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隐血(共4篇)
尿液隐血 篇1
泌尿系统疾病是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 尿液隐血检查是诊断该病的有效方式, 尿液隐血检查的方式有很多种, 不同方法的检测方法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1,2]。为探究尿液隐血检验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68例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 (51.26±4.37) 岁, 年龄范围:25~79岁;女性33例, 男性35例;疾病类型:肾结石18例, 肾肿瘤10例、急性肾炎综合征22例、肾小球病18例。
1.2 方法
1.2.1 采集尿液样本
(1) 采集前, 让患者停止服用一切药物, 禁食浓茶、糖水和咖啡等食物[3]; (2) 尿液标本的采集每日晨尿, 采集量以30 m L为宜, 使用一次性尿杯, 采集时让患者清洁尿道口, 避免分泌物混杂进标本里。
1.2.2 保存尿液样本
(1) 对于收集到的68例尿液样本要立即送去检验, 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尿液中细胞溶解及胆红素出现变化, 从而影响检验结果[4]; (2) 尿液样本的检验一定在2 h内完成, 时间过长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1.2.3 尿沉渣镜检方法
(1) 取出10 m L尿液放入试管中, 再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 离心频率控制在1 500 r/min, 时间控制在5 min[5]; (2) 离心后将尿液静置15 min, 然后去除上层的清液, 留下0.3 m L左右的沉渣; (3) 然后将尿液沉渣摇匀, 倒在玻璃片上准备镜检工作; (4) 将1滴磺基水杨酸乙醇溶液滴在玻片上, 溶液浓度为100 g/L, 然后观察并记录检测结果。
1.2.4 尿液分析仪方法
采用分析仪自带的尿液检测试纸, 首先, 将试纸浸入采集到新鲜的尿液中, 浸入时间5 s即可, 然后取出试纸, 将试纸放置于滤纸上1 min, 再将滤纸片放入尿液分析仪中进行检验。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数据分析软件对该文所有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检验方法对尿液隐血的结果分析
检验结果发现:尿液沉渣镜检组的阳性率85.3%、阴性率17.7%显著高于尿液分析仪组69.1%、3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种检验结果的阳性率对比研究
检测结果显示尿液沉渣镜检组的阳性率85.3%、80.9%、36.7%、55.9%显著高于尿液分析仪组58.8%、61.8%、0、3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种检验方法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出率对比研究
尿液检测结果显示, 尿液沉渣镜检组四种疾病的检出率88.9%、80.0%、86.4%、83.3%;显著高于尿液分析仪组55.6%、30.0%、59.1%、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尿隐血检验就是检验尿液中的红细胞数目, 将检验结果与正常尿液中红细胞的数目进行对比, 判断是否出现泌尿系统疾病[6]。泌尿系统疾病主要涉及到肾脏、输尿管、尿道和膀胱等, 其临床表现为尿的改变、排尿的改变、尿痛、尿血等,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7]。导致泌尿系统疾病的因素很多, 主要包括肾结石、肾肿瘤、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小球病等。该研究搜集该院收治的68例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尿沉渣镜检法和尿液分析仪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根据相关资料显示[8], 尿液沉渣镜检的诊断效果要显著好于尿液分析仪方法。该研究结果显示: (1) 尿液沉渣镜检组的阳性率85.3%、阴性率17.7%显著高于尿液分析仪组的69.1%、30.9%, 说明尿沉渣镜检对尿液隐血的检验效果要好于尿液分析仪。 (2) 尿液沉渣镜检组尿液隐血检验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及尿蛋白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尿液分析仪组, 说明尿沉渣镜检的敏感性高, 对尿液中的成分的检测率高。 (3) 尿液沉渣镜检组对肾结石、肾肿瘤、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小球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尿液分析仪组, 说明尿沉渣镜检对肾脏疾病的诊断率高。因此, 经研究证实, 尿液沉渣镜检的诊断效果显著好于尿液分析仪方法, 可以有效诊断尿液中的成分, 便于制订治疗计划,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综上, 尿液沉渣隐血检验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 但也存在不足, 可以与尿分析仪检验结合, 从而提高尿液隐血检验的准确率, 使其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的泌尿系统的检验中。
参考文献
[1]刘隆剑.尿液隐血检验临床效果研究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4) :513-514.
[2]刘建枝.尿液隐血的临床检验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5) :604-605.
[3]黎红娟, 孙锋, 曾育芳.尿液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比较分析[J].吉林医学, 2015, 36 (5) :882-883.
[4]贾丽.尿液沉渣镜检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的临床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24 (3) :319-320.
[5]关和荣.尿液进行隐血分析与沉渣镜检红细胞在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 2013, 34 (12) :2325.
[6]彭迎霞.尿液分析仪法与显微镜形态学法在尿液隐血检验中的对比分析[J].医疗装备, 2013, 26 (9) :33-34.
