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静脉泵(精选7篇)
微静脉泵 篇1
摘要:总结了静脉微泵垂体后叶素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经验, 主要包括用药指导, 预防静脉炎的护理, 发生外渗或静脉炎的处理, 密切观察病情, 腹痛腹泻的护理, 加强巡视, 预防低钠血症的护理及心理护理。认为微泵垂体后叶素重在病情观察, 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则应及时处理, 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咯血,微泵,垂体后叶素,护理
垂体后叶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消化道出血及咯血病人, 但该药收缩全身血管可出现腹痛腹泻、心悸、恶心呕吐及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1,2]。现将本院感染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静脉微泵垂体后叶素病人的经验总结,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26例病人, 消化道出血15例, 咯血11例。26例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病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痛及便意增加, 2例病人出现了低钠血症, 5例病人出现了心动过缓, 9例出现了静脉炎, 均在停药后有所缓解。
1.2 治疗方法
在补充血容量及运用止血药的基础上, 以垂体后叶素0.05~0.3U/min持续静脉泵入, 在无新鲜出血的情况下减少剂量直至出血停止后1~3d停用, 一般用药时间为3~10d。
1.3 治疗结果
26例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病人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2 观察要点
2.1 外周静脉的损害
静脉炎临床分为3型:红肿型:沿静脉走向区域发热、发红、肿胀及疼痛。栓塞型:沿静脉走向硬化成索状, 外观皮肤表现为沿静脉走向色素沉着, 似大理石纹理, 血流不畅伴疼痛。坏死型:静脉穿刺部位剧烈疼痛, 皮肤发黑, 组织坏死, 形成溃疡, 经久不愈。红热型和栓塞型常见[3]。输注垂体后叶素时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 出现疼痛、肿胀或皮肤发红、肿胀或穿刺部位呈条索状等异常情况, 应及时处理。特别是老年患者, 更应密切观察, 加强巡视, 做好交接工作[4]。
2.2 胃肠道反应
垂体后叶素可引起胃肠道平滑肌兴奋, 使胃肠蠕动增快从而引起胃肠道反应。微泵时应密切关注病人主诉, 观察有无腹痛腹泻, 腹泻时应密切观察肛周皮肤情况, 预工作单位:211300高淳江苏省高淳县人民医院
防肛周皮肤的破溃。
2.3 电解质异常及酸碱平衡紊乱
微泵垂体后叶素时, 询问病人主诉, 观察有无厌食、乏力、口干、尿少等症状, 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定期复查血生化标本, 监测电解质改变, 尤其是血清钠值, 以防严重低钠血症出现。
2.4 心率及心律紊乱
微泵垂体时, 应用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病人心率及心律变化。询问病人主诉, 观察病人有无头晕、胸闷、心悸、血压下降及心动过缓等情况, 发现后应立即报告医生, 配合治疗。
2.5 禁忌症
(1) 因垂体后叶素是一种血管收缩剂, 所以在应用垂体后叶素时, 必须详细询问病史, 对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患者禁止使用或慎用[5]。 (2) 年龄≥60岁者一般有动脉硬化, 故应慎用。 (3) 使用前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测, 如心率<60次/min、有Q~T间期延长者禁用[3]。
3 护理
3.1 用药指导
用药前,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垂体后叶素药理作用、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腹部疼痛不适、腹泻、静脉炎、心动过缓等。
3.2 预防静脉炎的护理
(1) 静脉微泵垂体后叶素时, 应选用静脉留置针, 外周静脉条件差的患者选择深静脉或PICC置管。外周静脉穿刺时选择前臂、手背或下肢粗直、弹性好、易暴露的静脉, 避开皮肤、皮下血管和淋巴索的病理部位, 确保穿刺顺利。切勿用针头在组织中反复探索静脉血管, 以免损伤血管壁的完整性, 穿刺后予多爱肤辅料保护外周皮肤, 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2) 外周静脉一般置两个留置针, 6h更换一次, 交替使用, 微泵垂体的同时用0.9%生理盐水静滴稀释, 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3) 加强巡视, 使用本院自制的微泵药物巡视卡, 微泵垂体时双签名, 首次泵入时0.5h巡视1次, 之后每2h巡视1次, 密切观察穿刺处周围皮肤情况, 询问病人主诉, 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3.3 发生外渗或静脉炎的处理
