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共12篇)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篇1
一、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和双元制教育
(一) 德国职业教育思想
德国人崇尚手工艺和技艺, 德国工人技艺精湛, 从严丝合缝的门窗到驰名世界的奔驰宝马都是见证。他们认为, 培养一个技术熟练、手艺精湛的
劳动者与培养一个知识广博的大学生相比, 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为此, 德国人把职业教育看成是关系民族生存、经济发展、国家振兴的根本大计 。
(二) 德国职业教育的精髓——双元制
所谓“双元制”, 指职业教育中受训者以学徒工身份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技能培训, 同时又以学生身份在职业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文化教育, 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 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国尤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保证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的高质量, 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 以职业分析为专业设置标准, 以职业活动为课程开发的核心, 以受训学员为核心的教学过程, 以职业资格考试为标准。在培训时间分配上, 企业每周3-4天, 职业学校每周1-2天。企业与学校这一培训比例始终贯穿“双元制”职业培训过程。除了这一分散的培训模式外, 还有一种“集中”培训形式, 即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在某一段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双元制”职业培训通常为3年。德国职业教育遵循“宽进严出”原则, 实行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办法, 学校、企业负责培训, 行业协会负责考试。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要获得国家统一颁发的资格证书并不容易, 除口试、笔试外, 还有更为重要的技能操作考核。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 企业的主导地位很明确, 职业学校通常只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教育, 学校和企业是法律规定的合作伙伴, 共同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职业学校根据各州制订的《框架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 在企业中进行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则根据德国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条例》来设计和实施。学校和企业的教学, 不仅在时间上要协调, 而且在有关职业教育的内容上也相互补充, 从而使受训者既能够掌握联邦范围内相对通行的职业能力, 便于将来流动就业, 又能适应各具特色的当地社会生活。
德国企业有参与支持职业教育的理念, 企业的投入占职业教育总投入的80%, 企业通过参与职业教育得到了高质量稳定的技术工人资源, 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 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德国的双元制是促进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教育模式。当然, 近年来随着德国经济结构、就业结构以及接受职业教育的观念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施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和挑战, 但德国政府坚决而鲜明的坚持“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动摇的方针, 政府要求德国企业界要提供足够多的培训岗位, 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为此“双元制”教育持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于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形成了保证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这与我国职业教育中学校与企业之间松散的合作关系是完全不同的。
(三) 为保证“双元制”教育师资力量的配备
德国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有严格的要求。在综合性大学学习8个学期以上, 学习一门主专业和一门副专业 (一专多能) , 学习结束接受第一次国家考试, 通过后在各州教育学院和职业学校进行至少18个月的实习培训, 之后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 通过后取得教师资格才能从教。同时国家给教师日后的岗位培训、知识更新、进修提高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这一系列措施, 形成了一支能力强、高素质的职业教师队伍, 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工人。
二、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 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的含义:职业学校的教学应与具体的职业行动紧密结合, 与多样化的思维操作紧密结合, 也包括对他人有效行动的模仿。职业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对所实施的行动进行反思, 包括对行动计划、行动过程、行动结果的反思。
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全面的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 倡导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 使学生运用手、心、脑等的学习, 在专业技能、事务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均衡发展, 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行为导向教学策略主张师生的双向互动, 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师生积极的参与投入。
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七种:项目教学法、实验法、结构任务法、引导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自由教学法。下面介绍一下项目教学法。
(二) 项目教学法
指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把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内化为若干项目, 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完成项目。项目是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 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 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通常分为5个教学阶段: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和评估;归纳或成果应用。具体实施过程是:教师下达某项目任务, 小组集体制订完成该项目的计划并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 由教师指点解决途径, 但不包办代替解决。项目完成后, 学生自己作出总结, 教师对小组成绩予以评价。
以建筑专业的拆迁旧房为例, 看一下项目教学法的主要步骤:第一步, 制订旧房拆迁计划, 设置完成该任务的总目标和分目标;第二步进行分组, 每组都推选一个小组长, 并明确每组的任务。如第一组的任务是调查, 为什么要拆迁这旧房;第二组的任务是制订拆迁过程;第三组的任务是实地考察, 涉及具体的建筑材料;第四组的任务是研究旧材料利用的可能性;第五组是研究对已经加工好的材料的再利用。第三步, 开始详细的制订五个阶段的具体时间计划。第四步通过PPT展示各组模拟的成果;第五步是评价, 先是小组互评, 然后老师评价。
通过项目教学法, 使人人都参与在这一饶有趣味的模拟过程中。可以说, 通过亲身体验, 项目教学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从传统的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追求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为主的知识传播方式, 到强调项目工作过程, 在项目的计划、实施和检查的逐步完成最终掌握工作过程的转变。
项目教学法的独特之处:
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相互协作的空间。在小组工作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 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切磋。通过小组合作, 学生们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团队工作的重要。
2.在检查评估阶段, 小组间互评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相结合。小组互评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教师评价则重在分析问题所在, 促进学生广泛讨论, 寻求解决方法, 并最终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可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经过这种训练, 学生掌握了技能, 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 想象力, 沟通协调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德国在职业教育上的成功做法, 可以成为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宝贵经验。近几年, 我们国家也非常注重发展职业教育, 对职业学校实施项目支持和无息贷款, 对职业学校来自农村的学生和城市困难家庭的学生实施每年1 500元助学政策等等, 这些都是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上半年山东省财政厅又拨款2.8亿用于支持我们学校的设备投资。职业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 不断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 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从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现状前景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3
[2]吴全全.学习领域:职教课程内容重组的新尝试[J].职业技术教育2004.6
[3]易淼清.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看我国高职教育师资的建设与管理[J].教育与职业, 2009.1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篇2
2014年1月7日到14日,全校中专教师参加了中德课程开发培训,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在培训的8天时间里,通过德国专家教授的教学方法讲解和亲身体验专家教授的教学过程,感到受益匪浅,体会深刻,解决了心中多年的教学疑问。
一、培训心得 1.培训形式新颖
这次的培训与以往大不相同,德国教授不是单纯的进行教学法的语言传授,而是通过完成一个个的具体任务带领学员亲自体验,让学员在课堂上行动起来,在培训的几天里,我们就是学生,每次课都要独立负责任的、在团队的条件下完成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这种做法,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团队协作性。2.培训了教学方法
这次培训的中心内容就是课程开发培训学习,在培训中,我们学习并像学生一样亲身体验了很多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行动起来,使学生在行动中训练能力,从中专家都详细生动的传授了先进的教学方法。3.教学理念得到彻底的改变
自从事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以来,为了体现教师的自身价值,为了使自己上的课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不断地进行教学上的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考核,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改革后课堂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总是不能杜绝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的这种现象,通过在培训期间的学习和反思,认识到根源在于老师没有把课堂让给学生,教师仍然在扮演着导演加演员的角色,老师总是以讲为主,学生也主要是被动的听,缺乏任务的驱动。这次培训,通过德国专家对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的运用,使得我们对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教学核心的方法。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选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通过专业知识学习为载体、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学生能力培养是为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正确处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通过反复不断的训练形成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让学生获得能力的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获得更多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一定改变传统的观念,不要有学生什么也不会,什么都要讲给学生的思想,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一定要克服自己“想说”的做法。
二、对我以后教学的改变
八天的课程开发培训的学习过后,接下来我们在具体的课程开发中应该怎么做:
1.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有利于老师集中精力提取经典案例和典型工作任务新的教学法的培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它不是针对于某一个具体专业或具体课程来设计的,把这些先进的理念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才能实现。这要求我们任课老师要结合所教课程的特点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法的结合工作。2.在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内容
