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与健康指南(共12篇)
儿童安全与健康指南 篇1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处于学习的特殊阶段和环境中, 是社会重点保护的人群。保护儿童健康的原则, 主要是针对儿童学习生活环境和用品的安全性方面制定卫生标准, 使其学习生活环境及产品符合卫生标准。然而, 目前针对影响儿童健康和安全的因素缺乏明确界定, 使得在制定学校卫生标准上缺乏统一规范方向, 影响学校卫生标准的规范性, 因此, 建立《儿童健康与安全一般指南》是学校卫生专业基础标准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 ISO/IEC已经建立了儿童安全指南 (Guidelines for child safety) , 对影响儿童健康与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界定, 然而国内针对影响儿童健康与安全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较零散, 缺乏系统性, 更不规范, 处于空白状态, 急需进行全面的界定。
GB/T 31179-2014《儿童安全与健康一般指南》由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的课题组, 经过6年的辛勤工作, 通过原卫生部的审核, 于2014年9月3日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 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儿童安全与健康一般指南》解读
该指南在参考ISO/IEC建立的儿童安全指南 (Guidelines for child safety) 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儿童安全与健康的特点, 制订了儿童健康与安全一般指南, 包括:术语和定义、儿童安全和健康保护的方法和途径、与儿童相关的健康危害 (机械安全危害、热源的危害、噪音的健康危害、溺水的健康危害、化学品健康危害、触电危害、辐射健康危害、生物的健康危害、道路交通的危害、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学习疲劳对健康的危害、不良学习环境对健康危害和不充分信息对健康危害) 。
该指南对风险 (risk) 、伤害 (harm) 、危害 (hazard) 和儿童 (children) 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儿童安全与健康考虑的特殊因素:如儿童伤害的可能性;儿童伤害与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儿童的发育水平;儿童行为特点;儿童缺乏知识及经验;社会/环境因素。提出了预防及减少伤害, 需要从3个方面采取措施:预防可能发生的危险或减少接近危害物的机会 (一级预防) ;减少伤害程度 (二级预防) ;通过救援、治疗或康复, 减少伤害的长期影响 (三级预防) 。
1. 要注意机械安全危害
儿童在生活、学习和体育运动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械安全危害。 (1) 物体的缝隙和开口会增大儿童整个或部分身体衣服和挂件陷入或卷入的可能性。陷入或卷入不仅限于硬性物品, 也会发生在其他情况如环或绳子上。潜在伤害包括擦伤、切断伤、挤压或窒息的危险。对于儿童应采取措施, 避免缝隙和开口造成的危险, 如:应根据儿童身体测量数据设计缝隙和开口的尺寸, 特别是在准备制订儿童健康与安全的标准时, 应通过手指、躯干和头部的试验等, 为制订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2) 突出物的安全危害。突出物会导致碰撞, 或使衣服、饰品等缠结, 引起窒息、划伤、穿刺伤或者钝器伤。衣服上的带圈或带链等突出物会引起儿童窒息。 (3) 物体角、边、尖的安全危害。 (4) 接触危险的角、锋利的边刃和尖状物会导致划伤或穿刺伤, 对可发射或抛射的尖锐物体尤其要注意其危险。 (5) 微小物体的安全危害。对婴幼儿, 微小的物品和产品的零部件存在着潜在严重危险。如吸入微小物体进入支气管或气道深部;吞入微小物体阻塞食管、胃、小肠或使其有穿孔危险;其他微小物体会导致身体裸露部分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6) 不透气物体的安全危害。不透气物体会引起窒息, 尤其幼小的儿童在玩耍时会把自己藏在密闭的地方, 或者把不透气的东西套在头上。 (7) 不稳定性物体的安全危害。不稳定性物体由于容易倾倒, 从而使位于它里面、上面或附近的孩子受伤。例如:重的家具倾倒会导致挤压伤, 不稳定的灯倾倒会引起火灾和烧伤。 (8) 结构不完整物体的安全危害。结构不完整物体会导致骨折、内脏伤和划伤, 也会由于其破碎而导致其他的伤害。结构不完整物体如折叠轮椅、衣柜、自行车或栅栏等。 (9) 坠落的安全危害。从高处坠落会引起 (脑或其他内脏) 内伤和骨折, 尤其是四肢。受伤的类型和程度取决于坠落的高度、坠落过程中遇到的危险以及着陆面的性质。 (10) 运动或旋转物体的安全危害。儿童与运动的物体碰撞会引起压伤、内脏伤、骨折等, 损伤的严重程度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与运动和旋转的物体碰撞 (如旋转的风扇、铰刀和有铰链的机器) 会导致划破、截肢和其他严重的伤害。与电梯、滑雪绳、升降梯、车门等接触还可能会缠住头发、衣服、身上的饰品导致窒息, 头皮剥脱或被缠住等。 (11) 吸力物体的健康危害。儿童喜欢一些有吸力的玩具如带有吸盘的箭、飞镖等, 它们射中身体某个部位会引起青肿, 碰到眼睛时会造成严重伤害, 甚至导致失明。如被其他有吸力的玩具罩住嘴巴或鼻子会引起窒息。另外, 其他与吸力有关的危险有如当头发或身体某部位卷入有漩涡的排水沟时, 会导致儿童溺水;当以蹲姿或坐姿卷入游泳池的排水沟时, 会导致生命危险。
2. 热源的危害
(1) 热和冷的物体接触健康危害。热或冷表面接触能导致热损伤。由于儿童缺乏认知潜在危害的能力, 所以他们更可能会接触热/冷的物体表面。对于热或冷的物品和器械, 而又没有给出相关的提示, 会经常造成儿童伤害。 (2) 热液体的健康危害。热的液体会导致烫伤。儿童因为好奇, 在厨房和吃饭的地方更容易被烫伤。 (3) 明火所致的健康危害。对成年人来说, 明火的危险是可知的, 但对儿童则可能导致严重伤害。一般来说, 2岁大的婴幼儿, 因为他们玩火柴或打火机, 而被烧伤。这种玩耍行为可能与他们受到火焰或光的吸引有关, 也可能与他们试图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有关。因为儿童玩火更倾向于把火靠近他们自己的身体, 所以所致的烧伤会更严重。 (4) 物体熔化所致的健康危害。一些固态的物品, 例如一些塑料、蜡, 加热会变软、熔化, 皮肤接触后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儿童由于认识的局限, 更容易导致伤害。 (5) 过热或过冷的健康危害。儿童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中, 都会对其安全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 噪音的健康危害
噪音会引起耳听觉器官损伤, 听觉的损伤通常是不可逆的。
4. 溺水的健康危害
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不会游泳而非常容易溺水, 即使是短时间溺水也会导致脑损伤如儿童的脸浸在水中, 有时甚至会致命。
5. 化学品健康危害
儿童使用的各种文具、玩具和用品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暴露于危险的化学品中会发生急性健康危害或慢性健康危害。
6. 触电危害
触电会导致受伤或死亡。因为儿童不能看到或感知这种危险, 它具有极其潜在的危险性。
7. 辐射健康危害
(1) 电离辐射健康危害
儿童接触电离辐射的途径应该得到非常严格的控制。在自然界中的电离辐射是慢性效应, 比如在一定的地质区域发现的氡电离辐射, 都可能对儿童健康产生影响。
(2) 电磁辐射健康危害
极低频电磁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极低频电磁场是指频率在0—300Hz的电磁场, 主要由电力供应和各类家用电器产生。电磁场尤其是家用电器产生的50Hz或60Hz磁场可能对儿童具有致癌危险。
(3) 紫外线辐射健康危害
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暴露最为常见, 在一定时间内, 紫外线辐射可以导致晒伤。长期暴露, 可能大大增加在老年患皮肤癌机会。
(4) 高强度光的健康危害
婴幼儿对高强度光缺乏自我保护措施。患有癫痫症的儿童对周期性的光敏感 (比如规律的闪光和闪烁光) 。过多的暴露阳光下能导致晒伤, 眼睛损伤甚至皮肤癌。高强度、集中的可见光, 包括激光束 (笔) , 能快速导致皮肤和眼睛伤害。有些儿童对闪烁光是高度敏感的, 这些光有时产生在电视画面和计算机游戏时, 导致惊厥。
8. 生物的健康危害
微生物能在人类中引发疾病, 而儿童没有足够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生物污染物 (霉菌、寄生虫卵) 可能出现在玩具、手推车及各种儿童读物等表面。
9. 道路交通的危害
道路交通会对儿童产生致伤、致残、致命的危害。要修订专门针对儿童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 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设计安全的上学路线, 学校附近修建单行车道, 根据儿童身体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安全带、头盔及其它安全标志。
1 0. 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
儿童期不良的生活方式与成年期相关疾病有关。不健康的饮食、长期静坐、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网络与成年期一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关节疾病、某些类型的癌症有关, 都会对儿童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1 1. 学习疲劳对健康的危害
学习负担过重, 长时间的静坐与学习, 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 而且严重的危害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兴趣, 导致各种身心疾病。
1 2. 不良学习环境与设施对健康危害
校址的选择、教室的布局、教室的采光照明、通风取暖设备、课桌椅及教学用品等都会对儿童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1 3. 不充分信息对健康危害
与儿童相关的文具、玩具、设施和其它产品, 都应当提供充分的安全信息, 以防止和避免造成伤害。提供的信息对儿童应该是通俗易懂和方便获得的。针对儿童的产品信息必须要以儿童能理解的方式书写。
《儿童安全与健康一般指南》制定实施的意义
GB/T 31179-2014《儿童安全与健康一般指南》主要针对儿童在使用或可能接触到的产品及使用过程或服务中面临的潜在的、非故意的身体伤害 (危害) , 提出一个影响儿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框架指南, 为从事儿童健康与安全的相关人员、儿童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者提供重要指导。该标准将广泛应用于各种儿童安全与健康系列标准的研制、儿童安全和健康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中, 这对促进我国儿童安全和健康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为研制儿童安全与健康系列标准提供参考
学校卫生标准涉及的机构为托幼机构和大、中、小学校及有教育职能的场所, 学校卫生标准涉及的人群对象为0-18岁的儿童青少年和在校大学生, 重点是托幼机构儿童和大、中、小学学生。我国在建立卫生标准体系时, 考虑到儿童青少年是健康危害的敏感人群, 为了强调保护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性, 将与儿童青少年卫生相关的标准单独列出, 形成独立的学校卫生标准体系, 这适应了我国在保护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 加强儿童青少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上的需求。然而, 由于学校卫生标准各系列专业性差异较大, 学校卫生标准在编写依据、编写原则、编写方法和制定标准的方法上缺乏统一规范, 严重影响学校卫生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 因此, 建立GB/T 31179-2014《儿童安全与健康一般指南》, 是学校卫生专业基础标准基础建设重要内容之一。
2.促进儿童安全和健康的相关设施和产品标准更加科学全面
学校卫生标准涉及学校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儿童青少年设施安全卫生、学校幼儿园环境卫生和儿童少年的用品卫生等, GB/T 31179-2014《儿童安全与健康一般指南》将使儿童相关设施和产品的安全和健康标准制订更加科学、规范和全面。
3.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相关服务更加健康安全
儿童青少年处在幼儿园、学校和公共场所中, 社会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 要充分考虑儿童青少年的生理特点以及可能面临的健康安全风险, 要根据GB/T 31179-2014《儿童安全与健康一般指南》, 制订幼儿园、学校和公共场所儿童青少年服务设施卫生要求及管理规范, 有利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相关服务更加健康安全。
儿童安全与健康指南 篇2
第一章 职业健康与安全概述
授课日期:2013年9月
教学要求:
1、了解什么是健康
2、了解职业健康与职业病概念
3、掌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相关概念
导入: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至今,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在积极的推动中,最近几年,从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到施秉恒盛公司发生的建国以来最大的职业病群发事件,凸显出职业卫生工作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明显没有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此时接手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应该说也是临危受命。如何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的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安全监督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企业业主均肩负着国家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
一、职业健康与职业病
健康是人的生命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1、职业健康:职业健康应以促进并维持各行业职工的生理、心理及社交处在最好状态为目的;并防止职工的健康受工作环境影响 ;保护职工不受健康危害因素伤害;并将职工安排在适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工作环境中。
2、职业病: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职业病构成的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4、职业病特点:
职业病具有下列五个特点:(1)病因明确(2)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3)有一定的发病率(4)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康复效果较好,但有些职业病(例如矽肺),目前尚无特效疗法(5)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4、法定职业病:由国家确认并经法定程序公布的职业病。我国已公布的职病有10类115种。
5、常见的职业病:
尘肺、职业性放射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
二、职业安全与事故
见案例P5(课堂讨论,事故中王某在操作中有何不当的行为)
1、职业安全:指在生产活动中。能够将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具体含义见P6(5点)(见图1.2为不安全生产,让学生举有关不安全生产的例子)
2、隐患和危险源
隐患:工作场所、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源: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P6
3、事故:指造成人员伤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故类别:
(1)根据产生后果不同分为:
1人身伤亡事故 ○2财产损失事故 ○3未遂事故 ○(2)根据责任不同分为:
1责任事故 ○2非责任事故 ○(3)事故特点: 因果性。○ 2
事故的因果性指事故是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事故发生的因果,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这对预防类似的事故重复发生将起到积极作
2偶然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偶然的。这就给事故的预防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我们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此,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意义。
3潜伏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事故发生之前,系统(人、机、环境)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如果这时有一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人们应认识事故的潜伏性,克服麻痹思想。生产活动中,某些企业较长时间内末发生伤亡事故,就会麻痹大意,就会忽视事故的潜伏性。这是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思想隐患。
4可预防性。○现代事故预防所遵循的一原则即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也就是说,任何事故,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事故是可以防止的。认识到这一特性,对坚定信心,防止伤亡事故发生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事故调查,找到已发生事故的原因,采取预防事故的措施,从根本上降低我国的伤亡事故发生频宰。巩固练习:
1、什么是事故?