(1) 紧急处理:微泵垂体后叶素时发现外渗后, 立即停止注射, 更换注射部位, 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位强力抽吸, 尽量将外渗液抽出, 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2min。外渗远端近期禁止静脉注射, 保持袖口宽松, 局部血液循环通畅。 (2) 局部封闭:用生理盐水20ml+地米10mg+2%利多卡因10ml在超过外渗0.5~1cm处局部封闭, 每天1次, 连续3d。 (3) 药物外用:用无菌棉签将喜疗妥霜剂均匀涂搽在外渗部位, 再轻轻按摩15~20min, 按摩后再涂一层薄层, 每天3次, 直至肿胀消退。 (4) 马铃薯外敷法:将马铃薯洗净, 切成透明的薄皮, 贴于肿胀处, 用胶布固定, 每1~2h更换1次。
3.4 密切观察病情
微泵时, 除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如出现头晕、胸闷、心悸、血压下降同时伴有心动过缓、病人烦躁不安等情况, 应立即报告医生, 调整药物剂量及滴速或停用。
3.5 腹痛腹泻的护理
垂体后叶素含有的加压素通过直接刺激平滑肌V1受体, 使胃肠道平滑肌收缩, 从而导致腹痛与便意增加[1]。病人微泵垂体前应充分告知其药物的不良反应, 得到病人的理解与配合。病人剧烈腹痛, 并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时, 应立即汇报医生, 遵医嘱调整剂量, 必要时停用。腹泻的病人, 协助床上排便, 指导病人及家属便后用温水擦洗肛周皮肤, 必要时用金霉素眼膏或麻油等外涂, 保护肛周皮肤完整, 预防红肿、破溃。
3.6 加强巡视
垂体后叶素可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 心率减慢, 因此, 微泵垂体时须行心电监护, 加强巡视, 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及心律改变。患者在睡眠状态下更应加强巡视, 严防阿斯综合征的发生。
3.7 预防低钠血症的护理
微泵垂体后定期监测电解质的改变, 发现病人倦怠乏力、饮食明显减退时及时汇报医生, 遵医嘱予静脉补钠, 补钠时应放慢滴速, 避免发生肺水肿。指导病人进食含钠高的食物, 如榨菜等, 必要时静脉补充白蛋白, 防止细胞外钠离子内流增多导致低钠血症。严重低钠血症时, 可引起脑水肿、脑疝或呼吸暂停[6], 因此, 要加强巡视, 严密监测病人病情变化。
3.8 心理护理
垂体后叶素的副作用较大, 会导致静脉炎、腹痛腹泻等情况, 因此在用药前要做好用药指导, 告知病人药物的不良反应, 有助于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和消除思想顾虑。护士应以温和的态度, 主动关心病人, 耐心倾听其主诉并及时解答病人的疑问。还可以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3], 如听音乐、看电视或休息等使其心情放松、用药期间还要鼓励家属、朋友主动关心病人, 给予精神支持, 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小结
垂体后叶素是肺结核咯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治疗的常用止血药, 其止血效果呈剂量依赖性, 应用剂量过小、速度过慢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而不能发挥应有的治疗作用;若速度过快、剂量过大则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 既要保证药物的治疗浓度, 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要求护理上严格按药物性能来进行操作, 耐心向病人讲解该药的作用及不良作用, 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严防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同时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药物效果, 有无静脉炎、心动过缓、腹痛腹泻等药物反应, 保证用药安全, 达到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陈宇星, 冯淑玲, 孙红.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与安全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 2008, 30 (2) :121~123.
