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液

2024-11-29

女性尿液(精选6篇)

女性尿液 篇1

干化学白细胞酯酶是对尿液白细胞测定的常用方法之一,也是诊断尿道炎症的检验方法。干化学白细胞酯酶检验的结果会受到各种因素(如药物、尿液、人员等)的影响而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情况。女性在接受尿常规检验时,常会出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结果正常,而干化学白细胞酯酶检验结果为阳性的情况,临床普遍认为是尿液中的白细胞被破坏之后,其白细胞酯酶则会被释放,或者是女性尿液中的鳞状上皮对干化学白细胞酯酶的检测结果造成了影响[1]。本文对阴道分泌物对女性尿液干化学白细胞酯酶测定的影响作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1年9月~2015年9月收集正常阴道分泌物(1度阴道分泌物及2度阴道分泌物各30份);收集尿沉渣计数及尿常规检验结果均正常的尿液样本30份;收集尿常规检验结果异常的尿液30份,并在患者清洁外阴后再次收集其尿液样本,即为再次中段尿;收集阴道分泌物20 ml,其检验结果为鳞状上皮细胞在++~+++之间,杆菌在0~+之间,白细胞为阴性,清洁度为1度,离心收集鳞状细胞上皮并制作成低浓度及高浓度的鳞状上皮细胞混悬液,在正常尿液样本中分别按等比例加入高浓度(65个/μl)以及低浓度(15个/μl)的细胞混悬液。

1.2 方法

干化学白细胞酯酶:采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试纸条对正常阴道分泌物、正常尿液、高浓度混合液、低浓度混合液进行检查,检查阳性的判断标准为+~++++。白细胞计数:采用尿液沉渣仪检测异常样本以及再次中段尿[2]。

1.3观察指标对不同样本经干化学白细胞酯酶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正常阴道分泌物

1度阴道分泌物中有18份(60.00%)白细胞酯酶阳性,2度阴道分泌物中有21份(70.00%)白细胞酯酶为阳性,说明正常的阴道分泌物中有65.00%为白细胞酯酶阳性。经镜检,阴道分泌物中均存在++~++++的鳞状上皮细胞以及少量的白细胞。

2.2 鳞状上皮细胞对检测的影响

经干化学白细胞酯酶检测,正常尿液白细胞酯酶全部为阴性,高浓度混合液及低浓度混合液白细胞酯酶检测结果为阳性均1份,两种混合液的白细胞酯酶检测结果与正常尿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女性阴道分泌物中的鳞状上皮细胞对干化学白细胞酯酶检测的结果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2.3 异常尿液及再次中段尿

2.3.1 白细胞酯酶

30份异常尿液经干化学白细胞酯酶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16份(53.33%),+++14份(46.67%)。再次中段尿经干化学白细胞酯酶检测,其中14份(46.67%)检测结果为阴性,16份(53.33%)检测结果为阳性,+10份(33.33%),++6份(20.00%)。异常尿液与再次中段尿白细胞酯酶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 鳞状上皮细胞

异常尿液中,有6份鳞状上皮细胞<20个/μl,11份检测结果20~50个/μl,13份检测结果>50个/μl。再次中段尿中,有26份检测结果<20个/μl,2份检测结果20~50个/μl,2份检测结果>50个/μl。异常尿液中的鳞状上皮细胞含量明显大于再次中段尿(P<0.05)。

3 讨论

对尿液中白细胞含量测定的主要方法之一为干化学白细胞酯酶,同时其也是诊断尿道炎症的方法之一[3]。临床实施检验时,常会受到药物、尿液以及检验人员的影响,导致检验的结果出现假阳性以及假阴性的情况。女性在接受尿常规检验时,会受到阴道分泌物的影响。临床实施检验时,常会出现尿沉渣检验的结果为鳞状上皮细胞不在正常范围内,白细胞计数正常的情况,而干化学白细胞酯酶检验的结果则为阳性。