2、事故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事故:指造成人员伤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因果性。○2偶然性
○3潜伏性。○4可预防性。特点:○
三、事故发生的原因:P8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机器的不安全状态 ○3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4管理上的缺陷 ○第二节 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职业健康与安全涉及千家万户 让学生看一组数字P8 工伤事故猛于虎(见网上图片)
二、中职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必要性(1)中职生是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一线劳动者
(2)我国当前的中职教育学习中偏重理论,对设备及工具的不明确使用的认识不够全面。
(3)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管理机制还相对滞后(4)养成意识和能力的教育
作业:
1、什么是职业病?
2、什么是职业安全?
3、什么是事故?
4、事故的特点有哪些?
5、为什么在中职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
第二章 职业健康与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授课日期:2013年10月
1、了解掌握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2、学习劳动过程中特定问题的法律规定
3、了解健康与安全的法律纠纷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让学生分析案例(见P11案例)课堂讨论:
提示:厂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劳动者因生产事故受到伤害,除享受工伤保险外,还有向用人单位提出民事赔偿的权利。
导入: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既享有广泛的法律权利,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二者辩证地统一于劳动关系之中。
一、劳动者的权利
1、对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知情的权利P11(1)应用书面合同,口头提及无效(2)设置安全警示标志(3)将应急预案告知劳动者(4)健康与安全动态情况知悉权
2、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P12
3、紧急状态下停止作业或撤离权(紧急避险权)P13 拓展:紧急避险权的例外(P13知识扩展)
让学生举例子
4、批评、检举、控告的权利P13
5、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P14
6、要求民事赔偿的权利P14
二、劳动者的义务
1、遵守规章、服从管理的义务
2、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3、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的义务
4、及时报告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的义务 学生讨论案例P16 观看视频《安全事故案例集锦》
第二节 劳动过程中特定问题的法律规定
案例分析:P16 刘某死亡原因:
1、工作条件差
2、劳动强度大
3、劳动时间长 造成“过劳死”
判决结果:被告赔偿死者家属误工费、死者丧葬费等所有费用共计4.5万元。
安庆上班的小伙李哲因经常性加班,苦不堪言。最后在高温下加班12小时后死亡。据悉,8月前,小伙毕业应聘进入安庆市谢德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可以拿到被同学羡慕的3500元的月薪,家人又强烈反对他辞职,所以一直坚持着,最后1米8的个子被活活累死。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有哪些特定的法律规定呢?
一、关于工作时间及休假制度的规定
1、工作时间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 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加班费的计算:
(1)工作日内延长工作时间的,给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2)休息日加班但又不能补休的,给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
(3)法定节假日加班的,给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
1如果正常工作日加班1小时应给付多少加班工例:某工人每月工资3000元,○2休息日加班1天应给付多少工资?○3“五.一”节当天加班应给付多少工资?○资?
每天工资:3000/21.5(抛开了国定假日的11天算)=139.5元 每小时工资:139.5/8=17.4元
1如果正常工作日加班1小时应给付工资:17.4*150%=26元 ○2休息日加班1天应给付工资:139.5*200%=280元 ○3“五.一”节当天加班应给付工资:139.5*300%=420元 ○
2、休息和休假
(1)工作间歇休息(工间休息和用膳时间)(2)日休息(除工作时间外)(3)周休息(每周至少一天)(4)法宝节假日
(5)年休假(根据工龄或工作年限而定)
3、侵犯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的主要形式P19
4、侵犯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的法律责任(见P19—20案例分析)民事责任:(支付劳动者加班费;赔偿损失;停止类似侵权行为)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二、对女工的特别保护P20(见案例)对女工的特别保护细致规定(见P21)
三、对未成年工的特别保护(见P22)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
第三节 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法律纠纷
先看案例,分析其问题:(P23—24)
1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经劳动部门备案,才具法律效力 ○2上岗证、工作证,工资单等都可以证明劳动关系 ○ 8
一、劳动关系纠纷的解决途径
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劳动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途径寻求问题的解决。
协商、调解:双方通过友好沟通、相互谅解的方式解决问题。
1、劳动仲裁
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2、劳动诉讼
指人民法院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判决的专门司法活动,具体包括劳动争议案件的起诉、受理、调查和执行等一系列诉讼程序。
二、职业病的认定及救治
1、关于职业病的检查及鉴定
用人单位承担劳动者检查及鉴定的各种费用
2、职业病的治疗
劳动者患职业后接受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的费用由用人单位负责,受害者除享受法定的工伤保险外,还有权利从民事的角度向用人单位索赔。
三、工伤的认定标准和程序
1、工伤的认定标准P26 《工伤条例》规定(7条)
特殊情况下,法律也明确规定可以视同为工伤(3条)案例分析:P27(让学生议一议,堂上训练)
因公喝酒致死算不算工伤?
船舶工程师喝酒过量去世了,其家人要求按照“工伤”给予赔偿。经过双方的协商,公司尽管没有定义死因是“工伤”,但是给予了一定数额的体恤金,同时答应保险公司的赔偿全部给家属。当家属按照公司的说法要求保险公司赔偿时,保险公司告诉他们,公司是在投保人去世以后才投保的,家属们觉得上当受骗了,就到公司去交涉。由于行为“过激”,当事公司一纸诉状把他们告上秦淮法院。
工程师喝酒致死
史天翔生前是江苏省某船舶钢结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船舶工程师,工作认真、专业知识扎实。2003年,他被公司派往武昌船厂工作。2003年5月27日晚上,武昌船厂的几名员工宴请史天祥,因为工作中合作很愉快,大家喝了很多酒。酒足饭饱之后,大家把史天祥送到了他住处的楼下。因为每个人都喝了很多酒,所以没有送他上楼。当醉熏熏的史天祥爬到四楼的时候就再也爬不上去,躺在地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凌晨,四楼一位住户听到楼道里有异常声音,于是拨打了“110”,当警察把不省人事的史先生送到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抢救后不久,史先生就不幸去世了。
双方闹上法庭
史天祥去世后,其家人自然十分悲痛。他年迈的母亲没能经受晚年丧子的打击,很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史天祥的妻子赵芹凤和父亲史锡明很快和江苏省某船舶钢结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交涉赔偿问题。他们认为史天祥是因为工作原因喝酒致死的,所以应该定工伤。公司则认为史天祥是在工作以外的时候喝酒的,所以不能定为工伤。
后来公司答应出一部分抚恤金并出了丧葬费用,同时答应如果家属拿到保险公司的人寿保险赔偿,只要给公司部分抢救史天祥的费用,剩下的都给家属,双方这才暂时和解。
没想到他们到保险公司索赔的时候,保险公司告诉他们,史天祥是在去世后的第二天(2003年5月27日)才被投保的。赵凤芹等人顿时觉得上当受骗,双方不能达成协议,于是史天祥的家属到公司去吵闹,并恶劣地用粪便涂在公司的大门,对公司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当时公司正和德国BSF公司洽谈合作项目,因为这件事,谈判陷入了僵局。
工伤有严格的规定
记者随后就此案件采访了南京市刘洪律师事务所的刘洪律师,他告诉记者,南京市对工伤的鉴定有严格的规定,像史天祥这种在工作时间之外,喝酒过量致死的情况,肯定不能算公伤。
2、申请工伤认定的程序
(1)进行工伤认定(自事故之日起30日内)(2)对工伤认定不复的可提出行政复议(3)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4)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可再次申请鉴定(5)按法律规定进行赔付
(6)1年内如发生变化,可申请复查鉴定
3、申请工伤认定所需要提交的材料(1)工伤认定申请表
(2)能证明劳动关系的相关材料(3)工伤病历(4)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4、工伤的赔偿标准P28 课后作业:
一、简答题
1、劳动者的权利有哪些?
2、劳动者的义务有哪些?
二、名词解释:
1、劳动仲裁
儿童安全与健康指南 篇3
记者:韦所长,全社会都很关心营养与健康养殖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简单地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饲料,另一方面是药物。可以这么分吗?
韦启鹏:饲料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实现健康养殖、确保畜产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其他如品种来源、养殖方式、疫苗的投入与使用等,也是实现健康养殖、确保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饲料配方原料应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全面,以便提高畜禽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养殖效益,减少因消化吸收不完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药物作为保健或者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使用,可以起到促进动物生长和保健的作用,但必须根据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使用农业部允许使用的兽药,应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合理应用。养殖户在选择使用兽药时,应根据自身生产的实际情况,避免因药品经销商的单方推荐而盲目滥用。2014年,新闻媒体曝光某地区自来水药物超标事件,就与当前畜禽养殖业过度使用兽药有一定关系。为实现健康养殖,确保畜产品安全,饲料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药物添加,宜选择安全的中草药或微生态制剂等药物替代品作为生长促进剂和保健品。此外适宜的养殖方式也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畜禽应激反应,从而达到减少药物使用的目的。如蛋鸭的笼养与网上养殖技术,通过提供良好的设施,改变养殖方式,鸭蛋的洁净度和品质均可大大提高,不仅可以延长蛋品的保存时间和货架期,还可减少鸭蛋加工过程中的损失。
记者:在动物养殖过程中,饲料选购和搭配是不是有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韦启鹏: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应选择有生产许可证、在工商局注册登记、有良好管理制度、有良好信誉的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饲料,养殖户可以通过同行之间交流、现场考察、使用效果观察等渠道确定选购对象。确定饲料生产厂家后,还要根据畜禽的不同品种、不同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季节向饲料生产企业反馈信息,以便选择种畜禽专用料或商品畜禽不同阶段用料。现在饲料种类分得很细,比如:蛋用禽和肉用禽使用的饲料不同;同样是蛋鸡产蛋期饲料,地方鸡与国外引进品种鸡,由于营养需求不一致,饲料营养要求也不一样,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另外,有些养殖户总觉得如果自己生产饲料,产品质量应该比较放心,而且成本低廉。事实上,集团化饲料生产企业的原料集中采购,他们可以充分掌握市场原料波动信息,原材料采购成本相对较低,原料质量可控,可以充分保证饲料质量,而且这类饲料生产企业,产品相对专一,不会因为更换饲料品种产生药物交叉污染。因此,养殖企业应该尽量避免自己生产加工饲料,最好直接采购优势企业的产品。
记者:要实现健康养殖,在场地建设和饲养方法上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韦启鹏:要实现健康养殖,场地应选择交通便利,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距离,距主干道不少于2000米、县乡和村道不少于500~1000米;应远离居民点不少于1000米,与其他畜禽场的距离不少于3000~5000米的地方。用于建畜禽养殖场的场地,地形应开阔整齐,占地面积适宜;地势要高燥、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水源要求充足,水质好,便于取用和卫生防护,易于净化和消毒;距城市至少30公里以上;土壤要求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周围最好有便于生产污水排放和粪肥处理的种植基地;有时还需要结合地方规划的禁养区或限养区考虑,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划分了禁养区、限养区。
在饲养方法上,尽量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特点以及养殖规模、栏舍布局设计、设施化程度,不同区域、品种、养殖阶段、粪污处里、土地粪肥利用等因素综合考虑。饲养方法要根据品种来源选择,引进品种宜采用集约化养殖方式,如圈养、网床养殖、笼养等;国内地方品种因抗逆性强,可根据当前人们对所谓“野生”产品的需求,采用野外放养、林下养殖、水面养殖等多种形式饲养;国内地方品种经驯化和提供适宜的养殖设施,也可实行集约化生产,如蛋鸭笼养及网床养殖。但是从环境保护和疫病防控角度来看,传统养殖方式需要特别注意疫病控制,一定要养成定点投放饵料、确保畜禽群能够及时归巢、确保防疫措施的实施。
记者: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的预防是最大的问题,免疫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请问:疫苗分哪几种?免疫接种又分哪几类?
