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GIS平台论文

2024-06-19

企业级GIS平台论文(共7篇)

企业级GIS平台论文 篇1

0 引言

高新技术企业, 是指除了从事一般的生产经营活动外, 还注重对技术的研发和成果的转化, 形成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 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经济实体。

高新技术企业的兴旺发达对调整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国家的大力支持, 企业的创新热情和意识会越来越高,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高企将会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出现。

研究和掌握高企群体的成长态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高企数据的分析, 可以掌握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虽然每年各省都在统计火炬计划报告, 但基本都限于一些当年的静态数据, 缺乏相关的对比分析, 因为没有数据库及分析系统的支撑, 对于高企的区位分布, 行业领域状态, 增长的潜力等, 都无法用一个直观的方式来表达。

基于这些状况, 为了对四川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进行一个较为深入的研究, 笔者以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等技术为手段, 构建一个多维的管理系统, 实现对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的管理和研究, 通过分析其现状, 挖掘影响高企发展的因素, 并提出一些发展的建议。

1 研究的区域概况

四川省, 位于我国西南腹地, 幅员面积48.6万平方公里, 辖18地级市3个自治州181个县, 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工业、农业、军事、旅游、文化大省。境内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运输齐备, 交通四通八达。省内教育资源丰富、人才济济, 拥有大学科技园、产业园200多个, 其中,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级5家、省级5家, 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19家、省级28家, 大学科技园国家级5家、省级6家。2015年, 全省企业总量792567家, 全国排名第8, 生产制造指数全国排名12, 信息技术指数全国排名第8, 服务指数全国排名第11, 金融指数全国排名第8。机械、电子、冶金、化工、航空航天、核工业、医药、建筑材料、食品、丝绸、皮革等行业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影响和地位。已初步形成特色各异的产业技术集群, 如:德阳的重工业和制造业信息化, 绵阳的电子信息和军转民产业, 宜宾、泸州的长江上游白酒经济带、精密工程机械业, 南充、遂宁、广安、达州的纺织、印染和汽车零部件业, 自贡的盐化工、机械制造业, 攀枝花、西昌的有色金属和以钒钛磁铁矿业, 乐山、雅安、眉山的生物医药业等。

2 研究的方法

2.1 搭建大平台

平台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信息系统 (IS) 两大系统优势, 融汇了数字地图、卫星地图、全球定位系统及数字信息化等先进技术, 构建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平台。

2.2 建立大数据

通过建立数据库, 选取了2010年—2015年的企业数据进行研究, 将企业的地理位置、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化录入、存储, 并建立数据表链接和关系数据库模型, 实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空间浏览、信息查询、统计与分析等。

2.3 查询与分析

通过平台, 可以对高企的地理位置分布情况进行浏览, 对历年的数据进行查询、分析, 以及进一步对高企的领域结构进行深入剖析, 对区位分布情况进行统计, 对增长率、增长潜力进行预测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企数量增长迅速

通过对2010-2015年的高企数量进行的同比增长分析, 可以看出:2012年之前四川省的高企数量增长处于一个较缓慢的阶段, 数量也非常少, 仅千余家。但是从2012年起, 却呈现出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态势, 跳跃式地出现两位数的放量增长, 很快就从2010年的1000余家发展到2014年的2000多家, 实现了5年翻番 (表1所示) 。

高企的快速增长与四川赢得的发展机遇有着重大关系。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召开,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政策的出台与实施, 以及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国家级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成都新机场等项目的开工建设, 都为四川迎来了一次次的重大机遇,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未来四川的经济增长仍将高位运行, 高企的增长潜力巨大。

3.2 高企领域发展不均衡

图1所示, 高新技术企业按行业被分为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及节能、高技术服务业、资源与环境、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8大领域。平台数据显示:2015年四川省电子信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新材料技术、生物与新医药4个领域占比85%, 而其它4个领域仅占15%。由此可见, 行业发展分化严重, 领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从好的一面看, 反映了四川的企业在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材料技术方面表现出的踊跃与积极, 以及在电子信息和生物与新医药方面所具备的基础优势。但从不好的一面, 则需要加大对航空、新能源、高技术、资源环境等行业的发展支持。

3.3 高企区位分布差异较大

图2所示, 2015年, 四川21个地市州高新技术企业共计2707家, 其中, 成都市1753家, 占比65%, 占据了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半, 其它的20个地市州合计才占35%, 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巴中市、达州市等几个市州仅有寥寥几家, 可见市州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均衡。

从分布情况上看, 高企的形态分布还存在着明显的集中与分散。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 因为良好的交通、信息、区位等优势, 对高企的聚集效应明显。而甘、阿、凉与秦巴山区等地受地形、交通、位置等因素的制约, 及基础条件落后, 导致这些地区高企数量稀少且分布零落。其分布形态大致可归为集中式、组团式和条带式、零星式4类。为了进一步分析其成因, 笔者在平台上叠加了交通、水系、地形等地图数据, 通过图层间的对比与分析, 大致可以得出:高企群体分布的形态特征与各地的地型和地理条件成正相关, 那些地理条件好的地区高企分布多而密, 地理条件差的地区高企分布少而稀, 且其分布形态与地形紧密重合, 这将对以后的园区、孵化器规划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3.4 高企总体数量偏低、偏少

2015年, 四川省登记企业792567家, 其中高企2707家, 仅占企业总量的0.3%, 可见高企认定的比例严重偏低。全省仅有遂宁市、成都市、自贡市、资阳市、攀枝花市、绵阳市、德阳市、乐山市、广安市9个地市达到了平均线水平, 且都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和川南经济区, 川东北、川西北和攀西经济区数量都特别稀少。

近几年, 省政府不断出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同时在全省加大了对高企认定的宣传培训, 增强了企业对高企的认识, 提高了高企认定的积极性, 所以出现了高企数量的井喷增长。但从全国来看, 四川省的高企发展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的阶段, 在数量上与江苏省、广东省相比, 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未来, 四川还需要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提升对企业服务的软实力, 争取更多的企业能够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化。

4 发展建议

4.1 协调区域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既要突出成都市在四川的核心与优势地位, 同时还需要协调各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方面, 通过示范引领, 促进成德绵等发展快速地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另一方面, 通过政策对口帮扶, 加大对甘阿凉和秦巴山区的支持力度, 根据各地的实际需求实行因宜施政, 切实解决当地企业的发展难题, 采取政策组合拳的形式, 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形成帮扶合力。

4.2 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企业对自身要求的不断提高, 未来的高企群体将不再满足于以前简单的科技中介服务, 他们需要的是更加系统、专业、深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服务。这就要求各服务机构站在服务区域与服务行业的高度, 建立一种全新的服务体系, 其服务的范围能涵盖企业需求的各个方面, 服务的能力能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阶段, 既能解决共性的也能满足个性化的。对此, 要充分发挥全省144家省市县三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之间的联动作用, 形成多点对多点、多极对多极的协作模式, 为各地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企业排解技术、资金、人才、咨询、财务等方面的难题。

4.3 打造集群发展, 突出区域特色

未来的企业发展必须走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只有建立产业集群, 才能促进企业集团向纵向一体化发展, 才能增强企业在原料供应、生产成本、销售渠道、信息灵敏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 一个地区只有通过走产业集群的路子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也才能彰显地区的区域特色。未来, 四川在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项目建设过程中, 就需要按照集群发展的思维来进行, 把本地的产业发展办出模式, 办出特色。

5 结语

本文建立的GIS管理平台, 帮助我们较好地掌握了四川高企的历史、现状, 以及其中十分重要的空间分布形态, 有利于政府更好地指导全省高企、园区、基地的发展与建设。同时, 对高企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可以预见, 未来四川省在服务高企发展上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政府机构和社会服务中介都需要不断增强与提升服务的能力, 四川高企的发展还将有很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孙强, 吴振信, 贠立艳.高新技术企业特点及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 (01) :22-24.