职业能力是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三方面的统一体。传授工作过程知识,要以职业能力的三方面作为整体开展教学活动,即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融入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通过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将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交流沟通内容设计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任务中。3.行动导向教学应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将专业知识与技能交织在一起的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换言之, 理论基础知识必须以实践为出发点进行讲授, 并使学生具有职业行动能力, 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手工与设备操作方面的技能, 能应用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且几乎没有自我学习的空间。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而更多地是作为教学的咨询者和课堂教学主持者。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为基本原则, 通过广泛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 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 按照“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行为导向”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多种课堂教学的模式, 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需要构建一定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实现是以一定的实习实训条件为基础。现我校因受资金制约,实训场地少,应重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面提供条件;应着重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要完善相关制度,与企业建立双赢的校企合作关系。实行基于施工过程的课程体
系,需要有关制度机制为保障,如考试制度的改革,课程组织方式的改革,新课程与学分的改革等,都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持。4.转变角色,提高课堂设计能力
新的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教学组织者,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做的少,学生做的多,使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上。表面看来,教师在课堂上做的少,但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准备教学的过程,包括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体系的制定等等。只有教师课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才能保证课堂中“教师做的少,学生做的多”的教学形式。新的教学方法对老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精心策划好每一堂课。
德国职业学校教学法的启示 篇3
德国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主要实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步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对学生提出任务、指导分组。学生先要围绕任务分析问题、找出问题,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或借助教学资料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然后制订行动计划,由小组讨论或经老师指导后,确定实施方案。接下来,由小组长给小组成员分工,大家共同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根据任务书的具体要求进行测试检查,制订汇报方案。最后根据工作过程和实际产品(汇报资料)进行评估打分。
比如,我们在德国上的“自动化技术”教学项目的课。这个项目的教学任务是学习用LOGO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该课程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设计,在上课之前老师精心准备了实施方案:
一是信息收集:设计典型工作任务(通过LOGO控制通风电机正反转),让学生围绕解决这个任务,明白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CBT-WBT进行自我学习,获取相关知识。二是计划:学生要根据工作任务制订出完整的工作流程,列出需要的材料和工具。三是决策:通过小组讨论、与教师交流、用LAD或者FBD编程、仿真,对设计方案检验,并制订出最佳的方案。四是执行:通过安装、连线、编程进行装配。五是检查:离线测试、在线测试、错误查询,检查装配后能否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并符合专业技术规范。六是评估:对工作任务完成结果进行评估、总结,用PPT的方式汇报,重点说明工作过程中差错的解决方法和学习收获。
上课后,教师亲切与我们交流、沟通,叙述本节课的工作任务(接到一个订单):为了车间的通风和换气,需要通过LOGO操纵控制一台可换向工作的通风机,按键操纵请参考工艺简图。请您把接线图补充完整,请您制作完成接线图,请您测试控制系统的功能。
后续订单:一个客户希望通过修改前面的控制电路来完成更大型号通风机旋转方向的转换。过载时会出现一个故障指示灯H1发出亮光。请您对电路图做出改动,请您对接线图做出补充,请您制作完成一个新的接线图,请您进行功能测试,请您起草一份说明文件。
三人一组,老师提供完成该项目所需的各种器材、设备,各组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完成工作任务。
我们每人一个工作台,配有电脑、电源、LOGO实验箱。老师一点也不讲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完全由学生利用电脑进入相应的教学资源网站或查找资料手册,收集相关知识。遇到问题可以问老师,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小组成员积极行动,查找信息,设计电路。经小组讨论,反复修改方案,确定后在电脑上进行编程、仿真。
仿真成功后,按照电路要求,大家分工合作,组装连线,用万用表检测实际电路,判断连接正常后,通电试机。
接下来小组演示,老师观摩点评,最后各个小组制作汇报PPT,每组选取一人在教室前面给大家讲解和展示,教师逐一点评。
实践证明,以行动导向方式组织电动机正反转控制教学,以实际工作为情景,选取工作任务组织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中德两国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区别为:德国职业学校班级学生人数少,一般在16人以下;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小组活动方式,围绕项目情境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做中学、做中教,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表达能力。我国职业学校班级学生人数多,通常在30人以上;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材学习,课堂秩序安静,在老师的掌控下,听我教、跟我学,传授学生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德国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我要学”,我国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你要学”。两种方法的结果不言而喻。
行动导向教学是在一种具体情境中的小组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它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行为导向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达到了教学做合一,全面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和智力结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符合企业职业实践的现实需要,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篇4
德国职业教育实行学校、企业双轨制培训, 其优势体现在国家、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确保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企业主要培训学生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技能, 使学生获取技能资格;学校着眼于教育本身, 为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做准备。企业和学校双管齐下传授学生全方位的技能和知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管理能力。
二、行为导向教学范式的内涵和应用
行为导向教学范式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不断自我调节修正的过程, 因此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考虑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导向教学范式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下面简要介绍三种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一) 站位法
教师把概念性的教学内容以判断题或者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出来, 让学生做出选择, 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别站到教室的不同位置, 教师听取学生选择某个观点的理由。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此外, 也考验学生能否在类似“少数服从多数”的压力下坚持自己的观点, 而这种勇于坚持自己观点的能力在未来职场中将非常重要。同时也训练学生有逻辑、有条理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以及倾听别人不同观点的能力。教师在随机选取学生表达观点时, 也可以特意选择那些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 给予其机会锻炼沟通表达能力, 让更多学生参与并活动起来。
(二) 关键字卡片法
当学生阅读专业知识方面的篇章时, 教师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 把篇章中的一系列关键字词找出, 并归纳出来, 写在卡片上并展示在张贴板上, 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介绍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篇章的能力, 有助于教师考核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以及其中的逻辑关系。关键字词的卡片还可以用于之后的复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抽取关键字词卡片, 解释或者描述相关的概念, 有重点地进行复习, 循序渐进,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 扩展小组法
扩展小组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首先,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接着, 和自己的搭档两个人讨论交流, 比较彼此的解决办法或者答案, 互相补充完善。最后四人、八人大组中进行比较, 得出最佳方案, 把一致公认的讨论结果展示在展板上并进行解释说明。这个学习过程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 因为需要不断交换意见, 并在坚持和妥协中不断完善解决方案, 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三、行为导向教学范式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角色需要转变
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和学生良好的关系基础上, 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让学生展现自己的能力。具体来说, 在课堂活动中, 教师应该走下讲台, 深入学生中。一方面能让学生意识到需要学习, 保证积极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 教师也能通过观察和倾听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主要起引导作用, 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真正的学习主体是学生, 学习的过程发生在学生身上。
(二) 行为导向教学范式中涉及的各类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演绎和变化
课堂教学并不是工厂流水线, 站位法、小组扩展、魔术盒、卡片复习等教学方法都可以根据不同教学情况而调整, 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 在首次运用某种教学方法时, 需告知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缘由和目的, 这样学生能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学什么, 明确知道整个过程是为自己学习, 学习动机进而加强, 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中需正确处理好教学量和教学进度的关系
当教学量和教学进度发生矛盾时, 教师应该考虑在有限的单位教学时间内解决学生真正能学到多少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师教授内容量并不意味着学生学会的内容量。教师应该思考和解决用有限的教学内容解决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问题。因此, 教学任务量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考虑人的发展能力和学习能力。
总之, 行为导向教学范式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而学生学习行为从被动到主动的改变, 首先需要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引导者、组织者, 利用各类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学相长, 使课堂效能最优化。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行为导向教学范式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需要转变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以学生为中心, 有效利用各种教学法, 处理好教学量和教学进度的关系, 以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角色转变,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德华.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微观考证[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9) :93.
