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精选12篇)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篇1
1. 加强物流能力的集成
集成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成要素集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行为、过程和结果, 所形成的集成不是集成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 而是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构造和整合, 其目的在于实现集成整体功能的倍增和涌现。各种零散的、互不相干的要素通过集成可以形成为一个极富活力的新系统。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物流能力集成, 将分散的物流能力、物流资源整合成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 可使得整合后的物流能力具有比整合前更为强大的功能效用。进行物流能力集成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核心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物流能力集成包括了信息集成、技术集成、管理集成、流程集成以及资源集成。信息集成强调信息的有效利用, 强调信息资源跨边界的整合与共享;技术集成就是要对可用的技术力量进行优化配置和整合, 形成有效的物流技术应用方案;管理集成强调集成对象之间的耦合及对象之间的协同作用, 将物流活动的各种资源要素纳入管理的范围, 并将组织内外的各种物流要素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整合, 综合运用各种不同方法、手段和工具, 促使各集成要素功能和优势互补与匹配, 产生功能倍增的效果;流程集成强调物流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强调物流流程的完整和效率;资源集成强调各方资源合理配置, 实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2. 提高企业的自组织能力
提高企业的自组织能力, 就是要增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自我积累、自我扩张与自我发展能力。“自组织”是一个系统的要素按照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形成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它使系统在特定的时空内表现出混沌性, 促使系统突破旧结构和旧功能的限制, 实现系统的突变。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物流能力是一个由各种资源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经济目标的复杂系统, 要使这些不同的物流能力在企业内能够协调运作, 使这种复杂系统从较低程度的有序走向较高程度的有序, 从而发挥系统的最大功效就必须增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自组织能力, 促使物流能力有序化。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要形成良好的自组织能力, 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动力机制、协同机制与调控机制。良好的企业文化必然包括自强不息、拼搏开拓、团结友爱的企业精神, 这是企业自激励机制产生的最根本原因。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产权制度、企业法人制度、分配制度、奖惩制度、晋升制度等都是自激励机制形成和完善的重要保障。这些制度的目的就在于打破平均主义等旧秩序, 形成一个按能力、风险、责任与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和使用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3.加强供应链建设
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单个企业要具备支持竞争优势的所有要素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为了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 获得最佳的竞争优势, 企业与企业之间必须强调协同化发展。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要把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等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组成一种环环相扣的网链结构模式, 将链上的成员看作是合作伙伴, 对整个网链实施管理。通过对链上成员间的分工与合作, 致力于整个网链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的合理化与优化, 从而提高整个网链的竞争能力。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来讲, 随着业务的拓展与规模的扩大, 物流服务呈现多样化发展, 单个企业已无法满足不同使用者差别化的需求。物资的空间转移范围扩大而在途时间要求缩短, 迫使不同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结成战略联盟, 形成一种功能互补的物流联合体, 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 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 弥补功能的不足, 从而促进企业物流能力提高和物流规模的扩大, 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为低成本高效率完成物流服务创造条件。
不同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之间以物流联合体的形式参与到供应链的运作当中, 一方面, 使得供应链上的成员之间能够将时间与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 从而提高企业物流的运作效率与效益, 另一方面,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之间也能够通过相应的分工与合作, 实现功能互补, 各自承担独立的物流环节业务委托, 面向市场高度完成物流任务, 有效克服频繁换装、多次存储、迂回运输等不必要的浪费, 而且通过信息的共享还有效地减弱了物流的不确定性, 使得各环节为保证生产连结性的安全库存大大降低, 这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4. 并购整合外部资源
现阶段我国的物流市场呈现为一种“多、小、散、弱、差”的局面。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不均匀、物流服务能力弱、物流功能不强、盈利能力不强。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物流市场掀起了第三方物流的浪潮, 一些实力较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纷纷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购买、兼并活动。如德国的DeutschePost购买了国际航空快递 (Air ExpressInternational) , 英国的MSAS全球物流公司的母公司海洋集团股份公司 (Ocean Groupplc) 买下了Exe l的母公司NFC plc, 合并成立了新的第三方物流公司Exel plc等。面对世界范围内物流业加速整合、物流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物流服务越来越广的趋势, 国内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也应积极通过兼并、联盟等手段, 整合物流资源, 尽快壮大自身的实力。扩张实力、保持优势, 既是企业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 也是其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通过并购整合, 一方面通过纵向功能整合增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服务的一体化能力, 另一方面, 通过横向整合实现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规模扩张和物流的网络化。并购整合外部资源是强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的捷径。通过并购整合, 进行资源重组, 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我国物流市场“多、小、散、弱、差”局面的改造, 使得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物流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5. 加快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特征, 作为现代物流发展主要趋势的第三方物流应改变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作业方式, 转而应以技术密集型为主。以信息主导物流活动将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信息技术通过切入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 可以增加物流各作业环节的协调与信息共享, 可以增加物流服务需求方与提供方的沟通, 从而对整个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和分析, 减少物流费用, 更好地实现物流服务的柔性化。通过“点、线、面”的立体式管理, 实现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内部流程一体化与外部供应链的统一管理, 从而有效地实现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素质的提高与整体效益的上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实施其现代化管理理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必要基础。
目前, 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了电子数据交换、条形码、销售时点信息系统、电子定货系统、虚拟增值网、数据库技术、无线射频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及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的各种流程优化和物流管理软件技术等。
6. 注重高层次物流人才的培养
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对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来讲, 目前急需的是一批既懂物流业务, 又懂经营管理, 更具物流策划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物流人才。在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的情况下,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应更为注重对在职人员的培训, 加速培养出一批懂管理、会策划、善决策经营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该项目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生产资料数字化储运服务示范工程”阶段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为:2006BAH02A19。
(作者:孙志磊.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方向:物流、电子商务;
刘朝阳, 中国黑色金属材料西北公司;
毕坤, 陕西海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篇2
甲、乙双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乙方为甲方提供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承包业务内容
1、乙方应为具有该业务操作资质的法人组织,具有自有运输工具及其自有作业团队人员;
2、乙方经营执照经营范围中允许操作该业务,且年检等手续齐备;
3、甲方将其自有业务中的部分货物取货、货物派送业务委托给乙方;
4、乙方负责按甲方要求对市内(或指定区域内)的上门取货、按货物配送单注明的地址上门派送货物,代收货款等业务;
5、乙方需保障取派货物的完好无损,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取派任务,接受甲方相关考核,承担违约处罚及违约损失。
二、乙方交通工具要求
1、乙方提供的交通工具需为乙方自有财产,且手续齐备合法;
2、乙方确保货物取派作业中,能够具有防尘防水防盗的条件和设施;
3、乙方员工需自行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与甲方无劳务关系,甲方不承担其劳务薪酬及相关保险与连带意外责任。
三、甲方权利与义务
1、甲方有业务调度权,乙方保证在合同期内按照甲方指定时间提取和派送货物;
2、甲方有考核权,合同期内对乙方的取派作业状况按照甲方的考核内容(详见附件)进行考核,并有权依据考核结果对乙方进行处罚;
3、甲方拥有交付乙方取派货物及货物价值(实物形态及相关的到付运费、代收货物的现金形态)的所有权;
4、甲方有追索因乙方责任(或过失)而产生货物(或到付运费、代收货款现金)灭失(或部分灭失)的权利;
5、甲方有按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费用的义务。
四、乙方权利与义务
1、乙方有拒绝取派禁寄品的权利;
2、乙方有拒绝超出本合同取派件服务范围的取派件权利;
3、乙方有按合同约定获得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费用的权利;
4、乙方有接受甲方取派作业考核的义务,并需严格按照甲方取派件作业标准(详见附件)进行操作,因乙方违规操作而产生的客诉由乙方承担责任及关联处罚;
5、乙方有按照到付款或代收货款金额缴纳预付货款的义务;
6、乙方有保守甲方委托货物中客户资料等信息安全的义务。
五、合同期限 20 年 月 日至20 年 月 日,一方提前终止本合同的,应提前30日书面通知对方,到期本合同自动终止。
乙方取派件服务范 围:。
六、承租费用及结算方式
1、乙方在签订合同后保证货物安全及正常送达;
2、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费用
按取派货物的件数(以运单数量为准)计件核算,计件费用为: 取件 元/件,派件 元/件;
其他约定区域,计件费用为: 取件 元/件,派件 元/件;
上述费用已经包括所有费用,甲方不再向乙方支付其他任何费用;
3、结算方式:每月 日前,乙方根据上月作业天数及取派情况与甲方核对,经双方确认无误后,乙方在20日前开具发票后领取相应的配送服务费用,甲方有权在应付费用中直接扣除各种赔偿及违约金等;
4、返还代收货款:
当天派送签收的货物,乙方第二天中午十三点前将货款汇入以下指定账户: 户 名: ;
开户行: ; 帐 号: ;
乙方如延迟返款的,按拖欠费用数额的0.3%/天向甲方支付滞纳金(或接从担保金中扣除相对应的货款)。
5、乙方自行承担各项税费的申报缴纳。
七、关于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的其他约定
1、按照甲方要求,确保甲方货物从取货时起,按时到达甲方或收货处;具体到达时间和地点按照甲方要求和交货单严格执行,不得延误;
2、乙方需严格执行货物交接单作业,并保障交接单签署的真实性;
3、无论任何情况下,乙方均不得留置或扣押甲方的货物,乙方违反此规定的按照留置或扣押的,按照每日留置或扣押货物总值的10%承担违约金,并承担由此造成的所有损失。
八、违约责任