韦启鹏:免疫是预防动物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疫苗接种动物后可产生主动免疫,尤其是病毒性疫病,通过应用疫苗免疫的方法使动物获得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以达到控制疫病的目的。兽用疫苗的种类包括灭活疫苗、弱毒疫苗、生物技术疫苗、多价苗与联苗。
灭活疫苗由于所用佐剂不同,可分为不溶性铝盐胶体佐剂(氢氧化铝胶、明矾等)灭活苗、油乳剂灭活苗、蜂胶佐剂灭活苗,其优点是安全性好、运输保存方便,但也有剂量大、免疫期短、需多次接种等缺陷。弱毒疫苗是指应用毒力减弱或无毒力的,对被接种动物不致病、不发生剧烈的不良反应,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其优点是剂量小、免疫期长、产生抗体快,缺点是稳定性差。生物技术疫苗的特点是安全、产生免疫力强、免疫期长。
免疫接种可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两种。预防接种是根据养殖场周边疾病发生和流行情况,结合抗体水平监测而采取的一种主动免疫预防疫病的方法,通常养殖企业会结合企业自身的防疫与管理措施,合理使用疫苗免疫;紧急接种是指养殖企业所在地区突然暴发某种流行性疾病,或者因企业自身免疫措施不当、部分畜禽漏免可能导致的某种流行病失败而采取的预防接种措施。
记者:疫苗的储存与运输要注意什么?
韦启鹏:疫苗是一种特殊商品,保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否则会影响疫苗的质量、降低疫苗的效力,甚至失效。为了保障疫苗的质量,不论疫苗的生产、经营单位,还是使用单位,均应做好疫苗的保存工作,避免在某个环节管理不到位使疫苗质量发生变化。储存设备可根据疫苗最适宜温度和数量设置自动调节温度的冷冻库、冷藏库、活动冷藏库、冰柜、液氮罐、冰箱等,严格按规定温度储存,避免光线照射,防潮;保存疫苗的地方应放置温度计,定时观察记录温度是否适宜;疫苗保存期间,应避免温度忽高忽低或反复冻结、溶解;疫苗运输过程中,根据疫苗数量多少,选用冷藏设备,尽量采用最快的运输方法,缩短运输时间,并要采取防震、减压措施,防止包装瓶破损。
记者:免疫接种的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适用的对象及注意事项又是什么?
韦启鹏:免疫接种的方法有皮下注射法、皮内注射法、肌肉注射法、饮水免疫法、刺种法、滴鼻、点眼法、气雾免疫法。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因动物种类不同而不同,马、牛等动物皮下注射时,一律采用颈侧部位,猪在耳根后方,家禽在颈部或大腿内侧,羊在股内侧、肘后及耳根,兔在耳后或股内侧。注射时一手拇指、食指捏取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倾斜快速刺入缓缓注射,拔针后最好能够以药棉揉擦。羊痘弱毒苗采用尾根或尾下皮内注射,注射时须对注射部位稍作消毒,拇指、食指捏取皮肤成皱褶进针。牲畜肌肉注射,一般在臀部或颈部,家禽多采用胸部肌肉注射。饮水免疫时,饮水中不应含有任何使疫苗灭活的物质,如氯、锌、铜、铁等离子。此外,饮水器要保持清洁干净,不可有消毒剂和洗涤剂等化学物质残留,饮水的器皿可用瓷器和无毒塑料容器,饮水免疫前后应控制家禽饮水和避免使用其他药物。饮水免疫前,应提前停止供水3~5小时,使家禽在使用饮水免疫前有一定的口渴感,确保家禽在半小时内将疫苗稀释液饮完。刺种,在翅下无毛处避开血管,用刺种针蘸取疫苗刺种1~2下。滴鼻、点眼,可用注射器或乳头滴管滴1~2滴疫苗液至鼻或眼内。气雾免疫,要避免用气雾发生器将稀释疫苗喷射,只要保证每个角落喷洒到位即可。
记者:在采访中我经常听到养殖户谈到免疫失败的问题。请您介绍一下出现免疫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韦启鹏:免疫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疫苗因素、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营养因素、霉菌毒素中毒、应激、药物的不合理添加、遗传因素的影响等等,都可能导致免疫失败。
疫苗因素可能是疫苗的生产技术不稳定,毒株抗原性差、毒力不稳;疫苗生产、流通、储存及使用不符合要求或者剂量使用不合理、接种途径不当;疫苗毒株型与当地流行疫病的血清型不匹配;盲目联合使用疫苗引起剧烈的注射反应,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应答能力,从而降低疫苗效价。有些免疫抑制性疾病影响免疫抗体的有效产生。畜禽体内一种或多种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缺乏,也会影响免疫效果。饲料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被动物摄入体内,可抑制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机能。动物处在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拥挤、饲料突然改变、运输、转群、断喙、接种、去势、断乳、饥饿等应激情况,也可导致免疫效果下降。动物免疫期间添加抗生素或抗病毒类药物,也会抑制机体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形成,影响免疫效果。不同品种、不同个体因其遗传因素的影响,对疫苗产生应答的时间、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个体对病原具有先天性免疫缺陷,也会导致免疫失败。
记者:使用疫苗应注意哪些问题?
韦启鹏:针对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在免疫前要注意动物是否处于健康状态,或者是否存在母源抗体、处于隐性感染状态,最好能够进行抗体检测。免疫过程中还应仔细检查包装是否破损。此外,还要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检疫和疫病监测制度;加强饲料质量管理、减小应激等。免疫接种注射用具要洗净、煮沸、消毒;饮水免疫水中不应有消毒剂、金属离子、卤素等;接种前,要认真阅读瓶签及说明书,严格对照使用;注射病毒性疫苗前后各4天内不得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干扰素;两种病毒性疫苗接种应间隔7~10天,以免产生相互干扰;病毒性活苗和灭活苗同时使用时,应分别肌注;注射活菌前后7天内不要使用抗生素,两种细菌性活苗同时使用时,应分别肌注;正在潜伏期的畜禽接种弱毒疫苗后,可能会激发疫情,甚至引起畜禽发病死亡;妊娠母畜尽可能不要接种弱毒疫苗,特别是病毒性活苗,避免经胎盘传播,造成后代带毒。稀释后的疫苗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不能过夜,否则废弃。给畜禽群体进行免疫预防时,尽可能使用单一疫苗,少用二联疫苗或多联苗。
记者:很多人都知道免疫接种不当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如何才能更好地预防免疫接种出现意外呢?一旦出现意外又应该采取哪些急救措施呢?
韦启鹏:为了规避免疫失败的风险,除定期进行抗体监测和疫病监测外,还需要经常性采取养殖场病料提交市级以上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或者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检测,以确定病毒血清型种类,便于合理选择适宜疫苗。免疫失败后,如果怀疑是高致病性疾病或者人畜共患病,如禽流感、口蹄疫等,须及时向当地畜牧卫生防疫部门报告,采取针对性措施。其他疾病在确诊前后,应采取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质量以及药物控制等措施处里,如需要紧急接种,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儿童安全与健康指南 篇4
儿童服装标准
目前, 儿童服装消费者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消费者对于儿童服装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儿童服装的安全, 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比如, 儿童上衣帽子和颈部的拉带易被夹住而发生危险, 上下车时儿童上衣腰部或下摆处的拉带易被钩住而导致拖曳事故。潜在的机械安全性危害包括失足、滑倒、摔倒、哽塞、呕吐、窒息死亡、勒死、缠绊、裂伤和血液循环受阻等, 都会使儿童面临危险, 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为儿童身心健康考虑, 应该全面加强预防工作。
近年来, 我国儿童安全性服装标准在原有服装行业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制定, 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我国儿童服装生产和销售, 对我国服装贸易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保护作用。
目前, 我国儿童服装安全系列标准主要包括6项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家推荐性标准和行业推荐性标准。 (见表1)
GB/T 22705-2008《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GB/T 22702-2008《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和GB/T 22704-2008《提高机械安全性的儿童服装设计和生产实施规范》3项国家标准对婴幼儿及儿童服装的设计、材料、部件、生产和检验的技术内容和考核方法作出了详细、明确的规定, 为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消费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由于我国儿童服装的绳带安全问题在国外屡被召回, 因此, 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希望将GB/T 22705-2008《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GB/T 22702-2008《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转化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以引起我国服装行业内企业的足够重视。
近年来, 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服装行业的标准体系, 在补充和完善儿童服装产品标准的基础上, 制定服装行业急需的方法标准、检测规范等, 更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儿童服装标准体系, 为整个行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不断提高我国服装标准的采标率和技术水平, 充分对照国内外标准水平制修订我国儿童服装标准, 彻底解决国际贸易技术壁垒问题, 促进国际合作和贸易, 使国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质量充满信心, 这将对规范我国服装销售市场, 促进我国服装产品的质量水平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儿童玩具标准
玩具安全标准, 是针对各种玩具的安全性制定的各种行业或地区标准, 以法规的形式强制玩具企业执行,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标准不完全一样。由于某些种类的玩具存在不安全因素, 因此, 世界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玩具安全标准。玩具须经检验, 符合标准的, 须在产品上注明标记, 否则不准生产、销售和进口。各国大多采用国际玩具工业委员会制定的《国际玩具安全标准》。
目前, 我国的儿童玩具安全系列标准包括以下几项:
GB 6675-2003《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GB 9832-93《毛绒、布制动物玩具通用技术条件》、GB 5296.5-96《消费品使用说明·玩具使用说明》、GB 14746-93《儿童自行车安全要求》、GB 14747-93《儿童三轮车安全要求》、GB 14748-93《儿童推车安全要求》、GB 14749-93《婴儿学步车安全要求》、GB 13472-92 BMX儿童自行车安全要求。
儿童安全座椅标准
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 大街上那些载着全家老小的汽车中, 宝宝十有八九被抱在成年人怀中。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不但知道儿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 而且早就花费数千元购置, 但使用几次之后便束之高阁了。安装过程麻烦是提及率最高的理由之一。由于我国汽车行业此前没有关于儿童安全座椅固定装置的相关要求, 自主品牌车型很少关注这方面, 而一些原本在海外市场拥有这种装置的合资车型, 也出于缩减成本的原因将其取消。消费者只能选择安装便利性远不如ISOFIX和LATCH固定方式但通用性最高的安全带捆绑式儿童安全座椅, 部分用户根本不知如何自行安装。
家中长辈的抵制也是一个安全座椅使用率不高的原因。国外的宝宝并不比中国宝宝喜欢儿童安全座椅, 但他们已经在早期教育中养成习惯, 只要上车一定要坐在这种专用座椅里。而中国宝宝更习惯被家长抱在怀中, 被单独绑在儿童安全座椅中马上哭天喊地。同行的长辈很难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便毫不犹豫地将宝宝重新抱在怀里。这时父母就算有心, 多半也只得作罢。
人们也许觉得只要宝宝高兴就随他去吧, 殊不知这种想法反而是对宝宝的不负责。儿童安全座椅与成人安全带一样, 也许使用一万次也没起到作用, 但万一遭遇事故, 结果将是截然不同的。另外, 别以为成人的双臂可以保护宝宝, 且不说身体是否来得及反应, 光是汽车以50km/h车速发生碰撞时宝宝承受的前冲力就高于自身重量数十倍, 正常人根本抱不住。
当然, 其实就提高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普及率而言, 仅在汽车行业内颁布相关标准或指望汽车用户提高自身安全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欧美发达国家就相继立法儿童乘车时必须坐在专用座椅中, 否则处以重罚。随着我国进入汽车社会, 类似强制性法规也应当及时跟进了。
G B/T 2 7 8 8 7-2011《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于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 这是汽车产业提升安全系数的一小步, 却也是解决儿童车内安全问题的一大步。这是我国首部有关儿童和汽车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一标准要求所有在售车辆强制安装ISOFIX锚固系统装置。标准对儿童座椅的固定带、连接装置、尺寸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另外还对安全座椅本身提出技术要求。据了解, GB27887-2011《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参照欧盟ECER44标准制定, 基本参数与欧盟标准完全一致。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轿车中都配备有儿童安全座椅固定接口, 同时对儿童安全座椅以及在车辆中的安装固定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法规。而我国此前在这一领域却是空白, 在国内没有保护儿童安全的相关标准, 也缺乏儿童安全座椅和座椅接口的统一标准认证。
业内专家表示, 儿童安全座椅等相关产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后, 会对生产儿童安全座椅的企业造成冲击, 一些小加工生产企业如果不能生产质量合格的儿童安全座椅会被淘汰出局;另外, 对汽车厂商也同样带来影响, 如果汽车厂商所生产的汽车在儿童安全座椅接口不能达到认证标准, 那么该产品就无法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这同时提高了汽车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
学校卫生相关标准