德国职业教学法学习心得 篇5
一、“一个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四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都不流于形式,不是老师一个人自说自话,而是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如,动手制作产品、团队协商策略、角色分配、代表演说等无不体现了这次教学是围绕职业岗位来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培养学员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精神。每个模块的教学都强调学员最快最好完成任务。因此,老师便给于相应团队奖励以示鼓励;否则,老师予以带有负面激励的简易惩罚。
二、“两个基本点”——以“行动”及“团队”为基本点
首先,这次培训使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何为“行动”二字,从任务下达之后,整个人就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动脑、动手、动嘴、动耳、动眼等。这样的教学真正让学员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打破沉闷、枯燥及乏味的教学气氛。同时,这样的行动是被任务所驱动,而非乱动。这是一种有目标、有组织、有秩序、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性行动。其次,团队的作用真正体现无遗。正如徐教授当日而言“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每个团队都是优秀的。团队成员各取所长、各施其职,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定能完成好任务。
这正如当今社会,每个成员进入社会都会与不同的人在某一时期处于一团队之中。这种“行动导向教学”就是高职院校学生步入社会前的工作演练,同时也强调高效快速的执行力。作为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师,本人还深深体会老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一定要做到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的合理控制。在学生行动之前,老师是一个制定规则的裁判员;在学生行动过程之中,老师则是一个监察员;在学生行动之后,老师是一个讲解员。总之,老师要以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的理论知识、多变的教学方法,全程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
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篇6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 职业院校 汽车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251-01
德国双元制教学在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教学中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德国的国情与我国的国情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样就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双元制教学。
一、德国双元制教学简述
德国双元制教学就是将企业与职业院校相结合,共同的完成职业院校的教育,在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将实践作为培养的重点,让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的前提下,进入到企业中工作,这样就可以让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变得十分的顺利。
二、双元制汽车职业教育与我国的汽车职业教学的对比
(一)从培养目标上来看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在培养的目标上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学生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招来的,学生是在企业中以学徒的身份进入到企业中学习,之后才能到学校中获得学生的学籍,这样学生就有着一个双重的身份。而我国的职业汽车专业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进行汽车的维修、保养和制造而产生的,在课程的设置上也较多,这样就对整个职业院校的汽车专业的教学增加了难度,理论较多,实践较少,有些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二)课程的开发模式上不同
德国双元制教学是由联邦教研所统一的进行的,这样学校就可以与企业共同的制定培训的内容,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学生在理论的学习上可以与实践相适应,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直接为企业服务,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培训。我国职业院校的汽车专业是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管辖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核,确定专业综合能力,再深入分析每项综合能力中的专项能力,并描述各项专项能力要求,将其分解为学习步骤、必备知识等,根据专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能力需求和教学计划。
(三)课程体系结构
双元制教育中的课程主要可划分为两类,即理论课和实训课。实训课主要在企业进行,理论课则主要在学校进行。但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必要的时候,企业也在实训教室为学生讲解必需的理论知识,职业学校也有作为理论教学补充的实训演示车间。我校汽车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有明显的三段论课程体系痕迹,即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第一学年主要完成公共基础课教学,与专业的关联度较低,二三学年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教学,课程整合力度稍显不足。
三、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学的启示
(一)专业设置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高职的专业设置要在广泛的市场调查、科学的市场预测、反复的专业论证基础上,并根据职业分析确定专业类型和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增强专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像我国汽车专业以前主要侧重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方向,后来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发现4S站对汽车营销人员、保险公司对车辆保险理赔人员的需求较大,我们及时地增加了汽车营销、汽车技术服务等方向,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改革教学计划、改革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
在教学计划制定中,改革教学计划,加强基础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以实践为主,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特点,将传统高职高专教育中汽车专业设置的十几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科学地整合为适当数量的综合性课程。这种以“实践定向”的课程设置,精简了课程内容,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和教学的不协调,有利于理论聯系实际。教师们按照“双元制”模式的培训要求,可自编相应教材。
(三)继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
在我国,企业往往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实训,这主要是国家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结果造成学校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难以稳定。我国汽车专业虽已建立一定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群,但仍不能满足教学实际的需要。强化与企业的合作,继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施产学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更贴近生产实际,同时企业可以根据本身的需求来培训学生,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实施产学结合。
四、结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根据社会和企业需求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的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体现职业教育专业特性、具有严格规范和相对稳定的职业教育专业。
参考文献:
[1]张丽.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及其启示[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03)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篇7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口腔技工,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被各职业院校广泛接受。几十年来,“双元制”教学模式一直被称之为德国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它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国家竞争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制造”的标志享誉全球,成了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1]。“双元制”教育就是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依托,以实践技能为核心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如此,其“双元”的涵义还包括学校与企业、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工、理论与实践、考核与产品以及育人与生产等关系的紧密结合,甚至其中的角色是合二为一的[2]。
尽管我国职业教育也开始借鉴“双元制”,强调校企联合、产教结合以及加强实践技能训练等。但是,这些转变仅停留在观念层面上,要使其从根本上转变,在模式层面上实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就要抓住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这个核心,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改革。在德国职业教育中,学生只有1/3的时间接受以演示和训练为主的课程教学,2/3的时间均在工厂实训车间从事实际职业活动。事实证明,这是成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3]。
