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毕业设计论文

2024-09-19

教学改革毕业设计论文(精选12篇)

教学改革毕业设计论文 篇1

1 前言

毕业设计 (论文) 是高职院校检验学生综合性能力的综合性课程,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课程开设在第六学期, 毕业设计 (论文) 是学生离开学校之前, 学校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综合培养与测试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 (论文) 是高职人才培养中不可替代的一个环节, 尤其在越来越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今天, 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教育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系为例, 分析毕业设计 (论文) 环节目前的状况, 并针对这些状况提出了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改革的探索。

2 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前的状况

2.1 没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指导

计算机系传统的毕业设计安排, 首先由各个教研室提供相应的毕业设计内容及对应的指导教师, 学生进行初步选择, 若是出现某个教师的选择人数过多的情况, 则由教学秘书进行适当调整, 基本是按学生人数均等划分给各个专任教师的原则进行分配。其次, 指导教师与学生自行沟通, 确定见面指导时间。最后由指导教师发放毕业设计规范之后, 学生按照各个教研室提供的毕业设计内容,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完成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在整个毕业设计安排的过程中, 没有针对毕业设计的理论课程, 学生对毕业设计没有一个系统性的知识, 经常出现题目不清晰, 排版不合理, 论文思路不明确, 内容主次颠倒的状况[1]。

2.2 投入不足

毕业设计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分别是学生投入时间不足, 教师投入精力不足及学校设备及经费投入不足。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系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六学期, 这个时间阶段, 很多学生找到单位进行毕业实习, 有些学生则在忙着找工作, 有些学生甚至已经提前就业。学生投入时间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表现在工作岗位上, 学生对学校课程学习的意识逐渐淡薄, 忽视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不自觉地只考虑工作而忽略毕业设计;另一方面是离开校园, 学生没有了课堂学习的紧张氛围, 放松了对课程学习的要求, 养成了拖延的习惯。

教师除了教学任务以外, 每年还有科研任务的考核, 有的教师还兼任繁杂的班主任工作, 由于各项工作考核的压力较大, 相对而言, 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投入精力显得不足。学生的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抄袭现象的出现间接导致了教师指导工作量的增加, 指导很容易陷入到恶性循环当中。

学校对毕业设计投入的设备与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资源匮乏, 计算机系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作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场所, 学生分散在各个地方自主学习, 难以得到有效的监控。学校没有专门经费供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使用, 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时, 由于没有专门设备与经费的投入, 毕业设计的范围无形中缩小了很多[2]。

2.3设计内容与实际需求关联度低

毕业设计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关联度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高校教师基本上毕业后就到高校任教, 从学校毕业就直接到学校就业, 对社会新技术及新事物的敏感度不够, 知识更新较慢。第二, 高职院校在近几年进行了专业教学计划的大改,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系各专业的专业课程可分配的课时有较明显的缩减, 由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 教师在授课时基本上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 对于知识应用的讲解和实践很少, 只有少数学习能力特别突出的学生, 通过自身的努力, 在所学知识的应用上有进一步的提升。第三,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都是在新生入学前半年开始制定, 教学计划制定完成之后, 学生在校的三年中, 需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由于时间跨度比较长, 计算机系曾出现学生毕业后, 在校时所学习的某一门专业课, 已经不属于流行软件的使用趋势。

2.4 创新不够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系的毕业设计过程, 无论是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式, 还是论文的写作规范, 抑或是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这样一个知识创新的时代, 都显得墨守陈规。

教师的指导方式过于陈旧, 在时间安排上因循守旧。计算机系指导教师在进行毕业设计指导的时候, 多采用见面统一指导的方式, 由于第六学期多数学生已经离校, 有的已经实习或者就业, 即时指导教师能牺牲自己的周末时间, 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返校, 导致很多学生实际上没有得到指导教师系统性的指导。

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照本宣科, 没有针对性。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有一个统一的论文写作规范, 由于对计算机专业的针对性不强, 该论文写作规范仅在大方向上对计算机系学生有引导作用, 在细节帮助上的作用微乎其微, 学生甚至连参考文献的书写规范都不能得到明确的帮助,

学生创新意识没有形成。社会在不断发展, 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逐年降低, 有的仅仅是为了通过毕业设计 (论文) 而进行学习。完成任务式的学习模式, 学生对原有知识体系的了解尚不够深, 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

2.5 论文审核制度流于形式

计算机系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改革前, 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首先由指导教师完成, 系里成立专门的毕业论文审核小组, 小组成员5 人左右, 最终由审核小组成员对论文进行最后审核。一般情况下, 审核小组都尊重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成绩的评定, 这就造成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由指导教师核定。由于缺乏一个完善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 面对严俊的就业形式, 有些指导教师担心学生不能正常毕业, 影响学校声誉, 因而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不能按照文件制定的标准严格执行, 论文审核制度流于形式。

3 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改革的探索

在近几年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 计算机系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改革主要从开设毕业设计 (论文) 讲座、改革管理制度、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创新指导方式, 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完善审核机制五个方面进行。

3.1 开设毕业设计 (论文) 讲座

由具有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举办设计 (论文) 讲座, 讲座内容主要从专业前沿技术、论文选题、文献检索和论文撰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指导, 讲座内容详细到论文写作的结构, 论文提纲的撰写等, 使学生对论文选题有清晰的了解, 能形成比较明确的论文写作思路, 分清论文正文内容的主次。通过讲座, 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 (论文) 系统性的认识, 加强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的信心, 尤其是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3.2 改革管理制度

毕业设计 (论文) 管理制度改革主要从论文时间安排、实行导师制、挖掘现有资源几个方面来进行。针对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上, 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计算机在近几年, 从第五学期开始安排学生接触, 指导教师安排、论文选题、讲座及初步指导都在第五学期完成, 由于学生还在校, 能够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去关注毕业设计, 即使第六学期学生离开学校, 也能通过QQ、微信、邮件等方式和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由于学生离校前已经对毕业设计有了系统性的认识, 因此第六学期学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的学习工作量相对轻松。

计算机系在近几年实行了导师制, 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指导。导师制在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始实施, 采用全员参与, 全员分配的方式, 即所有教师都作为导师参与导师制, 所有学生都分配有导师进行指导。以三年为一个实施周期, 导师从学生入学之后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地给予帮助, 主要从专业角度给予学习方面的引导[3]。时间安排上提前到第五学期, 对于指导教师来说, 学生对毕业设计 (论文) 的认识提高, 指导起来也会相应轻松, 无形中减轻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最近几年购买了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的部分数据, 基本满足学生论文写作的要求,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

3.3 充分考虑企业需求

计算机系近几年抓紧了和企业及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新增校外实训基地10 个, 综合实践教学阶段, 由指导教师带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实习, 学生在企业中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工作, 实践结束后, 由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在毕业设计阶段,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成果展示, 在原有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求, 作为毕业设计内容, 这就打破了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的尴尬局面。计算机系近几年开始进行专业校企合作共建之后, 逐渐引进企业教师进行专业课程的教授工作。校企共建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向培养教学, 教学大纲核心课程与企业的核心课程进行置换, 计算机系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 企业发挥自身的职业能力培养优势。除此以外, 计算机系在进行教学大纲制定时, 提前召开校内外专家交流会, 充分听取企业专家对本专业教学大纲制定的建议;并由系领导带队, 各个专业教研室主任及部分教师参与, 多次去到其他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同时召开学生座谈会, 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多管齐下之下, 教学大纲的制定更能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 促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衔接[4]。