[2]张瑞敏.微泵输注垂体后叶素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5) :67~68.
[3]陈凌华.静滴垂体后叶素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3) :363~364.
[4]陈冬雅.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药液外渗的预防及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7, 16 (2) :134~136.
[5]李秀美, 李燕, 王莉莉.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的护理体会[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1, 14 (11) :2471.
[6]王丽, 罗晓斌, 龙瀛.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时的常见不良反应分析[J].西部医学, 2011, 23 (6) :1039~1040.
微静脉泵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至2010年8月在涡阳县人民医院收治抢救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0例, 年龄16~69岁, 其中轻度中毒患者15例、中度中毒患者38例、重度中毒患者17例,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5例 (男13/女22) , 平均年龄42.5岁;对照组35例 (男12/女23) , 平均年龄42.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洗胃、催吐、导泻、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胆碱酯酶复活剂、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1) 对照组:每隔10min反复静脉推注阿托品0.5~1mg直至阿托品化。 (2) 观察组:给予阿托品3~4mg/h的速度经微量注射泵 (施曼仪-佳士比公司生产的3100型微泵) 持续静脉泵入1~2h, 而后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调整阿托品用量, 以1~2mg/h的速度继续泵入, 直至阿托品化。所有患者在达到阿托品化后均减量维持数天, 以防止病情反跳和中间综合征的发生。
1.3 疗效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阿托品化量, 阿托品总量, 反跳、中间综合征和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 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 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阿托品化量、总量方面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反跳发生率5.71%, 明显少于对照组25.71%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一般认为是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 造成组织中乙酰胆碱的积聚, 其结果引起胆碱能受体活性紊乱, 而使有胆碱能受体的器官功能发生障碍。阿托品是抗胆碱能药, 能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中的乙酰胆碱受体。静脉注射后1~4min起效, 8min药效达到高峰, 18min高峰消除, 1h左右药效消失, 因此要达到或维持阿托品化必须间断重复给药或持续给药。
传统的阿托品给药方法是间隙反复静脉推注, 由于给药速度与消除速度不平衡, 血中阿托品浓度波动较大, 易产生阿托品中毒。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阿托品方法, 则能更快达到阿托品化, 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并能减少达到阿托品化所需要的用量及阿托品总量, 减轻护理工作量, 有利于患者的抢救, 文献已有较多报道[3,4,5,6]。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常规用药阿托品的剂量问题医学界一直没有定论, 笔者研究项目采用的是较少的剂量。曾有报道认为[7], 在保证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 尽量小剂量的应用阿托品是应用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基本原则。在本项研究中, 笔者对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阿托品, 在对照组采用间隙反复静脉推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结果观察组在阿托品化量、总量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期间观察组反跳发生2例 (5.71%) 明显少于对照组9例 (25.71%) 。提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阿托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具有较佳疗效, 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摘要:目的 比较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阿托品与间隙反复静脉推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在医院用阿托品抢救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分为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观察组和间隙反复静脉推注对照组各35例。结果 在阿托品化量、总量相比,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反跳发生率5.71% (2/35) 明显少于对照组25.71% (9/35) , 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阿托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具有较佳疗效, 是一种较为方便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微量注射泵,静脉推注,阿托品,有机磷农药中毒
参考文献
[1]张秀媛.微量泵注射阿托品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1 (1) :61-63.
[2]王永健, 石礼, 肖振文等.阿托品化定量观察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救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2003, 23 (8) :583-584.
[3]舒苏湘, 殷永祥, 高彤邺等.采用微量泵定量持续静注阿托品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1, 3 (2) :184-185.
[4]张红梅, 曾广梅.微泵静脉推注阿托品救治有机磷中毒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3) :274-275.