笔者以中专卫校牙科技工的培养为例,来说明有必要尝试实施“双元制”教育。
1 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实训力度
高等教育重视理论学习,其学科体系强调的是理论的深度和系统性。而职业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不强调理论的深度和系统性,以够用和实用为原则,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总摆脱不了先理论再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理论离不开教室、书本,教室和车间(或实训室)、教学与生产呈明显分离状态。传统教学模式使理论联系实际、产教结合等一系列理论都不能真正予以实施。
1.1 将技能操作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首先要以培养目标为核心确定课程体系、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周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总学时分配上,理论教学不应超过总学时的2/5,且应偏重以涵盖德育、语文、职业能力等为主的文化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专业基础课教学则应删繁就简、以精为主,以了解为主,其所占比例不能过大;专业课课堂教学也应大量缩减,因其内容的空洞和抽象不但对学生没有太大帮助,还会加重其负担,同时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克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需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该模式以能力培养为基础,以操作方法为核心,将示范性操作始终贯穿于理论教学中,即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仪器、设备直接动手,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过程、现象的产生和变化,使学生在操作、观察和积极思考中获得理论知识。以问题、实物、解决难点为中心,努力做到教、学、做、想四合一。
1.2 实践教学应充分体现实践性
实践教学以专业课为主,其教学学时最少应占到总学时的3/5,可归纳为3大部分:进行理论课时穿插的实验或实训课,章节或单元操作练习,毕业前顶岗实习。其实践课采取的方法:(1)参观法。教师按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到医院、牙科工厂,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场的观察研究,从而拓宽知识、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2)讨论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获得知识。(3)复述及模仿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头复述和动手操作,从而使掌握的技能准确、规范。当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后即可进入顶岗实习阶段,此阶段是其技能的提高阶段。实践教学经过这样反复的练习、雕琢、磨砺,水到渠成,达到育人成才的培养目标。
2 企业广泛参与形成校企联合办学机制
“双元制”教育是由职业学校和相应的企业共同完成的职业教育[3],其主要特点为:人才的数量、技能都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不仅加快了其技能的形成和提高,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由此看出,企业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当前,我国某些企业多属于分散的小型企业,不可能形成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更难以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故职业学校应担负起此项培训工作,但前提是以企业为依托,形成校企联合办学机制。
2.1 建设教学工厂
所谓教学工厂,并不是在学校之下再办一个附属工厂或教学实习工厂,而是要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教学实验室改造成工厂模式,即模拟工厂。给学生一个类似工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知识和技能。
2.2 建立实训基地
根据学生人数选择数家条件较好的企业作为教学见习、实习基地。师生应融入其中,视自己为企业一员。而企业也应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员工,将实践教学作为本职工作,教师可以随时进行授课,学生随时可以操作。
2.3 学校承揽生产任务
为使已具备一定生产技能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某一环节或多个环节的工艺制作,教师可承揽部分生产任务,由学生亲手去完成,通过实际生产掌握未来上岗必备的基本技能、感受成功的快乐或吸取受挫的教训。该生产任务不以赢利为目的,但必须进行成本核算,以保本或微利为原则,对学生也是一种建立经营理念的训练。
以上校企联合办学的优点包括:(1)在维系理论教学与实际技能训练二元化运作前提下,把学校与企业的管理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统一起来;(2)强调企业负有教学培训的责任,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3)以实际生产为中心开展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能更好地体现以职业岗位技能培训为本的精神。学生毕业后能立即上岗,独当一面,承担生产任务。
3 建立以实践技能为主的考核机制
以实践技能为主的教育教学机制还应体现在考核方面。传统理论考试将面临挑战,过于主观和难以分辨真伪的试题应摒弃,取而代之的应是能体现学生真正能力的考试方法。
3.1 取消或简化专业课的笔试
对于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否做出标准作品至关重要,作品质量高,指导其制作过程的理论自然不会差。除此之外,过于深奥的理论应简化。如果进行笔试,应简单实用,且占比例不应过大,否则对学生的评价有失偏颇。
3.2 技能操作考核应贯穿于教学中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将技能操作考核集中在期末,抽签选择考试内容,存在抽签不公平、考核不全面、占用时间长、评价不客观等问题。如果将技能操作考核贯穿于教学中即可克服以上弊端,如单元或章节作业评价、作品展示评价、技能竞赛评价等,均计算为分值,当课程结束时即可得出学生的总分值评价。
3.3 毕业考试与技能鉴定相统一
考核由行业协会、企业、学校三方选出的代表组成考试小组,将学生的毕业考试和劳动部门的技能鉴定统一进行。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获得技能等级证书。
总之,“双元制”教育实质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岗前培训,教育、教学、考核各环节的实施都紧密围绕企业的用人需求,增强了社会实用性。它对中专卫校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实施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承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关于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思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9(3):87~90.
[2]赵爱芹.从德国的职业教育看我国的职业教育[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46~47.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篇8
德国的双元制是由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 (以企业为主)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以实践为主) 的职教模式。企业的职业培训由行会负责监督与管理, 职业院校的管理则由各州负责。
一、双元制教学模式是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实践的系统变革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德国双元制模式以提升学生职业实践能力为中心, 形成了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技术手段等紧密结合的完整体系。在柏林参加培训时, 培训教师特别强调指出,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的参与性不强, 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旧的培训大纲, 教师考虑的是内容, 很少考虑学生今后的职业及在今后职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容。教师只讲授孤立的知识, 没有跨学科的课程。这恰恰也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通病。
双元制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包括:
1.在教学计划中取消各个专业之间的界限, 增加课程开放程度, 强调与实践得结合, 从工作实践中导出的实践情景。
2. 在教学大纲中引入了以行为为导向, 强调教学内容分析方法与职业性紧密相连。
3.在教学方式上彻底改变“讲——听”的单向授受方式,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教师提供的是帮助, 学生询问一些事情, 教师作为主持人的身份出现。
学生在学校中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自我能力, 我们统称为个人行为能力。
二、双元制教学模式在“网络设备互连”学习领域中的实践及经验
学习不仅仅为了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教育中比较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动手性很强的科目上, 如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高自身方法能力和个人能力, 这是让很多高职教师头疼的一件事。在中国, 一个教学班一般40人左右甚至更多, 不可能像国外一样10多个、20来个人一个班, 教师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辅导, 特别是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知识点学习并没有多大的进展,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 甚至是减弱。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网络设备互连”这门课作为一个试点课, 进行了以下的一些实践,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 帮助学生建立故障数据库, 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网络设备互连”的课程, 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让学生能够自己排除实验中的故障。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总是寄期望于老师的帮助来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到底是如何养成的呢?问题发生后, 大部分教师是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经验”就是把所有实验中的故障集中起来, 在大脑里形成了一个数据库, 当遇到任何一种故障时, 只用从大脑里随时读取知识;当遇到新的问题时, 再查找相关资料或咨询更有经验的人, 从他的数据库中找寻答案, 并把该故障的描述及解决方案储存到自己的数据库中。这样数据库的容量将会愈来愈大, 经验也会愈来愈丰富。