有研究表明[4],约有6%的女性在接受尿常规检验时,其尿液样本会受到阴道分泌物的污染。女性的阴道分泌物中存在大量的鳞状上皮细胞以及白细胞酯酶,这是导致女性尿常规检验结果鳞状上皮细胞升高以及白细胞酯酶阳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尿常规检验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保证尿液样本的质量。本文研究中,异常尿液样本患者在外阴清洁之后,再次采集尿液样本,其异常尿液样本和再次中段尿在鳞状上皮细胞以及白细胞酯酶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异常尿液出现尿常规检验异常与患者未进行外阴清洁有关[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阴道分泌物中有65.00%为白细胞酯酶阳性,异常尿液与再次中段尿白细胞酯酶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尿液中的鳞状上皮细胞含量明显大于再次中段尿(P<0.05)。

综上所述,检验人员实施尿常规检验时,若受检者的干化学白细胞酯酶检验结果为阳性,且鳞状上皮细胞呈阳性,而受检者的其他检查结果均在正常的范围内,则应充分考虑尿液样本是否被阴道分泌物污染,此时应采集受检者的二次中段尿,再次为受检者实施检查,以此提高检验的准确率,为临床症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吴跃军,季明德,刘淑杰,等.阴道分泌物对女性尿液干化学白细胞酯酶测定的影响.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5,30(2):163-164.

[2]谭延国,陈哲,张曦,等.干化学酶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五项指标的临床应用研究.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7):546-549.

[3]赵建萍.妇科联检试剂诊断滴虫阴道炎评价.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2):154.

[4]经先振,王齐,牛国平,等.阴道分泌物干化学酶法与传统方法检测结果的比较.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3):3267-3268,3283.

[5]赵芳,曹国君,刘璐,等.阴道分泌物白细胞酯酶试验与镜检白细胞结果一致性比较.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8):2236-2237.

女性尿液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入院就诊做尿沉渣检查的女性患者, 尿路感染与尿标本污染共350例, 年龄15~85岁, 平均38.7岁。

1.1.1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

正规清洁中段尿 (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h以上) 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且清洁的中段尿, 尿沉渣UF-100离心镜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10个白细胞/每高倍视野。

1.1.2 尿液标本污染判断标准

临床上无尿路感染症状, 尿沉渣UF-100离心镜检查白细胞计数≥5个白细胞/每高倍视野。2h后再次采集患者中段尿液进行检查, 尿沉渣UF-100和干化学结果显示均正常。

1.2 方法

要求患者在化验前一晚禁食, 不能喝水。取患者中段的晨尿30mL作为检验标本。其中的10mL做尿沉渣UF-100分析检查, 剩余样本进行干化学分析法检查。所有检验操作均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标准执行。尿沉渣UF-100玻涂片镜检的具体操作:尿样需要先进行离心, 1 500rpm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后取200μL离心后尿液混匀后进行涂片镜检。记录白细胞计数检查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比较采用配对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尿沉渣UF-100检查与干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350例尿液标本中, 尿沉渣细菌计数检查呈阳性的为43例, 阳性率12.29%, 呈阴性的307例, 阴性率87.71%;干化学分析结果呈阳性的为41例, 阳性率11.71%, 呈阴性的为309例, 阴性率88.29%。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种方法检查其中有65例无不适症状;有29例有糖尿病病史及尿路感染史;14例有尿路刺激症状。

3 讨论

尿沉渣定量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尿液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具有及时、高效等特点, 适合于标准化操作, 更适用于批量筛检。采用尿液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计数的干扰因素较多, 如温度、尿液pH值、尿液的颜色、药物、氧化剂及还原剂的使用等, 造成白细胞计数的数据存在有一定的误差, 容易出现假阴性现象。