3.4 创新指导方式

计算机系有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制作和物联网应用技术四个专业, 各个专业归属不同的教研室, 往年的毕业设计都是各自为政, 近几年, 在系领导的高度重视之下, 计算机系开始尝试走多专业联合进行毕业设计的尝试, 各专业学生发挥自身优势, 联合进行毕业设计, 再从专业角度进行论文选题及撰写。多专业联合的优势, 正逐步显示出它独特的优势, 除了在毕业设计方面, 计算机系学生近几年获得的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奖项均是多专业联合的产物。多专业联合提供了学生与其他专业同学间的紧密联系, 各专业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与积极心态, 对各专业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撞击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

对于毕业论文规范, 计算机系在学校统一的毕业论文规范的基础之上, 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论文规范, 在规范中把一篇论文包含的几个部分分别罗列出来, 对论文每一部分的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并给予写作建议与篇幅量的限制, 还提供一些范例进行参考。在论文写作规范中还把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汇集, 避免学生进入误区, 有效帮助学生提升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

针对学生毕业论文排版混乱的现象, 计算机系在2014 年编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时, 结合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把毕业论文排版作为一个项目, 添加到word 2010 的应用案例中, 使学生入学初就对论文排版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解决了学生毕业论文排版不合理的问题。针对毕业论文题目重复率高的现象, 计算机系要求每个教研室主任严格把关, 每年的论文题目更新率不低于75%, 这也促进指导教师紧跟时代步伐, 更关注本专业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对教师自身进行科研有一定的帮助, 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

3.5 完善审核机制

为了更好评价及监督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 专门设置了毕业设计指导情况记录表, 表中内容包含指导时间、地点、参加学生、指导内容、学生反馈等信息, 一个指导教师带6个到8 个学生, 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一周至少一次联系, 并对指导情况进行记录, 指导教师每周通过邮件提交更新之后的情况记录表到系里, 由教学秘书进行归类存档。计算机系教师建立了一个工作交流QQ群, 每周在群上公布指导教师更新的情况, 也起到督促指导教师按时完成指导工作的作用。论文审核小组在进行审核时, 以毕业设计情况记录表作为审核参考内容之一, 计算机系还把毕业设计指导效果纳入本系年度评优的考核范围内。

4 总结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综合培养与测试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毕业设计的指导及学习过程都会发生变动, 本文从开设毕业设计 (论文) 讲座、改革管理制度、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创新指导方式, 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完善审核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了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改革的探索, 尤其是近几年导师制的实施, 对提升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作用重大。

摘要:针对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系毕业设计 (论文) 的状况, 从开设毕业设计 (论文) 讲座、改革管理制度、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创新指导方式, 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完善审核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了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改革的探索, 尤其是导师制的实施, 使学生得到系统性的指导, 对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作用重大。

关键词:高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桂林, 谢红梅, 陈盛明, 等.工科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化学类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 2015, 42 (18) :21-24.

[2]朱景锋.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2, 28 (1) :51-54.

[3]黄曼莹, 朱景锋.导师制在高职感知实践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科技风, 2013, (24) :198.

[4]张社荣, 崔溦.面向企业需求的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7) :14-17.

教学改革毕业设计论文 篇2

关键词:电气工程 毕业设计 教改

毕业设计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在学期间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获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进行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基本训练。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训练,因此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尤其是工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全国高校普遍存在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趋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培养不足,实际动手能力较弱,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

电气工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免费活动 tang)较高的工程实践技能,而毕业设计工作则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因此,结合专业特点,电气工程学科在毕业教学环节可着重关注两点:(1)如何有效利用学生在校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强化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特色、提升学科品牌意识;(2)以就业多样性为导向,在面向电气行业的基础上,满足传统领域转向新领域(如新能源、工业自动化领域)对人才的需求。

一、普通高校毕业设计现状与趋势

毕业设计是学生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大学生衔接学校和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越来越不能适用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目前在毕业设计环节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选题面窄且缺乏新意。部分指导老师没有参加过工程实践,缺乏对课题深难度的把握,题目范畴也比较单一,创新性不强,学生毕业设计内容必然大同小异。选题简单化、形式化现象较为普遍,不少选题过于陈旧,缺乏前沿性;有的题目范围很窄,相当于课题设计,工作量明显不足;有的题目非常大,不可能完成,也无实用价值。

2.与行业实践脱钩。毕业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存在缺陷,利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综合性不足,有的缺乏阅读技术资料能力的训练,有的没有安排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环节。此外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选题不多,使毕业设计失去了让学生进行岗前锻炼的功能。

3.指导方式单一化。本科专业的逐年增加,对师资队伍的数量和专业结构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大部分院系均存在着指导教师数量不足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一老师往往指导多名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指导每一个学生和辅导每一个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结果必然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如果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还将无法满足毕业设计指导要求。

4.对该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对毕业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数学生因找工作而无心认真对待毕业设计,教师也忙于科研和其它教学环节而无法顾及毕业设计的指导。在论文撰写阶段,部分学生对相关资料不进行分析、消化和整理。

5.毕业设计报告撰写质量不高。毕业设计报告不仅能反映学生专业素质与科学态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完成的整体质量。部分同学从网上下载文章进行拼凑,同时论文中现了大量书写,错漏摘要、关键字不规范,参考文献格式不清楚,文字处理不够规范等现象。

教学改革毕业设计论文 篇3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是学生大学四年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长期以来,各独立学院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内容理解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在大多数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中,毕业设计内容大多是专业课内容的重复,即选择某一设计主题后,用以前某一方向教学课程或几个方向课程的内容进行表现,完成一系列的作品即可。虽然毕业设计作品的数量比以前多,但形式却与过去基本相同。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对设计主题的进一步把握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培养却顯得不足,也没有为整个专业教学体系的最终实践环节注入新的活力。每一届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毕业设计已经没有了新鲜感。综观近年来不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展都是年复一年的重复不变的状态。

尤其是独立学院的毕业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大多数高校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几乎全部时间都不在学校而在外找工作, 急于提前毕业上岗,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形同虚设。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水平的提高和正常毕业设计课程的实施。因此,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显得十分必要。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概念

与地方经济紧密联系是各独立学院最为鲜明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具体体现就是毕业生能够直接进入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的第一线。直接为企业工作并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艺术设计专业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的。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设计能力虽然重要,但没有创新意识也就没有长期从事专业工作的活力和动力。因此,四年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贯穿创新这个基本原则,毕业设计也不例外。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是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最后关键的一环,是全面系统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素质能力的系统整合课程。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质差,如果不充分利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强化综合训练,实际上就等于为社会、为企业输出了一个个半成品或者不合格的毕业生,这对社会,对企业,对学生,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目前包括笔者所在高校的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毕业生都是在毕业设计阶段提前去实习、去找工作,毕业设计课程在校外和毕业实习课程同时进行,老师对毕业设计课程通过网络或电话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而且在就业岗位上,也加大了企业对学生岗前教育培训的时间和难度,企业也有意见。所以,当前应加大对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革力度,对毕业设计教学课程环节进行整合设计十分必要。考虑从第7学期末,要求学生实习完回校开始,要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组织规划,规定全体学生一律不能提前离校。由指定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行全程的毕业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指导。从毕业设计市场调研、毕业设计课题选定、初步设计概念、设计方案深化、一直到效果制作及实物模型、毕业设计报告书等全部完成,然后开始进入毕业设计答辩和毕业设计展览阶段,最后的毕业设计展开始时与企业人才招聘会的相结合,此时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环节才结束。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毕业设计展、毕业设计答辩和人才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

毕业设计课程的具体操作思路

在确定的新的毕业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毕业设计选题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型进行操作管理,即创意型设计作品和市场型设计作品。