1、自乙方取货至送达前发生货物丢失、破损和污染等,乙方免收运费,并自事故发生后2日提供相应情况书面证明,3日内按货物实际损失的价值赔偿甲方,逾期甲方有权在保证金中扣除;
2、乙方应严格查验收货人的身份,按照交货程序与收货人办理收货签字手续并交货;若乙方没有严格的查验收货人,致使收货人收错货或没有收到货,乙方免收运费并自事故发生后2日提供相应情况书面证明,3日内按货物实际损失的价值赔偿甲方,逾期甲方有权在保证金中扣除。
3、乙方每日将相应签单、运单等单据交给甲方,缺少一单除交付罚款100元以外,造成损失由乙方承担,甲方有权在保证金中扣除;
4、乙方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派送货物,若晚点一天减免该单配送费用的50%,晚点二天全免。
5、考核标准是本合同附件具有同等效力,因乙方的服务不能达到甲方考核标准时,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赔偿损失。
九、本合同在履行中发生纠纷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注册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本合同一式两份,经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具有同等效力。附件:
乙方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项目联系人身份证复印件、联系方式、考核标准。
付:保密条款
鉴于甲乙双方在上述内容开展业务合作,并已于20 年 月 日签订《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合同》(以下简称“主合同”),现双方就该项目合作中涉及的保密事宜做出如下约定,特签订本保密协议,已兹共同遵守。
第一条 保密资料的定义
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披露给对方的相关业务和技术方面的书面或其它形式的资料和信息(简称:保密资料),以及甲方依据主合同向乙方披露的甲方顾客信息和资料;
第二条 双方责任
1、甲乙双方互为保密资料的提供方和接受方,负有保密义务,承担保密责任。
2、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包括新闻界人士)公开和披露任何保密资料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保密资料。双方也须促使各自代表不向第三方(包括新闻界人士)公开或披露任何保密资料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保密资料。除非披露、公开或利用保密资料是双方从事或开展合作项目工作在通常情况下应所需的。
3、双方均须把保密资料的接触范围严格限制在因本服务合同工作需要的员工范围内;
4、除经过对方书面同意而必要进行披露外,任何一方不得将含有对方保密资料复印、复制,或者泄露给第三人;
甲方: 签字盖章: 授权联系人:
联系电话 乙方: 签字盖章: 授权联系人:
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的价格形成 篇3
面向内贸的物流服务直观而略显简单,而国际物流服务则完全不同。由于交付环节多,物流周期长,单据不统一,需要遵照不同国家的政策,存在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等原因,使其业务专业性强,价格隐性大,各种市场价格令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
一、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价格形成的机理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简称IL)指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它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第三方物流是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随着业务外包被引入国际物流的管理领域,第三方的国际物流业务得到迅速发展。第三方国际物流公司本身不一定拥有船舶、飞机、汽车、火车车皮或集装箱等运输工具,不一定直接提供运输等物流服务,而是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企业之间的联盟为纽带,将实际承担者所提供的物流服务,采用专业化手段,进行针对性的个性组合之后,向物流服务的实际需求者进行销售。
物流服务是一种无形商品,可以买卖。作为第三方的国际物流服务,同样存在服务的采购和销售过程,也就是说,它以较低的成本将国际物流服务采购回来,再以较高的价格整体销售出去,从中赚取差价。其价格确定大致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向上游主体预定国际物流服务,形成“采购价格”。公司的市场专员负责与上游主体沟通,用尽量低的价格,向能够实际承担国际物流服务的上游主体,预定相应的服务,构建自己低价格的采购网络体系。这些上游主体及其相应的物流服务如表1所示。
此时,双方往往以预定的方式,约定好对应物流服务的价格。直到第二步揽货过程中,待货物信息、港口航线信息都确定了,并与收发货人确定具体的物流服务内容以后,才正式与这些上游主体正式确定供需关系。
表1 第三方国际物流公司向上游主体采购的物流服务
第二步,向下游主体实施揽货,形成国际物流服务的“销售价格”。公司的sales负责开拓业务,在采购成本上加上公司的预期利润,确定一个高于成本的价格,向有进出口货物运输需求的收发货人,销售国际物流服务。从服务的角度看,在销售服务;从货物的角度看,其实是在“揽货”,即说服收发货人将进出口货物交付给自己代为承运,取得托单。这一步,以与收发货人签订国际物流服务合同为标志,价格作为合同的重要而关键的内容,正式确定下来。随后,可以按照双方约定,实际操办国际物流业务,从而实现公司利润。
为了很好解释定价方法,假定公司承接广西南宁市某发货人的家具出口业务,将运往北非索马里的霍比亚港口,由收货人自行到霍比亚港提货,分装入10个集装箱进行运输。经商议确定走马士基的船,走北非航线,由防城港码头启运,在香港中转,陆地运输部分由防港物流的车队承接(100元/箱),集装箱运输费用按马士基公司在该航线上的规定(1980元/箱),货物在防城港的集装箱堆场(10元/天.箱)和码头(10元/天.箱)装运,计划集港后第9天装船。假定公司要求的最低利润率为总服务价格的25%,且与各方上游主体就集装箱在这条航线上的服务签订过协议,价格如括号中所列。
那么,公司向发货人客户的报价应该是:价格=服务总成本/(1-利润率)=(1980+10*9+100+10*9)/(1-25%)=2260/(1-25%)=3013元/箱。此时,公司操办这一票业务所赚取的总利润为:3013*25%*10=7532.5元。
在本例中,为了思路清晰而简化了一些项目,如:存在装卸费用;报关和报检费用;码头会有一定期限的免费使用期;从防城到香港会产生驳船费用;集装箱的租用、做箱、拆箱和清洗也会产生费用等。在实际业务中可以按类似方法一并在“服务总成本”中进行考虑。
二、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价格的形成过程
服务价格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国际物流服务的具体情况因运输方式、货物类别、货物数量和客户需求不同而具有绝对的特殊性,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为了很好说明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价格的形成过程,本文以海运出口磷酸的价格形成为例进行详细论述。
案例:第三方国际物流公司接到发货人(A客户)的一票意向托单,A客户要求在3月中旬从广西防城港(FANGCHENG PORT)出运一批共30X20’GP磷酸(危险品,UN NO.:1805,D.G.CLASS:8.0,货物毛重26吨/20’GP),到韩国的釜山(BUSAN PORT)。A客户的意向价为 USD500/20’+DOC(全包价,ALL IN RATE),同时要求从防城港到釜山的航行时间不能超过一周。本公司对于东南亚货物的利润要求为 USD30/20’GP—USD50/20’GP。
磷酸属于危险品,全球港口与码头对收发危险品是有规定的。起运地是防城港,目前防城港停靠的班轮船不多。针对以上信息,公司开始向船东预定服务,向客户报价,并最终确定服务价格。
(一)根据经验或借助网络信息,了解货物信息、船东及其航线信息
首先,确定对方港口可以收发该种危险品货物;其次,根据以往经验,了解不同船东的信誉和服务质量,初步确定船东范围;再则,向特定船东进行直接咨询,或登录相应船东公司的网站,以了解船东及租期信息。经了解,从防城港走班轮出运的船东和航线不多,通常用泊船运至香港中转,故运输耗时相对长一些。其中,到釜山且服务较有保证的船东有:
船东一:甲公司(比如OOCL),该船东到韩国釜山(BUSAN)有三条航线:CIX/EUM/KTX4。若选择EUM航线从香港到BUSAN只需要3天时间,再加上防城港到香港的3天时间,则全程为6天,达到客户对航行时间的要求。
船东二:乙公司(比如 WHL),同理计算得知,其从防城港出运需要10天的时间,才能到达BUSAN。初步看,未能满足客户要求防城港出运一周内到达的要求。
表2 不同船公司海运航线报价信息
(二)向不同船公司发出询盘,获得相应海运报价及船期信息
(三)分析船公司的报价,并向货主初次报价
首先,依据船公司的初次报价,计算得到相应航线的采购价(全包价):
OOCL CIX/KTX4 航 线 :300+30+55+50+30+DOC=465美元+DOC;
OOCL EUM航线:350+30+55+50+30+DOC=515美元+DOC;
WHL W090航线:340+30+55+50+0+DOC=475美元+DOC。
其次,分析船公司报价:按照客人的运价要求(USD500/20’GP),确保本公司保有最低利润(USD30-50/20’GP) 的基础上,推算出船公司的全包采购价不应高于USD470/20’GP。对照上述两家船公司的初次报价可知,除OOCL的CIX/KTX4航线船可勉强达到要求外,其他组合有一定差距。
然后,向客户初次报价:由于不同客户对价格、对船期、对船东有不同的敏感性,因此可以先不过多考虑客户的价格意向。本例中,确保本公司最低利润(USD30/20’GP)情况下,如实提出三种报价方案,供客户选择。
当然,船公司报价和收发货人价格意向之间,如果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就应当在基本满足客户价格意向的前提下,报出对本公司最有利的价格,为公司留下较大利润空间。
(四)与货主和船东进一步沟通,进行议价
首先,与客户沟通得知:客户不能接受12天的船期,直接否决了方案一,并希望我们在OOCL的EUM航线或WHL的 W090航线上再做努力,但更倾向走OOCL的EUM航线。
其次,分别与不同船公司沟通,得知两家船公司3月份到韩国釜山的舱位都有富余,需要货量支持,而且本票货物属于大票货,本公司具有相当的议价优势。可见船公司给予价格优惠的可能性较大。
再则,再次向两家船公司发出还盘——提出希望给予特价支持。同时根据不同船公司给出的报价及船期服务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列出实质性的还盘理由和运价要求。
1.向OOCL明确告知:(1)走EUM航线;(2)实际货量及意向价格,要求对集装箱费用给予优惠;(3)要求减少危险品附加费到USD30/20’GP。理由是:磷酸属于8类危险品,在防城港属于常规货物,发生安全隐患事故的可能性小,航运过程中对船只、码头造成的潜在危险系数也非常小。
2.向WHL明确告知:(1)船期过长,服务达不到客人的要求,应以海运费的较大优惠来收揽此货;(2)和(3)同上。
(五)进一步向船东争取优惠价格
经过以上与两家船公司的第二次沟通,两家船公司均对此票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给予批复,同意特价申请,给出此票货物的特惠运价(对照表2的信息):1.OOCL的EUM航线:基础海运费减为USD330/20’GP+FAF+THC+DOC;危险品附加费减免至 USD30/20’GP;另外,不予限重,免收超重附加费。计算得知:优惠额度为USD70/20’GP,全包价由USD515/20’GP+FAF+THC+DOC优惠到USD445/20’GP+FAF+THC+DOC。2.WHL的W090航线:基础海运费减为USD310/20’GP+FAF+THC+DOC;危险品附加费减免至USD30/20’GP(免收超重附加费),但船期无法缩短,全程仍为10天。计算得知:优惠额度为USD50/20’GP,全包价由USD475/20’GP+FAF+THC+DOC优惠到 USD425/20’GP+FAF+THC+DOC。
表3 向客户报价的几种方案
(六)向货主再次报价,协助客户确定最后方案,形成国际物流服务的最终销售价格
简单计算得知,两家船公司的特惠运价均能满足客户对价格的最初意向要求。此时,可以加大公司利润至USD55/20’GP,对客户做出第二次报价,详见表3最后一列。该两项最终报价方案既能加大公司利润,又都能达到客户对价格预期的要求。由于该客户对船期的敏感性比对价格的敏感性大,所以最终选择OOCL(EUM航线)的服务。因此,国际物流服务的最终销售价格确定在USD500/20’GP+DOC。
三、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价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服务价格的制定是一项精细的工作。第三方国际物流服务的价格主要受成本利润、供需关系、公司的定价政策和服务方式的影响。
(一)成本、利润和市场需求
成本、利润和客户需求,是物流服务价格形成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最终价格只有既能够被市场所接受,又能够弥补成本费用,并实现一定利润,才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生存发展规律,才是正确合理的。企业服务价格的形成,其实是市场需求和企业赢利两方面相互博弈的结果,是企业主要依据市场需求、服务成本和预期利润来确定服务价格的过程。此时,产品总成本决定着价格的底数,市场需求则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价格的最高限度。
成本利润加成法成为中外企业最常用、最基本的定价方法。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当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产品总成本为基数,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产品价格。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成本的一定比例来确定预期利润,两者之和即为销售价格。此时,销售价格的计算公式为:价格=总成本*(1+既定的百分比),这里的百分比是以成本为基数的利润率。二是以销售价格作为基数确定预期利润,利润数额已经包含在销售价格中。此时,经过对上述公式进行转换,可以得到该函数关系的变形公式:价格=总成本/(1-利润率)。第二种方法是企业最常用的方式。
(二)同行同期同类服务的价格水平
同行同期同类服务的价格水平,是物流服务价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价格是价值的直接反映,同行同期同类服务的价格是市场对该服务的供需均衡价格,是市场能接受的价格尺度。公司在确定服务价格时,须调研市场上可替代服务产品的成本、价格和属性,以竞争者的服务产品的价格作为参照,对照自身物流服务的优劣,以确定最终价格。具体来说,如果自己提供的物流服务方案与竞争者的比较相似,则将价格定得接近于竞争者,以争取该笔业务;如果自己的服务和方案明显优于竞争对手,则可以将价格定得高些,反之则低些。在实践中,公司成本费用越难以估算,或者公司利润空间越大,越须考虑这个要素。
(三)公司的服务方式和定价政策
服务价格的确定应与公司的服务方式保持一致。公司服务方式解决的是如何适应物流需求者的需要,吸引更多的收发货人购买本公司的物流服务产品。时间、地点和条件变化不定。第三方国际物流公司必须使自己的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方便物流需求者,符合收发货人的需要。比如,有些第三方国际物流公司在准确得知收发货人的真实需求后,据此制订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物流方案;有时提供多套物流方案供收发货人自主选择;有时按到达区域或不同期限(如几小时内、几天内等)到达某些区域等某些服务水平标准,制订套餐式的价格,使不同需求的客户清晰明了地了解分项目的价格情况,从而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越成熟的物流服务,其服务方式越灵活多样,最终服务价格中包含越多服务方式的要素。
物流服务最终价格的确定还应考虑公司的定价政策,既要考虑公司的品牌质量、定价形象、对价格折扣的态度以及对竞争者价格反应的指导思想,也要考虑公司内部有关人员对定价的意见,还有物流运输商、仓储商等对所定价格的意见,以及本公司市场占有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7-10-15(106-120)(或 http://wenku.baidu.com/view/3c949c631ed9ad51f01df 2ad.html).