学生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刚刚接触的新知识, 他的数据库还处于空白状态, 没有任何数据, 让他们解决问题, 确实只能通过咨询老师来解决问题。那么有什么办法来扩充学生的数据库呢?当然是共享数据, 把数据库进行移植。
为了共享数据, 首先是整理出较有经验人员的数据库, 把经验数据库变为文字, 写到黑板上让学生抄下来。以后碰到故障时, 让学生查笔记, 对照着问题的描述, 一步步解决问题, 这样的收效很好, 学生在实验中通过一次次的故障排除, 纸质的笔记会慢慢地转化为学生的经验数据库, 随着他的数据库增长, 他的经验也逐步增加, 对于故障的排除能力也逐步增强。其中要注意4点问题: (1) 问题的故障及解决方案最好是用通俗的语言记录, 过于专业的术语, 学生较难理解, 对于学生并无太大的帮助; (2) 加强学生的主动识记, 最好把故障写到黑板上, 因为黑板上的文字一擦就没了, 学生只能抄下来, 如果使用电子文档, 学生只会拷贝, 一般不会看; (3) 反复实践, 通过实践强化经验。高职学生普遍不关注记忆, 只要是需要记忆的知识通常比较容易被忽略, 也比较难被学生记住。所以要通过练习, 加强排除故障的次数, 帮助学生逐步的把这些故障解决方案存到大脑中, 形成学生自己的经验数据库; (4) 对于新故障, 学生需要查找资料自行解决, 并及时进行资料共享, 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2.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合作
在德国的教育模式中, 课堂被分为不同的阶段:
第一, 入门阶段, 目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 处理阶段, 教师讲授、演示, 或者让学生分组实验, 让学生学会积极的处理问题。
第三, 练习或者应用阶段, 设计一个灵活的场景让学生应用新知识。
第四, 检查阶段, 教师尽可能的放手, 让学生自测或者互测。
第五, 评估阶段, 接受学生的反馈。
应该注意到的是在“处理阶段”适用于团队分组的方法。在高职教育中的实验课上, 为了鼓励团队合作和锻炼沟通能力, 很多教师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 为学生提供一个项目, 要求学生合作完成项目, 并要求其有明确的分工。通常情况下, 基于学生和项目本身的原因, 很多学生都会在分组实验中偷懒, 但由于同组学生的帮助, 通常也能拿到一个较满意的分数。
为了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并有效的发挥分组教学方式, 使同组的学生能共同学习成长。可在实验的考核环节进行变动, 从而增强分组的可操作性和评价的可辨识性。评分环节可采用以下的步骤进行考核:
(1) 每小组4个人, 总分为200分, 及格分为60分, 由小组成员讨论“分配成绩”。在这个过程中, 锻炼了学生的人际协调能力与合作意识, 项目中总有付出较多努力, 学习得较好的学生, 为了达到及格的分数, 总会有学生要妥协。
(2) 分数关系到考试的及格问题和评奖学金的问题, 可能会导致一些争执。为了避免同学之间的矛盾, 还需要教师对每组学生的最后得分进行抽查考核。对于不同档次的得分, 考核不同的内容, 这个尺度由老师把握。最好是事先能够把实验中的问题准备好 (避免学生认为老师不公平) , 分成难、中、易。对于不同的得分, 从不同的难度等级中抽取试题。譬如:得分较高的学生从“难”中抽取题。由于是抽查, 老师可以根据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 选择得分与实际不符的学生进行考察, 避免了学生的舞弊行为。
(3) 教师针对考察的情况, 可以酌情进行分数的加减。对于得分较高或较低的学生, 酌情对整组学生的分数进行控制。注意:学生在认为分数不公正时, 可以申请参加抽查来获得较高的分数。
应该注意的是, 在实验前, 教师必须制定好详细的规则, 避免学生与教师发生争执。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需要控制实验的进度, 需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观察, 并制定每次实验的考题, 分出难易等级。这样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工作量, 提高分组工作的可行性。
3. 适度运用电子教学设备, 传统的教学工具仍有优势
随着教学设备的现代化,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愈来愈多。由于在企业, 使用PPT等进行演讲或进行客户培训也是一种默认的规则, 为了适应这种趋势, 教师在培养学生时, 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电子文档的制作能力。但是由于电子资料的可复制性, 学生做的演讲文稿有很大的雷同性, 致使教师精心设计的小作业经常发挥不了作用。
国外专家在培训时, 很少使用电子教学手段, 大部分的时候使用的是展板、黑板或白纸, 他们的教学工具非常的丰富, 有磁铁, 彩纸, 白板, 展板, 白纸等等。教学中使用电子课件的频率远远低于中国教师。我们现在的教学活动, 大多使用电子教案, 很难发挥自己的一些创意以及增加学生的新鲜感。
需要牢记的一点是“计算机只是实现人类想法的工具, 好想法才是灵魂”。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创意, 帮助学生表达自我, 在日常的教学中, 对于较难的知识点或是观察性的实验, 要改变提交电子文档的方式。事先为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和几只彩笔, 把较难的知识点 (但是又是很重要的知识点) 挑出来, 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 一般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同组的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力, 并从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 完成一份演讲文稿, 当然这份演讲文稿并不是纯粹的复制品, 而是纸质的, 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想象和表达能力。完成这份演讲文稿, 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出来。需要注意的几点:
(1) 必须有完善的考核制度 (可参考前一小节的实验考核方法) , 并事先告诉学生。
(2) 内容必须有难度, 对于较难的内容, 学生通常不好理解, 在课上可以简单的提示两句, 让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来完成。 (在实践过程中, 收效很好, 每组同学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 完成的作品也很有意义和价值)
(3) 在演示文稿中, 不能局限学生的思维方式, 让他们积极创新, 对于创新点要有适当的鼓励。可以采用漫画等多种形式, 最好让学生展示一下较好的作品, 鼓励学生打开思路。
传统教学工具的应用,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第一, 避免了复制的情况, 即使抄袭, 也会让学生有所收获;第二,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发挥;第三, 比电子文稿的方式会更有成就感, 因为学生的作品能够展现出来。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在多个学习领域如软件、硬件等方面, 通过让学生画示意图, 增强学生的认识, 并通过演讲, 增强学生的信心。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中国高职教育10年发展变革的讲话中谈到, “中国高职教育特色模式正在形成, 高职院校不再是差学生的“集中营”。10年来的实践证明, 凡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 发展就快。”高职教育的改革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教师从点滴做起, 教学改革必将有所成效, 高职院校学生将更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摘要: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 欧洲的高等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由来已久。中国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借鉴、学习到创新的过程。在多种国外的职业教育模式中, 德国的双元制和英国的BTEC教学在现阶段尤为高职院校所推崇。如何批判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并与本土情境融合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重点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分析及其在相应学习领域上的实践, 形成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双元制,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传统教育工具
参考文献
[1]王健朴.国外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比较及对构建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8, 2
[2]张妍.关于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8, 23
[3]朱高峰.试论素质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1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篇9
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现在双元教学上与我们学生的企业实习类似, 只是德国的校企联合更加密切, 企业与学校教育成为了一种体系化教育, 而且实践课的比重更大。校企联合的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政府的支持, 政府在在职业教育上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制度。
双元制教育对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精神上的能力起到了提升的作用。它是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的综合体现。专业能力就是获得专业知识能力, 包括学生对行业和企业的专业知识的把握;社会能力体现在具有承担和建立社会关系的能力, 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恰当的社交礼仪、谈判能力、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健康的自我意识、担当能力和谨慎灵活能力等等;个人能力体现在独立的能力, 具有判断力, 自信, 可靠, 责任心, 包括解决问题能力、网络化思维、阐述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信息掌握能力等等。
一、德国双元制教育程序和职业教育目标体系
1. 德国双元制教育程序
(1) 在学习地点学校和企业中共同进行公认的职业的培训 (如银行职员) 。