由于目前影响儿童健康和安全的因素缺乏明确界定, 使得在制定学校卫生标准上缺乏统一规范方向, 影响学校卫生标准的规范性。
截至目前, 国内学校卫生专业基础标准主要有以下几项:
GB/T 3976-2002《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 3976-2014《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GB7792-1987《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GB 7793-1987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2010《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8771-1988《铅笔涂漆层中含铅量卫生标准》、GB 8771-2007《铅笔涂层中可溶性素最大限量》、GB 8772-1988《电视教室座位布置范围和照度卫生标准》、GB 8772-2011《电视教室座位布置范围和照度卫生标准》、WS/T101-1998《中小学生体育锻练运动负荷卫生标准》。
GB/T 18205-2012《学校卫生综合评价》规定, 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 室内厕所有洗手设备, 独立设置的厕所与生活饮用水水源和食堂相距30 m以上等。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 每年对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选择符合相关要求的保健和医疗机构承担学生体检工作。学生健康体检单位在体检结束后, 应进行个体与群体健康评价, 并向学生、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反馈健康评价结果, 分析学生主要健康问题, 提出改善学生健康状况和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安全与健康保障程序 篇5
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及与员工安全健康相关的物料、设备。职责
3.1人事部负责全厂威胁环境的隐患的查找、分析、评估、改善;威胁员工安全的隐患的查找、分析、评估、改善;安全事故统计、分析、解决;员工健康调查、统计、分析、改善。威胁员工健康的隐患查找、评估改善;以及对进行员工安全、健康有关的培训。
3.2技术部、模具车间负责对模具设计、开发、制造、改良,保证模具不得有损员工安全与健康。
3.3采购部负责安全配套物件、物料的采购,保证采购的物料、物件能保障员工安全与健康。
3.4生产部负责设备的保养,使员工在设备操作时,能保证员工安全与健康。
3.5品质部负责工厂内化学物料使用、收集,保证化学物料不得有损员工安全与健康。
3.6责任车间配合人事部工作,对车间,安全隐患的查找、分析、改善、评估。安全事故统计、分析、解决。员工健康调查、统计、分析、改善。对威胁健康的隐患查找、改善。对员工作业安全的指导、监督,以及时时报告各项安报措施的实施情况。定义
4.1环境安全,即消除厂区粉尘、噪音、化学物、油污对员工安全、健康与环境的损害。
4.2消防安全,即对厂区消防设备的配置、维护、定期查核,保证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消防通道的畅通,消防知识深入人心,紧急情况下能顺利有序的撤离。
4.3机械安全,即消除模具、夹具、设备高温、电力电器、对员工安全与健康的威胁。5 程序步骤
5.1 防粉尘、噪音处理程序
5.1.1人事部门对全厂粉尘、噪音的危害作出评估、分析,对发生源的进行调查。其中对铸造、过砂、压铸、抛光、机加四车间的粉尘重点监控,对如何防治粉尘危害作出具体计划。
5.1.2人事部根据计划对粉尘、噪音危害向员工解释,加强员工自主防治的培训。
5.1.3采购部门根据具体人事部计划采购相应防护用具。
5.1.4工具仓保证防护用具的合理储存与有序发放。
5.1.5车间根据计划,制定防护措施,向工具仓领取防护用具,向员工宣传防护知识、要求员工按措施正确执行。
人事部定期对防粉尘、噪音的进度效果实施核查,总结得失。
5.2 化学物处理程序
5.2.1人事部对厂区化学物的危害调查,作出评估,对如何处置化学物作出具体计划。
5.2.2品质部根据人事部门计划作出相应的防治细则。见附表,常见化学物处理应急方案。
5.2.3采购部门根据具体该方案才购相应防护用具,交与品质部。
5.2.4品质部根据计划结合防治细则具体执行对化学物品的储存与回收。
5.2.5人事部门外联系相关外协有资治的环保单位来解决化学物的最终处理。
5.2.6事部门对整个过程跟进、核查,并总结得失。
5.3 油污处理程序
5.3.1人事部对全厂的油污进行调查,作出评估,对如何处置油污作出具体计划。
5.3.2人事部们会同车间根据计划作出相应的防治细则。
5.3.3采购部门根据具体计划采购相应的防护用具。
5.3.4车间根据计划结合防治细则具体执行对油污的清洗与油的回收。
5.3.5人事部门外联系相关外协有资治的环保单位来解决化学物的最终处理。
5.3.6人事部门对整个过程跟进、核查,并总结得失。
5.4 消防安全培训保证程序
5.4.1人事部对全厂的车间布置、设备布置、人员布置、通道布置作全面调查、分析,对全厂的消防形势作出评估,根据评估制定相应计划与实施细则。
5.4.2人事部根据计划对全厂员工进行消防教育、培训,以及消防紧急状态演练。
5.4.3各车间配合人事部门对本车间进行消防教育、培训,以及消防紧急状态演练。
5.4.4人事部门对整个培训过程跟进、核查,总结得失。
5.5 消防设备、安全通道保证程序
5.5.1人事部对全厂的车间布置、设备布置、人员布置、通道布置作全面调查、分析,对全厂的消防形势作出评估,根据评估制定相应计划与实施细则。
5.5.2人事部门根据计划在各车间合理配置消防设备,并制定设备维护制度与定期点检制度,科学划定安全逃生通道。
5.5.3车间向员工解释说明消防设备的重要性,时时维护消防设备,并保证安全逃生通道的时时畅通。
5.5.4人事部门定期对设备点检,对消防通道通畅情况进行核查。
5.5.5人事部对全过程跟进,总结得失。
5.6 机械伤害、电器设备伤害防止程序
5.6.1人事部对全厂的机械设备全面调查,对可能存在作的机械伤害(夹伤、烫伤、钻伤等)作出评估、并制定安全隐患排除计划。
5.6.2人事部门会同车间制定正确的设备安全操作规范,车间对有问题的模具向人事部,报告。
5.6.3事部门会同模具车间、技术部对可能存在的因模具造成的伤害对模具改良。
5.6.4采购部门根据人事部计划采购安全防护用品与药品。
5.6.5车间根据人事部计划,执行安全操作措施,安装改良后的模具,领取安全防护用品与药品,对执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向人事部报告。
5.6.6人事部对整个计划跟进,总结得失。
5.7 发生伤害危机处理程序
5.7.1人事部门对可能存在的伤害作出评估,制定紧急救治细则。
5.7.2人事部负责对全体员工伤害危机处理细则说明,对全体员工培训。
5.7.3车间对本车间出现工伤,马上报告人事部门,根据细则采取合理救治方式。
5.7.4车间告之人事部后,会同人事部门根据伤者轻重采取合理救治办法,伤重者马上送医院。
5.7.5人事部对工伤过程调查,并总结。
附表:员工安全与健康评估表
消防安全调查与评估表
用心守护幼儿的安全与健康 篇6
一、坚守《规程》精神,加强顶层设计
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就指出,“幼儿园应建立房屋、设备、消防、交通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建立食品、药物等管理制度和幼儿接送制度,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事故”“应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等等。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些都从法规的角度强调了安全管理工作在幼儿园管理中的重要性。据此,我园一直坚持依法办园,不断加强内部管理。
1.建章立制,形成安全管理网络
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顶层设计,从全局角度统筹规划,集中有效资源,以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首先,我们领导班子达成以下共识:保教结合全面保障幼儿安全与健康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组建了由园长、书记为核心的工作领导小组,将全园的人员与活动场地、设备、器具的安全管理进行全覆盖,即每一天每一处的安全管理都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其次,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制定了《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制度》《清洗消毒制度》《食品加工管理制度》《电器燃气安全管理制度》《寒暑假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严格落实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保安、厨师等岗位职责,确保各部门人员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并担当起责任。比如,幼儿园门卫实行24小时双人值岗,白天关闭幼儿园大门后另设一人为移动岗巡视全园,晚间有人定时定点巡查幼儿园并作记录。门岗人员按照上级部门有关规定和规范值岗要求,配备相应的警示设备。在入园离园高峰期间增加两位保安与交警、交通协管人员一起在幼儿园门口、马路上值勤,以确保幼儿来园、离园的安全。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做到每天一自查,每周一小查,每月一抽查,节假日以及寒暑假前都要进行全面大检查并做好记录,由安全工作小组定期检查相关记录。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由专人负责,每天早晨检查相关设施运转情况,每天下午检查设施关闭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汇报、及时解决。完善幼儿接送制度,家长来园离园时需凭接送卡刷卡进出,忘带卡的家长需要登记确认后才能进入园区,若家长委托非日常接送人接送,需事先书面报备班主任。此外,加强晨间一看、二问、三摸、四查,严禁幼儿带尖锐物品、危险品来园,传染病多发季节除了加强预防及消毒工作外,还特别增加了午睡起床后的午检环节。开展户外活动时,班里三位保教人员必须按活动需要分工,每人站位准确,相互配合,以确保幼儿的安全。
2.设立预案、流程,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建立制度的目的是把管理规范化,而设立预案、流程是制度的补充,是提升管理效率、降低风险的有力保障,便于相关人员在实施过程中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我们制定了《幼儿园暴力突发事件急救预案》《意外事故处理预案》《幼儿园反恐防恐应急预案》《发生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幼儿园灭火和疏散应急预案》《假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每一份预案中都详细公布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及其联系方式,以流程图的方式告知发生紧急状况时应采取的措施、应注意的问题,等等。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全体教职员工熟知预案,请相关人员讲解操作程序,确保园内每一位教职员工了解一旦发生状况自己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应该遵守的处事流程等。比如,有一天下午15:20,某班班主任接到一家长电话,说孩子生水痘了。从接到电话的那刻起到16:20幼儿离园,在短短的1小时内,幼儿园启动了“水痘应急预案”,并按以下流程一步步有效推进:15:20~15:25,班主任向园部、保健医生报告,并通知班里的另两位教师。15:25~15:30,园部向班主任了解孩子近两天在园情况,保健医生向家长了解孩子就医情况,并请家长将孩子的病历复印给园方;园方决定对该班实施为期21天的隔离。15:30~15:35,班主任与保健医生拟“水痘隔离”通知,经园部审核由班主任用飞信和手机短信的方式向全班家长发送。决定调整隔离班的作息安排,实施错时来园离园。对该班内所有物品进行消毒,无法消毒的作特殊处理。园部用短信的方式将此事告知全园教工。15:35~15:50,保健医生印制《告家长书》,内容为水痘病的症状与预防措施、幼儿园采取的各项措施及提示等。15:50~16:10,隔离班幼儿做离园整理工作,保健医生再次检查该班幼儿身体。16:10~16:20,隔离班班主任向来园接幼儿的家长告知事件经过并答疑,同时分发《告家长书》。16:20,幼儿离园,家长取被子回家,各班保育员对班内玩具等物品进行消毒。在整个过程中,园部领导、班级老师与保健医生共同协作,采取了全面有序的应急措施,确保问题得以迅速、有效的解决。
3.坚守规范,加大食品安全管理力度
为幼儿提供安全的食品和合理的膳食,是幼儿园重要的职责,也是幼儿健康管理工作的重点。多年来,我们严格执行卫生部、教育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以及本地区有关卫生保健的规章制度,做好货物采购、人员管理、制度保障等方面工作。我园的两个园区都是自办食堂,所有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都由园长和书记亲自抓、后勤主管具体抓,从厨房的规划建设到人员的面试招聘再到日常操作的流程等,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例如,在食物的选购与配送上,我们选择有资质的食品原料供货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货,并要求食品供应商每天由专人用冷链车直接配送,确保食品的新鲜和安全。而保健医生则在每天进货时索取肉类的检验检疫证明、蔬菜的农药残留检疫证明、豆制品相关质量检验证明等,以便追溯所有食材的来源。在人员管理上,我们严格实施持证上岗和健康检查制度,所有营养员都要持有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办理的健康证和营养员证。此外,按所在徐汇区的要求,我们采取了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的食堂卫生监督方式,在厨房内安装多个摄像头,并与保健室相连,以便观察、检查食品加工流程、环境卫生状况等,同时,我们还会经常作现场的检查或抽查。保健医生每天对厨房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如发现工作人员有发烧感冒症状,就要求其暂时离岗。这些举措都从源头上确保了全园500多名幼儿营养膳食的安全。
nlc202309090614
4.整合资源,多方联动形成安全屏障
新《规程》第三章第十五条指出“幼儿园应当把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并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事故预防演练”。我们在每个活动室张贴逃生路线和灭火机位置图,在每个楼梯显眼处设置灾难逃生流程图和疏散指示牌,每月组织幼儿进行以“消防、地震、火灾”等为主题的灾害逃生演练,让幼儿熟悉幼儿园各个方位的逃生路线,掌握安全防范知识以及安全逃生技能。我们认为,要确保幼儿的安全光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庭、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特别是与安全相关的专业性机构,如消防部门、疾控部门、交通部门等都应该参与,这样不仅能提升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实效,还有利于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促进各方携手共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铸就安全屏障。例如,我们请儿保医生根据季节与幼儿发展状况向家长作“春季防病知多少”“家庭营养膳食烹饪”等讲座,深受家长欢迎。家长表示不仅对患病幼儿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还学会了在家庭中正确实施预防疾病或隔离等措施,以保障全家人的健康。在与街道合作的“查找家庭安全隐患”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共同设计家庭安全避险地图,通过“安全路路通”“勇敢的心”等寓教于乐的游戏,学习各项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又如,我们结合主题教育活动,邀请社区警察进园为幼儿讲防拐骗的故事,并通过实地模拟增强幼儿的自我防范意识。再如,我们结合119消防日,除了开展幼儿逃生演习,还请消防队员向幼儿及家长演示如何规避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火险以及遇险后如何采取紧急应对措施,这些举措对提升家长及幼儿的避灾自救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直面现场问题,完善细节管理
