国全部互免关税为前提进行的, 日本政府认为, 虽然价格便宜的进口产品将进入农林水产领域, 导致生产额减少, 但其他产业出口扩大和消费增加等将弥补该缺口。

粮食市场 篇9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报告称, 如果非洲的农民和农业企业能在财政、技术和资源上获得更多支持, 到2030年非洲粮食市场产值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

世行在这份名为“非洲增长:释放农业潜能”的报告中指出, 非洲粮食市场目前年产值约为3130亿美元。如果非洲各国政府能和农业企业密切合作, 为这一地区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服务, 政府和商界领袖能从根本上重新审视农业政策, 给予农业支持, 非洲粮食市场产值有望增至目前的三倍。

世行负责非洲地区事务的副行长穆赫塔尔·迪奥普说, 农业对非洲国家维持和提升经济增速, 创造就业以及粮食出口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非洲国家来说, 通过发展农业来加速消除贫困的时机到了。 (国际在线消息)

国内粮食批发市场场际交易启动 篇10

出席启动仪式的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介绍, 长期以来, 粮食批发市场在组织政策性粮食交易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载体和得力工具。开展粮食批发市场场际间合作, 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构建粮食全国性大产业、大流通、大市场格局, 提高粮食流通组织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粮食批发市场组织开展场际粮食交易, 是扩大社会粮食交易的有益尝试, 是粮食批发市场业务领域的开拓创新, 对搞活粮食流通具有重要意义。

中粮协会长白美清表示, 开展批发市场场际粮食交易是国家原来就赋予粮食批发市场的重要职能, 是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方面, 批发市场要走出市场化经营的新路子, 改变过多依赖政策粮交易的局面。

粮食市场 篇11

一、今年前8个月国际市场粮价变化情况

今年头两个月,国际市场粮价先降后升,3、4月份又有所走低,5月份开始连续上涨。8月份,小麦、玉米、大米3种粮食现货平均价格比年初上涨了13.3%,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2.4%;期货价格比年初上涨了22%,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6.4%。1—8月平均粮食现货、期货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23.4%和32.3%。具体品种走势不一。

小麦价格呈上升走势,涨幅较大。今年前5个月,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在高位小幅波动,6、7、8月份连续3个月出现近两位数的大幅度上升。8月30日小麦期货价格上涨到282.9美元/吨的历史高位。

玉米价格波动走低,但仍大幅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今年前8个月,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总体呈波动中下降走势,但仍居较高价位。

大米价格稳中有升。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大米价格稳中小幅上升,8月份泰国大米(含碎25%)出口离岸价为299美元/吨,芝加哥交易所糙米期货价格为231美元/吨,分别比年初上升4.2%和2.0%。

二、今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走势预测

今年5月份以来,美国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谷物理事会等世界粮食机构普遍预计2007/08年度小麦、大米产量低于消费量,库存大幅下降,世界粮食供需形势偏紧,成为影响粮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在2007/08年度世界粮食供需偏紧的背景下,今年后期国际粮价将可能继续保持上涨,不同的品种价格走势有一定的差异。

全球小麦供应趋紧,价格仍将维持涨势。美国农业部9月12日发布的报告预测2007/08年度世界小麦产量虽有增长,但当年产量低于当年消费量1300万吨,期末库存下降10.17%。目前,美国2007/08年度冬小麦收割基本完成,春小麦正在收割。2007/08年度南半球小麦作物正在成熟,预计从10月份澳大利亚、阿根廷开始进入收获期,11月左右开始上市。在南半球小麦收割之前,全球小麦进口主要依赖于美国。一些预测机构认为,由于暴雨影响了收获面积,后期美国小麦产量还有下调的可能。因此,这段时间全球小麦将面临货源有限的局面。从11月份以后的情况看,由于澳大利亚、阿根廷小麦产量不容乐观,因此,供需形势仍会比较严峻。澳大利亚西部目前天气干燥,而东部沿海地区近期降雨也不充足,据澳大利亚农业部初步预测,今年澳大利亚小麦产量可能不超过1600万吨,远远低于前期预测的2250万吨(美国农业部9月份报告将澳大利亚小麦产量从上月的2300万吨大幅下调至2100万吨),而阿根廷2007/08年度小麦产量预计下降7.89%,出口减少14.3%。目前,在巴西、印度及北非洲国家需求的带动下,全球小麦需求强劲。总体判断,今年后期国际市场小麦价格继续上涨的态势不会改变。