[2]陈彩凤.国际货运代理[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06(17-18、30、72).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篇4
经济全球化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多元化经营战略为企业赢得了利润, 但是没有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此同时, 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重新调整供应链管理战略, 把关键的资源放在发展核心业务上, 把自己不擅长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 由此促进了第三方物流 (TPL) 的发展。第三方物流是指除物流劳务的供需方之外的第三方服务商承担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在供应链中完成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配送等物流服务, 利用企业的专业优势, 重组这些物流服务业务, 以使得在规定的交货期内, 将规定的物品交付给指定的收货人, 同时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因此, 第三方物流拥有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高用户满意度等优点。在众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中, 由于每个服务商拥有的资源及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 往往在某一方面比其他服务商占有优势, 而其它方面却处于劣势或者相当。因此, 如何选择具有优势物流能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是决定企业物流业务外包成败的关键。
2. 传统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
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服务, 满足企业物流及相关需求, 实现企业物流价值的提升, 以及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 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 然而传统上企业在评价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时候, 没有从物流系统角度去考虑, 所选择的指标未能全面体现服务商的物流要素能力、物流运作能力、物流服务能力以及信息能力等, 以这样的评价结果来衡量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整体质量往往欠妥。因此本文从物流能力的角度出发选取合适的指标, 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进行评选, 这在评价方法上是一个创新。
3. 物流能力的含义
闫秀霞等认为, 物流能力就是企业创造和开发资源、满足用户需求、追求更好服务绩效的能力[1]。曾峰等认为, 物流能力是物流生产主体在物流系统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中, 顺利完成相关物流活动所具有的设施设备条件以及管理水平等的一个综合评价[2]。姜继锋等认为, 从物流企业层面界定, 物流能力就是指物流服务商 (物流企业) 利用所拥有和所控制的资源满足客户物流及相关需求的能力, 它包括物流硬件能力和物流软件能力[3]。马士华等认为物流能力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物流能力是指物流设施设备或物流系统的容量或能力;广义的物流能力主要是指企业的物流运作能力, 它反映的是组织的综合物流功能水平。总的来说, 物流能力 (logistics capability) , 就是指某特定的物流系统, 从接受客户需求、处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 在响应速度、物流成本、订单完成准时性和订单交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物流能力是由物流系统的物质结构 (如配送中心数量与规模、运输能力、分拣处理的设备能力等) 所形成的客观能力, 以及管理者对物流运作过程 (logistics process) 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 物流能力既包括运送货物的能力 (有形要素) , 也包括执行物流过程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无形要素) [4]。
4. 基于物流能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选指标的构建
以上这些观点为探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基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独特的市场特征, 以及在朱丹提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概念理解的基础上 (见文献[5]) , 认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是指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对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要素进行维持、组合、使用和优化, 在尽可能低的成本下, 为客户提供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物流服务, 实现客户物流价值创造的能力。它包括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所拥有的机械设备、物流设施面积等物流基本要素能力 (有形能力) , 还包括各种物流管理技术与方法、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对物流服务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 (无形能力) 。以及在这些能力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
本文以密歇根州立大学 (MSU) 提出的32种物流能力要素为基础, 结合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特点, 从物流基本要素能力, 物流运作能力, 服务能力以及信息能力四个方面对物流能力进行分解。物流基本要素能力由仓储、运输、分拣、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能力子项构成;物流运作能力由协调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合作能力、供应链整合与优化能力、成长能力子项构成;服务能力由客户响应、顾客满意度、稳定性、市场预测子项构成;信息能力由IT信息支持系统、信息系统、集成能力、信息共享子项构成。
5. 定义
设式中, w是与F相关联的权向量 (位置向量) , 满足, 且以三角模糊数形式给出的一组数据中第j大的元素, 称函数F为n维模糊有序加权调和平均 (FOWHA) 算子[6]。其中表示一个三角模糊数[7]。
6. 基于FOWHA算子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步骤
1) 假设对于某三角模糊数多属性决策问题, 有m个可行方案A1, A2, …, Am, 决策者在某一属性下对这m个方案进行两两比较, 并根据文献[8]所给出的公式, 构造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
2) 利用文献[9]可能度矩阵公式对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第i行的所有元素。进行两两比较, 并构造可能度矩阵Pi= (pij (i) ) mm, 然后求得排序向量ω (i) , 再按ωj (i) 的大小进行排序, 并得到。
3) 利用文献[10]确定权重的正态分布方法, 得到与FOWHA算子相关联的权重向量为w= (w1, w2, …, wm) T。
4) 利用FOWHA算子得到方案Ai优于其他方案的程度。
5) 对三角模糊数ai进行两两比较, 并建立可能度矩阵P= (pij) mm。然后求得排序向量ω= (ω1, ω2, …, ωm) T, 再按ωi的大小对进行排序, 从而得到方案的排序。
6) 根据以上同样的方法确定每个属性下排序效用值
7) 利用AHP方法确定每个属性的权重W= (w1, w2, …, wt) 。
8) 计算综合排序效用值为:F=Wω={f1, f2, …, fn}。
7. 算例
某企业拟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共有4个潜在的服务商 (方案) Ai (i=1, 2, 3, 4) 可供选择, 根据物流能力的组成因子, 因素集合为N={n1, n2, …, n19}。通过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组成要素原始资料的分析, 4个专家评判给出n1 (运输能力) 的方案信息。
步骤1、决策者根据n1属性对这4个潜在的合作伙伴进行两两比较, 得到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
步骤2, 对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第i行的所有元素进行两两比较, 并建立下列可能度矩阵 (不妨设决策者是风险中立的, 即λ=0.5)
然后由排序式求得排序向量
根据排序向量的大小对中第i (i=1, 2, 3, 4) 行数据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得到。
b軌11=[0.6, 0.8, 0.9], b軌12=[0.5, 0.6, 0.7], b軌13=[0.5, 0.5, 0.5], b軌14=[0.2, 0.3, 0.4]b軌21=[0.6, 0.7, 0.9], b軌22=[0.6, 0.7, 0.8], b軌23=[0.5, 0.7, 0.8], b軌24=[0.5, 0.5, 0.5]b軌31=[0.5, 0.7, 0.9], b軌32=[0.5, 0.5, 0.5], b軌33=[0.2, 0.3, 0.5], b軌34=[0.1, 0.2, 0.4]b軌41=[0.5, 0.5, 0.5], b軌42=[0.3, 0.4, 0.5], b軌43=[0.1, 0.3, 0.5], b軌44=[0.1, 0.3, 0.4]
由文献[10]计算权重的正态分布方法, 得到与FOWHA算子相关联的权重向量为
w=[0.155, 0.345, 0.345, 0.155]T
利用FOWHA算子得到方案Ai (i=1, 2, 3, 4) 优于其他方案的程度
对三角模糊数进行两两比较, 并建立可能度矩阵
然后由排序式计算出n1条件下各个方案的排序效用值为:ω1= (0.30, 0.37, 0.18, 0.15) T,
同理, 计算出其他物流能力要素各个方案的排序效用值为:
用AHP方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系数:W= (w1, w2, …, w19) = (0.0646, 0.0411, 0.0676, 0.0301, 0.0376, 0.0409, 0.0201, 0.045, 0.049, 0.053, 0.032, 0.021, 0.162, 0.054, 0.021, 0.063, 0.075, 0.045, 0.078) 。用matlab6.5计算综合排序效用值:F=Wω= (0.2398, 0.2902, 0.2769, 0.1932) 。
所以, f2>f3>f1>f4, , f2的效用值最大, 因此第三方物流服务商2为最优选择。
8. 结论
本文针对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是建立在物流能力的视角下,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体现出评价对象的物流要素能力、物流运作能力、物流服务能力以及信息能力, 与传统评选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在指标构建上的不同, 这是第一个创新之处;第二采用了一种模糊有序加权调和平均算子, 利用该算子对那些以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形式给出的决策信息进行集结, 并利用可能度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 结合实例分析, 表明该方法简单, 易于计算。从另外一个角度, 第三方物流服务需要不断提高物流要素能力、物流运作能力、物流服务能力以及信息能力, 加强物流能力的集成, 供应链的建设以及外部资源的整合, 才能在参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选中获胜。
摘要:本文针对以往评测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 以物流能力为基准, 建立了模糊有序加权调和平均 (FOWHA) 算子, 采用基于可能度的决策方案排序方法, 确定适合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实证研究验证该方法简约有效。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物流能力,模糊有序加权调和平均 (FOWHA) 算子,指标体系,选择
参考文献
[1]闫秀霞等.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J].管理学报, 2005, (9) .
[2]李夏苗等.供应链物流能力初探[J].物流科技, 2005, (9) .
[3]姜继锋, 刘志学.物流企业三种重要能力辨析[J].物流技术, 2005, (7) .
[4]马士华, 申文.企业物流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交叉作用研究[J].物流技术, 2005, (4) .
[5]朱丹.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物流能力构成探讨[J].物流科技, 2007, (4) .
[6]卫贵武.FOWHA算子及其在决策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9. (4) .
[7]Van LaarhovenPJM, PedryczW.A fuzzy extension of Saaty’s priority theory[J].Fuzzy Sets and Systems, 1983, (11) .
[8]KaufmanA, Gupta M M.Introduction to fuzzy arithmetic:theory and application[M].New York:VanNos-trand Reinhold, 1985.
