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共12篇)
流行歌曲 篇1
流行歌曲(或曰流行歌曲)传入我国时,也正逢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时期,它的现代性的美学特征,也正与中国人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追求个性自由的现代意识想契合。因此,并在这块土地上扎稳了根基,成为中国大地上一股最有影响的音乐势力。
当今我们的通俗歌曲,观其根源,可以归纳为本土上历史的隔代承接与近些年外来的影响两个方面。
在中国的三四十年代,就曾先后出现过不少受城市各阶层人们欢迎的流行歌曲,其中也不乏颇有艺术性的歌作,诸如《夜来香》、《四季歌》、《玫瑰玫瑰我爱你》、《五月的风》等。只不过由于多年来我们文艺政策过多地强调了“革命宣传”、“政治配合”,故而把这一品种给长期地淡化了,以至于被“正统”的音乐历史学家们所否定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三四十年代的那种流行歌曲,从创作手法角度去推敲,多为中国原始民歌的翻版,缺乏自己独立的表现特征。基于这样的原因,使得那时产生的我们自己的流行歌曲没有有力地承沿下来。近些年,经过港台歌星的大量介入,才使这类带有浓烈的民族民间色彩的流行歌曲重新抬头。不能否认,邓丽君、奚秀兰等港台歌星便是唱着改变了模样的30年代旧歌激起大陆人们的兴趣的。还不仅仅是兴趣,它还引申出了这种风格的创作和演唱,如《妈妈的吻》、《小小的我》、《十五的月亮》、《太阳走我也走》;歌星如程琳、朱小琳、苏红等。这种柔情、细腻的,带民歌民谣色彩的一类,使可以认为是30年代流行歌曲这一脉隔代相承的结果。
现今我们的流行歌曲另一个主要的根源是欧美通俗音乐的影响。
随着对外政策的开放,虽然这种交流是迈着小步逐渐形成的,但是意识形态、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却比别的都抢先了一步,并且是在有意与无意、交流与渗透、自然与非自然并进的形式下进行的。先是港台地区通俗音乐的影响,于是人们来一通大范畴的创作和演唱上的模仿。模仿而生厌,又加以发展式的改进。随后人们发现港台并不是通俗歌曲之策源地,其真正的策源地在欧洲、美洲,其中尤以美国为最。
美国由于建国时间较短,人种混杂,但体现在民间音乐上仍大体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被贩运到美洲做奴隶的黑人为代表的种族音乐,其中大的分支有拉格泰姆、布鲁斯,以及由此发展成的爵士音乐、摇摆音乐等。另一类是欧洲的移民后裔创作的白人音乐,其中大的分支有乡村音乐、山地音乐等。这两类音乐经过互相融合、发展,又产生了摇滚音乐,加之后来产生的迪斯科音乐、滚石音乐等,才构成了现代通俗音乐的总体。
这种有极强生命力的通俗音乐迅速向外扩展,冲击了整个乐坛。我们的通俗歌曲,主要的便是这一通俗音乐冲击、借鉴与吸收的结果。
故此,我国目前的通俗歌曲,可以认为是本土30年代流行歌曲的继承与外来通俗歌曲的借鉴这二者的汇合。
走到这一步是有一个复杂的过程的。先是引进、模仿,后是吸收、发展和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产生了颇具民族特色的西北风歌曲,如《信天游》、《一无所有》、《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西部之恋》等。不要小看了西北风歌曲的产生,它确实为通俗歌曲中国特色的形成奠定了深深的基础。后边出现的中原风(如《我们是黄河、泰山》、《刮春风》)及随之陆续出现的和各地民间音调相结合的通俗歌曲(如《心愿》、《是你给我爱》、《太阳出来喜洋洋》等)都是西北风向各地的扩展。
在演唱上亦如此,既有民族唱法的继承与借鉴,又有外国各地通俗唱法的吸收与借鉴,彭丽媛、远征、郑绪兰、陈汝佳、朱明瑛是民族唱法,但又不同于郭兰英、郭颂、何纪光、胡松华、于淑珍、王玉珍,他们都或多或少地糅进了通俗唱法的成分;有的歌手已基本从民族唱法转化为通俗唱法了,如程琳、苏红、肖雅等。另有些歌手大量地借鉴外国通俗歌手的唱法,如崔健、孙国庆、王迪、张庆、张行等。有的是两种唱法的融合,如韦唯、刘欢、毛阿敏等。拿刘欢来说,他唱的《雪城》插曲《离不开你》既吸收了中国京剧的某些唱法,又吸收了法国通俗歌曲的某些唱法。
由于通俗歌曲本身在内容、情感、形式上具有较大平民意识,能在人们心目中引起广泛的共鸣,使之产生了严肃歌曲,尤其是宣教歌曲所没有的听众置身感和平等感,所以它的接受面非常广大,喜欢通俗歌曲或参加通俗歌曲演唱的人较之其他歌曲类种都广泛得多。
摘要:流行唱法作为现代声乐,以它的新锐性与新潮性为其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也是它的美学价值的重要内涵之一。流行唱法的歌词内容,具有鲜明的新锐性特点,这种时尚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美的爱好与欣赏,或借此发泄个人内心被压抑的情绪。
关键词:流行歌曲,审美,影响
流行歌曲 篇2
歌曲的体裁就是歌曲的种类,不同的形式。
⒈ 进行曲(行走时可以唱的曲子,多为2拍子,大调,一般是一段体和二段体)⒉ 抒情曲(旋律优美,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⒊ 叙事曲(有人物,时间,地点)
⒋ 颂歌
(赞颂某人某事,或者祖国,民族)⒌ 劳动歌曲(在劳动中产生的歌,包含劳动艺术歌)⒍ 表演唱(带表演的)⒎ 舞曲(节奏感较强)
⒏ 诙谐讽刺(用得较少,一般用于讽刺)
⒐ 小夜曲(顾名思义,是晚上唱的歌,一般描写爱情)
⒑ 摇篮曲(唱给宝宝听的,一般很很慢,很轻,旋律很窄,很安静。)
二、演唱形式、人声分类及人声的音域。⒈ 演唱形式:独唱(男声、女声、童声)
重唱(2重唱、3重唱、4重唱,男女声对唱,多声部的。伴唱不是重唱。)
齐唱(同个声部,同个旋律,很多人一起唱(多为进行曲))合唱(两个声部以上,同时唱。合唱的人数不低于12个人。混声,两个女声声部,两个男声声部。女高:S 女低:A 男高:T 男低:B。同唱:女声同唱,男声同唱,童声同唱。)⒉ 人声的分类及音域:
专业歌手: 女高:从小字b到小字二组的b 女低:从小字e到小字二组的e 男高:从小字a到小字二组的a 男低:从小字b到小字二组的b
群众: C调的d到e2(不超过11度,音域不要过宽)
儿童:少儿(不超过9度,小字一组c1到d2)
幼儿(不超过6度,小字一组e1到c2)
三、流行歌曲的旋律线 ⒈平行进行(同音反复):比如《我是一只小小鸟》、《爷爷泡的茶》、《 NOBODY》,大多用在说唱里。
⒉ 斜向进行:分上行和下行,比如《知心爱人》(级进,三度以内)、《爱的代价》(跳进,三度以外,上行)。上行跳进有一种推动性,下行比较沉重。音乐与情绪相关。
⒊ 一般的规律:①、级进跳进最好能够交替使用。
②、旋律中如果出现跳进后,在跳进之前要有反相的预备,跳
进之后要有反相解决,如《爱的箴言》 ③、级进之后不要再同方向的跳进。
④、一首歌曲的旋律要在规定的音域里进行,以中音区为主,高低音尽可能少用。比如:《约定》(11度),《你快回来》(11度)《飘摇》(10度)
⑤、一首歌曲最好有一个高潮点,一般在整个歌曲的黄金分割
点上
⑥、流行歌曲的旋律要注意流畅性,平民性,口语化。
四、节奏型
1、节奏的类型:分为两类,一是平稳性的节奏,二是非平稳的节奏
①、平稳性的。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16后8或前8后16。平稳性节奏在流行乐中用的非常普遍,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在速度上没有要求。情绪上是很平稳的。例子:四分音符的崔健的《假行僧》、八分音符《心会跟爱一起走》、张宇的《大女人》同样的节奏用不同的速度会表现不同的音乐感觉,前16后8,在说唱中用的比较多,前8后16,推进的感觉,感觉像马蹄声,如陈小春的《算你狠》、后十六,持续感如巫启贤的《太傻》。
②、非平稳的节奏。主要是指附点,切分,连音节奏。在乐曲
中和平稳性的节奏混合使用。附点节奏如金海心的《把耳朵叫醒》、三连音如张惠妹的《听海》,三连音有一种扯不断的情绪,还有周杰伦的《龙卷风》。
⒉ 节奏的运用:①、连音节奏的运用。打破基本节奏的规律,变幻出更多的节奏,更加有律动感,时尚和现代感。如陈奕迅的《十年》,许茹芸的《不爱我,放了我》。连音有三大作用:节奏律动产生新的变化;通过连音延长时值,形成长短对比;形成节奏错位。
②、切分节奏的运用。不规则的节奏,改变了强弱的规律。
如张惠妹的《解脱》。
③、弱起节奏的运用。从最后一拍起,如《朋友别哭》。
④、特殊节奏的运用。比如32分音符,16分音符的三连音,6连音。比如《流浪狗》,周杰伦的《半岛铁盒》
⑤、重音移位的运用。如那英的《梦一场》,在歌词上重音
移位。
⒊ 节奏的布局:①、以词组为单位的布局。和日常生活语言一样,怎么说话怎
么写。这个很简单理解,就象我们说话一样,比如韩红《天路》
清晨
我站在高高的山冈
看那铁路穿过我家乡
这就是自然语气节奏,就象说话一样,以词组为单位
如果改一下:
清晨我站
在高高的山
冈看那铁路 穿过我家乡
很明显,这样设计旋律会显的很不自然。
比如杨坤的《那一天》。
②、以短句为单位的布局。如邓丽君的《小城故事》、《爱的初
体验》。
③、以长句为单位的布局。如蔡依林的《骑士精神》。④、变不对仗的歌词为对仗的旋律。如陈晓东的《心有独钟》。⑤、节奏的压缩和扩张。如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⑥、节奏的破格。打破语言自然的规律,在流行音乐中很常见。
如那英的《征服》
⑦、从固定节奏型入手:这点比较简单,最常见的就是周杰伦那种,很好理解,一个节奏型从头到尾
例 《以父之名》、《我的地盘》 《青花瓷》等等;王菲的《夜会》(伴奏鼓点节奏型贯穿)
五、调式:不同的调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绪
⒈ 自然大小调,旋律大小调,和声大小调。其中用得较多是自然大调和和声小调。
大小调式是流行音乐里面最常用的。
①、大小调式的运用:大调式:明亮,轻快 ;小调式:柔和,抒情
大小调可以混和运用,如《约定》、《无所谓》、《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以大调为主。
《黄昏》、《丁香花》、《大约在冬季》、《暗香》、《一千个伤心的理由》这些都是以小调为主的。
《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小调转大调《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大调转小调《人间》大调转小调又小调转大调。
②、调式中稳定音和不稳定音的运用:大调中ⅠⅢⅤ(1 3 5)级是稳定音级小调中也是(6 1 3)。调式要明确的话,一般开始的起音就是稳定音。结束音最好是主音(稳定音),在歌曲重要的位置要反复的出现,这样调式就会更明显。比如那英的《出卖》,前面是小调,但最后落音是1(三音)。刚开始写歌的时候最好不要这样写。
③、和声小调的运用:#5的出现是借鉴了大调的导音。表现出很忧郁,浪漫的情绪。#5到6的最好用级进的方法,跳进不要超过3度。比如《相约98》、典型的和声小调。自然小调和和声小调是可以混合使用的丁薇的《女孩与四重奏》。
④、调式外音的运用(变化音):比如张学友的《我是真的受伤了》,朴树的《白桦林》,郑钧《回到拉萨》。
⒉ 民族调式,分5声(宫
1、商
2、角
3、徵
5、羽6)常用的是宫、羽、徵调式和7声(清乐、雅乐#
4、燕乐降7)。
①、五声调式(民族调式)的运用:比如《我和你》、《心太软》、《祝你一路顺风》 ②、五声调式中的偏音运用:4和7以及4和7,偏音是为了音乐上的口语化,一般不要站很重的位置,不要用的太多,时值不要太长,一般都在音的弱位置。如《梅花三弄》、梅艳芳的《女人花》,《彩云追月》、《爱江山更爱美人》
六、歌曲的素材及发展手法