[5]刘世平, 曹小平, 罗姝.阿托品不同给药方法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对比研究[J].四川医学, 2009, 30 (1) :38-39.
[6]石李金, 余宏, 宛鹏程等.持续微量注射泵入阿托品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7, 13 (3) :152.
微静脉泵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84例, 男55例, 女29例;年龄36岁~71岁;均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活动性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出血以大量呕血或黑便为主, 24 h出血量≥800 mL, 其中15例出现反复出血。
1.2 方法
采用持续静脉泵入奥曲肽5 d~7 d, 先用奥曲肽0.2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40 mL微量泵中持续静脉泵入, 速度为10 mL/h, 连用3 d~5 d后泵速减至5 mL/h, 直至大便转为黄色。用奥曲肽的同时配合其他治疗, 如抗感染治疗、补充血容量等。
1.3 疗效标准
用药24 h~48 h无继续出血现象, 血压、脉搏稳定为有效, 用药48 h后仍继续出血, 血压、脉搏不稳定或需外科手术治疗为无效。
1.4 结果
本组有效68例, 无效16例, 有效率81%。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①密切观察呕血、便血的量、次数和性质;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尿量、意识等情况;注意治疗初期可出现短暂的血糖水平下降。②绝对卧床休息, 暂禁饮食。向病人解释卧床和禁食的重要性, 以取得合作。③心电监护, 每15 min~30 min监测血压、脉搏、呼吸, 观察肢端及皮肤温湿度, 注意保暖, 避免休克。④保持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通畅, 当报警时应迅速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
2.2 用药护理
奥曲肽24 h维持, 中间不能停用;应予浅静脉留置, 不能外渗;用药过程中严格控制泵速, 当注射速度过快时, 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同时嘱病人和家属不能擅自调节泵速, 以免发生意外;加强巡视, 观察静脉输液是否通畅, 防止液体外漏, 影响药物疗效。
2.3 心理护理
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 持续静脉输注可抑制血管活性肽的释放[1], 也能抑制胃酸分泌[2], 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疗效。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 加上持续泵入时间较长, 病人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 因此, 用药前应向病人耐心解释奥曲肽的作用、不良反应、用药目的与方法, 取得病人的理解,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朱雅琪, 张沛怡.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治疗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 (12) :507-509.
微静脉泵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80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57例, 女性23例, 年龄54~79岁, 平均年龄 (66.3±10.6) 岁, 左侧患肢44例, 右侧患肢37例;股骨颈骨折42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位置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 包括统一健康宣教、术后嘱患者保持抬高患肢, 鼓励患者进行术后早期活动, 如足踝处主动及被动活动、膝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小腿按摩、深呼吸活动等。两组患者均行统一临床治疗方案, 即每天上午8时给予抗凝药物治疗以及阿司匹林口服, 定期检测凝血时间。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40例患者于术后返回病房即给予足底静脉泵物理治疗, 每次30 min, 双足同时进行治疗, 每隔8 h进行1次。术后14 d内常规行血管超声检查, 了解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如患者出现明显小腿肿胀或小腿排肠肌疼痛, 立即给予血管彩色超声检查,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6.0对试验研究数据加以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通过均数±平均数 (x-±s) 表示, 应用t法对组间计量资料进行检验, 应用χ2检验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如差异P<0.05, 组间统计学研究有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观察组40例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 (10.0%) , 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 (32.5%) ,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外科治疗的不断发展, 手术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通常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大部分会积极采取并配合手术治疗, 明显减少了患者卧床时间, 对于降低相关并发症和病死率十分重要[3]。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具有发病急骤、对患者危害大等特点, 如未进行及时治疗, 可导致下肢并发栓塞或下肢功能丧失, 严重情况下, 可致患者死亡。临床研究表明, 骨科大手术后, 如未采取一定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其发病率高达50%[4]。因此, 在骨科手术后, 围术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增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掌握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是骨科临床护理人员当下的工作重点。