[2]王宏起, 王珊珊.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综合优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11) :48-52.

[3]王瑞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 2005.

[4]周荣征.四川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6.

[5]郑国华.浅析实现高新企业认定的几个重点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24) .

[6]高新雨.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地区专业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 2015.

[7]汪牡兰.苏州市高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研究[D].苏州大学, 2015.

基于开发GIS的软件平台 篇2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 是用于回答具有物质属性和空间坐标且与时间相关联问题的艺术、科学、工程和技术的统称, 是以计算机为工具, 用来创建和描述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及其时空特征和时空关联特性的数字表达方法。GIS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测绘科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它作为对地域空间分布相关的地理数据及其属性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的软件系统和开发工具, 是一个图形与数据完美结合的系统, 它不仅能将所需要的数据更形象、更直观地与图形紧密联系起来, 而且能把结果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出来, 这给管理决策人员更科学、更直观、更准确、更及时地制定计划、处理问题提供了依据。

目前GIS已经快速的应用到各个领域, 发展速度非常快, 好多高校相应也开设了相关专业, 然而GIS的开发平台众多, 开发平台也各有优势, 在进行GIS开发过程中, 选择一个好的平台无疑是尤为重要的。下面就对目前GIS开发平台做以分类阐述。

2、GIS开发平台阐述

2.1 国外商业平台

国外商业平台主要有:Mapxtreme, ArcIMS, Geomedia Webmap。

MapXtreme是MapInfo公司推出的基于因特网/内联网的地图服务器。通过对GIS软件MapInfo和MapX的功能集成, 信息管理员只需要在Web服务器上安装MapXtreme, 并对其进行编程和管理, 用户通过Web浏览器访问MapXtreme获取所提供的GIS功能。MapXtreme采用的是服务器端解决方案。MapXtreme系统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顶层是因特网技术, 保证了系统的标准性、开放性和先进性;底层是图形平台MapInfo Professional和基于ActiveX技术的MapX控件技术;中间的是MapXtreme, 作为服务器端的新一代地图应用服务运行模式, 采用内置开发工具、进程调度器、分布应用模式等新技术。MapXtreme基本不改变服务器端原有的GIS系统函数, 几乎所有的操作分析。其特点, 所有的地图数据和应用程序都放在Server端, 客户端只是提出请求, 所有的响应都在Server端完成。只需在Server端进行系统维护即可, 客户端无须任何维护, 大大降低了系统维护的工作量。

ArcIMS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GIS应用系统开发软件, 它提供了多方位的Web GIS解决策略, 应用了JavaApplet, Java Servlet, XML等技术, 总体结构比较符合Web GIS模型, 在功能和效率上也优于其他同类产品 (尤其是在数据传输和浏览器端地图操作等方面) , ArcIMS总体上由4部分组成, 分别是客户端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管理层和ArcIMS网站管理工具。ArcIMS是运行在Java2TM环境下的Internet应用程序。其特点, 可以在服务器和浏览器或其他客户间建立"数据流"。这一功能使得用户可以将本地数据与Internet上的数据结合起来, 从而为用户和数据发布者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GeoMedia WebMap融入了崭新的OpenGIS思想, 采用分布式结构, 以HTML为应用层协议标准, 以通用的浏览器为客户端软件, 通过Microsoft Active Server Pages (微软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 , 客户端浏览器向服务器提出申请, 所有程序都将在服务器端执行。当程序执行完毕后, 服务器仅将执行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浏览器。其特点。直接访问多源数据;数据的标准化;动态发布ActiveCGM矢量图形, 实时发布、实时更新;客户端可进行空间分析;易于开发;维护简单、客户端操作简便。

Google Earth是进年来网络空间信息服务领域热门软件之一, 该软件提供应用开发接口API, 可以使得用户开发自己的应用系统。Google Maps API是Google自己推出编程API, 可以让全世界对Google Maps有兴趣的程序设计师自行开发基于Google Maps的服务, 建立自己的地图网站。

2.2 国内商业平台

SuperMap GIS是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平台应用对象:SuperMap GIS系列软件主要面向部门级以及企业级的大型GIS应用。技术特点:该系列平台在其技术内核即数据模型上, 多源数据集成, 海量空间数据管理, 地图编辑, 空间分析等方面都具有很强大的能力。该平台的各项功能和AcrInfo系列软件很相似, 但是在系统稳定性方面存在着不足。应用开发上:SuperMap组件对象封装粒度适中, 使用灵活且易于掌握。SuperMap III大型组件式GIS软件开发平台功能强大, 由一系列控件组成, 既可以协同工作, 也可以任意裁减, 具有高度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Mapbar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地图引擎技术, 开发出了符合电信级标准的"GEOSPATIAL"综合地图服务平台,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拓展性和稳定性, 可统一支持网络地图 (WEBGIS) 和2G/3G无线网络地图应用, 专业的Web程序开发者, 更可通过API接口中的地址匹配和Ajax查询组件等与自己的应用数据库巧妙结合, 从而制作出一个动态更新的电子地图。

2.3 国外开源平台

GIS领域的应用级开发, 离不开底层平台的支持, 国外有ESRI、Intergraph、Mapinfo等知名的商业平台提供商, 也有数以百计的开源GIS项目组。由于GIS是一种可视化的信息管理技术, 和图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开源GIS项目大多采用C、C++、Java语言编写, 其中又以Java开发的最多。

Deegree是一个德国的开源GIS项目, 它遵循OGC制定的国际规范, 服务器端兼容WMS、WFS、WCS标准。平台可以读写GML文件, ESRI的SHP文件, Mapinfo的MIF文件。空间数据库支持Oracle、MySQL、PostgreSQL/PostGIS, 可以用于开发C/S和B/S结构的GIS/WEBGIS系统。

Openmap是由美国BBN公司资助的开源GIS项目, 它采用JavaBean组件软件结构开发, 用它提供的JavaBean搭建一个C S软件非常简单。服务器端兼容WMS标准, 平台可以读写ESRI的SHP、E00文件, Mapinfo的MIF文件 (仅支持点) , 空间数据库支持My SQL。