尿液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计数的原理是利用重氮盐的显色反应对样本中的白细胞做定量检测。一般尿液的粒细胞胞浆中的酯酶会与试纸中的吲哚酚酯结合生成吲哚酚, 后者与重氮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紫红色的缩合物, 该缩合物的量与其颜色的深浅度成正比, 因此可以得出尿液中白细胞的含量。由于该方法属于化学反应检测方法,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容易造成白细胞计数时的假阴性结果。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只能对尿液中的粒细胞数进行检测, 而不能排除尿液含菌的情况。另外, 尿液标本也是另外一个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不同标本、不同时间的尿液等均会有误差。特别是女性尿标本留取时易被白带污染, 从而导致干化学检测白细胞计数呈假阳性。较干化学分析法, 尿沉渣UF-100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尿沉渣UF-100主要是对上皮细胞、黏液等进行检测, 可以检查出尿液中所含的细菌。综上, 女性尿液检查时干化学检查只能作为初步的筛选, 特别是对尿液中有形成分的检测, 仍是以尿沉渣UF-100定量检查为标准。除此之外, 尿沉渣UF-100还可进行WBC及细菌的定量连续观察, 弥补了尿十联之的不足, 二者连用再结合尿沉渣镜检可使报告更趋完整, 为临床提供更多、更确切信息。

4结论

为了让尿沉渣分析标准化的使用更加规范,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越来越广泛地被医疗机构在临床检验中应用, 它是对尿沉渣直接做荧光色素染色后, 利用流式细胞原理, 以激光散射强度、散射波长及荧光强度和荧光波幅度技术, 识别和记数尿中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体、管型、细菌、精子及酵母菌等。它的优点比普通玻片误差小, 易于规范化, 而且, 可将某种细胞或管型/微升或/升为单位定量报告。尿沉渣UF-100在数分钟内就能得到较可靠的检验结果, 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不过, 平时做体检检查时, 留取的尿液标本要强调分析的标准化和高度重复性, 应加强微镜复查的概念, 并对女性人群采用的现行尿液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 (白细胞0~5个/HP) 标准有所保留。尿沉渣UF-100作为临床检查女性尿路感染及尿液污染较其他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尿路感染与尿液污染指标参数采用尿沉渣UF-100检查鉴别的方式。方法:以UF-100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和尿液细菌培养对350例尿路感染或有尿路污染表现的女性患者尿液标本分别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350例尿液标本中, 尿沉渣细菌计数阳性43例, 阳性率12.29%, 阴性307例, 阴性率87.71%;干化学分析阳性41例, 阳性率11.71%, 阴性309例, 阴性率88.29%。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尿沉渣UF-100作为筛查女性患者尿路感染与尿路污染指标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女性,尿路感染,尿液污染,尿沉渣UF-100

参考文献

[1]陈小娟.尿沉渣定量分析工作站在筛检尿路感染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2007, 2 (13) :55-56.

[2]龚希平, 周镇先.UF2100、Uriest2100型尿分析仪与镜检法的实验比较[J].临床检验杂志, 2005, 23 (6) :478-478.

[3]李炎鑫, 钟亚铃.UF-50尿沉渣分析仪不能取代镜检[J].临床检验杂志, 2005, 23 (2) :156-156.

女性尿液 篇3

1 材料和方法

1.1 器材

深圳美侨Mejer-600尿11项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带, 南京XS-213型显微镜。

1.2 标本留取

采集2009年8月~2010年7月我院门诊就诊患者, 留取新鲜清洁中段尿, 避免污染、女性避免月经血、阴道分泌物混入, 送检标本2小时内检测。

1.3 方法

将试纸条充分浸入混匀尿液中约2 s, 置预热自检准备好的尿液分析仪上, 测定结果。然后将10mL尿液1500 r/min离心5 min, 弃去上清液, 取尿沉渣滴在载玻片上, 加盖玻片, 显微镜镜检, 分别计数10个高倍视野 (HP, 10×40倍) 下的红细胞数, 取平均值。

2 结果

1753例尿液标本两种方法进行检验, 将干化学法尿隐血结果分为阴性、微量、1+、2+、3+;尿沉渣镜检红细胞计数分为微量 (O~3/HP) 、1+ (5~10/HP) 、2+ (10~15/HP) 、3+ (15~20/HP) ;二者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1) 。

3 讨论

由结果可见, 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尿隐血与尿沉渣镜检法查尿红细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两法的阴性符合率为99.07%, 微量符合率为65.537%, 符合率较高;阳性结果1+符合率为30.71%、2+符合率17.68%、3+符合率46.21%, 二者符合率较低。