歌曲的材料叫素材(音乐的主题乐句),比如建房时的钢筋水泥就是素材。素材在音乐中就是旋律。旋律是由节奏和音高组成的,相同的音高改变成不同的节奏,就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同样的相同的节奏改成不同的音高也可以形成不一样的音乐形象。
⒈
素材的来源:素材的来源也就是灵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①、根据音乐的形象创作。比如:欢快的节奏就很容易联想到二八节奏、前八后十六等。如《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怀念周总理的刘欢的《你就是这样的人》。
②、从现有的素材中提取。比如:戏曲、古老的民歌。如韩红的《雪域光芒》 ③、地区民间音调的综合借用。比如刘欢,宋祖英《家园》(闯关东片尾曲)。歌曲中采用了东北民歌《摇篮曲》的旋律,配合RAP一起。
④、用特性的感情创作。如张楚《姐姐》、何勇《钟鼓楼》、汪峰《北京,北京》 ⑤、用特别的创作手法。
很多前卫派的制作人和创作人采用的新手法。A 先曲后词 崔健《最后一枪》 ;B 人声与乐队主次颠倒。很多国内外摇滚乐队会采用这种手法.一个乐段进行好久,然后唱俩句,再进行好久。⒉
素材的发展手法:
①、重复的手法。一种是完全重复,如王蓉的《我不是黄蓉》,完全重复不是所有的旋律都能重复的,一定要好听、舒服。另一个是变化重复,变前不变后,变后不变前,两头不变中间变,如刘德华的《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②、模仿。里面分严格模仿和自由模仿。严格模仿主要是在节奏上模仿,如张宇的《大女人》、王杰的《安妮》 ;自由模仿有些地方可以稍作改动,如台湾的《酒干倘卖无》、苏芮的《是否》。
不管是什么模仿,旋律一定要顺口、流畅、舒服好听。模仿可以模仿节奏,也可以模仿旋律。
#b
③、音程模进。也是属于自由模仿里面的一种。比如《来自我心》、《存在》,以一个音为支点。④、模进、移位。
⑤、倒影。比如1 3 5 6,是往上走的,倒影后6 5 3 1。可以是严格倒影,也可以是自由倒影,只要好听就行。
⑥、加花。第二句旋律在第一句旋律上加上几个音6 1 2 3 6,6161 23 6。
⑦、鱼咬尾。以第一句结尾的音作为下一句开头的音。
七、歌曲的结构
歌曲的结构分为前奏、结尾、单乐段、二段式(在流行音乐中用得最多)、三段式(其次是三段式)、还有多段式。
1、乐段: ①、开放性的乐段。指这个乐段最后的一个音不做稳定的终止,一般在属音上(或者属音上的和弦音)。根据音乐的需要1造成乐段与乐段之间的悬念感,如《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2形成一种推进感,就是A段到B段的过渡,一般第一段是陈述性的,第二段是表达歌曲主题,是展开性的乐段,表达作者的情绪。另一种说法是,A段叫主歌,B段叫副歌。如《路人甲》、3乐段反复的需要,比如张学友的《忘记你我做不到》。
②、收拢性的乐段。乐段的尾音落在调式的主音上,形成稳定感。比如周杰伦的《眼泪知道》、我们在写歌的时候一般的规律是A段用开放性的结尾、B段用收拢性的结尾,也可以反过来。但是B段最好用收拢性的结尾,当然根据音乐的情绪也可以不落在主音上。
③、四句式乐段。这是我们常用的乐段,由4个乐句组成的乐段。
如《你的眼睛背叛你的心》abab;比如王菲的《我愿意》aabb;比如张惠妹的《听海》aabc;比如周华健的《花心》abac; 比如田震的《干杯,朋友》abcc;凤飞飞《追梦人》abcd;比如张惠妹的《解脱》a1a2a3a4。
八、歌曲的高潮及发展手法:歌曲的高潮就是歌曲的中心,记忆性最强。⒈ 高潮的篇幅:高潮的篇幅只有一个,位置一般在黄金分割点(四分之三)。常见的高潮发展手法:
①、重复某一乐句,加深主题的印象,形成高潮。如孙楠的《不见不散》。②、音程的跳进:提高音区,加深印象,高潮的音区与A段不一样,在音区上形成对比。如齐秦的《大约在冬季》这就是个八度跳进,潘美晨的《我想有个家》,这个是九度的跳进。
③、通过乐曲的骨干音连续上行,形成紧张度。比如许志安的《想说》,骨干音逐渐往上走,节奏由宽到紧。
④、节奏:通过节奏的改变形成对比,形成高潮。前密后疏或者反过来。比如张惠妹的《听海》是前密后疏,温岚的《眼泪知道》是前疏后密。⑤、速度:通过速度的变化形成高潮。⑥、转调:通过转调形成高潮。
妙用流行歌曲 篇3
妙用之一:积累丰富材料,充实文章内容
1、在歌声中背牢古诗词。化用古诗词或直接将古诗词谱上曲的流行歌曲不少。如《在水一方》(由《诗经》中的《蒹葭》改词)、《明月几时有》(苏轼词)、《满江红》(岳飞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临江仙》)、《海韵》(徐志摩诗)、《涛声依旧》(化用张继《枫桥夜泊》意境)、《红楼梦》插曲等。学生搜集整理后,按年代分组记录,吟唱背诵。
效果:不会背诵的同学,却能够边唱边记下相关诗词名句,记忆较牢固。
2、精彩歌词,信手拈来,充实写作内容。好的歌词,语言精炼、寓言深刻、富有感染力。其内容之丰富,足可表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无不曲尽其妙。合理引用,易于引起读者共鸣,成为文章亮点之一。
效果:从此之后,每次作文都有歌声在文中自然流淌,犹如吹来阵阵清风,令人精神为之振奋。
妙用之二:统领行文线索,构建严密结构
1、歌名(歌词)作题,眉眼传情。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然而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稍低,总觉得拟文题时词不达意,难以找到简明而又意味深长的标题。这时,若将歌名或歌词略加剪裁引用,往往能出奇制胜,让人眼前一亮。
效果:万口传唱,亲切动人,引发联想,产生共鸣,激起好奇心,能准确表情达意,画龙点晴。
2、起始转承,自然别致。
①写友情,以臧天朔的“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开头,亲切自然,情感真挚,臧天朔穿透力极强的歌声仿佛就在耳边响起,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先声夺人,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②写挫折,如何由遭受重创的情绪中解脱,心理描写少不了,而以风中传来郑智化《水手》的“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还有梦。”几句歌词转承,过渡自然,独具魅力。
效果:“给作文插上音乐的翅膀”,让流行歌曲成为全文线索链条上一个个相扣的环,让整个故事在音乐的伴奏下展开。
3、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写“成长的烦恼”,以一句邓丽君的“不知道为了什么,忧愁它围绕着我”开头,奠定感情基调,扣题贴切,自然引出下文对成长中碰到的烦恼事及情感的变化过程。结尾处再以歌声“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升华主题,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更显丰满,寓意更深刻。
效果:克服记叙文中常见的抒情议论空洞疲软或简单重复照应开头的不足,卒章显志,具有心灵辐射效果。
妙用之三:采撷歌词灵感,提高表达效果
歌词的创作跟写作文本来就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好的歌词必定是作家用全部的情感去锤炼,把自己生活中最受触动的故事和情感融合在一起,用最准确、传神的语言来表达,以严谨的结构层层铺垫,直到高潮。总的说来,约有五种写作技巧值得学习借鉴:
1、细节描写,传神表达。同窗友谊,老狼的《同桌的你》只选了“爱哭的你”、“你总是很小心,向我借半块橡皮”这样的细节来描写,言语不多,却很传神,一个纯真、可爱的女孩活现眼前。
2、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篱笆墙的影子》唱道“星星啊,还是那颗星星。月亮啊,还是那个月亮。山啊,还是那座山。梁啊,还是那道梁……”,初听之后,有人说,这不是废话吗?等于没说。仔细一琢磨,实际上是融情入景的绝妙画面:星星、月亮、群山、石碾、劳苦的爹娘、吱吱的油灯等物象传达着无比丰富的言外之意:山村的贫穷、闭塞和落后,村人的幽怨、叹息、无奈等情感蕴含其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3、巧用对偶、排比,气势铺张。
如《追梦人》的“来来去去有太多害怕犹豫,走走留留有太多断断续续。”歌词对得妙,对得美。作文中若能适量运用对偶句、排比句,既有一种形式美,又有一种音乐美,情感表达更为淋漓尽致。
4、幽默诙谐,化用成趣。不少歌词精警生动,充满哲理,稍一化用,幽默有趣,可让人忍俊不禁。如:
①考100分:千年等一回/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②迷惘: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③看电视被赶: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你……
5、借用意境,反复咏叹。
好歌的旋律总是很优美,其营造的意境也总是意蕴深远,若适当引用,文章便如配乐诗人一样感人至深。有一次写给材料作文,内容是2岁的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救与不救,议者各执一词。一名学生拟出《飘零的丁香》一题,以《丁香花》的旋律为基调,开篇几句“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漫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使全文笼上哀伤、凄美的情调。写到小悦悦绝望等死时,“当花儿枯萎的时候,当画面定格的时候……”自然响起,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又暗含了对他人见死不救的鞭挞,沉痛至极!文章结尾作者由这个事件而引发对社会人生的思考,陷入觉思之中,又以“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就这样匆匆你啦,留给我一生牵挂。”来升华主题,发人深省……
纵观全文,借用《丁香花》的意境来拓展材料,组织语言,并使歌词断断续续出现在首尾和高潮处,一唱三叹,唱出沉甸甸的人生感悟,效果绝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流行歌曲这一泓“源头活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灵动的语言和高超的技巧,我们要引导学生唱好歌,用好词,理解感悟,吸收消化,活学活用,让学生的作文能力乘着歌声的翅膀,越飞越高……。
巧唱流行歌曲 篇4
上班时, 还没走进教室就听见里面唱着:“出卖我的爱, 逼着我离开, 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我停住脚步, 仔细一想, 咦?这不是眼下最流行的歌曲《爱情买卖》吗?怎么在这些小不点中间也流行起来了?现在的流行歌曲的内容多为情与怨、爱与恨, 对幼儿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我紧走几步, 想马上制止, 可是转念一想:这首流行歌曲旋律清晰, 音域适中, 唱起来琅琅上口, 在街头巷尾、超市商场广为传唱, 由于孩子们耳濡目染, 加上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 所以孩子们很轻易地就被一种名叫“流行”的东西掳去童心。既然我们无法阻止流行歌曲的渗透, 何不换一种更加适合孩子们的方式来演唱呢?