2.4 自行开发平台

在GIS开发过程中还有一部分用户自行开发的平台, 这一部分平台在功能和使用范围方面都较弱。

3、GIS平台展望

目前GIS开发应用平台较多, 其中基于WEB的GIS开发平台发展最为迅速 (如J2EE, .NET开发平台) , 就未来GIS将向着数据标准化 (Interoperable GIS) 、数据多维化 (3D&4D GIS) 、系统集成化 (Component GIS) 、系统智能化 (Cyber GIS) 、平台网络化 (Web GIS) 和应用社会化 (数字地球DE) 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来, 对开发平台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GIS开发平台具备这方面的开发功能。

4、小结

GIS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 选择一个好的开发平台对GIS开发者来说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目前GIS开发应用中的软件平台做了分类阐述, 并进行初步分析, 就未来GIS开发平台做了展望。希望通过本文为准备进行GIS开发的人员在开发平台选择方面起到借鉴作用。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GIS的开发软件平台进行阐述, 对各个平台做了初步分析, 并对未来开发GIS平台做了展望。

关键词:GIS,平台,开发

参考文献

[1].刘仁义, 朱焱。WebGIS技术信息查询系统开发及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1, 18[3]102-104。

[2].常乐。WebGIS应用技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1

[3].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4].张正兰, 刘耀东, 张明.基于ArcIMS的WebGIS系统开发[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OO432[1]114

企业级GIS平台论文 篇3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信息化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实施基础,构建先进的三维、动态、可视化电网管理平台,是智能电网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技术发展重点之一。

电网三维GIS管理平台提供无缝的图像化接口,具有实时功能,将来自于各渠道的电网信息以动态系统拓扑模型的方式集成在一起,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结合某市电网集成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对电网三维GIS管理平台的系统框架设计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1 三维GIS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

三维GIS以立体造型技术给用户展现地理空间现象,能够表达空间对象间的平面关系。对空间对象进行三维空间分析和操作也是三维GIS特有的功能。从三维GIS技术的研发基础来看,当前三维GIS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两大趋势:

(1)应用范围从三维可视化领域向三维地理信息展示发展。

这一点同早期的二维GIS来源于计算机制图管理一样,是从可视化角度出发的,目的是将地理数据变为可见的地理信息。

(2)管理模式从分散数据库向系统集成拓展。

三维GIS存储和管理海量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基于分散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将三维可视化与三维空间对象管理相耦合,形成集成系统。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成熟完整的三维GIS系统,与三维GIS相关的系统大多集中在三维可视化方面,如EVS、Vis5D、Voxel、医学可视化以及各种CAD软件等,也有一些三维系统部分实现三维GIS的功能,比较有名的软件有LYNX、IVM、GOCAD、I/EMS、SGM等。

2 系统框架设计

电网三维GIS管理平台框架如图1所示,平台综合运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方法与技术,利用三维建模工具制作某市城区范围内的地物模型,以及变压器、杆塔、输电线、开关、电容、电机等设备实体,模拟建筑物、街道以及周围环境,通过纹理渲染,在三维虚拟环境下呈现人际交互界面,实现电网设备管理的实时化、运行信息统计与分析的直观化,为电网企业业务部门提供多专业、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服务。

3 系统关键技术

根据区域电网现行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充分考虑电网在管理和业务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系统在三维GIS平台上集成了设备管理、电网巡检、缺陷管理、客户服务、移动抢修等多种功能。系统以加密传输的方式实现数据库以及系统安全访问机制。

电网三维GIS管理平台的构建流程如图2所示。

(1)构建区域内的地物和设备的自定义相对坐标系,并与GPS坐标进行匹配。

(2)制作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电力设备的3DMAX模型,进行纹理渲染。

(3)构造建设区域及其周边扩展区域地表纹理,包括道路、绿地等。

(4)扩展建设区域,以简单建筑等要素充实场景内容。

(5)通过Skyline系列的Terrabuild、TerraExplorer Pro软件集成场景,进行加载模型以及模拟环境操作。

(6)在Visual Studio环境中结合TerraExplorer View开发三维浏览模块,构建三维GIS环境下的电网集成管理平台。

3.1 外业调绘及纹理采集

系统以实现局部地区三维地理信息数据的虚拟浏览为目标,通过外业调绘和纹理采集实现基础数据的准备。

3.1.1 外业调绘

外业调绘流程首先定义坐标基准与高程,内容根据提供的图纸进行实地调绘。采集建筑物、变压器、杆塔、输电线、开关、电容、电机等实体尺寸。

3.1.2 纹理采集

对建筑物及设备的纹理照片进行采集,表示出建筑物之间的连带关系,以便清晰显示不同建筑物的纹理。考虑到贴图的需要,拍摄角度尽量采取正拍、全景,减小拍摄仰角。拍摄建筑物正面全景,以便把握建筑物整体结构和比例。

3.1.3 底图处理

按照外业测图和调绘成果,在AutoCAD中处理适合建模的基础底图,所有建模内容,均应在该底图中进行表达。

3.2 模型制作与场景集成

系统通过模型制作与场景集成流程,完成虚拟环境的构建。

3.2.1 模型制作

在3DMAX中建立建筑物及电力设备模型,根据系统建设的需要,制作建筑物的简单模型和电力设备的精细模型。通过场景充实,形成整体区域的模型文件。

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优化,在维持模型显示效果的前提下,使用尽可能少的点、面和多边形。建模完成后对模型进行简化,不显示的面全部删掉,以减少模型中点和面的数量,提高场景运行速度,一般简单模型的面数不超过20个,精细模型不超过1 000个面。

3.2.2 场景集成

在Skyline的TerraExplorer Pro环境中进行场景集成和模型加载,并对模型的位置、大小、方位进行调整;利用树木等辅助纹理进行场景整饰,最大程度地虚拟区域内真实场景。在区域外使用简单模型和树木纹理充实场景。最后对三维场景进行打包,生成FLY格式的工程文件,方便用户快速浏览。

4 系统实现

系统提供给某供电局内各部门的专业用户使用,各级用户可由电网三维GIS管理平台直观地浏览设备的分布和实时运行状态,查看各种专题地图,掌握全局电网的宏观状况。

在4D技术(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线划地图DLG)的支持下,将区域信息以三维GIS形式直观表现出来,便于管理人员直观决策。系统在三维GIS平台上,具有GIS数据显示与分析、管理决策支持等基本功能,包括设备管理、图形数据管理、巡检与缺陷管理、图档与报表管理、客服与故障管理、移动抢修管理等子系统。

电网三维GIS管理平台的设备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电网编辑、设施编辑、设备查询、图层加载、线路管理等功能。可对设备运行与检修的技术资料进行归档管理,查询设备运行管理过程中的规程规定、技术指标、线路维护、检修记录等。图形数据管理子系统用三维模型表示建设范围内的地表特征和电力设备。可进行漫游、缩放、旋转及飞行浏览等操作,方便用户多种方式查询输电网的数据资料,包括线路的电压等级、连接方式、起止点、回路数、路径长度、导线型号等设备属性,并可以直观地在三维场景中显示耐张段。图形数据管理子系统如图3所示。