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尿隐血的原理是利用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进行检测, 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可催化过氧化氢释放出新生态氧, 将受体氧化使之变色。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尿隐血时, 泌尿系疾病患者的红细胞经肾脏或泌尿道破坏, 或尿比重过低, 尿pH值偏高, 尿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肌红蛋白或细菌时, 干化学法测定尿隐血就会出现假阳性, 而尿沉渣镜检只能检测未被破坏的红细胞, 这就造成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尿隐血与尿沉渣镜检查尿红细胞符合率相差较大。

两种方法的阴性符合率为99.07%, 如果在仪器运转正常的情况下, 试验结果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亚硝酸盐全部阴性、pH正常时可免去显微镜检查, 否则必须进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虽然尿液干化学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检测尿量少等优点, 但临床尿隐血阳性不能等同于尿红细胞结果, 决不能忽略显微镜检查, 更不能以干化学法代替尿沉渣镜检。尿中的红细胞还是要以镜检为准。在临床检验中应把二者结合起来, 再加以临床综合分析, 避免漏检误诊, 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干化学法检测隐血结果与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符合率。方法:对1753位门诊患者的尿液隐血与尿液沉渣镜检红细胞比较分析。结果:尿液干化学法与镜检法存在着差异。结论:只用尿液干化学法而不用显微镜检查是不可取的, 尿中的红细胞还是要以镜检为准。

关键词:尿液干化学法,尿液沉渣镜检,尿隐血,红细胞

参考文献

[1]罗春丽.临床检验基础.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7 l.

女性尿液 篇4

不过当前随着尿液分析仪作用的不断提高, 也出现了一个问题, 就是部分检验人员过于依赖和相信、甚至迷信尿液分析仪, 认为尿液分析仪的分析结果肯定准确, 没有再进行必要的显微镜镜检。而实际上显微镜镜检有其特殊的作用, 它在肾和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直接关系到医患对病症和疗效的评判, 并不是其他检查方式可以代替的[2]。以往在临床实践中, 就有出现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结果不一致的情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问题, 本文以本院患者的950例尿液标本为分析对象, 利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法在同一时间分别对这些标本进行白细胞 (WBC) 检测,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3年6月-2014年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的950份尿液标本为分析对象, 尿液标本均用一次性尿杯留取, 并且在2h内检测完毕。

1.2 方法

1.2.1 检测仪器:

载玻片、双目高倍显微镜、优利特-200型尿液分析仪。

1.2.2 检测方法:

尿液分析仪检测法:从每份新鲜尿液标本中用试管提取出10ml左右, 接着将试纸条放入试管里的尿液中, 这时候要注意不要放太久, 通常在2s后就要及时取出, 然后用纱布棉垫吸去多余的尿液, 放置到尿液分析仪进行分析。显微镜镜检法:按照相关的检验流程, 将装有10ml尿液标本的试管放到离心半径15cm、1 500r/min、相对离心力为400g的离心机里进行离心, 在离心5min后取出并去除上层的尿液, 只保留大约0.2ml左右的尿沉渣。接着轻轻地将这些尿沉渣混匀, 并取出1滴放置于载玻片上并进行镜检, 镜检时用双目高倍显微镜观察10个视野中的白细胞, 取它们的平均值 (白细胞的正常值通常为0~4个/HP) 。

2 结果

通过检测结果的对比 (表1) , 可以看出, 当尿液分析仪白细胞的检测结果呈阴性时, 其镜检范围5~10个/HP的比例为0.91%;而在21~40个/HP的比例为0.18%;当尿液分析仪白细胞的检测结果是“±”的时候, 镜检范围0~4个/HP的比例为95.49%;当分析仪白细胞结果是“+”的时候, 镜检范围0~4个/HP的比例为92.59%;当分析仪白细胞的检测结果是“++”时, 相应的镜检范围0~4个/HP的比例为65.96%;当分析仪白细胞的检测结果是“+++”的时候, 镜检范围0~4个/HP的比例为32.26%。从表1中的对比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 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法的检测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两者没有一一相对应的关系。