于是, 我推开教室门, 故作惊讶地问:“你们唱什么歌?真好听!”“《爱情买卖》。”孩子们满脸兴奋地回答。我装作不屑地说:“你们会唱这首歌有什么了不起啊, 谁能把我们学过的故事, 改编成歌词, 唱到歌曲里面, 那才叫有本领呢!”“好啊!好啊!”孩子们跃跃欲试。“我们唱哪个故事呢?”经过讨论, 他们选择了最近刚刚听过的《龟兔第二次赛跑》的故事。我又问:“要把故事内容都唱进去吗?”“不行, 因为这个故事太长了。”“那要怎么办呢?”我紧接着追问。又一番激烈地讨论, 孩子们决定, 要先把故事编成儿歌, 然后再唱到歌曲里面。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 一首集中了全班孩子智慧和创意的歌曲诞生了。“第一次赛跑, 我兔子太骄傲, 一不小心就在大树下面睡了觉。这一次赛跑, 我不能太骄傲, 记住教训要努力向前跑……”经孩子们改编的歌曲少去了一份油气, 多了一份诙谐, 既顺应了孩子的兴趣, 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孩子们把自己改编的歌曲唱了一遍又一遍, 脸上洋溢着快乐和骄傲!
当孩子们唱起流行歌曲, 就如同穿上妈妈的高跟鞋, 戴起了爸爸的近视眼镜, 然而却不知道高跟鞋会让他们摔跤、受伤, 近视眼镜会让他们的眼睛受到伤害。老师们, 如果您遇到这样的情况, 不妨也尝试一下, 把歌曲中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词句删去, 将其改造成一首首既脍炙人口、又富有童趣的新儿歌。
流行歌曲 篇5
《最后哭着说再见》-陈胜屿
《卑微的承诺》-乔洋
《幸福是被你需要》-汪苏泷
《为你唱首歌》-silence
《放手也是幸福》-clown
《我爱我自己》-
《復刻回忆》-薛凯琪&方大同
《你还爱着他》-clown
《不同》-clown 《独自旅行》-buzz(劲舞团)
《素颜》-许嵩
《never bereplaced remix》-滨崎步(劲)
《你的烂借口》-乔洋
《曾经、我们的爱》-乔洋
《浪漫式乖乖》-乔洋
《全世界只有你和我》-
《铭记我们的爱情》-
《JOE-》-乔洋
《停在昨天》-乔洋
《最后是我开了口》-小贱
《欠你的太多》-小贱
《专属味道》-汪苏泷&林希儿
《专属电影》-小贱
《泪落在琴上》-思小妞
《没有忘掉他》-思小妞
《一点点的蓝》-思小妞
《牵牵》-clown
《不必了》-
《我太任性》-clown
《过去式》-李灿靖
《放晴》-clown/江语晨
《最后的风度》-罗志祥
《你还不懂》-clown 《然后没有然后》-
《朋友关系》-林丽
《默写》-clown 《你还装什么》-clown
《慢慢习惯》-巫启贤
《寂寞作祟》-clown 《假动作》-
《幸福的记号》-clown
《我们一起唱》-
《像笑话般的爱你》-莫晓晓
《草戒指》-神木与瞳
《犯贱》-徐良&阿悄 《未见面就说再见》-张卓行
《爱情剧终》-网络歌手
《一千遍我爱你》-伊能静
《习惯一个人》-宇儿(快)
《唯你懂我心》-汪苏泷
《放不下》-汪苏泷
《放弃》-乔洋
《 相约在雨季》-星弟
《我们的回忆》-陈彦坤
《止步爱情》-石头剪刀布
《不舍》-clown
《最美的风景》-clown 《失眠》-clown
《好想对你说》-小贱
《回不去的甜》-小贱
《hi小姐》-小贱
《剧终》-小5
《若相惜》-kingstar 《回忆唱给你听》-小5
《如果等待只能成为等待》-小5& babara 《要命的烦恼》-MIC男团
《始终不够》-司徒俊文
《分开后的你》-网络歌手
《伤之恋》-网络歌手
《潜意识失忆》-clown
《残留的回忆》-小5 《迷失终点》-叶熙祺
《卑恋》-林希儿
《因为你喜欢听》-阿呆
《寂寞在唱什么歌》-riyo 《难以启齿的柔弱》-小文
《我们的爱在赎罪》-网络歌手
《说一句我不走了》-小5 《最后一刻才明白》-倩
《多情的人总被无情的伤》-六哲
《我们一起长大》-乔洋
《恋上你的无賴》-乔洋
《超级自恋男》 –乔洋 《偶尔是悲伤》-阿呆
《距离》-林希儿
《浪漫式爱情》-
《我的眼泪是你看不见的伤心》-田跃君
《无泪的遗憾》-beyond
《说什么我爱你》 《放弃后的心疼》-芊郁纯(杨启)
《放手》-郑源
《不要爱情了》-思小妞
《末日》-
《主动》-星弟
《笑着说分手》-杜国龙
《等不到你》-silence/汪苏泷
《被遗忘的爱》-c.k
《心酸的承诺》-j1ng
《不分开好不好》-韩小莉
王蓓-《tell me why》
许茹芸-《他们的故事》
Riyo橙-《Loneliness》
未知歌手-《心酸的承诺》
miumiu-《他在哪里》
未知歌手-《未完成的记忆》
落落-《左右手》Vi调音乐
金娃娃-《爱还在》,《小歌谣》
饰坠(-embed-《winnie bear》,石头剪子布《-时间》,《戒不掉》 林希儿《-爱不完》,《sexy love》,《完美情侣》
王梦然-《假如》
王羚柔-《爱自己》(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张韶涵唱
黄小琥-《没那么简单》(听着像男声,其实是女的喔)
Vce(本兮)-《Buried Our Love》
王婧-《爱情剧终》,《放弃爱你》
未知-《清晰的疼》
王欣如-《都是因为你》
路绮欧-《亲爱的我们究竟怎么了》)
李不美-《我不想你看到我流泪》
未知-《柒月》
F.N.K 月儿-《Faded love》(男女合唱)王志心-《一夜之间》
静-《彼年那月》
张婧-《错觉》
王露凝-《错觉》
执子右-《最后的最后》
小灰-《试着忘记》(原唱是李琳,没有这个女声好听。)
冯曦妤-《阳光.雨》(一首舒缓而飘逸的女声)
知-《奥斯陆之灵》(前奏很好的男女合唱)很好听的男歌:
百度链接为:http://pan.baidu.com/s/1kT9I06r
小依-《这是我给你的歌》 星弟-《我会很诚实》 李岗林-《my love》 未知-《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伤感R&B)徐良-《灯关的时候》,《红装》,《梦》 刘昊霖-《你的不幸福》
璐人-《敷衍》 林超凡-《催泪点》 未知歌手-《对不起我不爱你》(一个男生说唱)张振宇-《关于爱》(翻唱Vista的《星星》,中文版,喜欢)
张卓行-《未见面就说再见》 林城-《可哥可弃》(挺搞笑的,还不错)司徒俊文-《始终不够》 未知-《颓废爱恋》 高进-《别想她》 Colin ft 文艺& C蓝-《 My Superman(REMIX)》(男女合唱)网络歌手-《every step》 Clown-《我爱我自己》(很喜欢这首)林志炫-《三个人的晚餐》(10年暑假回家在火车上听到的还有女声版 也很好听因为在火车上听到的是这个男声版的)许晋豪-《低音Latter》(很好听的)女声,各种语种。-)德国童声-《La Lune(Video Mix)》 未知-《时尚慢摇节奏》 未知-《幼稚非主流歌曲》 男声,各种类型。《Rumadai(Club Mix)》 《I Love My People》(很多版本呢。)《巴西拉丁舞曲》
Basshunter-《Vi Sitter I Ventr》(我比较喜欢快版本的那个,那个40多分钟呢。)Jealousy-《意大利极品慢摇》(高三听的了,一直到现在都很喜欢)
流行歌曲的艺术特征 篇6
[关键词] 社区;西部;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 J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166-1
一、流行歌曲的旋律特征
从整体的流行歌曲创作来看,和古典艺术歌曲相比,流行歌曲旋律往往显得更加简单,而流行歌曲强调的是表现力和视觉效果,而不像古典艺术歌曲注重发声上的纯净。曲式结构上也比较简单.音乐语言也较流畅,相对简单的旋律更容易为观众接受和记忆。譬如李叔同填词的《送别》,并没有运用复杂的节奏,仅仅是第三乐句出现了四分附点音符,反复吟唱,造就出了典雅,朴素的艺术效果,成为从“学堂乐歌”时代流行至今的经典歌曲。流行歌曲短小精练且音域不宽的旋律结构,再加上内容和形式的广泛性、平民化,使其富于即兴性,易记易唱。
二、流行歌曲在演唱处理、节奏方面强调用个性去寻求自身的艺术价值
流行歌曲作为最富激情、最具冲击力的艺术形式,在音乐的个性化上极尽所能地展示着它的风采,用标新立异的个性去捕获人们的情感,征服人们的心灵。先是《乡恋》《妹妹找哥泪花流》等以气声唱法为新颖抒情的个性冲破了“文革音乐”的框架,成为内地原创流行歌曲的起点。接着更为成熟、更具个性色彩的《让世界充满爱》、《信天游》等为人们打开音乐美的大门。与此同时,“指南针”、“呼吸”等摇滚乐队带着狂放不羁的个性一夜之间浮出水面,向人们摇摆而来……更多的作品、组合、乐队破土而出,以全新的个性冲击着乐坛和人们的视听,以往的音乐限制已经不再成为限制:由注重旋律变为注重节奏;沙哑粗放的嗓音打破了圆润甜美嗓音的一统天下:循规蹈矩的演唱变为了随情而动、随意而跳的激情表演……在流行歌曲的领域内,一切新形式音乐的出现都有可能。“大法无法”、“大道无道”,流行歌曲的个性化真正领悟了这一古老哲学思想的精髓。今天,流行歌曲的个性化更是别出心裁,包罗万象。成方圆、刘欢用通俗唱法诠释西方歌剧中的经典唱段《月亮颂》,把古典音乐与流行歌曲结合的美轮美奂;至于刘欢演唱的《情怨》,简直让人分不清是用京剧唱流行歌曲,还是用通俗唱法演唱京剧,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所创造出的那种既悲壮又缠绵、既深沉又辽阔的大意境,震撼心魄;此外,斯琴格日乐用摇滚手法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刘三姐》等等,让人感到流行歌曲的个性化既存在于自我之中,又超乎于自我之上。毫不夸张地说,流行歌曲的个性化是中国音乐审美的一个巨大突破,为中国的音乐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三、流行歌曲在内容上更擅长情感领域的抒发,更容易打动人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流行歌曲常常因为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而成为某一特定时代的文化符号,特定的歌词成为了时代的流行语。从《一封家书》到《常回家看看》,从个体的表达游子对老人的思念之情,上升为更多的站在大众、社会的角度,用一种呼唤式的表现手法把简单的情感上升为一种社会的责任,在青年、中年乃至老年人群中广泛传唱。
四、流行歌曲更强调“可参与性”,形成与受众之间的强烈互动
以往的歌曲,大众是被动的接收者,而今的流行歌曲,大众是主动地参与者;以往的现场音乐会,观众正襟危坐,规规矩矩,而今的歌星现场演唱会,观众可以亮着打火机、手电筒,双手摇着萤火棒,晃动着身体与歌星一起激情演唱,自身完全融化于音乐之中,成为音乐的实际参与者,人们已经由音乐的“仆人”变成了音乐的“主人”。支撑这一结论的还有一个典型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卡拉OK热”。流行歌曲已经走进大众生活,并迅速成为一种典型的大众参与的娱乐方式。
五、流行歌曲在表演传播上更加具有现代化特点