1. 创意型设计作品

由学生自选一个设计主题,可虚拟,也可以实项为依据,确定选题后,以体现专业特色的手法表现。其作品最终是展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深层认识和理解,而不仅限于一个包装设计、招贴设计或环艺设计。比如,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而言,创意型作品是用包装、广告等设计手法展现一种对传统意义的包装的全新认识和表现,以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新形式,唤起人们对包装的新鲜感觉。当然,这些还需要通过有效的展示手段辅助表达,因此,创意型作品包含三方面内容:专业设计表现、材料运用表现和展示策划表现。从实践操作中看出,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效果令人满意,得到较好的社会评价。

2. 市场型设计作品

在近年的毕业设计中这是重要的操作形式。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承担企业委托的设计项目,而能够圆满完成任务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从毕业设计开始,指导教师与学生就形成一种设计完成的工作方式,每位学生都要按企业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设计项目,并且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不断深化;每一个学生每周要集中面授两次,讨论设计方案。个别辅导随时要求与老师商量和联系,同时不定期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设计博览会去考察,不定期聘请企业家、社会专业设计师为学生的毕业设计作辅导和提意见。

在毕业设计答辩环节的改革上。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成员考虑由指导老师、企业专业设计人士、专家教授共同组成,每位学生在自己的个人设计作品展位前进行答辩,按照设计方案、模型实物、设计报告进行评分,让社会与企业来共同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

毕业设计答辩通过后,正式举办毕业设计作品汇报展。毕业设计作品展与企业人才招聘会同时举行。邀请地方的设计企业在作品展会上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设计交流,让行业、企业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让学生在用人单位面前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增进了学生、企业、学校的相互了解。由于这样能够比较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用人单位大都会当场拍板,与学生签定就业协议。这样对企业与学生来说,都是真正的双向选择,使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带来高质量的就业,以此来检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效果。

毕业设计教学的质量、学生的设计水准,最终要由社会和用人单位来评判。社会及用人单位是学校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水平的试金石。同样,好的学校和学科专业经过社会的多次筛选,其人才培养水平也会日益得到提高,而教学质量不高、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科专业则被淘汰出局。

结束语

毕业设计展、毕业设计答辩和人才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高度重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加强了对学生就业观的正确引导。毕业设计展与人才招聘相结合,使学生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既确保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紧密联系,也为毕业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提供了机会。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自己企业的用人标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教学改革毕业设计论文 篇4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

(一)培养创新思维

如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的设计成果要有特色、有创新,有重大改进或独到见解,能充分运用会计领域新政策、新知识、新方法。因此,毕业设计有助于会计专业学生树立严谨负责、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

(二)深化专业知识

毕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加深。毕业设计过程,可以更好地营造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增强综合能力

会计行业自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对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具备实践能力很强的综合型人才。而毕业设计的特性与会计行业对人才需求相契合。因此,提高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实力。

二、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素质较低,写作素养缺乏

根据调查情况显示,高职院校大部分开设的是经济应用文写作,由非专业教师来授课,课时较少,只做介绍式的讲授,专门针对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写作课程开设得较少,甚至没有开设。因此学生对毕业设计缺乏最基本的写作素养,以及对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结构等方面都缺乏必要的认识。再者,学生查阅、检索资料等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较弱,只会利用百度、google简单的搜索工具,这些都给学生毕业设计写作带来了的困难。导致不少学生对毕业设计无从下手,做出的设计不合规范。

(二)假题真做,缺乏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基本是由指导老师指定或学生自由选择,由于指导老师与企业一线联系较少,给学生的选题内容缺乏前沿性和创新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毕业设计的结果往往无实用价值,而学生自由选择的题目通常是网络上随处可查阅或往届学生做过的题目,过时陈旧,学生照搬他们的方案和研究思路,敷衍了事,随便应对。在选题方面没有跟上政策的前沿,设计方法没有更新,设计成果缺乏创新。

(三)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脱节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宣传动员力度不够,仅仅由指导老师与他所指导学生见面,进行宣传动员工作。学生不重视也理解不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他们主要精力放在“专升本”,放在“顶岗实习”和放在“找工作”等方面,而很少关注毕业设计,选择的毕业设计题材也与他们顶岗实习岗位相脱节。

(四)老师监督指导力度不够,缺乏主导作用

通常在学生毕业设计期间,担任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一般在指导学生同时还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并且指导的学生数目较多,导致一些学生在论文选题、资料收集到终稿交付都难以得到老师的指导。还有部分指导教师对学生设计指导缺乏责任心,指导敷衍了事,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要最后交上稿就可以过关。这就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

三、高职院校做好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措施

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应对措施,增强毕业设计质量水平。

(一)修正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面对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无从下手的局面,学院应该反思,说明学院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对课程设置考虑欠缺。应增开与毕业设计写作有关课程,由有经验的专业老师讲授。在毕业设计前期,还应有针对性的开设这方面的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毕业设计的选题思路、如何通过文献检索获取相关的资料,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从而增强毕业设计质量水平。

(二)真题真做,鼓励开展项目创新

毕业设计选题尽可能来自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或社会调查,以单位的实际案例或社会调查的真实数据给予支持,尽量实现真题真做。选题还需要注重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将设计、实习与数据处理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虑,部分选题可经过专业老师集体研究讨论制定,也可邀请行业的专家参与制定或给与指导,要鼓励学生开展项目创新,争取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三)提高老师的科研水平,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与考核

作为指导教师,必须对毕业设计所涉及的课题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给学生以恰当的指导。同时,毕业设计过程中还要注重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进行质量监控,加强学院督导对指导教师毕业设计指导过程的考核,如指导教师上交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和后期考核质量反馈意见,及时监督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何伟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文艺教研,2015(02).

[2]李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化建设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6(02).

《长征》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5

《长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本第四组中的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2、理解诗意,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现代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教学内容】

学习全诗,把握诗句内容,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

透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及多媒体课件;

2、画诗句配图(五岭、乌蒙、细浪、泥丸);

3、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策略

一进入情境

二理解感悟

三激情明志

四回味升华

五拓展实践

(课前课件播放《长征》歌曲)

(一)谁能说说我们刚才听过的歌曲名字?又是谁作词的呢?

(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长征》(板书)。

(三)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对长征的了解。

(四)(课件出示长征路线图)教师结合路线图进行小结。

《长征》诗是毛泽东于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之后饱蘸胜利的喜悦和革命豪情所创作的。

(教师板书:毛泽东1935年10月)

过渡:在我们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让我们共同步入长征,同红军战士一起走长征路。

(一)范读课文

(二)指导学习

交流时出示五岭乌蒙细浪泥丸等配图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三)指导体验感受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长征中的一些感人的场面,看看它们是否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课件播放影片)

过渡:是啊,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千难万险,面对着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着万水千山的阻隔,面对着饥锇的威胁,他们啃树皮,吃草根,咬牛皮带,咽鱼骨头这些都是他们经历过的呀。

(四)品读诗句

短短的几行诗不可能包罗万象,下面我们从诗句中找一找,诗中写了红军遇到的哪些困难?红军又是怎样看待这些困难的?

提示:这种种艰难险阻都可概括为一句话

小结:这正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

(板书):

远征难

不怕

万水千山

只等闲

指导学生从故事内容来理解具体字词的意思。

课件出示庆祝长征六十周年纪念邮票,启发学生想象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的喜悦情景,让学生想一想红军战士可能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进而理解更喜、尽开颜。

(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给予不同的评价)

(五)指导朗读感悟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2、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诗句;

3、组织小小朗诵比赛;(课件出示诗句朗读节奏)

4、进行奖励。

(拿出自己的书法作品作为奖品)

(一)激情

学习完《长征》,你有心理话要对红军战士说吗?