老年髋部骨折后全髋关节修复术后, 因患者体内凝血机制受到手术影响, 导致血液凝聚性增强, 且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制动, 被动体位的过度牵拉与手术器械对静脉壁内皮的直接及间接损伤都可能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4]。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受年龄、机体退化等因素的影响, 手术耐受性较差, 术后康复期较长, 术后全身应激反应可导致机体自身凝血功能紊乱, 手术切口、术后麻醉等因素也使患者长期不能活动, 影响了机体肌肉泵功能障碍, 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血液瘀滞、静脉扩张等加重了对静脉壁内皮细胞的损伤, 这些因素均能导致全髋关节修复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5]。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从评估危险因素到不同预防策略的实践, 髋部骨折修复术后并发的相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均取得了明显进步, 尤其在机械性物理预防治疗方面, 应用减压弹力袜及周期性重启加压装置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6]。本组研究中观察组40例患者应用足底静脉泵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效果明显, 避免了大量抗凝药物应用患者的出血风险, 更具安全性。两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比较差异明显, 说明足底静脉泵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可作为一种新型物理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应用足底静脉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80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足底静脉泵物理疗法,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足底静脉泵能有效预防老年髋关节置管术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足底静脉泵,老年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 吴孟超, 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228-1229.
[2]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会.预防骨科大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座谈会纪要[J].中华骨科志, 2005, 25 (10) :636-640.
[3]Ollendorf DA, Vera-Llonch M, Oster G.Cost of Venous Thombembolsm Following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J].Am J Health Syst Pharm, 2002, 59 (18) :1750-1754.
[4]方一芳, 阎成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干预进展[J].护理学报, 2009, 16 (2B) :44-47.
[5]辛海霞, 国美娥, 孙玉云, 等.足底静脉泵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6) :113-114.
微静脉泵 篇5
1 静脉回血的产生
临床在应用微量注射泵的过程中通常根据病人病情、体重、药物性质等量化使用药物[3], 泵入单位为m L/h。护士在配制药物中总结出根据病人体重×3/0.3/0.03 (系数) , 口算即可得知在20 m L或50 m L溶液中应放的药物剂量, 即可保证1m L/h的泵速相当于1μg/ (kg·min) 的输注浓度[4]。在治疗过程中药物的用量还会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 如起始量到维持量及治疗量, 尤其当病情趋于平稳症状改善后静脉用药会逐渐减量、停止或由口服药物替代。临床实践发现, 微量注射泵泵入速度较低或病人静脉压升高时, 静脉内血液可返流入针尖或注射器的延长管内产生回血。黎华等[5]研究发现不同速度泵入硝酸甘油的回血率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以3 m L/h的速度泵入硝酸甘油时所有病人出现回血现象, 以4 m L/h的速度泵入硝酸甘油时94.44%的病人出现回血现象, 以3 m L/h的速度静脉泵入硝酸甘油和以4 m L/h的速度静脉泵入硝酸甘油出现回血的比例无差别;而以5 m L/h的速度泵入硝酸甘油时94.11%的病人不出现回血现象, 但有回血趋势。
2 静脉回血的危害
