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困境

2024-07-10

英语教学困境(共12篇)

英语教学困境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推进, 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作为小学英语教师, 笔者感觉现在的英语教学面临很大的困境, 进入瓶颈时期。一方面大班教学不利于语言教学的开展, 一方面英语教学过于追求实际效果, 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笔者想就以上两方面展开阐释下英语教学困境。

英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 小班教学更适合英语语言教学,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 更是如此。但是我国现阶段英语教师少、学生数量多的教育实情, 导致大班教学普遍存在。笔者调研, 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都采用大班教学。何谓大班教学?根据现在通行的判断数据, 一个班级人数超过50人就可以判定为大班。就我国面前的教学条件而言, 50人以上的班级教室并不会和其他班级教室有差别。在狭小的空间内, 学生人数会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必须严密掌控课堂秩序, 加强课堂管理,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顾全大局, 尽最大可能留意到每一位同学。

大班教学有利于教师调动课堂气氛, 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互助学习。但是就英语教学而言, 大班教学的劣势更为明显, 尤其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影响更为明显。小学英语教学需要学生多练、多讲、多问、多互动。但是大班教学减少了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资源一定的情况下, 由于人数限制, 每个学生参与的频率就大大减少, 这非常不利于英语学习基础的扎实。由于学生参与意识不同, 一些学生在课堂之上根本无法获得参与练习的机会, 无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大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不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教师无法面面俱到地对每个同学进行相应的辅导。尤其是学习能力弱的同学, 因为教师无暇顾及, 长此以往, 更会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最终班级之间英语水平差异扩大化。小学英语教学需要学生和教师的积极互动, 但是大班教学限制了互动的程度, 因为人数多, 必定会增加教师的管理工作量, 对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和课堂管理策略要求更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需要同等发展, 但是能力一定, 必定会因为注重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另一方面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倡导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又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就笔者实践教学经验而言, 英语大班教学并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

作为英语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 有的教师工作认真, 教学设计新颖、语言幽默, 教学过程流畅而完整, 但是学生感觉并没有学到东西, 课堂氛围沉闷, 学生面对教师的讲课, 仿若看电影般远距离观察。一些学生认为课堂活动幼稚无趣, 一些同学认为教师讲课太难, 自己参与不了。究其原因, 在于教师没有很好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是无物和空洞的。作为教师应该静下心来研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根据其发展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 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教学设计最能体现出教师是否了解学生, 教师要设计出可行的课程实施方案, 既要符合主观条件, 如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教师授课特点, 同时还要考虑客观条件, 如班级容量、教学设备以及地区差异。在这些基础之上,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具体细化各个教学目标的实现, 体现以学生为本, 尽可能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要求, 不同年龄段、不同英语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教学相辅相成, 教师只有将自己置身于学生思维之中, 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目前情况, 如何有效的改善英语困境, 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标呢?

针对大班教学, 教师并不能将班级容量改变, 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分组教学减少班级容量。在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的基础之上, 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合作能力、组织能力, 还能解决大班教学的弊端。作为小学英语教师, 无一不喜欢这种教学方法, 因为它的优势明显, 已经在小学英语课堂得到了普遍使用。但是笔者发现, 如果分组不恰当或者组织不力, 反而成为课堂教学的阻碍因素, 甚至将直接不利于教学。分组教学确实能解决大班教学的困境, 但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要在分组过程中, 时刻将全局掌控在手, 该放的时候放, 该收的时候收。教师在内心要时刻清醒每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的, 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实现什么目标。如果教师对分组教学没有深入的认识, 那么很容易使分组教学流于形式, 丧失了教育的本质。笔者建议分组教学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明确的分工, 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担当角色和具体任务。这样不仅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更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由于小学生年龄限制, 教师不能完全放手。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课堂秩序管理, 尤其倡导安静听话。针对此弊端, 新课程标准提出“动”的理念, 强调师生互动, 学生参与, 强调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 显然后者更适合。但是由于实行大班教学, 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失控, 在动静失衡中出现教学误区。如课堂过于热闹, 虽然实现了愉快教学, 但是秩序混乱, 教学质量必定受到影响, 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教学形式上, 教学内容则成为了附属品。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 作为教师既然面对大班教学, 就要制定有效的课堂规则, 在实践新课程标准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约束, 使课堂动而不乱, 动中有序。

小学生学习特点是很多教师内心清楚的, 但是在教学设计中, 教师往往留意的是自己的所思所想, 将学生特点抛于脑后。没有针对性的教学, 即使教学设计再出色, 也不是好的教学设计。就小学生而言, 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相较其他年级学生更低, 他们还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往往被兴趣所左右。学习过程中对于外部活动、具体事物、感性思维更为感兴趣。小学生更加依赖教师, 对教师是否喜欢和满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是低年级的任课教师, 越要注重自身形象。

根据以上学生特点,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在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 设计出不同层次、难易程度适当的教学活动。随着社会发展,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 教师要与时俱进, 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笔者认为一些教师沉迷于本本主义, 总是根据几年前或者十几年前的学生心理来展开教学。殊不知, 社会发展已经让现在的小学生具有了非常不同的心理特征, 并且还在随时变化着。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要走到学生中去, 经常和学生沟通、谈心。这对于解决小学英语教学困境, 非常有帮助。

不可否认, 小学英语教学困境确实存在, 但是只要教师集思广益, 一定能转劣势为优势, 实现素质教学。

英语教学困境 篇2

作者姓名:张永红

单位:凤庆县马街中学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通信地址:云南省凤庆县小湾镇马街中学

邮政编码:675909

联系电话:***

个人简历:本人于1993年7月毕业于临沧师范学校,同年8月被分配到马街学区任教,于1997年9月被云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脱产进修两年后,到马街中学任教,曾担任过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导主任,现任马街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此期间积累了一些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撰写并发表论文多篇,曾多次获得市、县、镇级表彰和奖励。

创新教学走出困境

-----晨听

摘 要:面对我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落、不知所措的现状,我们意识到学生听不懂,读不会,讲不出,学不好英语的原因是单词记不住、词汇量太少,因此,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大量单词,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实践,我们把“十六字教学法”与“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适合山村中学英语教学之路。

关键词:晨听整合集中反复循环因材施教

每天早晨6:30,校园里就响起了一首首熟悉的英文歌曲,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当学生站好早操队形之后,取代英文歌曲的是我校教师自己录制的英语听力内容,有单词、短语、句子以及作文。此时,同学们开始全神贯注的英语集中识词,这就是我校这一年多来进行的英语晨听。

我校进行晨听的背景

近几年来,我校的英语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它是我县薄弱学校的薄弱学科。部分学生因为学不好英语而自暴自弃,发展到躲学、逃学,继而沦为双差生;有的干脆辍学,过早地进入了社会。每到考试,都会见到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英语考试刚开始,许多考生就已无所事事,不用说,他们的ABCD填得比谁都快,甚至部分学生还出现听力还没开始播放,答卷的听力部分就填得满满的,弄得教师哭笑不得,考试成绩可想而知。面对这种现象,学校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与英语教师商讨对策,寻找英语教学的出路。

为摘去薄弱学科的帽子,2008学年初,在凤庆县教育局指导组的帮扶下,通过与教师交谈,深入分析原因,切中问题要害,给我校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全体师生深受鼓舞。面对我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落、不知所措的现状,我们意识到学生听不懂,读不会,讲不出,学不好英语的原因是单词记不住、词汇量太少,因此,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大量单词,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

引入新教法寻找新出路

如何改变以往的观念和教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难题。首先我们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水平,让英语教师集中起来学习张思中老师的“心理优势教学论”和对其“十六”字教学法的理解,认识到“适当集中是关键,反复循环是保证,阅读原著是目的,因材施...............教是核心”。然后以张思中老师的“十六字教学法”为指导,提出突.