(二)小结

红军战士正是因为有这种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才能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纵横于万里征程。让我们用铿锵有力的朗读,再现红军的豪迈气概!

(播放《长征》歌曲)

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就是一曲久唱不衰的歌,让我们学唱这首曾经让我们的祖辈父辈为之满腔豪情、热血沸腾的《长征》歌曲,让我们去领略长征的惊险悲壮,让我们去感受纷飞的战火,让我们呼吸呼吸弥漫的硝烟,让我们去追寻先辈的足迹

(《长征》歌曲再次响起)

唱《长征》歌曲

歌曲名为《长征》,是毛泽东作词的

自由谈自己对长征的了解(可以谈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可以谈长征的线路;也可以谈长征中的故事;可以谈长征中的英雄)

听老师小结

听老师朗读课文,并谈一谈全诗的大概内容。

小组学习活动

1、自由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相互解疑;

3、全班交流,上台汇报。

1、看《飞夺泸定桥》、《过草地》、《过雪山》、《腊子口战役》等影片剪辑;

2、谈感想。

1、认真读全诗,找出红军具体遇到的困难以及红军战士的表现,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读这些句子,并做好标注。

2、汇报交流

①说说诗中所描写的红军遇到的种种困难及红军战士的表现;

②有感情把这些诗句读出来,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③学生齐读。

3、重点感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读一读,把只等闲的那种英雄气魄读出来。

4、质疑

认真读读诗句,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或谈谈自己的发现。

①暖与寒的意思。

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

讲巧渡金沙江故事,帮助大家理解暖字;根据飞夺泸定桥的场面理解寒字。

(暖反映出红军巧渡金沙江之后的喜悦心情;寒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悲壮)

②更喜

(相互拥抱;放声高歌;跳舞;把帽子抛向空中)

③尽开颜

(全都眉开眼笑、捧腹大笑、笑逐颜开放声大笑笑得前俯后仰)

1、自读自悟;

①练习感情朗读,读出暖的喜悦、寒的心惊胆寒、尽开颜的无比欢乐

②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③学生评价;

④小组读,齐读;

2、在自己的书上画出节奏,并试着读一读;

3、学生推荐代表进行比赛: ①试读准备;

②朗诵比赛;

③学生评比;

1、对红军战士们说说心里话;

(具体可结合长征中红军战士遇到的种种困难来说;可从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表现来谈;可联系自身生活经历来谈;也可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来谈)

2、齐声朗诵。

学唱《长征》歌曲

(在歌声中结束学习活动)

读读有关长征的故事;

唱唱有关长征的歌曲。

课前播放《长征》歌曲,为课堂教学渲染气氛。

利用长征路线图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红军长征的历程,化空洞的叙述为具体的感知。

影片的播放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红军长征中的种种困难和惊险悲壮。

形象的画面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红军长征胜利之后的无比喜悦的心情,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

课件出示诗句朗读节奏,实现高效反馈。

在《长征》歌曲声中总结全诗,加强了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创设情境,以唱带诵,增强感染效果,更加激发学生对红军的敬仰之情,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以升华。

【板书设计】

11长 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远征难 不怕(英勇、无畏)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篇6

关键词:机械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交流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毕业论文集中体现了本专业教育的要求和方向,是衡量大学生综合水平的重要实践环节,是检验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毕业设计贯彻本科最后一个学年,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加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2]。

由于机械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也需要侧重实践能力的锻炼。机械专业本科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只能在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有限的几个环节中才能接触到专业技能的锻炼,没有其他更丰富的实践环节。而相当比例的学生在本科学习结束后就会进入工作岗位,毕业设计是这些学生工作前最后一次实践机会,因此,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项实践教学活动。浙江省曾经从多个层面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从抽查结果看,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单项指标中得分比例为76.86%,综合应用能力在单项指标中的得分比例为76.43%,这说明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相对较差,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不到位[3]。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工程经验和专业知识,拟出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并下达任务书,然后学生根据任务书自己查找资料开展毕业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師定期对学生进行答疑并指导设计方向,如图1所示。针对传动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分析其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

图1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中,教师的选题具有很强的个人性质,是教师根据自身的科研情况进行的选题,随意性较大,并且会受到教师自身水平的严重制约,难以保证毕业设计题目的质量。并且随着高校的扩招,教师队伍急剧扩大,这也使得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毕业设计选题模式的弊端也更加明显。例如,有的教师科研项目中衍生出来的选题会偏离学生的专业内容,增加毕业设计的难度,使学生难以上手;也有的教师毕业设计选题出自很早之前的研究内容,使其选题跟不上当前的研究形式,过于陈旧。

同时,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采用的是定期答疑的方式,这种方式对教师和学生的约束力比较低,会造成学生和教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的投入不够。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在选题、方向把握、技术手段指导等环节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这种交流方式对教师约束力很低,因此,教师投入不够会使学生放松,忽视毕业设计,进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于学生来说,毕业设计与找工作的时间有所重叠,在此阶段,学生会将相当一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就业工作中。同时随着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在大四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不是如果圆满的完成毕业设计。因此,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方式需要进行改进。

三、新型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新型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中的选题方式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可以将毕业设计选题与学科竞赛、学生工作实际等相结合,拓展选题范围,提高出题质量,如图2所示。机械学科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也很多,在大二、大三时期动员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逐步锻炼其思考和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研究的兴趣所在,为毕业设计提前打好专业基础。学科竞赛的时间处于毕业设计之前,大二、大三时期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专业知识,并且竞赛也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因此,学科竞赛可以认为是毕业设计过程的一个预演,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由于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工作都是在大四阶段进行的,此时很多学生已经签订了就业合同,并且有些单位要求学生提前去单位进行实习。对于这类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可以从其实际工作中选择,这样既贴近生产实际又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图2新型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毕业设计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也需要进行改革,传统的指导模式下一个教师指导多个学生,导师对学生全程负责,这种交流模式对教师的约束力较低,毕业设计质量受到教师责任心的制约。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在传统指导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群体指导模式。由同一个课题组的方向相近的多名指导老师组成课题组指导模式,或者由一名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授和几名年轻教师组成小组共同指导毕业设计。这种群体指导模式有利于发挥各个老师的特色专长,并且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可以与多个老师进行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加入到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课题组中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将毕业设计内容与导师的科研内容结合起来,增加导师和学生的交流机会。

四、结束语

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直接决定了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针对机械专业的特点,分析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下选题和交流模式的缺点,探索新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对提高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庄未,刘海浪,李雪梅,对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指导验收的思考,装备制造技术,2010,8, 213-214.