基于3D-GIS平台,巡检与缺陷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巡检任务分配与监控、缺陷报告、消缺处理以及缺陷汇总分析功能;图档与报表管理子系统支持对电网实际接线图、电网地理接线图、变电站一次接线图、电网规划图等浏览及绘制功能;客服与故障管理接收来自多渠道的故障报告,判断电网故障位置与设备,向调度员提供故障隔离方案,从而迅速恢复供电;移动抢修管理子系统提供地形与道路快速定位功能,方便用户依据道路名称进行图形快速定位。

5 结语

电网三维GIS管理平台避免了传统信息系统在处理图形和数据时的分离,将设备属性与地理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地理信息技术在电网管理中的典型应用。系统框架设计是系统实施的基础,外业调绘与纹理采集、模型制作与场景集成是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平台在某市实施以来,运行稳定,有效满足了电网管理工作快速、高效、及时的需求。

三维GIS技术在电网管理中具有形式丰富、形象直观等二维GIS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复杂建筑物建模、纹理提取、信息获取和卫星遥感图像矢量化等方面,三维GIS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先进的三维、动态、可视化电网管理平台,是智能电网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技术发展重点之一。概述了三维GI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设计了电网三维GIS管理平台框架,研究了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外业调绘及纹理采集、模型制作及场景集成等关键技术。系统实施效果表明,电网三维GIS管理平台满足了电网管理需求,有效提高了管理水平。

关键词:三维GIS,电网管理,系统集成

参考文献

[1]陶琼,朱大明.三维GIS的发展趋势与建模分析[J].地矿测绘,2008,24(4):35- 37.

[2]肖乐斌,钟耳顺,刘纪远.三维GIS的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1, 9(6):843-848.

[3]贾瑞生,姜岩,孙红梅.三维地形建模与可视化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 2006(18):330-332.

[4]承继成,林珲,李琦.数字城市——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吴立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企业级GIS平台论文 篇4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救援过程中涉及种类、数量繁多的救援资源和救援单位[2,3]。现有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灾区状况、救援设备、救援队伍、救援专家、救援路线等信息不能快速准确发布共享,造成时间延迟、决策困难、信息沟通不畅、协同救援困难,致使救援资源得不到很好的整合利用[2,4,5,6,7,8]。为保障突发事故时救援指挥调度的时效性、联动性、多方协同救援交互性,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救援资源进行监管,以高效信息流的管理实现对救援资源的高效调度,提高现有救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对设计空间地理信息的内容进行存储、分析、处理和显示的技术,通过对空间信息和各类属性信息的管理,实现各类复杂抽象数据的可视化显示,可以辅助应急救援管理和指挥决策[9]。通过立足应急响应流程,在GIS平台上,融合网络、物联网、传感器、GPS移动定位、通信、灾区环境侦测等技术,构建灾区信息、救援指挥决策、救援资源调度管理三者无缝衔接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将有助于提高煤矿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可以帮助提高多部门多单位的跨区域协同作战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我国矿山应急救援响应速度、指挥决策水平和救援能力。

1 应急管理信息平台体系架构设计

煤矿应急的相关信息来源丰富,存在多元异构的数据标准化问题,需要在现有应急管理体系和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考虑系统与不同应急指挥部门各种系统的互相连通与系统拓展性能,采用分层分模块的体系架构设计。为架构“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协同应急救援体系,将基于GIS的矿山应急救援管理信息平台设计为包括接口驱动层、数据集成层、应用服务层和界面接口层的4层架构,如图1所示。

1. 1 接口驱动层

接口驱动层主要实现对数据库、GIS系统、有线/无线通信,以及不同硬件的驱动控制功能,用于将系统相关的多种信息与设备接入。通过接口驱动层的设计,为不同设备的接入及与其他系统的连接提供灵活的可配置手段。

1. 2 数据集成层

数据集成层主要完成多种与救援相关的异构信息集中管理,通过中心数据库的管理功能,实现对地理信息、调度信息、救援资源信息和灾区信息的集中管理,为应用服务层调用不同的数据提供支撑。

1. 3 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主要为实现系统的功能,共分为救援资源管理、救援预案管理、辅助救援决策和救援指挥调度4个子系统,功能涵盖日常监管、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事故统计上报等。其中救援资源管理子系统主要对救援过程涉及到的人员、装备、队伍、物资、信息等,实现位置、数量、状态、详细信息等的登记、查询、编辑与管理。

1. 4 界面接口层

界面接口层主要实现对用户权限、应用程序接口服务等的控制管理,完成用户与系统的交互。

2 基于 GIS 的矿山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

1) 救援资源及信息登记管理与动态监测。主要实现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机构、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应急预案、专家库、井下救灾装备与避险设施、案例和技术资料等多方资源和信息的在线登记管理。同时针对重要装备和物资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监视其库存或状态,实现重要信息在系统内的实时更新显示,解决应急救援时系统内重要信息时效性的问题。

2) 应急值守。主要完成事故发生前的应急值守、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及救援结束后的登记管理。根据应急预案的响应流程,实现预警信息、突发事件、行政事务等快速分类处置和报送,提高应急响应速度,通过短信、电话、网络等通信平台辅助动态应急救援方案的指挥下达。

3) 基于GIS的灾区信息三维可视化管理。通过日常对矿图三维数字化管理及井下避险设施的登记管理,在事故发生后,可以通过不同图层实现对井下避难硐室、救生舱、过渡站、压风自救系统、通风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煤矿通信联络系统等设备的状况参数、相关数据与井下地理信息结合,在GIS平台基础上实现井下不同救灾避险设施的三维可视化显示与管理,可以为制订不同的救援方案提供依据。

4) 基于GIS的多方救援协同标绘与定位。通过将GIS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结合,给出GIS地图上各种救援资源的分布式显示,采用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实现多方救援信息实时在线协同标绘,进而实现救援信息的实时集中发布共享。同时利用地面GPS /北斗导航、井下wifi定位等技术,实现对救援人员和救援资源信息的实时定位显示。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资源调度和行动部署的多方全程跟踪与定位指挥。

5) GIS数字地图上的煤矿事故救援预案数字化及多方在线推演。通过将系统的建设按照分级分模块的方式构建完成,在不同预案给出后,可以在系统内通过调用不同底层模块实现救援预案指挥调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借助于GIS、计算机等技术,采用多方救援人员在线方式对应急预案制订的救援过程进行模拟推演,检验预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有效控制演练成本情况下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以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对应措施,最终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6) 基于GIS的救援辅助决策。根据矿山事故情况及周边信息、应急处置力量和资源的空间分布等信息,利用GIS网络分析、空间分析等功能,生成综合预测分析结果,制订应急救援的处置方案,基于电子地图标绘应急资源位置、生成救援物资的分布、救援人员的行进路线等方案,形成基于电子地图的实战化作战指南。同时,可根据现场救援指挥专家组意见不断完善调优方案,形成最终可实施的救援方案,并通过系统实时下达救援指挥调度指令。