(2) 培训企业 (信贷机构) 选择培训学员并与培训学员签订合同。
(3) 培训学员每周去学校1天半, 去企业3天半, 或者以3~4周为1个周期轮流去学校和企业。
(4) 培训期为2~3年。
(5) 培训结束时需要参加由工商业联合会 (IHK) 和学校共同举办的结业考试。
2. 职业教育目标体系从粗略到详细共分7个层次
(1) 每个人独立、批判性思考, 要有社交能力, 打破文化障碍与人交流r能力。
(2) 每个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培训方式, 承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这是学校的目标 (巴符州法律规定) 。
(3) 教学计划的前言。双元制机构教育学校的目标是 (巴符) 州法律规定, 职业教育要教会学生理论, 并把普通教育深化或扩展。
(4) 培训系统中对 (银行) 职员职业培训的要求体现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
(5) 每个课程还有一个目标, 是非常基础的目标。 (如:商学院基础经济学科的注释, 例如基础经济需要注意什么?知识、社会、方式、个人方面重新强调, 最初规章中涉及。)
(6) 基本目标 (课程) :最粗略说明, 没有详细到每一点教学计划。
例如:怎样起草买卖合同。要求学生具备:意愿说明;法律行为;法律能力;买卖的合同性;应有的义务;财产拥有权等。
(7) 老师如何准备一堂课——最直接, 最具体的目标。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组织体系
教、学、做一体化的组织体系是与师资、教材、授课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和考核密不可分的。
1. 师资。
德国的职业学校教师分理论课教师、实践课教师, 理论课教师应接受过普通中小学教育 (13年) , 实习 (12个月, 可穿插在大学学习专业中) , 大学教育 (平均10学期) 、教育系统教育 (一般为2年) , 通过两次国家考试, 实践课教师至少接受普通中小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培训班教育考核、职业教育学培训考核, 这样的实践课教师经验丰富, 动手能力极强。
2. 教材。
德国职业教材分为两部分:一是实训教材, 一般由职教所或一些大企业自编, 采用单元模块形式, 每一单元模块由学生练习册、教师指导书、考核习题册、学习任务指导书, 教学媒体等部分组成。二是理论教材, 其特点是内容实用, 注重吸收新标准、新规范、不按学科体系编写;结构合理, 按照教学目的说明, 问题引入, 内容陈述, 总结概括, 作业练习等顺序展开;体例新颖, 大量采用结构图、实物图、数据表等, 直观性强。
3. 授课的思维方式。
德国授课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为企业需求服务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对一个企业的感觉和看法及企业结构和运转过程 (功能) , 锻炼学生进行网状思维, 培养企业家的思维与行动, 然后应用于自身的实践过程中, 同时快速地、无风险并且持续地积累与实践相关的经验, 反映企业的愿望和现实要求。
4. 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企业培训计划, 因材施教, 制定不同的授课方式, 如提问—解决的授课方式、案例研究、演习、角色扮演、做项目等授课方式。教学方法采用教学五阶段法或称为行为导向教学法, 该种方法特别适用专业实践教学,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它分为动机激发、信息提供、演示、应用 (独自做) 、检验五个阶段, 分别对应学生“我想要、我知道、我明白、我亲手做、我能行”等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 学生收获较大。
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游戏方式引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逐渐切入主题, 快乐教育, 快乐学习。教学方法多样, 如“小组拼图法”、“闪光灯法”、“滚珠轴承法”等。很难想象教授将赌博实践引入教学,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市场的不确定性。教学设备多样, 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设备有幻灯、投影仪、示教板、模型、实物、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教学媒体非常丰富齐全, 其中使用最多的媒体是幻灯胶片 (彩色的) 、纸质示教板。在此, 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管理及创业能力;提高环境适应及应变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及互助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调配重点与整体的把握能力;提高确定目标与战略, 并将其在一个经济与生态的社会里实施的能力;提高跨领域的多元思考及其行动能力。
在实习课教学时, 由教师提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演示后, 让学生独立或分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制作完成工作页, 最后全班评比。其间, 教师更多的是观察和必要的指导。这种教学方法, 既可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独立工作和与人协作共事的能力。
学生制作的工作页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施后的最终结果。工作页完成质量的好坏,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考核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学生完成工作页与完成课后作业有很大的不同, 工作页有时间限制, 人员限制 (每个人做或小组做) , 教师当时监督和辅导, 工作页完成后的评比竞争等, 学习效率很高。
企业实践课教学, 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实习教师在工作台上亲自操作, 为学生演示, 手把手指导学生每个细节, 使学生加工完成的作品达到可以出售的标准。
5. 考核。
德国职业教育的考试是十分严格的, 各类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和实施本行业职业培训的考试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与培训学校无关。考试有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 中间考试, 由行业协会负责实施, 在企业进行, 由企业工程师命题, 采用闭卷考试, 一般需3天时间, 考试内容主要为在学校里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 一般包括笔试和口试, 以闭卷理论为主。结业考试, 主要为技能测试, 考试时间为2天, 由企业工长监考, 其目的是考核学生对在企业培训期间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际技能考试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际操作, 难度较大。学生在通过两次考核后, 即可获得两种资格证书, 第一种是由职业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企业颁发的培训证书;第二种是由行业协会颁发的技术资格证书。有了这两种证书, 学生即可在原签约企业顺利就业。
三、启示
1. 职业教育对采用“双元制”教育是十分肯定
的, 但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政府与学校以制度的形式紧密结合, 而我们完全照搬照抄德国的做法在现实状况下是行不通的, 所以如何做到校企结合, 专家请进来, 教师走出去, 订单式培养都是我国探索高职教育很好的途径。
2.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考核方式, 即聘请企业
公司的专家出题进行毕业前的综合考试, 学生毕业的最终成绩包括学校的成绩和企业的成绩。
3. 德国教授与企业的领导特别熟悉, 随时与其交流。
教授对学生的工作过程了如指掌, 学生反映的常见问题教授也有很好的指导方法。所以我们的老师定期到企业锻炼, 了解企业发展的动向是很有必要的。
4. 教师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提高动手能力。
德国课堂中大量的教具, 教师准备大量的教学实例,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课堂气氛活跃, 师生关系融洽, 这对我们今后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很有益处。
5. 德国教师的风度、学识、热情、细致的工作
作风都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每个学生, 特别是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
6. 开发适应高级职业技术教育的教材编写新
体例, 明确教师工作页的内容和学生工作页的内容, 使教学内容规范化, 教师爱教, 学生爱学, 重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篇10
德国的教育观念比较新,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中心位置, 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说只是提供咨询和帮助的人;学校主张学生“用脑, 动手去学习”, 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在“干中学习”。
学校认为:今天的学生成长在知识和信息社会, 是未来的劳动力, 社会期待着学校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活能力, 学校必须传授给学生主动处理信息, 获取信息和灵活应用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以便学生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作好准备。因此德国的课堂教学采取宽松的气氛和小班制, 每班只有25-30个学生, 学生有机会充分地畅所欲言, 分组讨论, 并和老师尽情互动。 (当听说我国小学和中学班额50-60个学生, 吓得他们只吐舌头) 。德国的学校因为学生少, 与教师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就多, 气氛就活跃, 学生和老师都是平等的朋友关系, 学生和教师谈话时, 总是直视着老师, 我们没有在德国见到我国司空见惯的老师板着脸, 训斥学生的现象。某些科目 (例如数学) 教材难度和深度都不如我国;但他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注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为了使学生具有真正地独立性, 教师提出每周的学习要求, 学生自己做出学习计划, 实施计划并且自己核对结果。在大、中、小学, 都采用电化教学手段, 这样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所学内容。在我们听的十几节课中, 教师均采用“启发式, ”“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实际操作和自由发言的形式掌握所学的内容, 学习气氛活跃, 环境宽松, 学生发言积极, 没有思想压力。学生发言也举手, 但都是坐着回答问题, 这样就克服了紧张情绪, 上课时, 学生可以喝矿泉水或饮料, 连上下课的电铃都是轻松的音乐。
我们曾经听了一所初级中学的阅读课, 授课内容是《男孩女孩的区别》, 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 尽管学生都只有十二、三岁, 可是他们一点也不害羞, 不拘谨, 学生踊跃发言, 什么答案都有, 课堂上不时的引起哄堂大笑;当时我们也被感染, 跟着一起笑, 上这样的课, 真是一种享受啊!