[2]李慧,骆勇,高红丽,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现状及建议,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1(31),125-126

[3]冯莉媚,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点探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1),15-17.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篇7

关键词: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方式,检查环节

0 引言

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是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环节, 是对五年教学成果的一次综合性检测, 是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 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能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作风, 以及协调合作能力。毕业设计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存在问题

从2012年到2016年, 已连续有五届毕业生, 累计毕业生数量达到180人, 在毕业设计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 如:连续几年都有学生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 但也发现一些不足,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足

大五第二学期, 是建筑学专业开展毕业设计的时间, 这段时间恰恰也是学生找工作或者研究生复试时间, 学生更多侧重于就业或深造, 因此, 在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 保证不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工作中。最终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1.2 教师对毕业设计管理有松懈现象

客观上讲, 毕业设计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 在辅导毕业设计时间方面相对自由灵活, 这样也导致了个别老师对学生管理松懈, 教师与学生前期方案沟通交流较少, 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

1.3 毕业设计深度有待提高

基于学生重视不足与教师管理松懈现象, 学生毕业设计出现以下几方面不足:1) 个别学生仍停留在在校期间平时设计中, 与设计院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尤其对于规范的把握还存在一定差距。2) 个别学生画图深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平面图家具布置缺乏、立面剖面尺寸表示深度不够等等。

2 改进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出现以上的问题, 教师应积极通过实践探索, 加强过程管理, 建立评估机制, 加强与学生沟通与交流, 对毕业设计整体质量提高起到促进作用[1]。具体措施如下。

2.1 改进毕业设计教学方式

1) 毕业设计选题。教师所选择的毕业设计题目, 都必须是真题 (真实的地形, 真实的任务书) , 因为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是一个从学校学习过渡到独立工作的关键性教学环节。通过题目的真实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浓厚兴趣, 也使学生对于毕业设计加以重视。2) 调研环节。题目确定后, 在毕业设计前两周, 安排学生实地调研, 学生只有通过去真实的现场感受场地环境, 才能激发创作的灵感, 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学生只有通过现场调研, 才能将建筑与周边环境完美的结合。3)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在整个毕业环节, 教师一周至少两次面对面与学生交流沟通方案;同时每个指导教师建立QQ群, 方便教师与学生便捷交流沟通。通过当面与网上两种方式, 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效率与效果。4) 开放性的模式。在整个毕业设计环节, 每位同学除了与固定的指导教师交流沟通外, 还鼓励学生与其他教师, 甚至与实习期间设计院的指导教师沟通, 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生只有通过多沟通, 集思广益, 才能设计出比较满意的作品。5) 答辩形式。建筑学毕业设计是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教学工作。为了能够适应将来设计院工作, 答辩形式采取设计院汇报方案的形式, 学生将文本、图版带到答辩现场, 用PPT现场汇报方案, 并且现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2.2 加强毕业设计检查环节

为加强过程管理, 学院组建毕业设计组织领导小组, 每届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均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毕业设计指导小组, 并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 对毕业设计进行三检查工作。

1) 毕业设计前期工作检查。检查指导教师选题、审题表是否规范、齐全。检查指导教师编制的毕业设计任务书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并且要求毕业设计任务书达到都是真题, 课题来源全部都是连云港市真实的已建、待建的项目, 从而给学生一个锻炼机会。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是否规范、齐全。检查学生的前期调研所阅读的资料情况, 检查学生的外文资料阅读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三篇以上, 是否翻译出了一篇外文资料, 翻译出的外文资料是否符合学校的标准化规定。指导教师指导情况。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2) 毕业设计中期工作检查。进一步检查毕业设计任务书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是否齐全。选题、审题表是否齐全。重点检查毕业设计完成质量情况。毕业设计进度情况。指导教师指导情况。为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指导教师应加强考勤, 随时掌握学生的进度情况。对进度较慢的学生提出警告。指导教师每周开一次碰头会, 汇报毕业设计情况, 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在整个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 我们根据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 给学生安排讲座。讲座主题有以下几个方面:毕业设计总体要求, 前期工作材料的准备 (查阅资料、开题报告、方案调研等) , 毕业设计中的集中问题等。通过细致工作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

3) 毕业设计后期工作检查。毕业设计后期工作检查是毕业设计保障的关键所在。要求对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全面而认真的检查, 内容包括:毕业设计成果的检查:内容、规范性。成果包含:毕业设计文本、汇报的图版以及PPT。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氛围, 采取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分别评阅毕业设计环节。指导教师、评阅教师针对学生图纸上出现的问题要给予书面提出, 并且要求答辩之前及时修改。对于不能按期完成修改的毕业设计或者未能达到毕业设计标准的毕业设计, 不予参加毕业设计。

3 结语

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为本专业拟定的大纲中描述为:毕业设计的目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是整个五年本科教学过程的一次综合性的总结[2]。通过毕业设计工作方式的改进与毕业设计检查环节的加强, 建筑学毕业设计质量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楼盛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8 (25) :309-312.

教学改革毕业设计论文 篇8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单一,同质化现象凸显

在当前的大多数艺术类高校或者是开设相关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的高校中,主要还是以总结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因此,一方面导致了专业课内容的重复,另一方面导致结业作品的质量得不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了作品的数量,但本质上来看其作品往往只是在选择某一主题之后,局限于课程教学中的一个或几个方向课程的内容。所以,这种教学方式即使让学生在进行了毕业设计的专业课的学习,但忽略了将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运用,这在无形之中弱化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而由于教学模式的陈旧,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出现同质化现象,鲜有质量高的作品。这就要求高校突破窠臼建立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难以保证

在艺术毕业设计教学课程中的教学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方面。由于近些年来的高校扩招,导致师生比例失衡,一名教师甚至往往要带十几个学生。同时,由于学生基础的不同和毕业设计是一项耗时长、实践性强、任务量大的课程,因而教师无法将精力全部投入其中。由于教师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也直接影响到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有些高校由于师生比的失衡,让一些缺乏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的助教担任学生指导,这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三)毕业设计教学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从理论的教学角度来说,有关艺术理论的研究虽然很多,但缺乏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等,因而在进行毕业实践教学时往往还是以往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所以,完善的理论系统的缺乏不能支撑起实践的教学。而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作为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一方面学生在毕业选题方面缺乏创新的视角,甚至不符合实际,另一方面,在设计论证方面,学生自身素质的缺乏,致使不具备完成课题论证的能力。因此,综合来看,理论的不完善和实践能力的薄弱导致了艺术专业艺术毕业设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最终导致毕业设计作品内容空洞,质量不高。

二、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方法与途径。

(一)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

基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仍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的现状。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提高高校艺术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质量则具有引导作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灵活多变,在选题和毕业作品的设计当方面应该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加以教学。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选题标新立异,同时,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多运用案例教学、“跳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学校管理层面,要建立联动的教学体制和评价机制,要搭建学科基本的理念和理论框架构建,同时在明白本专业基本方向范畴的基础上加强科学理论和学科技能的培养。建立奖惩完善的评价体系,提高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二)加强导师工作室建立和校企长期联合机制,拓宽实践教学环节

导师工作室的建立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利用优秀导师队伍弥补知识水平的差异,提高综合性专业知识构建,同时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发散思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同时,建立导师工作室在防止知识的片断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科交流,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科优势。此外,建立校企长期合作机制,有利于将社会资源快速流入,增加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同时,有益于培植学生实践能力找到优势所在,从而针对性的研究和制定自己的课题。

(三)提高学生基础素质,建立毕业设计激励机制

由于高校扩招,学生的基础水平也参差不齐,而毕业设计作品的好坏,除了从选题的角度和研究的角度来评价之外,对学生的文字功底也是有一定的考验。因此,在进行毕业设计教学时需加强学生的基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这能使最后的课题内容显得简洁而有力。此外,当下大学生对待毕业设计具有懈怠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有效的调动内在的积极性并成为一种潜在的动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其身心投入到毕业设计中来,其作品的质量也会有所提高。激励机制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校内筹办优秀作品评比大赛,校外鼓励学生参加作品评比与展示。对优秀者予以学分或现金证书表彰。所以,通过这两种方式,在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时,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专业是与市场紧密相连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而毕业设计做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和创新紧密结合。因此,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艺术毕业设计课程现状的分析和改革方法的探索以对毕业设计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作用,促进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毕业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为艺术类高校展现办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不能流于空洞和形式化。同时,作为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以及当今多元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毕业设计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这一变化。通过对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问题的分析,探讨构建以创新和实践为核心的富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对完善毕业设计教学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改革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马涛.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戏剧之家,2014(08).

[2]袁禹慧.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舞台,2013(01).

[3]赵文琰.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设计艺术教育,2012(10).