3 平台的实现

3.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GIS的开发主要有3种方式,即独立开发、单纯二次开发和集成二次开发。独立开发指利用通用的软件开发平台和数据库系统,独立设计完成空间数据存储处理及可视化等功能模块,开发完全独立于GIS平台软件。单纯二次开发指选用一定GIS平台,借助平台内嵌的脚本语言调用相关接口进行功能二次开发,如利用Arcview提供的Avenue语言,Map Info Professional提供的Map Basic语言。集成二次开发指利用专业的GIS工具软件开发包实现GIS的基本功能,如Arc Engine、Map Info等,同时采用通用软件开发平台如Delphi、Visual C + +/C #、VisualBasic、Java Script等集成GIS二次开发包中的功能。

比较而言,独立开发方式难度过大,程序鲁棒性难有保障。单纯二次开发受GIS平台功能制约,可移植性较差,难以跟应急救援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其他模块形成很好的对接。所以,本系统GIS部分的开发采用集成二次开发方式。

3. 2 数据库实现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大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单纯以文件系统方式管理空间数据,会出现数据维护访问困难、并发共享冲突等问题,需要采用数据库管理结构化数据。目前基于GIS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实现主要有两种方式: 面向对象数据库方式和对象关系型数据库方式。前者将对象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操作方法等统一封装,由数据库管理,是一种非常适合空间数据管理的方式,但目前该技术尚不成熟。本系统的开发采用Oracle、SQL Server等关系数据库,通过调用Arc SDE等数据库引擎,构建对象—关系型的空间网络数据库,实现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存储与调用,完成对多源、多尺度数据的集成、一体化管理和有效访问。

系统开发完成后的主要软件界面如图2所示。

4 结语

1) 基于GIS的矿山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可根据不同应急预案及响应过程,将应急预案数字化,在事故发生时可以迅速厘清各方协同救援职责,避免了传统文本式救援预案的延迟性,可提高救援的时效性。

企业级GIS平台论文 篇5

1 系统建设

1.1 建设背景

海洋石油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 大量船舶为海油生产服务, 事故风险率高、损失大, 随着中海油业务量急剧增多, 船舶管理工作难度也随之加大, 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管理困难。无法掌控船舶航行的动态位置信息;无法掌握事故点周围船舶分布状况;无法对船舶拖航作业进行实时跟踪;无法了解船舶所处位置的海洋环境, 如气象信息、台风预报信息。地理信息系统, 它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 在软硬件的支持下, 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显示。其基石是各类海量信息, 既包括空间地理信息, 又包括大量与空间密不可分的气象属性信息。该系统的优势在于可以海量管理和查询气象信息, 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并与数值模型计算相结合, 直观编写分析结果。

1.2 建设目标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 实现湛江分公司所辖作业区域内的气象信息实时监控、生产信息集成、作业监控和安全应急辅助等功能。1) 以地理信息技术和AIS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结合为核心, 对海域周围船舶进行全面的船舶监控管理, 防碰撞;2) 电子海图中显示海管及海缆路径, 设置保护预警;3) 电子海图上显示台风警戒线, 用户可编辑;4) 海上气象信息变化的实时监控;5) 系统信息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共享;6) 软件预留数据接口, 接收其他系统数据;7) 通过大屏幕显示器显示各信息数据。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架构

海上平台GIS集成与应用系统建设包括AIS基站建设和地理信息应用软件开发两部分。AIS基站的建设:在指定位置安装AIS基站, 用于接收周围船舶实时定位信息, 并通过公司已有的网络传输链路, 将AIS信息传送至基地。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应用系统软件采用CS结构设计, 主要软件组成如下:1) 信息动态监控软件;2) 船舶信息维护管理软件;3) 应用支撑平台软件。

地理信息应用系统软件主要实现AIS基站所辖范围内船舶的动态监控以及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 (南海西部海域气象信息数据的地理信息应用展示和各平台生产数据的地理信息应用展示) 。

1) 系统总体构架。根据本系统建设的要求, 系统建设为AIS基站覆盖区域范围内的船舶动态信息接收、处理, 结果展示在电子海图上, 总体构架共分为5个层面, 如图一所示。

a.网络层。网络层是本系统所依托的、最基本的信息系统的物理支撑平台, 包括移动运行商无线网络、卫星传输链路、局域网和互联网。b.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包括经过本系统信息资源规划后统一支撑各类应用服务的数据库群。c.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层包括支撑AIS监控系统的地理信息应用平台与通信服务平台。d.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括AIS监控系统。e.系统用户。系统用户主要包括系统操作人员及系统管理人员。

2) 系统数据流程。主要数据流程如下:a.气象数据→数据服务中心 (解析、过滤、格式化) →入库存储;b.视频数据→数据服务中心 (解析、过滤、格式化) →入库存储;c.各平台生产数据→数据服务中心 (解析、过滤、格式化) →入库存储;d.AIS数据→数据服务中心 (解析、过滤、格式化) →入库存储;e.数据服务中心圮客户端 (系统认证中心服务实现客户端用户的权限分配和鉴权, 静态数据查询服务和动态数据分发服务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发送至客户端, 由客户端实现人机交互各项功能的显示) 。

3) 系统功能。地理信息展示:可以在地图上进行移动、放大、缩小、测距等操作。地图要素检索与自动定位, 作业场所信息显示, 地图标签标注, 监控目标选择与自动定位, 联动报警。信息服务:a.生产、气象信息服务:油田各装置、海管、海缆等设备的实时监控;海域周围船舶实时监控;海上实时气象信息、姿态信息采集;对提供接口的系统数据实时显示。b.台风预警:直观的展现台风运行轨迹, 自动更新台风路径, 对定点的位置动态设置警戒线。c.防碰撞预警:避免周围船舶与平台之间的碰撞, 在每个海上平台安全距离以内, 对进入该区域的船舶当航速大于X节且正航向靠近平台时, 发生预警, 避免海上平台碰撞安全事故;避免外来船舶与海管之间的碰撞, 在外来船舶试图穿越海管前自动在用户电脑中弹出报警;避免船舶与海管的碰撞安全事故。d.系统信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共享。船舶动态信息显示:在指定位置安装AIS基站, 获取AIS基站周边与海油相关的船舶信息。通过分析, 在系统界面上显示这些船舶的动态实时信息, 包括地理位置, 航行轨迹, 航速等。实现面向服务的架构:要求系统采用分布式跨平台的多层多级体系结构, 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 实现从各种异构环境和应用系统中获取数据, 并进行组合得到有效的地理信息显示数据, 解决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和对外提供服务的问题, 解决网络环境中, 数据传输缓慢的难题。

2.2 地理信息应用软件系统

海上平台GIS集成与应用系统建设采用C/S架构, 并在每台机器上安装独立的客户端进行AIS信息和其他生产应用信息进行集中展示。

信息动态监控软件。电子海图管理:

海图操作:1) 软件兼容IHOS57、S52国际标准海图数据格式, 并支持海图更新数据, 并可使用其它符合国际标准的海图进行替换, 并能在新海图上正确显示地理信息;2) 提供海图的缩放及漫游功能, 海图能分层缩放和任意方向移动, 能以任意角度旋转;3) 海图位置显示:随鼠标在海图上任意点移动能显示该点的经纬度及当前海图比例尺;4) 提供海图打印、保存、数据导入功能;5) 多幅海图无缝拼接、平滑漫游。