[9]徐泽水.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一种排序方法[J].模糊系统与数学, 2002, 16 (1) .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篇5
一、基于f同联动机制的物流服务模式创新机制
1.服务模式创新的要素。从供需层面来讲,服务模式创新是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过程,是因存在现实需求,才有服务创新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范围界定和难易程度是制定适宜解决方案的必要前提。而通常情况下,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特定的手段和方法作为支撑,任何的服务供给机制都需要特定的技术和制度环境作为支持。为此,服务模式创新的要素是由需求、技术及制度三要素构成的,需求是服务创新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利益相关方的需求都是驱动其服务创新的关键要素。为此,需求是服务模式创新的动力源;而技术和制度作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子,其对于服务模式创新的影响显而易见,两要素的融合能够形成一个满足现实需求的服务解决机制,是服务模式创新的核心要素,诸多技术的融合将衍生出对制度环境的需求,推动制度变迁构建契合服务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制度变迁对于服务模式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障机制和效率提升上,保障机制主要是对人们互动行为中的非规范行为的惩罚约束,而效率提升机制则是以公共契约替代私人契约实现契约供给的规模经济。
2.服务模式创新机制。协同联动机制的构建是以服务模式创新方式来实现的,依据社会发展进程可将服务模式创新机制划分为正向和逆向两种,正向机制是要素驱动下的主动服务创新,要素都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且发生在现实需求之前,对服务模式创新具有前瞻性,服务模式提供的新型服务能够引导最终需求者发现自身需求,进而产生服务需求;而逆向机制则是需求驱动下的强制性变革,需求是服务模式的供给对象。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现实需求都要能获得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的分析需要借助正向机制来完成,从而获得满足需求的所需的技术及制度要素,并借助技术融合和制度变迁来解决现有服务需求。服务模式创新的逆向机制遵循正向机制的服务模式组建过程,只是服务模式创新满足的最终需求阶段成为了服务模式创新的驱动过程,将原本是服务模式创新满足现实需求的顺序,转变成现实示需求推动服务模式创新过程,这一逆向机制将服务模式创新模式封闭成为循环系统,也即需求―需求被满足―产生需求,这一需求实际上可以用来描述协物流服务与社会需求协同联动的过程。
二、协同联动机制构建的需求分析
1.协同联动机制的相关利益主体。结合上述服务模式创新机制分析可知,服务模型创新涉及诸多参与主体,都是协同联动框架内的相关利益主体,从服务供需角度分析,协同联动机制的构建主要是物流需求方及供给方,其中物流需求方,当前主要指向物流需求最大,与物流业存在密切关联性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供给方也即物流企业,其以物流需求为导向,但因自身物流服务层次和水平的限制,存在供给问题;而在供需主体之外,政府及行业协会因具备制定市场准则、规范、维持市场秩序等功能,而成为协调供需双方矛盾、提升协同联动效率的关键力量,为此派生出了监管方,其通过公共契约等方式,增强市场私人契约的达成效率,降低私人契约成本,最终实现物流供需双方的共赢发展。由此可知,物流服务系统主要涉及三方主体:供需双方及监管方,三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性。
2.协同联动机制中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分析。协同联动机制是让物流服务的各利益相关方在需求动机和行为上能够实现协同发展、互惠共赢,即一方的行为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能够为其他各方需求提供有效支撑。为此,对于协同联动框架内的相关利益主体应该明确各自的利益诉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协同联动效应的凸显。具体而言,物流服务需求方的需要有高效、低成本、便捷、优质、可信的物流服务供给,而物流供给方需求为更多的物流需求、合理的服务价格、高效率物流供应、低成本控制等条件,监管方的需求是能够实现物流监管信息获取及控制、矛盾解决机制、监管成本控制、监管收益保证等。从表面层次分析,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存在较大区别,很难提供一个能够满足各方需求的服务机制。但从深层次来看,不同利益主体需求的有效满足在解决方案上存在内在的趋同性,最终都将归结到服务模式创新上,也即技术及制度问题,通过这一路径,就从根源上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实质上,协同联动机制就是技术和制度融合下的服务模式创新问题,单纯依靠技术或制度中的任一要素都不可能实现机制的构建。
三、基于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平台的构建
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体服务平台是服务模式创新的结果,其通过物流交易系统、服务认证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评价系统及监管系统等主要功能体系的综合服务供给,促进了相关利益主体的.协同联动,从而最终实现了协同联动机制的构建。
1.物流交易系统。目前,物流服务功能设置单一,存在分布小、数量对、规模小、服务能力差等主要问题,且因信息不对称的日渐突出,物流供需双方无法实现有效对接,为突破这一发展困境,迫切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来构建物流交易系统。该系统通过交易信息、车源与运力配置、货物信息、物流需求、市场规则等的信息集成和智能分析,实现了供需信息的有效对接,精准提供物流服务供给,迎合供需双方便捷及市场需求量大的需求。同时,其降低了物流供需服务的准入门槛,并借助物流交易平台实现了供需的快速达成和反应,达到了提效降本的目的。
2.资质认证服务系统。资质认证系统是云服务技术和服务认证标准的融合支撑下,评定物流供需双方资金、服务、管理体系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评定活动,其认证的结果是企业产品合格、服务或管理能力达标的证明,可信服务要求进入物流交易平台的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都应预先进行资质认证,尤其是物流企业的专用性服务资产投入、云服务平台的企业信息管理流程和相应种类物流服务的供给基础,以及制造企业自身实施或是其他物流加工企业介入实施的辅助性的资产投入情况等都应予以重点认证。只有满足资质认证标准的才能参与到物流交易中去,并依照既定的资质标准提供物流供需服务。
3.供应链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是面向整个供应链运行和管理过程,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交易流及监管流等进行全过程、立体化管理的过程,整个管理过程涉及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销售拓展及市场延伸等多方面内容,其融合信息感知、数字挖掘技g、物联网技术、数字仓储技术、全程供应链技术等搭建了一体化快速反应的物流服务供需及监管协同联动系统,将供应链上的诸多信息通过信息化无缝连接,从而为多个利益相关主体提供安全、可靠、精准的管理信息和平台,以供应链优化管理推进协同联动的规模化效应。
4.追溯防伪系统。追溯防伪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与物流供应链上的众多信息点相连,并以融合信息集成技术、信息传输技术、智能感知及云计算等多种技术手段的信息沟通平台为基础,实现了监管部门、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的无缝信息链接、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以此对物流供需服务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而多传感物流跟踪与监控技术可实时记录物流过程中时间、位置、环境等参数变化,实现信息由告知到感知的转变,在货物出现问题时能够找到问题关键及时补救,降低服务风险,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借助RFID技术、信息集成技术、数据智能分析等技术的融合可实现防伪功能。由此,实现追溯防伪一体化发展,推进不同主体间的协同联动。
5.全程可视化系统。全程可视化系统以运营可视化、智能调度和大数据智能分析为核心,以智能感知、云计算、数据集成等技术为驱动,通过对物流资源、货运搭配、散货拼箱、跨国联运、路线优化、运力调度、车辆定位、货物跟踪、状态查询、到货通知等等信息内容的实时、全过程获取,达到全流程可视化管理,契合了“可信服务模式”的要求,确保了产品和服务的可控性,并且通过统一的协同调动能够推进协同联动效率,提升物流服务核心竞争力,促进服务非同质化发展。同时,通过完全透明、可视化的物流服务信息集成、分析和云端存储,能够为指数防伪系统和监管系统提供数据信息支撑。
6.监管系统。监管系统是确保政府及行业协会等监管部门发挥监管职能,实现对交易状态、货物验视、分拣、运输、存储、派送等物流服务过程全覆盖、无死角监控的重要支撑平台,通过GPRS定位、智能感知、移动互联网、传感器技术等可进行监控数据采集、传输及分析,并将获取的监控图像和数据通过传感网接口、移动互联接口及服务调用接口与监管部门联通。由此,实现物流服务全过程的实时查询,满足监控需求,并提高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
四、结语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无法对接日渐增加的物流服务需求,物流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诸多矛盾,迫切需要进行服务模式创新。而本文在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联动的框架下,以服务模式创新机制为出发点,通过物流服务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分析,运用服务模式创新的逆向机制构建了基于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平台,以此解决物流服务供需矛盾,推动协同联动机制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逄锦荣.基于服务模式创新的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2] 田冉.基于云平台的汽车物流服务价值链协同技术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3] 杨申燕.物联网环境下物流服务的创新与定价策略研究 [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4.
★ 商法论文
★ 浅议第三方物流与网络
★ 物流学论文
★ 第三方评价范文
★ 商法思维与民法思维的不同之处论文
★ 第三方贷款合同范本
★ 企业物流管理论文
★ 物流供应链管理论文
★ 物流论文实习报告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篇6
【關键词】第三方物流;服务方案;开发步骤
第三方物流是由产品的供应方与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来提供物流服务的一种物流服务模式。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为客户开发一个合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方案,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服务,首先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其服务的内容,为了弄清服务内容,就有必要给出客户企业典型的物流活动,然后再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典型活动。在此基础上,介绍如何进行物流服务产品设计的市场需求分析,如何进行第三方物流服务方案的定制和物流服务产品的持续改进。
一、第三方物流实务运作内容
研究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内容,必须从现代物流的源头上去考虑。现代物流的源头是生产、制造和零售类企业对采购、生产和销售等过程进行系统整合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的一系列规划、管理和运作方法。因此,研究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内容不能从第三方物流的角度去考虑,而是要从生产、制造和零售类企业的角度去考虑。从他们的角度分析物流到底有哪些功能或环节,而这些环节到底有多少是可以外包的,那些可以外包的内容,就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可以考虑的内容。对于生产和制造类企业,其物流活动包括:关键性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其中,关键性活动有:客户服务、运输、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和订单处理;支持性活动有:仓储、料搬移及处理、采购、包装、生产和运作协同、信息维护;这是从生产、制造企业的角度出发进行分类的。按照一般物流企业的角度来分类,习惯上将物流活动分为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增值服务和总体策划五大类。
二、客户物流需求分析
如果将第三方物流服务看作是一种产品,这个产品最大的特性就是个性化,几乎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物流服务项目。物流服务的个性化,源于物流需求的个性化,因此,开发第三方物流服务方案,最关键的是对客户的物流需求进行分析。好的需求分析是物流服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层次分析方法是客户物流需求分析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层次分析法中,将物流外包分为三个层次来分别做分析,这三个层次是:外包动因,外包层面,外包内容。在层次分析方法中,需求分析的层次同定制的方案的层次是相对应的。二者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需求层次物流方案层次
外包动因总指导思想
外包层面管理系统
外包内容运作系统
了解客户物流业务外包的动因对于定制物流方案,确定物流方案的主导思想非常重要。客户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有以下几个关注的焦点:关注成本型,关注能力型,关注资金型和复合关注型。复合关注型的客户,选择服务商的动因不止一个。严格来讲,大多数客户选择物流的动因都是复合关注型的,而物流公司定制的物流方案一般也是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后,取得一个折衷方案。外包动因的分析,决定了物流方案的总体设计,同时,也决定了在推介方案时,要重点向客户展示哪些东西。
一个客户企业完整的物流体系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层面,如决策规划层、管理层和运作层。不同的层面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决策管理层关注的是长期的对物流的绩效有重要影响的问题,而管理层则侧重于物流过程的组织、计划和协调等,运作层关注的是具体物流活动的安排、执行和跟踪等问题。客户企业在外包物流时,在层面上会有很大不同。最完整的外包,自然是三个层面的业务作为一个整体包给物流公司运作,但在实际中,这种外包形式并不多见。比较常见的外包是运作和管理层面的外包,其中运作层面的外包占绝对的优势。
外包内容解决物流服务中涉及的具体活动、环节等问题。关于可能的外包内容,我们在前面物流活动的内容中,已经作了分析。获取客户外包内容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客户将自己的物流需求列出来,对于物流管理比较健全的公司,一般采用这种形式;还有一种情况,客户对自己的物流需求没有明确的定义,则需要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通过调研获得。在调研客户物流需求时,应事先准备好问题集,在调研过程中,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记录客户的物流需求。
三、定制客户物流服务方案
定制客户物流服务方案相当于具体的产品设计,是第三方物流服务中最体现管理水平、策划能力和技术含量的环节,也是赢得客户的关键所在。定制客户物流服务方案过程,可以总结为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调研阶段;创新阶段;实施阶段。
调研阶段是在对客户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具体的物流过程进行分析,这个阶段的工作如下:首先要对现有的物流过程进行描述;评价现有物流体系的绩效;同本行业先进企业的物流实践进行对比。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对物流体系的绩效进行衡量,同时与行业的标杆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发现现有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调研的基础上,发现现有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就明确了创新的方向。具体的创新手段有:简化式创新,优化式创新,模仿式创新。实施阶段,并不是通常讲的具体实施过程,而是方案的实施设计。这个阶段的工作有:过程的系统化和过程自动化,所谓过程的系统化就是将方案执行的细节描述出来,便于实施人员学习和参照。集中体现过程的系统化的是物流服务计划书。为了更好的规范物流管理和作业,应该将标准操作流程按照岗位进行拆分,形成岗位工作指南,如运输人员工作指南,仓储人员工作指南等。过程自动化就是选择或开发合适的信息系统,将物流管理和运作的过程自动化,这样不只是解决了工作效率问题,还可以规范管理和运作的过程。在过程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设计组织结构、岗位职责等。
四、物流服务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能力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持续改进能力能够建立长久的客户关系,也可以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同产品创新可以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一样,物流服务的持续改进,也可以不断提出差异化的服务,以区别于竞争对手,形成竞争优势。物流服务的持续改进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有局部的完善,也有整体的重组,有设施设备的改进、也有系统的更新。物流项目的持续改进可以是既有项目内部的改善,也可以表现为物流服务项目的延伸,在特殊情况下,物流项目的持续改进还表现为全新的物流服务项目的开发。对应于以上三种情况,物流项目的持续改进划分为内涵型、外延型和开发型三种主要的类型。
为了有效实施物流服务的持续改进,就必须加强物流服务持续改进的保障措施建设。首先要树立持续改进的经营和管理理念,鼓励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要建立服务缺陷反馈机制。所谓持续改进,主要是针对物流服务中不完善的环节而言的,因此,如何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服务缺陷)就成为持续改进的关键。因此,要实施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必须建立服务缺陷反馈机制。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就是解决问题。对于一般性的问题,一般通过部门经理就可以解决,但对于比较复杂的技术性问题,解决的难度就很大,一般需要专门的技术小组来解决。要彻底的推行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还必须将持续改进纳入到对项目经理或部门经理的考评中去,从而激发管理人员推行持续改进的积极性。
理解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内容,必须从物流活动的源头分析,企业的物流活动分为关键性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每类活动包括很多内容;而第三方物流服务内容实际上就是在这些内容中进行选择,但从第三方物流企业习惯的角度,我们归纳为五大类。这些服务内容要组合成一个物流服务产品,就必须经过客户需求分析,方案定制等环节。而物流作为一个产品,同样有更新换代的问题,而物流产品的更新换代就需要对物流服务进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骆温平,谷中华.第三方物流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7.