破英语教学的三个步骤:

一是营造气氛,树立信心。为了营造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校通过校会、班会等形式做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组织了英语歌曲比赛,英语作文竞赛等活动,以赛促学,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是整合集中,反复循环。这一步骤主要是对教材要求识记的单词、词组和句子的整合和录制。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将下一周的任务布置到年级备课组,由备课组长带领着本组的英语教师对下一周的集中识词内容进行分类、删减、增补和录制。对词、句的处理,我们使用了几种做法:第一种是归类识记,第二种是将单词、词组、句子串连起来识记,第三种是词连句,句成篇地进行识记。

三是因材施教,分层落实。各科任教师及时进行检查,每班抽查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各3-5人。

我们的具体做法

1、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在前一天将晨听的内容录制好,并把重点内容出示在英语学习专栏中。

2、晨听内容采取先单词,后句子,再作文,先易后难,滚雪球

式地层层递进。在录制时,通常要求男女教师搭配,读2-3遍,做到音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在早操前的5-10分钟,先向学生播放1-2首英文歌曲之后、再播放5分钟听力材料,学生边听边记。

4、每天“晨听”结束,由科任教师检查、批改落实。对共性的易错点进行收集整理,把它加到下次的晨听中。真正做到整合集中,反复循环。

5、科任教师把抽查的结果公布在校园的英语学习专栏里。进行及时反馈,这样既训练了的听力,也积累了词汇。

我们的收获

1.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晨听”已成为我校集中识词的主阵地。先学词汇,后教教材,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消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畏惧心理。使学生感到英语学起来有意思,从而愿学、乐学,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观念的转变,树立了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学起来就有了劲头,学生成绩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

2、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校三个年级的英语成绩从原来全县20多名上升到前10名,为我校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给我校的英语教学作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2008学年,我校英语教研组被凤庆县教育局评为“十佳”教研组。

3、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把“十六字教学法”与“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适合山村中学英语教学之路。

浅析中学英语教学困境及对策 篇3

一、农村小学之因

农村小学虽已开设英语课,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小学缺乏专业的英语教师也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在小升初考试中,英语成绩只作为参考,这样使得小学英语课程形同虚设。

对策:教育主管部门要真正重视小学英语的教与学,给小学配专业的英语教师,真正做到英语学习从娃娃抓起,从小学抓起。

二、家庭之因

当今农村很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使得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失去家长关心、家庭教育,成为‘厌学生’、弃学生。

对策:关爱、引导

孩子们“厌学”教师决不能“厌教”,而是要耐心地教育他们,真心的关爱他们。教师不仅在英语课堂上“紧盯”他们是否认真听课、是否完成作业,在课外也要“窥探”他们的言行举止、精神面貌、情绪变化。从而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有的放矢的做好工作,“熄灭”他们厌学之心,使得他们“回心转意”好学英语。

三、学习环境之因

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学生学英语主要靠课堂,很多英语教师上课很少使用英语口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学生缺少听、说、练英语的机会。

对策:营造英语学习环境

首先,英语教师上课时要多说口语,再者,多举行英语故事表演赛、英语歌曲联唱、英语朗诵比赛等学生喜欢的活动,建英语角,同时,学校应尽量改善办学条件,开展小班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说英语。

四、学生性格之因

学好英语的前提是要大胆,善于模仿,乐于开口。而来自农村的大部分学生往往不善交往、少言寡语、性格内向。上英语课时,他们为“出丑”而忧虑,教师领读时,他们不敢大声跟读,自读时闭口不开,教师提问时,低头不语。

对策: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在英语课上,老师多提问“内向生”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能不假思索,对答如流,并及时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外与他们相遇时,微笑着用简单的英语与他们打招呼,让他们视老师为同学、朋友,消除紧张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多次尝试,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渐渐的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

五、教学资源之因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辅助材料严重不足。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对策: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英语教师应积极自制一些教具作为辅助教材,合理利用网上资源或购买其他参考书目作辅助教材,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浅析英语新闻写作的教学困境 篇4

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英语写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而如何写出地道的英语新闻则是困扰了国内新闻、教育界很多年的问题。在中国目前形势下, 培养既精通英语又熟悉新闻的新闻工作者有利于塑造国家形象、加强对外传播。但是, 目前国内的新闻学专业开设的英语新闻写作课程的教学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大大影响了这门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英语新闻写作是在新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从宏观角度讲, 该课程有两个授课目的:其一, 帮助学生熟悉掌握英语媒体新闻采访写作的规范, 理解并巩固这种实践规范所代表的新闻从业理念, 因此, 专业知识是这门课程的首要内容。其二,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以英语写作能力为主。作为双语教学程, 教师必须使用英语来介绍专业知识, 达到专业科目学习以及语言能力的提高这两个目的。从微观上来说, 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让学生对英语新闻文体、语言风格以及报道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引导学生尝试用英文进行新闻报道写作, 对国外媒体报道进行编译, 增强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提高英语的综合水平。

然而, 作者教学过程中发现, 多数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很薄弱的。而英语新闻因其自身特殊的文体特点, 和一般文体的英语写作有很大的区别, 学生们费尽心思写出的新闻作品中, 词不达意、句子结构混乱, 不符合英语新闻文体特点的缺陷不少;从客观上看,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师资力量的短缺, 目前上海大部分高校新闻学专业所开设的英语新闻写作课程没有循序渐进的, 有章可循的教材;此外, 由于该课程缺乏既精通英语, 又精通新闻学的教师, 英语新闻写作的教学长期只是讲授语言知识点。这些现状引发了作者对英语新闻写作教学困境的思考, 并希望通过分析目前的教学现状, 对今后该门课程的教学能有所启示。

2 英语新闻写作课程面临的困境

2.1 多元化专业背景教师的匮乏

英语新闻写作这门课程的独特性决定了最理想的授课教师应该是具有复合专业背景, 有着扎实的英语功底, 并且曾在外语媒体有较长时间的从业经历, 同时具备讲述新闻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的能力。但是这种高水平多元化背景的教师在高校中非常匮乏, 因此本门课程的授课教师通常由纯外语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 授课内容中缺乏对新闻专业知识的详细讲解, 过多地强调英语语言的输入, 在教授新闻写作时重点在放词汇、语法、拼写、标点符号和行文组织之上。