海图显示控制:1) 海图显示:海图各要素的显示符合S52显示标准;2) 海图背景显示控制:能以白昼、晨昏、夜晚三种背景模式显示;3) 潮汐信息显示:以列表及折线形式显示潮汐信息。

信息标绘:1) 报警区域设置:能设置台风警戒线区域, 报警条件, 并以自定义颜色显示;2) 海图测距:鼠标在海图上任意选择多点, 将这些点累加计算长度或者输入多点经纬度, 将这些点累加计算长度。

船舶定位:1) 兼容GPS、C站和AIS数据输入;2) 和海图同比例显示本船和他船动态船型;3) 实时显示本船航向、航线、航速、航名等航行信息;4) 电子方位线、固定距标圈、海图测距等功能;5) 具备真北向上、船首向上、航线向上显示模式;6) 可光标点击船舶以查询船舶资料和航行信息。

AIS信息显示:1) 动态信息:当前船位 (经纬度) , 船位时间, 航迹向, 航速, 船艏向, 航行状态。2) 静态信息:AIS船名, MMSI号, 呼号, IMO号, 船舶类型, 船长, 船宽, 吃水, 目的港, ETA时间。

2.3 船舶信息维护软件

1) 负责所属辖区内船舶基本信息的编辑、录入、修改和存储管理。2) 提供完整的用户权限管理。根据不同应用服务管理软件上分配的不同级别权限, 用户可以修改本区域的船舶基本档案信息和浏览船舶的基本档案信息。应用支撑平台软件:应用支撑平台主要由信息服务软件和其它系统接口软件组成。信息服务软件:a.船舶动态报文读写处理。将船舶的速度、航向、航线、航名等动态数据写入数据库。b.船舶监管数据、报警数据读写处理。将被监管船舶的相关动态数据按照监管的设置写入船舶监管库表, 将接收到的报警数据写入船舶报警数据库表, 并发送到船舶报警模块。c.数据库访问读写处理。船舶监控系统数据量较大, 所有数据的访问都将以数据池的形式完成。系统接口软件:其它系统接口软件主要实现多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2.4 通信服务平台

1) 数据通信。利用现有的链路, 以TCP/IP的通信方式直接从AIS基站的AIS数据输出接口获得符合IEC 61162标准语句的AIS动态信息。a.支持差分基准站等数据串口输入;b.支持监控平台和多客户端网络连接;c.支持客户端通过网络从通信服务平台查询获取船舶资料、船舶动态数据记录;d.支持客户端通过网络从通信服务平台自动下载海图及海图更新, 便于海图的统一管理及维护;e.通信服务平台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运行于Windows平台。2) 数据管理。在向相关应用系统实时传输AIS动态信息的同时, 能够将动态信息按照对应数据库记录入库, 可为相关应用系统的功能调用。

2.5 数据工程

数据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部署、数据库设计等3个方面。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即海图数据采集、动态数据采集、以及静态数据采集。数据部署方案:结合用户对地理信息应用系统的需求, 选择合理的部署方式, 包括集中/分散部署方案的制定。数据库设计:根据应用需求, 建设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共享数据库。

1) 数据采集要求。本工程建设所需数据资源包括海图数据、AIS静态/动态数据, 以及需从外部系统导入的各类数据, 各类数据的采集要求如下表:

2) 数据部署要求。本着集中存储集中管理的方式, 本系统将所有数据资源集中部署在中心机房。

3) 数据库建设要求。本系统将采用先进主流的数据库软件:SQL Se rve r数据库。通过对本系统数据资源的管理对象和数据共享需求分析, 确定本工程将建立以下4个数据库:动态信息数据库, 船舶基本信息数据库、服务对象数据库、生产信息数据库等。

4) 数据标准规范。数据标准化按照已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 若无相关标准, 则应制定内部遵循的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应有利于信息共享与扩展。数据库设计依据的主要标准为:电子海图相关数据标准:IHOS-57/S-52。

2.6 AIS基站

1) AIS基站的布局。根据AIS基站布局的基本原则与用户需求进行AIS基站的建设, 用于接收所辖范围内船舶的实时定位信息。2) AIS基站设备。每个AIS基站由1个AIS基站收发一体机、1套天馈系统 (包含1付VHF天线、1个VHF天线避雷器、1付GPS天线、1个GPS天线避雷器和馈线) 和1套连接电缆组成。3) AIS基站的布设位置。AIS基站布局总体思路采用基站前出、天线挂高尽可能高, 实现最大程度的扩大向外的覆盖区域, 拓展AIS船舶监控的监控范围。4) AIS基站硬件设备详述。系统选取的AIS基站设备满足最新的AIS岸台设备标准 (IEC62320-1) 标准的要求, 能够完整解析ITU1371-3和IEC62287-1中所涉及的26类AIS消息。5) 基站性能指标。基站完全满足最新的AIS岸台设备标准 (IEC62320-1) 标准的接收部分的要求, 并集成了网络服务器的功能, 能够完整解析ITU1371-3和IEC62287-1中所涉及的26类AIS消息。具体技术性能参数指标见下表:

3 结束语

海上平台GIS集成与应用系统, 是一种先进的海上油田作业生产辅助管理系统, 也是海上服务信息化和数字化平台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该系统设计方案的探讨和逐步论证实现, 是我们作为海上信息服务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还将对此课题进行一步的深入研究论证。

摘要:通过设计一种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组成的综合管理系统, 实现特定海上作业区域内的气象信息实时监控、生产信息集成、作业监控和安全应急辅助等功能。

企业级GIS平台论文 篇6

房产测绘中将产生大量产权档案、产籍图纸、簿册、表卡等反映产权现状和历史状况的文件资料。传统的数据库管理是无法满足房产产权产籍管理的要求的,在房产管理系统权属登记平台中引入GIS技术[1],而GIS具备了对图形和属性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分析的功能,数字化测绘生产能为房产信息数据库提供数字化数据,为GIS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将GIS运用于房产管理中,将会成为房产产权产籍管理、房产测绘管理、档案管理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更是数字房产的发展趋势。

1 Web GIS技术

1.1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eog即hichiformationSystem,简称GIS)[2]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走向成熟,地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地球科学基础上的边缘科学。GIS在多种学科中应用广泛,如计算机应用、摇杆测绘、地球地理、信息管理科学、环境学科等多种学科的产物。在计算机技术的硬件和软件的强大支持下,以地理空间的数据库为基石,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操作显示,并用数学建模,根据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计算机软件系统。GIS是融地理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及各类应用对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其最大特点在于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对信息进行分析,把结果做为有关领导和部门进行决策的参考。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是应用关系数据库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3],用的比较多的是ArcSDE。GIS应用到社会很多领域,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主要用在房产、建设、规划、军事等领域。设计基于GIS的房产权属登记平台,可极大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测量业务的操作时间,便于管理和决策,方便各种客户,加快办理的时间,还可将房产测绘的数据与城市的总规化数据相连,为社会的信息化进程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1.2 WebService及其原理