除了通过顶层设计建立起安全管理体系外,我们还直面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本着为幼儿的健康发展负责的原则,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完善细节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抓住契机不断完善措施,另一方面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团队的安全意识与执行力。下面通过几个案例加以说明。
1.幼儿的玩具该去哪里购买
新《规程》指出,“玩教具应当具有教育意义并符合安全、卫生要求”。一直以来,我们始终遵循一个原则:给幼儿用的东西一定是最安全的。按惯例,每学期初,园方会对各班的玩具购买需求进行调研,对购买金额上万的玩具经园务会议决定,由专人负责通过实体店或玩具公司购买,一般都会货比三家,不仅要考虑价格的合理性,更要坚持“安全、环保”的原则。购买时还需签订购买合同,以确保玩具的质量及售后的维护等。
如今网上售卖的玩具色彩鲜艳、款式新颖,选择余地较大,不仅价格优惠,还会送货上门,非常便捷。为此,在新学期添置玩具之际,有教师认为从正规渠道采购玩具费时费力,价格也比网上购买贵,反正玩具玩玩就会损坏,买贵了不合算,不如网上购买。也有教师则认为目前网上购买的玩具往往厂家、材质等信息不明,甚至存在假冒产品,还是由园部统一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更环保更安全。
我们倾听了教师的不同意见和建议后,发现教师有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购买玩具的个性化需求,但他们对玩具的质量及财务报销等问题认识不全面。于是,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一些关于劣质玩具给孩子带来伤害的文章,还让教师亲自比对从网上购买与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同类玩具之间的质量差异,帮助教师了解商标、品牌、安全标志、厂家地址等信息,以便教师在独立购买玩具时加以识别。在统一购买玩具时,我们会组队让教师去厂家的仓库或实体店挑选,力求既保证玩具环保优质,又满足各班对购买玩具的个性化需求。
2.孩子们早晨来园不洗手怎么办
双手是人体中接触细菌最多的部位,勤洗手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要求每一位幼儿在早晨来园时先在园门口的水池洗手,并一人一巾擦拭后再进班。
某天,值班教师在晨间巡视时发现了一个现象:入园高峰时间已过,但用于擦手的干净毛巾还有很多没用过,这说明幼儿来园主动洗手的比例较低。这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有的孩子是不会洗手,而有的孩子是不愿洗手,觉得洗不洗手没有关系,如“家里洗过了”“我是坐车来的,手不脏”“吃东西前再洗手吧”等。于是,一方面,保健医生与带班教师合力编制了旋律欢快、琅琅上口的中英文版《洗手歌》,让孩子们在歌唱中掌握洗手方法;另一方面,我们改善了洗手环境,将原来的长方形洗手池改建成高低不同的三个相互连接的圆形洗手池,还在水龙头上套上不同的卡通形象,在洗手处设置提示牌,以增加洗手的趣味性。同时,我们注重对孩子洗手习惯的培养,通过显微镜观察、绘本阅读、情景表演等,加强幼儿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督促家庭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这样一来,绝大多数幼儿来园时都会主动洗手。而自创的《洗手歌》也成为了市儿保所的宣传内容,用于鼓励更多的幼儿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盥洗室可以怎么改建
盥洗室需要改建了,我们特意召集保育员、教师参加讨论,通过他们了解幼儿的需求。果然,在他们的描述中,我们听到了幼儿的心声:“老师,我的脚蹲麻了。”“老师,我拿不到纸。”“老师,我不喜欢小马桶。”……后来,我们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出发,逐渐形成了盥洗室改建方案。改建后的盥洗室更安全卫生,也更富有教育价值。比如,每个盥洗室既有蹲厕又有坐厕,幼儿可自由选择,而且在蹲厕处还统一加装了安全扶手。其中有两个班级的盥洗室离活动室较远,我们特意在这两个班级的盥洗室安装了呼叫铃。又如,除“文明等待线”的提示外,我们还在中大班盥洗室的厕所位安装了矮门,以满足幼儿自我保护、尊重隐私的需要。此外,我们还提供盒装抽拉纸、卷筒纸等多样手纸,方便幼儿取用。除了安装专供幼儿使用的小马桶外,我们还在大班安装了供幼儿使用的成人马桶,与真实生活接轨。再如,我们将盥洗室检修口的木制挡板改换成透明的有机玻璃挡板,幼儿通过观察窗就能清晰地看见墙里有什么。而定制的透明的抽水马桶水箱可以让幼儿观察其工作原理,激发好奇心和环保意识。可以说,幼儿园环境建设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是“磨”出来的品质。
4.幼儿在喝自来水吗
虽然上海的自来水水质在不断提高,但出于对环境污染等因素的担心,幼儿家庭中基本以喝桶装水为主。我们为了给幼儿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在厨房与操作间安装了净水装置,每天早晨由食堂工作人员将水烧开,等温凉些后再灌入每个活动室门口的水箱内供幼儿饮用,同时给箱子上锁,净水装置则由专业单位每隔一个季度更换内芯并取样检测,提供书面检测报告,以确保饮水的安全卫生。
一次,几位家长相约走入园长室向园长提出疑问:为什么幼儿园不提供桶装水,为什么让孩子们喝自来水?我们非常理解家长的心情,同时也意识到由于我们工作的疏忽,没能及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供水的情况。于是,我们领着家长走入操作间,实地查看净水装置,主动向家长介绍净水装置的工作原理及检测维护措施,以解除家长的担忧。了解情况后,家长们纷纷说:这下我们放心了。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认识到我们主动向家长介绍、宣传的力度还不够。之后,我们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家长沟通,主动介绍与宣传幼儿园的各种安全措施。例如,我们推出《乌南ibooks》,这是新生家长必读的了解幼儿园的电子书,其中特别设置了安全设施的介绍章节,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门禁系统”“防坠网”“安全隔离栏”“冷链车送菜”“食品验收、留样”等幼儿安全和卫生保健方面的举措。又如,我们在“视界·乌南”中英文微信公众平台结合季节等变化定期推出有关假期安全、传染病预防、食谱制定等温馨提示或主题文章。再如,我们首创了由保健医生负责的“安全互动墙”,保健医生定期在大厅宣传板上发布“消防安全”“健康饮食”“运动安全”“预防流感”“保护牙齿”等主题,幼儿或家长可以把答案以图画、文字等形式呈现并投递到园内信箱中,保健医生定期以走班的形式与幼儿交流答案,并对积极参与的幼儿进行鼓励。“安全互动墙”搭建了幼儿、家长、教师关于安全的互动交流平台。这些主动宣传的举措大大促进了家园之间深入、有效的沟通,也树立了幼儿园高度重视安全、卫生保健工作的社会形象。
总之,管理层要怀着敬畏之心开展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工作,从大处着眼,精心做好系统策划,从小处着手,夯实日常细节管理,用心守护,共同为孩子筑起安全与健康的屏障。
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与常规防治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深圳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临床治疗经验发现, 儿童口腔疾病主要有:龋病、牙髓炎、根尖周炎、乳牙替换和其它如多生牙、牙错位、牙阻生、冠周炎、牙髓病、牙折等。并且病状在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有所差异。
1.2 方法
找到儿童不同时期的病理病症, 采取不同的措施治疗和预防。
1.2.1 病状的发生的主要阶段
胎儿期:胎儿发育期间, 牙齿在母亲怀孕的第5-6周起开始形成。从胎儿5个月左右开始乳牙钙化, 出生前釉质已完成钙化。胎儿4-5个月时恒牙胚也已经形成, 恒牙胚的关键期是出生起到3岁, 并一直延续到18岁。因此孕妇需摄取足够的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等物质, 禁止吸烟、嗜酒、滥用安眠药等, 以避免胎儿乳牙釉质发育不全、唇腭裂等因妊娠期间的不良习惯而出现的病症。
新生儿期:有些新生婴儿牙床上会生出学名"上皮珠" (马牙) 的米粒大小的乳白色片状或球状物, 不久便会自行脱落;有些婴儿在出生不久就已经萌发牙齿, 叫诞生牙。诞生牙因为没有牙根或牙根较短, 极易松动, 常有脱落而被吸入气管的危险, 必须及时拔掉。否则会因吸奶时摩擦舌系带, 造成褥疮性溃疡, 而影响吮吸奶。另外因产妇阴道白色念球菌感染导致的鹅口疮, 会导致婴儿口内乳白色、凝乳状假膜, 引发婴儿哭闹。此时应及时用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母子消毒。
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此时期为牙齿萌出和替换期, 一般一周岁内萌发出第一颗乳牙属于正常;2岁半左右20颗乳牙全部长齐;3-6岁随着颅面和恒牙胚的发育, 乳牙间出现以便容纳更大的恒牙的生理间隙;6-7岁乳牙被恒牙代替;12-13岁乳牙被替换完毕, 形成恒牙列。
1.2.2 治疗与防治
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是龋病的高发阶段, 从乳牙萌出开始3岁时患病率直线上升, 7-8岁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5-6岁时儿童乳牙的患龋病率高达80%-90%。龋齿患病为: (初龋) 牙上开始出现小洞, 不疼-- (中、深度龋) 对冷、热、酸、甜出现过敏疼--自发疼、夜间疼、碰牙疼、牙床红肿等症状-- (最终) 出现残冠、残根。长期牙疼会严重影响儿童进食, 使其长期缺乏营养, 身体发育不良。甚至因为不敢吃硬东西, 而使颌骨发育缓慢, 并且是新生的恒牙排列拥挤, 从而导致牙龈炎、牙周炎等。
2 结果
由于龋齿在口腔中长期存在而未被家长发现或未引起关注, 导致儿童患根尖周炎的比例很高, 约占牙体牙髓病的31.99%。患儿平均年龄为6岁左右。另外因上颌乳切牙根尖暴露而拔牙的儿童平均年龄仅为4.84岁。在治疗调查中发现需做牙髓治疗的人次明显高于龋齿充填人次, 而且需做根管治疗的比例比较高。这说明预防的薄弱性导致了龋病的严重性。
3 讨论
目前我国对于儿童的口腔疾病还多为治疗, 预防保健的开展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因此儿童口腔保健工作需进一步提高。儿童牙病的预防除借助口腔医疗机构外, 还有赖于家长、学校及全社会的关注。改善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早期防治是这些根治病症的最佳办法。
3.1 儿童口腔疾病的病因 病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细菌、饮食和宿主。
3.1.1 细菌
细菌在牙表面形成牙菌斑, 其中变型链球菌能使饮食中的糖发酵产酸, 酸可以使牙齿脱矿、变软, 形成龋洞。
3.1.2 饮食
注意食用饮料和糖。饮料对牙齿患龋率和酸蚀症的发生有明显影响。相关学者对饮料的危害进行研究发现, 牙酸蚀症与饮料有明显的相关性, 牙酸蚀程度与饮用饮料的多少也密切相关, 饮料已成为儿童患龋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3.1.3 宿主
牙齿咀嚼面上有许多细微的窝沟, 龋坏易从这些部位开始。为了防止牙齿窝沟龋的发生, 需要医生用窝沟封闭剂将其封闭起来。这是一种有效的预防龋病的方法。
3.2 口腔保健预防
口腔保健应从物质预防和饮食两方面来进行, 物质预防龋齿有两种有效的方式:应用氟化物和窝沟封闭剂。
3.2.1 物质预防
氟化物可以改变牙齿的结构, 增强抗酸的能力, 因而使牙齿变得更加结实, 增加牙齿的光滑面。氟广泛含于加氟的自来水、牛奶、加氟盐、含氟药片和滴剂中。但过量使用含氟物品也会导致氟斑牙的发生, 因此要适当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防龋措施。如: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时, 5-6岁的儿童每次挤出黄豆粒大小的儿童专用牙膏, 早晚各一次;3-4岁要酌情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用氟水含漱时, 5-6岁的儿童可以每次使用5mL 0.05%的氟化钠溶液漱口1分钟, 之后吐出, 5岁以下的儿童不宜用等等。另外儿童适量饮茶或饭后用茶水含漱也具有防龋作用。适度保护牙齿, 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可以大大降低牙齿的发病率。
3.2.2 饮食预防
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但从口腔保健的角度讲应该少吃糖。糖与龋齿病的关系也已经被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 吃糖可以导致龋齿。尽量减少单独吃糖的频率, 最好随正餐一起吃, 不要在两餐之间吃, 并且食后应立即漱口。
饮食注意粗细搭配, 多食水果、蔬菜, 有助于清洁牙齿和按摩牙龈。另外建议家长每3-6个月带儿童到口腔门诊进行一次常规检查, 尽早发现问题, 及时预防, 及时矫正牙列拥挤等错颌畸形, 争取把龋病, 龈炎、错颌畸形等口腔疾病控制消失在初级阶段。
3.2.3 行为预防
进行日常护理的方法之一是刷牙。刷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为, 是机械性去除菌斑和白垢最常用的有效方法, 刷牙可以降低龋齿病的发生率。刷牙应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 由父母用裹纱布的手指蘸温水擦洗婴儿的口腔和牙齿, 每天至少一次;1-2岁时家长协助幼儿刷牙, 每天一次;2-3岁时要教会儿童自己每天坚持早晚刷牙。刷牙时要正确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大小和情况的保健牙刷和牙膏, 注意牙膏的用量和刷牙时间。5岁以下的儿童牙膏不应含有任何药物, 刷牙时间一般应达到3min左右, 且能按正确的方法刷牙, 牙面、邻面余留的菌斑要用牙线、牙签等清除;特别提倡5岁以上的儿童使用含氟牙膏, 还要注意牙刷卫生, 每两个月要更换一把新牙刷, 所有人都应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是改善人群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基本方法, 加强口腔键康教育是重要的和必然的。儿童正处于接受教育的阶段, 可塑性强, 口腔健康知识及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口腔健康行为。促进学校口腔卫生是开辟未来口腔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 是提高全民族口腔健康水平的基础, 所以抓好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
3.2.4 群带关系预防
要做到儿童全面口腔保健, 妊娠期的妇女也应加倍注意。孕妇的口腔健康会直接影响到婴儿健康。妊娠期妇女易发生牙龈炎、牙周炎、龋齿、牙釉质酸蚀和智齿冠周炎等口腔疾病, 妊娠妇女口腔疾病不仅影响自身健康, 而且潜在影响着胎儿健康。现象研究表明, 口腔疾病能引起妊娠期的异常, 如流产、早产、低体重出生儿、先天性疾病等。增加对妊娠期妇女口腔健康的了解与改善, 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增强个人身体健康, 对优生优育和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 母亲还是孩子行为的模板, 母亲的口腔保健习惯对幼儿口腔护理和口腔健康状况也会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增加孩子的健康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石四箴.儿童口腔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71.