[7]刘汇林.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常规检验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8) :1071-1072.
[8]彭萍, 谢丽华.选择性尿液检查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诊断及影响因素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 25 (10) :1388-1390.
尿液隐血 篇2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尿液隐血实验
尿液隐血检验在临床检验科中较为常见,是目前临床作为尿血最为直接的诊断依据,可作为尿路结石、某些肾病以及泌尿系感染等疾病的诊断依据[1]。在传统的尿液隐血实验中,其检验方式为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式,这种检验方式虽然结果较为可靠比较耗时费力,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检验学的的检验方式也得到了较多改变,尿液分析仪就是一种新型医学检验手段,且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尿液隐血实验中[2]。本文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检验科收入的140例尿液标本进行了两种不同检验方式的尿液隐血检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140例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检验科收入的尿液标本进行尿液隐血检验。所有提供尿液样本的受检人员共140名,其中男74例,女66例,年龄24~77岁,平均(51.22±5.48)岁。将尿液分析仪所得结果设为A组,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所得结果设为B组。
1.2 方法
使用尿液分析仪对尿液中的血红蛋白进行分析,得出检验结果为A组。操作步骤为:向试管中放置10m L尿液,浸入尿液试纸,浸润片刻,试纸取出放入尿液分析仪中,得出检验结果。
使用显微镜供细胞计数检验对尿液标本进行观察,进行红细胞数量计算,得出结果为B组。具体步骤为:取出10m L尿液样本,放入试管,离心5min,去除沉淀物,约为0.2m L,清澈液体吸出,剩余液体混匀后取20μL混悬液,放置于玻片上,使用显微镜,对扁平本红细胞进行观察记录。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本自制量表参考自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3,4],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好,将≥7分视为满意,将4~6分视为较满意,将≤3分视为不满意。对比本院检验科52名工作人员对两种检验方式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验结果对比
对两种检验方式的结果进行总结并统计,发现共同显示为阳性的标本共21例。若将B组所得结果视为标准,对A组结果进行分析,A组结果的假阳性率为16.00%,假阴性率为6.96%;若将A组结果为标准,则B组结果假阳性率为27.59%。假阴性率为3.60%。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满意度较之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更高,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和表2。
2.2 满意度对比
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满意度较之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更高,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3。
3. 讨论
尿液隐血检验在临床中应用较广。尿液分析仪具有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显微镜红细胞计数的特点为准确率高,但是重复性差,较为费时[5,6]。近年来尿液分析仪在临床尿液隐血实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若尿液中含有较多肌红蛋白等物质,则检验结果往往会存在偏差,检验结果呈现假阳性[7]。
本文对本院检验科收入的140例尿液标本进行了两种不同检验方式的尿液隐血检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检验方式中共同检验出为阳性的尿液样本共21例,若将B组所得结果视为标准,对A组结果进行分析,A组结果的假阳性率为16.00%,假阴性率为6.96%;若将A组结果为标准,则B组结果假阳性率为27.59%。假阴性率为3.60%。说明临床检验工作中,两种检验方式均存在一定偏差,将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对尿液隐血情况进行检验。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满意度较之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更高,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日常工作中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临床中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与尿液分析仪检验相结合,对尿液隐血检验中可取的更高的准确率,但临床工作人员对尿液分析仪操作满意度更高。
尿液隐血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 年6 月—12 月采集的600例尿液样本, 其中男275例, 女325例;年龄在32岁~76岁之间, 平均年龄 (55.28±12.76) 岁;样本来源为肾内科190例, 儿科170例, 泌尿科130例, 妇科110例。600例样本各20 m L, 均保证在采集后的2 h内进行检验。
1.2 检测方法
1.2.1 尿液分析仪检测取尿液样本10 m L, 将试纸浸于样本中1 s后随即拿出, 将多余尿液去除后放置于分析仪上进行检测。
1.2.2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测取尿液样本10 m L, 予以离心处理, 转速为1 500 转/min, 时间定为5 min。然后将上清液去除, 留有0.2 m L尿渣, 将其混合均匀后取20 μL滴至载玻片, 将盖玻片盖好后, 置于显微镜下进行检验。显微镜检验时, 由低倍向高倍进行调整, 观察结果并记录。
1.3 临床观察指标对两种检验结果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尿液分析仪检验结果分为五级: (1) -; (2) ±; (3) +; (4) ++; (5) +++。其中- 表示样本为阴性, 其余为阳性。
显微镜检验结果为红细胞数量, 单位为个/HP。如有红细胞, 则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显示, 使用分析仪检测的阳性率为24.17%, 阴性率为75.83%;显微镜下的红细胞检测中阳性率为29.50%, 阴性率为70.50%, 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以显微镜下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 则分析仪结果的假阳性率为12.41%, 假阴性率为10.99%。见表2。