Web Service是一个分布式Web组件,它是自描述的,可以进行跨平台、跨技术的远程调用,其关键来自于WSDL(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是一个用来描述Web服务和说明如何与Web服务通信的XML语言,使Web Service提供者能够将所发布的Web服务的内容、地址、接口参数等生成XML文档发送给服务请求者;因为是基于XML的,所以WSDL既是机器可阅读的,又是人可阅读的,这是WSDL一个很大的好处。服务请求者在获取WSDL文档之后,建立SOAP请求消息并通过HTTP传递给服务提供者,Web Service完成服务请求后,再把SOAP响应消息返回给请求者,请求者则根据WSDL将SOAP解析成自己理解的内容,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服务调用过程。

SOAP、WSDL和UDDI是Web Services框架的核心技术,在整个Web服务应用场景里,WSDL提供了服务自描述说明和调用细节,UDDI数据实体提供对定义业务和服务信息的支持,SOAP是整个框架的信息处理中心,负责信息传输和交换;同时,Web Services的技术是建立在基于XML技术规范之上的,从而使得整个体系结构具有平台无关性、语言无关性和人机交互性能。

WebService的服务方式对软件的开发非常有用,分层的方式利于数据的和模块的复用和再组合,目前的GIS系统与Web服务相结合[4],提高了GIS的应用灵活性。GIS的数据通过XML的方式传递,控制与通信由Web服务管理。

Web服务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优势有3点:1)数据传送方便。用开放式的XML进行数据的存储于通讯,扩充性强,使数据在结构方面有比较高的灵活性,便于程序的调用与处理,数据的可读性也很好,当然还可以将已有的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资源[5]统一转化成系统可识得格式,便于新程序调用;2)可复用。Web服务的分层方式是开发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模块之间调用通用的类,减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开发人员只要花很少的时间去考虑程序的各种接口之间的联系,通信等[6];3)维护方便。WebService的分层原则是服务的使用者不需考虑服务后台的操作,服务建立者只需提供数据到前台,系统的结构不会大的改变,不会影响到系统的全局,前期的结构设计的好,后期的维护越轻松,成本也越少。

2 总体设计方案

2.1 系统设计目标

本次设计的房产权属登记平台以镇江市的地图为背景,根据建设局给出了地图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包括建筑平面图、房屋平面图、建筑周边环境与设施、街道、河流、以及各类说明文字,再根据房产开发企业的各类信息,土地信息,项目信息,楼盘信息,幢信息,房型信息,房屋信息,企业的销售情况,楼盘中的各类设施情况,楼盘外的交通情况等信息进行处理,目标是建立一个房产产权管理、抵押管理,财政管理、房产测绘等在内的房产权属管理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GIS技术、MIS技术、CAD技术、OA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为某市房产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和各项决策服务。该GIS系统的设计核心是楼盘,以楼盘的内外的信息作为系统的输入信息并保持关联。

2.2 数据的采集

本系统根据上述的数据地理信息在AutoCAD2006中进行分层,层次按照楼盘、房屋、街道、河流、设施等进行分层,层次不能太细,太细的话覆盖面太小,后期处理也不方便。由于镇江市现在的楼盘数量越来越多,市区外的城镇的楼盘也迅速增加,所有信息的统计量很大,除了建设局提供的信息外,大量的信息采集只有通过网上收集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于楼盘不仅仅是内部的信息,周边的设施好坏,方不方便,交通情况如何,学校,购物,医疗等,一起统计,再用矢量化的方法导入到AutoCAD中,买房人不仅看到楼盘的情况,更看到周边的情况,方便买房人决策。

2.3 GIS数据库的设计及通信

房产权属登记平台的数据库由两部分组成,1)可以满足房产内部的办公业务的数据库,包括办公系统,备案系统,测绘系统等;2)即是空间数据库,GIS主要针对于该方面,由地形、户型、设施、产籍等组成,该系统也主要针对这方面。

由于数据量很大,为了易于使用,本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了Sql Server2005数据库,数据库的连接方式是ODBC。比如GeoMedia Pro软件中对空间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操作,同时与之相关联的Sql Server2005中的属性进行相同的增删改操作。系统中的对象不仅仅是空间的定位点,并将对象的特点、周边环境、价格加入到同组对象的属性中,如周边的医院的地址,超市的方位等同时记录进去,所以与对象同时保存的信息量很大。所以最合适的数据库是关系数据库,可以将如上的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更方便的对象信息的查询和修改操作。GIS数据库总体结构见图1。

2.4 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房产管理中实际业务的需要,房产权属登记平台的设计包括基础测绘子系统、查封冻结管理子系统、项目测绘子系统、财政管理子系统、房产测绘管理系统和房产WebGIS子系统等。

测绘人员测绘完毕后直接生成文件型的GIS数据格式。测绘管理人员在对测绘成果进行质量检核后,将测绘成果入库。系统可利用空间数据库引擎将该GIS格式数据直接写入到空间数据库中,完成数据的入库。在数据需要更新时,再通过空间数据库引擎将选定范围内的空间数据提取成文件型的GIS格式数据,再由测绘人员实施修补测。修补测完毕后,再将成果更新入库。

在系统中,成果入库完毕后,图形数据的更新只能由测绘和测绘管理人员来共同完成,房产管理的业务人员只能进行读取和显示,这样,可有效地保证房产测绘成果的权威性。GIS系统数据库引擎可以让各个模块共享访问数据库中的对象数据,做到了无缝共享。

3 房产权属登记平台的实现

3.1 系统实现架构

WebGIS系统使用J2EE开发,B/S模式方便安装与维护,采用Sql Server2005数据库,以INTERNET/INTRANET为技术基础,本系统的客户端采用C/S模式进行AutoCAD的操作。客户端电脑与专门的网络服务器进行交互,图形的存储不用像素的方式而是将数据以二进制方式进行处理,客户电脑中生成MAPINFO文件,只要在客户电脑中生成MAPINFO文件,对象的同组数据可从服务器上调用,数据信息和空间数据信息按照对象唯一编号进行关联。

WebGIS系统的多层架构,客户端软件在最上层,应用系统在第二层,服务器在第三层,数据库在最底层,用户对GIS数据进行各种操作,实现了房产GIS平台的测绘数据的无缝共享。系统总体结构图见图2。

3.2 数据共享和匹配

房产权属登记平台的数据共享需要达到两个目的:1)系统的共享数据可按照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汇总,无需额外数据,处理完存储到房产权属登记平台中。2)在各个子系统中,要保证数据信息的唯一和一致,做到数据处理的加锁和解锁,避免不同模块操作的数据的偏差。房产权属登记平台的视图分为三种,针对楼盘、幢、层、房屋进行分类,主要有原视图、新视图、共享视图,房产权属登记平台的各个视图之间进行通信,并把数据的处理存储到数据库中。

比如新视图的方法:

CREATE VIEW对象表名New AS

SELECT数据项目,systemData

FROM对象数据库AI,PH

WHERE(NOT EXISTS)(SELECT*FROM PHMS表对象AS PH WHERE

AI.主键=PH.主键))