[2]田本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使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1, 78.
[3]须俊滟, 樊落, 夏兰, 等.美国围产期妇女和婴幼儿口腔保健项目介绍与启示[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7) :21-23.
儿童安全与健康指南 篇8
关键词:妇女,儿童,健康,趋势
妇女和儿童的健康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医学发达水平,太仓市作为国家经济百强县之一,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的发展趋势是否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尚无科学评价和分析。太仓市卫生医疗机构从2006年开始建设妇幼保健电子化信息系统,2008年开始正式实施,系统内收集了在太仓地区进行产检、分娩、产后保健和儿童保健的数据,为评价太仓市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信息平台。本研究利用2008-2012年太仓市妇幼保健系统数据,综合分析该地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与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做好太仓市妇女儿童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2年在太仓市妇幼保健电子系统行产检、分娩、产后保健和儿童保健的妇女和儿童,有完整数据者。
1.2 分析指标
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及儿童死亡率、新生儿出生缺陷与重大疾病发生率、儿童营养状况、儿童喂养状况。
1.3 数据处理
从电子数据系统中导出数据,用EXCEL2010和SPSS18.0进行数据核查与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妇女婚前医学检查率
2008-2012年的5年间,妇女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率从74.63%上升到97.25%,2009开始实施的免费一站式婚前医学检查快速提高了妇女的婚前医学检查率,该政策的持续执行,确保了2009-2012年间高婚前医学检查率持续稳定,见图1。
2.2 妇女病普查及防治
妇女病普查及防治工作覆盖面逐渐扩大,普查率由2008年的81.59%上升至2012年的95.11%,而患病率在2008年为23.3%,此后逐渐稳定在11.7%左右。2012年癌症总检出率25.72/10万(12/46 653);其中宫颈癌检出率8.57/10万(4/46 653);乳腺癌检出率17.15/10万(8/46 653),见图2。
2.3 孕产妇管理
2008-2012年,我市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和产前检查率均稳定在99%,系统管理率、早孕检查率、产后访视率有显著提升,分别由77.04%、81.03%和82.57%上升至96.21%、97.48%和99.07%,见图3。
2.4 孕妇贫血患病率
2010年开始实行贫血预防工作规范、孕期营养项目后,孕产期中重度贫血率稳步下降,由2008年的6.63%下降至2012年的2.55%,见图4。
2.5 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
2008-2012年这5年中,户籍孕产妇5年中死亡率为0%,而孕产妇死亡分别发生在2008年和2011年,均为流动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7.5/10万和33.25/10万,总体死亡率分别17.12/10万及16.98/10万,见图5。
2.6 儿童死亡率及死因分析
自2008-2010年,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逐渐下降,分别从5.14‰、4.45‰、8.01‰、3.42‰、6.33‰降至3.67‰、2.40‰、5.73‰、1.60‰和5.91‰,2011年有回升,分别为5.27‰、4.76‰、5.67‰、3.57‰和6.29‰,至2012年又降至3.25‰、2.54‰、4.37‰、2.12‰和3.96‰。见图6。2012年儿童死亡原因分析见表1。
2.7 围产儿出生缺陷
2008-2012年间,围产儿出生缺陷率总体水平逐渐下降,由6.48‰降至4.09‰,流动人口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明显,由发生最高点即2009年的7.29‰下降至2012年的2.62‰,而户籍人口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近5年发生有波动,自2008-2010年3年间,有所下降,由7.24‰降至4.22‰,而近2011及2012年有所上升,分别为6.11‰和5.82‰。见图7。
2.8 重大疾病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产前筛查、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等重大筛查工作不断加强。2008-2012年,产前筛查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分别由46.26%、92.07%和81.12%上升至82.43%、99.44%和99.8%,艾滋病检测自2009年至今筛查率均达100%。见图8。
2.9 儿童健康管理与健康状况
2008-2012年,儿童保健覆盖率基本稳定在98%以上,3岁以下儿童系管率逐年提升,由73.35%上升至96.16%。6个月母乳喂养率基本维持在90%左右,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已由57.90%升高至69.75%。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已超过3%,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在0.35%~1.27%波动。见图9~11。
3 讨论
从分析的结果来看,2008-2012年间,太仓市妇女儿童接受医疗服务的服务内容和覆盖率呈升高趋势,孕妇的贫血患病率得到显著改善,户籍孕产妇实现零死亡,显著保障了妇女的生命与健康。儿童出生体重率有增高的趋势[1~3],值得进一步关注此问题,重点要做好孕妇的营养与膳食咨询指导,实现孕期适宜体重增加,控制孕期并发症,促进母婴健康[4]。要持续关注儿童出生缺陷,避免松懈管理,导致出生缺陷反弹现象[5]。太仓市5年内妇女儿童健康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05年政府开始布置“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项目后,于2006年开始逐渐开展了免费一站式婚前医学检查、免费产前筛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等业务和管理项目,形成了以预防为手段、网络为平台、筛查为基础、诊断为依据和康复为支撑的一体综合干预模式,完善的孕产妇健康管理和儿童保健制度,对促进妇女健康、降低儿童出生缺陷、改善儿童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6,7]。
参考文献
[1]赵晓军,郭晓健,岳文彬,等.常州市流动儿童家长健康素养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5):27-28.
[2]杜方冬,罗爱静.我国儿童健康信息管理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4):503-507.
[3]丁雪,王芳,刘晓曦,等.基于项目理论的评估对儿童健康干预评估的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10):65-70.
[4]刘晓曦,王小万,代涛,等.欧洲妇女健康战略行动计划及启示[J].医学与哲学,2008,29(21):18-20.
[5]王金玲.近十五年来中国妇女的健康状况与健康促进[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6):7-14.
[6]张栋,张琪.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的比较分析——基于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J].江苏预防医学,2014,25(1):11-13.
世界职业安全与健康现状及分析 篇9
国际劳工组织估计, 全球每15秒钟就有1 名工人死于职业事故或职业病, 每15 秒钟就有160 名工人发生职业事故, 每年有234 万工人因工死亡 (其中202 万人死于职业病, 32.1 万人死于职业事故) , 每天约6 300 名工人死于职业事故和职业病, 其中工作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约有5 500 例, 并且这些数字还在增加。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 每年约有1.6 亿例非致命性工作病症发生。这些灾难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估计每年因职业安全与健康措施不到位造成的经济压力约占GDP的4%。
世界卫生组织2006 年报告中确定了57 个国家正面临严峻的医疗人力危机。这些国家平均每万人有不到23 个卫生工作者 (医生, 护士, 助产士) , 仅为最低覆盖率的80%。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面临的挑战最大, 其人口占世界的11%, 却承担着全球疾病的25%。该地区拥有不到1%的全球卫生支出, 只有3%的全球卫生人力资源。
在全球, 各级道路交通伤害仍是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2013 年,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 2010 年中低收入水平国家的道路交通百万人死亡率 (分别为18.3 和20.1) 高于高收入国家 (8.3) 。虽然许多高收入国家的道路交通死亡率在近数十年来稳定下降, 但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交通伤害仍然不断增加。2015 年10 月, 世界卫生组织称, 全球每年约125 万人死于道路上, 20 万~ 50 万人遭受非致命伤害, 约3/4 的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为男性。尽管许多高收入国家的死亡率一直在下降, 道路交通伤害仍然是造成死亡、伤害和残疾的重要原因。据估计, 如不立即采取措施, 到2030 年, 每年将有240 万人死于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将上升至第五大死因。
职业病报道的类型和发展趋势差异很大。例如, 2010 年中国报道的2 万7 240 例职业病中, 有2 万3 812 例由工作场所粉尘引起。同年, 阿根廷报道的2 万2 013 例职业病中, 肌肉骨骼病例和呼吸道病例占大多数。2011 年, 日本报道的7 779 例职业病主要为腰痛。在英国, 2011 年的5 920 例职业病症赔偿案例中, 尘肺、弥漫性间皮瘤和骨关节炎是3 个最常见的疾病。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 2011 年, 美国有20 万7 500 名工人出现非致命职业病, 其中皮肤病、听力损失和呼吸系统疾病最为普遍。
职业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然而, 相比于工业事故, 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病症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形的。此外, 职业病的性质也在迅速改变, 随着全球经济状况、技术和社会的变化, 新的危害种类正在出现。常见的职业病 (如尘肺) 依然普遍存在, 同时新型职业病 (如精神上的职业病和肌肉骨骼病症) 呈上升态势。
虽然人们在应对职业病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 但仍需加强国家职业安全卫生体系的预防能力。随着各国政府、雇主和工人组织的协同努力, 与职业病的斗争将在全球和各国的卫生与安全议程中占据突出位置。
分析
人类在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过程中, 难免会受到自然界、作业场所以及劳动工具的伤害。在农业社会, 这种伤害程度有限。进入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之后, 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问题就倍受关注。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面临着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带来的巨大挑战。
随着世界各国对安全生产的普遍重视和安全生产相关法的颁布,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职业安全健康状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职业健康涉及工作场所的各个方面, 受若干因素的影响, 包括癌症、意外事故、肌肉骨骼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听力丧失、循环系统疾病、压力相关的失调、传染病等。在正式或非正式的雇佣关系下, 还包含工作时间、工资、工作场所、产假有关政策和保护规定等其他重要因素。
有关机构的研究表明, 安全生产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非对称抛物线函数关系, 大致可划分为4 个阶段:一是工业化初级阶段,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二是工业化中级阶段, 生产安全事故达到高峰并逐步得到控制;三是工业化高级阶段, 生产安全事故快速下降;四是后工业化时代, 生产安全事故稳中有降, 事故死亡人数很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从事故多发到逐步稳定、下降的发展历程。
在宏观层面上, 一个国家的安全生产状况受经济社会发展多种因素影响。依据世界银行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划分标准, 有关机构选择了4 类、27 个国家、14 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分析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安全生产状况 (10 万从业人员死亡率) 的影响。通过多元统计分析表明, 人均GDP、产业结构、科技进步和教育普及水平是影响安全生产指标的主要因素, 其中产业结构对安全生产状况影响贡献率最大, 为30.4%。处于农业经济阶段和工业发达阶段的国家, 10 万从业人员死亡率均处于最低的水平。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大于50% 时, 10 万从业人员死亡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以韩国为例, 虽然韩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但安全生产状况没有得到相应改善。韩国在1970年全国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不足500人, 但此后工业化加速发展, 到2004 年全国工伤事故死亡人数达到1 537 人, 处于高峰和波动状态。近年来, 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渐优化, 事故死亡人数逐年降低。
因此, 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对降低事故死亡起着重要作用。发达国家已普遍形成服务业比重高、工业和制造业比重其次、农业比重很低、高风险行业从业人员较少的产业格局。2011 年美国采矿、建筑和运输业3 个高风险行业的从业人数, 仅占总从业人数的10.7%, 这3 个行业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16% 和7%, 远高于其他行业, 但由于服务和金融等低风险行业就业人数占较高比重, 使得总的10 万从业人员死亡率较低。
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 安全生产状况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安全生产工作重点转向如何预防职业危害和职业病, 实现职业健康。2000 年以来, 英国每年事故死亡人数保持在250 人以下, 并逐年下降;美国保持在6 000 人以下;澳大利亚300 人以下;日本1 800 人以下, 并逐年小幅下降。
就职业健康而言, 在工业发达国家, 传统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的职业病 (如尘肺病、化学中毒、噪声性听力损伤等) 已退居次要地位, 因心理压力大、工作负荷重引发的职业病越来越多。美国约有40%, 高达1.3 亿的雇员受到职业病困扰。2011 年, 欧盟统计署公布的2009 年欧盟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显示, 欧盟27 个成员国中9.6%的工人存在职业健康问题, 职业性肌肉骨骼劳损、与工作有关的压力、焦虑或抑郁症是最普遍的疾病。为此, 发达国家都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职业健康工作。美国早在1970 年就颁布实施了《职业安全健康法》, 并成立了职业安全健康局, 各州的劳工部门也有相应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 这些机构随时向公众发布与职业相关的疾病信息和建议, 以提醒雇主及雇员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英国于1974 年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法》, 成立了职业安全与卫生委员会和职业安全健康执行局, 制定了专门的职业健康战略, 以保护和改善公众的职业健康。德国《社会福利法》规定, 意外事故保险承保单位的首要任务是预防工伤和职业病, 并将职业病的预防、认定和赔偿纳入法定强制保险体系。