英语新闻文体有着自身的特点, 例如英语新闻的标题, 通常称为“headlines”, 意思是标题语言, 有着特殊的语法特点。如冠词通常省略, 用现在时态表示过去, 称为“历史现在时”。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学时需要充分地讲解英语新闻的文体特点, 如果只是对中文新闻进行简单的翻译, 即便词汇、语法再正确, 写出来的文章必定也不符合要求和规范。另外,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导致中英文新闻写作的理念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灾难性新闻的表达方式上, 我国记者在报道抗灾救灾的同时, 不仅通过客观的叙事描写来表达主题思想, 还会通过抒情、议论等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方式来表达强烈的感情, 而西方记者在报道中倾向于纯客观主义的叙事, 对灾情只做白描式的刻画。如果没有外语媒体的新闻从业背景, 则不会对此差异有很深的理解和体会, 也就不能够在英语新闻写作授课时向学生详细地讲解。

2.2 教学方法不得当

英语写作课程主要有三种教学方法:成果教学法、体裁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英语新闻写作课程的教学主要运用前两种教学方法, 但由于英语新闻写作课程自身的特点, 这两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弊端, 影响了教学成果。

成果教学法注重语言知识的运用, 强调文章中要使用适当的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对文章组织结构来说, 强调主题句、段落的组织与文章的结构。成果教学法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提供刺激, 学生做出反应, 再进行强化的过程。鼓励对输入信息的模仿和再创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处于支配地位, 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 这使得学生没有太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用词、句法和段落组织都要进行严格的修改和评价。学生完成写作之后, 教师批改作文, 以最终的批改得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依据。受纯语言专业背景的影响, 该教学方法是英语新闻写作课程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 使得在衡量一个英语新闻作品时, 重点放在评判其词汇、语法、拼写、标点符号、内容与行文组织之上, 只注重作品是否合乎语言规范, 而不在意作品是否具备较高的新闻专业素养的要求。

体裁教学法是指教学写作按照不同的语篇体裁来进行, 如信件、通知、研究报告、广告和科技性说明文的写作。体裁教学法以语篇的体裁分析为基础, 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该教学方法认为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写作的社会情境以及写作目的, 帮助学生分析目标语体并给予明确指导, 可以提高写作教学效果。新闻报道的体裁一般可以分为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 从内容上分可分为时政新闻、体育新闻和财经新闻等。在英语新闻写作的教学中, 运用体裁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新闻文体有着区别认识, 写作训练也更加有针对性。但最大的问题是, 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得对新闻写作课程过于注重纯文体的训练, 对于新闻采集、构思酝酿的训练则较少体现。众所周知, 新闻作品的优劣, 要求作者有与众不同的思维素质、独特的构思能力以及熟练的传达能力, 它是从事新闻写作的必要条件, 也是提高新闻写作质量的保障。只有熟练的表达能力, 显然不足以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2.3 合适的专业教材匮乏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和内容, 把握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依据。作为一门实践性写作课程, 其教材与学科性教材有所不同。它既注重对新闻写作知识系统的严密编织, 又要为培养新闻专业理念而就社会生活或自然界话题展开讨论。

然而, 目前的教科书市场缺乏一套比较完整的、由浅入深的、适用于写作英语新闻写作教学的教材。据统计, 目前英语新闻写作的教材一种是引进的纯英文教材, 如清华大学出版社的“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和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英语新闻写作》, 这两本教材都是由英语国家的专家学者写成, 国内出版社引进过来的。这类教材的优点在于加大了英语语言的输入, 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让学生能够体验原汁原味的英语新闻写作;缺点在于这类纯英文版教材让学生感觉非常吃力, 过于强调各种体裁的新闻报道的篇章布局和写作手法。另外一种教材是国内的新闻业界人士编著的, 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闻英语写作:从实例到实践》。这类教材是国内媒体行业一线人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编著的, 融合了自己对新闻写作的探索, 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但是对于新闻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够深入, 教材系统性不强, 更多的只是对一些新闻写作的经验之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英语新闻写作课程的教材应该具备这样的特征:既通俗易懂又专业性强, 既有系统性讲解新闻专业知识, 又有大量的范文实例以及写作规范技巧。

2.4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有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中国高校大学生喜欢英语写作课的学生数只占受试者的1/3左右, 20%的参与者表示不喜欢英语写作课, 而约50%的学生则表示不喜欢也不讨厌。作为新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双语课程, 英语新闻写作课程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的程度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 相对较低。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新闻专业的学生对于要学习英语新闻写作表示非常不理解和困惑, 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不是对外报道, 会写用中文进行新闻报道就可以, 不需要学习英语新闻写作。在这样的态度下, 学生缺乏学习这门课程的动力。

另外, 新闻专业的学生的英语能力有限, 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 经常发现单词拼错, 名词单复数用错, 固定搭配用错, 句式单一, 只会用简单句, 不会用复合句。与一般的写作相比, 新闻报道要求非常高, 必须准确、客观、公正, 对读者有吸引力, 这对作者的语言功底要求很高。因此很多学生感觉非常吃力,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积极性不高。

2.5 课程设置不合理

专业写作教学的时间不够充分, 也是目前英语新闻写作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一些学校设置的英语新闻写作课程只有2个学分, 36个课时。在这样短的教学时间里, 想要既能够介绍英语新闻的文体特点, 又有大量的范文讲解、阅读赏析以及不同体裁新闻的写作训练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仓促之下, 课堂上只能简单对一些知识点进行简单的讲解和介绍, 作文教学不够系统和全面。

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 英语新闻写作课程目前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师资力量薄弱, 多元化专业背景的教师非常缺乏;该课程特点决定传统写作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存在很大弊端, 过于注重对语言正确性的训练, 或者过于注重对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训练, 不能够有效地将新闻专业知识和语言训练相结合;缺乏适合该门课程教学、将新闻理论知识讲解和写作训练相融合的专业教材;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 对英语新闻写作缺乏兴趣以及专业课程学分低, 课时量不足以完成整个作文的教学。

摘要:该文分析当前高校新闻学专业开设的英语新闻写作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包括多元化专业背景教师的匮乏、教学方法的不得当、专业教材匮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教学效果。论文试图通过探讨目前的教学困境, 改善今后的教学现状,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新闻写作,教学困境,教学方法,专业教材,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John H.Noonan.英语新闻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1-4.

[2]陈瑜.过程语体教学模式对英语新闻写作的教学启示[J].新西部, 2011 (12) :224-225.

[3]陈娟.中西灾难新闻报道理念比较研究[J].传媒观察, 2012 (2) :33.

[4]汪晖.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方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27:181.

[5]蔡惠萍, 方琰.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9) :22-23.

[6]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23-24.