丁秀珍[6]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静脉输液针头内回血凝集后, 再回输可使实验动物的肺血管发生栓塞, 回血在10 min内凝集的血块尚可在体内部分解聚。回血在30 min内凝集的血块则体内解聚不明显, 均明显栓塞肺动脉。大血栓容易引起针头堵塞, 护士需要通过微量注射泵发出报警才能知晓, 而微量注射泵设有阻塞报警压力界限, 输液管路内的压力需达到一定的界限, 微量注射泵才会发出报警。而输液管路 (包括注射器和输液延长管) 具有一定的顺应性, 因而要达到报警压力界限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就产生了阻塞报警延迟。在体外模拟试验中, Donmez等[7]观察到微量泵阻塞报警延迟时间可达117.30 min±9.40 min。表明在特定情况下虽然输液管路已经发生阻塞, 药物无法输入体内, 但微量注射泵发出报警要在2 h后将会影响治疗效果。若留置针堵塞需要重新穿刺, 也增加病人痛苦, 并且沉积凝固在留置针延长管管壁的血液会给病人及家属带来恐慌和不满意, 影响护患关系。
3 静脉回血的预防及处理现况
2013年对江苏省19所三级医院95名心内科护士的问卷调查显示:对回血的处理有50人选择了用生理盐水冲管, 其中工作5年以下有28人, 工作5年以上有22人;20人选择了不处理, 其中工作5年以下有12人, 工作5年以上有8人;而只有25人进行预防回血的干预, 其中工作5年以下有8人, 工作5年以上有17人。由此可见, 临床上对微量泵低流速泵药时预防和处理静脉回血的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临床使用微量注射泵泵入的多为高警讯药物[2], 如多巴胺类、肾
上腺素类等, 护士对高警讯药物的概念知晓率低[8]。唐忠银[9]报道若在静脉出现回血时用生理盐水冲管, 有可能造成药物泵入静脉的剂量增加或者是较长时间药物未泵入体内, 都可能对病人的生命体征造成影响, 甚至更严重的后果。所以预防静脉回血比出现回血再处理更重要。
4 静脉回血的预防方法
回血的预防被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重视并研究。肖丽等[10]通过对微量泵与穿刺点间不同垂直高度发生静脉回血现象的临床观察, 发现微量泵与穿刺部位保持一定高度 (大于30 cm) 可有效预防静脉回血。陈莎等[11]报道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上方时 (至少高于穿刺点30 cm) , 留置针回血率、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P<0.01) 。张超等[12]认为微量泵速度过慢<1 m L/h时, 极易引起静脉回血及阻塞, 可酌情将药液稀释1倍~2倍, 同时将推入速度增加到1倍~2倍。刘琴等[13]认为尼莫地平在微量泵推注以7 m L/h速度时可完全阻止回血。黎华等[5]认为在泵入硝酸甘油时以6 m L/h速度时无回血现象, 静脉泵入硝酸甘油的速度<5 m L/h时出现回血, 增加伴随液以每分钟5滴的速度维持输液即可阻止回血 (P=0.000 3) , 同时额外增加的输液并不增加心力衰竭病人心脏负担 (P>0.05) [4]。杜丽华等[14]研究结果表明, 应用微量泵同时接入常规液体, 静脉回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 而就微量泵故障的比较, 同时应用常规液体对其发生率无显著影响 (P>0.05) 。周广琳等[15]将预防静脉回血的3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A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下方或水平处, 注射泵与穿刺部位水平, 使用注射泵的同时在同一静脉通路伴随输液 (每分钟5滴) ;B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下方或水平处, 将注射泵与穿刺点的垂直高度≥30 cm;C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上方4 cm处, 注射泵与穿刺部位水平。研究结果表明, 3种方法能有效控制静脉回血 (P=0.086)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尤以伴随液静脉输注的方法更能有效地控制静脉回血。
综上所述, 因治疗的需要临床应用注射泵时存在小剂量低流速现象, 对低流速泵入时出现静脉回血的干预方法不一, 护士对回血的预防重视不够且存在护理风险。既往研究表明伴随液静脉输注的方法更能有效地控制静脉回血, 但对严格控制入水量者可能增加心脏负担, 而且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输液夹松动导致输液速度加快而存在安全隐患。故在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便于操作的预防静脉回血方法, 确保微量注射泵在临床的安全使用, 提升用药护理质量, 保障病人安全, 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综述微量泵低流速泵入药物时静脉回血的预防及处理研究进展, 使护士能正确处理静脉回血, 知晓预防回血的重要性及方法, 从而提高用药质量, 保证病人安全。
微静脉泵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骨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 其中男125例, 女75例;年龄30岁~80岁, 平均年龄 (51.2±4.8) 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泵的方法镇痛, 镇痛药物配方包括盐酸曲马多注射液和咪达唑仑注射液, 配合0.9%的氯化钠注射液, 混合后置于镇痛泵内, 首次用药剂量在5 m L, 保持4 m L/h的持续输注。当自控给药时要将药量控制在1 m L/次, 每次给药时间锁定在5 min, 最大药剂量应用15 m L/h, 持续用药最长时间在72 h内。如果镇痛效果不能使患者满意, 就要加大输注量。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增加了必要的护理措施,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皮肤护理:如果患者疼痛的感觉过于迟钝, 就要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 例如: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每隔2 h~3 h完成1次翻身, 按摩易被压迫的部位, 使其血液循环不会受到影响, 避免出现压疮, 如有必要可以使用气垫床[3]。 (2)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正常评估患者的情况, 对患者采取个体化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疏导。患者只有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才能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 医护人员要和患者建立良好关系, 避免其产生紧张和恐慌等情绪。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镇痛泵优点和相关不良反应;同时, 还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有关镇痛泵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 实现最佳镇痛效果[4]。 (3) 转变患者疼痛态度:护理人员要通过认知与行为方面的疗法使患者可以摆脱疼痛, 转变对待疼痛的态度, 尽量转移注意力, 例如:听音乐, 看电视等, 由家属配合下床活动, 防止卧床过久导致的不当疼痛。使患者坚信虽然疼痛, 却看到康复的希望, 最终战胜疼痛。 (4) 镇痛泵护理:静脉镇痛泵要保持导管的畅通, 注意穿刺部位的清洁, 在更换敷料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渗出和红肿, 同时观察患者镇痛泵的运行。护理人员要清楚镇痛泵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了解镇痛泵基本故障处理方法, 设定好合理的参数[5]。 (5) 并发症护理:如果患者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护理人员要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避免发生误吸。同时, 因为麻醉药物中的吗啡会使肠蠕动被抑制, 使患者出现便秘, 所以,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多下床活动, 食用具有高纤维与高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 如有必要, 可以应用缓泻剂。如果患者出现尿潴留, 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按摩下腹部, 对其下腹部进行热敷处理, 诱导患者排尿, 如有必要进行导尿处理[6]。
1.3 观察指标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进行动态评估, 可以间隔8 h做1次疼痛评分, 具体评分方法以游动标尺刻好10个刻度, 标尺两端分别是0与10, 有刻度的一侧背向患者, 由患者自身感受疼痛的程度来移动标尺, 而标尺不同位置则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可以把患者疼痛程度分为以下四个程度: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与重度疼痛。观察2组患者疼痛临床体征与不良反应, 例如: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腹胀便秘及嗜睡。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镇痛有效率为9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恶心呕吐23例, 瘙痒2例, 腹胀便秘4例, 嗜睡0例;对照组恶心呕吐49例, 瘙痒17例, 腹胀便秘20例, 嗜睡15例,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
3 讨论
持续的慢性疼痛极易打击患者精神, 使患者生理上、呼吸及循环系统等都受到影响, 出现并发症时还会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传统止痛是患者疼痛时, 护理人员为患者口服或进行肌肉注射镇痛药, 很难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自控静脉镇痛则把注射剂量和间隔时间等由医师设计好输入到计算机内实现计算机控制给药, 患者感觉疼痛就自行启动输注按钮, 可以使止痛效果得到有效加强。使药物的血浆浓度控制在治疗的水平上, 避免血药浓度降低, 使镇痛效果与镇痛安全得到有效保证[7]。
本文中, 观察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自控静脉持续镇痛操作简便和起效迅速等特点, 可以应用在患者慢性疼痛中, 降低了患者疼痛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增强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要掌握专业疼痛护理知识, 进行疼痛的动态检测, 评估镇痛泵的镇痛效果, 观察患者临床生命指征变化, 做好相应的记录, 尽可能地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出现, 使患者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患者术后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泵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骨病患者,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 对2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镇痛有效率为95%,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骨科患者术后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泵可以有效缓解疼痛, 镇痛同时增加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增强患者止痛效果,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临床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张玉萍, 苏心境.对200例手术病人术后镇痛认知程度的调查[J].护理研究, 2011, 15 (2) :77-78.