一方面,流行歌曲本身由高科技、现代化的音频设备包装。另一方面,录音、录像制品的传播为流行歌曲的艺术实现和影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进入二十世纪后,唱片、无线电视、随身听、伴唱机的发明使流行歌曲的传播手段发生了彻底的革命,并由此形成了真正的工业化的流行歌曲产业。电子音响合成技术使流行歌曲的音响变得异常的丰富奇特,能制造出任何一种想象得到的声音,完全不受传统乐器物理特征的局限。MIDI技术可以通过预先编制好的数字程序来操作电子乐器,轻易的演奏出令人眼花缭乱的高难度的乐曲。多轨录音技术的出现,使唱片制作方式发生了一次革命。理论上讲,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就能完成一张唱片的录制工作。现代化科技的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手段,降低了唱片的录制成本,简化了操作程序,提高了制作效率,更直接影响了流行歌曲的风格。
流行歌曲拥有很大的演唱和听众群体,涉及广泛的社会文化层面,包含着传统性和现代性、广泛性与专业性,艺术性与商业性等复杂的文化和社会内涵。音乐承载着人类的悲欢恩怨、美丑善恶,它是人类在自身进程中生生不息的衍生、映照和审判,是人生梦想与理想最强烈的音符和色彩。在历经长久的娱乐渴望和呼唤以后,我们有理由把感性愉悦置放在真正基本的位置。
参考文献:
[1]王守玮,尤志国.流行歌曲的艺术特征[J].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76-82.
[2]张译文.“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1,(11).
流行歌曲与作文教学 篇7
笔者以为, 流行歌曲与作文教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 实则有密切的关系, 就表情达意而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学能表现的领域, 音乐都可以反映, 两者可并行不悖, 相得益彰。
一、文曲本来就是一家, 可谓同根同源。
文曲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中国文学史上宋词、元曲的兴起和发展就是明证。文曲合一, 古代如此, 今亦存在:流行歌坛要真正的繁荣, 实在是需要歌手和词曲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行。真正意义上的流行经典, 是三者的有机结合, 其中成功的歌词写作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歌星屠洪刚出道很早, 演绎了不少流行歌曲, 但人们耳熟能详的将其推至乐坛歌王地位的还是那首阳刚大气的《霸王别姬》。它一扫歌坛的脂粉气和娘娘腔, 猛然将我们带回到遥远的古代, 那豪杰并起、群雄逐鹿、风云际会的秦末。这首歌成功地刻画了叱咤风云、纵横天下的末路英雄楚霸王这一形象, 叙述了项羽荡气回肠、忠贞哀艳、凄婉悲壮的爱情故事。其词其曲, 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读这样的词, 听这样的歌, 我们不知不觉悲从中来, 心头一颤。可以这样说, 这首歌倘若没有浅易而极富表现力的歌词塑造项羽, 它将逊色不少, 甚至不可能如此成功。屠洪刚虽然可以照样唱流行歌曲, 但是在当代乐坛上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和影响。再如台湾歌曲《牵手》, 如果采用乐器演奏, 其曲调平平, 但因配上了富有人生哲理的歌词后, 就大大增加了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力:“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梦着你的梦, 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幸福着你的幸福。”多么博大、宽容、富有牺牲精神!“没有风雨躲得过, 没有坎坷不必走, 所以安心的牵你的手, 不去想该不该回头, 也许牵了手的手, 前生不一定好走, 也许有了伴的路, 今生还要更忙碌, 所以牵了手的手, 来生还要一起走, 所以有了伴的路, 没有岁月可回头。”相濡以沫, 至死不渝, 相伴终生, 何等执着坚贞!唱着这样歌词的歌, 自然会激起热烈的反响和强烈的共鸣, 无怪乎港台十大金曲评选有最佳歌手奖、最佳作曲奖、最佳词作奖之别。由此观之, 主办方实在是很有见地的。
二、将歌曲欣赏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把母语作为一个单独学科作长达10余年的马拉松教学, 恐怕在世界上除了中国而外绝无仅有。按理说, 一个中学毕业生, 应该能比较规范、流利地使用母语以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言语形式进行交际, 可实际情况却令人遗憾而困惑, 个中原因固然很多, 但在中学语文课堂里, 作文教学未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愚以为, 将流行歌曲的欣赏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这是因为———
1.可克服写作上的心理障碍, 刺激舞文弄墨的欲望。本人曾做过一次有趣的民意测验, 那是在语文课堂上, 我瞅准机会问班上同学:你们喜欢作文和流行歌曲不?对后者作肯定回答者为100%, 对前者持否定态度者达86%。如此强烈的反差表明, 中学生在写作上普遍存在着恐写———懒写———拒写的心理。“作文难、作文难, 一听作文就心烦”的口头禅就是佐证。怎样消除这样的心理障碍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们欣赏流行歌曲不失为解决这一疑难杂症的良药。本人曾做过有益的尝试, 效果不错。如上完《枣核》这篇散文后, 同学们无不为文中主人公对祖国对故乡的真挚情感深深打动, 我抓住这一契机精选了一组歌曲:《故乡》《故乡情》《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小唱》《故国恋》《我热爱的故乡》……在全班播放, 然后分步欣赏:听歌, 展开想象的翅膀, 思绪随着美妙的音符自由飞翔;品词, 反复揣摩、玩味其语言的鲜活生动, 句式的变化多姿, 情感的跌宕起伏, 表达方式的灵活多变;析意,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表达自己的感受, 点评歌曲的思想情感及其异同点, 然后让同学们讲讲自己家乡的人和事, 描叙一下家乡的自然风貌。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 热情赞美自己可爱的家乡。“谁的家乡最美?”老师问。“我的家乡最美。”学生齐声答。“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你的家乡最美, 那就不妨写出来让人瞧一瞧便可知晓!”老师有意“激将”。“好, 我就写出来, 让大家见识见识!”众生气呼呼回答。这样, 在轻松、活泼、热烈的气氛中, 作文《我可爱的家乡》写成了。从现场同学们的表现看, 就是平时作文“一字值千金”的同学, 这次也能欣然提笔, 顺畅行文且言之有物, 对作文的神秘感、恐惧感消失, 写作兴趣盎然, 而且在比较中悟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作文与流行歌曲一样, 都是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忆所感罢了, 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2. 歌曲欣赏在陶冶情操、开!阔视野的同时, 能活跃思维, 扩展想象, 而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激情勃发正是学生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当我们高唱《我的中国心》《大中国》《五星红旗》《中国人》《我爱你中国》等歌曲时, 爱国主义的情感烈焰立即在心中升腾;当我们吟唱《父老乡亲》《烛光里的妈妈》《别来无恙》《妈妈的吻》《母亲》《懂你》等歌曲时, 对父母哺育之恩的感激的热流在血脉里涌动……人生在世, 不可能万事亲躬, 尤其是求学的莘莘学子更不可能什么事都亲历亲为, 但通过欣赏流行歌曲能够达到扩展想象、活跃思维、开阔视野的目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乃世人向往瞩目的神秘之所, 我们尽管难以身临其境, 但却可以神游八极, 通过吟唱《回到拉萨》《珠穆拉玛》《神鹰》《天路》《中华民族》, 欣赏其MTV, 展开想象的翅膀, 我们同样能超越四川盆地, 脚踏莽莽昆仑, 手摸白云缀饰蓝天, 走进边防哨所……感受它的苍莽、雄浑、壮阔。而丰富的情感、崇高的情操、开阔的视野、大胆的想象, 是一切创造性劳动的基础, 当然也是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好作文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3. 歌曲品味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现力的一个极其有效的途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成功的歌词可为写作提供借鉴———有限的篇幅表现一定的主题, 词作者必然十分注重语言的锤炼和浓缩以及结构的布局和表现手法的采用, 这是其一;另一方面, 既然你喜爱这首歌, 你一定有喜爱的缘由, 将缘由、想法行诸文字, 评一评, 说一说, 议一议, 不正是“听说读写”吗?我们以品味《弯弯的月亮》和《涛声依旧》为例对此稍作说明。这是两首深受人们喜爱、传唱极广的流行歌曲, 我们玩味一下其典雅的歌词:“遥远的夜空, 有一个弯弯的月亮……”歌曲首先将我们带到了一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下, 渲染出浓浓的乡愁气氛, 然后采用亲切的口吻、整齐的句式、反复顶真的手法, 追忆家乡的人和事, 一唱三叹, 抒发客居异乡的游子对故园乡亲、乡情的热爱和眷恋。《涛声依旧》亦不例外, 其歌词既融入了古诗词《枫桥夜泊》的意境, 又点染了时代色彩, 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 尤其是末句“那一张旧船票, 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将几多惆怅、几多悔悟、几多期盼、几多向往尽涵其中, 让人回味无穷。这样的词在流行歌曲里不少, 如果我们在传唱的同时, 多品味其歌词, 揣摩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现力无疑大有禆益!