3 讨论

当前, 尿液分析已经成为临床上使用最广泛且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 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通过尿液分析能够了解人们身体健康的状态, 同时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病情, 有效实现对泌尿、肝、胆等疾病的诊断及预防, 同时还可以利用尿液分析对疗效进行观察, 把握治疗的进程[3]。而尿液分析仪的诞生则大大提高了尿液分析的科学性和效率, 并极大地推动了尿液分析的普及, 它使得尿液分析和检验更加安全、方便和快捷, 降低了检测人员的工作量, 因此, 深受欢迎。不过, 尿液分析仪并不是万能的, 不能过于依靠它而舍弃了显微镜镜检, 因为这对于很多疾病的病情和疗效的诊断会产生不利影响。另外一些疾病如结核性肾炎, 病人尿里的细胞以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为主, 这时候使用尿分析仪进行检测将会出现阴性, 然而如果用显微镜镜检的话结果却会显示阳性[4]。所以, 即使尿液分析仪的白细胞检测结果已经显示为阴性, 仍然不能确信不疑, 还要视情况再进行必要的镜检, 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除了上面列举的之外, 尿液分析仪还会受到不少因素的干扰, 例如当尿液里的蛋白质含量超过5g时, 由于含有大量的葡萄糖、霉菌等物质, 分析仪检测的结果会偏低, 甚至出现假阴性。另外, 还要注意由于尿液分析仪采用的是化学方法, 其颜色的深浅是和白细胞的数量多少成正比的, 所以, 为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尿液必须是新鲜的[5]。如果尿液储存在膀胱里超过2h, 则白细胞会受到破坏, 使分析结果高于显微镜镜检。

总而言之, 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的结果并非存在完全对应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使用的是物理的方法进行记数, 而尿液分析仪在测定白细胞时使用的是化学方法, 同时, 两者所用的报告方式也分属于不同的两个概念, 因此, 很难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实际上, 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出现公认的科学的直接换算方式。因此, 就这方面而言, 尿液分析仪的检测只是一个筛选试验, 无法完全替代显微镜镜检, 两者只有结合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尿液检测的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尿液分析仪及显微镜镜检法检测尿液白细胞 (WBC) 时结果是否存在完全对应的关系, 并总结出更好的尿液检测措施。方法:以2013年6月-2014年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的950份尿液标本为分析对象, 分别用优利特-200型尿液分析仪与双目显微镜对尿液样本进行白细胞检测。结果:尿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与镜检法的检测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两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结论: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的检测结果并非存在完全对应的关系, 单单使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液检测, 并不严谨和准确, 两者只有结合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尿液检测的效果。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显微镜镜检,白细胞

参考文献

[1]杜安玲.尿沉渣分析仪和镜检法在尿液检测中的相关性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23) :3077-3078.

[2]薛冰蓉, 杨渝伟, 陈曦, 等.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 白细胞影响因素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11) :1223-1225.

[3]徐群飞, 魏丹丹, 张世锟, 等.尿液干化学和尿有形成分分析显微镜复检规则的建立与验证[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 31 (4) :311-313.

[4]王金钗, 薛国华.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测定RBC与WBC的对比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 10 (2) :346.

女性尿液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 年6 月至2015 年5 月在我院进行尿潜血检验患者的尿液检验标本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2 例, 女68 例, 平均 (41.7±4.2) 岁;78 例来自内科, 63 例来自妇科, 35 例来自外科, 24 例来自儿科。对200 例尿液检验标本同时采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以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两种方法进行检验, 所有样本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将10 ml的检验样本从尿液标本中取出, 并将其放于已准备好的试管内, 之后再将尿液试纸浸入其中, 片刻后将其取出放于分析仪内分析并得到检验结果[4]。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将10 ml的检验样本从尿液标本中取出, 并将其放于已准备好的试管内, 离心5 min后取出, 去除上清液。将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 并取其中的20 μl放于载玻片上, 在显微镜下记录红细胞的数目以及形态。检验结果采用个/ 高倍视野来表示。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例数以及阴性检出例数, 并分别计算阳性检出率以及阴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对比