德国学校的考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他们认为不能简单的只用“笔试”来测定学生的成绩, 因为不仅要评定学生学习的结果, 尤其要公正的评定获得结果的过程, 即:学生的观察能力, 制订计划的能力, 适应能力, 合作能力, 毅力以及仔细的程度。所以有些课程老师只给予评语;而有些科目的考试复杂而严格。如为了考查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考试有:听力、笔试和口试。我们旁听过一次英语口语考试, 是五位高中学生自行组织, 充当不同的角色, 用英语进行辩论, 他们扮演的角色有市长, 厂长, 律师和两个普通的职员。辩论题目是关于“是否在市中心建一座化工厂”。学生讨论热烈, 英语流利而发音纯真, 但是由于扮演市长的学生做结论时, 仅说了几句话, 所以只得了4分, 才勉强及格。我们还为此学生争取了一番, 强调他的语音优美, 也无济于事, 教师在关键时刻是很严格的。为此, 我也很感慨, 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 中学六年, 大学也必修英语, 结果是只记了一些单词和零碎语法, 见到外国人, 只能惭愧地说:“I am sorry, I can speak only a little English (不好意思, 我只能说一点点英语) ”。所以, 改进我们的外语教学, 改变学生“哑巴英语”的状况, 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德国的学校和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如-独立性;养成良好的工作品质-如仔细, 认真和准确性。德国的家长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婴儿几个月后就让其独立睡觉。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叫Claudia, 她教只有8个月的儿子每晚8点准时向家人“道晚安”, 然后放上床, 让其自己睡, 孩子哭时, 不哄也不陪;从小孩学会走路开始, 就自己整理玩具, 分类垃圾, 干家务;6岁到8岁的孩子洗碗, 拖地, 给3 岁的弟妹洗澡等是常事。幼儿园的孩子自己排演皮影戏, 小学生用外语排演话剧, 中学生上街义演, 德国还有中小学生定期演出的话剧院。学生的衣服和打扮不受限制, 没有穿统一校服的, 很多男生留着长发, 女生戴着戒指和耳环, 烫了头发, 16岁以上的学生可以抽烟, 进迪厅。下课后, 有相当部分的男女学生在校园里抽烟聊天, 见了老师还自然地打招呼, 这些在我们看来, 都是大逆不道, 绝对不是好学生;但是他们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 不乱扔垃圾;不乱扔烟头, 不随地吐痰, 更不会把脚踩到墙上去;教室和校园都很干净。学生很有礼貌, 见到我们, 都含笑问好。我在一所职业学校实习一个月, 没有见到学生上课睡觉, 下课起哄和推搡的现象;更没有见到学生打扫卫生, 全校师生集中开大会。校长告诉我们:他们从来没有开过全校学生大会或全校教职工大会。街道上, 也没有打架斗殴的现象;公共汽车上, 没有学生喧哗或抢座的情况。大街上, 风景点, 经常看到的是德国的学龄儿童溜旱冰, 踢足球, 随父母旅游。为此我很有感触, 我们的学校整天强调学生打扫卫生, 遵守纪律, 不准学生抽烟, 不许穿奇装异服等;而且我们的学生每天清晨和放学后在打扫卫生, 但是我们的校园和环境怎么样呢?到处是垃圾和烟头, 新建的教学楼墙壁上, 很快就污迹斑斑, 甚至雪白的墙上有学生故意踩上去的脚印!对比之下, 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
在德国, 教师和家长非常理解孩子, 尊重孩子;没有讥笑和辱骂学生现象, 对孩子的私人电话和私人信件从不干涉, 很尊重孩子的朋友, 孩子也很尊重父母亲的朋友和客人。他们常常主动和父母亲的客人聊天, 并一起做游戏。 如果孩子遇到个人麻烦, 也愿意告诉父母, 做父母亲的都能耐心地劝导或指导。如:我认识的Heger女士的大儿子17 岁, 和女朋友闹矛盾, 母亲主动和他谈话, 劝说他要对女朋友宽容、关心。最后儿子失恋了, 母亲很担心, 又耐心地开导他, 为了使儿子尽快摆脱失恋的烦恼, 特意陪儿子外出旅游。一次, 我们看到一位17岁的学生在电脑上为自己做的网页, “我的理想”和“我的女人们”。前者是买一辆最新式的汽车;在“我的女人们”网页上, 有4位非常漂亮的电影明星照片, 只穿着三点式的泳装。德国教师在一旁笑着说:“汽车和女人是十八、九岁的男孩子最感兴趣的事!要买汽车就得勤奋, 促使他们上进, 拼命去赚钱。男孩子对女人感兴趣更是平常事, 难道让他们去对男人感兴趣吗?” 可以看出, 他们的老师是多么直率开明! 我在德国咨询过很多中学教师关于学生“早恋”的问题, 学校的副校长解释说:“男生正是追求女孩子的年龄, 学习有时不用功, 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都是过来人吗!” 由此可见, 他们又是多么理解和尊重学生呀! Fein女士谈到她个人生活: 16岁和她现在的丈夫开始恋爱, 一起上大学, 丈夫学的是医学, 她学的是神学和教育学, 在教堂工作, 他们有3个儿子, 过得很幸福。可见, 我们说得“早恋”并没有那么可怕。
此外, 德国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中学开有心理学课, 更注意学校, 家庭与社会的共同配合, 帮助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曾经听过一节中学的心理课——《关于中西方心理学的差异》, 当时我们认为题目太大, 范围太广;对中学生不适合, 但是由于学生提前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所以他们胸有成竹, 发言积极, 讨论热烈, 课上得很成功, 整节课都是学生在活动, 教师只是在最后几分钟做了简短的总结。
总之, 德国的教师和家长处处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对待孩子有礼貌, 有耐心, 不打骂, 不体罚, 对于学生的差错, 总是说服教育;所以不管在什么地方, 什么场合, 学生都能遵守纪律, 严守规则, 讲究礼貌, 尊老爱幼, 有合作能力, 有责任感, 果断性强, 尤其有批价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根据在德国学习考察中的见闻以及调研, 从独立性、工作品质、生活能力和教育观念四个方面分别对两国的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作了对比, 指出了各自的差异, 分析了形成差异的原因及优缺点。
关键词:工作品质,独立性,处理信息,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Manfred Baumeister, Andreas Bets, Siegfried Sprl.Jahresbericht 2001.
[2]桂乾元, 虞龙发, 愈建平。德国风情录ISBN7-5015+5495+1/H.41.