[2]李小萍.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05-207.
[3]佟术艳.疼痛的护理评估[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30 (12) :122-123.
[4]成联欢.自控镇痛泵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药刊, 2011, 2 (4) :18-20.
[5]林鹰, 杨光.影响病人自控镇痛的主观因素[J].麻醉学论坛, 2011, 20 (5) :29-30.
[6]徐建国.疼痛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64-265.
微静脉泵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胸外伤病人86例, 均采用芬太尼静脉镇痛。随机将86例病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男32例, 女8例;年龄26岁~64岁, 平均45岁;单侧多发肋骨骨折24例, 双侧多发肋骨骨折16例。对照组男29例, 女17例;年龄25岁~63岁, 平均40岁;单侧多发肋骨骨折25例, 双侧多发肋骨骨折21例。两组病人年龄、病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观察组采用PICC联合注射泵持续输注, 对照组采用留置针和普通钢针。PICC联合注射泵持续输注方法:PICC置管采用美国的5F导管, 置入部位为右正中静脉16例, 右贵要静脉5例, 左正中静脉10例, 左贵要静脉9例。置入长度43 cm~50 cm, 注射泵为浙江史密斯医学仪器有限公司WZ-50C6型, 注射泵所用管道为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延长管。静脉输注时间持续72 h~96 h。芬太尼以0.4 mg~0.5 mg加入生理盐水40 mL~42 mL中, 每小时3 mL~5 mL持续泵入。
1.2.2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根据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指南2010年6月制定的静脉炎分级标准, 将静脉炎分为5级。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 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 伴有发红和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 伴有发红和水肿, 有条索状物形成, 可触及条索状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 伴有发红和水肿, 有条索状物形成, 可触及条索状静脉, 长度大于2.5 cm[2]。疼痛评估:数字评估量表 (NRS) , 由病人在10分制的标尺上根据疼痛自评:0级为无痛;1级~3级为轻度疼痛;4级~6级为中度疼痛;7级~10级为重度疼痛[3]。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通过观察病人的行为改变, 用6个不同的面部表情 (从微笑至悲伤至哭泣) 来表达疼痛的程度, 从左到右分别被标为0分~5分, 表示无痛、极轻微疼痛、稍显著疼痛、重度疼痛和剧疼。因其直观易于理解, 较适用于病情较重、语言表达困难的病人。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结论
静脉镇痛的优点为镇痛及时、迅速, 镇痛药剂量差异性不大, 镇痛效果好,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可减少护理工作量。由于多数病人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医生忙于其他工作, 无法为更多病人提供深静脉导管, 以满足外伤病人治疗所需, 故只能采用留置针和钢针。胸外伤病人多病情重, 骨折部位多, 胸廓及其肌肉参与呼吸运动, 疼痛较其他部位剧烈, 难以忍受, 辗转反侧, 易致液体渗漏或静脉炎发生加重疼痛, 病人彻夜难眠, 处于痛苦、焦虑、烦躁状态, 对医生、护士的言行较为敏感, 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PICC穿刺部位在外周静脉, 其头端定位于上腔静脉, 血流量大, 能迅速降低药物的渗透压和浓度, 可长期输注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 保护血管不受伤害, 可有效减轻外伤病人穿刺痛苦, 缓解因输液带来的药物刺激性疼痛及不适感增加而加剧的伤处疼痛,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参考文献
[1]周自永, 王世祥.新编药物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8:117.
[2]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