[2]骆温平,田震.物流学[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0.8.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篇7
1.1 物流金融的发展概况
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存续时间大约为3~4年,存活5年以上的就可算是“老企业”了,“融资难”问题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随着国际顶尖物流公司的进入,国内大量尚处于发展初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物流金融应运而生。物流金融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来分,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三方面:融资与结算服务、保险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我国国内企业目前开展的物流金融服务内容主要表现为融资和结算。
在国外,UPS、马士基等大型物流公司就已涉足物流金融行业,并且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如2001年5月,美国UPS收购美国银行创办UPS CAPITAL[1],其物流金融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业务范围扩展到整个运作流程之中。2007年11月28日,UPS通过旗下的UPS资本公司(UPSCAPITAL)与上海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合作,将物流金融业务引入中国,成为第一家在华试水物流金融领域的国际性物流快递公司[2]。
近年来,物流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也相当迅速。2005年12月26日,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同推进在物流金融领域的合作创新。2006年7月18日,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外运集团在北京签署了《物流金融战略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双方在物流金融领域的全面合作。2007年9月7日,华夏银行成都分行推出其全新打造的物流金融产品。
1.2 金融机构物流金融服务内容
目前国内银行开展的物流贸易金融服务产品主要分为融资和结算两大类[3]。
融资的常见模式具体表现为仓单质押和存货质押两种形式:①存货质押融资指借方企业,将其拥有的动产作为担保,向资金提供方如银行出质,同时将质物转交给具有合法保管动产资格的物流企业(中介方)进行保管,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是物流企业参与下的动产质押业务。②仓单质押指借方企业以物流企业(中介方)开出的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信贷业务,是物流企业参与下的权利质押业务。结算类产品有资金清算、网上企业银行、银企直联系统、网上企业集团结算中心等。
2 中国物流金融发展瓶颈
2.1 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瓶颈
与国外主要由物流企业的推动有所不同,在中国该业务的发展则主要由银行起着主导作用,因而中国物流金融的业务发展制约因素也具有其独特性。
① 信用风险
一方面,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业务范围较单一,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差,往往因政策变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价格波动等因素而无力还款,企业恶意逃债的现象也不少见。因而信用风险的控制问题在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而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中较为突出。
另一方面,借贷方存在信用度不高问题,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用控制也存在很大难度。在整个运作过程中,银行的控制手段、信息渠道主要通过物流企业实现,物流公司的经营规范程度和控制力度成为整个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目前,中国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运作不规范、信息化程度低,很难达到应有的业务水平。加上目前国内的物流业市场近似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很难保证不会存在少数物流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行业道德的缺失。若其与出质人串通,或擅自处置质押物,将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
② 信息的不对称性[4]
企业以存货为担保实现动态质押,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对质押物有全面的了解。但是,相对于出质方对业务发展的熟知,金融企业则只能倚靠借贷企业单方提供的货物状况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相关参考信息,而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只是主要负责货物的仓储与配送环节,对存货的销售与变现情况很难进行准确的估量。金融机构在整个业务运作中,处于信息获取的劣势地位。
(3) 具体操作层面
抵押项目的选择以及核算比率的确定成为操作过程中的难题。为了尽量降低风险,金融机构在选择抵押物上更倾向于价格波动小、易于保管、易于变现的产品,例如成品油、成衣、有色金属等。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存货却较多的表现为半成品、原材料,这使得物流金融业务对象相当有限。确定了质押存货后,贷款核算比例的确定过程也很难加以规范,目前一般由审核员根据以往经验判断,缺乏科学依据,随意性很大。
2.2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金融瓶颈
① 企业经营水平有限
据调查,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绝大多数表现为百人以下的小型运输仓储公司,仅有11%左右规模在五百人以上[5]。受限于规模、资本等多种因素,大多数物流企业在包括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经营管理制度、员工素质的各方面都还难以达到物流金融所要求的水平。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物流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大范围开展。
② 物流行业规范性不高
目前,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组织下,已经陆续出台了多部行业操作统一标准。但就总体来看,物流行业仍然处于相对混乱的局面,各地区、各企业都有其自己的操作方式,突出表现在单据不标准且反流通性[6]、信息统计口径不统一、具体操作要求不明确等各方面,成为物流金融深入发展最大障碍之一。
3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内容与作用
有别于国外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在中国整个物流金融的开展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多起到的是一种辅助作用,为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评估协助、产品信息供应、货品监控等多方面的支持。
① 协助信用评估
在新型融资业务的推广过程中,银行多采用“1+N”或“N+1+N”模式,就是将整个供应链作为信用考核对象,从中小企业与上下游核心企业的交易结构和关系上考虑能否给予授信。由于银行缺乏对相关行业业务的了解,也很难掌握企业的真实业务状况,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信用评级时,根据相关公司无货调配状况以及业务安排为金融机构提供大量参考信息。这其中应包括:业务对象的主要供应商和核心客户,近期的业务销售状况,与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交易结构以及关系紧密程度,还有其以往借贷相关信息等等。有了物流公司的协助,金融机构才能更加了解中小企业的业务发展状况,从而给出更适当的信用额度。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银行的借贷风险。
② 产品信息供应
与传统基于信用评级的放贷机制不同,物流金融的业务形式是基于存货的质押融资。一般认为有借贷方存货做抵押,银行的还款风险应该比较低,可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货物特别是高科技产品快速贬值,还有些存货二次出售的价值很小或是根本就难以转让。相比较而言,那些价格波动较小、易于变现、不易变质的货物对贷款的保障性更大[6]。因此,银行在接受存货质押前必须掌握大量有关行业发展、交易情况以及产品保管等信息,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经营成本。而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长期从事相关行业的运输、仓储业务,无论是在对行业总体的把握上还是在存货保管方面都有与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基于此,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为银行在抵押物选择上提供有利的参考意见,在扩大银行借贷范围的同时降低金融风险。在银行必须将质物变价出售时,物流企业也可提供包括价格、渠道等各方面的建议。
(3) 货品监控
为了适应中小企业的运作特点,物流金融的质押业务在实践中多采用动态的操作模式,例如“总量控制”“不断追加部分保证金—赎出部分质押物”等操作方式[7]。在这种动态平衡中如何加强对存货的监管与控制,成为质押业务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银行的质物保管人,必须在日常的保管中加强对质押物的养护与保管,企业一旦无力还贷必须保质保量的将质物交由银行处理。在采用动态质押的业务模式下,作为出入库的控制者和存货的检验保管者,物流企业成为银行开展相关操作的主要支撑点。
4 基于物流金融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
随着中国物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行业竞争将继续加大,中国物流企业将如何在物流巨头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物流服务创新成为必由之路。在物流金融的运作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已突破了原有的仓储、配送等职能,开始参与到企业的融资流程中,提供包括出质货物监管、信用评价、货物信息供应、还款担保等多种服务,在服务创新方面有所尝试,但与世界顶级物流公司相比其服务层面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本土物流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①基于供应链层面提供物流网络优化设计服务。现代经济中,竞争已从企业层面上升到供应链水平,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找准自己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在产业上、下游的协调运作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物流金融的信用评价强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与核心企业的关系,要降低金融机构的借贷风险,增强企业的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就必须实现物流网络的优化。3PL作为连接供应链各节点的纽带,掌握着包括产、供、销等多方信息资源,对供应链有全局的把握,同时熟知物流专业知识,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引入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必将在物流网络的优化业务中占据有利地位,提高物流企业服务的附加值。
②基于物流业务的发展,为相关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例如在物流金融的运作中,针对金融企业的操作难点,利用自身业务优势,在不泄露业务对象商业机密的前提下提供相应参数,其中包括货物变现能力评估、变质风险评估、价格波动风险评估、企业信用评价等等。通过参与企业融资过程,与银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增加收入的同时锁住顾客,用服务打造企业的竞争力。当然,咨询服务供应领域不会仅限于物流金融,还可以扩展到包括投资项目策划、企业产品开发、物流成本核算等各方面。
③在质押融资中,协助银行进行抵押货物的变现。质押融资中,一旦借贷方由于各种原因无力还款,抵押物资将被银行强行变现还贷。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开设抵押物收购或中介销售等服务,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网络优势,将存货转手销售,必要时还可将半成品进行简单再加工保障企业和银行多方利益,增加公司利润,促进物流金融顺利开展,实现多赢。
④开展短期融资相关业务。物流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解决资金问题的可行渠道,但正如前文所述,由于银行自身的多方局限性,由银行作为主体推广物流金融还存在很多问题,相较之下由物流企业开展相关融资业务更符合行业要求。然而,限于法律规定,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物流公司不能以自有资金为企业垫付款项融通资金[8]。虽然就目前来看,物流企业无法直接开展金融活动,但在物流金融的巨大投资回报下,相信很快就会有相关服务开发出来,在既不违反国家规定的前提下使物流金融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下有效开展[9]。
5 结论与展望
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使得“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结合”从概念变成了现实。它在拓展了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小企业与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是一种多赢性的金融服务产品。在世界领先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以后,我国本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企业联合也好,服务创新也好,总之,中国的物流企业必须学会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安于现状必将被市场淘汰。
摘要:近年来,物流金融在国内发展迅速,成为物流企业与金融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领域。文中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对目前国内的物流金融现状、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业务所遇到的瓶颈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相应分析,进而引发出对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服务创新的思考。
关键词:物流金融,物流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分析[J].预测,2007,(26).
[2]http://www.ynxxb.com/cindex/show,2007-11-28.
[3]彭志忠.物流金融的价值链提升要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7,(4).
[4]彭志忠,王水莲.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物流金融信任机制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6).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0.
[6]李毅学,徐渝,王非.存货质:融资业务中外比较分析及案例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7).
[7]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分析[J].2007,(26).