4. 歌曲欣赏在吸取大量养分, 学习、内化生动、鲜活语言的同时, 还可借鉴词作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章法技巧, 揣摩和掌握其为了突出主题, 正确而恰当地采用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流行歌曲的通俗性和时效性, 决定了其词作语言上简洁、内容上贴近生活的特点。我们通过欣赏、咀嚼其歌词, 可大大丰富自己的语汇, 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我的未来不是梦》《真心英雄》《隐形的翅膀》《绽放的生命》, 其中的歌词不是成了使用频率很高的时尚流行语吗?成功的词作, 除了语言上显而易见的特点外, 在结构方式和表现手法上也颇有讲究: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结构在词作中有所体现, 就是类比、起兴、前后对比、叙议结合、欲扬先抑、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也大量存在于流行歌曲中。“金瓶似的小山, 山上虽然没有寺, 美丽的风景, 已够我留恋……北京城里的毛主席, 虽然没有见过您……”这不正是我们常说的类比起兴吗?“我的故乡并不美, 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 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 依恋在小村周围”, 多么闭塞而荒凉, 简直面目可憎!“故乡, 故乡, 亲不够的故乡土, 恋不够的家乡水, 我要用真情和汗水, 把你变成地也美呀水也美呀……”对故乡的眷恋何其深情而炽烈, 这不就是写作上常说的前后对比、欲扬先抑么?初听董文华唱《长城长》, 还以为是一首别出心裁的爱国歌曲, 听完之后才知道它是一曲新时代的军人颂歌, “要问那长城在哪里, 看那一身绿军装”, 曲终点题, 卒章显志。那英的《好大的一棵树》, 郁钧剑的《小白杨》, 不正是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对辛勤的园丁和戍守边疆的战士进行热情的讴歌么?
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 篇8
有些纯文学的作家和评论家, 大学里研究文学的学者, 或许不是很瞧得起歌词作者。可是, 历史上顶尖的诗人, 对“流行歌曲”并不轻视, 他们倒是因自己的作品被广泛传唱而引以自豪。唐玄宗开元年间, 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在旗亭饮酒, 遇到一伙歌伎自娱自乐, 唱的很多是他们的诗, 把他们的诗当作了流行歌曲的歌词。三位诗人用席上的筹码记录, 看谁的诗被唱的次数多。如此看来, 他们的作品被歌伎选上, 很像是今天作家和学者的作品被权威期刊所选载, 不胜荣幸之至。白居易在他著名的《与元九书》里写到, 有一个歌伎竞争振武邠宁节度使高霞寓家里招聘的职位, 自我陈述说, “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 岂同他妓哉!”歌伎以白诗人而自重, 诗人也以歌伎而自重。白居易那封信里还说, “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 每每有咏仆诗者”, 这不就是流行歌曲吗!白居易又说, 就是汉代的王褒、扬雄, 唐代的李白、杜甫, “亦未能忘情于其间”, 也希望自己的诗作能出之于匹夫孺子、世俗之人之口。北宋的欧阳修, 乃是一代文宗, 朝廷中枢大臣, 出使归来在北都晋阳受到当地官员款待, 宴会上, 歌伎们所唱的是他所作的词, 他十分高兴, 开怀畅饮。到了明代, 文坛领袖李攀龙, 主张复古, 晚年幡然悔悟, 认识到“真诗乃在民间”, 自己的所有作品, 不如“打草竿”、“挂枝儿”等民间情歌。由历史经验看, 名重一时的“纯文学”作品, 经过了时光的淘洗, 未必一定都比流行歌曲的生命力强。
那么, 今天, 如果一首诗、一首歌能够流行, 能够长久地流行,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认真严肃地研究它?
毋庸讳言, 流行歌曲的歌词有不少是粗糙的、平庸的, 但确实有一些佳作。流行歌曲歌词作者中, 也有大家, 比如, 近二三十年来, 大陆的乔羽, 台湾的庄奴, 香港的黄霑, 他们的文学成就不在很多以新诗、旧诗闻名的作家之下。还有张藜、崔健的歌词, 也是很有艺术特色的。
下面, 试以几首歌词为例, 就它们的文学性, 说一点粗浅的感受。
一、乔羽的《思念》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不知能作几日停留
我们已经分别太久太久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为何你一去便无消息
只把思念积在我心头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不知能作几日停留
我们已经分别太久太久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你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难道你又要匆匆离去
又把聚会当作一次分手
难道你又匆匆离去
又把聚会当作一次分手
“你从哪里来”, 可以是一声诚挚的问候语, 传出朴实的温情;也可以是深沉的哲理的询诘, 表达对于远方, 乃至对于异代的好奇。你从哪里来, 我从哪里来, 我们从哪里来, 又往哪里去?史前的原始人, 古代希腊、巴比伦、印度、中国的人, 当今的哲学家、艺术家, 都问过, 都试图回答过, 今后还要继续问、继续答。这一问, 把读者对于“朋友”想象空间大大地扩容, 各种人可以想象各样的朋友。
首先, 自然是一位真实的朋友, 多情自古伤离别, 人有悲欢离合, 因相会而欢欣, 因离别而伤惋, 是人们常有的体验, 是文学的一个恒常的主题。思念朋友, 会引起普遍的共感。这点毋庸多费口舌。
紧接的第二句“好像一只蝴蝶”, 马上出现一个跳跃。朋友像蝴蝶?有人用过这样的比喻吗?蝴蝶意象在文学中当然是常见的。最有名的是《庄子·内篇·齐物论》里的一段: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胡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胡蝶之梦为周欤?周与蝴蝶, 则必有分矣。《思念》的开头唱起, 听歌者于此, 不知是歌手如蝴蝶飞到了舞台上, 还是自己变蝴蝶飘进了音乐厅。总之, 自己与蝴蝶、与歌手、与词曲作者, 遗世而独立, 羽化而登仙, 一起导入奇幻的梦境。
“朋友”—“蝴蝶”并不确定就只能是别人, 不必确定为一位暌违多年的友人, 每个人都可以把它指认为自身, 指认为曾经的自身。当我们立身社会, 处于多维纠结的关系中而彼此磨合、同化之后, 都或多或少地“非我化”了, 忽而瞥见童稚的、混沌未凿、天真烂漫的自己, 瞿然而惊, 倏然而喜———那真的是我吗?那个对夜空的星星、草丛的虫蚁充满浓烈的兴趣的“小屁孩”, 那个噙着眼泪、发着寒颤在物理课堂上偷偷记录心里流出的诗句的毛头小伙, 那个不小心触着初恋女友手指如同触电一样的青年, 真的是我吗?现在的我, 和蝴蝶一般飞来的往昔的我, 确实分别太久了。生活在我的心上磨起了厚茧, 我获得了许多, 可也丧失了不少。童真的我呀, 你还能回来吗, 你这次能停留多久?