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发展历程表明, 高科技的应用为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的研发投入, 许多国家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了国家级的专业科研机构或技术中心, 支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并提供政府财政预算等。如欧盟的欧洲工作安全与卫生局和德国的联邦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都是隶属于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 主要职责是给政府提供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政策建议, 将政府的科研政策传达给各研究机构, 组织科研机构集中力量攻克科研难题。如欧洲研究机构联盟PEROH是一个欧洲各国的研究机构网, 这些研究机构一般接受企业的资助, 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企业也会将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反馈给科研机构, 形成高新技术应用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 国外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很快。欧美发达国家将大量的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广泛应用于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的各个领域, 重视个人防护设备的研发应用。目前的研发趋势是应用高科技减轻防护设备重量, 提高工人佩戴舒适度, 为工人提供个性化的防护设备。同时注重个人防护设备使用的连续性、设备淘汰指标和现场设备分发等方面的研究。物联网、头盔显示器和环境感知智能等技术在安全生产中广泛应用, 这些新技术装备广泛应用于安全培训、应急演练模拟和工作场所智能保护, 保护工人在复杂环境下免受伤害或者减少伤害。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及早发现工作场所中设备隐患, 但不影响和破坏设备。
提高工作场所自动化和监测监控水平是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状况好转的重要手段。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 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且减少了工作场所人员数量, 使得工人伤亡率和职业病大大减少。监测监控技术在安全生产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如手机屏蔽仪在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监控, 防止在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场所使用手机引发爆炸事故;社交媒体和救灾机器人等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发挥重要作用, 利用用户数量众多的社交网络可以及时得到事故报告信息和快速反应, 并可在短时间内组织疏散和救灾, 实现实时互动。救灾机器人可深入到狭窄、有限和危险的空间内完成搜救, 或者充当通讯中继。
发达国家同时注重对新技术使用过程中新型风险的研究和预防, 如个人防护设备通讯信号和纳米材料对人的影响等。
职业压力对安全与健康的危害 篇10
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 职业压力对组织和个人都存在广泛的不利影响, 与员工的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工作满意度等息息相关, 可能会固化职工工作中不良的行为应对模式, 而且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也将是潜在的、长期的。 (见表1)
对安全的危害
1.压力对生产作业中认知能力的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 应激会减弱人的信息加工能力, 信息加工能力的下降又加剧了最初出现的差错或故障的危害性, 最终导致事故。事实上, 应激与差错经常以某种闭环的方式密切联系在一起:当差错产生且被我们意识时, 它们会诱发应激 (紧张) ;当存在高水平的应激 (紧张) 时, 差错更容易发生。
应激源对人的注意能力的影响十分显著, 可以使注意广度下降 (注意狭窄) , 尤其会导致注意集中能力下降。研究证实, 许多应激源使得注意从相关任务的信息加工中转移出来, 比如生活应激事件等压力源引起的压力导致作业者注意力分散, 以致于引发错误操作或由于不能及时发现危险信息而丧失避险机会。
2.压力对事故发生的影响
一定的心理应激反应所引起的各种生理、心理和行为改变, 不仅可以引发各种心身疾病, 而且是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 长期从事简单、重复操作的流水线作业工人、农民, 长期驾驶于同一条线路的汽车司机, 以及专科医生等, 由于每天重复单调的刺激容易引起神经系统抑制和身体困倦, 会表现出思想松懈, 注意力不集中, 以及动作节奏减慢等疲劳和厌倦心理。而长期处于持续性或超常应激情况下, 则会产生各种心身不良状态, 表现出各种生理、心理或社会功能障碍或紊乱, 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 干扰对信息的感知与记忆, 妨碍正确思维和判断, 造成不正确的决策和行为, 这也是压力引发事故的机制所在。
压力与健康
1.压力的致病机制
机体在压力状态下各系统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内分泌、呼吸、循环、消化、血液、肌肉骨骼、泌尿诸系统都会作出反应, 这些反应使各系统产生许多不利变化, 其导致的疾病也遍及各个系统。比如, 压力使循环系统负荷增加, 这是压力导致心脑血管病症的主要机制。压力导致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亦是引起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通过隔离和破坏细菌、病毒以及其他外来生物体来达到保护机体的目的。当外来生物体侵入机体时, 免疫系统产生大量抗体来攻击或破坏它们。另外, 压力对免疫系统的第一道屏障, 即皮肤和黏膜的功能也会造成影响, 其可能的机制是:压力产生时, 能量大量向肌肉和大脑分散, 为应对做出准备, 从而使皮肤和黏膜所需的能量减少, 也就压制了免疫功能的正常工作, 提高了机体被病毒、细菌感染的危险, 各种感染性疾病也就容易发生了。
2.压力与重大疾病的关系
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前3位原因, 或称为“3大杀手”。在我国, 这“3大杀手”已占到城乡居民死因构成的近70%。研究同时表明, 这3大疾病均与压力因素密切相关。
压力与心脑血管病
美国和瑞典学者对96万名员工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 高工作压力的员工患心脏病的几率比低工作压力的员工大4倍。2007年, 欧洲心脏病医学协会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在荷兰召开第五十届年会, 英国研究人员海明威 (Harry Hemingway) 表示, 生活中的心理社会因素对心脏病的影响, 其实比抽烟、饮食习惯等生活形态的影响还大, 但却长期受到忽视。
研究表明, 大脑和心脏之间存在有反馈回路。大脑的学习、情绪及记忆等区域与心脏的跳动密切相关。压力大会导致大脑功能失去平衡, 输出更多的信号会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引发猝死。压力所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增加, 所导致的循环系统的应激反应使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和心律失常的危险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还可诱导冠状动脉内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从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此外,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 可引发一些不利于健康的行为, 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和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 这些可以间接增加心脏病发生的危险。
压力与肿瘤
目前, 不少国家的专家们认为, 长期紧张会增加人患癌的危险性。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曾报道, 心理紧张的人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更大。为了证实心理紧张与大肠癌发病之间的关系, 美国加州大学考特尼·奥尔德里奇 (Courtney C.Aldrich) 等与瑞典的研究人员一起, 从斯德哥尔摩地区大肠癌患者的数据库中找出了569名大肠癌男女患者, 并任意选择了150名未患癌症的成年人进行对照。进行压力测试后发现, 工作负荷重和工作环境不佳的人, 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是工作压力轻、工作环境理想者的5.5倍。并且即使排除了同大肠癌有关的饮食及其他因素后, 压力所致的心理紧张与癌症仍有密切关系。
3.过劳死
过劳死 (Karoshi) 是个日本名词, 它的意思是工作过度引起的死亡。一般认为, 过劳死是指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 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 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 或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 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过劳死不是个纯粹的医学名词, 它主要强调一个性质, 即由工作过度引起的突然死亡 (或残疾) , 并且应该得到赔偿。过度劳累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加班时间过长, 劳动强度过重, 心理压力过大, 轻则造成劳动者健康受损, 重则导致劳动者死亡。
压力的测量
压力评估可分为压力水平评估和压力源评估两个方面。国内外有关压力测量的工具种类繁多, 主要以各种自评问卷为主。工作压力的准确测量是研究工作压力管理的基础, 国内目前尚未研制出较为成熟的工作压力测量工具, 大多直接借鉴使用国外的压力测量工具。
1.职业压力指标量表 (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ator) 或称工作压力源量表, 是美国工作压力研究协会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Stress) 的美国心理学家库珀 (Cooper) 、斯隆 (Sloan) 和威廉姆斯 (Williams) 于1988年设计的工作压力测量指标体系, 它从压力源、个性特征、控制源、应对策略、工作满意度、生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7个方面来全方位地衡量工作压力状况。
2.Mc Lean’s工作压力问卷。Mc Lean’s工作压力量表中的问卷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 (Mc Lean) 教授编制的。该问卷由应对能力、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源3个量表组成。
3.工作内容问卷。著名的工作压力“JD-C”模式的提出者美国教授罗伯特·卡拉谢克 (Dr.Robert Karasek) 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了工作内容问卷。该问卷原用于工作压力与高血压、心脏病的关系研究, 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评价职业人群的工作压力水平。
4.工作控制问卷。工作控制问卷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的约瑟夫 (Joseph J Hurrell Jr, Ph D) 和玛格丽特 (Margaret A Mc Laney, Ph D) 于1988年研制的, 该问卷主要从工作压力源的角度来衡量个体面临的压力, 调查内容与个体对工作情境中的人、事、物的控制程度密切相关。
5.职业紧张量表。 (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 由美国科学家奥斯潘 (Osipow) 教授1981年研制。该量表包括3个分量表 (即职业任务、紧张反应和应对资源) 。职业任务包括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任务冲突、责任感、工作环境6个子项。个体紧张反应包括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和躯体紧张反应4个子项。应对资源包括娱乐休闲、自我保健、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4个子项, 共计14个子项140个测试项目。
儿童安全与健康指南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学;安全防范;传统健身;乐疗歌曲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体育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虽然近几年国家对学校体育教改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的健康和人身安全的需要。因此,应继续研究和扩大体育的教学范畴。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虽然对学生的教学安全有所重视,如把掷铅球换成了掷实心球,有些项目铺设了塑胶场地,设了围栏,增设了一些社会流行项目,如跆拳道、国标交际舞,但这些都是较狭隘的安全教育和课改。我们应该从宏观方面来看待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知识,让他们在社会的实际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真正学会躲避危险,保障安全,增进健康。应将《体育与健康》教课书中增加安全教育、医疗保健、乐疗歌曲等有效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安全的知识技能纳入体育课的教学中去,丰富与完善体育课的功能,切实保障每位学生的健康与安全。
体育与健康安全课程的设置应按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制定学制和开设学习项目,体育内容应本着由易到难、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技巧,而且学会处置应急事件的方法和能力,这也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该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应把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做为今后体育教学的宗旨和方向。
一、各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一)小学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小学阶段应以跑、跳、投项目和体操、跳皮筋、扔沙包、踢毽子、双扛、游戏、武术基本功及其套路为主,以球类、棋类为辅,也可以增加滑板,掌握这些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意识,树立体育强身健体的理念,在安全教育方面应让学生掌握正确处置防煤气中毒,防雷电、防触电、防火、防震、交通安全教育与陌生人的交流与防范知识技能,掌握一些歌曲,突出校园特色和儿童、少年心理特征以及爱国主义歌曲,音乐教育由学校的音乐教师具体实施。
(二)初中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初中阶段应在跑、跳、投、武术基本功等简单基本技术上,增加难度技术的练习,棋类、舞蹈也可增加难度,同时应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接受球类基本技术的学习,武术套路和体操技巧的学习,增加跆拳道、剑道、柔道等。安全教育方面应让学生学会使用灭火器,学会易燃易爆的防范处置,学会防空知识、防洪知识、被毒蛇和狂犬咬伤的急救方法以及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自救和学会灾情报警的方法,乐疗应掌握几首优美动听、陶冶情操的校园歌曲和奥运歌曲。
(三)高中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高中阶段应主要开设以球类为主(篮、排、足、乒、羽、网)的课程,让学生接受跑、跳、投的高新技术的学习,同时可以学习武术的器械、擒拿、散打等,也可增加台球、交际舞等。在安全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应让学生学会保健、按摩、拔罐、刮痧、穴位理论等基本医疗技能,学会救护病人(脑中风、骨折、溺水、中暑)等技法,并且应该组织逃生演练,以及传染病的预防。另外,在高中阶段应继续提倡学习音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可以演唱一些流行歌曲和民族歌曲。
(四)大学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大学阶段应主要让学生学习医疗气功、太极推手、养生保健、舞龙舞狮、武术器械、传统套路、健美操、《五禽戏》、《易筋经》以及球类的高难技术和实战战术、规则等。音乐方面应掌握乐疗歌曲和流行歌曲。安全教育方面应让学生学会预防艾滋病,学会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行车安全的知识。在教学方面,可以把应激事件和音乐医疗的预防制作成电子版的VCD,这样比较直观,容易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先让学生有直观的正面了解,初步掌握处置危险的方法技能。还可以在体育课上由体育教师详细介绍并演练,把每种情况应该运用什么的方法和怎样去解决运用到实处,让学生确实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从体育与医疗、音乐、安全之间的关系三方面谈谈认识,从而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在体育课程中加入这些元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体育与医疗、音乐、安全之间的关系