[7]申静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方法[J].理论研究.2012 (18) :120-121.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困境 篇5

关键词:高中作文 教学困境 载体 能力 实践

一、搭建三种载体,有效奠定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

1、设置阅读课。高中语文教学中没有专门的阅读课,我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阅读量上远远没有达到标准要求,一方面是因为教学时间能够为学生自主支配的空间较少,学习压力大,另一方面也与学生没有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具有直接的联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经过学校主教研部门同意的基础上,利用自习时间,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将学生带进校图书馆进行阅读,或是将借阅图书、学生自有书籍进行互阅,让学生有一段专门时间静下心来开展阅读,提高文章阅读积累量。

2、设置口语课。口头语言表达训练也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积累的重要途径,如果光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进行的语言交流活动,则远远不能实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加积累的需要。我在语文教学中设置了口语“微型课”,即在语文早读、自习课上,为学生安排10―15分钟的口头作文表达时间,每个学生1分钟左右时间,表述主题每月确定一个,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准备,每节自习课安排10名学生左右,一般5次一个轮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为每一位学生都创设一些表现、发挥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设置读写课。“读”与“写”密不可分,在学生大量进行阅读积累的同时,也要强化对学生的练笔训练。我在语文自习时间里面,每周空出25分钟作为读写小练笔时间,这种练笔内容较为宽泛,可以是针对某一事件的感悟感言,可以是一小处景观的描写,可以是课文读后感或是仿写,也可以是人物特写。我以学期为单位,为学生设置10―15个题目,让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增强积累。

二、培养三种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答案,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在作文训练之中主要为求异训练。例如在布置学生撰写《南郭处士》读后感中,我鼓励学生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除了“滥竽充数要不得”等传统理念之外,还站在吹竽同行和齐宣王的角度来思考,使学生们顿时思维大开,经过讨论交流,分别提出吹竽同行“缺乏向社会不良风气作斗争的勇气”、“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狭隘思想”,齐宣王“用人制度不够完善”等一些具有独特见解的理念,而作文选材的空间及发掘深度,较之以往也有了较大提升。在教学中,像这样可供发掘的因素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想象思维能力。想象是作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足够想象空间的思维是单调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的想象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充满生机。一方面,我注重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等方式,强化学生再造想象训练。例如在教学《诗经》中《采薇》内容后,要求学生大胆地想象,将课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在改变过程中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指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想象,比如布置学生进行一些《假如……》、《未来畅想》等题材与类型的作文训练,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假设、想象,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直觉就是人脑没有经过缜密思维活动而直接获得的感悟,表现在作文教学之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灵感”。在写作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作家,在直觉思维能力方面都具有深厚的功力,如名句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是直觉思维成果的典型例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培养,指导学生捕捉灵感,激发写作动力,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拓宽视野,以产生“妙手偶得”的成效。其次,要善于积累,多读文章,读好文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学生在脑海里集聚了大量的文章辞藻,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如有神,灵感顿发。

三、强化实践,有效拓展作文教学空间

1、开展自主评改实践。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批阅很辛苦,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最终效果并不明显,许多学生在拿到作文后,最多看一下文章分数或是等第,对于教师辛辛苦苦撰写的评价并不一定深入研究。针对这种状况,我采取了学生自主评改的方式进行改进,按照“字词标点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结构是否科学、选题是否新颖”等,开展自主评改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换批改,在错误之处直接面对面交流,提高作文评讲的直观性。在批改结束后,还要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进行综合讨论评定等,尽量提高其公正性,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同时也警示其他学生作文的不足,提高作文评改工作的实效性。

2、开展主题感知实践。学生写作的时候缺乏足够的生动素材,是无法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的。增加学生感知积累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活动之中增加感知积累,为作文写作奠定丰富的素材基础。例如我在中秋节前夕,组织班级学生到敬老院慰问、捐款,为老人们购买了水果、月饼,并帮助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因为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活动结束后,写出来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是真情实感。

3、开展以赛促学实践。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学习动力,我经常性地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我将学生按照写作能力层次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进行竞赛活动,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与自己能力相仿的学生进行竞赛,可比性高,超越的可能性也高,无不情绪高涨,通过这种分层组织竞赛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小学英语教学困境及出路探究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困境;出路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小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很多的困境,本文对其困境和出路进行了分析。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困境

(一)学生自身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是在三年级的时候开始接触英语学习,所以在接触一个新的学科时会感到十分困难,但是也有的学生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好奇心,觉得英语学习非常有趣,但是这都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要学的知识越来越多,词汇量、短语量也越来越多,学生就会觉得英语十分难学,久而久之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不会积极主动,从而放弃学习英语,将注意力转向语文等一些简单易学的学科,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动力和信心。

(二)教师的整体素质比较低

在一些小学的教育中,并没有配备专业的英语教师,只是让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英语教师。由于这一类型的教师不是十分专业,没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基础知识也不是很丰富,在教学时也不能正确发音,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应用英语的环境比较少

新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对一段特定的对话进行练习,如果想要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单单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外界的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环境的限制,学生应用英语的环境比较少,从而阻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英语教学的出路

(一)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动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从而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英语教学时,提高学生的兴趣更是非常关键,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游戏是一种最有效的途径,每个学生都对游戏特别感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学冀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My friend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使学生围成一个圈坐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找朋友》歌曲,可以前面是中文的,后面是英文的,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还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之后教师还可以教学生学唱英文版的《找朋友》,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

(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不管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的教学中,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角色转换的形式,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比如,教师在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Did you have a nice trip一课的教学时,可以选取一位学生当小老师,让他来组织本节课的学习,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都由他来掌握,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英语。等学生上完本节课之后,教师要做一下总结,对学生的表現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三)建立英语角,提升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时,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交流沟通,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情感,提升英语表达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英语的交流,为学生创建应用英语的环境,建立英语交流的空间和平台,在课后还可以建立英语角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不断的交流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随着时代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英语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中更是非常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对小学的教育加大关注力度,尤其是英语学科,因此,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帮助小学英语教学走出困境,找到更好的出路。

参考文献:

[1]齐聪,俞爱宗,于超,等.新课改视域下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教育导刊,2015(4):24-26.

[2]姜海焰.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5(27):228.

[3]张小珍.探究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3(34):131.