近期供应大幅增加,玉米价格可能会继续走低。目前,阿根廷2006/07年度玉米收割工作已经结束,产量为2249.6万吨,比上年度大幅提高42.4%。同时,2007/08年度的美国玉米收割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分析机构普遍预计收成形势料将好于预期。美国农业部9月份的数据认为,美国玉米产量将比上年度增加26.3%至3.38亿吨。

目前,阿根廷2007/08年度玉米刚开始播种,阿根廷农业部最近预计2007/08年度玉米播种面积将比上个年度增长9%,而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更认为播种面积增幅将达到20%。从全球供需形势上看,2007/08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7.74亿吨,比消费量高490万吨左右。因此,今年后期玉米价格将面临季节性的收获压力,波动走低的可能性较大。

大米价格面临上涨压力。目前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稻谷收割工作已经进入高峰期,11月份左右泰国主季水稻也将收割上市。从美国农业部最近的预测看,今年泰国、越南等主产国稻谷产量有小幅的增加,但为确保国内供应,越南明确表示将控制大米出口销售直至明年。同时,欧盟、中东等地对大米的需求旺盛,因此,后期全球大米市场供应仍然处于紧张状态。目前,泰国政府尚未明确今年的稻谷收购政策,是影响后期国际大米价格走势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综合来看,今年全球大米消费量预计为4.25亿吨,比产量高1.67%,后期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将面临一定的上涨压力。

粮食市场 篇12

一、粮食银行的概念界定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即出现了粮食银行的萌芽, 80年代末正式形成, 由于政策与市场形势的变化, 粮食银行的发展也经历了数次起落。近年来, 由于市场形势的变化, 粮食银行又一次自下而上的发展起来。对于粮食银行的概念界定, 国内并无统一和公认的粮食银行定义, 但多数人认为粮食银行是指粮食企业或农民合作社把粮食与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结合起来, 以农民的储粮为基础, 以粮食企业或农民合作社为载体, 把生产者与经营者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实体或运行机制。实际上, 粮食银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银行, 它不具备现代银行的信用与支付中介, 金融服务等功能, 尤其不具备信用创造功能, 只是因为其运作过程中的存粮取粮类似于银行的存取款, 同时借用了银行经营中的一些概念如存折、储户等, 故称其为粮食银行。从粮食银行的经营范围看, 也并非局限于粮食, 而是几乎涵盖了能存储的所有大宗农产品, 除粮食外, 还包括棉花、油料 (花生、油菜籽、白糖等) 。因其以经营粮食为主, 故被称为粮食银行。

二、新形势下粮食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 粮食银行之所以自下而上的发展起来, 是因为其顺应了市场形势的大潮流, 对国家、农民、农民合作社以及粮食企业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1. 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 在粮食生产环节, 统一的耕种、收割、施肥、喷洒农药、植保等环节均已实现机械化, 但由于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的生产规模大, 粮食收获后的晾晒成了一大难题, 因为随着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农村中原先的晾晒场大部分已经消失, 单个的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又无力购置粮食烘干设备, 即使有能力购买其使用也很不经济。因此, 对于规模经营主体而言目前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在马路上晾晒粮食, 但这既影响交通, 又影响粮食质量, 若赶上坏天气还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粮食银行作为储粮主体, 有能力购买粮食烘干设备, 又可充分利用设备, 可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提供粮食烘干服务, 从而解决粮食的晾晒难题, 通过为农户尤其是规模经营主体提供烘干服务, 能够极大推动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发展, 进而推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

2.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粮食银行一头连接着农民, 一头连接着市场, 通过代农民储粮, 提供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服务, 把农民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粮食银行可以进一步将服务延伸至生产领域, 提供统一的机耕机收、统一施肥、粮食烘干等服务, 从而形成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融合, 进而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3. 减少粮食损耗, 保障粮食安全

目前, 人们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多从粮食生产的角度, 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等方面出发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 对于粮食损耗浪费则从道德角度呼吁人们减少食物浪费, 粮食存储过程中的损耗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 我国的粮食存储损耗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根据国家粮食局的数据, 发达国家的粮食产后损失率不足3%, 发展中国家平均为5%, 我国的粮食产后损失率高达8%~12%, 每年储藏环节损耗粮食约500亿斤, 一个中等农户每年损失500多斤粮食。粮食损耗如此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家庭储粮设施过于简陋, 中小型粮商缺乏固定储备库导致的露天储粮造成大量的损耗以及危仓老库问题。