3 讨论
对尿隐血指标的检测能够辅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 且这一指标被作为血尿的重要判定标准。如果患者出现尿隐血, 则证明在最近一段时期内出现过血红蛋白尿, 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对尿液中的血红蛋白进行摄取, 经过代谢后, 血红蛋白转化成为含铁血黄素, 当上皮细胞脱落后, 含铁血黄素就会留在尿沉渣中[2];健康人体内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尿隐血意味着患者的泌尿系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相关的疾病包括结石、肾小球肾炎、肿瘤等, 如果不能够及时发现尿隐血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 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都会受到严重威胁[3]。
在尿隐血指标的检测中, 分析仪是以对血红蛋白进行识别作为检测的依据, 而显微镜检测则是以红细胞的数量作为检测的依据[4]。分析仪检测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而显微镜检测的优势在于较高的准确性、检测方法较为直接、检测误差较小等[5]。两种检测方法虽然在理论上都有利于尿隐血的检测, 但是由于尿液成分较为复杂, 在检验中很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准, 呈现假阳性或者是假阴性, 给疾病的诊治带来干扰[6]。
本次研究结果中, 分析仪对样本检测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显微镜检测, 而阴性率则明显高于显微镜检测结果, 也就是说, 在检测中一部分结果呈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以镜检结果作为金标准, 则分析仪结果的假阳性率为12.41%, 假阴性率为10.99%;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是分析仪本身的特性所造成的, 因为分析仪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但是特异性较差, 因此对复杂的尿液成分难以区分, 最终导致结果的错漏。除此之外, 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还可能有以下几点:
其一, 如果尿液在膀胱中储存的时间较长, 那么就易导致红细胞受损, 其中的酶融入尿液, 引起试纸的呈色反应;另外, 样本存放的时间较长, 也会导致样本中的红细胞发生溶解, 致使结果呈现为假阳性。
其二, 尿液中存在细菌。一些细菌会生成过氧化物酶, 在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 试纸发生呈色反应。
其三, 患者在采集尿液样本前可能服食了一些药物, 药物可能会使尿液的成分与性质发生改变, 进而影响检测结果。例如含维生素C的药物会使尿隐血检测结果呈现为假阴性;而奎宁类药物则会使尿液碱性增大, 使检测结果呈现假阳性。
其四, 患者自身疾病的影响。如果患者患有肾脏疾病, 那么就有可能使经过肾脏的红细胞受损, 或者使尿的比重降低, 尿液呈碱性, 而检测结果呈假阳性。
其五, 如果患者在尿样采集前饮用了大量的水, 那么在低渗状态下, 尿样中的红细胞就易发生裂解, 进而影响检测结果。
总的来说, 影响尿隐血检测结果的因素较多。分析仪检测的特异性差, 表示其更有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其灵敏度是150 g/L, 红细胞检测值在5~10 个/HP之间。一般认为, 样本中红细胞含量不低于3 个/HP, 则认定检测结果为阳性。相比之下, 显微镜检测的准确度更高, 但是显微镜检测对人力与物力的消耗量大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另外, 显微镜检测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肾脏系统疾病或者具有耐高热性质的酶的影响, 进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错漏。因此, 在日常的检验工作中, 可以将两种检验方法进行结合, 以分析仪检测为主要手段, 必要时辅以显微镜检测, 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另外, 在进行尿隐血检测前, 应当对患者的用药史、饮食与饮水、患病史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在检测中予以重视, 并对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 避免出现错漏。如果确认患者确实存在尿隐血情况, 则予以病因检查。当排除恶性肿瘤疾病后, 如果是男性, 则应进行超声检查, 观察是否是结石;如果是老年男性患者, 还应判断是否是前列腺系统疾病。如果为肾小球引发的疾病, 则应当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 避免发展成为尿毒症。
综上所述, 两种尿隐血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 分析仪检测操作简便, 但准确性会受到很大影响;而显微镜检测准确性高且检测直接, 但是对人力与物力的耗费较多。因此, 在临床检测中可以将两种方法予以联合, 发挥各自的优势, 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准确依据。一旦确认患者存在尿隐血情况, 应当及时予以相关检查, 确认患者的疾病类型, 并展开有效的治疗。
摘要:目的 对比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计数法尿隐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4年6月—12月采集的600例尿液样本进行检测, 所有样本均使用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两种方法检测, 比较检验结果。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 使用分析仪检测的阳性率为24.17%, 阴性率为75.83%显微镜下的红细胞检测中阳性率为29.50%, 阴性率为70.50%2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以显微镜下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 则分析仪结果的假阳性率为12.41%, 假阴性率为10.99%。结论 在尿隐血检测中可将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技术两种方法相结合, 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尿隐血,尿液分析仪,显微镜,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隆剑.尿液隐血检验临床效果研究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4) :513-514.