教学改革毕业设计论文 篇9

1 毕业设计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及其诱因

因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多以毕业论文答辩方式为主, 故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以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1 选题不当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做出的毕业设计, 就是在论文中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然后运用自身在这数年中积累下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去分析和解决所选择的课题。于是, 一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学习知识之后是否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到毕业设计中, 将会直接影响到该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而毕业设计的选题, 需要同时满足务实性和适度性两个要求。

举例来说, 该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应该选择一个在现实中存在的具体对象, 这个对象可以是某个企业, 某个事业单位, 或者某个商业组织, 甚至是某个具体的管理类事件, 这样既可以保证研究内容务实, 也可以避免研究范围过大而导致研究不够深入或者内容不够全面。然而, 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选题时只看到了表面, 却没有深入地探究研究对象的本质, 甚至对研究对象是否在其知识结构内也不够清楚, 只是凭借自身的兴趣去选题, 而没有满足毕业设计对务实性的要求, 于是因无法靠自身能力完成而使毕业设计搁浅。

1.2 创作能力不足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偏“文科”的专业, 其课程多为文科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通常是理论性的平面知识, 由于缺乏具体的“事物”, 所以授课内容无法给人以“空间性”的感受, 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研究对象。高校对知识点的考察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这些缺点被掩盖, 然而创作能力不足这一缺点却在毕业设计中被更直接、更突出地折射出来。毕业生会更多的选择现有的资料进行简单拼凑, 却缺乏对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虽然在数年的学习中掌握了许多理论性知识, 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找出研究切入点, 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曾经积累的经验来分析处理资料。于是, 在这些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之中, 要么是对论文题目没有进行内涵性的深入理解, 要么是对资料的处理知识简单的截取与粘贴, 在整体上都缺乏创新能力。

1.3 思想认识有误区

通过对导师指导学生的过程进行观察可以发现, 许多学生都不够重视毕业设计。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设计不过是对这数年所学内容的总结, 所以只要将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即可;另一些学生认为工作比毕业设计更重要, 教师不会因为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而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就业, 毕业设计不过是规模较大的作业, 于是在形式上简单地堆砌出一篇论文来敷衍教师。思想上的认识使得学生们仅将很小一部分精力放在论文上, 最终导致毕业论文质量极为低下。

1.4 学校的错误管理

学校的错误管理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大部分高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学年, 这一学年是毕业生最为忙碌的一学年, 毕业实习、外出应聘、各种资格考试, 使毕业生的精力远远无法支持如此大的压力, 时间与精力被大大挤压, 于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再加上学校缺乏对学生社会调研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能力不足, 于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是学校与专业的连年扩招使得导师很难做到一对一的指导, 一对多的指导模式导致导师难以将精力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于是必然导致学生受到的指导被分散, 如此松散的师生联系将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再加上导师致自身能力的不足、学校审批制度的不严格, 无疑使毕业设计难以做到“严把关”。

2 改善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做法———教学改革

相较于高校开设的其他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学生在文字处理和文字表达两方面的工作能力更加重视。而影响学生这两项能力的最重要因素, 正是在校期间的教学过程。故高校应该针对毕业设计进行教学环节的改革, 这样可以保证教师更好地给予学生指导, 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进而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的实际应用能力。

2.1 结合企业或社会的实际来选题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到世界这个大市场中, 面对着各种竞争, 许多新事物不断地诞生, 随之也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 这些新问题与新事物都可以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选题方向。由于这些问题非常具体, 所处的环境也各有差异, 故可以使用不同的理论来分析, 所以与社会及企业实际相结合的主题, 在论文选题上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

举例来说, 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广告策划等强调微观价值的应用性主题, 都可以满足毕业设计关于务实性的需求。对于那些已经在实习或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来说, 可以直接结合自己实习或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亲身思考来探讨解决之道, 由于他们的毕业设计与工作实际联系非常紧密, 于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会令人非常满意。虽然毕业设计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会使学生与教师都面对着一定的压力, 但是具体实例之间的差异使得毕业设计具有了创新性, 学生在寻求教师指导时, 也会接触更加频繁, 紧密的师生联系也将会保证指导具有有效性, 于是毕业设计质量将会随之明显提高。

2.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改革

若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进行教学设计改革, 首先需要高校进行社会调研, 以明确人才市场或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具体需求。然后根据从业方向来设置教学计划, 如第一学年培养学生技能, 第二学年学生选择就业方向, 第三、四学年按照具体的方向进行具体教学与实习,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选题混乱, 设计内容不符合实际。

这种工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改革方向有如下几个:一是校企合作的双向互动模式, 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参与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完全不同的环境, 享受差异显著的资源。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 毕业生大多会成为应用型人才, 而这种应用型人才, 自然不会撰写出浅显的理论性文章, 他们高水平的理论实践能力使得他们做出的毕业设计必然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 对实际问题必然给予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二是订单式的工学交替教育模式, 这是一种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高效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 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 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就业相适应, 也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的科研创新方面有了理论与技术的支撑, 毕业论文质量也会因此得到改善。

2.3按照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制定相关的教学要求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未来就业方向是进入企事业单位并承担起管理者的角色。故在校期间, 学校既要培养其专业能力, 也要塑造其综合能力, 使该专业的毕业生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在教学中, 既要做到理论素养的不断提升, 也要实现论文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日常教学应该以上述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 而不要以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目标。

举例说来, 可以采取简化毕业设计相关教学环节, 加强对毕业设计本身内容的考核;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毕业设计研究深度的要求, 转而注重毕业设计和实际管理问题的结合。只有经过了这样的教学改革, 学生才会在选题、调研、搜集文献资料、获得教师指导等方面得到自我的提升, 才能更好地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毕业设计中, 使毕业设计成为理论实践完美结合的分析报告, 而非浅显的理论性文章, 学生也可以更完善地面对学校开展的相关考核。

3 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在毕业设计质量上一直存在着问题, 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问题。本文对毕业设计问题进行了介绍, 进而阐述了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改革建议, 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广.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改革——以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04) .

[2]程芳.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 2010, (14) .

[3]丁炎.浅谈基于“工学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05) .

[4]骆建艳, 周春蕾.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创新改革研究[J].消费导刊, 2008, (24) .

[5]旷开源.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 2008, (09) .

[6]潘连柏.工商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旬刊, 2011, (17) .

[7]饶莉.探索新时期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途径[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7, (05) .

[8]丁炎.浅谈基于“工学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5) .

教学改革毕业设计论文 篇10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义学科。它以数学为基础,计算机为工具,解决信息和工程计算方面的实际问题。由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大部分数学功底较薄,虽然会编写程序,但对工程计算中的数学公式的意义理解不深刻,不知道自己用计算机算出的结果代表什么;有错误时,也不知道为什么。而计算数学专业的学生尽管懂数学公式,但不会编程序,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较差。所以1998年国家教育部调整、缩减专业目录时,将数学类本科专业整合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专业。国家教育部成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上述两个原有专业的弊病,希望新专业的学生即有较强的数学基础又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2 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为毕业设计)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我校于1999年开始招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笔者经过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学经历,对毕业设计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2.1 选题环节中,导师发布的课题不能紧密联系专业特色,有些

是纯数学理论课题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些是纯计算机软件开发课题无法提高学生学术水平,多数是自拟研究题目,与社会实际联系弱。

2.2 研究设计环节中,由于学生主观不重视、或忙于落实工作分

配等原因,出现了部分导师找不到学生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导师不能充分掌握学生的课题进展情况,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2.3 论文撰写环节中,出现论文学术水平低、格式排版不规范等

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学生由于找工作等原因写作态度不认真,写作时间不充足等。

2.4 毕业答辩环节中,往往根据指导教师专业分成数学和计算

机两组,无法体现专业特色,不能全面的检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与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融合的程度。