“朋友”—“蝴蝶”不必确定就只能是人。它不是人, 那又是什么?乔羽说, “每个人大概心里头都有自己的蝴蝶, 它是内心深处的极为珍贵、又极其让人眷恋的一种东西”, “一个人一生里头, 总有这种内心深处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 我说这个歌呀, 大概它的吸引人的地方, 就在这里, 它引起来的共鸣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蝴蝶”可以是一缕思绪, 一件旧物, 记忆里的雪泥鸿爪, 笔记本里夹存的一朵早已枯萎的野花, 太液池绽放的芙蓉, 沈园飘飞的柳絮, 山阳故居的笛声, 易安室里的旧书, 项脊轩前的枇杷树[1]……阔别多年, 某个很偶然的瞬间, 它却飞进你的心扉。
心中完全失去“蝴蝶”的人是可悲的。人入纷争之世, 全心博取, 很容易把“蝴蝶”弃之如敝屣。李斯被秦二世胡亥腰斩于咸阳, 临刑时父子相哭道,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 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 岂可得乎!”陆机临行前叹曰, “华庭鹤唳, 岂可复闻乎!”他们所留恋的不是锦衣美食, 而是容易得到的亲人相聚之乐, 只是, 权重位尊, 多年把这只“蝴蝶”丢在背后, 等到后悔时, 来不及了。我们普通老百姓, 不是丞相, 不是将军, 但也常会同样怠慢了自家的蝴蝶。蝴蝶是不是匆匆离去, 决定的不是它, 而是我们。学会珍惜, 经常思念, 就能留住蝴蝶。
《思念》先有乔羽的儿子乔方谱曲, 但没能传唱开来, 后由谷建芬作曲, 毛阿敏在1988年的春节晚会上演唱, 顷刻风行天下。其中缘由之一是社会心理, 在市场化的潮流中, “蝴蝶”显得更为珍稀, 这一曲引起人们的反思和回忆。
二、庄奴的《春风满小城》
小城多可爱温情似花开
悠悠春风映桃李雨露尽关怀
根要往下生花要向上开
大地绵延须勤奋一代接一代
去的去来的来
小城风貌永不改
外面的世界虽美丽
小城更可爱
历来文人热衷于写大城, 汉代的《两京赋》、《三都赋》均为“极众人之所炫耀”, 无非是说物产如何之丰饶, 宫殿如何之壮丽。至今某些报刊连篇累牍推出名城赋, 大体还是这个路数。庄奴喜欢写小城, 最有名的是《小城故事》:“若是你到小城来, 收获特别多”。他并不是小城人, 他出生于北京, 但他钟情小城。他曾对厦门鼓浪屿管委会的负责人说:“给我留张办公桌吧, 我想到这儿来办公。”小城有什么好, 什么地方能够赛过名都大城?没有摩天大楼, 没有超级商场, 没有车水马龙的宽阔街道。小城唯一的优势, 就是它的温情。“温情似花开”, 一下子就抓住了小城的魅力。大城市太大, 因而具有极强的吞噬力, 外人一进去, 就消失在茫茫人海里, 难辨东西, 不由不萌生疏离感。而你到一座小城, 居民马上认出你是一位客人, 投以和善的笑容, “请你的朋友一起来, 小城来作客”。小城的居民彼此熟悉, 谁家老人健康状况怎样, 谁家孩子学习成绩如何, 大家共同关心着。谁家做了一碗好菜, 会请左右邻居来搛一筷子。“悠悠春风映桃李”, 人人都是春风, 人人又都是桃李;人人都是雨露, 人人又都受雨露滋润。邓丽君在给庄奴的一封信里说, “您还提到, 要我在百忙中抽空回家看望双亲, 让家人常聚, 共享天伦之乐。”庄奴对小城的为人作风, 是身体力行。
“根要向下生, 花要向上开。”这像是小城里老辈对小辈的叮咛, 质朴之极, 却是多少年人生经验的结晶, 多少代的信念和准则, 堪为名言警句。小城人绝非固守一隅, 恋旧厌新, 他们培育下一代, 为的是让后辈有朝一日展翅高飞。“向下”, 是不忘故土, 不忘父老乡亲, 也是打下扎实根基, 真实而不虚浮, 沉厚而不躁进。“向上”不是升官发财, 而是做一个正直的人, 有用的人。
小城也是流动的, 有出有进, 它的风貌却是稳定的。一个国家, 这样的小城多, 它的文化传统的保护就比较好。欧洲、日本, 就有若干这样的小城。希望我们这里的小城, 得到更多的爱护, 可爱的小城, 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土壤, 他乡游子的文化之根。
三、张藜的《命运不是那辘轳》
白涯涯的黄沙岗挺起棵钻天杨
隔着篱笆有一座海青房
没有的总想有哇得到的还盼望
盼来盼去谁愿盼个透心凉哦透心凉
女人不是水呀男人不是缸
命运不是那辘轳把那井绳缠在自己身上
黑油油的铁脊梁汗珠子滚太阳
风吹篱笆雨洗窗泪花泡月亮
人心可难测量啊啥事都能碰上
挑水的媳妇谁愿挑着黄水汤
哦黄水汤
女人不是泥呀男人不是筐
命运不是那辘轳要挣断那井绳
牛铃摇春光
女人不是泥呀男人不是筐
命运不是那辘轳要挣断那井绳
牛铃摇春光
给电视剧插曲写歌词, 要受到许多制约, 插曲一旦传唱开来, 就具有了独立性。张藜的好几首插曲, 都超越电视剧范围, 唱的人也许没有看过那部电视剧, 也许看过而淡忘了其中的故事情节, 但这却毫不妨碍他们对歌曲的喜爱。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讲的是女人的命运, 变革中的农村女人的命运。插曲歌词的主题也是这个, 只是因艺术体式的区别, 不再靠叙事, 而是靠抒情, 来表达这一主题。
开始是一幅画面, 词句多彩, 有白、有黄、有青, 还隐然有绿色 (树的颜色) , 景象却萧远淡静——黄沙岗上孤立的一棵钻天杨。钻天杨是东北常见的乔木, 丰姿挺拔, 小枝和树冠整体都显圆匀, 耐寒而畏积水, 生长快而生存期不长。它引起人们礼赞, 也引起人们悲悯。海青房是满族民居, 是女人的生活天地。它是安适的居所, 也是柔性的栅栏。八十年代的农村青年女子, 和她们的母亲、祖母不一样了, 不是那么容易满足, 还想拥有她们所没有的。那可能是些什么?洗衣机, 电视机, 摩托车?也许是, 但更重要的, 恐怕是新的精神空间。
所以, 下面才会有, 女人不是缸中之水, 女人不是筐中之泥。作为喻体的缸和筐以及后面的辘轳, 是农村生活、生产日用之物, 女人终日与它们为伴。但这里诉说的不应限定为脱离农村生活的希求, 而宜推想为改变男女关系的古老格局的切望这是生产关系变动下素朴的女性主义的呐喊
这呐喊不是指向个体, 指向自己的丈夫一人相反, 农村夫妇有共同的悲欢。“黑油油的铁脊梁, 汗珠子滚太阳;风吹篱笆雨洗窗, 泪花泡月亮。”两句写村夫村妇生活状态和情感状态, 不着一“苦”字, 而写尽劳作之苦。“汗珠子滚太阳”, 是偏离一般语法规范的陌生化诗句, 可以有多种读法、解法。太阳暴晒, 汗珠在脊梁上流淌, 在阳光下滚动;一滴汗是一滴水, 映照出许多个太阳, 汗珠在滚动, 里面太阳的影像也随著滚动。泪花里有个月亮浸泡, 那应是悬留在脸颊上的泪花, 是无声的泪, 不是大恸, 是幽深的愁。这些古老的悲欢应该流逝了, 农民可以尝试新的活法了。女人不愿继续挑无尽的黄水汤, 她们要挣断井绳了
歌词就是歌词, 不愿意给人一个明确的也必定是简单的结论, 它用“牛铃摇春光”结尾。牛铃摇春光, 是触目可见的农村实景, 放在歌儿里, 是个不算结尾的结尾, 没有结尾的结尾, 也是给予许多可能的结尾, 给人无尽想象的结尾。我们知道了命运不是辘轳, 不会再原地旋转, 会有一条新路。
四、流行歌曲词作对古典诗词的借用
流行歌曲中不少优秀作品, 其歌词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 这对它艺术品格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现代歌曲的早期倡导者李叔同就是一个典范。他在1914年对美国奥德威作词作曲的通俗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曲谱小有修正, 重新填词, 创作了《送别》, 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歌曲的经典。题名《送别》, 意境以至词句参照了《西厢记》莺莺长亭送张生一折, “夕阳古道无人语”、“四围山色中, 一鞭残照里”等句子, 化入了李叔同的歌词里面。清人龚自珍的“吟到夕阳山外山, 古今谁免余情绕”, 是李叔同所赞赏的, 也部分挪到歌词里而毫不露痕迹。
近年琼瑶和陈小奇在借鉴和借用古典诗词上, 做了多样尝试, 如琼瑶的《情深深, 雨濛濛》直用“多少楼台烟雨中”、“车如流水马如龙”, 《自从离别后》里“今宵且尽一杯酒, 与你同消万古愁”, 《山水迢迢》里的“天若有情天亦老”, 等等, 不胜枚举。陈小奇的“涛声三部曲”对张继的《枫桥夜泊》, 更是用了后现代的“拼接”、“移位”、“镶嵌”、“错置”。以20世纪的新旋律, 阐释古典诗语、古典意境, 既有民族性, 又富时代感。
其实, 古人诗词写作中, 化用前人成句, 乃常见之事。谢眺的“天际识归舟”, 柳永在他著名的《八声甘州》词中, 秦观在《望海潮·越州怀古》词中, 元代萨都拉在《题归舟图》诗中, 都一字不变地用上, 而这几篇作品也成为文学史上的名篇。正因为他们有新体验、新意境, 才敢于和善于运用前人现成的句子。现代词作家这样做, 对于歌词的民族风格的彰显, 很有好处。
注释
流行歌曲与幼儿成长的研究 篇9
一、不同的环境,影响幼儿的喜好
1. 家庭环境是重要影响力
父母对流行歌曲的偏好, 会直接影响幼儿对流行歌曲的喜好和行为。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偏爱流行歌曲的重要原因。家长爱唱,孩子自然也爱唱,反之亦然。大多数幼儿的家长平时喜欢哼唱或者播放流行歌曲,这时,家长对歌曲的态度就会传递给儿童,引起儿童产生相应的态度。幼儿便逐渐跟着音乐哼唱,直至学会整首歌曲。比如《吻别》《滴答》《 只愿得一人心》等。因此,家长要格外重视流行歌曲对于孩子健康成长所起的作用, 平时要精心选择歌曲,培养孩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
2. 幼儿园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
幼儿园可看作是一个小型社会,这里有三种影响幼儿喜爱流行歌曲的因素,分别为幼儿园音乐环境、幼儿园教师和同伴关系。
( 1) 从幼儿园音乐环境角度分析。幼儿园环境的影响 ,在于平时所播放的歌曲。幼儿在入园时就能听到园内播放的歌曲,且一直播放到早操时刻。早操歌曲都是由园内教师精心挑选的,一般选用欢快、活泼的流行歌曲。下午,唤醒幼儿的起床歌曲会一直播放到下午操结束时,幼儿伴随音乐声起床、穿衣等。此时,幼儿可受到长时间的音乐熏陶。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喜爱流行歌曲产生了间接的影响。因此,要依据不同的阶段,选用不同的歌曲,达到音乐教育目的。
( 2) 从幼儿园教师角度分析。在区角活动和区域游戏的时候,有音乐角、小舞台等场地供幼儿伴着音乐游戏。这时,教师选择的歌曲对幼儿也有直接影响。教师可依据学生特点,按单元主题选择适当的歌曲。比如,《洗澡歌》《洗刷刷》 ,就可以选入某个单元主题活动之中。教师不能把流行歌曲一棒子打死、全盘否定,但也不能对流行歌曲放任自流、视而不见,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教师认为,儿童从小接触不同风格的歌曲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有教师认为,只要孩子开心,他们喜欢什么类型的歌曲都无所谓。其实,教师除了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绪,更要关注流行歌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
( 3) 从幼儿同伴角度分析。幼儿在集体生活中 ,既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又是融入集体生活的主体,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大家做什么,自己有时也会跟着做什么。比如亲子节目“爸爸去那儿”风靡中国,有的幼儿看过,在学校就会讲其中的故事, 还唱其中的歌曲。这带动整个班级的幼儿一起观看这个节目,并在游戏时也会唱这首歌曲。可见,同伴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
3. 社区环境的影响
( 1) 从大众传媒角度分析。近年来,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选择有时反倒不自由。因为,作为社会人不可能不走出家门。走出家门,大街上的各种设备所播放的信息,就会铺天盖地地涌来。此时,即便不想听某首歌,也非听不可。可见,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要重视对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引导与管理。
( 2) 从社区环境看。幼儿最初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主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幼儿是社区的一分子, 很容易受到经常接触的人的影响, 特别是对自己喜欢的人的行为方式、穿着等产生认同。社区这个大环境中的一切人和事物, 都会对孩子产生无声的教育作用。因此,要注重正能量歌曲的传播,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
二、不同的年龄阶段,影响幼儿的喜好
1. 小班幼儿偏爱蕴含拟声词的儿歌
小班幼儿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 喜欢哼唱一些歌词简单、蕴含拟声词的流行歌曲。大部分幼儿只能初步理解歌词的情感与内容,能对节奏欢快的歌曲产生共鸣。这一阶段,教师可依据学生特点,多选用有利于他们开发智力、健康成长的蕴含拟声词的儿歌。
2. 中班幼儿重歌词情感
对中班幼儿来说,能体会一些流行歌曲内含的情感,能够理解部分歌词的含义, 并能够清楚地唱出来。大部分中班幼儿喜欢一些通俗易懂、蕴含很多语气词的歌曲。这一阶段,教师可依据学生特点,多选用通俗易懂、蕴含很多语气词的歌曲。
3. 大班幼儿开始控制自己的情感
大班幼儿个性特征趋于明显,自我意识明显发展,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小班幼儿会随着音乐摆动,但是大班幼儿就比较克制,只有在歌曲特别好玩、欢快的情况下,才会有很大的动作反应。这一阶段,教师可依据学生特点,多选用内容丰富、昂扬向上的流行歌曲。
三、结束语