通过发展粮食银行, 可将农户、小粮商、粮库、加工商和物流商以及银行密切整合到一起, 从而减轻了国家的仓储压力, 也可帮助农户和小粮商减轻储粮压力, 从而降低储粮的损耗率,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此外, 粮食银行还具有减轻库存压力、转变库存方式、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等作用。

三、期货市场嵌入粮食银行的机制探讨

与粮食生产不同, 粮食银行的主要业务是粮食代储、加工与销售等, 故其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较小, 几乎没有自然风险, 但粮食价格的波动即市场风险会带来较大影响。实际上, 除经营风险外, 粮食银行还面临着道德风险, 即由于粮食银行的经营者为自身利益而做出的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在实践中, 二种风险往往交织在一起, 二者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纯粹的道德风险引致的粮食银行风险较为罕见, 更多的是由于粮食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风险或者管理不善使得出现了经营困难, 进而导致道德风险。因此, 应对粮食银行的风险除了从资格审查、细化规范合同等环节入手外, 更应注重其经营风险的防范。

期货市场具有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功能, 在防范粮食银行的市场风险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首先, 利用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 在农民向粮食银行交售粮食时确定合理价格, 有利于农民增收, 保护其利益。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远期定价方式、延迟定价方式以及最低价格定价方式。远期定价方式是指在粮食收获前农民认为未来某时期的期货价格较为合适, 就可与粮食银行签订远期合约以锁定利润, 这种方式目前在我国东北地区已有应用。延迟定价方式是指农民先把粮食运到粮食银行, 但不需要立即确定价格, 而是可在约定的最后期限前的任何一天, 根据期货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确定最终价格。最低价格定价方式是指农民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较为合适, 在其向粮食银行交售粮食时, 锁定当参前考的文市献场价格为最低价格, 同时在期货市场买入看涨期权, 这样农民把粮食交售后仍可得到粮价上涨的好处。其次, 粮食银行可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当农民把粮食交售给粮食银行并确定价格后, 事实上就把价格波动风险转移给了粮食银行, 为规避价格风险, 粮食银行可在与农民签订交售合同的同时, 在期货市场买卖期货合约或期权合约的方式将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并争取获得一定利润。

四、政策建议

1. 尽快推出农产品期权

目前, 我国多数粮食以及大宗农产品已在期货市场上市, 但相关品种的期权交易并未上市, 这严重制约了交易者的选择范围。由于期权有着不同于期货交易的特征, 在交易过程中会更频繁被使用, 目前, 我国已经具备上市农产品期权的条件,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提出加快推出农产品期权的试点。因此, 主管部门应尽快将农产品期权的上市纳入议事日程。

2. 加大对粮食银行的期货知识的培训力度

粮食银行对利用期货市场避险普遍有强烈需求, 但目前相关的期货知识明显不足。建议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加大对粮食银行期货知识的培训, 可考虑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 粮食银行可通过建立专门风险管理部门, 组织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以解决专业知识不足问题。

3. 对粮食银行参与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提供相应优惠措施

粮食银行通过期货市场避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可起到重要作用, 对全社会有明显的正外部性, 因此, 对参与期货市场的避险活动理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政府可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银行等信贷部门应给予信贷优惠, 期货交易所也可在保证金的收取等方面给予粮食银行相应的倾斜措施, 期货公司可通过合作套保方式吸引粮食银行参与, 即在粮食银行缺乏资金的情况下, 由期货公司垫付资金并提供相应一揽子服务。

参考文献

[1]翟红光, 管琳.发展农村粮食银行促进粮食价格稳定[J].宏观经济管理, 2011 (3) :42-43.

[2]郑绍庆.“粮食银行”之辩[J].调研世界, 2012 (4) :49-52.

[3]周德翼, 杨海娟.粮食银行: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组织创新[J].中国农村经济, 1997 (1) :33-37.

[4]王顺生, 赵国杰.粮食生命线视角下的新型“粮食银行”体制设计[J].中州学刊, 2011 (2) :56-58.

[5]刘良军, 刘斌.对“粮食银行”的再思考[J].粮食加工, 2012 (2) :1-4.

[6]翟红光, 苏时鹏.新时期发展农村“粮食银行”的意义与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2) :134-137.

[7]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大荒“粮食银行”及其主要做法[J].中国经贸导刊, 2009 (3) :22-23.

上一篇:腔镜胆囊切除下一篇:高校公益性学生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