3 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路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研究内容单一,要么是数学算法等课题研究,要么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课题,没有能将数学知识很好的融入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去。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学生理论研究多,社会实践少,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学生就业竞争力弱等严重后果。所以改革必须首先从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抓起。笔者主要在对该专业在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检查等环节过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具体改革方案如下:

3.1 结合专业特点,合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选题时应顾及专业特色,要充分了解社会需求,或与企业联合出题,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提高就业率的目的。

3.2 社会实践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由于毕业设计时间刚好和学生找工作或实习的时间相冲突,校方若与企业合作,使学生能够通过毕业实习的机会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参与企业的课题研究,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让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3.3 与企业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指导教师应改变传统毕业设计教学单方指导方法,采用与企业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督促学生采取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毕业设计形式。

3.4 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监督检查,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为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对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加以规范,指导教师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检查毕业设计进展情况,以保证学生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设计,确保论文质量。

4 改革初步实践及效果

笔者对近8年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学工作进行整理调查,指导学生近70人,笔者三年中共指导毕业设计学生22人,经过调查整理,其中鼓励和推荐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有12人,占到了55%,而这12人由于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当年毕业就业率达到了100%,而另外10人中有2人考上研究生,6人就业,但在就业过程中相比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遇到的困难的要多一些,2人毕业时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经过交谈得知,学生说自己的动手能力差,理论无法联系实际,综合应用能力弱,无法得到用人单位青睐。

5 结论

通过对改革初步实践的调查结果来看,虽然优化了选题,但选择校内进行毕业设计与在用人单位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实习的学生相比之下,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动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后者学生明显更强,所以笔者还在对改革方案进行进一步调整及实践,希望最终能完全达到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达到提高就业率的目的。笔者认为该改革思路不仅适应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也适应其他各学科的专业,最终都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木利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篇11

[关键词]课程设计;机械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3-0051-04

0引言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类学生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以及《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金属工艺学》等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机械设计的能力和机械设计的技能,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现代控制科学等与机械科学不断交叉融合,使传统的机械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机械的概念和机械设计过程相对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对工程设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存在很多问题,还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无法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工程设计人员。因此,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与课程设计脱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进行的第一次比较正规而全面的设计,由于其涉及课程多,知识面广,且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大的工作量,因此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以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后续,是在将机械设计课程完全授完之后再进行课程设计。一方面这样使得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中某些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产生了断续:另一方面,由于单纯针对授课,学生对课程设计与实际工程中很重要的知识点理解的不够透彻,从而使课程设计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不必要的复习上。同时,由于课程的断续,在课程设计开始阶段,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题目从最开始进行重复式的机械设计基本计算,又花费了一般2~3天的时间。加上事先对设计题目没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思考,学生自身又有一定的惰性,临时抱佛脚,缺乏系统思维,乱抄乱设计。这都使得设计过程时断时续,时间紧张,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影响毕业设计乃至毕业后的社会工作,给学生和社会造成了很不必要的浪费与困扰。

1.2设计题目单一化

传统的课程设计重点是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题目和给定数据多年不变,只需要按设计任务中给定的数据、方案及规定的设计方法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即可,形成相互抄袭的后果“’。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缺乏新思维,师生同受其害。同时,传统课程设计题目与专业、毕业设计相关度不大,使得学生所学专业课程无用武之地,缺乏学习兴趣,设计与专业课程学习不同步,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充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3计算机绘图欠普及

传统机械课程设计,手工绘图贯穿始终,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加上空间想象力不足和缺乏工程设计经验,学生面对二维设计图纸难以想象出机器的整体结构,导致学生对设计缺乏全面认识,似懂非懂,极大地影响了设计的积极性和质量”’。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技术及Solid—work、Pro/Engineer三维设计软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使机械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与设计手段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面向新世纪的高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1.4协作与团队意识差,缺乏创新意识

以往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每个学生一个题目,题目类似而参数不同。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各自为政,互不往来,缺乏沟通与交流,虽然能够巩固单个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却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协作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现实生产中,任何一个机械设备不可能单靠一个人就设计完成,也不可能单靠某一个人的设计方法就能完善所需要的功能,必须集思广益、广泛讨论。因此,必须在学生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团队意识,使其逐步与社会接轨。

以往的课程设计由于时间紧张,工作量大,老师往往忽略或不明显鼓励学生的创新设计,从而局限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单一的、互不协作的课程设计,时间紧张,思维狭窄而受限,就更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即便是学生有好的想法,也因为没有充裕的时间考虑,没有老师的认真点拨和严密的思考论证而流产。

创新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动力,现代企业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去推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机械类学生第一次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设计训练,必须充分利用其契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1.5考核制度不完善

传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分二、三、四周三种模式,所布置设计任务根据时间不同稍有区别。在这几周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都很认真,能够脚踏实地地进行设计,因此对自己最后辛苦所得的成绩也比较在意。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考核主要包含了三个部分:图面成绩50%(包含草图和抄正图成绩)、平时成绩30%和答辩成绩20%。但图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成绩,老师们各凭印象标准,自行决断,并不能像正式考试那样给出一个让学生一目了然、欣然接受的成绩,考核缺乏标准性和透明度。这既有可能造成学生成绩评定的不公,又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便是答辩成绩学生相对心里有数,但倘若老师们在答辩过程中所问问题难易有所偏颇,也极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毕业设计产生不好的影响。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2.1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过程相融合

改变课程设计与教学脱节的问题,就必须在机械设计课程开始阶段将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使课程设计与教学相同步,把课程设计分部、分阶段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分步完成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带着设计任务听课,既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思索自己设计任务中的若干问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与老师交流、沟通,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逐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宽广的空间。

在最近两年的机械设计课程中,将课程设计与教学相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课程的学

习有了更大的积极性和更好的课堂效果,而课程设计过程中又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与以往相比,单最开始的方案设计和基本计算就节省了3天时间。由于课堂讲授与课程设计同步进行,课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难点、重点大部分学生已经心中有数,遇到问题大都能自己解决,或在书本中随手就能翻到,既节省了学生自己的时间,也节省了老师的时间,使老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解答设计中个别的疑难问题。而最后的答辩,学生对常见问题的掌握程度由以往的63%增加到了85%,引申问题的掌握程度由50%增加到75%,疑难问题的掌握程度由33%增加到50%。图面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常见绘图错误减少二分之一,局部结构错误减少三分之二,没有发生整体结构错误。

可见,无论是设计过程中对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还是最后的绘图效果和答辩结果,都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效果。这表明,将课程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可行的。

2.2题目的多样化和实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挑战是最好的催化剂。选择一些多样化、具有实用性和挑战性的题目,加强专业特色,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其工程设计的理念。例如,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可布置机床传动装置、石油工程系学生可布置钻井和抽油机中的机械传动装置、机电专业的学生可布置六自由度机械手等方案。

信息社会,交流是共同提高的重要手段。参考其他院校引入一些新的题目,从题目的质量和数量上提高设计的质量。也可结合机械厂所拥有的设备,选择合适样机进行现场教学后,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改进。例如,各类传统和数控车床、铣床等传动装置的设计。这既有助于学生后期的毕业设计,也有助于与学生工作后的工作相接轨。

2.3改革设计手段,加强计算机的运用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多在三年级进行,学生已经学完了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对CAD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和了解。同时,由于在机械设计课程开课的同时,已经布置了设计任务,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学习某一种设计软件。早期的CAD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而Solidwork和Pro/En—gineer是参数化的三维CAD/CAM软件包,具有零件三维造型功能、装配设计功能、工程图功能以及仿真分析功能等,正逐渐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学习和掌握某一种或多种设计软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能力、设计效果是一个全方位的尝试。