检验结束后,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共检出阳性标本58例, 阴性标本142 例, 阳性检出率为29.0%;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共检出阳性标本48 例, 阴性标本152 例, 阳性检出率为24.0%, 两种检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种检验的阳性符合率对比

若以镜检结果为检验的标准, 则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的假阳性率为9.52%, 假阴性率为4.41%。

3 讨论

目前住院以及门诊患者的检验项目中, 尿常规检验是其中比较常见且十分重要的一种, 对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以及诊断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很多肾脏病患者在早期的尿检结果中很多指标可能会有一定的异常变化, 如蛋白的定量改变等。因此, 尿常规的检验结果能够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十分可靠的依据。尿常规检验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检验指标, 即尿中潜血检验, 若患者并无其他疾病, 则患者的检验结果即为阴性[5]。若患者的检验结果为阳性, 则需为患者进行更加全面的检查, 从而明确诊断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近年来, 随着医疗器械以及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临床检验手段也逐渐增多, 并且逐渐完善。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是通过对尿液中的血红蛋白进行分析来获得检验结果的, 它具有使用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但是该检测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 如当红细胞在3 个/ 高倍视野时, 则会导致检验假阴性率的升高;若当患者患有某些炎性疾病时, 也会导致检验假阳性率的升高[6]。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则是通过对检测标本进行观察并对红细胞数目进行计算来获得检验结果。与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相比, 该检验的检验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但是该检验消耗人力及物力较大。虽然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存在一定的缺陷, 但是在临床检验中它作为一种精确检验其作用还是不能被忽视的[7]。本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0 例尿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并同时采取以上两种不同的检验, 进而对比分析了以上两种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在200 例尿检样本中, 两种检验方法之间结果并无太大差异。

综上所述, 在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过程中,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各具优缺点, 在选择检验方法时不能盲目。若在检验过程中, 将以上两种检验同时联合应用, 则会发挥出更大的临床价值, 从而使得检验结果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王玉芬.探讨不同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8) :2944.

[2]如先古力·卡德, 阿里同彩次克.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3) :34-35.

[3]夏霞.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4, 8 (1) :87-88.

[4]周媛.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验尿液潜血的比较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 (3) :18-19.

[5]陈丽芳.尿液潜血检验中不同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17) :2299-2300.

[6]胡建勇, 吴枚, 赵晶.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7) :1651-1652.

女性尿液 篇6

关键词:尿液自动分析仪,显微镜,尿液常规

尿液常规化验是临床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尿液成分变化不仅能反映泌尿生殖系统病变, 且其他系统疾病均可引起尿液成分或理化性质的变化[1,2]。所以, 尿液常规检验作为一种最常见而又重要的手段普遍应用于临床。尿液自动分析仪的应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检验工作效率, 但尿液自动分析仪能否完全取代镜检, 一直是临床检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 我科自2010年1月1日-12月30日采用尿液自动分析仪 (半定量) 和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500例作尿液常规检查, 现报道如下。

1仪器和方法

1.1 仪器

MA-4210型尿液自动分析仪 (日本京都科学株式会社, 半定量) 及配套用尿液分析干化学试纸 (长春迪瑞公司) , 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

1.2 方法

对我院门诊或住院临床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500例 (男357例, 女143例) 。用一次性无菌塑料杯收集晨起新鲜中段尿500份。将尿液充分混匀后分为2管, 一管采用MA-4210型尿液自动分析仪测定, 作为分析仪组;一管采用光学显微镜镜检, 作为镱检组。

1.2.1 尿液自动分析:

将尿试纸条浸入充分混匀的尿中1s后取出, 用吸水纸黏干多余尿液, 置尿分析仪传送盘中, 按操作规程自动检测打印结果。

1.2.2 显微镜检查: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3], 取刻度离心管, 倒入混匀的新鲜尿液10ml, 以1500r/min转速离心5min, 弃去上清液, 留下0.2ml沉渣, 充分混匀, 取0.02ml滴入载玻片, 用18mm×18mm盖玻片覆盖, 用10×40倍镜头镜检, 镜检结果正常范围:红细胞 (RBC) :0~3/HP、白细胞 (WBC) :0~5/HP。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RBC检出情况