如何摆脱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困境 篇7

一、打好基础, 循序渐进,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教学规律, 教师应当依照规律, 按词、句、篇这样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训练。

首先, 应当在平常学习中积极积累英语单词和词组。单词是英语写作的基础, 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就无法写出一篇哪怕是平淡无奇的文章。但是, 背单词不仅仅是将课本后的单词表记下来就足够了, 还要针对写作这一目的有选择地进行背单词。我按照作文类型的不同分别总结出学生常使用到的单词, 如议论文的相关单词和词组有“all in all总的来说, in my opinion我的观点是……”, 要求学生按照文体成组记忆。成组记忆单词不仅能把一些容易混淆的单词对比记忆, 也能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想到要表达某个意思时能同时在脑海中反映出多个单词以供选择。学生写作时经常倾向于按照中文思维思考问题, 因而常把词汇混淆使用。

其次, 应当用心练习遣词造句。如果说积累单词就像是习武之人的练习扎马步, 练习遣词造句就相当于习武之人练习比划出一招一式。练习写作也如同练武, 应从词句这些基本功练起。要巩固学过记过的单词或词组, 最好的方法就是重复地使用。同一个中文意思往往在英语中有好几个单词可以表示, 如“变得, 成为”就可以用“become, get, turn”这几个单词表示, 但是在不同的句子里, 选择的单词并不相同。“become”用作“变得”解时, 可用于“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become good friends.” “get” 用作“变得”解时, 可用于“They saw this entire portion of the ridge right here suddenly get black.”而“turn” 用作“变得”解时, 可用于“We wait for a moment but the situation did not turn better.”可见, 尽管中文翻译是同一个意思, 这些单词的用法也各不相同。因此, 我要求学生们除了记单词, 还要会用单词, 经常将学过的单词用来造句, 或是将中文句子翻译成英文, 在这个过程中, 自然就会思考单词的用法及选用哪个单词才合适, 从而不断提高对单词和词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要求学生造句不仅是简单地将一个意思表达出来, 还要尽可能选择较为复杂的、优美的单词造句, 并且句型也尽量多变, 鼓励学生多使用从句或复杂的句子结构。如“We’ve bought a new house with a big garden.”明显比“We’ve bought a new house. It has a big garden.”这样两个简单句看起来更有文采。

二、用心批改作业, 认真讲评, 做好师生互动

有许多教师在平时并不常布置学生写英语作文, 即便是参考书上的习题往往也只要求学生做前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部分。其实, 测验和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 而平时的作业是对能力的提高。因此, 我非常注重平时的作文练习, 而不是让学生仅仅在测验和考试时才真正动笔。学生要想通过平时的写作练习得到提高, 除了自己的努力, 更离不开教师的用心批改和认真讲评。

在批改作业时, 根据出现错误的不同, 我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当出现单词拼写错误时, 我会将单词圈出来, 要求学生在作文后面将正确的写法抄写10次以加深印象, 并且要着重突出写错的地方, 抄写要求规范, 不能用连笔。出现单词或词组使用不当时, 如果是学生们的通病, 我会选择在讲评课上再解析, 如果是个别错误我会在作业本上直接写上我建议换成的单词, 如, 有学生想表达自己有较大的词汇量, 写的却是“I have a large words”, 实际上应该用“vocabulary”, 我就会在作业本上将“vocabulary”写出来, 并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 将两个词的不同之处写出来, 各自再造一个句子, 据此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看懂了这两个单词的用法, 当然, 学生也可以另外用别的合适的词代替。在每篇文章的末尾我都会给学生一句评语而不是给学生打分, 因为我认为让学生写这些作文不是为了拿一个分数, 而是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大多数时候我都会给予肯定的评价, 以激励他们学习。

讲评时, 我常常表扬那些敢于用复杂句型、敢于多变换使用词汇的学生。因为有些学生由于对一些复杂句型的使用不够有把握, 在考试中为避免失分, 往往选择用简单句进行表达, 这无可厚非, 但我要求学生在平时作业中不要怕出错, 而是要勇于尝试, 如果出了错, 老师指出来后就能学到新的东西。还有就是即便学生在写作文时犯了一些错误, 也不应该在课堂上嘲笑学生, 即使不指名道姓, 也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 甚至有可能会令学生对英语产生厌学心理。

以上就是我对于英语写作教学的一些心得。其实,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只有不断学习钻研, 经常查资料, 更新充实自己, 与其他同仁共同交流,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负责。

参考文献

[1]谢海玉.让学生爱上写作——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一点反思和感悟[J].新课程学习, 2010 (9) .

旅游英语教学的困境及出路 篇8

旅游是人人乐而趋之的事情, 而且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提高, 人们的旅游欲望也越来越强烈。据统计到2020年, 在全世界中, 我国将成为“第一大”世界旅游国。因此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也抓住了这一机遇, 迅速发展旅游英语专业, 旨在培养出高水平、高层次和复合型的旅游业人才。

但旅游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它对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也是对传统旅游英语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一大挑战。而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旅游英语教学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

二.困境的体现

(一) 重理论轻实践。过分着重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 传统的英语语法讲授法在现今的课堂上仍占主要地位, 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旅游技能的训练。它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 缺乏师生互动, 没有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旅游英语的课堂中。

(二) 教材内容陈旧, 不与时俱进。当前高等院校所用的旅游英语教材, 没有注重各地旅游文化的前景和旅游环境的变迁, 不具备地方色彩, 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根据地域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同时, 很多教材内容陈旧, 缺少新意, 只是单一地传授英语技能而忽视了文化渗透。教材的编写侧重于书面练习和繁杂的课文, 缺少生动的实际口语模仿训练, 使得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相脱节。

(三) 旅游英语教师专业性不强。大多数高校的旅游英语教师要么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 要么毕业于旅游管理专业, 真正是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少之又少。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的老师英语素质较高, 但对旅游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甚少, 上课时便会脱离旅游英语的教学的本质, 将课程重点放在讲授单词、语法和句型上, 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毕业于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 尽管熟悉旅游基础知识, 但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英语教育, 英语的功底较弱, 因此这种状况也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 文化渗透欠缺。很多学生在面对真正的外国游客时, 不知所措, 严重缺乏跨文化能力。众所周知, 国际旅游者和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差异是吸引游客前往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国际游客而言, 导游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影响着整个旅游过程。然而, 目前我国学生跨文化意识不强, 在和外国游客的日常交流中, 往往会因为文化障碍而导致语用上的失误, 从而造成交际的失败。

(五) 重考试, 轻技能, 评估方式单一。旅游英语测试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考查时着重学生知识的考查和笔试, 而轻技能和实际的旅游应用能力。如此不仅不能对大学生合理评估, 而且还会误导大学生只重考试而轻技能, 不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出路

第一, 针对性地选材。旅游英语教材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使用英语做好导游的能力。因此, 教材不仅要着重旅游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还要注重其趣味性。此外, 在普遍使用的基础上, 还要突出地方特色。让学生看到内容就会油然而生一种爱国、爱家乡的情结, 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高等院校在选材时应注意教材应涵盖三方面知识:第一是通用知识, 第二套是地方特色知识, 第三套是拓展知识, 这样才能点面结合。通用知识主要呈现国内主要旅行社、宾馆、著名景点及旅游线路的情况;地方特色知识侧重于呈现本省的旅游资源、住宿条件、地方特产;而拓展知识则侧重于介绍人文风情、历史典故、宗教信仰和交通通讯等。并且要注意教材主题的完整性, 篇幅不要太长, 难度要适中, 这样才可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第二, 培养师资, 提高教学。高等院校要培养和提高本校旅游英语教师的师资水平, 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高校可以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内”即:组织相关旅游英语教师学习必要的旅游专业知识和“旅行社经营管理”等课程。同时开展研讨会和讲座, 让旅游英语教师设计出更多生动形象的英语课堂。“外”即:如果本校没有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 而有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 则可以把其中一部分教师送到其它旅游英语办学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学校“进修”。这样可以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快速培养旅游英语教师。