[2]陈丽芳.尿液潜血检验中不同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17) :2299-2300.
[3]彭迎霞.尿液分析仪法与显微镜形态学法在尿液隐血检验中的对比分析[J].医疗装备, 2013, 26 (9) :33-34.
[4]如先古力·卡德, 阿里同彩次克.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3) :34-35.
[5]胡健勇, 吴枚, 赵晶.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7) :1651-1652.
尿液隐血 篇4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尿和住院患者空腹晨尿。
1.2 实验器材
FA-100型尿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带US2020尿沉渣检测仪。
1.3 实验方法
用一次性塑料杯随机收集上述人员尿液, 充分混匀, 先用尿液分析仪检测, 再做尿沉渣镜检。标本收集后1h内完成操作。尿液分析仪操作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进行, 每天开机时均用校正带和纯水对仪器进行监控。尿液标本、试带在检测前恢复到室温 (25 ℃) 。将试带浸入尿液中2s后取出, 再滤纸上吸取多余的尿液, 置于尿液分析仪上进行检测。用洁净试管取剩余尿液10ml, 以2 000r/min离心5min, 倾去上清液, 留取0.2ml尿沉渣标本, 充分混匀放入尿沉渣仪的检测平台自动检测, 记录结果。
2实验结果
用FA-100干化学法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对比结果, 结果见表1。由此可见, 干化学法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对比阴性符合率为97.0%, 微量符合率67.9%, 阳性符合率34.3%。
3讨论
本文表1结果表示, 干化学法对红细胞测定的阳性符合率<微量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尿液干化学法测定尿隐血与尿沉渣镜检红细胞阳性或微量的符合率较低。
尿液分析仪中检测红细胞的原理是根据血红蛋白的接触活性法原理, 通过血红蛋白的类过氧化物的作用催化分解过氧化物, 释放出新生态氧, 使邻联甲苯胺氧化呈色, 颜色深浅与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含量成正比。强氧化剂、肌红蛋白等可干扰测定结果产生假阳性, 有报道[1], 菌尿也是引起假阳性的原因之一。大量的维生素C (>100mg/L) 时, 可竞争性的抑制反应致使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干化学法隐血试验对完整的红细胞、破损红细胞和游离的血红蛋白均能反应, 测定的尿隐血是三者的总和。肾病患者的红细胞在肾脏或泌尿道破坏, 或尿比重过低、尿pH值偏高, 均易造成红细胞破坏, 血红蛋白释放入尿中, 造成所谓红细胞干化学法假阳性现象;某些氧化物如次氯酸盐、肌红蛋白及尿路感染的微生物中过氧化物酶都可引起假阳性结果。而尿沉渣镜检只能检测出完整红细胞, 这是尿液分析仪检出红细胞多于尿沉渣镜检红细胞的主要原因。
尿沉渣红细胞数量可帮助血尿有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如肾炎、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等;通过动态观察这类患者尿红细胞数量的变化, 可以确定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结合红细胞的形态, 对鉴别血尿来源具有一定的过筛作用。但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操作较繁琐、费时, 检查结果易受离心转速和时间等操作条件的影响。
尿液分析仪的问世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使红细胞检测的敏感度大为提高, 尤其对溶血性疾病或其他因素使红细胞破坏的标本, 可以弥补尿沉渣镜检不能检出破坏红细胞的不足, 尿液分析仪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是干化学法测定结果易受多种药物或其他外源性物质或人为因素等因素的干扰, 引起检测结果的错误, 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如果两种方法明显不符, 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动态观察、合理解析试验结果, 决不能只看尿液分析仪的结果, 忽视镜检, 更不能以干化学法替代尿沉渣镜检。
中华医学会经过研究制定初步筛选标准[2], 即在干化学试纸质量合格、尿液分析仪运转正常的情况下, 测定结果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及亚硝酸盐全部为阴性时可免去显微镜检查, 但肾脏疾患, 不论干化学结果如何应做沉渣镜检。在工作中, 不能完全依赖干化学法。结合镜检纠正干化学的假阳性、假阴性结果, 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尿隐血与沉渣镜检尿红细胞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82份随机尿、空腹晨尿以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测定, 分析对比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尿隐血与沉渣镜检尿红细胞结果的差异。结果:982份标本干化学法测定结果阴性 (-) 符合率为97.0%, 微量 (±) 符合率为67.9%, 阳性 (++++) 符合率为34.3%。结论:由于两种方法各有其局限性, 干化学法尿液分析仪测定尿隐血试验结果应与尿沉渣显微镜检结合考虑, 而不能简单替代。
关键词:干化学法,沉渣镜检,尿隐血,尿红细胞
参考文献
[1]丛玉隆, 马俊龙, 邓新兰.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研究体会 (J) .临床检验杂志, 2001, 19 (4)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