[8]张李峰.商业银行质:监管融资模式探析[J].中国储运,2007,(11).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篇8
对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由于起步较晚,大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较陈旧,很难与跨国物流服务商相抗衡,所以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突出自己和其他企业的差别。在产业经济学中提到,同类型的产品为了避免激烈竞争、扩大市场份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现产品差异化,提供一些具有特色的增值服务。目前我国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仅仅局限在运输、仓储等传统的物流业务上,增值服务薄弱,并不能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运输费、仓储费成为传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来源,并且承担着一定的风险,
已没有什么利润可图。因此,我国的物流服务企业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就必须不断的进行业务创新,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更全面周到的物流服务。将物流业与金融业结合在一起,进行业务创新,实现资金流与物流的更好的结合,发展金融物流,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仅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源,而且加速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物流金融的概念
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物流金融是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促使流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物流与金融业务的相互需求与作用,在交易的过程中产生了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物流金融圈。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厂商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流动资金不足,而存货占用的大量资金使得厂商可能处于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是各方互利的选择。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金融的具体模式
物流金融服务是伴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而生,在物流金融服务中,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更加复杂,除了要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外,还要跟金融机构合作一起提供部分金融服务。
1. 结算业务
因为我国很多企业面临流通环节中资金流的时间差问题,第三方物流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发展自己的金融业务,为供给方融资。
(1)垫付货款模式a,如下图所示:
这种货款模式中:除了发货人与提货人签订的《购销合同》之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应该与发货人签订《物流服务合同》,在该合同中发货人应无条件承担回购义务。该模式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而言,其盈利点是将客户与自己的利害连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客户群的基础越来越稳固。这种模式可以解决资金流的时间差问题,但是风险系数较大。
(2)垫付货款模式b,如下图所示:
在垫付货款模式b中: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发货人将货权转移给银行,银行根据市场情况按一定比例提供融资。当提货人向银行偿还货款后,银行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发出放货指示,将货权还给提货人。当然,如果提货人不能在规定的期间内向银行偿还货款,银行可以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拍卖掌握在银行手中的货物或者要求发货人承担回购义务。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扮演的角色:第一,向银行提供质押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等信息,查看货权凭证原件,辨别真伪,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贷款风险。第二,一般情况下,商品是处于流动变化当中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了解其天天变动的情况,安全库存水平也就是可以融资的底线,他就可以向银行提供商品流动的情况,使银行可以及时规定融资限额。如果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就可以使整个资金周转过程透明化,使银行、生产商随时得知商品现有状况,更好地把握风险。
2. 融通仓业务
融通仓业务就是指以质押物资仓管于监管、价值评估、公共仓储、物流配送、拍卖为核心的综合性第三方物流平台。第三方物流企业可通过提供融通仓服务赢得更多的客户,以达到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济的目的;生产经营企业可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融通仓服务将银行不太愿意接受的流动资产转变成其乐意接受的动产质押品,并可获得银行贷款,满足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临时性资金需求;银行也可利用融通仓服务将潜在资金需求者变成现实的资金借贷者,在其资金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贷出更多的资金,获取更多的收益。具体模式有以下两种模式:仓单质押和保兑仓。保兑仓业务涉及的主体较多,操作较为繁琐,实质上可以看成是仓单质押的一种模式,因此以下将对仓单质押业务的模式进行主要分析。
在仓单质押业务中,融通仓根据质押人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质押贷款合同以及三方签订的仓储协议约定,根据质物寄存地点的不同,对客户企业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一是对寄存在融通仓仓储中心的质物提供仓储管理和监管服务,如图仓单质押模式a;二是对寄存在质押人经金融机构确认的其他仓库中的质物提供监管服务,必要时才提供仓储管理服务,如仓单质押模式b。
(1)仓单质押模式a
在仓单质押模式a中:因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的原材料采购与产成品销售普遍存在批量性和季节性特征,这类物资的库存往往占用了大量宝贵资金。融通仓借助其良好的仓储、配送和商贸条件,吸引辐射区域内的中小企业,作为其第三方仓储中心,并帮助企业以存放于融通仓的动产获得金融机构的质押贷款融资。融通仓不仅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可信赖的质物监管,还帮助质押贷款主体双方良好地解决质物价值评估、拍卖等难题,并有效融入中小企业产销供应链当中,提供良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在实际操作中货主一次或多次向银行还贷,银行根据货主还贷情况向货主提供提货单,融通仓根据银行的发货指令向货主交货。
(2)仓单质押模式b
仓单质押模式b是在仓单质押模式a的基础上,对地理位置的一种拓展。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客户不同,整合社会仓库资源甚至是客户自身的仓库,就近进行质押监管,极大地降低了客户的质押成本。
(3)仓单质押模式c
仓单质押模式c是仓单质押模式a、b的进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简化了原先仓单质押的流程,提高了运作效率。
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分析
发展物流金融业务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企业和银行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新型业务,达到三者共赢的效果。但是,作为一种物流与金融的创新,无疑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比如,我国的《担保法》、《合同法》中与物流金融相关的条款并不完善,其他的相关文件可以依据,这无疑会对物流金融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发货人、提货人、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此相对来说业务比较复杂,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对于物流金融的操作人员要求条件也比较高,再加之市场行情每天都在不断变化,对于质押物的评估及价格走向等条件要有准确判断;在我国现代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物流金融又会遇到一定的风险。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认识到物流金融业务会给企业带来可观利润的情况下,必须也要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一定的防范,这样才能真正使物流金融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增值业务。
参考文献
[1]周明.物流金融的价值及风险分析[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8(7):1-4.
[2]李亚林.物流金融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河南建材,2010(4):73-74.
[3]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9):18-21.
[4]张晶蓉.物流金融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物流科技,2010(9):3-5.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篇9
第三方物流(TPL)是由供需双方以外的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一种业务模式。TPL独立于供需双方,通过与双方的合作来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供需双方以合同的形式将部分或整体物流业务全权委托给TPL,不再直接参与物流活动。对TPL服务商的选择不同于对一般的物流服务商的选择,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复杂程度也更高。因此,供应链条件下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于增强企业乃至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针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研究并不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评价选择。马雪芬等建立了集成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评价选择TPL;刘志英等通过建立一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魏众等利用判断矩阵的方法来建立了评价模型等。从研究角度来看,这一类研究是基于指标体系的选择,认为只要考虑这些指标,再通过数学分析就可以合理地选择TPL。但是,实际中往往由于物流外包方与第三方物流之间没有达成一定的共同远景会导致合作失败。因此,我们要重新定性的思考。另一类是通过建立选择流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选择物流服务商的流程,但是又缺少定量的评价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两阶段选择模型:第一阶段是基于三个因素的定性思考,第二阶段是基于定性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并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为物流外包方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2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评价模型
2.1 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评价指标上,结合文献[4]和文献[5]的指标体系建立本文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指标体系。
运作能力:实现物流业务所需的车辆、仓库以及物流中心、企业提供物流业务的质量、价格等能力。具体指标包括:(1)运输和配送能力;(2)仓储能力;(3)提供增值服务;(4)信息化水平;(5)个性化能力。
服务能力:第三方物流活动是一种顾客服务活动,包括代替客户企业为客户做客户服务和针对客户企业的顾客服务。具体指标包括:(1)运输服务能力;(2)仓库管理和操作能力;(3)数据录入能力;(4)进出口业务能力;(5)费用结算能力。
信誉水平:企业与物流服务商保持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必须注重物流服务商的稳定性。具体指标包括:(1)服务价格;(2)企业实力;(3)管理水平;(4)企业形象;(5)人力资源。
根据以上说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1)建立备择集
备择集是指物流外包方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各种评价结果的集合,用大写字母V表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评价程度,我们采用满意与不满意之间的定性描述。具体表达为:V=(V1,V2,V3,V4,V5)=(满意,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不满意)。
我们采用专家打分法获得这个评价结果。对于每个维度下具体的小指标,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得出结果,例如,对于“服务价格”,我们按照市场价格和外包方对于物流成本与预期利润的预算为参照进行评价。
(2)建立权重集
权重集反映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体现了外包方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侧重点。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进行评价时,各个因素的侧重点不尽相同。所以应该对各个因素ui、uij赋予相应的权重。每个因素的权重尽可能按照隶属度函数来确定,但在实际中隶属度函数很难确定。我们采用AHP法和灰关联度法来确定权重,各个权重满足:
对应于ui的权重为A0=(a1,a2,a3)。
对应于uij的权重为Ai=(ai1,ai2,…,aij)。
(3)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模糊综合评价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对uij进行评价。把uij对应的备择集中的m个元素Vm的隶属度记为rijm,则以各个单因素评价集的隶属度为行组成的矩阵为:
各个评价因素反映了评价对象在所评价的备择集中所占的百分比。通过指标集可以直观地看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结果的满意度。
3 应用实例
假设某企业考虑将其物流业务外包,计划从4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中选择一个最佳合作伙伴。有5位专家对候选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进行打分。
3.1 建立备择集
建立三层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评语集V=(V1,V2,V3,V4,V5)=(满意,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不满意),相应的秩次是(10,8,6,4,2)。
3.2 建立权重集
我们采用AHP法和灰关联度法来确定各层因素对上一层指标的权重,得到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A0=(a1,a2,a3)=(0.535,0.268,0.179);因素层对准则层的权重如表1所示。
3.3 模糊综合评价
以服务商1为例。对“运输和配送能力”,假设5个专家中,有3个认为较好,1个认为一般,1个认为较差,则该因素的评价向量为!0,0.6,0.2,0.2,0",依次可以得到其它因素对应的评价向量。
评价矩阵B0=A0×R0=(0.102,0.254,0.319,0.212,0.113)。
同理,求出对其它服务商的评价结果。
物流外包方现在有4家待选择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经过建立上面的评价模型,可以得出4个B。
然后,计算各服务商的点值。
同理,计算出其它服务商的点值E2=6.23、E3=5.248、E4=7.454。
比较各服务商的点值可知,第4个服务商为最佳选择。
4 结束语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具有适应性较强,能弥补其他方法的不足,并且提供的信息比其他方法丰富等优点。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不能解决评价因素间相关造成的评价信息重复问题;其次,由于不同的物流服务商擅长的业务领域和经营地域不同,以及各被评价对象的因素信息量不足,有可能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区分度。
科学合理的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对于增强企业乃至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企业管理者选择最佳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为供应链中的成员选择物流服务商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马丽娟.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选择问题初探[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6):23-25.
[3]朱兵,陈绍军.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J].科技与管理,2004(3):29-31.