(一)体育与医疗的关系
体育与医疗的终极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了人类的健康。体育的目的在于强身防病,而医疗的作用在于治疗顽疾,使人健康,如果两者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那将对人类的健康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或者说两者相辅相成会对恢复病人的健康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其实,在我国有很多传统医疗保健方法值得继承和运用,比如医疗气功、医疗按摩等。这些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演练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人的健康作用却是非常明显而有益的。比如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道家“养生内丹功”,孙思邈创编的“六字决”少林秘籍《易筋经》另外,还有一些医疗保健操,比如目要常运、头要常梳、齿要常叩等等,这些小动作通过练习,往往均能起到良好的健身功效。这些医疗保健技能演练不仅简单,而且也不用购置器材。占用空间很小,有些原地就可以徒手练习,有些采用坐姿即可。想什么时候锻炼就什么时候锻炼,而且一旦学会将终生受益,即使毕业后也不受场地、器材的影响。大力推广和普及这些易学易练不受场地和器材约束的保健医疗技能对于学生的终生身体健康将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一些穴位的锻炼也能起到治病、防病或减轻痛苦的作用,比如按足底的涌泉穴对人的健康很有益,鸣天鼓可以增强记忆力,还有迎香穴对于治疗和预防感冒都有很好的作用。这些看起来简单朴实无华的穴位按摩手法对人的健康有非常大的益处,可谓小动作大健康,是对学校体育项目的有益补充。所以,在编排教程时,应该关注这些简单实用的手法、动作。
(二)体育与音乐的关系
体育能带给人健康,而现代健康观是指不仅要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还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而音乐的作用恰恰就是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抚慰人的心灵,所以对于心理健康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治疗作用。比如在四川地震灾害中,有许多的歌手都为四川地震灾区谱写了很多的歌曲。在这些歌曲中有些是歌颂灾区救援人员的,给人以力量和鼓舞。还有的是鼓励灾区人民的,这些歌曲使人们有了生活信心,不再悲伤、消沉,使人民充满了希望和重建家园的勇气,所以对灾区人民的心灵创伤给予了很好的积极的治疗作用,对帮助灾区人民克服恐慌、建立自信,及早从灾难中解救出来,积极面对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音乐不仅有利于智力开发,还通过演唱可以增大人体的肺活量,锻炼肋间肌肉。另外音乐还就是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节奏,促使人体分泌有利健康的激素酶、乙酰胆碱,增强细胞活力,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消除精神障碍,从而陶冶情操,祛病强身,达到延年益寿的养生保健目的。
体育课程的音乐教育可以选择能提高自信的乐曲,如《步步高》、《命运进行曲》和集中注意力的巴赫的《恰空舞曲》、李斯特的《冥怨》、傅彪西的《月光》以及忘掉烦恼的歌曲《门德尔松》等。
(三)体育与安全教育的作用关系
体育的目的是使人健康,而如果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还能健康吗?所以人健康的前提是安全,如果没有安全,人也就没有了健康。据调查,只有10%左右的学生在学校仅受到过紧急避险的集体演练,绝大多数学生在安全教育方面就是空白,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制约:①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认为安全教育用处不大;②学校组织困难,受制于学校的环境场地设施等因素困扰;③没有真正懂得紧急避险和救援知识的专业人士;④认为是浪费时间,精力和钱财。
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认识问题,即没有把安全教育放在至高无上的高度,心中存在漠视、侥幸和麻痹大意,没有把人的健康、安全放第一位。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中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同胞,如果能在体育课中多交流开展避震救灾的方法和演练,也许就会把生命损失降到最低。
之所以把安全教育放到体育课上,这主要是由体育跟安全的结合最紧密,体育教师跟学生接触最多,而且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另外,体育教师对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演练和调动队伍驾轻就熟,而且需要广阔的场地,体育老师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目前,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虽说比以前在安全教育方面有所重视,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安全教育的需求,应该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全方位、多样化的安全学习和演练,应该让全国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避险抗灾的实用知识和方法,应该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功课贯穿在人的受教育过程中。在目前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将普及安全教育的活动写进体育教科书,应该使《体育与健康》课变成《体育与健康安全》课,这样受益的人群才会是空前的。
笔者还认为应在大学本科阶段加大改革力度,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与社会密切联系并且实用的体育项目,因为他们今后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如果学习内容不能切合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那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就会受到影响。不能把正确的实用的体育健康安全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就会造成浪费,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参考文献:
[1] 赵之心.运动养生精华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吕韶钧.小动作大健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3] 张鸿懿.音乐疗法[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0,(1).
[4] 张华,袁爱民.学生身心疾病的音乐疗法[J].中国学校体育杂志,1999,(6).
[5]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灾后心理救助与心理重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纯天然食物与人类健康安全 篇12
通俗认为, 能供人类或动物食用的物质称为食物。广义上讲, 食物是指通常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空气或水构成, 能够藉进食或饮用, 为人类或者生物提供营养或愉悦的物质。概括起来是指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需求, 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对人体而言, 能够满足人的正常生命活动需求并利于寿命延长的物质称为食物。食物的来源可以是植物、动物或者其它界的生物, 例如真菌, 或发酵产品像是酒类等等。
在原始社会农业出现之前, 人类食物来源靠的是狩猎和采集, 其生活是以野生植物和动物提供的多少为转移。随着世界各地先祖们在狩猎和采集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生活实践, 产生了农业和家畜的驯养, 以满足了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而农作物的栽培和动物的养殖, 意味着人类开始用自己生产的食物来代替自然提供的野生食物, 从而结束了狩猎和采集的生活, 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农业经济时代。
在自然界中, 每种生命体的生理功能所需要的食物是不同的, 生理机制也不一样, 生存方式也不尽相同, 导致不同物种生命体的食物千差万别。例如, 马类食草动物的食物主要是草类为食物;虎类肉食动物的食物主要是动物类为食物;人类杂食性动物的食物主要是以动物植物为食物。而植物的食物比较简单, 主要是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营养元素。但无论哪一种类生命体, 最终的食物的元素是差不多。地球表面基本上包含一切生命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地球上的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为了适应各种各样的生存环境, 经过不断演化, 产生了种类繁多的生物物种, 构成地球表面特殊的生物圈, 形成繁杂的生态系统。
2 为什么天然食物中存在天然毒素
在食物中除了杀虫剂、兽用药物或环境污染物等人造化学有毒物质引起我们食物中毒外, 还有一类食物中本身存在的天然毒素常常被我们人类所疏忽。天然毒素是指一些菌类、植物、动物源性天然食物当中, 本身就存在的有毒化合物。当人们若吃下含有天然毒素的食物足够份量的时候, 就可以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中毒。
为什么纯天然食物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毒素?其实, 回答这个问题十分简单“因为所有的生物生长过程都不是为了我们人类而生长, 而是为了它们自身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从这个角度分析就不难理解:各类植物、动物和真菌在进化过程中, 受到动物的捕食和昆虫、微生物的侵害等等不利生存环境因素的胁迫而产生了基因突变, 能够次生代谢产生有毒化合物的优势物种被自然选择保留了下来。因为, 在生存竞争环境中能够产生天然毒素的物种具有防卫和抵御被捕食的作用。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传奇, 每一个传奇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因此, 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 每一个生物物种在进化过程中, 为了自身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下去, 在自然选择中不希望自己成为别的物种的“食物”或牺牲品, 都进行着各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生命进化演绎过程, 其中能够进化出产生天然毒素的植物、动物及真菌的物种就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精彩传奇过程。因为, 能够产生天然毒素生命个体大大地增加了该物种生存和繁衍下去的机会, 属于自然选择中留下来最优势的物种, 天然毒素对于它们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发挥了特定作用。这些天然毒素化合物有形形色色的化学结构, 其毒性和性质也大不相同。
当我们人类剥夺了这些天然植物、动物及真菌的生存权利而作为我们人类食物的同时, 各种各样的天然毒素就不知不觉地存在于纯天然的食物当中。
3 植物源性食物中的天然毒素
在全球已知的植物品种中有至少2000个植物物种属于有毒的。人们吃下野生的菇类、酱果或其他植物以致中毒的个案屡见不鲜。世界上只有几百种的植物被人们经常食用, 当中有不少如果过量进食或未经妥善处理就食用, 亦会对人体造成不利的影响或毒害。
不同品种的植物可供人类食用部分是不同, 可以是叶子、叶芽、茎部、根部、果实或块茎。同一属植物的不同部位或不同时候采摘其毒性也截然不同。不同品种植物或同一品种植物种植的地理环境不同, 其毒素含量及分布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 对生存及繁殖有重要作用的植物器官 (花朵及种子) 会含有大量防卫作用的有毒化合物。例如鲜黄花菜的花蕾在未开花之前采摘下来即是鲜黄花菜, 鲜黄花菜色泽鲜艳, 味道鲜甜, 但含有一种叫做秋水仙碱的物质, 秋水仙碱本身无毒, 但进入人体后, 很容易被氧化为二秋水仙碱, 这种物质有剧毒。成人一次吃50g~100g未处理的鲜黄花菜便会中毒。
在某些植物在重要的生长阶段, 这些有毒化合物也会在叶芽、幼嫩组织或幼苗中快速地合成或贮存。例如马铃薯发芽时, 一般土豆表层中都含有少量龙葵素, 但发芽变绿的土豆, 尤其是在芽眼处, 龙葵素含量能达到20~45mg/100g。当人们食用龙葵素含量达到38mg~40mg时就会引起中毒。
黑木耳营养丰富, 但鲜木耳要慎食。近年来, 食用鲜木耳而引起的日光性皮炎的事件屡有发生, 发生这种皮炎是因为鲜木耳中含有一种卟啉的物质, 它对光线敏感, 食用后人体被太阳光一照射即会发病, 暴露皮肤易出现疼痒、浮肿、导致咽喉水肿、鲜红色丘疹等, 甚至发生局部皮肤坏死现象。还有常见的中毒, 如北杏及竹笋中可产生氰化物的化合物, 未煮透的黄豆、四季豆及其他豆类中含有酶抑制剂及植物血球凝集素。
4 动物源性食物中的天然毒素
动物源性天然毒素可能是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产物或食物链中的化学物。虽然进食陆生动物后出现中毒的情况较少见, 但由海洋生物毒素引起的中毒事件则在世界上不少地方时有发生。贝类、甲壳类动物和鱼类吃下由有毒微藻类产生的海洋毒素后会在体内积聚。贝类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食物, 要注意的是生食贝类胃肠道疾病时有发生, 还要警惕那些肠道中含有了大量毒素的贝类, 生食后就会引起中毒。这些毒素在平时烹调、冷冻、盐渍、酸化等情况下都不能被破坏, 因为这些毒素结构很稳定。海蜇具有清脆可口, 滋味鲜美爽口, 它含有五羟色胺、组织胺等各种毒胺及毒物肽蛋白, 人食用后易引起腹痛、呕吐等中毒症状。因此, 如果未经处理的海蜇是不能食用。
河豚毒素是一种毒性强烈的海洋生物神经毒素, 可能是由某些细菌所产生。超过90种河豚含有这种毒素, 人们即使吃下小量毒素亦可致命。由于雪卡毒素可存在于超过300种珊瑚鱼, 故此海产食物中毒报告常涉及这类鱼。鲭鱼因细菌性腐坏而产生的组胺也会污染其它海产品引起食物中毒。
目前全球约有1200种有毒及有毒腺的动物。虽然大多数不会作食用, 但如果用作食物时, 必须小心避免毒腺或含毒素的组织。人们一般认为是没有毒的动物某些腺体, 例如吃下含有鲤醇类化合物的草鱼胆, 也可引起食物中毒。
5 降低天然食物毒性和中毒的风险
从“所有的生物生长过程都不是为了我们人类, 而是为了它们自身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这个角度分析已经不难理解, 天然毒素普遍存在于天然食物当中, 天然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的损害, 有关临床症状各不相同。急性症状由轻微的肠胃不适、神经恍惚、呼吸系统骤停甚至死亡。有关症状会在吃下含有海洋生物毒素贝类及其它海鲜后数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出现。在食用野菇或未经恰当处理植物 (例如白果和北杏) 也常常会出现急性中毒。至于慢性中毒, 则较常见于由植物毒素 (例如多种生物碱) 引起的中毒。长时间吃下某些谷物及某些植物中的呲咯联啶生物碱可对肝脏产生损害。在一般情况下, 适当的方法处理食物或彻底煮熟食物均可减低食物毒性或去除毒素。彻底烹煮可消除豆类当中的酶抑制剂和植物血球凝集素。此外, 用水浸泡或沸水煮烹也可消除有关食物中部分氰化物。摘去某些种类鱼的生殖腺、皮及器官可除去集中在这些组织内的毒素。一般而言, 某食物是否有毒跟其浓度、摄入量及个人健康状况有关, 而儿童和身体衰弱者尤其易受到食物中天然毒素的影响。人体具有解除低浓度天然毒素的潜能, 某些不能减低或消除天然毒素的食物, 则应该限制摄取这种食物的份量, 并保持均衡饮食, 进食不同种类的食物, 以求把某些天然毒素摄取量维持在安全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张星联, 唐晓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食品科技, 2005 (5) .
[2]何伟英.论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9 (22) .
[3]张奇志, 邓欢英.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措施[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6 (5) .
[4]柏振忠, 王红玲.对食品安全的再认识[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2) .
【儿童安全与健康指南】推荐阅读:
儿童上火安全用药指南06-01
课外活动与儿童健康07-07
3至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05-1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06-0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致家长06-16
职业安全与健康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