第三, 考查方式的多元化。旅游英语的考试必须改变传统的只笔试的考查方式, 设计一套包括口试、课堂展示、角色扮演以及实习等方面在内的多元化的形成性的考查方式, 力求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考核。

第四, 改革教学方式。旅游英语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它要求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这些教学方式。

(一) 自我展示法———以学生为主。旅游英语的学习是丰富的旅游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英语基本功的结合。因此, 旅游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采用自我展示法, (如:课堂5分钟演讲、模拟导游训练) , 以此使大学生大胆开口, 提高口语能力, 从而增强他们的表现力。

(二) 实案教学法———选取经典案例。经验可以分享, 可以让学生快速成长, 实案教学法就是提供经验的很实用的方法。它主要指旅游英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和选取经典旅游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它可以直观地让大学生知道旅游的各个环节, 吸取案例中的成功之处, 避免案例中的失误, 从而在真正应用相关的旅游专业知识时才会得心应手。

(三)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种感官。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旅游英语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形象、生动、有趣的优势, 在制作课件时综合运用图像、动画、视频、音乐、录像等资源, 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创造更加适合学习的氛围。

(四) 情景教学法———营造场景。情景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旅游中的各种情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并让同学模仿各种场景, 如迎接客人、入住酒店、景点讲解和商定日程等。

(五) 任务教学法———带着任务学习。任务教学法在英语教学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旅游英语教学中任务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适当的任务, 辅以学生合理的引导, 以完成教学目标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布置好任务, 学生做好准备。师生在上课时用最好的表达方式展示出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丰富的旅游知识,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实践教学法———能力来自生活。要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实践教学法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法主要借助教学实习来实现。高等院校应根据旅游英语课程的要求, 安排适当的时间, 为学生进入旅游景点及旅行社等相关的旅游企业实习创造机会。学生在实习中, 不仅巩固了旅游英语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熟悉了旅游的程序, 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实际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德军.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版) , 2002 (3) :12-14.

[2]孙英丽.大学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内江科技, 2006 (4) :23-25.

[3]红英.旅游英语基础.[M]教育出版社, [M]2007:4-1.

[4]邱鸣.中国旅游教育与教学法研究。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0:12-17.

[5]杨红.实用旅游英语.[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5-1.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篇9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工具只有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磨炼才会更顺手。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作为工具类学科——英语却是缺少这种被打磨的机会。也就是说作为一种语言,必须有这样的语言环境,孩子们才会对英语记忆的更牢固,交流起来更顺利。对于一个普遍的中国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使用英语的机会是少之又少,除了在英语课堂上来自英语老师的英语教学,其他时间和英语根本就没有交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由于长时间的储蓄而不被使用,会逐渐被遗忘,教师的教育也前功尽弃。

笔者曾多次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而努力,但都无疾而终。其中有一次令笔者记忆犹新。记得那是一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接触英语,学习英语的情绪热情高涨,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笔者鼓励学生们学习到的东西要注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加深记忆。例如学习了“Good morning”这个简单的问候语之后,笔者鼓励学生们每天早上起床后用“Good morning”与自己的家人打招呼。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很高兴有了这个展示自己的机会,纷纷实践了老师的提议。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天实践了老师的提议的学生有90%之多,坚持的两天的学生将近50%,能坚持7天以上的寥寥无几。笔者究其缘由,同学们表示自己的一腔热情只换回来了家长的漠然回应。原来孩子迎着第一缕阳光,兴奋地对自己的家长说“Good morning”的时候,表现好的家长会说:“哦,不错呀学英语了。”然后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甚至有的家长都没有听清孩子说的是什么,更没有意识到要停下脚步与孩子进行短暂的交流,而是没有意义的“哼”一声敷衍了事。这大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了对自己的家人说英语的欲望,关闭了家长与孩子交流之门。家长应该积极与老师配合,提供给孩子们更多的接触英语的机会,有意识的创造英语语言环境,让孩子多说、多用才能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用来交流的工具。

面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中的重重困难老师本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导者,教学工作的参与者,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多,应该是最了解学生的人。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少,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无疑拉开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失去了与学生敞开心扉交流的机会。而作为执教者的教师应该用各种手段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们投入到设计的情境中来,真正地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通常教师的教学形式单调,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无法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曾作过这样一个试验,在教授冀教版小学英语第四册第20课的内容时,有“house,apartment”两个单词。在四年级一班教学时笔者是这样做的,先把“house,apartment”写在黑板上,然后告诉同学们两上单词的中文意思,接下来领读数遍。这样的教学枯燥无味,却是我们惯用的教学手段。而到了四年级二班,笔者的教学方法稍作改动,先在黑板上用竹简笔画出“house,apartment”然后指着画问:“What’s this?”引导出两个单词,两个单词的含义一目了然,两个词的区别也能直观的看出来,无疑取得的效果要比在四一班好。只是教学的一个小环节有了改动,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教师适当地在学生面前“露了一手”,可以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更有威望。正所谓教无定法,老师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孩子会走出局限,眼界将越来越开阔,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众多的问题,施教之路充满坎坷,但我相信,只要教师真诚、踏实地去探索研究,就一定能开辟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新天地,使农村学生喜欢英语、热爱英语、运用英语。

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才”一词有了新的定义。这就对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将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工作并非一条平坦之路,在这条路上困难重重,我们必须战胜种种困难,与学生一起成长。

漫谈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篇10

一、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资源不均衡: (1) 乡镇中学特别是偏远相对闭塞的农村初中, 由于校舍等硬件条件比较差, 英语老师无法正常开展英语教学。 (2) 中、小学之间的英语课本不衔接, 初中英语老师对于哪些是学生已经学过的, 哪些是学生还没学过的不清楚, 出现初中英语教学的断层现象。 (3) 好多初中英语老师对小学英语毫不知情, 他们习惯依据自己的思维定势组织教学, 刚进入中学的学生适应不了这种教学方式, 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最终沦为初中英语学习上的特困生。 (4) 乡镇中学特别是偏远相对闭塞的农村初中, 由于现代技术设备的缺乏, 无法实施现代技术教学加之相当部分教师没有进行技术培训, 出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跟不上教育教学的发展。 (5) 现阶段, 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被提高, 初中学生就被要求能够进行人机对话, 学习不限于课堂课外;不限于学校家里;不限于老师多媒体;不限于社会家长。形式之多, 范围之广, 力度之大, 前所未有。 (6) 初中英语老师对学生的学情研究不够, 尤其是对乡镇中学特别是偏远相对闭塞的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研究不够。不敢说、不敢讨论。学得是“哑巴”英语。