[4]徐新清,程钧谟,杨保亮.基于BP神经网络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9(9):85-88.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篇10
随着社会对环保的日益关注,以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环境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逆向物流受到广泛关注。在常见的两种逆向物流系统结构(企业自营逆向物流,第三方逆向物流)中,第三方逆向物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这种逆向物流的外包形式也逐步为企业所接受。所谓“第三方逆向物流”指的是企业将其逆向物流业务通过合同的形式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管理的逆向物流运营模式。企业委托第三方逆向物流,可以使得企业获得更加专业的服务,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逆向物流成本,可以使企业专注自己的核心优势。因此,可以说第三方逆向物流将是逆向物流的发展趋势。
许多学者对第三方逆向物流展开了研究,尤其是对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商的选择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但现存的文献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企业逆向物流应实行自营还是实行外包;对服务商指标体系的研究;逆向物流系统的结构特征和设计原则。研究问题的方法主要以定性分析和个案研究为主,缺乏定量的分析[1]。
在这些研究中,还很少提出一些简单实用的服务商选择的决策方法。本文将运用层次分析法,在逆向物流服务商的选择问题上做出一些尝试。
1 AHP的步骤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AHP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适用于结构较为复杂,不宜量化的决策问题,可以紧密地和主观判断及推理联系起来,对决策者的推理过程进行量化的描述,可以避免决策者在结构复杂和方案较多时的逻辑推理上产生失误。层次分析法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
1.1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1)通过对系统的深刻认识,确定该系统的总目标,弄清规划决策所涉及的范围、所要采取的措施方案和政策、实现目标的准则、策略等,广泛地收集信息。
(2)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递阶结构,按目标的不同、实现功能的差异,将系统分为几个等级层次。
(3)确定以上递阶结构中相邻层次元素间相关程度。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矩阵及矩阵运算的数学方法,确定对于上一层次的某个元素而言,本层次中与其相关元素的相对权值。
(4)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进行总排序,以确定递阶结构图中最底层各个元素的总目标中的重要程度。
(5)根据分析计算结果,考虑相应的决策。
1.2 标度和两两比较矩阵
(1)标度。为了使各个标准,或在某一标准下各方案两两比较以求得相对权重,引入刻画相对重要性的标度,如表1所示。表1中的两个因素i和j分别表示进行比较的标准或在某一标准下比较的两个方案。
(2)两两比较矩阵。由上述标度aij为元素构成的矩阵称为两两比较矩阵。两两比较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础,它的形成是决策者实际调研和主观判断综合的结果。从上面的定义可以很容易知道两两比较矩阵一定具有如下性质:
2 评价指标
评价第三方逆向物流的指标有很多[2],为简化问题,本文立足于企业的角度,从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商的基本能力,处理成本,逆向物流处置周期,客户反映,信息化水平,协调能力六个指标进行综合考虑[3]。
(1)基本能力,是指第三方服务商完成逆向物流主要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逆向物流活动中所涉及到的检验、收集、分类检测、运输、储存等能力。基本能力是企业选择服务商着重考虑的因素,它直接影响到逆向物流的成败。
(2)处理成本,它也是企业较为关心的问题。处理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逆向物流的成本问题,主要包括回收成本、再处理成本、配送成本、信息成本等内容。
(3)逆向物流处置周期,反映了服务商工作效率,周期越小,则效率越高。它主要用处置时间的长短以及处置时间的一贯性这两个小的指标衡量。
(4)客户反映,主要包括客户退货的便利性,客户满意度等。它是企业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必须关注的问题。
(5)信息化水平,是企业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手段,因此,企业在选择第三方服务商时必然对其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信息化水平主要从信息标准化程度、网络服务功能的完善性、信息跟踪能力、信息安全等四个方面去考虑。
(6)协调能力,主要是指服务商与企业、退货客户的相处能力,主要包括服务商的沟通能力、冲突解决能力、合作能力等。
3 算法示例
3.1 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首先要把企业选择服务商决策问题层次化,条理化。这个决策问题主要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目标层即为选择哪个服务商是最优的,准则层是选择时主要考虑的标准,方案层为可供选择的方案。这里运用上述六个因素作为准则层的指标。
具体如图1所示。
3.2 单一标准下的两两比较矩阵
假定,企业通过一轮筛选,选择出服务商A、B、C进入下一轮的考察。企业通过实际调研,分别得到了以下六个单一标准下的两两比较矩阵,分别如表2、表3、表4、表5、表6、表7所示,分别将相应的矩阵记为Ai(i=1,2,3,4,5,6)。
下面我们采用“规范列平均法”求出“基本能力”这一单一指标下,服务商A、B、C的相对权重。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求出两两比较矩阵每一列的总和,如表8所示。
第二步,把两两比较矩阵的每一元素除以相应列总和,得到标准两两比较矩阵,如表9所示。
第三步,计算标准两两比较矩阵的每一行的平均值,即得到所求权重,如表10所示。
从表2~10的计算结果知道,服务商A、B、C在基本能力方面的权重(或者说得分)分别为0.669,0.243,0.088,权重之和为1.000。记为:
则称W1为服务商选择问题中基本能力的特征向量。
同样的做法,可以求出其它五个标准下的特征向量,分别为:
3.3 六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决策人员根据企业的自身需求以及发展现状,给出了基本能力、处理成本、处置周期、客户反应、信息化水平、协调能力这六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把这六个指标分别记为Fi’i=1,2,…6(,其两两比较矩阵(记为A),如表11所示。
用上面介绍的方法,计算其特征向量为:
3.4 两两比较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应用层次分析法,要保持判断思维的一致性。判断思维的一致性是指专家在判断指标重要性时,各判断之间协调一致,不致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为此,引入一致性比率CR进行检验,CR=CI/RI,一般,只要CR≤0.1,就认为所得矩阵是满意的。
RI为平均一致性指标,其值见表12;
所给出的两两比较矩阵均满足一致性要求。
3.5 决策
下面将上述所有计算结果做出总结,如表14所示。
(1)根据表14,可以计算出服务商A的总得分:
同理,经计算可得到服务商B,C的总得分,如表14所示。
显然,服务商A的总得分最高,企业应将逆向物流外包给服务商A。
(2)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λmax由公式AW=λmaxW确定。
通过计算(这里省略计算步骤),可以得出以上七个两两比较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13所示。
从表13发现,所有的CR值都小于0.1,说明
则CR≤0.1,知总排序满足一致性要求。
4 几点说明
(1)算例中,在计算特征向量时采用了“规范列平均法”,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近似计算方法,其他方法(如方根法、幂乘法)亦可,当然也可以利用线形代数的知识精确求解。
(2)方法简单实用,在电子表格中可以轻松地完成相关的计算和求解,易于企业决策者掌握,可操作性强。
(3)本算例中的准则层只涉及六个指标,方案层中只有三个备选方案,模型相对简单。当模型较为复杂,指标和被选方案较多时,可以借助计算机,利用相关软件(如AHP软件包、管理运筹学软件等)去求解。
5 结束语
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商的选择是企业实行逆向物流外包时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立足于企业,建立了一个基于AHP的服务商选择决策模型,通过两两比较矩阵求得各标准的相对权重,最终求得各方案的总得分,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模型显然是成立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该模型的最大优点,它弥补了单一定性化或单一定量化的不足,为企业决策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但企业在具体操作中,应根据自身情况,将指标进一步调整和细化,从而使得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摘要:随着逆向物流的逐步发展,逆向物流外包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商的选择问题是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文章以层次分析法为工具,建立了一个服务商选择的决策模型,并结合算例,展示了模型的简单有效性,对企业科学合理地选择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第三方逆向物流,决策模型
参考文献
[1]达庆利,黄祖庆,张钦.逆向物流系统结构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管理科学,2004(1):135-136.
[2]陈春霞,刘小平.选择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商指标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6):120.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篇11
【关键词】财务共享;组织构架;构建思路
财务共享服务是实现企业集团内流程标准化和精益化的一种创新手段,也是整合财务运作、实现财务流程再造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财务共享的本质是流程的共享,其实施必须服从流程再造理论。
福特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整合企业财务资源,实施集中核算与管理,并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目前公认的世界最早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共享服务模式随后在欧美开始推广,并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2013年12月,财政部以财会[2013]20号文印发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其中第三十四条规定:“分、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提共享经济概念,指出以信息化为手段的共享服务理念是对未来共享经济在服务领域的一个重要支撑,这为我国企业集团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也使得大多数企业集团已经开始高度关注和初步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目前国内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已经组建了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如中兴通讯、海尔集团、华为集团、长虹集团等,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包装、配送等环节在内的复合型产业,具有点多、面广、线长、业务量大等特点,分、子公司众多是其核心业务结构,信息化管理是支撑整个核心结构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些特点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宜采用集权化的管理模式,以强化集团总部总体的调控能力,保证财务体系高效运转,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一、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意义和作用
1.强化集中管控。在企业内部,多级法人公司、独立核算的分公司并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着超越财务管理权限决策的问题,导致总部管理失控的情况屡见不鲜。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统一的财务制度管理和标准化的流程控制,实现对所属公司业务财务的集中管理和监控,能够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和披露财务信息,保证财务信息质量,大大增强了总部对分支机构的管控力度,规范了所属公司的财务会计行为,一些超预算、超标准及不合规支出将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整体运营风险。
2.降低管理成本。长期以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普遍奉行“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体系,不管是法人单位,还是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都设立有单独的财务部门,造成了机构的重复设置,增加了管理成本。实施财务共享,一方面可以压减各单位的财务机构设置和财务人员数量,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将财务工作中简单、重复、操作性的事务集中到总部处理,分支机构的监督、检查和审计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3.提高工作效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业务市场前端和后台数据处理的专业化分工,分、子公司可以从操作性工作中分离出来,有利于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市场开发和业务拓展中;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需要依托强大的信息化平台的支持和完善,与网银、OA和账务管理系统高度集成,以信息化为基础,财务操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和集中处理,有利于先进技术的使用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4.有利于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财务共享服务按照集团公司统一的财务制度和标准化流程进行会计核算,有利于细化和丰富核算内容,也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特别是财务人员从大量、具体、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有利于财务人员由一元的财务核算职能向多元分析决策管理职能转型,实现管理关口前移,为业务的发展和决策提供更有力支持。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架构体系
实行财务集中管理,首先应当建立一套科学、标准的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普遍实行总部-区域公司-基层单位的组织架构管理,根据其主要业务和核算工作量集中于区域公司的特点,宜在各区域管理公司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中管理本区域内财务共享事宜,并通过集团统一的财务业务信息系统将财务业务数据汇集总部,由总部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利用。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后,总部-区域公司-基层单位的职责分工具体如下:
1.总部的职能侧重于管理会计职能,主要包括财务战略规划、投资融资、资本运营、市场营销、税务管理、制度建设、绩效考核以及对所属公司业务指导和服务管理等。
2.区域公司除保留管理会计职能外,还要建立区域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区域内各分、子公司财务报账的审核、核算、支付结算以及装订保管会计档案等事务,并通过信息系统与总部实现数据对接。
3.规模较小的基层单位原则上不再设置财务部门,但可配备专职的财务人员,主要负责预算编制、税务管理、银行账户管理、业务财务单据收集与传递等工作。规模较大的基层单位可设置财务部门,保留部分管理会计职能。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思路
共享服务的本质是由信息网络技术推动的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在财务共享服务领域,它需基于统一的系统平台、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操作流程来实现。借鉴中西方业已成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实践,结合第三方物流企业实际情况,在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上,应当抓住五个方面的关键节点:管理层的支持、信息系统的整合、制度流程的统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实施方案的选择。
1.管理层的支持
实施共享服务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有效的管理创新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往往首先涉及到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调整,这需要中、高层管理人员强有力的支持。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功建设,首先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必须得到高级管理层坚定不移的认同和支持;其次,应注意与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持续的沟通,做好必要的培训和管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设和实施中,体验财务共享的优势所在。
2.信息系统的统一与整合
共享服务在技术上要有统一的系统支持。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是实现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和保障,因此,系统平台的统一搭建和整合是实现共享服务的第一步。建立一个好的平台很重要,需要有一个统一的IT标准和流程标准,更需要有一个强大的运维团队,这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搭建的前提和保障。