两年多以来,教研室已在多个班级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采用计算机绘图,结果表明学生对CAD技术软件有很好的掌握,同时对Sloid—work和Pro/Engineer三维软件具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所有采用计算机绘图的同学在进度上都比手工绘图的同学快,且在绘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较少。尤其是采用三维软件绘图的同学,绘图过程中对设计对象的结构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能发现更多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结构方案。这无疑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2.4分组设计、分组考核,加强团队意识

课程设计任务布置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设计题目比较类似但又不同的几个学生分为一组,组成一个团队。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除了自己的课程设计之外,也了解同组其他同学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法及设计思路,拓展学生设计的知识面。同时要求学生积极为其他同学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检查并指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设计方法和结构设计问题,督促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以往老师们要逐一检查每个学生的设计计算、结构方案和设计进度,结构方案类似的学生所犯错误有很多类似或雷同之处,需要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去纠正和讲解。分组设计可以指定小组长除督促同小组成员的设计进度外,定期集体检查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将大多数问题查阅资料后自己解决,部分疑难问题讨论后不能解决得,等待和老师讨论。这既有利于锻炼学生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加强沟通,培养团队协作和团队创新的能力,同时还节省了老师和同学的时间。如此分组之后,学生课程设计的进度大幅度提前,以前那种等待老师讲解和等待老师解决问题的现象基本消失,所有同学都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学生由于完不成任务而二次答辩的现象也不复存在。

加强课程设计过程的监督,考核制度透明化是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考核制度透明化,可以在设计伊始就向学生公布考核过程中老师主要的考核标准,评分依据,同时接受同学的监督,鼓励同学提出好的意见、建议。这将使得学生心中有数,做到心态平和地将所有精力放在设计任务上。

以往课程设计的考核与答辩是单个学生逐一进行,既浪费时间,又不能充分体现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学生分组设计之后,将考核与答辩均分组进行。考核过程中注重小组的整体进度与表现,同时兼顾个人。这有利于督促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激励,共同进步。而答辩过程中除共性问题外,注重个性问题的问答,将问题普及到每一个人,不再是针对个人的设计。这有助于督促学生加强与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其团队意识,拓展其知识面。这都使得学生掌握了更多的设计知识内容,拓宽了其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其团队协作的能力和其团队意识。

2.5课程设计与机械创新大赛相结合,注重后续培养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与机械创新大赛相结合,作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新平台,注重学生的后续培养。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目标之一即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课程设计的时间毕竟很有限,最长的不超过一个月,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课程设计之后,继续引导有较强创新思维的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将是一个更加重要的过程。

燕山大学创新基地是机械学院为众多机械爱好者提供的学习和交流场所,有许多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每年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多种创新竞赛,例如机创杯“机械争霸赛”、科技制作大赛、滑翔机航模比赛、小型智能机器人比赛等。而由教师们指导的学生科技作品在全国大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例如学生科技作品《健康节能饮水机》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天津赛区比赛中获得第五名及二等奖的好成绩。

为提高学生对课程设计兴趣,把大赛作为一种标杆,引导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本着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后续教育,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满足国家对社会紧缺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人才的需要。

3结束语

21世纪是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需要的是“能力型、素质性”人才。为了适应人才发展的需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将逐渐从培养设计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发展。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也必将越来越注重学生设计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改革毕业设计论文 篇1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高职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加强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渗透在教学、实验、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 尤其作为就业前综合性工程训练的毕业设计, 是高职院校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 将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应用和锻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个教学环节, 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平台, 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独立开展工作的一座桥梁。通过毕业设计, 学生可以获得感性知识, 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 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促进良好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可以说, 它对培养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且这种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加强对高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模式的改革, 对高职院校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负担过重、投入远远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需求等矛盾却日益突显,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也不容回避。因此, 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近年来, 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毕业设计工作新思路, 但有些院校毕业设计工作改革倾向于将学生推向社会, 变毕业设计为企业实习、变毕业设计课题为单纯的毕业论文等。高职院校这种毕业设计的“改革”倾向固然有其深层次的背景:我国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难局面, 许多高校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几乎都在校外找工作, 急于上岗。但是, 这种一味地“推出校门”式的“改革”使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形同虚设, 毕业设计没有实质内容, 只有毕业论文的形式存在, 毕业设计答辩更是流于形式。

根据对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部分学生毕业设计现状的调查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毕业设计的材料来自书籍、报刊或网络, 存在抄袭问题;毕业设计选题没有结合实际, 内容空洞、陈旧、重复;毕业设计时间与学生找工作时间重叠;毕业论文写作不够规范、基本功不够扎实;等等。有鉴于此, 改变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运行模式是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选择。如果长期维持下去不进行改革, 毕业设计必将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 必将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产生负面影响。如何突破这一瓶颈, 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的提出就是针对目前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为突破口, 在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中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三、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思路

毕业设计模式改革选择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2008级部分专业的学生, 通过分析查找现有的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毕业设计实践时间周期模式、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与指导教师学术造诣提高模式、毕业设计规范量化改革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时间周期模式改革。传统的毕业设计开始时间是第6学期的前10周, 鉴于这个时间学生毕业在即, 把找工作放在首位, 毕业设计容易流于形式, 我们将毕业设计教学提前到第5学期的前10周进行,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校安心进行毕业设计。

第二,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选题要有工程训练背景和较强的实践价值, 要达到既有综合训练又有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在选题方式上, 多选用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的题目, 也可由校企双方协同指导。题目类型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提倡真题真做, 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到自己做的课题有价值、有意义, 产生成就感和创作的欲望, 激发学生搞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

第三, 突出高职特点,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高职工科教育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要提高毕业设计水平和质量, 关键是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只有让高职教师多参加社会实践, 才能提高他们的指导能力。指导教师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 能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设计规划。

第四, 加强专业文献阅读, 注意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设计初期, 安排一周时间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 有助于了解毕业设计题目相关前沿的学术动态, 拓宽知识面,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出课题的初步研究方案。

第五, 坚持标准, 全面考核。毕业设计的考核由导师评语、专家评阅和论文答辩等环节组成。导师评语主要评价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实际表现, 如学习态度、综合能力和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等。专家评阅主要对毕业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数据采集的可靠性、结论的正确性及论文撰写的质量等提出评审意见。因此, 应加强管理, 规范评语的内容要点, 未经认真评阅的论文不予提交答辩组;要加强答辩小组的师资配备、答辩环境的学术氛围营造和答辩程序的规范。

四、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实践证明, 对2008级部分学生实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 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认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 帮助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对学生专业学习的连贯指导, 加大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大幅度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归纳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推动了教学改革,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机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 要求教师重视科研, 争取各类课题, 可以进一步把产学研结合起来。

二是增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和统一, 有利于系统训练, 多出成果。选择恰当的毕业设计与制作课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导师的指导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 可以大幅度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促进了毕业设计与学生择业的有机结合。由于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 系 (部) 应加强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既有利于搞好毕业环节教学, 又有利于学生就业选择。学生可以安心做设计、写论文, 并合理安排求职时间;对用人单位来说, 能够提高录用人才的效率, 缩短“磨合期”。

四是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具有企业背景的题目, 学到大量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 为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尤其是参与企业项目, 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增强社会适应性。

五是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了教学相长,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设计模式改革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科研水平和实践技能。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是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明显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规范程度大幅度提高, 论文表述更加符合科技论文国家标准, 大大增加了论文的可读性, 强化了对学生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金凤, 冯宪章, 高长银.普通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8) .

[2]黄汀.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2) .

上一篇: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下一篇:传统文化党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