2.学生素质差异大: (1) 英语无基础或基础太薄弱。小学时期, 大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对英语课不重视, 没有英语学习兴趣。在英语的学习方法上还停留在传统的认识和态度上, 学习英语困难困难重重。 (2) 学生大多是“哑巴”英语, 不敢说, 自卑心理严重。 (3) 学生没有形成英语学习氛围, 缺少英语语境。 (4) 家庭教育对英语不重视, 学生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 (5) 极少数同学上过英语补习班, 英语基础差异太大。 (6) 家长对子女学习的认识不到位, 认为学习是学校的事情, 家长只负责吃喝。

3.主管部门不到位: (1) 主管部门对英语教学重视不到位, 学校对英语老师的培训不到位, 对英语教学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评价缺乏环境机制。 (2) 现阶段, 初中学校班额太多, 班级学生数太满, 给英语教师的辅导带来难度。 (3) 英语教师交流、教研明显偏少, 英语很少有课外活动。 (4) 学生英语学习的差异大, 教师无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以上原因, 致使初中英语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困难重重, 英语教师教学难, 学生学习英语难, 英语教学质量滑坡, 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锐减。

二、初中英语教学解困之策

1.培养兴趣, 增强信心。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 学与乐不可分。”对学习产生兴趣, 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去寻求知识, 探究问题, 拓宽视野。兴趣是一个学生迈向成才之路的催化剂。激发学习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保持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要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并喜欢英语, 保持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去学习英语, 只有这样, 才能学好英语。

信心是一个人成才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 也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老师要主动走进学生, 俯下身子看学生, 多鼓励学生学习英语, 给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同时给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2.情景教学, 搭建学生学习英语的大舞台。现阶段对应于学习, 国家倡导多渠道学英语, 注重把英语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 重视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兴趣、爱好等, 要把英美的语境与我们的初中情况相联系, 创设英语教学情境, 较少英美文化背景, 利用有线电视、电脑等现代设备, 帮助学生能听懂, 会说话, 敢开口, 通过情景剧、游戏及唱英语歌曲等形式, 创设英语语境, 搭建英语大舞台, 使学生的口语会话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得到发展。

3.加强语音教学, 培养英语语感,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纯正英语。现阶段, 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是不敢张嘴说英语:一是语音不准, 怕人笑话。二是没有语境, 怕人嘲笑。英语老师首先要强化自己的英语口语, 做到音准调对有韵味, 让学生想学想说英语, 在学英语时兴趣盎然, 在说英语时抑扬顿挫, 在演英语时声情并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学习策略, 同时要求学生尽量做到看、写、读、听、背多管齐下和眼、手、口、舌、脑的综合运用。

4.设置英语角, 增加学生说英语的机会。英语学习只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英语的实践性很强, 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机会, 不能把初中英语教学放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45分钟课堂为中心的老模式里, 要把英语学习延伸到课外, 延伸到家庭, 延伸到社会, 形成英语学习的立体化环境。设置英语角, 开展英语学习第二课堂活动, 如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演短剧、师生会话。

现阶段, 村初中英语教学确实是困难重重, 但我们相信:只要广大英语教师抓住新课改的契机, 群策群力, 多想办法, 创新思考, 初中英语教学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张连仲, 龚亚夫, 李静纯.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作文教学困境突破探析 篇11

一、要激发强烈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当然也要有学生的兴趣、热爱等感情因素贯注其中了。强烈而持久的感情投入,不仅是写作进行的必要条件,它更会让学生于其中产生希望、信念。也只有有了强烈的写作兴趣,写作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以下几点尤其重要。

要发展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消除写作的神秘心理。许多学生对大家作品非常欣赏、羡慕,但有一种敬畏感。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范文,但往往不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对于优秀范文,教师要通过分析让其接近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模仿创作的欲望,让学生从中获得贴近自身实际的发展。

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上的畏难心理。产生畏难心理的原因很复杂,诸如,因头脑中调不出材料,不知从何落笔等等。产生的原因不一而足,解决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在作文教学中要采取“小步子”的策略,帮助学生消除写作上的畏难情绪。在平时的练习中,一次可提一两点明确的要求,力争让大部分同学在练习中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他进一步提升的兴趣。

再次,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应多开展活动,多提供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活动很容易激起学生的进取心、表现欲,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组织兴趣小组、文学社团,开展竞赛、征文等活动。自办油印刊物登载学生习作,或向报刊投稿,这些手段都会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写作行为。

二、激活创新思维

有许多同学认为自己写不出优秀的作文来是因为自己的语言贫乏,语句不够优美,殊不知根本原因是自己的思维能力不够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写出好的作文来就要有好的思维品质,同样,作文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思维品质的提升。

苏轼以为文章“须叫自我胸中出,切忌别人脚后行”。也就是说,文章应有一定的创造性。作文训练毫无疑问也要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文的三个阶段,“观察——分析——表达”都应有自己的独创性,这样的文章才能高人一筹。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因为如果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文章就很难摆脱老套路。

联想和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打开作文思路不可或缺的思维活动,它们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在中学这个多梦的季节,思维力发展的季节,学生们大多能积极关注与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问题,不时地会激起思想和感情的火花。中学生特别爱好抒情散文及散文诗,就是因为他们这个多梦的年龄,光怪陆离的念头闪烁变幻,五光十色的情感盘踞心头。我们对此加以引导,就能激起他们感情的涟漪,表达的欲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文的境地,开辟无限的写作空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刺激学生的感受,引导他们去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独特的观察和体验能力。在众多的思维品质中求异思维有着重要的位置,它是作文获得独特视角、出奇制胜的一大法宝。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求新求异,这样文章才能脱颖而出。这样的能力在写作中直接表现为材料的新颖、观点的独到、语言的个性化等,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要让他们养成哪怕对习以为常的事物也要换个角度去理解和体察的习惯,努力去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

习惯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习惯的发展。写作需要长期不懈的生活积累、感情积累、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正是丰富这些积累的重要途径。一切习惯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行为活动的结果。所以,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写作的习惯。

阅读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途径,更是获取写作材料、借鉴写作方法的重要途径。阅读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材料,更会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为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保证。虽然作品中的内容与我们的学生或许有着时代或地域的差异,但共通的人性,相似的人事,会激起他们研究社会、关注人生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文化基础,调动他们写作的激情。重视阅读,更要重视的阅读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懂得阅读要眼勤、手勤、脑勤,要学会作眉批、下评语、列提纲、做摘录、写随感等。在阅读教学中,要不忘将写作穿插其中,针对不同的文体提出疑问,引出好奇,制造悬念,调动学生的感官,为写作积累知识、技巧、语言、思想等方面的材料,引导他们模仿、借鉴,从而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共同发展。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几篇习作是不行的,要让学生养成勤动手的习惯。记日记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常常就是写作的原材料、原始触发点。日记便于留下他们思想和情感的痕迹,记录的过程更是一个再感知、再体味、再思考的过程,这也有利于增加学生思想的深度,日积月累,就有可能“积土成山”。日记体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它不限体裁、内容、篇幅。如此的训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无拘无束中让学生越来越喜欢写作,从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并在思考与写作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思想境界。