应该看到,经过多年的信息技术建设,稍大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基本实现了一体化互联和数据共享,并逐步实现了与分、子公司信息系统的统一,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搭建创造了必要条件。但其他管理系统,如成本费用报销、银行未达账项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实物资产管理、客商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等工作还基本上处于手工状态或信息系统孤岛,各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整合程度还不够,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信息系统需要根据变化的业务实际不断调整和优化,运维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运维团队不能仅依靠外部IT力量,企业也应培养自己的关键技术人员,尤其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商务和财务的关键专业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持续的创新、集成和优化,这是保证信息系统高效运转的关键所在。
3.规章制度与业务流程的统一
财务共享的实施需要遵循统一财务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财务集中管理要从源头抓起,要规范分、子公司的各类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制度和流程没有理顺,不统一,就会造成会计核算标准不统一。因此,规范财务集中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流程要在总部层面上实现统一,以使各区域按照统一的制度和流程标准实施集中管理,保证集中管理和核算、结算质量。
4.人力资源配置
实行财务共享服务,需要精通财务、业务、法律、保险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参与,财务人员需向业务财务、共享财务和战略财务3个领域转型。业务财务与业务单位融为一体,逐渐从会计核算领域脱离,深入到生产经营前端,为业务单位提供最精准的财务信息,防范业务风险;共享财务专职于集中核算和结算,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更规范化、更专业、更可比、全方位的数据支持;战略财务主要负责公司战略决策、税收筹划、投融资安排等,并负责统筹安排与指导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工作。
5.财务共享服务实施方案的选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涉及到企业组织的内部变革、权利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宜通过逐步试点,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在试点的公司选择上,宜选择财务商务管理基础薄弱的公司先上;在业务内容和范围上,应选择重复性高、劳动密集型、能够实现、容易见效或已经具有标准化流程的业务先上,比如应收应付账款管理、成本费用报销管理、资产管理、总账管理等,而后再逐步扩大到管控性和战略性财务职能上。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篇12
1998年UPS收购美国第一国际银行, 并将其改造成UPS的一个部门, 为其物流业务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与物流金融服务, 实现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同步化为标志,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乃至融合, 开展物流与物流金融服务成为物流企业的一个新的巨大的、潜在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UPS认为“未来的物流企业谁掌握金融服务, 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借助于金融的力量, 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 (比如怡亚通) 得以拓展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有效地促进了供应链的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 转型为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服务的第四方物流企业。据2007年4月《当代金融家》的一篇文章记载, 目前UPS和马士基的最大的利润来源都已经是物流金融服务。本文讨论了第三方物流金融模式及物流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同时提出了若干建议。
2 基于第三方物流视角的物流金融的概念
物流金融在银行、学术界、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平台提供商等不同的视角下, 概念有所不同, 本文从第三方物流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角度, 认为物流金融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利用金融机构的资源和授信为客户提供的整体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供应链解决方案其业务形式包括了采购、分销、配送、运输、仓储、结算、融资、保险等一站式服务。其中的物流与资金的结算的集成、物流与融资的集成等服务是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 供应链管理的物流和信息流层面的研究比较多, 而资金流服务的研究比较少。这一状况导致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成本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也影响到了供应链的整体运营绩效。
随着企业越来越多的把非核心业务外包, 企业获得了更低的成本优势, 但是由于核心企业往往会通过向供应商延迟付款, 采用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 等物流模式、向分销商转移库存等模式来实现企业本身的低成本运作, 但是这些做法使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形成挤压, 造成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成本高企, 比如有的企业会以近20%的损失的代价获得货款贴现。供应链的一些企业在资金的压力下不得不延迟结算, 高成本融资等, 而这些做法将使整个供应链的运营存在极大的风险。这样一些简单的成本转嫁的方式, 无疑使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不能实现利益共享的供应链管理目标, 供应链管理绩效将大打折扣。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提供, 降低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成本, 使得在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中, 这个资金流在各个节点得到统筹安排, 合理分配, 最终实现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利益共享、成本最低。
3 物流金融的服务模式
国内金融供应链融资产品的研究最初是沿着物资银行、仓单质押和保兑仓的业务总结开始的, 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主要是“融通仓”和“全程物流”模式。物流企业从服务客户的金融需求出发, 通过融资解决方案的设计, 以客户货物资产的占有为授信支持, 向银行申请融资。
3.1 融通仓模式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
(1) 融通仓融入企业原材料采购链之中
企业先获得贷款采购原材料, 然后将采购的原材料交付给第三方物流仓储中心作质押, 在贷款期间分多次偿还。方式一:金融机构先开出银行承兑汇票交给企业, 企业凭银行承兑汇票向供应商采购原材料, 将原材料准确地评估后交付给第三方仓储中心入库, 金融机构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将汇票兑现, 将款项划拨回原材料供应商的账户。方式二:“先抵押, 后质押”。企业先以金融机构认同的动产做抵押, 获得银行承兑汇票用于购买原材料, 待原材料经评估并交付仓储中心入库后, 金融机构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时将汇票兑现, 并将抵押贷款转为以该批原材料为质押物的质押贷款。
(2) 融通仓融入企业分销链之中
企业产成品下生产线后直接运至第三方物流融通仓存储, 以备销售旺季之所需。以该批成品库存做质押, 获得金融机构质押贷款, 并以产品销售收入分批偿还贷款。为保障金融机构的利益, 企业在金融机构开设专门账户, 接收销售货款, 此时通常要求企业实行款到发货的销售政策, 如果企业与金融机构另有约定, 金融机构亦可按企业接到的销售订单确认质物出库申请。第三方物流融通仓此时作为企业分销链的一环, 提供优良的仓储服务, 并作为质押企业的承运人或协助其承运人安排货物出库与发运, 保证企业产品分销物流的顺畅。
(3) 融通仓对企业信用的整合与再造
获得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和成立独特的信用担保体系是信用整合和再造的两个重要方式。方式一:融通仓享有金融机构相当的授信额度。融通仓向金融机构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提供信用担保, 金融机构授予融通仓一定的信贷额度。方式二:融通仓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包括融通仓直接成立信用担保体系、融通仓为企业申请质押贷款提供担保、融通仓以自身担保能力组织企业联保或互助担保三种方法。
3.2 按照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和资金缺口需求, 融通仓可分为三种模式
(1) 基于动产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
基于动产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主要适用于企业运营中“支付现金”到“卖出存货”的资金缺口期。融资模式体现为动产抵押和质押贷款 (以供应链企业中的库存、仓单等动产作为质押物进行融资) 。这种模式把“死”的物资或权利凭证向“活”的资产转换, 加速“动产”的流通, 能够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具体业务形式主要有“仓单质押”、“动产抵押和质押”、“保兑仓”等。
(2) 基于资金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
基于资金管理的融通仓的运作模式主要是“应付账款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 即使用应付或应收账款的单据凭证作为担保信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其中“应付账款管理”适用企业运营周期的采购阶段, 而“应收账款管理”适用融资企业“卖出存货”至“收到现金”的资金缺口期。
(3) 基于风险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
基于风险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适用于企业运营周期的各个阶段。例如, 在企业采购期, 原材料价格波动或需求变化将会导致供应链风险。基于风险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则借助金融衍生产品 (如期权、期货等) 来管理风险, 从而提高供应链绩效。融通仓服务可以一定程度降低供应链风险, 但是, 融通仓服务本身又有其固有风险, 如市场风险、商业环境风险、运营风险和信用风险等。有效风险管理是成功实施融通仓服务的关键。融通仓相关企业可以通过调整战略、战术、组织结构和风险控制机制, 利用金融衍生产品和保险产品以及运营控制来管理融通仓的相关风险。
3.3 全程物流模式
全程物流模式是现货动态质押业务的衍生和发展, 是基于“多节点在库+在途”抵押监管下的存货融资模式。具体来说, 全程物流是指在企业自身或企业集团系统合法拥有的货物存放于多个仓储节点或者运输过程的情况下, 由银行认可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上述货物做24小时全流程封闭监管, 保证总体价值高于银行授信所要求的最低价值, 在完善抵押登记的基础上, 银行向企业融资。
在此业务模式下, 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全程物流核定库存现货抵押监管是本业务风险控制的关键。因此, 第三方物流企业责任重大, 物流公司需要派驻监管员对各个仓储地点及运输渠道实施全程监管, 并将各仓储地点的存货和渠道上的在途货物核定总量总额, 并纳入库存总量的统筹管理。监管范围涵盖仓库、各类运输方式的监管。
4 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服务存在的问题
当前, 企业在选择物流服务商时越来越关注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是不是更加便利, 是否有更多的增值服务, 企业对物流公司的要求已经从最初的物流服务的需求扩展到包含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个供应链的整体服务, 因此资金的结算、融资的物流金融服务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认真思考和发展的。物流企业由于控制了客户的有效资产 (货物等动产) , 这就为物流企业向金融服务的延伸提供了基本的资产担保的支持, 同时, 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独立于银行和企业之间, 这个角色也为银行找到了货物监管、供应链融资的代理人。
然而,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金融服务也存在一些问题:
(1) 由于我国规定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金融业务, 因此, 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可能像UPS那样收购或者投资一家银行来操作金融业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与银行建立相关的合作关系。因此, 物流金融服务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 容易受到国家货币和信贷政策的影响。银行仍然希望由自己指定的物流企业来完成货物的质押监管。物流企业在这一服务过程中, 将获得两部分收益:一是物流运营收费, 二是货物评估和质押监管收费。而且, 由于物流企业成为了银行的合作伙伴, 将形成竞争对手难以跨越的门槛, 并进而打造成一种核心竞争力。但目前能有资格成为银行合作伙伴承接质押监管业务的物流企业并不多, 中储运、中外运、中远毫无疑问地走在了前列, 但绝大多数的物流企业被排除在外。银行选择合作伙伴当然要考察资质、网络、管理等方方面面, 即使合作条件放得再宽, 能进入名单的仍然是凤毛麟角。所以, 对于众多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 这个馅饼看得见、吃不着。
(2) 由于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在物流金融的业务上的技术储备不足, 相关经验缺乏, 比如, 在存货价格变动、如何迅速变现、价格确定, 增值税等问题上需要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制定细则来解决, 同时需要业务数据的共享。
(3) 我国的法律环境还不够完善, 相关的物权登记制度混乱, 缺乏统一公开的物权公示性备案系统, 第三方中介机构缺乏专业的技能和诚信。
(4) 物流环境的复杂和混乱。仓单不标准, 缺乏流动性, 运输和仓储的规范缺乏标准, 流通中的物权很难得到相应保证, 于是银行很难做到对流程进行控制, 使得风险管理无法得到无缝连接。参与物流金融的企业鱼龙混杂, 缺乏行业规范, 甚至出现了借款人和物流企业联合欺诈银行的现象。物流企业、银行、借款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 相关业务操作混乱且标准不统一。
(5)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还需要提高, 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关键在于对业务风险实施动态监控。物流企业作为借款企业的供应链的管理者, 可以清楚地知道商品的交易、流动记录和借款企业的基本状况。他们理应可以把控融资风险, 但是由于不少物流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的科学手段, 没有对大量的一手资料进行相关的整理和分析, 对风险还缺乏相应的识别、评估和控制能力, 监管成本比较高。
5 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金融的建议
(1)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政府、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联合共建物流金融业务控制平台, 根据具体产业链的特点设计物流金融产品和运营模式, 设立物流公司的监管模式、运营模式和供应链整合方案, 进行需求调查、数据收集处理、信息沟通, 使供应链物流金融的业务控制水平得到质的提升。构建物流与物流金融业务控制的信息平台, 实现银行、物流企业、借款企业的实时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
(2) 对于广大的中小物流企业来说, 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关键还是要解决资信的问题。现在有很多物流地产企业全国布点, 除了大家都会眼热的保税物流中心外, 还有一些主要针对普通货物的物流园区。这些物流园区通常具有复杂的功能定位和综合的服务能力, 如:区域配送中心 (RDC) 、快运转运中心、运输揽货站、配载服务部、售后备件中心、VMI中心、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期货物流、电子商务及配送中心、展销展示中心、信息服务和附属服务功能。综合性的普通物流园区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如传化物流基地, 将在全国规划布点达10个。中小型物流企业如果能和物流园区共同承接质押监管业务, 那申请成功的概率就很大。有了物流园区的参与或担保, 银行就可以规避风险, 放手参与业务了。这恐怕也将成为物流地产商的一个新的赢利点。
(3) 物流企业应该推进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并与物流金融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无缝衔接, 立足自身优势和业务类型, 为供应链提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体解决方案, 实现自身的升级。同时, 加强自身的风险监控和管理能力。利用金融衍生品建立物流与物流金融分散机制, 有效转移风险。
(4) 政府及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物流企业需要加强建立健全全国性的信用管理体制并完善交易环节的金融工具标准化制定工作, 规范物流金融环境。比如建立公开统一的物权登记公示备案系统, 统一标准仓单、国内贸易信用证等一些工具。
摘要:企业在选择物流服务商时越来越关注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是不是更加便利, 是否有更多的增值服务, 企业对物流公司的要求已经从最初的物流服务的需求扩展到包含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个供应链的整体服务, 因此资金的结算、融资的物流金融服务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一个新的巨大的增长点。本文研究了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物流金融,供应链
参考文献
[1]陈详锋, 朱道立.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物流[J].物流技术, 2005 (2) .
[2]朱文贵.金融供应链分析与决策[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2007.
[3]深圳发展银行与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物流金融”课题组.物流金融:新经济下的金融[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