500份尿液标本中, 尿液分析仪RBC阳性率为61.4%高于镜检组的47.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镜检组比较, *P<0.05;指标:微量表示4/HP, +表示5~10/HP, ++表示11~25/HP, +++~++++表示>26/HP

2.2 WBC检出情况

尿液分析仪组WBC阳性率为48.4%低于镜检组的7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镜检发现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分别为56例、73例、67例, 尿液分析仪未检查到管型及滴虫,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尿液分析仪能分析尿液的pH值、比重、蛋白、维生素C、酮体、葡萄糖等物质, 而显微镜则不能检查到,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镜检组比较, *P<0.05;指标:微量表示6/HP, +表示7~10/HP, ++表示11~25/HP, +++~++++表示>26/HP

3讨论

3.1 RBC检测

尿液分析仪检测RBC, 是利用RBC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 能使试纸条中过氧化氢活化, 释放出新生态的氧, 氧化色素原使其呈色, 既可与完整RBC起反应, 也可对破损RBC及游离血红蛋白起反应, 其所测定的是三者之和, 而显微镜检查只能检测形态完整的RBC, 破损的RBC不能检出[4]。

从表1中可看出, 500份尿液标本, 显微镜检RBC阳性率明显低于尿液分析仪结果。分析原因如下[5]: (1) 尿液标本放置过久、低渗尿、碱性尿等各种情况所致的尿中RBC过度破坏; (2) 溶血性贫血与一些药物引起血红蛋白尿; (3) 尿中含有的易热酶、肌红蛋白尿、菌尿引起的假阳性等均可引起尿液分析仪阳性而镜检呈阴性反应。有些特殊情况如尿中大量维生素C干扰, 或尿中过量的蛋白, 以及尿pH、比重及尿中共存物能等, 能降低潜血反应的灵敏度, 会出现分析仪结果偏低或阴性, 镜检呈阳性。

3.2 WBC检测

尿液分析仪检查WBC是利用中性粒细胞中的酯酶分解吲哚酚酶, 释放出的吲哚酚与重氮盐发生反应产生紫色, 而WBC中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不含此酶, 所以不发生反应。在肾结核、肾排斥反应等疾病中, 大量淋巴细胞在尿中出现时, 其检出率较低, 而显微镜能检查到各种形态完整的WBC[6]。从表2显示, 显微镜镜检WBC阳性率明显高于尿液分析仪结果。对尿液分析仪检查WBC的性能评价:敏感性、特异性较显微镜低。

3.3 细胞形态学观察

尿液分析仪不能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 而镜检能观察到细胞形态, 配合测微尺可测定细胞大小, 有助于鉴别尿中RBC、WBC来源 (肾小球、肾小管或下泌尿道) , 提高肾脏疾病的诊断水平。尿液分析仪也不能检查各类管型、肿瘤细胞、结晶、滴虫、精子、脱落上皮细胞等, 而这些检查均需显微镜的帮助。

综上所述, 尿分析仪对RBC、WBC的检测, 是基于化学反应原理进行的, 干扰因素颇多, 特异性不理想, 对管型、脱落细胞、结晶、滴虫等均无法测定。而显微镜检查是直接计数细胞, 并可进行形态观察, 有“确诊”意义。因此, 尿液分析仪不能完全取代沉渣显微镜镜检, 对于每一份尿液标本, 在分析仪检查基础上做尿沉渣镜检, 可得出准确结果,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熊立凡, 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69-174.

[2]丛玉隆.检验与临床诊断—质量管理和常规检验分析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213-234.

[3]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197-201.

[4]丛玉隆.当代尿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00.

[5]马新英, 王颖.血尿的实验室检验及临床应用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2011, 8 (22) :2787-2789.

上一篇:大蒜精油提取工艺下一篇:全息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