幼儿对流行歌曲歌词的喜好、差异,主要受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社会环境和幼儿不同年龄心理特点等因素影响。文章从幼儿心理发展与健康成长角度对此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通过选用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可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摘要:幼儿对流行歌曲的喜好差异,主要受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社会环境和幼儿不同年龄心理特点等因素影响。文章从幼儿心理发展与健康成长角度对此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妙用流行歌曲,激活中职语文课堂 篇10
一、因声入境,激发学习 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观察倾听,思考探究; 如果缺乏兴趣,学习只会是被动的,无效的。而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数语文基础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在上课伊始很难进入状态。如果能在课堂的导入阶段适当引入他们感兴趣的流行歌曲,无疑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将流行歌曲运用于课堂导入,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在课前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比如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 庙》时,播放一首《好汉歌》,让学生感受“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迈英雄 气概; 在上《我的母亲》时,播放一首《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在上《长亭送别》时, 播放一首《送别》,让学生感受“今宵别梦寒”的离愁别绪。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歌曲。比如在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很多老师会选择凤凰传奇的同名歌曲《荷塘月色》作为导入,这首歌广为传唱,流行度高,也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跟着哼唱,甚至还有大胆的学生做起广场舞的动作。但在笔者看来, 这首歌曲的意境与朱自清散文的意境并不相符。朱文描写了朦胧淡雅的荷塘月色,抒发了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相交织的复杂情绪,是作者夜游荷塘的一次经历,亦可以看做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与爱情无关。而《凤凰传奇》的这首歌的曲调比较明快,不太符合散文淡雅朦胧的意境; 此外,从歌词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爱情歌曲,与散文的主题也不相符。
其次要设计好过渡语。好的过渡语可以将歌曲与课文内容衔接起来,自然而然地过渡,如果放完音乐就直接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完全置歌曲于不顾, 那么流行歌曲就成了一种形式,只是暂时引起学生注意,达不到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效果。在教学李煜的《虞 美人》时,笔者在课前播放了邓丽君的《几多愁》,然后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 有人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李煜的这首词,正是用血和泪在静静吟唱。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流传千古的《虞美人》,去感受他内心深处悲怆凄婉的愁和刻骨铭心的泪。”
二、巧用歌词,拓展语用 材料
流行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知识,大凡优秀的歌曲,它的词都有不依赖于音乐的独立的艺术价值。如罗大佑的《童年》、方文山的 《七里香》、李叔同的《送别》等。歌词是词作者经 过反复推敲写成的,以最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内容,短小精悍、含义隽永。在进行选词炼字、修辞手法等语用知识点的教学时,中职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乏味。这时,我们不妨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将歌词作为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材料,既可以消除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畏惧心理,又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 《咬文嚼字》是一篇结构谨严、内涵丰富的文化随笔,朱光潜先生旁征博引,讲述了写文章时应该炼字的道理,虽然文章中有很多例子,但大多是诗句和典籍中的句子,中职学生对此往往不感兴趣。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就运用了学生所熟知的流行歌曲歌词作为炼字的材料,让学生分析用词的利弊, 我选择了《牧羊曲》中的一句“日出 嵩山坳,晨钟惊飞鸟”,让学生分析动词“惊”的运用妙在何处,是否还能替换成别的词语。除了遣词造句的准确外,流行歌曲常常用修辞手法来增加歌曲形象性与生动性。在学习修辞手法时,我布置学生去搜集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学生参与踊跃,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常见,可以达到语言陌生化的效果, 让人回味无穷。而在文言文教学,我们可以借用歌词将歌词中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联系起来,对比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词类活用” 这个难点, 也启发学生学以致用,分析现实中的语言现象,随时随地学语文,拓展语文的外延。学生很感兴趣,因为对流行歌曲比较熟悉,他们很快地找到一些其他有此类活用现象的歌词。
三、拓展升华,激活师生 情感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情感,中职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挖掘、发挥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因素,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丰富与净化学生的情感。如《一碗清汤荞麦面》是一篇讲述母子三人相扶相携走出人生 困境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人性的真善美,感人至深。为了让学生对这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人性美感受更深,可以引导学生聆听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让优美的旋律,带动学生进入文章营造的境界,体验感动,升华情感。又如《像山那样思考》,呼吁人们保护自然资源,珍爱动物,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在上完这一课后,我给学生播放了迈 克尔·杰 克逊的《地 球之歌》,歌曲抒发了他真挚的悲伤,以及对人类破坏环境的痛恨。强烈的情感, 透过高亢的音律撞击着学生内心深处, 使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
流行歌曲的音乐层面,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可以对人的情感形成一定的影响。而语文的教学更是一种情感渗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在很多时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就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单单通过文本层面来把握文章的情感内涵,是许多学生能力所达不到的。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流行歌曲,借助于流行歌曲的艺术感染力来营造一个和课文情感相通的氛围,无疑可以推动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味文本中的情感内涵。在教史铁生的《合欢树》时,我借助了满文军的《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在反复的吟咏中,学生更能深切体会到母爱的博大,体会到史铁生对母亲的理解。
高中作文与流行歌曲 篇11
为什么流行歌曲易受学生欢迎?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抒发了普通人平凡而真实的感受,这种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感受经过浓缩提炼,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优秀流行歌曲的歌词大都是生活的再现,凝聚着创作者对生活深入的品味和思考,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在流行歌曲歌词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有的歌词已成为名言警句。比如,“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学生可从《爱拼才会赢》中认识到:“要善于掌握‘三分天注定’的机遇,更要自我努力创造发展的机遇;机遇不是等来的,而是通过拼搏争取得到的,‘拼则赢,不拼则败’。”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恰当地利用流行歌曲的歌词进行教学, 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将积累的歌词巧妙运用起来,必然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巧用流行歌曲的歌词扮靓“善睐的明眸”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标题好文章才能顾盼生情。具有浓郁的抒情诗味的歌词,若能化为“善睐的明眸”,往往能够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常回家看看》《烛光里的妈妈》《快乐老家》《懂你》可以作为“亲情”类话题作文的题目;《爱拼才会赢》《我的未来不是梦》《阳光总在风雨后》《明明白白我的心 》《敢问路在何方》《水手》就适宜作为“拼搏”“志向”等话题的作文题目;《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同桌的你》《干杯,朋友》《掌声响起来》《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可作为校园生活类话题作文的题目。
有的虽不能直接使用,但适当加以改造,也同样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如,《都是高考惹的祸》《心星点灯》可作为写心情类话题作文的题目,前者是对《都是月亮惹的祸》的改造,后者是对《星星点灯》的改造。也可化用歌词作为作文的题目,例如,“思念”的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环保”的话题——《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理解”的话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等等。
二、活用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开头或作为题记
大量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具有一定的哲理、丰富的意蕴、浓厚的抒情味。在拟写题记或作文开头时,可以将流行歌曲中一些哲理性强、意蕴深刻的歌词直接用在开头或作为题记。这样,能扼要地点明文章的内容或主旨,对题目起补充、说明或启示的作用,引导读者阅读和思考。
如,“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扭成的花。”可做《生活告诉我》的开头。
又如,一学生作文《爱拼才会赢》的题记:
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真心英雄》
这里借用了《真心英雄》的歌词,表达了要想成功就要拼搏的思想,这正好对题目《爱拼才会赢》作了很好的补充和注解。读者在看了题记后,能更明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三、利用歌词来卒章显志
如果在作文结尾体现中心的地方用上流行歌曲的歌词,使之成为画龙点睛之笔,不仅可以升华主题,而且还可以弥补文章抒情议论空洞疲软的不足,获得自然贴切的表达效果。
如,《我想有个温暖的家》的结尾:“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跌倒之后》的结尾:“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再如,写经过一番艰辛努力后终于做成某事的文章,引用《真心英雄》中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结尾。