3.3 应用实例

基于GIS技术的房产权属登记平台目前已在镇江房地产交易所得到了全面应用,客户机上是C/S方式,需要AutoCAD2006以上版本的支持,数据库服务器安装Sql server2005版本,网络服务器按照Windows 2003系统。用户通过CAD的绘图模块进行图形的绘制及标注工作,再在对话框中输入单元信息,生成后即编辑设置各种分摊信息,执行系统的分摊算法可以得到分摊果,最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所需的分层分户图。

4 结束语

将GIS用于房产权属登记平台,对测绘的数据的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极大的促进了房产测绘数据采集分析的自动化,使房产权属登记业务办理以图形化的方式,简化了业务步骤,提高了业务办理的效率,以及房产决策的科学化。按照GIS方式获取的房产测绘数据可以很方便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保持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空间数据库,推动了城市的国土、建筑、房产的信息化建设。

摘要: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市场上房产权属登记管理平台数据不直观、测绘数据利用不充分等不足,介绍了基于WebSeEvice的分布式互操作的GIS的特点,提出基于GIS技术的房产权属登记系统解决方案,在对现有房产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后,研究并明确了房产GIS系统的技术方案设计、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最后总结了该系统跟传统房产权属登记相比的优越性。

关键词:GIS,空间数据引擎,Web Service,空间数据

参考文献

[1]李静燕,陈勇,王志坚,等.基于Web Services的分布式GIS集成框架[J].计算机工程,2004,30(12):59-64.

[2]刘纪平,周娜,张福浩,等.GIS与OA集成技术研究[J].测绘科学,2007(2):56-71.

[3]廖忠礼,周蓉晖,王立全,等.基于地球信息系统(GIS)的房地产管理系统[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1):52-54.

[4]毛迎丹.GIS技术在房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软件导报,2008,7(2):113-114.

[5]田雨,郑文华,李英,等.GIS在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应用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2):48-50.

企业级GIS平台论文 篇7

电网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城市的建设规模、发展形态、规划负荷密度及原有供电设施基础,合理确定变电站容量及分布,以建立结构合理、供电可靠、适应性强的坚强智能电网,从而使城市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得到满足,这就是电网规划的最终目标。

1 电网规划一体化平台

1.1 电网规划一体化平台的主要内容

电网规划一体化平台有以下几部分重要内容:

(1)城市基础数据平台:城市对规划范围内的用地按照规划性质进行调查摸底,区分已开展和未开展控规地块,在2个不同的规划区域中分别采用直接输入和普查校对的方式,同时利用AutoCAD绘制分街区的城市规划地理坐标图,可实现城市规划信息库能够被系统自身识别,完成了利用MapInfo的图形转换。

(2)城市一次建模:把最小地块作为单元,逐一添加城市规划的属性数据,并对地块名称、开发类别、地块和建筑面积、容积率和建筑性质等指标进行规划;校对1:500地形图、航拍图、征选地信息以及建筑物普查地理信息等,保障这些地块历史以及规划数据的真实性。

(3)城市二次建模:在研究和对比地理地形、气候条件相差不大的城市用电指标的过程中,把国内几个发达城市的单位建筑面积指标作为参照,在专家的参与下,确定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应用系数。再通过横向比较,对比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从而校验负荷基准指标。在负荷基准指标确定后,用某个平台依次去赋值地块,令当前地理数据和电力负荷单位指标等属性在每一地块中都具备。

1.2 GIS一体化平台

电网GIS不仅作为技术,是实现坚强智能电网的基础,而且还作为一个资源管理平台在电网企业许多业务中得到应用。公共信息模型应用到电网GIS中,不仅使输电、变电、配电、低压电网以及通信网资源甚至其中的拓扑数字化建模通过图形可视化的方法实现,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电网一些专业领域开展信息化的便利性。另外,它还具有电网拓扑分析、故障定位和线损分析等作用,这使得它成为了一种技术支撑,在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等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3 平台架构

按照基于电网GIS的一体化平台定位及各业务应用的需求进行抽象和设计,将电网GIS平台的应用架构划分为典型应用框架、电网资源图形维护、空间信息服务、高级应用和平台支撑应用5部分。图1为电网GIS平台的应用架构。图2为一体化平台的技术架构。

2 GIS一体化智能平台管理分析

2.1 一体化电网设备精益化管理

基于GIS的一体化智能平台涵盖了输变配通低等设备,初步构建了一张数字电网,基础台账日趋完备。系统可快速、准确地获取电网设备的分布情况,提供电网拓扑分析服务,为电网的设计规划提供信息支撑,解决了过去需查阅多份图纸或图纸信息更新不及时带来的信息不一致的情况。

通过在线检测输变电设备状态,实现了对设备状态全天候以及全过程的实时监控,通过比较各项参数可以最快获知设备的异常情况,提前预警,化“被动”为“主动”,有充足时间去处理设备故障。另外,与气象以及应急管理系统集成,通过GIS地理图,能第一时间了解雷区的分布情况以及一些恶劣天气对电网设备造成影响的程度,通过对设备的各种故障信息的管理,可以统计、分析一定时间内设备的故障情况,为设备的选型、制造工艺、安装环境等提供参考,真正做到了“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分析”。

2.2 配电业务管理

配电业务管理以GIS系统所管理的配电设备为基础,依据GIS提供的地理信息、设备资源信息、图形拓扑信息,结合用电营销系统提供的用户信息和数据,自动化以及负控系统提供的即时更新的数据信息,共同构成配电网设备运行、检修、设计和施工管理的统一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成为智能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调度业务管理在其他生产运行部门的延伸。并且在综合分析配电网各种业务数据之后,对配电网日常业务工作进行全面管理。

2.3 低压台区管理

根据国网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要求管理部门精细、可视、动态地管理低压网络和用户。

在低压电网管理方面,某局已经实现了对0.4 kV低压电网的地理分布、网络拓扑等资料的电子化管理,而且实现了线路规划、工程设计和故障检修以及计划管理等业务功能,在系统中接入城区范围内的重要客户和高危客户,加强对此类客户的管理并逐步实现互动。

2.4 通信网络管理

依照通信网络的特点,在一体化平台中建立了统一的通信网络信息模型,把通信网络资源分为物理和逻辑2个部分。再将物理资源进一步划分为空间资源、线路资源以及设备资源。通过空间资源对通信主站、管道、杆路等进行管理,使得管道网以及杆路网得以实现。

3 结语

本文分析了城市规划中应用软件建立电网规划基础数据平台,通过合理确定负荷密度等技术指标,实现了变电站的定容定址,完成了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效衔接,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

摘要:介绍了电网规划一体化平台的主要内容、GIS一体化平台和平台架构,并对基于GIS的电网规划一体化智能平台的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网规划,一体化平台,GIS,低压台区

参考文献

[1]陈绍杰.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J].农村电气化,2006 (5):18-19

[2]卢宏山.电网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0(15):62-64

上一篇: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下一篇:检察执行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