德国:教育是“慢教育” 篇11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女儿回到家里一次都没有学习,还迷上了手工折纸。我很诧异:“宝贝,老师教你们学什么知识了?”依依摇摇头:“老师说了,幼儿园里不学习,只管玩。”
为了了解实际情况,我特意到幼儿园去拜访女儿的班主任戴安老师,她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我向她提出,能否额外教女儿一些知识?戴安老师笑了:“夫人,在德国宪法中明确规定禁止学前教育。”
老师解释:其实孩子早学习、早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当孩子学到了过多的知识会使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长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力。她的话听起来似乎有几分道理,但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什么要这么规定禁止学龄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请教一位德国教育人士,他建议我找《基本法》看看,当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告诉我,德国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这个问题让我深思,过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对不对?进而把中国的孩子和德国的孩子进行了深入对比,比如:中国的孩子,早早就开始学习,有的甚至报了六七个学习兴趣班……而德国的孩子,幼儿园禁止学习,学校都是半日制的……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玩。德国人看似在孩子教育方面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
有人说,德国的教育是“慢教育”,似乎什么都慢了半拍,但只有慢下来才能让孩子的学习水到渠成。如果“拔苗助长”只会毁了孩子,毁了他们一切的未来,我们不妨真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德国的“慢教育”,還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篇12
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组织, 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内选拔一批一线教师, 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参加为期3个月的“高等教育教学法研修项目”培训。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精神提高地方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德国以工业发达著称, 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 并率先进入工业4.0时代。1871年德国统一, 唯独教育、文化由各州自治, 因此德国16个州的教育文化各具特色。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位于萨克森州城市德累斯顿, 成立于1828年, 是德国11所精英大学之一, 现有14个系 (类似于国内学院) , 113个学院 (类似于国内专业) 和研究中心。1924年其成立职业教育学院, 并获得第一工程教育硕士学位授点。在每年的教育发展排名中, 德累斯顿每年排名第一, 可见其教育的先进性。通过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结合“双元制”的教学特点提出几点适用于我国职教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二、国内高职院校教学现状
从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 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和支持, 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 生源成绩普遍较差, 进入职业院校成为无奈的选择。职业院校的吸引力不足, 除了家长对职业教育认知的偏差之外, 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足。
1.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
职业院校毕业生最广阔的就业场所大多是各行各业的一线工作场地, 企业希望毕业生能够在短期内具备工作所需的各项技能和能力。而在对企业的调研中发现, 新入职的毕业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 短期3个月, 长达1年。毕业生问卷调查反馈也反映, 学生在校期间学的一些知识很少用到, 或根本用不到。我国虽然提出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仍然只重视书本知识的灌输, 考试也是课堂知识为主, 许多课程仍与实践脱节。学生局限于课堂知识的学习, 与社会接触太少。这些现象表明学生培养过程并没有做到“按需培养”。
2. 教学面广且知识缺乏融合。
以一般高职院校机电专业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 课程结构主要分为三大块, 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通识课包括思政课文化基础课、体育课、公选课等;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综合实践课主要有金工实习、课程设计、顶岗实习等。课程种类多, 知识面广, 但相互间联系较弱。教师传授的知识以课程为单位, 教学目的以掌握知识为主, 知识的应用要求或实践机会相对较少。这样安排教学没有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 不能体现生产实际的需求。教师虽然教了学生很多知识, 但由于知识是零散的, 因此学生很难在实际应用中灵活使用。
3. 人才培养缺乏创新性。
自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以来, 德国人 (含移民美国、法国等国的德裔) 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接近总数的一半, 其根本原因在于德国教育的成功。我国的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密集的知识灌输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被削弱, 由此形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 可能因其创新动手能力较差, 团队意识薄弱和人际沟通能力不强等弱点, 难以发挥更大的个人价值。
三、德国双元制教学特点
“双元制”最早出现于德国职业学院, 在组织和教学上的结构包括多个一一对应的基本要素, 如企业与职业学校、实习车间与课堂、培训企业的培训大纲与课堂教学的教学计划、学徒与学生、职业教育法与学校法、培训合同与义务教育法等。“双元制”为三年制, 学生在学习期间, 需要参加两次由工商联合会 (IHK) 组织的考试, 一次在1.5年, 另一次在3年后, 两次考试均以解决实际工作任务为目的。学生考试合格可以获得IHK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双元制”院校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凭证。“双元制”教育有以下特点。
1. 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学生。
“双元制”由企业招生, 企业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 并按月付给学生工资, 同时企业选择相应院校联合培养学生。企业与职业院校协商制订学生的培养方案, 根据企业实际, 按岗设需地培养学生。学校负责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 企业负责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学生毕业后还必须根据合同要求在企业服务2年及以上时间这样的培养模式完全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 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互动频繁, 沟通良好, 既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又使企业得到所需的员工。
2.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安排教学。
“双元制”的授课内容设置弱化了独立的课程, 而是以完成某一具体任务为导向, 整合相关知识, 搭配相应实践设备, 实行模块化教学。在教学中设立典型工作任务, 按照执行过程, 重在分析工作委托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及工作中的工作对象和工具。提炼各环节需要的知识, 教给学生, 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学生每周有2天时间在学校学习, 3天在企业实践先学习理论知识, 再在实践中将知识内化, 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3.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德国职业院校教育对学生的期望值分析中, 不仅希望学生能够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任务分析、执行、检查, 更提出学生应该获得对工作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例如完成一个简单的“订相框”的工作任务, 学生应具备分析订相框的具体要求, 使用合适的工具执行订相框的动作操作, 检查相框是否牢固的能力;除此之外, 还需要进行反思, 是否有其他方法或者工具, 怎样操作能够节省体力、节省材料, 是否可以发明一种设备使订相框这项工作变得更加轻松, 等等。引导学生反思, 其实是在培养学生的发明和创新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 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仅能获得自身经验的总结, 更有可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值得借鉴的方面
我国从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 逐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在2005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加速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同时第一次提出“顶岗实习”的要求。即要求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工厂顶岗实习, 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学校和企业联合对学生进行培养, 共同组织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但在实际操作中, 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学校与企业没有良好的沟通机制, 学生实习期间, 学校很难与企业共同安排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现有情况, 并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 提出几点建议。
1. 政府鼓励企业展开“双元制”招生。
德国“双元制”的一个独有之处是企业招生, 将学生送到职业院校培养, 因此学生培养完全按照企业需求进行, 从而避免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脱节。德国法律要求德国所有企业参加德国工商会 (IHK) , 工商会具有立法和主权职能, 对专职人员惩戒管理负责组织和制定职业教育的标准并负责考试等。“双元制学生毕业要从IHK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见IHK对企业和学生具有双重约束作用。我国可以效仿德国成立工商会, 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引导, 鼓励企业开展“双元制”招生企业作为用人单位, 按照自己的需求联合高校, 培养适合企业生产、管理需求的毕业生。按照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 一定是符合企业需求的, 也一定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合格高技能人才。
2. 改变教学模式与市场接轨。
我国众多高校在积极寻求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改变之前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模式, 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职教模式。除了前面提到的“双元制”模式外, 还有问题导向 (PBL) 模式, CDIO模式, 新加坡教学工厂, 等等, 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建立了一批国家示范型高职院校, 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创立“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 2012年创立突出学生主动性的“学教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天津中徳职业技术学院, 与德国、日本、西班牙三国深入合作, 引进上万套先进设备和实用仪器, 以国际合作为依托, 校企合作为支撑, “订单班培养为手段, 为企业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其不断探索“项目化教学”、“学工交替”、“订单式培养等教学模式, 创立学校、企业、学生为主的“三位合一, 三方联动”的办学模式,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实用型人才。纵观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绩的高校,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缩小教学理论与企业实践的差距, 这也是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关键。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现在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思维, 国家需要创新思维来发展和进步, 企业需要创新思维来生产出让生活更加美好的产品, 每个人需要创新思维来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要打破常规的思维习惯, 采取多向思维法, 可以是按照逻辑规律的顺向思维, 也可以是倒着来的逆向思维, 还可以是抓住人们追求的心理思维, 如, 替换思维、发散思维、否定思维, 等等。在日常教学中, 更多地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比如在课堂中进行头脑风暴, 激发学生思考;使用曼陀罗法, 利用像九宫格一样的图片, 将主题写在中间, 由主题引发八个联想;其他训练方法还有优点列举法、缺点列举法、检查表法、目录法, 等等。把创新培养作为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而会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感谢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为高职教师培训所作出的努力, 感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支持。)
摘要:德国“双元制”是闻名世界的先进教育模式。通过三个月的短期研修, 作者深入学习了“双元制”教学模式, 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 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双元制教育,职业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1]夏成满.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及其启示[J].江苏高教, 2005 (1) .
[2]郑炎华.德国“双元制”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职教新观察, 2009 (9) .
[3]王名, 李勇, 黄浩明.德国非营利组织[M].清华大学出版社.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推荐阅读:
李小琴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学习心得10-11
德国职业教育09-07
德国企业职业教育07-10
德国职业教育考核08-28
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启示09-26
德国职业校园文化09-11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09-02
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