这些结尾,歌词与全文内容协调一致,恰当的引用使文章锦上添花。
四、以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
流行歌曲的歌词不但在作文局部可以借用,而且也可以用在整篇的构思上,使它成为串联作文材料的线索,这样可以营造出“重章复唱”的效果,使文章“百读不厌”。
如,大家最熟悉的题目《母亲》,有位小作者这样写:
《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又在脑海中回荡,泪水也已溢出眼眶——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小时侯——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病魔残酷的改变了现实,从此后——
“世上只有妈妈好”我反复的唱啊,在泪光中看见母亲亲切的笑脸。
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万口传唱的歌曲,作者由歌词的触发,引起联想,把思想中的材料用歌词串联起来,使文章更有条理化,主题更突出。
另外,流行歌曲的歌词大部分都是精心构思之作,或是“小处着手,大处落笔”,或是运用比喻、象征、借代等修辞手法,来抒发强烈的情感。教师在利用流行歌曲的歌词进行高中作文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学习、借鉴这些手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中国流行歌曲产生的背景探析 篇12
一、学堂乐歌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雏形
十九世纪中叶,在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扩张的过程中,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知识分子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提出学习西方科学文化、改革教育制度。随后各地兴办新式学堂,以乐歌为主的音乐教育逐步兴起,成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发轫,在承担美育教育的同时,还唤起了当时的青少年学生和士兵的爱国热情,这使得人们对当时推行学校教育和学堂乐歌给予了难以想象的热忱,促进了学堂乐歌在社会的广泛流传。
二十世纪初,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新音乐的先驱,与封建文化体制下的腐朽音乐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以沈心工、李叔同为代表的一批赴日知识分子,直接照搬日本及欧美的歌曲曲调,配上推翻帝制、鼓吹新文化、宣传男女平等的歌词,在学校及社会上广泛传唱,学堂乐歌就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它的出现对封建体制下雅乐形成巨大的反差,预示着中国音乐进入了新的文化转形期。辛亥革命后近10年,学堂乐歌的艺术表达不断丰富和成熟。大家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所发生的复杂斗争缺乏精神准备,反应在学堂乐歌中的题材更注重青少年的生活,回避政治,歌曲听起来更具有亲和力,无论从韵味到文化气息,都隐约看到了流行歌曲的影子。
学堂乐歌与流行歌曲特征较为相近。如李叔同填词的《送别》,选自日本人填过词的歌曲《旅愁》,这首乐歌旋律引用的是西方现代作曲技术,旋律流畅、音域不宽、抒情性强,改编后的歌词精练、朴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歌词浅显易懂,作品意境深邃,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与流行歌曲的特征较为相似。《辛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中讲述,“‘流行音乐’具有很多特点,如能与大众沟通、对乐理和音乐常识全无认识者也可以接受、易听易学易唱、乐曲本身结构简洁而不冗长、通常具有明显的旋律线、伴奏和声简单直接、原本创作的目的是取悦大众、在剧场等公众场所演出或录制唱片等等”。(1)流行歌曲体现了学堂乐歌的大部分特征,事实上,学堂乐歌已初具早期流行歌曲的雏形。
二、“五四运动”推动了流行音乐的产生
“五四”运动主张大力推行“白话文”、“新诗”、“国语”,崇尚解放思想、强调自由平等、尊重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解放、言论自由和恋爱自由等现代主义人文精神,这些在流行歌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科学与民主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而中国早期的流行歌曲创作者们也总是高举这两面旗帜。”(2)“五四运动”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推动了流行歌曲的产生。
“五四运动”提出了推广白话文,赵元任谱曲的《叫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赵元任创作的《也是微云》(胡适词)都起到了推广白话文的作用,同时也表达了人民渴望恋爱自由的情怀,歌曲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与“五四”新文化精神相互呼应,流行歌曲的产生也不例外,同样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流行歌曲的产生是“五四”精神在音乐界的又一个具体实践。
三、上海的特殊环境滋生了流行音乐的产生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处于殖民统治的港口开放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性质使它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颇深。上海作为兼容并蓄的国际大都市,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创新立异,革新观念,孕育了流行歌曲产生的土壤。上海的英法美公共租借地占据了上海绝大部分居住区,上海传统的封建意识相对薄弱,西式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深深影响了上海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各国无力东顾,中国工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工商阶层在中国的地位更加重要,歌舞厅成为工商阶层的娱乐消遣地。灯火通明的霓虹灯,人力车、裁缝店、小菜场、大饼摊、各路生意人间歇的叫卖声回荡在大街小巷,构成了上海街道的繁荣的景象。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歌舞厅尤为盛行,比较有名的四大夜总会有:“百乐门”、“仙乐斯”、“大都会”、“新仙林”。“以“百乐门舞厅”为代表的遍及上海各个角落的歌舞厅,活跃着一批代表当时中国最高水准的爵士乐队和驻场歌手,如维也纳舞厅的‘黄飞然乐队’和歌星姚莉等。歌舞厅乐队和驻场歌手的存在,为国产流行音乐营造出积极的成长环境。”(3)上海引领了音乐发展的潮流。
上海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更加凸显,市民精神状态空虚。如物价涨幅过快、不法分子投机倒把、贫富分化等问题,部分市民感觉生活渺茫和困惑。再加上政局动荡不安,国家面对着被殖民统治的事实,百姓生活在恐慌和不安中。在这种混战的形式下,民众内心的苦闷、压抑的情绪需要排解和释放,极其需要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流行音乐柔声细语的音调,扣人心弦的乐器演奏,与小人物心理贴切的内容,反映了与都市文化相一致的文化情怀。流行歌曲的出现成为一剂良药,极大的抚慰了民众的心灵。正如钱乃荣所说:“歌的内容贴近群众的生活和喜怒哀乐,唱出了市民的种种人生际遇,表达了他们的气息和心生,符合民众的多层次的工作倾诉、休闲情调和浪漫追求。”(4)流行音乐孕育在特殊时代的土壤中,与广大市民迅速的产生了共鸣。上海的特殊环境给流行歌曲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四、黎锦晖开启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时代
黎锦晖(1891年9月5日-1967年2月15日),字均荃,湖南湘潭人。中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被誉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受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的熏陶,使得黎锦晖在传统音乐方面有一定的积累。黎锦晖还经常去欣赏国际音乐团体来沪的演出,日积月累,为今后流行歌曲打下深厚的基础。
黎锦晖曾在北大当过旁听生,而北大又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此期间,他还担任《平民周报》的主编,由此他对“平民文化”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产生了用音乐为平民服务的宗旨。这种思想并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基础。
黎锦晖积极投身于思想前沿的活动中,大胆向新时代迈进,用实际行动抵抗封建文化。1916年到1926年,黎锦辉参与了中国现代第一批白话文国语教科书的编辑和出版,黎锦晖为了加强儿童普通话的学习,在北京谱写了中国第一出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让他的女儿黎明晖成为那个时代第一位登台表演的女性。打破了清末民初女性不得登台表演的禁忌。1927年,黎锦辉开设了“中华歌舞专修学校”,他参考了日本宝冢歌舞团,把“标准人体之美从封建教条的桎梏中解放出来”。1929年,他所创造的“明月歌舞剧社”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歌星和流行音乐作家。他与唱片公司合作,经营了第一代商业模式下的流行音乐发展。他说:“我在北京,受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的‘兼容并包’的影响,主张‘中西合璧、雅俗同堂’;1921年到上海后,为了反对全盘欧化,提倡大众文艺,主张中国音乐应以民族音乐为主流,民族音乐应以民间音乐为重点。我的创作和明月社的活动,都是照这个主张进行的。”(5)黎锦晖在“平民音乐观”和“中西合璧、雅俗同堂”创作理念的指引下,在他成长经历、工作经历和创作经历的积累中,黎锦晖大胆尝试,创作了我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从此开启我国的“流行音乐时代”。
黎锦晖创作的流行歌曲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写男女之间的“家庭爱情曲”,《毛毛雨》的问世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包括青年学生、知识分子、职员等社会各个层面的人士,影响范围很广。《毛毛雨》的曲调带有传统民间音乐的色彩,但伴奏已是西式的乐队,节奏方面也采用了西式的元素。“曾被指责为“黄色歌曲”的《毛毛雨》也蕴含着追求自由、平等的机会,从这首歌的歌词所反映的内涵来看,它所体现的平等、民主的爱情观,预示着都市里一种新的审美情怀的诞生。这种情怀摒弃了封建意识下保守、落后的审美情怀。《毛毛雨》中描写的是一种男女完全平等、两情相悦的爱情,是在工业文明条件下反映出来的新的审美情怀。”(6)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毛毛雨》、《初恋》、《桃花江》、《特别快车》、《知音之爱》等等;这些作品成为人们消遣时间、自娱自乐的佳作。黎锦晖更懂得商业模式对流行歌曲传播的作用,他与唱片公司的合作,促使他在一段时间内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商业模式的运营下,流行歌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今后内地以及港台地区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学堂乐歌作为现代音乐的开端,传播西洋作曲技术的同时,萌芽了“平民音乐”的思想。“五四”运动作为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流行音乐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上海,兼收并蓄的吸收了西方文化和本土文化,却保留着优秀的传统,为流行歌曲的产生孕育了广阔的土壤。生活在上海的黎锦晖,他用多年挣脱封建文化的经历、民族文化底蕴的积累、以及非凡的思想感悟、超群的胆魄,开启了中国流行歌曲的时代,成为当之无愧的“流行歌曲之父”。流行歌曲的产生不是偶然现象,它的产生有其深层的历史背景原因,与时代的思想、地域、人文文化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注释
1Stanley Sadie编《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1980年,Volume Fifteen.‘Popualr Music’辞条第87-121页
2陈伟,陈正勇.20世纪早期流行歌曲的文学性.社会科学辑刊,2008,01
3项筱刚.20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中国音乐学,2010,01.
4钱乃荣.海派文化的十大经典流变.上海书店,2007:34.
5黎锦晖.我的明月社(上).文化史料丛刊(第三辑).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90.