我们应从人的培养角度去思考作文教学,充分发挥作文的人文教育优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从而育人以培文。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困境探析 篇12

1.1 公共英语教学地位处境尴尬

目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里,公共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引起了争论。许多老师和学生认为非英语专业和非涉外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学英语(特别是在西部的高职院校)。原因是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很难用得上英语。但大学英语在高职高专院校却是必修课,这就意味着公共英语教学处于尴尬的境地。这种观念不只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甚至存在部分教职工中,所以某些高校在安排课程的时候,大学英语课都是在专业课排完以后,才见缝插针地被安排进去。其造成的后果是,很多时候英语课被安排在不利的上课时间进行,如周五的下午和晚上等。而学习英语尤其需要强调记忆,最好的记忆时间应该是早晨或上午。安排英语课在不利的上课时间进行,学生易产生疲倦、厌学情形,导致恶性循环。

1.2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近年来,高校招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就读高职高专院校,但高职高专学校所录取的学生各学科的基础普遍较弱,英语也不例外。大多数学生英语底子薄,无论是在语音、语法,还是在词汇方面,都比较薄弱。这类学生害怕上英语课,甚至对英语产生厌恶感。当然,也有极小部分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这2类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是以班为单位在同一个教室上同一个英语老师的课。结果导致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要求得不到满足,难以取得进步,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却感到跟不上学习进度,压力大,无形中会产生自卑感,甚至还影响了身心的健康。

1.3 师资力量不足

首先,高职院校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很少,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老师更少。其次,高校扩招后,学生多了,为应对教学任务的需要,高职院校引进了许多年轻教师,但他们大多是刚刚跨出大学校门的本科毕业生。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社会实践经验,而且科研意识和能力较薄弱。再次,大学英语是每个专业学生至少学习一年的必修课,所以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他们基本没有学习培训,提高专业水平的时间,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分析教学对象,进而研究教学方法。另外,高职院校年轻老师的进修和培训机会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年轻教师偏多的外语系,进修的机会更少。

1.4 教学基础设施落后

模仿语音、语调,训练听力等是学习语言必不可少的环节,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在语言学习上更应该强调听、说能力的培训,这便少不了语音室、多媒体等配套设施的辅助。随着现代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网络、多媒体等技术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教学领域。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直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然而,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跟不上现代的教育理念,教学设备、教学手段落后。比如:语音室不足,且有的高职院校语音室数量和学生数量比例严重失调,有的语音室设备已严重老化。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5 教材不合适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相对比较统一,不具有针对性,教材不适合学生的水平。有的教材里的文章偏难,比较抽象。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本来就偏弱,如果再看不懂、听不懂,他们就更没信心学好英语,更想放弃英语学习。有的教材口语部分设计不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没有达到训练日常口语的效果。

1.6 教学方法陈旧

受到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以课本为中心,主要由老师讲授,学生做笔记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更不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我国的英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应试教育,高职英语也不例外。很多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实际上就是通过B级,因为这是教学水平评估的指标之一。为了这一目标,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词汇的用法、语法、句型,以及课文的理解和翻译,学生极少有读英语的机会,更别提用英语交流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多只是一名英语考试的高手,而不能真正运用英语这门语言。这离高职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相差甚远。

2 针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困境的相关建议

2.1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改变公共英语尴尬的教学地位

既然公共英语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我们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英语。首先,我们要消除学生对英语的恐惧感、学习的挫败感,即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老师除了传输知识外,还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学论指出: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其次,老师应该降低教学难度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弱,太难的教学内容和太高的要求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反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甚至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反之,如果能对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并经常在课堂上表扬、鼓励学生,他们将更容易取得成就感,信心也随之增加。再次,教师应该经常改变教学方法。适当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亲其师才能重其道,只有老师的教学态度、方法被学生接受,其课程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最后,针对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及英语的跨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设立专业英语课程(比如农业英语、计算机英语、商贸英语等),把英语和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受到英语的有用性,明确学习动机。

2.2 分班教学,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当代社会倡导的教学思想之一,但有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践中没能做到这一点。特别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了避免麻烦,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一起上课,使用同一本教材。这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得不到满足,而基础差的学生又“消化不良”。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实施分班教学。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英语水平测试,把学生分成“三类班”:快班、普通班、慢班。对快班的学生,教师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内容后可以增加辅助教材,朝着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努力;对普通班的学生,主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对慢班的学生,如果有必要,可以让他们从音标、简单语法等基础内容学起,先打好基本工,树立信心,争取在英语课程结束前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每个学期考试后,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调整级别。成绩优秀的同学可以申请进入上一级班级,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考试成绩很差的学生也应该考虑让他们降级,这样基础好的同学对学习也不敢怠慢。而“三类班”的考核方式、难易程度也应该不同。对快班的学生可以增加口语考试,重视对知识的运用,而对慢班的学生,可以以读课文的形式,考查他们的语音、语调、停顿等。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有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外,还要熟悉对所教专业的实际操作。而针对高职英语教师年轻化,没有社会实践经验这一缺陷,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校企、实训基地或其他外企锻炼,让他们提高专业技能、开阔视野。并且,鼓励教师考职业资格证书,争取做“双师”型人才。此外,学校应该制定在职教师培训、进修的计划,选派教师到高校或国外学习,使他们提高学历,加深学识,提高科研能力。另外,学校也可以从其他高校和企业聘请具有较高学识或较强实践经验的教师和专家当兼职教师。这样,既可以充实教师队伍,也可以带动在职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4 改善教学基础设施,增加现代教育设备

现代化教育设备主要指网络、多媒体、语音室。它们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点,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现代化教育设备能提供声像材料,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搜索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加大投入,增加语音室的数量,增加听力练习的次数。同时,应该提高语音室设备的质量,增加多媒体教室,使英语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生动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最后,我们还应加强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例如,可以在校园网挂上老师的教学课件、英语各个层次的有声读物,以及各种练习等。网络导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自由地发展,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2.5 改革英语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英语自学、应用能力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填鸭式”英语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的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调整师生角色,把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师的角色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的任务应该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奖励,纠正学生的错误和解决他们的疑问,并作适当的补充。二是积极地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资源,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语言就像一个堡垒,我们要从四面八方进攻。学好英语,仅仅依赖教材是不行的,还要多读英语小说、杂志,多听英语广播、磁带等。很多学生,特别是自学能力较差的高职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课外学习资源,这就需要老师给他们建议。可以给他们列出一些外国名著简易版的名称、英语杂志的名称、英语学习的网站等。最后是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戏剧比赛、口译比赛、词汇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英语运用水平,还可以调节学生的心情,缓解学习压力。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上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渠道之一。高职学生的公共英语课是其大学期间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却陷入了困境,文章就这些困境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促进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困境

参考文献

[1]陈宁.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育的认识[J].辽宁信息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熊秀琼.浅谈高职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2).

上一篇:诗歌教学三部曲下一篇:动态包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